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职高生高考数学复习的设想与实施(论文文献综述)
唐彬[1](2021)在《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教学的人种志研究 ——以C市H职校M班为例》文中研究表明
杨贵蓉[2](2021)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在“生生互动”中为什么消极沉默? ——基于M高中思政课教学的叙事研究》文中指出
孙瑞[3](2021)在《中职生语文学习动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自身发展和国家人才培养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长期以来,由于不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职业”这一头衔的影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走向了和普通高中教育截然相反的方向,重技术轻文化的现象在中职学校司空见惯。从2017年至今,笔者一直在中等职业学校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并且兼任班主任这一职务,在本人的任教期间,发现中职生的语文学习状态堪忧,比如聊天、打瞌睡、发呆等与学习无关的现象在每节语文课堂上都司空见惯,老师布置的课后任务也不能高质量按时完成,结果导致语文考试成绩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就是没有强大的语文学习动力。本文以枣庄市台儿庄区Q职业中专为例,在查阅分析总结国内外相关中职生语文学习动力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观察等多种方法,对该校中职生语文学习动力的现状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归纳总结出中职生语文学习不足的原因,结合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理论,以及联系自身的实际语文教学工作,尝试提出一系列激发和提高中职生语文学习动力相关对策,充分激发中职生的语文学习热情,进一步改善中职语文教育教学质量。同时,弥补我国中职生语文学习动力研究的不足,充实中职语文学习动力研究的理论基础,为新课改背景下中职语文教育实践、教育决策和教育评价提供可参考性的一些理论支撑。本文主要分为四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简述本论文选题的缘由和研究意义,对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进行了文献综述,对相关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并对所研究学校做基本介绍,由此确定了本论文的研究方法。第二章主要以笔者所从教学校为例,运用各种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习惯及教师的教学等展开全面调查,总结归纳中职生语文的学习动力现状,并以此作为找出中职生语文学习动力不足的基础。第三章主要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大的方面透视中职生语文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第四章针对第三章剖析出的原因,重点地从学生自身、课堂教学、教育资源、教学评价和学习环境等方面提出一系列能够激发和提高中职生语文学习动力的对策。
段泽伟[4](2021)在《中学生学习焦虑与学习适应的关系 ——情绪表达的调节作用》文中研究说明学习焦虑是一种恐惧学习效果不理想的紧张情绪,由于升学压力不断加大,高中生逐渐成为高学习焦虑群体,成为心理学研究热点。本研究将更深入了解高中生学习焦虑、情绪表达与学习适应的关系,旨在揭示学习焦虑,情绪表达和学习适应的变化性和稳定性特征,为提高学生学习适应能力,降低学习焦虑提出教育策略和建议。本研究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学习焦虑分量表、《学习适应行为量表》和《情绪表达问卷》,对山西和山东505名高中生进行调查,有效问卷364份。使用SPSS24.0和PROCESSv3.5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本文得到如下结果:(1)学习焦虑变量在性别上存在显着差异。女性学习焦虑水平显着高于男性。(2)学习焦虑变量在年级上存在显着差异。高中一年级与高中三年级的学习焦虑得分显着高于高中二年级。高中一年级和三年级无显着差异。(3)正性情绪表达变量在城乡之间存在显着差异,城市中学生的正性情绪表达程度显着高于农村中学生。(4)月收入为10000-15000元和20000元以上家庭的孩子在学习焦虑变量上显着高于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家庭的孩子。月收入在10000-15000家庭孩子的学习焦虑显着高于月收入在5000-10000元的家庭。(5)学习焦虑变量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间存在显着差异,非独生子女的学习焦虑程度显着高于独生子女中学生。(6)中学生学习焦虑与学习方式显着正相关,与学习动力显着负相关。(7)中学生情绪表达在学习焦虑与学习动力间具有调节作用。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学习焦虑能显着负向预测学习动力。(2)学习焦虑能显着正向预测学习方式。(3)中学生情绪表达在学习焦虑与学习动力间具有调节作用。
