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例非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及相关因素的变化

37例非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及相关因素的变化

一、3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非透析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陆建勋,崔俊,亢宁苏,郑露[1](2020)在《腹膜透析与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对比及对血清脂蛋白(a)、血肌酐水平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腹膜透析与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效果及对血清脂蛋白(a)[Lp(a)]、血肌酐(Scr)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进行透析治疗的CRF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膜透析组和连续性血液透析组,腹膜透析组患者接受双联腹膜透析治疗,连续性血液透析组患者接受连续性血液透析治疗。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肾功能、血清炎性因子和血清Lp(a)水平。随访并统计两组患者1年生存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肾功能均显着改善(P<0.05),两组患者血清BUN和S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均得到显着的改善(P<0.05),治疗后腹膜透析组的TNF-α和IL-6水平均显着低于连续性血液透析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Lp(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着升高(P<0.05),治疗后腹膜透析组血清Lp(a)水平显着低于血液透析组(P<0.05)。治疗后6、12个月,腹膜透析组患者的生存率高于连续性血液透析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透析组患者的感染、血细胞减少和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显着低于连续性血液透析组(P<0.05)。结论腹膜透析和连续性血液透析对于CRF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但对于高血脂、老年、贫血患者,使用腹膜透析可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武爱杰[2](2020)在《中药结肠透析对CKD3-5期患者再住院率影响的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近些年来,随着中医药防治各种慢性病在国内外受到了较为广泛的重视,中医药在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方面也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受到了业界的重视。其在控制蛋白尿、减缓CKD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等方面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而中药结肠透析治疗CKD因其经济便捷并且对延缓慢性肾脏病患者向ERSD发展有着比较显着的作用,受到了广大CKD患者的喜爱。中药结肠透析治疗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治疗,虽然其不能完全替代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等主流肾脏替代疗法,但由于其具有”简、便、廉”等特点,在临床上常作为慢性肾脏病患者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尤其是对于消化道症状比较明显的慢性肾脏病患者,更是一种能够明显改善消化道症状的治疗手段。因此,关于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脏病患者治疗方面的研究也就成为了近些年来慢性肾脏病研究领域的热点。目前关于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研究多是从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等较为微观、具体方面研究,少有从较为宏观、宽泛的方面研究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影响。因此,本研究特从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再住院率的影响等方面入手,试图探讨中药结肠透析是否对慢性肾脏病患者的再住院率有一定的影响。研究目的:在控制血压、控制蛋白尿等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结肠透析治疗,观察CKD3-5期非透析患者的再住院率、平均住院间隔等相关情况以及中药结肠透析频率对患者再住院率、平均住院间隔等方面的影响,从而评价中药结肠透析在减少CKD患者的再住院率、平均住院间隔等方面是否存在一定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之上尝试探讨影响患者再住院率的因素。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了回顾性的临床研究方法,筛选了于2015年11月至2016年10月之间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住院治疗,出院主要诊断为慢性肾脏病3-5期的非透析患者,根据相关的诊断、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了188例患者,查阅并且收集其住院期间的相关病历资料,并根据其住院期间的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中药结肠透析组与基础治疗组。然后通过查阅患者住院的相关病历资料,电话随访患者,并记录患者的再住院次数,从而分析患者的再住院率及平均住院间隔。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了188例患者,其中8例患者失访。180例入选患者中中药结肠透析组119例,基础药物治疗组61例;研究期间共有45例患者进入透析阶段,其中中药结肠透析患者34例,基础药物治疗患者11例。2.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年龄、性别、原发病、血肌酐、尿素氮、CKD分期)比较无显着的统计学差异。3.中药结肠透析组半年内再住院率(13.45%)低于基础治疗组(27.87%);中药结肠透析组1年内再住院率(36.97%)与基础治疗组1年内再住院率(37.70%)无明显差异;中药结肠透析组2年内再住院率(50.42%)与基础治疗组2年内再住院率(49.18%)无明显差异。中药结肠透析组的平均住院间隔(262.82±170.202天)与基础治疗组(203.05±165.476天)无明显差异。4.中药结肠透析频率≤4次/周的患者半年内的再住院率(16.33%)与不做中药结肠透析患者半年内的再住院率(27.87%)无明显差异;中药结肠透析频率>4次/周的患者半年内的再住院率(12.86%)与不做中药结肠透析患者半年内的再住院率(27.87%)有显着差异。结论:1.中药结肠透析能够较为明显地降低患者半年内的再住院率,但对患者更长时间的再住院率尚无明确的证据证明有明显的影响。2.中药结肠透析对患者的平均住院间隔尚无确切的证据证明有明显的影响。3.中药结肠透析的频率能够显着地影响患者半年内的再住院率。中药结肠透析频率>4次/周便能够明显地降低患者半年内的再住院率。4.中药结肠透析能够显着地降低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半年内的再住院率。

刘思言[3](2020)在《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高敏肌钙蛋白Ⅰ水平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hs-cTnI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早期筛选、识别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心血管事件危险人群提供帮助。方法:单中心回顾性研究。选取解放军第921医院2018年01月至2019年01月期间住院的诊断为CKD的非透析患者共256名。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包括血肌酐、心肌酶、血尿素氮、同型半胱氨酸、β2微球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甲状旁腺素、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钙、磷、白细胞、血红蛋白、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hs-cTnI),每位患者都进行心脏彩超检查,运用相关统计学方法对患者的hs-cTnI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及分析。结果:1.研究对象的年龄范围为2089岁,平均年龄为55.98±15.06岁,其中54.69%(140/256)为男性,45.31%(116/256)名为女性。