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挖掘装载机长销轴断裂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吴迪[1](2020)在《挖掘装载机装载装置的仿真与受力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挖掘装载机是一种兼具挖掘和装载两种功能的工程机械,不同于一般工程机械只有一个工作端得结构形式,它的前后各有一个工作端,所以又被称为“两头忙”。挖掘装载机的突出特点是灵活性高、功能集成型强,在实际工作中能实现一机多用。尽管挖掘装载机具有独特的使用优势,但由于种种原因在我国的普及率较低。随着我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以中小型项目为主的阶段,挖掘装载机的使用优势日益凸显,应用前景空前广阔。因此,当务之急是加大对挖掘装载机的科研投入,改善工作装置的使用性能是其中重要一环。对挖掘装载机工作装置的研究,不仅能够完善工作装置自身结构合理性,增加工作装置乃至整机的使用寿命,同时有利于促进节能减耗,提高挖掘装载机的使用效率,最终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的目的。本文以WZ30-25挖掘装载机的装载装置作为研究对象,以期明确装载装置与外载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分析装载装置的整体运动特性及其组成部件的应力应变特性,探究挖掘装载机在装载作业过程中动态外载荷变化规律及其对装载装置的影响。首先,根据现有理论及实际应用情况,在研究挖掘装载机反转六连杆装载装置的结构形式和运动原理的基础上,明确装载装置的工作阶段及其在不同阶段的动作姿态,分析外载荷作用于铲斗的不同类型情况,根据特定的外载荷作用情况对装载装置各个主要组成部件做受力分析,建立外载荷与铲斗之间应力传递模型,作为后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综合运用多款软件建立装载装置虚拟样机并完成与之相关的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使用仿真软件Adams/View2016对装载装置虚拟样机做运动学和动力学测试,验证装载装置的运动轨迹特性并得出装载装置关键点的最大受力值,即工作危险值;使用仿真软件Ansys2019R3对各个部件模型做有限元分析,通过校验应力和应变最大值找出各个部件受载时的危险位置。再次,使用样机实验的方法分析挖掘装载机在实际装载作业中的动态外载荷变化规律。依据挖掘装载机装载装置的仿真与受力分析研究,设计并组装动态外载荷实时感应系统,分析动态外载荷数据变化的周期性与阶段性规律,明确装载装置的危险工作状态。最后,总结研究课题得出挖掘装载机装载装置结构设计中的关键注意事项,明确外载荷对装载装置及其组成部件的疲劳强度影响,展望标准载荷谱应用于挖掘装载机装载装置的研究趋势。
黄仲明[2](2018)在《挖掘装载机挖掘动臂开裂分析及措施》文中指出挖掘动臂是挖掘装载机里挖掘工作装置的主要构件,其结构独特,受力机制复杂,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其自身因素及工况条件的限制,常会发生开裂失效的故障。本文通过对挖掘动臂的结构及其受力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对挖掘动臂的结构形式进行优化,以弥补强度的薄弱区域,提升挖掘动臂的整体强度及稳定性。
刘斌[3](2018)在《基于MSC.Fatigue的大型反铲挖泥船反铲机臂架结构疲劳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港口、航道和海洋水下疏浚工程的蓬勃发展,大型反铲挖泥船反铲挖泥机的疏浚功能和疏浚设备也越来越丰富。目前我国正在服役的BA1100型“津泰”号反铲挖泥船反铲挖泥机已经进行臂架结构改造,并加装大型液压破碎锤,为航道疏浚、水下破岩作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作业设备。在加装破碎锤进行水下破岩作业的同时,该船的反铲挖泥机将会承受更加强烈多变的动态载荷。对于客户来说,该反铲挖泥船反铲挖泥机的使用寿命、设备维护、设备维修都是十分重要的,所以针对该船配备的反铲挖泥机臂架结构的静强度、动态特性、疲劳寿命分布的分析就显得十分必要。