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和阶段性(论文文献综述)
欧健[1](2022)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制度基础、制约因素与实现机制》文中研究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一百年,也是党领导人民逐步向共同富裕目标稳步前进的一百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追求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升级转换"和"接力赓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开启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当前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已具备诸多优良制度基础,但同时也面临着相对贫困的困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分配关系尚未完全理顺等诸多制约因素。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完善共同富裕指向的基本经济制度保障机制,建构共同富裕取向的高质量发展机制,培育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机制。
侯晓东,朱巧玲,万春芳[2](2022)在《百年共同富裕:演进历程、理论创新与路径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百年探索史。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推动共同富裕理论守正创新、共同富裕实践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共产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为指导,在实践中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基础上的共同富裕理论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共富发展理念。在对百年共同富裕演进历程和理论创新梳理基础上,从加强顶层设计、夯实物质基础、巩固公有主体、完善分配制度、保障公平正义和实现共富共享的维度提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可行性路径。
孔祥智,谢东东[3](2022)在《缩小差距、城乡融合与共同富裕》文中研究指明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起点,为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央不断强调推动共同富裕,旨在实现均衡而充分的高质量发展。关于共同富裕的探讨围绕以下两方面展开:其一,推动共同富裕必须有雄厚的物质基础,解决好以绝对收入标准衡量的贫困问题就是实现"富裕"的最基本要求。今后农村的相对贫困是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都将面临的共性问题和挑战,农民增收问题必须置于城乡融合的框架中解决。其二,缩小收入差距是共同富裕的本质要求之一,将收入差距缩小在一定水平上,实现发展与共享的统一、效率与公平的和谐,这也是"共同"的要义所在。当前我国城乡收入绝对差距仍然较大,与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也会影响经济增长,妨碍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因此,牢牢把握住城乡融合发展的主线,强化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破除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弊端,对于当前我国推动共同富裕而言应是重要的战略侧重点。
郭占恒[4](2022)在《全面把握共同富裕的五大基本特性》文中研究表明"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十四五"及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是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迫切要求,也是"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须全面把握好共同富裕主体的全民性、内涵的全面性、路径的共建性、过程的渐进性、制度的根本性等五大基本特性,防止片面化理解,防止急于求成,防止"运动式"致富。
辛向阳[5](2022)在《习近平的共同富裕观》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实现,形成了一系列重要新论断新理念。这些新论断新理念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包括: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重要特征;促进共同富裕要有阶段性目标和举措;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加强党的领导;促进共同富裕要坚持鼓励勤劳创新致富、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坚持循序渐进等四个原则;实现共同富裕切实可行的具体路径在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使共同富裕的主体力量越来越广泛,防止阶层固化和流动渠道堰塞,畅通向上发展向上流动的各种通道等。
贺立龙,刘诗沐[6](2022)在《新发展阶段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文中认为新发展阶段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实事求是推进共同富裕的科学发展,立足新时代发展要求,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凸显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念,彰显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与以人为本的中国善治。作为一项主动有为的系统工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应从高质量发展、制度性调节、思想理念指引三方面协同发力。
吕德文,雒珊[7](2022)在《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政策体系及其实现路径》文中研究说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长期性、艰巨性的任务,构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政策体系,是当前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关键。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当前,农民农村共同富裕面临城乡差距、区域差距和收入差距三大挑战,但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等政策体系,为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当前,主要可以从三个方向来把握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践进路。一是进一步完善反贫困战略的"补弱"机制,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二是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战略的"做强"机制,在产业振兴、金融支持、生态振兴等关键环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三是积极构建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导向的"拉平"机制,通过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城乡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有效促进城乡融合。
王厚明[8](2022)在《始终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文中研究指明2021年第20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对实现共同富裕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问题进行了深刻透彻的阐述,为促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关系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问题。"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的重要历史使命。
