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理报酬契约与会计政策选择中的机会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赵娇[1](2016)在《论企业契约与会计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讨论在企业契约的影响下会计政策选择的机制安排。由于企业契约具有的交易特别性及可塑性使得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某些产权的特性,这样由此产生经济后果吸引企业的所有者不会愿意完全将这一权力让渡给管理当局,而往往采用大股东-管理当局共同控制的方法,以防止道德风险和交易胁迫。
李伟[2](2011)在《管理报酬契约与会计政策选择》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是一组契约的联结,管理报酬契约是其中最重要的契约之一,其是以会计信息和股票价格为依据的。企业契约的不完全性使得会计政策选择成为必然,这种选择权给经理人打开了机会主义大门,但与此同时也会降低企业的契约成本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即所谓的会计政策选择的机会主义观和有效契约观。
陈雯雯[3](2011)在《管理报酬契约:失效、设计与完善》文中研究表明现代企业制度下,所有者通常通过与管理层签订管理报酬契约来调和两者之间的潜在利益冲突,但为了满足"私利",管理层仍能通过会计政策选择来改变契约中的会计数字,从而使契约失效。基于此,本文首先从会计政策选择视角分析了管理层报酬契约失效的原因,接下来探讨了在管理者报酬契约中如何选取业绩评价指标,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管理者报酬契约的对策建议。
翟胜宝[4](2010)在《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文中提出财务会计的目标在于向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要达成这一目标,公司需要进行会计政策选择以对某一经济事项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公司会计政策的选择贯穿于从会计确认到计量、记录、报告诸环节构成的整个会计过程,因而,会计的运行过程其实就是会计政策选择的过程。公司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导致公司利益相关者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和决策行为,进而影响到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结果。所以,会计政策选择是公司会计信息生成的基础,会产生广泛的社会和经济后果,是事关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计。公司管理层如何选择会计政策既是实证会计理论研究的重点也是会计准则执行关注的焦点之一。因此,必须对公司会计政策及其选择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尽管西方对公司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目前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如对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目的和经济后果依然没有一致性的认识,会计政策选择相关模型的精确设计十分困难等。就我国而言,对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研究也只是近十几年的事情。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和相应的会计改革,公司拥有了较大的会计政策选择空间,而我国上市公司外部缺乏强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力量,内部存在产生机会主义型会计政策选择的利益动因。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利润操控的事件频频出现。关于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研究日益重要,会计政策选择亟需制约。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由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组成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下文简称新准则),并规定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其他公司执行。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建设的完成,会计政策选择将成为新会计准则实施的主要手段与工具。新准则下会计政策选择的实际情况如何,有哪些新特点,会造成怎样的经济后果,怎样监管、制约会计政策的选择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新准则中基本准则提出了公允价值计量和与之相关的利得和损失概念,38项具体准则中直接或间接涉及公允价值的达35项,占全部新具体准则的92%(徐铁祥,2007),这标志着我国的会计模式正逐步从历史成本计量转向公允价值计量。我国会计学术界和实务界长期习惯于历史成本会计,对公允价值计量较为陌生,对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深远影响估计不足。现实中,“公允价值”扭曲给我国的资本市场、中介机构、上市公司的形象造成过严重的冲击和巨大损失,如2002年的麦科特事件、蓝田股份事件、2003年的银广厦事件等,事件中的“公允价值”给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留下了恶劣的印象。新准则实施后,据2007年上市公司年报,雅戈尔、西水股份、华茂股份、上海物贸、S吉生化、弘业股份、氯碱化工等9家公司2007年一半以上的净利润主要来自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和部分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最低53.97%,最高325.4%,氯碱化工扭亏为盈更是得益于交叉持股获得的投资收益。