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传统企业经营管理剖析(论文文献综述)
马骏[1](2021)在《ZX通讯公司聚焦战略研究》文中提出2020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2019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数据显示从通讯行业大盘数据来看,整体呈现稳定的增长趋势。近年来国家在通信技术数字化转型和5G基建方面持续加大投入,中国电信业务在2019年收入接近1.31万亿元,同比增长0.8%。通讯发展逐渐影响全球科技发展方向和趋势,改变了原本以军事力量的强弱来定性国家实力表现的局面,通讯技术的发展重要性已经逐步提升到国家级战略层面,国家实力的发展也更离不开通信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创新。未来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会成为区分原有国家竞争力优势的主要途径,基于5G甚至6G技术创新趋势在往医疗、智能数字化、军事和大容量等方面靠拢,通信技术的发展同样促进国际各行业、政府及企业在联系紧密度上不断加强,在规模交流、联调速度及质量沟通上实现全方位的国际化战略。近些年来,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例如海尔电信、联想电脑、中国高铁等等,逐渐在世界树立起品牌口碑,但是随着贸易的增多,不同利益方的矛盾激化愈激烈,中美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因进口激增、贸易不平衡、贸易顺差不同、知识产权等多方面引起的摩擦加剧,尤其在以芯片为核心的通讯技术领域单方面施压严重,国有高新科技企业的技术壁垒破冰唯有通过聚焦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打造核心综合竞争力,处于领先。ZX通讯公司是中国最大通讯设备上市公司,全球设立19个研发中心,PCT国际专利申请多年排名全球前三。然而因2016-2018年美国商务部对ZX通讯公司实施两次制裁,不仅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生存危机,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也同样给国内高科技行业造成了恐慌,敲响危机“警钟”,其中的困难与问题主要还是体现在核心技术受制严重,尤其是在芯片、软件以及元器件等方面,绝大部分的高科技通讯产品过度依赖进口,同时信息基础产业自主发展能力依旧较弱,信息基础产业链处于低下地位,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不高,缺乏具备信息技术应用竞争力的策略,尤其是企业整体策略和部门策略之间脱节严重,其次内控体制不够完善,合规管理体系薄弱,ZX通讯公司的整体业务覆盖全球,缺乏针对性的地域及区域的策略布局和管控,此次危机使ZX通讯公司不得不在逆境中调整、革新其国际化战略和管理,想要站稳脚跟还需通过自主研发创新、掌握知识产权、内控管理来规避经营风险,营销上要聚焦主流业务,鼓励新技术交叉发展,产学研结合实现竞争力提升。本文主要以正处于抢占5G先锋时期的ZX通讯公司为研究对象,ZX通讯公司遭受的“ZX事件”是全球通讯行业的一次重要事件,一度成为全球的热议话题。ZX通讯公司因违反美国出口合规导致遭受两次史无前例的制裁,经过谈判达成、停业整顿、董事调整及巨额赔款等和解条约重整恢复后,最紧迫要面临的一方面是搭建内控机制,完善并实施其国际市场的出口管制合规战略;另一方面调整和制订符合其国际化市场战略的新型举措。本文详细的分析了ZX通讯公司扭转经营的竞争战略选择、战略制订、战略实施,同时提出了合规管理体系作为对战略实施的保障,企业国际化经营离不开合规管理,最后对战略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总结启示,为更多中国“走出去”的企业提供可学习、可采纳的经验。正文以“ZX事件”为起点,运用PEST模型、波特五力模型等分析工具,结合相关研究和理论回顾对ZX通讯公司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内部条件进行分析总结,借助SWOT矩阵分析出ZX通讯公司的优势、劣势、机会及威胁,条条组合分析出符合企业的竞争战略,通过对公司内部价值链的分析,剖析业务层及职能层战略对竞争战略的支持,明确ZX通讯公司竞争战略方向和制定,规划业务聚焦竞争战略的实施措施、途径以及步骤,概述了ZX通讯公司在“ZX事件”和解后三个过程期中合规、营销、研发、市场、管理、人才、文化等多方面战略制定及实施,并且提出合规管理体系对企业竞争战略的保障,最后对竞争战略的实施进行效果分析及评价,归纳总结,为企业提供经验参考。
张永胜[2](2020)在《A跨国公司境外融资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响应国家号召,纷纷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尤其是很多工程承包企业,受国内市场萎缩、竞争激烈的影响,也纷纷进军国际工程市场。这些企业在走出国门之后,谋求在境外站稳脚跟,继而做大做强,因此中国企业在境外的投资、境外生产经营等经济活动日益增多。然而,一方面,受到资本管制、经营实力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企业的境外投资、生产经营活动缺少资金,需要通过融资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另一方面,受近几年国际经济衰退影响,很多国际工程项目的业主缺少资金,部分业主希望承包商能够参股或者协助融资,当然,国际工程项目的业主资金紧张的更多的表现形式是:在合同中设置苛刻的付款条件,以减少自身资金占用量,变相要求承包商为项目垫付资金。然而,很多刚刚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境外融资经验不足,使得境外融资出现了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我国企业的融资成功率、项目中标率、投资收益率或营业利润率。基于以上现实背景,本文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A跨国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法对A公司境外融资问题进行了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本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回顾,并对融资相关理论的起源、发展过程进行了阐述。本文使用战略分析、问卷调查法、指标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对A公司境外融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A公司境外融资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比如公司治理结构和传统管理模式制约境外融资工作,组织结构不完善且部门职能不清晰,人力资源结构和能力建设对境外融资支撑较弱,境外融资综合能力无法有效支撑境外融资工作,外部环境对境外融资支持力度不够。产生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如下,公司治理结构及管理模式与境外融资战略不匹配。对境外融资工作的综合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境外融资团队人员流失较多且学习能力不足,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体系。对境外融资能力与公司战略转型的内在联系缺少思考。宏观层面对中国企业境外发展的趋势认识不充分。针对上述问题及原因,本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一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改善公司管理模式;二是完善组织结构,明晰部门职能定位;三是改善人力资源结构,夯实人员能力建设;四是提升境外融资综合能力,为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五是加大我国宏观层面对企业境外融资的支持力度,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坚强后盾,国内外资本市场的接轨,境外融资国家服务平台建设等建议将从宏观层面对我国企业境外融资提供支持和帮助。