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场中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定向迁移的实验研究

电场中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定向迁移的实验研究

一、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在电场中定向移行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刘珺[1](2017)在《电场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分化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e opacification,PCO)是白内障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该过程被认为是手术启动了晶状体的异常损伤修复反应,进而诱发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在后囊膜上增生、移行,并出现上皮间质转分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和晶状体纤维再生。晶状体上皮损伤影响了晶状体自身独有的电流环路,产生伤口电位和电场,增加赤道部LECs的增殖。所以有人认为白内障手术破坏了晶状体正常的电流形式和内在的电场,使LECs失去晶状体原有电流及电场的调节作用,导致LECs发生EMT,这可能是PCO发生的部分原因。本实验通过建立电场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HLE-B3细胞的体外作用模型,观察电场对HLE-B3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如凋亡、增生、形态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检测电场对HLE-B3细胞内EMT标志物表达的影响及电场诱导HLE-B3细胞发生EMT的作用机制。方法1)体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HLE-B3细胞,并根据文献描述建立电场对HLE-B3细胞的作用模型;将细胞分别暴露于电场强度为50-150mV/mm的电场中,显微照相系统记录电场作用前、作用6h、12h及24h的细胞图像;流式细胞仪检测各时间点细胞凋亡情况并选择合适的电压。电压为100mV/mm时,观察电场对HLE-B3细胞增生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2)运用qRT-PCR技术检测电场对HLE-B3细胞中EMT标志物E-cadherin、Vimentin及integrinβ1基因表达的影响;运用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实验检测电场对HLE-B3细胞中EMT标志物E-cadherin,Vimentin及integrinβ1蛋白表达的影响。3)分别加入integrinβ1抑制剂MAB1965和FAK抑制剂PF-573,228,观察HLE-B3细胞形态的变化及EMT标志物基因、蛋白表达的变化,进一步探明电场诱导LECs发生EMT与integrinβ1-FAK信号通路之间的关系。结果1)成功建立了电场对HLE-B3细胞的作用模型。50mV/mm的电场暴露组中,细胞形态未见明显变化。100mV/mm、150mV/mm的电场暴露中,细胞间隙增加,细胞胞体伸长、呈纺锤样,且细胞长轴转向垂直于场线的方向。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进一步显示,150mV/mm电场强度可诱导细胞发生凋亡。100mV/mm的电场暴露组中,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的抑制,表现为细胞周期由G1期向S期过渡的抑制。2)分别应用免疫荧光、qRT-PCR法和Western blot检测EF对EMT标志物表达的影响。qRT-PCR法、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电场诱导HLE-B3细胞上皮标志物E-cadherin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下调,间质细胞标志物Vimentin基因和蛋白表达上调。3)电场诱导HLE-B3细胞integrinβ1表达的上调和FAK的活化。电场联合integrinβ1抑制剂MAB1965作用HLE-B3细胞后,细胞形态未发生明显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E-cadherin和Vimentin的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而电场联合FAK抑制剂PF-573,228作用后,细胞形态依旧出现在电场作用下伸长的趋势。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Vimentin蛋白表达上调,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100mV/mm的电场引起HLE-B3细胞发生EMT的形态学改变,并诱发细胞凋亡,抑制HLE-B3细胞的增殖,抑制其细胞周期由G1期向S期的过渡。2)电场诱导HLE-B3细胞发生EMT,该过程伴有integrinβ1和FAK的表达上调。3)integrinβ1-FAK信号通路至少部分的参与电场诱导HLE-B3细胞发生EMT的过程。

许琳峰[2](2014)在《小鼠皮肤黑色素瘤细胞在不同基质及pH环境下的趋电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的研究证明电信号可以指导癌细胞的定向迁移,并且受到各种因素的共同调控,如生长因子、细胞外基质和酸碱环境等。但目前对于癌细胞的趋电性机制还知之甚少。本实验以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系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微直流电场是否具有指导黑色素瘤细胞进行定向迁移的作用研究,为未来肿瘤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研究内容:1、研究黑色素瘤细胞在不同基底上的趋电性。比较细胞在250mV/mm的电场强度下在平滑基底和仿生基底上的迁移方向性、迁移速率和迁移方向上的持续性。2、研究黑色素瘤细胞在不同电场强度下的趋电性。以无外加电场为对照,使用150mV/mm、250mV/mm、350mV/mm3个不同的电场强度下,研究在不同电场强度下的迁移方向性、迁移速率和迁移方向上的持续性。3、研究黑色素瘤细胞在不同pH (分别为6.6、7.0和7.4)环境中的趋电性。在100mV/mm的电场强度下分别研究在不同pH下细胞迁移的方向性、迁移速率和迁移方向上的持续性。研究结果:1、仿生基膜具有与动物上皮基膜相似的表面结构。在电场中,黑素瘤细胞在三种基底上都表现出了明显的向电场负极迁移的方向性,并且趋电性随电场强度的增大而增强,细胞在仿生基膜上的迁移方向性与在平滑基底上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细胞迁移的速率则在不同基底上有显着差异(P<0.01),其在迁移方向的持续性也有显着的差异(P<0.05)。2、黑色素瘤细胞在无外加电场的情况下,迁移极为缓慢,2h位移不足5μm,迁移方向随机,无固定方向。在电场中细胞明显向电场负极方向迁移,迁移速率、方向性和持续性在不同的电场强度下均有显着差异(P<0.01),表现出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大而提高的趋势。3、不同pH环境对黑素瘤细胞趋电性有显着影响。表现为细胞的迁移方向性、速率和持续性随着pH(pH6.6、7.0、7.4)的降低而升高,差异显着(P<0.01)。

