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清洗保护一次性完井技术开发成功

石材清洗保护一次性完井技术开发成功

一、石材清洗防护一次完工技术研制成功(论文文献综述)

杨亚杰[1](2020)在《福建永定土楼建筑文化展示馆工程设计项目实践》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可持续建筑的发展以及国家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重视,以生土为材料的传统民居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生土建筑因其较高的生态性价比和广泛的地域适应性在我国大量存在,但其固有的材料性能和力学缺陷使其逐渐沦为危房和贫困落后的象征。在我国,有关于现代生土建筑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缺乏系统的研究。在福建土楼集中分布的地区,生土材料由于可就地取材和良好的生态可持续性而被广泛应用,以生土为核心的传统建造工艺在当地已延续数百年,是当地村民的共同记忆。然而由于生土材料本身的局限性、建造技术的经验化以及空间营造的低效性,传统生土建筑正面临发展困境,当地传统生土营建技术与现代生活生产方式显得格格不入。在此背景下,恰逢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大会在福建召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委托导师团队在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客家民俗文化村开展现代生土建筑的示范与推广,以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精神为指导方针,改善当地传统村落的发展困境,进而唤醒当地村民的集体记忆,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永定土楼建筑文化展示馆就是在此背景下展开的。本文系统记录并梳理了永定土楼建筑文化展示馆从前期设计到施工完成的全过程,包括实地调研、制定原则与策略、建筑方案设计、建筑施工图设计到驻场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导。首先,结合对永定地区调研分析,从当地气候条件因素、当地的传统营建工艺、当地的地理特性和资源条件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初步分析,确定设计原则与策略;然后进行方案设计研究,包括基础分析、概念设计,在此基础上确定最终方案;再进行施工图设计研究,包括各部分的选型和设计;最后是驻场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导,着重介绍了当地建造工艺的现场实验与应用以及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完成展示馆的建造。项目完成后,我们对建成效果进行了评价,从施工难度、经济性和能耗三个方面对设计原则与策略进行验证。本项目从设计到建造完成的全过程,也是现代生土建筑在福建地区的示范与推广的过程。此次实践进一步探索现代夯土建造技术应用及推广的可能性,培养了一批现代夯土工人;与此同时,本项目也充分挖掘与运用了当地的营建工艺,从当地传统营建工艺中探索现代夯土建筑在福建地区的生态潜能。

纪道明[2](2019)在《青岛德租时期历史建筑内部要素修复与再利用研究》文中提出青岛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有着“红瓦绿树、碧海蓝天”的美称,其近代历史建筑建造技艺精良,数量众多,已成为青岛不可割舍的标志。历史建筑如何在城市建设的浪潮中,保存独特的文化价值,焕发新的活力,已经一个迫切而严峻的课题。本文以青岛德租时期历史建筑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内部要素的修复保护与空间的再利用二个方面,从历史建筑的修复模式和修复策略入手,以《威尼斯宪章》的保护修复策略为理论出发点,遵循真实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和鲜明可视性原则,对修复模式中不同干预程度进行归类分析,归纳分析青岛德租时期内部要素适宜性的修复保护模式与策略。通过对历史建筑内部保护修复措施总结分析,探究内部要素劣化成因,结合青岛重点历史建筑室内要素修复保护工程案例,同时吸取国内外相同历史时期修复案例的经验,从实体要素、界面要素、典型材料三个层面提炼切实可行的内部要素修复保护的具体操作方法和适宜性的空间再利用措施。以青岛水师饭店旧址改造作为历史建筑再利用具体案例,通过空间分割、交通流线设计、工程记录进行改造分析,结合工程实景图片,总结青岛德租时期历史建筑内部要素保护和空间再利用的策略和方法,并对因使用不当的历史建筑修复方法与策略而产生的问题进行探讨,揭示其原因,有助于规避此类问题的再次出现。这也是针对现阶段历史建筑内部修复与再利用适宜性策略的有益补充。

王琪震[3](2019)在《大连L绿化公司施工项目管理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园林景观工程公司的管理体系是其开展工程业务的核心,是决定园林工程建设质量的直接因素。它对提升园林建设项目的综合效益的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大连L绿化公司在近年园林景观项目管理过程中发现自身项目管理方法存在缺陷,无发满足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利润率降低,工程质量有瑕疵等问题,构建一套全新健全的管理体系成为摆在公司面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L绿化公司为对象,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观察法和归纳总结法从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其项目管理的现状,发现公司缺乏有效的制度对人才进行选拔和考核,从而间接导致人工成本增加;在材料管理方面,仅注重材料在进场后现场的储存管理,忽略了对供应商的管理,这就导致了在材料供应上缺乏时效性,材料质量难以把控,最终引起质量缺陷、成本增加;在成本管理上从业人员成本控制意识不强,在进行成本核算时流于形式,忽视了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景观工程自身的特殊性(主材部分有生命、影响进度因素繁杂),进度控制一直是景观工程的难点,没有灵活有效的进度控制体系很难按时完成施工任务;质量管理是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但由于目前应用的部分工艺落后、施工人员缺乏工作经验、机械器具落后、部分施工项目缺乏标准的工艺等问题,这些无疑都对质量管理是不利的。众多问题累积在一起这对于L绿化公司的长期发展极其不利,迫切需要一套新的管理体系来改变现状。新构建的体系有五部分组成,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明确了人才聘用的流程、考核办法;材料管理体系从供应商、材料采购、材料存储三个方面进行管控,在充分了解供应商信息后,建立供应商信息库,并对合作情况进行评价,材料的采购、供应按照材料使用计划进行,规范了现场材料存储、领用制度,尽量减少浪费;成本管理体系采用成本目标责任制来明确各岗位的成本控制责任,并通过对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分包费用的分析控制,对整个项目的产生的成本偏差进行纠偏;进度管理体系规定了进度目标制定的方法,将进度目标精细到短时期比较容易控制的时间段,并罗列了一系列的保证施工进度的举措,以便在进度产生偏差是进行纠偏;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促进质量精细化的管理措施,并明确了工艺标准制定的流程,利用工艺制定流程制定了众多施工项目的标准工艺流程,完善了对落后工艺的升级改造,同时对应提出了关于软硬景的评测体系,使工程完工后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工程质量状况。

陈思[4](2018)在《寒地文物建筑冻害的机理与防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文物建筑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承载着千百年以来的历史文化信息,而成为民族、国家乃至世界的宝贵文化遗存,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以及科学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文物建筑逐渐出现了诸多问题,尤其是我国寒冷地区的文物建筑,表现出了相对复杂的病害类型及形态表征,其生成机理也较为复杂特殊,其中以冻害最为典型,即在冻害的预防及治理的过程中,其修缮材料与技术的选择也具有一定的区域应激性,十分值得深入探究。因此本文在寒地视角下,以价值为导向,进行文物建筑冻害的机理分析与防治研究,为我国寒冷地区文物建筑的保护提供参考和借鉴。论文通过文物建筑价值与冻害防治的关系,建构价值对文物建筑保护及冻害防治的指导性与应对性理论。首先,通过寒地文物建筑的多维价值体系,分析价值评估对于文物保护主导方向的指引,价值的建立与衡量,判定不同文物建筑的重要性差异,进而设定相应的保护决策,最终体现遗产价值的核心地位。其次,利用不同价值文物建筑的等级差异性,论证了保护与治理措施的对应性。就保护的力度而言,凡是具有极高价值的文物建筑,其保护措施都更为严格谨慎;相对价值较低的文物建筑来说,其保护力度也相应较弱。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因价值与等级的不同,针对其病害的勘察、监测、预防及治理的方式也有一定程度的差别。文中引入中东铁路沿线文物建筑案例,进行理论分析与建构。最后,通过文物建筑的价值与冻害防治应对性,从预防性保护、真实性与完整性保护的理论层面,挖掘文物建筑价值对冻害防治的决策依据与指导方向。建构价值指导下,寒地文物建筑保护的级差性理论,以及价值与冻害防治的应对性理论,从而形成“价值指导性、价值与保护的级差性、价值与冻害防治的应对性”理论框架。论文将田野调查、归纳分析、科学实验、案例分析等方法贯穿于文物建筑保护及冻害防治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前(冻害的信息采集与病害机理分析)、中(冻害的预防调控)、后(冻害的治理措施),即从冻害的表征、冻害的发生路径、以及冻害路径的封堵等逻辑关系,对寒地文物建筑的冻害实施科学、合理、高效的勘察、分析、预防与治理程序研究。通过大量的寒地文物建筑所处环境的地理、气候、水文等的信息汇总,进行冻害的信息采集、表征分析及数据统计,建立冻害图像数据系统、对其进行类型划分并选择量化方法。从冻害的内在因素(温湿度影响)、外在因素(冻害加剧的成因)深层挖掘不同材料及结构的文物建筑冻害发生机理。同时,在基础研究的积淀下,从寒地文物建筑材料的自身特点、环境、人为因素等方面,通过气象参数视角,进行宏观及微观层面的综合分析与详细阐释,深入挖掘寒地文物建筑冻害的发生机理,为后期文物建筑冻害的预防与治理提供指导方向和决策依据。论文从宏观到微观层面,探讨寒地文物建筑的冻害预防调控机制,从不同结构、构造及材料的角度,在文物建筑保护相关原则下,研究寒冷地区文物建筑冻害治理的具体措施。首先,以冻害的核心要素为依据,提出隔离水分的具体措施,分析文物建筑冻害的湿度控制、结构检测及病害跟踪。其次,对不同价值等级的文物采取实时监测、定期检测以及病害跟踪等手段,从源头避免冻害发生。最后,文中引入大量作者本人参与的寒地文物建筑保护修复项目作为案例进行分析,通过对国内及国际大量成熟的文物建筑病害治理案例的优势借鉴,对传统材料与新材料、传统工艺与新技术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分析与筛选,进而提出适寒性预防策略与治理措施,为我国寒地文物建筑后续的保护与治理提供借鉴性方案,从而有效地缓解文物建筑的冻害劣化趋势,进一步促进寒地文物建筑的保护进程,最终实现文物建筑的价值存续这一终极目标。

