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腹分流术治疗小儿颅内蛛网膜囊肿40例报告

囊腹分流术治疗小儿颅内蛛网膜囊肿40例报告

一、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40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左德献,李正阳,罗似亮,吾太华,马赞,邓少勇,许锡镇[1](2021)在《两种术式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35例体会》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11月于本院神经外科明确囊肿诊断,接受手术治疗的35例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囊肿部位、大小、解剖学及影像学特点分为A组与B组。A组采用囊肿-腹腔分流术,B组采用囊肿切除联合囊肿-脑池-蛛网膜下腔穿通术,分析两组手术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均通过门诊随访6个月~5年,症状消失23例,症状减轻9例,智力障碍无改善3例。复查颅脑CT显示囊肿消失8例,近于消失(囊肿缩小>80%)9例,明显缩小(囊肿缩小>50%)15例,无变化3例;4例并脑积水均有不同程度缓解。两组共发生并发症6例,其中A组分流管断裂坠入盆腔1例,分流管外露并局部感染1例,肠穿孔2例,化脓性胆囊炎1例;B组颅内感染1例。结论根据囊肿的解剖学和影像学特点,个体化选择手术方式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囊肿-腹腔分流效果确切,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张钦,顾硕[2](2021)在《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管自行移位痊愈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管移位原因、发病机制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1月因左侧额顶部蛛网膜囊肿行囊肿腹腔分流术,术后分流管自行脱出颅外并痊愈的案例,结合文献复习讨论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术后分流管移位的处理及预后。结果:患儿蛛网膜囊肿消失痊愈,临床症状改善,拔除移位的分流管,文献复习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管移位并痊愈罕见,主要为分流管远端移位多见,坠入阴囊、脱出肛门以及移位至胸腔,甚至心脏,需要再次手术处理,及时处理预后良好。结论: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术可能是治疗儿童大脑凸面蛛网膜囊肿的有效方法,也提示大脑凸面蛛网膜囊肿消失后可以拔除分流管,分流管移位临床罕见,需要及时手术处理。

王静静[3](2021)在《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儿童颞部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研究》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儿童颞部蛛网膜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4月收治的颞部蛛网膜囊肿患儿68例,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开颅囊肿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随访1年的囊肿体积、症状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年,观察组囊肿体积缩小发生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临床改善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囊肿-腹腔分流术可改善颞部蛛网膜囊肿患儿病情状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

孙广超[4](2021)在《神经内镜联合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囊肿开窗术合并囊肿-腹腔分流术联合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自2014年3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5例蛛网膜囊肿的临床资料,头痛起病6例,体检发现3例,癫痫发作与头晕起病各为2例,1例患者以视物模糊前来就诊,1例患者以走路不稳前来就诊。所有患者术前经CT及MRI确诊。均应用神经内镜囊肿开窗术合并囊肿-腹腔分流术。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均行MRI或CT复查。结果:15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为3~57岁,平均27±17岁。术后随访3-75个月,平均为24.4±17.8个月。本组患者术后3个月复查影像学显示囊肿消失9例(9/15,60%)、囊肿缩小6例(6/15,40%)。术后1年囊肿消失11例(11/15,73%)、囊肿缩小3例(3/15、20%)。并发症有:颅内感染2例(2/15,13.3%)、切口愈合不良1例(1/15,6.7%)、硬膜下积液2例(2/15,13.3%)、分流管梗阻1例(1/15,6.7%)。结论:神经内镜囊肿开窗联合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能结合两种术式的优势,症状改善率高、囊肿体积缩小明显、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有效方法。

