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论文文献综述)
陈玉柳[1](2021)在《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中药膏摩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文中提出背景: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是目前治疗膝骨关节炎末期最有效方法,能够矫正患膝关节畸形、改善患膝关节功能,对患者生活水平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随者TKA技术的日益成熟和人工关节材料的不断完善,TKA手术已成为成熟手术,能够为严重膝骨关节炎提供有效治疗,在我国老龄化趋势下,每年TKA手术量也在稳步上升。TKA术后康复是获得手术预期疗效的重要环节,能使关节活动范围和步行能力获得长期稳定性,合理有序的术后康复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有效的术后镇痛直接影响术后康复。随着手术技术发展及麻醉技术提高,TKA手术造成的创伤及疼痛已有较大程度克服,但术后疼痛仍未得到很好解决,是影响术后康复的突出问题。目的:通过对试验组和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术后膝关节早期功能康复情况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对照研究,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中药膏摩对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疗效,对术后功能康复的影响以及临床运用安全性。方法;将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于我科行单侧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80例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术后,予对照组手术患者行基础镇痛,试验组在基础镇痛的基础上行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联合中药治疗至术后第7天。分别记录术后患膝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患膝痛阈值,术后患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由于各种原因,实际纳入完成试验患者77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8例和39例)。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膝关节VAS评分分别为7.12±1.58和7.34±1.70,痛阈值分别为1.36±0.35和1.32±0.34,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3天,试验组VAS为4.84±2.15明显低于对照组VAS5.96±1.82(P<0.05),试验组痛阈值2.13±0.62明显高于对照组1.64±0.63;术后第7天,试验组膝关节疼痛VAS评分2.76±1.52低于对照组3.68±1.54(P<0.05),试验组痛阈值2.65±0.43高于对照组2.12±0.42(P<0.05);术后第7天、14天试验组膝关节HSS评分分别为86.33±4.20和93.68±3.6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8.65±4.56和90.35±3.22(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中药膏摩能有效缓解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早期疼痛,促进患膝关节早期康复;且能有效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蔡龙云[2](2021)在《黄帝内针应用于TKA术后镇痛及功能康复的作用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黄帝内针针刺用于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术后镇痛的疗效及其患者对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骨科病区住院确诊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 OArthritis,KOA)并行初次单侧TKA的患者共6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从1-60进行编号,采用SPSS24.0对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分成为药物组和针刺组各30例。药物组从术后第一天开始予帕瑞昔布钠静脉注射,每日2次;1周后改口服塞来昔布200mg,每日2次。针刺组在药物组的基础上从术后第一天开始每日进行黄帝内针针刺治疗,采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根据黄帝内针取穴原则,于患者手术部位肢体的对侧上肢肘关节曲池穴、曲泽穴以及天井穴附近寻找疼痛点为主要针刺部位,嘱患者适当屈伸患膝关节行导引配合,留针45min,共治疗2周。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术后综合运动功能测试评分(aggregated locomotor function score,ALF)、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术后追加镇痛药物使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观察指标,采用SPSS24.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研究最终完成病例59例,针刺组脱落1例。结果显示:1.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病程及术前用药情况等基线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VAS评分:(1)术后第5天针刺组静息状态下VAS评分明显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被动活动状态下,术后第5、7、14天针刺组评分均明显低于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膝关节活动度:(1)术后第3、7、14天针刺组膝关节主动活动度较药物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膝关节被动活动度:术后第3、7、14天针刺组较药物组明显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ALF测试时间:术后第7天和术后第14天针刺组完成ALF测试所用时间均明显少于药物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血清CRP水平:术后第14天针刺组血清CRP值下降更为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5.术后追加镇痛药物使用情况:药物组有9例,针刺组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药物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明显多于针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黄帝内针针刺有助于缓解单侧TKA患者的术后疼痛,尤其对患膝关节被动活动时疼痛的改善效果联合黄帝内针针刺干预优于单纯使用非甾体类药物。2.黄帝内针针刺辅助镇痛下可以更明显改善TKA术后患膝关节的主被动活动度,并有效减少膝关节功能ALF测试所用的时间,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功能康复。3.和单纯运用非甾体类药物相比,联合黄帝内针针刺可以更有效降低患者术后CRP水平,减轻术后应激反应。4.黄帝内针针刺用于TKA术后镇痛与功能康复在穴位选择上有法可循,操作简单,安全性较好,并可减少术后不良反应。