本文的研究价值在于通过对我国工程承包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出现的境外融资问题进行研究,给正准备“走出去”或者已经“走出去”的工程承包企业提供避免或者解决境外融资问题的可借鉴的对策,为我国“走出去”的工程承包企业顺利完成境外融资,更好的适应国际环境,成功在国际市场中站稳脚跟,进而做大、做强、做优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邓月[3](2021)在《对于注册制监管制度的研究 ——基于投资者保护的视角》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在2019年年底经过很长时间的酝酿,终于完成了适应现代注册制改革的新证券法的修订工作。新证券法的修订从根本上改变了以核准制为原则的股票发行制度,取而代之的是应用了以注册制为基础的股票发行原则,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开拓崭新的篇章。但是正是由于注册制同核准制之间存在重要的差异,因此更加凸显了证券中的基本“三公”原则中居于核心地位的公开原则,即信息披露制度变得尤为重要。信息披露作为证券市场保护投资者中居于基础地位的原则,在近几年已经在学界引发了高度的关注,围绕着注册制信息披露的相关理论研究日臻成熟。同时,为配合注册制相关的信息披露要求,对于监管机构的职能转换及适应市场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本文将主要从监管制度入手,揭示监管制度同信息披露以及投资者保护之间的关系,对于信息披露制度中监管机构的职责及相关权利义务进行法理分析,以求能够通过对于监管机构职能的精准对接来更好的适应注册制下的信息披露要求,指出现有存在的问题及后续的改革建议,并最终追本溯源的完成强化投资者保护的这个终极目标,并促进证券市场的改革和完善。本文写作的主线为:首先明确注册制的核心效率内涵是信息披露,核心公平内涵是实质审核,指出新旧证券法在监管层面的不同以及我国在新证券法框架下需要改善和提升的方面,指出现有的问题所在。其次,通过辨析监管的相关理论,力争梳理出监管变革的法理基础,并以科创板的监管实际为基础予以解释说明。再次,以比较法的视角以美国成熟的证券监管为例,分析美国监管的法律渊源及其对于投资者保护的方式,力争从比较法的视角吸取经验,去粗取精的为我国的证券监管提供有益借鉴。最后,通过上述分析,综合法学理论和实践措施,为我国证券市场的改善提供建议。本文具体框架内容如下:引言部分对于选题的情况进行了说明和解释,通过文献综述阐明了选题的海内外学者的研究进展和情况。建诸该基础之上,基于现有研究资料及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深入研究选题的方法,并搭建了全文的分析框架,为正文的写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一章明确了注册制的概念及我国现有监管制度同注册制下监管要求的不同,并指出现有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首先,从概念入手分析注册制信息披露和实质监管两个核心内涵及对投资者保护的相关意义。其次,通过对比我国现行主要核准制监管规则同注册制监管规则的区别,指出落实注册制监管我国仍然存在的一些问题。本章主要目的是阐述现有监管机制的实然状态,通过对比注册制和核准制的不同以明确差异所在,并指出现有监管政策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为探讨注册制下信息披露监管的应然状态奠定基础。第二章旨在论述注册制下信息披露监管对于投资者保护的法理基础。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分别论证监管对于信息披露的意义,以及相关的法理基础。理论层面主要立足于公共利益学说及对于信息披露监管制度的意义、有效市场假设和行为金融学与信息披露监管的关系以及股东知情权理论及其在信息披露监管领域的应用方面开展论述,就此展开相关的理论梳理。就实践层面而言,以实践中的科创板监管运行情况加以分析,并介绍已经实施注册制的科创板的运行情况,以实际数据为基础论证注册制下监管对于信息披露及投资者保护的影响。第三章旨在从比较法的角度参考典型的以注册制为核心的美国信息披露的要求以及对于投资者保护的启示。通过分析美国在信息披露监管层面的做法以及对于投资者的保护措施,吸收其中适用中国的形式和实质监管的有益因素,并结合相关理论和实践对于现有监管制度的改善提出改进型建议。第四章针对上述存在的理论及实践问题,从四个方面提出改进监管的建议,主要包括:通过加强行业自律组织和利用金融工具,共同配合加强中介机构职能;加强投资者保护机构的能力建设;从监管层面加强投资者适格性管理和根据不同的市场主体制定适宜的信息披露格式。最终达到既可以从微观层面保护投资者个体,也可以从宏观层面为改善和发展注册制下的信息披露监管制度提供有益的建议。
陈慧媚[4](2020)在《地方综合性高校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南昌大学为例》文中指出机械制造业素来被人们誉为“工业心脏”,是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但是我国一直以来只能称得上是制造大国却称不上是制造强国,《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推动我国在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的行列。人才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要实现制造强国的目标,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的培养就变得至关重要。但是创新人才的培养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在培养过程中也涌现出了一些问题。在这种背景下,研究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综合采用了文献研究法、实物分析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目的在于了解我国地方高校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在此过程中发现我国地方高校在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问题和原因对症下药,思考如何优化我国地方高校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的培养。本文选取南昌大学作为个案进行调查研究,在对南昌大学的相关实物进行分析以及对部分相关人员进行访谈的基础之上了解地方高校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并对培养现状进行评价。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发现地方高校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在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六个问题:培养目标同质化严重,办学特色不突出;应用型师资力量待增强;学生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学生存在着能力缺乏的现象;办学经费投入有限;校企之间难以深入合作。并对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究。接着分别在德国、美国、英国这几个工业强国中各选取了一所在高等工程教育方面比较成功的高校,总结其值得借鉴的经验,在针对我国地方高校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启示。然后在结合前几部分的基础之上从以下七个方面提出了优化我国地方高校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的建议: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突出办学特色;加强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师生参与积极性;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与培养;注重对学生国际化视野的培养;拓宽资金来源、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校企之间的深入合作。
