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结构效应:国防费结构关联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沈宏亮[1](2016)在《中国国防支出与其它财政支出关系 ——基于TVP-VAR模型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国防是一种纯公共产品,国防支出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公共财政支出。国防支出意在建立起现代化的军事力量,用于维护国家安全和主权不受侵犯。自古以来一个国家只要建立起来,首先考虑的就是需要一定的实力用于防御外敌侵犯,保卫全体社会成员安全,从而就必须要建立军队和建造军事设施,因此国防支出与其他公共财政支出一样也是每一个国家的一项基本财政支出。随着近年来中国国防支出规模的增加越来越受到关注,外媒却不断拿中国的国防支出为话题,别有用心渲染“中国威胁论”;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三十万;中国国防支出增速近五年来最低等新闻也让国防支出问题成为一个热点。与此同时关于如何实现公共财政资源的合理分配,提高公共财政支出的效率水平,如何保障国防建设稳步推进的同时不阻碍民用经济部门的发展,也成为各国政府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相关专家学者对于国防支出理论等相关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和深入研究,并得出了丰硕的成果,然而这些研究大多是从国防支出本身的资源配置和收益出发,而忽略国防支出与其他财政支出的相互影响关系。国防支出与其他财政支出之间的阻碍或是促进作用,对于合理配置财政资源,实现国防建设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使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1978-2014近四十年来的公共财政支出相关数据,从财政学的视角出发,研究国防支出与其它财政支出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运用基于TVP-VAR模型的计量研究分析方法,并依次对于国防支出、经济建设支出、文教卫支出、行政管理支出进行脉冲响应分析,探讨分析四变量之间的关系。期望在分析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国防财政政策提供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何静芝[2](2014)在《中国国防费最优规模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现今,中国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发生着深刻变化,国家安全形势出现了许多新动向,安全威胁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日益明显。同时为了顺应现代战争方式的转变,需要推进军队的现代化建设。如何在实现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以及国家安全保障的同时,不影响到本国的经济建设,是目前中国所面临的重大课题。论文从中国国防费规模的现状出发,通过对1990年到2010年之间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中国国防费规模的最优,再进一步研究中国国防费规模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论文分别从定量分析和实证分析两部分进行研究。在定量分析中,主要根据国防费规模和结构的比较分析,来说明中国国防费规模还不合理,其使用效率还有待提高;在实证分析中,先是运用了部分调整模型确定中国国防费的最优规模,再研究了相关因素对中国国防费规模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的结果,从宏观政策以及国防费投入导向上,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卢小高[3](2013)在《军费规模与结构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军费是国家应对安全威胁,保障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各项经费。合理的军费开支对增强国防实力和提高军事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历史经验表明,人类将大量资源耗费在军事方面,当今世界军费开支数额巨大。那么,为什么存在军费?是什么因素决定着一国军费的规模与结构?不同国家的军费规模与结构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有无规律可循?近年来,中国军费有所增加,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那么,中国的军费开支为什么会增加?中国今后应该保持多大规模的军费才能满足其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所需?军费投向投量的重点在哪里?