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工贲门植入预防食管-胃吻合后反流疗效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侯力华[1](2021)在《不同食管癌根治术对胸中下段食管癌的近期并发症对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不同食管癌根治术式在术后相关并发症、近期预后、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为临床提供更为合理的食管癌手术方案,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方法:选取2013年01月01日至2020年06月01日期间陕西省人民医院胸外科同一医疗组的食管癌患者274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式及吻合部位分为胸腹腔镜联合经右胸食管癌根治胸顶45°吻合术(Ivor-Lewis MIE)组,经左胸食管癌根治弓上45°吻合术(Sweet)组,胸腹腔镜联合经右胸食管癌根治颈部45°吻合术(Mc Keown MIE)组。Ivor-Lewis MIE组123例,胸中段73例、胸下段50例;Sweet组68例,胸中段39例、胸下段29例;Mc Keown MIE组83例,胸中段54例、胸下段29例。分别对比研究胸内吻合的两种术式和右胸入路的两种术式,结合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方式、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对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Ivor-Lewis MIE组与Sweet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肿瘤位置、肿瘤分化和临床分期以及FEV1、FEV1/FVC等指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时间、纵隔淋巴结清扫个数及站数、腹部淋巴结清扫数目、胸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术后吻合口/管胃瘘、乳糜胸、喉返神经损伤、切口感染及深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方面,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肺部感染、心律失常、胃排空障碍、发生率方面,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Ivor-Lewis MIE组110例,Sweet组58例。胸痛发生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吻合口狭窄、进食哽噎感、反酸、咳嗽、气促等发生率方面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Ivor-Lewis MIE组与Mc Keown MIE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基础疾病、肿瘤位置、肿瘤分化和临床分期以及FEV1、FEV1/FVC等指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方面,Ivor-Lewis MIE组(6.9±2.2)短于Mc Keown MIE组(7.9±1.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手术时间、纵隔淋巴结清扫个数及站数、腹部淋巴结清扫个数及站数、胸腔引流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肺部感染、胃排空障碍、乳糜胸、心律失常及深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吻合口/管胃瘘、切口感染、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方面,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Ivor-Lewis MIE组110例,Mc Keown MIE组76例。胸痛及气促等症状发生率方面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吻合口狭窄、反酸、嗽症及进食哽噎感等症状方面,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腹腔镜联合经右胸食管癌根治胸顶45°吻合术相较于经左胸食管癌根治弓上45°吻合术,具有淋巴结清扫彻底,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低等优点。胸腹腔镜联合经右胸食管癌根治胸顶45°吻合术,吻合口/管胃瘘、肺部感染、喉返神经损伤、吻合口狭窄等主要术后并发症低于胸腹腔镜联合经右胸食管癌根治颈部45°吻合术。更适用肿瘤位于主动脉弓下缘以下、无颈部淋巴结肿大(无需行颈部淋巴结清扫)的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胃-食管45°斜行吻合可能可以降低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
熊杰[2](2021)在《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腹腔镜全胃切除后食管空肠半端端吻合与Overlap吻合近期疗效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课题背景:目前,胃癌是消化器官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是我国高居第二位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排在第三位。近些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调整以及幽门螺杆菌的有力控制,胃癌发病率及病死率在全球范围内逐渐下降。但胃癌中一类特殊的类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denocarcinoma of esophagogastric junction,AEG)的发病及病死率却呈逐年增长态势。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研究结果显示,在近20年来AEG所占比例从20世纪的22.3%提升至35.7%。SiewertⅡ、Ⅲ型AEG的发病率显着升高,且患者确诊时术前临床分期大部分为中晚期,手术难度系数高,总体预后差,因此成为国际国内同行专家所广泛关注的热点。对于局部进展期SiewertⅡ、Ⅲ型AEG,手术治疗是在众多治疗策略中其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自1994年Kitano首次报道了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切除术以来,腹腔镜技术在胃癌的治疗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获得了较为满意的近、远期疗效,韩国、日本及中国的相关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亦证实了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胃癌根治性术能获得极大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获益。