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几种中药材的价格走势(论文文献综述)
吴冲[1](2021)在《基于深度学习的中药材鉴别方法研究》文中指出中药历经几千年传承,成为了中医临床治疗的重要方式,但其种类繁多,市面上也存在着许多伪劣产品,因此需要依靠有效的鉴定手段。传统鉴别方法主要依赖于人工的主观感觉和经验,而化学检测或仪器分析的方法,又需要大量专业设备和鉴定时间,因此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成本较高、可操作性不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药信息化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应以信息化方法驱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中药材鉴别与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开始结合。然而当前大多方法忽略了图像背景特征的影响,并且网络模型较为复杂,导致识别性能和可迁移性不强。此外,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尤其针对执法过程中的鉴定,鉴定结果不可量化,无法提供相应的法定依据。最后,在现有的中药鉴定领域中,还没有大规模标准的图像数据集可供利用。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文进行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中药材鉴别研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本文通过自主研发的图像采集设备采集了中药材图像,经过规范化处理,最终构建了一个带标签的标准中药材图像数据集,为后续中药材的智能鉴别研究提供了数据基础;(2)综合考虑到背景特征、识别性能和速度等因素,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注意力机制的轻量级中药识别网络模型(Attention-TCM-Net)。该模型通过引入通道注意力机制和空间注意力机制加强了对中药特征的关注,同时对模型中使用的移动倒置瓶颈卷积模块进行了改进,在保证轻量级设计的同时提高了中药识别的准确性;(3)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注意力机制的中药特征描述网络模型。本文围绕《中国药典》中对中药性状的标准描述定义,创新性地提出了采用深度学习方法对中药的性状特征进行智能化描述,然后提出了一种打分制的方法,通过特征描述完成了对中药类别的鉴定。该方法为中药性状的智能分析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也为现有鉴定技术的结果缺少法定依据和相关解释等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4)本文还将上述两种研究成果,应用于中药的鉴别场景中,设计并实现了智能中药鉴定系统,为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中药评价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杨一丰[2](2020)在《大数据视阙下大宗中药材种植可视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是世界中药材资源大国,也是中药材贸易大国。中药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作为人民防病治病的主要武器,对保障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药材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中药材种植不仅影响其质量,同时也影响整个产业的正常发展。种植作为中药材产业的最前端,需要收集更多的相关信息,纵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网上存在着大量的中药材产业的信息,但这些信息存在源头多、数据杂、采集难的问题,缺乏合理的梳理归类;即便是统计数据,各系统之间也相互独立,形成―数据孤岛‖,不能实现数据共享。基于上述问题,本文利用Scrapy爬虫技术,对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种植相关的数据,如:种植年份、地域、面积、产量、交易价格等方面的多源异构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通过数据的交互,采用Django Web网络开发框架,设计并实现了基于B/S构架的大宗中药材种植可视化系统,并利用该系统进行了大量规律分析,实现了快速寻找这些大数据背后的规律,为中药材种植产业服务。主要研究结果包括:(1)系统功能需求分析。对系统进行了功能需求分析,确定了系统的5大功能需求:数据采集需求、数据处理需求、数据存储需求、数据可视化需求以及系统管理需求,并对各功能需求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2)对常用大宗中药材近10年种植的地域分布、种植面积、产量、交易价格等数据资源的采集。