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智能Agent技术及其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吴琼[1](2020)在《基于多技术融合的公共建筑安全疏散仿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现代化的大型公共建筑越来越多的在城市中出现,与此同时,其发生火灾的隐患也随之呈高发态势。火灾的发生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火灾应急管理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关注。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的问世,为建筑行业带来了重大变革,人们能够全方位地观察到建筑物的内部状况,实时进行疏散管理。BIM技术与Pathfinder疏散模拟软件相结合,方便了后期的真实演练,为公共建筑的安全疏散仿真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以公共建筑的人员安全疏散为研究方向,首先,介绍了BIM技术、Agent技术、粒子群算法以及公共建筑安全疏散等相关理论知识。其次,利用BIM技术构建了建筑模型,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疏散场景;利用Agent技术分别通过场景建模、感知建模、以及行为建模等方式建立了基于Multi-Agent的疏散模型。再次,设计了针对安全疏散问题的改进粒子群算法,第一步对速度更新公式进行了改进,第二步在疏散过程中给出了障碍物策略、目标值的确定策略以及碰撞冲突策略等方法,第三步引入恐慌因子,使算法符合疏散实际。最后,在上述工作准备就绪的基础上,把模型导入Pathfinder疏散模拟软件中进行仿真模拟,分别采用传统的最短路径法和改进的粒子群算法对模拟过程给予指导,通过对两种方法的结果分析,表明了应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所用疏散时间更短,最终验证了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
陈康[2](2020)在《基于多Agent的变电站继电保护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网结构日益复杂,电力系统的集中式控制方式越来越无法满足电网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的需求。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多Agent系统能有效解决分布式问题,电力系统属于分布式的结构,将Agent技术应用到电力系统中,可以促进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本文主要研究将Agent技术用于基于IEC61850标准变电站的设计和实现中。首先,说明IEC61850规定的变电站结构、信息模型和通信服务,介绍Agent的属性特征、MAS的结构和通信方式,从理论上分析应用Agent技术后,有效解决依靠IEC61850通信时可能带来的通信对象冲突的问题;把IED设备作为Agent,实现其自治性,用算法协调Agent系统,解决复杂的分布式问题。然后,根据IEC61850标准,遵循相关逻辑节点设立规则,对变电站建立信息模型,实现IEC61850标准的通信服务。分析本系统达到的目标,明确应该实现的功能,以数据的角度,分析数据流在系统中的转换过程,对后面程序设计的指导意义。基于JADE平台,把IED设备封装为Agent,运用Agent的通信方式,发送IEC61850的MMS服务的编码,设置消息过滤和轮询的Agent,避免通信的混乱。针对Agent在不同局域网通信的不足,实现Agent依靠TCP/IP协议传输消息的机制。最后,为了实现Agent在继电保护方面的应用,设计了诊断Agent来协调其他Agent工作。数据库中储存Agent的自身运行所需要的各逻辑节点信息,如开关状态、保护定值等。对于Agent内部发生的故障,直接根据保护定值进行动作,满足Agent的自治性。为了减小停电区域,故障诊断Agent收集其他Agent传送的开关状态和保护动作信息,用遗传算法诊断故障元件,判断断路器是否误动,通过倒闸合闸操作恢复供电。
杨国赛[3](2018)在《网络化远程实验智慧管理系统研究》文中提出针对当前网络化远程实验系统缺少智能性的问题,本文从分布式人工智能+网络化远程实验系统的理念出发,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Multi-agent技术的网络化远程实验智慧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为学生提供智慧实验教学服务的功能,这些服务包括知识水平评估、个性化实验推荐、协同组队学习等。为实现网络化远程实验智慧管理系统的智慧教学服务功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混合联盟型网络结构的教学Multi-agent系统,其包括三种不同的成员Agent,分别是学生Agent,教师Agent和协作Agent。本文给出了教学Multi-agent系统的结构设计,并分别为三种成员Agent设计了实现智慧服务的方法:针对学生Agent,本文运用一种基于模糊集的知识水平评估方法,和自适应抽题算法;针对教师Agent,本文设计一种基于实验知识点的个性化实验推荐方法,实现了教师Agent依据学生Agent得到的学生知识水平,进行个性化实验的推荐;针对协作Agent,本文设计了基于学生知识水平的协同组队方法。本文采用JADE平台结合Java Web的开发技术,实现了所提出的基于B/S架构的网络化远程实验智慧管理系统的演示样例开发,并给出了具体实现的开发环境、开发方法、以及系统的数据库设计等。最后对网络化远程实验智慧管理系统的样例进行了演示,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系统具有个性化实验推荐、学生知识水平评估以及合理匹配协同实验小组等智慧实验教学功能。