王俏然[5](2020)在《青岛市小微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研究》文中指出小微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之一,广泛分布于各个行业之中,在吸引就业、增加税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激发大众创业创新等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受自身规模的限制的影响,小微企业发展道路充满荆棘,特别是资金供应不足问题长期困扰着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从世界范围来看,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早已成为各国小微企业发展的通病,如果任其发展,小微企业将陷入过早被市场淘汰的困境,因此需要政府给予必要的扶持和引导。近年来,我国小微企业的生存状态受到了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青岛市政府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出台了诸如设立专项扶持基金、降低贷款利率、提升公共服务、健全担保制度等一系列力图解决青岛市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政策措施,资金短缺问题虽有所缓解,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论文从小微企业发展与政府扶持关系入手,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比较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并结合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对当前我国的市场和信贷金融环境进行分析,进而说明政府扶持小微企业融资的必要性。论文基于问卷调查,剖析青岛市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和政府扶持政策情况,详细分析了小微企业信贷利率过高、信贷产品适用率低、银行“歧视”严重等融资困境,并针对政策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政策宣传力低、缺乏体制监督、政府关注度和扶持度不高的问题,在总结发达国家和我国先进地区关于小微企业融资扶持政策方面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完善担保体制、拓宽融资渠道、构筑司法体系、提升扶持力度等角度,提出了完善青岛市小微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的对策建议。
贾韶琦[6](2020)在《美国公私合作(PPP)法制研究》文中提出美国的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法律通常即指PPP制定法,包括名称中含有“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或“Public Private”,以及内容规定PPP的制定法。美国PPP法律产生的历史背景也是美国PPP法制生成的历史背景。不同的社会孕育不同的法律,PPP法律的生长同样有其所需的社会土壤,包括现实需求、法律环境、理论基础等。社会对PPP法律的需要,首先应当是对PPP的需要,然后是对以法律形式规范PPP运作的需要。就PPP的社会现实需求而言,基础设施老旧亟待改善、财政紧张亟需缓释压力、公用事业进一步市场化、从大政府回归有限政府、私人部门追求商业利益、美国平民主义蓬勃发展等,或为压力,或为动力,都是客观存在的PPP驱动力量。就PPP立法的必要性而言,在PPP出现后,无论是促进其优势实现,还是防范异化风险,都需要长期、专门的PPP运作规范;而且由于传统联邦法律、州宪法、州其他法律存在PPP使用的法律障碍,需要通过法律授权来突破这些限制。无论是PPP应用还是PPP立法,既是出于实践之需要,也是一次次理论选择的结果,而在这里提供理论支持的是新公共管理理论。迄今为止,美国的PPP法律走过了三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以联邦PPP法律发展为主线,根据联邦PPP立法权行使的阶段性特征及对州PPP法律的影响程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89—1997年)发轫于美国现代意义上第一部PPP法律的颁布,彼时PPP兴起,有的州已经通过授权立法尝试推行PPP,美国PPP法律正式出现。这一时期的联邦PPP法律尽管很少,但转变了此前联邦法律的态度,从设置障碍转为放任自由,已经对州PPP法律产生重要影响。第二个时期(1998—2013年)以联邦于1998年陆续颁布的一系列PPP支持法为开始标志,联邦PPP法律开始从消极的不反对转为明确支持PPP,包括放开市场准入、提供金融支持等,对州PPP法律的影响越发明显。至于州一级的PPP法律不断增加、渐成规模。不过期间由于遭遇金融危机,PPP市场受到牵连,由盛转衰。第三个时期(2014年至今)出现在金融危机结束后,PPP开始复兴,带动州法律继续发展,越发完善。联邦PPP法律开始由支持转为引导,对州PPP法律的影响越发深刻。美国PPP法律二元格局在这一时期成型。在美国,联邦法律与州法律之间不存在主次之分,也没有完全独立。联邦PPP法律更多地是在州PPP法律和联邦其他法律之间、州PPP法律之间发挥衔接作用,为美国PPP的推行尽可能地消除联邦法律障碍和州法律隔阂。至于是否开展PPP项目以及具体如何开展,属于州内事务,由州自行决定,联邦无权取而代之,但可以通过法律政策加以牵引。因而说,美国联邦PPP法律和州PPP法律构成的既非单一制国家的一元治理金字塔体系,也不是邦联制国家的多元分治架构,而是二元共治格局。美国PPP法律发展的趋势是制定一部综合性、促进性、框架性的联邦PPP基本法,旨在实现联邦PPP法律之间、联邦PPP法律与州PPP法律之间、州PPP法律之间的安定和谐。以上是对美国PPP法律演变的宏观考察,继续深入,穿透不同层级、形式不一、数量众多的PPP法律,进一步探微美国PPP法律制度可知,PPP的授权法律制度是根本制度,PPP的项目实施法律制度是基本制度,PPP的项目融资法律制度是核心制度。这三项主要的PPP法律制度依次下来,在规范事项上由粗及细,在规定内容上由浅入深。美国PPP的授权法律制度旨在为PPP项目开展提供法律依据,包括两步,一是联邦放开法律限制,二是州法律明确授权,缺一不可。联邦层面,一方面通过制定新的法律突破传统联邦法律在PPP项目融资等方面设置的障碍。由于既有法律障碍集中在交通行业,因此颁布的新法也多是针对交通运输项目,如《多式联运地面运输效率法》(ISTEA)、《21世纪交通公平法》(TEA-21)、《安全、可靠、灵活、高效的交通公平法律:留给使用者的财产》(SAFETEA-LU)等。另一方面,联邦以“创新承包技术”的名义赋予FHWA对公路项目创新交付方式的审批权,又通过SEP-14、SEP-15等创新计划将地方成功的创新采购作法固定下来,实际上是通过扩大解释在事实上突破了联邦公共采购法对PPP采购的限制。州层面,PPP法律授权集中在交通运输领域,以严格授权为特点,包括项目内容、项目数量、项目类型、公共部门范围等多方面的限制性规定,同时还会明确问责标准与采购标准,在整部授权性法律中平衡效益最大化和公共利益保护两个不同的价值取向。美国PPP的项目实施法律制度旨在为PPP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运作和监管框架。由于PPP项目具体如何开展属于州内事务,因此PPP项目实施法律制度由州PPP法律规定,包括政府PPP机构的设立、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PPP合同框架与基本要求、PPP项目实施配套制度等内容。政府PPP机构一般包括PPP办公室和PPP委员会,是PPP项目实施的促进机构。美国PPP项目的实施流程一般分为筛选、识别、准备、采购、执行。每一个阶段的操作程序及监管要求连贯一起便是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而贯穿整个项目实施流程的是PPP合同,通常包括临时协议、全面协议和服务协议,其中又以全面协议最为重要,是一项由公私部门双方缔结、结构复杂、内容丰富的综合性协议。为了贯彻落实PPP项目实施法律规定,各地政府普遍重视配套制度建设,如发布实施细则等。美国PPP的项目融资法律制度旨在为PPP项目融资提供资金补助、信贷计划、融资工具等金融支持。PPP融资的本质是项目融资。美国PPP法律二元格局下,PPP项目融资法律制度主要由联邦法律规定,州法律一般就项目融资方式作出笼统规定或直接留白,交由项目方按需灵活选择。