再如,2007年,阳光股份、美的电器、用友软件等上市公司的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占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比重均达30%以上这些不禁引入思考:公司管理层是否为了公司特定目的,利用了公允价值计量,进行了不当的会计政策选择,进而损害了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因此,研究新会计准则下会计政策选择问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现代公司理论以及社会学、伦理学、行为心理学等相关理论,运用最新的数据资料进行研究,试图发现新准则下会计政策选择的新特点、进行机会主义会计政策选择的新空间,构建会计伦理为导向的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制约机制,以规范公司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确保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本文的研究主要致力于探索我国在会计政策选择特有的现象和问题。文章的基本结构和内容安排如下:第1章是导论,主要是提出问题。指出开展本论文研究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厘清主要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说明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等。第2章是会计政策选择研究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该部分梳理了国内外会计政策选择相关成果的研究脉络,对近年来国内外会计政策选择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回顾,找出目前值得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鉴于2006年发布了新的会计准则,关于新准则下会计政策选择的相关成果较为缺乏,因此,本文认为以下几方面是很有价值的研究领域:研究新准则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新特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会计政策选择问题,发现会计准则、证券监管规则和盈余管理的关系以寻求制约盈余管理的有效路径,思考制约会计政策选择的制约机制等。第3章是新准则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新特征新准则的颁布使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会计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因此,研究新会计准则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本章将以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呈现出的新特征为核心,首先,论述了会计准则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关系,会计政策选择和盈余管理、利润操纵的关系。进而,阐述了新准则下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新特征,会计政策选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尤其是针对公允价值计量,结合最新的案例,提出一些有意义的思考。第4章新准则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与会计寻租研究本章从会计寻租理论的视角,结合新准则下的会计政策选择,分析了会计政策选择与会计寻租的关系,研究了会计寻租的原因和动机,指出会计寻租的危害,分析在新准则体系下,会计寻租的空间。本章主要起着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沟通了会计政策选择的新特征和基于新特征生成的会计信息在现实资本市场中的反应,推导出上市公司利用这些会计信息进行会计寻租可能对资本市场及利益相关者带来的危害,并指出需有针对性地予以制约。笫5章基于投资性房地产和债务重组的会计政策选择实证研究本章分别选择了典型的具有自发性变更和强制性变更特征的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政策变更和债务重组会计政策变更作为研究对象,希望起到窥一斑而知全貌的效果。目的是研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变更)的影响及原因;上市公司进行不当会计政策选择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检测了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动因等。鉴于投资性房地产会计准则的特色和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变迁的特殊性,本章主要以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和公司债务重组行为及债务重组准则变迁下的会计政策选择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1)本部分以新准则和原准则的比较为切入点,进而对房地产准则的执行现状进行了分析,对其中的非预期现象和需重点关注的方面展开了进一步的思考,接着,以上市公司实际数据为依托,运用多案例分析了其背后的原因。最后,基于上述研究,提出了一些制约会计政策选择失当的措施。(2)对新准则下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准则实施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包括:《债务重组》准则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债务重组》准则对上年度亏损上市公司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中公允价值运用现状,发生债务重组公司计量和披露存在的问题。(3)研究了发生债务重组公司在其重组前后年度是否存在盈余管理行为,通过对盈余管理的主要项目进行检验分析,总结了发生债务重组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与特征。(4)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描述性分析结论和深入分析公司债务重组的主要动因,以债务重组准则的三次变更(1998,2001,2006)为线索,通过分析债务重组准则变迁和证券监管规则的变迁对盈余管理行为的影响,建立LOGIT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债务重组公司存在盈余管理行为,并从新的视角和运用新方法发现了盈余管理和会计准则、监管规则的关系,指出制约盈余管理行为的主要方向。第6章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制约机制研究遏制机会主义型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促进效率型的会计政策选择行为是中外资本市场都面临的重要课题。