目前,我国大型反铲挖船反铲挖泥机臂架结构的设计绝大部分都是以静强度作为主要设计准则,与这种传统的设计方法相比,如今的虚拟样机仿真技术在设计阶段就可以判断构件的结构强度弱点、动态载荷集中部位、疲劳寿命的薄弱位置等,通过修改可以预先避免不合理的结构设计和寿命分布,对于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维护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BA1100大型反铲挖泥船的反铲挖泥机臂架结构为研究对象,对该反铲挖泥机臂架结构进行水下挖泥作业和水下破岩作业的典型工况进行载荷分析计算,然后建立反铲挖泥机臂架结构(含反铲斗和液压破碎锤)有限元模型和刚柔耦合虚拟样机,对典型工况下臂架结构的静强度、动态特性、疲劳寿命分布进行计算分析。为该反铲挖泥船反铲挖泥机日后的使用维护和预防疲劳断裂事故发生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同时对于指导反铲挖泥船反铲挖泥机臂架结构的设计、制造以及加装破碎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对反铲挖泥机水下挖泥作业和水下破岩作业典型工况的载荷进行分析计算,确定各典型工况下的载荷组合,利用Soildworks三维建模软件建立反铲挖泥机三维模型并导入ANSYS建立其有限元模型,并对反铲挖泥机水下挖泥作业和水下破岩作业典型工况进行静强度校核。(2)联合有限元分析软件MSC.Patran和动力学仿真软件MSC.Adams,分别建立水下挖泥工况与水下破岩工况反铲挖泥机臂架结构的刚柔耦合虚拟样机,并对各工况下的作业循环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各工况下臂架结构作业动态特性。(3)提取MSC.Adams中反铲挖泥机水下挖泥工况和水下破岩工况动力学仿真所得到的载荷时间历程文件,并导入疲劳分析软件MSC.Fatigue的载荷管理器中,然后根据反铲挖泥船反铲挖泥机臂架结构的实际情况对其臂架结构的S-N曲线进行修正。最后运用疲劳分析软件MSC.Fatigue联合反铲挖泥机臂架结构的载荷时间历程、修正S-N曲线、构件柔性体模型完成疲劳寿命计算和寿命预估。
刘浩浩[4](2017)在《高层建筑机械化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文中研究指明在高层建筑机械化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能够运输大量的人员及材料,能够满足高层建筑施工环境差、高空作业多、结构高、交叉施工复杂、工程量繁重的特点,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施工机械安全隐患繁多且易造成群死群伤,所以有必要对施工机械进行重点的关注与管理。本文构建了基于粗糙集的高层建筑机械化施工安全评价模型,为工作人员提供安全风险决策依据,确保高层建筑机械化施工正常进行和现场工人的生命安全。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与内容如下:(1)研究高层建筑施工机械的发展状况,找出近几年施工机械与以往的施工机械有何不同。通过调查南京地区施工机械自身技术参数与伤亡人数之间的影响关系。(2)对大量的高层建筑机械化施工安全事故进行统计,找出施工机械各个类型中事故率最高的施工机械种类;以4M1E系统为框架归纳分析文献,确定风险指标文献总结分析表;统计分析施工机械事故案例得出风险因素对文献总结表进行完善,得到指标体系初表;最后运用专家调查法对初表进行完善,确定高层建筑机械化施工安全风险指标体系。(3)构建了基于粗糙集理论的高层建筑机械化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确定信息表,并对其进行离散化分析处理,利用粗糙集理论对离散化指标进行约简,得出约简后的评价信息表,利用粗糙集理论计算确定指标的权重及综合评价值。(4)根据相关法规标准、事故案例规律等依据确定的评分标准,对南京金融城项目的施工机械进行安全检查打分,得出评价信息表,并对其进行离散化处理,约简离散化后的指标,最终依据粗糙集相关公式计算得出指标权重、安全评价值,并对各个施工机械的危险分值及危险指标进行了分析。
