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钢琴音乐教学

谈中学钢琴音乐教学

一、浅谈中师的钢琴音乐教学(论文文献综述)

吴跃华[1](2021)在《曾被“官”定为“模范全国”的中师——北京师范学校音乐教育史考释》文中研究说明北京师范学校是一所特殊的中师,一直引领着我国各个学科的发展,尤其在音乐教育方面做出的贡献更大。从该校创立初期就设有音乐课,民国初年被教育部定为"模范全国"的师范后,该校教师便编制出最早的中等音乐教材,并负责审定全国音乐教材,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前后,音乐进一步学科化,培养出了钢琴家老志诚、作曲家王洛宾、音乐教育家曹试甘等一些着名音乐家。即便到了三、四十年代,民族化音乐教育也这样领先。新中国成立前后,音乐教育更是蓬勃发展,并最早由中师升格为专科学校,后并入北京师范学院即今天的首都师范大学,现仍在引领着我国音乐师范教育的发展。回溯北京师范学校音乐教育史,从中也能约略见出20世纪我国中师音乐教育发展的前沿状态。

黎姿[2](2021)在《浙江音乐教育家王家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肖丽雨[3](2020)在《中国台湾小学传统音乐教学研究 ——以台湾三所小学为例》文中提出台湾虽然在地理位置上与大陆相离,但共同的传统中华文化文明一脉相承。纵观我国大陆百余年来学校音乐教育的历史,从20世纪初的“学堂乐歌”运动,一直到改革开放后借鉴德奥音乐教育模式、从直接照搬苏联专业音乐教育体制到上世纪末以来全面引入、学习、运用西方现代作曲技法,清晰地展示出了“西乐东渐”的发展脉络。尽管在此期间,我们有过革命民族音乐运动、提倡学习民间音乐等举措,但传统音乐文化仍然不够重视,已然成为公众眼中不争的事实。相对于大陆传统音乐教育的缓慢发展进程,台湾和大陆有着相同文化根源及底蕴,在1945年光复后台湾民众便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发展地重要性认识,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音乐不仅是一种天赋、更是一种智能,音乐天赋的发展,长期受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的影响。在传统音乐教学方面,台湾当前教育体制中的音乐教育被划分成多个不同类别,小学是音乐天赋的最初萌芽时期,台湾针对小学音乐教育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措施与办法。这些特殊方式,有着特殊的背景和目标,也有特殊的参照意义。因此,了解台湾的经验和做法,对中华传统音乐的传承和传播,对两岸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交流和互相促进,有着重要价值。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分析归纳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理论问题进行分析,通过文献调查研究、分析归纳、课堂观察以及访谈记录的方法对台中市国立台中教育大学附属实验国民小学、及两所原住民实验学校的传统音乐教育的课程纲领,课程的设置,以及相关课程的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研究调查。本文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包括选题缘由、研究意义,两岸学者对台湾小学音乐教育的研究综述等;第二部分为台中市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现状分析,该部分包含四个内容,依次为台中小学音乐教材研究分析、台中市国立台中教育大学附属实验国民小学的现状、围绕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以及中国传统音乐素养调查分析;第三部分为两所原住民实验学校传统音乐教学现状分析,包括学校、师资、教学情况等几个方面展开探讨;第四部分为总结,通过对前面三个章节的内容进行概括,将台湾一般小学与原住民实验小学传统音乐教学进行比较分析,包括课程目标的比较以及教学方法的比较等,同时希望借此次研究能够为大陆今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和音乐教科书的修定与编写进言献策,以实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有效传承。

闫长艳[4](2020)在《蒙授中师课程设置理念的借鉴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越来越关注少数民族教育。小学蒙古语授课教师作为蒙古民族基础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其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直接影响蒙古族小学的教育质量,进而影响到蒙古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蒙授中师从蒙古民族地区特点和蒙古族小学教学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师课程体系,培养了一批技能高、信念强、知识广、善于教育的小学蒙古语授课教师。蒙授中师课程设置理念对改进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升小学蒙古语授课教师职前教育的质量,优化小学蒙古语授课教师的教育素养,推动蒙古民族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在搜集、整理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蒙授中师”、“课程设置”和“课程设置理念”进行了概念界定,以“教师教育理论”、多元文化理论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和历史研究的方法,对蒙授中师课程产生的背景、原因、影响以及课程的发展阶段做了系统的梳理。文章从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两个方面,课程类型、课程门类、课程时间、课程实施与评价等多个维度,阐明了蒙授中师课程设置的基本情况,并以此为据,对蒙授中师课程设置所具有的民族性、实用性、协同性、思想性、技能性和教育性等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概括性的总结。文中评析了小学蒙古语授课教师教育课程内容脱离民族小学教育与生活实际、专业思想教育不足、轻视传统教学工具使用能力培养等情况;对蒙授中师的教学内容密切联系民族地区实际、融合民族文化开发隐形课程、合理组织加强技能训练等课程设置理念,进行了经验性的反思。在反思之余,笔者总结了蒙授中师课程设置理念中一些值得小学蒙古语授课教师职前教育借鉴的地方。比如:因地制宜,密切联系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育民族小学真正需要的老师;根据民族小学的教学需要来确定技术培训的内容;以蒙古族学生的个性特征为依据,合理地组织教学技能的考核,还要善于利用教育认知、教育情感和教育意志对教育行为的推动作用,从多方面指导学生热爱本民族教育,全心全意为蒙古族小学教育事业服务等。

