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的防范(论文文献综述)
吕静敏[1](2021)在《西宁市住房公积金运行风险防范研究》文中指出住房公积金在我国房地产行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了住有所居。但是,公积金在运行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存在归集风险、提取风险、贷款风险、资金流动风险和信息风险,这些存在或潜在的风险对住房公积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有些运行风险是致命的。这些存在或潜在的运行风险不同程度的桎梏着住房公积金的发展,影响了公积金的正常管理和运行,对缴存职工的权利造成了威胁,对缴存职工的经济利益造成了损失。自去年新冠疫情从我国武汉大面积爆发后,国内企业受到严重打击,特别是中微小企业不得不面对停产停工的问题,对部分企业来说发放职工工资都成了问题,职工住房公积金的缴交无疑也成了企业的一大负担,于是一些学者提出了废除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意见。我国经济学家黄奇帆表示,目前的公积金利用率不高,如果直接取消掉可以减轻企业负担,格力集团董明珠也表示了赞同。住房公积金作为职工的一大社会“福利”,它的存在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职工收入,更缓解职工在住房方面的压力,如果被取消会对有住房需求的很大一部分工作者来说,将面临巨大的资金压力。目前,中国有近1.5亿公积金缴存者,如果住房公积金处理不好运行中的风险就会给广大缴存职工带来损失,更有可能波及住房体系的健康发展。本文以笔者工作十余年的西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为研究对象。根据西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归集部对2020年缴存职工和缴存资金的统计,中心归集主要辐射西宁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部分省属企业和西宁辖区私营企业,共有22万职工缴纳公积金,累计资金达到337.33亿元,在如此庞大资金面前,如何防范和应对住房公积金在运行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保证所有资金安全、可靠的运行及发挥相应作用就成了西宁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当前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本文通过对西宁市住房公积金运行风险的研究,提出一些降低或减少运行风险产生的办法,从而确保和助推西宁住房公积金安全、平稳运行。
杨威[2](2020)在《Y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贷款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段文娟[3](2020)在《X住房置业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提出伴随着我国城市住房近年来的持续发展,我国房地产市场增长势头强劲,作为房地产市场的配套服务业务之一的住房消费信贷业务也步入了高速发展的节奏。然而,由于我国住房需求巨大,仅依靠住房消费贷款业务难以解决住房问题,为了强化银行贷款的积极性,有效使银行的贷款风险降低,中低收入人群实现住房目标,住房置业担保应运而生。住房置业担保作为以经营风险为主的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公司整体的经营的情况,关系公司未来发展的方向。加之近几年国内国外经济形式变幻莫测,住房置业担保行业面临的风险与日俱增。因此,从住房置业担保公司的角度,建立科学的,完善的风险管理的制度,对于公司在预测风险,识别风险,控制风险方面的意义十分重大,从而更好的支持住房市场的发展。首先,本文对我国个人住房贷款担保体系与个人住房贷款担保风险管理理论进行了介绍,重点介绍了国内国外融资担保理论研究的成果,国内国外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成果。选取X住房置业担保公司为研究对象,X住房置业担保公司作为专业的以住房担保为业务基础的担保公司,主要的业务包括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担保,个人住房组合贷款担保,商品房抵押贷款担保,二手房抵押贷款担保等。公司发展二十余年,已经发展成为行业内的典型代表。本文对X住房置业担保公司贷款业务进行了分析,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X住房置业担保公司贷款业务风险指标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贷款担保业务的操作流程中担保前期,担保中期,担保后期三个阶段的风险成因进行了逐一剖析,存在的问题有:担保项目制度调查不健全,担保前期项目准入缺乏科学合理的依据,信息沟通制度缺失,反担保措施单一,贷后管理制度滞后;最后根据前面分析出来的风险成因对担保前期项目准入阶段的风险进行了评判与打分,衡量风险的大小,提出了解决风险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合理化对策;针对担保中期反担保措施落实不到位,反担保形式单一的问题提出加强反担保措施管理的建议,合理设计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反担保措施;针对担保后期存在的风险,建立风险五级分类管理体系,根据不同种类的风险给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于此同时,本文从风险管理的人力保障,风险管理的技术保障,风险管理的文化保障三个方面阐述了X住房置业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保障措施,完善公司的风险管理机制。本文的研究不仅仅关系到担保机构本身的生存与发展,还惠及外部利益相关者。不断提高担保公司的风险管理水平,优化风险管理的流程,能够明显降低通过合作而完成的业务中不良贷款发生的概率。在以经营风险为主的担保公司而言,更高水平的风险管理能力,能够提高合作银行对担保机构的信任等级,促进公司业务健康的发展。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中,提高公司抗风险能力,为公司持久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陈韦玲[4](2020)在《Z市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的城镇住房制度经历了由住房实物分配制向住房分配货币化的全面变革。随着中国住房体系市场化和城镇规模化发展,住房价格居高不下,为了实现“居者有其屋”,保障全体国民的住房需求,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以其“互助性、普遍性、利率低、期限长”的特点,贷款利率低于商业贷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购房者的还款压力,成为缴存职工尤其是低收入职工解决住房问题的重要资金来源,也逐渐成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我国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以及贷款业务的迅速发展和扩张,贷款规模越来越大,潜在的风险也随之加剧。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控制和防范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对于Z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来说是一个较大的挑战。本文将Z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作为研究对象,从风险管理的角度,运用文献调研、实地研究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法,在系统阐述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上,从机构管理、贷款业务发展历程、存在的主要风险和贷款风险管理探索四个方面介绍Z市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的风险管理情况,分析其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从资金、政策、信用、操作和抵押物风险五大风险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建议,以期对Z市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提供启迪。
