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蛋鸡不同时期的光照管理

浅谈蛋鸡不同时期的光照管理

一、浅谈蛋鸡不同时期的光照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赵婉秋[1](2021)在《不同季节和繁殖时期浙东白鹅垂体和肠道组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鹅是一种食草水禽,以适应性强、生长快、营养成分丰富和低成本而闻名。然而,其季节性繁殖,以及许多品种产蛋期间还具有强烈的就巢性,造成种鹅产蛋性能低下,直接影响后代繁育的数量,制约了养鹅业的发展。本研究以典型的季节性繁殖家禽浙东白鹅为研究对象,利用转录组测序(RNA-seq)、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WGBS)、16S rDNA测序等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了两个方面的试验研究:一、研究了不同季节浙东白鹅垂体在全基因组水平上的mRNA表达变化、DNA甲基化水平变化,初步探究了调控浙东白鹅季节性繁殖的相关基因及机制。二、研究了繁殖季节中不同繁殖期浙东白鹅垂体转录组表达差异和肠道微生物的区系特征,旨在探索调控就巢性的关键基因与机制,以及肠道微生物菌群与繁殖状态的协同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通过对秋分(AE)、冬至(WS)、春分(SE)和夏至(SS)4个时间点的垂体样本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每个样本最终获得了 7.4Gb(gigabases)以上的可用数据。在WS-vs-AE、SE-vs-WS、SS-vs-SE和AE-vs-SS四组比较中,分别检测到1139、33、704和3503个差异表达基因(Padjusted<0.05),包括繁殖相关基因GnRHR、PRLR、ESR2和VIPR等,生物节律相关基因Clock、Per2、Npas2、Bmal2 和 NR1D2 等,以及转录因子 POU1F1、Pitx2、NR5A1、NR4A2和SREBF2等。差异表达基因GO和KEGG富集分析揭示,它们主要涉及氧化应激反应、氧化还原、对类固醇激素的反应和激素介导的信号通路等生物过程,并与GnRH信号通路、类固醇生物合成等通路有关。通过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获得了四个季节12只浙东白鹅垂体的甲基化图谱,每个样品获得了超过基因组覆盖度17x的原始数据,其中C位点覆盖度超过 8x。在 WS-vs-AE、SE-vs-WS、SS-vs-SE 和 AE-vs-SS 之间分别筛选到了10476、8336、21693和23989个差异甲基化区域(DMR),将其注释到基因体上发现其主要分布在基因内含子区域。对这些发生甲基化差异的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得到其主要影响有机环化合物结合、核酸结合等分子功能,以及代谢过程、大分子生物合成、基因表达等生物过程。KEGG富集结果显示,这些基因主要参与MAPK信号通路、FOXO信号通路、钙离子信号通路等通路。通过研究浙东白鹅不同繁殖期(产蛋、就巢、恢复)母鹅垂体转录组表达谱,从9个样本中共获得535,239,542个clean reads,比对到16,151个基因上。从就巢期和产蛋期、恢复期和就巢期、以及恢复期和产蛋期的比较中分别鉴定到 582、979 和 33 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Fold change>1.5,P<0.05)。GO富集分析表明,DEGs在钙离子结合、分泌颗粒和G-蛋白受体活性等条目上显着富集。神经活性配体-受体互作通路、内质网蛋白加工和钙离子信号通路对于控制鹅的就巢行为是至关重要的。进一步分析显示,PRL、TSHβ、THRβ、GnRHR2基因可能在调节就巢相关的激素和行为中起到重要作用。应用16S rDNA测序分析不同繁殖期(产蛋、就巢、恢复)母鹅十二指肠微生物的组成及菌群分布。结果从所有样品中共获得4,748个OTUs。在门水平上,产蛋期厚壁菌门占比最高(52.29%),其次是放线菌门(15.99%)和变形菌门(12.11%);就巢期的优势菌群有蓝藻菌门(45.69%),厚壁菌门(27.29%)和变形菌门(18.74%);恢复期的微生物群落主要由螺旋菌门(42.01%)、厚壁菌门(22.52%)、蓝藻菌门(18.61%)组成。Alpha多样性显示,产蛋期群落丰富度显着高于就巢期(P<0.05),而且物种多样性也高于另两个时期。主坐标分析和相似性分析显示,浙东白鹅产蛋、就巢和恢复期的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存在显着差异(P<0.05)。

罗毅康,潘子意,尹福泉,安立龙,赵志辉,刘文超[2](2020)在《光照周期对蛋鸡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蛋鸡对光照周期的变化极为敏感,适宜的光照周期可使蛋鸡达到最佳生产性能,不良的光照周期对蛋鸡的生产性能会产生负面影响,降低经济效益。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光照周期对蛋鸡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并结合光照周期对蛋鸡生产性能的作用机理,阐述了实际生产中通过调节光照周期提高蛋鸡生产性能的措施。

纪家玉[3](2019)在《盐城地区蛋鸡高效饲养关键技术集成》文中提出盐城市是全省蛋鸡养殖大市,常年存栏量6000万只,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禽蛋产品主要生产供给基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蛋鸡养殖存在的问题,与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公共卫生等社会民生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盐城市蛋鸡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蛋鸡养殖需要从场址选择、鸡舍建筑、饲养方式、品种选择、饲养管理等关键技术入手,从而提高养殖效益。1养鸡场场址的选择原则1.1生态环境选择在生态环境良好、没有工业"三废",不直接受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