为了给PPP项目融资提供更多金融支持,联邦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其中《多式联运地面运输效率法》(ISTEA)、《交通基础设施融资和创新法》(TIFIA)和《水基础设施融资和创新法》(WIFIA)最具代表性:第一个是拉开联邦信贷资助PPP项目帷幕的“起点”,第二个是标志交通PPP项目联邦信贷计划成熟的“顶点”,第三个是联邦信贷计划从交通运输行业延伸到其他行业的“拐点”。总之,美国PPP法律基于联邦制下的立法权划分形成了二元共治格局。在授权法律制度中,联邦PPP法律只是不禁止,作出明确规定的是州PPP授权性法律;而在项目实施法律制度中,由于具体如何开展PPP项目属于州内事务,因此规范调整的是州法律;到了项目融资法律制度,联邦PPP法律为全美符合条件的PPP项目提供各种金融支持,而州PPP法律一般不予限制。美国的PPP法律制度自成一派,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尽管PPP法律存在国别之分,但理念是共通的,问题是类同的,只是表现形态和应对方式存在地域上的差异。因此,尽管我国与美国的体制、国情、社情、PPP发展等情况不尽相同,但美国PPP法制状况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PPP立法,乃至整个PPP治理体系的完善,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张韩晗[7](2019)在《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选择性经验学习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绩效》文中指出世界海外投资近些年来出现增速放缓趋势,主要系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影响,我国企业海外投资在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增长后,于2017年首次出现单年投资流量规模下滑,而海外投资存量规模经过多年增长后已十分庞大,位居世界前列。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企业出海投资愈发频繁,海外投资流量也连年攀升,随着中国企业出海案例越来越多,在海外投资过程中面对海外既不熟悉又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迅速增加。以往的研究发现经验学习可以帮助企业在海外投资中克服外来者劣势,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海外投资绩效,但是传统的组织学习和经验学习理论往往是从学习对象—经验以及学习主体—企业的学习程度两个角度出发展开研究,这样只能帮助企业找到正确的经验进行学习,学习后却不一定都能得到满意的结果。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在企业海外投资大量的正确经验中,存在着学习效果更好,更加适合企业学习的经验,选择这类更为优质的经验往往会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海外投资时不仅要关注对自身海外投资绩效有正向影响的经验,更要关注对自身海外投资效果正向提升程度更大的经验,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在以往传统海外投资经验学习研究基础之上,结合认知学习相关理论和选择性学习构建了以学习主体(主动性-建构性)和学习对象(启发性-跳跃性)为基础的理论模型;在理论模型中将学习主体与学习对象进行匹配,提出选择性经验学习假设:具备更强主动性的学习主体适合学习具备更强跳跃性的学习对象,而具备更强建构性的学习主体适合学习具备更强启发性的学习对象。若将此假设对应到企业海外投资中则为:以独资模式进入东道国的企业具有较强的主动性,更适合学习跳跃性较强的失败经验,而以合资模式进入东道国的企业具有较强的建构性,更适合学习启发性较强的其他企业经验;并且无论是独资企业学习失败经验,还是合资企业学习其他企业经验,经验学习都是先经历投资绩效下降,后随着学习进程的深入,拐点后投资绩效才会上升。相比于以往经验学习从学习对象-经验的角度出发,侧重研究所学经验对企业海外投资绩效的正向抑或负向影响,选择性经验学习则从学习主体-企业出发,更加关注所学经验对海外投资绩效的提升效果;研究认为适合企业的经验可以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更大幅度提升海外投资绩效,企业应该将更多精力聚焦于这类经验。为了验证选择性经验学习假设,研究以中国上市企业海外投资样本为基础数据,以投资绩效为因变量,进入东道国模式(独资—合资)作为分类变量,以成功-失败、自身-其他两类经验组合而成四种经验作为解释变量,即自身企业成功经验、自身企业失败经验、其他企业成功经验和其他企业失败经验,并控制了国家、产业和公司三个层面合计十个控制变量。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独资进入东道国的企业更要学习自身企业失败经验和其他企业失败经验,即更适合学习失败经验,而以合资模式进入东道国的企业更要学习其他企业成功经验和其他企业失败经验,即更适合学习其他企业经验;此外以上经验对投资绩效的影响均呈现正U型,即企业需要先经历学习初期投资绩效下降的过程,拐点之后经验学习对投资绩效才会产生正向影响。综合来看,研究所提假设得到验证,企业海外投资时若采取独资模式进入东道国,更应该学习其他企业经验,采取合资模式进入东道国,更应该学习失败经验;并且两种进入模式下的经验学习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需要企业从海外投资经验中积累较多的知识,逐渐对投资绩效产生正面影响。此外,本研究以学习主体体特征和学习对象特征构建的选择性经验学习矩阵也可解释不同企业需要学习不同类型的经验这一观点,后续研究可结合这一模型开发更多学习主体和学习对象的配对,也是本文的理论创新所在。
聂新淑[8](2019)在《经验学习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 ——基于汽车产业竞争行为的实证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汽车产业连续十年保持着产值和销售额世界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汽车产销大国。伴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汽车企业间竞争行动频繁多样,积累了丰富的竞争经验。企业会根据竞争对手的决策做出反应,并且时刻关注市场变化不断调整自身行动的策略,企业间竞争互动的过程就是企业自发性学习的过程。组织学习的经验知识被储存在组织记忆中,并在恰当时候指导企业进行决策。尤其是在不同于一般竞争行动的并购行动中,企业更倾向于借鉴和学习其他企业经验。然而,经验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验知识的积累有助于企业降低决策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规避风险;另一方面经验会导致企业知识固化,不分时间不分地点错误运用经验反而使企业遭受损失。明确何种经验具有价值对企业战略决策十分重要,探究企业如何学习经验知识有助于解开企业学习之谜。因此,本研究以汽车企业行动竞争作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两个问题的探讨,打开经验学习的大门。第一,研究竞争经验与绩效之间的关系。通过从时间和空间维度综合划分不同经验类型,精细化分析竞争经验与绩效的关系,探究何种经验有助于企业绩效提升,希望能够为企业运用经验提供理论参考。为了使经验学习更加符合组织学习的规律,将组织学习和组织遗忘对经验积累过程的影响纳入到经验指标的衡量当中。研究结果表明,竞争经验与组织绩效呈负相关关系;近期经验促进组织绩效提升,远期经验会降低组织绩效;内部经验作用不显着,外部经验与绩效存在负向关系;内部近期和外部近期经验可提升组织绩效,内部远期和外部远期经验则导致绩效下降。第二,选择并购活动作为竞争行动中的典型代表,探究学习其他企业经验能否提升企业绩效,并且从学习动机、学习对象、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四个方面分析了学习其他企业经验的环节。利用2006年—2016年汽车行业并购事件研究样本的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学习其他企业经验有助于提升并购绩效,出于信息获取性和竞争性的学习动机,企业向同行业企业进行学习是一种最优学习路径,而学习对象的性质差异和业务差异会削弱经验学习的效果。组织学习越来越受到理论研究和企业实践的重视,本研究希望探索经验学习过程蕴含的学习规律,将其应用于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促进企业长远发展,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和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邢英[9](2016)在《“企业的经营”教学设计》文中研究说明一、课标要求识别公司的不同类型,了解建立公司的目的和条件,描述公司的经营与发展状况,阐述锐意进取、诚实守信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价值。二、教材分析本框是人教版高一《经济生活》第二单元第五
