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高GGT慢性肝炎58例治疗

持续高GGT慢性肝炎58例治疗

一、优思弗治疗慢性肝炎持续高GGT 58例(论文文献综述)

黄正慧[1](2021)在《PBC和AIH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基于数据挖掘的用药规律研究》文中指出背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可能与自身免疫相关的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是一种以高γ球蛋白血症、自身抗体阳性、界面性肝炎为特征的的自身免疫性肝病,其自身免疫反应主要针对肝细胞,均属于自身免疫性肝病。PBC和AIH早期多无明显症状,一旦进入症状期及失代偿期就意味着生存期下降,如不经规范治疗可导致肝硬化、肝衰竭。虽然熊去氧胆酸(UDCA)为国际公认的治疗PBC的药物,但对于对UDCA生物化学应答欠佳的患者尚无统一治疗方案。对于PBC患者常见的乏力、瘙痒等症状,尚无疗效获得公认的西药。目前AIH的标准治疗方案为仅用糖皮质激素或糖皮质激素联合硫唑嘌呤(AZA),但一部分患者或是不能耐受药物不良反应,或是在药物减量、停用过程中再次出现病情加重,该治疗方案尚不能解决全部临床问题。中医药在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传承了名老中医经验,近年来积累了一定的治疗PBC和AIH的经验。本课题通过收集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门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以探讨PBC和AIH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和治疗用药规律,以便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提高疗效。研究目的:探讨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辨证及组方用药规律,总结辨证论治经验,以指导临床。研究方法:本研究从北京中医医院His系统中筛选于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经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医师诊治且符合纳入标准的PBC、AIH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性别、出生日期、地区、诊断、证型、病史、中药处方等资料,统计各证型频次、合并症情况等。分析性别、年龄等与证型分布的关系。将原始中医证型进行规范,获得规范后证型,统计规范后证型证型频次,探索分析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与规范后证型分布的关系。将所有中药处方建立数据库,对原始中药名称进行规范,统计数据库中各中药的频次、频率。运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系统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纳入方剂的组方用药。结果:(1)纳入305例PBC患者,其主要证型为气虚血瘀证(40.0%)、肝郁脾虚证(32.1%)、肝胆湿热证(14.8%)、脾虚湿盛证(10.5%)、痰湿证(7.5%)、肝肾阴虚证(5.2%)(X2=1972.936,P<0.001)。提取治疗中药方剂249首,共计中药298味,频次最高的前10味中药为:黄芪、麸炒白术、白芍、茵陈、黄芩、赤芍、茯苓、当归、丹参、郁金。全部中药的四气主要为微寒(24.2%)、温(20.8%)、寒(19.2%)、平(19.1%)等,其五味以甘(48.2%)、苦(48.0%)、辛(34.8%)为主,主要归肝(50.8%)、脾(50.2%)、肺(39.9%)、胃(33.7%)、心(25.1%)、肾(23.6%)等经。关联分析显示化橘红-苦杏仁、黄芪-茯苓皮、黄芪-豨莶草、黄芪-大腹皮、化橘红-拳参、苦杏仁-化橘红-茵陈、黄芪-化橘红-茵陈、化橘红-苦杏仁-茵陈、化橘红-苦杏仁-黄芪、化橘红-苦杏仁-黄芩、化橘红-苦杏仁-麸炒白术、黄芪-化橘红-麸炒白术等为治疗PBC常用药对;聚类分析显示治疗PBC常用中药可分为3组:①化橘红、苦杏仁、生地黄、鳖甲胶、黄芪、茯苓皮、当归、白芍;②泽兰、白茅根、茵陈、赤芍、牡丹皮、黄芩;③郁金、金钱草、麸炒白术、茯苓、党参、砂仁、陈皮、丹参、炒酸枣仁。(2)纳入88例AIH患者,其主要证型为肝郁脾虚证(36.4%)、气虚血瘀证(31.8%)、肝胆湿热证(15.9%)、气滞血瘀证(13.6%)、肝肾阴虚证(8.0%)、脾虚湿盛证(6.8%)、痰浊阻滞证(5.7%)(X2=306.258,P<0.001)。提取治疗AIH的中药方剂67首,共计中药211味,频次最高的前10味中药为:茵陈、赤芍、白芍、黄芩、麸炒白术、黄芪、白茅根、茯苓、丹参、金钱草。全部中药的四气主要为微寒(25.0%)、寒(22.7%)、温(18.3%)、平(15.8%)等,其五味以苦(48.9%)、甘(47.8%)、辛(34.2%)为主,主要归肝(52.3%)、脾(48.9%)、肺(38.5%)、胃(37.4%)、心(25.4%)、肾(21.7%)等经。关联分析显示茵陈-赤芍、茵陈-牡丹皮、茵陈-牡丹皮、赤芍-白茅根、茵陈-白茅根、茵陈-麸炒白术-赤芍、麸炒白术-黄芩-茵陈、赤芍-黄芩-茵陈等为治疗AIH常用药对;聚类分析显示治疗AIH常用中药可分为3组:①茵陈、赤芍、黄芩、牡丹皮、白茅根、金钱草、薏苡仁、广藿香、垂盆草、泽兰、焦三仙、小蓟、泽泻;②白芍、黄芪、丹参、当归、桃仁、化橘红、麦冬、葛根、蒲公英、百合、生地黄炭、生地黄;③麸炒白术、茯苓、香附、陈皮、郁金、党参。结论:PBC病位主要在肝、胆、脾、肾,主要证型有气虚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肝胆湿热证、脾虚湿盛证、痰湿证、肝肾阴虚证。AIH病位主要在肝、脾、肾,主要证型有肝郁脾虚证、气虚血瘀证、肝胆湿热证、气滞血瘀证、肝肾阴虚证、脾虚湿盛证、痰浊阻滞证。PBC与AIH的主要病机均为肝郁脾虚、肝胆湿热,气虚、气滞致痰湿、瘀血内生,日久肝肾阴血耗伤,肝失所养。二者主要治法均为健脾益气、利湿退黄、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养阴柔肝、理气化痰等,治疗注重顾护脾胃与阴血、活血化痰。