杨小丽,杨桢,易美超[3](2014)在《直流电场对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形态及活力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直流电场对体外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形态及活力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并进行传代培养,将第4代角膜上皮细胞置于强度为8 V/cm的直流电场中暴露4 h,停止电场作用后继续培养12 h;未置于电场中的角膜上皮细胞作为对照。显微成像系统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各时间点培养的细胞行台盼蓝染色计数,比较各组活细胞率。结果:直流电场作用后大部分角膜上皮细胞变长,并垂直于场线方向排列,停止电场暴露后,大多数细胞恢复正常形态及分布。实验组和对照组活细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时间直流电场作用对培养的兔角膜上皮细胞的形态及活力无明显影响。

梁珊珊,罗薛峰,范平,白怀[4](2012)在《电刺激促进细胞迁移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生物电现象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属性,机体的一切生活活动中都伴随着生物电的产生。例如在神经管发育、上皮伤口部位和肿瘤细胞表面均有电位差产生。内源性生物电场不仅在生物体形态发生和生长等生理过程具有重要作用,而且

李飞[5](2011)在《脑胶质瘤侵袭生长的相关因素及直流电场诱导U87胶质瘤细胞定向迁移的作用研究》文中认为一、背景和目的:胶质瘤(glioma)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其特性是侵袭性生长到正常脑组织,手术切除的程度受限,术后反复复发,仍是神经外科的难点之一。影响脑胶质瘤侵袭性生长的因素主要包括:胶质瘤自身的生物学特性、血管生成、胶质瘤细胞所处微环境、及胶质瘤与机体免疫系统间的相互作用等。尽管胶质瘤高度侵袭的生物学行为已被广泛接受,但至今尚无一种特异针对胶质瘤侵袭性的临床治疗方法,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单克隆抗体有一定治疗作用外,其他如:整合素抑制剂、金属基质蛋白酶抑制剂、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等均未表现出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因此,恶性胶质瘤侵袭性生长的机制尚需进一步探讨。自脑胶质瘤形成之时起,肿瘤细胞已侵袭到距离瘤体35 cm以外,缺氧、代谢、占位效应、趋化、手术刺激等多种因素均可诱导肿瘤脱离瘤体向正常脑组织侵袭,导致难以对肿瘤进行彻底治疗。能否有一种方法,克服这些将肿瘤向正常脑组织“推”的力量,而将侵袭到脑组织的肿瘤细胞“拉”回到瘤体附近,然后进行切除等治疗?可能成为治疗脑胶质瘤的新策略,改进治疗效果,尤其是对于涉及功能区的胶质瘤,若能在手术前使肿瘤细胞“撤退”出功能区,将可能在更彻底切除肿瘤的基础上,更好地保留神经功能。为进一步探讨恶性胶质瘤侵袭机制,本课题研究了Caveolin-1(Cav1)、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及机体免疫状态在脑胶质瘤生长和侵袭中的作用。为寻找新的治疗思路与策略,本研究建立了直流电场(direct current electric fild, DCEF)作用下体外观察细胞运动的装置;观察了DCEF对体外培养的U87脑胶质瘤细胞迁移的影响,探讨了其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以期为进一步阐明脑胶质瘤的侵袭性生长机制,研究脑胶质瘤综合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二、材料和方法:(1)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RT-PCR的方法观察27例不同级别人脑胶质瘤中Cav1的表达和分布情况,通过随访病人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分析Cav1的表达与病人预后之间的关系;(2)应用甲基-β-环糊精(methyl-β-cyclodextrin,MβCD)降低Cav1水平或RNA干扰下调C6脑胶质瘤细胞Cav1表达;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的方法检测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应用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EGFR和Pyk2的改变。(3)构建慢病毒颗粒感染U87脑胶质瘤细胞上调或下调Cav1表达;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的生长周期,应用MTT方法检测肿瘤细胞的生长曲线;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的方法检测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4)应用U87脑胶质瘤细胞内质粒转染的方法使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anganese superoxide dismutase, MnSOD)过表达至3.5倍;应用DCFH-DA或HE对U87脑胶质瘤细胞染色后用荧光酶标仪检测细胞内ROS的产生;用还原剂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 NAC)预处理30 min或过表达mCAT降低细胞内过氧化物水平;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的方法检测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采用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细胞中Akt,s6-ribosomal protein,Erk1/2和JNK总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应用Akt特异抑制剂LY294002和Erk特异抑制剂PD98059分别抑制Akt和Erk的活化。(5)采用G422小鼠胶质瘤脑内种植的方法建立Bal b/c小鼠(免疫功能正常)、裸小鼠(Nude Mice,T细胞免疫缺陷)、补体C3基因敲除小鼠(C3-KO Mice,补体功能缺陷)等三种不同免疫背景小鼠脑胶质瘤模型;比较三者的生存时间,肿瘤生长速度;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组织内CD68+淋巴细胞浸润;应用ELISA的方法检测肿瘤组织内TNF-α和IFN-γ的含量。(6)自行设计和建立稳定、实用、可实时动态观察DCEF作用下细胞生物学行为的系列设备及技术方法。(7)采用倒置显微镜实时动态观察并记录U87脑胶质瘤细胞在DCEF作用下的运动;应用蛋白芯片观察60个与细胞运动相关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应用DCFH-DA或HE对U87脑胶质瘤细胞染色后用荧光酶标仪检测DCEF作用后细胞内ROS的产生情况;采用JC-1染色的方法动态监测DCEF作用后线粒体膜电位;质粒转染的方法过表达MnSOD、mCAT或使用还原剂NAC预处理30 min降低细胞内超氧化物或过氧化物水平;采用Western-blot的方法检测细胞内Akt、Erk 1/2、JNK和p38等总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三、主要结果:1、Caveolin-1,ROS及机体免疫状态在脑胶质瘤生长和侵袭中的作用(1)Cav1蛋白和mRNA在正常脑组织及WHO分级Ⅰ级脑胶质瘤中表达较低,Ⅱ级脑胶质瘤中表达差异较大,而在Ⅲ、Ⅳ级胶质瘤中表达明显增高;肿瘤中Ki67阳性细胞的数量≥10个/HF的病人Cav1基因表达明显高于<10个/HF的病人;27例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病人Cav1基因测序未见突变位点。