万一品,宋绪丁,郁录平,员征文[5](2017)在《装载机工作装置销轴载荷测试方法与试验研究》文中认为在分析装载机工作装置铲斗受力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动臂与铲斗销轴处的动态载荷测试问题,提出一种考虑装载机工作装置侧向力的销轴动态载荷测试方法,采用该测试方法可以准确获取动臂与铲斗铰接点处的销轴水平、竖直和侧向三个方向的动态载荷。在不改变工作装置受力特点的基础上,通过销轴传感器的设计与铲斗的结构改装建立了装载机工作装置销轴力动态测试系统,选取含有颗粒状铁矿石的原生土作为铲装作业工况,进行铲装试验测试,获得了动臂与铲斗铰接点处销轴三个方向的动态载荷变化。对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销轴力动态测试系统能够准确地获得铰接点处销轴三个方向动态载荷;装载机工作装置动臂与铲斗销轴传感器测得的三个方向的动态载荷与铲装作业过程有密切的关系;首次获得了侧向力随铲装作业过程变化的动态载荷。这对于研究装载机工作装置的受力特性、载荷谱和疲劳性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宋云鹏,张保议,丁国运[6](2015)在《挖掘机销轴的断裂失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挖掘机的销轴在工作过程中发生断裂。本文通过对断裂销轴的宏观断口、微观形貌、显微组织、化学成分、材料硬度及销轴的受力等分析,结果表明,销轴断裂为典型的疲劳断裂。疲劳源位于油孔处,属油孔部位应力集中造成的。因此,油孔位置设计不合理是销轴断裂的主要原因。另外,疲劳源始于油孔内的切削刀痕,切削刀痕也是销轴断裂的原因之一。结合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优化了工艺路线方案,为提高销轴的使用寿命指明了方向。
王伟[7](2012)在《多功能救援车通用连接器与液压系统的设计研究》文中指出目前,世界各地自然灾害较为普遍,由于现场杂乱和恶劣的环境在很多抢险救援过程中多数体型较大的机械无法靠近救援现场进行作业,很多情况下还是采用人力携带一些专用的液压救援工具进行现场施救工作。为此针对这一现实问题需要研究设计一款新型的小型多功能救援车。本文为体现出救援车多功能这一特点,在其结构方面应用一种通用的快换装置(简称通用连接器),系统的阐述了通用连接器的设计理念与结构原理。依据实际工况中工作阻力的大小对其进行受力分析,并在结构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出通用连接器的具体结构尺寸。应用三维软件Pro/E对通用连接器进行建模,得出清晰可观的具体三维实体结构,然后通过软件中间接口,将其模型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模拟实际工况添加载荷,经过分析计算得出通用连接器的整体变形图以及应力应变云图,其所承受的最大应力均在所选用材料的弹性极限范围内,由此确定本文所设计的通用连接器是合理的。多功能救援车结构复杂,工作环境恶劣,工作部件较多,且各个部件在执行运动的时候相互之间无影响无制约。因此,救援车采用全液压系统驱动形式,按照工作需要拟定出全液压系统原理图,根据实际外负载以及工作阻力的变化,对主要执行元件进行选型计算,推算出各个液压执行元件输出负荷,确定其具体参数以及元件型号。利用AMEsim仿真软件建立救援车全液压系统模型,通过参数设置,对其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救援车各液压执行部件均可以单独或同时工作,并且可以根据外负载的变化自动调节排量的大小,能够满足所设计的最大负载要求。该多功能救援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与原定目标,可以在复杂的救援现场中表现出一机多用的特点,这对提高我国抢险救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王虎奇[8](2011)在《挖掘装载机传动摇臂的结构分析与设计改进》文中提出挖掘装载机的传动摇臂是挖掘装载机传递载荷实现装卸与运输工作的关键部件之一,同时也是挖掘装载机在工作中最容易损坏的部件之一。据挖掘装载机传动摇臂的开裂反馈信息,对传动摇臂的结构特点与承载特点进行了全面分析,总结出传动摇臂在作业过程中的工况与载荷。利用ANSYS软件分析出了导致传动摇臂开裂的原因,并就此提出了设计改进方案。改进后传动摇臂的强度比改进前提高了29%。改进后的传动摇臂已经投入市场使用,不再有开裂反馈,证明了分析与改进的科学性与正确性。
