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健美操运动项目的分布格局与发展态势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汤叶舟[1](2021)在《街舞Breaking项目竞技格局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帕累托分析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对近30年世界Breaking竞技格局基本分布情况以及我国该项目未来竞争对手的竞技实力变化特点进行分析,寻找出我国的项目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时做好相应的对策,从而促进我国快速发展该项目,提升竞技实力。主要结论如下:1、从洲际角度来看,欧洲优秀运动员数量占51.06%,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竞技实力在各个阶段始终具有优势。亚洲虽然发展时间短,但是进步速度快,在第2、第3阶段便与欧洲势均力敌。北美洲的优势在第一阶段达到顶点随后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大洋洲和非洲实力最弱,暂无运动员在国际级Breaking大赛上获得奖牌。2、从整体角度来看,韩国、法国、美国和日本位于第1集团。位于第3集团中的国家变动率最高,竞技水平发展不平衡,而位于优势、潜力优势集团的国家变动率低,竞技实力较稳定。自2016年Breaking项目成为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后,国际竞技格局从法国、韩国和日本“三足鼎立”的非衡态势逐步向“全面开花”的均衡状态发展。3、团体与单人项目发展不同。Breaking单人项目与团体项目的各国家竞技格局集团布局较为分散,近30年的发展历程中波动较大。团体项目上,随时间发展从各个国家的竞技实力布局较为分散的情况逐渐发展成以韩国、法国和日本为主的三足鼎立的态势。单人项目上,从美国、韩国和法国遥遥领先的局面逐渐演变为各国家之间的差距缩减,世界竞技格局全面发展的态势。4、国外优秀运动员具备的特点是:独创的个人风格、突出的音乐表达、全面的基本技术、灵活的战术策略、合理的体能分配、新颖的动作组合。5、我国Breaking项目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国家队训练方式亟待改进、国内运动员训练方式单一、人才隐没现象严重、街舞的竞技化与商业化发展非衡。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Breaking项目发展的提升路径:构建科学系统备赛训练体系、健全国内街舞赛事规则与体系、融合中国元素多方位多角度宣传推广。
李倩[2](2021)在《第十五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有氧踏板成套动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第十五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有氧踏板项目前五名国家的成套动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了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第十五届世界锦标赛有氧踏板项目5支决赛队伍成套动作的音乐的选择、操化编排的情况、主体内容、空间利用与队形运用、第二风格元素及服饰展现进行了分析。有氧踏板作为健美操的一个新的形式,中国在第十五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再一次的错失金牌,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绩。现阶段我们要对比赛的成套动作进行分析和阶段性的总结。本文通过录像观察对前五名国家在整体性、完成性和艺术性这三个角度上进行研究,来深入剖析有氧踏板未来发展方向,为我国有氧踏板提出参考性的意见。研究结论如下:1、从第十五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参赛队员角度来看,在参赛运动员组成比例上,有清一色女运动员,但是没有清一色男运动员;这说明女性运动员在艺术表现力上更佳具有优势。而前两名国家则均采用男女混合,男女搭配混合的组成更能凸出艺术色彩,使得整个画面不再单一,编排的元素更加多样。2、从第十五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艺术性来看,成套动作的艺术编排更趋于多样化,大大提高了踏板在整套动作的使用率,操化动作和配合更加复杂多样,更加趋向于观赏性以及运动员和运动员之间的交流。使得整个画面看起来是赋予故事和创造力的。中国队在过渡连接上采取了竞技健美操的一部分连接,简洁流畅,但是缺乏艺术创新性,音乐的选择上和巧妙创意的编排有待提高。3、从第十五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完成程度来看,成套动作完成度相对较高,相对比竞技健美操,由于缺乏了难度分,所以失误率会大大降低。在动作上运动员注重了细节上的问题,比如:手臂的控制力、下肢力量在踏板上板步伐的稳定性增加、身体的姿态与保持、成套动作、人和板的配合等大大提升。中国队在有氧踏板的优势较大,但是和其他国家参赛队伍相比,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魏凝[3](2021)在《规则导向下第八届世界年龄组健美操锦标赛五人操成套编排分析 ——以年龄二组为例》文中提出世界年龄组健美操锦标赛是竞技健美操年龄组级别最高的赛事。年龄二组比赛由15-17岁的青少年参赛人群组成。世界年龄组健美操锦标赛从2004年第一届以来,每两年举办一届,至今已举办了 8届。自2006年起,中国代表队在第二届世界年龄组健美操锦标赛获得年龄二组六人操冠军便是一个很高的起点,随后十年均未取得好成绩。痛定思痛,中国代表队于2018年在葡萄牙举行的第8届世界年龄组健美操锦标赛中,以19.75分的成绩获得年龄二组五人操亚军。中国年龄二组五人操正式进入了国际优秀队伍的行列。为确保我国五人操项目运动员能够继续在这个项目上保持领先地位,为国家队五人操输送优秀人才。文章以FIG2017-2020周期规则为依据,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对比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第八届世界年龄组健美操锦标赛年龄二组五人操项目预赛前八名成套编排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一、在成套艺术编排上,罗马尼亚队选择在成套中展示技巧难度较大的技巧动作,如前手翻和后手翻;并且,将技巧动作与过渡连接结合的创新编排元素多。