李富贵,刘嘉,苗小猛,桂涛涛,王彦,李地艳,朱庆,赵小玲[4](2020)在《蛋鸡育成期和产蛋高峰期生殖激素水平及激素受体基因表达规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蛋鸡育成期和产蛋高峰期相关生殖激素含量及其受体基因mRNA表达量在24 h内的变化规律与差异,分析血液生殖激素含量变化与产蛋排卵行为的关系。【方法】以育成期和产蛋高峰期的罗曼蛋鸡为研究对象,监测其在产蛋高峰期的产蛋时间点,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个时期蛋鸡血液中前列腺素(PGs)、雌二醇(E2)、促卵泡素(FSH)、黄体生成素(LH)含量在24 h内的动态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相应时间点的前列腺素F受体(PTGFR)、雌激素受体(ERα)、促卵泡素受体(FSHR)和黄体生成素受体(LHR)基因mRNA在输卵管子宫部的日表达水平。【结果】蛋鸡产蛋时间集中在早上08:00-10:00。产蛋高峰期时,一天中06:00、10:00、14:00、18:00的PGs含量显着高于育成期(P<0.05),E2含量在06:00和18:00极显着高于育成期(P<0.01),FSH含量在18:00显着高于育成期(P<0.05),LH含量在14:00、22:00和02:00显着高于育成期(P<0.05)。育成期除LH外,其余3种激素含量在一天中波动不大。产蛋高峰期PGs含量在产蛋前显着高于产蛋后,PTGFR mRNA表达量在产蛋前后4 h均显着(P<0.05)升高;FSH和E2含量在产蛋后(18:00)极显着(P<0.01)上升。子宫组织的激素受体基因表达量变化与相应血液激素含量变化一致。【结论】蛋鸡产蛋时间集中于上午,产蛋高峰期各生殖激素含量总体高于育成期,蛋鸡育成期和产蛋高峰期的血液生殖激素水平变化规律与输卵管子宫部激素受体基因mRNA表达量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PGs参与蛋鸡产蛋高峰期的产蛋和排卵过程,E2和FSH可能在蛋壳形成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

张苗蕊[5](2019)在《褪黑素对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褪黑素是由松果体分泌的一种多功能吲哚类激素,其分泌具有昼夜节律和季节性节律。松果体的生长和发育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年龄因素,在脊椎动物中松果体从出生之时起就开始分泌褪黑素,直到幼年时期达到巅峰,之后随着年龄的增长,松果体逐渐退化。褪黑素在动物繁殖过程中的作用也很重要,一方面可以通过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来调控生殖作用,另一方面,生殖器官内自分泌的褪黑素可直接参与到生殖过程中。目前关于褪黑素卵泡发育等生殖过程的重要调控作用已得到大量证明。在蛋鸡卵巢中存在褪黑素的受体,因此褪黑素可通过其受体直接作用于卵巢并调节性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从而影响生殖功能。本试验通过对不同产蛋时期蛋鸡褪黑素及重要生殖激素-促卵泡素(FSH)和促黄体素(LH)的含量进行测定并进行关联分析。同时,对不同产蛋时期的蛋鸡松果体发育情况和蛋品质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揭示褪黑素与蛋鸡产蛋性能的相关性。然后,在产蛋末期蛋鸡的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褪黑素,检测各组蛋鸡体内促卵泡素、促黄体素和褪黑素含量的变化情况,再对应分析不同浓度的饲料添加褪黑素对蛋鸡蛋品质的影响,以对褪黑素与产蛋末期蛋鸡产蛋性能的关系做具体分析。根据研究内容,本课题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利用ELISA试剂盒检测蛋鸡血液中激素含量,再利用甲基百里香酚蓝比色法检测钙含量,并使用蛋品质测试仪对不同产蛋时期蛋品质进行检测。对不同产蛋时期蛋鸡松果体细胞进行培养,观察其大小形状并检测其合成褪黑素的能力。结果显示,不同产蛋时期蛋鸡血液中激素含量和产蛋性能具有差异性,产蛋高峰期蛋鸡血液中褪黑素含量较产蛋末期的蛋鸡高8.1%、促卵泡素含量高28.1%、促黄体素含量高32.9%,在蛋品质方面蛋壳厚度高8.2%、蛋壳强度高15.3%、蛋重增大2.3%;产蛋末期的蛋鸡松果体发育情况和细胞合成褪黑素的能力与产蛋高峰期时相比已经出现减弱,其中松果体的大小只有产蛋高峰期时的一半,细胞发育情况也较差。第二部分在产蛋末期的蛋鸡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褪黑素,并根据添加褪黑素浓度的不同共设置四个组别,检测各组蛋鸡体内褪黑素、促卵泡素和促黄体素的变化和蛋品质的差异。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扫描褪黑素添加对鸡蛋成分的影响,采用RT-PCR方法检测添加褪黑素后蛋鸡体内产蛋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分析褪黑素对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对产蛋末期蛋鸡添加不同浓度褪黑素后血液中激素含量和产蛋性能与添加前相比显着提高,其中每千克饲料中添加1mg褪黑素时增加最为显着,与对照组相比褪黑素含量增加5.3%、促黄体素含量增加46.3%、促卵泡素增加56.8%、浓蛋白高度增加了26.2%、蛋壳厚度增加4.9%、蛋壳强度增加20.1%、蛋重增加了 34.3%,说明褪黑素的合成是影响蛋鸡蛋品质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为蛋鸡产蛋性能的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为蛋鸡产蛋高峰期的延长和褪黑素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为家禽养殖的良性发展提供支持。

