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胰瘘窦道体外桥式空肠内引流术在治疗高流量胰瘘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ERCP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1](2021)在《中国胰瘘消化内镜诊治专家共识(2020,北京)》文中研究指明消化内镜下胰瘘诊治已历经近三十年的发展,但目前国内外尚无胰瘘内镜下诊治的指南及专家共识。因此,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组织本专业领域权威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通过集体讨论与投票等方式,共同制定本共识。本共识从胰瘘的定义与病因、诊断、分型分级、内镜治疗适应证、预防性治疗及内镜下治疗术式6部分,共提出12条陈述建议。
柴宁莉,杜晨,翟亚奇,李惠凯,汤小伟[2](2020)在《中国胰瘘消化内镜诊治专家共识(2020,北京)》文中研究指明一、引言胰瘘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富含胰酶的液体在胰管上皮和其他上皮组织之间的异常交通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1- 2]。胰瘘主要分为内瘘和外瘘。引起胰瘘的原因较多,主要包括胰腺外伤、胰腺及胰周外科手术、急慢性胰腺炎等。胰腺外伤时,胰瘘发生率约5%~30%[3]。胰腺外科手术常见的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局部剜除术和远端胰腺切除术,前者胰瘘发生率为20%~25%,而后者发生率超过30%[3- 4]。另外,
刘军桂,刘翔,刘全达,金奎,张涛,李华丽,白芳,段伟宏[3](2019)在《胆胰分离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C级胰瘘治疗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胆胰分离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中应用的可行性和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6年7月外科处理的1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病例的临床资料,术前诊断均为术后胰瘘(C级)。结果 1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病例均经手术证实为胰肠吻合口瘘(C级),所有病例均拆除原胰肠吻合口,关闭胰肠吻合空肠残端,其中14例胰管内支架管置入,并绞锁缝合胰腺断端,12例行经空肠胰管外引流,2例行直接胰管外引流;1例行残留胰腺切除术;所有病例术后均给予持续腹腔冲洗低负压引流;手术时间205~450 min,平均290 min;术中出血500~7 500 ml,平均2 200 ml;住院时间为21~67 d,平均33 d;14例治愈出院,1例术后再次腹腔出血死亡。结论胆胰分离术能有效地解决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及其并发的腹腔出血、感染,可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C级)的外科处理。
胡勇[4](2019)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微创化个体化治疗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提出目的:1、分析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重症化的早期危险因素。2、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局部并发症微创外科治疗体系的程序化方案。3、前瞻性动态观察个体化程序化微创手术治疗感染坏死性胰腺炎(infected necrotic pancreatitis,INP)的技术特点及临床效果。4、随机对照双盲研究清胰汤加四君子汤对中度重症急性胰腺炎(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血清炎症及免疫指标的影响、临床预后及医疗经济资源使用情况。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天津市南开医院连续收治的AP患者3105例,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符合条件的789例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病因及入院12小时内急查的所有化验检查指标等资料,运用单变量及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各因素与AP重症化的相关性。运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价各危险因素的预测价值。2、分析胆胰疾病中心5年中收治的126例SAP伴局部并发症患者临床诊疗资料,出院后门诊、电话或邮件等方式回访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程序化个体化微创外科(programmatic individualiz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PIMIS)组(39例),常规微创外科(routine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组(23例)和经皮腹腔穿刺引流(percutaneous catheter drainage,PCD)组(64例)。主要观察第一、二、三终点临床结局包括治愈率,死亡率,严重并发症。