一、数控车床维修一例(论文文献综述)
马智敏[1](2021)在《数控车床的保养与维修》文中提出数控车床是现代化工作体系中的重点环节,在很多行业中数控车床都是生产的关键设备。由于数控车床的使用频率较高,在长期的使用中很多零件受到了较大的磨损问题,如果不及时对其进行保养和维修,久而久之将出现不可逆转的机械故障。通过分析数控车床的维护与保养工作的现实需求,说明了数控车床保养维修技术要求,并总结了数控车床维修保养能力的提升的有效途径。
李晓雷[2](2020)在《高档数控车床的可靠性设计及试验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机床作为制造业生产的“母机”,其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国家工业的发展水平。目前在中高档数控机床方面,与国外先进机床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其中,最明显的差距体现在机床的可靠性上。为了支撑“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本论文依托“千台国产数控车床可靠性提升工程”课题展开研究。高档数控车床的可靠性与设计、制造、试验和应用等息息相关,本文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技术难点,重点从设计和试验环节展开研究。论文首先针对目前数控车床缺乏可靠性设计的问题,对整机进行了可靠性设计与分析研究。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和Edgeworth级数法建立了数控车床的可靠性模型,并得出了Edgeworth级数对数控车床的故障间隔数据建模的正确性比较好的结论。考虑到数控车床的可靠性取决于各功能部件的可靠性,基于模糊-熵权法对数控车床进行了可靠性分配。这为对功能部件供应商提出可靠性要求提供了基础。对ETC系列的数控车床整机进行了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并建立了FMEA分析表,并对数控车床的潜在问题进行了改进。刀架是高档数控车床的关键性和典型性功能部件,其结构复杂、转位精度要求高,在实际应用中转位精度的可靠性对机床的影响很大。因此对动力伺服刀架的定位精度的可靠性和灵敏度进行了分析。通过分解刀架转位定位过程,将其考虑为具有两个子模块传动机构和锁紧机构的串联系统。锁紧模块部分的输入变量为传动模块的输出变量。由于整个系统的转位误差最终取决于锁紧机构的精定位过程,将刀架简化并建立三齿盘有限元模型。根据人工神经网络理论,获得刀架的转位偏差与设计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采用可靠性摄动法计算出其精度可靠性并研究分析其精度可靠性灵敏度。为了实现对高档数控车床的可靠性评价,研究了基于大样本数据的可靠性现场试验方法。给出了现场试验方案和方法、试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机床故障的判定及计数原则。建立了高档数控机床的可靠性评价指标。在以前常用的评价方法中,各种用于评价的指标的相对权重是模糊的,都是评价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向,参考了多种信息后对其量化。这样得到的评价结果并不能真实地反应其可靠性水平,而本文拟引入熵权法到评价体系中来反映可靠性的水平。最后对两种数控车床的故障数据进行了可靠性综合评价。最后,考虑到目前缺乏可靠性加载试验研究的现状,开发了伺服刀架和主轴的可靠性加载试验装置。伺服刀架可靠性加载试验装置采用伺服阀控制的液压油缸实现对伺服刀架的动态加载,主轴可靠性加载试验装置采用测功机实现扭矩加载、采用液压缸实现径向和轴向加载。编制了伺服刀架和主轴的可靠性试验流程。分别对3台伺服刀架和2台主轴进行了可靠性加载试验并采集了故障数据。通过对其可靠性评价指标的分析,掌握了被测伺服刀架和主轴的可靠性水平。
丁杰翔[3](2020)在《基于模糊推理的数控车床故障预测》文中提出我国数控机床可靠性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本文选择某系列数控车床作为可靠性分析对象,找出提高数控机床整体可靠性的方法。本文以某系列数控车床故障数据作为研究依据,划分数控车床故障等级,进行故障等级G-R曲线拟合,利用b值和结合模糊理论进行故障预测。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收集数控车床大量的故障数据,以现场故障数据为依据,考虑到数控车床的组成、功能及工作特点,进行了数控车床子系统划分,通过FMECA对数控车床进行整体分析,得到数控车床子系统故障危害度,以子系统危害度为依据,对数控车床进行故障等级划分。(2)根据数控车床故障数据,并结合故障等级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应用地震学当中的G-R曲线来构建数控车床故障等级模型。并将G-R曲线应用到数控车床可靠性研究当中。在数控车床研究当中得到了一些类似的结论,当b值接近于1.0时,数控车床工作稳定,故障不会频繁发生。(3)利用G-R曲线中的参数b值,结合模糊理论尝试对数控车床进行故障预测,当b值出现异常变化时,数控机床可能发生故障,此时应该停机检测,以防发生大等级故障,减少不必要的故障停机时间,从而提高了数控机床的可靠性。