利用Scrapy网络爬虫技术和框架,设计了针对中药材天地网、康美药业、国家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国家统计局等国内中药材信息网站的定向网络爬虫,实现了所需相关数据资源的抓取。(3)功能系统所需数据资源的ETL加工处理。依据数据可视化的需要和不同数据集的特点,通过对多源异构的数据进行抽取、清洗、转换、规则检查、加载等处理,建立了基于Python的MySQL数据库设计,为本研究的可视化系统提供数据资源。(4)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功能展示分析。采用Django Web网络开发框架,利用ECharts可视化工具,设计并实现了基于B/S构架的常用大宗中药材近10年种植的地域分布、种植面积、产量、交易价格等多维度的可视化系统,利用该系统,分析了常用大宗中药材种植全国分布状态,并以黄连为例,分析了黄连在全国的分布状态,近10年种植面积、产量、交易价格的逐年变化规律。
陈连芳[3](2019)在《基于BP神经网络的陇西中药材价格预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中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中药材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中药材具有药品和农副产品的双重属性,中药材的价格极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波动,比如国家或地方政策的调控、市场需求、种植面积、自然环境和人为因素等等,并且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关联,其价格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如何有针对性的处理好各个因素之间的联系,尽量降低或消除价格的变动带来的负面影响,稳定中药材行业的市场,是政府、企业、投资者和广大药农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鉴于此,本文运用具有非线性特征的BP神经网络对中药材价格进行预测,旨在为政府科学决策以及中药企业高效经营决策提供参考。首先,全面总结了中药材市场发展的基本情况,剖析了中药材价格变动的特点及其原因,主要从市场供给水平、中药材的需求、以及中药材市场的特点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中药材价格变动的因素。然后,通过对陇西地区主要药材党参的数据分析和收集,提出了基于L-M改进算法的BP神经网络价格预测模型。收集整理了药材党参主产地陇西的批发市场月度价格数据,构成了药材党参价格变化的时间序列数据,并从诸多影响因素中选出四个最主要的影响因素,结合历史价格设计了中药材的价格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基于L-M改进算法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相比,改进后的基于L-M算法的预测模型对中药材的价格预测更加准确。同时,对多种中药材进行了特征分析和关联预测。最后,对中药材价格预测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模块化设计与实现,把中药材价格预测模型应用到中药材价格预测系统中,实现了一个中药材价格预测的软件系统。进一步进行了多种中药材的关联分析与预测实现,得到在价格预测时有另外一种或几种中药材互相影响下的价格预测。
宋鑫[4](2016)在《基于绿色核算的中药资源价值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药资源价值核算研究只重视中药资源的市场价值,没有将资源消耗和环境服务价值纳入到体系中,呈现出很多弱点,尤其中药资源配置的环境影响未纳入中药资源核算和决策评价体系之中,导致中药资源配置信号失真。中药资源价值绿色核算体系是对该体系的一种观念和方法上变革,充分考量中药生物多样性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在生产生活中的隐性消耗和服务价值,对转变传统中药资源经济发展方式、中药资源的价值实现和促进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分析资源价值理论、资源经济学理论和外部性理论等,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提出中药资源价值核算理论。全面系统地探讨和总结中药资源的概念和特征,提出中药资源绿色价值观。通过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中药资源价值绿色核算的因果反馈模型,研究中药资源价值绿色核算形成后,中药资源产业的绿色发展模式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结合资源经济学等经典经济学理论和方法对我国中药资源价值绿色核算方法进行探索式研究。