侯炜昌[5](2017)在《台湾集合住宅整建维护模式调研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大陆的集合住宅已逐步进入高龄化阶段,然而受限于多方面因素,集合住宅进行更新改造的难度很大。本文调研了台湾地区集合住宅整建维护模式,以期为大陆集合住宅更新改造提供参考和借鉴。台湾地区屋龄在20至40年之间的集合住宅占比最高。这些集合住宅大多主体结构完好,但由于长时间使用和缺乏维护,渗水、外墙剥落、设备老化等问题普遍存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滋生了许多社会问题。这些集合住宅不易拆除重建,但又亟待机能更新,因此宜采用整建维护的方式进行更新。通过查阅台湾整建维护相关文献与研究资料,走访从事整建维护研究的学者、都市更新处工作人员、公寓大厦主委、整建维护方案设计师、整建维护工程顾问公司、非政府组织等,实地探访整建维护成功案例,得到许多集合住宅整建维护方面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分析整理台湾集合住宅整建维护的发展历程与现状,本文从台湾整建维护的法律法规、补助政策、补助申请流程、整建维护操作流程等方面,系统性地介绍了台湾集合住宅整建维护的模式与方法。实际案例方面,以2012年整建维护完成的住安大楼为例,介绍了该大楼整建维护的设计及施工计划、办理始末、整建维护成果等内容。

张爱莉[6](2016)在《基于价值评估的建筑遗产室内装修适宜性修复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室内装修对于建筑遗产的保护和修复意义重大,但国内对这方面的研究却并不重视。既没有信息采集的共同体系与价值评估上的系统研究和基本共识,也缺乏合理有效的修复策略和适宜性的修复技术,由此而带来的是保护修复实践存在着众多问题。建筑遗产室内装修适宜性修复技术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与工程界十分重视,论文基于价值评估理论,深入地研究了建筑遗产室内装修的适宜性修复模式、策略和技术,研究内容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主要内容简要概括如下:1、提出了适宜性修复目标和修复原则本文针对建筑遗产室内装修保护修复这一状况,通过对国内外与国际宪章建筑遗产保护修复理论和观点的分析,提出建筑遗产室内装修适宜性修复的目标和原则。(1)建筑遗产室内装修适宜性修复的目标:旨在解决室内装修遗存保护修复的困境和实现室内装修遗存的价值。(2)建筑遗产室内装修适宜性修复的四项原则:不改变原状原则、真实性原则、适宜性原则和完整性原则。相关修复理论和四项修复原则将共同指导修复实践,并为修复模式的界定,修复策略和技术的选择奠定理论基础。2、建立了20世纪建筑室内装修价值评估体系价值评估体系是分析建筑遗产室内装修适宜性保护修复模式的基础,是进行保护修复的关键环节,只有在客观、准确的价值评估结果的指导下才能实现建筑遗产室内装修的价值,也才能实现真正的合理有效的保护。本文结合建筑遗产价值理论和建筑遗产室内装修价值的特性,从建筑遗产室内装修本体价值和残破性相关价值两个方面构建了20世纪建筑遗产室内装修价值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评估对象的室内装修综合价值进行了评价,并根据评估结果将建筑遗产的室内装修分为四类保护级别,为建筑遗产室内装修适宜性修复策略和技术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3、提出不同破坏程度的室内装修信息采集方法与对策针对建筑遗产室内装修价值评估体系的各项指标,本文开展的具体工作如下:(1)回顾和整理了建筑遗产室内装修的文献资料,以中国传统和西方古典的装修思想这两条主线为轴,总结出室内装修风格的装饰规律和美学特征。(2)通过对室内特征要素的进一步研究,结合现场踏勘和三维信息采集等现代技术和手法,给出了针对不同破坏程度室内环境的信息采集对策和技术手段,并将采集后的数据信息以科学谨慎的态度进行系统整理和分析,为室内装修修复策略和技术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4、提出了建筑遗产室内装修四种适宜性修复模式和策略修复模式和策略是建筑遗产室内装修修复的两个重要方面,具体工作如下:(1)修复模式是建筑遗产室内装修修复的大略,其基本类型有四种:零干预修复模式、低干预修复模式、中干预修复模式和高干预修复模式。这四种模式因客观、具体和针对性强,更适合室内装修遗存状况复杂、修复难度高、变动频繁等不同情况。(2)四种修复策略对应于四种修复模式,应根据建筑类型和室内装修遗存的价值评估结果和破损程度,从原貌保存、加固维修、存遗更新和完形修复等视角选择合适的修复策略。这四种修复策略对应着适用的执行标准,并结合修复实践案例进行阐述,理论结合实践,使修复策略更能适应复杂多样的建筑遗产室内装修的保护和修复实践。5、提出了建筑遗产室内装修的具体适宜性修复技术建筑遗产室内装修的修复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求各类修复技术需以价值为标准进行选择与评价,根据现状评估得出修复层级,制定具体修复方案和选择适宜性修复技术。本文以建筑遗产室内装修的价值评估、信息采集等基础数据为依据,结合室内装修遗存特性,研究和总结了室内装修各部位和典型装饰构件的修复特点,提出了实体装修(梁柱、门窗和楼梯)、界面装修(顶面、墙面和地面)、典型装修材料和装饰构件,以及管线设施的适宜性修复技术。通过大量的修复案例的分析和各类具体问题解决的过程,总结出一些经验教训和值得注意的方面。本文最后结合荷兰多明尼肯教堂书店和上海地区的建筑遗产室内装修保护修复案例,对适宜性修复策略和技术的合理性和利弊得失进行了评析,总结经验和教训,为正在进行的和即将进行的建筑遗产室内装修遗存的保护和修复提供借鉴和指导。

王振海[7](2015)在《优秀近现代建筑外立面石材清洗与养护技术评析》文中研究说明近现代建筑外立面石材的清洗是进行修缮维护的重要内容,它对于建筑整体风貌的保持以及建筑石质构件的保护等方面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石材清洗的目的是去除石质构件表面的病害,使石材构件表面及其本身得以恢复到健康的状态。然而能够左右工作人员对清洗方法的选择的,不仅仅是包括病害的成因以及石质构件自身的特性等决定性因素,季节气温的变化、清洗成本的控制、工期时间的要求、清洗养护过程对建筑物周围环境的影响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等相关条件也是必须予以重视的影响因素。再加上清洗本身是不可逆的干预过程,每一个决定和具体操作都是整个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因此石材的清洗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必须特别慎重对待。然而,目前我国在近现代建筑的石材清洗和养护领域研究严重不足,缺乏对石材清洗和养护机理系统的分析和深入的研究,进而导致在清洗技术的选择上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和不适宜,有的清洗过程甚至对构件造成了伤害。因此,十分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全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绪论。介绍研究背景,明确国内外保护与修复现状,研究对象、意义及目标,明确研究方法和创新点,并列出整体研究框架。第二章近现代建筑石材病害机理分析。梳理北京及其周边地区近百所优秀近现代建筑(群)中石材的种类、产地、应用部位情况,结合相关学科知识,分析建筑石材的病变机理、原因和病变类型。第三章近现代建筑石材的清洗技术策略研究。概述清洗重要性和原则,综述建筑石材保护与清洗技术的现状和问题,详细介绍常用的清洗技术类型,明确清洗的效果与检测标准,总结针对不同石材的不同病害的适宜性清洗技术。第四章近现代建筑外墙石材养护技术策略研究。概述养护的重要性和原则,综述建筑石材养护技术的现状和现存问题,详细介绍各种养护剂类型及各自的特点,明确养护的效果与检测标准,评析不同的石材养护剂所适用的范围及特性,对历史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管理要求以及适宜性改造提出建议。第五章国内外清洗养护优秀工程案例分析。通过亲自调研和访谈获得的实际国内外工程案例,佐证论文提出的观点。第六章近现代建筑外墙石材清洗实验与评析。以自主完成的石材清洗小实验,进行佐证。最后是本文结论部分。总结全文研究内容并得出结论,提出未来研究方向,并说明尚待完善的内容。

