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甲骨诊断注意事项(三篇)

殷商甲骨诊断注意事项(三篇)

一、殷商甲骨断代论着札记(三则)(论文文献综述)

徐清[1](2021)在《甲骨卜辞中“于”的组合研究》文中指出

许子潇[2](2021)在《论陈梦家的甲骨学研究 ——以《殷虚卜辞综述》为中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陈梦家(1911.4-1966.9),现代着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诗人。在古文字学的诸多分支学科中,陈梦家留下了一批极具分量的学术着作,尤以甲骨学领域的《殷虚卜辞综述》最为系统全面。该书闳中肆外,在总结前人意见的基础上创立己说,全面消化了当时所见的甲骨材料,基本构建起了甲骨学学科框架,代表了陈梦家甲骨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和最终成果。本研究以《殷虚卜辞综述》为中心,参照陈梦家的其他甲骨学、历史考古学论着,从甲骨学的若干重点问题出发,梳理陈梦家学术观点的改易。参照《殷虚卜辞综述》之前、之后以及同时期的甲骨学着作,从学术史的角度讨论陈梦家观点的来源、成就、不足和影响。结合陈梦家亲友们的信札、日记、回忆录等史料,复原陈梦家所处的学术环境和甲骨治学历程。本文主体共六个部分,分为上下两编:一、绪论。界定本文的研究范围;介绍陈梦家甲骨学的研究现状和本次研究的意义-、立场、方法、局限与不足。二、学术生涯研究。探讨陈梦家从诗人转变为学者的原因;解释陈梦家甲骨治学历程中几次研究方向和旨趣的转换;钩沉相关史料,复原作为甲骨学者的陈梦家。三、专题研究。本部分包括正文的第二章至第七章。选择文字考释、断代、祭祀、宗教、地理、职官、世系、继统法、名谓、集合示名等在甲骨学和商代史上较为有代表性的问题,考察陈梦家在这些问题上观点的改易、观点之间的相互影响;结合相关甲骨学论着和不同学科理论,在宏观和微观层面对陈梦家意见进行全面探讨。四、余论。以论着目和通论性着作为主要材料,梳理甲骨学的学科发展脉络,分析《殷虚卜辞综述》对甲骨学框架的搭建;对陈梦家甲骨学研究和《殷虚卜辞综述》的学术价值做出总结评价。五、附录。在论文撰写时,对《殷虚卜辞综述》论及的若干问题有所思考,择与“甲骨文内容分类”、“二人共贞”、“征人方排谱”问题相关的三篇文章作为附录。以上为论文上编。六、《殷虚卜辞综述》引用甲骨材料研究。从骨片、辞条和文字三个层面对《殷虚卜辞综述》所见引用甲骨材料的各种问题进行分类;制作《殷虚卜辞综述》引甲骨材料整理表,对陈梦家引用的甲骨进行分类、替换《甲骨文合集》号码,全面清理材料引用所见的问题。以上为论文下编。

尤梓竹[3](2021)在《甲骨文字考释提要(一)》文中研究说明自甲骨文发现以来,众多甲骨文学者投入於甲骨文字的释读工作中,产生了丰富的成果。这些考释成果发布在各种各样的杂志报刊中,为了通盘了解甲骨文字的考释情况,以及学者对某一字形认识的发展和变化,学界曾多次整理总结甲骨文的考释成果。本论文即是在前(5相关成果的基础上,对以往甲骨文考释所取得的成绩进行的一次全面的汇集,以提要方式,用简洁的话语陈述诸家考释过程及成果。论文搜集的范围主要是1899年至2005年甲骨学在文字考释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参考《甲骨文字诂林》的体例进行编纂,基本按照《甲骨文字诂林》的顺序编排甲骨文字头,重新加以编号,并附以每一字头在《甲骨文字诂林》和《甲骨文字编》相应的编号。在每一字头下按照年代先後阐述各家观点。为便於检索字形,我们编制了甲骨文部首检字表、拼音检字表等索引。本论文为《甲骨文字考释提要》的第一部分,与贝梦娟《甲骨文字考释提要》(二)相配套,主要收录《甲骨文字诂林》中编号为1-1889甲骨文字头的考释成果。