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外部缺乏强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力量,内部存在产生机会主义型会计政策选择的利益动因。会计政策选择亟需制约和规范。本文从伦理学、公司内部治理、外部监管等多角度对公司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制约机制进行了论述,为规范和完善资本市场上公司会计政策选择行为提供了参考建议。会计伦理是超制度层面的制约机制,它和公司内部治理以及外部监管具有互补性和相互融合性,它们共同构成了实践中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制约体系,构建内外融合的多维的会计政策选择的制约机制,也是本文的一个创新点。总之,本文以我国新的会计准则为准绳,以我国上市公司1999-2008年的财务报告为主要研究资料,有机结合多学科理论知识,分析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和多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重点难点问题作比较深入细致的研究。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了新准则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新特点,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的会计寻租新空间,并研究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会计政策选择的现实案例,实证检验了盈余管理的存在及盈余管理的深层原因,指出遏制盈余管理的方向,构建了多维的制约会计政策选择,遏制盈余管理的机制体系。
高双喜[5](2010)在《契约理论视角下的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以甘肃省上市公司为例》文中认为会计政策选择近年来一直是西方会计理论以及资本市场研究中极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在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赋予了企业进行选择的自主权和一定的选择空间,会计政策选择已经成为必然。本文以契约理论为基础,运用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的方法,分析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优化企业契约、促进会计政策的效率、实现缔约各方利益最大化。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首先,本文在引出论题并明确研究价值后,界定了会计政策选择及相关基本概念;然后对企业的契约性质及其与会计的关系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对会计政策选择进行契约动机分析,即报酬契约、债务契约和政治成本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过程的综合影响,从理论上说明了会计政策选择的客观必然性;其次,通过对作为样本的甘肃省上市公司有关资产计价基础、存货发出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无形资产摊销方法、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方法、所得税核算方法等十二项会计政策的统计性描述和分析,力图揭示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偏好及动因;最后针对其在会计选择方面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准确定位会计准则发展趋势、建立有效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等方面对上市公司的选择行为进行规范,希望对优化上市公司的会计政策选有所借鉴。
林爱梅[6](2009)在《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会计政策选择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不同的股权结构决定不同的公司组织结构,从而决定不同的公司治理结构,最终决定企业的会计和财务行为以及企业的绩效。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极其特殊,表现为国家股、法人股等非流通股比例过高、股权高度集中、股权持有者身份复杂等,这种特殊而复杂的股权结构导致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亦很复杂。开展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关系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针对我国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操纵利润现象较为普遍的现实背景,从股权结构视角考察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股权流通性和股权持有者身份与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行为之间的关系,并为规范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提出了政策性建议。首先,论文对国内外学者围绕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经济后果、影响因素、选择立场等方面的研究内容进行了详细的综述,通过综述发现国内外研究的不足并提出本文的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信息经济学理论等理论的基本内涵,并在逐一分析每种理论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关系的同时,着重剖析了企业契约、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为下文的实证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结合我国上市公司产权制度背景,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会计政策选择现状进行了分析,为研究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奠定了坚实的制度背景。