周成东[4](2019)在《基于可用性评估的数控车床维修方案决策》文中提出在制造业领域,数控车床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设备,其安全、稳定运行对企业在市场上保持自身核心竞争力有重要的影响。制定科学、合理的维修策略是保障数控车床正常运行的关键。本文以数控车床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故障相关性的基础上,围绕基于可用性评估的数控车床维修方案展开研究,为企业的数控车床维修管理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张淳[5](2019)在《ETC系列数控车床故障分析与可靠性评估》文中指出我国是世界上的机床大国,但国产数控机床与国外先进数控机床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为国产数控机床的可靠性不足。本文以国产ETC系列数控车床为例,从机床的故障分析与可靠性评估两个角度进行了研究。依据分析研究的结果,制定了针对数控车床的可靠性改进措施及方案。本文中的故障分析与可靠性评估方法,也可用于其他类型的机床研究,论文中的可靠性增长方案,可为机床企业在提高机床可靠性的工作中提供技术支持与参考依据。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分析ETC系列数控车床的故障部位、故障模式及故障原因。提出基于故障机理的综合性分析方法,计算出机床各子系统的故障危害值。通过故障与危害性分析找出影响数控车床可靠性关键所在。(2)基于线性回归法对数控车床进行可靠性评估,将ETC系列中A型数控车床的故障数据处理并绘制出分布曲线。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机床可靠性分布模型,用KS检验法验证可靠性分布模型的有效性。(3)提出两种针对小子样数据下的数控车床可靠性评估方法。以ETC系列中B型数控车床为例,用两种方法分别对其可靠性进行评估,并讨论两种方法的适用性。(4)根据数控车床的故障分析与可靠性评估结果,增添了以往易被忽视的可靠性设计准则,针对数控车床关键部位提出可靠性改进措施与增长方案,制定了数控车床可靠性分析流程。
喻文[6](2018)在《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课程内容建设研究》文中认为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提出的“五个对接”中的“课程和职业标准对接”要求,通过访谈法对目前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现状进行了分析。中职学校机电专业现有的课程设置是依据人们传统的认识,教研室主任带领相关老师并参考其他学校设置情况进行设置。以天津市北辰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课程结构为三段式课程,包括文化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培养目标有待完善、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不能完全对接、课程设置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课程设置缺少工作分析,即按照专业进行课程设置,而往往忽视职业岗位的要求,由于缺乏对职业岗位的需求进行课程设置,所以学生不能胜任对应的职业岗位。运用“宽基础,活模块”理论,依据国家大纲和职业标准规定,针对职业岗位特征分析,确定机电专业对应的四个职业,分别是数控车工、电工、车工、装配钳工。分别采访了这四个职业的技师和工人,对每一个职业对应的知识、技能、情感目标进行了工作分析,形成每一个职业对应的知识、技能、情感目标。将设置课程。将机电专业课程分为“宽基础”课程和“活模块”课程。“宽基础”课程分为“文化基础模块”“工具模块”“社会能力模块”“职业群模块”四个模块,每一模块设置具体的课程。“活模块”课程包括数控车模块、电工模块、车工模块和装配钳工四个模块,分别对应数控车工、电工、车工和装配钳工四个职业,每一个职业对应一个模块。针对每一职业模块,按照职业岗位分析,将知识、能力、素质分别提炼成模块课程,包括专业类课程和实训课程,使学生通过模块化课程的学习能够胜任未来的职业岗位需要,为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董金梁,高娟,许鹏辉[7](2018)在《数控车床常见故障诊断与维护》文中研究指明基于机械加工视角下,数控车床凭借加工精度高、多坐标联动、以及复杂零件加工等优势,已经发展成机械加工领域最为重要的技术。可是,机械加工之中数控车床的频繁应用,往往会发生一些常见故障,从而严重影响机械加工质量。基于此,关于数控车床的常见故障必须要进行有效诊断,然后针对问题进行有目的性的维修与养护,以保证机械加工的精度与质量。