吕宁[8](2013)在《《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推动下的石窟遗产保护》文中研究指明在世界遗产名录和预备名录中,石窟寺主要集中在亚洲,而其中,中国的石窟无论从比例数量,还是从代表性和独特性上,都具有研究的典型意义,其也是我国传统文物的五大类型之一。由此,石窟保护是我国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重要部分,而相较于木结构、古遗址等其他类型保护来说,石窟保护表现出独特的复杂性;与此同时,目前对于石窟保护理论的探讨和实践的总体性回顾比较缺乏,因此,研究中国石窟保护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实际价值。本论文通过实地调研、走访与历史资料、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中国石窟保护历程(19世纪末至2013年)做了回顾,将这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分为四个阶段,继而分析了每个阶段的社会文化背景、文物保护概况以及石窟保护的发展及典型实践案例,最终总结了中国石窟保护取得的成就和目前仍然存在的不足;基于这些总结,分析指出在《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颁布之前,石窟保护工作在原则、理念、保护程序和方法上暴露出了更多的问题:如对“不改变文物原状”、“可逆性”等原则缺乏清晰理解、在保护中缺乏正确的程序而容易造成二次破坏等,而在2000年后,无论从保护理念、保护程序还是保护方法上,石窟保护都有了较大的进步。这种改变是在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随着对文物保护的重视度增强而进行的,同时,其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准则》的推动;文中通过《准则》颁布之后的莫高窟保护规划与第85窟壁画保护、云冈石窟保护性窟檐建设、大足千手观音造像修复与龙门石窟治水工程五个不同类型的代表性案例的分析,具体探讨了技术手段背后反映出的对原则的探讨和保护理念变化的趋势,由此总结出《准则》在石窟保护中保护价值观和基本原则、保护程序和方法以及管理施工规范三个方面的积极影响和推动;最后,论文论述了在面对目前石窟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时,《准则》所具有的提升空间:主要针对于石窟保护核心概念、《准则》指导性以及其认同度三个方面,并提出未来可能建议,引申出对石窟及石窟保护的定位、石窟保护的方式方法、石窟价值的多样性的思考,以期对未来《准则》的完善有所裨益,使其在石窟保护方面更具有权威性、指导力和操作性,使中国的石窟遗产能够更好的传承、延续下去。

冯楠[9](2011)在《潮湿环境下砖石类文物风化机理与保护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潮湿地区露天环境下砖石质文物的保护进行了研究,潮湿环境下砖石质文物的保护一直是国内外公认的技术难题。本文的研究对象都为潮湿环境下露天不可移动砖石质文物。构成砖石类文物的质地种类繁多,有砂岩、砾岩、石灰岩、大理石、汉白玉、板岩、页岩、凝灰岩、安山岩、花岗岩、伟晶岩、流纹岩、玄武岩等,而且所处自然环境复杂多变,决定了砖石质文物的保护方法也要因地制宜,如露天的与室内的环境不同,保护的方法应不全相同;潮湿温暖的环境与干燥寒冷的环境相差悬殊的情况,相应的保护方法及选用的防护材料就不能一样;处于海边多盐潮湿空气下的文物,保护工作就要首先去除内部的盐分;墓葬内的砖石类文物建筑还要考虑通风、阻止毛细水、凝结水的侵蚀及避免干湿度的急剧变化,防止霉变等,同一质地的文物如果分别处于潮湿温暖地区与干旱寒冷差异悬殊的地区则病害状况也不尽相同,砖石内文物保护一定要考虑到环境的差异性,不能是一个模式和配方,需因地制宜,采用相应的保护方法、材料和工艺。本文试图从分析研究潮湿地区砖石质文物风化现状及病害机理的角度出发,以《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为原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2)、《中国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2003)、《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2003)的有关要求;采用地质学、岩土工程学、岩石学、环境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先进的科学仪器,以文物保护的新理念作指导,对高句丽石质文物、西安城墙砖石文物、麟游慈善寺风化石刻、大足石刻、澳门郑家大屋等五处砖石类文物的保存现状、赋存环境、砖石质类型和特点、病害机理及特征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重点在于对潮湿环境下的砖石质文物的风化病害的现状调查,并分别分析探讨了五处砖石文物的风化机理。从潮湿环境的气象特征的诸因素中,水包括地下水、地面水、雨水加之温暖潮湿的环境是引起砖石类文物风化等损害的最主要因素,各种病害都是水的参与而产生或加剧,由此依据ASTM标准(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系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的英文缩写)选取了几种防水加固材料对现场收集的样品进行保护材料的室内老化试验和文物现场保护试验,并提出针对生物微生物的生长而相应采取的生物防治对策,首先针对潮湿环境的特殊气候特征而研发了一种复合防腐防霉杀菌剂并通过抑菌圈实验证实了其有效的防治效果,对于潮湿环境的砖石类文物的保护治理总结出可行性保护研究思路。首次提出针对典型潮湿环境下砖石类文物的可行性保护研究思路,对于易受自然因素风化的典型潮湿地区的砖石类文物的保护,提出一种合理可行性的保护方法,迄今为止,各国学者都是以单一对象的砖石类文物保护为研究目标,而未有人将保护方法归类总结,我们试图寻找可适用于潮湿环境下砖石类文物的可行性保护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文献和实际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内容包括文物价值调查、文物环境调查、病害分析、保护材料选择以及遗址保护的综合手段设计。主要选用的分析仪器是荷兰Philip-FEI公司的quanta2000环境电子扫描电镜、日本理学株式会社D/Max-RA型X射线分析仪,对砖石类样品进行分析,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揭示砖石类文物产生病害的微观及宏观原因,探讨病害产生的机理。本文的研究对象砖石质文物都属于不可移动文物遗存,一般体积较大,还都处于户外露天环境下,不能或不宜整体移动,不能像其他馆藏文物一样可以收藏于馆内并轻易移动。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采取一定的预防性保护方法如制定控制文物保存区域周边的污染物排放、有害气体排放、地面水监管以及游客人数控制、灾害规划等,并加强日常定期的保护工作给予砖石类文物一定的预防性保护措施。用化学材料加固保护易碎、断裂、塌落的岩石类文物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罗马时期就用化学材料来保护石雕。根据国内外砖石质文物化学保护的经验,并根据砖石质文物保护的需要进行筛选,选择了若干常用的加固与防水材料,这些保护材料主要为有机硅和丙烯酸树脂,通过室内试验以多种指标(颜色变化、接触角、吸水率、耐水、耐冻融、耐盐、耐酸等)对加固和防水材料进行了初步保护效果检测,给潮湿环境下砖石质文物保护工程的规划和制定提供一定的实验数据支持。国内外现阶段对于砖石质文物加固封护材料效果的检测一般都是采用非文物样品进行老化实验,而对非文物样品封护加固的实验结果并不能直接引入对于真实文物样品的保护中,而本文首次大量引用5处不同环境不同岩性的砖石质文物样品开展大量的检测试验,通过对砂岩、花岗岩、砖质等真实文物的加固封护保护研究,全面系统的通过对孔隙度、毛细吸水率、外观颜色、裂缝等参数的测定来检测冻融、冷热循环、酸碱腐蚀、可溶盐侵蚀等老化实验对加固封护保护材料的耐候性等方面的影响,从微观及宏观角度了解不同加固封护材料对砖石类文物的保护效果,对所选材料如有机硅等对潮湿地区砖石质文物保护的可行性和效果进行研究。现场应用研究:将实验筛选出的加固封护材料应用于国家级砖石质文物的现场保护研究,主要应用于宝鸡麟游慈善寺、高句丽遗存、西安城墙等文物的保护研究中,其中选取部分通过吸水量、颜色、结壳、润湿角变化等参数来评估保护效果。选取的五处露天砖石质文物所处的环境具有高湿度、降雨量大等特点,给各种生物体生长繁衍提供了适宜的条件,由此造成的破坏作用不可忽视,这些生命体主要有菌类及低等植物如苔藓、藻类、地衣等,它们常以共生复合体的形式存在,不仅在砖石质文物表面形成各种色斑,严重影响文物原貌,而且还会使砖石质文物发生严重的生物风化,本文试图了解潮湿地区的砖石质文物的病害机理和风化机理,通过对其表面产生生物风化的生物样品进行采集、分离、鉴定后从中选取部分,照顾种群类别,并考虑代谢产物可能有害的菌种,选取了15种菌类,通过科学的配比配制了一种高效、低毒的复合防腐防霉杀菌剂,采用了生物防治实验中最常用的方法——抑菌圈,验证了复合防腐防霉杀菌剂的杀菌抑菌效果,并提出了对砖石文物生物风化的的防治保护方法。展望:潮湿环境下砖石类文物保护仍然是文物保护领域的难点,该部分的研究还需进一步的完善,未来的工作重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对潮湿地区砖石类文物风化保护材料的性能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2、通过更多的实验数据调查,对本文所选取的五处潮湿环境的砖石质文物的现场实验区域的保护效果进行考证。