hs-cTnI中位数为0.013(0.0070.035)ng/ml,共73(28.52%)例患者hs-c TnI水平升高(>0.034ng/ml)。2.CKD各期患者hs-cTnI异常增高比例分别为:CKD1期13.33%(2/15),CKD2期14.29%(3/21),CKD3期21.43%(6/28),CKD4期30.00%(15/50),CKD5期33.10%(47/142)。3.CKD各期的hs-cTnI水平分别为:CKD1期0.004(0.0010.007),CKD2期:0.008(0.0070.010)ng/ml,CKD3期0.006(0.0030.014)ng/ml,CKD4期0.012(0.0060.035)ng/ml,CKD5期0.021(0.0100.041)ng/ml。4.在hs-cTnI升高组患者与hs-cTnI正常组患者的冠心病病史、收缩压、eGRF、CR、BUN、β2微球蛋白、PTH、P、HB、LVMI、NT-proBNP项目中,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5.256名研究对象中,共133名患者达到左心室肥厚诊断标准,利用卡方检验对肌钙蛋白及左室肥厚进行组别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肌钙蛋白正常组与升高组在有无左室肥厚上存在显着差异,肌钙蛋白升高组左室肥厚患病率(63.38%)高于肌钙蛋白正常组中左室肥厚患病率(47.57%)。6.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病史、HB、NT-proBNP、LVMI、P及PTH为hs-cTnI的影响因素,CKD非透析患者的冠心病病史,HB降低,P、PTH、NT-proBNP和LVMI的升高可引起hs-cTnI水平升高。结论:1.无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非透析CKD患者可发生高敏肌钙蛋白I水平升高。2.非透析CKD患者的冠心病病史、贫血、NT-proBNP升高、左室肥大、甲状旁腺亢进及高磷血症会引起高敏肌钙蛋白I升高。

孙钰[4](2020)在《慢性肾脏病患者血脂异常与肾功能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慢性肾脏病患者血脂异常与肾功能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目的:本文通过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血脂异常特点的研究,探究不同血脂类型与各临床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分析血脂水平与肾功能的关系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肾内科住院治疗的CKD患者195例及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人群32例。收集患者年龄、性别、病史等一般资料及血脂、血常规、生化指标等实验室指标。根据“K/DOQI”,将上述患者及健康体检人群分为对照组、CKD1-3期、CKD4期、CKD5期。采用SPSS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各组血脂异常的特点及比较组间各血脂指标情况;分析CKD患者血脂水平与其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分析不同因素对CKD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对照组与各CKD不同分期组患者的饮酒史、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I、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相比较,CKD组TG水平和Lp(a)水平较高、HDL-C水平较低(P<0.05);TC水平在对照组与CKD1-3期、CKD1-3期与CKD5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水平在对照组与CKD1-3期、对照组与CKD4期、对照组与CKD5期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CKD分期的升高,TG水平降低;HDL-C水平在对照组与CKD4期、对照组与CKD5期、CKD1-3与CKD5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C水平在对照组与CKD1-3期、CKD1-3期与CKD5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a)水平在对照组与CKD5期、CKD1-3期与CKD4期、CKD1-3期与CKD5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KD患者中血脂异常患者的比例为61.03%。各组均以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为主,CKD4期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比例较CKD1-3期及CKD5期高,随着CKD分期的升高,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比例逐渐下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患者的比例逐渐升高、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的比例逐渐下降。4、在CKD患者中,Hb、Alb、BMI与TC水平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C水平与Hb、BMI呈正相关,与Alb呈负相关;Hb、BMI与TG水平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G水平与Hb、BMI呈正相关;BMI与HDL-C水平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DL-C水平与BMI呈负相关;BMI、Cys-C与LDL-C水平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LDL-C水平与BMI呈正相关,与Cys-C呈负相关;Hb与Lp(a)水平的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a)水平与Hb呈负相关。结论:1、与对照组相比较,CKD组患者TG水平、Lp(a)水平较高,HDL-C水平较低。2、本研究的CKD患者中各组血脂异常均以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为主;CKD4期高胆固醇血症比例较CKD1-3期及CKD5期高;随着CKD病程进展,高甘油三酯血症比例和混合型高脂血症比例逐渐下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比例逐渐升高。3、本研究的CKD患者TC水平与Hb、BMI呈正相关,与Alb呈负相关;TG水平与Hb、BMI呈正相关;HDL-C水平与BMI呈负相关;LDL-C水平与BMI呈正相关,与Cys-C呈负相关;Lp(a)水平与Hb呈负相关。

马筱璠[5](2020)在《陈氏肾复汤对脾肾气虚、湿浊瘀阻型慢性肾脏病(CKD3a期)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胎球蛋白A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观察陈氏肾复汤对脾肾气虚、湿浊瘀阻型慢性肾脏病(CKD3a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相关临床指标及血清胎球蛋白A的变化,客观评估陈氏肾复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陈氏肾复汤对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相关因素的影响,从而为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及防治血管钙化提供新的思路。方法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70例患者,依据简单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陈氏肾复汤,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UP)、血钙(Ca)、血磷(P)、钙磷乘积(Ca×P)、甲状旁腺激素(PTH)、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胎球蛋白A(Fetuin-A)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原发病)、相关临床指标(Scr、eGFR、24hUP、Ca、P、Ca×P、PTH、hs-CRP)、血清Fetuin-A及中医证候积分等无明显差异(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Scr、24hU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eGFR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在降低24hUP、升高eGFR上,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降低Scr上,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P、Ca×P、hs-CR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a、PTH与治疗前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4.