崔璐璐[5](2020)在《颅内蛛网膜囊肿对儿童认知发育影响及其手术疗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颅内蛛网膜囊肿(Intracrancial arachnoid cysts,IACs)是指颅内两层蛛网膜间不正常的液体聚集所形成的包囊,不累及脑实质,多数为脑脊液池内的病变,儿童患病率约为1.3%-2.6%[1-4]。IACs多数为先天性,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常由评估头部外伤、癫痫及发育迟缓的影像学时意外发现,少数IACs患者表现为头痛、癫痫、头晕、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对无明显症状者通常不建议手术治疗[2,4-7]。随着影像技术的广范应用,越来越多的IACs被发现,越来越多的临床症状被报道。Lang等人[8]于1985年首次报道了 10例成人颞部和额部的蛛网膜囊肿(Arachnoid cysts,AC)患者的高级认知过程障碍;之后陆续有文献[9-14]报道IACs可导致不同的认知异常,且通过手术对AC减压(神经内镜下囊肿造瘘术、开颅显微镜下囊肿切除术、囊肿-腹腔分流术)可使得认知异常减轻甚至恢复正常;但也有研究[4,15]表明,IACs患者无认知异常,手术后患者认知与术前无显着差异。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IACs是否影响患儿认知功能的正常发育及行IACs减压手术是否可以提高患儿认知功能,为IACs的诊疗提供更多临床参考依据。方法:1.于2018年01月~2019年8月对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年龄小于14岁的IACs患儿共49例(观察组)行术前、术后6个月认知功能检测评分,并收集其病例资料。收集于我院出生或周边学校就读的正常儿童资料,筛选出与上述IACs患儿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及监护人文化程度相同或相似的儿童49例(对照组),对其行即刻及6个月后认知功能检测评分。2.根据年龄的不同,将观察组与对照组各自分为0.5岁~2岁组(各9例)、2岁~8岁组(各23例)、8岁~14岁组(各17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观察组分为神经内镜下囊肿壁切除+造瘘术(内镜组19例)、显微镜下囊肿壁切除+造瘘术(显微镜组16例)、囊肿-腹腔分流术(分流组14例)。3.将观察组患儿不同年龄段组术前、术后6个月的认知功能检测评分相互对比及与对照组相应年龄段组即刻、6个月后的认知功能检测评分对比分析。将IACs大小与认知功能评分做线性回归分析,将三种手术方式后提高的认知功能评分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中0.5岁~2岁组术前评分与对照组中0.5岁~2岁组即刻评分无差别(P=0.730),观察组中2岁~8岁组、8岁~14岁组术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中2岁~8岁组、8岁~14岁组即刻评分(P<0.05,P=0.002);术前观察组中0.5岁~2岁组评分高于2岁~8岁组、8~14岁组(P=0.004,P=0.011);术前观察组中0.5岁~2岁组、8岁~14岁组患儿年龄与评分无相关性(P=0.831,P=0.898),2岁~8岁组年龄与评分呈负向相关性(P=0.001,r=-0.645);术后观察组中0.5岁~2岁组、8岁~14岁组评分低于对照组6个月后评分(P=0.008,P=0.011),2岁~8岁组与观察组无差异(P=0.574);AC大小对术前评分有弱负向影响关系(P=0.027,r=-0.350,r2=0.099);中颅窝、后颅窝AC患儿评分均低于正常儿童(P=0.016,P=0.037),中颅窝与后颅窝AC患儿评分无差别(P=0.381);术后内镜组、分流组评分提高高于显微镜组(P=0.009,P=0.034),内镜组与分流组评分提高无差别(P=0.679);三种手术方式后AC缩小无差别(P=0.215);内镜组住院天数少于显微镜组及分流组(P=0.001,P<0.05),显微镜组与分流组住院天数无差别(P=0.643);内镜组术后出现1例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后血肿消失;显微镜组术后出现1例颅内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后好转;无术后肢体活动障碍、复发、死亡等病例。结论:1.IACs可阻碍2岁后儿童神经认知功能发育,但患儿平均认知可在相应年龄标准人群正常范围内;2.IACs最大横截直径越大,患儿认知功能发育越差,但IACs直径大小对认知发育的影响极小。中颅窝AC与后颅窝AC患儿整体认知发育无差别,但AC具体部位及形态可能对认知有一定影响;3.2岁-8岁时行手术治疗,认知功能可改善至接近正常儿童,8岁~14岁行手术治疗认知功能可部分改善;4.神经内镜下囊肿壁切除+造瘘术与囊肿-腹腔分流术较显微镜下囊肿壁切除+造瘘术更有利于改善患儿认知发育。