王昊[8](2018)在《国产数控车床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文中指出数控车床是机械加工中重要的装备,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产品的生产制造中,其相关技术的进步推动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国产数控车床的可靠性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加工零部件的效率、精度和其自身使用寿命。本课题围绕数控车床可靠性问题,以HTC2050i和ETC36系列数控车床为研究对象,结合相关故障数据,对数控车床进行潜在故障分析,对主轴系统进行故障模式风险排序,考虑故障信息、FMECA结果及子系统故障相关性,进行可靠性分配,并提出一种工程中实用的MTBF预估方法。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针对国产数控车床FMEA问题,本文分别对HTC2050i和ETC36系列数控车床进行了子系统拆分、可靠性框图绘制、潜在故障模式分析、FMEA表格绘制等工作。(2)针对数控车床主轴系统的故障模式风险问题,本文以ETC36系列数控车床主轴系统为例,在传统RPN分析考虑严重度、发生度和探测度三个变量的基础上,结合故障数据引入故障平均维修时间作为新的变量,进而应用模糊理论结合专家评分计算各故障模式模糊数、求解α截集、去模糊化,最终对故障模式的风险大小进行排序。将得到的排序用灰色理论加以对比验证,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排序基本一致,且降低了传统分析方法的主观性。(3)针对数控车床可靠性分配问题,本文首先考虑FMECA分析中的危害度指标,将其中严重度进行指数化转换,并考虑降低子系统失效率所需成本问题,得到修正的危害度。其次考虑包括故障次数比重比、故障停时比重比、可靠性影响度和子系统结构复杂度在内的四种基于客观信息的因素,将数控车床视为串联系统,通过建立比例矩阵、综合分配矩阵、权重向量等过程,得到分配向量,最终得到各子系统可靠性指标的分配值。(4)针对数控车床子系统之间的故障相关性问题,本文应用Copula函数相关性理论,建立了具有故障相关性子系统的可靠度模型,进而得到整机可靠度模型。在此基础上,设定可靠性分配指标的目标值,提出一种考虑故障相关性的可靠性分配方法。进一步,考虑严重度三阶转换函数得到修正的危害度取值,结合多种分配因素提出一种具体的可靠性分配方法。通过实例验证说明了考虑故障相关性的可靠性分配方法在降低设计制造成本方面的意义。(5)针对数控车床MTBF计算准则问题,本文以数控车床现场故障数据为基础,计算相邻两个MTBF计算值的偏差量,考虑其随着估计次数增加的变化趋势,给出估计准则,以确定试验的截止点并得到估计次数的最小值。通过该方法得到的MTBF估计值与传统方法相比误差在可允许范围内,但有效地控制了估计次数即试验过程中数控车床发生故障的次数,用最小试验样本量得到系统MTBF值,在节约成本方面具有较大意义,为工程上可靠性指标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张淑梅[9](2018)在《数控车床故障分析及维修措施》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控车床作为机械加工中精密加工的一部分,因其精度高且可加工零件的复杂程度高而逐渐成为我国现代化加工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我国机械加工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由于车床的使用频率较高,所以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故障,这时就需要对其进行故障检修。本文主要是对数控车床的故障类型以及维修措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期为数控车床的故障检修提供建议和参考。