孙振华[2](2018)在《常规降糖药物联合胆宁片治疗2型糖尿病并慢性胆囊炎之肝胆湿热证的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课题旨在总结导师朱济英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胆囊炎的学术经验。研究在应用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的降糖方案基础上,加用具有疏肝利胆、清热通下作用的胆宁片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胆囊炎患者临床症状、化验指标等方面的影响,观察胆宁片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胆囊炎之肝胆湿热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1日至2017年11月5日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干部保健科西区门诊及入院治疗、患有2型糖尿病并慢性胆囊炎的、住院期间化验提示胰岛素分泌功能正常、住院期间及研究过程中降糖方案选择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的、未使用胰岛素的住院患者共78例,筛选后58例患者入组,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联合胆宁片组)30例,对照组(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28例。两组共脱落8例,最后50例完成试验。全部入组患者均在糖尿病健康教育及优质低蛋白饮食(0.8g/kg.d)、适当运动、应用二甲双胍联合阿卡波糖的降糖方案的基础上,实验组加用胆宁片,对照组加用熊去氧胆酸胶囊,两组均连续治疗12周,通过对比治疗前后相关观察指标的变化,观察胆宁片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胆囊炎之肝胆湿热证的疗效。结果:研究发现加用胆宁片的实验组较加用熊去氧胆酸胶囊的对照组在临床症状体征及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综合指标改善更为显着。临床症状及体征方面在治疗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别(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达82.2%,远高于对照组(60.6%),其中实验组身体消瘦、脘腹胀满这2项指标有明显改善,且疗效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在治疗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别(P<0.05)。胆宁片可显着促进血脂代谢,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前后均有显着变化(P<0.01)。VAS评分方面,治疗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显着统计学差别(P<0.01)。研究表明,胆宁片能减轻胆囊炎症,恢复胆囊上皮细胞功能,促进胆汁排泄,改善胰岛素抵抗,有效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同时降低血脂及改善临床症状。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胆囊炎之肝胆湿热证的患者来讲,胆宁片一方面可减轻胆囊炎症,恢复胆囊上皮细胞功能,使得胆汁流量增长,减缓胆管内胆汁滞留淤积,另一方面可减轻胰岛素抵抗,从而改进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减轻并发症对身体的影响。加用胆宁片对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胆囊炎之肝胆湿热证的疗效确切,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选择。

王泽瑞[3](2018)在《血清紫藤凝集素阳性Mac-2结合蛋白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和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文中提出研究背景:Mac-2结合蛋白(Mac-2-binding protein,M2BP)是一种N型糖基化蛋白,紫藤凝集素(Wisteria floribunda agglutinin,WFA)可与M2BP结合形成紫藤凝集素阳性的巨噬细胞-2结合蛋白(WFA-positiveMac-2-bindingprotein,WFA+-M2BP)。目前研究表明,WFA+-M2BP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且可预测肝癌的发生及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但MFA+-M2BP与肝硬化患者的相关研究却鲜有报告。研究目的:明确WFA+-M2BP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情况是否存在相关性及其对肝功能的预测效果。研究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地入组了2013至2016年间住院治疗的197肝硬化患者。其中,160例患者完成了相关随访工作,平均中位随访时间为23个月。收集和记录患者的相关化验、检查和临床资料(如并发症、死亡等),并通过全自动分析仪,测定所有患者血清中WFA+-M2BP的水平。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和Cox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测定血清WFA+-M2BP在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储备、预测失代偿和死亡等方面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在入组的197例肝硬化患者中,血清WFA+-M2BP水平随Child-pugh分级的升级而增高,尤其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肝硬化患者中明显。Roc分析发现,WFA+-M2BP用于Child-Pugh分级评估肝功能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此外,血清WFA+-M2BP也与终末期肝病(MELD)评分呈显着正相关。更重要的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WFA+-M2BP是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展为临床失代偿期的独立预测指标(OR=11.958;95%CI:1.876-76.226;p=0.00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证实WFA+-M2BP是肝病相关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2.57;95%CI:1.013-6.525;P=0.047)。研究结论:血清WFA+-M2BP水平可作为评价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和预测其临床结局的可靠指标,尤其适用于HBV感染引起的肝硬化患者。