主要是新发器官功能不全(new organ failure,NOF)、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腹腔出血、胃肠道出血、胃肠道穿孔、肠外瘘、胰瘘(pancreatic fissure,PF)、肠内营养时间、抗生素时间、穿刺置管时间、内外分泌功能不全、切口感染、外科干预次数、重症监护(intensive care unit,ICU)时间及住院总时间(length of stay,LOS)、住院费用等;3、前瞻性动态观察2016年1月至2019年5月于天津市南开医院就诊的42例INP患者,分析胰腺坏死感染灶分布范围、细菌感染种类,探究微创新技术的方法特点、临床结局的比较。入院后均在12小时内行全腹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明确胰腺坏死感染诊断、评估病情危重程度,并行微创化个体化程序化清创术。根据切口直径、切口位置及应用微创器械种类将手术技术分为胆道镜治疗组,肾镜治疗组,单孔腹腔镜治疗组(single-incision port laparoscopic debridement,SIPLD)和循窦道微小切口清创组(small incision pancreatic necrosectom,SIPN),观察进入第一、二、三终点时间、临床治愈率、死亡率、器官衰竭、局部并发症、腹腔菌群感染种类、外科干预次数、微创手术次数、再入院率等指标;4、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研究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72例MSAP患者分为清胰汤+四君子汤组(补益组22例),清胰汤加减方组(清热解毒组20例)及清胰汤原方组(原方组30例),比较分析患者用药后1周内腹痛持续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血淀粉酶、尿淀粉酶、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T淋巴细胞亚群、住院时间(length of hospital stay,LOS)、住院费用等数据。结果:1、SAP患者109例,男性65例,平均年龄44.3±13.9岁;轻型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患者680例,男性383例,平均年龄52.8±16.3岁,二者间的性别无明显差别。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下面积BMI(0.961±0.006)、D-二聚体(0.802±0.023)、甘油三酯(0.734±0.023)、CRP(0.816±0.020)和Logistic回归模型(0.985±0.00)在发病72小时内与AP重症化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AP重症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BMI、D-二聚体、CRP是优秀的预测因子,Logistic回归模型Y=-25.541-0.046年龄+1.095BMI+0.110白细胞计数-0.110红细胞压积+0.261D二聚体+0.006尿素氮+0.014 C反应蛋白能够提高预测的灵敏度。2、PIMIS组中1例患者死亡,其余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MIS组有3例患者病危要求自动出院后死亡,1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PCD组有7例未痊愈要求自动出院,11例患者住院期间治疗无效死亡。PIMIS组第一终点治疗时间32(17-51)显着短于MIS组55(29-72)和PCD组58(38-88),P=0.003。PIMIS组第二终点时间62(34-81)明显短于MIS组88(43-131)和PCD组79(60-128),P=0.018。PIMIS组74(53-109)第三终点时间明显短于MIS组89(46-131)和PCD组90(77-139),P=0.015。PIMIS组临床治愈率(97.4%)明显高于MIS组(82.6%)和PCD治疗体系(71.8%),P=0.002。PIMIS组死亡率(2.6%)明显低于MIS组(17.4%)和PCD治疗体系(18.7%),P=0.045。PIMIS组在肾衰(P=0.015)、呼衰(P<0.001)、心衰(P=0.009)、单发器官衰竭(P<0.001)、多器官衰竭(P=0.015)患病率中均低于MIS组和PCD组。PIMIS组与MIS组和PCD组相比能够显着降低腹腔出血(P=0.012)、肠外瘘(P=0.017)、胰瘘(P=0.003)的发病率。PIMIS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MIS组(P=0.011)和PCD组(P=0.018)。在卫生经济方面PIMIS组住院费用也比MIS组(P=0.027)和PCD组(P=0.013)更低。3、42例INP患者中胆道镜治疗组13例,8例行肾镜坏死组织清除,11例为SIPLD,SIPN10例,SIPLD组和肾镜组患者有1人死亡,胆道镜治疗组中2名患者死亡,但无统计学差异(P=0.642)。但单孔腹腔镜在第一终点、第二终点时间和第三终点时间均低于其他三组分别是P=0.015、P=0.004和P<0.001,且局部并发症中的胃肠道出血(P=0.044)、肠外瘘(P=0.044)单孔腹腔镜清创术也具有显着优势。除此之外非计划性再住院率单孔腹腔镜组与胆道镜组有明显差异(P=0.041)。4、20例补益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腹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三组WBC、CRP、T淋巴细胞亚群均呈进行性下降,但补益组下降速度更快,LOS、住院费用补益组明显低于其他治疗组(P<0.05)。结论:1、BMI、D-二聚体(D-Dimer)、甘油三酯(TG)、CRP与AP重症化密切相关,应作为预测AP重症化的参考指标,其中BMI、D-Dimer、CRP是优秀的预测因子。Logistic回归模型可以增加预测的敏感性。