鲁雪风[6](2019)在《儿童中颅窝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疗效分析》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颅内蛛网膜囊肿(Intracranial arachnoid cysts,IACs)是由类脑脊液样液体积聚而成,约占颅内占位性疾病1%,儿童中该比例约为2.6%[1-2]。1819年,Howship第一次报道颅内蛛网膜囊肿病例;1831年,Bright描述IACs为“蛛网膜内容纳清亮液体”的病变;1978年,Starkman等应用光镜和电镜等设备拍摄许多关于IACs的图片,进一步了解IACs的形态、大小及位置等多方面因素;1991年,Pascual-Castroubleviejo提出IACs约占颅内占位性疾病1.3%,而尸检确定其发病率位于0.1%0.5%之间[3-5]。IACs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蛛网膜囊肿,其产生机制尚存在争议,多认为原发性蛛网膜囊肿因先天性胚胎发育异常,导致蛛网膜分离或复制,包裹囊液而形成,后天性蛛网膜囊肿多因头外伤、炎症、颅内出血或手术创伤等引起[6-7]。大多数IACs无症状,不易被发现和诊断,但随着CT、MRI、产前B超等影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多IACs被提前发现。IACs多位于幕上,例如中颅窝、鞍上池、侧脑室内、大脑凸面、四叠体池等,幕下较为少见,如小脑、枕大池、桥小脑角等[8-10]。中颅窝蛛网膜囊肿比例最高,约占50%60%,关于其手术指征及手术方式选择国内外仍然存在较大争议[10-11],本文旨在选取2014.11-2018.02期间接收我院治疗的中颅窝蛛网膜囊肿患儿,进行相关临床资料收集、分析及总结,探讨和分析儿童中颅窝蛛网膜囊肿最佳手术方式,为临床治疗该类疾病提供参考。目的分析儿童中颅窝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治疗选择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11-2018.02收治的中颅窝蛛网膜囊肿患儿(年龄≤15岁)98例,据手术方式分为神经内镜组、显微镜组和囊肿-腹腔分流(C-P分流)组。结果(1)手术耗时及术中失血量C-P分流组明显小于另两种术式,显微镜组两项数据均为最大,神经内镜组居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术后3个月囊肿平均缩小率:C-P分流组>显微镜组>神经内镜组,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囊肿平均缩小率C-P分流组明显高于另两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神经内镜组术后整体症状改善率(90.1%)高于显微镜组(87.5%)及C-P分流组(6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神经内镜组、显微镜组、C-P分流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3%、39.6%、2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远期并发症发生率方面,C-P分流组(40.6%)明显高于显微镜组(14.6%)和神经内镜组(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术式治疗儿童中颅窝蛛网膜囊肿均能明显缩小囊肿体积,较大程度改善患儿术前临床症状,且C-P分流术相对于另两种术式简便易行,手术操作要求相对较低;但综合对比三组患儿术后临床疗效、并发症及预后等,神经内镜下囊肿壁切除+囊肿脑池造瘘和(或)囊肿蛛网膜下腔沟通术式治疗儿童中颅窝蛛网膜囊肿具有创伤小、效果佳、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易处理等优点,可被考虑为该类疾病的首选手术治疗方式。

张向前,孙文栋,王会宾,范经世,张磊,佟建洲[7](2019)在《颅内蛛网膜囊肿外科治疗39例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7年5月手术治疗的39例颅内蛛网膜囊肿的临床资料,其中囊肿切除+脑池开放术22例,囊肿-腹腔分流术17例。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开颅术治疗22例中,21例(95.5%)术后囊肿消失或明显缩小,19例(86.4%)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分流术治疗17例中,12例(70.6%)术后囊肿消失或明显缩小,13例(76.5%)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开颅术治疗22中,2例(9%)术后发生并发症。分流术治疗17例中,9例(52.9%)术后出现并发症。结论对于颅内蛛网膜囊肿,把握好手术适应证,根据囊肿的大小、位置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无论是囊肿切除+脑池开放术,还是囊肿-腹腔分流术,均可取得良好疗效。

