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读”“四法”解读格式塔

“三读”“四法”解读格式塔

一、“三读”“四法”解《完形》(论文文献综述)

李季[1](2021)在《中学古诗文阅读策略及指导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阅读策略对古诗文教学至关重要。它既关系到古诗文阅读理解的准确性、实效性,又涉及到古诗文教育价值充分开掘与利用。但是,当前语文课程知识未能提供适切、足够的阅读策略知识供师生使用,致使古诗文阅读教学耗时费力而又收效甚微。因此,古诗文阅读策略的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阅读策略如何研制?阅读策略体系如何构建?构建的阅读策略体系能否适用于教学?这一系列问题又聚焦在“古诗文阅读策略体系的构建”这一源头上。所以,本研究的目的是,在充分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学、教育学、文章学、古今中外文艺理论等相关知识,构建适合于中学古诗文阅读的策略体系。首先,运用文献分析,对古诗文阅读、阅读教学、阅读策略教学相关的心理学、阅读学、文章学、文艺理论等领域文献进行梳理、归纳。其次,采用理论思辨和文本分析展开对构建古诗文阅读策略体系的理论研究。运用理论思辨主要辨析阅读策略中阅读取向、进阶与文本层次、交叠等问题,并透析阅读策略内部、阅读方法之间内在的联系与区别。而利用文本分析法主要对古诗文文本进行研读,以从古诗文文本类型特征中化取阅读策略的陈述性知识。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两种方法构建中学古诗文阅读策略体系。第三,运用行动研究,将制定的阅读策略付诸课堂教学,以呈现阅读策略的实践性和实效性。基于上述问题及其研究设计,并在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本研究认为:一是不同理论视域下阅读策略所体现的特质可以为认识、制定古诗文阅读策略提供理论导向。这具体表现为:心理学中阅读策略关注信息加工与管理,阅读学中阅读策略体现为行为调控与层级运筹,文章学中阅读策略注重阅读取向与方法择选,而文艺理论中阅读策略则表现为阅读路径与要津,这也明示古诗文阅读策略具有文本处理、路径取向、层级运筹等特性;二是依据“文本属性”与“阅读取向”的交会可以构建古诗文阅读策略体系。这就是代表文本四维——“文言、文章、文学、文化”——的横轴与代表阅读取向四级——“认读、解读、赏读、鉴读”——的纵轴交会而形成的古诗文阅读策略,即“四维四级”阅读策略。策略之间具有相互支撑、叠加、映射的关联,但又相对独立,各自均有明确的阅读取向和内容所指;三是所建构的阅读策略体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针对中学阅读教学,对策略体系中一些最基本、最重要策略进行教学转化,并根据教学需要设计成不同类型的策略教学模式,而后将其付诸课堂。通过行动研究发现,所制定的古诗文阅读策略,不仅可以用于教学,而且通过策略教学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此外,本研究开发的古诗文阅读策略体系,不仅弥补了语文课程中阅读策略知识的不足,更打开了基础教育阶段文体阅读策略研究的一扇门窗。当然,古诗文阅读策略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改良与充实。这就需要进一步研究国外阅读策略的话语言说方式和体系建构思路,以对中国特有的零散性、体验性、综合性、整体性的阅读策略进行梳理、归纳与提炼,并将其建构成立足本土而又对外开放的古诗文阅读策略体系。紧随其后,阅读策略及其教学的目标地位、评价体系也需配套研究,以避免阅读策略教学方向的迷失与实施的悬空。可见,古诗文阅读策略体系的完美建构是需要理论研究、策略制定与教学实践之间进行循环往复地互动、互构与互通的。

刘娜[2](2019)在《以语用为取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文中认为阅读教学可谓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从现实语文教学中发现问题,通过对阅读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得出当下的教学现状:教师教学方式单一,师生互动呆板、不灵动,学生表达感知、理解、鉴赏与评价的方式单一。以此为基础,深入思考并归因,在归因的基础上,研究有关语用理论,以语用为切入点,着重探讨以语用为取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两大策略体系,包括:备课策略和课堂上的实施策略。然后,以策略体系为指引,在实际教学中实施策略,并构建语用教学课型与课堂模式,用切身的教学实践论证两大策略体系的可行性。论文分为四大部分,概要如下:绪论部分,阐明研究的缘起与目的、创新点和意义、文献综述和思路与方法。其中,研究的创新点在于构建教学策略体系,也是本论文的核心,包括备课策略和课堂实施策略。备课策略提出3条:1.分层关注语体形态,明确教学的基础内容;2.关注语象世界,变空白为有白;3.关注语义体系,评价主题内蕴。以此为根基,形成3条教学内容的选择策略:1.厘定文本的语体形态,深入探索文字密码;2.厘定文本的语象世界,探究其内隐和外显;3.厘定文本的语义体系,深入探索主题内蕴。两大策略环环相扣。课堂上的实施策略以时序分为导入、教学推进、教学尾声三大板块。第一板块,导入时,以语用来检测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策略;第二板块,教学推进过程中,以语用来检测学生重构的认知水平的策略;第三板块,教学尾声时,以语用来检测学生迁移能力的策略。其中,第一板块,论述了情境创设的意义、方式和方法。第二板块是核心,提出以语用来检测学生重构的认知水平的6种策略,即:1.启发学生概括、复述;2.启发学生补充提示语;3.启发学生更换人称进行角色体验;4.启发学生描述语象;5.启发学生补白想象;6启发学生发现构段、构篇密码。基于第二板块,提出教学尾声时,以语用来检测学生迁移能力的6种策略:1.以概括、复述迁移概括、复述;2.以补充提示语迁移补充提示语;3.以更换人称迁移更换人称;4.以描述语象迁移描述语象;5.以补白想象迁移补白想象;6.以发现构段、构篇密码迁移构段、构篇。第二、三板块的策略丝丝入扣,相得益彰。第一章,对语用、阅读教学、语用阅读教学等概念进行界定,阐明研究的理论依据主要是系统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论述语用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必要性。第二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与原因剖析,包括现状调查与原因剖析两大方面。现状调查包括:调查对象及方法、调查内容、调查分析与调查结论。原因剖析包括五个方面:一是制约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其中包括教师不堪重负等4种外部因素和4种自身因素;二是制约学生发展的两大因素;三是家长方面的原因;四是语文课程设置单一;五是现行教育体制下语文教学评价的单一。第三章,是论文的核心,提出以语用为取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两大策略体系。有关详情,以上创新点部分已阐述。第四章,着重阐述语用教学课型与模式、案例分析,包括口头表达练习课、朗读领悟指导课和读写迁移训练课。