王梦雅[5](2020)在《湖北省住房公积金二次抵押贷款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种类型的贷款业务也纷沓而现。住房公积金制度作为一种保障民生的制度,自制定以来就得到社会上广泛的关注,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房地产市场的日益变化,我国现行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大众的融资需求,很多人不得不将已经背负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房屋进行二次抵押来缓解资金需求,这就是住房公积金二次抵押贷款。住房公积金二次抵押贷款虽然有效缓解了部分融资需求,但是于此伴随而来的还有新的贷款风险。本文以湖北省住房公积金二次抵押贷款风险管理作为研究对象,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出发,对影响贷款风险的因素加以识别分析。由于住房公积金二次抵押贷款在微观层面的风险影响因素与住房公积金贷款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十分相似,所以本文着重于从住房公积金二次抵押贷款的宏观风险因素出发来进行分析研究。对住房公积金二次抵押贷款的风险进行识别之后,从各类影响因素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变量后,利用CPV模型来对实际数据进行加工,在三个宏观经济指标的基础上度量贷款风险。在度量贷款风险之后,根据EGARCH模型得出的条件方差计算VaR在险价值,根据湖北省住房公积金二次抵押贷款不良债权率对湖北省该类业务未来的风险进行预测。最后,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证结论,为湖北省住房公积金二次抵押贷款的风险管理提出对策和建议。
李涛[6](2019)在《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我国住房公积金的基本属性出发,理论联系实践,定性与定量研究,对我国住房公积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析,提出了改革路径。首先,本文就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认为从基金理论来看,基金理论是住房公积金管理运作的基础,《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的管理原则和基金管理模式基本一致,现有住房公积金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开放式、契约型基金;从互助理论来看,通过住房公积金缴存人之间的互助提高缴存人购房能力;从强制储蓄理论来看,通过强制缴存实现缴存人之间的互助,单一的强制储蓄政策导致不能与参与主体的收入水平进行挂钩,受损严重的群体无法得到更高的损失补偿;从委托代理理论来看,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中存在多重委托代理关系,住房公积金缴存者委托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来支配管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又作为委托人将部分住房公积金资金业务委托给各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与委托人之间存在着利益上的冲突;从公平效率理论来看,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公平因素缺乏,低收入群体基本住房得不到保障,中高收入群体则通过多缴的方式来避税,而且长期以来基金投资渠道狭窄;从公共决策理论来看,住房公积金的目标是降低缴存者的购房压力,缩小收入差距导致的购买力差距;从新公共管理理论来看,要将市场激励模式和企业化管理运用到公共部门和公共服务当中。因此,需要对现有住房公积金制度进行骨子上的改革,我国在探索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改革路径时应当从分权和权力下放、公共服务市场化和社会化、以及引入现代化管理技术等角度入手。第二章梳理了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历史沿革以及现状,就该制度的作用进行分析。认为伴随着我国城市住房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及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也得到了建立和推广。经过20多年的完善发展,住房公积金制度逐步演变为解决城市居民住房问题的基本制度安排。它在促进住房建设和消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加快机构职能调整,深化体制改革,是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的应有之义。近三十年来,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住房制度改革浪潮而不断推进,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深入而逐步展开,通过自下而上的探索和自上而下的改进紧密结合,逐步调整制度本身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应的部分,渐趋完善和成熟,然而,制度运行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作用主要在于推动住房从福利分配向货币分配的转变,推进住房制度市场化改革,促进房地产金融体系发展,发挥住房保障功能,促进住房保障和社会公平,促进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第三章基于北京市新市民住房问题的调研结果,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将理论与实证研究进行对比分析,提出具有代表性和实际意义的住房公积金制度问题分析的研究假设,为研究住房公积金制度问题建立了分析模型。通过研究,本文认为:住房公积金运作流程存在如下漏洞,即事业单位承担不必要的责任风险,增值收益使用途径存在法律质疑,低存低贷的利率规定致使效率低下;住房公积金决策和管理机构定位不清、性质不当,法定职能不能有效履行,即住房公积金决策机构定位不清,导致其权责失衡、职能虚化,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性质不当,导致其功能错位、效率低下;住房公积金监督体系主体难以很好履行监督职责,难以形成有效合力,包括住房公积金监督体系的主体受其部门职能的限制,难以很好承担监督责任,住房公积金的多头监督体制使得监督力量分散,协调配合不足;住房公积金资金配置效率低下,抗系统风险能力差,包括不同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差异较大,统一协调困难,资金配置效率低下,住房公积金以城市为单位,系统风险抵抗能力弱;住房公积金覆盖面较窄,限制其住房保障功能的发挥,住房公积金的使用效率低下,投资渠道较少,资金闲置严重,住房公积金管理方式及其增值利益分配方式不合理,损害制度的公平性。第四章结合英国建房合作社制度、德国住房储蓄银行制度、日本住房金融公库与住宅金融支援机构、美国一级二级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新加坡公积金制度等发达国家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以及巴西、墨西哥、马来西亚、印度、韩国等发展中国家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厘清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的实践以及各国住房政策。本文认为,各国住房发展政策普遍致力于满足中低收入家庭合理的住房需求,通过各种政策干预手段,使得中低收入家庭能够以较低的成本来实现住房需要。政策性住房金融政策和机构的发展,与住房市场和商业住房金融的发展相耦合,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呈现不同的政策特点。在商业住房金融欠发达时期,住房金融政策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推进住房金融市场的发展,以使得居民住房融资的可得性能够得到提高。在发展中国家,政府通常选择设立政策性金融机构,直接介入住房贷款市场;在传统发达国家,政府主要通过税收优惠或补贴促进住房合同储蓄、建房合作社等互助金融机构的发展,如德国的住房储蓄银行和英国的建房合作社。在商业住房金融发达的阶段,商业机构能够满足部分居民的住房融资需求,但是对于中低收入人群来说,只有商业机构融资是远远不够的,他们很难或难以承担商业机构的融资支持,因此对住房发展政策以及政策性金融机构提出新的要求,即其干预方式需要从直接提供贷款,转变为综合使用政策性保险、利率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降低中低收入人群融资成本。第五章总结了我国住房公积金的性质和定位存在工资说、社会福利说、员工福利说等,从实然的角度来看,我国现有住房公积金应该属于员工福利,但从应然的角度其应该定位为住房保障措施。