刘康[4](2011)在《基于多Agent的复杂适应系统建模仿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复杂系统遍布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们对复杂系统及复杂性科学的研究也日益重视。基于Agent建模方式是利用Agent的思想对复杂系统中的仿真实体进行建模,通过对复杂系统中的基本元素及其之间交互的建模与仿真,可以将复杂系统的微观行为和宏观“涌现”现象有机地结合到一起,是一种自底向上的、行之有效的仿真建模方式。因此,对Agent建模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霍兰教授提出的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的基本概念,并分析、阐述了CAS的研究方法、特点以及现实应用,接着介绍了多Agent相关技术及研究现状。紧接着在接下来两章提出了基于Agent的复杂适应系统建模研究和基于多Agent技术的遗传算法研究,并对算法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验证了上述技术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最后,对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一个具体应用-社会民意系统进行了阐述和分析。针对复杂系统中个体的微观行为极其重要的特点,本文在第三章分析了个体与环境的关系后,还着重对个体Agent进行了建模,包括它的形态、内部规则、通信方式等。为了体现复杂适应系统的对未来状态的预测能力,以达到预测效果,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多Agent技术的遗传算法,针对协商时间长,协商无结果的情况,本文引入了遗传算法并做了相应改进,该算法结合Agent理论和技术,在评价函数、种群规模与分布、交叉和变异操作等方面都对传统遗传算法进行了改进,尤其是在高维度计算下,利用多Agent技术达成的自动协商,在性能和效率上都有提高。
岳沙沙[5](2011)在《基于Agent技术的网络商务信息存储及检索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中的数字信息越来越多,信息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网络商务信息的有效处理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信息的增加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提出了一些难题,个人与企业的信息处理问题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处理好不断扩充的信息?如何让企业和个人充分利用已经拥有的信息资源?面对如此巨大的网络数据信息源,我们如何快速准确地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这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中必须解决的问题。目前人们对于信息存储与检索的研究越来越关注,逐渐出现了一些像网络存储,分布式处理,搜索引擎等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信息存储与检索的难题,但是,对于存储的可扩展性以及对于检索的智能性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从信息存储以及检索的角度出发,结合Agent技术对网络商务信息的存储与检索进行研究,从目前已经存在的网络商务信息的存储与检索模型出发,提出改进的基于Agent技术的网络商务信息云存储模型以及基于Agent的网络商务信息检索模型。本文结合ZRSOFT公司的实际情况,从ZRSOFT公司现有的信息管理平台出发,充分考虑ZRSOFT公司的经营业务,提出了一个适合ZRSOFT公司信息管理的基于Agent技术的网络商务信息存储及检索系统模型。
冯荣[6](2011)在《基于智能Agent技术的电子商务系统的研究》文中认为计算机网络及通讯等技术的发展使得Agent技术的研究成为分布式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核心内容。同时,随着Internet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系统,尤其是基于Internet电子商务系统的迅速发展很快成为上万亿美金的市场大份额。然而,电子商务中的信息多而复杂,交易过程的反复进行很大程度上浪费了网络的带宽,传统的基于B/S技术的电子商务已无法满足电子商务的发展需要了。智能Agent具有智能性、移动性、自主性、主动性等独特的技术优势,使它更适合应用到电子商务方面,通过将Agent技术与具体的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相结合,同时也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代理技术的自主性、灵活性、反应性和主动性等特性,能够很好的完成人在电子商务交易协商过程中的任务,对目前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能够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本文是以电子商务这一个熟悉的应用环境为基础,将智能Agent技术和网络电子商务技术结合起来展开研究,以智能Agent技术的基本理论为依据,讨论智能Agent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以淘宝网为例,分析现有BtoC模式的不足,提出基于智能Agent的新型电子商务模型,对模型里的Agent进行了相关的功能定义及描述,对整个智能交易流程进行了说明,此外,对交易活动中购物协商问题和用户的身份安全进行了考虑,设计了一种用于交易协商过程中的协商综合评价策略及用于检测用户身份的智能安全算法,最后将理论知识用于实际生活,提出了基于智能Agent的服装交易系统的原型设计。