2、PIMIS体系治疗与MIS、PCD体系相比能够明显提高SAP治愈率,显着缩短第一、二、三终点时间,改善器官衰竭的发生率,显着降低腹腔出血、肠外瘘、PF等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外科干预次数、LOS及住院费用,应作为治疗SAP局部并发症的首选方法。3、比较不同感染灶位置及不同入路微创方案治疗胰腺或胰周坏死感染后发现,不同微创技术对腹腔感染菌群的影响没有明显区别,单孔腹腔镜组与其他微创技术组相比效率更高,更全面,显着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局部并发症发生,且明显降低患者的非计划再住院率,但需加强切口护理,尽量避免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同时可以将胆道镜技术作为基础技术来辅助进行坏死清创术后的检查。4、清胰汤+四君子汤治疗MSAP优势明显,与清胰汤加减方、清胰汤原方治疗相比能够提高患者免疫力、减轻患者腹痛时间、改善肠道功能、加快康复速度,是MSAP中药治疗的新选择。
郝阳[5](2019)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后十二指肠残端漏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后发生十二指肠残端漏(Duodenal stump fissure,DSF)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于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接受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的391例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均严格按照2014年日本《第四版胃癌治疗公约》完成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通过对比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糖尿病、高血压、术前存在不全梗阻、上腹部手术史、新辅助化疗、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十二指肠残端是否包埋、消化道重建方式、肿瘤T分期、肿瘤直径、癌肿边缘距幽门环距离、病理分型、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腹腔感染、术后首次下床时间、首次经口进食时间等结果,通过应用SPSS22.0软件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对术后发生十二指肠残端漏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р<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所有纳入研究391例患者中共有18例(4.6%)发生十二指肠残端漏。(2)单因素分析提示: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25g/L、新辅助化疗、毕Ⅱ式吻合、T4分期、癌肿边缘距幽门环距离<2cm、未行十二指肠残端包埋与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后十二指肠残端漏的发生相关(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因素分析提示:存在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25 g/L(OR=2.701,P=0.017,)、十二指肠残端未包埋(OR=4.572,P=0.002,)、毕Ⅱ式吻合(OR=2.477,P=0.029,)、癌肿边缘距幽门环<2cm(OR=3.176,P=0.015,)为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后发生十二指肠残端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存在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25g/L、十二指肠残端未包埋、毕Ⅱ式吻合、癌肿边缘距幽门环<2cm为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后发生十二指肠残端漏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存在此类危险因素的患者应积极预防十二指肠残端漏的发生。
何志阳[6](2019)在《CT引导下腹腔多路置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包裹性坏死的疗效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回顾临床病例资料分析传统开放手术经左结肠旁沟腹膜后入路清除胰腺坏死组织并留置粗三腔管引流及CT引导下腹腔多路置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包裹性坏死的疗效,探究CT引导穿刺治疗手段的临床优越性,为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包裹性坏死的治疗提供可行的治疗参考意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7年10月经我院诊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包裹性坏死患者76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48)和对照组(n=28)。