陈蕾[3](2019)在《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探索与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整本书阅读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2001年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就提出让学生“读整本的书”,2017年新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又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设置为一个学习任务群并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个阶段的教学中。从中学语文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来看,语文教学对整本书阅读越来越重视。同时,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整本书阅读对学生视野的开拓、阅读能力的提高、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及优秀文化的传承等方面,也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因此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开展既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及身心发展的需要。本论文首先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当前初中生的整本书阅读现状及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现状。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其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内容的选择和阅读方法的运用上还欠缺教师的有效指导,并且学生的阅读过程也缺少必要的监督和评价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整本书阅读的价值体现。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还没得到足够的重视;社会阅读环境对整本书阅读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有些家庭环境缺少阅读氛围,学生课下阅读难以得到监管等。为解决在整本书阅读现状调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本文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发展学生阅读思维为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第一,帮助学生树立自主性的整本书阅读观念,通过指导学生制定阅读目标、阅读计划来促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二,指导学生选择适宜的阅读内容;第三,培养学生运用高阶思维的阅读方法,提升阅读思维品质;第四,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来评价整本书的阅读效果。根据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本文最后一个章节对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如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如何处理整本书阅读和课内篇章教学的关系;整本书阅读教学对教师提出怎样的要求;整本书阅读如何和考试评价进行有效的结合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希望能引起更多研究者的关注,以期促进整本书阅读教学更有效的发展。此次研究是在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大目标引领下,通过大量有序有效的阅读活动来培养学生自主性的阅读习惯,期望让他们获得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双重提高,帮助他们养成受益终身的良好的阅读品格,从而获得精神的滋养和身心的发展。

胡鹏[4](2011)在《高中生语文自主性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教,是为了不教。”这应是我们的教育目的,也是我们的教育理想。阅读是高中生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的能力,并且只有自主性的阅读,才会使这种能力化为己有,终身受用。本文以“高中生语文自主性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为核心,结合自己阅读教学的实践,运用文献资料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等方法试图探索一些行之有效、便于操作的策略,以期能有补于自主性阅读教学指导的实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渐进深入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逐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受到一线教师和研究者的重视并落实于教学过程中。本文将几个重要国家典型的阅读理念和阅读教学模式与国内进行对比研究,对用以指导研究的接受美学、格式塔心理学、英美新批评等理论进行了针对性的阐述,意在借鉴吸收国外现当代阅读教学的成果和现代理论,凸显学生阅读的主体意识,尊重并鼓励其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阅读。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心理关系紧密。笔者通过对我校高中生语文阅读现状调查分析,又结合当前阅读教学的现状,展开对学生阅读心理问题和语文阅读教学存在问题的探讨深究,为研究的必要性和针对性策略的总结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本文又提出了课前指导学生自主性预读策略、课堂指导学生生成性感知策略、课后指导学生发展性拓展策略。其中又以课堂指导学生生成性感知策略为重,提炼出四种阅读教学课堂模式,并总结出较有针对性的实施策略,凸显课堂是阅读教学的重要阵地,对指导学生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形成意义重大。教育运行的全过程都离不开评价,“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本文还尝试对学生自主性阅读活动评价策略进行探索,力图借助评价促进学生阅读素能的整体提升,使其在自主性阅读中精神发育,生命成长。

苏艳[5](2011)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文中研究指明古诗词是中国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古诗词教学也是高中阶段的传统教学内容,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语文的给予了新定位,也对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包括必修和选修)中古诗词的编写各具特点,各有弊病,实际课堂教学必须采用应对措施。处理好高中古典诗词有效教学教材架构的三大关系即必修教材选编古诗词教学与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教学的关系,苏教版初中古诗词教学与高中古诗词教学的衔接与过渡,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与高考诗歌鉴赏能力考查的对接,为课堂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提供必要前提。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激发学生主体作用,在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合理整合的基础上,既尊重古诗词的文体特征又融通古今的鉴赏方法以提高教学有效性。穿越语言,突破技法;字句推敲,迁移比照;吟咏诗词,音韵动心;诗话评论,巧借慧眼;扣住意象,再现情境;传承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祖传解诗法宝;追寻文化场景与文学母题的流变;以写带赏让学生在实践中反观,以多样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收获诗意人生。

