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汞作业环境动态监测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韩召阳,韩磊[1](2021)在《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矿山修复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生态修复是改善矿山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准确掌握矿山生态现状、地形地貌等数据是进行生态修复的基础。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辅助矿山修复工程实施,不仅可以连续获取高精度实时影像资料,而且能够对施工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对工程实施的质量和效益进行快速、精确的评估。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中所采用的传统数据采集方法的不足以及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矿山生态修复中的优势,简要地介绍了实施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基本方法以及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的动态监测、综合治理、效益评估三方面的应用。
赵校朋,付振,王朕,姜春阳,高思伟[2](2021)在《基于多传感融合的液压支架诊断与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矿井下综采工作面无人开采虽然已经可以实现,但是主要还是以远程人工实时监控与实时干预下进行的,若井下设备出现故障,在远程人工干预无法解决时还是需要检修人员深入井下排除故障。其中液压支架作为矿井下综采工作面主要的支护设备和动力输出设备,其数量规模庞大且结构上传动连接装置繁多,控制系统多样,对于这样庞大的系统维护检修上是相当困难的。并且对于检修维护液压支架仅仅依靠维护人员的知识技能和维护经验不仅难度很大,效率也很低。采用多传感技术融合对液压支架上传感器采集到的倾角、位移、压力、环境状态等数据信息进行融合,上传主控分析系统实时监测液压支架的运行状态,提前预知支架以及设备故障,实现故障自诊断与自适应控制。因此,在智能化开采技术应用中,研究多传感技术融合的控制系统以实现液压支架故障自诊断及控制。对促进实现智能化开采的发展进程具有深远意义。
熊飞[3](2021)在《三维扫描技术在矿山储量动态监测中的应用探讨》文中提出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作为一项新兴测绘技术,有效突破了传统地质测绘数据处理的局限性。目前,矿山储量动态监测工作最常见的外业测量方式是全站仪采集,而内业则通过SD法计算矿产资源的储量。因此,分析三维扫描技术的原理,论述其重要性,研究其应用策略、流程以及领域,能够为矿山储量动态监测的自动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孙文雪[4](2021)在《基于货物结存动态监测的港口堆场作业流程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海运在物流体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港口作为连接海陆货运的物流枢纽,承载着重要的作用。堆场在港口作业链中起到起承转合的作用,是港口装卸、存储、转运的重要设施,直接影响港口作业效率、作业成本,间接决定了港口的吞吐能力。当前堆场管理模式下,数据信息滞后、准确性差、共享程度低,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严重限制了堆场的作业效率和吞吐能力,亟待成熟的技术手段实现堆场货物结存的动态监测。在港口企业自动化、智慧化、精细化转型的过程中,无人机、5G等成熟的商用技术正在不断融入。无人机航摄测量技术和图像识别算法的结合,能够准确、快速、高效、经济地实现堆场货物结存动态监测。在货物结存动态监测系统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现有堆场作业流程,能够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有效缩短堆场整体作业时间,提升作业效率、降低作业成本,一定程度上提升港口的吞吐能力。首先,本文使用文献分析和现场调研方法,对堆场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根据广州港堆场作业流程挖掘实例分析结果,提出堆场作业流程存在人工参与度高,数据准确性低、及时性差,作业效率低,作业成本高等问题,并创建流程优化性能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包括作业时间、作业效率、作业成本、指令重排比率和人工参与度。