否定目前存在的取消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公积金合并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改革方案后,按照渐进式改革原则列举了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的可选择模式,并对于新时代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的环境展开分析,总结并得出适合当下的最优模式。本文认为,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的模式,可以选择组建法定机构、筹建信托机构和组建国家住房发展银行。本文认为应当建立更加规范的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具有适应新机制的金融职能,搭建组织架构。以更加规范的金融管理体系来管理住房公积金,加快完善金融监管机制,也将有助于增强资金的安全性。随后综合考虑了我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对机构改革的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路径展开研究分析,研究讨论总体路径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基本内容以及基本步骤,并就如何完善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提出建议。本文认为如成立法定机构模式,但需要政府大规模集中的财政拨款,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较大的权力之下所要求的监督与问责机制也要相应完善,因此需要较长时期的逐步变革过程。又如筹建信托机构模式,不仅使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职责更加全面,而且对其防范风险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对银行与信托机构仍采取的是“分业管理”的方法,虽然银行的风险管理意识在不断增强,但能否维持和保障这一相对较为复杂的信托管理体系长期平稳和高效的运行,仍然需要进一步的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考虑到住房公积金保留强制性储蓄特点,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保留行政职能的需要,要求地方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直接转变成国家住房银行不具有可行性。因此,在综合考虑时间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实施可行性的基础上,赋予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金融职能,将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转变为政策性住房金融机构成为当前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的最优路径和模式。
汪静芳[7](2019)在《东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风险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我国城市住房制度改革的背景下,住房公积金制度应运而生。在加快住房建设的新时期,住房公积金为提高劳动者住房购买力,改善中、低收入者住房环境,提高劳动者的住房福利水平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在经过十多年不断改革与发展后,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日趋完善,规范了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及监督,保障了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健康发展。东莞市住房公积金制度成立于2002年。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与发展,东莞市逐渐体现出地域优势及发展潜力,吸引了大量企业的进驻及人才涌入,使住房需求不断增长。住房需求的增长亦使居民对住房公积金使用需求不断增多,因此如何从东莞市目前的住房公积金管理现状与市场发展趋势出发,在湾区建设的驱动下不断加强东莞市住房公积金风险防控体系,使东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在控风险的同时最大限度满足广大职工的需求成为目前需要探讨的课题。在阐述住房公积金发展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以东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为研究对象,结合风险管理理论,运用文献分析、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等方法对东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梳理出其目前存在的风险主要为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三个方面,进而分析风险形成的原因。针对目前公积金管理遇到的风险点,应采取相应的管理对策:一是加大宣传公积金扩面工作、控制公积金提取及贷款额度、完善公积金管理政策体制以抵御资金流动性风险和政策风险;二是健全个人信用体系,做好客户风险识别、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增强贷后风险控制、加快数据共享联动,打击骗提骗贷以抵御信用风险;三是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培养、完善信息系统应急预案体系、强化内外部监督,打造阳光窗口以降低操作风险,多角度、全方位防范住房公积金管理中的风险。
翟宇晶[8](2019)在《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管理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泰州市房地产市场与全国大部分城市一样,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居民的购房贷款需求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住房公积金贷款作为职工购房贷款的选项之一,以其低利率的优势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购房者的认可,公积金贷款的业务量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公积金贷款风险也逐渐体现,然而公积金贷款风险管理在我国发展尚不成熟,给住房公积金的健康发展带来极大隐患,因此研究和完善现有的贷款风险管理体系对于住房公积金的长期稳健良性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运用文献分析法阐述了研究的背景和目的以及国内外有关住房公积金贷款的研究结果;其次,对住房公积金的概念以及所使用到的相关理论支撑作出解释;再次,使用实证研究法结合自身工作所掌握的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基本情况和相关制度规范,利用个人在公积金贷款业务方面的认知,对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并通过对管理中心人员、银行信贷部门人员、在售楼盘销售员和住房公积金贷款人进行调查,梳理出各个风险点的严重程度,进行排序和研究。最后,通过比较借鉴新加坡、德国以及武汉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管理的出色案例,参考商业银行的先进贷款风险管理方式和措施,结合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各个风险点的轻重程度,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措施,力求找到更好规避和防范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的策略。特点是充分结合泰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和贷款的实际情况,将内、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和风险隐藏点进行详细划分,通过调查发现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的风险点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风险、政策风险、资料造假风险、开发商期房抵押风险和法律缺失风险方面,进而有针对性的并寻找出产生风险的原因,为论文最后提出有针对性改进意见和建议提供了基础依据。