因此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外科医师开始尝试在腹腔镜下治疗SiewertⅡ、Ⅲ型AEG并完成全胃切除术,并报道了相关的研究结果: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随着SiewertⅡ、Ⅲ型AEG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的广泛开展,如何选择合适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是一个难点。其中以全胃切除食管空肠重建尤为困难,也是外科医师讨论的热点及难点。据吻合器械的差异分为圆型吻合和线性吻合,目前常用的管型吻合方式是食管空肠端侧吻合,常用的线性吻合是食管空肠Overlap吻合。本中心2013年研发创新食管空肠半端端吻合方式(semi-end-to-end anastomosis,SEEA)在食管空肠吻合方式运用中取得良好的临床效应,消化道重建时间具有一定优势,在并发症方面具有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进行SiewertⅡ、Ⅲ型AEG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SEEA吻合与Overlap吻合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以评估SiewertⅡ、Ⅲ型AEG腹腔镜全胃切除食管空肠SEEA吻合及Overlap吻合的临床运用价值。研究目的: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SiewertⅡ、Ⅲ型AEG腹腔镜全胃切除食管空肠SEEA吻合及Overlap吻合的近期临床疗效,探讨食管空肠SEEA吻合及Overlap吻合方式在SiewertⅡ、Ⅲ型AEG腹腔镜全胃切除术运用中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从2016年1月1日到2019年1月1日期间连续收治的85例行根治术的局部进展期SiewertⅡ、Ⅲ型AEG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给予统计分析。其中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行食管空肠SEEA吻合(以下称“SEEA”组)46人;行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行Overlap吻合(以下称“Overlap组”)39人。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病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1、手术术中情况(手术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的数量、阳性淋巴结的数量、肿瘤近切缘的距离、食管空肠吻合的时间、辅助切口的长度、术中食管空肠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出血的发生情况);2、术后恢复情况(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水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非吻合口并发症:(十二指肠残端瘘、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及切口感染)、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瘘)。3、术后近期随访情况(术后1年内的生存情况、吻合口狭窄、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本项研究采用IBM 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若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两组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两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的方法进行比较。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统计学上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SEEA组和Overlap组基本资料的比较本研究共有85例符合局部进展期SiewertⅡ、Ⅲ型AEG患者纳入研究,其中SEEA组46例,Overlap组39例。两组病例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Siewert分型例数、肿瘤最大直径、病理类型及p TNM分期均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2.手术情况:SEEA组和Overlap组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术中无脾切除病例,术中无中转开腹及术中死亡情况。与Overlap组相比,SEEA组患者具有更高的肿瘤近切缘距离【(2.3±0.9)cm和(1.6±1.0)cm,p<0.05】;食管空肠吻合时间短【(32±3)min和(42±5)min,p<0.05】;辅切口长度更长【(7.5±1.6)cm和(4.8±1.2)cm,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的手术时间长短、手术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淋巴结清扫的数量、手术阳性淋巴结的数量、术中食管空肠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Overlap组1例患者行食管空肠吻合时出现吻合端空肠被直线切割吻合器远端刺穿致空肠破裂,术中切除破裂段空肠,游离空肠系膜再完成食管空肠Overlap吻合。3.术后恢复情况:SEEA组和Overlap组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SEEA组食管空肠吻合口出血为1例,Overlap组食管空肠吻合口出血为1例,两组具有一定差异(χ2=4.449,p<0.05)。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出血患者均通过输血、内镜下止血、输注止血药物等内科保守治疗好转。术后两组在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水的时间、术后首次进食的时间、术后拔管的时间、发生非食管空肠吻合口并发症等比较结果一致(p>0.05)。Overlap组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瘘患者1例经腹腔穿刺引流、抗感染、禁食等保守治疗痊愈;Overlap组术后十二指肠残端瘘患者2例经抗感染、穿刺引流、营养支持等治疗痊愈;SEEA组5例患者、Overlap组3例患者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经抗感染、雾化祛痰等治疗痊愈;SEEA组2例患者、Overlap组1例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经抗感染、腹腔穿刺引流痊愈;SEEA组术后切口感染患者1例经换药、抗感染治疗痊愈。4.随访情况:SEEA组和Overlap组两组8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段为术后1年,随访期间SEEA组和Overlap组患者死亡分别为3例和2例,食管空肠吻合口狭窄分别为0和2例,均无食管空肠吻合口复发。结论:与进展期SiewertⅡ、Ⅲ型AEG腹腔镜全胃切除Overlap吻合方式相比较,SEEA吻合方式是一种可安全且便捷的手术方法,该吻合方式可获得更高的肿瘤近端切缘,肿瘤学上更加安全,可缩短消化道重建时间、术后食管空肠吻合口出血发生率更低等特点;OVerlap吻合方式辅助切口更短,术后更加美观;SEEA吻合适用范围更广,是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较为合理的手术方式之一。