通过以上理论和实证分析,本文获得以下研究进展:基于中药资源价值的全面内容,以国民经济绿色核算思想为指导,构建了中药资源的绿色核算框架,建立中药资源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的卫星账户;并以江苏省为例,对提出的绿色核算体系和方法进行应用与论证;提出中药资源市场价值有效实现的社会机制,为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方法依据,为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赵智,郑循刚,刘琳,欧定华[5](2014)在《我国中药材价格波动特征实证研究——以巴戟天白、前百、合等九种药材为例》文中认为研究中药材价格的波动特征有助于稳定中药材价格、提高中医服务的可及性。本文运用四种ARCH类模型对百合、板蓝根等九种常用且交易量较大的中药材的价格序列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白前、百合等六种中药材价格序列存在异方差效应和集簇性;白前等五种药材的涨价信息引发的中药材价格波动程度要大于降价信息,而牡丹皮的情形则刚好相反。
邹恒伟[6](2014)在《山豆根的研究进展与趋向》文中认为山豆根是传统中药材和濒危药用植物,作为传统中药材,其丰富的药用功能和濒危植物资源保护价值受到广泛关注。从分子水平研究山豆根生物碱类物质形成积累规律与机理,寻找调控生物碱类物质代谢途径和含量的关键酶及基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就山豆根的生药学、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和其它类似中药材对比的研究进展作综述,供深入开发利用山豆根资源参考。
邹恒伟[7](2014)在《山豆根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文中认为山豆根(Sophora Tonkinensiss Gapnep)为双子叶植物纲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分布于中国南部,主产地为广西。山豆根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碱,其主要药用成份为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此外,山豆根还含有多糖、黄酮类、三萜类及酚性化合物、香豆素、甾醇、蒽醌、咖啡酸等多种成分,具有抗肿瘤、抗菌消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本论文旨在利用Solex高通量测序技术,以组培苗(StOM)、移栽后6月(St6M)、移栽后12月(St12M)山豆根为材料,分别提取RNA构建3个转录组,并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所得Unigenes序列与GenBank基因序列进行注释分析,从功能基因组水平上研究山豆根次生代谢中重要基因的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克隆其功能基因全长、探索山豆根基因功能提供了基因资源,同时也为阐明山豆根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生物碱生物合成途径奠定了基础,并且对于改善濒危药用植物山豆根资源匮乏现状,提高其药材质量均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为解决其它相类似的问题开拓了新的思路。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组培苗阶段,山豆根已累积少量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随着生长周期的延长,含量逐步升高,并在生长6个月后达到最高值,之后含量呈下降趋势;分析组培苗、栽培6月、栽培12月的山豆根苦参碱、氧化苦参碱及总碱的含量均达到极显着差异。对这3个时期进行转录组分析,有望找到生物碱合成相关基因。2、改良的Trizol法适合山豆根根部总RNA的提取,利用此方法的总RNA有效高的质量,其28S rRNA与18S rRNA的亮度比例接近2:1,边缘清晰,没有降解,OD260/280值分别为2.09,2.05和2.08,OD260/230值分别为2.12,1.95和2.2,适用于下一步的转录组分析。3、经测序,每个转录组获得了6000万条原始序列,经去除低质量序列和去冗余后,最终获得山豆根107575条Unigene序列,平均长度为839nt,N50达1379nt。4、将所有Unigenes比对NR、NT、Swiss-Prot、KEGG、COG、GO等数据库,共有73790条Unigenes获得了注释,其中NR和NT库分别有66844和63599条Unigene获得注释。5、测序找到与山豆根生物碱、萜类、甾醇类、黄酮类以及其它大量的次生代谢相关的unigenes 7971条,已知的生物碱合成途径相关的Unigenes 151条,同时发现了与山豆根生物碱合成相关的CYP450s、赖氨酸脱羧酶(Lysine decarboxylase)、二氨基庚二酸脱羧酶(Diaminopimelate decarboxylase)、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Hyoscyamine 6-dioxygenase、(RS)-norcoclaurine 6-O-methyltransferase等基因,以及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的前体赖氨酸的合成与降解途径中的大部分基因,其中,赖氨酸合成相关111条,降解相关154条。此外还获得1000余个编码转录因子的unigenes,可能参与山豆根的基因表达调控。