Cav1低表达的病人,无进展生存期(PFS)明显优于Cav1高表达的病人;低表达的病人平均PFS为28.40±9.49 m,中位PFS为30 m;高表达的病人平均PFS为9.08±7.01 m,中位PFS为7 m。(2)MβCD降低Cav1水平或RNA干扰下调Cav1表达后,大鼠C6胶质瘤细胞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均下降;Cav1水平下降同时伴有EGFR和Pyk2的表达减少。采用慢病毒感染U87脑胶质瘤细胞上调或下调Cav1表达,对肿瘤细胞的生长周期和生长曲线无明显影响;在10% FBS的培养条件下干扰Cav1表达后,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Cav1过表达后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在0.1% FBS的培养条件下干扰Cav1表达后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Cav1过表达后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3)U87脑胶质瘤细胞内MnSOD过表达至3.5倍后,U87脑胶质瘤细胞中H2O2明显升高而超氧化物水平明显降低;NAC预处理U87脑胶质瘤细胞30 min或过表达mCAT后,H2O2和超氧化物水平均明显降低。过表达MnSOD后U87脑胶质瘤细胞的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强,NAC预处理和mCAT过表达致H2O2下降后,可使过表达MnSOD的U87脑胶质瘤细胞的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过表达MnSOD后U87脑胶质瘤细胞中Akt,s6-ribosomal protein,Erk1/2和JNK的活化明显增强,MMP-1和MMP-9的表达水平升高,可被10 mM的NAC预处理、过表达mCAT阻断;应用Akt特异抑制剂LY294002和Erk特异抑制剂PD98059,可使过表达MnSOD的U87脑胶质瘤细胞的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下降。(4)建立了Bal b/c小鼠、裸小鼠、补体C3基因敲除小鼠等三种不同免疫背景小鼠脑内G422胶质瘤种植模型。Bal b/c小鼠脑内种植G422胶质瘤后肿瘤生长最慢,平均生存期最长(44.3±6.0 d),裸小鼠肿瘤生长次之,平均生存期缩短(24.8±5.2 d);补体C3基因敲除小鼠肿瘤生长最快,平均生存期最短(18.6±5.8 d)。三种不同免疫背景小鼠脑内种植G422胶质瘤后肿瘤组织内CD68+淋巴细胞浸润无明显差异;但肿瘤组织内TNF-α的含量,裸小鼠为28.11±4.86μmol/L,C3基因敲除小鼠为22.87±6.36μmol/L,明显低于BALB/c小鼠230.21±39.17μmol/L;肿瘤组织内IFN-γ的含量,BALB/c小鼠最高180.76±29.19μmol/L,裸小鼠次之为113.46±23.76μmol/L,C3基因敲除小鼠最低为16.84±4.45μmol/L。2、DCEF诱导体外培养U87脑胶质瘤细胞定向迁移的作用及机制(1)建立了稳定、实用、可实时动态观察直流电场下细胞生物学行为的系列设备及技术方法,包括:细胞爬片、观察小室、底座、琼脂胶盐桥、封闭式电极交换瓶及电源等;一次加入培养基后,3 h内温度、pH及电流稳定,可满足本实验的应用。(2)无DCEF的作用时,细胞往各个方向运动的数量基本相当,平均Cosineθ为0.16±0.02;在200 mV/mm的DCEF作用120 min的观察时间内,U87脑胶质瘤细胞向负极定向迁移,平均Cosineθ为0.72±0.12;DCEF作用180 min后可观察到细胞均呈垂直于电场的方向有序排列。(3)DCEF作用于体外培养的U87脑胶质瘤细胞30 min后,应用蛋白芯片所观察的60个与细胞运动相关的蛋白中,54个蛋白质的磷酸化水平升高,其中磷酸化水平超过1.5倍的抗体19个,MAPK和PI3K信号通路活化明显。(4)200 mV/mm的DCEF作用于体外培养U87脑胶质瘤细胞后,15min即可诱导ROS明显升高,30 min达到高峰,60 min仍维持较高水平;ROS的产生随DCEF的增加而升高;DCEF可诱导线粒体膜电位持续升高;NAC可以有效阻断DCEF诱导的ROS生成,并阻断DCEF诱导的U87脑胶质瘤细胞的定向运动;过表达MnSOD可阻断DCEF诱导的超氧化物升高并阻断DCEF诱导的细胞定向运动,过表达CAT可明显抑制DCEF诱导的过氧化物的升高但对DCEF诱导的细胞向负极定向运动无明显影响。(5)200 mV/mm DCEF刺激U87脑胶质瘤后,p-Akt,p-Erk 1/2,p-JNK和p-p38水平在30 min内明显升高,随DCEF增大而活化增强;NAC或过表达MnSOD可以有效阻断DCEF诱导的Akt,Erk 1/2,JNK和p38的活化,过表达CAT可明显抑制JNK和p38活化,但对Akt和Erk1/2的活化无明显影响。(6) 200 mV/mm DCEF作用于U87脑胶质瘤细胞后,可诱导细胞内p-Erk 1/2,和Cav1在细胞内的极性分布,但是对Erk 1/2总蛋白的分布无明显影响。四、结论:本课题研究了Cav1、ROS及机体免疫状态在脑胶质瘤生长和侵袭中的作用;建立了DCEF作用下体外观察细胞运动的系列装置,观察了DCEF对体外培养的U87脑胶质瘤细胞迁移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结论如下:1、Cav1在高级别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显着增高,Cav1的表达越高,病人的预后越差;Cav1在脑胶质瘤细胞侵袭和迁移中的作用具有细胞差异并受肿瘤细胞生长环境的影响。2、U87脑胶质瘤细胞内过表达MnSOD后,细胞内H2O2水平升高可通过活化细胞内PI3Ks、MAPKs等信号通路以及上调MMPs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的体外迁移和侵袭。3、具有不同免疫背景的小鼠脑内种植G422小鼠胶质瘤后,机体的不同免疫状态虽然对肿瘤内CD68+淋巴细胞浸润无明显影响,但可影响TNF-α和IFN-γ等细胞因子的释放,从而影响脑胶质瘤的生长。4、应用本实验建立的设备和技术方法,可稳定、方便地实时动态观察DCEF作用下细胞的生物学行为。5、200 mV/mm DCEF可诱导体外培养的U87脑胶质瘤细胞向负极定向迁移;DCEF可诱导细胞内超氧化物水平升高,超氧化物则可诱导Akt和Erk1/2等细胞通路活化及Cav1等信号分子极性分布,在DCEF诱导的U87脑胶质瘤细胞骨架重组及定向运动中起关键作用。本课题研究探讨了Cav1、ROS、生物电场及机体免疫状态在脑胶质瘤侵袭中的作用,丰富了对脑胶质瘤侵袭性生长机制的认识,可为抗胶质瘤侵袭治疗提供新靶点;发现DCEF可诱导体外脑胶质瘤的定向迁移并探讨了其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提出DCEF可能具有将侵袭到脑组织的肿瘤细胞“拉”回至瘤体然后进行更彻底治疗的潜力,为寻找脑胶质瘤治疗新策略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罗薛峰,黄燚,范平,彭冰,刘瑞,白怀[6](2010)在《体外培养滋养细胞受电场作用后迁移行为及形态的变化》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生理性直流电场对滋养细胞迁移行为及形态的影响。方法将胎盘滋养细胞分别用场强为100 mV/mm和200 mV/mm的直流电场加以刺激,刺激时间为5 h、24 h,采用连续视野显微摄像并对细胞图像进行分析,测定滋养细胞的迁移情况并观察其形态的变化。结果在含有20%小牛血清的培养基中,在100mV/mm和200 mV/mm的直流电场刺激下,滋养细胞向阳极迁移,迁移速度较对照组增加(P<0.05);在无血清的培养基中,滋养细胞在电场中不发生明显的定向迁移;滋养细胞在电场的刺激下发生明显的形态变化,细胞外观呈狭长梭形,逐渐与电场方向垂直排列。结论生理性直流电场诱导滋养细胞定向迁移,此过程需血清成分的参与,直流电场对滋养细胞的形态有明显的影响。