其中研究组患者为CT引导下腹腔多路置管引流,对照组患者为经左结肠旁沟腹膜后入路清除胰腺坏死组织并留置粗三腔管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7d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谷氨酰转肽酶(GGT)等肝功能指标和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观察并记录两组血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显着短于对照组(P(27)0.05);两组患者血清AST、ALT、GGT、TBIL等肝功能指标均显着低于治疗前(P(27)0.05),但研究组AST、ALT、GGT、TBIL等肝功能指标显着低于对照组(P(27)0.05);两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均显着低于治疗前(P(27)0.05),但研究组患者血清IL-6、IL-8、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P(27)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8%(1/48较对照组显着低于对照组[14.29%(4/28),P(27)0.05]。结论:CT引导下腹腔多路置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包裹性坏死的疗效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及肝功能,显着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结果提示,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淀粉酶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发热消失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显着短于对照组,说明CT引导下腹腔多路置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较好,可明显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因此临床上可以作为外科干预治疗的重要手段。
孙明鑫[7](2012)在《不同胰腺残端处理方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影响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不同的胰腺残端处理方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是否有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6年6月到2011年7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81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术中胰腺残端的处理术式主要为胰空肠吻合和胰胃吻合。胰空肠吻合包括传统的套入式吻合,胰管空肠对黏膜吻合,改良后端端套入式吻合。结果:胰胃吻合发生胰瘘5例,胰腺空肠吻合发生胰瘘29例,其中传统的套入式吻合发生胰瘘25例,胰管空肠对黏膜吻合法有4例发生胰瘘,改良端端吻合未发生胰瘘。结论:不同的胰腺残端处理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产生可能有影响,我们在术中应该汲取各种吻合方式的优点,同时兼顾吻合方式的个体化处理是可以从根本上降低胰瘘的发生率。
魏明[8](2011)在《胃癌术后消化道瘘的临床研究(附81例病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收集胃癌住院经手术治疗发生消化道瘘的81例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胃癌术后消化道瘘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和诊断、治疗的体会。方法:收集1996.1~2006.12期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7880例胃部肿瘤患者病例,其中胃癌病例7342例,并收集1996.1至2006.12行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5702例,未发生消化道瘘患者5621例,发生消化道瘘患者81例,进行研究;患者一般特点及消化道瘘发生相关影响因素:年龄、性别、住院时间(以月为单位)、家族肿瘤史、既往病史及腹部手术史及相关临床资料的收集与登记;胃癌手术治疗情况(手术性质、手术方式及切除部位、胃癌手术消化道重建方式),瘘临床表现及诊断:临床表现为术后发热、腹膜炎体征、引流管引流出浑浊液体、影像学检查证实。消化道瘘的治疗情况。建立我院1996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后行胃癌切除术的5702例胃癌手术病人数据库,整理临床资料,应用SPSS18.0程序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术后发生81例消化道瘘的临床资料。结果:消化道瘘发生率为1.42%;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共计149例,其中发生消化道瘘9例,发生率为6.04%,对照组消化道瘘发生率为1.30%,χ2=23.32 P=0.00002;患者术前贫血(男性:血红蛋白<120g/L,女性:血红蛋白<110g/L)为1520例,发生消化道瘘32例,发生率为2.11%,χ2=6.94 P=0.008;患者术前白蛋白低于30g/L患者为218例,发生消化道瘘为9例,发生率为4.13%,对照组消化道瘘发生率为1.31%,χ2=11.87 P =0.0006。胃癌合并联合脏器切除患者有18例发生消化道瘘,发生率为5.31%。62例消化道瘘的患者经保守治疗后53例愈合,9例死亡;19例经手术治疗全部愈合,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有1例行膈下切开引流术,16例行空肠造瘘术,2例行吻合口切除再次吻合术。