周蕾[5](2020)在《20世纪河北邯郸学校音乐教育史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史是音乐教育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独特的价值,本文运用了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与实地调查法对二十世纪河北邯郸学校音乐教育的情况从三个时期进行研究论述。绪论部分,介绍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现状与方法。第一章,本章对20世纪上半叶邯郸音乐教育史概况介绍。将20世纪上半叶分为两个时期,一为清末民初(1901~1919年)时期,此时为学校音乐教育的萌芽期,在国家制定的法规中出现了音乐课,邯郸也开始兴办新式学堂、师范学校。二为五四运动之后(1919~1949),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课程纲要,邯郸地区在抗日战争时期,并存三个不同政权,政权不同,教育政策、教育方式也有所不同。第二章,新中国建立初期至“文化大革命”之后的邯郸学校音乐教育情况,本章为学校音乐教育的曲折发展期以及停滞期。邯郸学校音乐教育在建国初期根据政策改革学制,以美育教育为重点;“文革”期间,虽然邯郸学校教学秩序混乱,但是大大发展了音乐课外活动,有很多音乐爱好者成为了日后的音乐教育工作者。第三章,新时期的邯郸学校音乐教育,国家的系列政策使学校音乐教育进入了繁荣期。邯郸重视“美育”教育、大力支持音乐教育事业。三个历史时期主要针对有关邯郸学校音乐的教育法规、办学情况、音乐课程设置、音乐师资及培训、音乐教材、课外活动等方面的问题,并将各个时期的部分问题进行比较研究,从中总结出更好的办学经验;全文结论,本文以邯郸学校音乐教育为切入点,将幼儿教育、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范音乐教育进行研究,从而得出结论,1、邯郸地区各级学校的音乐教育是在教育部颁发的教育法规及教学大纲基础上,根据河北省相关文件及本地的实际情况加以贯彻、调整和落实;2、邯郸音乐教师培训工作进展加快,使音乐教师总体素质普遍提高;3、注重加强音乐审美功能;4、加强音乐教育的连贯性。

徐筱园[6](2020)在《2003-2018年Tiankong合唱团史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合唱自20世纪初以来,一百多年的漫漫发展之路,经历了借鉴西方合唱体裁的萌芽期,中国合唱艺术性与时代性结合的过渡期,和现代合唱思维注入的民族化探索期。到21世纪初,随着中国文化的跨世纪转变,中国合唱艺术进入新的转型期,并走上了多元化发展道路,逐渐形成欧洲、歌剧与俄罗斯等多种合唱形态的西方合唱范式,中国民歌、中国艺术合唱形态的中国合唱范式,和流行、群众合唱形态的现代合唱范式。在中国合唱艺术多元化发展过程中,尤其突显在作品和演唱两个层面的创新,如2000年内蒙古青年合唱团在第一届世界合唱奥林匹克比赛中演唱蒙古族作品,2008年“青歌赛”贵州侗族合唱队用原生态唱腔演唱中国多声部民歌,以及引人注目的Tiankong合唱团在“青歌赛”中崭露头角,纯美之声让人耳目一新。中国合唱大师杨鸿年评价:“‘Tiankong’的名字就意味着新的声音,新的中国合唱风格。”从一定程度上讲,2003-2018年Tiankong合唱团十五年,影响并引导了新世纪中国女声合唱的发展,“Tiankong”在演唱风格、表演思维、作品选择、合唱服饰等方面,得到中国合唱界的广泛重视与认可,甚至成为一种“标识”,被“追捧”、“模仿”,掀起一次次“Tiankong”潮流。特别是Tiankong合唱团从受邀ACDA(美国合唱指挥家协会)年会展演、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专场音乐会以及两度受邀国家大剧院品牌项目“八月合唱节”等,达到一个个中国女声合唱的峰巅。“Tiankong合唱团犹如天籁般的声音及其音乐带给人们无限的美感都是难以忘怀的,她作为女声合唱团已经成为我国合唱的一面旗帜,堪称我国最具影响力的合唱团之一”(原中国合唱协会理事长田玉斌语)。因此,作为中国女声合唱“旗帜”的Tiankong合唱团是值得深思与研究的。本论文是以被誉为“中国女声最高水平”的Tiankong合唱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图片影像与口述记录的研究方法,由四个章节梳理2003-2018年历史价值。第一章阐述Tiankong合唱团的孕育与初建,并初创“Tiankong风格”;第二章解读Tiankong合唱团的成长与跨越,凝固“Tiankong风格”,向“多思维”拓展、“国际化”发展;第三章阐释开创“新Tiankong”时代”,并走上了探索中国合唱的民族自信之路;第四章总结Tiankong合唱团的建设、艺术与本质,坚守中国合唱艺术民族文化高地。