赵涛[6](2019)在《福利化蛋鸡舍夏季环境参数测定与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本试验研究旨在对福利型蛋鸡舍于夏季鸡舍内不同段区域和不同时间,环境参数的差异以及其相关性的研究。本实验在江苏如东鸿轩生态农场进行,研究对象为配备了荷兰丰荷马克公司福利化蛋鸡生产设备的福利型蛋鸡舍(简称UFO鸡舍),每天6:00~8:00、12:00~-14:00和18:00~20:00测定鸡舍内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NH3、H2S、O2、CO2、TSP、PM10、PM2.5。结果表明:1、不同时间段对温度、湿度、光照强度有显着影响(P<0.05)。东、北、西不同区域对光照强度、CO2和NH3有显着影响(P<0.05)。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区域的交互作用对光照强度有显着影响(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12:00~14:00温度和光照强度显着高于18:00~20:00和6:00~8:00最低,而湿度呈相反趋势。2、每个区域内A(A表示夜光区,见图2,下同)和B(B表示夜光区与阳光区交汇处,见图2,下同)光照强度显着低于C(P<0.05)(C表示阳光区,见图2,下同)。NH3从A到C逐渐降低(P<0.05),而A和B CO2显着高于C(P<0.05)。3、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区域均检测出鸡舍中含有颗粒物(TSP、PM10和PM2.5),但均差异不显着(P>0.05)。相关分析表明,温度与光照强度和TSP呈正相关,与湿度呈负相关。湿度与光照强度、NH3和CO2呈负相关。光照强度与CO2呈负相关。NH3、CO2、PM2.5、PM10和TSP均两两正相关。4、该福利型鸡舍蛋鸡集中产蛋期间受光照的影响要显着高于其它环境参数,上午鸡舍光照强度较低的西区产蛋量要显着高于东区和北区。建议:我国引进该UFO型福利化蛋鸡开展蛋鸡福利养殖过程中,应协调好鸡舍内各环境参数的关系,特别是温度、光照强度与湿度,使鸡舍环境质量保持在良好水平,在长日照夏季应在东区和北区增加遮阳网以降低其光照强度,使各区蛋鸡均匀产蛋。

巩翔[7](2019)在《光周期对蛋鸡蛋壳质量及钙转运体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光照对蛋鸡的生长发育、性成熟及生产性能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肾脏、蛋壳腺的钙转运体、碳酸酐酶、基质蛋白为落脚点,通过改变生产实践中常用的光周期,探讨了光周期对蛋鸡育成期、产蛋高峰期、产蛋后期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光照与钙转运体(钙结合蛋白、钙泵)、碳酸酐酶、基质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解释了光照程序影响蛋壳质量的原因,另一方面,为产蛋后期采用何种光照程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试验一育成期不同光照处理对蛋鸡骨骼发育及后续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随机挑选了9周龄的伊莎褐蛋鸡216只,共分为三个处理组。处理组一:在10-18周龄采取恒定8 h的光照(C8);处理二:在之前14h光照基础上每周递减1 h,直到光照时间为8 h(D1);处理三:14 h光照的基础上每周递减2 h到光照时间为8 h(D2)。每周测定相关体尺数据,8周的试验结束后转移至商品化鸡舍进行后续的观察。分析体尺的数据发现14-16周龄D 2组的体斜长、胸围显着小于其他两个处理组(P<0.05)。观察发现8 h光照组的产蛋率维持较高水平的时间更长。试验二不同光照周期对海兰褐蛋鸡蛋壳质量及钙转运体表达的影响。试验挑选了78周龄的海兰褐蛋鸡96只,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16 L:8 D的光照程序(24 h为一个周期),另一组采用13 L:15 D的光照程序(28 h为一个周期)。每天定时记录蛋鸡的产蛋率和平均蛋重,每周统计一次采食量,每两周测定一次蛋品质。试验期为8周,试验结束后,每个组划分4个时间点采集其蛋壳腺、肾脏、骨骼样品。经检测发现:相较于16 L:8 D组,13 L:15 D的组蛋重显着增加(P<0.05),蛋壳厚度、蛋壳强度显着改善(P<0.05),夜间蛋壳腺PMCA1b的mRNA表达水平显着提高(P<0.05),夜间碳酸酐酶的浓度显着增加(P<0.05)。这些结果指示光照周期的延长或黑暗时间的增长引起了蛋壳质量的改善,而这其中蛋壳质量的改善可能与碳酸酐酶浓度的增加密切相关。试验三不同光照时间对36周龄(产蛋高峰期)伊莎褐蛋鸡蛋壳质量和钙转运体表达的影响。挑取了36周龄的伊莎褐蛋鸡240只,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分别采用16 L:8 D、13 L:15 D、13 L:11 D、9 L:15 D的光照程序,每天统计产蛋率,每周统计采食量,每2周测定一次蛋品质,8周试验结束后采集16 L:8 D肾脏、蛋壳腺、血液样品,分别采集光照和黑暗中点的样品。结果显示13 L:15 D组的血清ALP水平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13 L:15 D、9 L:15 D组的蛋壳厚度显着高于16 L:8 D组(P<0.05);16 L:8 D组的产蛋率显着高于13 L:15 D、9 L:15 D处理组(P<0.05);基质蛋白OPN、OC-116的表达呈现明显的昼夜节律,即夜间的表达量显着高于白天(P<0.05);13 L:15 D组碳酸酐酶的浓度显着高于其他组(P<0.05)。以上的结果表明光照时间的缩短或光照周期的延长均会降低蛋鸡的产蛋率,蛋壳质量的改善可能与碳酸酐酶浓度的增加有关。试验四不同光照时间对83周龄(产蛋后期)伊莎褐蛋鸡蛋壳质量钙转运体表达的影响。挑选了83周龄的伊莎褐蛋鸡192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分别使用16 L:8 D、14 L:10 D、12 L:12 D、10 L:14 D的光照程序,每两周测定一次蛋品质,试验期8周,试验结束后采集16 L:8 D、10 L:14 D光照和黑暗中点的肾脏、蛋壳腺、血液样品。结果显示:光照处理并没有影响蛋鸡的产蛋率(P>0.05),9 L:15 D组的蛋壳厚度显着高于16 L:8 D组;采样的两个处理的CaBP-D28k、OPN表达存在显着的昼夜差异(P<0.05)。这表明,黑暗时间的延长可以提高老龄蛋鸡蛋壳厚度,不影响其生产性能。

