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春节开花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牡丹春节开花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一、牡丹春节催花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论文文献综述)

王小平[1](2020)在《脱叶和激素处理通过糖代谢调控牡丹秋季二次成花机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花大色艳,花叶兼赏,被誉为“花中之王”,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人文价值。然而,在自然条件下,牡丹花期短且相对集中,严重阻碍了相关产业的发展。秋发牡丹是一类具有浅休眠特性,可在秋季二次开花的牡丹类型,但在自然条件下存在秋发不稳定、叶片发育程度低、成花率低、花小或畸形等问题,影响其观赏价值的实现。目前,脱叶和激素处理是提高秋发牡丹成花率及品质的有效措施,本文以秋发牡丹品种‘秋发1号’为实验材料,进行不同程度脱叶,不同种类激素处理,通过形态观察、生理指标测定和相关基因表达来探究不同处理对秋发牡丹成花的影响,为牡丹花期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进一步加速牡丹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主要结论如下:1.在不同程度脱叶处理实验中,脱叶(全部脱叶)、3片叶(留顶端3片老叶)和对照(不脱叶)三组的成花率、成蕾率和萌发率依次降低。同时,脱叶处理诱导了花瓣中蔗糖含量的降低以及葡萄糖和果糖含量的上升,qRT-PCR结果表明,全部脱叶处理诱导了糖转运蛋白基因PsSUT1、PsSUT4和PsSWEET12的表达,同时抑制了PsSWEET1和PsSWEET7的表达,在转化酶基因方面,PsCIN2、PsCIN3、PsVIN1和PsVIN2表达均被诱导;3片叶处理也诱导了上述基因的表达,但诱导程度低于全部脱叶处理,说明脱叶增强了糖的转运与代谢,以此促进花芽休眠的解除和二次开花。2.通过比较脱叶和GA处理对秋发牡丹二次成花效果,发现脱叶处理能够诱导植株二次开花,而GA处理仅能诱导花蕾前期发育,花蕾最终败育。糖含量测定分析发现脱叶处理后,新叶、苞片和花瓣中蔗糖含量降低,而葡萄糖和果糖含量较高;在花瓣和新叶中,糖转运蛋白基因PsSUT4和PsSWEET12被显着诱导表达;另外,在花瓣中PsCIN2、PsCIN3和PsCWIN1也被诱导表达,在新叶和苞片中,脱叶处理中转化酶基因PsCIN2和PsCWIN1表达量高于GA处理,推测PsCIN2和PsCWIN1在牡丹二次开花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GA处理诱导了各器官葡萄糖和果糖含量的升高,同时在花瓣、新叶和苞片中PsSUT1被诱导表达;在花瓣中PsVIN1和PsVIN2也被诱导表达,在新叶和苞片中,GA处理中PsVIN1和PsVIN2表达量高于脱叶处理,说明VIN可能主要响应GA处理,调节蔗糖蔗糖转运和水解。本部分结果说明脱叶和GA处理均有助于糖的转运与代谢,但仅有脱叶处理可能通过调控更多蔗糖转运至花芽,促进糖代谢,保障能量供应,最终诱导了成花。3.通过对花芽施用ABA,发现ABA处理未能抑制D+GA处理的成花过程,两组萌发率、成蕾率和成花率均无显着差异;各器官糖含量变化趋势一致,说明外施ABA并未抑制秋发牡丹成花;在处理36 d后,牡丹中花瓣、新叶和苞片中D+GA+ABA处理组的PsVIN1表达被显着诱导,推测该基因响应ABA促进蔗糖水解,对二次开花有促进作用。4.对不同处理进行光合特性测定,发现各处理净光合速率与水分利用率变化保持一致;脱叶和GA处理均降低了叶片净光合速率,说明脱叶和GA处理都抑制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同时老叶净光合普遍高于新叶,可能是新叶发育程度不高。此结果与糖含量一致,即老叶蔗糖含量高于新叶。综上所述,本研究进一步明确了全脱叶是秋发牡丹二次成花的最好脱叶程度,仅涂GA不能诱导牡丹二次成花,仅能促进休眠解除与成蕾;对于外施与GA拮抗的ABA不能抑制牡丹二次成花;明确了脱叶与激素通过调节糖的转运与代谢影响花芽发育与二次成花。本研究为牡丹秋季二次成花及延长花期提供科学理论依据,为牡丹更好的走向市场,供给国庆用花,促进牡丹产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管艳忍,王顺利,薛璟祺,孙振元,薛玉前,张秀新[2](2017)在《牡丹促成栽培研究进展》文中指出牡丹花大色艳、花姿优美、花味芳香,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但由于花期集中且短暂,严重影响了其观赏时效。因此,在生产上采用促成栽培的技术方法使牡丹开出"不时之花"十分必要。从牡丹促成栽培原理与技术措施、促成栽培生理生化研究、促成栽培分子机理等方面论述了牡丹促成栽培的研究进展。针对当前牡丹促成栽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展望,以期为今后牡丹促成栽培提供理论指导。