顾王乐[4](2020)在《清末民国时期利用古文字资料校证《说文》之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说文》是我国第一部运用“六书”原理对汉字进行系统分析的文字学专着。《说文》中保存了大量的古代文字资料,以及许慎时代关於文字的研究成果,爲古文字学的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但是许慎所见到的小篆、古文、籀文等字形已有譌误,他对字形结构和造字本义的理解有不少是不可信的。而且《说文》成书以後,屡经传抄刊刻,年代浸远,谬误滋多。历代学者在校正《说文》方面都做出了很大努力,但真正有所突破则是在近代古文字学兴起以後。随着古文字资料在《说文》研究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古文字与《说文》的互证研究已经成爲《说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清末、民国时期学者在利用古文字资料考订《说文》方面取得了十分显着的成果,除一些专门研究《说文》的着述外,这一时期的许多甲骨金文考释书籍、论文、札记和题跋中都能看到不少根据古文字资料纠正《说文》错误的意见。目前对於清末民国学者利用古文字资料校正《说文》的研究和总结还有很多不到位之处,许多早期的研究成果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一些已经被古文字学界判定爲错误的观点在《说文》学界仍然有很大的影响,也没有得到及时的修正。本文对清末民国时期学者在利用古文字资料校证《说文》方面的成就、特点以及不足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全文主要分爲以下几个部分:绪论部分包括相关术语的界定,学术史的回顾,选题目的及其意义,研究思路等方面内容。第一章主要讨论了与清末民国时期利用古文字资料研究《说文》密切相关的学术背景:一是利用金石文字考订《说文》的学术传统;二是清末民国古文字学的发展及其对传统《说文》学的拓新;三是出土材料的新发现与研究在清末民国《说文》学界的不同反响。第二章详细介绍了清末民国时期利用古文字资料研究《说文》的学术历程,共分爲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83年吴大澂《说文古籀补》书成到甲骨文发现前夕;第二阶段,从1899年殷墟甲骨文发现到1929年马叙伦《说文解字研究法》出版;第三阶段,从三十年代起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每一阶段介绍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研究成果。第三、四章是清末民国时期利用古文字资料校证《说文》成果例释。第三章主要考察清末民国学者在利用古文字资料印证和纠正《说文》篆文和说解方面的具体成果。第四章则主要收录清末民国学者利用古文字资料考订《说文》古籀形体方面的成果。第五章是清末民国时期利用古文字资料校证《说文》研究之失误例析。我们对这一时期学者在利用古文字资料校证《说文》研究中的失误类型和失误原因进行分类与总结。结语部分对清末民国时期利用古文字资料校证《说文》的研究进行总体的评价,并对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说明。附录部分是清末民国利用古文字资料校证《说文》的相关论着目录,分爲《说文》研究论着目录、古文字学论着目录和文字学通论着作目录三类。

王博[5](2020)在《甲骨文字诂林再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于省吾先生、姚孝遂先生主编的《甲骨文字诂林》在李孝定先生《甲骨文字集释》基础上搜集了自甲骨文发现以来直至1989年底九十年间有关甲骨文字考释的成果。何景成先生所编《甲骨文字诂林补编》集录了1990年至2013年间的甲骨文字考释成果并对《甲骨文字诂林》所漏收的成果进行补充。而自2014年以来至2019年期间亦有200余篇有关甲骨文字考释的文章发表,本文将对这些文章进行搜集整理,并依照甲骨文字诂林的体例进行编撰。本文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通论:近年甲骨文研究综述,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近年甲骨文字形字义考释研究所展现的几种特点。二是阐述近年甲骨文字集释研究的跟进与其必要性。三是近年甲骨文研究事迹整理。第二部分为近年甲骨文字考释成果汇集,将对2014年至2019年五年间大陆与港澳台地区范围内新出的甲骨文考释成果进行搜集与整理,并依照《甲骨文字诂林》的体例进行编排。另附有字形总表与检索表以供检索使用。