再次,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点,从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股权流通性、股权持有者身份四个维度提取反映股权结构的自变量指标,根据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计价方法、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资产减值等不同会计政策选择对企业利润的影响程度确立了ACA、ACB和ACC三个指标作为反映会计政策选择强度的因变量,选取2003年至2007年五年间共4713家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有序Probit模型对影响会计政策选择的股权结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和股权制衡度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强度显着负相关,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和高管持股比例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强度显着正相关。最后,在考察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影响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将生命周期阶段和最终控制人类型引入公司股权结构与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动因及规律的研究,考察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最终控制人类型的公司中股权结构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股权制衡度与会计政策选择强度显着负相关,其对总体样本、成长期公司和成熟期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程度大致相当,而对衰退期公司的影响显着增大;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强度显着正相关,其对总体样本和国有控股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程度大致相当,而对民营控股公司的影响显着增大。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四个。一是研究视角新颖独特,表现在三方面:首先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并检验了不同股权结构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程度;其次,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研究了公司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三个不同阶段股权结构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关系;第三,基于最终控制人类型研究了国有和民营两类最终控制人公司股权结构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关系。二是构建了立体多角度的股权结构指标体系。本文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点,重新界定了股权结构的概念,并从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股权持有者身份、股权流通性四个维度构建了12个指标组成的立体多角度的股权结构指标体系,较全面地反映了股权结构的各个层面,克服了以往研究多为单一层面股权结构指标的不足。三是采用组合会计政策加以研究。本文选择企业常用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计价方法等七项组合会计政策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不同会计政策选择对利润影响程度不同,设置了会计政策选择强度指标,克服了以往研究多用单一会计政策的不足,增强了研究结论的可信度。四是研究方法科学。由于难以获得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连续性数据,本文针对反映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数据是以分类为主的离散数据,实证中采用Ordered Probit分析建模方法研究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克服了以往研究多采用多元和二元逻辑回归存在统计假设问题造成实证研究结果差异迥然且难以令人信服的不足。论文立足于中国上市公司特殊的股权结构研究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股权流通性、股权持有者身份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影响规律,为西方实证会计理论进行本土化研究提供了经验证据,为规范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行为、抑制上市公司高管自利行为、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依据。
贺正强[7](2008)在《双重属性财务契约论》文中认为契约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并已渗透到当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与此相随,关于契约理论的研究也是延绵不断,星光璀璨,尤以现代契约理论为甚。财务契约理论作为现代契约理论的一支重要学派,是现代企业核心要素——财务与现代契约思想的有效结合,并日益成为当代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多年来,在人们利用契约思想对企业财务问题进行大量研究的同时,现代企业理论与财务理论也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而财务契约所具有的财务特性决定了这种变革在财务契约理论中的重要作用,只有建立在财务理论上的财务契约理论才能保证其理论基础的完整性。遗憾的是,现有财务契约理论研究尚未充分关注到这一点。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企业与财务研究的发展脉络,提出财务契约的双重本质属性,并对此展开系统深入地分析,力图构建基于双重属性的财务契约理论。一个科学而完整的财务契约内涵是进行财务契约理论研究的基础。财务契约的契约特性决定了研究契约一般性特征与企业契约性质的重要性,而财务契约中的财务特性告诉我们,揭示现代财务的经济性质,全面掌握现代财务的本质与现象,是研究财务契约内涵绕不过去的“坎”。