张娅楠[9](2018)在《WH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认为中国近年来不断深化住房改革,促使房地产行业取得了蓬勃发展,并形成了一股房地产投资热,促使住房价格不断上涨,居民购房压力不断增大。中国政府为解决住房问题,构建了住房公积金制度,通过低利率贷款以解决居民购房还款压力。伴随着中国房地产市场的高速发展,住房公积金的贷款规模越来越大,贷款管理难度不断增大。同时在日益复杂的房地产行业环境下,住房公积金贷款所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复杂。因此,为促进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加强对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的研究,构建风险防范措施,以应对日益复杂的风险环境。本文以金融脆弱性理论、风险管理理论为基础,以WH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该中心的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管理。首先对国内外在住房公积金制度与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展开了综述,为本文研究提供相应的理论借鉴;并对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及风险管理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概述了金融脆弱性理论与风险管理理论;并深入分析了WH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运营模式、贷款业务流程与财务状况,分析了住房公积金的贷前、贷中与贷后风险管理现状,并深入探讨了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问题体现在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缺陷、公积金内部管理不健全、借款人信用问题、抵押物风险防控体系不健全、第三方机构责任缺失;根据这些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风险管理理论识别出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中的主要风险有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抵押物风险、制度性风险与政策性风险,同时应用层次分析法对5类风险进行量化分析,通过量化分析发现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与抵押物风险的权重系数分别达到了0.3724、0.2126、0.1923,应为风险管理工作重点防范的对象。制度性风险、政策性风险的权重系数相对较低,分别为0.1235、0.0992,这两类风险也是应注重防范的风险。最后提出了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管理的防范对策。
王语奇[10](2018)在《我国城镇住房公积金制度模式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住房作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对个人及其家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解决居民住房问题,满足居民的基本住房需求,是我国构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环节。我国的住房制度改革已经进行多年,在住房保障方面取得了十分显着的效果。随着城镇居民改善居住条件的需求不断增加,住房保障制度供给的不足愈发显现。为了更好的满足城镇居民改善自身居住环境的要求,保证城镇中低收入人群的基本住房需求,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在学习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由于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是以各设区城市为单位,不同地区间经济发展状况、社会历史条件各不相同,因此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城镇住房公积金制度逐渐形成目前这种多种制度安排并存的局面。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以北京为代表的由公积金中心负责全部业务的公积金中心主导模式、以上海为代表的委托银行完成全部业务的银行主导模式和以南京为代表的由公积金中心与银行合作完成业务的公积金中心与银行合作模式。通过对这三种制度安排的发展历史和运行特点的梳理和总结可以发现,三种制度安排间既有相同点又存在着差异性。由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可知,制度的运行是有成本的,只有能够实现成本收益最大化的制度模式才是最优选择。通过对公积金中心、受委托商业银行和普通缴存个人三个利益集团建立博弈模型,求解得到住房公积金制度博弈模型的均衡解,进而分析得到三者实现利益均衡时各自的成本收益情况。由于人的有限理性、机会主义行为和资产专用性等因素增加了交易活动的复杂性,进而会对制度交易成本的大小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为了保证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住房公积金制度安排的最优选择应当既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影响因素引起的交易成本的增加,又能够实现公积金制度收益的最大化。对于住房公积金制度来说,其福利属性要求公积金制度的收益是实现住房保障目标,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住房保障目标的制度安排的收益是最大的。公积金制度的成本则是指为保证公积金制度顺利运行所要付出的建立成本、运营成本等的总和,制度设计的越合理,公积金制度的成本越小。在这个评价标准下,通过分析人的有限理性、机会主义行为和资产专用性三个因素对住房公积金制度模式选择的影响以及不同制度模式中公积金中心、受托银行和缴存个人三个参与主体的成本收益情况,得出公积金中心主导模式、银行主导模式和公积金中心与银行合作模式的成本收益情况,进而找出我国城镇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最优选择应当是公积金中心与银行合作的制度模式。通过学习和借鉴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德国封闭式住房储蓄制度、日本住宅金融公库制度和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制度的经验,找出我国现有公积金中心主导模式和银行主导模式在交易成本控制上的问题,分析公积金中心与银行合作模式中如何实现交易成本控制和收益最大化。进而得出外部环境的限制、各地方制定政策时背离了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保障目标以及公积金资金管理和风险防控不到位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使得公积金中心与银行合作的制度模式始终未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因此,在现实客观条件的限制下,只有重新对公积金中心和银行两个参与主体的职能进行明确和区分,才可能实现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公积金中心与银行合作制度模式的目的。由于制度变迁具有长期性和曲折性,公积金中心与银行合作模式的实现可以分为两个步骤。在短期内,通过严格审核公积金制度的参与对象、坚持差异化公积金政策和合理利用公积金增值收益对现有公积金中心与银行合作模式进行改进。在长期内,通过建立独立的政策性住房金融银行、建立完善的风险分担机制、健全政策性住房金融法律制度和协调商业性住房金融体系逐步实现公积金中心与银行合作模式在全国的推广。
二、谈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的防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的防范(论文提纲范文)
(1)西宁市住房公积金运行风险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思路 |
一、研究的内容 |
二、研究的方法 |
三、研究的思路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介绍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
一、住房公积金的概念和特征 |
二、住房公积金运行风险的概念及分类 |
三、住房公积金运行风险防范的重要意义 |
第二节 相关理论介绍 |
一、风险管理理论 |
二、互助理论 |
第三章 西宁市住房公积金运行风险防范的现状 |
第一节 西宁市住房公积金运行状况 |
一、西宁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概况 |