我国年龄二组五人操操化编排与国外队伍水平不分伯仲,动力性配合运用多,成套内容连贯性强,体现出独具一格的编排风格;托举动作技巧性高,有多个记忆点。二、在难度动作编排上,外国优秀队伍除4个规定难度外,其他的5个难度以C组难度和A组难度为主,选择的难度以完成难度大、分值偏高的难度为主,难度在成套中完成的顺序也以难度大高分值难度靠前,难度小、低分值的难度靠后;组合难度的使用率越来越高。我国年龄二组五人操在难度编排上,与国外优秀队伍有差距。三、在成套编排的完成质量情况上,国外优秀队伍的操化和过渡连接完成质量高,难度完成质量低;我国年龄二组五人操的的一致性完成优势突出,包括难度完成的一致性、操化动作的一致性、协作配合的一致性等;但难度完成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完成难度动作的细节处理与身体控制是年龄二组运动员共同需要解决和关注的要点。我国年龄二组作为国家队的选拔后备人才,竞技能力也代表着我国健美操发展的未来。因此,建议年龄二组后备人才的成套编排加入多样的创编元素,加强对难度完成质量的要求,增强年龄二组运动员耐力素质与速度素质的训练,保持在一致性完成质量上的优势。
白景武[4](2021)在《健美操世锦赛混双项目优秀队伍成套动作编排对比研究 ——以第十五届健美操世锦赛为例》文中认为竞技健美操世锦赛是由国际体操联合会主办的,是目前世界竞技健美操最高水平赛事。该赛事涵盖了男女单人项目,混合双人、三人、五人(无性别限制)、有氧舞蹈、有氧踏板等项目。第十五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于2018年6月1日至3日在葡萄牙吉马良斯举行。中国健美操队派出以老将为主的18名运动员参加,经过3天激烈的角逐。并以1金3银1铜的优异成绩,位居奖牌榜第3位。在2017-2020周期规则下竞技健美操的评价主体改为“艺术分、完成分、难度分”。艺术分的出现意味着随竞技健美操项目在国际中参与的国家越来越多,国际水平越来越高,各国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渐缩短,新规则的修改指明了未来的参赛队伍在竞技赛场中占有艺术分的优势对最终的比赛成绩就有直接的影响,而成套动作的编排作为艺术评分的主要依据,是可以直接影响着艺术分高或低的关键因素。本文运用了录像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以2017-2020年的竞技健美操竞赛规则作为主要依据,对第十五届竞技健美操世锦赛混双项目优秀队伍的成套动作进行视频分析。了解新周期评分规则下,混双项目成套音乐、主体内容、难度动作等内容的具体编排情况,并对编排特点进行分析与归纳,为接下来的成套编排提供科学指导,为我国混双项目取得优胜提供更多的可能性。经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新规则的变动更强调成套的艺术编排,对艺术评分的细则上更科学化,操化动作与主体内容都得到了量化,对这两点的编排有了清楚的要求就是多样、复杂与流畅,同时对运动员在完成成套内容时的表现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各队在难度分上并没有拉开太大的差距,而前三名队伍在艺术分与完成分数上都比后五名队伍有着巨大的优势,第四名到第七名在艺术分与完成分数上各有优劣,中国队与前七名队伍相比只有难度分占有优势。(2)音乐主题的选择多以爱情为主,八支队伍中有六支队伍都选择了爱情主题的音乐,爱情主题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的抒发情感,提高成套的表现力,同时音乐的制作也要符合主题。与国际强队相比中国队选择音乐的水平没有差距,但在音乐制作上并没有契合音乐的主题。(3)操化动作与主体内容是获得分数的重要评判标准,意大利2队编排的操化动作的面向、节奏的变化等内容是七支队伍最多的同时G+得分也是满分。中国队在操化动作与主体内容这两大量化因素中,欠缺编排出多种G+、A+内容的创新能力。(4)空间变化与难度动作的分布要体现成套的均衡性与流畅性,前半套难度、空间变化分布内容略微多于后半套的分布内容数量为最佳。前两名队伍无论是成套中的空间变换分布还是难度的分布上都完美的符合了这两点要求,而中国队编排空间变化的数量较少,难度分布过于集中。(5)在未来周期下混双项目比赛的重点就是艺术分的比拼,前两名队伍在艺术分的得分上都达到了九分以上,中国队在此次比赛没有抓住新规则的评判重点,却追求更高的难度分值。随着混双项目的发展,国际上并不缺乏难度分值高、完成规格好的强队。
赵建峰[5](2020)在《基于地理学视域下的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空间分布特征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高校竞技体育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我国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和国际一流大学的创建具有重要意义。开展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空间分布特征的系统分析,可为构建科学合理的发展格局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借鉴。本论文以体育地理学为理论基础,运用地统计学及GIS空间分析,从时空尺度上对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动态演变过程进行了定量化、可视化研究。具体的研究结果如下:(1)2017年我国共有275所普通高校招收高水平运动队,分布在7个地理区域(华东、华北、东北、华中、西北、西南和华南地区),除西藏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80个城市。(2)当前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整体呈现出东多西少、北多南少的分布格局,且在不同的地理空间尺度上表现为不同的分布特征。在区域尺度和省级尺度上为离散型分布且较为均衡,而在市级尺度和高校尺度上为聚集型分布且较为集中。进一步采用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不平衡性系数和洛伦兹曲线等分析方法,得出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空间分布的均衡性也与空间尺度有关。随着尺度从区域、省级到市级逐渐递减,高水平运动队分布的地理集中程度逐渐增强、均衡程度则逐渐降低,尤其在市级尺度上呈现出的不均衡特征更加明显。(3)2017年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共设有26个高水平运动项目,不同项目的数量在空间分布上差异较大。招收田径、足篮排、游泳、乒羽网和健美操项目的高校大于20所,而新型、民族类项目开设的高校则不足5所,包括棋牌、手球、垒球、攀岩、柔道、赛艇、橄榄球、摔跤和沙滩排球共9项,占到总项目数的35%。