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四,我骑驴?

人四,我骑驴?

一、人跨骏,我骑驴?(论文文献综述)

苏明霞[1](2021)在《左宗棠的海防塞防并重思想起源及实践探讨》文中指出左宗棠的海防塞防并重的思想,在当今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际关系当中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就海防塞防之争的由来以及左宗棠海防、塞防思想的起源、实践和历史作用进行探讨,并总结左宗棠海防塞防并重思想的深远历史意义。一、海防塞防之争的由来同治十三年(1874年)前后,清王朝同时遭遇到了海疆和陆疆的双重冲击。阿古柏作乱于西,"倭逼于东南,俄环于西北"。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西域正式改名为新疆,设伊犁将军。另设乌鲁木齐都统,治理伊犁地区[1]121。同时,清政府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

伊纪民[2](2020)在《论曾纪泽西学强国思想的演变》文中指出曾纪泽西学强国思想经历了由浅入深的过程:军事器物层面;工商层面;政治制度层面。其思想演变的特征可以概括为:"西用"冲击了"中体""中体"又限制了"西用";既有其合理性的一面,也有自身的局限性。

张影[3](2020)在《近代化历程中的又一次试探——记清朝留欧学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失败的洋务运动,成功的留学历程。在中国近代史上,人们为了国家发展和抵御外敌,曾做出过各种各样的尝试,许多谋划与实践尽管未能让时局发生根本改变,却也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某些产业或是地区的进步。它们背后的主持者各有不同,上位者也是各怀心思,但并不妨碍在那个内忧外患

穆于京[4](2018)在《一场赌气成败最牛造船厂》文中研究指明建于清末马尾镇的福州船政局,是我国近代最大的造船企业,第一艘干吨级轮船,第一艘自主研发的铁甲战舰"平远号",第一架双翼水上飞机皆出自这里。这么牛的官办造船厂,它的成败皆因晚清名臣左宗棠与李鸿章之间的一场赌气争锋。

汤浩[5](2018)在《咸同湘军与湖湘理学研究》文中提出湘军集团与理学文化有着深层次的互动关系。咸同湘军兴起,不仅是宏济艰难的现实选择,更是儒学内部结构运动的结果,是理学自救的产物。湘军是一支以文化立军,有着自身政治目标和文化理想的理学之军。湘系理学经世派受内忧外患的深重刺激,开启“以实动名”的崛起之路,自下而上地打破有清以来二百余年理学内敛时期之沉寂,比较成功地将学术思想转化为政治军事组织能力,开启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政治—文化自强运动。咸同湘军以理学作为节制之道,培植政治和文化的双重权威结构,体现出独特的精神风貌和文化特色。湘军以理学为宗,结合圣王理想和豪侠气象,形成“兵儒合流”“以礼治军”“明耻教战”的军事管理理论。湘军将理学思想全面运用到军事实践指导中去,以精微之意行威厉之事,其儒兵思想中的儒学向度,使之成为军事活动中活用理学的典范。湘军中曾较普遍树立了以身殉国、克己廉介的价值观。湘军不同支脉中,理学浸淫最深的王錱老湘营战斗力最强最持久,在勇营制度下由地方军逐渐取代国防军,特别是在国势陵夷中注重“隐图自强”,力破“不勤远略”的儒学政治传统。湘军以理学原则为指导,对政治军事制度进行改创,并在事功领域广泛运用,其“以实动名”的创化改制,涵盖了吏治文法、军制财政、文教制度等多个方面。同时这种创制也具有实用性、渐进性、适应性、局部性特点,缺乏整体上、根本性的制度改革,具有明显“过渡性”的特征。湘军集团作为湖湘理学的发舒,对晚清理学产生过政治与学术方面的多重影响,包括:对理学学术走向,对理学乃至儒学学术思想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对理学学术思想的发挥与修正,对理学信仰和主流地位强有力的扞卫等。可以说,湘军集团体立用行、务本开源的“通儒”经济,极大地丰富扩充了儒学的践履范畴,实现了为儒学的“正名”,在更广阔的社会格局和宏观文化视野上深刻影响着晚清理学发展的轨迹。湘军一定程度改变了宋明儒学柔弱函胡之弊,焕发了理学价值,形成了激越高亢的审美情趣。咸同湘军立足于建立“学”“道”“政”的良性互动关系,助推形成的政治新秩序成为晚清政局转捩的重要枢纽;湘军集团致力于隐图自强,在对外战争中挽回了军事颓势,挽救保存了中国疆域的主体部分,为中国的逆势复兴奠定了基本的领土格局,同时也将儒学社会价值在封建社会晚期最后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湘军人物匡济时艰的精神,自励殉道的操守、任事敢为的勇气、坚毅不拔的意志等,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必将与民族文化中的进步基因融为一体,感召后人。