章秀霞[6](2019)在《殷墟甲骨文中所见先公的整理和研究》文中指出本项研究通过同辞并举、同版并举等卜辞系联方式,利用殷墟甲骨文中人祖在称谓、配偶、宗庙、祭法等方面的特征,以及其他学科资料提供的旁证等,充分吸收甲骨缀合成果提供的更加完整的信息,最终判定出殷墟甲骨文中的先公远祖名号28个,包括夒、河、岳、(?)((?))、(?)、(?)、土、龚、企、娥、兮((?))、(?)、山、(?)、(?)、目、(?)、方、戈、巫、蔑、(?)、季、杺、(?)、王亥、王恒、王矢等,并对这28个先公远祖名号用字在殷墟甲骨文中的用法进行了梳理和研究。这对于推动殷墟甲骨文中先公问题研究工作的进展,探索商族这个古老民族的早期历史,深入了解我国乃至世界早期文明发展进程中的有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不少方面获得了新的认识,如:第一,(?)就是《殷本纪》所记先公昭明在殷墟甲骨文中的名号。(?),即“皿”,作祭祀对象时可读为“盟”,其实就是《殷本纪》所载先公昭明。昭明在卜辞时代本为单字称名,殷亡入周之后,随着社会情势的变化,周人用字时出现用“明”字来表示“盟誓于神明”之“盟”义的现象,这种现象到战国时更加普遍,实为周人书写记录的一种发展趋势,反映了时代的变迁。殷先公名“(?)”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被周人辗转写作了“明”字,应该说这是汉字演进过程中由于周人用字习惯而致的自然结果,并不是由于周人的错讹而使然。不过“昭”字或其初文“邵”字的混入则可能是因为周人理解偏差所致。(?)与昭明的关系,一为殷人自称,一为周人他称。殷先公昭明由单字称名变为双字称名的时间,极可能出现在西周中期以后。第二,以“河”“岳”为名号的两位先公应该属于商族旁系先公。甲骨文中有“高(祖)眔河”(《屯南》916)之语,实为“高祖”与“河”同辞合祭的卜辞,甲骨文中又有“高祖”与“河”同版并举(《合集》32308)以及“高祖”与“河”“岳”同版并举(《合集》32028)的情况,所以“高祖河”一语应该点断,也就是说“河”确实不属于商人“高祖”的范畴,而据殷墟甲骨文中称“高祖”者均为直系先祖的实例,所以应该认为名号为“河”、为“岳”的两位先公当为商人的旁系先祖。第三,殷墟甲骨文中所见先公远祖,大多具有程度不等的祖先神与自然神色彩并存的两属现象,尤以河、岳、土为重。对于此类现象,学者间长久以来争论不休,至今没有形成共识。本文引入民族学、人类学等其他学科资料与学术理论,对此类两属现象进行探讨,并尝试在人类思维层面作些理论解释。比如,以“河”“岳”为名号的祖先神之所以与自然物的大河、山岳之神纠缠在一起难以分辨,看起来是如此“矛盾”,大概有两种可能性:一是,二者只是用了同一个字来表示自己的名号而已,没有任何关联性。如果是这样,当然也就不存在需要讨论的问题了,但在上古时代那种特殊的政治宗教时空背景下,这种可能性应该极小;二是,二者确实存在某种密切关系。如果是这样,倒是与天下初民曾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相吻合,我们认为这应该是商人在很久以前——原始氏族社会时期——原逻辑思维下形成的思想文化在卜辞时代仍具影响力的表现,是他们远古祖先的古老认知流传至卜辞时代的一部分。卜辞时代的商人无疑早已进入文明时代,但他们对本族先公远祖的认知则继续着历代祖先流传下来的观念与传统。民族志、人类学中有大量材料证明,人类在原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原始氏族社会时期,往往认为各种物都是有生命的,而人和物之间是可以有密切关系的,名字对他们具有特殊的意义,往往意味着某种亲密的关系。先公河、岳与自然之河、岳应该也具有这种关系。另外,本文还对自上甲以下的先公近祖以及“数字+示”和“其他+示”结构中所包含的先公情况进行了梳理和探讨。