戴天华[3](2021)在《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治疗胃上部癌临床效果的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比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治疗胃上部癌的临床效果,为今后治疗胃上部癌选择术式提供合理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的方法,收集我院普外科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9例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的差异,分为腹腔镜辅助下近端胃切除组(LAPG组)与腹腔镜辅助下全胃切除组(LATG组),其中前者38例,后者31例。两组以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ASA评分、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早期及远期并发症、术后3个月营养风险(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术后3年肿瘤复发情况、3年生存率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ASA评分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时间等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3.两组患者在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4.LAPG组患者术后3个月营养风险低于LAT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LAPG组在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方面高于LATG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LAPG组肿瘤3年复发率高于LATG组,3年生存率低于全LATG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上部癌行近端胃切除可以缩短手术时长以及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短期内血红蛋白及白蛋白维持在较高水平,而行全胃切除可以减少术后排气等所需时间,有利于术后淋巴结的检出,降低术后远期并发症的发病率,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复发率,延长生存时间。所以针对胃上部癌,选择近端胃切除或全胃切除应通过个体化分析,制定手术方式。
陆烟生[4](2020)在《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的疗效分析以及对残胃及食管粘膜炎症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研究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术中分别采用三角吻合术、Billroth Ⅱ式+Braun’s吻合术以及Roux-en-Y式吻合术重建消化道的疗效分析以及短期对患者残胃及食管粘膜炎症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2016年04月至2018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90例,按手术后吻合方式不同分为三组各30例。其中30例患者术中采用三角吻合术进行消化道重建为三角吻合术组;另30例患者术中采用Billroth Ⅱ式+Braun’s吻合术进行消化道重建为Braun’s吻合术组;最后30例患者术中采用Roux-en-Y式吻合术进行消化道重建为Roux-en-Y式吻合术组。观察三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生活质量情况、住院时间和费用、短期并发症情况、炎症因子水平以及免疫功能情况,并随访三组患者,通过术后半年及一年的胃镜及病理检查来分析判断不同吻合方式对患者术后食管和残胃粘膜的炎症影响。结果三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拔管时间、进肠内营养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角吻合术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raun’s吻合术组患者与Roux-en-Y式吻合术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三组患者Chew-wun Wu评分、ADL评分、CRP、WBC、CD3+、CD4+、CD8+以及CD4+/CD8+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Roux-en-Y式吻合术组患者Chew-wun Wu评分、ADL评分、CD3+、CD4+以及CD4+/CD8+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患者,CRP、WBC以及CD8+水平明显低于其他两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角吻合术组患者与Braun’s吻合术组患者 Chew-wun Wu 评分、ADL 评分、CRP、WBC、CD3+、CD4+、CD8+以及CD4+/CD8+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Roux-en-Y式吻合术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低于三角吻合术组和Braun’s吻合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ux-en-Y式吻合术组A级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低于三角吻合术组和Braun’s吻合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B级和C级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无D级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Roux-en-Y式吻合术组残胃炎发生率明显低于三角吻合术组和Braun’s吻合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年Roux-en-Y式吻合术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低于三角吻合术组和Braun’s吻合术组,A级、B级反流性食管炎低于三角吻合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C级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角吻合术组有1例D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Roux-en-Y式吻合术组残胃炎、残胃溃疡发生率明显低于三角吻合术组和Brauns吻合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残胃癌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Billroth Ⅱ式+Braun’s吻合术以及Roux-en-Y式吻合术相比,行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采用三角吻合术重建消化道可缩短手术时间,三角吻合与Billroth Ⅱ式+Braun’s吻合的临床疗效相仿。