林金环[4](2017)在《四金汤对气滞血瘀证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四金汤对气滞血瘀证慢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为其治疗气滞血瘀证慢性胆囊炎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气滞血瘀证慢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治疗组在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上加予四金汤治疗,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有效率、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以及胆囊彩超改善情况的变化。结果:(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5.86%,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79.31%,治疗组的中医证候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治疗组的右上腹疼痛或不适感评分为1.06±0.45分,对照组的右上腹疼痛或不适感评分为1.52±0.59分,治疗组的右上腹疼痛或不适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恶心嗳气评分为0.84±0.25分,对照组的恶心嗳气评分为1.48±0.31分,治疗组的的恶心嗳气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进油腻食物后腹胀评分为1.03±0.33分,对照组进油腻食物后腹胀评分为1.87±0.42分,治疗组的进油腻食物后腹胀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胆囊区压痛或叩击痛评分为0.53±0.12分,对照组胆囊区压痛或叩击痛评分为1.07±0.23分,治疗组的胆囊区压痛或叩击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口苦咽干评分为0.54±0.20分,对照组口苦咽干评分为1.62±0.42分,治疗组的口苦咽干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痛引肩背感评分为0.54±0.32分,对照组痛引肩背感评分为0.91±0.48分,治疗组的痛引肩背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纳呆食少评分为1.54±0.35分,对照组纳呆食少评分为1.88±0.61分,治疗组的纳呆食少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胆囊彩超有效率为86.21%,对照组胆囊彩超有效率72.41%,治疗组的胆囊彩超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四金汤能够有效改善气滞血瘀证慢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2)四金汤能够明显改善气滞血瘀证慢性胆囊炎彩超影像学表现。

应茵,吴波明[5](2016)在《思美泰联合苦黄注射液治疗淤胆型肝炎疗效观察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淤胆型肝炎患者采用思美泰联合苦黄注射液治疗的临床疗效,同时观察其对患者肝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将本院肝科病房1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2例采用苦黄注射液治疗,治疗组88例于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思美泰,2组均给予护肝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统计2组患者血清胆红素下降至正常5倍内的时间,并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所发生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直接胆红素(DBil)、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及总胆汁酸(TBA)水平较治疗前下降,且白蛋白(Alb)及胆碱酯酶(CHE)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显着,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6.6%(85/88),高于对照组75.8%(4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胆红素下降至正常5倍内的平均时间为(12.7±6.8)天,低于对照组(17.5±7.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应用思美泰联合苦黄注射液治疗淤胆型肝炎疗效显着且安全。