李纪言[7](2019)在《殷商祈雨卜辞研究》文中提出祈雨是古代重要的祭祀活动,对于讨论古代的王(皇)权、政治体制、社会风俗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祈雨的讨论也是古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古代常见的几种祈雨礼俗,在商代的祈雨卜辞中,我们都可以找到它们的源头。故而讨论商代的祈雨活动,对于了解整个中国古代的祈雨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对祈雨卜辞的初步整理,我们所认定的祈雨卜辞中的祭祀动词共有37个,根据其仪式类型,我们可以将这37个祭祀动词分为7类,分别为祝祷型、乐舞型、宰牲型、焚烧型、献祭型、酒祭型及其他。通过对祈雨卜辞的组类学分析,我们发现祈雨卜辞在组类学视野下展现出了如下特点:第一,乐舞型祈雨仪式逐渐式微;第二;酒祭型仪式逐渐增多;第三,祈雨卜辞与周祭卜辞的交替盛行;第四;子卜辞中亦存在与王卜辞中类似的祈雨活动。祈雨卜辞中可以辨认的致祭对象共有数十个,根据致祭对象的身份,我们可以将其分类为先公远祖、先公近祖、先王、自然神、先臣神、待考分类探讨。我们发现商人祈雨活动的致祭对象是多种多样的,这反映了商代宗教系统的原始性。另外,商人宗教系统中的祖先神与自然关系密切,商人的祖先神对自然亦有着支配的权力。商人部分祖先神有可能由自然神演化而来,“河”、“岳”有可能具有复合型神格。祈雨卜辞中的祭品牺牲可以分为人牲与动物两类。人牲包括奚、羌以及黄祭的特殊牺牲。祈雨卜辞中的动物牺牲则包括羊类、牛类、猪类、犬类四大类。祈雨卜辞中的地点场合可以分为礼制建筑、田猎地、封地、方国。说明商代的祈雨活动涉及到王朝控制范围的各个方面。从宗教祭祀的角度加深了我们对于早期国家运行方式的认识。祈雨卜辞与商代社会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主要体现在其与商代农业、政治与文化的关系上。商人的祈雨活动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一是商人通过祈雨来对农作物进行灌溉,其二是商人通过祈雨来制作肥料;商人祈雨活动与政治的关系,集中体现在商王朝对各方国祈雨祭祀的控制上,其本质上便是对商王王权神圣性的一种宣示。这说明商王朝与各方国之间,并不仅仅表现在政治、军事、经济等物质层面的关系,在更深层次的宗教祭祀方面,商王朝对各方国也有着一定的把控;关于商人祈雨活动与商代宗教,仅以焚祭为例,这一祈雨活动中巫术与祭祀混合难分,其有巫师祭司化、献祭仪式巫术化以及致祭对象的血缘小群体性三个重要特点。商人的祈雨活动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

陈思怡[8](2017)在《《旅顺博物馆所藏甲骨》与《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文字整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旅顺博物馆所藏甲骨》(限定《甲骨文合集补编》未收部分),以下简称《旅藏》)与《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以下简称《村中南》),系两部新的甲骨文一手材料的整理成果。目前,学界对这两种新公布着录的研究集中于缀合及个别的文字考释方面,缺乏新见材料之新见文字现象的系统整理挖掘。鉴於此,本文将聚焦于这两种新刊布甲骨材料中的新见文字现象,以整理者的释文和考释意见为底本,全面吸收既有考释研究成果,对这两种材料进行全面的再整理,在此基础上揭示其新见文字现象在甲骨学及汉字发展史上的认识价值。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绪论。分别介绍文章的研究目标与意义、研究内容及研究手段与方法,并简述《旅藏》和《村中南》的大致情况和既有研究成果。第二章,释文修订与相关讨论。以整理者的释读为基础,结合各家的考释意见和笔者的理解,完成对《旅藏》和《村中南》释文的相关讨论及初步修订,为新见文字现象研究的打下了一个坚实可靠的基础。第三章,新见文字现象整理与研究。在新释文的基础上,穷尽性地整理《旅藏》和《村中南》中的新见文字现象,包括新见字和新见字形。并尝试利用偏旁分析和已有参考资料,对新见字或新见字形的认识价值进行深度揭示。第四章,分组类字形研究。基於《旅藏》和《村中南》整理者的分类,比对相关分类既有字体认定,揭示两种新材料中新见之相关分类字形。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文字系统整理基础上进行新见文字现象研究,希望通过对新材料的再整理和新见文字现象的研究,带来新的发现与启示。(2)基於数位化平台,采用定量的方式进行系统的甲骨文新材料的新字现象研究。

许子潇[9](2017)在《西周甲骨材料整理及相关问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中国成立後,西周甲骨陆续出土。经过六十余年的不断发掘、辨认、整理与研究,“西周甲骨学”逐渐成为甲骨学的重要分支。本文旨对目前已公布西周甲骨材料做全面整理,搜集相关文字考释意见,依托出土与传世文献重新释读有争议的西周甲骨刻辞,并研究相关问题。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包含相关概念的界定、梳理西周甲骨材料的出土批次及整理情况、介绍目前学界对于西周甲骨研究的成果并指出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为西周甲骨文校释。本部分以省为单位,按照发掘的时间顺序收录已见全部西周刻辞甲骨。对于每版甲骨,我们首先进行摹本的互校,选出最准确的摹本收入文中,若经过校对没有可以引用者,我们制作新的摹本补入,并随文注明。《周原甲骨文》一书中收有图版者,我们不再另附图版,其他零星出土的材料,我们会提供最为清晰的图版信息供读者参看。本文在每版甲骨的表格中给出其时代、行款、定位以及钻凿形态等信息,并提供释文。在汇释部分中尽可能全面的收集每版甲骨文字的考释意见,以广见闻。意见取舍的原因与我们的新观点以案语的形式附入。第三部分为相关问题研究。包含西周甲骨断代以及凤雏庙祭甲骨族属再讨论两个问题。结合考古地层以及刻辞内容,我们认为周原所获大宗甲骨的整体时代应在先周至西周中期这一段时间内,较为精确的单片甲骨使用年代,我们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几片周原出土庙祭甲骨的族属问题是学界长期争论的焦点,我们在这部分中,重新梳理了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结合考古学观点,得出庙祭甲骨“当属周人无误”的结论。