沈小桐[3](2021)在《早期下床活动对膝关节置换术预后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从2019年06月至2010年07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骨与创伤中心住院并施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例共计40例,共计40膝(n=40),其中包括女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22例(n=22),男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18例(n=18)。将纳入实验的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20例(n=20)、对照组20例(n=20)。给予对照组全膝关节置换患者行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在膝关节置换术后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训练。研究者在术后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定时评估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手术部位疼痛程度、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将术后第1周、第2周、第3周、第4周所得的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膝关节功能、术后疼痛程度、自理生活能力方面的评分进行分析,探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对全膝置换术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AKS评分:术后第1周,实验组AKS评分为42.42±9.06分,对照组AKS评分为26.40±7.76,p<0.05,术后第2周,实验组AKS评分为77.00±11.82分,对照组AKS评分为59.47±10.41分,p<0.05,术后第3周,实验组AKS评分为110.08±10.01分,对照组AKS评分为97.47±10.08分,p<0.05,术后第4周,实验组AKS评分为130.00±31.19分,对照组AKS评分为117.47±29.79,p<0.05。NPRS疼痛评分:术后第1周,实验组患者NPRS疼痛评分为4.25±0.87分,对照组NPRS疼痛评分为4.53±7.43,p>0.05,术后第2周,实验组NPRS疼痛评分为2.08±0.29分,对照组NPRS疼痛评分为2.27±0.46分,p>0.05,术后第3周,实验组NPRS疼痛评分为1.33±0.49分,对照组NPRS疼痛评分为1.87±0.35分,p<0.05,术后第4周,实验组NPRS疼痛分为0.33±0.49分,对照组NPRS疼痛评分为0.87±0.52分,p<0.05。ADL(barthel指数)评分:术后第1周,实验组ADL评分为54.58±4.50分,对照组ADL评分为46.33±6.67,p<0.05,术后第2周,实验组验组患者ADL评分为83.33±3.89分,对照组ADL评分为77.33±4.17分,p<0.05,术后第4周,实验组ADL评分为92.50±2.61分,对照组ADL评分为88.00±2.54分,p<0.05。术后绝对卧床时间:实验组患者术后绝对卧床时间为19.75±2.14小时,对照组术后绝对卧床时间为55.67±11.34小时,p<0.05。结论: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预后有积极意义。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能够直接缩短术后绝对卧床制动时间,减少术后卧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可以促进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同时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进一步帮助患者更快地获得更好的自理生活能力,得以尽早回归家庭、回归社区。
黄楷甫[4](2021)在《关节腔应用氨甲环酸联合夹闭引流4小时后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关节腔内应用1g氨甲环酸联合早期夹闭引流4小时与不接受引流在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围术期血液丢失、术后康复及住院时长等方面情况。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骨关节外科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单侧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所有患者切皮前30分钟静点1g氨甲环酸。其中观察组(n=40)关节囊缝合前撒入1g氨甲环酸留置一枚钳夹住的引流管并于术后4小时打开引流钳,对照组(n=40)既不撒入氨甲环酸也不放置引流,直接缝合伤口。评估的参数包括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的变化,围术期失血量,输血率,术后早期并发症、住院天数、术后HSS评分以及膝关节活动度。结果:在失血指标方面,观察组术后血红蛋白(Hb)下降了29.93±11.92g/L,对照组下降了25.38±10.82g/L,两组Hb下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Hb变化趋势表现为两组均在术后第一天大幅度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围术期失血量上观察组为897.85±327.82ml明显高于对照组725.89±304.52ml(P<0.05)。其中观察组有4例进行了输血,而对照组均未输血,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有3例发生切口周围瘀斑,2例发生张力性水泡,1例切口延迟愈合;对照组4例切口周围瘀斑,6例张力性水泡,所有切口愈合良好,两组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和感染性并发症,在并发症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7.48±2.48天高于对照组6.45±1.32天(P<0.05),在术后康复情况,出院时、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的关节活动度及HSS评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先夹闭引流4小时联合关节腔内应用1g氨甲环酸在术后功能康复以及术后并发症上与不接受引流相差无几;其次与不接受引流的患者相比导致术后失血增多,并且最终转变为输血需求的增加;最后留置引流会干扰术后早期动员,延长住院时间。此外,引流出的血液对患者而言常常造成心理负担加重;对于临床医务人员而言引流管护理、拔管操作和引流口渗血造成工作负担加重。因此在初次简单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可以完全避免引流管的使用。
尹淑珍[5](2021)在《综合护理干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一种创伤性操作,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不可避免的会对患者产生手术应激,存在发生并发症风险,术后患者多伴随不同程度肢体肿胀、疼痛等,给予术后康复护理尤为重要。多数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伴随不同程度焦虑、抑郁等心理,对临床康复缺乏信心,对自身疾病认识不足,生活质量不高[1]。作为临床治疗的辅助性措施,