李萌[10](2011)在《石材在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景观营建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纵观国内外园林景观的造景材料,因石材的诸多性能优于其它一般的造景材料,无论是古代还是当代,石材始终是园林中不可缺少的造景材料之一。而随着科技和设备的发展,石材制品及应用形式也不断多样化,已成为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营造空间与景观的物质保障。因此,对石材在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景观营建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本文以查阅相关文献、实地调查、对应用实例做出深入的分析研究为基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本文着重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1)材料的基本性质是材料在景观应用中的科学依据与技术保证。本文主要通过对石材物理化学特性、力学特性、加工工艺等材料的基本性质的分析研究,以期了解石材在西湖景区应用中的物质决定因素和制约条件;(2)石材在西湖景区中的应用。作为文章的重点,通过对石材的质感、色彩、表现形式等的分析,论文着重讨论了石材在西湖景区中的石景、铺装、园路、水体景观、园林建筑、文化装饰符号等的应用,以及石材与其它材料之间的组配应用,同时对新材料、新技术在西湖景区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3)对石材在西湖景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出解决的方法,进一步探讨石材制品的改良措施及新技术、新趋势。本文通过对石材的基本性质、工艺、养护进行分析研究,进而探讨西湖景区中的石材应用以及表现形式,以期能为西湖景区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二、石材清洗防护一次完工技术研制成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石材清洗防护一次完工技术研制成功(论文提纲范文)

(1)福建永定土楼建筑文化展示馆工程设计项目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生态可持续建筑
        1.1.2 传统生土建筑及其发展现状
    1.2 项目背景
        1.2.1 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
        1.2.2 现代生土建筑
    1.3 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现状
    1.5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框架
        1.5.2 研究方法
2 设计策略研究
    2.1 气候条件因素
        2.1.1 当地气候条件要素概述
        2.1.2 传统建筑气候适应性表达
        2.1.3 考虑气候因素的设计策略
    2.2 源于当地的传统营建工艺
        2.2.1 当地传统夯土建筑建造经验
        2.2.2 当地传统建造工艺的发掘
    2.3 地理特性与资源条件因素
        2.3.1 当地地理特性与建筑的联系
        2.3.2 资源条件因素
        2.3.3 考虑地理和资源因素的设计策略
    2.4 本章小结
        2.4.1 设计原则
        2.4.2 设计策略
3 方案设计研究
    3.1 基础分析
        3.1.1 村落概况分析
        3.1.2 功能需求分析
        3.1.3 基地分析
        3.1.4 传统建筑形制分析
    3.2 概念设计
        3.2.1 概念生成
        3.2.2 方案对比
    3.3 方案设计
        3.3.1 功能分布
        3.3.2 流线组织
        3.3.3 剖面分析
        3.3.4 日照分析
        3.3.5 室内设计
    3.4 最终方案
        3.4.1 方案效果
        3.4.2 方案图纸
    3.5 本章小结
4 施工图设计研究
    4.1 基础选型与设计
        4.1.1 夯土建筑基础的做法研究
        4.1.2 本项目基础选型分析与设计
    4.2 结构选型与设计
        4.2.1 主体结构体系
        4.2.2 现代夯土建筑的结构体系
        4.2.3 本项目的结构设计
    4.3 屋顶选型与设计
        4.3.1 当地常规建筑屋面做法
        4.3.2 本项目的屋面构造设计
    4.4 材料选择与设计
        4.4.1 夯土墙的建构与设计
        4.4.2 当地石材的建构与设计
        4.4.3 竹篱笆墙的建构与设计
        4.4.4 PTFE膜幕墙的建构与设计
    4.5 本章小结
5 驻场设计与施工技术指导
    5.1 施工综合介绍
        5.1.1 施工前准备工作
        5.1.2 施工组织方式
        5.1.3 施工流程介绍
        5.1.4 施工设备与材料
    5.2 当地建造工艺的现场试验与应用
        5.2.1 基础施工
        5.2.2 钢结构施工
        5.2.3 木纹混凝土墙浇筑
        5.2.4 河卵石墙砌筑
        5.2.5 夯土墙夯筑
        5.2.6 屋面铺设
        5.2.7 室内地面处理
        5.2.8 室外工程
    5.3 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5.4 建成效果
    5.5 本章小结
6 评价与总结
    6.1 预期性能
        6.1.1 施工难度评估
        6.1.2 经济性评估
        6.1.3 能耗评估
    6.2 综合评价
        6.2.1 当地建造工艺的发掘与运用
        6.2.2 现代夯土建造技术应用及推广
    6.3 总结与展望
        6.3.1 总结
        6.3.2 不足与反思
        6.3.3 收获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录
表录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施工图纸

(2)青岛德租时期历史建筑内部要素修复与再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时代背景
        1.1.2 青岛德租时期历史建筑现存问题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思路与框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5 研究的创新点
第2章 基于青岛地域文化与历史背景的德租时期建筑风格特征
    2.1 青岛的自然环境与地域特征
    2.2 青岛的历史沿革
        2.2.1 发展初期:小渔村至清政府统治时期
        2.2.2 发展中期:德租时期
        2.2.3 发展曲折期:日占时期及军阀统治时期
        2.2.4 高速发展期:新中国成立时期至今
    2.3 青岛的经济地位
    2.4 青岛德租时期历史建筑的风格特征
第3章 青岛德租历史建筑内部要素修复模式与修复再利用策略
    3.1 历史建筑内部要素修复模式
        3.1.1 维护级干预修复模式
        3.1.2 初级干预修复模式
        3.1.3 中级干预修复模式
        3.1.4 高级干预修复模式
    3.2 历史建筑内部要素的修复与再利用策略
        3.2.1 关于真实性的修旧如旧维护策略
        3.2.2 关于完整性的造型重塑修复策略
        3.2.3 关于适宜性的逐步更新再利用策略
第4章 青岛德租时期历史建筑内部要素劣化成因与修复操作方法
    4.1 内部要素的劣化及成因
        4.1.1 常见材料劣化情况
        4.1.2 劣化成因分析
    4.2 内部要素保护修复方法
        4.2.1 界面要素保护修复方法
        4.2.2 实体要素保护修复方法
    4.3 典型材料保护修复方法
        4.3.1 木质装饰材料保护修复方法
        4.3.2 石膏材料的保护修复方法
        4.3.3 彩色玻璃的保护修复方法
第5章 历史建筑内部修复与再利用实例分析
    5.1 历史建筑内部修复与再利用目标
    5.2 水师饭店旧址的内部要素修复与空间再利用
        5.2.1 水师饭店概况及历史
        5.2.2 水师饭店旧址的修复再利用原则
        5.2.3 水师饭店旧址内部要素的修复
        5.2.4 水师饭店旧址的空间再利用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致谢