王玉云[6](2008)在《初中英语教材知识体系构建研究 ——从教材编写的角度》文中指出本研究以初中英语教材知识体系为切入点,首先分析了初中学段在整个义务教育中的过渡性和终结性地位。然后基于这个地位的重要性,从认知心理学的知识观和英语作为学校教育组成部分的角度,提出初中英语教材知识更新的问题。并以新的课程标准、课程取向为指导,在系统论、学习论和外语教学论的理论框架下,探索从新的知识观的角度,尝试把人的技能、个性、思想、方法、过程、态度、情感、价值观、素养等知识化的途径,从而建构一个新的知识体系,为初中英语教材知识体系的建构提供理论依据,为初中英语教材的编制和进一步修订提供建议和意见。本论题抱持这样一种理念:如果既有知识不符合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我们就建构一个符合要求的知识体系。这也正是笔者在本论题中尝试要达到的目的。教材研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部分,也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知识体系则是教材研究的核心和本质所在,因此,以教材知识体系为切入点研究初中英语教材将能从根本上挖掘英语教材改革的本质特征。本研究包括七个部分:导论是全文的铺垫,介绍研究的选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综合国内对初中/中学英语教材的研究,从内容的范畴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教材编写指导思想和使用说明、教材与教法研究、教材评估与选择比较标准。缺乏的正是从知识论和英语作为学校课程的角度对教材的关注,也没有从宏观构建英语教材知识体系的尝试。第一部分提出初中英语教材的知识体系框架,是讨论的起点。从英语教材编写的角度来看,英语教材应该具备四个层次的知识:由课程标准、课程取向和教材目标组成的理念知识,系统论、学习论和外语教学论最新成果而构成的方法论知识,教材核心知识中的工具性知识和人文性知识,以及教材对话题、课文、导语和练习的呈现和组织方面的技巧性知识。第二部分分析了系统论、有意义学习、三维语法教学框架以及跨文化交际研究成果对初中英语教材编写的方法论意义。第三部分在分析、比较了美、日、中三国课程目标、课程取向之后,提出了课程内容教材化和课程内容学材化的教材目标。第四部分着眼于初中英语教材核心知识的分类和遴选,并对情感态度和文化对比知识在教材中的呈现方式进行了探讨。第五部分从话题、课文、导语和练习四个方面集中分析了教材知识体系在教材中的具体呈现和组织形式。第六部分作为全文的结语,先概括总结了本研究所得出的四点结论。然后针对这样的结论提出了四条教材编写角度的建议,最后提出了三个教材知识体系讨论中的热点问题,并进行逐一简要分析,以期引起更多相关学者和研究人员的关注。本论题所尝试构建的知识体系四个层次中,理念层的知识并不具有操作性,不能直接呈现于各种英语教材的物质形态之中,而是通过影响教材编制者的思想、观念,渗透到教材编制的方法、内容的选择和呈现。方法论层的知识的意义体现在其作为教材编制的理论基础。操作层的知识是教材“用什么去教”的核心知识选择的决定性因素,因为与具体的语言知识、技能和文化交际知识结合,从英语教师的角度来说,一经掌握即可操作应用。技巧层的知识也叫教材编制技巧,体现在各具体教材之中,是教材知识体系的最终落实和实际呈现。初中英语教材的这四个层面,在研究中是可以相对分离的。但在实际的编制中,理念层要贯注到方法论层,要体现为操作层,最后要通过技巧层面得以落实。一套具体的教材实际上是上述四个层面的融合和实现。从教材编写的角度研究初中英语教材知识体系的构建不仅为加强英语教材研究、促进英语教材批评增添了一个不同的视角,为英语教材的开发研制提供了一个全面而基础性的学理框架,为英语教材的审查提供了一个可以参照的理据,也为英语教师参与课程改革、深入理解和驾驭教材提供了一个有形的帮手。

包诗林[7](2007)在《于省吾《新证》训诂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于省吾先生的系列《新证》,在二十世纪训诂学甚至整个训诂学史上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学界对此还缺乏具体而系统的专门研究。本文以于省吾先生的15部秦汉古书的《新证》为研究对象,考察其训诂体式、内容以及方法,并评判其在训诂学方面的成就与局限。《新证》属于考证札记体,涉及经书、子书等秦汉典籍15种,总共42卷,2309条(2518个句例),其中考释类2046例,校勘类480例。考释类中分驳非、证是、直接考释、释疑和存疑类,校勘包括校正文和校注文两类。本文重点研究考释类的2046例。《新证》的训诂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对于旧注的考察,二是对于词句的考释,三是对于古书文字的校勘。本文从哲学观念、逻辑方法及专业方法三个角度讨论了《新证》的训诂方法。专业方法又分两个层面:语言文字学层面和文献学层面。语言学层面的方法主要是从字形和字音角度揭示字际聚合关系、从文本的角度揭示语词的语义组合关系,文献学层面的方法包括征引传世文献考释典籍和征引出土材料考释典籍。《新证》的训诂成就体现在实践、材料、方法和理论四个方面。在训诂实践上,重新考释了2019个词、191个名物典制、145个词组和1270个句子,多为创立新说,发明新义;在材料上,把古文字学和考古学的最新成果运用于训诂实践;在方法上,继承了朴学传统,并成功地将“二重证据法”运用于古书考释;在理论上,进一步明确了地下材料与地上材料二者间的关系,认为二者有主辅之别。以于省吾先生为代表的二十世纪“训诂新证派”,据古文字材料和出土文物考释古籍,彻底地实现了训诂学在形训方法上由平面的字形系联到历史源流揭示的转变,这无疑是把传统的形训推进到更加理性的研究道路;通过地下材料与传世文献的相互印证,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将传统语文学的共时研究推进到现代语言学的历时研究。于省吾先生在训诂学上取得的成就,一方面得益于二十世纪上半叶国内的学术环境,同时也与其深厚的学养及事实求是的治学精神分不开。