两组CKD患者的血清Fetuin-A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Fetuin-A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5.相关性分析:血清Fetuin-A与eGFR呈正相关(P<0.05),与Scr、P、Ca×P、hs-CRP呈负相关(P<0.05),与24hUP、Ca、PTH无明显相关性(P>0.05)。6.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7.治疗组的疾病综合疗效总有效率(81.82%)高于对照组(60.61%)(P<0.05)。结论1.陈氏肾复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于脾肾气虚、湿浊瘀阻型慢性肾脏病(CKD3a期)患者的疗效显着,能更好的改善该类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尿蛋白排泄,保护肾功能,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2.两组CKD患者的血清Fetuin-A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且Fetuin-A与eGFR呈正相关,与Scr、P、Ca×P、hs-CRP呈负相关,提示CKD3a期患者的血清Fetuin-A水平已明显下降,其下降可能与肾功能受损、钙磷代谢紊乱及微炎症状态有关。3.陈氏肾复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在升高血清Fetuin-A及降低P、Ca×P、hs-CRP方面,疗效优于单纯西医常规治疗,提示该方通过升高钙化抑制因子血清Fetuin-A水平,改善钙磷代谢紊乱和微炎症状态,从而可对CKD患者的血管钙化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

李颖霞[6](2020)在《慢性肾脏病3-5期非透析患者腹主动脉钙化的相关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3-5期非透析患者腹主动脉钙化与中医证型及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单中心、横断面研究。收集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在湖北省中医院肾病内科营养门诊定期随访的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3-5期非透析患者的相关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基础疾病、四诊资料及实验室数据等),并对纳入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腹主动脉钙化(abdominal aortic calcification,AAC)诊断采用腹部侧位X线平片,根据是否检出AAC分为钙化组和非钙化组,比较两组间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by mass index,BMI)、基础疾病、中医证型以及生化指标等有无差异。其中定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性别、基础疾病、中医证型等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同时结合临床把两组间有差异的数据进一步行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探索CKD3-5期非透析患者腹主动脉钙化的危险因素。结果:1.共纳入CKD3-5期非透析患者96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43例;CKD3期50例,CKD4期29例,CKD5期17例;钙化组45例,非钙化组51例。2.钙化组与非钙化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钙化组的年龄(P<0.001)高于非钙化组。两组间性别、BMI、吸烟史、CKD分期以及原发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间患者实验室数据相比:钙化组患者的血磷(P=0.001)、甲状旁腺激素(P=0.026)以及钙磷乘积(P=0.001)水平明显高于非钙化组患者,血清白蛋白(P<0.001)水平低于非钙化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估算肾小球滤过率、血钙、碱性磷酸酶等生化指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两组间患者中医证型比较:钙化组辨证为脾肾阳虚证、瘀浊证的患者明显多于非钙化组;非钙化组辨证为脾肾气虚证、水湿证的患者明显多于钙化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钙化组患者的本虚证以脾肾阳虚证最常见,标实证以瘀浊证最常见;非钙化组患者的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最常见,标实证以水湿证最常见。5.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血磷以及脾肾阳虚证、瘀浊证是CKD3-5期非透析患者腹主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血清白蛋白是CKD3-5期非透析患者腹主动脉钙化的保护性因素(OR<1、P<0.05)。结论:1.本研究中CKD3-5期非透析患者腹主动脉钙化的患病率为46.88%,年龄、血磷是腹主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白蛋白是腹主动脉钙化的保护性因素;2.CKD3-5期非透析患者腹主动脉钙化与脾肾阳虚证、瘀浊证密切相关,这两种证型也是腹主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

徐娜[7](2020)在《血清脂蛋白(a)与冠心病患者冠脉严重程度及远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第一部分 脂蛋白(a)与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冠脉严重程度相关SS评分的独立预测因子(OR:1.004,95%CI:1.001-1.006,P值=0.009)。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显示Lp(a)可以预测中重度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曲线下面积为0.597,95%CI 0.514-0.559,P 值=0.001),此时 Lp(a)的最佳界值为 16.24mg/dL(敏感度为 0.597,特异度为0.470)。亚组分析显示血Lp(a)与年龄和性别存在显着的交互作用,即在年龄≥55岁和女性亚组中Lp(a)与SS评分的关联强度更大。研究背景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是一种遗传性低密度脂蛋白,在血浆中稳定存在,能够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和血栓形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重要的血运重建方法,SYNTAX评分(SYNTAX score,SS)是依据冠状动脉解剖结构及病变程度形成的评分系统,是评估PCI患者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既往研究表明Lp(a)水平升高是多种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临床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然而,很少有研究探讨Lp(a)水平与冠心病行PCI术患者冠状动脉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探究血清Lp(a)水平对SS评分系统评估的冠心病PCI术患者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大型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的二次分析,该队列研究连续入选2013年1月至12月在阜外医院行PCI治疗的10724例冠心病患者。本次分析只纳入基线Lp(a)数据完整且排除了既往有心肌梗死或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入院时血清Lp(a)水平,根据Lp(a)三分位将入组受试者分为高、中、低三组。根据SS评分系统评估每例患者的冠状动脉严重程度,将SS ≥23定义为中重度冠状动脉病变。比较不同Lp(a)水平组SS评分高低及中重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比例的组间差异。采用pe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Lp(a)水平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sitc回归分析Lp(a)在预测中重度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价值,并进行亚组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估Lp(a)预测中重度冠脉病变的能力。研究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6714例患者。