而采用Roux-en-Y式吻合术对患者进行消化道重建,能改善生活质量水平,短期并发症发生率低,降低反流性食管炎、残胃炎和残胃溃疡的发生率,且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对免疫功能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谢志彭[5](2020)在《食管癌手工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究我院食管癌手工吻合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预防及治疗措施,以降低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改善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食管癌根治手术治疗中手工吻合患者,根据相关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共筛选病例97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吻合口瘘进行分组,分为吻合口瘘组和无吻合口瘘组,对两组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经过单因素分析、Logistic多因素分析,找出影响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治疗、预防措施。结果:97例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患者26人,发生率为26.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患者术前糖尿病、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后肺炎、入住ICU时间有显着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糖尿病、术前低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后肺炎是食管癌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糖尿病、术后肺炎、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是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潜在独立危险因素。应针对这些危险因素提出积极的预防、治疗措施,降低患者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黄浩然[6](2020)在《近端胃切除行双通路吻合与食管残胃吻合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近端胃癌行近端胃切除双通路吻合与传统食管-残胃吻合两种不同吻合方式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并比较两种术式的优劣,为探索理想的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方式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01月至2019年02月在赤峰市医院肿瘤外科住院明确诊断为近端胃癌并行近端胃切除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消化道重建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双通路吻合(Double tract group,DT组),对照组行食管-残胃吻合(esophagogastrostomy group,EG组),比较两组术式患者的基本资料、围手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选取术前、术后1月、3月、6月、12月共5个时间点,比较两组术式患者的饮食恢复与营养学指标变化情况;采用癌症核心QLQ-C30量表及胃癌QLQ-STO22量表中的所有项目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命质量问卷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64例,其中DT组31例,EG组33例,但DT组1例因家庭经济原因未能继续完成随访被排除,EG组有2例因经济原因、1例因车祸外伤行腰椎间盘手术治疗被排除,最终共纳入60例患者进行研究,DT组和EG组各30例。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无肿瘤复发、转移及死亡病例。(1)基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病例资料及术前的饮食、营养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围手术期指标比较:DT组的手术时间较EG组延长(202.83±15.12 vs 168.16±13.38min,t=9.403,P<0.000),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117.33±26.25 vs 127.00±28.67ml,t=-1.362,P=0.178)、术中胃周淋巴结清扫个数(39.83±6.97 vs 39.27±7.32个,t=0.307,P=0.760)、术后首次进食时间(6.83±0.84 vs 6.93±1.01,t=-0.417,P=0.678)、术后住院时间(13.17±1.66 vs 13.37±1.77d,t=-0.451,P=0.654)各方面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术后并发症比较:DT组在术后1年胃镜下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EG组(6.7%vs 26.7%,χ2=4.32,P=0.038);两组在切口感染(3.3%vs 3.3%,P=1.000)、吻合口出血(0%vs 3.3%,P=1.000)、吻合口瘘(0%vs 3.3%,P=1.000)、术后梗阻(0%vs 0%,P=1.000)、术后胃排空障碍(0%vs 3.3%,P=1.000)、吻合口狭窄(0%vs 3.3%,P=1.000)各单项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总并发症的发生率(3.3%vs 16.7%,χ2=1.667,P=0.197)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饮食恢复与营养学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1月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DT组在术后3月、6月、12月的饮食恢复情况与营养指标的身体质量指数(BMI)、血红蛋白(HGB)、前白蛋白(PAB)、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各方面明显优于EG组(P<0.05)。