张瑞[5](2021)在《河北省高职单招学生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高速发展,为完善高职招生制度、扩大高职教育规模,2007年高职单招制度应运而生。河北省高职单独考试招生试点实施起源于2008年,历经十几年发展,如今单招考试已成为河北省内高职院校招生的主要渠道,省内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也随之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其独特的、多样化的教育背景,单招生群体有着自己的特点,升入高职之后,其在校表现与通过高考进入高职就读的统招生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了解这部分学生的情况和特点,营造更适合他们的教育环境,本文以河北省高职院校的单招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河北科技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等20所高职院校的259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包括127名单招学生,并且对7名高职院校的师生进行了访谈。通过分析单招生填写的问卷,笔者总结出了单招生的群体特点;通过与统招生的问卷作对比,又概括出了两者的群体差异。在此基础之上,笔者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分析了单招生学习表现不佳、纪律较差等问题的成因。基于此,笔者提出对于单招生不可轻易降低考试考核标准,应加强平时学习数据的监管,且需制定弹性学习制度等对策建议,以让他们能够制定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在考试制度上,要充分发挥单招的选拔作用,切实维护教育公平。在高职专科方面,单招要继续维持其规模;在高职本科方面,则要控制单招比例。此外,还应设立职业教育硕士,从而提高高职单招生的学业期望。在扩大高职学生规模的同时,要深化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推动高职院校供给侧改革,提高单招生的生源素质。
周奕琦[6](2021)在《初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习自控力的关系 ——时间管理倾向的中介作用及其干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初中阶段,学生学业压力增大,若学习上没有自控能力,会对学习成绩造成很大影响,也不利于自身未来发展,因此初中生的学习自控力亟待增强。若初中生对未来有一定的思考,并会合理管理时间,那么将有利于初中生学习自控力的提升。已有的对未来时间洞察力、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习自控力的关系研究不多,因此本研究在全面考察初中生的未来时间洞察力、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习自控力现状及关系的基础上,探讨通过对时间管理倾向进行干预从而有效改善初中生学习自控力的可能性。研究者在云南省安宁市选取了四所不同初中,采用初中生适用的,且信效度较高的“初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问卷”,“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和“初中生学习自控力问卷”对655名初中学生进行了调查,对15名初中学生进行了干预。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初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特点研究发现:初中生的未来时间洞察力处于中上水平。初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在年级、性别、是否学生干部、家庭居住地、家庭类型、父母文化程度上具有显着差异。而在独生子女与否无显着差异。(2)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的特点研究发现: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处于中上水平。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在年级、是否学生干部、家庭居住地、家庭类型、父母文化程度上具有显着差异。而在性别、独生子女与否无显着差异。(3)初中生学习自控力的特点研究发现:初中生的学习自控力处于中上水平。初中生学习自控力在年级、性别、是否学生干部、家庭居住地、家庭类型、父母文化程度上具有显着差异。而在独生子女与否无显着差异。(4)初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习自控力三者关系研究发现:初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习自控力三者呈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初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对时间管理倾向及学习自控力有显着正向预测作用;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对学习自控力有显着正向预测作用。时间管理倾向在未来时间洞察力及学习自控力间起中介作用。(5)经过时间管理倾向团体辅导的干预,有效改善了自控力,同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时间管理水平。在现状研究及干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和建议。
张宝元[7](2021)在《高中生主动性人格、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认为主动性人格是一种个体不受情景因素的影响,采取主动行为影响周围环境的稳定倾向,学业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成功地完成学业任务的判断与自信,学业拖延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业任务的规划与实施之间存在差距,其主要表现为因时间不合理的利用而导致的不能及时亦或是匆忙完成任务的非理性行为。基于上述操作性定义本研究选用Bateman和Crant(1993)编制、文芳(2011)修订的《主动性人格问卷》、梁宇颂、周宗奎编制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和左艳梅,张大均编制的《中学生学业拖延问卷》,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被试填写问卷的形式,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570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高中生的学业拖延方面,是否担任班级干部、父母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学科方面学生存在显着差异,理科生学业拖延状况整体低于文科生,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学业拖延现象较少存在,居住在城市的学生学业拖延情况低于居住在农村的学生,父母文化程度更高的学生学业拖延状况较低。