王秀英,张萍[3](2016)在《小品种:为年宵市场添彩》文中提出在每年的年宵市场上,年橘、水仙、牡丹等小品种虽然数量不算多,但早已成为市场上不可或缺的"配角"。尤其是随着个人消费比例增加,消费需求更加个性化,年宵市场上小品种的种类更加丰富,规格也更多样化。年橘:总量减少价格下滑年橘是我国南方地区备受欢迎的年宵花卉之一,主产区分布在广东和福建。摆年橘是珠三角、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华侨华人过春节的传统习俗,寓意新的一年大吉大利,吉祥如意。近年来,由于

王海霞[4](2014)在《基于收益现值法的绿源苗木公司牡丹反季节催花技术价值评估》文中提出为了在竞争的市场中长久发展,企业不断追逐科技创新成果,加大技术开发投入,积极研发新技术,或是在技术研发能力不强的情况下不断购置技术资产,或是采取投资入股、企业并购重组等手段,以期获得一定的竞争优势。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要求合理确定技术的价值,技术估值行业也就随即产生。对技术进行估值,也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是在绿源苗木公司的委托下,基于特定的评估目的,对委估资产进行价值评估。本文根据评估对象的特点,利用实务中常用的收益现值法对该专有技术的价值进行评估,构建收益现值法模型,完成对该技术资产的价值评估过程,得到了其评估价值。为绿源苗木公司进行企业合并提供价值参考依据。本文首先明确了研究的理论基础,概述了技术资产的基本概念以及资产评估的三种基本评估方法,并着重对技术资产评估的收益现值法进行了介绍,分析了评估中的各类经济技术参数的选取问题。接下来对委估企业及评估对象进行分析,并对相关产品进行了市场分析。本文接着按照评估过程,确定了评估目的、基准日、评估假设等,为后面进行具体的评估做好准备,接下来运用收益现值模型对评估对象进行评估,确定收益现值模型中的各项经济技术参数,如预期收益额、收益期限和折现率等,得出了最终评估结果,并对评估的特别事项进行了说明。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对论文中的不足及对绿源公司未来发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李敏[5](2013)在《环境生态因子对牡丹花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文中指出以"肉芙蓉"牡丹为试材,对露地和温室条件下各时期(从鳞芽萌动到开花)环境生态因子、光合特性和花色素苷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露地和温室条件下的环境生态因子差异明显,温室中大气均温较露地高2.8℃,有效积温高62℃,空气相对湿度高10%,昼夜温差小4.78℃,光照时数少2.2 h,光照强度低7 710.4 lx,导致温室牡丹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极显着下降,分别下降60%,16.4%和17.5%;胞间CO2浓度(Ci)增加227%,花色素苷含量下降39.3%。

邢岩峰[6](2013)在《洛阳牡丹产业发展策略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洛阳牡丹产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已基本实现种植规模化、商品批量化和供应标准化的商品牡丹产业化格局,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牡丹生产中心之一。但从总体上看还处于发展初期,尚存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论文结合洛阳牡丹产业发展现状,在深入调研生产企业、基地和消费者的基础上,分析了洛阳牡丹产业的总体情况,并从产业链条中的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环节加以研究,定量分析了生产企业和消费者行为,发现了掣肘牡丹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探索其解决途径。通过比较分析,借鉴国内外牡丹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有的放矢的提出了促进洛阳牡丹产业发展的策略。论文在阐述洛阳牡丹产业发展现状及分析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洛阳市牡丹产业发展的策略:(1)加大科研投入,走科技兴花道路;完善科研体制,加快产研一体,提高栽培管理技术和加工业生产技术,增强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2)加强牡丹产业集聚,走集约、节约、高效的特色发展道路;建立牡丹产业集聚,提高牡丹生产企业创新效益和竞争效益。(3)强化政府职能,促进洛阳牡丹产业发展;结合自身优势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牡丹产业,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建立牡丹产业信息统计服务平台。通过以上发展策略,以达到促进洛阳牡丹产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陈琪[7](2013)在《洛阳牡丹花期预测模型构建与检验》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洛阳是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原生地、发祥地和传播地。自1983年以来,牡丹花会的成功举办成为洛阳发展经济、招商引资和旅游品牌的形象代言,牡丹逐渐成为洛阳农业的六大主导产业之一。然而自然栽培条件下,洛阳牡丹花期受到气候影响较大,造成花会时间与花期难以吻合,严重影响了洛阳牡丹花会招商和旅游的经济效益。为了更好解决牡丹花期和花会不相符对洛阳牡丹产业、经济和文化发展产生的影响,本试验对1983-2010a影响牡丹花期的气温、有效积温、光照、湿度及不同土层地温进行研究,以早、中、晚花品种在市中心种植区、南种植区和北种植区的差异为主入手,利用SAS构建牡丹花期预测模型。通过对1983~2010年数据进行回代比较和2011~2012年进行试预报,预测花期与实际花期误差为2天,预测效果良好,证明该模型的可靠性。同时研究了牡丹内源激素与上述环境因子的关系,建立相关性,为建立牡丹花期预测模型提供理论指导。