严曼元[7](2020)在《小班集体音乐活动中师幼互动研究》文中提出幼儿园集体音乐活动深受幼儿喜爱,在集体音乐活动中,幼儿可以欣赏、感受音乐带来的美好,还可以通过创造表达尽情展现自我。而在集体音乐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时刻发生着互动。良好的师幼互动,可以使音乐教育目标、教育方案、教育计划在互动过程中得以实现;同时有利于为幼儿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幼儿在音乐中感受欣赏、表达创造,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研究以N市B幼儿园作为研究对象,对25个小班集体音乐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分析,了解小班集体音乐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现状,归纳师幼互动的特点。并结合对授课教师的访谈,分析影响小班集体音乐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因素,最后尝试提出促进小班集体音乐活动中师幼互动有效开展的建议。研究发现,幼儿园小班集体音乐活动中师幼互动存在以下特点:首先,教师与幼儿共同构建积极的情感氛围。教师通过正面暗示、激励的方式肯定和表扬幼儿;并通过游戏化的形式贯穿活动始终。而幼儿也愿意与教师之间展开明确的沟通交流。其次,教师作为互动的主要发起者,为幼儿愿意参与活动、建构学习方法与音乐经验起到了支架的作用。与此同时,研究中还发现,教师与幼儿之间在互动内容上表现出不对等的特点,教师更注重教学内容的推进,而幼儿则更关注情感需求。研究尝试根据B园小班集体音乐活动中师幼互动的情况,从幼儿、教师、园所三个层面总结影响师幼互动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为教师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第一,教师要考虑小班幼儿还处在入园适应期,需要理性看待幼儿的情感需求,帮助其平稳渡过这段时期,为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基础。第二,教师与幼儿之间、与家长之间、与同事之间,共同营造积极的互动氛围,帮助良好师幼关系的构建。第三,教师要正确理解集体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含义;第四,尽可能达成师幼互动的平衡状态。

陈纯菲[8](2019)在《幼儿音乐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以G艺术教育机构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国务院提出不仅要关注智育,更要重视德育,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18世纪,卢梭提出了“美育是为了全面发展人的才能“的教育口号,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幼儿音乐教育普及的过程中,存在着种种问题,制约了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掩盖了其真正的价值。社会幼儿音乐教育是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幼儿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艺术教育机构是进行社会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场所,但在音乐教学存在着各种实际问题。由此,笔者以G艺术教育机构为例,分析其幼儿音乐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了解教师的困惑,尝试构建有效的幼儿音乐互动教学模式。旨在促进幼儿形成积极的音乐学习的情感态度,发展幼儿音乐能力和提高音乐教学效果,为艺术教育机构幼儿音乐教学提供实践参考。主要研究过程如下:首先,对有关互动教学和幼儿音乐教育己有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理清了相关概念和理论。其次,在了解G艺术教育机构幼儿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教师的困惑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幼儿音乐互动教学模式的因素。再次,在幼儿音乐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上,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G艺术教育机构音乐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尝试构建互动教学模式,包括教学目标、操作程序、操作原则、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五个部分。最后,通过对教学实践的分析和实验、访谈结果,分析了幼儿音乐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和不足,音乐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是否能促进幼儿形成积极的音乐学习情感态度,是否能有效促进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是否有效地解决了教师的困惑。研究结论:幼儿音乐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能激发幼儿音乐学习兴趣,对幼儿的音乐学习情感态度和音乐能力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可以应用于社会幼儿音乐教学;幼儿音乐互动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幼儿形成积极的音乐学习情感态度;幼儿音乐互动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能力和创编能力;幼儿音乐互动教学模式对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提高不显着;幼儿音乐互动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 G艺术教育机构幼儿音乐教学的问题以及教师的困惑。