(3)大连L绿化公司施工项目管理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技术路线
2 相关理论综述
    2.1 园林景观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
    2.2 园林景观工程的施工特点
    2.3 管理体系的目标
        2.3.1 提升人员素质
        2.3.2 减少材料损耗
        2.3.3 降低工程成本
        2.3.4 缩短施工时间
        2.3.5 提高工程质量
    2.4 园林景观工程项目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2.5 园林景观公司建立健全管理体系的必要性
3 大连L绿化公司园林景观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3.1 大连L绿化公司概况
    3.2 L绿化公司园林景观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现状
    3.3 L绿化公司景观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3.3.1 人员素质方面
        3.3.2 材料管理方面
        3.3.3 成本管理方面
        3.3.4 进度管理方面
        3.3.5 质量管理方面
4 大连L绿化公司施工项目管理体系构建
    4.1 L绿化公司施工项目管理体系构成
    4.2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4.2.1 人员的聘用
        4.2.2 人员的考核
    4.3 材料管理体系
        4.3.1 材料采购
        4.3.2 供应商管理
        4.3.3 施工现场材料的储存
    4.4 项目成本管理体系
        4.4.1 成本目标责任制
        4.4.2 控制成本支出
        4.4.2.1 人工费
        4.4.2.2 材料费
        4.4.2.3 施工机械使用费
        4.4.2.4 施工分包费用的控制
        4.4.3 成本控制的纠偏
        4.4.4 项目目标成本计划编制的流程
    4.5 项目进度控制管理体系
        4.5.1 进度目标制定的细化
        4.5.2 进度目标落实的举措
        4.5.3 进度计划检查纠偏措施
    4.6 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4.6.1 质量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4.6.2 制定工艺标准
        4.6.2.1 工艺标准制定流程
        4.6.2.2 通用工艺标准
        4.6.3 质量评测体系
5 实例应用—融创未来城A区景观绿化工程
    5.1 项目概况
    5.2 人力资源管理
    5.3 材料管理
        5.3.1 材料申请计划
        5.3.2 材料出入库管理
    5.4 成本控制管理
    5.5 施工进度管理
    5.6 质量控制管理
        5.6.1 质量管理方案
        5.6.2 软景的细节处理
        5.6.3 硬景的细节处理
    5.7 项目评价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寒地文物建筑冻害的机理与防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3.1 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
        1.3.2 研究要点
        1.3.3 相关概念的厘定
    1.4 课题的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第2章 寒地文物建筑冻害研究的价值导向性
    2.1 寒地文物建筑价值的多维体系
        2.1.1 价值体系的核心性
        2.1.2 价值体系的指导性
        2.1.3 价值体系的多样性
    2.2 寒地文物建筑价值与保护的级差性
        2.2.1 我国文物建筑的等级划分
        2.2.2 冻害防治与管理的等级差异
        2.2.3 病害治理与价值的等级对应
    2.3 寒地文物建筑价值与冻害防治的应对性
        2.3.1 预防性保护的价值延续
        2.3.2 真实性与完整性的价值评判
        2.3.3 “主动保护”的价值关联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寒地文物建筑冻害的信息采集
    3.1 文物建筑冻害的物理环境信息
        3.1.1 温度作用要素
        3.1.2 湿环境作用要素
        3.1.3 冻融循环作用要素
    3.2 文物建筑冻害的图像信息采集
        3.2.1 文物建筑冻害的形态表征梳理
        3.2.2 文物建筑冻害的定性等级评定
        3.2.3 文物建筑冻害在不同区域的差异性
    3.3 文物建筑冻害的数据信息分布统计
        3.3.1 墙脚构造的冻害数据调查
        3.3.2 主体围护结构冻害数据调查
        3.3.3 装饰及附属构件的冻害数据调查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寒地文物建筑冻害的机理分析
    4.1 冻胀作用的温湿度影响
        4.1.1 材料自身的吸湿性
        4.1.2 水分来源及作用机理
        4.1.3 冻融循环的侵蚀原理
    4.2 冻害加剧的劣化机制
        4.2.1 构件及构造的失效缺陷
        4.2.2 维护及管理的不当问题
        4.2.3 光照及风速的催化因素
    4.3 典型冻害的发生机理
        4.3.1 酥碱的冻害发生机理
        4.3.2 层裂的冻害发生机理
        4.3.3 裂缝的冻害发生机理
        4.3.4 冻害机理实例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寒地文物建筑冻害的预防调控
    5.1 文物建筑冻害的宏观调控
        5.1.1 排水系统的改进
        5.1.2 防潮设施的改进
        5.1.3 防渗维护的改进
    5.2 文物建筑冻害的中观防护
        5.2.1 建筑构件的湿度控制
        5.2.2 建筑结构性能的检测
        5.2.3 建筑整体的病害跟踪
    5.3 文物建筑冻害的微观应对
        5.3.1 墙体基础水线的预防
        5.3.2 墙体表面酥碱的预防
        5.3.3 墙体内部冷凝的预防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寒地文物建筑冻害的治理措施
    6.1 不同结构的寒地文物建筑冻害治理
        6.1.1 石质文物的评估与检测
        6.1.2 砖木结构的保护与修复
        6.1.3 石构建筑的清洗与材料替换
    6.2 不同构造的寒地文物建筑冻害治理
        6.2.1 线脚及构件的防水性技法
        6.2.2 砂浆粘结剂的适寒性实验
        6.2.3 砌块及构造的可逆性工艺
    6.3 不同材料的寒地文物建筑冻害治理
        6.3.1 抗脆性面层的改良
        6.3.2 抗冻性材料的补缝
        6.3.3 抗裂性技法的加固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5)台湾集合住宅整建维护模式调研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意义
    1.1.1 大陆集合住宅现状
    1.1.2 台湾集合住宅现状
    1.1.3 研究目的
1.2 文献综述
    1.2.1 大陆既有住宅改造研究
    1.2.2 台湾集合住宅整建维护研究
1.3 概念界定
    1.3.1 集合住宅
    1.3.2 区分所有建筑物
    1.3.3 都市更新
    1.3.4 整建维护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法
    1.5.2 访谈法
    1.5.3 调研法
    1.5.4 案例法
1.6 论文结构 第2章 台湾集合住宅整建维护的发展
2.1 概述
2.2 台湾集合住宅整建维护的发展条件
2.3 台北市集合住宅整建维护的发展历程
    2.3.1 试行阶段
    2.3.2 利多阶段
    2.3.3 健检阶段 第3章 台湾集合住宅整建维护的相关法律
3.1 概述
3.2 整建维护原则
    3.2.1 建筑法律的规定
    3.2.2 其他法律的规定
3.3 整建维护的相关概念界定
    3.3.1 建筑法律的规定
    3.3.2 都市更新法律的规定
    3.3.3 其他法律的规定
3.4 整建维护的相关管理规则
    3.4.1 建筑法律的规定
    3.4.2 都市更新法律的规定
    3.4.3 其他法律的规定 第4章 台湾集合住宅整建维护的相关政策
4.1 整建维护相关政策
    4.1.1 补助类别
    4.1.2 申请资格
    4.1.3 补助项目
    4.1.4 补助额度
    4.1.5 监督考核机制
4.2 整建维护补助申请流程(以台北市2017年为例)
    4.2.1 公告受理
    4.2.2 核定同意补助阶段
    4.2.3 事业计划书核定阶段
    4.2.4 审议会审议阶段
    4.2.5 核定发布实施阶段 第5章 台湾集合住宅整建维护的操作流程
5.1 概述
    5.1.1 整建维护的两种模式
    5.1.2 申请主体
    5.1.3 经费来源
    5.1.4 组织分工
5.2 住户意见整合流程
    5.2.1 自主整建维护
    5.2.2 申请政府补助整建维护
5.3 设计与建设流程
    5.3.1 自主整建维护
    5.3.2 申请政府补助整建维护
5.4 补助申请流程
    5.4.1 经费补助申请阶段
    5.4.2 事业计划书报核阶段
    5.4.3 补助款申请阶段 第6章 台北市住安大楼整建维护案例
6.1 整建维护实施背景
    6.1.1 外观老旧
    6.1.2 生活品质低下
    6.1.3 公共安全问题
    6.1.4 改建不易
6.2 整建维护计划
    6.2.1 施工项目
    6.2.2 施工细项与材料选择
    6.2.3 方案设计
    6.2.4 财务计划
    6.2.5 补助申请
6.3 时间表
    6.3.1 整建维护案件办理时间表
    6.3.2 施工进度表
6.4 施工内容
    6.4.1 立面防水和饰面更新工程
    6.4.2 外墙转角铝包板饰条工程
    6.4.3 北立面、西立面和东立面立墙铝窗更新工程
    6.4.4 立面锻造空调外机放置架及格栅工程
    6.4.5 背面外墙防水涂装工程
    6.4.6 架设工程拆除
    6.4.7 广告牌装设工程
6.5 整建维护成果
    6.5.1 外观美化
    6.5.2 外窗形式统一
    6.5.3 空调外机位统一
    6.5.4 广告牌整顿
6.6 后续管理维护计划 第7章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1.1 对大陆的借鉴意义
    7.1.2 不足之处
7.2 后续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6)基于价值评估的建筑遗产室内装修适宜性修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保护建筑遗产室内装修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1.2 建筑遗产室内装修的保护修复现状
        1.1.3 建筑遗产室内装修适宜性修复技术研究的意义
    1.2 概念界定与释义
        1.2.1 建筑遗产室内装修的释义
        1.2.2 断代释义与研究的时间范围
    1.3 建筑遗产室内装修保护修复研究进展
        1.3.1 建筑遗产室内装修价值评估研究进展
        1.3.2 建筑遗产室内装修保护与修复策略研究进展
        1.3.3 建筑遗产室内装修保护和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1.4 研究目的与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点与研究价值