施润棋[6](2018)在《清末我国边疆治理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有清一代,清王朝通过一系列高效的统治措施实现了对疆域的“大一统”。但是随着国力的衰退,封建制度的落后性也日渐显露,中国也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直到边疆危机的全面爆发,列强的入侵已经威胁到了满族的统治,清王朝才逐渐意识到传统的边疆治理政策已经不能满足维护中国领土主权完整的需要,从而试图通过推行边疆内地一体化政策来加强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统治。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清王朝内部出现了着名的海防与塞防之争,经过这场争论之后清王朝确立了塞海并重的策略,从而促进了在新疆、台湾地区行省制度的建立以及近代海权意识的萌发。为了缓解边疆地区的虚空化状况及财政危机,清政府开始推行蒙地放垦政策,在东北地区推行“新政”和移民实边等治边政策。虽然清政府在治理过程中逐渐的转变了传统的“因俗而治”的边疆治理政策,但清政府主观上的政策失误致使清末我国的边疆治理政策失误不断。总结清末我国边疆治理政策失误的原因,列强的入侵是其中的外部原因,而清朝国力的衰退、传统边疆观的钳制、民族矛盾激化、边疆政策脱离实际等因素则是重要的内部原因。通过分析清末我国边疆治理政策失误及其原因进而总结其中的教训与警示,从而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边疆治理的重要性及其在国家治理中的特殊地位,围绕着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来开展边疆治理并以国家治理的需求为导向不断构建起较为完备的边疆政策体系,并最终实现对边疆的“善治”。

廖国杰[7](2017)在《晚清政府的海权意识与海军实践》文中研究指明"海权",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从鸦片战争开始认识而到今天仍未被充分理解消化,而在实践上又迫切需要理论回答的问题。那么,晚清国人是如何认识海权的呢?又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对此问题,虽然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有所涉及,但学生并不能据此产生比较完整的认识。本文拟在搜集的有关资料的基础上作初步探索,以期有益于教学。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认识和利用海洋,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但是,我国历来对海

刘笑阳[8](2016)在《中国海洋强国思想的历史逻辑》文中指出中国的海洋强国思想并非新近萌生的国家理念,而是两千年来特定历史逻辑的产物。对中国海洋强国思想的历史进行梳理和总结不仅能为当前的国家战略提供理念支撑,同时也可以填补相关研究缺失的空白。本文从古代的缘起、近代的萌芽和当代的探索三个阶段对中国的海洋强国思想及其战略实践进行历史梳理,并总结出其中蕴含的历史特点和演进逻辑,即由浅显认知向系统论述演进、由"重陆轻海"向"陆海统筹"演进、由"趋利"向"避害"再向"趋利避害"演进、由探索海洋强国之"术"向塑造海洋强国之"道"演进,进而指出在中国海洋强国探索的第四次高潮中相关战略和研究的未来方向。