按照Lp(a)三分位法将入组受试者分为三组,分别为低组:Lp(a)≤ 10.59 mg/dL(2238 例),中组:10.59 mg/dL<Lp(a)<30.55mg/d(2238例),高组:Lp(a)≥ 30.55mg/dL(2238例)。基线资料比较显示,随着Lp(a)水平升高,女性占比、合并多支血管疾病、右冠脉病变比例更高,年龄更大,血脂异常更明显,而合并糖尿病及吸烟占比却逐渐降低。随着Lp(a)水平升高,SS评分及中重度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比例均明显升高。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Lp(a)水平与SS评分具有显着相关性(r=0.062,P值<0.001)。在单因素Logsitc分析中,Lp(a)与中到高SS评分有很强的相关性(P值=0.002)。多因素Logsitc回归分析,Lp(a)是中高研究结论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血清Lp(a)水平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显着相关;Lp(a)在预测中重度冠脉病变中具有潜在价值。第二部分 脂蛋白(a)在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中的预测价值研究背景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是一种由基因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既往研究表明血清Lp(a)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然而,血清Lp(a)在严重冠心病三支病变(three-vessel disease,TVD)患者中的预测价值尚未完全阐明。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探究血清Lp(a)水平与TVD患者远期预后的关系,以评估Lp(a)在严重冠心病人群中的预测价值。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大型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的二次分析。连续纳入自2004年4月至2011年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住院的8943例冠心病TVD患者。主要研究终点是全因死亡,次要研究终点包括心原性死亡,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包括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非计划血运重建)以及该复合终点中的单个终点。本次分析只纳入了基线数据Lp(a)完整的患者,并根据Lp(a)中位数值将分析人群分为低Lp(a)组和高Lp(a)组两组。采用KM曲线比较两组患者远期MACE及心肌梗死事件累积发生率,采用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模型计算风险比(hazard ratio,HR)和 95%CI 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并进行亚组分析。研究结果该研究队列最后共纳入6175例TVD患者。根据Lp(a)中位数值分为两组,低Lp(a)组:Lp(a)≤13.76 mg/dl(3088 例),高 Lp(a)组:Lp(a)>13.76 mg/dl(3087 例)。基线资料比较,高Lp(a)组合并血脂异常、临床表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比例更高。整个随访期间(中位随访时间为6.2年),1433例患者发生MACE,其中有804例患者死亡。与低Lp(a)组相比,高Lp(a)组MACE和MI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值<0.05)。两组在全因死亡和非计划性血运重建发生率上无显着差异。多因素分析发现,调整混杂因素后,高 Lp(a)值与 MACE(HR:1.167,95%CI:1.044-1.305,P 值=0.007)和 MI(HR:1.472,95%CI:1.148-1.887,P 值=0.002)的发生显着相关。亚组分析发现,Lp(a)与性别存在显着的交互作用(交互P值=0.002),即在女性患者人群中,与低Lp(a)组相比,高Lp(a)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低Lp(a)组(校正后HR:1.666,95%CI:1.290-2.1 53,校正后P值<0.001)。而在男性患者中,Lp(a)与MACE的发生趋于相关(校正后HR:1.070,95%CI:0.944-1.212,校正后P值=0.233)。在其他各个亚组中,Lp(a)水平与MACE的相关性基本一致,未发现显着的交互作用(交互作用P值均>0.05)。研究结论(1)在严重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中,通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模型校正混杂因素后发现,基线高Lp(a)水平与长期MACE和心肌梗死发生显着相关,是MACE和心肌梗死的独立预测因子;(2)高Lp(a)水平与MACE的关系受性别的影响,即在女性患者中这种相关性更为显着;而在其他各个亚组中,Lp(a)水平与MACE的相关性基本一致。第三部分 脂蛋白(a)在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预测价值研究背景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是一种由基因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而慢性肾脏疾病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研究表明Lp(a)与冠心病患者临床预后密切相关。然而,Lp(a)对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预后价值尚未完全阐明。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探究Lp(a)水平与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行PCI治疗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以评估Lp(a)在CKD这一特殊人群中的预测价值。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大型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队列研究的二次分析。该队列研究连续入选2013年1月至12月在阜外医院行PCI治疗的10724例冠心病患者。主要研究终点是全因死亡,次要研究终点包括心原性死亡,出血,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包括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卒中和非计划血运重建)以及该复合终点中的单个终点。本次分析只纳入确诊为CKD,且基线脂蛋白(a)数据完整的患者,根据Lp(a)中位数值可将分析人群分为低Lp(a)组和高Lp(a)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及次要终点随访后的差异。采用KM曲线比较两组MACE及其他临床事件差异,分析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风险比(hazard ratio,HR)和95%CI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研究结果排除了血清脂蛋白(a)指标缺失的患者后,本研究共纳入427例接受PCI治疗的CKD患者。根据分析人群Lp(a)中位数水平(中位数=217.8 mg/L),将患者分为两组:高Lp(a)组(214例)和低Lp(a)组(213例)。基线时,高Lp(a)组合并血脂异常更多。随访时间为2年,高Lp(a)组的MACCE、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出血发生率均高于低Lp(a)组(P值均<0.05)。两组间非计划性血运重建和缺血性卒中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散点图相关性分析显示,入院Lp(a)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呈显着正相关(r2=0.03,P值<0.001)。生存分析显示高Lp(a)组MACCE发生率显着高于低Lp(a)组(23.0%比15.4%,P值=0.047)。同时,根据BARC定义的出血,生存分析显示高Lp(a)组出血发生率显着高于低Lp(a)(a)组(8.9%比4.2%,P值=0.049)。多因素分析发现 Lp(a)是 MACCE(HR:1.64,95%CI:1.04-2.58,P 值=0.032)和出血(HR:2.29,95%CI:1.01-5.15,P 值=0.046)的重要独立预测因子。研究结论(1)高Lp(a)与心原性死亡、MACCE、心肌梗死、血运重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风险的增加有关;(2)通过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校正混杂因素后,高Lp(a)是2年MACCE和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3)Lp(a)与hsCRP水平呈显着正相关。