孟书[10](2017)在《故障率相关下数控车床预防维修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控车床作为制造型企业的核心设备,其安全、无故障的运行对企业在市场上保持自身核心竞争力有重要的影响。制定科学、合理的维修策略是保障数控车床正常运行的关键。数控车床是集机、电、液等于一体的复杂系统。系统复杂的结构,造成其故障具有相关性特征,即便一个部件极为微小的故障,也会因为复杂系统的规模效应,引起系统整体故障率的增长,继而引发维修费用增高,停机损失巨大,甚至会发生严重的事故后果等问题。因此,本文以数控车床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故障相关性的基础上,围绕数控车床的预防维修策略展开研究。首先,对数控车床相关故障进行分析。将数控车床分为若干组件要素,对具有相关故障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列明要素间故障关联关系。根据DEMATEL方法得到反映故障影响关系和程度的组件间综合故障影响矩阵,并应用ISM法构建故障相关组件间结构关系模型,进一步明确组件故障间的传递性、层次性。其次,基于数控车床组件故障过程建模制定组件更换策略。为使组件更换时间的制定及备件库存量的估计更加准确,在考虑故障时间相关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数控车床组件的更换策略。对组件的故障数据进行平稳性及趋势检验后,通过Johnson法修正系统组件故障时间的次序,建立故障过程模型,根据数控车床实际运行数据确定组件更换时间、预测备件数量。再次,在进行数控车床故障率相关性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数控车床整机的预防维修间隔时间。根据前文对数控车床组件故障相关性分析,将数控车床组件分为故障源组件及非故障源组件两类情况进行可靠性建模。通过偏差修正的方法,对所建立的故障源组件可靠性模型进行修正,并应用D检验法验证了偏差修正的效果,据此得出故障源组件的可靠性模型。为提高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对于非故障源组件的故障数据使用平均秩次法对故障次序进行修正,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采用相关系数法及D检验法分别进行线性相关性检验及假设检验,建立故障独立下的各个非故障源组件可靠性模型。引入Copula函数作为连接函数,建立了故障相关下组件的联合可靠性函数;通过计算Kendall秩相关系数,对Copula函数进行参数估计,并计算出各故障相关组件间的相关系数,据此建立故障率相关下非故障源组件可靠性模型。在确定数控车床组件及整机的综合故障率后,分别从可用度和维修费用两个角度,制定数控车床的最佳预防维修间隔时间。最后,构建了基于可用性评估的数控车床预防维修决策模型,依据企业中7台数控车床的可用性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维修方案。提出综合运用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等可用性评价指标对某企业数控车床可用性进行评价。为使评价结果兼具主观和客观性,综合了模糊层次分析法获得的主观权重及熵权法获得的客观权重,得到评价指标的组合权重,同时引入灰色聚类法,分别评估每台数控车床的可用性等级。根据数控车床可用性的评价结果选用适当的预防维修及维护方案。本文结合数控车床的故障特点,进行了故障率相关下数控车床预防维修策略研究,为企业的数控车床维修管理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二、数控车床维修一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控车床维修一例(论文提纲范文)
(1)数控车床的保养与维修(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维护与保养工作的现实需求 |
2 数控车床保养维修技术要求 |
2.1 机械结构的保养与维修 |
2.2 电气系统的保养维修 |
2.3 气动系统的保养维修 |
3 数控车床维修保养能力的提升途径 |
4 结语 |
(2)高档数控车床的可靠性设计及试验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来源与背景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可靠性技术研究现状 |
1.3.2 国内可靠性技术研究现状 |
1.4 数控车床可靠性研究存在的问题 |
1.5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章 高档数控车床整机的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
2.1 引言 |
2.2 高档数控车床可靠性建模 |
2.2.1 基于极大似然估计法的可靠性建模 |
2.2.2 基于Edgeworth级数法的可靠性建模 |
2.3 基于模糊-熵权的可靠性分配法 |
2.3.1 车床子系统可靠度模型的建立 |
2.3.2 高档数控车床可靠性影响因素分析 |
2.3.3 高档数控车床模糊可靠性分配模型的建立 |
2.4 高档数控车床的FMEA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动力伺服刀架可靠性及灵敏度分析 |
3.1 引言 |
3.2 系统参数化模型的建立 |
3.2.1 刀架结构原理 |
3.2.2 初始误差的确定 |
3.2.3 三齿盘有限元仿真模型 |
3.3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的可靠性求解 |