宋延泽,沈才华,初长祥[9](2011)在《液压挖掘机销轴断裂分析》文中提出某型液压挖掘机的销轴在作业过程中发生断裂。采用宏观观察、金相组织分析、硬度检测、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检验手段对销轴的断裂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失效销轴属于典型脆性断裂,工作时间较短,属于早期失效;活塞杆和连杆对销轴挤压,在销轴表面形成应力集中以及表面淬火不合格是导致销轴脆断的主要原因;另外,调质处理不符合要求,销轴强度低也是销轴早期断裂的重要原因。该分析结果为失效销轴的改进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谢志东[10](2008)在《结构疲劳强度分析及工程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当机械设备承受一定交变循环载荷的时候,设备常常会在经历一定载荷次数后发生疲劳破坏而失效。有统计数据表明,在现代工业的各种领域中,因疲劳破坏而引起的结构强度破坏事件就占了80%,因此如何有效地防止服役设备发生疲劳破坏,使设备在设计疲劳寿命内不发生失效成为了人们的重要课题。疲劳破坏的发生区域带有一定局部性,一般发生在存在应力集中、结构疲劳强度薄弱的部位。对于承受交变载荷的压力容器和输送水泥用的斗式提升机来说,前者的开孔接管处尤其是开孔率较高的一些部位如人孔结构,由于开孔破坏了容器结构的连续性,削弱了该处的承载面积,容易引起应力的高度集中和结构抗疲劳强度的降低。后者的工作环境恶劣,工况复杂多变,提升机服役时,输送链上的销轴受交变剪切和弯曲等载荷作用,销轴的中部位置受到的合应力最大,若销轴的加工过程伴有冶金缺陷,销轴的中部位置就可能成为抵御疲劳破坏的脆弱之处,在一定的受载次数后发生疲劳破坏,给企业的正常运营和生产安全带来隐患和危险。本文首先利用有限单元法,运用计算机分析软件ANSYS,依据JB4732-1995《钢制容器——分析设计标准》,对一氧气储气罐的人孔补强管结构进行了应力强度和疲劳强度的分析和校核。在解决一个工程问题的同时,还就人孔补强管的两个几何参数即补强管向筒节的内伸深度和补强管补强段的壁厚对结构应力强度和疲劳强度的影响,对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性分析,得出一些一般性的结论,即:在当前人孔开孔率下,人孔补强管相贯区附近区域将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内伸式补强管比平齐式补强管更能有效降低结构应力,提高设备的抗疲劳性能;补强管内伸深度的增加对结构和应力线性化校核线所在部位的各类应力强度的影响则有所差别;同样内伸深度条件下,补强段壁厚的增加可以持续地对结构部分类别的应力强度和疲劳强度起降低作用,但不能有效减小峰值应力,而且最后设计所取的内伸深度和补强段壁厚应当采用“适当原则”。随后,通过化学成分、显微组织和裂纹、断口特征的分析以及应力强度计算校核,对一斗式提升机输送链销轴的断裂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销轴表面偏大的弯曲正应力和淬火裂纹的存在是导致销轴发生疲劳断裂的重要原因。同时,利用Paris公式对疲劳裂纹的扩展寿命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如果销轴工作时存在一定尺寸的初始裂纹,则偏大的弯曲正应力以及初始裂纹尺寸的大小会成为影响销轴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的关键性因素。
二、挖掘装载机长销轴断裂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挖掘装载机长销轴断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挖掘装载机装载装置的仿真与受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
1.2 挖掘装载机研究状况综述 |
1.2.1 国内外发展现状 |
1.2.2 挖掘装载机的发展趋势 |
1.3 挖掘装载机装载装置仿真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载荷谱研究方法国内外发展现状 |
1.5 课题研究内容 |
第二章 挖掘装载机装载装置力学分析 |
2.1 挖掘装载机的装载装置概述 |
2.1.1 装载装置结构组成与工作原理 |
2.1.2 装载装置的作业参数和性能指标 |
2.1.3 装载装置的性能评价指标 |
2.2 挖掘装载机装载装置的工作特性 |
2.2.1 挖掘装载机装载作业过程 |
2.2.2 基于工作环境的受力特点分析 |
2.3 装载工作中的外载荷 |
2.3.1 装载装置承受等效外载荷的受力模型 |
2.3.2 装载装置外载荷计算 |
2.3.3 装载装置机构受力分析 |