二、西宁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的运作管理模式 |
三、西宁市住房公积金运行流程 |
四、西宁市住房公积金业务情况 |
第二节 西宁市住房公积金运行中的风险类型 |
一、归集覆盖面低 |
二、住房公积金骗提风险 |
三、贷款不能偿还的风险 |
四、资金流动性不足风险 |
五、信息系统安全风险 |
第三节 西宁市住房公积金运行风险防范的主要做法 |
一、制定风险防范措施 |
二、注重业务风险防范 |
三、加强内部控制 |
四、开办公转商贴息贷款业务 |
五、运用稽核内审制度 |
第四章 西宁市住房公积金运行风险防范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西宁市住房公积金运行风险防范中存在的问题 |
一、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强 |
二、业务风险防范效果不佳 |
三、资金流动性不足 |
四、信息化技术水平不高 |
五、监管工作滞后 |
第三节 西宁市住房公积金运行风险防范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一、内部控制机制缺失和错位 |
二、业务风险防范措施不到位 |
三、资金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
四、非专业人员制约信息化建设 |
五、监管“浮在面上” |
第五章 国内住房公积金运行风险防范先进经验借鉴 |
第一节 强调风险控制型的上海式风险防范经验 |
第二节 突出制度化和规范化操作型的天津式风险防范经验 |
第三节 加强交叉印证型的常州式风险防范经验 |
第六章 有效防范西宁市住房公积金运行风险的对策 |
第一节 多举措多形式强化内部控制 |
一、多渠道培养风险防范理念 |
二、多方式加强内部控制 |
第二节 多层次全方位防范业务风险 |
一、提高归集覆盖率 |
二、放宽提取限制,建立惩罚机制 |
三、进一步强化贷前、贷中、贷后管理 |
第三节 建立预警机制和风险管理指标体系 |
一、建立三级预警机制 |
二、建立风险管理指标体系 |
第四节 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
第五节 有效发挥监管部门职能 |
第七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3)X住房置业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对照表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的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2.1 国外研究动态 |
1.2.2 国内研究动态 |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第二章 住房担保风险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住房担保风险概述 |
2.1.1 住房担保风险的定义与特征 |
2.1.2 住房担保风险分类 |
2.2 住房担保风险管理理论基础 |
2.2.1 住房担保风险管理理论 |
2.2.2 风险评估的理论基础 |
第三章 X住房置业担保公司基本情况 |
3.1 公司概况 |
3.1.1 公司简介 |
3.1.2 公司组织架构 |
3.1.3 公司业务特点 |
3.2 X住房置业担保公司业务流程及业务现状 |
3.2.1 X住房置业担保公司的业务流程 |
3.2.2 X住房置业担保公司的业务现状 |
3.3 X住房置业担保公司风险管理情况 |
3.3.1 X住房置业担保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
3.3.2 X住房置业担保公司风险管理指标 |
第四章 X住房置业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1 担保前风险识别阶段的问题和成因分析 |
4.1.1 担保前风险管理的现状 |
4.1.2 担保前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2 担保中风险评估阶段的问题和成因分析 |
4.2.1 担保中风险管理的现状 |
4.2.2 担保中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4.3 担保后风险控制阶段的问题和成因分析 |
4.3.1 担保后风险管理的现状 |
4.3.2 担保后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五章 完善X住房置业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的对策 |
5.1 加强担保前项目的风险控制 |
5.1.1 加强项目准入的管理 |
5.1.2 完善尽职调查程序 |
5.1.3 完善沟通合作机制 |
5.2 强化审批阶段和承保阶段的风险管理 |
5.2.1 审批阶段的风险控制 |
5.2.2 加强反担保措施的管理 |
5.3 建立保后风险五级分类管理体系 |
5.3.1 保后风险五级分类管理制度及流程 |
5.3.2 保后风险五级分类对应措施 |
5.4 风险管理的保障措施 |
5.4.1 风险管理的人力保障 |
5.4.2 风险管理的技术保障 |
5.4.3 风险管理的文化保障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4)Z市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创新点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点 |
第二章 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 |
2.1.2 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风险 |
2.2 理论基础 |
2.2.1 金融脆弱性理论 |
2.2.2 风险管理理论 |
2.2.3 内部控制理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Z市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现状考察 |
3.1 Z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展历程 |
3.2 Z市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业务发展状况 |
3.2.1 业务发展历程 |
3.2.2 基本特征 |
3.2.3 业务流程 |
3.2.4 不良逾期情况 |
3.3 Z市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存在的主要风险 |
3.4 Z市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实践探索 |
3.4.1 内部管理 |
3.4.2 政策调整 |
3.4.3 风险防范体系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Z市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 存贷业务规模不对等,凸出资金流动性风险 |
4.2 宏观环境不稳定,加剧政策爆发风险 |
4.3 信息管理不对称,引发信用风险 |
4.4 内部管理不完善,导致操作风险 |
4.5 防控管理不足,加大抵押物风险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强化Z市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
5.1 提高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量,有效控制贷款规模 |
5.1.1 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制度覆盖范围 |
5.1.2 加大执法力度,加快法律化进程 |
5.1.3 有效控制贷款规模,实行存贷平衡 |
5.2 建立科学决策管理,完善政策风险化解机制 |
5.2.1 加强对担保机构的管理 |
5.2.2 完善公积金贷款担保制度 |
5.2.3 推行公积金抵押贷款证券化 |
5.3 完善信息运用体系,加强信用风险防范 |
5.3.1 加快大数据的共享应用 |
5.3.2 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和统一的信用评定等级 |
5.3.3 建立严厉的失信惩罚机制 |
5.4 强化内控体系和监管机制 |
5.4.1 健全制度、完善流程 |
5.4.2 强化内控,开展内部审计 |
5.4.3 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业务人员素质 |
5.5 完善抵押物风险管理 |
5.5.1 加强对经济运行和房地产行业的分析研究 |
5.5.2 强化对抵押物的管理 |
5.5.3 完善抵押物的处置措施 |
5.6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件 |
(5)湖北省住房公积金二次抵押贷款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 |
1.6 论文的重点、难点以及可能的创新点 |
1.6.1 论文的重点 |
1.6.2 论文的难点 |