石颜通[8](2012)在《温室环境与ALA对牡丹促成栽培成花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作为我国传统名花,深受人们的喜爱与推崇。但是由于其开花时期仅限于春季,花期较短,极大限制了牡丹的发展空间。牡丹花期调控技术研究越来越显得重要。本实验分析了12个花期、花色有较大差异的牡丹品种的休眠特性,同时对温室环境及外源ALA对牡丹成花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12个牡丹品种低温需求量与成花的关系花期、花色、花型不同的牡丹品种均可实现促成栽培,但观赏价值存在差异,依其在不同时期开花的成花质量,筛选出花期较早的牡丹品种有‘红霞争辉’、‘秋发5号’和‘春红娇艳’3个品种,低温需求量为480h,说明其休眠特性较浅;中等花期的牡丹品种有‘曹州红’、乌金耀辉’、冠群芳’、银红巧对’,低温需求量为514h;花期较晚的牡丹品种包括‘紫二乔’、‘珠光墨润’、‘鲁菏红’、‘乌龙捧盛’和‘花王’5个品种,需要的低温需求量较高为572h,具有深休眠特性。(2)不同温室环境对催花牡丹成花质量的影响温室环境不同,牡丹植株成花质量有较大差异,总体来看玻璃温室牡丹成花质量优于日光温室。分析发现,出现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温室内相对空气湿度和光照强度不同造成的。大风铃后期,玻璃温室最高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80%左右,日光温室最高空气相对湿度为维持在90%95%之间,玻璃温室透光率(40.55%)高于日光温室(26.56%)。大风铃时期将牡丹植株转移至玻璃温室,10d后叶片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分别比日光温室高48.55%和39.33%;日光温室最高、最低空气相对湿度为均显着高于玻璃温室,光合产物的积累增加,叶片干物质含量增多,叶柄直立,株型由松散变紧凑。而同期将植株由玻璃温室转移至日光温室,其叶片的叶色、叶绿素含量、光合产物积累均没有显着变化。日光温室中较高的空气湿度阻碍了叶片气孔气体的交换,进而对叶片净光合速率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3)外源喷施ALA对牡丹成花影响的初步研究在牡丹跳蕾期后每隔10天叶面喷施浓度为50、100和200mg·L-1的ALA。结果显示,ALA处理后花蕾和新枝的生长速率有显着的提高,供试的两个品种‘紫二乔’和‘乔红争艳’处理效果基本一致,两个品种花期比对照提前23d,并且促进牡丹花期延长34d。牡丹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都有显着的提高。三种浓度的ALA植株净光合速率都有显着的提高作用,但是三种浓度处理之间影响效果差异不显着,生产上建议使用50mg·L-1浓度的ALA作为生长调节剂使用。

郭晨瑛[9](2010)在《江南牡丹盆栽及花期调控技术的研究》文中提出江南牡丹是我国牡丹四大品种群之一,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一带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与广泛的园林应用。通过对江南地区牡丹的实地调研和引种,以及对本地花卉市场牡丹销售情况的调查,总结出了江南牡丹产业化发展中急需解决的几个问题。本论文以引种至浙江林学院校内的江南牡丹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本土化的牡丹盆栽技术,包括栽培基质的配制、营养液选用和盆栽牡丹的管理方法,以及江南牡丹的花期调控技术。试验结果表明:1.江南牡丹品种‘凤丹白’用蛭石、珍珠岩、陶粒、草炭等混合制成的纯基质无土栽培,效果不如露地栽植好;在基质中混入50%左右的泥土更益于它生长。氮磷钾混合肥液(硝酸铵125mg/L磷酸二氢钾136mg/L)较为适合作为‘凤丹白’基质栽培的营养液使用。2.牡丹花的花芽分化大致可分为幼叶分化期、花被分化期、雌雄蕊分化期三个时期,遵循芽鳞原基、叶原基、苞片原基、萼片原基、花瓣原基、雄蕊原基、雌蕊原基的顺序从外向内依次分化。花芽分化过程的特征决定了牡丹花的花型类型。3.环境是影响江南牡丹开花的重要因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温度。激素也会影响江南牡丹的花期。试验材料的江南牡丹品种‘西施’在1月6日上盆后,经历10天低温以及15天加温处理,再辅以适当的激素GA3的施用,可以提前在春节左右开花。