(5)生命质量评价比较:两组患者仅在QLQ-C30量表中的总体健康状况和疼痛、恶心呕吐、食欲丧失、情绪功能领域以及QLQ-STO22量表中的反流、疼痛、饮食受限、焦虑领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T组患者在术后1月、3月、6月、12月各时间点的总体健康状况和情绪功能、反流、饮食受限、疼痛、焦虑、恶心呕吐、食欲丧失各领域评价均优于EG组(p<0.05);另外DT组多数患者在12月的评价已达到甚至部分超过术前水平,而EG组仍低于术前水平。结论:双通路吻合技术在近端胃切除根治术中安全可行,相较于传统食管-残胃吻合而言,虽然手术操作时间相对延长,但并不增加围手术期风险及并发症,具有明显的抗反流效果,同时具有术后饮食与营养恢复好、生活质量高等优点,是近端胃切除后较为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闫亮[7](2020)在《贲门癌采用根治性近端胃或全胃切除的综合疗效对比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贲门癌的综合治疗效果,以期为此类疾病的诊疗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我院接受完整规范化手术治疗的140例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一组为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proximal gastrectomy,PG)组(I组),另一组为根治性全胃切除术(total gastrectomy,TG)组(II组),每组患者各70例。运用统计学等方法对两组贲门癌患者之间的基本病例资料、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肿瘤根治效果及术后2年的生存率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两组贲门癌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情况及肿瘤根治效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贲门癌患者在术后并发症方面:I组为31.43%,II组为11.43%,I组患者的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高于II组患者,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贲门癌患者在术后2年生存率方面:I组为51.43%,II组为68.57%,I组患者的术后2年生存率低于I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对于贲门癌患者更加有益,相比较于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它具有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且总体疗效相对更好,是目前治疗贲门癌患者较为推荐的手术方式。
王灿锋[8](2020)在《一种新的用于食管胃结合部癌防反流吻合手术方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通过应用一种新的用于食管胃结合部癌患者防反流吻合手术方式,来预防患者术后出现反流症状,并评价此种防反流吻合手术方式预防反流的效果。方法:这项临床研究收集自2018年01月至2019年04月因食管胃结合部癌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胃肠外科住院,行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切除食管胃结合部癌,并行近端胃切除,采用这种新的手术吻合方式,将远残胃和食管吻合,并应用反流性疾病问卷评分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反流的差异,从而评价这种新的手术吻合方式的防反流效果。本次研究共纳入患者15例,均采用这种新的手术吻合方式。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有2例患者术后1月内出现进食不畅,胃镜下扩张吻合口一次后症状消失)。本组患者术前、术后反流性疾病问卷表评分符合正态分布,(术前:15.6±11.87314,术后:9.8667±3.77712,P值分别是0.066、0.980),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t=1.877),P>0.05(P=0.081),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患者手术治疗前后有差别。结论:这种新的自行命名的半包埋活瓣式吻合手术方式能获得较好术后效果,因此我们认为这种防反流吻合手术方式在预防术后反流方面有一定作用。
Writingcommitteeofdigestivetractreconstructionafterproximalgastrectomy[9](2020)在《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文中指出
陈一川[10](2019)在《近端胃切除与全胃切除治疗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对照研究》文中认为第一部分:近端胃切除与全胃切除治疗胃上1/3癌的荟萃分析目的:比较近端胃切除与全胃切除治疗胃上1/3癌的近远期疗效,探讨最佳的手术方式。方法: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里公开发表的近端胃切除(proximal gastrectomy,PG)与全胃切除(total gastrectomy,TG)治疗胃上1/3癌的英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将纳入文献中的数据提取至PG组与TG组,对两组数据5年生存率、术中参数、术后病发症发生率及血清营养学水平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筛选出最终符合标准的英文文献10篇。经荟萃分析结果显示:(1)PG组与TG组5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2)TG组较PG组手术时间更长、清扫淋巴结数目及术中失血量方面更多。(3)两组患者在术后返流症状及吻合口瘘方面无差异,TG组患者出现更多的肠梗阻,而PG组患者出现更多的吻合口狭窄。(4)术后第二年,PG组在血清血红蛋白方面高于TG组。术后第三年,PG组在血清白蛋白、总蛋白及胆固醇方面高于TG组。(5)亚组分析显示手术失血量的异质性主要存在于小样本亚组。开放手术亚组、2010年前文献亚组和大样本亚组均显示PG组出现更多的吻合口狭窄。2010年前文献亚组显示PG组比TG组出现返流症状更多。结论:近端胃切除组与全胃切除组长期生存无差异,近端胃切除较全胃切除术后吻合口狭窄多,全胃切除组术后肠梗阻发生率较高,近端胃切除组在营养水平上具有优势,因此近端胃切除与全胃切除均可作为治疗胃上1/3癌的手术选择。第二部分:近端胃切除与全胃切除治疗Siewert Ⅱ/Ⅲ型?管胃结合部腺癌的临床疗效对?分析目的:比较近端胃切除术与全胃切除术治疗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术后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探讨最佳的手术方式。