彭溢[7](2010)在《基于Agent的无线GIS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GIS作为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等多门学科综合的一种学科,其发展与其他学科的发展密切相关。近年来日益广泛的应用领域对GIS不断提高的要求,推动了GIS的迅速发展。计算机领域的新技术,如三维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图像处理技术、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都已经在GIS得到了直接应用。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网格计算、虚拟现实、“3S”集成等新理念、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GIS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开辟了更多更新的前沿科研方向。伴随着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空间信息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无线、移动的GIS的产生成为必然。无线通信技术和移动定位技术与GIS技术的结合为空间信息服务增添了新的服务方式和经济增长点。GIS在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之后,基于移动计算和无线网络的GIS成为空间信息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弥补了传统有线网络环境下GIS受网络布设限制的缺陷,满足了各种基于无线网络环境下用户对GIS的需求,扩展了GIS的应用领域。与此同时,无线网络自身的特点又给GIS带来了新的研究领域和方向。无线网络与传统的有线网络相比,除了具有传统有线网络的特点外,还具有成本低、更灵活、移动性等特点。利用无线电波作为传输介质的无线GIS,具有移动性好、使用方便、架设与维护便利等优点,其中,支持移动计算是无线网络与有线网络的最大区别,并且无线网络可以弥补有线网络的不足,达到宽带网络无限延伸的效果。无线GIS的研究目的在于为移动和无线的GIS提供空间信息的应用和扩展,优化空间信息服务质量,为地理空间科学提供一种新的应用途径和处理方法。本文深入分析了无线GIS的构成,探讨了无线GIS技术和计算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无线GIS所面临的问题,如无线网络环境下空间数据传输速率慢、无线终端的多样化、无线终端计算能力有限、无线网络信号不稳定、频繁断接、受环境影响大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Agent技术引入到无线GIS当中,结合Agent技术的特点,提出了基于Agent技术的无线GIS的思想。Agent技术来源于分布式人工智能DAI领域,是一类在特定条件下能感知周围环境,并能自治地运行并达到一系列目标的计算实体和程序,它的诞生和发展是人工智能技术,分布式技术,网络技术发展的结果。移动Agent是一种特殊的Agent,它具有节约网络带宽、克服网络延迟、实时远程交互、异步自主执行、离线计算、平台无关性等特点。多Agent系统(MAS)是多个Agent的集合,它们相互通信、彼此协调,共同解决较大规模的复杂问题。Agent技术的出现,提供了解决动态、复杂、分布式的大型应用系统新的手段,为无线GIS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针对无线网络环境下数据传输效率降低、传输费用增大、通信质量变化等关键问题,研究从无线网络自适应理论出发,提出无线传输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网络资源的动态性使得传输方法需要相应的匹配;利用一般化无线传输模型,分析无线环境的特征模型,并针对性提出MAS自适应传输模型,通过优化传输模型,提出自适应传输最佳化策略,针对传输策略的费用问题阐述了改进的MAS自适应传输算法模型(MATM),对算法机制和原理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由于空间对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文中分析调度的具体实现过程,最后通过MAS自适应实验测试自适应传输调度方法的可行性,通过大量的数据结果证明了MATM策略的有效性,本模型和算法能有效的提高空间数据传输的效率,降低无线网络为数据传输带来的影响。目前,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网络中的空间信息服务资源越来越多,空间信息的多样性、异构性、分布性等对传统的空间信息服务提出了挑战。