陈颖[10](2013)在《小微企业信贷融资困局及其破解 ——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文中认为实践证明,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在解决非农就业、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方面有着突出的贡献。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契约执行难、高交易成本以及社会政策层面、银行组织体系和市场定位问题,长期以来,小微企业一直面临着信贷融资瓶颈。尤其是近年来受到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冲击以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小微企业信贷融资难题进一步凸显出来,引起中央、地方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本文选取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福建省晋江市为例,结合信息不对称理论、交易成本理论、“金融缺口”理论和近期出台的关于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概述晋江市小微企业的运行现状,指出晋江小微企业发展依然面临严峻的信贷融资困境,进而剖析晋江市小微企业信贷融资困难产生的制度、政策、管理等层面的原因,并在借鉴美国、日本、欧盟成员国等发达经济体在信贷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的实践与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实,从完善小微企业信贷融资制度、健全小微企业信贷融资政策、强化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与风险管理等方面提出破解小微企业信贷融资困局的对策与思路。
二、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传统企业经营管理剖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传统企业经营管理剖析(论文提纲范文)
(1)ZX通讯公司聚焦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
1.研究背景 |
2.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3.研究结构 |
二、相关研究和理论回顾 |
(一)企业相关研究进展 |
(二)竞争战略理论 |
1.竞争战略与企业经营绩效研究 |
2.聚焦战略概念 |
3.聚焦战略的适用条件 |
4.聚焦战略的优势与劣势 |
5.聚焦战略的实现途径 |
(三)价值链理论 |
(四)PEST模型 |
(五)SWOT模型 |
(六)波特五力模型 |
三、ZX通讯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 |
(一)ZX通讯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
1.ZX通讯公司简介 |
2.ZX通讯公司发展历程 |
3.ZX通讯公司经营现状分析 |
(二)ZX通讯公司外部宏观环境分析 |
1.政治环境分析 |
2.经济环境分析 |
3.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
4.技术环境分析 |
(三)ZX通讯公司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
1.替代品替代能力分析 |
2.潜在新进入者分析 |
3.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分析 |
4.购买者的议价能力分析 |
5.现有行业竞争对手影响 |
(四)ZX通讯公司内部资源与能力分析 |
1.企业内部资源分析 |
2.企业内部能力分析 |
(五)ZX通讯公司内外部分析总结 |
1.企业内部优势与劣势 |
2.企业外部机遇与威胁 |
四、ZX通讯公司竞争战略制定与实施 |
(一)ZX通讯公司业务聚集竞争战略的制定 |
1.ZX通讯公司经营目标 |
2.构建SWOT矩阵及备选战略分析 |
3.关键竞争业务活动的价值链分析 |
(二)ZX通讯公司业务聚焦竞争战略实施 |
1.聚焦战略的实施内容 |
2.聚焦战略应具备的实施条件 |
3.聚焦战略实施的职能层战略支持 |
4.聚焦战略的实施步骤 |
(三)ZX通讯公司业务聚焦竞争战略成功实施的保障措施 |
1.合规管理体系对业务管控的保障 |
2.合规管理体系对强化组织架构的保障 |
3.合规管理体系对职能层战略实施的保障 |
五、ZX通讯公司业务聚焦竞争战略实施的效果评价与启示 |
(一)ZX通讯公司业务聚焦竞争战略实施评价 |
1.实施战略的适宜性评价 |
2.实施战略的可接受性评价 |
3.实施战略的可行性评价 |
(二)ZX通讯公司业务聚焦竞争战略实施效果分析 |
1.业务经营增长效果分析 |
2.合规管理体系实施效果分析 |
3.竞争战略实施效果分析 |
(三)ZX通讯公司聚焦战略成功实施的启示 |
1.企业健康发展离不开人才、合规和内控基础建设 |
2.把握5G技术风口赋能生态圈 |
3.合作共赢保障客户权益 |
4.绿色发展助推循环经济 |
六、结论与展望 |
(一)本文结论 |
(二)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图表清单 |
致谢 |
(2)A跨国公司境外融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背景与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3.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1 企业融资的相关概念 |
2.1.2 企业融资的方式 |
2.1.3 企业境外融资的概念及意义 |
2.1.4 组织结构的相关概念 |
2.2 境外融资风险理论 |
2.2.1 境外融资风险定义 |
2.2.2 境外融资风险的主要类别 |
2.3 企业融资相关理论借鉴 |
2.3.1 最优融资结构理论 |
2.3.2 权衡理论 |
2.3.3 优序融资理论 |
2.3.4 控制权理论 |
2.3.5 目标设置理论 |
2.3.6 自我效能理论 |
第3章 A公司境外融资现状分析 |
3.1 A公司及其境外融资的相关情况 |
3.1.1 A公司简介 |
3.1.2 A公司组织结构情况 |
3.1.3 境外项目情况 |
3.1.4 境外融资情况 |
3.2 A公司境外融资现状分析 |
3.2.1 境外融资现状分析的方法 |
3.2.2 境外融资现状分析的原则 |
3.2.3 境外融资现状分析的方案设计 |
3.2.4 境外融资现状分析结果 |
第4章 A公司境外融资问题及原因分析 |
4.1 A公司境外融资中的问题 |
4.1.1 公司治理结构和传统管理模式制约境外融资工作 |
4.1.2 组织结构不完善且部门职能不清晰 |
4.1.3 人力资源结构和能力建设对境外融资支撑较弱 |
4.1.4 境外融资能力无法有效支撑境外融资工作 |
4.1.5 外部环境对境外融资支持力度不够 |
4.2 A公司境外融资问题的原因分析 |
4.2.1 公司治理结构及管理模式与境外融资战略不匹配 |
4.2.2 对境外融资的综合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 |
4.2.3 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
4.2.4 对境外融资能力与公司战略转型的内在联系缺少思考 |
4.2.5 宏观层面对中国企业境外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 |
第5章 A公司境外融资对策建议 |
5.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及管理模式 |