黄文丽,赵颖异,杨刚,赵晓军[7](2010)在《外加直流电场对内皮细胞增殖与迁徙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背景:已有研究证明,电刺激可以引起内皮细胞的增殖、趋阴迁徙,同时伴随细胞分泌物释放的增加,从而调节血管张力和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生长,介导血管收缩和舒张。目的:观察外加直流电场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Y926增殖和迁徙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在外加电压3,5,8,10V作用12h后人脐静脉内皮HY926细胞的增殖情况。并选择内皮细胞增殖最佳的外加电压5V,在5V外加电压作用10h内追踪人脐静脉内皮HY926细胞的运动轨迹,包括细胞的平均累计移行距离和平均移行速率,细胞的平均最终位移大小及其方向,以及所有单个细胞每小时的平均追踪sine值。结果与结论:在外加电压3,5,8,10V下作用12h,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但在外加电压5V,电场强度163.46mV/cm时内皮细胞增殖情况最好。在该生理电场下培养72h,发现细胞生长贴壁生长、增殖正常,初步说明该生物反应器的细胞相容性良好,并且随时间的延长,内皮细胞的平均移行速率呈下降趋势。在5V外加电压作用10h后,内皮细胞整体明显持续朝向阴极方向迁徙。提示外加直流电场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并且可诱导细胞定向向阴极迁徙。

