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吕亚平[1](2021)在《清热解毒滋阴法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相关型干眼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针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 SS)相关型干眼的中医病机特点,确立清热解毒滋阴的治疗大法,观察清热解毒滋阴法治疗p SS相关型干眼的临床疗效,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相关型干眼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硫酸羟氯喹片和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清热解毒滋阴方)。4周为一个疗程,共2个疗程。在第1、2个疗程结束后,分别观察两组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L)积分及中医症状积分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中医症状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50%,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2)治疗后,两组BUT、SIT、FL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1个疗程后和2个疗程后,治疗组BUT、SIT、FL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3)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比较,1个疗程后,治疗组积分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疗程后,治疗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01)。(4)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安全性指标无异常。结论:清热解毒滋阴法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相关型干眼效果显着,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该治法能够显着改善患者眼表状况及全身症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胡琪[2](2021)在《补肾清热润燥汤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作用机制探索》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包括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和网络药理学研究两个部分。目的1.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初步评价补肾清热润燥汤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阴虚燥热证的临床疗效。2.网络药理学研究:初步探索补肾清热润燥汤治疗pSS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1.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同期对照的方法,纳入60例pSS阴虚燥热证患者,按照1:1 比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补肾清热润燥汤和硫酸羟氯喹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2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以口干VAS评分作为主要疗效指标,以眼干、乏力和关节痛3种主观症状的VAS评分,患者自我报告指数(ESSPRI评分)、病情活动指数(ESSDAI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3种疾病评估指标以及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C3和补体C4等免疫炎症指标为次要疗效指标,评估补肾清热润燥汤治疗pSS阴虚燥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用药安全性评估。2.网络药理学研究从多个数据库获得补肾清热润燥汤的化学成分、活性成分、活性成分对应的预测靶点及pSS对应的疾病预测靶点,通过绘制交集韦恩图获得补肾清热润燥汤治疗pSS的作用靶点,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模型。利用作用靶点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筛选出核心网络,从而获得核心靶点和核心成分。依据核心靶点进行功能富集分析获得补肾清热润燥汤治疗pSS的主要通路,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模型,从而探索补肾清热润燥汤治疗pSS的可能作用机制,最后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1.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纳入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就诊年龄、发病年龄、病程及首发症状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的首发症状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口干(50 例,83.33%)、眼干(41 例,68.33%)、乏力(25 例,41.67%)。1)主要疗效指标: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4周、12周时两组患者的口干VAS评分均低于基线期(P<0.05)。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4周较基线期的口干VAS评分减少值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在基线期、治疗4周、治疗12周各时点的口干VAS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2)次要疗效指标①主观症状: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4周时,试验组各主观症状的VAS评分均低于基线期(P<0.05),对照组关节痛的VAS评分低于基线期(P<0.05),但眼干、乏力的VAS评分较基线期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12周时,试验组各主观症状的VAS评分均低于基线期(P<0.05),对照组乏力、关节痛的VAS评分均低于基线期(P<0.05),而眼干的VAS评分较基线期无显着差异(P>0.05)。