然后,以堆场转栈作业和进口业务提货作业流程为研究对象,针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流程优化方案,运用着色Petri网(Color Petri-net,CPN)建模语言对优化后堆场作业流程构建模型,使用CPN Tools仿真工具完成模型仿真,验证优化流程的可行性。最后,对广州港案例分析中的性能分析结果和模型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作业流程优化效果,验证流程优化的有效性。根据流程优化结果,提出堆场作业流程优化建议,解决堆场作业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赵紫雄[5](2021)在《TFDS动态检查集中作业平台管理及应用优化研究》文中认为铁路运输是我国重要的运输方式,2016年~2020年铁路货物运输量从33.31亿吨增长到44.60亿吨,约增长33.86%。目前我国铁路货车保有量87万余辆,近5年仅增加约14%,为了让铁路车辆运能的提升跟上货运量和货运周转率的增长速度,我国铁路正在贯彻重载、提速和增量的政策。铁路货车车辆的周转使用频率不断提升,列车站停检修时间将减少;铁路货车运用维修安全保证距离延长至1000km,列车的站停检修距离增加、次数减少。采用TFDS人机结合作业代替传统现场人工作业,成为了调整列检布局和改变列检作业方式的潜在动力,促使铁路货车运用安全防范关口不断前移。TFDS动态检查集中作业平台的实现促使TFDS动态检查作业管理模式由“分散”向“集中”进行转变,TFDS集中作业也成为了货车车辆段落实“推动节支降耗、精简人员机构、优化生产组织”的重要措施。本文中作者以成都北车辆段区域集中作业的生产组织模式和TFDS集中作业平台应用情况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流程分析法对TFDS集中作业生产组织中的各环节展开分析,形成一套“精细决策、合理规划、灵活调整”的生产组织模式,并为TFDS动态检查集中作业平台的升级优化提供方案。采用本文生产组织优化和作业人员动态调配方案,将成都北车辆段当班作业组数为5个固定组优化为5~6个动态组,以2020年通过车数据为例使得人均每小时接车从2.6列降到2.1列,消除某地区密集到达时间段无法完成列车TFDS动态检查分析导致出现列车长时间待检的问题,确保了95%以上的货物列车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TFDS动态检查作业和故障预报。
卢绍婷,周俊晖[6](2021)在《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方法研究与系统实现》文中提出针对我国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高发群发现象,从业务需求和系统建设出发,研究了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方法,建立相应的动态监管信息系统。以遥感影像自动识别为主要监测技术手段,结合智能比对分析,实现乱占耕地建房动态监测监管。同时,采用"5G+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形成安全稳定、高效传输的移动端监测巡查。系统实际应用表明,在监测效率及准确性方面,可有效、全方位监测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高效辅助自然资源执法监察部门掌握最新的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动态信息。
方云飞[7](2021)在《地铁保护区自动化监测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国内经济飞速发展、人口不断增长、机动车数量增加,路面交通愈加拥堵,为了缓解出行压力,城市轨道交通发挥至关重要作用。因此,地铁隧道施工在各大城市均有开展。以合肥市为例,截止2020年12月,合肥轨道交通已建成并运营1号线、2号线、3号线和5号线,里程为114.78公里,在建线路共有9段;至2030年,合肥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总里程约为436.4公里。轨道交通里程增加使得地铁保护区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地铁监测主要利用测量机器人进行自动化监测,这种模式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自动化监测工作往往涉及到多家单位,导致监测精度不一致、点位不统一,不利于后期管理,且点位标志安装缺乏前期规划,往往不能布设到结构体上,造成监测结果不能反映实际变形状况;另一方面,这种自动化监测多以静态观测为主,使用多台测量机器人进行区域联测,从而导致测量机器人数量多、监测成本高、监测难度大等问题。本文将摄影测量技术和自动化监测技术相结合,提出一种测量机器人动态自动化监测模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上述静态观测中存在的问题。