王培军[8](2006)在《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笺证》文中认为汪辟疆的《光宣诗坛点将录》,为近代诗史研究的名着,撰成于民国八年(1919),民国十四年(1925),分五期刊于《甲寅》杂志(第一卷第五号至第九号)。后十年,再刊于《青鹤》杂志民国二十三年(1934)第三卷第二号至二十四年(1935)第七号。民国三十三、四年(1944—45)间,又加修改厘为定本。而定本一直未曾刊布。“文革”期间,遂遭焚毁。后其弟子程千帆先生据三种残存的定本草稿合校,收入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汪辟疆文集》。 汪辟疆的这部着作,实可视为一部近代诗史,或者一部近代诗史的大纲。其书简明谨严地勾画了光宣时代的诗史,其中涉及的192名诗人,基本囊括了晚清诗坛的主要作者。汪辟疆通过“点将录”的形式,区别了192名诗人的造诣、名位、风格及派别。这部着作不但涉及史料范围至广,其评论近代诗人亦多中肯,于研究者俱有很高的参考价值。而从现代学术角度考虑,将其加以笺证疏解,辑录作者的相关意见,及有关诗人的论评材料,使其汇于一处互为参证,必更能提高其诗学的参考价值。 这部笺证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一)《点将录》笺证以程校本为底本,参校以《甲寅》本、《青鹤》本,并采及“丛编本”的校勘成绩。(二)《点将录》的笺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甲)诗人小传的撰写,(乙)赞语、评语的笺证,(丙)搜集可资参考的附录材料。(三)《点将录》所及诗人192家,诗人小传泰半阙如,即有之亦至为简单,往往仅略具籍贯名号。笺证所重撰的诗人小传,务使备载其人生平大略,并注明所据材料的明确出处。(四)《点将录》的赞语部分,见解深刻,言简意赅,其运用之典故,蕴含之本事,及作者之皮里阳秋,均有待于注明。笺证即于赞语之下,逐一注明其古典,考索其本事,然后加以疏解,以阐明其宗旨。(五)《点将录》的评语部分,为对诗人的总体评价,或出自撰,或有所本。笺证于其有本者,务为寻源考朔,指出其所因袭,于其所自撰者,亦辑录相关论评,或相近或相反,附后以为参考。(六)笺证所录引文,笺者如有所考,辨证异同,商榷旧说,均以案语标出。(七)《点将录》的正文之后,多附章士钊论诗诗,笺证仍旧附章诗于后,同时亦尽量辑录有价值材料,作为笺证稿之附录部分。

尹合钦,尹传妮[9](2002)在《“三读”“四法”解《完形》》文中研究指明 完形填空是中考测试的必考题,主要检测考生的阅读理解、逻辑推理、综合判断及分析归纳等诸多方面的能力,因此考生掌握必要的解题技巧和方法尤为重要,“三读”、“四法”是较为实用的方法之一。

二、“三读”“四法”解《完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三读”“四法”解《完形》(论文提纲范文)