结论:胃癌术后消化道瘘是腹部外科常较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本研究发现性别、年龄、胃癌合并有心肺疾病、胃癌术前有过腹部手术史与消化道瘘发生没有关系。患者术前贫血发生消化道瘘的发生率为2.11%,患者术前白蛋白低于30g/L,发生消化道瘘的发生率为4.13%,消化道瘘的发生与术前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有关,术前应纠正贫血以及营养不良等影响因素,降低消化道瘘的发生率。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消化道瘘发生率为6.04%,治疗胃癌的同时应该对糖尿病进行治疗,降低消化道瘘发生的风险。术中对于不同位置、大小的胃癌患者应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案,选择合适的吻合方式。保持引流的通畅,合理应用肠外及肠内营养制剂、抗生素,预防感染以及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并采取正确措施可以促进消化道瘘的愈合,降低消化道瘘的发生率。
宋青[9](2010)在《超声造影诊断急性胰腺断裂伤及小血管损伤活动性出血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①研究不同级别的急性胰腺断裂伤的超声造影特征;②探讨超声造影诊断急性胰腺断裂伤的价值;③通过与手术结果对照,对急性胰腺断裂伤超声造影分级进行初步探讨;④研究低机械指数超声造影对小血管损伤活动性出血方式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1)动物实验:健康小型猪12只(由我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全麻开腹状态下,建立胰腺裂伤模型,制作创伤60处。根据AAST胰腺创伤分级标准于术中对断裂伤分级,即刻进行常规超声和CEUS检查,记录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特征;CEUS条件下对急性胰腺断裂伤分级,并与手术结果对照。(2)体外实验:建立体外模型,通过可调式输液泵控制人工血管内液体流量及流动方式,模拟不同方式小血管损伤活动性出血,按照人体使用比例在体外模型中加入适量超声造影剂,进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1.动物实验:(1)CEUS较常规US明显提高了对急性胰腺断裂伤的显示率(88.3% vs 66.7%)。胰腺裂伤CEUS表现主要有三种:①局部实质呈不均匀增强,创伤区域形态不规则,与正常胰腺实质分界欠清楚,断裂的胰腺实质分离不明显。②裂隙样低增强区,边界较清楚,胰腺实质无明显分离;③胰腺实质分离,可见V形或条形裂口,呈无增强。(2)1例合并活动性出血,超声造影探及“泉涌样”造影剂外溢征象。(3)CEUS分级与手术结果对照超声造影对胰腺裂伤分级诊断结果与手术结果分级比较一致性好(p=0.000),与手术结果对照诊断符合率为96.7%(29/30)。2.体外实验:超声造影可以有效显示模拟小血管损伤活动性出血,乃至极低流速的模拟渗血。活动性出血的超声造影特征取决于损伤血管的内径及出血速度,高速、搏动性出血表现为喷射状,低速出血呈气泡样、斑状或云雾状。“活动性出血”的速度与造影显示流体束长度、超声造影增强强度均呈显着正相关(r=0.9397,p=0.000;r=0.9480,p=0.000)。结论:超声造影不仅显着提高了超声对不同级别急性胰腺断裂伤的显示率,而且急性胰腺断裂伤CEUS分级与手术结果一致性好,可较准确地反应断裂伤程度,对伤情分类、进一步检查有一定指导意义。同时超声造影可以有效显示小血管损伤活动性出血,通过出血的形态可反映出血的方式,出血速度与观察显着性、增强强度呈显着正相关。
姜笑明[10](2009)在《胃癌术后并发胰瘘的诊断和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和目的胃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我国位居于所有恶性肿瘤第三位,胃癌死亡占恶性肿瘤死亡23.2%,其中胃癌死亡率男性为30.1/10万,女性为13.8/10万,居于所有恶性肿瘤首位。目前根治性手术切除是胃癌治疗的最主要手段,在完成胃癌的标准根治术中,若肿瘤局部浸润胰腺或术者操作不慎时,易发生医源性胰腺损伤导致胰瘘。胰瘘常可引起术后出血、腹腔感染、再次手术等严重后果。因此,胰瘘的防治是腹部外科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本研究通过对近4年华山医院670例行胃癌根治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胃癌术后的胰瘘的诊断、治疗、影响因素及转归情况。研究方法1.对象2004年1月-2008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670例行胃癌根治术病例,除外胃癌姑息性切除,单纯行胃部分或全切除术和因胃癌侵犯胰腺行联合部分胰腺切除病例。2、观测指标一般指标: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及术前情况(营养状况、腹部手术史,糖尿病,肝功能等)手术指标:包括手术方式、手术时间、肿瘤是否累及胰腺。病理分期:包括病理类型,pTNM分期(国际抗癌联盟,1997)。术后指标:术后引流液量动态变化,引流液淀粉酶测定值,胰瘘出现时间及缓解时间,胰瘘治疗方法及预后,术后其他并发症。3、统计分析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重要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670例胃癌根治术后共发生胰瘘41例,发生率为6.12%,其中临床胰瘘21例(3.13%),生化胰瘘20例(2.99%)。41例胰瘘经非手术治疗均痊愈,7~56日后病情均缓解,平均缓解天数为16.05±11.93d。综合措施主要为保持引流通畅,禁食和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应用胰液分泌抑制剂(乌司他丁、善宁或思他宁),并用广谱抗生素防止感染及根据药敏结果抗感染治疗,同时行营养支持等。胰瘘发生最重要的高危险因素为肿瘤局部累及胰腺(OR=4.064,95%Cl 1.987-8.315,P<0.001),而进展期胃癌高龄(OR=3.199,95%Cl 1.501-6.821,P=0.003)患者因手术范围的扩大增加胰瘘的发生风险。扩大淋巴结清扫范围、营养不良和既往腹部手术史不会提高胰瘘发生风险。测量术后第1d引流液淀粉酶(4000U·L-1)对胰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8.8%和92.6%。结论胰瘘高危因素为胃肿瘤累及胰腺,而进展期胃癌老年患者因手术范围的扩大增加胰瘘的发生风险。胃癌术后动态监测引流液淀粉酶可有助于早期诊断胰瘘,而保持引流通畅,选用广谱抗生素及应用胰酶分泌抑制剂可有效治疗胃癌术后胰瘘。