张晓光[8](2010)在《甲酰肽受体在电场引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层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层位于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与Bruch膜及脉络膜之间,支持着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是维持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人RPE (human RPE,hRPE)细胞损伤性疾病,如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on vitreoretinopathy,PVR)以及视网膜色素变性等,是造成视力丧失的重要原因。RPE层一旦损伤,由病变区周围健康的RPE细胞向损伤区移行增生,以修复损伤区,这一过程对结构和功能的恢复十分重要。在细胞修复的过程中,有多种复杂的因素参与,其中伴有电场的作用。外加电场可以明显促进皮肤和角膜上皮损伤的修复。我们研究组前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较短的时间内,电场能够引导hRPE细胞向负极移动,而且低于10 V/cm的电场强度对hRPE细胞的正常活性及分裂功能无明显不良影响。但是,单有外加电场的作用,似乎不足以促进hRPE细胞较快地移行修复缺损区。因此,我们试图寻找能够加快细胞在电场中移行的因子。有许多分子与细胞的移行有关。而人类甲酰肽受体(Formyl Peptide Receptor,FPR,1976年发现)是一种化学趋化受体,是介导细胞在一系列细胞因子的作用下移行的G蛋白偶联受体,与激动剂结合可以使PI3K,NF-κB和MAPK等激活,调节细胞的活化和移行。根据我们前期电场实验的结果,以及对FPR的文献回顾,推测可以将两者结合共同引入到促进RPE细胞移行修复的过程中,为RPE损伤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治疗途径。【目的】1.确定FPR在hRPE细胞的表达及定位;观察激活FPR,电场引导hRPE细胞层的移行修复,以及在此过程中细胞间连接mRNA的表达和其超微结构的变化,细胞骨架的变化。2.研究此移行修复过程中PI3K/Akt信号通路的变化,Rho GTP ases家族蛋白的表达。3.研究此移行修复过程中细胞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白介素(interleukin 8,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 )的表达和分泌。【方法】1.将hRPE细胞培养于含有fMLF(FPR经典激动剂)的培养液中,应用RT-PCR方法确定hRPE细胞表达FPR,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着染FPR,从而进一步确定FPR在细胞上的表达与定位。根据本研究的前期实验结果,直接将细胞置于6 V/cm电场下,应用免疫荧光三标染色法着染FPR、F-actin以及胞核,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电场作用的hRPE细胞骨架F-actin和FPR的变化及定位关系。免疫荧光三标染色法着染细胞骨架F-actin、Vimentin及胞核,观察激活FPR促进电场引导hRPE细胞层的损伤修复以及电场引导下细胞骨架F-actin和Vimentin的变化。显微镜照相系统连续记录每1 h细胞移行的距离和细胞损伤范围的变化。并通过RT-PCR检测细胞间连接mRNA的表达,透射电子显微镜来观察细胞间连接的超微结构改变。2.初步研究激活FPR受体通过PI3K / Akt信号转导通路激活Rho GTP ases家族中Cdc42、Rac1和RhoA,促进电场引导下hRPE细胞层移行修复。应用RT-PCR检测Cdc42、Rac和RhoA mRNA的变化,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PI3K / Akt,以及RhoA GTPases家族中Cdc42、Rac1和RhoA蛋白表达的变化。3.观察激活FPR在电场作用下,采用RT-PCR和ELISA方法检测EGF、IL-8、MCP-1和TGF-β1的表达和分泌,以及加入FPR拮抗剂,PI3K/Akt阻断剂和Rho GTP ases阻断剂后因子的表达和分泌变化。【结果】1.首次确定了hRPE细胞表面存在FPR。应用FPR经典激动剂fMLF激活hRPE细胞的FPR,通过RT-PCR检测到hRPE细胞的FPR mRNA表达。同时揭示FPR与F-actin之间存在共定位关系。在电场作用下,hRPE细胞向阴极方向伸出伪足,朝向阴极的方向移行,FPR与F-actin在细胞的伪足上共定位,而在拮抗剂Boc和激动剂fMLF作用下,hRPE细胞的FPR表达减少。在电场和FPR的作用下,可以明显促进hRPE细胞层的移行和损伤修复。将hRPE细胞培养于无血清培养液组,20%血清培养液组及fMLF培养液组,电场作用3 h后,hRPE细胞层的移行距离分别为24.262±6.82μm,40.243±5.069μm(1.7倍),和56.926±7.821μm(2.4倍)。在无血清培养液组,20%血清培养液组和fMLF培养液组中可检测出CX-43和ZO-1 mRNA的表达,而E-cadherin mRNA的表达却分别在2 h,30 min和1 h时检测到。透射电镜可以观察到细胞间连接的的超微结构:包括紧密连接,缝隙连接,桥粒样结构和粘着斑。电场下细胞骨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细胞伪足朝向阴极方向,并表达F-actin,其荧光亮度在1 h时,达到峰值106.49±8.21,随后逐渐下降。2.在电场作用下,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pAkt在hRPE细胞中的表达,均在30 min时达到最高,无血清培养液组为0.6±0.012,20%血清培养液组1.36±0.093,含fMLF培养液组为2.44±0.089。加入FPR拮抗剂Boc后,发现pAkt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降低。通过RT-PCR检测到Rho GTP ases家族中Cdc42、Rac1和RhoA mRNA的表达在激活FPR受体后在30 min时明显增加,Western blotting的结果提示其蛋白表达量在电场作用1 h时明显增加,在含fMLF培养液组增加明显,分别为3.5±0.2,5.5±0.21,4.78±0.22,加入PI3K/Akt通路阻断剂LY294002后,Rho GTP ases家族中Cdc42、Rac1和RhoA的表达明显降低。3.在电场作用下,RT-PCR结果显示EGF、IL-8、MCP-1和TGF-β1 mRNA表达在1 h时达到高峰,而ELISA结果提示培养液上清中四种因子的分泌量在2 h时,达到高峰,含fMLF培养液组四种因子的表达量和分泌量较其他组升高明显。加入FPR拮抗剂Boc,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阻断剂LY294002以及Rho GTP ases阻断剂Y27632,发现EGF、IL-8、MCP-1和TGF-β1的表达量和分泌量下降。【结论】1.首次确定hRPE细胞表达FPR,并与细胞骨架F-actin共定位表达。激活FPR,在电场作用下,hRPE细胞发生形态和极性的改变,朝向阴极伸出伪足,向阴极移行,在细胞伪足上可见FPR与F-actin共定位,说明FPR的激活与hRPE细胞的移行修复有关。激活hRPE细胞FPR,显着促进了RPE细胞层在电场作用下的移行,并能引起细胞骨架蛋白F-actin的改变。细胞间连接mRNA的表达及其超微结构的观察,说明hRPE细胞层的损伤修复是成层移行的。2.激活hRPE细胞FPR,在电场作用下,通过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活化Cdc42、Rac1和RhoA蛋白,说明FPR的作用至少是通过PI3K/Akt的信号转导通路实现的。3.激活hRPE细胞FPR,在电场作用下,诱导EGF、IL-8、MCP-1和TGF-β1的表达和分泌,而且与FPR激活、PI3K/Akt激活、Rho GTP ases活化相关。以上研究国内外未见相关报道。