马雪松,冯修青[9](2022)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质量发展是党和国家对新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建设目标的系统概括,在指引经济社会体制转型和推动改革发展成果共享方面具有关键作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蕴含制度建设及功能发挥的目标指向、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的实质内容与体制改革的时代背景,可为考察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赋予有益视角。高质量发展由执政党和政府系统推进并以权力的规范运行为前提条件,包含维护权利行使和激发人民主体意识的价值诉求,旨在均衡分配利益资源和化解利益矛盾纠纷。在新发展阶段推进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巩固制度建设的人民导向、明确权责对等原则并促进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有效衔接,结合高质量发展所处的复杂现实形势增进各部门的协同治理与方式创新,并在正确审视高质量发展持续性、过程性和结果性特征的基础上坚持渐进式改革和构建容错纠错机制。
郑瑞强,郭如良[10](2021)在《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理论逻辑、障碍因子与实现途径》文中研究说明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是新时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核心要义是要通过乡村发展系统实现结构性变革和能级跃升,推进乡村全域性的高质量发展,高效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应着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障碍破解,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高质量发展,强化顶层设计,突出创新驱动,做好以下5个领域的工作:推进产业发展"双融合",打造高能级产业体系;勇于集成式惠民改革,增进高浓度创新策源能力;畅通拓宽"两山"双向转化通道,推进高标准绿色发展;进一步强化精致服务,全力营造乡村高水平发展环境;促进均衡优质发展,创新高品质人民生活。
二、论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和阶段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和阶段性(论文提纲范文)
(1)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制度基础、制约因素与实现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已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历史阶段 |
二、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优良制度基础 |
(一)中国有坚持党领导一切的根本领导制度 |
(二)中国有坚持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基本经济制度 |
(三)中国已形成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四)中国已基本建成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
(五)中国已初步形成统筹发展与共享的收入分配制度 |
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多重制约因素 |
(一)相对贫困的困扰 |
(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制约 |
(三)分配关系的尚未理顺 |
四、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多元实现机制 |
(一)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长效机制 |
(二)完善共同富裕指向的基本经济制度保障机制 |
(三)建构共同富裕取向的高质量发展机制 |
(四)培育共同富裕的内生动力机制 |
五、结语 |
(2)百年共同富裕:演进历程、理论创新与路径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文献述评 |
(一)共同富裕内涵和本质特征的研究 |
(二)共同富裕目标和实现路径的研究 |
三、中国共产党百年共同富裕的演进历程 |
(一)理论探寻(1921—1949年):共同富裕思想和最初实践 |
(二)初步发展(1949—1978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与“同步富裕” |
(三)改革转型(1978—1986年):“先富后富”和共同富裕 |
(四)深入推进(1986—2012年):共同富裕更加注重公平 |
(五)创新提升(2012年至今):新时代共同富裕的新发展 |
1. 新发展理念与共同富裕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 |
2. 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
3. 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
4.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
5. 明确新时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发展目标 |
四、中国共产党百年共同富裕实践的理论创新 |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与共同富裕 |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与共同富裕 |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共富发展理念 |
五、在高质量发展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路径选择 |
(一)构建基于相对贫困治理的共享共富长效机制 |
1. 建立可持续和常态化的相对贫困治理机制 |
2. 促进相对贫困治理和乡村振兴紧密衔接 |
(二)夯实创新驱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共同富裕物质基础 |
(三)构建公有制主体地位基础上的共同富裕新型产权制度 |
1. 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
2. 构建公有制条件下共同富裕新型产权制度 |
(四)发挥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共同富裕调节效应 |
1. 重视初次分配的基础性作用 |
2. 强化再分配的精准调节功能 |
3. 发挥三次分配的富民导向作用 |
(五)创新国资收益全民分红等方式的共同富裕政策保障体系 |
(六)探索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人类共同富裕实现路径 |
(3)缩小差距、城乡融合与共同富裕(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富裕基础与农村相对贫困 |
三、共同导向与城乡收入差距 |
第一,城乡收入差距影响最严重。 |
第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诉求最为迫切。 |
第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收益最为深远。 |
四、坚定不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
五、结论与讨论 |
(4)全面把握共同富裕的五大基本特性(论文提纲范文)
一、主体的全民性:共同富裕的主体是全体人民,而不是少数人的富裕或平均数的富裕 |
二、内涵的全面性:共同富裕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是物质和精神都富裕,而不仅是人均收入的多少 |
三、路径的共建性:共同富裕是共同奋斗、共建共享,是共同“做大蛋糕”和共同“分好蛋糕” |
四、过程的渐进性:共同富裕是一个长期理想和奋斗目标,不可能“一口气吃个胖子”,要防止急于求成 |
五、制度的根本性:建立完善“权力不腐败、资本不垄断”等“更有效的制度安排” |
(5)习近平的共同富裕观(论文提纲范文)
一、实现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重要特征 |
二、促进共同富裕要有阶段性目标和举措 |
三、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加强党的领导 |
四、实现共同富裕要坚持的基本原则 |
五、实现共同富裕要有切实可行的具体路径 |
(6)新发展阶段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内涵与要义 |
(一)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实事求是推进共同富裕的科学发展 |
(二)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立足时代要求统筹兼顾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
二、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时代意义 |
(一)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凸显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念与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的决心,为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物质根基、筑牢安全防线 |