马沛[6](2021)在《互动式患者参与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互动式患者参与在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研究。旨在为TKA患者术后的院内院外护理提供指导意义,同时为未来开展TKA术后康复护理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5月在河北省某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骨科病区行TKA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严格按照纳排标准筛选,最终纳入符合要求的研究对象70例。将研究对象在入院时随机入住骨二科和骨三科,然后随机将骨二科作为对照组,骨三科作为试验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TKA术后常规护理及出院随访,试验组患者采取TKA术后常规护理+互动式参与(包括住院期间以及出院后的相关护理)。分别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36条简明健康问卷(SF-36)以及满意度评价表来评估患者的术后康复情况、生活质量及其对医护人员满意度状况。收集患者在出院时、术后1个月时、术后3个月时的评分资料。将收集的资料数据使用SPSS25.0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互动式患者参与对TKA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结果:(1)干预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HSS评分以及SF-36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2)试验组患者在出院时、术后1个月时、术后3个月时的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患者在出院时、术后1个月时、术后3个月时的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评价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试验组患者的术后深静脉血栓、关节粘连、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动式患者参与可促进TKA患者术后机体的康复,减少关节粘连、深静脉血栓、肌肉萎缩的发生,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同时提升其生存质量及满意度。
林四龙[7](2021)在《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疗效和安全性探讨》文中认为目的:探索氨甲环酸(TXA)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及术后的应用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前瞻性选取80例于2018年10月至2020年3月在安庆市立医院因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需行首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按照是否接受TXA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术前30分钟及假体安装完毕松开止血带后静脉滴注1g氨甲环酸,术后24小时内每3h给药一次。对照组:同一时间给予静滴生理盐水100ml。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的总失血量及输血率;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前、手术结束即刻、术后第1天、术后第2天及术后第3天静脉血中白介素-6(IL-6)、红细胞沉降率(ES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两组术后血常规、凝血象等变化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呕吐例数及肌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如年龄、性别、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HSS)评分、身体质量指数(BMI)、术前血红蛋白及术前红细胞压积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对照组总失血量(1067.35±92.73)ml高于观察组(821.03±115.3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29,P<0.05);对照组的输血率(22.5%)明显高于对观察组(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94,P<0.05)。经过单因素ANOVA得出,两组在术后第一天、术后第二天及术后第三天的IL-6(F1=9.36,F2=11.03,F3=11.07)、血沉(F1=20.94,F2=18.90,F3=22.80)和CRP(F1=14.08,F2=12.10,F3=23.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结果显示,使用TXA的患者术后血沉(B=0.22,P=0.04)、IL-6(B=0.14,P=0.03)、CRP(B=0.03,P=0.01)的最大变化量较对照组小(B>0,P<0.10),且术后第三天对应指标值也更低(B>0,P<0.10)。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凝血功能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行下肢血管彩超都没有发现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恶心呕吐情况及肌力的恢复都较对照组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首次单侧TKA围手术期,静脉多次注射氨甲环酸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及术后的血液丢失,减少输血几率。2、氨甲环酸的静脉注射可以有效的抑制TKA围手术期的炎症反应,减轻患者痛苦。3、氨甲环酸可以明显缓解患者TKA术后疼痛、抑制呕吐及促进肌力恢复,有益于患者术后康复。4、TKA中应用氨甲环酸对患者的凝血指标干扰不大,并不增加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形成的风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王旭[8](2021)在《龙琥定痛颗粒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与促进康复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龙琥定痛颗粒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促进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以期为中医药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及康复治疗中的运用提供依据。方法:共选取6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术后第二天,对照组:单纯予以塞来昔布胶囊口服,100mg/粒;早晚餐后各1粒;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龙琥定痛颗粒,一日一剂,早晚餐后分服。