测量机器人动态自动化监测涉及到点位标志设计、目标自动识别、远程操控等技术问题,本文针对测量机器人动态监测目标自动识别进行分析与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图像和目标识别技术,提出三种辅助测量机器人目标识别方法,分别为基于模板匹配的模式识别方法、基于图像处理的方法和基于机器视觉的目标跟踪方法;(2)分析并研究图像坐标系与测量机器人设备坐标系之间关系,完成两者之间的坐标转换,通过远程操控,提高测量机器人目标自动识别能力;(3)对测量机器人二次开发平台—Geo COM接口进行研究,采用RS232串口通讯技术和4G DTU模块相结合的网络通讯方式,基于SQL Server数据库完成数据存储与管理,研制出地铁保护区自动化监测系统,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马恺[8](2020)在《上湾矿12401综采工作面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研究》文中认为神东矿区上湾煤矿8.8m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是目前世界上采高最大的综采工作面。该工作面大型机械设备多,采场环境更为复杂,光线灰暗,设备运转噪声大,设备操作人员视线、听力受阻,现场作业人员潜在安全风险大。建立完善有效的人员-设备-环境综合管理体系对实现8.8m超大采高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至关重要。本文针对综采工作面的综合安全保障问题,面向综采工作面特定区域,依托神东信息化平台,对上湾矿超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的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展开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分析了上湾矿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根据上湾矿12401综采工作面的实际地质概况,通过矿压监测系统采集了工作面矿压监测数据,利用工作面顶板垮落来压强度理论及支架工作阻力理论,分析了工作面矿压的显现规律以及支架的阻力,为工作面压力安全管理提供预警依据。通过分析锚索和锚杆导电性以及监测电极布置方式,基于工作面电法监测系统,动态监测了重点区域的水害情况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反演分析,提出了上湾矿12401工作面顶板水害安全管理预警级别划分方法。根据工作面装备分布、回采工艺等特点,将整个回采空间划分为若干安全管理区域。以设计的正规作业循环图为依托,通过对“三机”设备位置和生产过程的准确监测和跟踪,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了矿压和水害、设备运行状态和班组生产人员的实时可视化的监测和安全管理,实现了工作面的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本文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上湾矿12401综采工作面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对综采工作面环境、设备以及班组人员开展信息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面安全生产标准化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吴佳冰[9](2020)在《基于低空无人机遥感的露天矿山监测研究 ——以重庆市露天矿山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我国的矿产资源种类多且储量大,部分矿种储量在世界上属于前列。矿产资源相对较为分散,不利于人们对自然资源的监督管理。因此,有必要运用矿山动态监测系统,遏制非法开采,规范开采行为。目前我国的矿山动态监测方法,主要是传统的逐级动态巡查统计上报送数据,群众举报社会监督以及运用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辅助技术。虽有遥感卫星提供影像资料,但也有分辨率低、难以准确的获取矿区的实际情况,对重点区域难以高精度、高频度监测和管理。而无人机遥感技术以高分辨率、数据快速处理、自主性强、快速响应等优势,被广泛应用。本论文结合重庆市大中型露天矿山无人机监管执法项目,基于前人的理论和研究基础之上,运用无人机数据快速获取和处理技术,探讨利用低空无人机遥感数据处理系统如何有效开展矿山遥感调查和监测工作的思路与方法。通过对无人机遥感系统组成和其特点进行了总结,梳理了低空无人机遥感数据获取流程及如何快速处理数据的方法,分析了无人机遥感系统的技术优势,进一步验证了基于低空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矿山遥感调查与监测体系中的运用的可行性。在数据获取中,主要通过飞行任务明确、空域审批、航线确定、飞行参数设定,从而获得相应地航拍影像图。