刘笑阳[9](2016)在《海洋强国战略研究 ——理论探索、历史逻辑和中国路径》文中研究说明15世纪以后,海洋对于国家发展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人类文明进入了更富开拓性的“海洋时代”。同时,世界海洋强国的历史也呈现出一些普遍性逻辑,即(1)国家对海洋战略价值的需求决定着海洋强国战略的地位;(2)国家经略海洋的能力决定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效用;(3)涉海大国都可以超越客观环境而崛起为海洋强国,但海洋强国的衰落也是必然的规律。而这些规律的核心要义便是:一个长期有效的海洋强国战略,必然能够在海洋时代塑造出一个成功的海洋强国。对于诸如中国一般的崛起大国而言,势必要通过合适的战略走向富强,也势必要走上海洋这条通途大道——它在昔日曾经是一条发展的捷径,而现在却是大国崛起的必经之路。中国是陆海兼备的地区性濒海大国,国家的安全和发展皆同海洋息息相关。当前,中国海洋经济总量已连续多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以上,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量的90%通过海上运输完成,多数原油进口需要依赖海运,中国业已在海洋渔业、海运业以及造船业等领域位居世界第一,在全球海洋上拥有广泛的战略利益。从国家安全的角度,相较于陆地边界局势的基本安定,中国近年来的外部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于海洋疆土。中国面临着来自美国及其军事盟国、有海洋争端的邻国等构筑的战略围堵态势,国家的海上战略空间长期受到外部力量的压制。作为全球性贸易大国,尽管中国一直都在参与地区海洋秩序的塑造以及融入全球海洋秩序的进程,然而赢得走向海洋的机会却并不等于“赢得海洋”。可以说,建设海洋强国已经成为中国保障国家综合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拓展国家战略利益和塑造新型海洋秩序的必然需求。与此同时,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无论是在政策和研究领域都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设计在战略评估、目标确定和手段选择上多少存在着结构性的缺陷。有鉴于此,本文将选择“海洋强国战略”作为研究对象,力图为海洋强国战略提供一种创新性的解读模式与设计框架。本文的第一章主要介绍论文对海洋强国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本章将首先总结并归纳研究所需要涉及的核心概念,并将在国内外既有研究的基础上,以“中西互通、古今互鉴”为原则,结合海洋时代的整体性趋势和阶段性变化,综合考虑海洋强国战略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尝试在基础研究层面为海洋强国战略构建可行的分析框架:海洋强国战略分析的主体是涉海大国,其核心问题是国家与海洋之间的关系,即国家摄取海洋战略价值的能力与意愿之间的互动。同时,涉海大国的国内基础必然要受到所处客观环境的影响,而客观环境所包含的历史趋势、地缘结构和秩序进程之间的结构,既可能对国内基础形成积极塑造,也可能对其产生消极限制。为了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国家便依据其国内基础,设计并实施相应的海洋强国战略。随后,本文还将就分析框架中的四个核心要素——海洋的战略价值、海洋强国战略的客观环境、海洋强国战略的国内基础以及海洋强国战略的基本框架分别进行专门阐述,进而为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设计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创新。本文的第二章主要介绍西方海洋强国战略的发展历程。本章旨在对新航路开辟以来的西方海洋强国发展进行分阶段的历史梳理,并从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海洋战略进行重点分析,从而在追溯西方海洋强国演进逻辑的过程中,寻找到海洋与大国兴衰的内在联系,并发掘出西方历史经验对于当代中国的指导意义。其中,本章节将以1415年的休达之战为时间起点,以刚刚结束的2015年为结点,对西方海洋强国战略进行必要的历史考察。基于全球化的深入程度、国际关系史的阶段分野和西方海洋强国的战略选择,笔者拟将西方海洋强国战略的发展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开拓时代(1415-1648年)、殖民时代(1648-1845年)、争霸时代(1845-1945年)和“威慑—合作”时代(1945-2015年)。与此同时,本文将从不同时期中挑选出个别国家作为海洋强国战略的典型案例,进而更有针对性地寻找到西方海洋强国战略的发展历程。本文认为以全球海洋秩序的运转为基础,通过考察核心主导者和强力挑战者在海洋领域的互动,无疑更有利于归纳出西方海洋强国历史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逻辑。本文的第三章主要介绍中国的海洋强国思想与相关实践。中国的海洋强国思想并非新近萌生的国家理念,而是两千年来特定历史逻辑的产物。尽管内陆传统长期在中国居于主流地位,但是陆地文明和海洋文明作为两个并行不悖的发展趋势,不存在有些学者所主张的主导和支配关系。在此基础上,中国的海洋强国探索的历史也呈现出周期性演进的趋势,而国家意愿和能力的互动关系则是一种可能的解释。对中国而言,由于海洋强国历史的普遍性逻辑以及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层面的特殊性逻辑,因此没有如欧洲一样在能力和意愿相匹配的三次峰值上实现向海洋强国的转型。以上述核心观点作为历史梳理和分析的框架,本文从古代的缘起、近代的萌芽和当代的探索三个阶段对中国的海洋强国思想及其战略实践进行了历史梳理,并总结出其中蕴含的历史特点和演进逻辑,即由浅显认知向系统论述演进、由“重陆轻海”向“陆海统筹”演进、由“趋利”向“避害”再向“趋利避害”演进、由探索海洋强国之“术”向塑造海洋强国之“道”演进。本文的第四章主要介绍中国海洋强国的战略设计。本章将以海洋战略价值及其对中国崛起的意义作为出发点,结合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客观环境和国内基础尝试就中国海洋强国的战略设计提出理念性和框架性的建议:(1)海洋强国战略在海洋实力的巩固与提升、海洋利益的维护与拓展以及海洋秩序的融入与塑造三个方面的基本目标;(2)海洋强国战略的主导理念,即以和平主义为宗旨、以防御现实主义为核心、以经济主义为首务、以地区主义为重点和以合作主义为通途。(3)海洋强国战略在政治、经济、安全和文化四个层面上的核心内容;(4)海洋强国战略的四项实施原则,即国内与国际的统筹、陆地与海洋的统筹、发展与安全的统筹、合作与竞争的统筹;(5)海洋强国战略在中观层面可以侧重考虑的五种联动模式,即中央与地方的联动、政府与民间的联动、战略与战略的联动、部门与部门的联动、产业与产业的联动