5.2 完善组织结构及部门职能 |
5.3 改善人力资源结构及提升人员能力 |
5.3.1 建立制度完善且流程标准的境外融资工作模式 |
5.3.2 改善人力资源结构及员工职业规划体系建设 |
5.3.3 创建学习型境外融资团队 |
5.4 提升境外融资综合能力 |
5.4.1 正确选择境外融资场所 |
5.4.2 合理确定最优融资结构 |
5.4.3 拓展多元化的境外融资方式 |
5.4.4 合理规避境外融资汇率风险 |
5.5 加大我国宏观层面对企业境外融资的支持力度 |
5.5.1 加快国内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的接轨 |
5.5.2 建设境外融资国家服务平台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3)对于注册制监管制度的研究 ——基于投资者保护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背景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四、全文的分析框架 |
五、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一章 注册制下证券监管面临的问题 |
第一节 注册制的内涵概念辨析 |
一、注册制的核心效率内涵为信息披露 |
二、注册制的核心公平内涵为合规性实质审核 |
第二节 注册制监管的基本要求 |
一、注册制监管应有利于投资者保护 |
二、注册制下应加强信息披露对投资者保护的作用发挥 |
三、注册制下的实质合规性审核应由市场主体完成 |
第三节 注册制与核准制下监管的不同要求 |
一、核准制的监管要求及其特点 |
二、注册制与核准制在监管方面的差异 |
第四节 注册之下我国监管面临的问题 |
一、证券服务机构的角色冲突 |
二、法定投资者保护机构履行投资者保护的能力有待加强 |
三、市场主体落实投资者适格性激励不足 |
四、企业信息披露标准较为单一 |
第二章 注册制下监管的法理基础和实践探索 |
第一节 注册制下的法理基础 |
一、公共利益学说为注册制监管进行了铺垫 |
二、有效市场假设和行为金融学与注册制监管的关系 |
三、股东知情权理论及其对于注册制监管的意义 |
第二节 注册制下监管对投资者参与科创板的意义 |
一、注册制下监管制度对于科创板的影响 |
二、科创板落实注册制监管制度对投资者保护的意义 |
第三章 注册制下美国监管的借鉴和启示 |
第一节 美国注册制证券监管的措施和方法 |
一、各个监管层级的信息披露和实质审核要求 |
二、美国在注册制下保证信息披露质量的措施 |
三、注册制下美国对于投资者的保护措施 |
第二节 美国注册制监管体制对于我国监管制度的启示 |
一、公司信息披露标准依据公司实际情况制订 |
二、公司信息披露强化量化指标 |
三、充分利用信用约束强化中介机构责任 |
四、增强行业自律协会的作用 |
第四章 对于我国注册制下完善监管制度和投资者保护的建议 |
第一节 强化行业自律组织和利用金融工具强化中介机构职能 |
一、增加证券从业协会对于中介机构的监管职能 |
二、以行业自律组织调解促进中介机构完善 |
三、以保险工具量化中介机构声誉评价机制 |
第二节 加强投资者保护机构的能力建设 |
一、投服中心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二、投保基金公司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
第三节 从监管层面加强投资者适格性的落实 |
一、强化证券公司对于投资者的教育责任 |
二、加强证券业协会的法定职责促使其落实投资者教育责任 |
第四节 根据不同市场主体情况制定适宜的信息披露格式 |
参考文献 |
(4)地方综合性高校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南昌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问题的提出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1.2.2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1.2.3 研究评述 |
1.3 研究意义 |
1.3.1 理论意义 |
1.3.2 现实意义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 |
第2章 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相关概念界定 |
2.1 概念界定 |
2.1.1 地方综合性高校 |
2.1.2 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 |
第3章 南昌大学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 |
3.1 南昌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概况 |
3.2 南昌大学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 |
3.2.1 南昌大学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的背景 |
3.2.2 南昌大学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的目的 |
3.2.3 南昌大学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的手段 |
3.2.4 南昌大学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的成绩和不足 |
第4章 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
4.1 培养目标同质化严重,办学特色不突出 |
4.2 应用型师资力量待增强 |
4.3 学生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 |
4.4 学生存在着能力缺乏的现象 |
4.5 办学经费投入有限 |
4.6 校企之间难以深入合作 |
第5章 国外部分大学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借鉴 |
5.1 柏林工业大学工程人才的培养 |
5.1.1 培养目标:有教养的工程师 |
5.1.2 重实践、重基础、宽口径的课程体系 |
5.1.3 注重与校外组织建立合作关系 |
5.2 伍斯特理工学院工程人才的培养 |
5.2.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
5.2.2 建立“项目驱动式”的课程体系 |
5.2.3 “以结果为导向”的多维度评估体系 |
5.3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工程人才的培养 |
5.3.1 素质与技能并重的教学目标 |
5.3.2 突出实践性的教学内容 |
5.3.3 多方面的办学条件支持 |
5.3.4 多元开放的教学评价 |
5.4 经验与启示 |
5.4.1 找准办学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 |
5.4.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内容 |
5.4.3 多方面的的办学支持 |
5.4.4 注重全球性视野的培养 |
5.4.5 实施“结果导向”的多维度评价体系 |
第6章 优化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的对策思考 |
6.1 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突出办学特色 |
6.2 加强应用型教师队伍建设 |
6.2.1 改革专任教师的聘任和考核标准 |
6.2.2 加强对专任教师的在职培训 |
6.2.3 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
6.3 充分调动师生参与积极性 |
6.3.1 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组织领导力度 |
6.3.2 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理念的灌输 |
6.3.3 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激励制度 |
6.4 加强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与培养 |
6.4.1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系 |
