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韩国语新汉字词产生的背景(论文文献综述)
惠晓茹[1](2021)在《韩语汉字词对韩国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及汉语课堂教学设计》文中认为
朱伟,冯慧颖[2](2018)在《汉韩同形汉字词异质化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韩国语词汇中存在大量的汉字词,有些汉字词和汉语书写形式一致,即所谓"同形汉字词",但其词义可能会不同。汉韩同形汉字词虽然给韩国的汉语学习者带来方便,但是如果学习者不能充分认识其区别,就会很容易产生偏误,因此需要格外加以重视。本文通过对汉韩同形汉字词异质化的探究,区分其类型,探究其原因,期待能够探明韩国学生学习汉字词的方法,有助于教师对韩国学生的汉语教学。
王金玲[3](2017)在《语言接触视角下的韩汉同形异义词研究》文中认为语言接触和二语习得理论为分析韩汉同形词的词义差别提供了理论基础。韩国和中国由于地理位置相近,自古便有了密切往来。韩语中的诸多汉字词便是在长期与汉语的接触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韩汉同形异义词可以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词义完全不同的同形词,第二种情况是词义部分相同的同形词。其中词义部分相同的同形词又可以分为共同意义外汉语还有别的义项、共同意义外汉字词还有别的义项。结合具体实例分析韩汉同形词的词义差别,对韩语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金任顺(Kim Im Soon)[4](2016)在《与汉字同形的韩国语汉字词的研究 ——基于句法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韩国语词汇的构成有固有词、汉字词、外来词和混合词四种,其中汉字词在韩国语中超过一半,这说明了在韩国语中汉字词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新汉语水平考试六级大纲的词汇中选取汉韩同形的909个双音节词汇来比较研究,找出汉韩同形词词性方面的相同和相异。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章总述研究的对象和意义。第二章对汉韩词类系统进行对比以及对汉韩同形词的词性比较研究。对比本文选取的汉韩同形的909个双音节词汇,来进一步找出汉韩在词性上异同之处。第三章比较具体地分析了汉韩词性的相同。更加详细地分析了与汉语词性相同的韩国语汉字词。第四章比较具体地分析了汉韩词性的相异。更加详细地分析了与汉语词性相异的韩国语汉字词。第五章浅析韩国语汉字词后面加不同词缀的功能。韩国语汉字词后面加上动词性词缀后可以变为动词,而且后面加上不同动词性词缀也会变为不同句法功能的动词,比如使动句和被动句。汉字词的词根后面加形容词性的词缀变为形容词,加副词性词缀变为副词。第六章对文章进行总结。
苏福子[5](2014)在《韩语日源汉字词及韩国学生学习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韩国语中的汉字词汇所占比重在70%左右,但其来源极为复杂,除汉源汉字词外,还有日源汉字词以及韩国语自创汉字词。这三种情况互有交叉,这又增加了其复杂性。本论文按照来源对韩国语中的汉字词汇进行梳理,以期为韩国学生正确转换这些词语提供帮助。本论文根据《日语式用语醇化资料集》、《韩国汉字语辞典》、《韩国语外来语辞典》等词典辞书;参照前人学者关于韩国语中汉字词和日源汉字词的期刊、论文、着书等研究资料和和成果;还通过中国知网、百度等网络手段查阅相关资料,共搜集韩国语日源汉字词约1000个。从传入背景、结构分类、对韩国语的影响以及与汉语词汇的异同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分析整理。第一章阐明本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范围与方法以及先前学者关于韩国语日源汉字词的研究成果与存在的问题。第二章对韩国语中的日源汉字词进行考察分析。首先从定义、传入背景和借入方式进行梳理;然后从音节、词性、来源和使用领域等方面分析其结构和类型;继而探讨对韩国语的影响。第三章对韩国语日源汉字词与汉语词汇进行对比。主要从音节、语素和词形词义等方面进行对比。结合本论文所作的韩国语日源汉字词与汉语词汇的对比词表,从同形同义、异形同义、同形异义、异形异义等四个方面对词形词义进行着重对比,并分析了产生这些情况的原因。第四章对韩国语日源汉字词在韩国学生汉语学习上的优势与局限性进行分析。运用语言迁移理论分析日源汉字词对韩国学生汉语学习的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第五章探讨韩国语日源汉字词在韩国学生汉语学习上的策略。基于前面的梳理和对比分析,本章主要从音节、语素和词形词义方面探讨了学习策略,并着重对同形同义、异形同义、同形异义、异形异义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第六章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指出不足。