王素芹[8](2020)在《运脾强生方对CKD4-5期蛋白质能量消耗的疗效观察及对IGF-1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观察运脾强生方治疗慢性肾脏病蛋白质能量消耗(CKD-PEW)的疗效及对血清IGF-1、ALB水平的影响,探讨该方治疗CKD-PEW的作用机制。方法:临床研究51例CKD4-5期符合PEW诊断的患者,分为治疗组27例(CKD4期7例,5期4例,5D期16例)与对照组24例(CKD4期4例,5期5例,5D期15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优质蛋白饮食(非透析患者蛋白质摄入为0.4-0.6g/kg·d,透析患者蛋白质摄入1.0-1.2g/kgd)、控制血压、纠正贫血、调节钙磷代谢等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运脾强生方,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复方α-酮酸片(开同),4片/次,每日3次,疗程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3个月观察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人体测量学指标、MQSGA量表及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甘油三脂(TG)、胆固醇(CHOL)、尿素氮(BUN)、肌酐(Sc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等指标的变化。实验研究选择60只雄性SD大鼠,适应性饲养1周,随机选取10只雄性SD大鼠为空白组,给予正常饮食饲养,其余50只大鼠采用腺嘌吟与低蛋白饲料配成混合饲料进行喂养的方法建立CKD-PEW大鼠模型,造模时间3周,造模成功后将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开同组及运脾强生方高、低剂量组,其中模型组予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灌胃,药物干预组分别于造模后第1天开始给予开同、运脾强生方高、低剂量灌胃,于灌胃治疗4周观察大鼠体重,股动脉采血留取血清检测血清ALB及IGF-1,留取肝组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IGF-1 mRNA的表达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临床研究(1)两组基线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原发病、CKD分期等一般情况和中医证候积分、人体测量学指标、SGA评分、实验室指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2)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第1、2、3月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第1、2、3月较治疗前下降,第2、3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治疗组第1、2、3月均低于对照组,第2、3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纳差等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治疗前后BMI、AC、TSF、AMC、MQSGA量表比较:①BMI:两组患者各时点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C: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时点AC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升高趋势更明显,第2、3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TSF: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时点TSF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升高趋势更明显,第2、3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④AMC: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时点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差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点AM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MQSGA量表: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时点评分均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差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2、3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P<0.01)。(4)两组治疗前后Hb、Alb、TG、CHOL比较:①Hb: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Hb水平较治疗前略有升高,但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清ALB: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ALB水平均较前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各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TG、CHOL: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TG、CHOL水平较治疗前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非透析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UN、Scr比较:两组BUN、Scr水平治疗前后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血清IGF-1水平比较: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时点IGF-1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治疗后第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升高趋势更明显(P<0.05)。实验研究(1)一般情况:空白组大鼠表现机警,饮食正常,毛发有光泽,体重正常增长。腺嘌呤与低蛋白饲料喂养3周后,模型组大鼠出现精神状态萎靡,毛发的光泽度差,伴有脱毛,进食较少,饮水较多。造模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BUN、Scr明显升高,ALB明显下降(P<0.01);肾组织光镜下模型组肾间质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及肾间质纤维化,表明CKD-PEW大鼠造模成功。造模第3周模型组大鼠死亡1只,造模结束后分组前死亡6只大鼠,药物干预后各组均有大鼠死亡,其中模型组死亡2只,开同组死亡3只,高剂量组死亡2只,低剂量组死亡3只。(2)给药后各组体重的变化:腺嘌呤与低蛋白饲料喂养3周后,模型组大鼠体重与空白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开同组给药后各时间点均较模型组增加,但直到第4W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才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脾强生方高、低剂量组大鼠体重给药后各时间点均较模型组增加,各时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开同组比较,中药高剂量组用药1、2、3周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药低剂量组用药第2周体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段体重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各组血清TP、ALB的变化:与模型组比较,治疗后开同组、运脾强生方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同组比较,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各组血清IGF-1 比较:①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血清IGF-1含量低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开同组、高剂量组血清IGF-1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与开同组比较,高剂量组血清IGF-1含量高于开同组,低剂量组低于开同组(P<0.05)。(5)各组肝组织IGF-1 mRNA的表达量: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IGF-1 mRNA的表达较空白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运脾强生方高剂量组、开同组IGF-1 mRNA表达较模型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脾强生方低剂量组IGF-1 mRNA表达较模型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同组比较,运脾强生方高剂量组与开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低于开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中药运脾强生方能改善CKD-PEW患者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纳差等症状,在升高人体测量学指标AC、TSF和降低MQSGA评分方面优于复方α-酮酸片,在升高血清ALB方面与复方α-酮酸片疗效相当。(2)运脾强生方可以改善腺嘌呤与低蛋白饲料混合饲料喂养的CKD-PEW模型大鼠的营养状况。(3)运脾强生方改善CKD-PEW的机制可能与上调肝组织IGF-1mRNA表达,促进肝脏合成白蛋白有关。