孙彪[6](2014)在《酒精性肝病并发胆汁淤积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酒精性肝病是胆汁淤积性肝病病因之一,国内、外对于酒精性肝病并发胆汁淤积研究报道较少,其中Laurent Spahr教授等研究发现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并发胆汁淤积的病死率很高,预后及治疗还不成熟。据O’Shea教授等报道大约25%的慢性酒精性肝病合并肝内胆汁淤积,并且往往提示预后不良。因此,本研究是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住入院的88例酒精性肝病并发胆汁淤积的患者临床资料加以整理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酒精性胆汁肝病并发淤积的预后及治疗,并探讨酒精性肝病并发胆汁淤积的中医辨证论治。研究方法:1.查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住入院的酒精性肝病的住院病历,根据2010年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和2013年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进行纳入和排除,共收集符合条件的病历88例。2.使用EpiData3.1数据管理软件记录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应用中药治疗的患者记录舌脉、中医证型及方药。3.根据调查资料分析(1)酒精性肝病并发胆汁淤积患者的临床特征;(2)酒精性肝病并发胆汁淤积患者的预后及对比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单纯西医治疗组的疗效差异;(3)酒精性肝病并发胆汁淤积患者的中医症候特点及辨证施治。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1.0统计软件等多种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双侧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预后评估Child评分可作为酒精性肝病并发胆汁淤积的独立预后因素。2.酒精性肝病并发胆汁淤积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单纯西医治疗组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中医症候特点及辨证施治:中医证型可分为肝胆湿热、热毒炽盛、湿困脾胃、寒凝阳衰、肝气郁结、气阴两伤六型。中药治疗上多采用解毒、清热、凉血、化痰、利湿、扶正等法。结论:通过对88例酒精性肝病并发胆汁淤积患者病历资料的研究发现:1.该病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发病年龄以40~59岁之间的患者最多。饮酒种类以仅饮白酒为主。日均饮酒量在80~160g者居多,饮酒时间多为20年和30年左右。2.基线生化指标方面,结果显示与正常参考值相比,患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碱性磷酸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水平明显升高,白蛋白水平明显降低,ALT、AST水平不同患者中差异较大。3.住院期间88例患者死亡6例,总体病死率为6.82%,4例出现消化道出血,12例出现肝性脑病(其中死亡4例),3例出现肝肾综合征(其中死亡2例)。4例出现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因为治疗及时以及一般情况较好未发生死亡。4Child评分可以成为独立的预后因素,在对该疾病的病死率进行评估时具有重要作用。5.中医对于酒精性胆汁淤积认为属于酒疸范畴,嗜酒过度、复感外邪、饮食劳倦为发生酒疸的常见诱因。总体病机为湿热内蕴、气滞血瘀、脏腑亏虚。中医证型:可分为湿热内蕴、毒热瘀结、脾虚湿困四型,之后我们在病历资料中又发现了肝气郁结、气阴两伤两型,中药治疗上多采用解毒、清热、凉血、化痰、利湿、扶正等法。治疗上由于应用目标药物的患者数较少,没有得出统计学意义。所以下一步将会对于这个病种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的、双盲的、多中心的药物试验,来完善本研究的上述不足。

郝绍瑞[7](2013)在《李氏人工肝系统治疗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和预后评价》文中认为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过程中可能发生急性发作引起重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肝硬化、肝癌等情况,造成了巨大的社会负担和经济负担。乙肝肝衰竭病情危重,进展迅速,预后极差,目前内科综合治疗仍缺乏特效的治疗药物,病死率高达70%。李氏人工肝系统(Li’s artificial liver system, Li-ALS)治疗重型肝炎肝衰竭获得重大突破,显着降低了患者病死率。早在2005年,李兰娟院士领导的人工肝团队就提出血浆置换联合血液滤过治疗中、晚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优于血浆置换的观点。本文进行了李氏人工肝系统血浆置换滤过方法治疗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35例的病例分析。本文以浙大一院人工肝中心2011.6.1到2012.1.30期间采用李氏人工肝系统血浆置换滤过方法治疗的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性研究,分析了李氏人工肝系统治疗前后各种指标的变化,并建立了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的因素。李氏人工肝系统血浆置换滤过方法治疗前后血三系都发生了显着的降低,并引起了治疗后血生化及凝血指标的极大改善。治疗后谷氨酸、甲硫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组氨酸显着降低,其余氨基酸治疗后数值低于治疗前,但差异在统计学上不显着。1月和1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51.4%和40.0%。根据肝衰竭不同分期分层,早期1月和1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5.0%和50.0%;中期1月和1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63.2%和47.4%;晚期1月和1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25.0%和25.0%。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四个显着的变量:MELD评分(RR=1.379)、白细胞(RR=1.296).HBeAg(RR=0.083).胆碱酯酶/1000(RR=0.552)。血浆置换既可以除去血液中的中小分子物质和与血浆蛋白结合的大分子毒性物质,同时还可补充肝衰竭患者缺乏的凝血因子、白蛋白等。但其对水电解质平衡以及酸碱失衡等内环境紊乱的调节作用较小,对中小分子物质的清除能力不如血液滤过和透析,对水负荷过重的情况无改善作用,而血液滤过正好弥补了这些不足。晚期患者体内蓄积的毒素高于早、中期,李氏人工肝系统血浆置换滤过方法经过持续性的血液滤过,更大程度上清除了血液中的毒素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晚期患者生存率。