王瑞琳[6](2014)在《新HSK四五级词汇中的韩国汉字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韩两国文化交流历史久远,中国文化对韩国文化影响很大,尤其是在语言方面。随着汉字被借用到韩国,汉字词也慢慢融入到韩国语词汇体系。在现代韩国语词汇中,汉字词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这就为韩国学生学习汉语带来了方便,但随着历史和社会的发展,同形异文词的出现又给韩国学生带来了困扰,容易产生母语负迁移的现象。本文将新HSK四五级词汇与韩国语汉字词进行对比分析,帮助韩国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充分利用母语正迁移的优势,尽量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影响,以便更快、更准确地掌握汉语。
尚安新[7](2014)在《基于国别化汉语教学背景的朝鲜语汉字词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为提高汉语教学的效率,国别化汉语教学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界关注的焦点,国别化汉语教学背景下的语言研究也逐渐受到关注。国别化汉语教学是指针对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而实行的不同的对外汉语教学。国别化汉语教学的开展应以语言的对比研究为基础,语言对比研究对国别化汉语教学在教材的编写、教师的培养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对以国别化汉语教学为目的的汉语学习者母语的研究,以及汉语学习者母语与目的语——汉语之间的对比研究就成为研究的重中之重。在汉语学习者中,以朝鲜语为母语的学习者所占比重较大,学习人数非常可观。朝鲜语,是指中国朝鲜族语言以及通用于朝鲜半岛及其沿岸诸岛的语言,包括三种语言变体——韩国标准语、朝鲜文化语以及中国朝鲜语。在朝鲜语词汇体系中,汉字词历经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后逐渐形成体系并发展壮大,占到该语言词汇总数的一半以上,与固有词形成了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关系,并在韩国、朝鲜以及中国朝鲜族不同的语言文字政策下继续产生并发展。在不同的政治体制、经济制度以及语言规范下,韩国标准语汉字词、朝鲜文化语汉字词与中国朝鲜语汉字词之间出现了诸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与汉语词汇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朝鲜语各语言变体汉字词之间以及与汉语词汇之间的对比研究,使我们对朝鲜语汉字词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在对朝鲜语汉字词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以朝鲜语为母语的国别化汉语教学可以从重点难点的确定、词语的释义、偏误的分析等方面出发,在教材的编写、教师的培养以及教学方法上更具目的性与针对性,从而更好地贯彻国际汉语教学的国别化方向,提高国际汉语教学的效率。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首次从国别化汉语教学的角度出发,对朝鲜语汉字词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归纳和对比分析,在分析韩国标准语汉字词的同时,对朝鲜文化语汉字词与中国朝鲜语汉字词进行了探析,并对朝鲜语三种语言变体之间汉字词的联系与区别,以及与汉语词汇的异同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通过其中相同点与不同点的分析与比较,总结相同点,区分不同点,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际汉语教学。国别化汉语教学背景下朝鲜语汉字词的对比分析,可以为面向以朝鲜语为母语的国别化汉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建议与意见,从而更好地推动国别化汉语教学的开展,提高国际汉语教学的效率。