2.高中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方面,存在着显着的学科、独生子女与担任班级干部方面的差异,理科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高于文科生,独生子女的学业自我效能感状况整体高于非独生子女,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整体高于普通学生。3.高中生的主动性人格方面,存在着显着的性别、学科和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方面的差异,其中男生的主动性人格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女生,理科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整体高于文科生,担任学生干部的学生主动性人格普遍高于非学生干部。4.高中生主动性人格与学业自我效能感显着正相关,高中生主动性人格与学业拖延显着负相关;高中生主动性人格可以显着正向预测学业自我效能感,高中生主动性人格可以显着负向预测学业拖延;5.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与学业拖延之间存在中介作用。
姜丽杰,宁永红,巩建婷,宁存柱[8](2020)在《中职对口升学政策的回顾与展望》文中提出自1977年恢复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以来,普通高校对口招收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政策随着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不断调整,招生对象由限定的少数人向有条件的放开转变、考试方式由"推荐"向自愿参加分类考试或直读转变、考试内容由以"文化课"为主转向"知识+技能"考核、招生计划的比例逐步扩大以及中高等职业教育两阶段人才培养从隔离走向衔接等。通过对其发展历程分析,发现在招生对象选择、职普之间融通、升学和就业教育的处理等方面还存在问题,据此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更好地推行职教高考制度提供参考。
姚霞[9](2020)在《“学会学习”视域下高一学生地理学习现状研究 ——以汾阳市某高级中学为例》文中提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一时代趋势,各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出了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核心素养。“学会学习”作为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一大要点,对于它的研究有利于为人们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提供方法论指导,提高人们终身学习的能力。随着“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地理学科面临着很大的挑战,高一学生正处于初中阶段向高中阶段过渡的时期,也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地理学习现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选科方向。以“学会学习”视域下学生地理学习现状为研究核心,有利于从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反思性学习、信息素养等多方面了解学生当前的地理学习现状,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优化学生的地理学习状况。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基础,一级指标拟定为“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根据各一级指标的要点阐述并利用文献分析法将一级指标划分为更具体的二级指标进行研究,划分出“学习态度”、“学习价值理解度”、“学习方法”、“学习结果反思”等15条二级指标。根据概念映射和文本分析,将各二级指标进一步细化为有层次水平的44条三级指标。结合专家意见对指标体系信度进行检测,构建了“学会学习”素养下的三级指标体系作为高一地理学习现状研究的基本维度。“学会学习”视域下高一学生地理学习现状的研究,以汾阳市某高级中学师生为调查对象,利用问卷调查法获取学生地理学习现状自我认知状况,并使用SPSS26.0对所得数据进行描述统计,从学生认知角度了解当前学生地理学习现状;利用访谈法了解教师对学生地理学习现状的认识;利用课堂观察法了解学生实际的地理课堂学习现状。通过研究发现:学生地理学习现状的好坏与学生的性别、班级情况、地理成绩(地理基础)有很大的关系,女生学习态度相比较男生要好,更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客观的评价。由于男女生智力结构的差异,男生在自然地理学习方面的学习积极性与灵活度优于女生。地理基础好的学生在“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方面的素养相比较地理基础较差的学生要高。最后,根据地理学习现状研究发现的问题,从学生“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四个角度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乐学”角度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全面的地理学习价值观;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自信心,培养积极的地理学习态度;物质与精神需求相结合,培养积极的学习动机;挖掘地理学科的实用性与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善学”角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帮助学生获得合适的地理学习方法。“勤于反思”角度要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信息意识”角度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提问、设计问题链进行教学、组织小组交流活动和研学活动来提高。