温皓月[10](2016)在《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之伊尹材料整理及相关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伊尹作为着名的古代贤臣,是历史上辅佐君主的典范。随着《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的逐步公布,有关伊尹的篇目也得到更多重视。本论文主要以伊尹为研究对象,以出土材料为主要内容,围绕甲骨文、青铜器铭文及简帛材料,依托传世文献,对伊尹及相关问题作出整理。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绪论:主要对有关伊尹的甲骨卜辞、青铜器铭文、简帛及传世文献中所见之伊尹研究进行概述,着重对甲骨文及简帛所涉及伊尹的部分进行梳理。简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范围、意义及研究方法。第一章:商周甲骨卜辞、青铜器铭文所见之伊尹。分为商周甲骨卜辞部分与东周铜器铭文部分。甲骨卜辞部分,主要对所涉及伊尹的卜辞进行分组整理、归纳,用以对伊尹身份及地位作分析。第二章:战国、西汉简帛中所见之伊尹。主要对清华简所公布的《尹至》、《尹诰》、《赤鹄之集汤之屋》、《汤处於汤丘》、《汤在啻门》篇进行梳理与分析,并对简帛中所涉及伊尹的《清华简·良臣》篇、上博《容成氏》篇、银雀山汉墓竹简《晏子·四》、《孙子·十三》、《君臣问答·汤与务光、伊尹》篇、马王堆汉墓帛书《九主》篇作简要整理与分析。第三章:传世文献所见之伊尹。主要以传世文献所见伊尹的内容为依托,对其名称、身世及身份进行探讨。

二、殷商甲骨断代论着札记(三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殷商甲骨断代论着札记(三则)(论文提纲范文)

(2)论陈梦家的甲骨学研究 ——以《殷虚卜辞综述》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言
    第一节 陈氏甲骨学的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缘起
    第二节 研究立场和研究方法
    第三节 本文的局限与不足
第一章 作为甲骨学者的陈梦家 ——生平概要及甲骨治学始末
    第一节 从诗人到学者(1928-1936)
    第二节 从宗教、神话、礼俗到古文字、实物、古史(1932-1937)
    第三节 从材料的收集整理到《综述》(1937-1956)
    小结
第二章 陈梦家的甲骨文字考释
    第一节 确释例
    第二节 误释例
    第三节 备考例
    第四节 陈氏甲骨文字考释的特点
第三章 陈梦家的甲骨断代学
    第一节 陈梦家甲骨断代学研究始末
    第二节 有关《甲骨断代学》四篇与《殷虚卜辞综述》差异的考察
    第三节 陈氏甲骨断代研究的基础
    第四节 陈氏甲骨断代的成就
    第五节 陈氏断代的不足与遗憾
    小结
第四章 陈梦家与甲骨文中的祭祀和商代宗教
    第一节 本部分讨论的逻辑与范围
    第二节 陈氏早期的祭名研究
    第三节 《综述》中的周祭研究
    第四节 陈梦家的商代宗教神灵研究及商代宗教观
    第五节 商代晚期的宗庙制度
第五章 陈梦家的商代地理研究
    第一节 陈氏早年商代地理研究述评
    第二节 《禹贡》与陈氏的家国情怀
    第三节 方法与问题——陈氏所见的卜辞地理研究史
    第四节 “方国地理”——陈氏的总结与推进
    第五节 “政治区域”——陈氏的突破与贡献
第六章 陈梦家的卜辞职官研究
    第一节 概念界定与陈氏的研究范围
    第二节 《综述》之前的卜辞职官研究
    第三节 《综述》第十五章中提到的商代职官
    第四节 《综述》中的职官分类
    小结
第七章 陈梦家的卜辞名谓世系集合庙主研究
    第一节 商代先公诸王名谓、世系研究
    第二节 商代王位的继承法则
    第三节 商王名谓所见的商代日名制度
    第四节 集合示名
    第五节 本部分的反思与小结
第八章 余论及结语
    第一节 甲骨学与甲骨学科
    第二节 构建甲骨学的框架
    第三节 结语
附录一:甲骨分类史小考
附录二:《综述》“并卜卜人”概念补证
附录三:谈《综述》征人方排谱中误收的两版甲骨
主要参考文献(上编)
《殷虚卜辞综述》所见甲骨材料引用问题
    第一节 骨片问题
    第二节 辞条问题
    第三节 释字问题
    第四节 余论
《殷虚卜辞综述》引用甲骨材料整理表
    凡例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3)甲骨文字考释提要(一)(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说明
字头索引表
前言
甲骨文字考释提要
甲骨文着录文献
参考书目