金守莲[8](2014)在《韩语汉字词的汉韩形义比较分析 ——以《生活汉语》为例》文中提出中韩两国在地缘上紧密相邻,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也有着非常密切的交流。汉语也对韩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汉字很早就从中国引入到了韩国,并且一直沿用至今。汉字词在韩语中所占比例也达到了50%以上。然而,虽然中韩两国都使用汉字,但韩语汉字词和现代汉语相应词汇相比,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本文首先采用描写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现代汉语词汇和韩语汉字词汇的历史、来源和特点。然后通过比较分析,以韩国最流行的初中汉语课本《生活汉语》为考察对象,穷尽地描写和分析了该课本出现的韩语汉字词和现代汉语相应词汇,将它们分成同形同义词、同形近义词、同形异义词、近形同义词、异形同义词五个小类,具体地考察了它们的形式和语义方面的特点。最后分析了产生两种语言间异义词和异形词的原因以及韩国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因汉字词而产生的偏误现象。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考察两种语言汉字词的差异,从而减少韩国学习者学习汉语时由于韩语汉字词所带来的干扰,并希望为提高他们学习汉语的效率提供可能有效的指导。本文由六个部分组成: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范围、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第二章分别介绍了现代汉语的历史、特点和韩语汉字词的历史、来源和特点。第三章以《生活汉语》的120个双音节及多音节汉语词汇为例,对韩语汉字词和现代汉语相应词汇的同形词和异形词进行了比较分析。我们认为同形词可以分为同形同义词、同形近义词、同形异义词;异形词可以分为近形同义词和异形同义词。第四章简述了汉韩汉字词中异义词和异形词产生的原因。我们认为异义词产生的主要原因分别有语言的因素、历史的因素、社会的因素、心理的因素和韩语汉字词的保守特征的因素。异形词产生的主要原因有韩语汉字词保留文言文汉字词的因素、受日语影响的因素和韩国自造汉字词的因素。第五章以第三章比较分析的词汇为例,分析了韩国学习者学习汉语时因韩语汉字词产生的偏误。我们认为韩国学习者学习与韩语汉字词相应的汉语词汇时出现偏误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韩语汉字词与相应汉语词汇之间存在如下差异:指称对象不同、感情色彩不同、语体风格不同、搭配不同、异形同义等。我们还指出了相应的减少偏误的学习方法。第六章是结语,归纳并总结了全文分析的结果。通过本文的考察和研究,我们希望能帮助使用《生活汉语》课本学习汉语的韩国学习者更容易掌握和运用汉语。
邵帅[9](2012)在《汉韩日源外来词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采用客观描写、定性定量分析和对比分析等方法对汉语和韩国语中的日源外来词进行对比研究。本课题的重点在于:1.搜集和梳理韩国语日源外来词;2.对汉韩日源外来词进行对比分析。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阐明本研究的意义、目的、范围、方法等,对涉及到的相关术语进行界定,并考察先前学者的研究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第二章对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进行客观描写。首先考察汉语中日源外来词传入的时间和历史背景因素。再对日源外来词的数量、分布领域、类型进行描写。然后从语音、词形、词义等方面考察日源外来词与日语原词的异同。接着考察日源外来词在汉语外来词系统中的地位。最后探讨日源外来词对汉语词汇的丰富和影响。第三章是对韩国语中日源外来词进行客观描写。首先考察韩国语中日源外来词传入的时间和历史背景等因素。继而对日源外来词的数量、分布领域、类型进行描写。然后再从语音、词形、词义等方面研究日源外来词与日语原词的异同。接着考察日源外来词在韩国语外来词系统中的地位。最后探讨日源外来词对汉语词汇的丰富和影响。第四章对汉语和韩国语日源外来词进行多方位地对比分析。从历史背景、词语数量、类型、语音、词形、词义、在各自外来词系统中的地位以及对各自语言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对比研究。第五章对汉语和韩国语日源外来词产生异同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从中韩两国的政治历史背景、文化心理以及语言系统自身等方面探索日语词进入汉语和韩国语后产生异同的原因,总结语言接触的规律。第六章总结研究内容和结论。