针对这些问题,论文首先从产权与交易费用的视角解释了军费的成因与性质;接着构建了一个新制度主义的均衡军费规模决定模型,并对军费结构的选择进行了分析;然后对美国和中国的军费规模与结构的演变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提出了优化中国的军费规模与结构的几点对策建议。国家之间的主权竞争、一国内部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政权争夺,本质上是要界定主权与政权的权利归属。不论是主权竞争还是政权争夺,原则上都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通过谈判、和平签订政治契约的方式来分配和界定权利。二是通过战争或军事冲突的方式来解决争端。采取契约的办法,相关各方形成谈判意向、建立政治互信、达成政治共识、签订并履行政治契约的过程会存在无可避免的契约成本。采取军事冲突的办法,则会导致相关各方的军费开支增加和其他价值损耗。若政治契约成本为零,契约方式就会被采用,因而就不会有军费。现实世界的政治契约成本往往很高,军事冲突的方式就可能会被采用,这时就会产生军费。军费显然是一种界定主权和政权的政治性交易费用。政府根据防务行为的收益和成本来进行选择,其主要目标是通过竞争控制更大的治理范围以实现租值最大化。政府在决策时受到两个方面的约束:控制治理范围所获得的边际收入和面对的边际成本,政府决策的均衡点是其防务行为的边际收入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均衡的军费规模就取决于政府控制治理范围的边际收入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的位置和形状。政府的边际收入曲线会发生移动,它主要受到经济发展与税率的影响。政府的边际成本曲线也可能发生变动,它主要受到安全威胁、政府的防务活动生产函数以及防务要素的供给条件的影响。军费结构的变化主要由两种机制导致。即利益需求牵引军费结构变化和防务要素供给条件推动军费结构变化。战争时期,武器装备需求比人力需求增加得更快,战后则比人力需求减少得更快,因此战时装备费所占比例会上升,战后人员费所占比例会上升。由于存在信息费用、要素动员成本等阻滞防务活动自由调整的因素,军费结构不会随需求变化而立即调整。平均动员费用越低,能随需求变化而快速调整的防务要素在军费中所占比例的变化性就越大。动员费用的高低取决于防务要素本身的特性与相关的制度安排。要素相对价格的变化会引起要素之间的替代效应,这在长期内也会改变军费结构。对美国军费规模变化的实证分析表明,美国的经济实力、税率、安全威胁对其军费规模有正向影响,对外开放度则有负向影响;用人均可支配收入衡量的军事人力价格有较弱的正向影响,而用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的军事技术进步对美国军费规模的影响不明显。对19402011年间美国军费结构变化的实证分析表明,从长期趋势看,美国军费中军职人员费和总人员费所占比例大致呈下降趋势;战争时期人员费所占比例明显下降,而战后人员费所占比例则明显上升。自1973年实施志愿兵役制后,美国军费结构中人员费所占比例出现了一个长达11年的下降期。美国陆军军费所占比例在战争时期较高,在非战争时期相对较低;而海军和空军军费所占比例则是在和平时期相对较高,在战争时期相对较低;陆军军费所占比例的波动性要比海军和空军高。对新中国军费规模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的经济实力、面临的安全威胁水平对中国的军费规模具有较强的正向影响,税率、军事人力价格也具有较弱的正向影响,但对外开放度和军事技术进步则对中国的军费规模具有一定的负向影响。税率、用中国与美苏等大国关系好坏量度的威胁水平对中国的军费负担有明显的正向影响,而经济实力、对外开放度和军事技术进步则对中国的军费负担具有明显的负向影响。对新中国军费结构的实证分析表明,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和战后解放军军费结构的变化,验证了人员费占军费的比例在战争时期会下降,战后一段时期内则会上升的推测;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战争时期装备费增长速度快于人员费增长速度的推测。通过预测未来三十年中国可能面临的安全威胁水平、经济发展前景以及国家利益拓展的重点方向,提出了优化中国的军费规模与结构的三条具体对策建议。论文有三个主要创新点。首先是从产权与交易费用视角对军费的成因与性质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指出军费是在存在多国竞争和政治契约成本较高的约束条件下政府必须做出的理性选择。军费在性质上是一种界定主权和政权的政治性交易费用。其次,借鉴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国家理论,构建了一个新制度主义军费规模决定模型。该模型认为,在多国并存与政府竞争的条件下,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在竞争中通过控制更大的治理范围以使自己获得的租值最大化。均衡的军费规模取决于政府控制治理范围的边际收入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的位置和形状。这一模型明显不同于新古典军费开支需求模型。最后,引入交易费用和制度安排,为解释军费结构的变化提供一条新的思路。提出军费结构的变化主要由两种机制导致,即利益需求牵引军费结构变化和防务要素供给条件推动军费结构变化。由于存在信息费用、要素动员成本等阻碍防务活动自由调整的因素,因此军费结构不会随需求变化立即调整。动员费用的高低取决于防务要素本身的特性与相关的制度安排。