韩静,闫小龙,惠延年,韩泉洪[9](2010)在《电场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一定条件下电场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hRPE)细胞增生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hRPE细胞置于电场强度为6V.cm-1的电场中连续作用12h。观察未受电场作用的正常对照组及电场作用12h的实验组细胞,显微摄像系统记录不同时间点细胞图像并计数细胞数,检测细胞密度和细胞的生长速度,观测指标包括:细胞密度,以每平方厘米细胞数表示;细胞生长速度,计算公式为:(Ni-N0)/N0×100%(Ni为12h细胞数;N0为0h细胞数);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计算细胞增生指数:(NS+NG2/M)/N(NS为S期细胞数;NG2/M为G2/M期细胞数;N为细胞总数);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cyclinE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hRPE细胞在12h的观察期间内细胞密度缓慢上升,到12h时细胞密度由95×103cm-2增至130×103cm-2;而实验组在6V.cm-1电场作用下hRPE细胞数量逐渐上升,12h后细胞密度上升至150×103cm-2。实验组hRPE细胞生长速度为50.02%,较对照组(36.84%)明显升高(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电场作用12h后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进入S期和G2/M期的细胞比例增多,对照组细胞增生指数为38.43%,实验组升至55.02%(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进一步显示,电场作用12h后hRPE细胞cyclinE蛋白表达水平实验组(比值为0.81±1.22)与对照组(比值为0.47±1.38)相比显着升高(P<0.05)。结论一定条件下的电场作用能够通过上调细胞周期蛋白的表达促进hRPE细胞的增生。

闫小龙,韩静,张志培,王云杰,汪健,徐鉷,卜卓[10](2008)在《肺癌A549细胞在直流电场中定向移行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体外直流电场对人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的定向移行作用。方法:实验组将A549肺癌细胞暴露于强度分别为2V/cm、4V/cm、6V/cm及8V/cm的直流电场中,未暴露于电场的A549肺癌细胞作为对照。观察记录每5min该细胞移行的方向和变化,测量其移行的移行轨迹总长度、位移距离、速率及方向共3h。数据结果用SAS8.0及Image-ProPlus5.0软件处理。结果:未暴露于直流电场中的A549细胞在观察期间无明显移动,3h后细胞形态未见明显改变。而暴露于不同强度电场中的各组细胞则呈现有规律的两种变化:大部分细胞长轴趋向垂直于场线方向排列;细胞向阴极方向定向运动,且这种运动速度随电场增大而加快(P<0.05),细胞移行的方向系数(cosγ)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增大(P<0.05)。结论:体外直流电场可诱导人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朝向阴极定向移行,此作用与电场强度有关,长时间暴露于电场中其移行速率与时间无关。

