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断流术前后的胃镜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徐艺倪[1](2021)在《肝宁方对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侧支循环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通过观察全国名老中医蓝青强经验方肝宁方对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已出现侧支循环开放患者的中医症候积分、肝脏各项指标、血流动力学、脾脏大小、腹水深度以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等临床疗效指标的调节作用以及疗程结束后半年内食管胃静脉破裂出血、肝性脑病发生率的对比,以探讨肝宁方对于改善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侧支循环的影响。方法:按照纳入标准,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消化内科及肝病科门诊及住院的患者中,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期间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已出现侧支循环开放并且辩证属于肝郁瘀血证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口服盐酸普萘洛尔片(心得安),治疗组予口服肝宁方,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心脏血流动力学、脾脏大小、腹水深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等临床疗效指标,并在疗程结束后随访追踪半年内食管胃静脉破裂出血、肝性脑病发生率。结果:(1)基线资料: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肝功能Child-Pugh积分、病程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两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30例患者中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6%,治疗组明显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3)凝血功能:两组患者治疗后PT水平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TA水平较治疗前显着上升(P<0.05),且治疗组上升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4)肝功能:两组患者治疗后TBIL、ALT、AST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着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ALB水平较治疗前显着上升(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上升幅度更明显(P<0.05)。(5)肝纤维化指标: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肝纤四项HA、LN、PCⅢ、Ⅳ-C及肝脏硬度值LSM水平均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后HA、LN、Ⅳ-C、LSM水平较治疗前显着下降(P<0.05)。(6)门静脉血流动力学:两组患者治疗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DPV、DSV、QPV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着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PV水平较治疗前显着上升(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上升幅度更明显(P<0.05)。(7)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脏血流动力学HR、CO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显着下降(P<0.05),且治疗组CO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MAP水平较治疗前显着上升(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上升幅度更明显(P<0.05)。(8)脾脏大小及腹水深度:两组治疗后腹水深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脾脏长度、脾脏厚度较治疗前有显着下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9)食管胃静脉曲张程度: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食管胃静脉曲张程度显着改善(P<0.05),且治疗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10)食管胃静脉破裂出血、肝性脑病发生率:半年内治疗组30例患者中食管胃静脉破裂出血总发生率为10%,肝性脑病总发生率为6%,对照组食管胃静脉破裂出血总发生率为33%,肝性脑病总发生率为26%,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1.肝宁方在治疗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应用前景,能够改善患者凝血功能、肝功能、肝纤维化等临床疗效指标,减少腹水、改善脾脏肿大,并且能有效改善肝纤维化程度、门静脉及心脏血流动力学,达到降低门静脉压力效果。2.肝宁方在降低门静脉压力的同时能有效降低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侧支循环开放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能有效减轻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形态程度,并且能减轻腹水,减少食管胃静脉破裂出血与肝性脑病的发生率。肝宁方具有改善侧支循环曲张形态、延缓侧支形成发展的潜质。
丁泽华[2](2021)在《腹腔镜与开腹门奇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的效果对比》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腹腔镜门奇断流术与开腹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在各方面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9年10月到2020年12月在泰州市人民医院和苏北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共收集到患者80例,排除肝功能差者8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门奇断流术,研究组患者采用腹腔镜门奇断流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引流量、血小板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收集两组数据后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用χ2检验。并且认为P值<0.05在统计学上是有意义的。结果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发现研究组术后的引流量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并且研究组的患者下床活动的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都比对照组时间短,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住院总体费用要低于研究组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各项数据对比发现:对照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比例较研究组高很多,包括发热、肝腹水、门静脉血栓形成、胸腔积液等情况,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研究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上未表现出差异;两组患者在术后1d、3d、7d、14d的血小板数量上无显着差异(P>0.05),但术后两周内二者血小板数目均呈上升趋势。结论腹腔镜门奇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患者具有很多优点,例如手术后并发症少、出血量比较少、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快,但患者住院所需要的费用较高,综合比较开腹手术与腹腔镜门奇断流术优缺点,腹腔镜门奇断流术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具备普遍推广的条件。