(4)清末民国时期利用古文字资料校证《说文》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凡例
绪论
    一、相关术语的介绍
    二、清末民国时期利用古文字校证《说文》研究之回顾
    三、选题目的及意义
    四、研究思路
第一章 清末民国时期利用古文字资料研究《说文》的学术背景
    第一节 利用金石文字考订《说文》的学术传统
    第二节 清末民国时期古文字学的发展及其对传统文字学的拓新
    第三节 出土材料的新发现与研究在《说文》学界的不同反响
第二章 清末民国时期利用古文字资料研究《说文》的学术历程
    第一节 探索尝试时期(1883-1898)
    第二节 初步发展时期(1899-1929)
    第三节 蓬勃发展时期(1930-1949)
    第四节 汉学家利用古文字资料研究《说文》的情况
第三章 清末民国时期利用古文字资料校证《说文》例释(上)
    第一节 利用古文字资料印证《说文》保存的单字和古说
        (一)《说文》保存的单字
        (二)《说文》保存的古说
    第二节 利用古文字资料纠正《说文》篆形和说解的错误
        一、《说文》分爲二字或三字、古实爲一字
        二、校正《説文》篆形和字形结构分析之失
        三、纠补《说文》释义之失
        四、纠正《说文》形义分析俱失
    第三节 利用古文字资料补苴《说文》漏收偏旁字
    第四节 利用古文字资料探求文字形体演变之迹
第四章 清末民国时期利用古文字资料校证《说文》例释(下)
    第一节 利用古文字资料校证《说文》古文例释
    第二节 利用古文字资料校证《说文》籀文例释
第五章 清末民国时期利用古文字资料校证《说文》研究之失误例析
    第一节 利用古文字资料校证《说文》失误类型分析
        一、误析字形结构
        二、误认文字初形
        三、误说字本义
        四、误混二字爲一字
    第二节 利用古文字资料校证《说文》失误原因分析
        一、因误据古文字形而误
        二、因误析古文字形结构而误
        三、因不明汉字构形演变规律而误
        四、因囿於《说文》而误
        五、因不明字词关系而误
        六、因所见古文字资料有限而误
结语
附录:清末民国时期利用古文字资料研究《说文》论着目录
    一、《说文》研究论着目录
    二、相关古文字学论着目录
    三、文字学通论着作目录
单字索引
简称对照表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5)甲骨文字诂林再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凡例
通论:近年甲骨文研究综述
    第一节 、近年甲骨文研究综述
        一、运用新甲骨资料
        二、利用其它古文字资料考释甲骨文
        三、对甲骨卜辞分期分类法的运用
        四、其他学科内容与考释相结合,多方面论证甲骨文字形体
        五、技术革新为甲骨文考释工作提供便利
        小结
    第二节 、甲骨文字集释研究的跟进
    第三节 、近年甲骨文研究事迹整理
        一、研究机构与研究者介绍
        二、学术会议汇总(2014—2019)
        三、甲骨文研究各类项目立项汇总(2014—2019)
        四、甲骨文释读成果的赛事活动与奖励
        小结
甲骨文字形字义考释成果汇集(2014-2019)
论文所收字形总表
拼音检索表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殷墟甲骨文中所见先公的整理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引书简称表
凡例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范围和意义
        一、研究范围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本文主旨
        一、研究现状
        二、本文主旨
第二章 殷墟甲骨文中先公名号的判定方法
    第一节 先公涵义的界定
        一、殷墟甲骨文中“公”字的涵义
        二、本文对殷墟甲骨文中所见先公涵义的界定
    第二节 先公名号的判定方法
        一、卜辞系联法
        二、其他方法
第三章 殷墟甲骨文中的先公名号
    第一节 先公近祖名号
    第二节 上甲以前祭祀对象的名号
        一、具有同辞并举关系的名号
        二、具有同版并举关系的名号
        三、其他名号
    第三节 先公远祖名号
        一、有高祖称谓的名号
        二、有配偶称谓的名号
        三、有宗庙类祭祀场所的名号
        四、有告祭、侑祭的名号
        五、有人族地名混同的名号
        六、小结
第四章 殷墟甲骨文中的先公两属现象
    第一节 先公的祭祀与权能
        一、先公祭祀与权能概况
        二、先公祭祀与权能分析
    第二节 先公的两属现象
        一、先公两属现象的表现
        二、先公两属现象原因探析
第五章 殷墟甲骨文中先公远祖研究(上)
    第一节 夒
        一、从字形看高祖“夒”与动物“猱”的区别和联系
        二、从音理上看高祖夒之夒与帝喾之喾的相通性
        三、高祖夒即商人心目中的始祖帝喾
    第二节 (?)
        一、(?)与夒所指为两人
        二、(?)为商人心目中的先公远祖
        三、(?)是传说中的少皞
    第三节 (?)
        一、研究史略
        二、(?)为昭明说的提出
        三、(?)到昭明的称名演变过程
    第四节 土
        一、研究史略
        二、用法梳理及属性分析
        三、单称之土为相土说
    第五节 河
        一、研究史略
        二、用法梳理及属性分析
        三、河为旁系先公说
    第六节 岳
        一、研究史略
        二、用法梳理及属性分析
        三、岳为旁系先公说
    第七节 (?)
        一、研究史略
        二、用法梳理及属性分析
    第八节 龚
    第九节 企
    第十节 娥
第六章 殷墟甲骨文中先公远祖研究(中)
    第一节 兮((?))
    第二节 (?)
    第三节 (?)
        一、研究史略
        二、用法梳理及属性分析
    第四节 山、(?)
    第五节 目、(?)
    第六节 季、杺、(?)
    第七节 方、戈、巫
    第八节 蔑
第七章 殷墟甲骨文中先公远祖研究(下)
    第一节 王亥
    第二节 王恒
    第三节 王夨
第八章 殷墟甲骨文中先公近祖研究
    第一节 上甲
    第二节 报乙、报丙、报丁
    第三节 示壬、示癸
    第四节 “数字+示”
    第五节 “其他+示”
总结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殷先公(?)(昭明)与皿方罍和皿屖簋
    附录二: 殷墟甲骨文组类与王世对照表
致谢