全璨璨[10](2009)在《“国庆牡丹”露地二次开花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牡丹(Peaonia suffruticosa Andr.)是我国特有的传统名花,能秋发的牡丹品种是牡丹品种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它们能在适宜的自然条件下,于秋季二次生长,二次开花,且经过简单的人工诱导已经可以稳定的于秋季露地二次开花,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这些品种自然二次成花率低且成花品质差,因此如何利用其进行人工调控栽培,实现牡丹当年秋季特别是国庆节长假期间露地二次开花是极其重要的。本课题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于2007~2008年,在豫西山区,对几个重点秋发牡丹品种进行人工调控栽培研究,以实现牡丹当年秋季特别是国庆节长假期间的露地二次开花,提出一整套适合我国北方地区牡丹露地二次开花的栽培技术措施和技术规程,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秋发牡丹二次开花花芽发育进程,为更好地利用这类珍惜的品种资源、提高国庆牡丹催花生产水平提供理论指导。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①牡丹国庆节露地二次开花栽培试验:脱叶后给予20天的缓苗期,二次开花质量比脱叶后立即进行GA3处理更好,GA3处理混合芽的最佳时间是8月中下旬。GA3能有效地提高花蕾的成花率,GA3涂蕾的最佳时间是显蕾期,最佳浓度是150mg/L;GA3处理混合芽方式中,注射和喷施两种处理方式表现更好。脱叶修剪时最适宜保留的枝条数为5或6个,成花率最高,成花质量好,牡丹整体的观赏价值较高。叶面喷肥中,喷施复合花肥的成花质量最好,表现为花蕾大、花径大,花型丰满;尿素提高叶片发育的效果最佳,特别是在叶色改善上,扩大了叶片绿色范围、加深叶片绿色深度。②牡丹二次开花花芽分化研究:秋发牡丹顶芽具有早熟性,花芽形态分化进程与普通牡丹相似,但秋发牡丹花芽分化起始早,分化速度快,一般在8月底完成花芽分化形态的主要时期。供试品种顶芽在生长过程中大小变化的情况基本上与牡丹各生长及分化期相对应。经过一定时间脱叶处理后的植株其花芽分化进程加快,花瓣和雄蕊轮数均比未进行处理的植株快1—2轮,雄蕊瓣化时间更早,瓣化花瓣的发育更充分和发达。

二、牡丹春节催花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牡丹春节催花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脱叶和激素处理通过糖代谢调控牡丹秋季二次成花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牡丹及秋发牡丹简介
    1.2 秋发牡丹研究进展
        1.2.1 秋发牡丹种质资源
        1.2.2 秋发牡丹二次成花的条件
        1.2.3 秋发牡丹二次成花的人工调控技术
        1.2.4 秋发牡丹二次成花调控机理
    1.3 糖对植物成花过程的影响
    1.4 糖转运蛋白基因对植物成花的影响
    1.5 糖代谢基因对植物成花的影响
    1.6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不同脱叶程度对秋发牡丹二次成花过程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和处理
    2.2 实验方法
        2.2.1 形态指标测量
        2.2.2 光合特性测定
        2.2.3 糖含量测定
        2.2.4 总RNA的提取和c DNA第一链的合成
        2.2.5 引物设计和荧光定量反应体系
        2.2.6 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2.2.7 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脱叶程度对秋发牡丹形态指标表的影响
        2.3.2 不同脱叶程度对秋发牡丹光合特性的影响
        2.3.3 不同脱叶程度对秋发牡丹糖分配和代谢的影响
        2.3.4 SUT和 INV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2.3.5 不同脱叶程度对秋发牡丹糖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2.3.6 不同脱叶程度对秋发牡丹糖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
    2.4 讨论
第三章 脱叶和GA对秋发牡丹二次成花过程的影响
    3.1 实验材料和处理
    3.2 实验方法
        3.2.1 形态指标测量
        3.2.2 石蜡切片制作
        3.2.3 光合特性测定
        3.2.4 糖含量测定
        3.2.5 总RNA的提取和c DNA第一链的合成
        3.2.6 引物设计和荧光定量反应体系
        3.2.7 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3.2.8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脱叶和GA处理对秋发牡丹形态指标的影响
        3.3.2 脱叶和GA处理对秋发牡丹光合特性的影响
        3.3.3 脱叶和GA处理对秋发牡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3.3.4 脱叶和GA处理对秋发牡丹糖转运蛋白基因的影响
        3.3.5 脱叶和GA处理对秋发牡丹糖代谢基因的影响
        3.3.6 脱叶和GA处理对秋发牡丹新叶和苞片中糖转运蛋白基因和糖代谢基因的影响
    3.4 讨论
第四章 ABA对秋发牡丹二次成花影响
    4.1 实验材料和处理
    4.2 实验方法
        4.2.1 形态指标测量
        4.2.2 光合特性测定
        4.2.3 糖含量测定
        4.2.4 总RNA的提取和c DNA第一链的合成
        4.2.5 引物设计和荧光定量反应体系
        4.2.6 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4.2.7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ABA对秋发牡丹形态指标的影响
        4.3.2 ABA对秋发牡丹光合特性的影响
        4.3.3 ABA对秋发牡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4.3.4 ABA对秋发牡丹糖转运蛋白基因的影响
        4.3.5 ABA对秋发牡丹糖代谢基因的影响
        4.3.6 ABA对秋发牡丹新叶和苞片中糖转运蛋白基因和糖代谢基因的影响
    4.4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致谢
作者简历