如同企业理论的分化与整合道路,现代财务的研究范式从“价值至上”研究逻辑走到了“价值与权力融合”研究逻辑。财务的双重属性在理论上表现为价值与权力融合的财务基本理论体系,而在实践中表现为两大既有各自侧重点又相互融合的财务运行系统,即财务管理与财务治理。其中,财务管理是侧重价值处理的运行系统,而财务治理是侧重权力处理的运行系统,两者相互融合共筑现代财务运行体系。财务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建立在财务基础上的财务契约涵义与内容也必须基于这两个角度考虑,这对全面了解财务契约研究范畴,明晰财务契约与其他契约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同时,财务的双重属性也决定了财务契约具有双重属性:“生产性”与“制度性”。财务契约的“生产性”是指财务契约对企业财务活动的直接规范与间接影响,从而发挥其财务管理功能;而财务契约的“制度性”是指财务契约对利益相关者之间财务关系的协调,从而发挥其财务治理效应。当然财务契约的双重属性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统一在一个契约里,在学术研究中的地位更像是两个研究视角。“制度性”的核心要素表现为财务契约对财权的配置,一方面是现存财务契约中对财权的初始配置,另一方面是通过对现存财务契约的优化设计来实现财权的再配置;“制度性”整体表现为财务契约的治理效应。而“生产性”要求我们在研究财务契约时除了考虑财务行为本身特征外,还要系统分析财务契约对投资、融资与收益分配等财务行为的重要影响。研究财务契约问题必须以双重属性为逻辑起点,据此可以对整个财务契约运行系统进行审视。财务契约设计的思路可分为“制度性”思路与“生产性”思路,设计时既要考虑其“制度性”,又要考虑其“生产性”。如何保证契约的自我履行是契约实施的重点,有效的方法是提高契约参与者的违约损失,可以将违约损失分为“生产性”损失与“制度性”损失。实现或者提高违约损失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对这些条件的分析会给财务契约的设计带来启示。当违约损失的提高受到限制时就需要第三方强制履行的存在。强制履行是提高违约损失的一种外在途径,通过这种途径来保障财务契约的自我履行。契约不完备会导致实施中的财务契约进入重谈,重谈的具体原因可分为“条件改变”与“自我提高”,而每种原因又可以分为“生产性”因素与“制度性”因素两部分,在对财务契约进行调整的时候要综合考虑这两种因素。
孔龙,路丽丽[8](2008)在《管理报酬契约与会计政策选择的机会主义行为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通过分析以会计信息为基础制定管理报酬契约的原因,探讨经理人员利用公认会计准则自身局限性所赋予的"自由选择权"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时,具有一定的机会主义行为。文章针对我国国有企业管理报酬契约存在的有关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蒋宁[9](2007)在《契约理论下会计政策选择的机会主义与效率性》文中研究说明本文探讨在管理报酬契约、债务契约和政府契约下,会计政策选择是如何体现机会主义和效率性的平衡的。指出在契约理论下,会计准则给会计政策选择留出空间实际是利用会计政策选择权完善了契约。
王海荣[10](2006)在《论会计政策选择——从机会主义型到效率型的转变》文中研究指明会计政策选择有机会主义型和效率型之分,本文从会计政策选择目标出发,探讨如何发挥利益相关者作用,建立相应约束机制,实现经理人员由机会主义型会计政策选择转向效率型会计政策选择。
二、管理报酬契约与会计政策选择中的机会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管理报酬契约与会计政策选择中的机会主义(论文提纲范文)
(1)论企业契约与会计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会计选择和机会主义 |
三、信息和会计选择的修正机制 |
四、结论 |
(2)管理报酬契约与会计政策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一、契约理论与会计政策选择 |
(一) 会计信息:企业契约有效履行的基础 |
(二) 会计政策选择:契约不完全的必然结果 |
二、管理报酬契约与会计政策选择 |
三、会计政策选择的机会主义观与有效契约观 |
四、结语 |
(4)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本文的研究意义 |
1.2 主要研究内容的逻辑关系 |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本文的内容结构图 |
2 会计政策选择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2.1 关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
2.2 关于会计政策选择的机会主义及会计寻租的研究 |
2.3 关于制约机会主义型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 |
3 新准则下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新特征 |
3.1 会计政策选择的基本概念体系及其与会计准则的关系 |
3.1.1 会计政策选择的基本概念体系 |
3.1.2 会计准则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关系 |
3.1.3 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及利润操纵的关系 |
3.2 新准则下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特征 |
3.2.1 新准则下会计政策选择的总体特征 |
3.2.2 新准则下会计政策选择的具体特征分析 |
3.2.3 新准则下会计政策选择研究的焦点问题——公允价值 |
4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与会计寻租研究 |
4.1 会计寻租与会计政策选择的关系 |
4.2 会计寻租的动因及制约措施剖析 |
4.2.1 会计寻租的动因剖析 |
4.2.2 会计寻租的制约措施分析 |
4.3 会计寻租行为的危害 |
4.4 新准则下利用会计政策选择进行会计寻租的主要空间 |
4.4.1 利用资产类准则中的新变化进行会计寻租 |
4.4.2 利用负债类准则中的新变化进行会计寻租 |
5 基于投资性房地产和债务重组的会计政策选择实证研究 |
5.1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
5.1.1 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与原相关规定的对比分析 |
5.1.2 新准则下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政策选择的总体情况 |