(两组患者均服用3个月,第1月服用2周;第2,3月每月各服用1周)。术前第一天记录两组患者的ESR、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手术后第1天、第1个月、第2个月和第3个月记录ESR、VAS评分;第1个月、第2个月和第3个月记录HSS评分。结果:(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左右肢侧别无差异(P>0.05);(2)、术前第一天两组患者ESR、VAS评分和HSS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3)、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ESR和VAS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4)、治疗前后,组内ESR、VAS评分、膝关节HSS评分对比有显着差异(P<0.05);(5)、术后第1个月、第2个月、第3个月,组间比较:治疗组ES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VAS评分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膝关节HSS评分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龙琥定痛颗粒可明显减轻患者TKA术后疼痛,减轻患者抗拒功能锻炼心理,加速术后康复进程,对于术后急性和慢性疼痛效果显着,明显改善TKA术后膝关节的功能。这种中医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方便、疗效明确、无明显副作用等特点,认为可以在骨科术后疼痛及康复治疗中广泛运用。
孙莉华[9](2020)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护理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0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护理前后膝关节评分标准(HSS)评分,术后不同时间段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SAS评分为(34.37±5.26)分、SDS评分为(32.85±4.9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5.19±4.86)、(44.89±5.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55、10.508, P<0.05)。术后15 d,研究组VAS评分为(3.95±0.74)分,显着低于对照组的(5.43±0.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50,P<0.05)。护理后,研究组HSS评分为(68.27±4.51)分,高于对照组的(59.68±4.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86, 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低于对照组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5)。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给予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刘闯[10](2020)在《冰硝散外敷联合肢体抬高预防TKA术后下肢肿胀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冰硝散联合肢体抬高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肿胀及延缓下肢肿胀出现的疗效,更好的帮助临床上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及康复,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及手术的疗效。为患者术后康复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对象为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关节骨科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需行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例,患者均符合纳入标准。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一组、对照二组和观察组三组,每组30例。对照一组采用常规用药、术后康复训练及常规术后护理;对照二组在一组的基础上,于术后第二天采用冰硝散外敷,将冰硝散充分混合均匀放置于布袋中,将装有冰硝散的布袋放置于患者小腿两侧区域(严禁接触手术刀口区域及伤口敷料)并用一次性中单包裹,每次放置2小时,一天2次,连续使用6天;观察组在一组的基础上,于术后第二天在卧床的情况下使用冰硝散外敷的同时将下肢利用梯形垫抬高约30°,冰硝散的使用与放置和二组一致,每次2小时,每天2次,连续使用6天。对三组患者分别在术后第2、4、7天行膝关节AKS评分,对三组患者在术前1天,术后第3、5、7天分别测量患者髌上10cm及髌下10cm的周径数据并对以上数据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处理。结果:1.术后髌下10cm处及髌上10cm处的肿胀程度,术后第3、5、7天对照二组及观察组与对照一组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均优于对照一组。对于对照二组和观察组的比较,术后第3、5天观察组与对照二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二组。术后第7天,观察组与对照二组间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术后AKS评分比较:三组术后第2天AKS评分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4天AKS评分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二组;对照二组效果优于对照一组。术后第7天AKS评分比较,观察组与对照二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此两组与对照一组相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并且临床效果优于对照一组。结论:单纯使用冰硝散和冰硝散联合肢体抬高均对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肿胀有预防及治疗效果,但冰硝散联合肢体抬高对于术后早期的恢复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冰硝散。加速了患者术后膝关节的锻炼及功能恢复,缩短了患者康复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冰硝散的组方便宜有效、应用安全、使用操作简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论文提纲范文)
(1)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中药膏摩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1. 膝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特点 |
2. 膝骨关节炎的中西医诊疗进展 |
2.1 膝骨关节炎的中医诊疗进展 |
2.1.1 膝骨关节炎的中医概念 |
2.1.2 膝骨关节炎的病因病机 |
2.1.3 膝骨关节炎的中医治疗 |