通过实验利用Context Capture软件与Pix4d Mapper软件对同一试验区进行内业数据处理,总结了利用软件生产实景三维模型、DOM、DSM等产品的工作流程,对比分析出两个软件的差异,软件各自特点及其差异。采用遥感影像人工目视解译,对遥感影像进行判读,结合矿山相关资料分析出监测区域中的矿区违法开采情况,基于两期DOM数据并对非法开采程度进行量化分析。按照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可对露天矿山矿区建设情况进行识别,掌握绿色建设情况,为保证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维护矿业秩序及综合整治矿区环境等提供技术支撑及决策依据。与传统的监测方式相比,低空无人机遥感监测是一种更为高效精确的技术方法,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十分显着,在露天矿山监测应用中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如由于搭载传感器是CCD数码相机,获取的数据信息较为单一;对成果数据中出现的局部误差如何进行修补未开展详细研究;就三维模型精度的评价,如何提高三维模型精度等方面未进行探究。
李彦[10](2020)在《山地丘陵地区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风险分析与安全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高速公路事业作为国家一项基础性服务型项目,其发展规模日益壮大,加快了公路体系现代化建设,但居高不下的施工事故发生率已严重阻碍公路建设事业的良好发展。目前我国山地丘陵地区的高速公路项目体系庞大,涉及工程范围广,沿线地质条件与施工环境差异大,施工风险的综合性与不确定性比普通公路更加复杂。研究、发展与完善山地丘陵高速公路施工风险管理体系既符合实际需求也是大势所趋,可以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满足国家“平安工地”的工程建设要求,实现高速公路建设的安全生产。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一、论文先从公路工程施工管理理论研究入手,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对高速路施工风险管理的定义进行了讨论,并归纳出高速路施工风险特点,划分了施工风险类型,更加贴合山地丘陵地区施工特性,总结出五点科学的施工风险管理原则与一套系统管理模式,形成了完善的高速公路施工风险管理体系,为后续研究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二、论文针对山地丘陵地区高速路施工安全评价体系展开了深入研究,确定出随机性、模糊性及犹豫性三大研究范畴,提出了 PRAE阶段循环分析法,很好地解决了山地丘陵地区不同路况的风险因素遗漏问题,获取了全面的风险源与致险因子。为解决评估指标多而杂的问题,根据因子分析技术原理建立了数据处理模型,完成了数据挖掘技术的数据清洗工作,并构建出适用于山地丘陵高速公路施工的风险信息估测模型,进行了智能预测尝试,增强了既有工程的信息挖掘利用率,降低了经验法的犹豫干扰程度。最后根据模型特点,制定了相应的风险可能性规则和六项严重程度判断标准,丰富了现有的风险估测等级评判方法。三、论文研究了山地丘陵地区的高速公路施工风险管控体系,总结出四项风险控制原则,划分了五级管控标准,提出了定性管控与定量监控双管齐下的风险管控工作方式,制定出险情预防、风险督管、险情处置的控制策略,准确切断了风险发生的三大路径,并研发了施工风险数据计算软件,辅助风险动态监测工作,以满足风险动态管控要求。四、论文依托省内山地丘陵地区WR高速建设工程,进行了施工风险管理研究成果应用。先采用经典的风险分析与估测方法对全标段工程进行了总体与专项风险评价,然后采用PRAE循环、因子分析指标处理技术和基于犹豫模糊信息融合的风险估测模型得出了中度风险评价结果,模型改进前后的偏差度在10%内,验证了模型的科学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信息化评价数据的管理价值。
二、汞作业环境动态监测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汞作业环境动态监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矿山修复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我国矿山生态修复领域现状 |
1.1 矿山生态修复概念 |
1.2 我国矿山生态修复所采用的传统勘测模式的不足 |
1.3 我国矿山生态修复近年来的发展 |
2 无人机遥感技术现状 |
2.1 无人机遥感技术概念 |
2.2 无人机技术相较传统勘测模式的优势 |
3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矿山修复中的应用 |
3.1 在矿山生态动态监测方面的应用 |
3.2 在矿山生态综合治理方面的应用 |
3.3 在矿山生态修复评估方面的应用 |
3.4 无人机遥感技术实施的基本方法 |
4 结语 |