孙慧[9](2018)在《中国20世纪钢琴教材历史的发展研究》文中认为19世纪中叶钢琴传入我国,钢琴教育事业也开始慢慢发展。在钢琴教育中,钢琴教材无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钢琴教材不仅体现这一时期钢琴教育的发展状况,而且也清晰地记录下钢琴技能和教育思路的全过程。本文以中国20世纪钢琴教材发展为主线,从师范钢琴教材、社会中使用的钢琴教材、中小学钢琴教材和音乐院校钢琴专业的钢琴教材的变化与发展,采用文献资料查阅、比较研究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不同时期、不同层面的中国钢琴教材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和分析。第一章是中国的早期钢琴教育和钢琴教材的研究。这一时期是中国钢琴教材的起步阶段。第二章是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钢琴教材的发展研究。这一时期是中国钢琴教材的初步建设及发展阶段。第三章是新中国钢琴教材的发展研究。这一时期的钢琴教材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建国初期、禁锢时期和改革开放。希望通过对20世纪中国钢琴教材的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可以理清中国钢琴教材的发展脉络,分析其发展中的特点与不足,使中国的钢琴教材有更好的发展。

李静美[10](2018)在《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研究 ——以湖南省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农村教师补充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稳定性差,亟需建立能使优秀人才“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农村教师补充渠道。湖南省于2006年探索实施的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计划,获得良好的实践反响。有人说,“中师又回来了”。那么,在不同于中师所处时代环境下,定向培养作为农村小学教师的重要补充渠道何以可行?它是如何实现“有人读”且使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其背后的发生逻辑是什么?目前,学术界对此研究较少,且偏重对实施经验、人才培养等的描述性研究,学理分析不足,难以回答上述问题。为此,本研究采取“回溯历史、关照背景、诉诸理论”三维取向,以湖南省为个案,基于嵌入型个案研究设计,综合使用个案研究、调查研究和文献研究,采用并行混合方法设计,对当前社会环境下农村教师定向培养何以可行(何以产生、何以有效等)进行了研究。本研究以新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和社会学制度主义理论为原型,加入制度环境稳定性变量,构建了新的制度变迁解释模式,认为农村教师定向培养政策的产生与中等师范教育的取消有内在联系,定向培养政策产生主要是效率机制在起作用。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初期,取消中等师范教育主要是合法性机制作用的结果,取消中师不仅是师范教育中专学历层次的消失,更是中师培养模式与制度优势的隐没,由此导致一些农村学校失去稳定和高质量的师资来源,师资短缺和质量下滑问题日益突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环境趋于稳定,组织微环境较为积极背景下,效率机制成为制度变迁的主要动力,而定向培养之所以被认为是有效率的农村教师培养和补充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制度变迁过程中路径依赖的结果。基于对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经验的分析,定向培养成为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水平落后地区未来一段时间内农村教师补充的重要方式具有历史必然性。本研究基于对各主体的调查、运用相关理论,采取“数据呈现效果→资料挖掘原因→理论解释逻辑”的分析理路,在和中等师范教育、现有农村教师补充渠道对比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农村教师定向培养何以有效做出解释。研究发现,定向培养的制度设计与社会现实和客观需求等相契合,由此招收到了次优生源,培养出了高质量的师范生,补充到了有守诺精神的教师,较之其他补充渠道,更好地解决了农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问题。就生源吸引来看,尽管时代发生变迁,但定向培养能够吸引到次优生源,在于公费教育切合了农民贫困家庭的生存理性、就业保障符合了农民的回避风险逻辑、职业特性契合了各阶层对子女的职业期望。人才培养质量高,与良好的生源质量、系统的教师教育、适当的考核退出机制息息相关,它抓住了农村小学职前教师教育的关键,增强了培养对农村教育的适应性。就到岗留任保障来看,契约机制是关键,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同时本地化机制促动契约的自动履行,由此构成定向培养保障师范生到岗留任的内在逻辑。针对实施中存在的争议或问题,并结合调研中各利益主体的诉求,从政策设计、院校培养、实施保障、外部支持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二、浅谈中师的钢琴音乐教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中师的钢琴音乐教学(论文提纲范文)