在区域尺度和省级尺度上,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项目的分布极不均衡,呈现东多西少、北多南少的格局;在市级尺度上,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项目集中分布在经济发达、高校资源丰富的个别城市,绝大多数的城市开展的运动项目类型则较少,在空间分布上也表现出极不均衡的格局。(4)从1986年原国家教委决定在部分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至今已有30年,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大致经历了起步、调整、快速和稳定发展四个重要阶段。通过对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四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时空分布格局和动态变化规律分析得出,其空间分布在不同阶段均表现为东多西少、北多南少的空间格局,整体呈现出聚集型分布的特征,且聚集程度随不同发展阶段呈现逐渐增强的趋势。在区域尺度上,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在西北和东北地区产生了较明显的发展方向性,而在全国尺度上仅在1995年调整阶段的分布方向性较为明显。(5)运用不平衡指数和基尼系数分析得到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空间分布在四个不同发展阶段均为不均衡分布,且不均衡性在不同时空尺度的特征不尽相同。在时间尺度上随着不同发展阶段依次向后推移,不均衡性呈逐渐增强的趋势,在空间尺度上不均衡性的响应程度也不相同。在区域和省级尺度上不均衡程度变化较小,发展相对较为平衡,在市级尺度上不均衡程度变化最为明显,发展不均衡程度较高。(6)通过绘制四个不同发展阶段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核密度分布图,得到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形成了京津冀、上海-南京、武汉和西安地区为核心的四个高密度区域,而西部地区整体的分布密度都非常低,低密度分布区为我国西部和西南地区,以及中、高密度区的外围区域。(7)选取近几年国家重点发展项目、校园普及性较强和增强体质效果较好的足球项目为例,分析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足球队的空间分布特征。2018年我国共有154所普通院校招收高水平足球队,分布在7个地理区域、除青海和西藏外的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58个城市。高水平足球队总的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不均衡和局部集聚特征,空间上东多西少、北多南少的特征明显,形成了以北京-天津、南京-上海-杭州、武汉-长沙和西安四个高密度分布区,西部和西南地区整体分布密度较低。同时,高校高水平足球队在不同空间尺度上表现为不同的分布类型,在区域和省级尺度为离散型分布,而在市级和高校尺度上为聚集型分布。(8)从2005年至2018年间,我国招收高水平足球队的院校数量稳步增长,高丰富度分布区由北京、上海、江苏等高校资源丰富的城市逐渐扩大到陕西、山东、湖北及东部沿海一带的区域。在空间分布上为聚集性特征,且聚集程度呈“波动增长”的态势。通过对15年我国高校高水平足球队发展的空间自相关进行分析发现,我国高校高水平足球队的空间依赖程度逐渐增强且表现为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四个时期的Global Moran’s I指数均为正数,Moran’s I散点图呈“高-高”和“低-低”的集聚特征,“高-高”集聚地区稳定分布在北京、上海、西安等高校资源丰富的城市,“低-低”集聚地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和西南地区。本论文从地理空间角度出发,系统分析了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动态变化过程,期望可以促进我国普通高校竞技体育的持续、均衡、和谐的发展,从而为科学制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中长期发展战略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借鉴。
王慧莉[6](2019)在《中国竞技健美操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文中提出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对中国竞技健美操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进行初步构建,分为动力层、支撑层和环境层3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旨在为中国竞技健美操核心竞争力的保持与培育提供参考。
杨琨[7](2019)在《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肠道菌群的特征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探讨了运动员与普通人的肠道微生物群落在多样性和特征微生物分布上是否存在差异,以及不同竞技水平(即运动表现)的运动员肠道菌群特征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同时该研究分析了肠道菌群与运动员的饮食,以及身体结构和运动能力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方法:1、本研究,一共招募了20名普通在校大学生和17名竞技健美操运动员,并对他们进行粪便样本采集,最后收集到337份粪便样本。通过16S rRNA测序方法得到肠道菌群的物种特征序列信息,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取物种结构和功能信息。2、通过饮食调查问卷和饮食跟踪记录对所有受试者进行饮食喜好调查记录。3、对所有实验对象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测试和身体、运动素质测试。4、基于JSD距离矩阵的肠型分析将微生物样品进行肠型分类,同时将饮食习惯、身体成分和生理生化指标,身体、运动素质指标与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竞技健美操组相比大学生对照组拥有更高相对丰度的拟杆菌(Bacteroides),和更低丰度的放线菌(Actinobaceria)。