(2)牡丹促成栽培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牡丹促成栽培原理与技术
    1.1 牡丹花芽分化
    1.2 牡丹的休眠与解除
        1.2.1 牡丹的休眠。
        1.2.2 牡丹的休眠解除。
        1.2.2. 1 低温。
        1.2.2. 2 外源激素及化学试剂。
        1.2.2. 3 其他措施。
    1.3 品种选择和种苗质量
    1.4 环境因子
        1.4.1 温度。
        1.4.2 光照。
        1.4.3 湿度。
    1.5 栽培管理技术
        1.5.1 合理整形修剪。
        1.5.2 水肥管理。
        1.5.3 病虫害防治。
2 牡丹促成栽培生理生化研究
    2.1 营养物质的变化
    2.2内源激素的变化
    2.3 营养物质与内源激素之间的关系
3 牡丹促成栽培分子机理研究
    3.1 促成栽培牡丹休眠解除的分子机理研究
    3.2 促成栽培牡丹成花分子机理研究
4 问题与展望

(4)基于收益现值法的绿源苗木公司牡丹反季节催花技术价值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技术资产评估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思路、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理论综述
    2.1 资产的内涵
    2.2 无形资产的内涵
    2.3 技术资产的内涵
    2.4 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
        2.4.1 成本法
        2.4.2 市场法
        2.4.3 收益现值法
    2.5 技术资产评估的收益现值法
        2.5.1 技术资产评估的收益现值模型
        2.5.2 经济技术参数的确定
第3章 评估对象及其产品的市场分析
    3.1 评估对象基本情况
        3.1.1 委估企业介绍
        3.1.2 绿源公司牡丹反季节催花技术介绍
    3.2 催花牡丹的市场分析
        3.2.1 花卉市场
        3.2.2 催花牡丹市场
    3.3 绿源公司催花牡丹市场需求量的预测
第4章 收益现值法评估绿源公司技术资产的过程
    4.1 评估基本事项的确定
        4.1.1 评估目的
        4.1.2 评估基准日
        4.1.3 评估方法
        4.1.4 评估假设
    4.2 模型中技术参数的选取
        4.2.1 收益年限的确定
        4.2.2 预期收益的确定
        4.2.3 折现率的确定
        4.2.4 利润分成率的确定
    4.3 评估计算过程
    4.4 评估事项说明
第5章 总结与建议
    5.1 总结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5)环境生态因子对牡丹花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温室催花牡丹与露地牡丹栽培方法
        1.2.2 环境生态因子的测定与计算
        1.2.3 牡丹花色素苷和光合特性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自然开花与人工催花牡丹所处环境生态因子对比
    2.2 不同环境生态因子对牡丹花色素苷含量的影响
    2.3 不同环境生态因子对牡丹光合参数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6)洛阳牡丹产业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洛阳牡丹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2.1 洛阳牡丹产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2.1.1 洛阳牡丹产业发展的历史
        2.1.2 洛阳牡丹产业发展现状
    2.2 洛阳牡丹主要栽培业现状分析
        2.2.1 生产区域分布
        2.2.2 主要栽培技术
    2.3 洛阳牡丹加工业分析
        2.3.1 洛阳牡丹加工业现状
        2.3.2 加工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3 洛阳牡丹产业市场供求及消费者行为分析
    3.1 市场供给和需求情况分析
        3.1.1 国内外牡丹市场供给和需求情况分析
        3.1.2 洛阳市牡丹市场供给和需求情况分析
    3.2 洛阳牡丹产业市场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3.2.1 问卷调查与数据来源
        3.2.2 消费者构成状况描述
        3.2.3 消费者购买行为及其影响分析
4 国内外牡丹产业发展经验借鉴及启示
    4.1 国外牡丹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4.1.1 日本牡丹产业发展经验
        4.1.2 欧洲牡丹产业发展经验
        4.1.3 美国牡丹产业发展经验
    4.2 国内牡丹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4.2.1 山东菏泽牡丹产业发展经验
        4.2.2 安徽铜陵牡丹产业发展经验
        4.2.3 甘肃兰州牡丹产业发展经验
    4.3 国内外牡丹产业发展经验的启示
        4.3.1 重视牡丹育种、繁殖技术
        4.3.2 重视牡丹商品化程度高的品种培育
        4.3.3 牡丹生产、管理科学化
        4.3.4 牡丹生产高度专业化
        4.3.5 充分发挥协会作用,促进牡丹产业发展
5 促进洛阳牡丹产业发展的策略
    5.1 强化政府职能,促进洛阳牡丹产业发展
        5.1.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牡丹产业
        5.1.2 制定相关政策,完善激励体制
        5.1.3 加大牡丹产业信息统计工作
        5.1.4 加快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发展,打造世界级牡丹节会
    5.2 加大科研投入,走科技兴花道路
        5.2.1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推动牡丹产业科技创新
        5.2.2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5.2.3 增加科研资金投入,完善科技创新制度
        5.2.4 以市场为导向,加大牡丹产品的创新
        5.2.5 增强科技创新力度,促进牡丹产业发展
        5.2.6 开发牡丹资源,深化产业升级发展
    5.3 加强牡丹产业集聚,走节约、集约、高效的特色发展道路
        5.3.1 加强牡丹产业集聚,提高牡丹生产企业效益
        5.3.2 加强牡丹产业集聚,增加生产企业创新效益
        5.3.3 加强牡丹产业集聚,增强生产企业的竞争效益
6 结论和展望
    6.1 研究的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人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一