赵秋兰[10](2020)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理论课程学习效能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十二五规划后,学前教育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且西部和东部困难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成为重点。贵州省地处西部,且属于困难地区,得到了国家大力支持,发展更是迅速,导致贵州省在这一阶段缺乏大量有资格的学前教育教师,学前教育成为一个好就业专业,也正因为如此,贵州省中职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数量在这阶段迅速增加。但是由于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学前教育学生大多是中考分数较低、无缘高中的学生,所以基础文化水平大多较差,以致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理论课程学习存在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专业理论课程学习效能感较低,有些学生表示学不懂、不能将所学的知识用到实践中;有些同学表示自己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学习行为,在专业理论课堂中找不到有效的学习方法等。以上这些因素皆降低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理论课学习效能感,从而给他们在将来就业过程中造成了诸多困难。因此,为了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理论课程学习效能感,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课程学习效率,研究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认真观察,从“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度”“学习能力判断感”“学习行为处理判断感”“社会各界影响”这四个维度进行问卷调查研究,找到影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理论课程学习效能感的主要因素,并且分析讨论各影响因素,根据该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希望对今后的中职院校学前教育有所帮助,为提高幼儿园教师质量、学前教育质量做出些许贡献。本研究采用自编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理论课程学习效能感问卷,对贵州省黔南州中职学校的218名中职学前教育学生进行测量。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理论课程学习效能感的理论维度及人口统计学变量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自编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理论课程学习效能感问卷主要包括“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度”“学习能力判断感”“学习行为处理判断感”“社会各界影响”四个维度,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均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后续研究工具使用。2.“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度”“学习能力判断感”“社会各界影响上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女生在以上三因素的得分显着高于男生。3.非班干部的学习能力判断感显着高于班干部的学习能力判断能感4.城镇学生对学前教育专业认识度显着高于农村学生。5.20岁以上学生的学习能力判断感显着低于18-20岁和18所以一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判断感;18岁以下学生在社会各界影响得分显着高于18-20岁和20岁以上学生。
二、职高生高考数学复习的设想与实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职高生高考数学复习的设想与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3)中职生语文学习动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论文的研究意义 |
1.理论意义 |
2.实践意义 |
(三)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
1.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
2.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
3.小结 |
(四)研究方法 |
1.文献资料研究法 |
2.问卷、访谈调查法 |
3.观察法 |
(五)核心概念界定 |
1.中职生 |
2.学习动力 |
3.语文学习动力 |
(六)枣庄市Q职业中专简介 |
第二章 中职生语文学习动力现状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对象与调查方法 |
(三)调查结果分析 |
第三章 中职生语文学习动力不足成因透视 |
(一)中职生语文学习动力不足的内部因素 |
1.重技术轻文化,把语文放在边缘化地位 |
2.学习目标不明确,过于功利化 |
3.自我效能感低,归因方式不当 |