2、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组与普通对照组相比,肠道微生物在物种组成和功能组成方面存在显着差异。3、精英竞技健美操运动员与非精英运动员在物种相关性网络度分布和节点分布情况上存在显着差异,非精英运动员肠道微生物物种组成相关性网络比精英运动员更稳定。4、通过Mantel检验和CAP关联性分析,发现:(1)在运动员身体结构特征影响因素中,人体的总能量消耗和基础代谢率与物种组成和功能组成密切相关,是肠道微生物结构的主要驱动因子;(2)在运动员饮食习惯的影响因素中,海鲜、水果和油炸食物或烧烤与运动员的肠道微生物结构和功能组成密切相关,是肠道微生物结构主要的驱动因子;(3)在运动员免疫标志物的影响因素中,血红蛋白和红细胞,与运动员的肠道微生物物种组成和功能组成密切相关,是肠道微生物结构主要的驱动因子;(4)在运动员的运动素质能力因素中,仰卧起坐、反应时间和相对无氧功率与肠道微生物物种组成和功能组成密切相关,是肠道微生物结构主要驱动因子。结论:1、精英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肠道菌群结构和非精英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肠道菌群结构与在校大学生的肠道菌群结构都具有显着性差异。2、肠道菌群结构的不同可能对运动表现产生影响。3、肠道菌群结构的不同可能与饮食习惯有关。
王慧莉[8](2019)在《中国竞技健美操竞争态势与核心竞争力培育途径》文中指出运用文献资料法、视频观察法对中国竞技健美操竞争态势进行分析,着重从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人力资源、后备人才培养体系、跨项选材、协会实体化、品牌赛事、公益活动等核心竞争力指标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培育途径。
石佳琪[9](2018)在《西安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健美操选修课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健美操是指在音乐的伴奏下,以身体练习来达到有氧运动的目的的一种增进学员身心健康、塑造形态的体育运动。健美操以其优美与力量的结合、音乐与舞蹈结合而深受大学生的喜爱,健美操选修课已在西安地区普通高校广泛开设,健美操教学已经成为部分学校的教育特色。但是,从学生对健美操的选修认知、学习态度,以及健美操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这也是全国各地健美操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因此,开展西安地区健美操选修课影响因素的研究,提出健美操选修课教学的对策措施,为大学生健美操教学发展提供建议,为全国高校体育选修课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选取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10所普通高校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问卷等方法,对其健美操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得出西安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健美操选修课影响因素,提出健美操教学对策措施。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在所以体育项目中西安地区普通高校大学生健美操选修人数少,以女生为主,大多数同学每周参与运动的1次,不太了解和不了解健美操运动的人数有62.3%。2、西安地区普通高校85%的学生愿意在课上或课下进行健美操运动,超过70%的同学对健美操产生了兴趣,这也是学生选择健美操的主要目的之一。3、西安地区普通高校专业的健美操教师少,女教师占到76.5%,年龄主要分布在25-36岁之间,教学时间在4年以下的居多有20人,场地器械设施不完整,严重影响健美操选修课的落实。4、西安地区每周只有两次健美操课程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健美操课程的效果难以保障。健美操学生社团开设的数量较少,且存在无固定活动场所的现象。5、西安地区普通高校健美操发展受主观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主观因素有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对健美操的认识情况,客观因素有师资力量,场地器械不够齐全和教学计划实施安排不够以及社团活动不明显等。
王雨寒[10](2018)在《新周期规则(2017-2020)导向下竞技健美操项目的发展趋势》文中研究指明竞技健美操起源于国外,是有氧健身操竞技化的表现形式,具体表现形式是在音乐伴奏下,展示运动员一系列连续、复杂、高强度动作的竞技运动项目,属于技术性要求高的难美型项群的体育项目。从1994年出台的第一版竞技健美操评分规则开始,发展至2017年已颁布了七个版本的规则,每版规则都会进行修改和完善,通过规则的不断完善补充,竞技健美操比赛项目设置、竞赛场地规格、成套动作完成时间、动作难度体系、裁判评分体系、裁判组成结构等方面都在随之通不断产生变化,通过规则的改变促使竞技健美操更具竞技性与观赏性,引导竞技健美操向着高、难、美的方向发展。本文在文献资料法的基础上,采用访谈法、录像观察法,对比分析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2013-2016规则和2017-2020竞技健美操规则进行比较分析,从规则变化发展的角度探讨竞技健美操项目的发展趋势,为丰富我国竞技健美操项目发展理论,促进我国竞技健美操项目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新规则集体项目难度个数由10个减少到9个。连接难度不限组别且可连接数量增加至3个,这样的设定可让运动员在难度连接的选择上更加的自主,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进行分值更高的难度/技巧连接的选择,更能够体现竞技健美操难度发展的多样化。2.2017规则出台了操化内容与主体内容的评分尺度,强调了操化和主体内容的复杂性、多样性,在新周期比赛中各单项前三名在操化内容与主体内容的编排中都尽可能的朝着满分的方向去创编,而裁判员在艺术评分尺度上也更易于把握和量化,体现体育比赛的客观性评判,更有利于竞技健美操运动的良性发展。3.在2017版规则完成分中取消了0.2减分,改为0.1、0.3、0.5减分,新增摔倒的1.0减分。且规定,一个动作可以有多次重复扣分。在一致性扣分中,更是严格到按每个八拍单元来进行扣分。