吴一鸣,胡洁云,徐鹿平,许浏,周俊,陈敏芳[3](2020)在《胃镜腹腔镜序贯疗法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胃镜"三明治"注射治疗序贯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9年10月嘉兴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5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3例,女19例;年龄为(63±9)岁,年龄范围为41~83岁。52例患者中,31例行胃镜"三明治"注射治疗序贯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设为序贯组;21例行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设为腹腔镜组。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并发症情况。(3)治疗后胃底曲张静脉的变化情况。(4)随访情况。采用电话与门诊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 (1)手术情况:序贯组和腹腔镜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序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2±16)min、(57±11)mL;腹腔镜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03±14)min、(55±9)mL,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63,1.052,P>0.05)。(2)并发症情况:序贯组患者中11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围术期出血1例、术后消化道再出血2例、腹腔积液4例、门静脉血栓4例,无死亡患者;腹腔镜组患者中16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围术期出血2例、术后消化道再出血6例、腹腔积液4例、门静脉血栓4例,死亡3例。两组患者围术期出血、腹腔镜积液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门静脉血栓、死亡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82,0.082,P>0.05);两组患者术后消化道再出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组术后消化道再出血患者经胃镜治疗后痊愈;腹腔积液患者予低盐饮食联合利尿剂治疗后消退;并发门静脉血栓患者予小剂量华法林治疗后成功溶栓。6例腹腔镜组术后消化道再出血患者,3例经胃镜治疗后痊愈,3例未能及时抢救死亡;腹腔积液患者予低盐饮食加利尿剂治疗后消退;并发门静脉血栓患者予小剂量华法林治疗后成功溶栓。(3)治疗后胃底曲张静脉的变化情况:术后6个月,31例序贯组患者均未见胃底静脉曲张;21例腹腔镜组患者15例未见胃底静脉曲张,3例发生明显胃底静脉曲张,3例发生严重胃底静脉曲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28,P<0.05)。术后12个月,31例序贯组患者中29例未见胃底静脉曲张,2例发生明显胃底静脉曲张;21例腹腔镜组患者中13例未见胃底静脉曲张,3例发生明显胃底静脉曲张,5例发生严重胃底静脉曲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33,P<0.05)。序贯组明显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予胃镜治疗后胃底曲张静脉消失;腹腔镜组明显和严重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中1例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死亡,其余患者予胃镜治疗后胃底曲张静脉消失。(4)随访情况:5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年,中位随访时间为4年。31例序贯组患者和18例腹腔镜组患者生存。结论胃镜"三明治"注射治疗序贯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曲张静脉复发率、再出血率较低。
刘元华[4](2020)在《OSPD与TIPS在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与目的门静脉高压症(Portalhypertension,PHT)是一组由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和(或)血流量增加形成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侧枝循环的建立、脾大和脾功能亢进、门脉高压性胃病和腹水等。门静脉高压症导致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Esophageal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EGVB)是肝硬化病人最常见、最凶险并发症,也是肝硬化病人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临床上对于EGVB的外科治疗以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Open splenectomy with periesophagogastric devascularization,OSPD)多见,它的临床效果确切。近些年来,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TIPS)的快速发展,TIPS逐渐成为EGVB的一线治疗,但它的远期临床疗效需要进一步研究。对于治疗EGVB,OSPD与TIPS的疗效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故本研究将对OSPD及TIPS两种方式治疗EGVB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从而更加合理地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胆外科与介入科在2014.1.1-2016.12.31因EGVB施行OSPD与TIPS治疗的1 71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OSPD组(n=83)和TIPS组(n=88)。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前一般临床资料,两组患者术后1周、术后1-3个月的血常规及肝肾功能等结果,同组及组间患者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两组患者术后临床资料。