1.6.3 可能的创新点 |
第二章 湖北省住房公积金和住房公积金二次抵押贷款风险管理现状 |
2.1 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管理现状 |
2.1.1 住房公积金贷款经营现状 |
2.1.2 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及其表现形式 |
2.1.3 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控制 |
2.2 住房公积金二次抵押贷款风险管理现状 |
2.2.1 风险识别 |
2.2.2 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三章 基于CPV模型的湖北省住房公积金二次抵押贷款风险度量 |
3.1 CPV模型概述 |
3.2 变量选取与数据分析 |
3.2.1 变量选取 |
3.2.2 数据分析 |
3.3 实证分析 |
3.4 实证结论 |
第四章 基于VAR-GARCH模型的湖北省住房公积金二次抵押贷款风险预警 |
4.1 VAR模型概述 |
4.2 选取样本数据 |
4.3 描述性统计 |
4.4 模型检验 |
4.4.1 单位根检验 |
4.4.2 自相关性检验 |
4.4.3 ARCH效应检验 |
4.5 GARCH模型建立 |
4.6 VAR计算 |
4.7 实证结论 |
第五章 湖北省住房公积金二次抵押贷款风险管控的对策 |
5.1 国外管控类似风险的经验 |
5.1.1 资产债券化实现风险转移 |
5.1.2 坚守银行责任为客户提供专业服务 |
5.1.3 降低贷款集中性风险 |
5.2 管控湖北省住房公积金二次抵押贷款风险的举措 |
5.2.1 对住房公积金二次抵押贷款体系进行完备 |
5.2.2 建立贷款风险管控体系 |
5.2.3 完备审核体制 |
5.2.4 建立起单独的二次抵押贷款管理系统 |
5.2.5 注重提高员工素质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二节 相关术语界定 |
第三节 相关研究现状评述 |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目标 |
第五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六节 论文结构 |
第一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一节 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二节 住房公积金管理制度理论研究总结 |
第二章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
第一节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历程 |
第二节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现状 |
第三节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作用 |
第三章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存在的问题——基于北京市新市民住房问题的实证研究 |
第一节 调研设计与实施 |
第二节 研究的基本数据统计 |
第三节 当前住房公积金制度的问题 |
第四章 典型国家的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改革实践研究 |
第一节 发达国家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沿革 |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改革实践 |
第三节 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实践研究总结 |
第五章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模式选择 |
第一节 我国住房公积金的性质和定位 |
第二节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的可选择模式 |
第三节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改革路径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东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风险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节 选题依据与理论价值 |
一、选题依据 |
二、现实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对住房公积金管理风险的研究 |
二、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风险防范对策的研究 |
三、研究现状评述 |
第三节 主要概念和理论基础 |
一、主要概念 |
二、理论依据 |
第四节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二章 东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的现状及面临的风险 |
第一节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沿革 |
一、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历程 |
二、我国住房公积金政策演变 |
第二节 东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现状 |
一、东莞市住房公积金基本情况 |
二、东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体制设置情况 |
三、东莞市住房公积金运行流程 |
四、东莞市住房公积金运行现状 |
第三节 东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存在的风险 |
一、流动性风险 |
二、信用风险 |
三、操作风险 |
第三章 东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风险的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流动性风险的原因分析 |
一、公积金政策宣传力度不够,民众缴纳意识不够 |
二、公积金政策执行不到位,欠缴、缓缴情况屡禁不止 |
第二节 信用风险原因分析 |
一、客户的识别及准入标准宽松 |
二、多部门信息共享平台未全面建成 |
第三节 操作风险的原因分析 |
一、未落实岗位责任制 |
二、缺少人员培训整体机制 |
三、内部和外部监管不足 |
第四章 东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风险的防控对策 |
第一节 加强流动性风险的防范 |
一、加大宣传公积金扩面工作,提高归集额 |
二、控制公积金提取及贷款额度,保障合理使用 |
三、完善公积金管理政策体制,提升行政执法能力 |
第二节 加强信用风险的防范 |
一、健全个人信用体系,做好客户风险识别 |
二、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增强贷后风险控制 |
三、加快数据共享联动,打击骗提骗贷 |
第三节 加强操作风险的防范 |
一、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培养 |
二、完善信息系统应急预案体系 |
三、强化内外部监督,打造阳光窗口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访谈提纲 |
致谢 |
(8)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 |
1.1.3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住房公积金制度现状及问题研究 |
1.2.2 住房公积金的改革与变迁研究 |
1.2.3 房地产项目贷款风险研究 |
1.2.4 公积金贷款项目存在的风险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存在的问题 |
2.相关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住房公积金体制 |
2.1.1 住房公积金的概念及实质 |
2.1.2 住房公积金缴存和使用 |
2.1.3 住房公积金贷款 |
2.2 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互助理论 |
2.2.3 强制储蓄理论 |
2.2.4 风险管理理论 |
3.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现状 |
3.1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基本概况 |
3.1.1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的发展历程 |
3.1.2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的现状 |