本文结合基于OGC规范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和Web Services的思想以及Agent技术的特点,提出了MAS与无线GIS耦合的思想,以MAS耦合技术在无线网络环境下的地理空间信息服务中的应用作为研究重点,构建基于MAS体系的无线GIS集成服务平台,利用MAS中多个Agent协调和协作,与传统的GIS功能模块松散耦合,将分散在网络中的GIS服务和数据动态组合,实现无线GIS集成服务。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耦合GIS的空间信息表达和和建模过程,研究MAS复杂任务的分析、分解、分配和协作机制,分析空间信息的MAS耦合技术对处理无线用户复杂任务的影响,对处理一些大型的空间分析运算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空间信息MAS耦合的具体实现。本文在对基于Agent技术的空间信息自适应传输与调度理论和MAS耦合GIS技术理论深入研究之后,构建了基于Agent技术的无线GIS原型系统,即MAS松散耦合无线空间信息服务系统。该原型系统的思想是利用MAS技术将分置于三个服务器上的空间信息服务和数据松散耦合,通过MAS中多个功能Agent之间的通信与协作,实现无线空间信息集成服务。并通过实验,验证了基于Agent技术的空间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MAS耦合GIS服务的可行性。
庞英智[8](2010)在《基于多Agent技术的智能搜索引擎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文中指出在详细分析多Agent技术和智能搜索引擎的特点后,构建一个基于多Agent技术的智能搜索引擎,并重点分析、研究其在数字图书馆服务工作中应用,从而为国内图书馆工作的深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高其胜[9](2009)在《基于Agent的构件检索与组装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软件复用是不断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和软件开发的效率的有效方法。软件构件是目前支持产品复用的有效形式。近年来,构件技术在研究领域和商业领域都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在技术上也出现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在Internet上出现了很多专门的软构件库,但是不同的构件库有不同的组织和访问方式,从而造成了对各构件库中的构件访问困难,并且web站点上链接的构件也无法用传统的检索引擎检索到。本文首先在深入分析现有构件描述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XML的适于构件复用的通用构件描述方法。将各构件库中的构件描述转化为这种通用构件描述,形成构件索引项,存于构件目录库中,从而实现了对各构件库中的构件的管理和控制,解决了对各构件库访问的一致性问题。本文在对当前软件复用技术和智能技术领域以及搜索引擎的研究情况和发展趋势做了比较充分的调研和分析后,在基于XML的构件描述语言的基础上,利用Agent的技术,解决了构件异构性对构件开发和使用的影响。设计实现了一种基于Agent的构件检索和组装模型,提供了一种在网络中自动检索和获取构件的有效方法。并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李敏杰,曹青[10](2008)在《Agent技术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Agent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它是分布式人工智能和现代计算机、通信技术发展的必然成果。本文对相关Agent的研究工作,包括Agent的概念、属性、分类作了论述,并对Agent的应用领域进行了研究。
二、智能Agent技术及其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智能Agent技术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多技术融合的公共建筑安全疏散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点 |
1.3.4 技术路线图 |
第2章 安全疏散仿真的技术及模型 |
2.1 安全疏散仿真的基础研究 |
2.1.1 安全疏散仿真的发展历程 |
2.1.2 安全疏散仿真影响因素 |
2.2 本文采用的安全疏散仿真技术 |
2.2.1 BIM技术 |
2.2.2 Agent技术 |
2.2.3 粒子群算法 |
2.3 安全疏散仿真模型 |
2.3.1 宏观模型 |
2.3.2 微观模型 |
2.3.3 计算机仿真技术方法所建模型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公共建筑安全疏散仿真模型的构建 |
3.1 BIM建筑模型的构建 |
3.1.1 BIM技术用于安全疏散中的可行性分析 |
3.1.2 BIM技术应用于安全疏散仿真中的特点 |
3.1.3 BIM技术用于安全疏散仿真中的优势 |
3.1.4 BIM建筑模型的建立 |
3.2 Mutlit-Agent疏散模型的构建 |
3.2.1 Multi-Agent的理论概述 |
3.2.2 Mutlit-Agent的体系结构 |
3.2.3 Multi-Agent的优势 |
3.2.4 Multi-Agent模型的建立 |
3.3 本章小结 |
第4章 公共建筑场景下Multi-Agent模型的改进粒子群算法 |
4.1 粒子群算法的基本原理 |
4.2 改进粒子群算法 |
4.2.1 改进速度更新公式 |
4.2.2 改进疏散路径的选择策略 |