(3)中国台湾小学传统音乐教学研究 ——以台湾三所小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及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文献综述
        1.5.1 台湾学者对台湾小学音乐教育的研究现状
        1.5.2 大陆学者对台湾小学音乐教育的研究
第2章 台湾一般小学传统音乐教学研究
    2.1 当前台中市小学音乐教材研究分析及与大陆教材对比
        2.1.1 当前台中市小学音乐教材研究分析
        2.1.2 当前台中市小学音乐教材与大陆教材对比
    2.2 台中市国立台中教育大学附属实验国民小学的现状
        2.2.1 学校师资状况
        2.2.2 音乐教学状况
    2.3 台中市国立台中教育大学附属实验国民小学传统音乐教学状况
        2.3.1 传统音乐歌唱课教学案例
        2.3.2 传统音乐欣赏课教学案例
    2.4 台中市国立台中教育大学附属国民小学传统音乐素养调查分析
        2.4.1 音乐教学调查结果分析
        2.4.2 优秀音乐教师访谈调查结果记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原住民实验学校传统音乐教学研究
    3.1 原住民实验学校传统音乐教学背景
    3.2 南投县仁爱乡都达国民小学的现状
        3.2.1 学校概况
        3.2.2 师资状况
        3.2.3 传统音乐教学状况
    3.3 南投县仁爱乡都达国民小学传统音乐教学内容与形式
        3.3.1 民族音乐老师实践教学案例
        3.3.2 优秀教师访谈调查结果
        3.3.3 学生访谈结果
        3.3.4 家长访谈结果
    3.4 台中市和平乡博屋玛国民小学的现状
        3.4.1 学校概况
        3.4.2 优秀教师访谈调查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台湾小学传统音乐教学现状分析与总结
    4.1 台湾一般小学与原住民小学传统音乐教学比较分析
        4.1.1 课程目标之比较
        4.1.2 教学方法之比较
        4.1.3 教材之比较
    4.2 对中国大陆传统音乐教学的启示
        4.2.1 对小学音乐教材的启示
        4.2.2 对小学传统音乐教学的启示
        4.2.3 原住民实验小学传统音乐教学带来的启发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蒙授中师课程设置理念的借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研究综述
        1.蒙古语授课师范教育的研究
        2.蒙古语授课教师的研究
        3.蒙授中师课程及其设置理念的研究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五)核心概念界定
        1.蒙授中师
        2.课程设置
        3.课程设置理念
    (六)理论基础
        1.教师教育理论
        2.多元文化理论
        3.生活教育理论
二、蒙授中师课程的产生发展
    (一)蒙授中师课程的产生
        1.蒙授中师课程产生的背景
        2.蒙授中师课程产生的原因
        3.蒙授中师课程产生的影响
    (二)蒙授中师课程的发展
        1.蒙授中师课程的探索发展(1966 年以前)
        2.蒙授中师课程的曲折发展(1966-1977 年)
        3.蒙授中师课程的恢复发展(1978-1999 年)
        4.蒙授中师课程升级(1999 年以后)
三、蒙授中师课程设置概况
    (一)蒙授中师的课程结构
        1.蒙授中师的课程类型结构
        2.蒙授中师的课程门类结构
    (二)蒙授中师的课程内容
        1.蒙授中师教育类课程内容
        2.蒙授中师技艺类课程内容
        3.蒙授中师通识类课程内容
    (三)蒙授中师课程设置特点
        1.蒙授中师课程设置具有鲜明的民族性特点
        2.蒙授中师课程设置符合民族小学教学需要
        3.蒙授中师课程设置综合完整各科协同并进
        4.蒙授中师课程设置注重加强专业思想教育
        5.蒙授中师课程设置重视教育专业技能训练
        6.蒙授中师课程设置突出了教书育人的特色
四、蒙授中师课程设置理念借鉴
    (一)小学蒙古语授课教师培养的现状评析
        1.课程教学内容脱离民族小学教育与生活实际
        2.专业思想教育缺失,民族教育信念有待增强
        3.分科培养知识面窄,难以适应民族小学教学
        4.现代教育技术加强,牧区所需教学工具丢弃
        5.热衷教育理论学习,轻视教育实践活动开展
        6.教师资格考试面向社会,“准教师”根基不稳
    (二)蒙授中师课程设置理念
        1.教学内容联系民族地区教育与生活实际
        2.充分利用民族传统文化,开发隐形课程
        3.引领思想,激发学生对民族教育的热爱
        4.科学规划课程,有利于学生的技能养成
    (三)对小学蒙古语授课教师职前教育的启示
        1.面向民族地区小学教育,培养多科型教师
        2.增强技能训练,为民族小学培育优质师资
        3.从知、情、意入手,塑造学生的教育行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20世纪河北邯郸学校音乐教育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 音乐教育史
        (二) 学校音乐教育史
        (三) 邯郸音乐教育史的研究
    三、研究方法
第一章 20世纪上半叶邯郸学校音乐教育
    第一节 清末民国初期邯郸学校音乐教育(1902~1919)
        一、音乐教育制度的确立
        二、邯郸地区学校情况
        小结
    第二节 “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之前的邯郸学校音乐教育(1919~1949)
        一、音乐课程纲要的颁发
        二、邯郸学校开设情况
        三、土地革命时期邯郸学校音乐教育情况
        四、抗战时期邯郸学校音乐教育
        五、解放战争时期
        小结
第二章 新中国建立初期至“文化大革命”后的邯郸学校音乐教育(1949~1976)
    第一节 邯郸学校的开设情况
    第二节 基础学校音乐教育
        一、幼儿园课程方面与活动内容
        二、幼儿教师师资培训
        三、小学音乐课程
        四、中小学教材使用情况
        五、中学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
    第三节 师范学校音乐教育
        一、教学课程与活动内容
        二、教材与设备
        三、师资
    第四节 “文革”时期的邯郸学校音乐教育
        一、幼儿学校音乐教育
        二、小学音乐教育
        三、中学学校音乐教育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改革开放后至二十世纪末的邯郸学校音乐教育(1976—2000)
    第一节 邯郸学校的开设情况
    第二节 基础学校音乐教育
        一、幼儿园课程设置
        二、幼儿园活动内容
        三、幼儿园教材设备
        四、幼儿园师资和教师培训
        五、小学课程设置
        六、小学个案分析
        七、中小学教材及设备
        八、中小学活动
        九、中学音乐课程设置
        十、中小学师资整顿
        十一、第四中学的音乐教育概况
    第三节 中等师范学校音乐教育
        一、课程设置
        二、教材与师资
    第四节 高等师范院校
        一、第一教育学院课程设置
        二、教育学院音乐系活动
        三、合并后的音乐师资
    本章小结
全文结论
附录
    附1
    附2
参考文献
    一、专着类
    二、方志类
    三、期刊论文类
    四、硕博论文类
致谢