6、表达差异分析获得山豆根不同时期的差异表达基因:在StOM/St6M中,6484条基因上调,9784条基因下调;St6M/St12M中,有4821条基因上调,2412条基因下调;StOM/Stl2M中,9133条基因上调,9363条基因下调。这些基因为山豆根的次生代谢、生长发育等基因的时空表达规律研究奠定了基础。7、在山豆根转录组中得到13506个SSR位点,占总unigenes序列的12.55%,平均每100 kb出现14.96个SSR。 SSR中三核苷酸重复最多(4629条),其次为二核苷酸重复(4471条),最少的为四核苷酸重复(236条)。此外,共发现555种基序类型。8、St0M发现68301个SNP位点,包括41380个转换位点和26921个颠换位点;St6M发现72525个SNP位点,包括43946个转换位点和28579个颠换位点;St12M发现77560个SNP位点,包括47420个转换位点和30140个颠换位点。SNP的数量与生长时间呈正相关。
汪莹[8](2014)在《基于规制经济学的中药材质价关联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09年以来,在我国新医改方案的推动下,国家在发生巨大变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中医药不仅是我国医药卫生体系的基础性资源,也是科技创新之源与新的经济增长点。中药材的天然性、毒副作用小是中医治疗的特色优势,但由于中药材兼有药品与农副产品的双重属性,其价格与质量受到品种的差异、产地的区别、药用部位、炮制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中药材市场上出现了以次充好、以假充真、价格大起大落的现象,这类问题严重削弱了中医治病的效果,导致中医药的社会声誉下降,社会认同度降低,最终将影响整个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本文以中药材价格现状、中药材质价关联为研究对象,着眼于构建中药材质量与价格关联体系,结合大量中药材价格数据,具体分析近年来价格波动趋势;利用蛛网模型来阐述中药材价格呈现“发散型蛛网波动”的根本原因,分析价格涨跌对供给量和需求量变动的影响;运用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不同质量等级中药材之间的价格差异,以相对价格衡量中药材不同质量层级之间的价格差异,将质量与价格关联起来。在规制经济学视角下,提出稳定中药材质量与价格,促进分等论价、优质优价的对策建议,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了思路,也对中药材市场的管理和中药材价格的调控具有现实的理论指导意义。
丁立威[9](2009)在《浅析东北药市“防控甲流”药材走势》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甲型H1N1流感疫情爆发后,国家对此高度重视,紧急动员,严密防范,各省市也纷纷启动应急预案。2009年4月29日卫生部下发《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在中医辨证治疗项下列出葛根、黄芩、黄连、苍术等十几种中药材。之后,河北以岭医药集团研发生产的"连花清瘟胶囊"被卫
丁乡[10](2009)在《三棵树 金银花走俏价飙升 五味子烂市价续跌》文中认为
二、几种中药材的价格走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几种中药材的价格走势(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深度学习的中药材鉴别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2章 相关理论知识 |
2.1 深度学习概述 |
2.2 图像识别方法 |
2.2.1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分类算法 |
2.2.2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 |
2.2.3 轻量级网络模型 |
2.3 注意力机制 |
2.4 图像描述方法 |
2.4.1 循环神经网络 |
2.4.2 Encoder-Decoder结构 |
2.4.3 图像描述相关模型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注意力机制的中药材鉴别方法 |
3.1 引言 |
3.2 中药图像数据集 |
3.2.1 样品来源 |
3.2.2 图像采集系统 |
3.2.3 中药图像数据集的构建 |
3.3 中药的定位和检出 |
3.4 基于深度学习的中药材识别网络设计及实现 |
3.4.1 基于残差结构的混合域注意力模块 |
3.4.2 改进后移动倒置瓶颈卷积模块 |
3.4.3 网络结构 |
3.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5.1 实验方案 |
3.5.2 实验数据和环境配置 |
3.5.3 训练策略 |
3.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川贝母、半夏特征描述研究 |
4.1 引言 |
4.2 中药特征词典的构建和词嵌入 |
4.2.1 中药词典的建立 |
4.2.2 词嵌入 |
4.3 基于自适应注意力机制的GRU网络 |
4.4 基于自适应注意力机制的中药特征描述网络 |