应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以中位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OSPD组83例,其中男性为63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48.8±10.7岁;TIPS组88例,其中男性为74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8.7±10.3岁。OSPD组中病因分类,酒精性肝硬化6例、血吸虫性肝硬化1例、丙肝肝硬化1例、乙肝肝硬化66例、隐源性肝硬化9例;TIPS分类,酒精性肝硬化9例、肝吸虫肝硬化1例、丙肝肝硬化2例、乙肝肝硬化67例、隐源性肝硬化4例、肝豆状核变性1例、布加综合征4例。在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中,OSPD组A级肝功能52例,B级肝功能26例,C级肝功能5例;TIPS组中A级肝功能35例,B级肝功能41例,C级肝功能12例。2、OSPD组中手术开始时门静脉压力测定为(35.4±4.0)cmH2O(1cmH2O=0.098kPa),断流术后为(29.8±6.6)cmH2O;TIPS 术前为(38.9±7.4)cmH2O,术后为(25.2±5.6)cmH2O,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P<0.05)。3、OSPD组与TIPS组相比,具有以下优势:(1)术后1周、术后1-3月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均高于TIPS组(P<0.05);(2)术后1周、术后1-3月的凝血酶原时间均短于TIPS组(P<0.05);(3)术后1周、术后1-3月的白蛋白均高于TIPS组(P<0.05);(4)术后1周、术后1-3月的总胆红素均低于TIPS组(P<0.05);(5)术后1周的谷丙转氨酶低于TIPS组(P<0.05)。4、OSPD组中位住院总费用为62707.0(30686~117836)元,TIPS组为86945.5(60523~189845)元,两者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SPD组术后住院时间为9(6~33)天,TIPS组为5(2~15)天,两者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OSPD组中有64例发生术后并发症,TIPS组中有15例发生术后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7.11%、17.05%,两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OSPD组与TIPS组在随访过程中均有8例死亡,两者死亡率分别为9.64%、9.09%,两组患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OSPD组在术后第1-5年再出血率分别为4.69%、7.14%、9.61%、15.1 5%、28.57%;TIPS 组分别为 11.11%、17.33%、26.32%、51.35%、86.36%。两组患者在术后第1-2年再出血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3-5年再出血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OSPD组术后血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及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白蛋白、总胆红素)得到明显改善;TIPS组术后血常规及肝功能改善不明显。2、与TIPS组相比,OSPD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相对更长,但是住院费用相对更低。3、与TIPS组相比,OSPD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是TIPS组更容易发生肝性脑病。4、与TIPS组相比,OSPD组远期再出血率(第3-5年)明显更低。
曾道炳,邸亮,丁兢,段斌炜,郭庆良,林栋栋,臧运金,卢实春[5](2019)在《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静脉曲张疗效》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食管胃静脉曲张的近期与远期疗效。方法本前瞻性研究对象为2015年4月至2018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诊治的76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其中男43例,女33例;年龄25~65岁,中位年龄51岁。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根据患者病情采用不同断流术,包括脾切除+选择性门奇静脉断流术、脾切除+传统断流术、脾切除术等,合并原发性肝癌(肝癌)患者同时行肝癌局部切除术。患者术后1、6、12、24个月行胃镜检查,观察术后食管胃静脉曲张变化。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胃静脉曲张分型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红色征阳性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断流术,其中行脾切除+选择性门奇静脉断流术60例,脾切除+传统断流术8例,单纯脾切除术5例,脾切除+肝癌局部切除术2例,脾切除+肝癌射频消融术1例。术后1、6、12、24个月食管静脉重度曲张患者比例分别为51%、49%、41%、35%,呈逐渐减少趋势,较术前的83%明显减少(Z=-4.786,-4.025,-4.418,-3.314;P<0.05)。食管静脉曲张红色征阳性率相应为37%、35%、33%、30%,呈逐渐下降趋势,较术前的87%明显下降(χ2=36.963,34.036,35.475,27.284;P<0.05);而无胃静脉曲张患者比例分别为53%、60%、62%、65%;呈逐渐增加趋势,较术前的36%明显增加(Z=-1.084,-2.127,-2.608,-2.668;P<0.05)。结论断流术能明显改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食管和胃静脉曲张的程度,其中脾切除+选择性门奇静脉断流术可能是一种较好的术式。
易鑫宇[6](2019)在《养血柔肝法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养血柔肝法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养血柔肝法,共观察的时间为12周。通过观察患者的ALT、AST、TBiL、ALB、HA、PⅢNP、LN、Ⅳ-C、DPV、VPV、DSV、QPV、中医症候评分,评估养血柔肝法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结果:养血柔肝法联合西医综合治疗可提高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后第12周治疗组ALT、AST、TBiL、HA、PⅢNP、LN、Ⅳ-C、DPV、VPV、DSV、QPV、中医症候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B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柔肝法联合西医综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可改善中医证候、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提高临床疗效。