5.1.3 公允价值计量下投资性房地产会计政策选择的案例研究 |
5.2 新准则下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准则实施情况统计分析 |
5.2.1 《债务重组》准则对2007年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 |
5.2.2 《债务重组》准则对2006年度亏损上市公司的影响 |
5.2.3 我国上市公司债务重组中公允价值运用现状 |
5.2.4 发生债务重组公司计量和披露存在的问题 |
5.3 债务重组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及主要手段经验分析 |
5.3.1 本研究的目的和特点 |
5.3.2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及主要手段描述性分析 |
5.4 会计准则、证券监管规则与制约盈余管理之路径选择——基于债务重组准则变迁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
5.4.1 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之辨析 |
5.4.2 会计准则无法完全遏制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 |
5.4.3 证券监管规则诱致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证据 |
5.4.4 实证检验债务重组准则、证券监管规则和盈余管理的关系 |
5.4.5 研究结论 |
6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制约机制研究 |
6.1 机会主义型会计政策选择与公司内部治理、外部监控和伦理约束的关系 |
6.1.1 机会主义型会计选择与伦理约束的关系 |
6.1.2 机会主义型会计选择与公司外部监控的关系 |
6.1.3 机会主义型会计选择与公司内部治理的关系 |
6.1.4 伦理约束与公司内部治理、外部约束的关系 |
6.2 基于公司内部治理视角构建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制约机制 |
6.2.1 公司内部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6.2.2 内部治理机制的构建 |
6.3 基于外部监管视角构建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制约机制 |
6.3.1 外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
6.3.2 外部监管机制的构建 |
6.4 基于伦理视角构建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制约机制 |
6.4.1 基于伦理视角的会计政策选择目标 |
6.4.2 基于伦理的会计政策选择的利益实现机制 |
6.4.3 加强会计伦理建设保证会计政策选择的正确导向 |
7 研究结论、主要创新及未来研究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1.1 新准则对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有新的影响 |
7.1.2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与会计寻租研究 |
7.1.3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研究 |
7.1.4 新准则下会计政策选择对公司财务的主要影响和其制约的方向 |
7.1.5 构建公司内外协调的多维的会计政策选择制约机制 |
7.2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 |
7.2.1 研究视角新 |
7.2.2 研究领域新 |
7.2.3 研究数据新 |
7.3 局限性与未来研究展望 |
在学期间主要相关科研成果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契约理论视角下的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以甘肃省上市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言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问题的提出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回顾 |
1.3.1 国外研究现状回顾 |
1.3.2 国内研究现状回顾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2 会计政策选择概述 |
2.1 会计政策的界定 |
2.1.1 会计政策 |
2.1.2 会计政策的分类 |
2.2 会计政策选择的定位 |
2.2.1 会计政策选择 |
2.2.2 会计政策选择的必然性 |
2.2.3 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 |
2.2.4 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 |
3 会计政策选择的契约理论分析 |
3.1 现代企业的契约特征 |
3.2 企业契约的不完备性 |
3.3 会计与企业契约 |
3.3.1 会计在企业契约中的作用 |
3.3.2 会计政策在企业契约中的功能 |
3.4 契约理论下的会计政策选择 |
3.4.1 报酬契约与会计政策选择 |
3.4.2 债务契约与会计政策选择 |
3.4.3 政治成本与会计政策选择 |
4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实证分析 |
4.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
4.2 资产计价基础选择 |
4.3 存货发出计价方法选择 |
4.4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选择 |
4.5 无形资产摊销方法选择 |
4.6 存货跌价准备计提方法选择 |
4.7 坏账准备计提方法选择 |
4.8 委托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方法选择 |
4.9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方法选择 |
4.10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方法选择 |
4.11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计提方法选择 |
4.12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计提方法选择 |
4.13 所得税核算方法选择 |
5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存在问题及动因分析 |