(1)中学古诗文阅读策略及指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一、选题缘起
        (一)古诗文在语文素养培育中的独特价值亟待充分彰显
        (二)古诗文阅读策略开发可以弥补语文课程中策略性知识的不足
        (三)在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忽视程序性、策略性知识的传授
        (四)阅读策略及其教学的研究是与国际阅读素养培育对接的必由之路
        (五)与个人从业经历和学术背景相关
        二、研究内容
        (一)基于已有研究,结合教学实际,明确古诗文阅读策略的内涵与策略体系建构的价值
        (二)根据文本属性和阅读取向,建构古诗文阅读策略体系
        (三)基于中外阅读策略教学理论,实施古诗文阅读策略教学转化与指导
        三、研究目的
        (一)构建古诗文阅读策略理论框架,制定本土化阅读策略
        (二)建构古诗文阅读策略体系
        (三)为古诗文阅读策略教学提供指导
        四、研究意义
        (一)理论价值
        (二)实践价值
    第二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设计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阅读
        (二)阅读策略
        (三)古诗文
        (四)古诗文阅读策略
        (五)古诗文阅读策略的指导
        二、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论文框架
        三、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案例研究法
        (三)行动研究法
        (四)文本分析方法
    第三节 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内关于阅读策略的研究
        (一)阅读策略研究概貌
        (二)阅读策略的理论研究
        (三)阅读策略的实践研究
        二、国外阅读策略相关研究
        (一)阅读策略阶段性、层次性的研究
        (二)阅读策略应用的研究
        三、已有研究的反思与讨论
第一章 阅读策略的多维透视
    第一节 心理学视域中的阅读策略:信息加工与管理
        一、阅读理解模式:概念与材料相互驱动
        二、图式认知模式:组织信息的主动过程
        三、PISA测试中阅读策略:文本处理与任务管理
    第二节 阅读学视域中的阅读策略:行为调控与层级运筹
        一、注重阅读行为,具有明显层级性
        二、凸显阅读主体作用,强调对阅读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第三节 文章学视域中的阅读策略:取向、内容与方式的择选
        一、文章阅读的特点决定阅读取向
        二、文章学中阅读策略:内容的择选
        三、文章学中阅读策略:方式的选取
    第四节 中西文艺理论中的阅读策略:路径与要津
        一、中国传统文论中的鉴赏路径:披文入情与玩味自得
        二、国外文艺理论中的阅读要津:三“R”模式与“肌质”特性
第二章 古诗文阅读策略体系建构的现实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古诗文阅读、阅读策略教学的现状及反思
        一、古诗文阅读教学:“怎么教学生学会”的缺位
        二、部编本语文教材阅读策略设计:文本的普适性与行为的共同性
        三、阅读策略教学的研究:“怎么读”抽空了“读什么”
        四、古诗文阅读及阅读策略教学的讨论和结论
    第二节 古诗文阅读的特征与进入的维度
        一、古诗文阅读的特征
        二、古诗文阅读的“四维”
        三、古诗文“四维”阅读的理路
第三章 古诗文阅读策略体系的建构
    第一节 古诗文认读策略
        一、指向文言的古诗文认读策略
        二、指向文章的古诗文认读策略
        三、指向文学的古诗文认读策略
        四、指向文化的古诗文认读策略
    第二节 古诗文解读策略
        一、指向文言的古诗文解读策略
        二、指向文章的古诗文解读策略
        三、指向文学的古诗文解读策略
        四、指向文化的古诗文解读策略
    第三节 古诗文赏读策略
        一、指向文言的古诗文赏读策略
        二、指向文章的古诗文赏读策略
        三、指向文学的古诗文赏读策略
        四、指向文化的古诗文赏读策略
    第四节 古诗文鉴读策略
        一、指向文言的古诗文鉴读策略
        二、指向文章的古诗文鉴读策略
        三、指向文学的古诗文鉴读策略
        四、指向文化的古诗文鉴读策略
    第五节 古诗文“四维四级”阅读策略的体系
        一、古诗文阅读策略体系的生成机理
        二、古诗文阅读策略之间内在联系
        三、“四维四级”阅读策略体系的说明
第四章 古诗文阅读策略的指导
    第一节 古诗文阅读策略指导的理论基础
        一、阅读策略教学:文本意义的建构
        二、国外阅读策略教学模式:互惠与互动
        三、国内阅读策略教学:体验与支架
    第二节 古诗文认读策略的指导
        一、诵读识字
        二、字形识意
        三、虚词断句
    第三节 古诗文解读策略的指导
        一、指向文言的古诗文解读策略的指导
        二、指向文章的古诗文解读策略的指导
        三、指向文学的古诗文解读策略的指导
    第四节 古诗文赏读策略的指导
        一、指向文言的古诗文赏读策略的指导
        二、指向文章的古诗文赏读策略的指导
        三、指向文学的古诗文赏读策略的指导
    第五节 古诗文鉴读策略的指导
        一、指向文言的古诗文鉴读策略的指导
        二、指向文章的古诗文鉴读策略的指导
        三、指向文学的古诗文鉴读策略的指导
        四、指向文化的古诗文鉴读策略的指导
    第六节 古诗文阅读策略指导的案例评析
        一、古诗文阅读策略指导的运作
        二、古诗文阅读策略指导的案例评析
第五章 古诗文阅读策略指导的实践与反思
    第一节 古诗文阅读策略指导的实践
        一、古诗文阅读前测解析
        二、古诗文阅读策略的教学设计
        三、古诗文阅读策略教学实录及解析
    第二节 古诗文阅读策略指导的反思
        一、古诗文阅读策略教学对学生的影响
        二、古诗文阅读策略教学对教师的启发
        三、古诗文阅读策略教学的思考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科研成果发表情况
后记

(2)以语用为取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与研究目的
    二、研究的创新点和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以语用为取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概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语用、语用学、语用教学的界定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界定
        (三)以语用为取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界定
    二、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系统论
        (二)学习理论
        (三)语文教学理论
    三、语用取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语文课程本身的要求
        (三)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二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调查分析与原因剖析
    一、调查分析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二)调查内容
        (三)调查分析
        (四)调查结论
    二、原因剖析
        (一)制约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二)制约学生发展的因素
        (三)家长方面的原因
        (四)语文课程设置单一
        (五)现行教育体制下语文教学评价的单一
第三章 以语用为取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备课策略
        (一)文本解读策略
        1.分层关注语体形态,明确教学的基础内容
        2.关注语象世界,变空白为有白
        3.关注语义体系,评价主题内蕴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策略
        1.厘定文本的语体形态,深入探索文字密码
        2.厘定文本的语象世界,探究其内隐和外显
        3.厘定文本的语义体系,深入探索主题内蕴
    二、课堂实施策略
        (一)导入时,以语用来检测学生原有认知水平的策略
        1.情境创设的意义
        2.情境创设的的方式、方法
        (二)教学推进过程中,以语用来检测学生重构的认知水平的策略
        1.启发学生概括、复述
        2.启发学生补充提示语
        3.启发学生更换人称进行角色体验
        4.启发学生描述语象
        5.启发学生补白想象
        6.启发学生发现构段、构篇密码
        (三)教学尾声时,以语用来检测学生迁移能力的策略
        1.以概括、复述迁移概括、复述
        2.以补充提示语迁移补充提示语
        3.以更换人称迁移更换人称
        4.以描述语象迁移描述语象
        5.以补白想象迁移补白想象
        6.以发现构段、构篇密码迁移构段、构篇
第四章 语用阅读教学课型与课堂模式、案例评析
    一、口头表达练习课案例—低段《画风》
    二、朗读领悟指导课案例—中段《秋天的雨》
    三、读写迁移训练课案例—高段《再见了,亲人》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着
致谢