3.3.1 刀架转位偏差数学模型的构建 |
3.3.2 系统模型的可靠性计算 |
3.3.3 灵敏度的计算与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大样本的数控车床可靠性试验及评价 |
4.1 引言 |
4.2 数控车床的可靠性试验技术 |
4.2.1 现场试验方案 |
4.2.2 试验机床的抽样 |
4.2.3 试验数据的采集 |
4.2.4 故障判定与计数原则 |
4.3 基于熵权理论的可靠性评价技术 |
4.3.1 可靠性评价指标的计算 |
4.3.2 基于熵权法的可靠性综合评价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关键功能部件的可靠性加载试验 |
5.1 引言 |
5.2 伺服刀架的可靠性加载试验 |
5.2.1 伺服刀架可靠性加载试验装置 |
5.2.2 伺服刀架可靠性试验及数据分析 |
5.3 主轴的可靠性加载试验 |
5.3.1 主轴可靠性加载试验装置 |
5.3.2 主轴可靠性试验及数据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附录 |
附录 A 数控车床FMEA分析表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基于模糊推理的数控车床故障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3 数控机床发展概述 |
1.3.1 数控机床的发展 |
1.3.2 国外数控机床发展状况 |
1.3.3 国内数控机床发展状况 |
1.4 数控机床可靠性研究现状 |
1.4.1 国外数控机床可靠性研究现状 |
1.4.2 国内数控机床可靠性研究现状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2章 基于危害性分析的数控车床故障等级划分 |
2.1 概述 |
2.2 数控车床故障危害度分析 |
2.2.1 数控车床子系统划分 |
2.2.2 子系统组成及含义 |
2.3 数控车床整机故障分析 |
2.3.1 数控机床故障数据分析的意义 |
2.3.2 数控机床故障数据的特点 |
2.3.3 故障数据的获取方法 |
2.4 数控车床故障等级划分 |
2.4.1 数控车床故障分析方法 |
2.4.2 数控车床故障数据分析 |
2.4.3 数控车床故障危害度分析 |
2.4.4 基于危害度的故障等级划分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数控车床故障等级G-R模型构建 |
3.1 概述 |
3.2 数控车床故障模型初选 |
3.2.1 数控机床常用的可靠性模型方法介绍 |
3.2.2 可靠性函数 |
3.2.3 可靠性数学模型 |
3.2.4 可靠性建模方法介绍 |
3.2.5 可靠性模型选择 |
3.3 数控车床故障等级数据分析 |
3.4 数控车床故障等级G-R模型构建 |
3.4.1 最小二乘法 |
3.4.2 相关系数 |
3.4.3 数控车床故障等级G-R曲线拟合 |
3.4.4 数控车床故障等级模型检验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模糊推理的数控车床故障预测 |
4.1 概述 |
4.2 模糊理论 |
4.2.1 模糊集 |
4.2.2 隶属函数 |
4.2.3 模糊化与去模糊化 |
4.2.4 三角模糊数与梯形模糊数 |
4.3 基于模糊推理的数控车床故障预测 |
4.3.1 数控机床故障预测意义 |
4.3.2 利用b值来推断数控机床故障等级发生的可能性 |
4.3.3 应用举例 |
4.3.4 利用b值预测数控机床故障等级的发生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B.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 |
(4)基于可用性评估的数控车床维修方案决策(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基于可用性评估的维修方案决策 |
1.1 可用性评估与维修方案 |
1.2 数控车床维修方案决策 |
2 结束语 |
(5)ETC系列数控车床故障分析与可靠性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2章 ETC系列数控车床故障与危害性分析 |
2.1 基于现场试验的机床可靠性数据采集 |
2.2 ETC系列数控车床故障部位分析 |
2.2.1 数控车床子系统划分 |
2.2.2 数控车床故障部位分析 |
2.3 ETC系列数控车床故障分析 |
2.3.1 ETC系列数控车床故障模式分析 |
2.3.2 ETC系列数控车床故障原因分析 |
2.3.3 ETC系列数控车床故障相关性分析 |
2.4 ETC系列数控车床危害性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ETC系列数控车床可靠性评估方法 |
3.1 可靠性概述及分布类型 |
3.1.1 可靠性概述 |