由此可见2017版规则对于完成分扣分更为严谨。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获得优秀的成绩,除了多元化新颖的编排和高分值的难度以外,最重要的制胜法宝就是高规格的成套完成质量。4.新规则要求运动员完成1次肩部以上的高位托举。由托举中出现的空间层次、旋转、腾空等等计算分数,满分为1.0分,此分数由裁判长直接给出,将不被2除,好的托举得分堪比两个高分值的难度,可见新规则中托举已经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我国健美操运动项目的分布格局与发展态势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健美操运动项目的分布格局与发展态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街舞Breaking项目竞技格局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了解当前竞技格局和把握未来发展趋势的需要 |
1.1.2 我国对Breaking项目的学术研究内容匮乏 |
1.2 研究目的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思路图 |
1.4 研究意义 |
1.4.1 研究的学术意义 |
1.4.2 研究的现实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1.1 Breaking |
2.1.2 竞技格局 |
2.2 关于Breaking项目的研究 |
2.2.1 国内对Breaking项目的研究 |
2.2.2 国外对Breaking项目的研究 |
2.2.3 Breaking项目竞赛规则的研究 |
2.3 关于竞技格局的研究 |
2.3.1 夏季奥运会项目竞技格局的研究 |
2.3.2 国内各运动项目的竞技格局的研究 |
2.3.3 技能主导类难美性项群运动项目竞技格局的研究 |
2.3.4 新入奥项目竞技格局的研究 |
2.3.5 竞技格局的发展与演变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录像观察法 |
3.2.3 帕累托分析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3.2.5 专家访谈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Breaking项目世界级大赛概况 |
4.1.1 Battle of the year |
4.1.2 Red Bull BC One |
4.1.3 2018年布宜诺斯艾利斯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 |
4.1.4 三大赛事对比 |
4.2 Breaking项目竞技格局分析 |
4.2.1 洲际整体竞技格局分析 |
4.2.2 国家(地区)Breaking项目整体竞技格局分析 |
4.2.3 Breaking团体项目竞技格局分析 |
4.2.4 Breaking单人项目竞技格局分析 |
4.2.5 小结 |
4.3 Breaking项目竞技格局演变情况 |
4.3.1 洲际Breaking项目竞技格局演变情况 |
4.3.2 国家(地区)Breaking项目整体竞技格局演变情况 |
4.3.3 Breaking团体项目竞技格局演变情况 |
4.3.4 Breaking单人项目竞技格局演变情况 |
4.3.5 小结 |
4.4 优秀Breaking项目运动员特点分析 |
4.4.1 Breaking的主要动作元素 |
4.4.2 2018年布宜诺斯艾利斯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男子单人决赛 |
4.4.3 2016年-2018年红牛世界街舞大赛男子单人总决赛 |
4.4.4 世界优秀Breaking运动员特点 |
4.5 Breaking项目强国发展情况 |
4.5.1 韩国 |
4.5.2 法国 |
4.5.3 美国 |
4.5.4 日本 |
4.5.5 小结 |
4.6 中国Breaking项目发展存在的问题及提升路径探索 |
4.6.1 存在的问题 |
4.6.2 提升路径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件一 |
(2)第十五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有氧踏板成套动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2.2.1 有利于发现有氧踏板在发展初期存在的问题 |
1.2.2.2 有利于为我国有氧踏板操编排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
1.2.2.3 有利于扩大项目发展基础,促进全民健身 |
1.2.2.4 有利于掌握项目发展趋势和特点,应用于日常训练中 |
1.2.2.5 有利于加大对有关学术的重视 |
1.3 文献综述 |
1.3.1 相关文献检索分析 |
1.3.2 关于有氧踏板项目规则相关研究 |
1.3.3 关于有氧踏板项目成套动作编排研究 |
1.3.4 关于有氧舞蹈、有氧踏板项目艺术性研究 |
1.3.5 关于有氧踏板项目器械运用的研究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录像观察法 |
2.2.3 对比分析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第十五届健美操世锦赛有氧踏板项目前五名运动员组成情况分析 |
3.2 第十五届健美操世锦赛有氧踏板项目前五名成绩分析 |
3.3 第十五届健美操世锦赛有氧踏板项目前五名成套动作编排分析 |
3.3.1 踏板内容 |
3.3.2 主体内容 |
3.3.3 队形与空间的利用 |
3.3.4 音乐的选择和分析 |
3.3.5 第二风格元素融入有氧踏板动作分析 |
3.3.6 比赛服饰选择和运用分析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1.1 参赛运动员比例不同,整体效果不同 |
4.1.2 踏板内容和主体内容形式较为简单 |
4.1.3 踏板队形趋于多样化,踏板器械的使用程度加大 |
4.1.4 音乐速率超出规则使用速率 |
4.1.5 第二风格灵活化,赛服更加色彩丰富 |
4.2 建议 |
4.2.1 比赛建议采取男女混合参赛方式 |
4.2.2 丰富踏板内容,可融入一些故事情节 |
4.2.3 增加成套动作队形创新,加大场地空间使用率 |
4.2.4 选择适合的音乐风格,调整合适的音乐速率 |
4.2.5 赛服衬托文化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致谢 |
(3)规则导向下第八届世界年龄组健美操锦标赛五人操成套编排分析 ——以年龄二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我国世界年龄组五人操比赛获得亚军 |