二、胰瘘窦道体外桥式空肠内引流术在治疗高流量胰瘘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胰瘘窦道体外桥式空肠内引流术在治疗高流量胰瘘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2)中国胰瘘消化内镜诊治专家共识(2020,北京)(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方法 |
三、胰瘘定义及病因 |
四、胰瘘的诊断 |
五、胰瘘分级分型 |
六、内镜下治疗适应证 |
七、内镜下胰瘘预防性治疗 |
八、内镜下胰瘘手术治疗 |
(一)ERCP引导下内镜手术 |
(二)EUS引导下胰周液体积聚(pancreatic fluid collections,PFCs)引流清创术 |
九、结语 |
(3)胆胰分离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C级胰瘘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病例资料 |
二、手术方法 |
结 果 |
一、手术情况 |
二、术后恢复情况 |
讨 论 |
(4)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微创化个体化治疗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一、AP重症化的早期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 |
1.1 研究对象、资料和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诊断标准 |
1.1.3 临床判定标准 |
1.1.4 纳入标准 |
1.1.5 排除标准 |
1.1.6 队列分组 |
1.2 数据采集 |
1.2.1 一般情况 |
1.2.2 既往史 |
1.2.3 实验室检查数据 |
1.3 统计方法 |
1.4 结果 |
1.4.1 一般情况 |
1.4.2 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1.4.3 模型的检验与校准 |
1.4.4 危险因素诊断价值 |
1.5 结论 |
二、SAP局部并发症外科治疗三终点体系建立及评估 |
2.1 研究对象、资料和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诊断标准 |
2.1.3 临床判定标准 |
2.1.4 纳入标准 |
2.1.5 排除标准 |
2.1.6 队列分组 |
2.1.7 伦理及知情权 |
2.2 治疗方法 |
2.2.1 基础治疗 |
2.2.2 PCD组治疗方案 |
2.2.3 MIS组治疗方案 |
2.2.4 PIMIS组治疗方案 |
2.3 数据采集 |
2.3.1 一般情况 |
2.3.2 既往史 |
2.3.3 起始点严重程度 |
2.3.4 治疗起始点 |
2.3.5 第一治疗终点 |
2.3.6 第二治疗终点 |
2.3.7 第三治疗终点 |
2.4 统计方法 |
2.5 结果 |
2.5.1 一般情况 |
2.5.2 起始点严重程度 |
2.5.3 第一终点临床结果 |
2.5.4 第二终点临床情况 |
2.5.5 第三终点临床资料 |
2.6 讨论 |
2.7 小结 |
三、动态观察个体化微创技术治疗INP的方法特点分析及效果比较 |
3.1 资料与方法 |
3.1.1 研究对象 |
3.1.2 诊断标准 |
3.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
3.1.4 实验材料和设备 |
3.1.5 队列分组 |
3.1.6 手术前准备 |
3.1.7 手术过程 |
3.1.8 手术后治疗 |
3.2 数据采集 |
3.2.1 患者一般资料 |
3.2.2 严重程度评估 |
3.2.3 医疗卫生资源 |
3.2.4 转归 |
3.3 统计学方法 |
3.4 结果 |
3.4.1 一般情况 |
3.4.2 起始点严重程度 |
3.4.3 腹引液菌群分布 |
3.4.4 第一终点临床结局 |
3.4.5 第二、三终点临床情况 |
3.5 讨论 |
四、随机对照研究清胰汤+四君子汤对MSAP炎性指标影响及经济学情况 |
4.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4.1.1 研究对象 |
4.1.2 西医诊断标准 |
4.1.3 中医诊断标准 |
4.1.4 纳入和排除标准 |
4.1.5 脱落标准 |
4.1.6 随机分组 |
4.1.7 双盲试验 |
4.1.8 常规治疗 |
4.1.9 中药治疗 |
4.1.10 检测指标 |
4.1.11 治疗效果评定标准 |
4.1.12 不良事件评价标准 |
4.2 统计学处理 |
4.3 结果 |
4.3.1 一般资料 |
4.3.2 三组患者腹痛评分比较 |
4.3.3 三组患者胃肠功能改变情况比较 |
4.3.4 三组患者炎性、免疫指标及血尿淀粉酶比较 |
4.3.5 三组患者医疗卫生资源情况比较 |
4.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 急性胰腺炎的最新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5)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后十二指肠残端漏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 |