4.2.3 引入恐慌因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多技术融合的公共建筑安全疏散仿真实验 |
5.1 公共建筑概况及仿真内容和依据 |
5.1.1 公共建筑概况 |
5.1.2 仿真内容 |
5.1.3 仿真依据 |
5.2 安全疏散参数的选取 |
5.2.1 疏散人员数量的选取 |
5.2.2 疏散人员属性的设定 |
5.2.3 障碍物设置 |
5.2.4 疏散人员流动系数 |
5.3 疏散规则和时间设定 |
5.3.1 疏散规则的设定 |
5.3.2 疏散时间的设定 |
5.4 疏散模拟仿真过程 |
5.5 仿真结果及分析 |
5.6 安全疏散建议 |
5.7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致谢 |
作者简介 |
(2)基于多Agent的变电站继电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智能变电站的现状 |
1.2.1 国内智能变电站的发展 |
1.2.2 国内智能变电站的缺陷 |
1.3 继电保护故障诊断的现状 |
1.4 多Agent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
1.4.1 多Agent的发展 |
1.4.2 多Agent在电力方面的应用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二章 Agent与 IEC61850 的结合分析 |
2.1 智能变电站概述 |
2.1.1 智能变电站概念 |
2.1.2 智能变电站结构 |
2.2 IEC61850 标准及技术 |
2.3 多Agent系统理论及技术 |
2.3.1 Agent的概念 |
2.3.2 MAS的结构和通信 |
2.4 Agent技术应用于IEC61850 的理论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智能变电站的分析与建模 |
3.1 引言 |
3.2 SCL文件 |
3.3 变电站部分 |
3.4 智能电子设备 |
3.5 数据模板和通信系统描述 |
3.6 变电站模型 |
3.7 IEC61850 通信服务的实现 |
3.7.1 特殊通信服务与MMS服务 |
3.7.2 MMS服务的过程与实现 |
3.7.3 智能变电站的通信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多Agent技术在智能变电站的设计与实现 |
4.1 功能的分析 |
4.2 数据流程图 |
4.3 采用的关键技术 |
4.3.1 JADE平台 |
4.3.2 解析SCL文件 |
4.4 Agent的通信基本理论 |
4.4.1 FIPA协议 |
4.4.2 Agent语法 |
4.5 多Agent技术在智能变电站通信的应用 |
4.5.1 JADE平台上Agent的通信 |
4.5.2 Agent与 IEC61850 的结合的过程分析与实现 |
4.5.3 Agent消息过滤 |
4.6 TCP/IP在智能变电站中Agent的通信实现 |
4.7 通信机制 |
4.8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多Agent技术在继电保护设计及实现 |
5.1 功能分析 |
5.2 Agent的行为 |
5.3 数据库和SCL的应用 |
5.4 继电保护的实现 |
5.4.1 保护原理 |
5.4.2 保护的具体实现 |
5.5 故障诊断 |
5.5.1 诊断模型 |
5.5.2 故障区域的识别 |
5.5.3 目标函数的形成 |
5.5.4 故障诊断的步骤 |
5.5.5 遗传算法的实现 |
5.5.6 诊断Agent的逻辑判断 |
5.6 故障诊断算例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 |
6.1 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网络化远程实验智慧管理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分布式人工智能——多智能体技术 |
2.1 智能体的定义及特征 |
2.1.1 智能体的定义 |
2.1.2 智能体特性 |
2.1.3 智能体的基本结构 |
2.1.4 智能体结构分类 |
2.2 多智能体系统 |
2.2.1 多智能体统的定义 |
2.2.2 多智能体系统的体系结构 |
2.3 多智能体的发展现状及其优势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网络化远程实验智慧管理系统 |
3.1 网络化远程实验系统介绍及存在的问题 |
3.2 远程实验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
3.2.1 远程实验系统用户需求分析 |
3.2.2 远程实验系统“智慧化”功能需求分析 |
3.3 网络化远程实验智慧管理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
3.4 网络化远程实验智慧管理系统中多智能体系统的构建 |
3.4.1 混合联盟型网络机构的教学Multi-agent系统设计 |
3.4.2 教学Multi-agent系统中学生Agent智慧方法设计 |
3.4.3 教学Multi-agent系统中教师Agent智慧方法设计 |
3.4.4 教学Multi-agent系统中协作Agent智慧方法设计 |
3.5 网络化远程实验智慧管理系统执行流程设计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多智能体技术的网络化远程实验智慧管理系统的实现 |
4.1 基于JADE的多智能体系统开发 |
4.1.1 基于JADE的 Agent开发技术 |
4.1.2 JADE Agent与 JSP/Servlet的集成开发 |
4.1.3 JSP开发技术 |
4.1.4 数据库访问技术 |