赵琳[8](2013)在《利胆和络方加减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背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一种以胆汁淤积为特征的肝脏疾病,病情呈慢性进展性。因其病机不明,多与免疫介导损伤相关。西医治疗存在一定困难,免疫抑制剂对本病的治疗疗效尚不明确,存在争议。唯一公认的首选药物为熊去氧胆酸(Ursodeoxy cholic acide,UDCA),对改善胆汁淤积有一定作用,部分患者效果不佳或无效。近年来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本病发病率逐年增长,中医对本病的病因病机的探讨、临床治疗的研究也愈来愈多、愈来愈深入,逐步取得一定进展,体现一定优势。本研究通过观察吾师经验方利胆和络方加减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PBC的临床效果。目的:探讨中医学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病机制的认识,认为“正气亏虚为根本,湿热瘀滞、胆络失和”为基本病机,制定“利胆和络”的治疗大法。临床具体运用金实导师经验方利胆和络方加减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PBC,寻找一种新的、有效的、经济的、宜推广的治疗PBC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3个月为一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对照组使用熊去氧胆酸(优思弗)0.25tid+水飞蓟素片(利加隆)140mg bid,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中药利胆和络方加减,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相关生化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的差异,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0%,优于对照组53.33%,采用x2检验,x2=8.208,p=0.004,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生化检查指标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改善,但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更优,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差值的组间比较显示,中医不但在改善患者症状方面有优势,在降低AST、TB、DB这三项指标上作用突出。提示:利胆和络方联合UDCA改善PBC症状及某些生化指标效果更佳,且治疗组无不良反应和安全指标异常,是一组值得推广应用的方剂。结论:利胆和络方加减联合熊去氧胆酸能明显改善PBC患者除黄疸外的其他临床症状包括胁痛、乏力、皮肤瘙痒、腹胀、纳差、恶心呕吐。生化指标:联合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比较能降低血清AST、ALT、TB、DB、ALP、γ-GT的水平,在降低AST方面有优势。说明利胆和络方治疗PBC的疗效确切,在提高患者生存率及改善生活质量方面有显着优势,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进一步研究。

崔宇[9](2013)在《不同配伍硝石矾石散对肝内胆汁淤积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不同配伍硝石矾石散对于α-荼基异硫氰酸盐(ANIT)诱导的肝内胆汁淤积型大鼠的疗效。材料与方法:采用ANIT诱导制备肝内胆汁淤积大鼠模型7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组及中药1-4组,除模型组20只外,其余每组各10只,并选未造模大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均日一次灌胃给药,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按6ml/kg予以0.9%氯化钠注射液,西药组按0.1g/kg/d给予思美泰,中药1-4组按2ml/d分别给予火硝加白矾,芒硝加白矾,火硝加绿矾,芒硝加绿矾为主要配伍的硝石矾石散灌胃。给药时间从造模当天开始,48h后处死模型组10只大鼠,留取血清备用。用药7天后处死全部动物。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肝功能指标(TBIL、DBIL、TBA、ALT、AST、ALP),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Na+-K+-ATP酶活性,聚合酶链式反应测定大鼠阴离子交换蛋白2(AE2,Anion Exchanger2)mRNA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结果:⑴肝内胆汁淤积时,SD大鼠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汁酸(TBA)水平均显着升高(P<0.01)。与造模后48h相比,实验完成时模型组血清TBIL、DBIL、TBA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1)。实验完成时,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和中药1-4组大鼠血清TBIL、DBIL、TBA水平显着降低(P<0.01),中药1组(火硝、白矾组)大鼠血清TBIL、DBIL、TBA水平与西药组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与中药2组(火硝、绿矾组)、中药3组(芒硝、白矾组)、中药4组(芒硝、绿矾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西药组、中药1-4组ALT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有显着差异(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及中药2-4组ALP活性无显着差异(P>0.05),中药1组ALP活性与模型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1)。各组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⑵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中药治疗1-4组Na+-K+-ATP酶活性显着升高(P<0.01),中药1组与西药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中药1组与中药2-4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⑶肝内胆汁淤积时,模型组AE2mRNA的表达显着降低(P<0.01),西药组和中药1-4组均可增加其表达,与模型组相比有极显着差异(P<0.01),中药1组与西药组及中药2-4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治疗组AE2mRNA的表达量仍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⑷光镜下可见模型组肝小叶结构不完整、轮廓不清、有散在的点状坏死;胆管上皮细胞肿胀、坏死、管腔宽大;汇管区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西药组肝小叶结构比较完整,仅个别肝细胞呈空泡样变性。与中药2-4组相比,中药1组(火硝白矾组)肝小叶结构更加完整,小叶间胆管大致正常,汇管区仅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变性、坏死程度较轻。⑸电镜下可见模型组细胞质内线粒体肿胀,部分线粒体嵴断裂,呈空泡样变;滑面内质网变化不明显,糖原较多,高尔基体肥大;细胞核边聚,且核较大,核内异染色质增多;肝血窦处可见Kupffer细胞,呈不规则形,胞质内有大量的溶酶体和线粒体;肝细胞内部分细胞器溶解;毛细胆管有不同程度的扩张,且毛细胆管内微绒毛减少,胆管周围的致密带或外质层增宽。西药组细胞质溶解,细胞核固缩,线粒体收缩,滑面内质网扩张,粗面内质网增多。中药1-4组中,中药1组(火硝白矾组)肝细胞结构最接近正常,细胞器较丰富,有大量的糖原颗粒。结论:以火硝、白矾为主要配伍的硝石矾石散能改善肝内胆汁淤积时异常的血清生化指标,提高Na+-K+-ATP酶活性,增加AE2mRNA的表达,减轻肝细胞变性、坏死和毛细胆管扩张,对于ANIT所致的大鼠肝内胆汁淤积有显着的治疗作用。