袁迎珍[4](2010)在《国防费结构问题研究方法及评价》文中提出国防费结构问题是国防经济理论研究领域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早期的相关文献主要倾向于定性分析,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把西方经济学经典模型、计量经济方法、统计方法甚至物理学方法应用到国防费结构问题上,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成果,如国防费结构控制模型、耗散结构分析法、国防费结构力论、国防费关联分析法、弹性分析与边际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并分别指出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及局限性。
杨胜[5](2007)在《基于战斗力生成的军费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军费与军队战斗力水平之间具有复杂的相互关系,正是这种关系的复杂性赋予军费经济学以广阔的研究空间。简言之,军费的规模和结构对军队战斗力水平具有决定作用,战斗力水平的高低又反作用着军费的规模及其结构,以往的历史经验为我们为此提供了一个反思的机会。我们研究军费与战斗力的关系,是为了实现军费资源在国防领域的优化配置,从国防经济自身的角度看,就是军费规模和结构问题。本文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和军事学的相关理论,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大量实证资料的基础上,论证了军费和军队战斗力水平的辨证关系,得出了我国军费发展的优化之路。首先通过对引入“战斗力生成函数”的扩展和修正,建立了“战斗力—军费”模型,分析了一国军费规模的大小是决定一国战斗力水平的核心因素;其次,在考虑技术因素的情况下,通过分析军费在军事人力和武器装备等战斗力生成因素中分配比例的不同,对军队战斗力水平产出高低的影响,从而确立军费的最优结构;最后,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应用到我国的国防政策选择中,完成我国军费的优化之路。
潘玲,唐俊,张晖[6](2004)在《军费流量多阶段规划与存量结构的调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从军费流量规划与军费存量调整入手,运用零控预测状态法和动态规划深入探讨了军费的优化配置,并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于文生[7](2005)在《军费的成本效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寻求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基础已经成为现代先进经济学的发展方向,以此为依据,军费的成本效益理论是对军费效益理论的创新和拓展。 本文从五个方面探索了军费的成本效益理论和实践问题。绪论。主要揭示了军费的成本效益研究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第一部分:军费的成本效益概论。在拓展军费概念的基础上界定了军费的成本效益的基本概念,从军费的成本效益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管理学两个层次结构,分析了军费的成本效益理论变迁,研究了军费的成本效益分析与决策理论,构建了军费的成本效益理论体系。第二部分:军费的成本效益经济学分析。立足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着重分析了当前军费的成本供给与需求非均衡态的成因,以揭示军费的成本效益与成本供给、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三部分:军费的成本效益管理学分析。站在微观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了军费的成本管理控制的概念、目标和内容,并从规模、结构、流动和消耗等微观环节对我军军费的成本管理控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考察了外军成本管理控制的成功经验。第四部分:提高军费的成本效益构想。从经济学和管理学两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军费的成本效益的实践构想,从而为合理确定成本规模、优化成本结构、加强成本管理控制和提高军事经济效益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依据和对策建议。
于文生[8](2004)在《关于军费成本效益研究的思考》文中提出文章论述了军费成本效益理论的变迁和研究军费成本效益的现实意义,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经济原理及其它经济学相关理论是研究军费成本效益的理论基础,研究军费成本效益应把握时代背景。