(3)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探索与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一)整本书
        (二)整本书阅读
        (三)整本书阅读教学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意义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及分析
    一、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
        (一)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已有的优点
        (二)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
    二、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问题成因分析
        (一)阅读时间匮乏
        (二)网络文化影响
        (三)教师指导欠缺
        (四)考试导向影响
        (五)阅读环境影响
第二章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培养自主阅读的习惯
        (一)激发阅读兴趣
        (二)确立阅读目标
        (三)制定阅读计划
    二、选择适宜的阅读内容
        (一)根据学段特点选择
        (二)对应课内篇章选择
        (三)结合阅读兴趣选择
    三、运用高阶思维阅读法
        (一)学会提问
        (二)对照阅读
        (三)读写整合
    四、使用多样化评价方式
        (一)内容多维度评价
        (二)主体多元化评价
        (三)活动展示性评价
第三章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效果
    一、学生阅读写作能力得到提升
    二、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三、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得到训练
第四章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的思考
    一、整本书阅读与单篇阅读
    二、整本书阅读与教师素养
    三、整本书阅读与考试评价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高中生语文自主性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动机及目标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章 概念界定、研究综述及理论支撑
    第一节 概念界定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第三节 相关理论的阐释
第二章 高中生语文自主性阅读和教学现状分析
    第一节 当前高中生语文阅读现状调查分析
    第二节 高中生语文阅读心理分析
    第三节 目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高中语文课堂自主性阅读指导策略
    第一节 指导高中生语文自主性阅读的必要性
    第二节 指导高中生良好阅读方法的习得
    第三节 近年国内成功的自主性阅读课堂模式的借鉴
    第四节 高中生语文自主性阅读的指导策略
    第五节 对学生自主性阅读学习活动的评价
结束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5)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概念界定
    三、研究方法
    四、文献综述
第一章 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的新风貌
    第一节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古诗词教学的新要求
        一、积累整合,拓展文化视野
        二、感受鉴赏,提升审美能力
        三、思考领悟,转换古今观念
        四、创新应用,融通课堂内外
    第二节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古诗词编写的新特点
        一、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古诗词编写特点
        二、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编写特点
        三、高中古典诗词教学教材架构的两个关系
第二章 当前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苏教版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情况调查
        一、兴趣不高,积累量少
        二、目标功利,审美衰竭
        三、权威解读,理性解析
        四、程式解读,策略单一
        五、误用媒体,活动缺失
    第二节 苏教版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问题归因分析
        一、百年语文,“人”的意识淡薄
        二、时代环境,功利之风盛行
        三、文化趋俗,生存场景改变
第三章 高中语文古诗词有效教学策略的实施前提
    第一节 古诗词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一、平等自由,唤醒人情体验
        二、扬长避短,追求教学个性
        三、诗性语言,寻求新的表达
    第二节 古诗词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激发
        一、古典情怀的熏染和文化素养的提高
        二、功利心绪的消解和淡泊诗心的凝聚
        三、多元解读的尊重与无效误读的明辨
    第三节 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合理整合
        一、流行音乐与古诗词鉴赏的有效整合
        二、地域文化特色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
第四章 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具体策略
    第一节 尊重古诗词的文体特征
        一、穿越语言,突破技法
        二、字句推敲,迁移比照
        三、吟咏诗词,音韵动心
        四、诗话评论,巧借慧眼
        五、扣住意象,再现情境
    第二节 融通古今的教学方法
        一、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传承
        二、文化场景与文学母题的追寻
    第三节 腹有诗书,以写带赏的创作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着、论文
后记