二、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在电场中定向移行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在电场中定向移行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电场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分化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的研究现状
        1. 流行病学
        2. 发病机制
        2.1 后发性白内障的组织病理学
        2.2 植入人工晶状体后的细胞异物反应
        2.3 炎性细胞
        2.4 细胞外基质
        2.5 基质金属蛋白酶
        2.6 整合素
        2.7 转化生长因子
        2.8 成纤维生长因子
        2.9 表皮生长因子
        2.10 肿瘤坏死因子
        2.1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3. 治疗现状
        3.1 水分离-清除晶状体上皮细胞
        3.2 囊膜处理方式
        3.3 激光后囊膜切开术
        3.4 地塞米松缓释剂及非甾体抗炎药
        3.5 抗代谢药物和EDTA
        3.6 人工晶体类型
        3.7 基因治疗
    第二部分 直流电场对眼内细胞的生物学影响
        1. 存在于角膜的电场
        2. 存在于晶状体的电场
        3. 存在于视网膜的电场
        4. 电场对眼内细胞作用的相关机制
        4.1 电场引起细胞膜表面受体的不对称分布
        4.2 电场激活细胞内的相关信号通路
实验一 电场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作用模型的建立及细胞生物学活性的观察
    1. 材料
        1.1 细胞系
        1.2 普通耗材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B3)的培养与鉴定
        2.1.1 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传代培养
        2.1.2 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鉴定
        2.1.3 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冻存
        2.1.4 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复苏
        2.1.5 细胞爬片的制备
        2.2 电场模型的制备
        2.3 电场暴露
        2.3.1 选择合适的电压
        2.3.2 观察电压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形态的影响
        2.3.3 观察电压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2.3.4 流式细胞仪检测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凋亡
        2.3.5 流式细胞仪检测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周期
    3. 结果
        3.1 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 αA晶状体蛋白表达的检测
        3.2 电场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形态学的影响
        3.3 电场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3.4 电场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3.5 电场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密度和生长率的影响
        3.6 电场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
    4. 讨论
实验二 电场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分化的作用
    1. 材料
        1.1 细胞系
        1.2 普通耗材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qRT-PCR法检测EMT标志物的基因表达
        2.1.1 总RNA的提取
        2.1.2 RNA的分析
        2.1.3 反转录
        2.1.4 qRT-PCR
        2.2 细胞免疫荧光染色
        2.3 Western blot法检测EMT标志物的蛋白表达
        2.3.1 细胞总蛋白的提取
        2.3.2 BCA法进行蛋白定量
        2.3.3 SDS-聚丙烯酞胺凝胶电泳
        2.3.4 转膜
        2.3.5 抗体孵育
        2.3.6 显色
    3. 结果
        3.1 电场引起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上皮标志物E-cadherin表达下调
        3.2 电场引起人晶状体上皮细胞间质标志物Vimentin表达上调
    4. 讨论
实验三 integrinβ1-FAK信号通路与电场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分化之间的关系
    1. 材料
        1.1 细胞系
        1.2 普通耗材
        1.3 主要试剂
        1.4 主要仪器
    2. 方法
        2.1 电场暴露
        2.2 观察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形态的变化
        2.3 Western blot法检测integrinβ1-FAK信号通路
    3. 结果
        3.1 电场引起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内integrinβ1-FAK信号通路的活化
        3.1.1 电场引起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内integrinβ1 表达上调
        3.1.2 电场引起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内pFAK表达上调
        3.2 integrinβ1-FAK信号通路与电场诱导EMT间的关系
        3.2.1 integrinβ1 影响电场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发生形态改变
        3.2.2 FAK不影响电场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发生形态改变
        3.2.3 integrinβ1 抑制剂对电场诱导的EMT标志物表达的影响
        3.2.4 FAK抑制剂对电场诱导的EMT标志物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2)小鼠皮肤黑色素瘤细胞在不同基质及pH环境下的趋电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细胞迁移的研究意义及研究现状
    1.2 内源性电场和生物学效应
        1.2.1 内源性电场
        1.2.2 生物学效应
    1.3 细胞的趋电性研究现状
        1.3.1 细胞在电场中的迁移
        1.3.2 电信号诱导细胞迁移的相关机制
        1.3.2.1 离子通道
        1.3.2.2 生长因子及膜表面受体
        1.3.2.3 信号通路
        1.3.3 小鼠皮肤黑色素瘤细胞
        1.3.4 各种因素对细胞趋电性的影响
第2章 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在不同基质上的趋电性
    2.1 引言
    2.2 实验试剂、材料和仪器设备
        2.2.1 实验试剂及配制
        2.2.2 实验材料
        2.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2.3 实验方法与步骤
        2.3.1 小鼠皮肤黑色素瘤细胞培养
        2.3.2 电场实验
        2.3.3 实验数据处理
    2.4 实验结果与分析
        2.4.1 黑色素瘤细胞 B16-F10 的贴壁状态
        2.4.2 微直流电场作用下细胞在三种基质上迁移的方向性特征
        2.4.3 微直流电场作用下细胞在三种基质上迁移的速率
        2.4.4 微直流电场作用下细胞在三种基质上迁移的持续性
    2.5 讨论
第3章 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在不同电场强度下的趋电性
    3.1 引言
    3.2 实验试剂、材料和仪器设备
        3.2.1 实验试剂及配制
        3.2.2 实验材料
        3.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3.3 实验方法与步骤
        3.3.1 小鼠皮肤黑色素瘤细胞培养
        3.3.2 电场实验
        3.3.3 实验数据处理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3.4.1 黑色素瘤细胞 B16-F10 在直流电场中的形态变化
        3.4.2 B16-F10 在无外加电场下的迁移
        3.4.3 B16-F10在外加直流电场下的迁移
    3.5 讨论
第4章 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在不同PH环境下的趋电性影响
    4.1 引言
    4.2 实验试剂、材料和仪器设备
        4.2.1 实验试剂及配制
        4.2.2 实验材料
        4.2.3 实验仪器与设备
    4.3 实验方法与步骤
        4.3.1 小鼠皮肤黑色素瘤细胞培养
        4.3.2 电场实验
        4.3.3 实验数据处理
    4.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1 微直流电场作用下细胞在三种pH环境下迁移轨迹
        4.4.2 微直流电场作用下细胞在三种pH环境下迁移的方向性特征
        4.4.3 微直流电场作用下细胞在三种pH环境下迁移的速率
        4.4.4 微直流电场作用下细胞在三种pH环境下迁移的持续性
    4.5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3)直流电场对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形态及活力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 1 实验材料
        1.1.1实验动物
        1.1.2主要试剂和仪器
    1. 2 实验方法
        1.2.1兔角膜上皮细胞的培养及鉴定
        1.2.2电场的制备
        1.2.3细胞形态观察
        1.2.4活细胞率
    1. 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 1 组织块贴壁法可以培养出大量的角膜上皮细胞
    2. 2 兔角膜上皮细胞鉴定
    2. 3 兔角膜上皮细胞形态
    2. 4 活细胞率
3 讨论