刘玉泉[9](2003)在《军费结构的优化模型及实现途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军事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集中表现为军费在各使用项目及各军事部门之间的合理分配,即形成最优的军费分配结构。军费分配结构的合理与否对军队战斗力的大小有直接作用,对军费分配结构优化的研究是军事财政学和军事经济学的永恒主题之一。在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通过优化军费分配结构,促使军费的规模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即通过军费的“内涵式”增加来提高军队战斗力水平是世界各国普遍遵循的一条规律。因此,在我国把打赢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作为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时,军费结构优化研究必然成为我国军事经济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本文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和军事学的相关理论,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对学术界有关军费概念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军费概念。既在“质”上将国防费和军费加以区别,又在“量”上对军费规模加以确定,进而将我国的军费结构划分军费性质构成和军费军种构成两种军费分配结构。 本文依据大量的实证资料对我国军费规模和结构进行纵向分析及横向比较,深入研究了世界军费结构发展趋势,剖析了我国军费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得出结论:我国军费结构失衡,并制约着军费规模效益的发挥和军队战斗力的最大产出。因此,优化军费结构,通过军费的“内涵式”增加是提高我军战斗力水平的必然选择。 本文研究的核心是采用定量分析方法,以保证战斗力的最大产出为目标,建立我国军费结构优化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实现军事经济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通过对借鉴的“战斗力生成函数”进行拓展和修正,建立了“战斗力P—G”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构建了军费性质构成优化模型利军费军种构成优化模型。运用军费性质构成优化模型可以确定一定军费规模下,维持性经费和建设性经费的合理比重,使军费使用效益实现最优的军事效益;运用军费军种构成优化模型可以确定军费在我军主要军兵种之间的分配比例,保证一定军费规模下,军队战斗力水平的最大产出。 为实现我国军费优化配置的目的,本文提出的优化途径有:“增加军费”是我国军费结构优化的前提基础:“裁军”是我国军费结构优化的必然选择;“军事财力存量调整”是我国军费结构优化的有效措施;“建立健全军事财政制度体系”是我国军费结构优化的制度保证;“建立军队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是我国军费结构优化的必要措施。
万东铖[10](2002)在《结构效应:国防费结构关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国防费存在着“量”与“质”的规定性,于是就有了国防费的“量”的规模与“质”的规模。两者相比,后者更为重要。于是,文章引入“结构关联”概念对国防费及其规模进行分析,得出了国防费结构效应的命题。通过对结构关联的分析,作者认为:国防费“质”的规模可以“成长”,但其“成长”主要依赖于国防费结构关联,而国防费结构关联由国防费结构关联水平、关联规模和聚合质量三因素以三维立体形态构成,因而国防费结构关联水平的高低、关联规模大小和聚合质量优劣决定国防费的“质”的规模。文章在对三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就国防费“质”的规模成长提出了一些政策性建议。
二、结构效应:国防费结构关联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结构效应:国防费结构关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国防支出与其它财政支出关系 ——基于TVP-VAR模型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 研究背景 |
(二) 理论意义 |
(三) 实践意义 |
二、研究方法 |
三、关于财政支出分类的说明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评析 |
一、国内文献综述 |
二、国外文献综述 |
三、其他相关问题研究及补充 |
(一) 国防支出影响因素分析 |
(二) 国防支出的经济效益分析 |
四、文献综述小结 |
第三章 国防支出及其它财政支出分析 |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 |
二、中国财政支出现状分析 |
(一) 总体概述 |
(二) 国防支出 |
(三) 经济建设支出 |
(四) 文教卫支出 |
(五) 行政管理支出 |
三、中外历年国防支出规模比较 |
第四章 中国国防支出与其它财政支出关系的实证分析 |
一、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VAR) |
(一) TVP-VAR模型结构 |
(二) 估计方法 |
二、数据的选取和参数的设置与检验 |