齐廉允[10](2015)在《蹒跚起航:中国近代海军诞生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彼此同一大海为利,彼有所挟,我独无之。譬犹渡河,人操舟而我结筏;譬犹使马,人跨骏而我骑驴,可乎?——左宗棠买一支舰队用金钱从国外直接购买一支舰队,中国近代海军就以这样一个今天看来依然惊世骇俗、不同凡响的行动开始了艰难起航。

二、人跨骏,我骑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跨骏,我骑驴?(论文提纲范文)

(2)论曾纪泽西学强国思想的演变(论文提纲范文)

一、由探索强国之技、富国之术到富强之本的演进
    (一)军事器物是“强国之技”
    (二)工商是“富国之术”
    (三)制度为“富强之本”
二、曾纪泽思想演变的特征
    (一)“西用”观冲击了“中体”观
    (二)“中体”观限制了“西用”观
三、结语

(3)近代化历程中的又一次试探——记清朝留欧学生(论文提纲范文)

近代海军兴起后的必然选择
一次成功的留学
学成归来加固海防
引入西方思想促进文化交流
    留欧学生北洋海军任职状况(部分)

(4)一场赌气成败最牛造船厂(论文提纲范文)

左宗棠上书朝廷,照办!
人跨骏而我骑驴,可乎?
党争角力宏图止,没落!