(二)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彰显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与“以人为本”的中国善治,为全球包容性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
三、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途径 |
(一)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内生性、协调性和共享性,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可持续累积、可涓滴益贫的物质财富基础 |
(二)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深度融合,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提供科学高效、务实严谨的制度保障 |
(三)不断深化对共同富裕时代内涵的认识,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注入强大的思想动能,提供科学严谨的理念指引 |
(7)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政策体系及其实现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历史演变与时代要求 |
1.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思想的历史演变 |
2.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时代要求 |
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主要障碍 |
1.城乡发展不平衡 |
2.区域发展不协调 |
3.收入差距明显 |
三、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政策体系与制度优势 |
1.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政策体系 |
(1)中国特色的贫困治理体系。 |
(2)中国特色的乡村振兴战略。 |
(3)中国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道路。 |
2.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制度优势 |
四、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
1.进一步完善反贫困战略的“补弱”机制 |
2.建立健全乡村振兴战略的“做强”机制 |
3.构建以城乡融合发展为导向的“拉平”机制 |
五、结语 |
(8)始终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论文提纲范文)
准确理解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和本质内涵 |
深刻把握促进共同富裕的基本原则 |
践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初心使命 |
(9)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定位 |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 |
(一)权力的规范运行: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条件 |
(二)权利的充分行使: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归宿 |
(三)利益的均衡分配:高质量发展的实质内容 |
三、高效能治理:新发展阶段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可行思路 |
(10)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理论逻辑、障碍因子与实现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
二、促进农民农民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 |
(一)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涵解读 |
(二)系统理解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五个维度 |
1. 高能级产业体系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关键 |
2. 高浓度政策创新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基础 |
3. 高标准绿色发展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前提 |
4. 高水平发展环境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保障 |
5. 乡村高品质生活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追求 |
三、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障碍因子 |
(一)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困难,益农增收利益联结机制松散 |
(二)乡村发展支撑要素保障能力不强,农村综合改革需要持续深化 |
(三)乡村绿色发展仍需提质,生态产品市场价值实现方式亟待创新 |
(四)传统乡村治理体系难以适应,乡村发展环境仍需改善 |
(五)民生服务供给提升空间较大,城乡融合发展任重道远 |
四、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实现途径 |
(一)促进农民增收: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双融合”,打造高能级产业体系 |
1. 推进产业发展“双融合”,拓展乡村产业发展“赋能空间” |
2. 强势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乡村产业“扩链增效” |
3. 强化要素保障,助力现代化生产“引领带旺”乡村 |
(二)激活乡村活力:勇于集成式惠民改革,增进高浓度创新策源能力 |
1. 纵深推进乡村综合改革,大力夯实乡村振兴制度基础 |
2. 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全面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力 |
3. 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融合发展促进价值共创 |
(三)优化乡村生态:畅通拓宽两山双向转化通道,推进高标准绿色发展 |
1. 全面盘点乡村生态家底,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
2. 扩大乡村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促进生态资产保值增值 |
3. 加速乡村生态产品市场化经营开发,梯次推进城乡生态联动治理 |
(四)打造宜居乡村:进一步强化精致服务,全力营造乡村高水平发展环境 |
1. 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
2. 精准对接乡村居民差别化诉求,优化乡村公共服务供给 |
3.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等值发展 |
(五)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均衡优质发展,创新高品质人民生活 |
1. 更新理念,提升服务引领发展意识 |
2. 创新方式,打通精致服务“最后一公里” |
3. 汇聚合力,构建全社会参与乡村振兴的工作格局 |
五、结论与讨论 |
四、论实现共同富裕的长期性和阶段性(论文参考文献)
- [1]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制度基础、制约因素与实现机制[J]. 欧健.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01)
- [2]百年共同富裕:演进历程、理论创新与路径选择[J]. 侯晓东,朱巧玲,万春芳. 经济问题, 2022(02)
- [3]缩小差距、城乡融合与共同富裕[J]. 孔祥智,谢东东.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01)
- [4]全面把握共同富裕的五大基本特性[J]. 郭占恒. 观察与思考, 2022(01)
- [5]习近平的共同富裕观[J]. 辛向阳. 新疆社会科学, 2022(01)
- [6]新发展阶段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 贺立龙,刘诗沐. 经济研究参考, 2022(01)
- [7]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政策体系及其实现路径[J]. 吕德文,雒珊. 中州学刊, 2022(01)
- [8]始终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J]. 王厚明. 企业文明, 2022(01)
- [9]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J]. 马雪松,冯修青. 云南社会科学, 2022
- [10]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理论逻辑、障碍因子与实现途径[J]. 郑瑞强,郭如良.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