4.5 实验与结果分析 |
4.5.1 实验数据和环境配置 |
4.5.2 评估指标 |
4.5.3 模型的训练及优化 |
4.5.4 实验结果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中药鉴别系统 |
5.1 开发环境 |
5.1.1 环境搭建 |
5.1.2 图形用户界面Py Qt工具包介绍 |
5.2 智能中药鉴别系统 |
5.2.1 系统的功能需求 |
5.2.2 系统运行流程及效果 |
5.3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2)大数据视阙下大宗中药材种植可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大宗中药材发展的现状 |
1.2 大宗中药材存在的问题 |
1.3 可视化与数据可视化 |
1.3.1 数据可视化定义 |
1.3.2 数据可视化的类型与特征 |
1.3.3 数据可视化发展趋势 |
1.4 可视化技术研究现状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章 绪论 |
2.1 研究背景 |
2.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2.3 主要研究内容 |
2.4 设计方法与技术流程 |
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系统总体需求 |
3.2 数据采集需求 |
3.3 数据处理需求 |
3.4 数据存储需求 |
3.5 数据可视化需求 |
3.6 系统管理需求 |
第4章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
4.1 使用Scrapy创建项目 |
4.2 settings文件修改 |
4.3 目标网站的页面内容分析 |
4.4 数据格式化 |
4.5 设置pipelines文件 |
第5章 系统数据库设计 |
5.1 数据库总体设计 |
5.1.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
5.1.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5.1.3 数据库物理结构设计 |
5.2 数据库的建立与网页站点开发 |
5.2.1 数据库的建立 |
5.2.2 网页设计与站点开发 |
第6章 中药材可视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6.1 系统结构设计 |
6.2 系统功能界面展示 |
6.3 系统主要功能设计实现 |
6.3.1 种类分布功能实现 |
6.3.2 产地分布功能实现 |
6.3.3 面积查询功能实现 |
6.3.4 产量查询功能实现 |
6.3.5 价格查询功能实现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创新性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及参与课题一览表 |
(3)基于BP神经网络的陇西中药材价格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BP神经网络及价格预测分析 |
1.3.2 中药材价格预测的研究现状 |
1.4 研究主要内容 |
2 中药材价格的波动及影响因素分析 |
2.1 中药材价格波动分析 |
2.2 中药材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
2.2.1 市场供给水平 |
2.2.2 中药材的需求 |
2.2.3 中药材市场的特点 |
2.3 本章小结 |
3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中药材价格预测模型 |
3.1 陇西党参药材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
3.1.1 实验对象的确定 |
3.1.2 数据的地域性选择 |
3.1.3 数据来源市场的选择 |
3.1.4 数据维度的选择 |
3.1.5 室验数据的采集及预处理 |
3.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 |
3.2.1 BP神经网络原理及结构 |
3.2.2 BP神经网络的学习算法 |
3.2.3 预测模型及参数选择 |
3.3 中药材价格预测实验及分析 |
3.3.1 预测模型训练 |
3.3.2 预测模型检验 |
3.3.3 预测模型预测 |
3.4 多种中药材的关联预测 |
3.4.1 多种中药材的特征分析 |
3.4.2 多种中药材的关联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4 陇西中药材价格预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1 系统需求分析 |
4.2 系统设计 |
4.2.1 用户登录设计 |
4.2.2 中药材价格预测设计 |
4.3 中药材价格预测系统实现 |
4.3.1 用户登录实现 |
4.3.2 党参价格预测计算界面实现 |
4.3.3 中药材的关联预测实现 |
4.4 本章小结 |