(7)殷商祈雨卜辞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意义
    第二节 百年来祈雨卜辞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架构
    第四节 创新点和难点
第一章 祈雨卜辞的初步整理
    第一节 祝祷型
    第二节 乐舞型
    第三节 宰牲型
    第四节 焚烧型
    第五节 献祭型
    第六节 酒祭型
    第七节 其他
第二章 祈雨卜辞的组类与断代问题
    第一节 殷墟甲骨组类学与断代分期
    第二节 村北系祈雨卜辞
    第三节 村南系祈雨卜辞
    第四节 子卜辞中的祈雨卜辞
    第五节 祈雨卜辞的历时分析
第三章 祈雨卜辞中的致祭对象
    第一节 先公远祖
    第二节 先公近祖
    第三节 先王
    第四节 自然神
    第五节 先臣神
    第六节 致祭对象中的存疑待考情况
    第七节 祈雨卜辞致祭对象的分析与推论
第四章 祈雨卜辞中的祭品牺牲
    第一节 人牲
    第二节 动物
第五章 祈雨卜辞中的地点场合
    第一节 礼制建筑
    第二节 田猎地
    第三节 封地
    第四节 方国
第六章 祈雨卜辞与商代社会
    第一节 祈雨卜辞与商代农业
    第二节 (?)祭卜辞所见商与方国关系
    第三节 (?)祭卜辞所见商代宗教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旅顺博物馆所藏甲骨》与《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文字整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书繁简称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标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材料概述
        一、《旅藏》材料概述
        二、《村中南》材料概述
    第三节 研究现状综述
        一、《旅藏》既有相关研究
        二、《村中南》既有相关研究
    第四节 研究内容
    第五节 研究手段与方法
        一、研究手段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释文修订与相关讨论
    凡例
    《旅藏》部分
    《村中南》部分
第三章 新见文字现象整理与研究
    凡例
    第一节 新见字
        《旅藏》部分
        《村中南》部分
    第二节 新见字形
        《旅藏》部分
        《村中南》部分
第四章 分组类字形研究
    凡例
    《旅藏》部分
        黄组
        宾组
        (?)组
    《村中南》部分
        午组
        无名组
        历组(父丁类)
参考文献
    一、着录书
    二、工具书
    三、专着类
    四、论文类
        (一) 单位论文
        (二) 论文集论文
        (三) 期刊论文
        (四) 网络论文
後记
附录一 《旅藏》新释文
附录二 《村中南》新释文
附录三 《旅藏》分类原形频率表
附录四 《村中南》分类原形频率表

