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油松球果螟的测报与防治(论文文献综述)
卜彦东[1](2021)在《樟子松育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樟子松生活的特殊性进行了分析,阐述了樟子松育苗技术的不足之处,介绍了樟子松垂直壁法、机械造林法、隙植树法等栽植方法,并针对樟子松在生长过程中极易受到病虫害威胁的特性,提出相关防治意见,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借鉴。
王全刚[2](2021)在《森林病虫害发生病因与防控对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森林病虫害发生特点1.1常发性病虫害面积持续增加随着林业生产的不断发展,森林面积逐渐增多,尤其是人工林的面积正在不断增多,由于人工林树种单一,极易发生病虫害,且受到全球气温升高、干旱等因素的影响,病虫害发生的面积逐渐扩大,病虫害发生频率逐渐提升。如油松毛虫和马尾松毛虫从20世纪70年代就一直是小陇山林区的主要害虫,虽经多年治理,但仍然没有有效防治此类病虫害,每年受害面积高达20000 hm2。
张玉玲,田斌[3](2019)在《樟子松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文中研究表明樟子松属于常绿乔木,有较强的适应性,耐干旱性强,在沙壤土、栗钙土、砾质粗沙土、风积沙土、淋溶黑土等地方都能得以生存。同时具有较强的耐寒性,最低可耐零下50℃的温度,也不要求土壤的水分,有发达的根系,可以将土壤的水分充分利用起来,起到固土固沙的效果,可以用于速生用材林以及防护林,现已得到广泛推广。
师金华,张仁,罗洪斌[4](2017)在《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经现地调查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常见的病害主要有:樟子松枯梢病、松针红斑病和松苗立枯病;常见虫害主要有:落叶松毛虫、松梢螟、松纵坑切梢小蠹虫和油松球果螟等。沙地樟子松病虫害防治主要应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4个方面综合进行。
刘勃,毛红霞[5](2017)在《樟子松育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以"樟子松育苗"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育苗的相关技术要点以及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展开深入、细致的探讨与分析,希望能为进一步做好樟子松的种植与栽培提供有力的依据和参考。
冯颖[6](2016)在《长白山脉林木虫害大数据的网络科学建模、演化及其应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网络科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网络科学正在逐步向众多学科领域渗透与交叉,对各种复杂问题的定量与定性特征的分析与理解已成为网络时代科学研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挑战性课题。2016年6月11-13日,在法国马赛召开的Statphys26卫星国际会议上,英国剑桥大学博士、杜伦大学生物科学系教授A.Rus Hoelzel博士与本课题研究小组联合发表题为《Pine-caterpillar networks in Changbai Mountain based on the space and timeinfluencedomain》的研究论文,该论文首次把网络科学与林木虫害问题“连结”在一起。本文运用网络科学的分析方法开展林木虫害领域的研究,从网络科学的研究视角建立林木虫害关系网络模型,对虫害关系网络结构进行系统化分析,总结演化规律,探求林木虫害的分布特点、影响区域、扩散与传播的时空变化,为林木虫害的综合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本文的研究工作就是从国家林业局林木病虫害监测网络的1000个国家级中心测报点,和2700个国家、省、地(市)、县级四级测报组织统计的林木病虫害监测大数据中,筛取了林相相似的长白山脉所覆盖的102个县级区域的2009-2013年食叶类害虫虫害发生监测数据,针对食叶害虫类群、松毛虫属、美国白蛾个种三个不同层面的虫害关系,采用网络科学之“连接原理”进行了网络构建、特征分析、结构演化与应用。提出了关于林木虫害的三种网络模型,即基于空间影响域的基本网络模型、改进模型以及基于时空影响域的网络模型。这三种不同的网络模型对不同层面的虫害关系网络的研究具有不同的指导原则。在基于空间影响域基本网络模型与改进网络模型,构建了长白山脉食叶害虫虫害关系网络,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了起来。本文还研究了单个种类的林木虫害关系网络的演化,针对世界性检疫害虫美国白蛾,构建了基于空间影响域改进模型的美国白蛾虫害关系网络,重点开展了美国白蛾网络的演化分析。