刘增民[8](2019)在《温度、光照和饲喂频次对蛋鸡采食的影响》文中提出采食行为是动物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的首要环节,也是其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基本活动之一。采食量与家禽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密切相关,是评估家禽能量代谢和营养需求的基础。在现代化集约养殖环境中,家禽的采食行为受到外界环境、饲养管理、自身代谢产物、中枢和外周信号因子的综合调控。本课题着重研究蛋鸡采食行为的节律性以及环境温热、光照和饲喂次数对家禽采食的影响及相关机制,为蛋鸡的正确饲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试验一:间歇温度处理对育成蛋鸡采食及肠道发育的影响本试验选取的11周龄的伊莎褐蛋鸡360只,分为5个处理组。光照保持每天8小时(9:00-17:00光照),采用每日间歇温度处理,基础温度为22℃。对照组保持22℃不变,其他四个处理组分别为24℃、26℃、28℃、30℃。每天10:00-18:00期间进行8小时的温度处理,其余时间回归基础温度22℃。结果显示,在间歇温热处理前6周,22℃采食量较高,28℃组采食量较低。在试验后2周,24℃组采食量最高,30℃组采食量最低(P<0.05)。在非热暴露期,30℃组的采食量仍然最低,且无论在哪个温度处理中,非处理期间的平均每小时采食量均高于处理组(P<0.05)。间歇温热处理4周后,蛋鸡处于26℃或28℃时,肠道比重增加(P<0.05)。在试验后期,22℃组的胃肠比重下降,30℃组的空肠比重下降(P<0.05)。同时,24℃处理显着提升了下丘脑NPY(Neuropeptide Y)的表达量,高温处理显着提高了下丘脑POMC(Pro-opiomelanocortin)和十二指肠CCK(Cholecystokinin)的表达量,低温处理则显着提高了ghrelin的表达量(P<0.05)。试验二:蛋鸡在熄灯前的采食高峰及其机制的相关研究本试验采用70周龄的海兰褐蛋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正常光照模式(5:00-21:00);试验组将光照时间前移3小时(2:00-18:00)。结果显示,蛋鸡在熄灯前5小时采食量逐渐增加,至熄灯前3小时达到采食高峰,之后采食量逐渐降低(P<0.05)。随着熄灯时间的提前,采食高峰出现的时间也随之前移。抑食基因表达量在采食高峰点时显着下降,钟基因Per2(Period 2)和Cry1(Cryptochrome 1)在采食高峰点时表达量最高,采食高峰结束点时表达量最低(P<0.05)。腺胃钟基因表达无显着差异。试验三:不同光照制度对育成蛋鸡的采食及肠道发育的影响选取9周龄的伊莎褐蛋鸡216只,分为3个处理组。对照组从14小时光照直接减为8小时光照;处理组一为光照慢减组,即每周光照时间减少1小时至8小时;处理组二为光照快减组,即每周光照时间减少2小时至8小时。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组,光照慢减组与光照快减组采食量显着升高(P<0.05)。育成期光照时间快减可以显着增加十二指肠长度和回肠长度;快减组与慢减组的回肠长度显着增长(P<0.05)。光照时间快减导致回肠指数和空肠指数显着增加(P<0.05)。育成期每周递减2小时光照显着提高了下丘脑促食因子NPY的表达量(P<0.05)。试验四:每日不同饲喂频次对育成蛋鸡的采食及肠道发育的影响选取体重相近的10周龄海兰褐蛋鸡144只,分为3个处理组。对照组每天9:00饲喂一次,每次饲喂量为150g/只,并于熄灯后统计全天采食量。两次饲喂组:每天9:00、13:00饲喂两次,每次饲喂量为75g/只,并于熄灯后统计全天采食量。四次饲喂组:每天9:00、11:00、13:00、15:00饲喂四次,每次饲喂量为37.5g/只。结果显示,多次饲喂组的采食量下降,饲喂次数越多则采食量越低,且体重降低(P<0.05)。每日四次饲喂显着降低了肝脏指数和回肠长度;每日饲喂两次显着提高了腺胃指数(P<0.05)。每日饲喂四次显着提高了血糖水平,抑制了蛋鸡采食(P<0.05)。蛋鸡采食后甘油三酯水平显着升高,下丘脑POMC和腺胃ghrelin的mRNA水平显着提高(P<0.05),抑制了之后的采食行为,这可能是增加饲喂频次导致采食量下降的原因。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育成期环境温度保持在24℃有利于蛋鸡生长发育,高温处理会减少采食,造成肠道损伤,30℃高温刺激还会促进下丘脑POMC和十二指肠CCK的表达,从而抑制蛋鸡采食。蛋鸡在光照结束前出现采食高峰,昼夜节律系统对蛋鸡采食高峰的出现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育成期逐步缩减光照时间可以提高下丘脑NPY的表达量,促进采食。增加饲喂频次会提高血糖浓度,抑制蛋鸡采食。

杨凌,韩昆鹏,卞红春,陈静华[9](2019)在《H型笼蛋鸡饲养管理关键技术》文中研究表明盐城市是江苏省蛋鸡养殖大市,也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禽蛋产品供给基地。2017年全市蛋鸡饲养量11710.08万只,其中年末存栏6053.56万只,规模养殖场(户)7784个,规模养殖比例92.17%,蛋鸡养殖已成为本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优势主导产业。本市传统蛋鸡养殖大多为半开放式鸡舍、A型(阶梯式)蛋鸡笼、行车机械喂料、乳头式自动饮水、"湿帘+风机"通风降温、人工集蛋的饲养方式,总体养殖规模小、设备设施不匹配、劳动效率