衣博龙[8](2018)在《颞部蛛网膜囊肿开颅与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效果的比较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文旨在研究开颅蛛网膜囊肿切除术与神经内镜下蛛网膜囊肿造瘘术两种手术对颞部蛛网膜囊肿的治疗效果,为蛛网膜囊肿手术医治首选计划提供事实参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7年7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一神经外科及第二神经外科收治的47例行开颅蛛网膜囊肿切除术或神经内镜下蛛网膜囊肿造瘘术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通过以上两种术式分为开颅组与内镜组,比较性别、年龄、囊肿大小及术前功能状况评分,以确定两组的可比性。通过对术后1周的症状好转率、囊肿减小率、出现并发症等方面对比分析两种术式近期治疗效果。通过对术后6个月以上的症状好转率、囊肿减小率、远期生存质量评分(KPS评分)、出现并发症等方面对比分析两种术式的远期治疗效果。结果:开颅蛛网膜囊肿切除术与神经内镜下蛛网膜囊肿造瘘术两种手术术后近期症状好转率分别为96%、92.3%,P>0.05,无统计学意义,近期影像学可见囊肿减小有效率分别为13.8%、0%,P>0.05,无统计学意义,近期术后并发症中颅内感染产生率分别为34.4%、26.7%,P>0.05,无统计学意义,硬膜下积液产生率分别为3.1%、0%,P>0.05,无统计学意义。远期症状好转率分别为96%、100%,P>0.05,无统计学意义;术后远期影像学可见囊肿减小有效率分别为46.7%、42.3%,P>0.05,无统计学意义;远期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两种术式术后远期生存质量评分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且两种术式相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开颅蛛网膜囊肿切除术与神经内镜下蛛网膜囊肿造瘘术在治疗颞部蛛网膜囊肿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两种术式在近期及远期治疗效果相似。

史航宇,张刚,苏建云,李楠[9](2017)在《儿童中颅窝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42例报告》文中指出目的儿童中颅窝蛛网膜囊肿(MFAC)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良性颅内占位性病变,但是目前学界对于其外科手术治疗的指征及方法仍有很大争议。本研究的目的意在结合我们临床实践经验及文献复习对这些争议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2011年9月至2015年9月间收治的行神经内镜辅助囊肿-基底池造瘘术(39例)及囊肿-腹腔分流术(3例)的42例儿童中颅窝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探讨儿童MFAC的外科治疗指征,手术方式,临床及神经影像学预后。结果所有患者随访336月(平均随访18月),39例(92.8%)临床有效(至少有一种症状改善或完全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者为30例(71.4%)。临床症状中高颅压表现缓解最为明显(治愈率达81.25%;有效率100%)。造瘘术后囊肿缩小及消失37例(95.0%),无一例患儿死亡及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结论相较于囊肿-腹腔分流手术,神经内镜囊肿-脑池造瘘术同样安全有效,但创伤小。所以对于儿童MFAC的治疗,建议应采取相对积极的态度,治疗方法首选神经内辅助囊肿-脑池造瘘术,但对于每个个体病例需行严格评估,选择最优的治疗方式。

刘巍,汪雷,孙涛,田永吉,宫剑,马振宇,李春德[10](2017)在《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破裂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破裂形成硬膜下和(或)囊内出血及硬膜下积液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6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49例颅内蛛网膜囊肿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包括单纯钻孔引流术16例、开颅清除血肿及造瘘术5例、囊肿-腹腔分流术20例、保守治疗8例。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7.2±4.7)岁,以男性(78%)、GalassiⅡ级(53%)、中颅窝囊肿(94%)为多见。26例(53%)有颅脑损伤史;27例(55%)表现为硬膜下和(或)囊内出血;22例(45%)表现为硬膜下积液。47例平均随访时间为59.1个月,其中3例(6%)囊肿自行消失,无囊肿复发,症状均改善;但钻孔引流手术者中10例需再次行囊肿-腹腔分流术,4例需再次行开颅手术。随访19例行分流术的患者发现,2例出现分流管依赖症(11%),5例(26%)需行分流管调整术,皆为使用非调压分流管的患者。结论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破裂与自发或创伤性硬膜下出血或积液有关。部分无症状囊肿可自愈。手术治疗首选钻孔外引流术,而开颅术或分流术适用于钻孔无效的患者。建议分流术使用可调压分流管,以降低分流相关的并发症。

二、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40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40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两种术式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35例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2 结果
    2.1 手术疗效
    2.2 术后并发症
3 讨论
    3.1 颅内蛛网膜囊肿手术适应证
    3.2 手术方式
    3.3 手术并发症

(2)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管自行移位痊愈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2 讨论

(3)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儿童颞部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入组标准
    1.3 治疗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囊肿体积缩小情况对比
    2.2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对比
    2.3 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3 讨论