(二)中职生语文学习动机不足的外部因素 |
1.社会因素 |
2.家庭因素 |
3.学校因素 |
第四章 激发和提高中职生语文学习动力建议与对策 |
(一)更新学生学习观念,激发学习动力的自我启动 |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 |
2.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制定语文学习目标 |
(二)多渠道相互作用,增强自信是关键 |
1.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 |
2.开展各种语文实践活动,实施成功教育 |
3.引导学生合理归因,增强自我效能感 |
(三)让课堂教学焕发活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1.寻找语文教学和专业知识的结合点 |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
3.打造趣味化中职语文课堂 |
(四)改善教育资源,优化学生学习环境 |
1.加强语文课程资源建设 |
2.构建多元立体化学生评价体系 |
3.扭转社会的负面评价,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4)中学生学习焦虑与学习适应的关系 ——情绪表达的调节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2 文献综述 |
2.1 学习焦虑 |
2.1.1 学习焦虑的概念 |
2.1.2 学习焦虑的测量 |
2.1.3 中学生学习焦虑的相关研究 |
2.2 学习适应 |
2.2.1 学习适应的概念 |
2.2.2 学习适应的测量 |
2.2.3 中学生学习适应的相关研究 |
2.3 情绪表达 |
2.3.1 情绪表达的概念 |
2.3.2 情绪表达的测量 |
2.3.3 中学生情绪表达的相关研究 |
2.4 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研究 |
2.4.1 学习焦虑与学习适应之间的关系 |
2.4.2 学习焦虑与情绪表达之间的关系 |
2.4.3 情绪表达和学习适应之间的关系 |
3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
3.1 问题提出 |
3.2 研究设计 |
3.2.1 研究目的 |
3.2.2 研究意义 |
3.2.3 研究假设与模型 |
4 研究方法 |
4.1 研究对象 |
4.2 研究工具 |
4.2.1 学习焦虑的测量 |
4.2.2 学习适应的测量 |
4.2.3 中学生情绪表达的测量 |
4.3 研究程序 |
4.4 数据分析 |
5 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
5.1 量表的信度检验 |
5.2 量表的效度检验 |
5.3 共同方法偏差的控制与检验 |
6 结果 |
6.1 研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6.2 研究变量在人口学变量的差异检验 |
6.2.1 研究变量在性别上的差异 |
6.2.2 研究变量在年级上的差异 |
6.2.3 研究变量在家庭居住地上的差异 |
6.2.4 研究变量在家庭收入上的差异 |
6.2.5 研究变量在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
6.3 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
6.4 研究变量之间的回归分析 |
6.4.1 学习适应对学习焦虑的多元回归分析 |
6.4.2 学习动力对学习焦虑的多元回归分析 |
6.4.3 学习方式对学习焦虑的多元回归分析 |
6.5 调节效应检验 |
7 讨论 |
7.1 研究变量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
7.2 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
7.3 学习焦虑对学习动力、学习方式的预测分析 |
7.4 情绪表达对学习焦虑与学习动力的调节作用分析 |
7.5 不足与展望 |
8 结论 |
9 教育启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5)河北省高职单招学生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选题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境外研究现状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一)高职单招 |
(二)高职院校 |
四、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结构观察法 |
(四)个人访谈法 |
第一章 高职单招的发展现状与学生特点 |
一、髙职单招的发展现状 |
(一)我国单招的发展历程 |
(二)高职单招发展带来的挑战 |
二、高职单招学生的特点 |
(一)单招学生在校学习特点 |
(二)单招学生综合表现特点 |
(三)单招与统招生差异分析 |
第二章 高职单招调查问卷及可靠性分析 |
一、调查问卷可靠性分析 |
(一)问卷覆盖 |
(二)信度检验 |
(二)效度检验 |
二、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一)单招生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
(二)单招生在校学习情况问卷分析 |
(三)单招生在校综合表现问卷分析 |
(四)单招生就业意向分析 |
第三章 高职单招学生现状成因分析 |
一、外部因素 |
(一)高考政策 |
(二)家庭环境 |
(三)学校教育 |
二、个人因素 |
(一)学习基础差 |
(二)规则意识淡薄 |
(三)学业期望缺失 |
第四章 高职单招学生现状改进对策 |
一、加强中等学校对单招生的升学引导与管理 |
(一)强化中学对单招生的针对性指导 |
(二)建立单招生升学考试后的管理机制 |
二、改进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理念与方法 |
(一)尊重学生差异,避免歧视单招生 |
(二)明确工作重点,深入了解单招生 |
(三)做好升本服务,分类培养单招生 |
(四)丰富课外活动,全面发展单招生 |
(五)树立职业理想,目标引领单招生 |
三、创新单招生教学制度 |
(一)坚持考试考核标准,拒绝放松考试成绩 |
(二)加强学习数据监管,兼顾隐性评价作用 |