周保换[7](2019)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断流术对肝硬化的影响》文中指出目的:前瞻性地对我院行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and azygoportal disconnection LSD)的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症患者术后2年随访的临床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讨LSD对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常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的影响,进一步研究LSD对肝硬化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102例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症伴上消化道出血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在院期间由同一的手术团队完成LSD,比较患者手术前、术后1周、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2月、术后18月及术后24月的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Child-Pugh评分、抗凝血酶Ⅲ、蛋白C、蛋白S、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酶的变化情况,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所有患者LSD术后无因腹腔出血而二次急诊手术、无肝性脑病、无顽固性腹水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均顺利康复出院。2.肝硬化性门脉高压症患者在行LSD手术后,外周血中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在术后1周、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2月、术后18月、术后24月时较术前均明显升高(均P<0.05)。其中血红蛋白在术后随访中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而血小板于术后1周时达峰值,之后有所下降并趋于稳定水平。3.LSD术后外周血中总胆红素在术后1周、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2月、术后18月、术后24月时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均P<0.001),且呈逐步降低的趋势;外周血中白蛋白在术后1周时短暂降低,但在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2月、术后18月、术后24月时较术前均明显升高(均P<0.001),且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外周血中凝血酶原时间和国际标准化比值在术后1周时轻度升高,但在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2月、术后18月、术后24月时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均P<0.001),并且都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Child-Pugh评分在术后1周时有所升高,但之后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其中术后6月、术后12月、术后18月、术后24月时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4.LSD术后外周血中血浆抗凝血酶Ⅲ、蛋白C和蛋白S在术后1周时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均P<0.05),但是从术后3月起三个指标均呈现逐步升高的趋势,且较术前均升高。其中血浆抗凝血酶Ⅲ在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2月、术后18月、术后24月时较术前均明显升高(均P<0.05:血浆蛋白C在术后18月和术后24月时较术前均明显升高(均P<0.05);血浆蛋白S在术后6月、术后12月、术后18月、术后24月时较术前均明显升高(均P<0.05)。5.LSD术后外周血中Ⅲ型前胶原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在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2月、术后18月、术后24月时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均P<0.001);外周血中IV型胶原在术后1周、术后3月、术后6月、术后12月、术后18月、术后24月时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均P<0.001),且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外周血中层粘连蛋白在术后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在术后24月时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透明质酸酶于术后1周时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是之后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其中术后24月时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1.LSD治疗肝硬化性门静脉高压症伴上消化道出血并脾功能亢进是安全有效的。2.LSD能够提高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的水平。3.LSD能够降低外周血中总胆红素、提高白蛋白的水平、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和Child-Pugh评分,有利于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4.LSD能够提高肝硬化患者外周抗凝血酶Ⅲ、蛋白C和蛋白S的含量,有利于改善肝硬化患者肝脏的合成功能。5.LSD能够降低外周血中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和透明质酸酶的含量,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肝纤维化,延缓肝硬化的发展。
齐瑞兆,赵新,王胜智,张昆,常正尧,胡兴龙,吴敏良,张培瑞,余灵祥,肖朝辉,史宪杰,李志伟[8](2018)在《1118例开腹脾切除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并发症及生存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开腹脾切除断流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按入组标准选取解放军第三○二医院外科2010年4月至2015年9月完成的1 118例开腹脾切除断流术的患者资料,于2016年10月集中进行回顾性病例调查及电话随访。患者术前均有上消化道出血史。近期并发症包括腹腔内出血二次开腹、严重感染、进食障碍、肝功能不全、术后近期门静脉血栓及围手术期死亡例数;远期情况包括术后上消化道再出血、术后生存率、术后恶性肿瘤发生率。应用GraphPad Prism 5软件进行数据生存分析及图表绘制。结果 1 118例患者的术后近期并发症:腹腔内出血二次开腹21例(1.8%),严重感染32例(2.9%),进食障碍11例(1.0%),肝功能不全18例(1.6%),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526例(47.1%),围手术期死亡5例(0.5%)。942例患者获得完整的远期生存随访资料,术后1、3、5年上消化道再出血率为4.4%、12.1%、17.2%;1、3、5年术后生存率为97.0%、93.5%、90.3%;1、3、5年术后恶性肿瘤发生率为1.7%、4.4%、6.2%。结论合理选择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适应证及时机、正确把握手术流程和有效的围手术期管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近期预后。脾切除断流术能够降低患者上消化道再出血率,改善生存率,且不增加恶性肿瘤发生率。