组间比较,治疗4周时试验组乏力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在基线期、治疗4周、治疗12周各时点的其余各主观症状的VAS评分均无显着差异(P>0.05)。②疾病评估指标: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治疗4周、12周时两组的疾病评估指标均低于基线期(P<0.05)。组间比较,两组在基线期、治疗4周、治疗12周各时点的各疾病评估指标均无显着差异(P>0.05)。③免疫炎症指标:组内治疗前后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12周时补体C3减低的比例低于基线期(P<0.05),两组患者治疗12周时的其余免疫炎症指标较基线期均无显着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基线期和治疗12周各时点的各免疫炎症指标均无显着差异(P>0.05)。3)总有效率:治疗4周时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0.00%,组间比较具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12周时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76.67%,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4)安全性和脱落率: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试验组患者出现2例轻度不良反应(占6.67%),对照组患者出现5例轻度不良反应(占16.67%),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所有患者中,试验组脱落率为0.00%(0/30),对照组脱落率为3.33%(1/30),组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组间和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在血常规、肝肾功能方面均无显着差异(P>0.05)。2.网络药理学研究共获得1337个补肾清热润燥汤的化学成分,其中活性成分593个。经靶点预测,获得220个活性成分的预测靶点和1062个pSS的疾病预测靶点,两者取交集获得41个补肾清热润燥汤治疗pSS的作用靶点。1)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采用作用靶点构建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从而筛选出核心网络,进一步得到其包含的8个核心靶点(MMP9、PTGS2、EGFR、MPO、AKT1、STAT3、PPARG、HSP90AA1)和22种核心成分(咖啡酸、山奈酚、槲皮素、2,4,2’,4’-四羟基查耳酮、桑色素、桑辛素、norartocarpetin、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白藜芦醇、鸢尾黄素、伞形酮、棕榈油酸、木犀草素、地黄素A、异鼠李素、N-反式-对香豆酰酪胺、芹菜素、吴茱萸次碱、棕榈油酸甲酯、汉黄芩素、黄豆苷元和金雀异黄素)。2)功能富集分析:通过对核心靶点进行功能富集分析,获得46个生物过程、9个分子功能、5个细胞组分和13条KEGG通路,包括对氧化应激的反应、蛋白质磷酸化的正调控、凋亡过程的负调控、细胞生长的正调控、信号转导、老化等生物过程,蛋白磷酸酶结合、酶结合、染色质结合、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活性、糖蛋白结合、蛋白质结合等分子功能,涉及细胞核的核周区、细胞外空间、RNA聚合酶Ⅱ转录因子复合物、蛋白质复合物、细胞核等细胞组分,并得到补肾清热润燥汤治疗pSS的作用机制可能与TNF、HIF-1、FoxO和雌激素等信号通路有关。3)分子对接:将核心成分与核心靶点对应的晶体蛋白进行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核心成分均能与晶体蛋白稳定结合。结论1.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1)治疗4周,补肾清热润燥汤能改善pSS阴虚燥热证患者的口干、眼干、乏力和关节痛,硫酸羟氯喹能改善口干和关节痛,且补肾清热润燥汤改善口干、乏力的疗效优于硫酸羟氯喹。2)治疗12周,补肾清热润燥汤能改善pSS阴虚燥热证患者的口干、眼干、乏力和关节痛,硫酸羟氯喹能改善口干、乏力和关节痛,且两者改善口干、乏力和关节痛的疗效相当。3)治疗12周,补肾清热润燥汤能降低pSS阴虚燥热证患者补体C3减少的比例,硫酸羟氯喹对免疫炎症指标改善不明显。4)治疗12周,补肾清热润燥汤治疗pSS阴虚燥热证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似较硫酸羟氯喹高,有待大样本研究验证。2.网络药理学研究1)补肾清热润燥汤治疗pSS的过程体现了该方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2)补肾清热润燥汤可能通过作用于TNF、HIF-1、FoxO和雌激素等信号通路发挥治疗pSS的作用。
陈忆莲[3](2020)在《中药养阴益气活血方改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焦虑抑郁状态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本研究通过临床观察,研究养阴益气活血方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患者病情、生活质量以及焦虑抑郁状态的改善作用,以期为临床治疗本病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新药的开发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 将符合研究标准的pSS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中西药组34例和西药组37例。西药组予硫酸羟氯喹片0.2g,每日两次口服治疗,中西药组在此基础上加予养阴益气活血方治疗,每日1剂,每剂水煎成200ml一袋,早晚餐后半小时各温服一袋,两组均比较服药治疗12周后时患者中医症状、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SF-36 健康调查表、SS 活动指数等积分各疗效性指标的变化和总有效率。结果 1.