1.1.2 我国年龄二组近几年缺乏大赛经验 |
1.1.3 我国年龄二组近几年发展现状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选题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 |
2 文献综述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2.2 国外健美操的研究现状 |
2.3 国内健美操的研究现状 |
2.4 对年龄二组竞技健美操的研究情况 |
2.4.1 对年龄二组五人操竞赛规则的研究 |
2.4.2 对年龄二组套路艺术编排的研究 |
2.4.3 对年龄二组难度动作的研究 |
2.4.4 对年龄二组成套完成质量的研究 |
2.5 我国各省市对年龄二组后备人才培养现状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录像观察法 |
3.2.3 对比分析法 |
3.2.4 数理统计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年龄二组五人操预赛前八名得分结果与分析 |
4.2 年龄二组五人操预赛前八名艺术编排分析 |
4.2.1 成套动作中音乐和乐感的分析 |
4.2.2 成套动作中操化内容分析 |
4.2.3 成套动作中主体内容的分析 |
4.2.4 成套动作中空间运用分析 |
4.2.5 成套中艺术性情况分析 |
4.3 年龄二组五人操预赛前八名成套难度编排分析 |
4.3.1 A、B、C、D组难度选择及分值情况 |
4.3.2 难度动作布局分析 |
4.3.3 难度组别统计分析 |
4.3.4 组合难度使用分析 |
4.4 年龄二组五人操预赛前八名成套完成质量对比分析 |
4.4.1 难度或技巧动作的减分 |
4.4.2 成套内容的减分 |
4.4.3 一致性减分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1.1 年龄二组五人操成套艺术编排 |
5.1.2 年龄二组五人操成套难度动作编排 |
5.1.3 年龄二组五人操成套动作的完成情况 |
5.2 建议 |
5.2.1 对成套艺术编排的建议 |
5.2.2 对难度编排及选择的建议 |
5.2.3 对成套完成质量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4)健美操世锦赛混双项目优秀队伍成套动作编排对比研究 ——以第十五届健美操世锦赛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选题目的 |
1.3 选题意义 |
1.4 文献综述 |
1.4.1 难美性项群运动项目编排方面的研究 |
1.4.2 竞技健美操项目成套编排方面的研究 |
1.4.3 竞技健美操混双项目成套编排方面的研究 |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录像分析法 |
2.2.3 专家访谈法 |
2.2.4 对比分析法 |
2.2.5 数理统计法 |
3 研究结果与对策 |
3.1 竞技健美操混双项目评分规则内容变化分析 |
3.1.1 竞技健美操混双项目评分规则总则部分内容变化分析 |
3.1.2 竞技健美操混双项目艺术分评分内容变化分析 |
3.2 第十五届竞技健美操世锦赛混双项目优秀队伍竞赛情况分析 |
3.3 第十五届健美操世锦赛混双项目优秀队伍成套编排分析 |
3.3.1 第十五届健美操世锦赛混双项目优秀队伍成套音乐与制作分析 |
3.3.2 第十五届健美操世锦赛混双项目优秀队伍成套操化动作对比分析 |
3.3.3 第十五届健美操世锦赛混双项目优秀队伍成套主体内容分析 |
3.3.4 第十五届健美操世锦赛混双项目优秀队伍托举动作对比分析 |
3.3.5 第十五届健美操世锦赛混双项目优秀队伍成套移动路线与空间运用对比分析 |
3.3.6 第十五届健美操世锦赛混双项目优秀队伍比赛服装分析 |
3.3.7 第十五届竞技健美操世锦赛混双项目优秀队伍难度动作分析 |
3.4 中国队竞技健美操混双项目成套编排对策 |
3.4.1 中国队竞技健美操混双项目成套操化编排对策 |
3.4.2 中国队竞技健美操混双项目成套主体内容对策 |
3.4.3 中国队竞技健美操混双项目成套空间运用对策 |
3.4.4 中国队竞技健美操混双项目成套难度选择与编排对策 |
4 结论与建议 |
4.1 结论 |
4.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专家访谈提纲 |
(5)基于地理学视域下的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空间分布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文献综述 |
1.2.1 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 |
1.2.2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设与发展 |
1.2.3 体育地理学学科范畴及研究概况 |
1.2.4 体育地理学的空间分布研究进展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2.1 研究思路 |
2.2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
2.3 研究方法 |
2.3.1 文献研究法 |
2.3.2 专家访谈法 |
2.3.3 数理统计法 |
2.3.4 GIS及其空间分析方法 |
2.3.5 地统计学分析方法 |
2.4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阶段划分 |
第三章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空间分布和均衡性特征 |
3.1 数据与方法 |
3.1.1 数据的收集 |
3.1.2 绘制地理分布图 |
3.1.3 分析方法 |
3.2 研究结果 |
3.2.1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分布的现状 |
3.2.2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分布类型 |
3.2.3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空间分布的均衡性分析 |
3.2.4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核密度分析 |
3.3 讨论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项目的分布特征 |
4.1 数据与方法 |
4.1.1 数据收集与统计 |
4.1.2 绘制运动项目的地理分布图 |
4.2 研究结果 |
4.2.1 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项目的数量统计 |