柳景珠(Lew KyungJu)[10](2011)在《现代汉语动宾式离合词在韩国语的对应表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离合词是现代汉语独有的,集词和短语于一身的语言单位,也是汉语本体研究和汉语教学的一个难点。到目前为止,学者们对离合词的定名、定性、缘起、分类、扩展形式、教学、偏误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探讨,但进行汉韩两种语言的对比或对译,根据韩国语词汇的特点及语言使用情况深入分析韩国学生离合词偏误原因等研究尚属空白。本文以已往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对外(对韩)汉语教学的经验和汉韩两种语言词汇及语用特点的考察,通过汉语动宾式离合词“离”与“合”形式以及其带宾语形式的韩国语对应表达分析、归纳,提出了韩国学生离合词偏误之核心原因的新见解。并尝试提出“语素分析法”,即在汉语学习过程中教师把离合词按其构成的语素解释各个语素的意义,认为通过离合词的学习,能够比较迅速地掌握汉语的核心特点。本文共分为五章,每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阐述了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目的,综述了以往离合词的研究成果,说明了本文研究的对象、范围及研究方法。第二章:动宾式离合词在韩国语的对应表达。此章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运用翻译、对比、归纳分析等方法,分四部分对动宾式离合词在韩国语的对应表达进行了阐述和说明。首先对对应韩译表达形式的类型进行分类及归纳,初步发现问题。其次,通过分析韩国语对应表达里包含的汉字词,发现韩国语汉字词的特点是韩国学生离合词偏误的重要原因,阐述了其具体内容。然后分类考察离合词的离析形式的韩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说明韩国学生对此方面感到的困难与他们汉语语序习得上的偏误有密切关系。最后,对韩国学生常出偏误的动宾式离合词带宾语形式的汉韩对比,从“离合词后面直接带宾语”、“用介词引到离合词前充当状语”、“把宾语插入离合词中间作宾语素的定语”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三章:动宾式离合词表达的汉韩认知差异。在韩国人的立场首先从韩国人认知的角度进行描述并指出汉语离合词与韩国人认知不同的情况,提出了对韩汉语教学离合词之较新的解释。第四章:对外汉语教学中动宾式离合词教学的建议。根据笔者对韩汉语教学的经验,尝试提出“语素分析法”等几项教学建议,以达到学生学习和掌握汉语离合词之目的。第五章:结语。概括了文章主要结论,总结了研究中尚存的不足,阐述了作者今后需要研究的工作,主张通过离合词的学习,能够比较迅速地掌握汉语核心的特点,从而强调了离合词学习在汉语学习中的重要性。
二、韩国语新汉字词产生的背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韩国语新汉字词产生的背景(论文提纲范文)
(2)汉韩同形汉字词异质化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汉韩汉字词的特征 |
2.1 汉语词的特征 |
2.2 韩国语汉字词的特征 |
3. 汉语词汇和韩国语汉字词的对比分析 |
3.1 同形同义汉字词 |
3.2 同形异义汉字词 |
4. 同形汉字词异质化原因探究 |
4.1 音节或单词省略 |
4.2 对汉字的不同诠释 |
4.3 词义的模糊性 |
4.4 不同的语言使用习惯 |
4.5 对客观指示物的主观态度 |
4.6 外国语言的冲击和影响 |
5. 结束语 |
(3)语言接触视角下的韩汉同形异义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语言接触与外语习得 |
二、韩国语汉字词的分类 |
三、韩汉同形异义词词义分析 |
(一) 词义完全不同的同形词 |
(1) a.?????????????????. |