2.2 膝骨关节炎的西医诊疗进展 |
2.2.1 膝关节功能与解剖 |
2.2.2 膝骨关节炎的发病机理 |
2.2.3 膝骨关节炎的诊断与临床分期 |
2.2.4 膝骨关节炎的西医治疗 |
3. 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分析 |
4.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中西医治疗 |
4.1 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西医治疗 |
4.2 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中医治疗 |
5. 经皮穴位电刺激及中药膏摩的临床研究的临床应用 |
5.1 TEAS的临床应用 |
5.2 中药膏摩的临床应用 |
6 经皮穴位电刺激及中药膏摩的临床作用机制 |
6.1 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作用机制 |
6.2 中药膏摩的作用机制 |
7. 总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采集 |
1.2 病例分组 |
1.3 样本量的计算 |
1.4 膝骨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
1.5 人工膝关节置换的手术标准 |
1.6 纳入标准 |
1.7 排除标准 |
1.8 剔除标准 |
1.9 脱落标准 |
1.10 脱落病例的处理 |
2. 研究方法 |
2.1 手术方法 |
2.2 术后治疗 |
3. 观察指标 |
3.1 安全性指标 |
3.2 疗效评价指标 |
3.2.1 痛阈值 |
3.2.2 VAS评分 |
3.2.3 膝关节HSS评分 |
3.2.4 术后不良反应 |
3.3 统计学处理方法 |
4. 结果 |
4.1 一般资料 |
4.2 两组患者VAS评分的比较 |
4.3 两组患者痛阈值的比较 |
4.4 两组患者HSS评分的比较 |
4.5 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 |
5 结论 |
6.讨论 |
6.1 选题背景 |
6.2 经皮穴位电刺激及中药膏摩的临床使用意义 |
6.3 TEAS频率选择 |
6.4 经皮穴位电刺激及中药膏摩临床运用的优势 |
6.5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2)黄帝内针应用于TKA术后镇痛及功能康复的作用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2.1 术前准备 |
2.2.2 手术方法 |
2.2.3 镇痛方法 |
2.2.4 术后处理 |
3.观察指标 |
4.统计学分析 |
5.结果 |
5.1 一般资料 |
5.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各评价指标情况 |
5.2.1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静息状态下VAS评分比较 |
5.2.3 干预前后两组患膝关节主动活动度的比较 |
5.2.4 干预前后两组患膝关节被动活动度的比较 |
5.2.5 两组术后综合运动功能(ALF)测试评分对比 |
5.2.6 两组干预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值的比较 |
5.2.7 两组术后追加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对比 |
5.2.8 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
第二章 文献研究 |
1.KOA概论 |
2.骨关节炎的治疗 |
3.TKA术后疼痛的因素 |
3.1 手术创伤 |
3.2 手术麻醉方式 |
3.3 术中止血带的应用 |
3.4 术前镇痛 |
3.5 性别 |
3.6 术前心理状态 |
4.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术后镇痛方式 |
4.1 加速康复外科在TKA术后的应用 |
4.2 全身性药物镇痛 |
4.3 局部浸润麻醉 |
4.4 椎管内镇痛 |
4.5 外周神经阻滞 |
4.6 冷冻镇痛 |
4.7 经皮电刺激 |
4.8 超前镇痛 |
4.9 中医综合镇痛 |
第三章 讨论 |
1.针刺镇痛的理论基础与运用现状 |
2.针刺镇痛的作用机制 |
3.黄帝内针用于TKA术后的临床疗效 |
3.1 黄帝内针镇痛的理论基础 |
3.2 黄帝内针减轻TKA患者术后疼痛 |
3.3 黄帝内针减轻术后炎症应激反应 |
3.4 黄帝内针对TKA术后功能康复的作用 |
3.4.1 黄帝内针改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 |
3.4.2 黄帝内针减少患者ALF测试评分 |
3.5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分析 |
4.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针刺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3)早期下床活动对膝关节置换术预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4)关节腔应用氨甲环酸联合夹闭引流4小时后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对血肿及关节肿胀的影响 |
2.2 对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
2.3 对伤口并发症的影响 |
2.4 对术后疼痛的影响 |
2.5 对术后失血的影响 |
2.6 对住院时长的影响 |
2.7 总结 |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
3.1 研究对对象与分组 |
3.2 患者一般资料 |
3.3 术前准备 |
3.4 治疗方法 |
3.5 术后处理 |
3.6 观察指标 |
3.7 统计分析 |
第4章 结果 |
4.1 基本信息 |
4.2 围术期失血相关指标的比较 |
4.3 两组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
4.4 住院时间、关节活动度及两组HSS评分的比较 |
第5章 讨论 |
5.1 失血以及输血情况讨论 |
5.2 术后并发症情况讨论 |
5.3 术后康复及住院时长情况讨论 |
5.4 本研究的局限性 |
第6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校期间所取得科研成果 |
致谢 |
(5)综合护理干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干预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2组患者HSS评分、VAS评分变化比较: |
2.2 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比较: |
2.3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
2.4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
3 讨论 |
(6)互动式患者参与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英文缩写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 研究意义 |
4 研究目的 |
定义 |
1 疾病相关定义 |
2 其他相关定义 |
材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内容 |
3 研究方法 |
4 质量控制 |
5 伦理原则 |
6 统计学分析 |
研究结果 |
1 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比较 |
2 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前试验组与对照组HSS评分和SF-36 评分的比较 |