(2)基于多传感融合的液压支架诊断与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基于多传感技术融合的液压支架控制系统 |
2 设备动态监测 |
2.1 视频监测 |
2.2 电气参数监测 |
2.3 多传感器数据监测 |
3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 |
3.1 数据层融合 |
3.2 特征层融合 |
3.2 决策层融合 |
4 支架动作数据趋势拟合 |
5 数据稳定传输 |
6 结语 |
(3)三维扫描技术在矿山储量动态监测中的应用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三维扫描技术的原理 |
2 三维扫描技术在矿山储量动态监测中的重要性 |
3 三维扫描技术在矿山储量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策略 |
(1)在矿山地质测绘中应用三维扫描技术。 |
(2)在矿山地质数据管理中应用三维扫描技术。 |
(3)在矿山地质绘图中应用三维扫描技术。 |
4 三维扫描技术在矿山储量动态监测中的应用流程和领域 |
(1)三维扫描技术在矿山储量动态监测中的应用流程。 |
(2)三维扫描技术在矿山储量动态监测中的应用领域。 |
5 结语 |
(4)基于货物结存动态监测的港口堆场作业流程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项目背景 |
1.1.2 选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论文内容与结构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论文结构 |
2 相关技术及理论综述 |
2.1 港口堆场动态监测技术综述 |
2.1.1 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 |
2.1.2 5G关键技术分析 |
2.1.3 图像识别算法 |
2.1.4 堆场动态监测现状 |
2.2 无人机堆场动态监测可行性分析 |
2.3 流程挖掘相关理论综述 |
2.3.1 流程挖掘算法 |
2.3.2 Petri网的概念与结构 |
2.3.3 流程一致性检查 |
2.4 着色petri网 |
2.4.1 着色Petri网概述 |
2.4.2 着色Petri网定义 |
2.4.3 着色Petri网特性分析 |
2.4.4 着色Petri网应用 |
2.5 本章小结 |
3 堆场传统作业流程挖掘与分析 |
3.1 堆场管理现状总结 |
3.1.1 人工与信息系统协同程度高 |
3.1.2 堆存情况复杂 |
3.1.3 数据准确性低 |
3.1.4 数据采集和传输及时性低 |
3.1.5 资源配置不合理 |
3.1.6 具备无人机摄影测量条件 |
3.2 广州港堆场作业流程挖掘案例分析与流程诊断 |
3.2.1 案例背景介绍 |
3.2.2 Petri网理想模型构建 |
3.2.3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
3.2.4 一致性检查与流程诊断 |
3.2.5 性能分析 |
3.3 堆场作业流程问题总结 |
3.4 本章小结 |
4 基于货物结存动态监测的优化流程CPN建模与仿真 |
4.1 货物结存动态监测系统分析 |
4.1.1 系统概述 |
4.1.2 核心处理流程与功能描述 |
4.1.3 作业流程分析 |
4.1.4 数据流分析 |
4.2 货物结存动态监测系统对堆场作业流程影响分析 |
4.3 堆场作业流程优化 |
4.3.1 转栈作业流程优化 |
4.3.2 汽车提货作业流程优化 |
4.3.3 驳船提货作业流程优化 |
4.3.4 火车提货作业流程优化 |
4.4 堆场作业流程分层模型构建 |
4.4.1 顶层模型 |
4.4.2 转栈模型 |
4.4.3 提货模型 |
4.4.4 汽车提货模型 |
4.4.5 驳船提货模型 |
4.4.6 火车提货模型 |
4.5 模型仿真 |
4.5.1 转栈模型仿真分析 |
4.5.2 提货模型仿真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流程优化性能对比分析与优化建议 |
5.1 流程优化性能对比分析 |
5.1.1 作业时间 |
5.1.2 作业效率 |
5.1.3 作业成本 |
5.1.4 指令重排比率 |
5.1.5 人工参与度 |
5.2 流程优化效果评价 |
5.3 堆场作业流程优化建议 |
5.4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TFDS动态检查集中作业平台管理及应用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1 国内铁路货车运行安全监控发展现状 |
1.2.2 国外铁路货车运行故障动态检测发展现状 |
1.2.3 国内外动态图像检测技术在铁路行业的研究情况 |
1.3 本文的结构框架和主要内容 |
2 TFDS集中作业系统应用及生产组织管理 |
2.1 TFDS系统的简介 |
2.1.1 TFDS硬件设备组成 |
2.1.2 TFDS集中作业系统采用的主要技术 |
2.1.3 TFDS集中作业平台的主要功能 |
2.2 TFDS集中作业生产组织模式 |