3.1.2 可靠性分布类型 |
3.2 基于线性回归法可靠性参数估计 |
3.3 ETC系列数控车床可靠性评估实例 |
3.3.1 可靠性分布模型估计 |
3.3.2 线性回归法求解威布尔分布未知参数 |
3.3.3 基于KS检验的可靠性分布模型验证 |
3.3.4 可靠性评估指标计算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小子样数据下的数控车床可靠性评估 |
4.1 小子样数据的可靠性分析方法 |
4.2 基于回归折算法的小子样数控车床可靠性评估 |
4.2.1 回归折算法基本原理 |
4.2.2 基于K均值聚类法的回归方程建立 |
4.2.3 Monte-Carlo仿真检验回归折算法有效性 |
4.2.4 回归折算法实例分析 |
4.3 威布尔分布下的贝叶斯法可靠性评估 |
4.3.1 威布尔分布下的贝叶斯法分析 |
4.3.2 贝叶斯法实例分析 |
4.4 回归折算法与贝叶斯法的比较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数控车床可靠性增长技术 |
5.1 数控车床可靠性增长设计准则 |
5.2 数控车床可靠性改进与增长 |
5.2.1 基于故障部位的改进措施 |
5.2.2 基于故障原因的可靠性增长方案 |
5.2.3 基于故障模式的早期试验 |
5.3 数控车床可靠性分析流程 |
5.3.1 可靠性分析准备 |
5.3.2 可靠性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 |
5.3.3 可靠性分析流程图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含录用)的学术论文 |
(6)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课程内容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第四节 研究意义与价值 |
一、理论意义与学术价值 |
二、实践意义与应用价值 |
第二章 基本概念与相关理论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一、中等职业教育 |
二、机电专业 |
三、中等职业教育机电专业课程 |
第二节 职业教育课程理论 |
一、国内外目前课程模式 |
二、“宽基础、活模块”理论 |
第三节 中职机电专业职业资格标准 |
一、职业资格标准基本情况 |
二、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
三、四个职业标准 |
第三章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内容设置现状及问题访谈 |
第一节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
一、培养目标 |
二、课程设置 |
三、存在的问题 |
第二节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创新访谈研究 |
一、确定访谈对象 |
二、编制访谈提纲 |
三、访谈流程 |
第三节 访谈内容 |
一、对中小型企业相关部门技师进行采访 |
二、对中职机电专业就业毕业生进行采访 |
三、对中职机电专业教师进行采访 |
第四章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
第一节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
一、中职学校机电专业培养目标有待完善 |
二、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不能完全对接 |
三、中职学校机电专业文化课程设置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 |
四、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设置缺少职业分析 |
第二节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存在问题的原因 |
一、缺少对职业标准的分析 |
二、缺少对工作岗位的作业分析 |
三、缺少理论指导 |
第三节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课程设计思路 |
第五章 由通用基础课程设置向模块化通用课程设置转变 |
第一节 中职学校机电专业基础课程设置的原则 |
第二节 文化基础类课程内容建设 |
第三节 工具类课程内容建设 |
第四节 社会能力课程内容建设 |
第五节 职业群课程内容建设 |
第六章 由专业课程设置向职业岗位课程设置的创新 |
第一节 中职机电专业课程四个模块的顶层设计 |
一、数控车工职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
二、电工职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