(一) 数据的选取 |
(二) 参数的设置与检验 |
三、实证结果 |
(一) 等间隔脉冲响应函数 |
(二) 时点脉冲响应函数 |
第五章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
一、主要结论 |
二、政策建议 |
三、不足之处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本人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中国国防费最优规模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 |
一、 中国周边环境的转变 |
二、 现代战争方式的转变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 理论意义 |
二、 实践意义 |
第三节 研究内容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评析 |
第一节 国外学者关于国防费规模的研究成果 |
一、 国防费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
二、 国防费规模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 |
第二节 国内学者关于国防费的研究成果 |
一、 中国国防费规模的相关研究 |
二、 中国国防费结构的研究 |
第三节 文献评析 |
第三章 中国国防费的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国防费规模分析 |
一、 国防费绝对规模 |
二、 防务负担的现状 |
第二节 国防费结构分析 |
一、 全球国防费结构变动趋势 |
二、 中国国防费结构现状 |
第三节 存在的问题 |
第四章 中国国防费最优规模的实证分析 |
第一节 模型的建立与数据的选取 |
第二节 平稳性检验 |
第三节 滞后阶数的确定 |
第四节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五节 协整检验和协整方程 |
第六节 国防费最优规模的确定 |
一、 从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角度 |
二、 从国家周边安全的角度 |
第五章 相关因素对中国国防费规模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一节 滞后阶数的检验 |
第二节 协整检验 |
第三节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四节 回归分析 |
第五节 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 |
一、 脉冲响应分析 |
二、 方差分解 |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一、 跨越式扩大国防费规模 |
二、 提高国防费的使用效率 |
第三节 存在不足和进一步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
(3)军费规模与结构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关于交易费用、产权、合约与制度安排的研究 |
1.2.2 关于军费规模决定的研究 |
1.2.3 关于军费结构及其优化的研究 |
1.2.4 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 |
1.3 基本思路 |
1.4 研究方法 |
1.5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军费的成因与性质:产权与交易费用的视角 |
2.1 物竞天择与产权经济学的思维 |
2.1.1 稀缺与竞争 |
2.1.2 游戏规则与产权制度 |
2.1.3 生存的法则 |
2.2 生产、掠夺与保护 |
2.2.1 财富创造的前提与生产行为 |
2.2.2 经济人假设与掠夺行为 |
2.2.3 财富最大化:生产与保护的权衡 |
2.3 权利界定、契约成本与军费成因 |
2.3.1 产权界定与保护的基础 |
2.3.2 国家主权属于产权范畴 |
2.3.3 契约成本与军费成因:两类交易费用的权衡 |
2.3.4 一个例证:牧民和农夫间的战争与和解 |
2.4 军费的性质 |
2.4.1 军费是一种界定主权和政权的政治性交易费用 |
2.4.2 军费是无奈的理性选择 第三章 新制度主义军费规模决定模型 |
3.1 多国并存与政府竞争 |
3.1.1 大历史视角下的世界与国家 |
3.1.2 新制度经济学的国家理论 |
3.1.3 国家间的主权竞争与一国之内的政权争夺 |
3.2 军费规模决定模型:目标、约束与均衡 |
3.2.1 政府军费决策的目标 |
3.2.2 政府决策的两大类约束条件 |
3.2.3 均衡军费规模的决定 |
3.3 约束条件变化、均衡移动及其经济蕴意 |
3.3.1 政府收入变化与均衡移动 |
3.3.2 成本变化与均衡移动 |
3.3.3 政府收入与成本同时变化下的均衡移动 |
3.3.4 经济蕴意与理论价值 第四章 军费结构的决定:需求牵引与供给推动 |
4.1 从防务要素到军事能力:打开军事投入产出的黑箱 |
4.1.1 联结军费规模与结构的制度安排 |
4.1.2 防务要素及其分类 |
4.1.3 军事能力与军事对抗的空间 |
4.1.4 军事能力生成:军事生产的制度结构、技术选择与成本函数 |
4.2 利益需求牵引军费结构变化 |
4.2.1 军费结构发生变化的原因分析 |
