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形势与政策论文 学习德国的职业教育,谈谈如何成为优秀的技术技能人才
- 答:应该怎么写呢?你知道吗
问:“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出自哪篇文章?
- 答:“教学艺术的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皮饥出自于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的文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
第斯多惠(1790—1866)是19世纪中叶德国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教育家,被称为“德国普通教育之父”、“德国教师的教师”。
第斯多惠一生主要从事国民教育和师范教育工作。此外,他还参加了大量的社会活动。1827年,他亲自创办《莱茵教育杂志》,撰写教育论文四百多篇,燃亩返宣传民主主义教育思想。1835年,他的主要著作《德国教师培养指南》的出版,为德国教师提供了教学理论指导。
第斯多惠的那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鼓舞和唤醒”出现在该中译本的第177页耐扰:“课堂教学艺术不是传授的艺术,课堂教育学艺术是激发、启迪和活跃。但是你本身要是没有激发性,没有主动性,又怎么能去激发学生,去唤醒睡眠的人,又怎么能去活跃别人呢?只有生命才能创造生命,死亡等于终止。因此希望你能尽量学会活跃!”
问:德国教育可以给我们什么启示?
- 答:我们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和专业,重视孩子的特质,承认孩子的不同,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和定拦喊纳位相比。但实际上我们更多的还是按照社会上所谓的“成功”“成才”标准去培养孩子,什么专渗察业吃香挣钱多,就让孩子学什么,什么特长可能会对升学有加分有帮助,就逼着孩子去学,这种现象比较普遍。
同国内的孩子相比,德国的孩子要轻松得多,快乐得多,这跟民族传统和历史背景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在德国他们比较注重顺其自然,100个孩子中有一个出类拔萃的就很满足了。
如果孩子没练好琴,家长就会直接告诉老师:"同孩子聊聊天就可以了,孩子这周没练琴。"这样家长很轻松,孩子也不会有太大的压力,可以说甚至有些是很懒惰的。
而国内的孩子就完全不同了,中国的孩子都很聪明,也很勤奋,家长也很配合老师,很重视孩子的一举一动,自古到今那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一直潜意识地存在着,为了给孩子的前程铺路,有些家长就强制性地让自己的孩简没子学这个学那个,不管孩子的兴趣怎样,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这样家长和孩子的压力都很大。所以让孩子学钢琴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兴趣,以培养兴趣为出发点,让他们觉得钢琴是朋友而不是敌人,这样孩子坐在琴边就不会眼困,不会烦躁,就不会只盯着时钟而是真正地乐在其中了。
可以说,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发掘孩子的创造力、发挥想象力,是德国钢琴启蒙教育最显著突出的特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