4.2 网络化远程实验智慧管理系统结构设计 |
4.2.1 系统开发实现模型结构 |
4.2.2 系统功能结构结构设计 |
4.3 网络化远程实验智慧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 |
4.4 远程实验智慧系统功能编程实现方法 |
4.4.1 用户登录与注册 |
4.4.2 个性化实验推荐 |
4.4.3 知识水平评测 |
4.4.4 协同学习小组构建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网络化远程实验智慧管理系统功能验证与演示 |
5.1 系统功能验证演示 |
5.1.1 注册和登录 |
5.1.2 首次登录学生自选实验 |
5.1.3 知识水平测评 |
5.1.4 个性化实验推荐 |
5.1.5 协同小组匹配 |
5.2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
附录B |
附录C |
附录D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致谢 |
(4)基于多Agent的复杂适应系统建模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相关技术论述 |
2.1 复杂适应系统 |
2.1.1 复杂适应系统概念 |
2.1.2 复杂适应系统的主要特点 |
2.1.3 复杂适应系统的分析方法 |
2.1.4 复杂适应系统的应用 |
2.2 Agent和多Agent理论 |
2.2.1 Agent的定义及特性 |
2.2.2 多Agent系统 |
2.2.3 多Agent协作 |
2.2.4 多Agent间的通信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多Agent的复杂适应系统建模 |
3.1 基于Agent的复杂适应系统分析 |
3.2 基于CAS理论的Agent结构和模型的建立 |
3.3 基于多Agent的复杂适应系统建模思路 |
3.4 多Agent协作架构及过程 |
3.5 基于CAS理论的多Agent之间的通信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多Agent的群体状态预测策略 |
4.1 遗传算法的引入 |
4.1.1 遗传算法概述 |
4.1.2 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 |
4.1.3 遗传算法与多Agent结合的必要性 |
4.2 基于多Agent的遗传算法的实现 |
4.2.1 智能体Agent生存环境设计 |
4.2.2 基于Agent的遗传算法实现方法及步骤 |
4.2.3 基于多Agent的遗传算法的仿真实验 |
4.3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MACAS模型的社会民意系统仿真应用 |
5.1 社会民意系统复杂性特征分析及研究思路 |
5.1.1 社会民意系统是一个典型的复杂适应系统 |
5.1.2 社会民意系统仿真的研究思路 |
5.2 基于MACAS的社会民意系统仿真设计 |
5.2.1 系统组织Agent |
5.2.2 系统观察Agent |
5.2.3 民意系统投票Agent |
5.3 模型的有效性评价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5)基于Agent技术的网络商务信息存储及检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理论综述 |
2.1 Agent的基本理论 |
2.1.1 Agent的定义与基本特性 |
2.1.2 Agent的分类 |
2.1.3 Agent技术的发展及现状 |
2.1.4 移动Agent系统 |
2.2 云存储的基本理论 |
2.2.1 云存储的定义及特点 |
2.2.2 云存储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 |
2.2.3 云存储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
2.2.4 云存储的应用 |
2.3 网络商务信息概述 |
第三章 网络商务信息的存储研究 |
3.1 网络商务信息的存储历程 |
3.2 网络存储系统的发展现状 |
3.3 基于Agent技术的云存储在网络商务信息中的应用 |
3.3.1 云存储在网络商务信息中应用的可行性 |
3.3.2 基于Agent技术的云计算安全数据存储系统设计 |
第四章 网络商务信息的检索研究 |
4.1 网络商务信息的检索现状及发展历程 |
4.1.1 网络商务信息检索的基本特征 |
4.1.2 网络商务信息检索的发展历程 |
4.1.3 网络商务信息检索研究现状 |
4.1.4 网络中文信息检索的关键技术 |
4.2 网络商务信息检索的发展趋势 |
4.3 基于Agent技术的网络商务信息检索研究 |
4.3.1 基于Agent技术网络商务信息检索研究的可行性 |
4.3.2 基于Agent技术网络商务信息检索模型设计 |
4.3.3 基于Agent的加密信息检索技术 |
第五章 基于Agent技术的网络商务信息存储及检索系统在ZRSOFT公司的应用 |
5.1 企业背景 |
5.2 基于Agent技术的网络商务信息存储及检索系统在ZRSOFT公司应用 |
5.2.1 必要性研究 |
5.2.2 可行性分析 |
5.2.3 基于Agent技术的网络商务信息存储及检索系统在ZRSOFT公司的应用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6)基于智能Agent技术的电子商务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智能Agent的出现 |
1.1.2 电子商务的应用 |
1.1.3 传统的电子商务模式的不足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2章 电子商务及智能Agent基本理论 |