4.2.2 区域尺度的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项目分布 |
4.2.3 省级尺度的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项目分布 |
4.2.4 市级尺度的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项目分布 |
4.2.5 重点发展的高水平运动项目分布情况 |
4.3 讨论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30年来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时空分布格局及演变 |
5.1 数据与方法 |
5.1.1 研究思路 |
5.1.2 数据来源与处理 |
5.1.3 数据分析方法 |
5.2 研究结果 |
5.2.1 不同发展阶段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时空分布特征 |
5.2.2 不同发展阶段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的空间分布类型 |
5.2.3 不同发展阶段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时空分布的均衡性 |
5.2.4 不同发展阶段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核密度分布的变化 |
5.3 讨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我国高校高水平足球队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时空动态分析 |
6.1 数据与方法 |
6.1.1 数据和分布图绘制 |
6.1.2 分析方法 |
6.2 研究结果 |
6.2.1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足球队的空间分布特征 |
6.2.2 不同时期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足球队的时空分布动态过程 |
6.2.3 不同时期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足球队的空间自相关性 |
6.3 讨论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6)中国竞技健美操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竞技健美操核心竞争力的理论来源 |
2 中国竞技健美操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 |
2.1 动力层竞争力 |
2.1.1 竞技健美操高水平运动员资源竞争力 |
2.1.2 竞技健美操高水平教练员与裁判员资源竞争力 |
2.2 支撑层竞争力 |
2.2.1 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组织管理竞争力 |
2.2.2 中国健美操协会组织管理竞争力 |
2.2.3 竞技健美操后备力量竞争力 |
2.3 环境层竞争力 |
2.3.1 国际交流合作竞争力 |
2.3.2 媒体宣传竞争力 |
2.3.3 健美操项目体育产业竞争力 |
3 结束语 |
(7)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肠道菌群的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1.1 竞技健美操运动概述 |
1.1.2 肠道菌群概述 |
1.1.3 运动通过参与肠道菌群结构的调节提高免疫力 |
1.1.4 益生菌促进运动的表现 |
1.1.5 运动改变肠道菌群抑制肿瘤 |
1.1.6 运动干预肠道菌群的代谢对癌症的影响 |
1.1.7 本节总结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
2.1 研究目标 |
2.2 主要内容 |
3 研究材料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生理生化指标检测 |
3.2.1 血常规检测 |
3.2.2 最大摄氧量 |
3.2.3 上肢Wingate无氧测试 |
3.2.4 台阶试验 |
3.2.5 反应时间 |
3.3 身体、运动素质指标检测 |
3.3.1 身高体重 |
3.3.2 体成分测试 |
3.3.3 单腿闭眼平衡 |
3.3.4 俯卧撑(男生) |
3.3.5 仰卧起坐(女生) |
3.4 粪便样本采集 |
3.5 肠道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差异性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3.5.1 宏基因组16S r RNA测序 |
3.5.2 测序数据分析统计 |
3.5.3 OTU聚类 |
3.5.4 样本丰富度分析 |
3.5.5 α多样性指数组间差异分析 |
3.5.6 Rank-Abundance曲线 |
3.5.7 稀释曲线 |
3.5.8 多样本比较分析(Beta Diversity) |
3.5.8.1 (Un)weighted unifrac距离矩阵 |
3.5.8.2 PCoA分析 |
3.5.8.3 PCA分析 |
3.5.8.4 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
3.5.8.5 肠型分析 |
3.5.8.6 生物标记物 |
3.5.9 相关性分析 |
4 研究结果 |
4.1 运动员和普通人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α多样性差异 |
4.2 运动员和普通人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β多样性差异 |
4.3 运动员和普通人肠道微生物群落差异生物标志物 |
4.4 运动表现与肠道微生物群落 |
4.5 运动表现与肠型 |
4.6 运动表现与肠道菌群的稳定性 |
4.7 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以及影响因素 |
5 分析讨论 |
6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8)中国竞技健美操竞争态势与核心竞争力培育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国竞技健美操竞争态势 |
2. 中国竞技健美操核心竞争力培育途径 |
2.1 完善高水平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管理机制形成一体化的人才流通链 |
