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物中毒标本中检出沙鱼弧菌的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郭晓艳,姚红霞[1](2015)在《40例食源性疾病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食源性疾病中病原微生物的检验结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 ,分析并总结40例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 ,分离鉴定病原微生物的类别,进而为食源性疾病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40例患者共检测810例标本,其中检测出病原微生物116株,检出率是14.32%;其中致病性弧菌65株,占56.03%;肠道致病菌35株,占30.17%;金黄色葡萄球菌3株,占2.59%;轮状病毒阳性标本13份,占11.21%。810例标本中,肛拭检出76株,检出率为14.13%;可疑食品检出30株,检出率为16.67%;环境标本检出7株,检出率为8.33%;呕吐物检出3株,检出率为37.50%。结论食源性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是致病性弧菌及肠道致病菌,不同标本的检出率差异明显,因此在加强病原微生物检测的同时需要选择恰当的检测标本,以降低食源性疾病的危害。
陆蕾,孙成荣,杨波,刘梅[2](2013)在《创伤合并海水浸泡的抗感染治疗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战伤合并海水浸泡是指海战中伤员受海水浸泡的一类特殊战伤[1]。在现代海战中,海战伤主要包括舰艇部队及登陆作战部队的人员战伤。战伤合并海水浸泡后,伤员的感染程度要比陆战伤感染更加严重,这是由于海水环境及其细菌的特殊性所造成。海战伤继发感染的细菌种类、感染特点和程度均不同于陆战伤,因此,深入研究我国领海海域细菌的种类、分布、致病性和抗菌药物敏感性对于未来海战伤的细菌感染救治,对于提高部队战斗力、减少伤亡率都具有重要意义[2]。
孙晶,王伟,张革新[3](2013)在《沿海地区食物中毒病原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大连沿海地区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方法:选取近5年来大连沿海地区10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病人急性中毒期的呕吐物、血液、粪便、可疑食物、使用过的器皿等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引起沿海地区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为副溶血性弧菌、沙鱼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类志贺邻单胞菌等。结论:为防止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应提倡居民及游客食用新鲜食物,煮熟后方可食用,相关食物加工场所应及时清洗和消毒,保持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褚发军[4](2012)在《深圳市副溶血性弧菌散发病例感染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调查》文中研究说明1.调查目的1、调查深圳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传播途径和危险因素,探索控制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有效干预措施;2、分析副溶血性弧菌病例临床特征,为临床医生和暴发调查提供参考。2.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从2011年5月到9月,选取宝安区西乡人民医院和龙岗区龙岗人民医院为深圳市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危险因素2个哨点医院,收集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病例,其他腹泻病例和健康对照,通过性别、年龄进行的总体频数配对,进行问卷调查和实验室检查数据分析。病例访谈使用统一的标准问卷,在门诊检验科收样处待病人粪便留样后进行病例访谈。3.统计方法: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采用双录入。先应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对调查表中所有的研究项目进行筛选。对单因素分析中显着性水平小于0.05的变量再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ite回归分析,多分类变量设置哑变量,最终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并计算OR值和95%可信区间。4.结果:从2011年5月到9月,在深圳共调查366人,男性210人,女性156人。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患者101人(占27.6%);其他腹泻病人181人(占49.5%);健康对照84人(23.0%)。副溶血性感染感染危险因素:病前3日食用海鲜(OR为4.48,95%CI:1.09-18.38);病前3日大排档就餐(OR为6.26,95%CI:1.50-26.21);VP感染保护因素:散装畜肉(OR为0.05,95%CI:0.01-0.52);5.结论:研究证实食用海鲜和外出大排档就餐是副溶血性弧菌腹泻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了预防和控制副溶血性弧菌腹泻,必须提高居民对副溶血性弧菌的了解和认识,开展健康教育,海产品要尽量煮熟后食用,杜绝食用腐败变质食物,加强大排档和流动摊点的监管力度。