2.1 电子商务 |
2.1.1 电子商务主流框架 |
2.1.2 电子商务模式 |
2.1.3 B to C模式购物流程 |
2.1.4 B to C模式中用户对电子商务的新要求 |
2.2 智能Agent |
2.2.1 智能Agent的定义及特征 |
2.2.2 智能Agent的基本结构及原理 |
2.2.3 智能Agent的分类 |
2.2.4 Agent与对象 |
2.2.5 多Agent的系统 |
2.2.6 Agent的通信 |
2.2.6.1 Agent通信方式 |
2.2.6.2 Agent通信语言 |
2.2.6.3 Agent通信体系结构及传输的交互 |
2.2.7 移动Agent |
2.2.7.1 移动Agent概念及特征 |
2.2.7.2 移动Agent的系统结构 |
2.2.7.3 移动Agent的通信 |
2.2.7.4 移动Agent关键技术 |
第3章 基于智能Agent技术的电子商务系统模型设计 |
3.1 模型中的重要角色-商务中介的产生 |
3.2 模型的实现 |
3.3 系统中各个代理系统结构及功能 |
3.3.1 智能顾客代理系统中的Agent |
3.3.2 智能商店代理系统中的Agent |
3.3.3 虚拟中介代理系统中的Agent |
3.4 系统的工作流程 |
3.5 整个系统中考虑到的两个问题 |
3.5.1 商务购物活动中的协商策略的设计 |
3.5.2 用户登录身份安全验证算法的设计 |
第4章 基于智能Agent的智能服装交易系统原型的设计 |
4.1 系统的开发平台JADE及运行环境 |
4.1.1 系统的开发平台JADE |
4.1.2 系统的运行环境 |
4.2 基于JADE虚拟智能服装市场网站的设计 |
4.2.1 系统简介 |
4.2.2 角色描述 |
4.2.3 系统体系结构的设计 |
4.2.4 实现技术 |
4.2.5 服装买卖双方交易协商过程 |
4.2.6 JADE访问数据库的连接设置 |
4.2.7 系统原型运行界面 |
第5章 总结 |
5.1 论文的工作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7)基于Agent的无线GIS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与现状 |
1.1.1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
1.1.2 当前GIS研究的发展趋势 |
1.2 研究背景 |
1.2.1 无线通信技术 |
1.2.2 无线GIS面临的问题 |
1.2.3 Agent技术介绍 |
1.3 国内外研究状况与进展 |
1.3.1 无线网络数据传输 |
1.3.2 Agent技术 |
1.3.3 多Agent耦合技术 |
1.3.4 基于Agent技术的无线GIS集成服务 |
1.4 研究内容 |
1.5 论文结构 |
第2章 移动Agent和多Agent技术 |
2.1 移动Agent技术概述 |
2.1.1 Agent概述 |
2.1.2 移动Agent概念 |
2.1.3 移动Agent体系结构 |
2.1.4 移动Agent关键技术 |
2.2 多Agent系统 |
2.2.1 多Agent系统体系结构 |
2.2.2 多Agent系统协作机制 |
2.3 面向Agent的软件技术 |
2.3.1 软件对象与Agent的区别 |
2.3.2 面向Agent软件工程 |
第3章 基于Agent技术的无线GIS体系结构 |
3.1 无线GIS |
3.2 无线G1S组成与结构 |
3.2.1 无线网络组成 |
3.2.2 无线终端 |
3.2.3 GIS软硬件平台 |
3.2.4 空间信息数据库 |
3.2.5 无线GIS特点和不足 |
3.2.6 无线GIS关键技术 |
3.3 Agent技术与无线GIS |
3.3.1 移动Agent技术在无线网络数据传输上的优势 |
3.3.2 移动Agent技术在无线空间数据传输中的应用 |
3.4 MAS与无线空间信息服务 |
3.4.1 空间信息服务 |
3.4.2 MAS耦合无线GIS服务 |
3.4.3 基于MAS的无线空间信息服务体系结构 |
第4章 基于Agent技术的无线空间数据传输自适应研究 |
4.1 空间数据无线传输模型 |
4.1.1 无线网络构成特征 |
4.1.2 空间数据无线传输模型设计 |
4.2 基于Agent的无线GIS技术 |
4.2.1 无线网络自适应传输一般模型 |
4.2.2 性能指标 |
4.3 移动Agent技术在自适应传输中的应用 |
4.3.1 移动Agent的通信方式 |
4.3.2 基于移动Agent的自适应数据传输模型设计 |
4.3.3 基于移动Agent的无线GIS访问模式 |
4.4 基于MAS的自适应传输模型 |
4.4.1 MAS传输模型优化 |
4.4.2 改进的MAS自适应算法 |
4.4.3 MATM算法分析 |
4.4.4 MATM算法自适应调度探讨 |
4.4.5 MAS信息调度自适应策略实现 |
4.5 自适应传输实验分析 |
4.5.1 实验设定 |
4.5.2 实验结果和分析 |
第5章 多Agent耦合技术在无线空间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
5.1 无线空间信息服务 |
5.2 基于MAS的无线GIS |
5.2.1 MAS与GIS |
5.2.2 MAS在GIS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
5.3 MAS机制的GIS耦合技术 |
5.3.1 GIS与MAS耦合方法 |
5.3.2 三种耦合方式比较 |
5.3.3 MAS与GIS松散耦合机制 |
5.4 MAS任务协作求解机制 |
5.4.1 任务分解与分配机制 |
5.4.2 MAS协作机制 |
5.5 MAS耦合空间信息服务实现 |
5.5.1 空间Agent模型设计 |
5.5.2 用户交互Agent |
5.5.3 任务分析Agent |
5.5.4 任务分解Agent |
5.5.5 任务分配Agent |