从网络结构相关特征量演化分析结果来看,美国白蛾虫害关系网络度分布符合幂律分布,具有无标度特性,网络具有小的平均路径和高的群聚系数,而美国白蛾虫害(逐月)关系网络恰恰表现出明显的小世界特性、网络连接紧密、具有同配性、网络层次结构、节点的平均度值演化比较平稳并且变化幅度不大。通过对网络分析结果与美国白蛾危害状况的实际对比分析,讨论了美国白蛾传播扩散的基本途径与林地所在的地理位置以及人为活动紧密相关。在上述研究基础之上,本文重点在探求林木害虫种群间的相互影响上进行了应用性研究。选取枯叶蛾科松毛虫属害虫做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基于时空影响域模型的长白山脉松毛虫虫害关系网络。针对松毛虫网络结构特征进行了系统化的分析,研究发现松毛虫网络不具有幂律特性和小世界特性,网络节点连通性不好,网络比较疏松。提出了在松毛虫防治的实际工作中,要采取“单点防治”并举的防治策略。
辛海萍,张金桐,宗世祥,张瑶琦,霍尚峰[7](2012)在《油松球果螟羽化节律和成虫生殖行为观察》文中研究表明为进一步研究油松球果螟性信息素及其防治,通过野外采集油松球果螟蛹,室内饲养和林间调查,对油松球果螟的羽化节律和成虫生殖行为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每株油松树平均有蛹2.51个,室内蛹的羽化率为47.52%。成虫羽化在7月8日达高峰期,6∶00~12∶00羽化头数占整日羽化量的48.01%;12∶00~18∶00羽化头数占整日羽化量的25.28%。室内雌雄蛾比率为1∶1.084,其中羽化早期,雄成虫羽化量比雌成虫的多12.95%。室内成虫白天静伏不动,夜间有两个活动高峰期,分别为20∶00~24∶00和4∶00~7∶00。在此期间,观察到雌成虫召唤状态。油松球果螟分多处产卵,雌蛾产卵平均46.5粒。卵期6~8d。
杜宝昌,李凯峰,陈霞,李东升,刘炳友[8](2011)在《樟子松人工幼林生长状况调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文中研究指明森林病虫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做好人工幼林生长状况调查和普及推广病虫害防治技术是创优林业六大工程的重要环节和根本保证。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从事基层森保实践,对樟子松人工幼林生长状况调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有针对性地探讨,对创优当前开展的林业六大工程建设有一定指导意义。
郭丽洁[9](2010)在《陕西省森林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控对策研究》文中提出本文在分析陕西省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现状、特点的基础上,从分析病虫害发生的原因入手,探讨了森林病虫的发生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人为因素等客观因素的关系,通过系统分析和全面论证,再结合近几年陕西省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得出结论:病虫害的发生面积、造成损失呈明显上升趋势,经常发生的病虫种类的面积一直持续偏高,突发性病虫接连发生成灾,危险性病虫仍有蔓延传播的可能且机率大。近年来随着经济高速发展,贸易往来增多,森林病虫害对陕西林业的危害正在不断加剧,已经成为威胁陕西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森林病虫害是森林生态环境恶化,由生物引起的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制约我国森林可持续发展,已严重威胁到我国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生态环境恶化不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还是影响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之一。作者综述了陕西省森林病虫害发生现状及其防治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性和影响,根据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情况,提出了对我省森林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对策,一是要加强森防检疫设施和队伍建设,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二是要加大森防工作的宣传力度。三是要抓好监测预警,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四是要严把检疫关做好引进苗木、种子的调运检疫工作。五是要实施工程治理,提高防治成效。六是要树立健康森林的理念,实现以生态学为基础,以营林技术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治理。七是要明确目标责任,建立和完善管理体系。八是要广泛筹集资金,保证防治需要。九是要建立应对林业灾害快速反应机制。十是提倡推广病虫害无公害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和次数,保护天敌和生态环境。