(6)2003-2018年Tiankong合唱团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合唱的界定
        二、中国合唱团研究现状
        三、中国团史研究现状
        四、Tiankong合唱团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法
第一章 Tiankong合唱团的孕育与初建
    第一节 “前Tiankong”时期(1993-2002)
        一、百年老校人文与艺术底蕴
        二、华中师范大学音乐系合唱团前期的艺术历程
        三、华中师范大学音乐系合唱团跨世纪的艺术突破
    第二节 “Tiankong”之初创(2003-2007)
        一、“Tiankong”的诞生
        二、“Tiankong风格”的初现
        三、“Tiankong风格”的多元
第二章 Tiankong合唱团的成长与跨越
    第一节 “Tiankong风格”的凝定(2008-2010)
        一、突破合唱单一美学品格
        二、品质为本创立艺本品牌
    第二节 凸显中国合唱风格,唱响中国“现代合唱”之声(2011-2013)
        一、中国合唱文化传播的友好使者
        二、21世纪中国现代合唱先锋
        三、追梦——“Tiankong”十年纪
第三章 Tiankong合唱团的复出与追寻
    第一节 开创“新Tiankong”时代(2014-2015)
        一、一梦再梦——清华“一尘不染的天空”复出
        二、中国合唱之夜——欧洲华美巡演
    第二节 探索中国合唱的民族自信之路(2016-2018)
        一、“诗意中国”——中国合唱对话世界
        二、听画“水墨”——中国合唱音乐会
第四章 坚守中国合唱艺术民族文化高地
    第一节 以美育人的“Tiankong建设”体系
        一、立足中华母语文化的教学模式
        二、以人为本的团队管理
        三、以指挥为元点的艺术设计师
    第二节 “Tiankong艺术”妙悟境界之追求
        一、声音塑造的和谐美感
        二、作品传递的艺术标识
        三、音乐呈现的诗情画意
    第三节 重整“Tiankong”合唱硬核,展望中国合唱艺术
        一、“Tiankong品质”之艺术核心
        二、“Tiankong理念”之艺术拓展
        三、“Tiankong精神”之艺术本真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小班集体音乐活动中师幼互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幼儿园集体音乐活动的研究
        二、关于师幼互动的研究
        三、集体音乐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研究
        四、已有研究的述评
    第三节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二、理论基础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与内容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分析工具
第二章 小班集体音乐活动中师幼互动现状及特点
    第一节 小班集体音乐活动中师幼互动现状
        一、小班集体音乐活动中师幼互动总体情况
        二、教师作为施动者的师幼互动行为分析
        三、幼儿为施动者的师幼互动行为分析
    第二节 小班集体音乐活动中师幼互动的特点
        一、师幼互动具有明显的积极情感特征
        二、教师与幼儿在开启的互动内容上求同存异
        三、师幼互动结果侧重领域经验的建构
第三章 影响因素和教育建议
    第一节 影响因素
        一、小班集体音乐活动师幼互动开展中的幼儿因素
        二、小班集体音乐活动师幼互动开展中的教师因素
        三、小班集体音乐活动师幼互动开展中的园所因素
    第二节 教育建议
        一、帮助幼儿平稳渡过入园适应期,为良好师幼互动的奠定基础
        二、营造积极互动氛围,构建良好师幼关系
        三、正确理解集体音乐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内涵
        四、尽可能达成集体音乐活动师幼互动内容的平衡
研究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幼儿音乐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以G艺术教育机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1.1 幼儿发展的需要
        1.1.2 社会力量参与教育的重要性
        1.1.3 社会幼儿音乐教育的现实困惑
        1.1.4 个人因素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幼儿音乐教育
        1.3.2 互动教学
        1.3.3 教学模式
    1.4 文献综述
        1.4.1 有关互动教学的研究综述
        1.4.2 有关幼儿音乐教育的研究综述
        1.4.3 研究述评
    1.5 理论基础
        1.5.1 交往教学理论