2.2.1 异地分散作业模式 |
2.2.2 区域集中作业模式 |
2.2.3 中心集中作业模式 |
2.3 TFDS集中作业生产组织构成及管理 |
2.3.1 主要岗位设置和职责 |
2.3.2 TFDS“一班”作业流程 |
2.3.3 TFDS“一列”作业流程 |
2.4 重要生产环节信息传递流程及结合部工作 |
2.4.1 生产组织安排环节 |
2.4.2 故障下发预报环节 |
2.4.3 设备运行异常环节 |
2.5 本章小结 |
3 TFDS集中作业管理及平台使用现状和优化需求分析 |
3.1 TFDS通过修作业时间分析 |
3.1.1 列车通过修时间及TFDS动态检查作业时间的关系 |
3.1.2 影响TFDS动态检查作业时间的重要因素 |
3.2 TFDS集中作业生产组织管理现状分析 |
3.2.1 生产组织效率有待提高 |
3.2.2 作业质量管理缺乏有效监控手段 |
3.2.3 人员素质培训达不到实际效果 |
3.2.4 通过作业TFDS检查标准难执行 |
3.3 TFDS集中作业平台使用现状分析 |
3.3.1 较TFDS3.0 作业平台增加漏接列车 |
3.3.2 人机交互提示提醒效果不佳 |
3.3.3 信息未实现自动采集和传递 |
3.3.4 生产环节缺少流程自动控制 |
3.4 管理模式优化及应用平台升级需求 |
3.4.1 生产组织管理模式优化需求 |
3.4.2 TFDS集中作业平台升级需求 |
3.5 本章小结 |
4 TFDS集中作业管理模式优化方案及应用平台升级方案 |
4.1 TFDS集中作业生产组织管理模式优化方案 |
4.1.1 合理选择集中作业生产组织模式 |
4.1.2 精细化决策TFDS生产组织管理 |
4.1.3 动态调整“一班”生产组织安排 |
4.1.4 建立结合部管理和作业时间评价机制 |
4.1.5 构建TFDS3.0作业应急管理体系 |
4.2 TFDS集中作业应用平台升级方案 |
4.2.1 实现用户定向信息提示和作业流程控制功能 |
4.2.2 实现生产信息自动流转和生产过程动态监测 |
4.2.3 实现全过程作业质量和在线培训效果智能评价 |
4.3 本章小结 |
5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方法研究与系统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整治方法研究与分析 |
1.1 研究现状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2 关键技术 |
2.1 遥感影像自动识别 |
2.2 数据分析处理 |
2.3 信息高效传输 |
3 系统设计 |
3.1 系统架构 |
3.2 功能设计与实现 |
3.2.1 底板数据获取 |
3.2.2 监管数据集成 |
3.2.3 动态监测 |
3.2.4 整治情况追踪 |
3.2.5 移动端APP |
3.2.6 统计分析 |
3.2.7 台账管理 |
4 系统应用 |
5 结语 |
(7)地铁保护区自动化监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测量机器人应用现状 |
1.2.2 图像识别和目标识别现状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测量机器人及数据通讯 |
2.1 TS30 测量机器人 |
2.2 测量机器人的二次开发平台 |
2.2.1 内置应用程序开发 |
2.2.2 GSI串行接口 |
2.2.3 GEOCOM接口 |
2.3 数据通讯 |
2.3.1 RS232 串口通讯 |
2.3.2 4G DTU模块 |
2.3.2.1 数据通讯过程 |
2.3.2.2 模块连接 |
2.3.3 SOCKET通讯原理 |
2.4 极坐标法测量原理和分析 |
2.4.1 极坐标法原理 |
2.4.2 点位精度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测量标志图像识别 |
3.1 图像识别与目标识别 |
3.2 基于模板匹配的模式识别方法 |
3.2.1 OPENCV |
3.2.2 模板匹配实现 |
3.2.3 模板匹配算法 |
3.3 基于图像处理的方法 |
3.3.1 图像处理技术 |
3.3.2 OPENCV图像处理函数 |
3.4 基于机器视觉的目标跟踪方法 |
3.4.1 OPENCV目标跟踪函数 |
3.4.2 KCF跟踪模型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测量机器人目标识别 |
4.1 基于模板匹配的模式识别方法测试结果与分析 |
4.2 基于图像处理的方法测试结果与分析 |
4.3 基于机器视觉的目标跟踪方法测试结果与分析 |
4.4 测量机器人目标识别实现 |
4.4.1 像素坐标系与图像坐标系 |
4.4.2 坐标系转换与角度计算 |
4.4.3 实例计算 |
4.4.4 远程控制代码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地铁保护区自动化监测系统开发 |
5.1 系统需求分析 |
5.2 系统功能设计 |
5.3 系统数据库设计 |
5.3.1 SQL SERVER数据库 |
5.3.2 数据库结构设计 |
5.4 系统开发环境 |
5.5 软件实现 |
5.5.1 登录系统 |
5.5.2 项目管理 |
5.5.3 系统通讯 |