(2) a.???????????????. |
(3) a.??????????. |
(4) a.今天有什么新闻? |
(5) a.????????????????. |
(6) a.昨天聚会的气氛如何?. |
(二) 共同意义外汉语还有别的义项的同形词??-黄色 |
(7) a.这是一本黄色小说。 |
(8) a.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同等重要。 |
(9) a.韩国客人来的时候需要一名翻译。 |
(10) a.最近钱比较紧张。 |
(三) 共同意义外韩语汉字词还有别的义项的同形词 |
(11) a.????????????????????. |
(12) a.???????????????. |
(13) a.???????? |
四、对韩汉同形异义词教学的启示 |
(4)与汉字同形的韩国语汉字词的研究 ——基于句法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2 前人研究成果概述 |
1.2.1 中国的研究现状 |
1.2.2 韩国的研究现状 |
1.2.3 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1.3 本文的研究范围 |
1.4 解决问题拟采用的理论、方法及语料来源 |
1.4.1 理论和方法 |
1.4.2 语料来源 |
第二章 韩国语汉字词的词性分析 |
2.1 韩国语词汇 |
2.1.1 韩国语词汇的构成 |
2.1.2 韩国语词类的划分及特点 |
2.1.2.1 韩国语词类的划分 |
2.1.2.2 韩国语词类的特点 |
2.2 汉韩同形词词性的对比分析 |
2.2.1 汉语词性分析 |
2.2.2 韩国语汉字词词性分析 |
2.2.3 汉韩同形词的词性分析 |
2.2.4 汉韩同形词的兼类词分析 |
2.3 小结 |
第三章 与汉语词性相同的韩国语汉字词 |
3.1 名词 |
3.2 动词 |
3.3 形容词 |
3.4 副词 |
3.5 兼类词 |
3.5.1 名动兼类词 |
3.5.2 名形兼类词 |
3.5.3 形副兼类词 |
3.6 小结 |
第四章 与汉语词性相异的韩国语汉字词 |
4.1 代词 |
4.2 名词 |
4.3 动词 |
4.4 形容词 |
4.5 副词 |
4.6 兼类词 |
4.6.1 名动兼类词 |
4.6.2 名形兼类词 |
4.6.3 名动形兼类词 |
4.6.4 动形兼类词 |
4.6.5 副形兼类词 |
4.7 小结 |
第五章 韩国语汉字词后面加不同词缀的功能 |
5.1 韩国语汉字词词根后面加不同动词性词缀句法功能不同 |
5.1.1 韩国语汉字词+(?)的形式 |
5.1.2 韩国语汉字词+(?)的形式 |
5.1.3 韩国语汉字词+(?)的形式 |
5.1.4 韩国语汉字词+(?)的形式 |
5.1.5 韩国语汉字词+(?)的形式 |
5.2 韩国语汉字词词根后面加不同形容词词缀的特点 |
5.2.1 韩国语汉字词+(?)的形式 |
5.2.2 韩国语汉字词+(?)的形式 |
5.2.3 韩国语汉字词+(?)的形式 |
5.2.4 韩国语汉字词+(?)的形式 |
5.3 韩国语汉字词的形容词词根后面加“(?)”的副词 |
5.4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韩语日源汉字词及韩国学生学习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前人关于韩国语日源汉字词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范围与方法 |
第二章 韩国语中的日源汉字词 |
2.1 韩国语中的汉字词和日源汉字词 |
2.1.1 韩国语汉字词 |
2.1.2 韩国语汉字词的来源 |
2.1.3 韩国语中的日源汉字词 |
2.2 韩国语日源汉字词的借入背景 |
2.3 韩国语日源汉字词的借用方式 |
2.4 韩国语日源汉字词的构成与分类 |
2.4.1 韩国语日源汉字词的音节 |
2.4.2 韩国语日源汉字词的词性 |
2.4.3 韩国语日源汉字词的来源 |
2.4.4 韩国语日源汉字词的使用领域 |
2.5 韩国语日源汉字词对韩国语的影响 |
2.5.1 造成韩国语同形异义词增多 |
2.5.2 部分日源汉字词取代汉源汉字词 |
2.5.3 部分汉源汉字词的词义变为日源词义 |
2.5.4 韩国语类词缀增加 |
第三章 韩国语日源汉字词与汉语词汇对比分析 |
3.1 音节对比 |
3.2 语素对比 |
3.3 词形词义对比 |
3.3.1 韩国语日源汉字词与汉语词汇同形同义的情况 |
3.3.2 韩国语日源汉字词与汉语词汇异形同义的情况 |
3.3.3 韩国语日源汉字词与汉语词汇同形异义的情况 |
3.3.4 韩国语日源汉字词与汉语词汇异形异义的情况 |
第四章 韩国语日源汉字词在汉语学习上的优势和局限性 |