(4)神经内镜联合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2.1 蛛网膜囊肿的定义
    2.2 流行病学特点
    2.3 病因与增大机制
    2.4 组织学特点
        2.4.1 大体观察
        2.4.2 组织学病理
        2.4.3 细胞病理学
    2.5 分类方法
        2.5.1 依据病因学分型
        2.5.2 依据发生部位分型
        2.5.3 依据病理学分型
        2.5.4 依据组织学分型
        2.5.5 依据CT脑池造影分型
        2.5.6 Galassi分类法(中颅窝囊肿的分类方法)
        2.5.7 依据临床表现分型
    2.6 影像学检查
    2.7 鉴别诊断
    2.8 临床表现
        2.8.1 中颅窝、颞窝及大脑凸面IAC
        2.8.2 鞍上池IAC常可表现出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的症状
        2.8.3 后颅窝中线IAC
        2.8.4 桥小脑角区IAC
        2.8.5 小脑IAC
        2.8.6 四脑室IAC
        2.8.7 颅底IAC
        2.8.8 IAC破裂
    2.9 蛛网膜囊肿的治疗
        2.9.1 治疗目的
        2.9.2 手术适应症
        2.9.3 手术方法
第3章 临床资料和方法
    3.1 病例资料
    3.2 一般资料
    3.3 术前影像学检查
    3.4 手术方式及术后情况
第4章 结果
    4.1 术后疗效
    4.2 影像学改变
    4.3 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
    4.4 并发症
第5章 讨论
    5.1 临床特点
    5.2 影像学特点
    5.3 手术治疗
        5.3.1 目前临床主要手术方式
        5.3.2 联合入路的优势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5)颅内蛛网膜囊肿对儿童认知发育影响及其手术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颅内蛛网膜囊肿对认知功能影响及其手术治疗效果的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6)儿童中颅窝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颅内蛛网膜囊肿临床诊断及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颅内蛛网膜囊肿外科治疗39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影像学检查
    1.3手术适应证
    1.4 手术方式
2 结果
3 讨论
    3.1 发病机制
    3.2 手术指征
    3.3 手术方式及疗效

(8)颞部蛛网膜囊肿开颅与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效果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手术标准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2 方法
        2.2.1 研究内容
        2.2.2 治疗方法
        2.2.3 统计学方法
        2.2.4 随访
        2.2.5 质量控制
3 结果
    3.1 术前一般资料比较
    3.2 术后近期治疗效果比较
        3.2.1 近期症状好转率
        3.2.2 近期囊肿减小率
        3.2.3 近期并发症
    3.3 术后远期治疗效果比较
        3.3.1 远期症状好转率
        3.3.2 远期囊肿减小率
        3.3.3 远期并发症
        3.3.4 远期生存质量评分(KPS评分)
    3.4 典型病例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致谢
个人简历

(9)儿童中颅窝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42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对象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临床表现
    三、影像学资料及分型
    四、手术治疗
结果
讨论
    一、手术指征
    二、手术方式及预后
    三、结论

四、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40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两种术式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35例体会[J]. 左德献,李正阳,罗似亮,吾太华,马赞,邓少勇,许锡镇. 当代医学, 2021(36)
  • [2]蛛网膜囊肿腹腔分流管自行移位痊愈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J]. 张钦,顾硕.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21(22)
  • [3]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儿童颞部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研究[J]. 王静静.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11)
  • [4]神经内镜联合囊肿-腹腔分流术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D]. 孙广超. 吉林大学, 2021(01)
  • [5]颅内蛛网膜囊肿对儿童认知发育影响及其手术疗效研究[D]. 崔璐璐. 郑州大学, 2020(02)
  • [6]儿童中颅窝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疗效分析[D]. 鲁雪风. 郑州大学, 2019(08)
  • [7]颅内蛛网膜囊肿外科治疗39例临床分析[J]. 张向前,孙文栋,王会宾,范经世,张磊,佟建洲.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9(01)
  • [8]颞部蛛网膜囊肿开颅与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效果的比较分析[D]. 衣博龙. 中国医科大学, 2018(01)
  • [9]儿童中颅窝蛛网膜囊肿手术治疗42例报告[J]. 史航宇,张刚,苏建云,李楠.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2017(04)
  • [10]儿童颅内蛛网膜囊肿破裂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J]. 刘巍,汪雷,孙涛,田永吉,宫剑,马振宇,李春德.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17(01)

标签:;  ;  ;  ;  ;  

囊腹分流术治疗小儿颅内蛛网膜囊肿40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