(7)洛阳牡丹花期预测模型构建与检验(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引言
    1.1 课题的提出
    1.2 花期研究的发展概况与现状
    1.3 试验研究内容
2 文献综述
    2.1 洛阳牡丹发展现状
        2.1.1 洛阳牡丹品种种植发展
        2.1.2 牡丹造景艺术发展
    2.2 牡丹的生长发育特性
        2.2.1 牡丹生态特性
        2.2.2 牡丹生长开花特性
        2.2.2.1 牡丹生长特性
        2.2.2.2 牡丹花期特性
    2.3 洛阳牡丹花期存在问题
    2.4 影响牡丹花期的主要因素
        2.4.1 温度
        2.4.1.1 大气温度
        2.4.1.2 有效积温
        2.4.1.3 地温
        2.4.2 光照
        2.4.3 湿度
        2.4.4 内源激素
        2.4.4.1 内源激素研究进展
        2.4.4.2 内源激素测定方法
    2.5 牡丹花期的研究状况概况
        2.5.1 前期牡丹花期研究进展
        2.5.2 统计学在花期预测方面的研究概况
    2.6 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及统计方法
        2.6.1 常用的统计分析软件
        2.6.1.1 SAS 简介
        2.6.1.2 SPSS 简介
        2.6.1.3 MATLAB 简介
        2.6.2 统计分析方法
        2.6.2.1 相关分析法
        2.6.2.2 回归分析法
        2.6.2.3 方差分析
        2.6.2.4 参数检验
    2.7 建模的方法与步骤
        2.7.1 模型准备阶段
        2.7.2 提出假设阶段
        2.7.3 构建模型阶段
        2.7.4 求解模型阶段
        2.7.5 数据分析阶段
        2.7.6 检验模型阶段
3 试验地概况及研究方法
    3.1 试验地概况
    3.2 牡丹花期预测模型
        3.2.1 试验材料及资料来源
        3.2.2 主要指标及方法
        3.2.2.1 温度
        3.2.2.2 湿度
        3.2.2.3 日照
    3.3 牡丹的内源激素
        3.3.1 试验材料
        3.3.2 试验方法
        3.3.2.1 采样
        3.3.2.2 提取
        3.3.2.3 计算
4 结果与分析
    4.1 牡丹花期预测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4.1.1 牡丹花期预测因子分析与确定
        4.1.1.1 调查牡丹花期主要指标
        4.1.1.2 确定牡丹花期预测因子
        4.1.2 多元线性与多元非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的建立与检验
        4.1.2.1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
        4.1.2.2 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的建立
        4.1.2.3 多元线性与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回代检验
        4.1.3 多元线性与多元非线性模型的比较分析
        4.1.3.1 模型形式比较
        4.1.3.2 模型结果比较
        4.1.4 不同种植区不同花期预测模型
        4.1.4.1 不同种植区不同花期建模指标
        4.1.4.2 不同种植区不同花期模型的构建
        4.1.4.3 不同种植区不同花期模型的检验
        4.1.5 模型的试预报
    4.2 内源激素与牡丹花期、建模指标之间的关系
        4.2.1 牡丹花期内同一品种不同种植区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4.2.1.1 市区、北区和南区早花内源激素动态变化
        4.2.1.2 市区、北区和南区中花内源激素动态变化
        4.2.1.3 市区、北区和南区晚花内源激素动态变化
        4.2.2 牡丹花期内同一种植区不同品种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
        4.2.2.1 市区早花、中花和晚花品种内源激素动态变化
        4.2.2.2 北区早花、中花和晚花品种内源激素动态变化
        4.2.2.3 南区早花、中花和晚花品种内源激素动态变化
        4.2.3 牡丹花期内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内源激素与建模指标的相关性
        4.2.3.1 市区早花品种内源激素与建模指标的相关性
        4.2.3.2 市区中花品种内源激素与建模指标的相关性
        4.2.3.3 市区晚花品种内源激素与建模指标的相关性
        4.2.3.4 北区早花品种内源激素与建模指标的相关性
        4.2.3.5 北区中花品种内源激素与建模指标的相关性
        4.2.3.6 北区晚花品种内源激素与建模指标的相关性
        4.2.3.7 南区早花品种内源激素与建模指标的相关性
        4.2.3.8 南区中花品种内源激素与建模指标的相关性
        4.2.3.9 南区晚花品种内源激素与建模指标的相关性
5 存在问题及研究方向
    5.1 试验存在的问题
        5.1.1 历年花期及气候数据统计记载不完整
        5.1.2 预测模型构建方法的选择
        5.1.3 模型的推广
    5.2 下一步研究计划
        5.2.1 加强现有花期及气候因子数据的记录
        5.2.2 建立统一模型
        5.2.3 尝试多种回归分析方法
参考文献
Abstract