(9)西周甲骨材料整理及相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西周甲骨材料的出土与公布
    二、西周甲骨研究回顾
        (一)整治、钻凿、卜兆与缀合定位
        (二)文字、刻辞结构与行款
        (三)刻辞内容
        (四)分期断代
        (五)典型问题研究
        (六)未被充分关注的问题
    三、以往研究所存在的问题
    四、我们所做的工作
第一章 西周甲骨文校释
    凡例
    一、河南
    二、陕西
        凤雏H11坑
        凤雏H31坑
        1979~1987 年周原多地点
        周公庙遗址
    三、山西
    四、湖北
    五、北京
    六、河北
    七、山东
第二章 西周甲骨研究
    一、西周甲骨文的时代与西周龟卜制度的衰落
    二、西周甲骨文的族属与商周之际异族祭祀的再讨论
参考文献

(10)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之伊尹材料整理及相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概念界定
    二、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之伊尹材料介绍及研究概述
        (一)商周甲骨卜辞、青铜器铭文所见之伊尹
        (二)战国、西汉简帛所见之伊尹
        (三)传世文献所见之伊尹
    三、选题范围、意义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商周甲骨卜辞、青铜器铭文材料所见之伊尹
    第一节 商周甲骨卜辞材料所见之伊尹
        一、小屯村北出土的甲骨
        二、小屯村南出土的甲骨
        三、殷墟非王卜辞
    第二节 东周铜器铭文材料所见之伊尹
第二章 战国、西汉简帛材料所见之伊尹
    第一节《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所见之伊尹
        一、《尹至》
        二、《尹诰》
        三、《赤 (鹄)之集汤之屋》
        四、《汤处於汤丘》
        五、《汤在啻门》
    第二节 其他简帛材料所见之伊尹
        一、《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良臣》
        二、《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容成氏》
        三、《银雀山汉墓竹简(壹)·晏子·四》
        四、《银雀山汉墓竹简(壹)·孙子·十三》
        五、《银雀山汉墓竹简(贰)·君臣问答·汤与务光、伊尹》
        六、马王堆汉墓帛书《九主》
第三章 传世文献所见之伊尹材料及相关问题研究
    第一节 关於伊尹名称的探讨
        一、甲骨卜辞与传世文献之伊尹名称对读
        二、东周青铜器铭文与传世文献之伊尹名称对读
        三、简帛与传世文献之伊尹名称对读
    第二节 伊尹出身、身份及地位探讨
        一、伊尹之出身探讨
        二、伊尹之身份探讨
        三、伊尹之地位探讨
结语
参考文献

四、殷商甲骨断代论着札记(三则)(论文参考文献)

  • [1]甲骨卜辞中“于”的组合研究[D]. 徐清. 西南大学, 2021
  • [2]论陈梦家的甲骨学研究 ——以《殷虚卜辞综述》为中心[D]. 许子潇. 吉林大学, 2021(01)
  • [3]甲骨文字考释提要(一)[D]. 尤梓竹. 吉林大学, 2021(01)
  • [4]清末民国时期利用古文字资料校证《说文》之研究[D]. 顾王乐. 吉林大学, 2020(03)
  • [5]甲骨文字诂林再补[D]. 王博. 天津师范大学, 2020(08)
  • [6]殷墟甲骨文中所见先公的整理和研究[D]. 章秀霞.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3)
  • [7]殷商祈雨卜辞研究[D]. 李纪言. 山东大学, 2019(09)
  • [8]《旅顺博物馆所藏甲骨》与《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文字整理研究[D]. 陈思怡. 华东师范大学, 2017(01)
  • [9]西周甲骨材料整理及相关问题研究[D]. 许子潇. 吉林大学, 2017(01)
  • [10]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之伊尹材料整理及相关问题研究[D]. 温皓月. 吉林大学, 2016(10)

标签:;  ;  ;  

殷商甲骨诊断注意事项(三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