杨媚[9](2019)在《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血清炎症因子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探讨》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微炎症状态下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i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变化与中医辨证分型关系的临床探讨研究,为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对指导中医中药通过辨证论治有效应用于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治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瑞康医院肾病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治疗的符合纳入条件的慢性肾脏病2-5期患者。在同等条件下采集血标本及相关检查,记录入组时的主要症状、体征及舌脉象,由指定的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师进行辨证分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采集的160例慢性肾脏病2-5期患者,有72例存在微炎症状态,占了45%。2、微炎症状态下,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最多见,占41.67%,其次为气阴两虚证,占18.05%,阴阳两虚证占15.28%,脾肾阳虚证和肝肾阴虚证均占12.5%;标实证中,水湿证所占比例最多(38.89%),其次为血瘀证(27.78%)、湿热证(20.83%)、溺毒证(12.5%)。3、微炎症状态时,血清CRP、IL-1β水平在阴阳两虚证组最高,CRP水平上,本虚证各证型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水平上,本虚证各证型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水平在气阴两虚证组最高,与其余四组本虚证相比较,P>0.05,无统计学差异。4、微炎症状态时,CRP、IL-1β水平在溺毒证组最高;CRP水平上,标实证各证型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水平上,各证型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NF-α水平在湿热证组最高,各证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血清Hb、Scr、PTH水平分别在各本虚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b、Scr、PTH水平分别在各标实证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微炎症状态组血清CRP、IL-1β、TNF-α、血尿素(BUN)、血肌酐(SCr)、甲状旁腺素(PTH)水平明显较非微炎症状态组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微炎症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明显较非微炎症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均与CRP、TNF-α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甲状旁腺素(PTH)与CRP、IL-1β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慢性肾脏病患者合并微炎症状态的情况下,最常见的本虚证是脾肾气虚证,最常见的标实证为水湿证。2、在微炎症状态下,CKD患者血清炎症因子CRP、IL-1β、TNF-α水平均显着比非微炎症者高。3、微炎症状态时,在本虚证方面,血清CRP、IL-1β水平可能与阴阳两虚证存在相关性;在标实证方面,血清CRP、IL-1β水平可能与溺毒证存在关联性。4、慢性肾脏病合并微炎症状态的患者多数存在贫血、营养不良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微炎症状态与慢性肾脏病患者贫血、营养不良、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相关并发症相关。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10](2013)在《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文中研究说明

二、3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非透析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3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非透析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2)中药结肠透析对CKD3-5期患者再住院率影响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流程图
    2 研究目的
    3 研究对象
    4 临床资料
        4.1 病例来源
        4.2 诊断标准及分期标准
        4.3 纳入标准
        4.4 排除标准
    5 研究方法
        5.1 入选患者
        5.2 患者的分组
        5.3 调查表的设计和符合标准患者病历的查阅
        5.4 随访并完成调查表
        5.5 随访终止标志
    6 统计学方法
    7 研究结果
        7.1 总体情况
        7.2 失访及终止随访患者
        7.3 基线资料分析
        7.4 患者的主要住院原因
        7.5 基础药物治疗组与中药结肠透析组再住院率比较
        7.6 影响患者再住院率的因素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肾脏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 现代医学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
        1.1 慢性肾脏病概述
        1.2 慢性肾脏病的诊断标准
        1.3 CKD的临床分期
        1.4 CKD的临床表现
        1.5 CKD的常见并发症
        1.6 CKD的治疗
    2 祖国传统医学对慢性肾脏病的认识
        2.1 病名沿袭
        2.2 病因病机及治则
    3 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研究进
        3.1 中药结肠透析疗法的应用背景
        3.2 中药结肠透析的历史渊源
        3.3 中药结肠透析的中西医理论依据
        3.4 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的临床应用
    4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3)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高敏肌钙蛋白Ⅰ水平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对象及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方法
        2.2.1 患者一般情况
        2.2.2 血液生化指标
        2.2.3 心脏超声
        2.2.4 诊断标准及计算公式
        2.2.5 CKD分期
    2.3 统计学方法
    2.4 研究路线图
第三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3.2 研究对象hs-cTnI水平
    3.3 hs-cTnI正常组与升高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差异
    3.4 两组患者左心室肥厚情况的比较
    3.5 研究对象eGRFR与 hs-cTnI的相关关系
    3.6 研究对象hs-cTnI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CKD患者hs-cTnI水平升高
    4.2 CKD患者hs-cTnI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1.肌钙蛋白的生物学特性