中西药组治疗总有效率(97.1%)大于西药组(78.4%),疗效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2.在中医症状积分、SAS、SDS和ESSDAI积分改善方面,中西药组积分改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3.在SF-36积分中,两组治疗后八项积分均有较好的改善,其中在生理机能和躯体疼痛项上积分改善相当;在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项上,中西药组积分改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 养阴益气活血方对干燥综合征合并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显着,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中医症状、疾病活动指数、抑郁、焦虑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具有显着临床疗效。
唐兆安[4](2019)在《苍术地黄汤治疗干燥综合征阴虚夹湿证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苍术地黄汤对干燥综合征阴虚夹湿证患者中医证候疗效、主症评分、实验室相关指标变化(ESR、CRP)的影响,评价其治疗干燥综合征阴虚夹湿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该中药方剂临床应用及进一步推广提供依据。方法:将就诊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部符合诊断标准的66例患者,根据完全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口服硫酸羟氯喹片),治疗组予服用苍术地黄汤中药煎剂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中医证候疗效、主症评分、实验室相关指标(ESR、CRP)的水平变化。结果:1、苍术地黄汤改善干燥综合征阴虚夹湿证中医证候显着,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0.32%)高于对照组(74.1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苍术地黄汤治疗干燥综合征阴虚夹湿证,主症评分变化值与对照组效果相当,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3、苍术地黄汤可改善干燥综合征阴虚夹湿证患者的口干、眼干症状,治疗前后分别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干方面苍术地黄汤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眼干方面苍术地黄汤与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4、两组均可使血沉降低,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5、两组均可使C反应蛋白降低,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6、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苍术地黄汤治疗干燥综合征阴虚夹湿证疗效颇佳,安全可靠,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尤以口干症状明显,降低实验室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控制病情。
周新尧[5](2018)在《针刺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价》文中提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 Syndrome,pSS)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干燥、疲乏和肢体痛为主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针刺疗法对其有较好疗效。本研究目的在于:评价优化的针刺方案改善pSS临床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案优化古代及现代文献研究显示,pSS给患者带来痛苦,目前治疗存在困惑和和难点。前期研究显示:针刺是改善pSS临床症状很有希望的疗法。结合国医大师针药并用治疗燥痹学术思想、古籍文献研究、以及导师刘志顺主任医师的临床经验优化穴方,疗效值得期待。针刺干预pSS研究中所存在的方法学问题,如试验设计欠合理、未合理设置对照组、疗效评价体系非国际公认、缺乏基于患者报告的针刺疗效疗效指标等,临床研究将着力解决。临床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受试者盲、平行对照试验设计,将自愿参与研究的pSS患者志愿者,随机分为针刺、假针刺2组,干预8周。结果:入组并随机化120例,治疗组58/60人、假针组55/60人完成研究,纳入最终结果分析。两组女性分别为57例、58例,平均年龄56.2±13.7岁和58.9±9.8岁,病史分别为45(6-99)个月和49(12-99)个月,抗干燥综合征抗体A(SSA)阳性例数分别为46例和45例。症状改善有效N/N(有效率%),全数据集 FAS(ull-text analysis set)针刺组 25/60(41.67)、假针组 10/60(16.67);符合方案数据集 PPS(pro-protocal set)针刺组 25/58(43.1)、假针组 10/55(18.18),P<0.05。干燥综合征患者报告指数(Sjogren’s Syndrome Patient Reported Index,ESSPRI)两组变化值分别为-16.23±14.18、-9.79±14.16,p=0.09。客观指标方面,两组患者吸墨试验、非刺激性混合唾液流率治疗后均有改善,针刺组提高更好;动态红细胞沉降率,针刺组下降而假针组升高;C反应蛋白及免疫球蛋白M,两组均有所升高;IgG疗后针刺组下降趋势明显,P=0.055;IgA和血沉治疗后均有所下降,针刺组下降幅度更大,且与假针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干燥综合征疾病活动指数(EULAR Sjogren’s Syndrome Disease Activity Index,ESSDAI)、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健康总体情况也有好转,而四项中ESSDAI、患者焦虑、SF-36的改善针刺组效更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抑郁情况则是假针组改善更多。研究过程中共有5名患者报告了不良事件,但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假针组2例报告疼痛,针刺组有2例患者出现针刺部位淤血疼痛、1例患者出现垫片局部瘙痒,均未经治疗、自行缓解。