孙云芸[10](2013)在《双环醇片在严重银屑病治疗中的药物性肝损害保护作用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常见的、容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治疗中、重度银屑病的药物中如甲氨蝶呤、维A酸类等一线药物的长期使用则可能会引起肝损害。本课题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双环醇片对严重银屑病治疗中的药物性肝损害的保护作用,从而为优化临床治疗银屑病方案提供线索和实验根据。方法:实验一:按照患者就诊顺序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一组为治疗组,共12例;一组为对照组,共17例。治疗组在治疗银屑病期间,出现药物性肝损害后口服双环醇片(25mg,一日3次),治疗至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出现药物性肝损害后连续口服甘利欣片(甘草酸二铵150mg,一日2次),治疗至肝生化指标恢复正常。观察两组的肝功能恢复至正常的情况。实验二:将4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A组空白对照组、B组雷公藤造模组、C组双环醇高剂量组、D组双环醇低剂量组、E组甘利欣对照组。A、B组给予羧甲基纤维素混悬液口服,C组、D组、E组给予相应药物处理5天后,第6天后4组给予雷公藤口服。24h后取血处死,解剖取肝脏,观测血清指标及病理情况。结果:临床实验表明双环醇与甘利欣均有保肝降酶的作用(P<0.05),双环醇的总有效率为100%,甘利欣的总有效率为94.12%两者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动物实验表明各组小鼠血清AST比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大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环醇高剂量组、甘利欣均小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环醇低剂量与模型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环醇高剂量组与甘利欣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环醇低剂量组大于甘利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环醇能降低药物所致的肝酶升高,减轻肝细胞的变性坏死程度,具有保肝降酶的作用。

二、优思弗治疗慢性肝炎持续高GGT 58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优思弗治疗慢性肝炎持续高GGT 58例(论文提纲范文)

(1)PBC和AIH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基于数据挖掘的用药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1 西医治疗
        1.1 一线治疗
        1.2 二线治疗
        1.3 对症治疗
        2 中医论治
        2.1 病因病机
        2.2 中医治疗
        3 小结
    综述二 AIH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1 西医治疗
        1.1 标准治疗
        1.2 替代治疗
        2 中医论治
        2.1 病因病机
        2.2 中医治疗
        3 小结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研究一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回顾性临床研究及基于数据挖掘的用药规律研究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PBC患者的合并症
        3.3 PBC患者的病情分层
        3.4 PBC中医病名与证型
        3.5 治疗PBC用药规律
        4 讨论
        4.1 一般资料
        4.2 PBC患者的合并症
        4.3 PBC患者病情
        4.4 PBC中医病名与证型
        4.5 治疗PBC用药规律
        5 结论
        6 问题与展望
    研究二 自身免疫性肝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回顾性临床研究及基于数据挖掘的用药规律研究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合并症情况
        3.3 AIH患者病情分层
        3.4 AIH中医病名与证型
        3.5 治疗AIH用药规律
        4 讨论
        4.1 AIH与女性
        4.2 AIH患者的合并症
        4.3 AIH患者病情
        4.4 AIH中医病名与证型
        4.5 治疗AIH用药规律
        5 结论
        6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常规降糖药物联合胆宁片治疗2型糖尿病并慢性胆囊炎之肝胆湿热证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及筛选流程
        1.2 一般情况比较
        1.3 糖尿病相关资料
    2 诊断标准
        2.1 西医
        2.2 中医
        2.3 中医证候评分
    3 病例选择
        3.1 纳入病例标准
        3.2 排除病例标准
        3.3 脱落病例标准
    4 治疗方法
    5 观察指标
        5.1 安全性观察指标
        5.2 疗效性观察指标
    6 疗效评定标准
        6.1 2 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胆囊炎疗效评定标准
        6.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7 统计学分析方法
    8 结果分析
        8.1 血糖相关指标
        8.2 血脂相关指标
        8.3 腹痛VAS评分
        8.4 中医证候评分
讨论
    1 中医认识
        1.1 病名
        1.2 病因
        1.3 病机
        1.4 消渴合并胆胀之病因病机
    2 西医研究
        2.1 2 型糖尿病发病机制
        2.2 胆汁生理
        2.3 慢性胆囊炎发病机制
        2.4 2 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胆囊炎的相关发病因素
    3 胆宁片相关研究
        3.1 配伍分析
        3.2 现代药理学研究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发表论文