杜芳[10](2018)在《密闭笼养蛋鸡舍光环境实验测试与模拟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光环境是鸡舍“小气候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蛋鸡的生产性能,进而影响鸡舍的经济效益。密闭鸡舍光环境的主要来源是人工照明,其能耗巨大,因此对密闭鸡舍光环境进行优化研究对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节约能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本文以沧州市某密闭笼养蛋鸡舍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的方法对鸡舍各层的照度进行测定,分析其光环境现状,并以产蛋率为评价标准,对鸡舍光照强度与蛋鸡生产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测试结果表明:水平方向上,鸡舍北侧由于受到东西两面墙上带窗的门的影响,使得南北两侧的照度有很大差异,一天中最大差异可达985.99lux。垂直方向上,由于料槽的遮挡和与光源距离不同,各层的照度差异比较明显,随着层高的增大,光照强度不断增大。对整个实验过程中光照强度与产蛋量的关系进行拟合,得到光照强度和产蛋率近似为二次多项式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有效产蛋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当光照强度为22.43lux时,其产蛋率达到最高,为78.5%,满足有效产蛋率处于70%以上的光照强度最小值为12lux。其次,针对密闭鸡舍光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灯具类型、安装高度、距高比、布置方式、舍内墙面的发射率等,以提高蛋鸡产蛋率为前提,以节能为目的,对鸡舍光环境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与荧光灯相比,使用LED灯作为光源在产生相同照度情况下更节能,节能率约为37.5%;当灯具安装高度一定时,舍内各层平均照度及照度均匀度随着距高比的增大而减小;距高比不同,各层产蛋率不同,综合考虑各层光照强度及生产性能,当安装高度为2.3m,距高比为1.0时,既能使各层的产蛋率能达到较高水平,又能节约电能;对于阶梯式笼养蛋鸡舍来说,多列灯具水平交错布置能获得更为均匀的照度;其他影响参数确定的情况下,提高鸡舍内墙面的反射率能提高舍内平均照度,节约电能。最后,从鸡舍照明方案的动态回收期、费用年值以及产出投入比三个方面对鸡舍光环境优化方案进行了经济性评价,进一步说明了鸡舍使用LED灯的经济性与可行性。

二、浅谈蛋鸡不同时期的光照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蛋鸡不同时期的光照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季节和繁殖时期浙东白鹅垂体和肠道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文献综述
    1.1 我国家鹅种质资源研究进展
        1.1.1 家鹅的起源
        1.1.2 中国家鹅的种鹅资源
        1.1.3 浙东白鹅
    1.2 鸟(禽)类繁殖调控机制
    1.3 家禽就巢神经内分泌调控
        1.3.1 催乳素
        1.3.2 血管活性肠肽
        1.3.3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1.3.4 多巴胺和5-羟色胺
        1.3.5 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
        1.3.6 雌激素
    1.4 鸟(禽)类季节性繁殖的研究进展
        1.4.1 光信号调控鸟类繁殖的神经内分泌机制
        1.4.2 家鹅季节性繁殖的调控机制
    1.5 家禽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1.5.1 家禽肠道微生物概况
        1.5.2 肠道微生物的生理功能
        1.5.3 肠道微生物与繁殖性能的关系
    1.6 16S rDNA测序技术的研究进展
        1.6.1 16S rRNA的基本概念
        1.6.2 16S rDNA测序技术
        1.6.3 16S rDNA测序技术在家禽研究中的应用
    1.7 转录组学研究技术研究进展
        1.7.1 转录组及转录组学概述
        1.7.2 转录组研究技术的发展
        1.7.3 转录组测序(RNA-Seq)
        1.7.4 RNA-seq技术在家禽研究中的应用
    1.8 DNA甲基化研究现状
        1.8.1 DNA甲基化概述
        1.8.2 甲基化的生物学功能
        1.8.3 全基因组DNA甲基化检测方法
    1.9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 不同季节浙东白鹅垂体转录组比较分析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及样品采集
        2.1.2 实验主要仪器
        2.1.3 实验主要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总RNA提取及质量检测
        2.2.2 文库构建及上机测序
        2.2.3 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
        2.2.4 测序数据生物信息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样本总RNA提取及质量检测
        2.3.2 测序数据质量评估
        2.3.3 测序数据与参考序列比对分析
        2.3.4 基因表达水平及差异分析
        2.3.5 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
        2.3.6 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分析
        2.3.7 荧光定量PCR验证
    2.4 讨论
        2.4.1 差异表达基因的分析
        2.4.2 功能和通路分析
    2.5 小结
3 不同季节浙东白鹅垂体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比较分析
    3.1 实验材料
        3.1.1 实验动物及样品采集
        3.1.2 实验主要仪器
        3.1.3 实验主要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基因组DNA提取及质量检测
        3.2.2 文库构建及质量检测
        3.2.3 上机测序
        3.2.4 甲基化测序原始数据质量控制
        3.2.5 参考序列比对分析
        3.2.6 甲基化位点检测及甲基化水平分析
        3.2.7 单样本甲基化分析
        3.2.8 样本PCA分析
        3.2.9 差异甲基化分析
        3.2.10 DMR相关基因GO和KEGG富集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浙东白鹅垂体组织基因组DNA提取与质量检测
        3.3.2 全基因组甲基化测序原始数据质控
        3.3.3 参考基因组比对分析
        3.3.4 甲基化C位点检测及分析
        3.3.5 功能区域甲基化水平分布规律
        3.3.6 样本相关性及PCA分析
        3.3.7 差异甲基化区域鉴定
        3.3.8 差异甲基化基因鉴定及功能富集分析
    3.4 讨论
        3.4.1 浙东白鹅垂体甲基化模式的季节性变化
        3.4.2 DMRs相关基因功能分析
    3.5 小结
4 不同繁殖时期浙东白鹅垂体转录组比较分析
    4.1 实验材料
        4.1.1 实验动物及样品采集
        4.1.2 实验主要仪器
        4.1.3 实验主要试剂
    4.2 实验方法
    4.3 实验结果
        4.3.1 总RNA提取及质量检测
        4.3.2 原始测序数据质控
        4.3.3 参考基因组比对
        4.3.4 基因表达及差异分析
        4.3.5 差异表达基因GO富集分析
        4.3.6 差异表达基因KEGG富集分析
        4.3.7 差异表达基因qRT-PCR验证
    4.4 讨论
    4.5 小结
5 不同繁殖时期浙东白鹅肠道微生物比较分析
    5.1 实验材料
        5.1.1 实验动物及样品采集
        5.1.2 实验主要仪器
        5.1.3 实验主要试剂
    5.2 实验方法
        5.2.1 肠道内容物总DNA提取及扩增
        5.2.2 文库制备、库检和HiSeq上机测序
        5.2.3 生物信息学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测序质量评估概况
        5.3.2 不同繁殖时期浙东白鹅十二指肠的肠道菌群结构
        5.3.3 Alpha多样性分析
        5.3.4 Beta多样性
    5.4 讨论
    5.5 小结
6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所发表(录用)论文
致谢