结论:(1)针刺可改善pSS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对干燥和乏力改善效果,优于对疼痛的缓解;(2)炎症指标方面,针刺可降低ESR;(3)免疫球蛋白方面,针刺可降低免疫球蛋白A,对免疫球蛋白G的降低作用趋势良好;(4)针刺可改善整体健康状况和抑郁情绪,对睡眠、食欲有积极的影响;(5)针刺对吸墨试验、唾液流率、ESSPRI、ESSDAI、焦虑情绪有改善作用;(6)本研究针刺选取的穴位和刺激手法较为安全。创新点思路创新:本研究针对pSS临床难点,继承路老针药并用治疗燥痹学术思想,结合古籍文献和针灸专家医师临床经验,优化穴方,形成基于提高疗效的改善pSS临床症状的针刺方案。方法创新:本研究采用随机、受试者盲、平行对照的试验设计,设置了国际公认的安慰针对照组,应用国际公认指标和疗效评价体系,客观评价针刺对pSS的疗效;同时采用了吸墨试验、唾液流率、血沉、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等客观指标进行疗效评价,使结果更可靠。
王艳,郭峰[6](2017)在《干燥综合征的中医内科治疗进展》文中指出中医内科治疗干燥综合征,在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方专方、中药复方、单味中药、针灸治疗、预防保健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干燥综合征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中医辨证施治能调节各脏腑间的功能,能显着改善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具有副作用小、疗效好的优点。
祁芳霞[7](2016)在《针刺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唾液分泌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技术水平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一些原来被人们忽视的疾病。例如干燥综合征,随着对它的了解逐渐深入,它的危害性逐渐被人们认识。干燥综合征(sjogren syndrome, SS)是一种主要侵犯唾液腺、泪腺等外分泌腺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以口干、眼干为主要症状,可以累及呼吸、消化、肾脏、神经、血液等系统以及关节和肌肉等组织,造成多系统、多脏器受累[1]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目前临床上,SS可分为原发性SS和继发性SS。原发性SS除典型的涎腺、泪腺等外分泌腺受损外尚不伴有其他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即单纯性干燥综合征;继发性SS除外分泌腺受损外还合并有其他免疫系统疾病,比较常见的有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2]。目前本病尚无根治方法,主要以改善症状、控制和延缓因免疫反应而引起的其他多系统损害为主。对于最常受累的唾液腺和泪腺,导致的口干和眼干等局部症状,一般用局部外用药,但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只能暂时缓解症状,而依靠全身性药物如免疫抑制剂、激素等,虽能对局部症状予以一定的缓解,但副作用相对明显。随着干燥综合征的危害性逐渐增大,制定出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迫在眉睫。目的本研究以患者口腔干燥症状评分、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评分为客观依据,观察针刺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唾液分泌的影响。通过检测患者的静态唾液流率,以量化指标更科学更客观地评判疗效,为针灸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提供科学依据,为治疗干燥综合征提供新思路、新方法。研究方法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针灸科门诊及北京口腔医院涎腺科门诊就诊的干燥综合征患者中,选取符合标准的30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口干患者,采用开放性临床试验方法,自身前后对照,总病例数30例。选取廉泉、中脘、气海、列缺(双侧)、鱼际(双侧)、照海(双侧)等穴针灸治疗,一周治疗3次,四周为一疗程,治疗两个疗程。观察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并计算有效率,运用统计软件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0例患者,所有患者依从性好,均遵医嘱按时针刺,配合完成本临床研究所需的各项观察指标,未有病例脱落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经过针刺治疗后,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经统计,治疗后口干VA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由6.07±2.288降低到4.07±2.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口干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由4.7±0.75降低到1.0±0.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静态唾液流率较治疗前升高,由0.367±0.307升高到0.600±0.3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缓解8例(26.7%),显效10例(33.3%),有效3例(10%),无效9例(30%),总有效率为70%。结论通过对30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针刺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对比发现,针刺能够有效的增加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的唾液分泌,减轻患者口干的症状,临床疗效显着。针灸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安全、有效,容易被患者接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应用。