5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4)基于绿色核算的中药资源价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内容与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1.3 创新点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 |
2.1 理论基础 |
2.1.1 资源价值理论 |
2.1.2 资源经济学理论 |
2.1.3 外部性理论 |
2.1.4 结构主义原理 |
2.2 文献综述 |
2.2.1 国外绿色GDP核算回顾 |
2.2.2 国内绿色GDP核算回顾 |
2.2.3 国外资源价值核算研究 |
2.2.4 国内资源价值核算研究 |
2.2.5 中药资源的价值核算研究 |
第三章 面向绿色核算的中药资源价值观 |
3.1 中药资源概念和特征 |
3.1.1 中药资源的概念 |
3.1.2 中药资源的特征 |
3.2 中药资源的分布 |
3.2.1 道地药材地图 |
3.2.2 种植药材分布 |
3.3 中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3.3.1 中药资源开发的现状 |
3.3.2 中药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
3.4 中药资源价值的分析 |
3.4.1 成本与价值 |
3.4.2 效用与价值 |
3.4.3 代际公平利用价值 |
3.4.4 可持续发展价值 |
3.5 中药资源的价值的特殊性 |
3.5.1 市场价值 |
3.5.2 质量价值 |
3.5.3 生物多样性价值 |
3.5.4 生态环境价值 |
第四章 中药资源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分析 |
4.1 中药资源质量管理过程中的政府失灵 |
4.2 中药资源价格波动过程中的市场失灵 |
4.2.1 中药的农副产品特性 |
4.2.2 中药资源价格波动情况概述 |
4.2.3 中药资源价格违背需求定律 |
4.2.4 中药资源价格违背供需均衡 |
第五章 中药资源生物多样性价值与生态环境价值的核算 |
5.1 中药资源生物多样性价值核算的必要性 |
5.2 中药资源生态环境价值核算的必要性 |
5.2.1 中药种植生产发展现状及对环境的影响 |
5.2.2 中药加工制造业发展现状及对环境的影响 |
5.3 中药资源生物多样性价值与生态环境价值的核算方法 |
5.3.1 卫星账户 |
5.3.2 完备的资源价值评估办法 |
第六章 中药资源价值绿色核算的系统动力学分析 |
6.1 系统动力学理论概述 |
6.1.1 系统动力学的概念 |
6.1.2 系统动力学的分析方法 |
6.2 因果反馈图研究中药资源价值核算问题的可行性分析 |
6.2.1 因果反馈图概述 |
6.2.2 因果反馈图研究中药资源价值核算问题的可行性分析 |
6.3 中药资源价值绿色核算模型的因果反馈模型构建 |
6.3.1 中药资源价值绿色核算概念模型构建 |
6.3.2 现实状态下中药资源价值绿色核算概念模型子系统因果回路分析 |
6.3.3 中药资源价值绿色核算因果反馈模型 |
第七章 中药资源绿色核算方法分析 |
7.1 中药资源绿色核算范畴的界定 |
7.2 中药资源实物量核算 |
7.2.1 中药资源实物量核算 |
7.2.2 中药资源环境资源实物量核算 |
7.3 中药资源价值量核算 |
7.3.1 中药资源环境价值量核算分析 |
7.3.2 中药资源环境损失核算分析 |
7.3.3 中药资源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服务价值核算分析 |
7.4 江苏省中药资源价值的绿色核算 |
7.4.1 江苏省中药资源概况 |
7.4.2 江苏中药资源价值的绿色核算 |
第八章 中药资源价值实现的政策建议 |
8.1 公益性与公共品相结合的公共政策理论提供 |
8.2 市场与政府互补的公共政策措施 |
8.3 社会组织建立绿色资源核算体系 |
8.4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5)我国中药材价格波动特征实证研究——以巴戟天白、前百、合等九种药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中药材价格波动走势及其特征 |
二、我国中药价格波动的实证分析 |
(一) 数据选取与统计分析 |
1. 数据的选取。 |
2. 数据的基本统计特性。 |
(二) 模型检验 |
1. 平稳性检验。 |
2. 波动性检验。 |
(三) 模型估计与结果分析 |
1. GARCH模型估计。 |
2. GARCH-M模型估计。 |
3. TARCH模型估计。 |
4. EGARCH模型估计。 |
三、结论及建议 |
(6)山豆根的研究进展与趋向(论文提纲范文)
1 山豆根生药学研究 |
2 山豆根种质资源及其分布 |
3 山豆根化学成分研究 |
3.1 生物碱类 |
3.2 多糖类 |
3.3 黄酮类 |
3.4 三萜类 |
3.4 其它类 |
4 山豆根药理作用研究 |
4.1 抗肿瘤作用 |
4.2 体外抗菌作用 |
4.3 抗炎作用 |
4.4 抗氧化作用 |
4.5 抗乙肝病毒作用 |
4.6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4.7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4.8 毒性 |
5 总结、讨论与展望 |
(7)山豆根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言 |
1.1 转录组分子生物学研究 |
1.1.1 SSH文库 |