6.4.2 为学生搭建更多实践平台 |
6.5 注重对学生国际化视野的培养 |
6.5.1 制定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
6.5.2 进行突出国际化的教育教学 |
6.6 拓宽资金来源、加大资金投入 |
6.6.1 政府应建立高校财政经费投入长效机制 |
6.6.2 建立高校经费的多元筹集机制 |
6.7 加强校企之间的深入合作 |
6.7.1 学校和企业需转变观念 |
6.7.2 建立高效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
6.7.3 校企共育人才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学生访谈提纲 |
附录二: 教师访谈提纲 |
附录三: 访谈对象(学生)编码信息表 |
附录四: 访谈对象(教师)编码信息表 |
(5)青岛市小微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概述 |
第一节 小微企业的概念与特点 |
一、小微企业的概念 |
二、小微企业的特点 |
第二节 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融资环境差异 |
一、企业利用银行融资的一般流程 |
二、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的特点 |
第三节 小微企业发展相关理论概述 |
一、企业成长周期理论 |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
三、信息不对称理论 |
四、麦克米伦缺口理论 |
第四节 政府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内容与意义 |
一、政府扶持内容 |
二、政府实施融资扶持政策的必要性 |
三、政府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意义 |
第二章 青岛市小微企业融资扶持政策实践及问题分析 |
第一节 青岛市小微企业发展及融资现状 |
一、小微企业发展情况 |
二、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
第二节 青岛市小微企业融资面临的主要困境 |
一、问卷调查 |
二、分析结果 |
第三节 青岛市小微企业融资扶持政策运行现状 |
一、国家层面小微企业融资扶持政策运行现状 |
二、青岛市小微企业融资扶持政策运行现状 |
第四节 青岛市小微企业融资扶持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政策宣传力度不足 |
二、融资扶持政策执行力弱,政策落实不到位 |
三、政府主导作用不强,支持力度低 |
四、政策覆盖面窄,出现重叠交叉现象 |
第三章 国内外小微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经验借鉴 |
第一节 国外小微企业融资扶持政策 |
一、美国小微企业融资扶持政策 |
二、日本小微企业融资扶持政策 |
三、德国小微企业融资扶持政策 |
第二节 国内典型省市小微企业融资扶持政策 |
一、浙江省政府小微企业融资扶持政策 |
二、上海市政府小微企业融资扶持政策 |
三、西安市政府小微企业融资扶持政策 |
第三节 主要启示 |
第四章 完善青岛市小微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 |
第二节 建立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打破信息壁垒 |
一、小微企业数据信息平台 |
二、小微企业网络融资平台 |
三、企业发展咨询平台 |
第三节 完善信贷担保体系建设,降低融资门槛 |
一、多样化的担保形式和担保机制 |
二、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
三、合理利用政府担保基金 |
四、担保机制规范化 |
第四节 构建法律体系,制定配套实施措施 |
第五节 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政策保障 |
一、全方位落实各项优惠政策 |
二、提高政府关注力和扶持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美国公私合作(PPP)法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0.1 选题动因与研究意义 |
0.1.1 选题动因 |
0.1.2 研究意义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0.2.1 国内研究现状 |
0.2.2 国外研究现状 |
0.3 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
0.3.1 研究视角 |
0.3.2 研究方法 |
0.4 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
0.5 主要创新点 |
第1章 美国PPP法律产生的历史背景 |
1.1 社会现实需要 |
1.1.1 基础设施老旧亟待改善 |
1.1.2 财政紧张亟需缓释压力 |
1.1.3 公用事业进一步市场化 |
1.1.4 从大政府回归有限政府 |
1.1.5 私人部门追求商业利益 |
1.1.6 美国平民主义蓬勃发展 |
1.2 PPP运作规范要求 |
1.2.1 促进优势实现 |
1.2.2 防范异化风险 |
1.3 传统法律障碍 |
1.3.1 联邦法律对PPP的限制 |
1.3.2 州宪法对PPP的限制 |
1.3.3 州其他法律对PPP的限制 |
1.4 新公共管理理论盛行 |
1.4.1 管理没有公私之分 |
1.4.2 政府应当掌舵,而不是划桨 |
1.4.3 公共服务是根本目的 |
1.5 小结 |
第2章 美国PPP法律的形成与发展 |
2.1 美国PPP的立法环境与条件 |
2.2 美国PPP法律发展的基本阶段 |
2.2.1 美国现代意义上第一部PPP法律颁布 |
2.2.2 联邦颁布FAIR等一系列PPP支持法 |
2.2.3 金融危机结束与法律二元格局的形成 |
2.3 美国PPP法律二元格局 |
2.3.1 联邦PPP法律 |
2.3.2 州PPP法律 |
2.4 美国PPP法律发展趋势和特征 |
2.5 小结 |
第3章 美国PPP的授权法律制度 |
3.1 联邦法律放开公私合作限制 |
3.1.1 在PPP融资方面的创新 |
3.1.2 在PPP采购方面的突破 |
3.2 州法律明确授权公私合作 |
3.2.1 集中在交通运输领域 |
3.2.2 以严格授权为特点 |
3.2.3 明确问责与采购标准 |
3.2.4 平衡不同的价值取向 |
3.3 小结 |
第4章 美国PPP的项目实施法律制度 |
4.1 政府PPP机构的设立 |
4.2 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
4.2.1 PPP项目的筛选与识别 |
4.2.2 PPP项目的准备 |
4.2.3 PPP项目的采购 |
4.2.4 PPP项目的执行 |
4.3 PPP合同的框架与基本要求 |
4.4 PPP项目实施配套制度 |
4.4.1 法律实施细则 |
4.4.2 利益冲突及其处理 |
4.4.3 信息公开 |
4.4.4 保密承诺 |
4.5 小结 |
第5章 美国PPP的项目融资法律制度 |
5.1 PPP项目融资领域联邦与州的分权与制衡 |
5.2 《多式联运地面运输效率法》(ISTEA)及其影响 |
5.2.1 开启后州际时代的ISTEA |
5.2.2 首次聚焦建设外的预防性维护 |
5.2.3 首次开放州交通融资决策自由 |
5.2.4 首次为交通支出设置资金担保 |
5.2.5 首次确立公众参与的基本原则 |
5.2.6 首次将加强合作作为改革方向 |
5.3 《交通基础设施融资和创新法》(TIFIA)及其实施 |
5.3.1 TIFIA发展情况 |
5.3.2 TIFIA计划概要 |
5.3.3 TIFIA信贷援助过程 |
5.3.4 TIFIA补贴成本 |
5.3.5 TIFIA计划资金 |
5.3.6 TIFIA项目融资 |
5.4 《水基础设施融资和创新法》(WIFIA)及其实施 |
5.4.1 WIFIA发展情况 |
5.4.2 WIFIA计划概要 |
5.4.3 WIFIA计划执行情况 |
5.5 小结 |
第6章 美国PPP法律制度与其他法律政策的衔接 |
6.1 与宪法上行政赔偿制度的衔接 |
6.2 与政府合同法上违约责任制度的衔接 |
6.3 与公共采购法上竞争性招标程序的衔接 |
6.4 与环境保护法上环境审查制度的衔接 |
6.5 与担保法上自助制度的衔接 |
6.6 与工资法的衔接 |
6.7 与税法上公司所得税规定的衔接 |
6.8 与国家安全法的衔接 |
6.9 与劳工、美观等政策的衔接 |
6.10 小结 |