二、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清热解毒滋阴法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相关型干眼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1.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中止、剔除及脱落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治疗方法 |
2.2 观察指标 |
2.3 疗效判定标准 |
2.4 统计方法 |
3.研究结果 |
3.1 一般资料分析 |
3.2 BUT治疗前后比较 |
3.3 SIT治疗前后比较 |
3.4 FL积分治疗前后比较 |
3.5 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 |
3.6 中医症状疗效比较 |
第二部分 讨论 |
1.立论依据 |
1.1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相关型干眼的病机关键在于“热毒内盛、阴虚津亏” |
1.2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相关型干眼的治疗当以“清热解毒、滋阴润燥”为大法 |
2.现代医学发病机制探讨 |
3.方药分析 |
3.1 药物组成 |
3.2 组方分析 |
3.3 现代药理研究 |
4.结果与疗效分析 |
4.1 基线资料 |
4.2 客观指标 |
4.3 中医症状积分及疗效 |
4.4 安全性分析 |
5.本研究创新与不足 |
5.1 创新性 |
5.2 不足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相关型干眼的中西医研究概况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临床疗效观察表 |
致谢 |
发表论文 |
(2)补肾清热润燥汤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作用机制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西医治疗进展 |
1 概述 |
2 目前临床使用的药物 |
3 尚处于试验中的药物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中医治疗进展 |
1 概述 |
2 中医辨证 |
3 临床论治 |
4 讨论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补肾清热润燥汤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阴虚燥热证的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 |
一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诊断标准 |
3 病例选择 |
4 研究方案 |
5 统计学方法 |
6 质量控制 |
7 伦理学 |
8 技术路线图 |
二 研究结果 |
1 一般情况 |
2 首发症状 |
3 疗效指标 |
4 安全性和脱落率 |
三 讨论 |
1 处方立法依据 |
2 组方分析 |
3 研究结果分析 |
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补肾清热润燥汤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
一 资料与方法 |
二 结果 |
三 讨论 |
四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语 |
创新点 |
不足与展望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3)中药养阴益气活血方改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焦虑抑郁状态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一、临床研究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方法 |
1 研究对象及分组 |
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3 治疗方法 |
4 观察指标及说明 |
5 中医疗效判定标准 |
6 安全性观察指标 |
7 统计学方法 |
(三)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比较 |
2 中医症状积分和证候疗效比较 |
3 焦虑、抑郁自评量表积分比较 |
4 生活治疗SF-36积分比较 |
5 疾病活动指数(ESSDAI积分)比较 |
6 安全性指标 |
二、讨论 |
(一) SS的中医认识 |
1 文献记载 |
2 病因病机 |
3 治则治法 |
(二) pSS的现代医学研究 |
1 流行病学 |
2 发病机制 |
3 西医治疗和预后 |
4 疾病病情和疗效评价标准 |
5 pSS与焦虑抑郁的研究现状 |
(三) 中医对焦虑抑郁的认识 |
(四) 养阴益气活血方治疗SS的理论依据 |
1 病机演变 |
2 组方原则和方义 |
3 作用机制研究 |
(五) 研究结果分析 |
(六)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致谢 |
文献综述 中医药改善干燥综合征焦虑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的研究现状 |
参考文献 |
(4)苍术地黄汤治疗干燥综合征阴虚夹湿证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 |
1 一般资料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辨证标准 |
3 病例选择 |
3.1 病例纳入标准 |
3.2 病例排除标准 |
3.3 病例脱落标准 |
3.4 病例剔除以及中止试验标准 |
第二部分 研究方法 |
1 随机分组 |
2 治疗方法 |
2.1 一般治疗 |
2.2 治疗组 |
2.3 对照组 |
2.4 疗程 |
3 观察指标 |
3.1 安全性观测 |
3.2 疗效性观测 |
3.3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
3.4 安全性评价标准 |
4 统计分析 |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
1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2 主症评分变化值比较 |
3 单项症状(口干、眼干)评分变化值比较 |
4 血沉治疗前后比较 |
5 C反应蛋白治疗前后比较 |
6 安全性评价 |
第四部分 讨论 |
1 中医学对干燥综合征的认识 |
1.1 概述 |
1.2 中医病因病机 |
1.3 辨证论治 |
2 中医对“阴虚夹湿”的认识 |
3 现代医学对干燥综合征的研究 |
3.1 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 |