罗燕,雷卫蓉,李广兵,林丽君,刘孙杰[5](2008)在《一起由副溶血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检测结果报告》文中提出目的对一起可疑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进行相关实验检测。方法按照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对分离的菌株进行生化鉴定、毒力因子检测、动物毒力试验、药敏试验。结果4份患者肛拭标本分离出4株副溶血弧菌。毒力因子KP溶血试验阳性,可致小白鼠7 h内死亡,对氨苄青霉素类耐药。结论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证实该起食物中毒是由副溶血弧菌引起。
盛维立,汪道发,方遒,秦阿敏[6](2008)在《51起食源性疾病的病原谱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19972006年铜陵市51起食源性疾病的病原谱,为控制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标本种类,进行病原微生物分离鉴定。结果共检测各类标本970份,检出各类病原微生物149株(检出率15.36%),其中致病性弧菌90株(霍乱弧菌9株、麦氏弧菌4株、沙鱼弧菌3株、拟态弧菌6株、副溶血性弧菌43株、溶藻弧菌18株、河弧菌1株、类志贺邻单胞菌5株、温和气单胞菌1株),占60.40%;肠道致病菌32株(致泻大肠埃希菌4株、志贺菌5株、沙门菌8株、变形杆菌15株),占21.48%;蜡样芽胞杆菌13株,占8.72%;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占1.34%;轮状病毒阳性标本(酶联法检测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12份,占8.05%。结论致病性弧菌在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各类病原微生物中占首位,肠道致病菌位居第二。
高克勇,杨学斌[7](2007)在《弧菌科细菌调查检验报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
张保强,董力群,王逊,刘德辉[8](2006)在《致病性弧菌的研究概况》文中研究说明
盛冬萍,翁阿宝,方波,蔡曦,谢益君,陈米娜,钟良康[9](2006)在《镇海区市售小水产品中弧菌、气单胞菌带菌情况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市售的外地和本地海涂养殖小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气单胞菌的携带分布情况。以指导市民合理食用小水产品,预防此类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方法:病原菌分离参照《卫生部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和《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检验方法》。结果:156份小水产品检样中检出致病性弧菌11种、气单胞菌6种,平均每份检出1.29株,其中56份本地海涂养殖的小水产品份均检出1.43株。副溶血性弧菌总检出率46.15%,其中第三季度高达61.29%。结论:副溶血性弧菌是市售小水产品中最主要的致病性弧菌,第三季度是引起副溶菌食物中毒的最危险季节;气单胞菌也是本地食物中毒的重要致病菌;本地海涂养殖的小水产品中非O1群霍乱弧菌携带率显着高于非本地产品。
何金林,夏铁瑛,莫国华,徐云龙,宋士利[10](2005)在《国内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进展》文中认为
二、食物中毒标本中检出沙鱼弧菌的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食物中毒标本中检出沙鱼弧菌的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40例食源性疾病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搜集本院2008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治疗的40例食源性疾病患者的相关资料信息,其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9~67岁,中位年龄40岁。 |
1.2 方法针对本院的40例食源性疾病患者进行生物化学方法测定微生物特异性酶;血清免疫学方法观察和研究组织细胞、特定抗原(抗体)的定性和定量技术,包括荧光抗体及酶联免疫等技术;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病原微生物内部结构特征,包括核酸杂交法、PCR及其衍生技术、基于1 6 Sr RNA的检测技术;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想结合的方法;在此类方法的基础上测定患者体内的病原体种类。 |
1.3 食源性疾病的疾病特征[4]①食物传播:所有的食物中毒都是以食物和水源为载体使致病因子进入机体引起的疾病。②暴发性: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少则几人,多则成百上千人。在发病形式上,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多为集体暴发,潜伏期较长(6~39 h);非微生物性食物中毒为散发或暴发,潜伏期较短(数分钟至数小时)。③散发性:化学性食物中毒和某些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多以散发病例出现,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上无明显联系,如毒蕈中毒、河豚鱼中毒、有机磷中毒等。④地区性:指某些食源性疾病常发生于某一地区或某一人群。例如,肉毒杆菌中毒在中国以新疆地区多见;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沿海地区;霉变甘蔗中毒多发生在北方地区;牛带绦虫病主要发生于有生食或半生食牛肉习俗的地区。⑤季节性:某些疾病在一定季节内发病率升高。例如,细菌性食物中毒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发病率最高;有毒蘑菇、鲜黄花菜中毒易发生在春夏生长季节,霉变甘蔗中毒主要发生在2~5月份。 |