(3)血清紫藤凝集素阳性Mac-2结合蛋白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和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血清紫藤凝集素阳性MAC2结合蛋白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预测价值
    一、前言
    二、资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第二部分 血清紫藤凝集素阳性MAC2结合蛋白预测肝硬化患者临床预后的价值
    一、前言
    二、资料与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病例报告表
综述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工作情况
致谢

(4)四金汤对气滞血瘀证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终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分组方法
        2.2 治疗方法
    3 观察指标
        3.1 疗效性观察指标
        3.2 安全性指标
    4 疗效评定标准
        4.1 临床总疗效评定标准
        4.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4.3 胆囊彩超疗效评定标准
    5 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结果与分析
    1 一般资料比较分析
    2 临床总疗效比较
    3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4 症状及体征评分比较
    5 胆囊彩超疗效比较
    6 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 西医对慢性胆囊炎的认识
        1.1 慢性胆囊炎的流行病学研究
        1.2 慢性胆囊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3 西医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研究进展
    2 中医对慢性胆囊炎的认识
        2.1 中医的病名归属及历史沿革
        2.2 气滞血瘀证慢性胆囊炎的病因病机
        2.3 中医治疗气滞血瘀证慢性胆囊炎的研究进展
    3 四金汤立方依据
    4 四金汤组方解析
    5 四金汤药物现代药理研究
    6 疗效分析
    7 存在的问题
    8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治疗慢性胆囊炎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5)思美泰联合苦黄注射液治疗淤胆型肝炎疗效观察及对肝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2.2 治疗组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3.2 统计学方法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4.2 2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肝功能指标比较
    4.3 2组临床疗效比较
    4.4 2组血清胆红素下降至正常5倍内的平均时间比较
5 讨论

(6)酒精性肝病并发胆汁淤积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酒精性肝病并发胆汁淤积临床研究进展
        1. 酒精性肝病流行病学
        1.1 国外相关流行病学研究
        1.2 国内相关流行病学研究
        2. 酒精性肝病并发胆汁淤积生理病理学
        2.1 乙醇的代谢途径
        2.2 肝细胞结构、胆汁生成及排泄
        2.3 酒精性肝病并发胆汁淤积病因和发病机制
        3. 酒精性肝病并发胆汁淤积危险因素
        3.1 饮酒量与饮酒年限
        3.2 酒精饮料的种类
        3.3 饮酒方式
        3.4 性别
        3.5 种族与遗传易感因素
        3.6 营养状况
        3.7 肥胖
        3.8 肝炎病毒感染
        4. 临床特点
        4.1 酒精性脂肪肝并发胆汁淤积
        4.2 酒精性肝炎并发胆汁淤积
        4.3 酒精性肝纤维化并发胆汁淤积
        4.4 酒精性肝硬化并发胆汁淤积
        5. 实验室检查
        5.1 肝脏酶学检测
        5.2 血糖测定
        5.3 脂代谢相关检测
        5.4 胆汁酸代谢检测
        5.5 血清胆红素检测
        5.6 缺塘转铁蛋白检测
        5.7 平均红细胞容积检测
        5.8 TGF-β1、TNF-α和IL-6检测
        5.9 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原活动度
        6. 影像学检查
        7. 病理学检查
        7.1 单纯性脂肪肝
        7.2 酒精性肝炎
        7.3 酒精性肝纤维化与肝硬化
        8. 酒精性肝病并发胆汁淤积诊断
        8.1 酒精性肝病诊断
        8.2 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
        9. 评估系统
        10. 治疗
        10.1 戒酒
        10.2 营养支持
        10.3 药物治疗
        10.4 并发症和其它器官损害
        10.5 肝移植
        11. 预后
        12.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酒精性肝病并发胆汁淤积中医研究进展
        1. 酒疸的由来
        2. 古人对酒疸病因病机的认识
        2.1 春秋战国
        2.2 秦汉
        2.3 晋隋
        2.4 唐宋
        2.5 金元
        2.6 明清
        3. 现代医家治疗酒疸经验
        4. 病因病机
        5. 辨证论治
        6. 结语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前言
    临床资料
        1. 临床资料
        2. 酒精性肝病并发胆汁淤积诊断
        2.1 酒精性肝病诊断
        2.2 胆汁淤积性肝病诊断
        2.3 黄疸中医诊断标准
        2.4 纳入与排除标准
        3. 疗效判定
        4. 评估方法
        5. 治疗方法
    研究方法
        1. 临床资料的收集
        2. 观察指标
        3. 统计方法
    结果
        1. 酒精性肝病并发胆汁淤积临床特征
        1.1 患者一般资料
        1.2 实验室检查特征分析
        1.3 患者腹部彩色超声检查结果
        1.4 死亡病例原因分析
        1.5 预后评分分析
        2. 酒精性肝病并发胆汁淤积预后分析
        2.1 单变量分析
        2.2 多元回归分析
        3. 中医辨证分型
        3.1 中医辩证特点
        3.2 酒疸治疗
        4. 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西医治疗疗效分析
        4.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基线比较
        4.2 两组患者治疗4周内肝功能指标比较
        4.3 总有效率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1
附表2
英文对照表
致谢
个人简历