5.5.4 开机设置 |
5.5.5 设站点编辑和设站定向 |
5.5.6 学习测量 |
5.5.7 点组编辑和循环编辑 |
5.5.8 错误信息和数据查询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8)上湾矿12401综采工作面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综采工作面矿压及水害安全信息化管理研究现状 |
1.2.2 综采工作面“人-机”信息化管理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2 上湾矿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及信息化管理环境分析 |
2.1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理论 |
2.1.1 本质安全管理理论 |
2.1.2 安全目标管理理论 |
2.1.3 信息化管理理论 |
2.2 上湾矿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现状 |
2.2.1 上湾矿概况 |
2.2.2 上湾矿安全生产管理组织机构 |
2.2.3 上湾矿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现状 |
2.3 上湾矿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环境 |
2.3.1 上湾矿实施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
2.3.2 上湾矿实施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
2.4 上湾矿信息化生产管理系统 |
2.5 本章小结 |
3 上湾矿12401 综采工作面矿压安全分析 |
3.1 上湾矿12401 综采工作面概况 |
3.2 12401 综采面矿压分析方法 |
3.3 矿压安全监测数据采集 |
3.4 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预警分析 |
3.4.1 工作面顶板垮落来压强度理论 |
3.4.2 工作面老顶初次来压规律预警分析 |
3.4.3 工作面顶板周期来压步距预警分析 |
3.4.4 支架阻力预警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上湾矿12401 综采工作面水害安全分析 |
4.1 底板音频电透测试与分析 |
4.1.1 锚索和锚杆导电性测试与分析 |
4.1.2 底板音频电透测试方法设计 |
4.2 巷道监测电极布置方式对比与分析 |
4.3 上湾矿12401 工作面顶板水害监测与分析 |
4.3.1 工作面电法监测系统组成 |
4.3.2 12401 综采工作面地质安全状态分析 |
4.3.3 监测区域动态监测结果反演分析 |
4.4 工作面顶板水害预警级别划分 |
4.5 本章小结 |
5 上湾矿12401 综采工作面区域化信息管理 |
5.1 综采工作面区域化划分方法 |
5.1.1 工作面区域静态划分 |
5.1.2 采煤区域动态划分方法 |
5.2 上湾矿12401 综采工作面环境安全分析及管理 |
5.2.1 综采工作面区域化矿压安全分析及管理 |
5.2.2 综采工作面区域化水害监测及安全管理 |
5.3 上湾矿12401 综采工作面主要设备安全运行管理 |
5.3.1 综采装备区域化作业安全管理 |
5.3.2 综采装备“全周期设备监护”管理 |
5.4 班组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 |
5.4.1 班组班前信息化管理 |
5.4.2 井下交接班信息化管理 |
5.5 上湾矿12401 综采工作面信息化管理成效分析 |
5.6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
(9)基于低空无人机遥感的露天矿山监测研究 ——以重庆市露天矿山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与数据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2.2 矿山开采情况 |
第三章 低空无人机遥感系统 |
3.1 无人机遥感系统概况 |
3.2 无人机遥感操作流程 |
3.3 低空无人机遥感技术特征 |
3.4 倾斜摄影测量技术规格与要求 |
第四章 低空无人机遥感数据处理 |
4.1 无人机数据预处理 |
4.2 空三加密处理 |
4.3 三维建模 |
4.4 数据质量检查 |
4.5 遥感解译 |
第五章 实验与分析 |
5.1 实验数据与数据采集 |
5.2 基于Context Capture软件内业数据处理 |
5.3 基于Pix4Dmapper软件内业数据处理 |
5.4 效果评价 |
第六章 矿山监测应用分析 |
6.1 矿山开采秩序分析 |
6.2 资源动用量分析 |