方建明,张惠忠,西传久,黄建新[9](2017)在《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对比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2例。对照组使用开腹脾切除加断流术,治疗组使用腹腔镜脾切除加断流术。比较两组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等肝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0.05);对照组术后7 d ALT高于术前(<0.05),治疗组术后7 d AST较手术前降低、对照组较手术前升高(均<0.05);对照组术后3 d Tbil、Dbil较术前升高(均<0.05);两组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相对于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创伤更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尽快恢复,术后对肝功能变化影响较小。
邹盛海,夏木西丁,李忠志[10](2017)在《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3月我科收治62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32例(观察组),传统非选择性贲门血管离断术30例(对照组),术后随访时间为1146个月,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比较、观察总结。结果:观察组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总好转率71.43%,对照组总好转率40.0%(P<0.05);观察组术后腹水50.0%得以改善,对照组术后改善不明显,且有2例患者术后腹水加重(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PHG、复发出血率、术后FPP减少量分别为6.25%(2/32)、3.13%(1/32)、(9.8±4.1)cm H2O,均优于对照组的20.0%(6/30)、13.33%(4/30)、(6.3±4.0)cm H2O(P<0.05)。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保留了机体的自发性分流,兼有分流术和断流术的优点,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其疗效优于传统非选择性断流术。
二、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断流术前后的胃镜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断流术前后的胃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肝宁方对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侧支循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现代医学对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认识 |
1.1 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流行病学 |
1.2 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基本认识 |
1.2.1 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概念 |
1.2.2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侧支循环形成的诊断 |
1.3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治疗 |
1.3.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药物治疗 |
1.3.2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 |
2 中医学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认识 |
2.1 古代医家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认识 |
2.2 现代中医医者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研究与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资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诊断标准 |
1.2.1 西医诊断标准 |
1.2.2 中医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脱落及剔除标准 |
2 研究方案 |
2.1 随机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法 |
2.3 疗效观察指标 |
2.3.1 中医证候积分 |
2.3.2 安全性观察指标 |
2.3.3 血液生化指标 |
2.3.4 影像学指标 |
2.3.5 食管胃静脉破裂出血及肝性脑病发生率 |
2.4 统计学方法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1 基线资料 |
2 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
3 中医疗效对比 |
4 凝血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
5 肝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
6 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对比 |
7 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对比 |
8 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 |
9 脾脏大小及腹水深度水平对比 |
10 食管胃静脉曲张程度对比 |
11 食管胃静脉破裂出血与肝性脑病发生率对比 |
12 安全性分析及不良反应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及侧支循环开放的形成机制 |
1.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形成机制 |
1.1.1 肝内部分 |
1.1.2 肝外部分 |
1.1.3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的形成机制 |
2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形成的相关并发症 |
3 肝宁方的立方依据 |
4 肝宁方的相关研究 |
5 一般资料分析 |
6 观察指标分析 |
6.1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
6.2 凝血功能指标疗效分析 |
6.3 肝功能指标疗效分析 |
6.4 肝纤维化指标疗效分析 |
6.5 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及脾脏大小指标分析 |
6.6 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 |
6.7 腹水深度水平分析 |
6.8 食管胃静脉曲张指标疗效分析 |
6.9 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与肝性脑病发生率疗效分析 |
7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综述 活血化瘀法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2)腹腔镜与开腹门奇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的效果对比(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和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样品采集 |
2.2.1 纳入标准 |
2.2.2 排除标准 |
2.3 术前准备 |
2.4 观察指标 |
2.5 统计学分析 |
2.6 麻醉与手术方法 |
2.6.1 麻醉 |
2.6.2 手术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综述 腹腔镜门奇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OSPD与TIPS在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方法 |