        1.5.2 建构主义理论
        1.5.3 接受美学理论
第2章 研究设计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内容
    2.3 研究对象
    2.4 研究方法
        2.4.1 文献法
        2.4.2 观察法
        2.4.3 实验法
        2.4.4 访谈法
    2.5 研究工具
        2.5.1 《幼儿音乐学习情感态度测评表》
        2.5.2 《幼儿音乐能力测评及指标》
    2.6 研究思路
第3章 幼儿音乐互动教学模式的探析
    3.1 G艺术教育机构幼儿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需求
    3.2 幼儿音乐互动教学的影响因素分析
    3.3 幼儿音乐互动教学模式的特点
        3.3.1 双向性
        3.3.2 开放性
        3.3.3 动态性
第4章 幼儿音乐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
    4.1 教学目标
    4.2 操作程序
        4.2.1 暖身
        4.2.2 创设情境
        4.2.3 启发学习
        4.2.4 实践探索
    4.3 操作原则
        4.3.1 主体性原则
        4.3.2 发展性原则
        4.3.3 动态生成性原则
    4.4 教学策略
        4.4.1 情境创设策略
        4.4.2 游戏互动策略
        4.4.3 正面管教策略
        4.4.4 综合实践策略
    4.5 教学评价
第5章 幼儿音乐互动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分析
    5.1 教学实践分析
        5.1.1 教学设计
        5.1.2 实践分析
    5.2 幼儿音乐学习的情感态度的测评结果
    5.3 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测评结果
    5.4 教师访谈结果
    5.5 分析与讨论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创新点
    6.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9)中国20世纪钢琴教材历史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主要研究内容和解决的主要问题
第一章 中国的早期钢琴教育和钢琴教材
    第一节 钢琴初传中国
    第二节 中国早期的钢琴教材
        一、教会学校使用的钢琴教材
        二、学堂乐歌中的钢琴教材
        三、国外钢琴家在中国使用的钢琴教材
    第三节 中国早期钢琴教材的发展特征
第二章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四十年代钢琴教材的发展
    第一节 中、小学中使用的钢琴教学与钢琴教材
        一、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纲要
        二、中、小学使用的钢琴教材
    第二节 高等音乐学院的钢琴教学
    第三节 高等音乐院校使用的钢琴教材
    第四节 20世纪二十年代——五十年代钢琴教材的发展特征
第三章 新中国成立后的钢琴教材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钢琴教材发展
        一、专业院校的钢琴教材的发展
        二、钢琴教材中选用的中国钢琴作品
        三、师范院校的钢琴教材
    第二节 文革时期的钢琴教材发展
        一、师范院校的钢琴教材
        二、钢琴教材中的钢琴改编曲
    第三节 改革开放时期的钢琴教材
        一、师范院校的钢琴教材
        二、社会钢琴教育中的钢琴教材
        三、专业院校的钢琴教材发展
    第四节 20世纪下半叶钢琴教材的发展特征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研究 ——以湖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二、文献回顾与评论
        (一)农村教师主要补充渠道的效果与问题
        (二)农村教师定向培养的相关问题
        (三)简要的评论
    三、内容、思路与意义
        (一)内容与思路
        (二)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与反思
        (一)混合方法的选择与设计
        (二)样本情况介绍
        (三)研究者的反思
第一章 国家主导的定向培养:改革开放以来中师兴衰探析
    一、中等师范教育的发展历程
        (一)调整整顿期(1979-1983)
        (二)发展繁荣期(1984-1991)
        (三)稳中渐衰期(1992-1998)
        (四)快速消亡期(1999年以后)
    二、中等师范教育的成功经验
        (一)政策优势吸引了优秀生源
        (二)精准培养保证了教学胜任力
        (三)定向制度保障了供给与稳定
    三、取消中等师范教育的现实反思