(三)制定弹性学习制度,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
四、深化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 |
(一)发挥单招考试的选拔作用 |
(二)设立职业硕士研究生类型 |
(三)推动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6)初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习自控力的关系 ——时间管理倾向的中介作用及其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缘由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研究综述 |
1.2.2 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综述 |
1.2.3 学习自控力的研究综述 |
1.2.4 未来时间洞察力、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自控力的相关研究 |
1.2.5 对以往研究的评论 |
第2章 初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习自控力的现状及关系研究 |
2.1 研究目的与研究设计 |
2.1.1 研究目的 |
2.1.2 研究设计 |
2.2 研究结果分析 |
2.2.1 初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现状研究 |
2.2.2 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的现状研究 |
2.2.3 初中生学习自控力的现状研究 |
2.2.4 初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自控力的关系研究 |
2.3 讨论 |
2.3.1 初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现状 |
2.3.2 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现状 |
2.3.3 初中生学习自控力现状 |
2.3.4 初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时间管理倾向和学习自控力的关系的讨论 |
2.4 结论 |
第3章 通过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提高初中生学习自控力的研究 |
3.1 研究目的与研究设计 |
3.1.1 研究目的 |
3.1.2 研究设计 |
3.2 通过时间管理倾向干预提高初中生学习自控力的干预结果分析 |
3.2.1 干预组和对照组前测比较 |
3.2.2 干预组和对照组后测结果分析 |
3.2.3 时间管理倾向团体辅导总反馈结果 |
3.3 讨论 |
3.4 结论 |
第4章 教育建议与展望 |
4.1 教育建议 |
4.1.1 提升初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的教育建议 |
4.1.2 提升初中生时间管理倾向的教育建议 |
4.1.3 提升初中生学习自控力的教育建议 |
4.1.4 提升时间管理倾向从而有效改善初中生学习自控力的教育建议 |
4.1.5 从未来时间洞察力、时间管理倾向、学习自控力三者关系上提出的教育建议 |
4.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4.2.1 研究不足 |
4.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初中生心理调查问卷 |
附录 B 时间管理倾向团体辅导评价表 |
附录 C 时间管理倾向团体辅导活动方案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7)高中生主动性人格、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2 研究综述 |
2.1 主动性人格研究综述 |
2.1.1 主动性人格的概念界定 |
2.1.2 主动性人格的相关理论 |
2.1.3 主动性人格的测量 |
2.1.4 主动性人格的相关研究 |
2.2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综述 |
2.2.1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概念界定 |
2.2.2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理论 |
2.2.3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测量 |
2.2.4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
2.3 学业拖延的研究综述 |
2.3.1 学业拖延的概念界定 |
2.3.2 学业拖延的相关理论 |
2.3.3 学业拖延的测量 |
2.3.4 学业拖延的相关研究 |
2.4 主动性人格、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的关系 |
2.4.1 主动性人格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
2.4.2 主动性人格与学业拖延的相关研究 |
2.4.3 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的相关研究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假设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工具 |
3.3.1 主动性人格问卷 |
3.3.2 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 |
3.3.3 学业拖延问卷 |
3.4 施测程序 |
3.5 统计分析 |
3.6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
4 研究结果 |
4.1 主动性人格、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拖延的总体状况 |
4.2 主动性人格、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拖延在人口学变量上差异性检验 |