3.2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及其管理概况 |
3.2.1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的发展 |
3.2.2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的特点 |
3.2.3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的情况 |
3.2.4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的政策构成 |
3.3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管理现状 |
3.3.1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日常管理 |
3.3.2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抵押权证管理 |
3.3.3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逾期管理 |
3.3.4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保证金账户管理 |
4.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表现及测量 |
4.1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表现 |
4.1.1 房地产市场变动造成的风险问题 |
4.1.2 政策性方面的风险问题 |
4.1.3 法律层面的风险问题 |
4.1.4 购买力风险问题 |
4.1.5 贷款对象信用的风险问题 |
4.1.6 管理中心内部操作方面存在的风险问题 |
4.1.7 抵押物的风险问题 |
4.1.8 流动性风险问题 |
4.1.9 开发商经营风险问题 |
4.2 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测量 |
4.2.1 风险评价指标的构成 |
4.2.2 各风险指标的测度 |
5.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原因分析 |
5.1 住房公积金覆盖范围有限 |
5.1.1 缴存范围有限 |
5.1.2 贷款对象有限 |
5.2 住房公积金贷款手续真实性核查不到位 |
5.3 借款人的信用偏差 |
5.4 开发企业缺少主动性 |
5.5 商业银行缺少积极性 |
5.6 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信息系统亟待完善 |
6.国内外公积金贷款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 |
6.1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模式 |
6.1.1 新加坡公积金制度 |
6.1.2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的运用 |
6.1.3 新加坡对贷款风险的处理经验 |
6.2 德国住房储蓄银行模式 |
6.2.1 德国住房储蓄银行的特点 |
6.2.2 德国住房储蓄银行的运用 |
6.2.3 德国防范贷款风险的特色 |
6.3 国内如武汉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管理制度的状况 |
6.3.1 武汉市住房公积金运营现状 |
6.3.2 武汉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 |
6.4 国内外公积金制度的借鉴意义 |
7.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防范对策 |
7.1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
7.1.1 建立内部风险预警机制 |
7.1.2 以贷款人为对象构建风险预警系统 |
7.1.3 针对泰州市的房地产行业构建风险预警系统 |
7.2 规范贷款流程,严格风险管控 |
7.2.1 加强贷前风险调查工作 |
7.2.2 加强贷时风险审查工作 |
7.2.3 持续完善贷后风险管理工作 |
7.3 增加贷款品种和还款方式 |
7.3.1 增加贷款品种 |
7.3.2 增加公积金贷款还款方式 |
7.4 公积金系统信息化建设亟待加强完善 |
7.4.1 推进住房公积金信息系统双贯标工作 |
7.4.2 接入全国住房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平台 |
7.4.3 实现住房公积金与政府、司法查控系统联网 |
7.4.4 全面加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系统建设 |
7.5 启用贷款保险制度 |
7.6 其他保障措施 |
7.6.1 银行业角度 |
7.6.2 政府监管角度 |
7.6.3 用户个人 |
8.结论与展望 |
8.1 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 |
8.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8.3 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WH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论文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论文主要内容 |
1.3.3 论文创新点 |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住房公积金贷款 |
2.1.2 风险及风险管理 |
2.2 理论基础 |
2.2.1 金融脆弱性理论 |
2.2.2 风险管理理论 |
第3章 WH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 |
3.1 WH市住房公积金运营现状分析 |
3.1.1 WH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运营模式分析 |
3.1.2 WH市住房公积金贷款业务流程分析 |
3.1.3 WH市住房公积金财务情况分析 |
3.2 WH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管理现状 |
3.2.1 贷前风险管理 |
3.2.2 贷中风险管理 |
3.2.3 贷后风险管理 |
3.3 WH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3.3.1 住房公积金制度缺陷导致资金链断裂风险 |
3.3.2 公积金内部管理不健全导致操作风险 |
3.3.3 借款人信用问题引发还款风险 |
3.3.4 抵押物风险防控体系不健全易引发抵押物风险 |
3.3.5 第三方机构责任缺失引发风险 |
第4章 WH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的评价 |
4.1 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 |
4.1.1 层次分析法概述 |
4.1.2 层次分析法的原理 |
4.2 WH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评价 |
4.2.1 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
4.2.2 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评价指标权重的测度 |
第5章 WH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管理的防范对策 |
5.1 信用风险防范对策 |
5.1.1 建立住房公积金贷款信用评价体系 |
5.1.2 建立有效的失信惩戒机制 |
5.2 操作风险防范对策 |
5.2.1 增强内部审计 |
5.2.2 提高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素质 |
5.3 抵押物风险防范对策 |
5.3.1 加强对住房价格波动趋势的预测 |
5.3.2 加强抵押物管理 |
5.3.3 构建有效的抵押物执行措施 |
5.4 制度性风险防范对策 |
5.4.1 合理控制住房公积金贷款规模 |
5.4.2 完善公积金贷款担保制度 |
5.4.3 推行住房公积金贷款证券化 |
5.5 政策性风险防范对策 |
5.5.1 加强对房地产行业调控政策的分析 |
5.5.2 加强对国家利率政策的研判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10)我国城镇住房公积金制度模式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的背景 |
1.2 选题的意义 |
1.3 文献的回顾与评论 |
1.3.1 国外文献的回顾与评论 |
1.3.2 国内文献的回顾与评论 |
1.4 本文的结构 |
1.5 研究方法及创新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章 我国城镇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基本理论 |