4.1 从语言迁移看韩国语日源汉字词对汉语学习的影响 |
4.2 韩国语日源汉字词在韩国学生汉语学习上的优势 |
4.3 韩国语日源汉字词在韩国学生汉语学习上的局限性 |
第五章 韩国学生汉语学习过程中相关词汇的学习策略 |
5.1 音节上的学习策略 |
5.2 语素上的学习策略 |
5.3 词形词义上的学习策略 |
5.3.1 同形同义词的学习策略 |
5.3.2 异形同义词的学习策略 |
5.3.3 同形异义词的学习策略 |
5.3.4 异形异义词的学习策略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6)新HSK四五级词汇中的韩国汉字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关于本研究的几个问题 |
1.2 韩国语词汇的表现形式及特征 |
第二章 韩国语中汉字词的产生与发展 |
2.1 汉字词的定义 |
2.2 韩国语中汉字词产生的历史与背景 |
2.3 韩国语中汉字词的现状 |
第三章 韩国汉字词的特点 |
3.1 双音节居多 |
3.2 同音词次之 |
3.3 造词能力极强 |
3.4 名词性及其变异 |
第四章 新HSK四五级词汇与韩国汉字词比较分析 |
4.1 同形同义 |
4.2 同形异义 |
4.3 异形同义 |
第五章 韩国语中汉字词对韩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影响 |
5.1 韩国语中汉字词对韩国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影响 |
5.2 韩国语中汉字词对韩国学生学习汉语的消极影响 |
第六章 对教学的启示 |
6.1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汉字词的优势 |
6.2 在教学中克服与规避汉字词的误导 |
第七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基于国别化汉语教学背景的朝鲜语汉字词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价值与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别化汉语教学研究 |
1.2.2 朝鲜语汉字词研究 |
1.3 理论基础 |
1.3.1 对比语言学理论 |
1.3.2 接触语言学理论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关于国别化汉语教学的一般叙述 |
2.1 汉语国际教育与国别化 |
2.2 语言对比研究与国别化 |
第三章 朝鲜语汉字词概述 |
3.1 韩国标准语、朝鲜文化语、中国朝鲜语 |
3.2 朝鲜语中的汉字词 |
3.3 朝鲜语汉字词的产生与发展 |
3.4 语言文字政策与汉字词 |
3.4.1 朝鲜语言文字政策与汉字词 |
3.4.2 韩国语言文字政策与汉字词 |
3.4.3 中国朝鲜族语言文字政策与汉字词 |
第四章 朝鲜语各语言变体汉字词之间的对比分析 |
4.1 韩国标准语汉字词与朝鲜文化语汉字词的对比分析 |
4.2 中国朝鲜语汉字词与韩国标准语汉字词的对比分析 |
第五章 朝鲜语汉字词与汉语词汇之间的对比分析 |
5.1 韩国标准语汉字词与汉语词汇的对比分析 |
5.2 中国朝鲜语汉字词与汉语词汇的对比分析 |
第六章 朝鲜语汉字词研究在国别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
6.1 确定详略和重点难点 |
6.2 解释词汇 |
6.3 分析与纠正偏误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8)韩语汉字词的汉韩形义比较分析 ——以《生活汉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的范围 |
1.2 研究现状 |
1.2.1 在中国的研究现状 |
1.2.2 在韩国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2 现代汉语和韩语汉字词 |
2.1 现代汉语历史和特点 |
2.1.1 现代汉语历史概述 |
2.1.2 现代汉语特点概况 |
2.2 韩语汉字词的历史、来源及特点 |
2.2.1 韩语汉字词历史概述 |
2.2.2 韩语汉字词的来源 |
2.2.3 韩语汉字词特点概况 |
3 汉韩同形词和异形词比较分析 |
3.1 同形同义词 |
3.2 同形近义词 |
3.2.1 词的意义汉语大于韩语汉字词 |
3.2.2 词的意义韩语汉字词大于汉语 |
3.2.3 各自附加另外意义 |
3.3 同形异义词 |
3.4 近形同义词(部分异形) |
3.4.1 汉语双音节(韩语双音节) |
3.4.2 语双音节(韩语三音节) |