4.2.2 利益-任务-能力与军费结构 |
4.2.3 利益结构变化促动军费结构变化 |
4.2.4 需求变化、信息费用与军费结构 |
4.3 要素供给、制度选择与军费结构 |
4.3.1 防务要素的供给条件、合约安排与军费结构 |
4.3.2 要素价格、要素替代与军费项目结构 |
4.3.3 组织效率、军兵种替代与军费部门结构 |
4.3.4 动员成本、国防动员制度与军费结构 |
4.3.5 交易费用和制度安排影响军费结构:以兵役制度为例 第五章 美国军费规模与结构演变的实证分析 |
5.1 美国军费数据的来源 |
5.2 美国军费规模变化的实证分析 |
5.2.1 美国军费规模的长期变化趋势 |
5.2.2 美国军费规模变化的原因与实证 |
5.3 美国军费结构变化的实证分析 |
5.3.1 美国国防部按功能划分的军费结构及其变化 |
5.3.2 美国国防部按军种划分的军费结构及其变化 |
5.3.3 NIPA按要素划分的美国军费结构及其变化 |
5.3.4 美国军费结构的变化对理论的验证 第六章 中国军费规模与结构演变的实证分析 |
6.1 关于中国军费数据来源的说明 |
6.2 中国军费规模变化的实证分析 |
6.2.1 中国 1950~2012 年军费规模变化趋势 |
6.2.2 中国军费规模变化的原因与实证 |
6.3 中国军费结构变化的实证分析 |
6.3.1 中国按项目划分的军费结构及其变化 |
6.3.2 中国按军种划分的军费结构及其变化 第七章 优化中国军费规模与结构的对策建议 |
7.1 适应安全环境和经济实力变化,保持军费规模持续较快增长 |
7.1.1 安全威胁压力有所上升,适度提高军费负担很有必要 |
7.1.2 经济能实现持续较快发展,国家财力可保障军费稳定增长 |
7.1.3 统筹兼顾当前和长远需要,确定军费增长的合理区间 |
7.2 适应国家利益拓展,逐步优化军费结构 |
7.2.1 中国国家利益不断拓展,海洋权益地位上升较快 |
7.2.2 着眼构建保障利益拓展的军事力量体系,确定军费投向重点 |
7.3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加强军事制度创新 |
7.3.1 坚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 |
7.3.2 改革完善防务要素获取与使用的相关制度 |
7.3.3 完善军费预算与管理制度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结论 |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4)国防费结构问题研究方法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国防费结构控制模型 |
2 耗散结构分析法 |
3 国防费结构力论 |
4 国防费结构关联分析法 |
5 弹性分析与边际分析法 |
6 层次分析法 |
(5)基于战斗力生成的军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 |
§1.1.1 实践意义 |
§1.1.2 理论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1.4.1 研究角度的创新 |
§1.4.2 分析方法的创新 |
第2章 研究范畴的界定及其内在逻辑 |
§2.1 研究范畴的界定 |
§2.1.1 军费概念的确立与数据选择 |
§2.1.2 战斗力及其生成因素 |
§2.2 研究内容的内在逻辑 |
§2.2.1 着眼战斗力研究军费是军队建设宏观背景下的内在要求 |
§2.2.2 我军战斗力水平高低是衡量军费投入质的体现 |
§2.2.3 军费的合理投向才是军队战斗生成力的量得保证 |
第3章 基于战斗力生成的军费规模的确立 |
§3.1 战斗力生成函数的引入 |
§3.1.1 战斗力生成函数的关系式 |
§3.1.2 战斗力生成函数中变量及权重的确定 |
§3.2 "战斗力—军费"预测模型的建立 |
§3.2.1 根据战斗力生成函数预测我军战斗力水平 |
§3.2.2 "战斗力—军费"预测模型的建立 |
§3.3 我国未来军费规模的预测研究 |
第4章 我国军费结构优化模型的构建 |
§4.1 军费结构优化模型的建立 |
§4.1.1 军费结构模型的理论假设 |
§4.1.2 军费结构与战斗力水平函数的关系式 |
§4.2 军费结构模型的静态分析 |
§4.3 军费结构的动态分析 |
第五章 我国军费发展道路的选择 |
§5.1 合理确定军费规模,是我国军费发展的前提基础 |
§5.2 走精兵之路,是我国军费发展的必然选择 |
§5.3 加速武器装备信息化进程,是我国军费发展的有效途径 |
§5.4 注重军费管理制度创新,确保军费规范运行,是我国军费发展的制度保证 |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6)军费流量多阶段规划与存量结构的调整(论文提纲范文)
一、军费流量多阶段规划与存量结构调整的关系 |
(一)军费流量的多阶段规划决定着军费存量结构的调整 |
(二)军费存量结构的调整制约着军费流量结构的多阶段规划 |
二、军费流量多阶段规划与存量结构调整的决策方案 |
(一)军费流量多阶段规划与存量结构调整的总量分析 |
(二)军费流量多阶段规划与存量结构调整的决策分析 |
三、军费流量多阶段规划与存量结构调整的相关措施 |
(一)建立有效的军费管理机制,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强化预算执行的监控作用 |
(二)建立有效的军费存量调整机制,以行政手段为主,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 |