三、车工职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
四、装配钳工职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
第二节 数控车工的职业课程内容建设 |
一、数控车工职业的工作分析结果 |
二、数控车工职业的课程设置 |
第三节 电工的职业课程内容建设 |
一、电工职业的工作分析结果 |
二、电工职业的课程设置 |
第四节 车工的职业课程内容建设 |
一、车工职业的工作分析结果 |
二、车工职业的课程设置 |
第五节 装配钳工的职业课程内容建设 |
一、装配钳工职业的工作分析结果 |
二、装配钳工职业的课程设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7)数控车床常见故障诊断与维护(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控车床的基本原理 |
2 数控车床故障诊断基本原则 |
2.1 由外至内的基本原则 |
2.2 由主机至电气的基本原则 |
2.3 由静态至动态的基本原则 |
2.4 由简至繁的基本原则 |
3 数控车床常见故障的诊断 |
3.1 全面检查 |
3.2 认真分析 |
4 数控车床常见故障的维护 |
4.1 轴承类故障的维护 |
4.2 噪音类故障的维护 |
4.3 刀架类故障的维护 |
5 数控车床的日常检修 |
6 总结 |
(8)国产数控车床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课题来源 |
1.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与研究现状 |
1.2.1 FMECA发展概况及现状 |
1.2.2 RPN分析研究现状 |
1.2.3 可靠性分配研究现状 |
1.2.4 故障相关性研究现状 |
1.2.5 MTBF算法研究现状 |
1.3 论文主要内容与结构 |
第2章 数控车床FMEA分析 |
2.1 引言 |
2.2 FMECA分析 |
2.2.1 概述 |
2.2.2 FMECA分析目的及选择 |
2.2.3 功能及硬件FMECA的步骤 |
2.2.4 功能及硬件FMECA的实施 |
2.3 国产数控车床FMEA分析 |
2.3.1 数控车床简介 |
2.3.2 数控车床FMEA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故障数据和模糊集理论的数控车床风险分析法 |
3.1 引言 |
3.2 传统RPN分析方法及其局限性 |
3.2.1 传统RPN分析技术 |
3.2.2 传统RPN分析的局限性 |
3.3 基于故障数据和模糊集理论的风险分析法 |
3.3.1 数控车床的故障数据 |
3.3.2 模糊集理论 |
3.3.3 基于模糊集理论的风险分析方法 |
3.3.4 基于灰色理论的风险分析验证法 |
3.4 实例分析 |
3.4.1 数控车床风险分析实例 |
3.4.2 结果讨论及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修正危害度和客观信息的多因素可靠性分配法 |
4.1 引言 |
4.2 可靠性分配概述及常用方法简介 |
4.2.1 可靠性分配定义及作用 |
4.2.2 系统可靠性模型与可靠性框图 |
4.2.3 可靠性分配原则及影响因素 |
4.2.4 可靠性分配方法 |
4.3 基于修正危害度的数控车床关键子系统可靠性分配 |
4.3.1 严重度指数化转换值 |
4.3.2 基于传统危害度的可靠性分配方法 |
4.3.3 基于修正危害度的可靠性分配方法 |
4.3.4 实例分析 |
4.4 基于修正危害度和客观信息的多因素可靠性分配法 |
4.4.1 基于客观信息的分配因素 |
4.4.2 数控车床多因素可靠性分配法 |
4.4.3 实例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考虑子系统相关性的多因素可靠性分配法 |
5.1 引言 |
5.2 Copula理论 |
5.2.1 Copula定义及性质 |
5.2.2 相关性指标 |
5.2.3 Sklar定理 |
5.2.4 Archimedean Copula函数 |
5.2.5 Copula函数参数估计 |
5.3 基于Copula函数的数控车床可靠度模型 |
5.4 考虑故障相关性的数控车床可靠性分配 |
5.4.1 考虑故障相关性的可靠性分配法 |
5.4.2 一种考虑故障相关性的可靠性综合分配法 |
5.4.3 算例及实例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一种基于故障数据统计的机械系统MTBF工程算法· |
6.1 引言 |
6.2 基于故障数据的机械系统MTBF估计值算法 |
6.2.1 MTBF定义及常用计算方法 |
6.2.2 基于故障数据的MTBF工程算法 |
6.3 实例分析 |
6.3.1 ETC36系列数控车床冷却系统MTBF估计 |
6.3.2 ETC36系列数控车床MTBF估计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结论及展望 |