(8)温室环境与ALA对牡丹促成栽培成花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牡丹花期调控的意义
    1.2 牡丹生物学特性
    1.3 牡丹促成栽培的影响因子
        1.3.1 品种选择及种苗质量
        1.3.2 植株休眠的解除
        1.3.3 温室环境对牡丹催花的影响
        1.3.4 外源 5-氨基乙酰丙酸(ALA)在园艺植物上的应用
        1.3.5 外源 5-氨基乙酰丙酸(ALA)在观赏植物上的应用前景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不同目标花期促成栽培牡丹品种休眠特性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实验材料的选取与处理
        2.1.2 观察记录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各品种生长表现
        2.2.2 各品种成花率及成花质量比较
        2.2.3 有效积温分析
    2.3 本章小结
    2.4 讨论
第三章 不同温室环境对牡丹春节促成栽培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温室环境
        3.1.2 实验材料与处理方法
    3.2 测定指标与方法
        3.2.1 牡丹生长发育状况的观察与测定
        3.2.2 叶片颜色差异测定
        3.2.3 叶片色素含量测定
        3.2.4 植株生长量及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3.2.5 植株光合作用比较分析
        3.2.6 数据统计与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日光温室和玻璃温室牡丹成花质量比较
        3.3.2 日光温室和玻璃温室牡丹植株生长差异比较
        3.3.3 植株生长差异原因分析
    3.4 本章小结
    3.5 讨论
第四章 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催花牡丹成花影响的初步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实验材料与温室环境
        4.1.2 ALA处理
    4.2 测定指标与方法
        4.2.1 光合指标的测定
        4.2.2 生长与生理指标的测定
        4.2.3 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
        4.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处理对牡丹植株生长进度的影响
        4.3.2 不同处理对牡丹植株成花质量的影响
        4.3.3 外源ALA处理对催花牡丹品种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
        4.3.4 外源ALA处理对催花牡丹品种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
        4.3.5 外源ALA处理对牡丹叶片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4.5 讨论
        4.5.1 ALA对催花牡丹成花质量的影响
        4.5.2 ALA 对催花牡丹光合色素的影响
        4.5.3 ALA 对催花牡丹叶片光合作用及碳水化合物积累的影响
第五章 全文结论
    5.1 不同目标花期牡丹促成栽培品种休眠特性的研究
    5.2 温室环境条件改变对牡丹催花成花质量的影响研究
    5.3 ALA 对催花牡丹成花质量的影响研究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作者简介