    2.肌钙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
    3.CKD患者中肌钙蛋白升高的情况及价值
    4.CKD患者中肌钙蛋白升高的可能原因
        4.1 产生过多
        4.2 清除降低
    5.心肌肌钙蛋白升高在一般人群中识别心血管事件的价值
    参考文献
主要缩写词表
在读期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致谢

(4)慢性肾脏病患者血脂异常与肾功能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2.1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脂异常特点
        2.1.1 甘油三酯
        2.1.2 总胆固醇
        2.1.3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1.4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1.5 脂蛋白
        2.1.6 载脂蛋白
    2.2 血脂异常对肾功能的影响
    2.3 提高全球肾脏病预后国际组织提出关于CKD血脂异常的指南
    2.4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脂异常的治疗
        2.4.1 他汀类药物
        2.4.2 依折麦布
        2.4.3 烟酸
        2.4.4 贝特类药物
        2.4.5 其他
    2.5 小结和展望
第3章 资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资料收集
        3.2.2 诊断标准
        3.2.3 分析方法
        3.2.4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CKD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4.2 不同CKD分期患者血脂情况
    4.3 不同CKD分期患者血脂异常构成
    4.4 CKD患者血脂异常的一般因素比较
    4.5 CKD患者不同类型血脂水平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4.6 不同因素对CKD患者血脂水平影响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4.6.1 不同因素对总胆固醇水平影响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4.6.2 不同因素对甘油三酯水平影响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4.6.3 不同因素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影响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4.6.4 不同因素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影响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4.6.5 不同因素对脂蛋白(a)水平影响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第5章 讨论
    5.1 慢性肾脏病患者一般情况的评估
    5.2 不同分期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脂异常情况的评估
    5.3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脂水平与影响因素的分析
    5.4 本研究的局限性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陈氏肾复汤对脾肾气虚、湿浊瘀阻型慢性肾脏病(CKD3a期)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胎球蛋白A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病例来源
    2 诊断标准
        2.1 慢性肾脏病诊断及分期标准
        2.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3 纳入标准
    4 排除标准
    5 洗脱期
    6 剔除与脱落标准及处理方法
        6.1 剔除与脱落标准
        6.2 处理方法
    7 研究方法
        7.1 分组方法
        7.2 治疗方法
    8 主要试剂及检测方法
        8.1 主要试剂
        8.2 标本收集
        8.3 检测方法
    9 临床观察指标
        9.1 疗效性指标
        9.2 安全性指标
    10 疾病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11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
    2 两组治疗前各指标比较
    3 健康对照组与治疗前CKD组血清Fetuin-A比较
    4 血清Fetuin-A与各指标相关性分析
    5 两组治疗前后各指标比较
        5.1 两组治疗前后Scr、eGFR、24hUP比较
        5.2 两组治疗前后Ca、P、Ca×P、PTH比较
        5.3 两组治疗前后hs-CRP比较
        5.4 两组治疗前后Fetuin-A比较
    6 疗效比较
        6.1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6.2 疾病综合疗效比较
    7 安全性评价
讨论
    1 慢性肾脏病的中医学探究
        1.1 中医病名探究
        1.2 中医病因病机探究
        1.3 中医治法探究
    2 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的中医学探究
        2.1 中医病名探究
        2.2 中医病因病机探究
        2.3 中医治法探究
    3 陈扬荣教授对慢性肾脏病及血管钙化的认识
        3.1 病因病机
        3.2 治疗经验
    4 Fetuin-A与慢性肾脏病血管钙化的相关研究
        4.1 Fetuin-A概述
        4.2 Fetuin-A与 CKD血管钙化的关系
        4.3 Fetuin-A与钙磷代谢紊乱在CKD血管钙化中的关系
        4.4 Fetuin-A与微炎症状态在CKD血管钙化中的关系
    5 陈氏肾复汤的配伍分析及药理研究
        5.1 陈氏肾复汤的组成与配伍
        5.2 陈氏肾复汤的主要药物现代药理研究
    6 陈氏肾复汤的疗效分析与讨论
        6.1 陈氏肾复汤对肾功能、蛋白尿的影响
        6.2 陈氏肾复汤对钙磷代谢紊乱、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6.3 陈氏肾复汤对Fetuin-A的影响
        6.4 陈氏肾复汤的总体疗效分析
        6.5 小结
    7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6)慢性肾脏病3-5期非透析患者腹主动脉钙化的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研究资料及方法
    1.研究对象
    2.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辨证标准
    3.纳入标准
    4.排除标准
    5.研究设计
        5.1 实验设计
        5.2 实验方法
    6.统计学方法
结果
    1.基本资料比较
    2.实验室数据及中医证型比较
    3.二元逻辑回归分析
讨论
    1.中医对CKD血管钙化的认识
        1.1 中医对CKD病因病机的认识
        1.2 中医对CKD血管钙化危险因素的认识
        1.3 温补脾肾、祛瘀泄浊法治疗CKD血管钙化的临床应用
    2.现代医学对CKD血管钙化的认识
        2.1 CKD血管钙化的发病机制
        2.2 CKD血管钙化的危险因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2.发表的论文情况
致谢

(7)血清脂蛋白(a)与冠心病患者冠脉严重程度及远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脂蛋白(a)与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冠脉严重程度相关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脂蛋白(a)在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中的预测价值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脂蛋白(a)在冠心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预测价值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脂蛋白(a)在冠心病危险分层及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8)运脾强生方对CKD4-5期蛋白质能量消耗的疗效观察及对IGF-1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西医对慢性肾脏病蛋白质能量消耗的研究