(2)光照周期对蛋鸡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光照对蛋鸡生产性能影响的作用机理
2 光照程序的制定
    2.1 光照程序制定的原理
    2.2 密闭式鸡舍的光照程序
    2.3 开放式鸡舍的光照程序
3 不同光照周期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3.1 育成期前期不同光照周期对蛋鸡开产日龄的影响
    3.2 育成期后期不同光照周期对蛋鸡开产日龄的影响
    3.3 产蛋期不同光照周期对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
    3.4 产蛋后期不同光照周期对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
4 展望

(3)盐城地区蛋鸡高效饲养关键技术集成(论文提纲范文)

1养鸡场场址的选择原则
    1.1生态环境
    1.2水土标准
2鸡舍的几种建筑类型
    2.1密闭型鸡舍(无窗鸡舍)
    2.2开放型鸡舍(有窗鸡舍)
3 鸡采用的几种饲养方式
    3.1 笼养方式
    3.2网上平养
    3.3 地面平养方式
    3.4 围林、围栏、围坡饲养
4 蛋鸡的主要品种
    4.1 依莎褐鸡
    4.2 罗曼褐
    4.3 海兰褐壳蛋鸡
    4.4 优质地方草鸡
5 优质地方草鸡种质资源的发掘、保存与利用
    5.1 建立草鸡保种基地
    5.2 草鸡选育
    5.3 品系杂交
6 雏鸡饲养管理技术
    6.1 饮水与开食
    6.2 温度
    6.3湿度
    6.4 密度
    6.5 光照
    6.6 保持舍内空气清新
7 蛋鸡育成期的饲养管理
    7.1 做好转群前后的工作
    7.2 保持育成母鸡群的体重整齐、均匀一致
    7.3 合理的光照
8 产蛋鸡饲养管理技术
    8.1 转群与选择
    8.2鸡群选择方法
    8.3 饲料营养
    8.4 环境控制

(4)蛋鸡育成期和产蛋高峰期生殖激素水平及激素受体基因表达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试剂
    1.2 试验设计
    1.3 血液中激素水平的测定
    1.4 激素受体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蛋鸡产蛋高峰期产蛋时间记录
    2.2 育成期和产蛋高峰期蛋鸡血液生殖激素含量的变化
    2.3 输卵管子宫组织中激素受体基因表达量的变化
3 讨 论
    3.1 蛋鸡的产蛋时间偏好性
    3.2 育成期与产蛋高峰期蛋鸡生殖激素含量变化
    3.3 育成期与产蛋高峰期蛋鸡PTGFR、ERα、FSHR和LHR mRNA表达的变化
4 结 论

(5)褪黑素对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褪黑素的生物合成
        1.1.1 褪黑素合成的关键酶
        1.1.2 褪黑素的结合位点
    1.2 褪黑素受体的生理作用
        1.2.1 褪黑素对繁殖的影响
        1.2.2 褪黑素对其他生理作用的影响
    1.3 松果体发育对褪黑素的影响
    1.4 褪黑素在动物生产中应用
2 引言
3 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3.1.1 试验动物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产蛋性能的检测
        3.2.2 激素含量的测定
        3.2.3 松果体细胞的培养
        3.2.4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检测
        3.2.5 RT-PCR
        3.2.5.1 总RNA的提取
        3.2.5.2 引物的设计
        3.2.5.3 第一链cDNA合成
        3.2.5.4 PCR的扩增
        3.2.5.5 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
    3.3 统计分析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产蛋时期蛋鸡产蛋性能和激素的关联性分析
        4.1.1 不同产蛋时期蛋鸡血液中激素含量
        4.1.2 产蛋性能及蛋品质相关指标
    4.2 不同产蛋时期蛋鸡松果体发育和褪黑素含量的变化
        4.2.1 不同产蛋时期蛋鸡松果体发育情况
        4.2.2 不同产蛋时期蛋鸡松果体细胞生长情况
        4.2.3 不同产蛋时期蛋鸡松果体合成褪黑素的能力
    4.3 添加外源性褪黑素对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
        4.3.1 血液中激素含量的检测
        4.3.2 蛋品质的检测
        4.3.3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检测鸡蛋成分
        4.3.4 产蛋相关基因表达量的检测
5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2 结论
参考文献
ABSTRACT