4.2.1 主动性人格、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拖延的性别差异检验 |
4.2.2 主动性人格、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拖延的年龄差异检验 |
4.2.3 主动性人格、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拖延的专业差异检验 |
4.2.4 主动性人格、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拖延的独生情况差异检验 |
4.2.5 主动性人格、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拖延的家庭所在地差异检验 |
4.2.6 主动性人格、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拖延的是否班干部差异检验 |
4.2.7 主动性人格、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拖延的年级差异检验 |
4.2.8 主动性人格、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拖延的父亲教育程度差异检验 |
4.2.9 主动性人格、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拖延的母亲教育程度差异检验 |
4.2.10 主动性人格、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拖延的学校类型差异检验 |
4.3 主动性人格、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拖延的关系分析 |
4.4 回归分析 |
5 分析与讨论 |
5.1 高中生主动性人格状况的分析 |
5.1.1 性别差异的影响 |
5.1.2 学科差异的影响 |
5.1.3 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差异的影响 |
5.2 高中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状况的分析 |
5.2.1 是否独生子女差异的影响 |
5.2.2 学生居住地区差异的影响 |
5.2.3 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差异的影响 |
5.2.4 学科差异的影响 |
5.3 高中生学业拖延状况的分析 |
5.3.1 学科差异的影响 |
5.3.2 是否担任班级干部差异的影响 |
5.3.3 学生居住地区差异的影响 |
5.3.4 学生父母文化程度差异的影响 |
5.4 主动性人格、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的相关性分析 |
5.4.1 主动性人格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关系研究 |
5.4.2 主动性人格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 |
5.4.3 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业拖延关系研究 |
5.4.4 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与学业拖延之间的中介作用 |
6 教育建议 |
6.1 在各个学科实际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学业拖延问题 |
6.1.1 通过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人格 |
6.1.2 在学科知识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
6.1.3 在知识教学过程中改进学生的学业拖延问题 |
6.2 在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 |
6.3 开展相关心理健康课程 |
6.3.1 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人格 |
6.3.2 借助心理健康课提升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
6.3.3 通过心理健康课程改进学生的学业拖延问题 |
6.4 发挥好家庭教育的协同作用 |
6.4.1 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人格 |
6.4.2 通过适当家庭教养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 |
6.4.3 采用合理家庭教育方法改进学生的学业拖延状况 |
7 创新之处与不足 |
7.1 文章的创新之处 |
7.2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8)中职对口升学政策的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
二、中职对口升学政策的回顾 |
(一)招生对象由限定的少数人向有条件的放开转变 |
(二)考试方式由“推荐+考试”向自愿报名分类考试(或直读)转变 |
(三)考试内容从以文化课为主转向“文化课+专业技能+专业理论”综合 |
(四)招生计划的比例由原来严格控制逐渐向有条件放开转变 |
(五)中职与高等教育两阶段人才培养从隔离向衔接转变 |
三、中职对口升学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异化现象 |
(一)招生对象选择的“三限” |
(二)普高生单向流入职高参与升学考试 |
(三)升学与就业教育对立 |
(四)学科式高等教育与行动导向式中职教育课程衔接不紧密 |
四、实施对口升学政策的建议 |
(一)突破招生对象选择限制 |
(二)建立职普融通的有效机制 |
(三)建立职业教育人才选拔标准 |
(四)健全中、高等教育课程衔接方式 |
(9)“学会学习”视域下高一学生地理学习现状研究 ——以汾阳市某高级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时代背景 |
1.1.2 学术背景 |
1.1.3 学科背景 |
1.2 研究内容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实践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方法 |