内容: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普外科和胸外科2014年11月至2018年6月行近端胃切除(proximal gastrectomy,PG)与全胃切除(total gastrectomy,TG)的101例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术后生活质量的问卷调查,其中PG组44例,TG组57例。PG组经胸入路手术36例。经腹手术8例。其中腹腔镜手术6例,开放手术2例。TG组腹腔镜手术34例、开放手术23例。PG组行管状胃吻合28例、食管胃吻合+幽门成形术16例。TG组57例均行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一般临床资料、术中相关参数、术后病理结果、营养状态、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差异。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1例患者,其中PG组44例,TG组57例。PG组Siewert Ⅱ型患者31例、Siewert Ⅲ型患者13例,TG组Siewert Ⅱ型患者20例、Siewert Ⅲ型患者37例。两组患者Siewert Ⅱ/Siewert Ⅲ比例存在差异(P=0.000)。(1)PG组与TG组在年龄、性别、BMI、ASA分级、既往病史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PG组较TG组手术时间短(258.2±68.9 vs 312.1±93min,P=0.002),术中出血量相当(P=0.072)。(3)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PG组与TG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流质饮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经Clavien-Dindo分级结果显示无明显差异(P>0.05)。(4)术后病理结果显示PG组肿瘤平均直径小于TG组(4.0±2.1 vs 5.6±3.5cm,P=0.012),淋巴结清扫数少于TG组(20.4±7.2 vs 29.6±14.5枚,P=0.000),浸润深度浅于TG组(χ2=5.755,P=0.016),TNM分期早于TG组(χ2=6.258,P=0.044)。但在肿瘤分化程度、切缘、Lauren分型、淋巴结转移数目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5)预后方面,两组患者随访时间范围为1-50个月,两组患者生存曲线结果无统计学差异(χ2=0.005,P=0.944)。3年总生存率分别是59.2%和52.8%(Z=0.473,P=0.682)。进一步比较进展期AEG患者生存曲线,结果也无统计学差异(χ2=0.105,P=0.746)。3年总生存率分别是51.5%和49.2%(Z=0.152,P=0.560)。PG组患者术后行化疗29例,未行化疗11例,失访4例。TG组患者术后行化疗36例,未行化疗14例,失访7例。两组患者化疗情况也无差异(χ2=0.154,P=0.926)。(6)进一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1年的营养状态显示体重变化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虽然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血红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但PG组在术后1年时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TG组(118±13.8 vs 110.4±13.7g/L,P<0.05)。(7)经QOL-C30评分量表功能子量表及总体健康子量表评估,PG组与TG组得分相当(P>0.05),然而在症状子量表的评估中,PG组得分在恶心呕吐方面得分较高(51.6±14.9 vs 44±15.9,P=0.043),其余症状子量表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对于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虽然近端胃切除在生存时间与术后并发症等方面与全胃切除无差异,并且获得了手术时间短、术后血红蛋白高的优势,但建议更多应用于肿瘤较小、病期较早的患者。2、对于Siewert 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何者更优有待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
二、人工贲门植入预防食管-胃吻合后反流疗效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人工贲门植入预防食管-胃吻合后反流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不同食管癌根治术对胸中下段食管癌的近期并发症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研究对象及方法 |
2.1 病例选择 |
2.1.1 病例来源 |
2.1.2 入组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2 一般资料 |
第三章 围术期处理及术式 |
3.1 术前评估 |
3.2 手术禁忌证 |
3.3 术前准备 |
3.4 手术方式 |
3.4.1 胸腹腔镜联合经右胸食管癌根治颈部45°吻合术(Mc Keown MIE) |
3.4.2 胸腹腔镜联合经右胸食管癌根治胸顶45°吻合术(Ivor-Lewis MIE) |
3.4.3 经左胸食管癌根治弓上45°吻合术(Sweet) |
3.5 术后处理 |
第四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 |
4.1 观察指标 |
4.2 统计学方法 |
4.3 结果 |
4.3.1 手术指标对比 |
4.3.2 并发症对比 |
4.3.3 各组患者近期生活质量随访对比 |
第五章 讨论 |
5.1 不同手术方式之间的比较 |
5.1.1 Sweet术式与Ivor-Lewis MIE术式的比较 |
5.1.2 Ivor-Lewis MIE 术式与Mc Keown MIE 术式比较 |
5.2 对于食管癌吻合方式的思考 |
第六章 结论 |
第七章 展望与不足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成果 |
(2)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腹腔镜全胃切除后食管空肠半端端吻合与Overlap吻合近期疗效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
abstract |
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腹腔镜全胃切除食管空肠半端端吻合与Overlap吻合近期疗效的对比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全文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SiewertⅡ型及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消化道重建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硕士在读期间成果 |
学位论文自评表 |
致谢 |
(3)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治疗胃上部癌临床效果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前言 |
(二)资料与方法 |
(三)结果 |
(四)讨论 |
(五)结论 |
(六)参考文献 |