(6)福利化蛋鸡舍夏季环境参数测定与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鸡舍介绍
    1.2 测定点、测定指标与测定方法
        1.2.1 测定点的选择
        1.2.2 测定指标
        1.2.3 测定方法
    1.3 数据统计分析内容
    1.4 数据统计分析软件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区域不同时间A、B、C环境参数比较
    2.2 沿栖架长度、高度环境参数变化趋势
    2.3 时间、区域对环境参数影响
    2.4 环境参数相关性分析
    2.5 不同区域产蛋量与光强温度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7)光周期对蛋鸡蛋壳质量及钙转运体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光照对家禽的影响
        1.1.1 光的作用途径
        1.1.2 光照周期(时间)对家禽的影响
        1.1.3 光照强度对家禽的影响
        1.1.4 光照波长对家禽的影响
        1.1.5 光源类型对家禽的影响
    1.2 鸡蛋形成及其调节因素
        1.2.1 鸡蛋形成的过程
        1.2.2 参与蛋壳形成的调节因素
        1.2.3 钙的吸收与蛋壳的形成
        1.2.4 蛋鸡体内的钙转运体
        1.2.5 蛋壳腺中基质蛋白的作用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动物与饲料
    2.2 试验试剂与仪器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仪器
    2.3 试验设计
        2.3.1 试验一育成期不同光周期对蛋鸡骨骼生长发育及产蛋期生产性能的影响
        2.3.2 试验二不同光照周期对产蛋后期海兰褐蛋鸡蛋壳质量及钙转运体的影响
        2.3.3 试验三不同光周期对产蛋高峰期蛋鸡蛋壳质量及钙转运体的影响
        2.3.4 试验四不同光周期对产蛋后期蛋鸡蛋壳质量及钙转运体的影响
    2.4 测定方法
        2.4.1 血清生化参数检测
        2.4.2 蛋壳腺碳酸酐酶(CA)浓度检测
        2.4.3 组织mRNA水平检测
        2.4.4 蛋品质测定
        2.4.5 蛋白提取和Western Blotting
        2.4.6 蛋壳中钙磷的测定
        2.4.7 骨骼强度的测定
        2.4.8 家禽体尺测量
    2.5 数据分析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育成期光周期对蛋鸡骨骼生长发育及产蛋期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一)
        3.1.1 育成期光周期对蛋鸡骨骼发育(体尺)的影响
        3.1.2 育成期光周期对产蛋期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3.2 不同光照周期对产蛋后期海兰褐蛋鸡蛋壳质量及钙转运体的影响(试验二)
        3.2.1 不同光照周期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3.2.2 不同光照周期对蛋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3.2.3 不同光照周期对蛋鸡蛋品质的影响
        3.2.4 不同光照周期对蛋鸡骨骼强度的影响
        3.2.5 不同光照周期对蛋鸡蛋壳腺CaBP-D28k蛋白及mRNA表达和变化规律的影响
        3.2.6 不同光照周期对蛋鸡蛋壳腺PMCA1b蛋白及mRNA表达和变化规律的影响
        3.2.7 不同光照周期对蛋鸡肾脏CaBP-D28k蛋白及mRNA表达和变化规律的影响
        3.2.8 不同光照周期对蛋鸡肾脏PMCA1b蛋白及mRNA表达和变化规律的影响
        3.2.9 不同光照周期对蛋鸡蛋壳腺碳酸酐酶浓度的影响
    3.3 不同光周期对产蛋高峰期蛋鸡蛋壳质量及钙转运体的影响(试验三)
        3.3.1 不同光周期对产蛋高峰期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3.3.2 不同光周期对产蛋高峰期蛋鸡一周内蛋品质的影响
        3.3.3 不同光周期对产蛋高峰期蛋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3.3.4 不同光周期对产蛋高峰期蛋鸡蛋壳腺基质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
        3.3.5 不同光周期对产蛋高峰期蛋鸡蛋壳腺钙转运体蛋白水平表达的影响
        3.3.6 不同光周期对产蛋高峰期蛋鸡肾脏钙转运体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
        3.3.7 不同光周期对产蛋高峰期蛋壳腺碳酸酐酶浓度的影响
    3.4 不同光周期对产蛋后期蛋鸡蛋壳质量及钙转运体的影响(试验四)
        3.4.1 不同光周期产蛋后期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3.4.2 不同光周期对产蛋后期蛋鸡蛋品质的影响
        3.4.3 不同光周期对产蛋后期蛋鸡蛋壳钙、磷含量的影响
        3.4.4 不同光周期对产蛋后期蛋鸡蛋壳腺钙转运体及基质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
        3.4.5 不同光周期对产蛋后期蛋鸡肾脏钙转运体mRNA水平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4.1 光周期与蛋鸡生产性能及蛋品质的关系
    4.2 光周期与蛋鸡不同时期蛋壳腺、肾脏钙转运体表达的关系
    4.3 光周期与蛋鸡蛋壳腺碳酸酐酶浓度关系
    4.4 光周期与蛋鸡蛋壳腺基质蛋白表达的关系
5 总体结论
6 课题创新与展望
    6.1 课题创新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7 致谢

(8)温度、光照和饲喂频次对蛋鸡采食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中枢食欲调节
        1.1.1 神经肽Y(NPY)
        1.1.2 刺鼠相关蛋白(Ag RP)
        1.1.3 前阿片黑素细胞皮质激素(POMC)
        1.1.4 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肽(CART)
    1.2 外周食欲调节
        1.2.1 生长素(ghrelin)
        1.2.2 胆囊收缩素(CCK)
        1.2.3 胰岛素(Insulin)
    1.3 环境因子对家禽采食的调控
        1.3.1 温热环境对家禽采食和消化器官发育的影响
        1.3.2 光照对家禽采食节律和育成期消化系统发育的影响
        1.3.3 饲喂次数对育成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动物与饲喂日粮
    2.2 主要试剂与仪器
        2.2.1 主要试剂与耗材
        2.2.2 主要仪器
    2.3 试验方案
        2.3.1 试验一:间歇温度处理对育成蛋鸡采食及肠道发育的影响
        2.3.2 试验二:蛋鸡在熄灯前的采食高峰及其机制的相关研究
        2.3.3 试验三:不同光照制度对育成蛋鸡的采食及肠道发育的影响
        2.3.4 试验四:每日不同饲喂频次对育成蛋鸡的采食及肠道发育的影响
    2.4 指标测定方法
        2.4.1 血液指标测定
        2.4.2 组织中相关基因m RNA表达水平的测定
        2.4.3 反转录
        2.4.4 实时荧光定量PCR
    2.5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试验一间歇温度处理对育成蛋鸡采食及肠道发育的影响
        3.1.1 生产性能
        3.1.2 消化器官发育
        3.1.3 食欲基因表达水平
    3.2 试验二蛋鸡在熄灯前的采食高峰及其机制的相关研究
        3.2.1 生产性能
        3.2.2 血液生理生化参数
        3.2.3 食欲基因表达水平
        3.2.4 中枢钟基因表达
        3.2.5 腺胃钟基因表达
    3.3 试验三不同光照制度对育成蛋鸡的采食及肠道发育的影响
        3.3.1 生产性能
        3.3.2 肠道发育
        3.3.3 食欲基因表达
    3.4 试验四每日不同饲喂频次对育成蛋鸡的采食及肠道发育的影响
        3.4.1 生产性能
        3.4.2 器官指数
        3.4.3 嗉囊食糜重量
        3.4.4 血液生化指标
        3.4.5 食欲基因表达
4 讨论
    4.1 间歇温度处理对育成蛋鸡采食影响
        4.1.1 间歇温度处理对育成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4.1.2 间歇温度处理对育成蛋鸡消化器官发育的影响
        4.1.3 间歇温度处理对育成蛋鸡食欲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4.2 蛋鸡在熄灯前的采食高峰及其机制的相关研究
        4.2.1 提前熄灯对蛋鸡采食高峰的影响
        4.2.2 体内循环激素水平参与采食高峰的调控
        4.2.3 食欲基因对采食高峰的调控作用
        4.2.4 钟基因对采食高峰的调控作用
    4.3 不同光照制度对育成蛋鸡的采食的影响
        4.3.1 不同光照制度对育成蛋鸡的生产性能的影响
        4.3.2 不同光照制度对育成蛋鸡消化器官发育的影响
        4.3.3 不同光照制度对育成蛋鸡食欲基因表达的影响
    4.4 每日不同饲喂频次对育成蛋鸡的采食的影响
        4.4.1 每日不同饲喂频次对育成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4.4.2 每日不同饲喂频次对育成蛋鸡器官指数的影响
        4.4.3 每日不同饲喂频次对育成蛋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4.4.4 饲喂前后食欲基因表达
5 结论
6 课题创新和研究展望
    6.1 课题创新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H型笼蛋鸡饲养管理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饲养工艺与模式
    1.1 饲养工艺
    1.2 饲养模式
2 品种选择与转群
    2.1 品种选择
3 饲料配制与饲喂
    3.1 营养标准
    3.2 饲料配制
    3.3 饲喂
4 鸡舍环境与光照
    4.1 鸡舍环境控制
    4.2 光照
5 鸡群观察与淘汰
    5.1 鸡群观察
    5.2 淘汰
6 生物安全技术
    6.1 生物隔离与消毒
    6.2 程序免疫与监测