        1.6.1 主要创新点
        1.6.2 研究价值
第2章 建筑遗产室内装修保护修复理论
    2.1 理论范畴与中外思考
        2.1.1 西方建筑遗产的修复矛盾
        2.1.2 中国建筑遗产的修复传统
        2.1.3 国际宪章及公约对修复理论的论述
    2.2 建筑遗产室内装修的适宜性修复目标
        2.2.1 解决20世纪建筑遗产室内装修保护困境
        2.2.2 实现20世纪建筑遗产室内装修的价值
    2.3 建筑遗产室内装修适宜性修复原则
        2.3.1 以不改变原状为基础的保护原则
        2.3.2 以真实性为核心的修复原则
        2.3.3 以完整性为目的的修复原则
        2.3.4 以适宜性为关键的修复原则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建筑遗产室内装修价值评估体系与应用
    3.1 建筑遗产室内装修价值评估体系的基础研究
        3.1.1 建筑遗产的价值理论
        3.1.2 建筑遗产室内装修的价值分析
    3.2 构建建筑遗产室内装修价值评估指标体系
        3.2.1 价值评估的目的与原则
        3.2.2 评估方法及步骤
        3.2.3 构建价值评估指标体系
        3.2.4 选定待评价的建筑遗产名录
        3.2.5 选定调查问卷对象
    3.3 因子分析法
        3.3.1 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和相关概念
        3.3.2 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
        3.3.3 原有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3.3.4 因子提取和因子荷载矩阵的求解
        3.3.5 因子的命名
        3.3.6 计算因子得分
    3.4 建筑遗产室内装修综合价值评估体系的应用
        3.4.1 价值评估指标打分
        3.4.2 基于因子分析的建筑遗产室内装修综合价值评估——以北京教堂为例
        3.4.3 评估结果及解释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建筑遗产室内装修特征要素与信息采集
    4.1 建筑遗产室内装修演变与特征
        4.1.1 室内装修演变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
        4.1.2 室内装修演变的西方文化背景
        4.1.3 室内装修演变的中西交汇文化背景
        4.1.4 政治因素主导的室内装修风格
        4.1.5 新时期的室内装修
    4.2 建筑遗产室内特征要素的分析
        4.2.1 空间形态与组织
        4.2.2 室内装饰装修
        4.2.3 结构体系
        4.2.4 物理环境与设备
        4.2.5 人文属性及其他
    4.3 20世纪建筑遗产室内装修特征要素调查与分析
        4.3.1 基础资料的采集与汇编
        4.3.2 建筑遗产室内装修三维信息采集的技术及应用
        4.3.3 建筑遗产室内特征要素的调查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建筑遗产室内装修适宜性修复模式与策略
    5.1 建筑遗产室内装修适宜性修复模式的分类
    5.2 建筑遗产室内装修适宜性修复模式
        5.2.1 零干预修复模式
        5.2.2 低干预修复模式
        5.2.3 中干预修复模式
        5.2.4 高干预修复模式
    5.3 建筑遗产室内装修适宜性修复策略
        5.3.1 基于不改变原状保护原则的原貌保存策略
        5.3.2 基于真实性原则的加固维修策略
        5.3.3 基于适宜性原则的存遗更新策略
        5.3.4 基于完整性原则的完形修复策略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建筑遗产室内装修适宜性修复技术研究
    6.1 实体装修保护修复技术适宜性探索
        6.1.1 梁柱的装修构造与修复技术
        6.1.2 门窗适宜性修复技术
        6.1.3 楼梯装修适宜性修复技术
    6.2 室内界面装修适宜性修复技术
        6.2.1 室内界面装修的材料与技术选择
        6.2.2 顶面装修的构造及适宜性修复技术
        6.2.3 内墙装修适宜性修复技术
        6.2.4 地面适宜性修复技术
    6.3 典型装修材料与构件的保护与修复技术
        6.3.1 木装修的保护与修复技术
        6.3.2 石膏装饰的修复技术
        6.3.3 彩色玻璃的修复技术
        6.3.4 壁炉的保护与修复
    6.4 管线设施适宜性修复技术
        6.4.1 卫浴设施的维修与更新
        6.4.2 灯具和其他设施的修复技术
        6.4.3 管线设备保护更新技术和策略
    6.5 室内装修适宜性修复中的技术策略
        6.5.1 保护修复和现行规范的冲突和应对
        6.5.2 室内装修遗存与结构安全的两全之策
        6.5.3 室内装修与现代设备设施的两全之策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建筑遗产室内装修的修复实践案例研究与评析
    7.1 存遗更新,涅盘重生——以荷兰多明尼肯教堂书店为例
        7.1.1 存遗更新策略实践案例
        7.1.2 案例评析
    7.2 适宜修复,场景再现——以上海地区策略实践为例
        7.2.1 原貌保存策略实践案例—以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为例
        7.2.2 完形修复策略实践案例——以上海外滩九号楼为例
    7.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优秀近现代建筑外立面石材清洗与养护技术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近现代建筑的保护与清洗概况
        1.1.2 石材在近现代建筑中的普遍性和代表性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国内石材清洗技术的现状概述
        1.2.2 国外石材清洗技术的现状概述
        1.2.3 国内外清洗技术研究现状对比
        1.2.4 国内石材养护技术的现状概述
        1.2.5 国外石材养护技术的现状概述
        1.2.6 国内外养护技术研究现状对比
    1.3 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意义
        1.3.3 研究目标
    1.4 研究方法与特色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特色
        1.4.4 研究框架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近现代建筑石材病害机理分析
    2.1 近现代建筑石材类型、特性及应用位置
        2.1.1 近现代建筑中石材使用与发展概述
        2.1.2 建筑常用石材选用类型及特性
        2.1.3 石材在近现代建筑中的应用部位
        2.1.4 华北地区主要出产石材类型
    2.2 石材病害原因与主要影响
        2.2.1 来自石材内部原因
        2.2.2 来自石材外部原因
    2.3 建筑石材需要清洗的病害类型
        2.3.1 锈黄斑
        2.3.2 油斑
        2.3.3 有机色斑
        2.3.4 水斑、水迹
        2.3.5 失光、溶蚀
        2.3.6 盐碱斑、白华
        2.3.7 微生物锈斑
    2.4 石材病害等级评估标准及普查
        2.4.1 石材病害等级评估标准
        2.4.2 近现代建筑石材的病害普查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近现代建筑石材的清洗技术策略研究
    3.1 近现代建筑石材清洗原则
        3.1.1 石材清洗的重要性
        3.1.2 石材清洗原则概述
    3.2 近现代建筑石材清洗技术现状及问题
        3.2.1 石材清洗工作现状
        3.2.2 石材清洗养护技术管理体系和评价标准不完善
    3.3 近现代建筑石材的清洗技术类型
        3.3.1 水(蒸汽)清洁法
        3.3.2 化学溶剂清洗法
        3.3.3 喷砂清洗法
        3.3.4 新兴清洗法
    3.4 近现代建筑外立面石材清洗检验技术分析
        3.4.1 清洗效果评估
        3.4.2 清洗效果评估与检测标准
    3.5 近现代建筑石材清洗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3.5.1 石材自身物理化学特性差异
        3.5.2 石材病变的物理化学特性差异
        3.5.3 清洗技术所需物理化学条件差异
        3.5.4 自然环境因素
    3.6 适宜性清洗技术评析与优化建议
        3.6.1 石材适宜性清洗技术评析
        3.6.2 石材优化清洗技术策略建议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近现代建筑外墙石材养护技术策略研究
    4.1 近现代建筑石材养护原则
        4.1.1 石材养护的重要性
        4.1.2 石材养护原则概述
        4.1.3 养护材料的基本要求
    4.2 近现代建筑石材养护技术的现状及问题
        4.2.1 石材养护工作现状
        4.2.2 石材养护技术管理体系和评价标准不完善
    4.3 近现代建筑中石材养护技术的应用
        4.3.1 天然石蜡
        4.3.2 非渗透性涂料
        4.3.3 渗透性有机硅养护剂
        4.3.4 含氟渗透性养护剂
        4.3.5 新兴石材养护材料
    4.4 近现代建筑外立面石材养护检验技术分析
        4.4.1 石材养护效果评估
        4.4.2 石材养护效果评估与检测标准
    4.5 适宜性养护技术评析
    4.6 建筑适宜性改造、维护策略建议
        4.6.1 加强管理
        4.6.2 定期检测
        4.6.3 改造排水系统
        4.6.4 改造空调系统
        4.6.5 完善构造
        4.6.6 建立档案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国内外清洗养护优秀工程案例分析
    5.1 国内历史建筑石材清洗养护工程案例
        5.1.1 北京西什库教堂清洗
        5.1.2 北京王府井教堂清洗
        5.1.3 天津原浙江兴业银行大楼清洗
        5.1.4 广州圣心大教堂清洗
    5.2 国外历史建筑石材清洗养护工程案例
        5.2.1 意大利比萨大教堂清洗
        5.2.2 意大利米兰大教堂清洗
        5.2.3 法国亚眠大教堂清洗
        5.2.4 德国埃森大教堂清洗
    5.3 国内历史建筑石材清洗养护工程存在的问题
        5.3.1 清洗、养护过程过于粗暴
        5.3.2 重清洗、轻养护、轻检测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北京近现代建筑外墙石材清洗实验与评析
    6.1 实验目的及意义
    6.2 实验材料与设备
        6.2.1 准备阶段
        6.2.2 观察阶段
        6.2.3 清洗阶段
        6.2.4 养护阶段
        6.2.5 检验阶段
    6.3 实验方法及分析
        6.3.1 准备阶段
        6.3.2 观察阶段
        6.3.3 清洗阶段
        6.3.4 养护阶段
        6.3.5 检验阶段
    6.4 实验结论
    6.5 本章小结
结论
    研究结论
    研究待完善部分说明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附录
致谢