2.4 载荷谱研究方法在力学分析中的应用 |
2.4.1 装载装置采用载荷谱研究方法的必要性 |
2.4.2 基于载荷谱的外载荷数据分析方法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挖掘装载机装载装置虚拟仿真测试 |
3.1 装载装置虚拟样机建模 |
3.1.1 基于Creo5.0的虚拟样机建模流程 |
3.1.2 装载装置建模的注意事项 |
3.1.3 建立装载装置三维模型 |
3.2 基于Adams的多体力学仿真流程 |
3.3 装载装置虚拟样机运动学测试 |
3.3.1 虚拟样机的建立与预处理 |
3.3.2 虚拟样机运动学仿真及结果分析 |
3.3.3 虚拟样机动力学仿真及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挖掘装载机虚拟样机的有限元分析 |
4.1 有限元理论概述 |
4.2 基于Ansys的有限元分析 |
4.3 装载装置组成部件静力学仿真 |
4.3.1 建立几何模型 |
4.3.2 模型前处理 |
4.3.3 软件运算求解 |
4.3.4 运算结果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物理实验的装载装置应力分析 |
5.1 逆向求解动态载荷方法简介 |
5.2 动态载荷采集系统设计 |
5.2.1 系统框架与实验原理 |
5.2.2 系统模块组成 |
5.3 WZ30-25型挖掘装载机样机装载作业实验 |
5.3.1 实验准备 |
5.3.2 数据统计 |
5.3.3 结果分析 |
5.4 本章总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挖掘装载机挖掘动臂开裂分析及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挖掘动臂开裂失效的原因分析 |
2 裂纹预测以及危险区域的确定 |
3 对挖掘动臂改进优化的措施 |
4 结语 |
(3)基于MSC.Fatigue的大型反铲挖泥船反铲机臂架结构疲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
1.3.1 国内外挖泥船发展动态 |
1.3.2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发展动态 |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章 反铲挖泥机构造原理及作业特性 |
2.1 BA1100大型反铲挖泥船介绍 |
2.1.1 BA1100大型反铲挖泥船概述 |
2.1.2 BA1100大型反铲挖泥船作业条件 |
2.1.3 BA1100大型反铲挖泥船反铲挖泥机概述 |
2.2 反铲挖泥机配备铲斗水下挖泥作业工况介绍 |
2.2.1 反铲挖泥机配备铲斗构造原理及技术参数 |
2.2.2 反铲挖泥机配备铲斗水下挖泥作业范围 |
2.2.3 反铲挖泥机配备铲斗水下挖泥典型工况基本载荷计算 |
2.3 反铲挖泥机配备破碎锤水下破岩作业工况介绍 |
2.3.1 液压破碎锤概述 |
2.3.2 反铲挖泥机配备破碎锤构造原理及技术参数 |
2.3.3 反铲挖泥机配备破碎锤水下破岩作业范围 |
2.3.4 反铲挖泥机配备破碎锤水下破岩典型工况基本载荷计算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反铲挖泥机臂架结构静强度有限元分析 |
3.1 水下挖泥工况反铲挖泥机臂架结构有限元分析 |
3.1.1 材料属性 |
3.1.2 建立有限元模型 |
3.1.3 载荷组合及边界条件施加 |
3.1.4 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分析 |
3.2 水下破岩工况反铲挖泥机臂架结构有限元分析 |
3.2.1 材料属性 |
3.2.2 建立有限元模型 |
3.2.3 载荷组合及边界条件施加 |
3.2.4 有限元计算结果及分析 |
3.3 水下挖泥工况与水下破岩工况臂架结构静强度综合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反铲挖泥机臂架结构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 |
4.1 柔性体的实现方法 |
4.2 水下挖泥工况反铲挖泥机臂架结构动力学仿真分析 |
4.2.1 配备铲斗反铲挖泥机刚柔耦合虚拟样机建立 |
4.2.2 水下挖泥工况反铲挖泥机动力学仿真载荷施加 |
4.2.3 动力学仿真计算结果及分析 |
4.3 水下破岩工况反铲挖泥机臂架结构动力学仿真分析 |