2.1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概念与特点 |
2.1.1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概念 |
2.1.2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特点 |
2.2 住房公积金制度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 |
2.2.1 交易成本理论 |
2.2.2 委托代理关系理论 |
2.2.3 制度变迁理论 |
2.2.4 博弈论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我国城镇住房公积金制度的三种制度安排 |
3.1 我国城镇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概述 |
3.1.1 我国城镇住房公积金的运行概况 |
3.1.2 住房公积金的资金风险与抵押担保 |
3.1.3 住房公积金资金的保值增值 |
3.2 公积金中心主导模式——以北京为例 |
3.2.1 北京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历史 |
3.2.2 公积金中心主导模式的归集业务 |
3.2.3 公积金中心主导模式的贷款业务 |
3.2.4 公积金中心主导模式的会计核算体系 |
3.3 银行主导模式——以上海为例 |
3.3.1 上海住房公积金的发展历史 |
3.3.2 银行主导模式的归集业务 |
3.3.3 银行主导模式的贷款业务 |
3.3.4 银行主导模式的会计核算体系 |
3.4 公积金中心与银行合作模式——以南京为例 |
3.4.1 南京住房公积金的发展历史 |
3.4.2 公积金中心与银行合作模式的公积金归集业务 |
3.4.3 公积金中心与银行合作模式的公积金贷款业务 |
3.4.4 公积金中心与银行合作模式下的会计核算体系 |
3.5 住房公积金制度中的资金监管与资产管理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住房公积金制度安排的成本收益分析框架 |
4.1 住房公积金制度安排的参与主体 |
4.1.1 住房公积金制度安排的评价标准 |
4.1.2 住房公积金制度安排的参与主体 |
4.2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博弈模型 |
4.2.1 住房公积金制度博弈模型的要素确定 |
4.2.2 公积金中心与商业银行间的利益博弈模型 |
4.2.3 公积金中心与缴存个人间的利益博弈模型 |
4.2.4 商业银行与缴存个人间的利益博弈模型 |
4.3 住房公积金制度博弈模型的均衡解 |
4.3.1 混合战略纳什均衡解 |
4.3.2 利益博弈的均衡分析 |
4.4 住房公积金制度安排交易成本的影响因素 |
4.4.1 人的有限理性对住房公积金制度安排选择的影响 |
4.4.2 机会主义行为对住房公积金制度安排选择的影响 |
4.4.3 资产专用性对住房公积金制度安排选择的影响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安排的成本收益分析 |
5.1 公积金中心主导模式的成本收益分析 |
5.1.1 公积金中心主导模式中中心主体的成本收益分析 |
5.1.2 公积金中心主导模式中银行主体的成本收益分析 |
5.1.3 公积金中心主导模式中个人主体的成本收益分析 |
5.2 银行主导模式的成本收益分析 |
5.2.1 银行主导模式中中心主体的成本收益分析 |
5.2.2 银行主导模式中银行主体的成本收益分析 |
5.2.3 银行主导模式中个人主体的成本收益分析 |
5.3 公积金中心与银行合作模式的成本收益分析 |
5.3.1 公积金中心与银行合作模式中中心主体的成本收益分析 |
5.3.2 公积金中心与银行合作模式中银行主体的成本收益分析 |
5.3.3 公积金中心与银行合作模式中个人主体的成本收益分析 |
5.4 三种住房公积金制度安排的成本收益比较 |
5.4.1 三种住房公积金制度安排的成本比较 |
5.4.2 三种住房公积金制度安排的收益比较 |
5.5 公积金中心主导模式和银行主导模式的缺陷 |
5.6 公积金中心与银行合作模式推广面临的阻碍 |
5.6.1 住房公积金制度外部环境差异巨大 |
5.6.2 住房公积金制度目标定位模糊 |
5.6.3 住房公积金资金管理和风险防控不到位 |
5.7 本章小结 |
第6章 国外住房保障金融制度的借鉴 |
6.1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 |
6.1.1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 |
6.1.2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特点和主要功用 |
6.2 德国封闭式住房储蓄制度 |
6.2.1 德国住房储蓄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
6.2.2 德国住房储蓄制度的特点 |
6.3 日本住宅金融公库制度 |
6.3.1 日本住房金融公库制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 |
6.3.2 日本住房保障制度的特色 |
6.4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制度 |
6.4.1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模式 |
6.4.2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制度的特点 |
6.5 国外住房保障制度的借鉴 |
6.5.1 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经验 |
6.5.2 德国住房储蓄制度的启示 |
6.5.3 日本住宅金融公库制度的借鉴意义 |
6.5.4 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制度的借鉴意义 |
6.6 本章小结 |
第7章 我国城镇住房公积金制度安排的选择 |
7.1 公积金中心与银行合作模式的实现思路 |
7.1.1 实现公积金中心与银行合作制度安排的前提条件 |
7.1.2 公积金中心与银行合作模式中不同主体的职能划分 |
7.2 公积金中心与银行合作模式中中心行政管理职能的实现 |
7.2.1 公积金中心行政管理职能的目标 |
7.2.2 公积金中心行政管理职能的主要内容 |
7.2.3 公积金中心行政管理职能的法律监督机制 |
7.3 公积金中心与银行合作模式中银行金融性职能的实现 |
7.3.1 公积金中心与银行合作模式中银行金融性职能的分类 |
7.3.2 短期内现有公积金中心与银行合作模式的改进 |
7.3.3 长期内开放型公积金中心与银行合作模式的发展方向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8.1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 |
8.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四、谈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的防范(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宁市住房公积金运行风险防范研究[D]. 吕静敏. 青海师范大学, 2021(02)
- [2]Y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贷款风险管理研究[D]. 杨威.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
- [3]X住房置业担保公司风险管理研究[D]. 段文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0(08)
- [4]Z市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研究[D]. 陈韦玲.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5]湖北省住房公积金二次抵押贷款风险管理研究[D]. 王梦雅. 西北师范大学, 2020(01)
- [6]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改革路径研究[D]. 李涛.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1)
- [7]东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风险及对策研究[D]. 汪静芳. 深圳大学, 2019(10)
- [8]泰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管理研究[D]. 翟宇晶.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6)
- [9]WH市住房公积金贷款风险管理研究[D]. 张娅楠. 天津大学, 2018(06)
- [10]我国城镇住房公积金制度模式的比较研究[D]. 王语奇.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