3.4.3 汉语三音节(韩语双音节) |
3.4.4 汉语三音节(韩语三音节) |
3.4.5 汉语四音节(韩语四音节) |
3.5 异形同义词(完全异形) |
4 汉韩汉字词产生差异的原因 |
4.1 异义词产生的原因 |
4.2 异形词产生的原因 |
5 韩国汉语学习者因汉字词出现的偏误 |
5.1 指称对象不同 |
5.2 感情色彩不同 |
5.3 语体风格不同 |
5.4 搭配不同 |
5.5 异形同义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1. 中文 |
2. 外文 |
附录 |
作者简历 |
(9)汉韩日源外来词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相关术语的界定 |
1.2.1 汉语中日源外来词的界定 |
1.2.2 韩国语中日源外来词的界定 |
1.3 研究范围及方法 |
1.4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1.4.1 研究现状 |
1.4.2 存在问题 |
第二章 汉语中的日源外来词 |
2.1 借入时间及历史背景 |
2.2 日源外来词的情况 |
2.2.1 概貌 |
2.2.2 类型 |
2.3 日源外来词与日语原词的异同 |
2.3.1 语音方面 |
2.3.2 词形方面 |
2.3.3 词义方面 |
2.4 在汉语外来词系统中的地位特点 |
2.5 对汉语词汇的丰富和影响 |
第三章 韩国语中的日源外来词 |
3.1 借入时间及历史背景 |
3.2 日源外来词的情况 |
3.2.1 概貌 |
3.2.2 类型 |
3.3 日源外来词与日语原词的异同 |
3.3.1 语音方面 |
3.3.2 词形方面 |
3.3.3 词义方面 |
3.4 在韩国语外来词系统中的地位特点 |
3.5 对韩国语词汇的丰富和影响 |
第四章 汉韩日源外来词对比分析 |
4.1 借入历史对比分析 |
4.2 借入情况对比分析 |
4.2.1 语音对比分析 |
4.2.2 词形对比分析 |
4.2.3 词义对比分析 |
4.3 在汉韩词汇系统中的地位和影响对比分析 |
4.3.1 共同点 |
4.3.2 不同点 |
第五章 汉韩日源外来词异同的原因分析 |
5.1 共性因素分析 |
5.2 差异性因素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10)现代汉语动宾式离合词在韩国语的对应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的意义和研究目的 |
第二节 研究范围与方法 |
第三节 现代汉语离合词的研究综述 |
第二章 动宾式离合词在韩国语的对应表达 |
第一节 韩国语对应表达的类型 |
第二节 韩国语汉字词的特点 |
第三节 离合词离析形式的韩译 |
第四节 动宾式离合词带宾语的句法表现及其韩译表达 |
第三章 动宾式离合词表达的汉韩认知差异 |
第四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动宾式离合词教学的建议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143个动宾式离合词 |
附录二 143个动宾式离合词的汉韩对照表 |
附录三 语法术语对照表 |
四、韩国语新汉字词产生的背景(论文参考文献)
- [1]韩语汉字词对韩国学生汉语学习的影响及汉语课堂教学设计[D]. 惠晓茹.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
- [2]汉韩同形汉字词异质化探究[J]. 朱伟,冯慧颖. 韩国语教学与研究, 2018(04)
- [3]语言接触视角下的韩汉同形异义词研究[J]. 王金玲.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7(01)
- [4]与汉字同形的韩国语汉字词的研究 ——基于句法的视角[D]. 金任顺(Kim Im Soon). 上海师范大学, 2016(02)
- [5]韩语日源汉字词及韩国学生学习策略研究[D]. 苏福子. 中国海洋大学, 2014(01)
- [6]新HSK四五级词汇中的韩国汉字词研究[D]. 王瑞琳. 天津师范大学, 2014(02)
- [7]基于国别化汉语教学背景的朝鲜语汉字词对比分析[D]. 尚安新. 山东大学, 2014(01)
- [8]韩语汉字词的汉韩形义比较分析 ——以《生活汉语》为例[D]. 金守莲. 浙江大学, 2014(08)
- [9]汉韩日源外来词对比研究[D]. 邵帅. 山东大学, 2012(02)
- [10]现代汉语动宾式离合词在韩国语的对应表达研究[D]. 柳景珠(Lew KyungJu). 中央民族大学,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