(6)初中英语教材知识体系构建研究 ——从教材编写的角度(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0.1 研究背景
        0.1.1 英语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0.1.2 课程和教材的变革
        0.1.3 英语教材研究现状不尽如人意
    0.2 论题的选择
        0.2.1 个体方面的原因
        0.2.2 新初中英语教材使用的迫切需要
        0.2.3 现有研究缺乏多向度的审视
    0.3 研究内容及其框架
        0.3.1 研究对象的界定
        0.3.2 教材的定义
        0.3.3 知识体系的含义
        0.3.4 初中学段的选择缘由
    0.4 研究内容与方法
        0.4.1 研究的内容
        0.4.2 研究的方法
    0.5 选题的意义
        0.5.1 理论意义
        0.5.2 现实意义
    0.6 文献分析
        0.6.1 中学英语教材编写现状
        0.6.2 中学英语教材研究现状综述
        0.6.3 中学英语教材研究的问题
第一部分 初中英语教材知识体系
    1.1 知识与知识观
        1.1.1 知识
        1.1.2 知识观
        1.1.3 知识的分类
    1.2 教材知识体系
    1.3 初中英语教材知识体系建构
第二部分 初中英语教材知识体系的理论基础
    2.1 系统论
        2.1.1 系统论研究概略
        2.1.2 英语教材知识体系的系统特征
        2.1.2.1 整体性
        2.1.2.2 等级性
        2.1.2.3 开放性
        2.1.2.4 关联性
        2.1.2.5 预决性
    2.2 学习论
        2.2.1 有意义学习研究概略
        2.2.2 意义学习的条件
        2.2.3 意义学习理论对英语教材的启示
    2.3 外语教学论及相关学科理论
        2.3.1 语言观与语言教学观
        2.3.2 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2.3.2.1 教材选材的科目导向
        2.3.2.2 语法教学的三维模式
        2.3.2.3 文化比较
第三部分 初中英语教材知识体系的理念层
    3.1 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育
        3.1.1 基础教育的本质与目的
        3.1.2 我国英语基础教育的特点
        3.1.3 英语教学的几个基本关系
    3.2 课程目标
        3.2.1 课程总目标
        3.2.1.1 英语课程目标的特征
        3.2.1.2 影响我国英语课程目标的因素
        3.2.1.3 初中学生的认知特征
        3.2.2 英语课程的性质与特征
        3.2.2.1 外语与二语
        3.2.2.2 外语的三大特点:
        3.2.3 欧美、日、中课程目标比较
        3.2.3.1 美国外语课程标准
        3.2.3.2 日本外语课程标准
        3.2.3.3 中国外语课程标准
    3.3 课程取向
        3.3.1 课程总取向
        3.3.2 各项语言能力的取向分析
        3.3.2.1 听、说、读、写能力的界定
        3.3.2.2 新课标课程取向分析
    3.4 教材目标
        3.4.1 课程内容教材化
        3.4.1.1 教材化的概念
        3.4.1.2 教材化的内涵
        3.4.1.3 教材化的必要性
        3.4.1.4 教材化的途径
        3.4.2 课程内容学材化
        3.4.2.1 "学材化"的概念
        3.4.2.2 学材化的内涵
        3.4.2.3 学材化的途径
第四部分 初中英语教材知识体系的操作层
    4.1 初中英语教材核心知识的分类
    4.2 工具性知识
        4.2.1 语言知识
        4.2.1.1 语音知识
        4.2.1.2 词汇知识
        4.2.1.3 语法知识
        4.2.2 语言技能知识
        4.2.2.1 倾听的知识
        4.2.2.2 说的能力
        4.2.2.3 阅读能力的知识
        4.2.2.4 写的能力的知识
        4.2.3 策略知识
        4.2.3.1 学习策略
        4.2.3.2 语言学习策略
        4.2.3.3 英语学习策略
    4.3 人文性知识
    4.4 情感态度知识
        4.4.1 情感态度的层次和顺序
        4.4.2 教材常用的情感因素手段
    4.5 文化对比知识
        4.5.1 文化的定义
        4.5.2 文化教学的模式
第五部 分初中英语教材知识体系的应用层
    5.1 英语教材的呈现
    5.2 主题
        5.2.1 主题组元的特点
        5.2.2 主题组元的导向
    5.3 课文
        5.3.1 课文的内容
        5.3.1.1 科目导向的内容
        5.3.1.2 文化对比导向的内容
        5.3.2 课文的形式
        5.3.2.1 对话型课文
        5.3.2.2 叙述型课文
        5.3.3 课文的生词处理
    5.4 导语
        5.4.1 导语的文字表述
        5.4.1.1 陈述式
        5.4.1.2 讨论式
        5.4.1.3 问题式
        5.4.2 导语的形式
    5.5 练习
        5.5.1 练习的类型
        5.5.2 练习的内容
        5.5.2.1 语言技能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练习
        5.5.2.2 语言知识的练习
        5.5.2.3 机械性练习、理解性练习和交际性练习
        5.5.2.4 练习对单元内容的复现
        5.5.3 练习的题型
        5.5.4 练习设计的原则
        5.5.4.1 练习的比例
        5.5.4.2 练习的结构
        5.5.4.3 练习设计的原则
第六部 分结论与讨论
    6.1 结论
        6.1.1 教材目标不能缺位
        6.1.2 方法论基础必须稳固
        6.1.3 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应该突出
    6.2 建议
        6.2.1 搭建教材批评的平台
        6.2.2 考虑不同地区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程度差异
        6.2.3 重视认知结构和学习心理
        6.2.4 明确教材编写建议
    6.3 几个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7)于省吾《新证》训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于省吾先生其人
        一、于省吾先生生平简介
        二、于省吾先生学术概况
    第二节 本文的研究范围
    第三节 《新证》的研究价值
        一、有关于氏训诂成就的研究现状及评价
        二、实践意义
        三、理论意义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任务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新证》的训诂体式
    第一节 训诂体式的分类
    第二节 札记体的发展及特点
    第三节 《新证》的训诂体式
第三章 《新证》的训诂内容
    第一节 考察旧注
        一、《新证》据以考释的典籍及其前贤旧注
        二、《新证》对于旧注失当之考察
        三、《新证》对前注之证成
        四、释疑与存疑
    第二节 考释词句
        一、考字释词
        二、考证名物典制
        三、训释文句
        四、考文史知识
    第三节 校勘文字
        一、《新证》对典籍的校订及维护
        二、校勘方法
第四章 《新证》的训话方法(上):语言文字学层面的方法
    第一节 训诂方法的层次性
        一、《新证》训诂所体现的哲学观念
        二、《新证》训诂所运用的逻辑方法
    第二节 语言文字学层面的方法(一):揭示字际聚合关系
        一、从字形的角度揭示字际关系
        二、从字音的角度揭示字际关系
    第三节 语言文字学层面的方法(二):揭示语词组合关系
        一、语词组合关系是语境的构成内容
        二、据境索义是正确考释词义的必然要求
        三、传统训诂学有关据境索义的理论与实践
        四、《新证》据境索义方法的考察
第五章 《新证》的训话方法(下):文献学层面的方法
    第一节 征引传世文献考释典籍
        一、《新证》据以考字释义所征引的文献
        二、征引的对象及其功用
    第二节 征引出土材料考释典籍
        一、出土文献的种类及运用
        二、出土实物的种类及运用
第六章 《新证》训诂评述
    第一节 《新证》的训诂贡献
        一、训诂实践上的成就
        二、训诂材料上的拓展
        三、训诂方法上的继承与创新
        四、训诂理论上的贡献
        五、以于氏为代表的“训诂新证派”的形成
    第二节 《新证》训诂取得突破的原因
        一、《新证》产生的学术背景
        二、于省吾先生自身的学养
        三、于省吾先生的治学精神
    第三节 《新证》训诂的缺失
        一、重复论证
        二、自相矛盾
        三、迂曲为说
        四、部分结论尚需重新审视
    第四节 《新证》训诂引起的思考
        一、文本的本原性与语言中“习非成是”的关系
        二、地下材料与传世材料的关系
第七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目录