6.3 绿色矿山建设调查分析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山地丘陵地区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风险分析与安全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亟待解决的问题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采用的技术路线 |
1.4 主要创新点 |
第二章 高速公路施工风险管理理论研究 |
2.1 施工风险理论研究 |
2.1.1 施工风险定义及特点 |
2.1.2 施工风险类型划分研究 |
2.2 高速公路施工风险管理理论研究 |
2.2.1 施工风险管理概念及特点 |
2.2.2 施工风险管理原则 |
2.2.3 施工风险管理内容与模式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评价体系建立与评估模型构建的研究 |
3.1 山地丘陵地区高速公路施工风险分析 |
3.1.1 施工风险识别与分析方法 |
3.1.2 山地丘陵高速公路全线施工风险分析 |
3.2 评价指标的选取与评价体系的建立 |
3.2.1 指标选取与处理技术研究 |
3.2.2 基于因子分析的数据处理研究 |
3.2.3 施工风险指标体系建立 |
3.3 高速公路施工风险估测模型的构建 |
3.3.1 施工风险估测内容与理论研究 |
3.3.2 基于决策树分析技术的信息熵值研究 |
3.3.3 基于犹豫模糊信息融合技术的估测模型研究 |
3.3.4 风险估测值及其等级研究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高速公路施工风险应对与控制研究 |
4.1 高速公路施工风险应对研究 |
4.1.1 风险应对原则 |
4.1.2 安全管控标准及指标研究 |
4.2 施工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
4.2.1 风险预防策略 |
4.2.2 风险督管策略 |
4.2.3 险情处理策略 |
4.3 高速路施工期风险动态管理系统研究 |
4.3.1 管理系统研发概述 |
4.3.2 高速路施工风险管理系统软件研发 |
4.3.3 风险管理系统在动态监控中的应用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山地丘陵地区WR高速施工风险管理实例应用 |
5.1 WR高速公路项目概况 |
5.1.1 项目概况 |
5.1.2 工程施工环境 |
5.1.3 重点工程施工概况 |
5.2 一标段全线工程施工风险辨识与分析 |
5.2.1 风险源辨识 |
5.2.2 风险分析 |
5.3 一标段工程施工风险估测 |
5.3.1 总体风险估测 |
5.3.2 专项风险估测 |
5.4 基于犹豫模糊信息融合模型的工程施工风险估测 |
5.4.1 指标的筛选与确定 |
5.4.2 公因子权重计算 |
5.4.3 评估模型构建 |
5.4.4 评估结果 |
5.5 一标段施工风险控制策略 |
5.5.1 一般风险源的应对建议 |
5.5.2 重大风险源的控制措施 |
5.6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附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与论文成果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四、汞作业环境动态监测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无人机遥感技术在矿山修复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韩召阳,韩磊. 河南科技, 2021(21)
- [2]基于多传感融合的液压支架诊断与控制研究[J]. 赵校朋,付振,王朕,姜春阳,高思伟. 煤炭科学技术, 2021(S1)
- [3]三维扫描技术在矿山储量动态监测中的应用探讨[J]. 熊飞. 世界有色金属, 2021(11)
- [4]基于货物结存动态监测的港口堆场作业流程优化研究[D]. 孙文雪. 北京交通大学, 2021
- [5]TFDS动态检查集中作业平台管理及应用优化研究[D]. 赵紫雄.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1(01)
- [6]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方法研究与系统实现[J]. 卢绍婷,周俊晖. 国土资源信息化, 2021(02)
- [7]地铁保护区自动化监测系统研究[D]. 方云飞. 合肥工业大学, 2021(02)
- [8]上湾矿12401综采工作面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研究[D]. 马恺.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2)
- [9]基于低空无人机遥感的露天矿山监测研究 ——以重庆市露天矿山为例[D]. 吴佳冰. 湖北大学, 2020(02)
- [10]山地丘陵地区高速公路工程施工风险分析与安全管理研究[D]. 李彦. 山东大学, 20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