(7)李氏人工肝系统治疗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和预后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8)利胆和络方加减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现代医学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认识
    1. 流行病学
    2. 病因病机
        2.1 遗传因素
        2.2 性激素类
        2.3 环境因素
        2.4 自身抗体
        2.5 细胞免疫
        2.6 胆管上皮细胞(bile duct endothelial cells,BECs)
    3. 病理学特征
    4. 临床特点
        4.1 PBC临床分期
        4.2 PBC特殊并发症
        4.3 PBC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
    5. 诊断标准
    6. 治疗方法
第二部分 传统医学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认识
    1. 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相关的病名考证
    2. 古代医籍与本病相关病因病机认识
    3. 近代中医与胆汁性肝硬化相关病因病机研究
    4. 近代中医有关本病的治疗研究
        4.1 单纯中医辨证治疗
        4.2 基础方加减结合西医治疗
        4.3 中医辨证结合西医治疗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材料与方法
        2.1 病例选择
        2.2 病例来源
        2.3 治疗方法
        2.4 治疗效果
        2.5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两组入选病例治疗前基线情况比较
        3.2 治疗结果
        3.2.1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2.2 生化指标的比较
第四部分 讨论
    1. 疗效分析
    2. 金实教授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证治经验
        2.1 脏腑气血失调为基础,外感内伤引发本病
        2.2 正气亏虚为根本,湿热瘀滞、胆络失和为基本病机
        2.3 分阶段治疗,利胆和络为治疗大法,贯穿始终
        2.4 利胆和络方为基础,随症加减
    3. 利胆和络方作用机理探讨
        3.1 利胆和络方药物组成及组方药物探讨
        3.2 主要药物作用机理探讨
    4. 病案举例
    5. 问题与展望
        5.1 研究样本量较少,观察时间不长
        5.2 研究局限于复方汤剂联合西药研究,未做单方及成分研究
        5.3 本病辨证分型种类多,不统一
        5.4 观察指标的局限性
        5.5 注意本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参考文献
附录
    1. 临床研究调查表
    2.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9)不同配伍硝石矾石散对肝内胆汁淤积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10)双环醇片在严重银屑病治疗中的药物性肝损害保护作用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严重银屑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1 中医对银屑病的认识及治疗
        1.2 西医对严重银屑病的认识及治疗
    2 严重银屑病治疗中易致肝损害的药物
    3 治疗肝损害的常见药物
        3.1 西药治疗
        3.2 中药治疗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2 实验方法
    3 治疗方法
    4 观察项目及观测指标
    5 疗效判定标准
    6 治疗结果
        6.1 两组患者总疗效比较
        6.2 两组前后肝功能比较
        6.3 病例脱失情况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7.3 临床试验不足与展望
第三章 动物实验研究
    1 一般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实验试剂
        1.4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处理
        2.2 动物用药
        2.3 观察项目及检测指标
    3 统计方法
    4 结果
        4.1 一般动物情况
        4.2 肝脏系数
        4.3 血清学检测
        4.4 病理学光镜检查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5.3 不足与展望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临床调查表
附录二 缩略词表
附录三 病理切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优思弗治疗慢性肝炎持续高GGT 58例(论文参考文献)

  • [1]PBC和AIH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基于数据挖掘的用药规律研究[D]. 黄正慧.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2]常规降糖药物联合胆宁片治疗2型糖尿病并慢性胆囊炎之肝胆湿热证的疗效观察[D]. 孙振华.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3]血清紫藤凝集素阳性Mac-2结合蛋白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和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D]. 王泽瑞.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18(02)
  • [4]四金汤对气滞血瘀证慢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林金环.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7(03)
  • [5]思美泰联合苦黄注射液治疗淤胆型肝炎疗效观察及对肝功能的影响[J]. 应茵,吴波明. 新中医, 2016(06)
  • [6]酒精性肝病并发胆汁淤积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D]. 孙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9)
  • [7]李氏人工肝系统治疗乙肝慢加急性肝衰竭的疗效和预后评价[D]. 郝绍瑞. 浙江大学, 2013(03)
  • [8]利胆和络方加减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研究[D]. 赵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5)
  • [9]不同配伍硝石矾石散对肝内胆汁淤积型大鼠的治疗作用研究[D]. 崔宇.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3(05)
  • [10]双环醇片在严重银屑病治疗中的药物性肝损害保护作用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孙云芸.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05)

标签:;  ;  ;  ;  ;  

持续高GGT慢性肝炎58例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