徐瑞琴,王晓飞[10](2007)在《油松球果螟的防治》文中研究说明油松球果螟属鳞翅目螟蛾科,分布在我国西北、中南等地区。危害油松、华山松、白皮松、红松、马尾松,以油松危害最严重。主要危害油松先年生球果,只在结实不良的情况下,才严重危害当年生枝,也可危害当年生球果。球果被害后
二、油松球果螟的测报与防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油松球果螟的测报与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樟子松育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樟子松的特征 |
2 樟子松的生物学特点 |
3 樟子松育苗技术 |
3.1 采种 |
3.2 育苗 |
3.2.1 合理选择育苗地 |
3.2.2 施肥 |
3.2.3 田间管理 |
3.3 不同条件的植松方式 |
3.3.1 流动沙丘和半固定沙丘的植松方式 |
3.3.2 固定沙地的植松方式 |
4 樟子松的栽植方法 |
4.1 垂直壁法 |
4.2 机械造林法 |
4.3 隙植树法 |
5 病虫害防治 |
5.1 油松球果螟 |
5.2 落叶松毛虫 |
5.3 松苗立枯病 |
6 结语 |
(2)森林病虫害发生病因与防控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森林病虫害发生特点 |
1.1 常发性病虫害面积持续增加 |
1.2 病虫害的种类增多 |
1.3 危险性病虫发生频率增加 |
2 引起森林病虫害的原因 |
2.1 自然因素 |
2.2 社会因素 |
2.3 人为因素 |
2.4 其他因素 |
3 防控对策 |
3.1 加强宣传力度,提高认识 |
3.2 完善森防检疫设施,提高森防队伍水平 |
3.3 做好监测预警,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 |
3.4 加强苗木、种子及林产品的检疫工作 |
3.5 减少化学药物的应用,推广无公害防治 |
(3)樟子松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种植前准备工作 |
1.1 选地整地 |
1.2 施底肥 |
1.3 采种 |
1.4 种子处理 |
1.4.1 雪埋 |
1.4.2 混沙埋藏 |
1.4.3 温水浸种 |
2 播种育苗 |
3 田间管理 |
3.1 追肥 |
3.2 浇水 |
3.3 中耕除草 |
3.4 苗木的越冬保护 |
4 造林整地技术 |
4.1 小直坑整地 |
4.2 防风背阴整地 |
4.3 应用塑料护苗筒 |
5 栽植方法 |
5.1 小坑靠壁 (垂直壁) 法 |
5.2 隙植树法 |
6 病虫害的防治 |
6.1 松针红斑病的防治 |
6.2 松苗立枯病 |
6.3 油松球果螟 |
6.4 落叶松毛虫 |
6.5 松褐天牛 |
7 结语 |
(4)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沙地樟子松常见病虫害种类 |
1.1 樟子松枯梢病 |
1.2 松针红斑病 |
1.3 松苗立枯病 |
1.4 落叶松毛虫 |
1.5 松梢螟 |
1.6 松纵坑切梢小蠹虫 |
1.7 油松球果螟 |
2 沙地樟子松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
2.1 营林措施 |
2.1.1 加强林区环境管理 |
2.1.2 适地适树造林, 选用抗病树种 |
2.1.3 加强栽培管理 |
2.1.4 加强检疫 |
2.2 物理防治 |
2.2.1 用汞灯或黑光灯诱杀成虫 |
2.2.2 人工诱杀 |
2.3 化学防治 |
2.4 生物防治 |
2.4.1 保护利用天敌, 开展生物防治 |
2.4.2 选择使用生物农药 |
(5)樟子松育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
2 樟子松育苗技术的要点分析 |
2.1 选地很关键 |
2.2 整地与施肥 |
2.3 土壤的消毒与作床 |
2.4 种子处理 |
2.5 关于播种 |
2.6 苗期的抚育管理 |
2.6.1 灌溉。 |
2.6.2 施肥。 |
2.6.3松土除草。 |
2.6.4 病虫害的防治。 |
3 结语 |
(6)长白山脉林木虫害大数据的网络科学建模、演化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意义 |
1.2 林木灾害状况 |
1.2.1 国际 |
1.2.2 国内 |
1.3 传统方法的局限性 |
1.4 网络科学方法的贡献 |
1.5 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 |
第2章 林木虫害的调查、分析与监测 |
2.1 林木虫害的监测调查 |
2.1.1 调查方法 |
2.1.2 林木害虫种群密度估算 |
2.2 林木虫害的数据分析 |
2.2.1 传统分析方法 |
2.2.2 网络拓扑特征量分析方法 |
2.3 林木虫害的预测 |
2.3.1 发生期预测 |
2.3.2 发生量与发生范围的预测 |
2.4 林木害虫种群动态特征 |