(8)《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推动下的石窟遗产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概念解释
        1.1.1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1.1.2 中国石窟保护起源与相关概念阐释
        1.1.3 石窟保护的重要性与特殊性
    1.2 研究动态与文献综述
        1.2.1 石窟遗产保护相关理论研究
        1.2.2 石窟遗产保护实践研究
        1.2.3 已有研究的空白
    1.3 研究内容
        1.3.1 论文线索
        1.3.2 主要内容
        1.3.3 案例选择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框架
第2章 中国石窟保护历程回顾(19 世纪末-2013 年)
    2.1 中国石窟保护历程概况及典型案例分析
        2.1.1 近代中国的石窟研究与保护探索
        2.1.2 石窟抢救性保护阶段概述与重要案例( 50-70 年代)
        2.1.3 科学保护尝试与重要案例(80-90 年代)
        2.1.4 石窟保护大发展时期概述(2000-2013)
    2.2 中国石窟保护的成就与思考
        2.2.1 中国石窟保护总体的成就与目前仍然存在的问题
        2.2.2 对 20 世纪石窟保护工作的反思:《准则》产生的缘由 1与契机
第3章 《准则》的产生及之后的石窟保护典型案例分析(2000-2013)
    3.1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概述
        3.1.1 《准则》的制定
        3.1.2 《准则》的内容
        3.1.3 《准则》的意义
    3.2 敦煌莫高窟保护规划与壁画修复工程
        3.2.1 莫高窟保护策略
        3.2.2 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
        3.2.3 敦煌莫高窟第 85 窟壁画保护工程
        3.2.4 案例探讨与总结
    3.3 云冈石窟保护性窟檐修建工程
        3.3.1 世界遗产保护策略与系列工程
        3.3.2 云冈石窟保护性窟檐设计与修建
        3.3.3 案例探讨与总结
    3.4 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修复保护工程
        3.4.1 本次工程的源起与概况
        3.4.2 调查与评估
        3.4.3 保护理念与技术路线
        3.4.4 保护与修复实施
        3.4.5 案例探讨与总结
    3.5 龙门石窟保护修复工程
        3.5.1 工程概况
        3.5.2 保护工程技术路线与实施
        3.5.3 案例探讨与总结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推动与进步:《准则》对石窟保护的积极影响
    4.1 对于保护价值观的影响
        4.1.1 我国传统文物保护观念和方法
        4.1.2 《准则》在构建现代保护价值观上的作用
    4.2 对保护程序和方法的影响
        4.2.1 保护程序的确立
        4.2.2 评估重要性的强调
    4.3 对规范化管理和施工的影响
        4.3.1 对管理的指导作用
        4.3.2 对设计与施工的规范作用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反思与建议:《准则》在指导石窟工作方面的提升空间
    5.1 现行《准则》在指导石窟保护中表现出的不足
        5.1.1 遗产认知与价值理解
        5.1.2 指导性与可操作性
        5.1.3 约束力、认同度与影响力
    5.2 未来完善具体建议
        5.2.1 关于保护认知与价值理解
        5.2.2 关于石窟保护的指导性与可操作性
        5.2.3 关于《准则》的推广与认同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语
    6.1 论文主要结论
    6.2 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9)潮湿环境下砖石类文物风化机理与保护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概述
        1.1.1 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的概念
        1.1.2 文物保护基本方针及原则
    1.2 砖石文物的分类
        1.2.1 石质文物的分类
        1.2.2 砖质类文物的分类
    1.3 砖石文物的组成及结构
        1.3.1 石质文物的组成及结构
        1.3.2 砖质文物的组成及结构
        1.3.3 砖石材料的性能
    1.4 国外砖石类文物保护概况
        1.4.1 国外砖石类文物保护的发展史
        1.4.2 国外砖石类文物保护的主要研究内容
    1.5 国内砖石类文物保护研究概况
    1.6 潮湿环境下砖石文物的主要病害特点
        1.6.1 潮湿环境下大气中有害气体对砖石文物的风化破坏
        1.6.2 潮湿环境下可溶盐对砖石文物的风化破坏
    1.7 潮湿环境下砖石文物保护研究的迫切性
    参考文献
第2章 潮湿环境下砖石类文物保护材料的研究
    2.1 潮湿环境的定义
        2.1.1 相对湿度
        2.1.2 降雨量
    2.2 潮湿环境下砖石类保护材料的分类及性能要求
        2.2.1 潮湿环境砖石类文物保护材料的筛选要求
        2.2.2 清洗材料
        2.2.3 加固封护保护材料
        2.2.4 表面防水防风化材料
        2.2.5 常用的加固、封护试剂对于砖石类文物的成功保护案例
        2.2.6 粘结修补材料
        2.2.7 防护杀菌材料
        2.2.8 生物矿化材料
    2.3 潮湿环境下砖石类文物保护材料的配制及特点
        2.3.1 潮湿环境下砖石类文物表面保护材料的老化实验
        2.3.2 潮湿环境下砖石类文物上使用的复合杀菌剂的特点
    2.4 保护材料应用在砖石类样品上的效果检验
        2.4.1 砖石类样品结构特征及组成
        2.4.2 砖石类样品加固封护保护材料的选择
    参考文献
第3章 高句丽石质文物风化机理及保护方法研究
    3.1 高句丽石质文物的保存现状及病害现场调查
        3.1.1 高句丽的石筑古城关隘
        3.1.2 高句丽石刻石碑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稀世珍品
    3.2 高句丽石质文物风化的病害机理分析
        3.2.1 高句丽石质文物化学组成对其风化的影响
        3.2.2 高句丽石质结构对其风化的影响
        3.2.3 高句丽石质胶结物对风化的影响
        3.2.4 高句丽石质文物地质地理条件对风化的影响
    3.3 高句丽石质文物风化的外部因素
        3.3.1 高句丽石质文物风化的物理因素
        3.3.2 影响高句丽石质文物风化的化学因素
        3.3.3 影响高句丽石质文物风化的生物因素
    3.4 高句丽石质文物的现场保护试验
        3.4.1 高句丽石质文物表面有害物质的清洗
        3.4.2 高句丽石质文物表面的封护
    参考文献
第4章 大足石质文物风化病害机理研究及保护对策探讨
    4.1 大足石刻所处环境的地质与气候情况
        4.1.1 大足环境特征——温度
        4.1.2 大足环境特征——湿度
        4.1.3 大足环境特征——降水量
        4.1.4 大足环境特征——蒸发量
        4.1.5 大足环境特征——风速
        4.1.6 大足环境特征—— SO_2、NO_X、总悬浮颗粒(TSP 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
        4.1.7 大足环境特征——酸雨的侵蚀
    4.2 大足石刻病害现场调查
        4.2.1 北山的保存现状
        4.2.2 南山的保存现状
        4.2.3 宝顶山的保存现状
    4.3 大足石刻样品采集及分析检测
    4.4 大足石刻的风化样品分析及检测的结果
        4.4.1 大足石刻石质文物化学组成对其风化的影响
        4.4.2 大足石刻中可溶盐的积累
        4.4.3 大足石刻文物样品结构对石质风化的影响
        4.4.4 大足石刻生物样品的采集及鉴定
    4.5 大足石刻病害机理分析
        4.5.1 水对砂岩的浸湿软化破坏影响
        4.5.2 水分对胶结物的溶蚀
        4.5.3 可溶盐聚集结晶溶解产生的破坏影响
        4.5.4 酸雨雾对石刻的风化破坏影响
    4.6 大足石刻的保护与展望
        4.6.1 大足石刻本体的保护方法
        4.6.2 大足石刻本体的保护展望
    参考文献
第5章 西安明城墙病害机理及保护研究
    5.1 西安城墙地理位置
    5.2 西安城墙所处环境的地质与气候情况
    5.3 西安城墙的保护发展情况
        5.3.1 西安城墙的历代维修
        5.3.2 西安城墙的保存现状
    5.4 西安城墙的病害现场调查与分析
        5.4.1 墙体沉降、裂缝、鼓胀
        5.4.2 墙体泛盐、表面风化剥蚀
        5.4.3 古建筑彩绘层的起翘、脱落
        5.4.4 西安城墙的生物病害
    5.5 西安城墙的风化样品采集及分析检测
        5.5.1 西安城墙“泛碱”样品采集检测
        5.5.2 西安城墙砖材溶盐形成原因
        5.5.3 西安城墙砖质风化结果分析
        5.5.4 西安城墙病害主要产生原因——可溶盐对西安城墙砖质文物的风化破坏
        5.5.5 西安城墙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水
    5.6 西安城墙的保护方法研究
        5.6.1 对西安城墙墙体沉降、裂缝、鼓胀的监测
        5.6.2 西安城墙本体的保护
    参考文献
第6章 麟游慈善寺石刻风化机理及抢救性保护研究
    6.1 麟游慈善寺石窟所处的环境
        6.1.1 慈善寺环境特征——温度
        6.1.2 慈善寺环境特征——湿度
        6.1.3 慈善寺环境特征——降雨量、蒸发量
        6.1.4 慈善寺环境特征——风速
    6.2 慈善寺石窟的主要病害现状
        6.2.1 石窟表面风化
        6.2.2 石窟表面存在大量裂隙
        6.2.3 石窟表面大面积空臌
        6.2.4 石窟表面大量的水痕土锈
        6.2.5 菌类及低等生物的生长繁殖
    6.3 风化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6.3.1 样品来源
        6.3.2 样品分析
    6.4 麟游慈善寺的石刻风化原因
        6.4.1 麟游石刻风化的内部因素
        6.4.2 麟游石刻风化的外部因素
        6.4.3 水对麟游慈善寺石刻风化的影响
        6.4.4 麟游石刻的生物风化
    6.5 麟游风化石刻的现场保护研究实验
        6.5.1 麟游风化石刻的清洗
        6.5.2 麟游风化石刻的粘结修补
        6.5.3 麟游风化石刻的加固和封护
        6.5.4 麟游风化石刻空臌的处理
    附图
第7章 澳门地区部分风化石质文物病害机理及保护研究
    7.1 澳门地区石质文物的分类
        7.1.1 本文研究对象之一
        7.1.2 本文研究对象之二
    7.2 澳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
    7.3 澳门地区石质文物的主要病害现状
    7.4 澳门地区石质文物风化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7.4.1 风化石质样品来源
        7.4.2 生物风化样品的采集
        7.4.3 分析内容
    7.5 澳门地区砖石文物的保护对策初探
第8章 潮湿环境下砖石类文物上生物风化的防治措施
    8.1 调查取样
        8.1.1 样品中地衣的分离、鉴定方法
        8.1.2 砖石质文物上真菌类微生物的采集鉴定
    8.2 潮湿地区生物风化机理研究
        8.2.1 真菌及真菌对石质文物风化的影响
        8.2.2 细菌及细菌对石质文物风化的影响
        8.2.3 地衣及地衣对石质文物风化的影响
        8.2.4 藻类及藻类对石质文物的影响
        8.2.5 苔藓和苔藓对石质文物风化的影响
        8.2.6 高等植物和高等植物对石质文物风化的影响
    8.3 潮湿地区砖石文物表面生物风化的防治研究
        8.3.1 局部清洗去除
        8.3.2 潮湿环境下砖石类文物表面抑菌剂的筛选
    8.4 潮湿环境下砖石类表面生物风化预防治理措施
        8.4.1 预防性措施
        8.4.2 施加杀菌剂和封护剂的保护措施
    8.5 展望
第9章 结论
附录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石材在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景观营建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几个相关概念
        1.1.1 岩石的定义
        1.1.2 石材的定义
        1.1.3 天然石材
        1.1.4 合成石(人造石材)
        1.1.5 文化石
        1.1.6 石材荒料
    1.2 石材的研究状况
        1.2.1 国外的研究状况
        1.2.2 国内的研究状况
    1.3 我国石材行业的市场前景
2 石材的基础知识、工艺及养护
    2.1 石材的基本性质
    2.2 石材的分类
    2.3 石材制品的生产、加工工艺
        2.3.1 单件石材板材加工工艺
        2.3.2 石材标准板材加工工艺
        2.3.3 石材大板加工工艺
        2.3.4 石材薄板加工工艺
        2.3.5 石材拉毛(剁斧)板加工工艺
        2.3.6 毛边石材加工工艺
        2.3.7 异型石材加工工艺
        2.3.8 墓碑石加工工艺
        2.3.9 石材制品表面加工工艺
        2.3.10 合成石(人造石材)的生产工艺
        2.3.11 石材加工余料的合理利用
    2.4 石材制品在园林中的施工工艺
        2.4.1 湿贴法
        2.4.2 粘贴法
        2.4.3 铺贴法
    2.5 石材养护
        2.5.1 石材防护
        2.5.2 石材的病变及防治
        2.5.3 石材的日常护理
3 石材在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中的应用
    3.1 石材在石景中的应用
        3.1.1 自然石景
        3.1.2 假山石景
        3.1.3 孤赏式石景
        3.1.4 散点式石景
        3.1.5 群置式石景
    3.2 石材在硬质铺装中的应用
        3.2.1 不同质感的石材在硬质铺装中的应用
        3.2.2 不同色彩的石材在硬质铺装中的应用
    3.3 石材在园路交通中的应用
        3.3.1 园路
        3.3.2 石桥
    3.4 石材在水体景观中的应用
        3.4.1 石材在水体中的应用
        3.4.2 石材在水岸边的应用
        3.4.3 石材在水底表面材料中的应用
        3.4.4 石材在流水景墙及跌水景观中的应用
        3.4.5 石材在抽象式水景中的应用
    3.5 石材在园林建筑及构筑物中的应用
        3.5.1 石构建筑
        3.5.2 石与建筑景观组合应用
        3.5.3 石材在园林建筑外立面上的应用
        3.5.4 石材在构筑物中的应用
    3.6 石材在文化装饰符号表现上的应用
        3.6.1 雕塑
        3.6.2 图案
        3.6.3 文化符号
    3.7 石材与其它造景要素的组合应用
        3.7.1 植物
        3.7.2 木材
        3.7.3 金属
    3.8 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
4 石材在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中的发展趋势
    4.1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4.2 石材制品的改良措施
    4.3 石材的新技术和新趋势
        4.3.1 石材制品趋向于人工化
        4.3.2 石材制品趋向于薄型化和精致化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表1:石材染色(增色、改色)工艺一览表
个人简介
致谢