5.1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存在问题 |
5.1.1 会计准则改革的超前性导致部分选择权流于形式 |
5.1.2 上市公司对会计政策的选用过于单一、就简弃繁 |
5.1.3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披露不合理 |
5.1.4 注册会计师执业不规范、监督不力 |
5.2 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经济动机 |
5.2.1 规避市场管制动机 |
5.2.2 隐性的分红动机 |
5.2.3 政治成本动机 |
6 会计政策选择行为优化的建议 |
6.1 准确定位会计准则发展趋势、适度压缩会计政策选择的空间 |
6.2 建立有效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会计政策选择的有效性 |
6.3 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确保会计政策选择的合理性 |
6.4 加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监督,强化会计政策选择的外在保证 |
参考文献 |
附表 |
后记 |
(6)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会计政策选择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Extended Abstract |
目录 |
图清单 |
表清单 |
1 导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 |
1.4 研究动机与目标 |
1.5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与主要内容 |
1.6 本章小结 |
2 文献综述 |
2.1 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及类型 |
2.2 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因素 |
2.3 会计政策选择的立场 |
2.4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与盈余管理 |
2.5 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后果 |
2.6 股权结构与会计政策选择 |
2.7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
2.8 本章小结 |
3 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理论基础 |
3.1 契约理论 |
3.2 代理理论 |
3.3 利益相关者理论 |
3.4 信息经济学理论 |
3.5 博弈论 |
3.6 本章小结 |
4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会计政策选择现状研究 |
4.1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 |
4.2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及特点 |
4.3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制度改革的发展历程 |
4.4 会计政策选择的历史及现状 |
4.5 本章小结 |
5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会计政策选择影响的实证研究 |
5.1 股权结构变量选择 |
5.2 控制变量选择 |
5.3 会计政策选择代理变量选择 |
5.4 研究设计 |
5.5 实证结果 |
5.6 本章小结 |
6 基于生命周期的股权结构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影响的实证研究 |
6.1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
6.2 研究设计 |
6.3 实证结果 |
6.4 本章小结 |
7 基于最终控制人类型的股权结构对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影响的实证研究 |
7.1 基于最终控制人的研究内容 |
7.2 研究设计 |
7.3 实证结果 |
7.4 本章小结 |
8 结论及展望 |
8.1 主要研究结论 |
8.2 政策建议 |
8.3 主要创新点 |
8.4 研究局限 |
8.5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双重属性财务契约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论 |
1.1 基本缘起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文献综述 |
1.2.2 国内文献综述 |
1.3 基本内容与主要创新 |
1.3.1 研究框架与基本内容 |
1.3.2 主要观点与创新 |
第2章 企业契约与财务契约 |
2.1 对契约一般性内涵的重新解构 |
2.1.1 契约的基本功能——交易载体 |
2.1.2 契约的基本思想——合意 |
2.1.3 契约的基本原则——自由原则 |
2.1.4 小结——对契约含义的一般性表述 |
2.2 关于企业契约性质的再思考 |
2.2.1 企业契约性质的传统经济学分析 |
2.2.2 传统经济学分析的缺陷 |
2.2.3 企业契约的本质内容:合作剩余的创造与分配 |
2.2.4 企业契约的关键问题:企业所有权配置 |
2.2.5 企业契约的中心缔约人:企业家 |
2.2.6 小结 |
2.3 企业契约中的财务契约 |
2.3.1 财务契约:企业契约的核心 |
2.3.2 财务契约的内涵 |
第3章 财务研究新范式与契约双重属性的提出 |
3.1 从企业性质到现代财务研究新范式 |
3.1.1 企业性质研究发展进程 |
3.1.2 现代财务研究新范式:价值与权力融合的视角 |
3.2 价值与权力融合的财务基本理论体系 |
3.2.1 价值与权力融合的财务本质 |
3.2.2 财务主体理论的“价值与权力”特征 |
3.2.3 企业价值与相关者利益:企业财务目标的价值与权力方面 |
3.2.4 资源配置与财权配置:现代财务的基本职能 |
3.3 财务管理与财务治理:双重属性下的两大财务运行体系 |
3.3.1 财务治理研究的兴起:财务双重属性的必然 |
3.3.2 财务治理主体与财务管理主体 |
3.3.3 财务治理客体与财务管理客体 |
3.3.4 财务治理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 |
3.3.5 小结 |
3.4 基于财务二重性的财务契约内涵分析 |
3.4.1 现代财务的价值角度 |
3.4.2 现代财务的权力角度——兼论股权契约的明晰 |
3.4.3 本文研究的重心 |
3.5 财务契约双重属性的提出 |
3.5.1 企业契约的生产性分析 |
3.5.2 财务契约的双重属性分析 |