(8)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笺证(论文提纲范文)

1.中文摘要
2.英文摘要
3.前言
4.光宣诗坛点将录笺证
    (1) 小序
    (2) 正文
        卷一
        王闿运
        陈三立
        郑孝胥
        陈宝琛
        李瑞清
        陈衍
        宝廷
        李慈铭
        卷二
        袁昶
        林旭
        范当世
        张之洞
        樊增祥
        陈曾寿
        曾习经
        沈曾植
        周树模
        赵熙
        梁鼎芬
        沈瑜庆
        杨增荦
        卷三
        黄节
        俞明震
        张佩纶
        柯劭忞
        黄绍箕
        王懿荣
        诸宗元
        夏敬观
        陈懋鼎
        李宣龚
        郭曾炘
        林纾
        陈书
        杨锺羲
        秦树声
        周达
        卷四
        金和
        黄遵宪
        刘光第
        丘逢甲
        易顺鼎
        曾广钧
        杨深秀
        蒋智由
        程颂藩
        程颂万
        章炳麟
        谭嗣同
        刘师培
        黄侃
        吴保初
        冒广生
        桂念祖
        李希圣
        吴用威
        宋伯鲁
        王以慜
        陈锐
        陈诗
        宋育仁
        林思进
        朱铭盘
        陈延韡
        卷五
        王鹏运
        朱祖谋
        郑文焯
        冯煦
        况周仪
        文廷式
        邵瑞彭
        乔曾劬
        卷六
        翁同龢
        黄体芳
        张英麟
        江标
        张百熙
        吴士监
        瞿鸿禨
        俞樾
        康有为
        恽囗囗
        林囗囗
        沈囗囗
        潘囗囗
        袁思亮
        陈祖壬
        罗惇曧
        罗惇(曰爰)
        方尔谦
        方尔咸
        廉泉
        吴芝瑛
        严复
        卷七
        顾印愚
        胡思敬
        胡朝梁
        吴俊卿
        史久榕
        顾云
        王乃徵
        张登寿
        梁启超
        盛昱
        曹震
        陈夔龙
        张宗扬
        水竹村人
        孙雄
        郑珍
        释敬安
        小孤山下人氏
    (3) 定本跋
5.参考书目
6.后记

四、“三读”“四法”解《完形》(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学古诗文阅读策略及指导研究[D]. 李季. 南京师范大学, 2021
  • [2]以语用为取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 刘娜. 山东师范大学, 2019(09)
  • [3]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探索与思考[D]. 陈蕾. 山东师范大学, 2019(09)
  • [4]高中生语文自主性阅读指导策略的研究[D]. 胡鹏. 华东师范大学, 2011(06)
  • [5]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D]. 苏艳. 苏州大学, 2011(06)
  • [6]初中英语教材知识体系构建研究 ——从教材编写的角度[D]. 王玉云. 西南大学, 2008(09)
  • [7]于省吾《新证》训诂研究[D]. 包诗林. 安徽大学, 2007(01)
  • [8]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笺证[D]. 王培军. 华东师范大学, 2006(10)
  • [9]“三读”“四法”解《完形》[J]. 尹合钦,尹传妮. 中学生英语, 2002(02)

标签:;  ;  ;  ;  ;  

“三读”“四法”解读格式塔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