(4)电刺激促进细胞迁移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理性电场的产生
2 电刺激与细胞迁移
    2.1 细胞迁移
    2.2 电刺激对细胞形态的影响
    2.3 电刺激对细胞迁移的影响
3 医学领域的应用
    3.1 在组织损伤修复方面
        3.1.1 创伤的愈合:
        3.1.2 神经修复:
        3.1.3 血管、肌肉和骨骼的修复:
    3.2 在干细胞方面的应用
    3.3 在肿瘤方面的应用
    3.4 其他
4 小结

(5)脑胶质瘤侵袭生长的相关因素及直流电场诱导U87胶质瘤细胞定向迁移的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词一览表
Abstract
摘要
论文正文 脑胶质瘤侵袭生长的相关因素及直流电场诱导U87胶质瘤细胞定向迁移的作用研究
    前言
    第一部分 Caveolin-1,ROS 及机体免疫状态在脑胶质瘤生长和侵袭中的作用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直流电场诱导U87 脑胶质瘤细胞定向迁移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生物体内直流电场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批专利情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基金情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奖励情况

(6)体外培养滋养细胞受电场作用后迁移行为及形态的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细胞培养
    1.2 电场刺激
    1.3 细胞运动记录和数据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电场刺激对滋养细胞迁移方向的影响
    2.2 电场刺激对滋养细胞迁移速度和距离的影响
    2.3 电场刺激对滋养细胞形态的影响
3 讨论

(8)甲酰肽受体在电场引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层损伤修复中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实验部分
    实验一 甲酰肽受体在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表达及定位
        0 序言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激活甲酰肽受体促进电场引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层损伤修复及细胞骨架的改变
        0 序言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三 激活甲酰肽受体经 PI3K / AKT信号转导通路激活RHO GTPASES蛋白家族促进电场下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层损伤修复
        0 序言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四 激活甲酰肽受体促进电场引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层损伤修复中EGF、IL-8、MCP-1 和TGF-β_1 的表达与分泌
        0 序言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10)肺癌A549细胞在直流电场中定向移行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2 细胞培养
    1.3 电场制备
    1.4 外加电场对人肺癌细胞系A549的作用方法
    1.5 数据记录和分析方法
    1.6 数据整理及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A549细胞在电场中的形态变化
    2.2 A549细胞在电场中定向移行
    2.3 电场对A549细胞移行速度的影响
3 讨论

四、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在电场中定向移行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场诱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分化的实验研究[D]. 刘珺. 第四军医大学, 2017(02)
  • [2]小鼠皮肤黑色素瘤细胞在不同基质及pH环境下的趋电性研究[D]. 许琳峰. 云南师范大学, 2014(03)
  • [3]直流电场对培养兔角膜上皮细胞形态及活力的影响[J]. 杨小丽,杨桢,易美超.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4(02)
  • [4]电刺激促进细胞迁移及其在医学领域的应用[J]. 梁珊珊,罗薛峰,范平,白怀.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2(08)
  • [5]脑胶质瘤侵袭生长的相关因素及直流电场诱导U87胶质瘤细胞定向迁移的作用研究[D]. 李飞. 第三军医大学, 2011(07)
  • [6]体外培养滋养细胞受电场作用后迁移行为及形态的变化[J]. 罗薛峰,黄燚,范平,彭冰,刘瑞,白怀.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0(05)
  • [7]外加直流电场对内皮细胞增殖与迁徙的影响[J]. 黄文丽,赵颖异,杨刚,赵晓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0(28)
  • [8]甲酰肽受体在电场引导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层损伤修复中的作用[D]. 张晓光. 第四军医大学, 2010(06)
  • [9]电场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的影响[J]. 韩静,闫小龙,惠延年,韩泉洪. 眼科新进展, 2010(02)
  • [10]肺癌A549细胞在直流电场中定向移行的研究[J]. 闫小龙,韩静,张志培,王云杰,汪健,徐鉷,卜卓. 现代肿瘤医学, 2008(05)

标签:;  ;  ;  ;  

电场中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定向迁移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