3.2 西医临床表现 |
3.3 实验室和其它辅助检查 |
3.4 现代医学治疗进展的研究现状 |
4 导师对干燥综合征阴虚夹湿证的认识 |
4.1 对干燥综合征的认识 |
4.2 中医辨病与辨证思路 |
5 苍术地黄汤的方药组成及组方依据 |
5.1 苍术地黄汤组成 |
5.2 苍术地黄汤方解 |
5.3 苍术地黄汤部分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 |
第五部分 结论 |
第六部分 问题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症状分级量化表 |
附录2:随机数字表 |
附录3:尼莫地平法 |
附录4:病例报告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5)针刺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文献研究 |
古代文献研究 |
一、燥痹命名学术渊源及“针刺润燥” |
二、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眼干及口干取穴规律文献研究 |
参考文献 |
现代文献研究 |
一、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中西诊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二、针灸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
参考文献 |
三、基于患者报告结局是针刺干预pSS疗效评价的有益补充 |
参考文献 |
临床研究:针刺干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症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
1. 研究目的 |
2. 材料与方法 |
2.1 病例来源 |
2.2 研究设计 |
2.3 诊断标准 |
2.4 病例纳入标准 |
2.5 病例排除标准 |
2.6 病例剔除标准 |
2.7 病例脱落标准 |
2.8 治疗方案 |
2.9 观察指标 |
2.10 数据收集与疗效评价 |
2.11 统计分析 |
3. 结果 |
3.1 临床资料分析 |
3.2 临床疗效分析 |
3.3 安全性观察 |
4. 探索研究:基于pSS患者报告临床结局的针刺疗效探索性研究 |
参考文献 |
5. 创新性 |
6. 讨论 |
6.1 研究方法 |
6.2 燥痹之痹阻不通与针刺通络作用相契合 |
6.3 针刺治疗pSS穴方优化 |
6.4 临床疗效分析 |
6.5 针刺治疗pSS分子生物学机制假说及今后研究方向 |
6.6 不足与展望 |
7.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附录一: CRF表 |
附录二: 知情同意书·知情告知页 |
附录三: 伦理审查批件 |
(6)干燥综合征的中医内科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
2 治疗 |
2.1 辨证论治: |
2.2专家专方: |
2.3 中药复方: |
2.4 单味中药: |
2.5 针刺治疗: |
3 预防保健 |
4 总结 |
(7)针刺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唾液分泌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现代医学对干燥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1 流行病学 |
2 病因 |
3 诊断标准 |
4 临床表现 |
5 治疗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对干燥综合征的认识和研究 |
1 古代文献对干燥综合征的认识 |
2 中医对干燥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辨证分型 |
4 干燥综合征的中医治疗 |
5 总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临床资料 |
1 病例来源 |
2 干燥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剔除标准 |
6 中止试验标准 |
7 脱落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1 实验方法 |
2 治疗方法 |
3 观察指标 |
4 统计方法 |
5 技术路线 |
三、研究结果 |
1 年龄、性别比较 |
2 口干VAS评分变化比较 |
3 口干症状评分变化比较 |
4 静态唾液流率(ml/10min) |
5 口干症状疗效统计 |
四、讨论与分析 |
1 本研究的出发点 |
2 本研究方案的设计 |
3 针刺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思路 |
4 疗效分析与探讨 |
参考文献 |
结语 |
1 结论 |
2 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3 展望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四、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清热解毒滋阴法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相关型干眼的临床观察[D]. 吕亚平.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1
- [2]补肾清热润燥汤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及作用机制探索[D]. 胡琪.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中药养阴益气活血方改善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焦虑抑郁状态临床研究[D]. 陈忆莲.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苍术地黄汤治疗干燥综合征阴虚夹湿证的临床观察[D]. 唐兆安.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5]针刺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评价[D]. 周新尧.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8(01)
- [6]干燥综合征的中医内科治疗进展[J]. 王艳,郭峰. 内蒙古中医药, 2017(05)
- [7]针刺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唾液分泌影响的临床研究[D]. 祁芳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