1.5.1 文献研究法 |
1.5.2 专家咨询法 |
1.5.3 问卷调查法 |
1.5.4 课堂观察法 |
2 “学会学习”视域下高一学生地理学习现状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核心素养 |
2.1.2 学习 |
2.1.3 学会学习 |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2.2.1 核心素养研究 |
2.2.2 核心素养下“学会学习”研究 |
2.3 理论基础 |
2.3.1 建构主义学习观 |
2.3.2 终身学习观 |
2.3.3 冰山模型 |
3 “学会学习”核心素养的指标构建 |
3.1 指标构建 |
3.1.1 “学会学习”一级指标的选择 |
3.1.2 “学会学习”二级指标的构建 |
3.1.3 “学会学习”三级指标的构建 |
3.2 信效度分析 |
3.2.1 方法选择 |
3.2.2 数据资料编码 |
3.2.3 专家咨询结果 |
3.2.4 指标信度分析 |
4 “学会学习”视域下高一学生地理学习现状研究 |
4.1 学生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4.1.1 调查目的 |
4.1.2 设计思路 |
4.1.3 对象的选择 |
4.1.4 信效度检验 |
4.1.5 结果分析 |
4.2 教师访谈的设计与实施 |
4.2.1 访谈对象 |
4.2.2 教师访谈结果分析 |
4.3 学生地理课堂学习实况 |
4.3.1 课堂观察的目的 |
4.3.2 课堂观察的原则 |
4.3.3 研究对象的选择 |
4.3.4 研究工具的设计 |
4.3.5 基于“学会学习”的地理学习现状观察与分析 |
4.4 “学会学习”视域下高一学生地理学习现状分析 |
4.4.1 “乐学、善学”视角下学生地理学习现状 |
4.4.2 “勤于反思”视角下学生地理学习现状 |
4.4.3 “信息意识”视角下学生地理学习现状 |
4.5 高一学生地理学习存在的问题与形成原因 |
5 “学会学习”视域下高一学生地理学习对策 |
5.1 促进学生“乐学”地理 |
5.2 培养学生“善学”地理 |
5.3 引导学生课后“反思”地理 |
5.4 提高学生地理“信息意识” |
6 研究展望 |
6.1 与地理课标相结合,突出地理学科特性 |
6.2 分阶段测试,保证问卷和量表的科学性 |
6.3 扩大研究范围,提高研究对象的全面性 |
6.4 利用档案袋评价法,了解学生“勤于反思”素养的发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A 高中生“学会学习”核心素养指标构建专家咨询表 |
附录 B “学会学习”核心素养指标构建专家咨询结果 |
附录 C “学会学习”视域下高中地理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
附录 D 教师访谈提纲 |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10)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理论课程学习效能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四)概念界定 |
(五)研究内容 |
一、问卷的编制与实施 |
(一)问卷的编制 |
(二)问卷信度效度检验 |
二、调查研究结果 |
(一)研究对象基本情况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理论课程各维度与个人背景的方差分析结果 |
三、结果的原因分析 |
(一)研究对象背景描述性差异原因分析 |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学习效能感在个人背景上的差异性原因分析 |
四、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理论课程学习效能感的对策建议 |
(一)改变社会对学前教育和对幼儿教师认识,提升社会支持水平及专业认同感 |
(二)关注心理,促进社会支持到自我效能感的转化 |
(三)教学与实践结合,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专业的认识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四、职高生高考数学复习的设想与实施(论文参考文献)
- [1]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教学的人种志研究 ——以C市H职校M班为例[D]. 唐彬.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生在“生生互动”中为什么消极沉默? ——基于M高中思政课教学的叙事研究[D]. 杨贵蓉.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3]中职生语文学习动力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 孙瑞. 曲阜师范大学, 2021
- [4]中学生学习焦虑与学习适应的关系 ——情绪表达的调节作用[D]. 段泽伟. 天津师范大学, 2021(11)
- [5]河北省高职单招学生问题及对策研究[D]. 张瑞. 河北师范大学, 2021(12)
- [6]初中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与学习自控力的关系 ——时间管理倾向的中介作用及其干预研究[D]. 周奕琦.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7]高中生主动性人格、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拖延的关系研究[D]. 张宝元.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8]中职对口升学政策的回顾与展望[J]. 姜丽杰,宁永红,巩建婷,宁存柱. 职业教育研究, 2020(09)
- [9]“学会学习”视域下高一学生地理学习现状研究 ——以汾阳市某高级中学为例[D]. 姚霞.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 [10]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理论课程学习效能感研究[D]. 赵秋兰. 西南大学,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