4.3.1 配备液压破碎锤反铲挖泥机刚柔耦合虚拟样机建立 |
4.3.2 水下破岩工况反铲挖泥机动力学仿真载荷施加 |
4.3.3 动力学仿真计算结果及分析 |
4.4 水下挖泥工况与水下破岩工况动力学仿真结果对比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反铲挖泥机臂架结构疲劳计算与分析 |
5.1 疲劳基本理论 |
5.1.1 疲劳的基本概念 |
5.1.2 影响疲劳强度的因素 |
5.1.3 疲劳寿命预测方法 |
5.2 反铲挖泥机臂架结构疲劳分析过程 |
5.2.1 本文研究工作采用的疲劳分析方法和技术路线 |
5.2.2 反铲挖泥机臂架结构S-N曲线修正 |
5.2.3 疲劳载荷谱获取与查看 |
5.2.4 MSC.Fatigue 疲劳计算软件设置 |
5.3 疲劳计算结果及分析 |
5.3.1 反铲挖泥机水下挖泥工况臂架结构疲劳计算结果及分析 |
5.3.2 反铲挖泥机水下破岩工况臂架结构疲劳计算结果及分析 |
5.4 反铲挖泥机臂架结构疲劳计算结果综合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总结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学术成果 |
一、参与的科研项目 |
二、学术成果 |
(4)高层建筑机械化施工安全风险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
1.2.3 目前研究主要存在的问题 |
1.3 研究方案 |
1.3.1 研究内容和步骤 |
1.3.2 研究方法 |
1.3.3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高层建筑机械化施工安全风险评价理论基础 |
2.1 高层建筑机械化施工相关概念 |
2.1.1 高层建筑发展过程 |
2.1.2 高层建筑机械化施工主要施工机械及特点 |
2.1.3 高层建筑与普通建筑施工机械参数对比 |
2.1.4 高层建筑机械化施工的定义 |
2.2 风险管理理论 |
2.2.1 高层建筑机械化施工安全风险 |
2.2.2 风险识别方法及步骤 |
2.2.3 风险评价方法及步骤 |
第三章 高层建筑施工机械与安全事故的关系 |
3.1 施工机械数量的发展 |
3.2 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
3.3 施工机械技术参数的发展与安全事故的关系 |
第四章 高层建筑机械化施工安全风险识别 |
4.1 影响高层建筑机械化施工安全主要风险因素 |
4.2 高层建筑施工机械安全事故统计分析 |
4.2.1 高层建筑施工机械安全事故的选择 |
4.2.2 高层建筑施工机械安全事故总体分析 |
4.3 高层建筑机械化施工安全风险因素初表的建立 |
4.3.1 塔吊施工安全风险因素初表的建立 |
4.3.2 泵车施工安全风险因素初表的建立 |
4.3.3 旋挖钻机施工安全风险因素初表的建立 |
4.3.4 单斗挖掘机施工安全风险因素初表的建立 |
4.3.5 爬模施工安全风险因素初表的建立 |
4.4 高层建筑机械化施工安全风险因素终表的建立 |
4.4.1 专家调查样本情况分析 |
4.4.2 专家调查分析结果 |
第五章 高层建筑机械化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 |
5.1 高层建筑机械化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方法选择 |
5.2 基于粗糙集的安全评价模型的构建 |
5.2.1 基于粗糙集的安全评价模型概述 |
5.2.2 信息表属性离散化处理及指标集的约简 |
5.2.3 指标权重及综合评价值的计算 |
第六章 高层建筑机械化施工安全风险评价实例验证 |
6.1 项目概况 |
6.2 基于粗糙集的评价模型实证研究 |
6.2.1 评价信息表的确定及离散化处理 |
6.2.2 指标集的约简 |
6.2.3 指标权重的计算 |
6.2.4 综合评价值的计算 |
6.3 评价结果分析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
附录 2 |
(5)装载机工作装置销轴载荷测试方法与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工作装置铲斗受力模型 |
2 销轴三向力测试方法 |
2.1 测试原理 |
2.2 标定试验 |
3 试验测试与结果分析 |
3.1 铲装测试试验 |
3.2 试验结果分析 |
4 结论 |