第4章 财务契约与财权配置 |
4.1 财务契约对财权的静态配置 |
4.1.1 股东拥有的财权 |
4.1.2 经营者拥有的财权 |
4.1.3 债权人拥有的财权 |
4.1.4 财权静态配置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 |
4.2 财务契约运行与财权动态配置 |
4.2.1 阿洪和博尔顿(1992)模型:相机配置的提出 |
4.2.2 企业财权配置的状态依存性 |
4.2.3 财务相机治理机制—财务契约非正常运行下的财权动态配置 |
4.2.4 财务相机治理机制再思考与财务契约正常运行下的财权动态配置 |
第5章 财务契约的治理效应分析 |
5.1 股权契约的财务治理效应 |
5.1.1 股权契约的整体治理效应 |
5.1.2 股权属性与治理效应 |
5.1.3 股权集中度与经营者监督 |
5.1.4 股权集中度与大股东利益输送 |
5.1.5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外部治理效应 |
5.1.6 治理效应的提高:股权制衡 |
5.2 债权契约的治理效应分析 |
5.2.1 债权契约整体的治理效应——协调股东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 |
5.2.2 债权契约整体的治理效应——激发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冲突 |
5.2.3 债权契约结构的治理效应 |
5.2.4 治理效应的提高:各种债权契约结构的有效配置 |
5.3 管理报酬契约的财务治理效应 |
5.3.1 管理报酬契约治理效应的整体分析 |
5.3.2 不同标准下管理报酬契约的治理效应 |
5.3.3 管理报酬契约治理效应中的“噪音”影响 |
5.3.4 治理效应的提高:“噪音”影响下不同评价标准的均衡 |
5.3.5 管理报酬契约治理效益的现实状况 |
第6章 财务契约与财务行为(一)——财务契约与企业投资行为研究 |
6.1 企业投资行为研究概述:财务契约的视角 |
6.1.1 企业投资理论:投资行为研究与投资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
6.1.2 企业投资行为中的投资不足与投资过度 |
6.2 债权契约与企业投资行为 |
6.2.1 债权契约与企业投资行为的整体分析 |
6.2.2 债权契约结构与企业投资行为 |
6.3 股权融资契约与企业投资行为 |
6.3.1 股权融资契约与过度投资——大股东与经营者行为目标一致 |
6.3.2 股权融资契约与过度投资——大股东与经营者行为目标不一致 |
6.4 股权契约与企业投资行为 |
6.4.1 公司治理视角下的股权契约结构与企业投资行为分析 |
6.4.2 股权契约结构、现金流与企业投资行为 |
6.5 管理报酬契约与企业投资行为 |
6.5.1 管理报酬契约与经营者投资行为的私人成本收益 |
6.5.2 不同报酬契约方式下的企业投资行为 |
第7章 财务契约与财务行为(二)——财务契约与企业融资、收益分配行为研究 |
7.1 财务契约与企业融资行为研究 |
7.1.1 企业融资行为选择的理论模式 |
7.1.2 股权契约与企业融资行为 |
7.1.3 债权契约与企业融资行为 |
7.1.4 管理报酬契约与企业融资行为 |
7.2 财务契约与企业收益分配行为研究 |
7.2.1 企业收益分配研究范畴界定 |
7.2.2 股权契约与企业股利分配行为 |
7.2.3 股权契约与经营者参与收益分配 |
7.2.4 债权契约与企业收益分配行为 |
第8章 基于双重属性的财务契约运行系统研究 |
8.1 财务契约设计的基本思路 |
8.1.1 财务契约设计的制度性思路 |
8.1.2 财务契约设计的生产性思路 |
8.1.3 财务契约设计的整体思路:制度性与生产性的结合 |
8.2 可转换公司债券设计:一个举例 |
8.2.1 可转债契约优越性的生产性与制度性描述 |
8.2.2 可转债契约设计的思路 |
8.2.3 债券条款的设计 |
8.2.4 转股价格条款的设计 |
8.2.5 回售和赎回条款的设计 |
8.3 自我履行的理论分析及其对财务契约设计的启示 |
8.3.1 契约的不完善与契约自我履行 |
8.3.2 财务契约自我履行实施的具体机理:生产性损失与制度性损失 |
8.3.3 违约预期与财务契约的监督机制设计 |
8.3.4 生产性损失与财务契约的激励机制设计 |
8.3.5 制度性损失、重复交易与财务契约 |
8.3.6 制度性损失与财务契约信息传播机制的完善 |
8.4 强制履行、自我履行与契约履行效率 |
8.4.1 自我履行的制约与强制履行的补充 |
8.4.2 强制履行的实施机理 |
8.4.3 自我履行与强制履行的关系与契约履行效率 |
8.5 财务契约的重谈磋商与调整 |
8.5.1 条件改变的生产性因素与制度性因素 |
8.5.2 自我提高的生产性因素与制度性因素 |
8.5.3 生产性因素与制度性因素综合下的财务契约调整 |
8.6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主持课题目录 |
(8)管理报酬契约与会计政策选择的机会主义行为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采用以会计信息为基础管理报酬契约的原因 |
(一) 企业市场价值的难以观察性 |
(二) 业绩的分解 |
管理报酬契约下会计政策选择的机会主义行为 |
(一) 产生的原因 |
(二) 会计政策选择机会主义行为的不可根除性 |
完善我国国企管理薪酬制度的策略 |
(10)论会计政策选择——从机会主义型到效率型的转变(论文提纲范文)
一、机会主义型与效率型的比较 |
二、公司利益相关者的界定以及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 |
三、建立公司利益相关者对会计政策选择的约束机制 |
四、管理报酬契约与会计政策选择中的机会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 [1]论企业契约与会计选择[J]. 赵娇.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05)
- [2]管理报酬契约与会计政策选择[J]. 李伟. 中国证券期货, 2011(10)
- [3]管理报酬契约:失效、设计与完善[J]. 陈雯雯. 会计师, 2011(06)
- [4]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研究[D]. 翟胜宝. 东北财经大学, 2010(08)
- [5]契约理论视角下的会计政策选择研究 ——以甘肃省上市公司为例[D]. 高双喜. 兰州商学院, 2010(05)
- [6]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会计政策选择影响的研究[D]. 林爱梅. 中国矿业大学, 2009(03)
- [7]双重属性财务契约论[D]. 贺正强. 湖南大学, 2008(04)
- [8]管理报酬契约与会计政策选择的机会主义行为探析[J]. 孔龙,路丽丽. 商业时代, 2008(22)
- [9]契约理论下会计政策选择的机会主义与效率性[J]. 蒋宁. 财会研究, 2007(09)
- [10]论会计政策选择——从机会主义型到效率型的转变[J]. 王海荣.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