1.1.2 基因芯片 |
1.1.3 EST文库筛选技术 |
1.1.4 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 |
1.2 山豆根生药学研究 |
1.3 山豆根种质资源及其分布 |
1.4 山豆根化学成分研究 |
1.4.1 生物碱类 |
1.4.2 多糖类 |
1.4.3 黄酮类 |
1.4.4 萜类 |
1.4.5 其它类 |
1.5 山豆根药理作用研究 |
1.5.1 抗肿瘤作用 |
1.5.2 体外抗菌作用 |
1.5.3 抗炎作用 |
1.5.4 抗氧化作用 |
1.5.5 抗乙肝病毒作用 |
1.5.6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
1.5.7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1.5.8 毒性 |
1.6 山豆根的栽培研究 |
1.7 山豆根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1.8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植物材料 |
2.1.2 主要试剂 |
2.1.3 主要仪器 |
2.2 实验方法 |
2.2.1 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的含量检测 |
2.2.1.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2.2.1.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2.2.1.3 测定法 |
2.2.2 总RNA的提取(改良Trizol法) |
2.2.3 转录组测序 |
2.2.4 生物信息学分析 |
2.2.4.1 组装 |
2.2.4.2 数据分析流程 |
2.2.4.3 Unigene表达差异分析 |
2.2.4.4 Unigene SSR及SNP分析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3.1 不同时期山豆根苦参碱及氧化苦参碱含量测定 |
3.2 总RNA质量检测 |
3.3 转录组测序 |
3.3.1 原始数据的产量统计 |
3.3.2 组装结果分析 |
3.3.3 高级分析结果 |
3.3.3.1 Unigene的NR分类 |
3.3.3.2 Unigene的COG分类 |
3.3.3.3 Unigene的GO分类 |
3.3.3.4 Unigene的KEGG代谢通路分析 |
3.3.3.5 Unigene的编码蛋白框(CDS)预测 |
3.3.3.6 山豆根转录组SSR标记筛选 |
3.3.3.7 山豆根SNP分析 |
3.4 转录组之间的差异比较 |
3.4.1 表达差异的GO功能分析 |
3.4.1.1 表达差异的GO功能注释 |
3.4.1.2 差异表达GO功能富集分析 |
3.4.2 表达差异的KEGG代谢通路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4.1 山豆根次生代谢途径分析 |
4.1.1 苦参碱和氧化苦参碱途径推测 |
4.1.2 其它生物碱合成途径分析 |
4.1.3 黄酮类物质合成途径分析 |
4.1.4 萜类物质合成途径分析 |
4.2 山豆根生物碱生物合成途径相关酶的挖掘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相关表格 |
表A1 Unigene的KEGG功能注释 |
表A5 St0M/St6M表达差异GO分析中显着富集的term |
表A6 St0M/St12M表达差异GO分析中显着富集的term |
表A7 St6M/St12M表达差异GO分析中显着富集的term |
表A8 St0M/St6M的差异基因KEGG Pathway富集分析 |
表A9 St0M/St12M的差异基因KEGG Pathway富集分析 |
表A10 St6M/St12M的差异基因KEGG Pathway富集分析 |
表A11 山豆根中黄酮类合成相关酶调节 |
表A12 山豆根萜类物合成相关酶及变化情况 |
附录B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8)基于规制经济学的中药材质价关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绪论 |
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2.1 研究内容 |
2.2 技术路线 |
2.3 研究方法 |
3 研究创新点 |
3.1 理论创新 |
3.2 方法创新 |
4 研究的不足 |
第二部分 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
1 相关研究综述 |
1.1 中药材市场的概况 |
1.2 中药材的产品定位 |
1.3 中药材价格监管的困境 |
2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蛛网模型理论 |
2.2 公共产品理论 |
2.3 规制经济学理论 |
第三部分 中药材质量与价格现状分析 |
1 中药材质量与价格的特点 |
1.1 中药材质量的特点 |
1.2 中药材价格的特点 |
1.3 中药材质价关联问题 |
2 影响中药材质量与价格的因素 |
2.1 中药材质量的影响因素 |
2.2 中药材价格的影响因素 |
3 中药材市场现状 |
3.1 中药材专业市场 |
3.2 中药材GAP基地种植 |