2.3 统计学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3.1 两组患者的术前资料比较 |
3.2 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门静脉压力比较 |
3.3 两组患者术后资料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4.1 两种术式对门静脉压力的影响 |
4.2 两种术式对血常规的影响 |
4.3 两种术式对肝肾功能的影响 |
4.4 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
4.5 两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 |
4.6 两组患者术后死亡率 |
4.7 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全文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致谢 |
(5)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静脉曲张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一般资料 |
二、手术方法 |
三、研究内容 |
四、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一、手术方式 |
二、随访情况 |
三、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比较 |
四、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胃静脉曲张分型比较 |
五、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红色征比较 |
讨论 |
(6)养血柔肝法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中医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研究 |
1.1 中医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名认识 |
1.2 中医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病机认识 |
1.3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中医治疗 |
2 西医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研究 |
2.1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生机制 |
2.2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诊断 |
2.3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内容 |
2 临床资料 |
2.1 病例来源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剔除或脱落标准 |
3 研究方案 |
3.1 治疗措施 |
3.2 观察指标 |
4 疗效评价 |
4.1 综合疗效评价 |
4.2 中医疗效评价 |
5 统计学方法 |
6 研究结果 |
6.1 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及疗效判定 |
6.2 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结果比较 |
6.3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
6.4 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 |
6.5 两组治疗前后综合疗效比较 |
7 讨论 |
7.1 养血柔肝方的立法依据 |
7.2 养血柔肝方的方药分析 |
7.3 疗效分析 |
8 结论 |
9 问题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7)腹腔镜脾切除联合断流术对肝硬化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 前言 |
(二) 临床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2. 方法 |
(三) 结果 |
(四) 讨论 |
(五) 结论 |
(六)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10)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手术方法 |
1.3 FPP测量方法 |
1.4 随访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脾切除的争议 |
3.2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的意义 |
3.3 术中注意事项 |
3.4 适应证和禁忌证 |
3.5 围手术期处理 |
3.5.1 术前准备 |
3.5.2 术后处理 |
四、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断流术前后的胃镜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肝宁方对乙肝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侧支循环的影响[D]. 徐艺倪.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2]腹腔镜与开腹门奇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的效果对比[D]. 丁泽华.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3]胃镜腹腔镜序贯疗法治疗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J]. 吴一鸣,胡洁云,徐鹿平,许浏,周俊,陈敏芳.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0(06)
- [4]OSPD与TIPS在治疗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对比研究[D]. 刘元华. 南方医科大学, 2020(01)
- [5]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静脉曲张疗效[J]. 曾道炳,邸亮,丁兢,段斌炜,郭庆良,林栋栋,臧运金,卢实春. 中华肝脏外科手术学电子杂志, 2019(04)
- [6]养血柔肝法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研究[D]. 易鑫宇.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腹腔镜脾切除联合断流术对肝硬化的影响[D]. 周保换. 大连医科大学, 2019(04)
- [8]1118例开腹脾切除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并发症及生存分析[J]. 齐瑞兆,赵新,王胜智,张昆,常正尧,胡兴龙,吴敏良,张培瑞,余灵祥,肖朝辉,史宪杰,李志伟. 中华外科杂志, 2018(06)
- [9]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断流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对比研究[J]. 方建明,张惠忠,西传久,黄建新. 现代实用医学, 2017(09)
- [10]脾切除联合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效果分析[J]. 邹盛海,夏木西丁,李忠志.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7(06)
标签:肝硬化论文; 腹腔镜论文; 门静脉高压论文;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论文; 脾切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