        (一)关于取消中师的三种解释
        (二)对现有解释的现实反思
        (三)关于取消中师的新解释
        小结
第二章 地方驱动的定向培养:农村教师定向培养政策回归
    一、启动背景
        (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二)农村教师长效补充机制并未形成
        (三)农村教师老龄化严重与补充不足共存
        (四)中小学教师职前培养存在诸多问题
    二、实施历程
        (一)酝酿准备
        (二)启动实施
        (三)深化完善
    三、学理反思
        (一)政策的产生:效率机制起主要作用
        (二)政策的选择:路径依赖的结果
    小结
第三章 为什么选择读:农村教师定向培养的生源吸引分析
    一、生源吸引状况
        (一)生源质量“次优化”,且有内部差异
        (二)生源来源“农村化”,农村和县城生源质量有差别
        (三)中下和中中层报考为主,但二者亦有差别
    二、生源吸引原因:为何报考
        (一)报考决策的宏观调查
        (二)报考决策的微观深描
    三、生源吸引逻辑
        (一)公费教育切合农民贫困家庭的生存理性
        (二)就业保障符合农民的回避风险逻辑
        (三)职业特性契合各阶层对子女的职业期望
    小结
第三章 为什么选择读:农村教师定向培养的生源吸引分析
    一、培养质量如何
        (一)定向师范生的素质表现
        (二)定向教师的能力体现
    二、缘何有高质量
        (一)优质生源是质量保证的基础
        (二)系统的教师教育是质量保证的根本
        (三)考核退出机制是质量保证的“助力器”
    小结
第五章 为什么下得去、留得住:农村教师定向培养的到岗留任保障分析
    一、到岗留任状况
        (一)定向师范生履约到岗情况
        (二)定向教师履约留任情况
    二、到岗留任原因
        (一)到岗(下得去)的原因
        (二)留任(留得住)的原因
    三、到岗留任保障逻辑
        (一)契约机制是到岗留任保障的关键
        (二)本地化机制促动契约的自动履行
    小结
第六章 农村教师定向培养的反思与建议
    一、定向培养的必然性:农村教师补充的方向?
        (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在一定时期内一些地区存在
        (二)农村教师需要专门准备或培养已成为各国广泛共识
    二、定向培养的有效性:制度变迁路径的视角
    三、定向培养实施中的主要争议或问题
        (一)初招学生选择自主性问题
        (二)初招项目优质生源冲突问题
        (三)专门化培养与再就业问题
        (四)定向教师个人发展问题
        (五)定向培养经费分担问题
    四、定向培养实施的优化建议
        (一)明确制度完善环节,保证项目生源质量
        (二)建立二次进退机制,尊重学生自由选择
        (三)注重乡土情怀培养,完善农村教师教育
        (四)优化服务期制度,促进教师稳定与发展
        (五)厘清各级财政责任,完善经费保障体制
        (六)改善外部环境,提高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情况

四、浅谈中师的钢琴音乐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 [1]曾被“官”定为“模范全国”的中师——北京师范学校音乐教育史考释[J]. 吴跃华.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1(04)
  • [2]浙江音乐教育家王家祥研究[D]. 黎姿. 浙江师范大学, 2021
  • [3]中国台湾小学传统音乐教学研究 ——以台湾三所小学为例[D]. 肖丽雨. 集美大学, 2020(06)
  • [4]蒙授中师课程设置理念的借鉴研究[D]. 闫长艳.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0(08)
  • [5]20世纪河北邯郸学校音乐教育史研究[D]. 周蕾.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6]2003-2018年Tiankong合唱团史研究[D]. 徐筱园.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7]小班集体音乐活动中师幼互动研究[D]. 严曼元.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8]幼儿音乐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以G艺术教育机构为例[D]. 陈纯菲.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7)
  • [9]中国20世纪钢琴教材历史的发展研究[D]. 孙慧. 青岛大学, 2018(12)
  • [10]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研究 ——以湖南省为例[D]. 李静美. 东北师范大学, 2018(12)

标签:;  ;  ;  ;  

谈中学钢琴音乐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