余论:美国 PPP 法制状况对中国 PPP 法律治理的启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本人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7)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选择性经验学习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绩效(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世界海外投资格局 |
1.1.2 中国对外投资情况 |
1.1.3 中国对外投资面临的主要问题 |
1.2 研究目的及创新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创新 |
1.3 研究技术路线、思路及方法 |
1.3.1 技术路线 |
1.3.2 研究思路 |
1.3.3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2.1 组织学习 |
2.1.1 纠正自身错误方面的定义 |
2.1.2 知识创造方面的定义 |
2.1.3 国内学者的定义 |
2.2 经验学习 |
2.2.1 学习对象——是否适用 |
2.2.2 学习者——是否适度 |
2.2.3 学习对象与学习者——是否适合 |
2.2.4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选择性经验学习 |
2.3 述评 |
第三章 理论与假设 |
3.1 认知学习理论 |
3.1.1 选择性学习 |
3.1.2 学习主体特征 |
3.1.3 学习对象特征 |
3.1.4 选择性匹配 |
3.2 海外投资选择性经验学习 |
3.2.1 学习主体特征 |
3.2.2 学习对象特征 |
3.2.3 选择性匹配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4.1 样本选择 |
4.2 变量设计 |
4.2.1 因变量 |
4.2.2 解释变量 |
4.2.3 控制变量 |
4.3 计量方法 |
第五章 实证结果和分析 |
5.1 相关性分析 |
5.2 回归分析 |
5.2.1 以独资模式进入东道国 |
5.2.2 以合资模式进入东道国 |
5.3 结果讨论 |
5.3.1 以独资模式进入东道国 |
5.3.2 以合资模式进入东道国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局限及展望 |
6.2.1 研究局限 |
6.2.2 未来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后记 |
(8)经验学习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 ——基于汽车产业竞争行为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框架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方法 |
1.4 创新点分析 |
第2章 理论综述 |
2.1 经验学习相关理论综述 |
2.1.1 经验学习的定义 |
2.1.2 经验的划分 |
2.1.3 经验指标的衡量 |
2.1.4 经验与绩效之间的关系 |
2.2 竞争行动相关理论综述 |
2.2.1 竞争行动与并购行动 |
2.2.2 竞争行动的动态学习 |
2.2.3 影响并购绩效的因素 |
2.3 研究评述 |
第3章 竞争经验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
3.1 引言 |
3.2 相关研究评述和理论假设 |
3.2.1 竞争经验与组织绩效 |
3.2.2 根据经验时间维度划分 |
3.2.3 根据经验空间维度划分 |
3.2.4 根据经验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精细划分 |
3.3 研究设计 |
3.3.1 样本和数据来源 |
3.3.2 变量定义与测量 |
3.4 实证结果分析 |
3.4.1 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 |
3.4.2 假设检验 |
3.4.3 稳健性检验 |
3.5 研究结论 |
第4章 其他企业并购经验与并购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
4.1 引言 |
4.2 并购经验学习过程理论分析 |
4.2.1 并购经验学习动机分析 |
4.2.2 并购经验学习对象分析 |
4.2.3 并购经验知识吸收过程理论分析 |
4.2.4 并购经验学习效果理论分析 |
4.3 研究假设 |
4.3.1 并购经验与并购绩效之间关系 |
4.3.2 学习对象差异性的调节作用 |
4.3.3 并购经验学习动机作用机制检验 |
4.4 研究设计和实证结果 |
4.4.1 样本和数据来源 |
4.4.2 变量定义与测量 |
4.4.3 实证结果 |
4.5 研究结论 |
第5章 总结和展望 |
5.1 研究结果讨论 |
5.1.1 研究结果 |
5.1.2 研究结果差异的讨论 |
5.2 管理启示 |
5.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参考文献 |
后记 |
(9)“企业的经营”教学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一、课标要求 |
二、教材分析 |
三、学情分析 |
四、教学目标 |
五、教学重难点 |
六、教学过程 |
环节一:腾讯成长篇———明确概念、理清关系 |
环节二:腾讯经营篇———合作探究、感悟新知 |
环节三:腾讯“攻玉”篇———合作探究、感悟新知 |
总结:促进升华,情感共鸣 |
七、教学反思 |
(10)小微企业信贷融资困局及其破解 ——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目录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一章 小微企业信贷融资问题研究的理论分析 |
第一节 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相关概念界定 |
第二节 小微企业信贷融资问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三节 小微企业信贷融资问题的政策综述 |
第二章 小微企业信贷融资困局及其表现 |
第一节 晋江市小微企业信贷融资现状 |
第二节 小微企业发展仍然面临信贷融资困境 |
第三章 小微企业信贷融资困局生成的原因剖析 |
第一节 制度约束 |
第二节 政策制约 |
第三节 管理制约 |
第四章 国外解决小微企业信贷融资难题的经验启示 |
第一节 国外小微企业信贷融资模式概述 |
第二节 国外小微企业信贷融资创新的经验借鉴 |
第五章 破解小微企业信贷融资困局的对策思路 |
第一节 完善小微企业信贷融资制度 |
第二节 健全小微企业信贷融资政策 |
第三节 强化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与风险管理 |
第四节 加强小微企业自身建设 |
第六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传统企业经营管理剖析(论文参考文献)
- [1]ZX通讯公司聚焦战略研究[D]. 马骏. 广西师范大学, 2021(02)
- [2]A跨国公司境外融资问题研究[D]. 张永胜. 西南大学, 2020(06)
- [3]对于注册制监管制度的研究 ——基于投资者保护的视角[D]. 邓月. 中国政法大学, 2021(03)
- [4]地方综合性高校机械工程类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南昌大学为例[D]. 陈慧媚. 南昌大学, 2020(01)
- [5]青岛市小微企业融资扶持政策研究[D]. 王俏然. 青岛大学, 2020(02)
- [6]美国公私合作(PPP)法制研究[D]. 贾韶琦. 湘潭大学, 2020(12)
- [7]适合的才是最好的:选择性经验学习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绩效[D]. 张韩晗. 南京财经大学, 2019(04)
- [8]经验学习与组织绩效之间的关系 ——基于汽车产业竞争行为的实证研究[D]. 聂新淑. 天津财经大学, 2019(07)
- [9]“企业的经营”教学设计[J]. 邢英.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16(04)
- [10]小微企业信贷融资困局及其破解 ——以福建省晋江市为例[D]. 陈颖. 福建师范大学, 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