2.4.1 昆虫的生活史 |
2.4.2 滞育和休眠 |
2.4.3 昆虫的行为 |
2.4.4 昆虫的食性 |
2.5 林木虫害运用网络科学研究的可行性 |
第3章 林木虫害关系网络模型 |
3.1 林木虫害与空间结构关系分析 |
3.1.1 林木虫害与森林资源空间分布的关系 |
3.1.2 林木虫害与自然环境空间因子的关系 |
3.1.3 林木虫害受人类活动空间的影响 |
3.2 林木害虫种群动态与竞争 |
3.2.1 种群动态 |
3.2.2 种群竞争 |
3.3 空间影响域网络模型构建 |
3.3.1 基本网络模型 |
3.3.2 改进网络模型 |
3.4 时空影响域网络模型 |
3.5 讨论 |
第4章 长白山脉林木虫害网络构建与分析 |
4.1 数据选取与处理 |
4.2 食叶害虫特征 |
4.3 长白山脉植被特征 |
4.4 基于空间影响域基本模型的虫害关系网络 |
4.4.1 虫害关系网络生成 |
4.4.2 参数优化 |
4.4.3 长白山脉虫害关系网络分析 |
4.5 基于空间影响域改进模型的虫害关系网络 |
4.5.1 网络生成 |
4.5.2 长白山脉虫害关系网络分析 |
4.5.3 网络的无标度特性 |
4.5.4 网络的同配性 |
4.5.5 网络的聚集特性分析 |
4.5.6 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 |
4.5.7 网络层次结构 |
4.6 小结 |
第5章 美国白蛾虫害网络的演化分析 |
5.1 美国白蛾基本情况 |
5.2 美国白蛾网络无标度特性演化分析 |
5.2.1 美国白蛾网络构建 |
5.2.2 无标度特性演化分析 |
5.2.3 网络平均度的演化 |
5.3 节点数的演化 |
5.4 网络直径的演化 |
5.5 网络重要节点的演化 |
5.6 核数演化 |
5.6.1 最大核数的演化 |
5.6.2 平均核数的演化 |
5.6.3 核数概率分布的演化 |
5.7 网络匹配系数 |
5.8 熵值分析 |
5.9 模块度的演化 |
5.10 介数演化分析 |
5.11 小结 |
第6章 松毛虫属虫害网络结构分析 |
6.1 松毛虫属害虫特征 |
6.2 松毛虫类虫害网络构建 |
6.2.1 数据选取 |
6.2.2 松毛虫虫害网络 |
6.3 网络结构分析 |
6.3.1 无标度特征 |
6.3.2 重要节点分析 |
6.3.3 平均路径长度 |
6.3.4 平均聚集系数 |
6.3.5 网络的平均度 |
6.3.6 网络的结构熵 |
6.3.7 网络的K-核 |
6.3.8 虫害发生地区数的变化 |
6.3.9 节点介数 |
6.4 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主要工作与贡献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长白山脉所经市县 |
附录B 长白山脉林木害虫分类统计 |
致谢 |
学习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7)油松球果螟羽化节律和成虫生殖行为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蛹的采集饲养 |
1.2 油松球果螟蛹的羽化行为节律观察 |
1.3 雌雄比例与羽化时间差异观察 |
1.4 成虫的饲养与行为观察 |
1.5 成虫活动节律与行为观察 |
1.6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蛹的林间分布 |
2.2 蛹和成虫的历期 |
2.3 羽化行为的观察及其羽化节律 |
2.4 蛹羽化的日变化量 |
2.5 雌雄比例与羽化时间差异 |
2.6 蛹的羽化率 |
2.7 成虫寿命 |
2.8 成虫活动节律 |
2.9 油松球果螟产卵行为 |
3 结论与讨论 |
(8)樟子松人工幼林生长状况调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樟子松人工幼林生长状况调查 |
1.1 物候期调查 |
1.2 生长量调查 |
2 樟子松幼林病虫害防治技术 |
2.1 松苗立枯病 |
2.2 油松球果螟 |
2.3 松梢螟 |
2.4 松纵坑切梢小蠹虫 |
2.5 落叶松毛虫 |
(9)陕西省森林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控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综述 |
1.1 国外发达国家森林病虫害发生和防治现状 |
1.1.1 德国 |
1.1.2 日本 |
1.1.3 美国 |
1.2 中国森林病虫害发生现状 |
1.2.1 我国本土主要森林病虫害 |
1.2.2 我国危险性重大的外来病虫害 |
1.3 陕西省基本情况和森林资源概况 |
1.3.1 陕西省基本情况 |
1.3.2 森林资源状况 |
1.4 研究方法 |
1.4.1 调查研究 |
1.4.2 调查材料分析 |
1.4.3 组织研讨 |
第二章 陕西省森林病虫害的发生现状及特点 |
2.1 森林病虫害发生现状 |
2.1.1 病害类 |
2.1.2 虫害类 |
2.1.3 鼠兔类 |
2.2 陕西省森林病虫害发生特点 |
2.2.1 常发性病虫面积居高不下 |
2.2.2 突发性病虫接连暴发成灾 |
2.2.3 危险性病虫传播蔓延的可能性依然很大 |
第三章 森林病虫害入侵途径、危害及原因分析 |
3.1 陕西省森林病虫害的入侵途径 |