5.5.6 功能Agent |
第6章 基于Agent技术的无线GIS原型系统 |
6.1 系统概述 |
6.2 实验平台JADE |
6.3 实验系统设计 |
6.3.1 实验硬件环境 |
6.3.2 实验数据 |
6.4 实验测试与分析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研究内容总结 |
7.2 研究特色及创新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科研情况 |
致谢 |
(8)基于多Agent技术的智能搜索引擎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智能Agent技术 |
2.1 智能Agent的含义 |
2.2 智能Agent的特征 |
2.2.1 自主性 |
2.2.2 协作性 |
2.2.3 反应性 |
2.2.4 主动性 |
2.3 智能Agent的分类 |
3 基于多Agent技术的智能搜索引擎 |
3.1 搜索引擎系统 |
3.1.1 基于Web的传统搜索引擎 |
3.1.2 基于多Agent技术的智能搜索引擎 |
3.2 基于多Agent技术的智能搜索引擎的设计 |
3.2.1 用户Agent |
3.2.2 系统管理Agent |
3.2.3 主动搜索Agent |
3.2.4 元搜索Agent |
3.2.5 数据库管理Agent |
3.2.6 控制器 |
3.2.7 本地数据库 |
4 基于多Agent技术的智能搜索引擎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 |
4.1 基于多Agent技术的智能搜索引擎在数字图书馆信息检索中的应用 |
4.1.1 站内检索 |
4.1.2 文献检索 |
4.1.3 跨库检索 |
4.2 基于多Agent技术的智能搜索引擎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中的应用 |
4.3 基于多Agent技术的智能搜索引擎在数字图书馆参考咨询中的应用 |
5 结语 |
(9)基于Agent的构件检索与组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论文选题在该领域国内、国外研究现状 |
1.3 构件的检索与组装问题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文的内容安排 |
第二章 相关技术研究 |
2.1 构件概述 |
2.1.1 构件的特点 |
2.1.2 构件模型 |
2.2 构件描述 |
2.2.1 构件描述符结构 |
2.2.2 现有的构件描述方法 |
2.2.3 构件描述符的 XML表示 |
2.3 构件的管理、检索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智能Agent以及多Agent技术 |
3.1 Agent技术概述 |
3.2 Agent的基本结构 |
3.3 多Agent系统 |
3.4 Agent通信及协调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Agent的构件检索引擎设计 |
4.1 信息检索背景 |
4.2 检索引擎的工作原理与分类 |
4.3 基于 Agent检索引擎的特点 |
4.4 基于 Agent构件技术检索引擎的模型 |
4.5 基于 Agent的个性化检索引擎系统体系结构 |
4.6 仿真实验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 Agent的构件组装 |
5.1 构件适配原理 |
5.2 复合构件组装 |
5.3 基于 Agent构件适配组装框架 |
5.3.1 异构构件组装问题描述 |
5.3.2 组装要求 |
5.3.3 基于 Agent构件组装模型及实现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小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与成果 |
(10)Agent技术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引言 |
2、Agent的概念和本质属性 |
3、Agent的分类 |
4、移动Agent的应用领域 |
5、总结 |
四、智能Agent技术及其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多技术融合的公共建筑安全疏散仿真研究[D]. 吴琼.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8)
- [2]基于多Agent的变电站继电保护研究[D]. 陈康.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4)
- [3]网络化远程实验智慧管理系统研究[D]. 杨国赛. 北京理工大学, 2018(07)
- [4]基于多Agent的复杂适应系统建模仿真研究[D]. 刘康. 中南大学, 2011(12)
- [5]基于Agent技术的网络商务信息存储及检索研究[D]. 岳沙沙. 北京化工大学, 2011(05)
- [6]基于智能Agent技术的电子商务系统的研究[D]. 冯荣. 西南石油大学, 2011(05)
- [7]基于Agent的无线GIS关键技术研究[D]. 彭溢. 武汉大学, 2010(05)
- [8]基于多Agent技术的智能搜索引擎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J]. 庞英智. 情报科学, 2010(09)
- [9]基于Agent的构件检索与组装研究[D]. 高其胜. 中南大学, 2009(03)
- [10]Agent技术及应用研究[J]. 李敏杰,曹青. 福建电脑, 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