(5)咸同湘军与湖湘理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文献综述
    二、 选题背景与意义
    三、 研究重点与创新之处
第1章 湖湘理学发展与晚清湘系集团的兴起
    1.1 湖湘理学的传播和在清代的发展
    1.2 晚清湘系理学经世集团的集结
第2章 湘军早期军事实践及建军思想
    2.1 湘军早期军事实践活动
    2.2 湘军与团练勇营
    2.3 湘军建军思想初析
    2.4 湘军早期建军思想与《纪效新书》《练兵实纪》
第3章 湘军:淬砺理学精神的新军
    3.1 理学自救的产物
    3.2 湘军理学经世思想来源的几个侧面
    3.3 凝士以礼:理学导向下的湘军“节制”机制分析
第4章 以精微之意行威厉之事:理学导向下独特的湘军军事思想
    4.1 儒学的转向:兵儒合流的豪侠气象
    4.2 明耻教战:湘军建军治军思想的核心
    4.3 湘军“兵争”思想中的儒学向度
    4.4 湘军对传统兵学的继承与扬弃
第5章 湘军军系与理学
    5.1 湘军军系文化表征
    5.2 湘军军系文化中的“气节观”
    5.3 湘军发展重心转移及后期湘军军事实践
    5.4 湘军军事实践中对理学的疏离
第6章 湘军创制与理学
    6.1 湘军集团的理学经世思维
    6.2 湘军的主要经世实践:创制
    6.3 湘军创制评析
第7章 湘淮军集团的同源异流:一个理学文化视角的比较
    7.1 湘淮军理学文化背景的异同
    7.2 湘淮军集团价值文化取向差异
    7.3 湘淮军集团不同的历史际遇
第8章 湘军集团对咸同理学的影响
    8.1 湘军集团对于晚清理学融合发展的影响
    8.2 湘军经世文化对理学思想的扩充和完善
    8.3 湘军人物对理学学术思想的发挥与修正
    8.4 重建以理学为核心的儒学人文信仰
第9章 湘军理学经世的历史地位
    9.1 晚清理学复兴是儒学自身运动的结果
    9.2 湘军崛起成为晚清政治格局转捩的重要枢纽
    9.3 湘军集团与晚清“国运”相终始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清末我国边疆治理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1.研究缘起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研究现状
        2.对现有研究的述评
    三、研究思路与框架
        1.研究思路
        2.分析框架
    四、核心概念界定
        1.边疆
        2.边疆治理
    五、研究方法与研究的创新及难点
        1.研究方法
        2.可能的创新点
        3.研究的难点与不足
第一章 清末我国边疆危机的产生
    一、英国割占香港及九龙
    二、沙俄鲸吞北部的边疆
    三、新疆地区的边疆危机
    四、西藏地区的边疆危机
第二章 清末我国边疆治理政策及其失误
    一、新疆行省制度的建立
        1.新疆建立行省的基础
        2.新疆行省制度的确立
        3.治疆政策的失误
    二、台湾行省制度的建立
        1.海防与塞防之争
        2.近代海权意识的萌发
        3.台湾行省制度的确立
        4.清末海疆政策的失误
    三、东北行省制度的建立
        1.官制改革
        2.东北建省
        3.移民实边
        4.东北边疆治理政策的失误
    四、蒙古地区的蒙地放垦政策
        1.清末蒙地放垦的原因
        2.清末蒙地放垦的推行
        3.蒙地放垦政策的失误
    五、西藏整饬吏治与新政改革
        1.整饬吏治
        2.新政改革
        3.治藏政策的失误
第三章 清末我国边疆治理政策失误的原因分析
    一、传统边疆观的钳制
    二、民族矛盾逐渐激化
    三、边疆政策脱离实际
    四、人口及财政危机的影响
第四章 清末我国边疆治理政策失误的警示与教训
    一、边疆的繁荣安定关乎国家的兴衰
    二、以史为鉴构建边疆治理政策体系
    三、综合国力是边疆治理的根本保障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海洋强国战略研究 ——理论探索、历史逻辑和中国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一、中文文献的总体定量分析
        二、国内代表性研究成果评析
        三、国外代表性研究成果略析
        四、既有研究成果的不足与展望
    第三节 论文的研究路径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点与难点
    第四节 论文的结构内容
第一章 海洋强国战略的分析框架
    第一节 海洋强国战略的相关概念
        一、战略的内涵
        二、海洋强国的概念
        三、海洋(强国)战略的界定
    第二节 海洋的战略价值
        一、本体性价值
        二、载体性价值
        三、观念性价值
    第三节 海洋强国战略的客观环境
        一、历史趋势
        二、地缘结构
        三、秩序进程
    第四节 海洋强国战略的国内基础
        一、国家的海洋定位
        二、国家的海洋实力
        三、国家的海洋利益
        四、国家的海洋观念
    第五节 海洋强国战略的基本框架
        一、海洋强国的战略观念(思想)
        二、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
        三、海洋强国的战略手段
        四、海洋强国的战略评估
    第六节 海洋强国战略的分析框架
第二章 西方海洋强国战略的历史逻辑 (1415-2015年)
    第一节 扩张时代(1415-1648年)
        一、葡萄牙——“大航海时代”的先锋
        二、西班牙——“无敌战舰”与“新世界”
        三、荷兰——飞翔的“海上马车夫”
    第二节 殖民时代(1648-1845年)
        一、英国——“日不落”的荣光
        二、法国——扎根大陆的“蓝百合”
        三、俄国——“为出海口而战”
    第三节 争霸时代(1845-1945年)
        一、美国——鹰,从海上腾飞
        二、英国——帝国的余辉
        三、日本——“脱亚入欧”的武士
        四、德国——“剑与犁”
    第四节“威慑—合作”时代(1945-2015年)
        一、美国——飘扬七海的星条旗
        二、苏联/俄罗斯——“红色海军”的兴衰
    第五节 西方海洋强国战略的历史逻辑
        一、西方海洋强国战略历史的普遍性逻辑
        二、西方海洋强国战略历史的特殊性逻辑
第三章 中国海洋强国思想的历史逻辑
    第一节 中国海洋强国历史的逻辑线索
        一、中国海洋强国的历史线索
        二、中国海洋强国历史的普遍性逻辑
        三、中国海洋强国历史的特殊性逻辑
    第二节 缘起:古代中国的海洋思想
        一、古代中国海洋经略的第一周期
        二、古代中国海洋经略的第二周期
        三、古代中国海洋经略的第三周期
    第三节 萌芽:近代中国的海洋强国思想
        一、地主阶级的海洋强国思想与实践
        二、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的海洋强国思想
        三、民国时期的海洋强国思想与实践
    第四节 探索:当代中国的海洋强国思想
        一、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海洋强国思想与实践
        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海洋强国思想与实践
        三、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海洋强国思想与实践
        四、2002-2012年中国海洋强国思想与实践
        五、十八大以来的海洋强国思想与实践
    第五节 中国海洋强国思想的演进与启示
第四章 中国海洋强国的战略评估与框架设计
    第一节 海洋对于中国崛起的战略价值
        一、本体性价值
        二、载体性价值
        三、观念性价值
    第二节 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客观环境
        一、历史趋势
        二、地缘结构
        三、秩序进程
    第三节 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国家基础
        一、中国的国家海洋定位
        二、中国的国家海洋实力
        三、中国的国家海洋利益
    第四节 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框架设计
        一、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基本目标
        二、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主导理念
        三、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核心内容
        四、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原则
        五、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联动模式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10)蹒跚起航:中国近代海军诞生记(论文提纲范文)