        1.1 概述
        1.2 流行病学
        1.3 病因与发生机制
        1.4 诊断
        1.5 治疗进展
    2 中医对慢性肾脏病蛋白质能量消耗的研究
        2.1 病名
        2.2 病因病机
        2.3 治则治法
        2.4 辨证论治
        2.5 复方治疗
        2.6 单方验方
        2.7 中成药
        2.8 外治法
        2.9 实验研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3 治疗方法
        3.1 常规治疗
        3.2 运脾强生方治疗
        3.3 复方α-酮酸片治疗
        3.4 治疗分组
        3.5 疗程
    4 观察指标
        4.1 一般资料
        4.2 疗效性指标
        4.3 次要指标
        4.4 不良反应
    5 统计学方法
    6 结果
        6.1 基线资料
        6.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6.3 两组治疗前后BMI、AC、TSF、AMC、MQSGA量表比较
        6.4 两组治疗前后Hb、ALb、TG、CHOL的比较
        6.5 两组非透析患者治疗前后血清BUN、Scr水平的比较
        6.6 两组治疗前后IGF-1水平的比较
        6.7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7 讨论
        7.1 研究意义
        7.2 中医对CKD-PEW的认识
        7.3 运脾强生方组方特点及临床应用
        7.4 CKD-PEW的疗效评价
        7.5 疗效分析
第三章 实验研究
    1 研究目的
    2 材料及方法
        2.1 实验动物
        2.2 实验药物及试剂
        2.3 主要仪器设备
        2.4 实验方法
        2.5 观察项目
        2.6 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治疗后各组大鼠体重的变化
        3.3 各组大鼠血清TP、ALB的变化
        3.4 治疗后各组大鼠血清IGF-1的比较
        3.5 治疗后各组大鼠肝组织IGF-1mRNA的表达量的比较
    4 讨论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症状分级量化表
    附表2 MQSGA评分表
    附表3 英文缩写词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课题和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血清炎症因子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研究概况
    1 现代研究概况
        1.1 微炎症状态的定义
        1.2 慢性肾脏病与微炎症状态相关研究
        1.3 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的机制
        1.4 微炎症状态的临床意义
        1.5 微炎症状态的检测
        1.6 血清炎症因子与CKD的关系
        1.7 微炎症状态西医治疗
    2 中医与CKD微炎症状态
        2.1 CKD的中医病名认识及病因病机
        2.2 中医对微炎症状态的认识
        2.3 中医证型与实验室生化指标的关系
        2.4 中医药抗炎治疗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内容
    2 临床资料
        2.1 病例来源
        2.2 诊断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3 病例来源
    4 观察指标
        4.1 患者一般情况及中医辨证分型
        4.2 生化指标及检测方法
        4.3 炎症因子指标及检测方法
        4.3.1 检测仪器及试剂盒
    5 统计学分析方法
结果
    1 一般资料
        1.1 CKD2-5期试验患者性别分布情况
        1.2 CKD2-5期试验患者年龄分布情况
        1.3 CKD2-5期试验患者分期分布情况
        1.4 CKD2-5期试验患者透析分布情况
        1.5 CKD2-5期试验患者微炎症状态分布情况
        1.6 微炎症组与非微炎症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对比
        1.7 CKD2-5期试验患者一般情况对比
    2 CKD2-5期试验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2.1 试验患者本虚证分布情况
        2.2 微炎症状态下,本虚证的分布情况比较
        2.3 试验患者标实证分布情况
        2.4 微炎症下,标实证分布情况比较
        2.5 微炎症状态下,血清炎症因子与本虚证的关系
        2.6 微炎症状态下,血清炎症因子与标实证的关系
        2.7 微炎症状态下,生化指标与本虚证的关系
        2.8 微炎症状态下,生化指标与标实证的关系
    3 血清炎症因子与生化指标的关系
        3.1 微炎症组与非微炎症组生化指标的关系
        3.2 血清炎症因子与生化指标的关系
第三部分 讨论
    1 慢性肾脏病与微炎症状态
    2 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与中医的关系
    3 课题研究结果分析
        3.1 炎症因子与微炎症状态、CKD分期及肾功能的关系
        3.2 炎症因子与透析的关系
        3.3 炎症因子与生化指标的关系
        3.4 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慢性肾脏病的微炎症机制和中医药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四、3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非透析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腹膜透析与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对比及对血清脂蛋白(a)、血肌酐水平的影响[J]. 陆建勋,崔俊,亢宁苏,郑露.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20(05)
  • [2]中药结肠透析对CKD3-5期患者再住院率影响的回顾性分析[D]. 武爱杰.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0(03)
  • [3]慢性肾脏病非透析患者高敏肌钙蛋白Ⅰ水平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D]. 刘思言.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慢性肾脏病患者血脂异常与肾功能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 孙钰. 吉林大学, 2020(08)
  • [5]陈氏肾复汤对脾肾气虚、湿浊瘀阻型慢性肾脏病(CKD3a期)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对血清胎球蛋白A的影响[D]. 马筱璠.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6]慢性肾脏病3-5期非透析患者腹主动脉钙化的相关因素分析[D]. 李颖霞.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09)
  • [7]血清脂蛋白(a)与冠心病患者冠脉严重程度及远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 徐娜.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05)
  • [8]运脾强生方对CKD4-5期蛋白质能量消耗的疗效观察及对IGF-1的影响[D]. 王素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1)
  • [9]慢性肾脏病微炎症状态血清炎症因子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探讨[D]. 杨媚.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10]我国16个重点病种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论文统计表(2008年~2013年)[J].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办公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3(05)

标签:;  ;  ;  ;  ;  

37例非透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及相关因素的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