7.1 研究总结 |
7.2 论文创新点 |
7.3 研究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科研和获奖情况 |
作者简介 |
(9)数控车床故障分析及维修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数控车床故障类型 |
1.1 确定性故障 |
1.2 随机性故障 |
2 对于数控车床故障的诊断 |
2.1 全面检查 |
2.2 认真分析 |
3 数控车床常见故障的维修 |
3.1 轴承类故障 |
3.2 噪音剧烈引发的故障 |
3.3 刀架导致的故障 |
4 实例分析 |
4.1 实例一 |
4.2 实例二 |
5 数控车床维修 |
6 结论 |
(10)故障率相关下数控车床预防维修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3 维修策略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维修及维修策略 |
1.3.2 数控车床的维修策略 |
1.3.3 故障相关系统预防维修策略 |
1.4 研究内容 |
1.4.1 基于DEMATEL/ISM数控车床相关故障分析 |
1.4.2 基于故障过程的数控车床组件更换策略制定 |
1.4.3 基于故障率相关的数控车床预防维修间隔时间制定 |
1.4.4 基于可用性评估的数控车床预防维修方案决策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基于DEMATEL/ISM数控车床相关故障分析 |
2.1 引言 |
2.2 数控车床组件划分 |
2.3 DEMATEL/ISM分析原理 |
2.4 基于DEMATEL/ISM的数控车床相关故障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故障过程的数控车床组件更换策略制定 |
3.1 引言 |
3.2 数控车床组件故障时间信息采集 |
3.3 数控车床组件故障数据平稳性检验 |
3.4 数控车床组件故障数据趋势检验 |
3.5 数控车床组件故障过程建模 |
3.5.1 数控车床组件故障时间秩次修正 |
3.5.2 模型参数估计及假设检验 |
3.6 数控车床组件更换策略的制定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故障率相关的数控车床预防维修间隔时间制定 |
4.1 引言 |
4.2 基于小样本的数控车床故障源组件可靠性建模 |
4.3 故障率相关下数控车床非故障源组件可靠性建模 |
4.3.1 故障率相关下数控车床组件可靠性建模原理 |
4.3.2 基于故障独立的非故障源组件可靠性模型构建 |
4.3.3 故障相关系数求解 |
4.3.4 基于故障率相关的数控车床非故障源组件可靠性建模 |
4.4 故障率相关下数控车床整机预防维修间隔时间制定 |
4.4.1 基于可用度的预防维修间隔时间制定 |
4.4.2 基于维修费用的预防维修间隔时间制定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可用性评估的数控车床维修方案决策 |
5.1 引言 |
5.2 数控车床维修方案决策概述 |
5.3 基于可用性评估的维修方案决策 |
5.3.1 可用性评估与维修方案 |
5.3.2 数控车床维修方案决策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数控车床维修一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数控车床的保养与维修[J]. 马智敏.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1(09)
- [2]高档数控车床的可靠性设计及试验技术研究[D]. 李晓雷.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1)
- [3]基于模糊推理的数控车床故障预测[D]. 丁杰翔. 长春大学, 2020(01)
- [4]基于可用性评估的数控车床维修方案决策[J]. 周成东. 装备制造技术, 2019(01)
- [5]ETC系列数控车床故障分析与可靠性评估[D]. 张淳.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19(02)
- [6]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课程内容建设研究[D]. 喻文. 天津大学, 2018(06)
- [7]数控车床常见故障诊断与维护[J]. 董金梁,高娟,许鹏辉. 山东工业技术, 2018(22)
- [8]国产数控车床可靠性评估方法研究[D]. 王昊. 东北大学, 2018
- [9]数控车床故障分析及维修措施[J]. 张淑梅. 价值工程, 2018(14)
- [10]故障率相关下数控车床预防维修策略研究[D]. 孟书. 吉林大学, 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