综述 胃上部癌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方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的疗效分析以及对残胃及食管粘膜炎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三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 |
2.2 三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对比 |
2.3 三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对比 |
2.4 三组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情况对比 |
2.5 三组患者短期并发症情况对比 |
2.6 三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对比 |
2.7 三组患者免疫功能对比 |
2.8 三组患者随访半年后食管和残胃情况对比 |
2.9 三组患者随访一年后食管和残胃情况对比 |
3 讨论 |
3.1 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
3.2 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消化道重建的常用方法 |
3.3 三种消化道重建方式对患者的影响 |
3.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食管癌手工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2 方法 |
3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手术患者术前基本资料 |
2 手术患者术中因素结果 |
3 手术患者术后因素结果 |
4 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的比较 |
5 两组患者术中临床资料的比较 |
6 两组患者术后临床资料的比较 |
7 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 |
讨论 |
1 糖尿病对吻合口瘘的影响 |
2 术后肺炎对吻合口瘘影响 |
3 术前血清白蛋白对吻合口瘘的影响 |
4 其他因素对吻合口瘘影响 |
5 吻合口瘘的预防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近端胃切除行双通路吻合与食管残胃吻合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近端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术式的选择与术后反流诊治原则 |
参考文献 |
缩略语表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个人简历 |
致谢 |
(7)贲门癌采用根治性近端胃或全胃切除的综合疗效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A.英中文术语和缩略语对照表 |
附录 B.个人简介 |
附录 C.综述 |
参考文献 |
(8)一种新的用于食管胃结合部癌防反流吻合手术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写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胃食管反流病发病机制和治疗及近端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术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近端胃切除与全胃切除治疗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近端胃切除与全胃切除治疗胃上1/3癌的荟萃分析 |
1.1 对象和方法 |
1.1.1 检索策略 |
1.1.2 纳入标准 |
1.1.3 排除标准 |
1.1.4 数据提取与文献质量评价 |
1.1.5 统计学方法 |
1.2 结果 |
1.2.1 纳入文献结果 |
1.2.2 合并分析结果 |
1.2.3 亚组分析结果 |
1.3 讨论 |
结论 |
二、近端胃切除与全胃切除治疗Siewert II/III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
2.1 对象和方法 |
2.1.1 病例资料 |
2.1.2 纳入标准 |
2.1.3 排除标准 |
2.1.4 手术方法 |
2.1.5 观察指标 |
2.1.6 统计分析 |
2.2 结果 |
2.2.1 一般临床资料结果 |
2.2.2 术中参数结果 |
2.2.3 术后短期疗效结果 |
2.2.4 术后病理结果 |
2.2.5 远期疗效结果 |
2.2.6 术后营养状况结果 |
2.2.7 随访生活质量评分量表结果 |
2.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人工贲门植入预防食管-胃吻合后反流疗效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同食管癌根治术对胸中下段食管癌的近期并发症对比研究[D]. 侯力华. 延安大学, 2021(09)
- [2]食管胃结合部腺癌腹腔镜全胃切除后食管空肠半端端吻合与Overlap吻合近期疗效的对比研究[D]. 熊杰.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21(01)
- [3]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治疗胃上部癌临床效果的比较[D]. 戴天华.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4]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不同消化道重建方式的疗效分析以及对残胃及食管粘膜炎症的影响[D]. 陆烟生. 苏州大学, 2020(02)
- [5]食管癌手工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分析[D]. 谢志彭. 广州医科大学, 2020(01)
- [6]近端胃切除行双通路吻合与食管残胃吻合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对比研究[D]. 黄浩然. 内蒙古医科大学, 2020(03)
- [7]贲门癌采用根治性近端胃或全胃切除的综合疗效对比研究[D]. 闫亮. 蚌埠医学院, 2020(01)
- [8]一种新的用于食管胃结合部癌防反流吻合手术方式研究[D]. 王灿锋.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9]近端胃切除消化道重建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J]. Writingcommitteeofdigestivetractreconstructionafterproximalgastrectomy.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020(02)
- [10]近端胃切除与全胃切除治疗Siewert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的对照研究[D]. 陈一川.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标签:腹腔镜论文; 胃切除手术后的饮食论文; 食管癌切除术论文; 吻合口瘘论文; 食管肿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