3.3 调查分析 |
3.4 市场价格趋势 |
3.5 生产成本 |
4 中药材质量分层 |
4.1 中药材质量的内涵 |
4.2 中药材质量的评价方法 |
4.3 划分中药材质量等级的方法 |
5 小结 |
第四部分 中药材价格变动发展趋势 |
1 数据收集与描述性统计 |
1.1 数据审核 |
1.2 数据的概括性度量 |
2 数据筛选 |
3 数据处理 |
4 中药材供求均衡分析 |
5 小结 |
第五部分 中药材价格波动的蛛网模型分析 |
1 蛛网理论 |
1.1 蛛网理论介绍 |
1.2 三种蛛网模型 |
1.3 蛛网模型的应用 |
2 中药材信息收集与整理 |
2.1 数据收集 |
2.2 数据预处理 |
3 蛛网模型分析 |
3.1 模型构造与变量选取 |
3.2 单位根检验 |
3.3 方程的估计 |
3.4 结果分析 |
4 小结 |
第六部分 中药材质价关联的模型构建与计量方法 |
1 中药材质价关联的理论依据 |
1.1 中药材所包含的劳动量是其价格形成的依据 |
1.2 农副产品特殊性是中药材质价关联研究的前提 |
1.3 均衡价格是研究中药材质价关联的参照 |
2 模型分析 |
2.1 虚拟变量设置 |
2.2 函数构建 |
3 数据获取与处理 |
3.1 三七 |
3.2 金银花 |
4 模型构建 |
5 数据分析 |
6 小结 |
第七部分 促使中药材质价关联的策略研究 |
1 基于规制经济学的利益机制激励优质优价 |
1.1 遵循市场运行规律,合理运用政府规制 |
1.2 贯彻激励相容机制,建立市场良性规则 |
2 发挥价格的调节作用,促使中药材质价关联 |
2.1 结合质量等级划分,推进分等定价 |
2.2 运用价格杠杆,有效传递市场信息 |
2.3 构建质价关联体系,优化价格管理 |
3 优化中药材价值链管理,规范市场主体行为 |
3.1 中药企业提高生产质量,形成竞争优势 |
3.2 借助市场倒逼机制,控制货源质量 |
3.3 建立市场信息体系,降低流通成本 |
4 提高中药材交易的稳定性与可控性 |
4.1 政府引导种植,保障中药材供应 |
4.2 建立中药材储备机制,灵活调节供求 |
4.3 运用可追溯机制,建立中药材交易诚信体系 |
第八部分 总结与展望 |
1 研究总结 |
1.1 分析中药材市场的现状、存在问题和价格变动的原因 |
1.2 比较中药材市场与农副产品市场的管理策略 |
1.3 结合中药材价格数据,解释说明中药材价格呈现发散型蛛网波动的原因 |
1.4 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进行中药材质量与价格的实证研究 |
1.5 在规制经济学的视角下为政府制定中药材价格和管理政策提供相关建议 |
2 研究的局限和展望 |
2.1 研究的局限和展望 |
2.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道地产区主要中药材 |
附录二:GAP基地中药材生产成本调研表 |
附录三:中药材专业市场品种调研表 |
附录四:中药材生产成本调研表 |
附录五:中药材质量构成影响因素评分表 |
附录六:中药材价格形成影响因素调查表 |
附录七:1998-2012年171种中药材价格统计数据 |
附录八:专家座谈会情况(2013年12月18日)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9)浅析东北药市“防控甲流”药材走势(论文提纲范文)
1 涉及防控甲流用药材总体走势点评 |
1.1 药材用量增加。 |
1.2 涉及品种大增。 |
1.3 涨价品种增多。 |
1.4 价格涨幅加大。 |
2 防控甲流用药材亮点品种点评 |
3 2010年东北药市防控甲流药材走势预测 |
(10)三棵树 金银花走俏价飙升 五味子烂市价续跌(论文提纲范文)
人参 |
太子参 |
甘草 |
白及 |
板蓝根 |
桔梗 |
青翘 |
龙胆 |
天南星 |
北豆根 |
玉竹 |
桑叶 |
紫苏叶 |
大青叶 |
金银花 |
四、几种中药材的价格走势(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深度学习的中药材鉴别方法研究[D]. 吴冲. 四川大学, 2021(02)
- [2]大数据视阙下大宗中药材种植可视化研究[D]. 杨一丰. 西南大学, 2020(01)
- [3]基于BP神经网络的陇西中药材价格预测研究[D]. 陈连芳. 西北师范大学, 2019(06)
- [4]基于绿色核算的中药资源价值研究[D]. 宋鑫.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3)
- [5]我国中药材价格波动特征实证研究——以巴戟天白、前百、合等九种药材为例[J]. 赵智,郑循刚,刘琳,欧定华.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4(07)
- [6]山豆根的研究进展与趋向[J]. 邹恒伟. 广西农学报, 2014(03)
- [7]山豆根转录组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D]. 邹恒伟. 昆明理工大学, 2014(08)
- [8]基于规制经济学的中药材质价关联研究[D]. 汪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4(03)
- [9]浅析东北药市“防控甲流”药材走势[J]. 丁立威. 中国现代中药, 2009(12)
- [10]三棵树 金银花走俏价飙升 五味子烂市价续跌[J]. 丁乡. 中国现代中药, 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