四、石材清洗防护一次完工技术研制成功(论文参考文献)

  • [1]福建永定土楼建筑文化展示馆工程设计项目实践[D]. 杨亚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0(01)
  • [2]青岛德租时期历史建筑内部要素修复与再利用研究[D]. 纪道明. 青岛理工大学, 2019(01)
  • [3]大连L绿化公司施工项目管理体系研究[D]. 王琪震. 沈阳建筑大学, 2019(05)
  • [4]寒地文物建筑冻害的机理与防治研究[D]. 陈思.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8(01)
  • [5]台湾集合住宅整建维护模式调研报告[D]. 侯炜昌. 天津大学, 2017(04)
  • [6]基于价值评估的建筑遗产室内装修适宜性修复技术研究[D]. 张爱莉. 北京工业大学, 2016(02)
  • [7]优秀近现代建筑外立面石材清洗与养护技术评析[D]. 王振海. 北京工业大学, 2015(03)
  • [8]《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推动下的石窟遗产保护[D]. 吕宁. 清华大学, 2013(07)
  • [9]潮湿环境下砖石类文物风化机理与保护方法研究[D]. 冯楠. 吉林大学, 2011(08)
  • [10]石材在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景观营建中的应用研究[D]. 李萌. 浙江农林大学, 2011(05)

标签:;  ;  

石材清洗保护一次性完井技术开发成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