(10)密闭笼养蛋鸡舍光环境实验测试与模拟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意义
    1.2 蛋鸡养殖中的光环境
        1.2.1 光照强度
        1.2.2 光照时间
        1.2.3 光色
        1.2.4 光照制度
    1.3 密闭鸡舍光环境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及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第二章 鸡舍光环境基本理论
    2.1 密闭鸡舍光环境及其对蛋鸡的影响
    2.2 光环境设计因子
        2.2.1 照度
        2.2.2 亮度
        2.2.3 眩光
        2.2.4 阴影
    2.3 光环境评价指标
        2.3.1 照明评价指标
        2.3.2 能耗评价指标
    2.4 密闭鸡舍内光环境主要影响因素
        2.4.1 光源的种类
        2.4.2 光源的布置方式
        2.4.3 舍内墙面的反射率
    2.5 密闭鸡舍光环境优化原则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密闭鸡舍光环境与生产性能实验测试
    3.1 实验系统
        3.1.1 实验对象
        3.1.2 鸡舍的饲养与管理
        3.1.3 实验仪器
    3.2 实验内容及测定指标
        3.2.1 实验内容
        3.2.2 测定指标
    3.3 鸡舍原始光环境及生产性能测定
        3.3.1 光环境测定
        3.3.2 生产性能测定
        3.3.3 实验测定结果及分析
    3.4 提高灯具照明功率后光环境及生产性能测定
        3.4.1 光环境测定结果及分析
        3.4.2 生产性能测定结果及分析
    3.5 本章小节
第四章 密闭笼养蛋鸡舍光环境模拟优化研究
    4.1 光环境模拟软件
    4.2 物理模型建立
    4.3 物理模型准确性验证
        4.3.1 校验内容
        4.3.2 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比较
    4.4 密闭鸡舍光环境模拟优化研究
        4.4.1 灯具类型
        4.4.2 灯具安装距高比
        4.4.3 灯具布置方式
        4.4.4 墙面的反射率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密闭鸡舍光环境优化方案经济性分析
    5.1 经济性分析的意义
    5.2 经济性分析内容
        5.2.1 初投资的确定
        5.2.2 运行费用的确定
    5.3 经济性评价指标
        5.3.1 投资回收期
        5.3.2 费用年值
        5.3.3 产出投入比
    5.4 密闭鸡舍光环境优化方案经济性分析
        5.4.1 密闭鸡舍照明方案动态投资回收期
        5.4.2 密闭鸡舍照明方案费用年值
        5.4.3 密闭鸡舍照明方案产出投入比
    5.5 本章小节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四、浅谈蛋鸡不同时期的光照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季节和繁殖时期浙东白鹅垂体和肠道组学研究[D]. 赵婉秋. 浙江大学, 2021
  • [2]光照周期对蛋鸡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 罗毅康,潘子意,尹福泉,安立龙,赵志辉,刘文超. 中国家禽, 2020(01)
  • [3]盐城地区蛋鸡高效饲养关键技术集成[J]. 纪家玉. 山东畜牧兽医, 2019(10)
  • [4]蛋鸡育成期和产蛋高峰期生殖激素水平及激素受体基因表达规律研究[J]. 李富贵,刘嘉,苗小猛,桂涛涛,王彦,李地艳,朱庆,赵小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4)
  • [5]褪黑素对蛋鸡产蛋性能的影响研究[D]. 张苗蕊. 河南农业大学, 2019(04)
  • [6]福利化蛋鸡舍夏季环境参数测定与相关性研究[D]. 赵涛. 安徽农业大学, 2019(05)
  • [7]光周期对蛋鸡蛋壳质量及钙转运体的影响[D]. 巩翔. 山东农业大学, 2019(12)
  • [8]温度、光照和饲喂频次对蛋鸡采食的影响[D]. 刘增民. 山东农业大学, 2019(01)
  • [9]H型笼蛋鸡饲养管理关键技术[J]. 杨凌,韩昆鹏,卞红春,陈静华. 山东畜牧兽医, 2019(01)
  • [10]密闭笼养蛋鸡舍光环境实验测试与模拟优化研究[D]. 杜芳.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6)

标签:;  ;  ;  

浅谈蛋鸡不同时期的光照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