3.1.1 人类活动无意传入 |
3.1.2 人类主观有意引入 |
3.1.3 自然传入 |
3.2 森林病虫害的影响 |
3.2.1 森林病虫害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3.2.2 森林病虫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3.2.3 森林病虫害对农林业的影响 |
3.2.4 森林病虫害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
3.2.5 森林病虫害对森林火灾发生的影响 |
3.3 陕西省森林病虫害发生原因分析 |
3.3.1 自然因素 |
3.3.2 社会因素 |
3.3.3 人为因素 |
3.3.4 其他因素 |
第四章 存在问题及综合防治对策 |
4.1 防治森林病虫害工作中存在问题 |
4.1.1 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 |
4.1.2 构成成灾的病虫害种类增加,造成损失严重 |
4.1.3 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 |
4.1.4 个别病虫反复发生难防治,时有暴发 |
4.2 综合防治对策 |
4.2.1 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提高防治效率 |
4.2.2 加强林业可持续措施 |
第五章 结论和建议 |
5.1 结论 |
5.1.1 保障生态安全,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
5.1.2 保护动植物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
5.1.3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构筑和谐社会 |
5.1.4 提高科研水平,提升防控能力 |
5.2 建议 |
5.2.1 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提高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能力 |
5.2.2 积极研究和运用先进科研成果,提高森防设施建设科技含量。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不断提高科学防治能力 |
5.2.3 生态效益优先,保护生态环境,与国家重点生态建设工程步调一致,重点发展生物防治 |
5.2.4 坚持包片到户的责任管理制度,整合社会力量提高森防工作的效率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 |
(10)油松球果螟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一、油松球果螟的形态特征 |
二、油松球果螟的生物学特性 |
三、防治方法 |
1. 林业技术措施 |
2. 人工防治 |
3. 生物防治 |
4. 化学防治 |
四、油松球果螟的测报与防治(论文参考文献)
- [1]樟子松育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 卜彦东. 种子科技, 2021(19)
- [2]森林病虫害发生病因与防控对策[J]. 王全刚.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1(02)
- [3]樟子松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 张玉玲,田斌. 林业科技情报, 2019(03)
- [4]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J]. 师金华,张仁,罗洪斌.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17(05)
- [5]樟子松育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J]. 刘勃,毛红霞.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03)
- [6]长白山脉林木虫害大数据的网络科学建模、演化及其应用[D]. 冯颖. 东北大学, 2016(10)
- [7]油松球果螟羽化节律和成虫生殖行为观察[J]. 辛海萍,张金桐,宗世祥,张瑶琦,霍尚峰.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 [8]樟子松人工幼林生长状况调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 杜宝昌,李凯峰,陈霞,李东升,刘炳友. 中国西部科技, 2011(35)
- [9]陕西省森林病虫害发生现状及防控对策研究[D]. 郭丽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03)
- [10]油松球果螟的防治[J]. 徐瑞琴,王晓飞. 中国林业, 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