2 结果 |
2.1 分析此40例食源性疾病患者体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结果。其中致病性弧菌中,32株副溶血性弧菌、10株溶藻弧菌、8 株霍乱弧菌、2株麦氏弧菌、2株沙鱼弧菌、5株拟态弧菌、4 株类志贺邻单胞菌;肠道致病菌中,16株变形杆菌、5株致泻大肠埃希菌、3株志贺菌5株、11株沙门菌。见表1。 |
2.2 分析食源性疾病患者检测时利用810例不同标本检测出的病原微生物结果,见表2。 |
3 讨论 |
(3)沿海地区食物中毒病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3 讨论 |
(4)深圳市副溶血性弧菌散发病例感染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背景 |
研究目的 |
对象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建议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 发表论文 |
致谢 |
个人简历 |
(6)51起食源性疾病的病原谱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标本来源 |
1.2 主要培养基及试剂 |
1.3 诊断血清 |
1.4 主要仪器设备 |
1.5 检验方法 |
2 结果 |
2.1 病原微生物的分布 |
2.2 各类标本中病原微生物的检出率 |
3 讨论 |
(7)弧菌科细菌调查检验报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标本来源 |
1.2 试剂来源 |
1.3 检验方法 |
2 结果 |
2.1 正常人群 |
2.1.1 弧菌 (40株) |
2.1.2 气单胞菌 (26株) |
2.1.3 邻单胞菌 (10株) |
2.1.4 男性 (500份) 带菌37株, 占总阳性率 |
2.2 对照组 |
2.2.1 弧菌 (27株) |
2.2.2 气单胞菌 (17株) |
2.2.3 邻单胞菌 (6株) |
3 讨论 |
(8)致病性弧菌的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霍乱弧菌 (v.cholerae) |
2 拟态弧菌 (V.mimicus) |
3 副溶血性弧菌 (V.parahaemolyticus) |
4 溶藻弧菌 (V.alginolyticus) |
5 河弧菌 (V.fluvialis) |
6 弗尼斯弧菌 (V.furnissii) |
7 梅氏弧菌 (V.metschnikovii) |
8 霍利斯弧菌 (V.hollisae) |
9 创伤弧菌 (V.vulnjficus) |
1 0 海鱼弧菌 (V.damseal) |
1 1 辛辛那提弧菌 (V.cincinnatiensis) |
1 2 沙鱼弧菌 (V.carchariae) |
(9)镇海区市售小水产品中弧菌、气单胞菌带菌情况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样品来源 |
1.2 检验方法和判断标准 |
1.3 培养基和试剂 |
2 结果 |
2.1 致病性弧菌、气单胞菌检出情况 |
2.2 不同季节小水产品带菌率 |
2.3 沿海海涂养殖的小水产品带菌情况 |
2.4 副溶血性弧菌的带菌率 |
2.5 非O1群霍乱弧菌的带菌率 |
3 讨论 |
(10)国内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食物中毒病原菌谱 |
2 常规检验技术 |
3 自动化仪器分析技术 |
4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
5 胶体金免疫结合试验 |
四、食物中毒标本中检出沙鱼弧菌的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40例食源性疾病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 郭晓艳,姚红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5(02)
- [2]创伤合并海水浸泡的抗感染治疗研究进展[J]. 陆蕾,孙成荣,杨波,刘梅.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2013(06)
- [3]沿海地区食物中毒病原分析[J]. 孙晶,王伟,张革新. 生物技术世界, 2013(02)
- [4]深圳市副溶血性弧菌散发病例感染危险因素和临床特征调查[D]. 褚发军.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2(08)
- [5]一起由副溶血弧菌引起食物中毒的检测结果报告[J]. 罗燕,雷卫蓉,李广兵,林丽君,刘孙杰. 实用预防医学, 2008(02)
- [6]51起食源性疾病的病原谱分析[J]. 盛维立,汪道发,方遒,秦阿敏. 安徽预防医学杂志, 2008(01)
- [7]弧菌科细菌调查检验报告分析[J]. 高克勇,杨学斌.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7(03)
- [8]致病性弧菌的研究概况[J]. 张保强,董力群,王逊,刘德辉. 职业与健康, 2006(24)
- [9]镇海区市售小水产品中弧菌、气单胞菌带菌情况调查分析[J]. 盛冬萍,翁阿宝,方波,蔡曦,谢益君,陈米娜,钟良康.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6(09)
- [10]国内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进展[J]. 何金林,夏铁瑛,莫国华,徐云龙,宋士利.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