2.2 以体教结合为主建立多类型多层次的竞技健美操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
2.3 探索跨项选材理论与方法塑造运动员技术风格多样化 |
2.4 中国健美操协会实体化改革步伐推动与政府、民间组织的互利互惠 |
2.5 兼顾竞技健美操与全民健身操舞构建国际国内健美操品牌赛事 |
2.6 公益活动与全民健身的助力积极提升竞技健美操的社会影响力 |
3. 结语 |
(9)西安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健美操选修课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1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 |
2.1.1 概念界定 |
2.1.2 理论基础 |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2 国内研究现状 |
3 研究对象及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问卷调查法 |
3.2.3 专家访谈法 |
3.2.4 实地研究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3.2.6 逻辑分析法 |
4 结果与分析 |
4.1 西安地区普通高校健美操选修课开展情况调查 |
4.1.1 学生选修情况调查 |
4.1.2 学校开展健美操选修课情况调查 |
4.2 西安地区普通高校健美操选修课开展影响因素分析 |
4.2.1 学生选择健美操选修课的主观因素 |
4.2.2 西安地区高校健美操开展存在的客观因素分析 |
4.3 西安地区普通高校开展健美操选修课的优化策略 |
4.3.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
4.3.2 采用多渠道公开竞聘,引进专业教师 |
4.3.3 增大资金投入,提高教学设施质量 |
4.3.4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质量 |
4.3.5 构建特色健美操选修课教学内容体系,提高学生选修率 |
4.3.6 注重健美操目标教育,提升学生积极参与心态 |
4.3.7 丰富健美操社团活动,扩大健美操的影响力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 学生调查问卷 |
(10)新周期规则(2017-2020)导向下竞技健美操项目的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选题依据 |
1.1.1 适应项目发展的需要 |
1.1.2 促进我国竞技健美操的整体竞赛实力发展需要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竞技健美操概念界定 |
2.2 竞技健美操规则概念界定 |
2.3 有关竞技健美操规则对项目影响的研究 |
2.4 有关竞技健美操发展趋势的研究 |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2 研究方法 |
3.2.1 文献资料法 |
3.2.2 专家访谈法 |
3.2.3 录像观察法 |
3.2.4 对比分析法 |
3.2.5 数理统计法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2013版与2017版规则对比分析 |
4.1.1 规则整体修改 |
4.1.2 艺术评分修改部分 |
4.1.3 完成评分的对比与分析 |
4.1.4 难度的变化与分析 |
4.1.5 世界年龄组比赛特殊规定的变化 |
4.1.6 有氧舞蹈与有氧踏板内容的变化 |
4.2 新周期规则下比赛实例分析 |
4.2.1 成套难度组合实例分析—以2017年世界运动会集体项目前三名为例 |
4.2.2 成套编排实例分析—以2017年世界运动会集体项目前三名为例 |
4.2.3 成套托举实例分析—以2017年世界运动会集体项目前三名为例 |
4.3 从新规则探寻竞技健美操的发展趋势 |
4.3.1 难度的发展趋势 |
4.3.2 艺术的发展趋势 |
4.3.3 托举的发展趋势 |
4.3.4 完成的发展趋势 |
4.4 面对竞技健美操发展的新趋势应采取的对策 |
4.4.1 大力提高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发展新的难度动作及组合 |
4.4.2 提升成套动作艺术的编排水平、培养运动员艺术表现力 |
4.4.3 提高运动员成套动作完成规格、重视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
5 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我国健美操运动项目的分布格局与发展态势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街舞Breaking项目竞技格局发展研究[D]. 汤叶舟. 南京体育学院, 2021(02)
- [2]第十五届世界健美操锦标赛有氧踏板成套动作分析[D]. 李倩. 西北民族大学, 2021(09)
- [3]规则导向下第八届世界年龄组健美操锦标赛五人操成套编排分析 ——以年龄二组为例[D]. 魏凝. 华中师范大学, 2021(02)
- [4]健美操世锦赛混双项目优秀队伍成套动作编排对比研究 ——以第十五届健美操世锦赛为例[D]. 白景武. 首都体育学院, 2021(09)
- [5]基于地理学视域下的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空间分布特征分析[D]. 赵建峰. 山西大学, 2020(12)
- [6]中国竞技健美操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J]. 王慧莉.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07)
- [7]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肠道菌群的特征研究[D]. 杨琨. 武汉体育学院, 2019(01)
- [8]中国竞技健美操竞争态势与核心竞争力培育途径[J]. 王慧莉.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02)
- [9]西安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健美操选修课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研究[D]. 石佳琪. 西安体育学院, 2018(12)
- [10]新周期规则(2017-2020)导向下竞技健美操项目的发展趋势[D]. 王雨寒. 武汉体育学院, 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