(6)挖掘机销轴的断裂失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试验结果与分析 |
1.1 销轴的化学成分检验 |
1.2 断口分析 |
1.3 非金属夹杂物评级及显微组织检验 |
1.4 表层淬硬层深度的测定 |
1.5 销轴的受力分析 |
2 结论及改进措施 |
(7)多功能救援车通用连接器与液压系统的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选题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 |
1.2.1 国外救援车发展现状 |
1.2.2 国内救援车发展现状 |
1.2.3 多功能救援车发展趋势 |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二章 多功能救援车通用连接器的结构设计 |
2.1 设计要求 |
2.2 结构设计 |
2.3 通用连接器结构与工作原理 |
2.4 通用连接器静力学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通用连接器三维建模与有限元分析 |
3.1 pro/E 简介 |
3.1.1 Pro/Engineer 功能作用 |
3.1.2 Pro/ENGINEER 软件建模准则 |
3.2 通用连接器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 |
3.2.1 通用连接器几何零、部件建模实现 |
3.2.2 通用连接器装配建模实现 |
3.3 通用连接器的有限元分析 |
3.3.1 Ansys 软件介绍 |
3.3.2 材料特性 |
3.3.3 构建有限元几何模型 |
3.3.4 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多功能救援车液压系统设计 |
4.1 多功能救援车液压系统设计要求 |
4.2 典型液压系统形势与组成 |
4.2.1 单泵、单执行部件液压系统 |
4.2.2 双泵定量液压系统 |
4.2.3 双变量泵液压系统 |
4.3 负载工况分析 |
4.4 拟定多功能救援车液压系统原理图 |
4.4.1 救援车负载敏感压力补偿控制回路设计 |
4.4.2 救援车主控阀设计 |
4.4.3 救援车液压系统的基本回路 |
4.5 液压元件的计算与选择 |
4.5.1 液压泵计算 |
4.5.2 液压阀元件的选择 |
4.5.3 液压辅助元件的选择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 AMEsim 的救援车行走与工作性能仿真 |
5.1 仿真问题的提出 |
5.2 AMEsim 环境下救援车全液压驱动系统建模 |
5.2.1 模型建立 |
5.2.2 部分元件分析 |
5.3 救援车全液压系统仿真结果与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研究成果 |
致谢 |
(8)挖掘装载机传动摇臂的结构分析与设计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摇臂结构与载荷分析 |
(1) 工况一:地面位置掘起物料。 |
(2) 工况二:最高位置处卸载物料。 |
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3 有限元分析结果 |
4 结构改进方案 |
5 结束语 |
(9)液压挖掘机销轴断裂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宏观观察 |
2 材质分析 |
2.1 金相检验 |
2.2 硬度检测 |
2.3 化学成分分析 |
2.4 力学性能检验 |
3 分析与讨论 |
4 结论 |
(10)结构疲劳强度分析及工程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课题的意义 |
1.2 疲劳问题的历史发展过程 |
1.3 有限元法在工程结构分析中的应用概述 |
1.4 国内外研究状况 |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二章 疲劳破坏的理论基础 |
2.1 疲劳的定义及特征 |
2.2 疲劳破坏与应力集中 |
2.3 疲劳破坏的发生过程 |
2.3.1 疲劳裂纹萌生阶段 |
2.3.2 疲劳裂纹扩展阶段 |
2.3.3 失稳断裂阶段 |
2.4 影响结构疲劳强度的因素 |
2.4.1 形状因素 |
2.4.2 尺寸效应 |