(三)建立有效的军费投入的风险控制制度,科学评估和控制风险,降低军费调整风险程度 |
(7)军费的成本效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绪论 |
第1章 军费的成本效益概论 |
1.1 军费的成本效益涵义及特征 |
1.1.1 军费的成本效益涵义 |
1.1.2 军费的成本效益本质 |
1.1.3 军费的成本效益基本特征 |
1.2 军费的成本效益理论变迁分析 |
1.2.1 成本效益理论的基本分析 |
1.2.2 西方军费的成本效益理论历史分析 |
1.2.3 我国军费的成本效益理论研究契机 |
1.3 军费的成本效益分析与决策 |
1.3.1 成本效益分析 |
1.3.2 成本效益决策 |
第2章 军费的成本效益经济学分析 |
2.1 军费的成本供给分析 |
2.1.1 成本规模的供给分析 |
2.1.2 成本结构的供给分析 |
2.1.3 军费的成本供给与成本效益 |
2.2 军费的成本需求分析 |
2.2.1 成本规模的需求分析 |
2.2.2 成本结构的需求分析 |
2.2.3 军费的成本需求与成本效益 |
2.3 军费的成本供需非均衡分析 |
2.3.1 成本供需的非均衡 |
2.3.2 成本供需非均衡状态的成因分析 |
2.3.3 军费的成本供需非均衡与成本效益 |
第3章 军费的成本效益管理学分析 |
3.1 军费的成本管理控制理论 |
3.1.1 成本管理控制的定义 |
3.1.2 成本管理控制的内容 |
3.1.3 成本管理控制的目标 |
3.2 我军军费的成本管理控制历史分析 |
3.2.1 成本规模管理控制的历史分析 |
3.2.2 成本结构控制的历史分析 |
3.2.3 成本流动控制的历史分析 |
3.2.4 成本消耗控制的历史分析 |
3.2.5 军费的成本管理控制特征分析 |
3.3 军费的成本管理控制国际比较与借鉴 |
3.3.1 我军军费的成本管理控制现状分析 |
3.3.2 外军军费的成本管理控制成功经验 |
3.3.3 军费的成本管理控制国际比较 |
第4章 提高军费的成本效益构想 |
4.1 提高军费的成本效益经济学构想 |
4.1.1 总体目标 |
4.1.2 成本效益规模与结构的模式构想 |
4.2 提高军费的成本效益管理学构想 |
4.2.1 成本管理控制目标模式和创新原则 |
4.2.2 成本管理控制的创新内容 |
4.2.3 成本管理控制模式创新的配套措施 |
参考文献 |
后记 |
(9)军费结构的优化模型及实现途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
1 理论依据:我国军费结构优化的相关理论 |
1.1 资源稀缺性是军费结构优化的理论基础 |
1.2 军费机会成本理论和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军费结构优化的客观规律 |
1.3 军事力量系统论及结构效益论是军费结构优化的内在动力 |
1.4 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是我国军费结构优化的目标 |
2 概念界定:军费与军费结构的概念及其内涵的理论阐释 |
2.1 军费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 |
2.2 军费结构的概念及其构成 |
3 比较研究:我国军费结构与世界军费结构发展趋势的比较 |
3.1 我国军费规模的纵向分析及横向比较 |
3.2 我国军费结构现状与世界军费结构变动趋势分析 |
4 优化模型:我国军费结构优化模型的构建 |
4.1 “战斗力--军费”预测模型的建立 |
4.2 我国军费结构优化模型的构建 |
5 优化途径:我国军费结构优化的途径探析 |
5.1 “增加军费”--我国军费结构优化的前提基础 |
5.2 “精兵之路”--我国军费结构优化的必然选择 |
5.3 “存量调整”--我国军费结构优化的有效途径 |
5.4 “体制改革”--我国军费结构优化的制度保证 |
5.5 “信息管理”--我国军费结构优化的必要措施 |
参考文献 |
致谢 |
英文摘要 |
作者英文简介 |
四、结构效应:国防费结构关联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国防支出与其它财政支出关系 ——基于TVP-VAR模型的实证研究[D]. 沈宏亮. 安徽大学, 2016(10)
- [2]中国国防费最优规模的实证分析[D]. 何静芝. 云南财经大学, 2014(01)
- [3]军费规模与结构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D]. 卢小高.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13(02)
- [4]国防费结构问题研究方法及评价[J]. 袁迎珍. 工业技术经济, 2010(03)
- [5]基于战斗力生成的军费研究[D]. 杨胜.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7(07)
- [6]军费流量多阶段规划与存量结构的调整[J]. 潘玲,唐俊,张晖. 军事经济研究, 2004(08)
- [7]军费的成本效益研究[D]. 于文生. 东北财经大学, 2005(04)
- [8]关于军费成本效益研究的思考[J]. 于文生. 军事经济研究, 2004(04)
- [9]军费结构的优化模型及实现途径研究[D]. 刘玉泉.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 2003(02)
- [10]结构效应:国防费结构关联分析[J]. 万东铖. 军事经济研究, 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