(9)江南牡丹盆栽及花期调控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江南牡丹资源简介
        1.1.1 自然概况
        1.1.2 发展历史
        1.1.3 品种构成
        1.1.4 分布现状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种质资源和引种研究
        1.2.2 栽培基质研究
        1.2.3 牡丹花期调控的研究
        1.2.4 鲜切花保鲜的研究
        1.2.5 杂交育种
        1.2.6 牡丹产业化集成技术
        1.2.7 江南牡丹的研究现状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本研究的内容
2 江南牡丹盆栽技术研究
    2.1 牡丹盆栽技术要点
        2.1.1 牡丹盆栽基质
        2.1.2 牡丹盆栽营养液
        2.1.3 盆栽牡丹选种
        2.1.4 牡丹盆栽容器选择
        2.1.5 牡丹盆栽管理
    2.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材料处理
        2.2.3 试验方法
    2.3 数据与分析
    2.4 小结与讨论
        2.4.1 试验结论
        2.4.2 讨论
3 江南牡丹花期调控技术的研究
    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1 江南牡丹花芽分化的观察
        3.1.2 江南牡丹花期调控试验
        3.1.2.1 试验材料
        3.1.2.2 试验方法
        3.1.2.3 试验环境与养护管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花芽分化观察
        3.2.2 花期调控试验
        3.2.2.1 生长情况记录
        3.2.2.2 开花结果分析
    3.3 小结与讨论
        3.3.1 试验结论
        3.3.2 讨论
4 总结与展望
    4.1 总结
    4.2 江南牡丹发展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介
致谢

(10)“国庆牡丹”露地二次开花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秋发牡丹二次开花研究进展
        1.1.1 牡丹秋季花期调控历史与现状
        1.1.2 秋发牡丹花芽分化
        1.1.3.秋发牡丹二次开花机理的研究
        1.1.4 牡丹秋季花期调控与品种的选择
        1.1.5 牡丹秋季花期调控与环境因子
        1.1.6 牡丹秋季花期调控与赤霉素
        1.1.7 牡丹秋季花期调控与栽培技术
    1.2 本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1.2.1 立项依据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法、实施方案与技术路线
2 牡丹国庆节露地二次开花栽培试验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试验环境因子
        2.1.3 试验方法
    2.2 指标测定
        2.2.1 萌发率、成花率、生育期及群体花期的测定
        2.2.2 成花质量的测定
        2.2.3 花枝质量的测定
        2.2.4 叶片质量的测定
        2.2.5 混合芽(花蕾)发育时期的确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脱叶到GA_3处理间隔时间对牡丹二次开花成花质量的影响
        2.3.2 赤霉素对秋发牡丹二次开花的影响
        2.3.3 每株苗枝数对秋发牡丹二次开花的成花率和成花质量的影响
        2.3.4 叶面施肥对秋发牡丹二次开花的影响
    2.4 小结与讨论
3 牡丹二次开花花芽分化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试验地气候条件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牡丹二次开花花芽分化过程及特点
        3.2.2 秋发牡丹芽大小的变化与分化进程的相关性
        3.2.3 脱叶处理对牡丹二次开花花芽分化的影响
    3.3 小结与讨论
4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1.1 牡丹国庆节催花栽培技术流程
        4.1.2 牡丹国庆节催花栽培技术措施
    4.2 讨论
参考文献
图版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四、牡丹春节催花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论文参考文献)

  • [1]脱叶和激素处理通过糖代谢调控牡丹秋季二次成花机理研究[D]. 王小平.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2]牡丹促成栽培研究进展[J]. 管艳忍,王顺利,薛璟祺,孙振元,薛玉前,张秀新. 安徽农业科学, 2017(34)
  • [3]小品种:为年宵市场添彩[J]. 王秀英,张萍. 中国花卉园艺, 2016(01)
  • [4]基于收益现值法的绿源苗木公司牡丹反季节催花技术价值评估[D]. 王海霞. 湘潭大学, 2014(02)
  • [5]环境生态因子对牡丹花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李敏. 广东农业科学, 2013(13)
  • [6]洛阳牡丹产业发展策略研究[D]. 邢岩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3(06)
  • [7]洛阳牡丹花期预测模型构建与检验[D]. 陈琪. 河南农业大学, 2013(04)
  • [8]温室环境与ALA对牡丹促成栽培成花的影响[D]. 石颜通.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12)
  • [9]江南牡丹盆栽及花期调控技术的研究[D]. 郭晨瑛. 浙江农林大学, 2010(06)
  • [10]“国庆牡丹”露地二次开花技术研究[D]. 全璨璨. 北京林业大学, 2009(11)

标签:;  ;  ;  ;  ;  

牡丹春节开花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