买一支舰队
自己造轮船
海防大筹议
雏形初显现

四、人跨骏,我骑驴?(论文参考文献)

  • [1]左宗棠的海防塞防并重思想起源及实践探讨[J]. 苏明霞.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1(22)
  • [2]论曾纪泽西学强国思想的演变[J]. 伊纪民. 陇东学院学报, 2020(03)
  • [3]近代化历程中的又一次试探——记清朝留欧学生[J]. 张影. 留学, 2020(09)
  • [4]一场赌气成败最牛造船厂[J]. 穆于京. 创新世界周刊, 2018(10)
  • [5]咸同湘军与湖湘理学研究[D]. 汤浩. 湖南大学, 2018(06)
  • [6]清末我国边疆治理政策研究[D]. 施润棋. 云南大学, 2018(01)
  • [7]晚清政府的海权意识与海军实践[J]. 廖国杰. 中学历史教学, 2017(03)
  • [8]中国海洋强国思想的历史逻辑[J]. 刘笑阳. 中国战略报告, 2016(02)
  • [9]海洋强国战略研究 ——理论探索、历史逻辑和中国路径[D]. 刘笑阳. 中共中央党校, 2016(08)
  • [10]蹒跚起航:中国近代海军诞生记[J]. 齐廉允. 文史天地, 2015(10)

标签:;  ;  ;  ;  

人四,我骑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