前言 |
一般资料及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现状及术后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6)CT引导下腹腔多路置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包裹性坏死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一览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前言 |
2.资料和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指标 |
2.4 统计学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6.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
参考文献 |
(7)不同胰腺残端处理方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影响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资料与方法 |
1. 临床资料 |
2. 关于胰瘘的认识 |
2.1 胰瘘的诊断标准 |
2.2 胰瘘的分级与分型 |
3. 统计方法 |
4. 术中处理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8)胃癌术后消化道瘘的临床研究(附81例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附图 |
附表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超声造影诊断急性胰腺断裂伤及小血管损伤活动性出血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超声造影诊断急性胰腺断裂伤及其分级的实验研究 |
引言 |
第一节 超声造影诊断急性胰腺断裂伤的实验研究 |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第二节 超声造影对急性胰腺断裂伤分级与手术结果对照的实验研究 |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小结 |
第二部分 超声造影诊断小血管损伤活动性出血的体外实验研究 |
引言 |
1.资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4.结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附图 |
文献综述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10)胃癌术后并发胰瘘的诊断和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一、中文摘要 |
二、英文摘要 |
三、正文 |
1.前言 |
2.资料和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6.附表 |
7.附图 |
8.参考文献 |
四、综述 |
五、在读期间完成论文 |
六、致谢 |
四、胰瘘窦道体外桥式空肠内引流术在治疗高流量胰瘘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胰瘘消化内镜诊治专家共识(2020,北京)[J].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ERCP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21(04)
- [2]中国胰瘘消化内镜诊治专家共识(2020,北京)[J]. 柴宁莉,杜晨,翟亚奇,李惠凯,汤小伟.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20(03)
- [3]胆胰分离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C级胰瘘治疗中的应用[J]. 刘军桂,刘翔,刘全达,金奎,张涛,李华丽,白芳,段伟宏. 腹部外科, 2019(05)
- [4]重症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微创化个体化治疗的相关性研究[D]. 胡勇.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
- [5]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后十二指肠残端漏危险因素分析[D]. 郝阳. 郑州大学, 2019(08)
- [6]CT引导下腹腔多路置管引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包裹性坏死的疗效分析[D]. 何志阳.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9)
- [7]不同胰腺残端处理方式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影响的临床分析[D]. 孙明鑫. 新疆医科大学, 2012(02)
- [8]胃癌术后消化道瘘的临床研究(附81例病例分析)[D]. 魏明. 河北医科大学, 2011(10)
- [9]超声造影诊断急性胰腺断裂伤及小血管损伤活动性出血的实验研究[D]. 宋青.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 2010(09)
- [10]胃癌术后并发胰瘘的诊断和治疗[D]. 姜笑明. 复旦大学, 2009(12)
标签:胃癌论文;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论文; 胃癌根治术论文; 腹腔镜手术论文; 胰腺肿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