3 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不同时间节点HSS评分的比较 |
4 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不同时间节点SF-36 评分的比较 |
5 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满意度比较 |
6 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并发症比较 |
7 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试验组与对照组住院天数比较 |
讨论 |
1 患者的一般资料情况分析 |
2 互动式患者参与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
3 互动式患者参与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
4 互动式患者参与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满意度的影响 |
5 互动式患者参与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
6 互动式患者参与对全膝关节置换患者住院天数的影响 |
结论与建议 |
1 研究结论 |
2 本研究创新点 |
3 研究的局限性 |
4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疗效和安全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止血及抗炎作用的分析 |
参考文献 |
(8)龙琥定痛颗粒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与促进康复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文献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TKA术后的研究 |
1.1 TKA的发展 |
1.2 TKA术后炎症反应 |
1.3 TKA术后疼痛 |
1.4 TKA术后康复 |
2 中医学对TKA术后的研究 |
临床研究 |
1.临床资料 |
1.1 病历采集 |
1.2 病例选择标准 |
1.3 病例纳入标准 |
1.4 病例排除标准 |
1.5 病例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术前准备 |
2.2 手术方法 |
2.3 术后常规治疗 |
2.4 分组治疗 |
2.5 观察指标 |
2.6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比较 |
3.2 实验室指标比较 |
3.3 临床观察指标比较 |
讨论 |
1 中医学对TKA术后疼痛的治疗 |
2 TKA术后镇痛与加速康复锻炼的联系 |
3 龙琥定痛颗粒的组方分析及药理分析 |
4 龙琥定痛颗粒对ESR水平的影响 |
结论 |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治疗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9)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护理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护理后心理状况比较 |
2.2 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VAS评分及护理前后HSS评分比较 |
2.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
3 讨论 |
(10)冰硝散外敷联合肢体抬高预防TKA术后下肢肿胀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临床病例选择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脱落及终止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1. 一般资料数据分组及分析 |
2. 术前准备 |
3.手术方式(以左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为例) |
4. 术后治疗 |
5. 分组治疗方案 |
6. 观察指标 |
三、统计学方法 |
四、数据分析 |
1.三组患者年龄比较 |
2.三组患者之间并别比较 |
3.三组患者间手术部位比较 |
4.三组患者下肢肿胀程度比较 |
5.三组患者术后TKA评分比较 |
五、安全性分析 |
六、结论 |
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于TKA术后下肢肿胀的原因分析 |
2. 祖国医学对于TKA术后下肢肿胀的原因分析 |
3. 现代医学对于TKA术后下肢肿胀的治疗 |
4. 祖国医学对于TKA术后下肢肿胀的治疗 |
5. 冰硝散的方药及药理分析 |
6. 肢体抬高的临床意义 |
7.冰硝散联合肢体抬高的临床意义 |
8. 不足和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TKA术后并发症及其防治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附件 |
四、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论文参考文献)
- [1]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中药膏摩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康复的影响[D]. 陈玉柳.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黄帝内针应用于TKA术后镇痛及功能康复的作用观察[D]. 蔡龙云.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早期下床活动对膝关节置换术预后的影响[D]. 沈小桐.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4]关节腔应用氨甲环酸联合夹闭引流4小时后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分析[D]. 黄楷甫. 吉林大学, 2021(01)
- [5]综合护理干预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J]. 尹淑珍.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21(07)
- [6]互动式患者参与在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研究[D]. 马沛. 承德医学院, 2021(01)
- [7]氨甲环酸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疗效和安全性探讨[D]. 林四龙.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8]龙琥定痛颗粒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与促进康复的临床疗效研究[D]. 王旭.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护理效果研究[J]. 孙莉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20(27)
- [10]冰硝散外敷联合肢体抬高预防TKA术后下肢肿胀的临床研究[D]. 刘闯.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标签:对照组论文;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论文; 人工关节置换术论文; 膝关节论文; 氨甲环酸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