2.4.3 零件表面加工及表面状态的影响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裂纹寿命估算与有限元基本原理 |
3.1 应力强度因子 |
3.2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和裂纹扩展寿命估算 |
3.2.1 疲劳裂纹扩展区域及帕里斯公式 |
3.2.2 疲劳裂纹扩展寿命的估算 |
3.3 弹性力学基本方程 |
3.3.1 几何方程—位移与应变的关系 |
3.3.2 物理方程—应力与应变的关系 |
3.3.3 平衡方程 |
3.3.4 边界条件 |
3.4 变分原理简介 |
3.4.1 变分原理的概念 |
3.4.2 里兹法 |
3.5 静态问题的有限元方程建立 |
3.5.1 用形函数矩阵表达单元应变与应力 |
3.5.2 有限元方程的建立 |
3.6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氧气储气罐人孔接管处疲劳强度分析研究 |
4.1 常规设计与分析设计 |
4.1.1 常规设计 |
4.1.2 分析设计 |
4.2 应力的分类及应力线性化 |
4.2.1 应力的分类依据 |
4.2.2 应力的分类 |
4.2.3 应力的等效线性化 |
4.3 氧气储气罐人孔补强管的应力与疲劳强度分析 |
4.3.1 载荷分析 |
4.3.2 有限元结构模型分析 |
4.3.3 应力分析 |
4.3.4 应力强度评定分析 |
4.3.5 结构的疲劳强度评定分析 |
4.3.6 分析结论 |
4.4 补强管内伸深度对结构应力强度及疲劳强度的影响 |
4.5 补强管补强段厚度对结构应力强度和疲劳强度的影响 |
4.6 补强段内伸深度与其壁厚对结构强度所起影响的比较 |
4.7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提升机输送链销轴断裂分析 |
5.1 斗式提升机概述 |
5.2 销轴失效情况与技术参数 |
5.2.1 链条结构及销轴失效情况 |
5.2.2 提升机基本技术参数 |
5.3 理化分析 |
5.3.1 化学成分分析 |
5.3.2 断口宏观形貌分析 |
5.3.3 金相分析 |
5.3.4 裂纹分析 |
5.3.5 硬度测定 |
5.4 销轴的结构强度分析 |
5.4.1 纯剪切计算 |
5.4.2 销轴心部最大剪切应力和表面最大弯曲正应力计算 |
5.5 销轴表面弯曲拉伸下的疲劳裂纹扩展寿命估算 |
5.6 销轴断裂原因总结 |
5.6.1 销轴金相组织对疲劳断裂的影响 |
5.6.2 销轴受力状态对疲劳断裂的影响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 |
6.1 结论 |
6.2 需要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附录7 |
附录8 |
附录9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完成的项目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项目 |
四、挖掘装载机长销轴断裂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挖掘装载机装载装置的仿真与受力分析[D]. 吴迪. 长安大学, 2020(06)
- [2]挖掘装载机挖掘动臂开裂分析及措施[J]. 黄仲明. 中国设备工程, 2018(14)
- [3]基于MSC.Fatigue的大型反铲挖泥船反铲机臂架结构疲劳研究[D]. 刘斌. 武汉理工大学, 2018(07)
- [4]高层建筑机械化施工安全风险评价[D]. 刘浩浩. 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5]装载机工作装置销轴载荷测试方法与试验研究[J]. 万一品,宋绪丁,郁录平,员征文. 机械强度, 2017(01)
- [6]挖掘机销轴的断裂失效分析[J]. 宋云鹏,张保议,丁国运.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5(05)
- [7]多功能救援车通用连接器与液压系统的设计研究[D]. 王伟. 长安大学, 2012(08)
- [8]挖掘装载机传动摇臂的结构分析与设计改进[J]. 王虎奇. 机械传动, 2011(12)
- [9]液压挖掘机销轴断裂分析[J]. 宋延泽,沈才华,初长祥. 失效分析与预防, 2011(03)
- [10]结构疲劳强度分析及工程应用[D]. 谢志东. 浙江大学, 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