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校档案管理之我见(论文文献综述)
花智敏[1](2021)在《我国县级市社区档案建设对策研究 ——以河南省孟州市为例》文中认为社区治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稳定,而社区档案建设是城乡社区治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社区档案的建设质量对于社区和谐发展有着一定影响。基于城乡平衡发展战略和区域均衡发展政策,本文主要目的是对记录基层群体生活的县级市社区档案建设提出优化策略。通过调研县级市社区档案建设现状,发现县级市社区档案建设在管理人员方面、管理规范方面、档案资源方面以及档案信息服务方面均存在问题和不足。借鉴学习国内外社区档案建设经验,综合社会学、档案学、历史学等理论知识探索县级市社区档案建设优化对策,以期扩大社会群体对于社区档案的认识,增加社区档案在居民中的积极影响力,展示县级市社区档案在社会治理中的价值,加速县级市的综合发展。
王苏[2](2020)在《公司制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档案管理调研 ——以秦皇岛乐熹教育培训机构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司制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与传统的高等院校是不同的,所以公司制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档案管理并不能完全照搬照抄高等院校的档案管理制度,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符合现实情况的档案管理政策。首先笔者对公司制职业教育培训机构进行了概念界定,阐述了这类公司制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存在的必要性以及合理性,紧接着又介绍了公司制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现状,这类公司制职业教育机构的档案都有哪些形式,与正常的高等院校相比档案类型有什么特点,以及可以发挥什么作用。本文通过调查问卷分析以及“秦皇岛乐熹教育培训机构”为实例科学的总结出公司制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其档案管理的现状提出改善策略,一方面明确公司制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档案管理的发展目标,另一方面还为我国公司制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及其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支持。公司制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档案管理虽然不会直接影响到该机构运营的整体利润,但他会间接的促进该机构的收益,而且还可以促进社会的经济快速发展。我们要深刻意识到公司制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对它的认识,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实现公司制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多元化和特色化。
李欣[3](2020)在《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研究 ——以湖南M职业院校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档案管理工作是职业院校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职业院校长远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不可动摇的地位,它不仅承担着妥善保存学校档案的职责,更在开发学校档案信息资源、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提升学校内涵发展和治理能力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责任。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职业院校也迎来了新的发展,致力于在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提升自身竞争力,经历了教职工人员不断增多、学生数量成倍增长等发展后,档案管理工作在经费投入、开发利用等方面也取得了些许成绩,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它主要体现在制度不完善、责任落实不到位、信息化水平不高等方面,很大程度影响着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本论文详述了档案管理工作相关理论,阐述了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性质、特点、基本原则及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依据和特征等,并以湖南M职业学院为例分析了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基础设施建设不达标、档案收集工作困难、档案案卷质量不高、档案利用效率较低、档案信息化建设滞后等突出的问题,并深刻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档案管理机制不够完善、部门归档立卷制度落实不到位、档案人员队伍素质不高、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不够等。针对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健全档案管理机制体、提升档案保管保护水平、夯实档案基础业务、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打造档案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等规范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见与建议,提升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水平。
冯恩杰[4](2021)在《山东省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路径探究 ——基于44所公办本科院校的调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数字资源的增加、档案需求的增长和国家制度的日趋完善,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日益被重视。近年来,在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方面,综合档案馆不断深入地推进,部分高校也在有序地开展。现阶段,山东省综合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的成绩不断被刷新,山东省高校的档案馆也紧跟时代步伐,陆续开展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高校数字档案馆是数字档案馆群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建设内容框架方面与其他类型数字档案馆没有区别,但是在建设中也有自己的独特性。本文以山东省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路径为研究对象,基于对山东省44所公办本科院校的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的调研,选定4所高校具体介绍数字档案馆建设路径,归纳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的普遍路径,提出工作开展中优化建设路径的建议。本文绪论部分对选题的背景和意义进行阐述,总结国内外对于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的研究成果,介绍了文章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提出了文章的创新点和不足。在第二部分中,对文章涉及的概念进行解释,将数字档案馆与高校数字档案馆进行了比较,对SWOT分析法进行了介绍。文章第三部分对调研的背景和研究设计以及调研结果产出进行报告,并对选定的4所高校档案馆进行基本情况和建设路径以及特点的具体介绍。在文章第四部分中,笔者用SWOT分析法,对4所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路径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它们在建设路径中存在的相似性,并对山东省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概括。第五部分是针对上一部分提出的不足,从制度、资源、系统、人才等方面提出相应改进建议,以期对高校数字档案馆的建设有所裨益。
毛星星[5](2018)在《湖南省民办高校档案管理研究》文中认为档案管理工作是民办高校管理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推进民办高校管理和完善民办教育管理服务体系的客观需求。民办高校档案作为国家档案的组成部分,应正真实现其在管理方面的作用及其价值。但是,我国民办高校档案工作仍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导致了民办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也阻碍了民办高校规范化发展。因此,如何完善民办高校档案管理工作,这是档案界与相关行政部门应亟待重视与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首先根据文献查阅,对民办高校档案的内涵进行界定,继而明确了民办高校档案具有产权模糊性和管理自主性、效益性及动态性等独特特征。然后根据调研的数据,指出了民办高校档案管理存在档案意识匮乏,规章制度不健全,档案机构及基础设施不完善,档案人员队伍建设不合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等方面的问题,并从民办高校自身、相关政府管理二个层面进行分析,指出了制约民办高校档案管理水平提高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由于重视程度不够,自身办学水平不高和发展的局限,法律法规和相关行政部门引导的缺乏。为完善民办高校档案管理工作,全面提升民办高校管理的水平,尤其是针对那些已经表现出档案工作愿望的民办高校,笔者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第一,提升民办高校创办人、高层管理及全体师生的档案意识;第二,从相关行政部门、民办高校自身等层面不断健全和完善法律规章制度;第三,档案行政部门应在遵循民办高校自主和实用性原则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有效的引导及服务;第四,要从民办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健全其档案组织结构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来完善学校内部治理体系;第五,应从人才引进、人才利用及人才培养三方面提升档案人员队伍建设;第六,要从紧扣学校和社会需求两方面来完善档案编研工作。
陈宇萍[6](2018)在《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福建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民主政治意识的不断增强,新公共服务理论正以崭新的价值理念渗透到当代政府管理活动中,高校人事档案作为重要的公共信息资源,管理体制改革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了解福建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发现问题和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优秀经验,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建议,力图探索出因时制宜的、符合高校特色的人事档案管理新模式。通过结合管理实践,运用文献分析和比较研究等研究方法,对近年来福建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了当前福建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材料不完整,内容扭曲,“人档分离”现象严重。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不仅是管理理念落后,而且还与缺乏科学管理机制和管理专业化程度低等因素有关。通过分析发达国家和国内一流大学的人事档案管理经验,总结出对福建高校有益的启示:建立跨部门监督机制,重视决策问责制;保障人权;建立大学档案中心,开拓服务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体系和服务功能需要重新审视、定位和进一步拓展。文章针对现状,提出了树立面向公共服务的新理念;构建面向公共服务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新模式;开创面向公共服务的高校人事档案服务新体系等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林秀[7](2017)在《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福建省高校为例》文中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发展,高校大力推进内涵式发展,为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校档案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发展环境和技术基础,也为高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指明了发展的道路。然而,在推进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诸多高校都遇到了管理理念、机制和模式等方面的问题,亟需广大档案管理人员去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本文以福建省高校为例,通过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调查法等,分析了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调查研究表明,一方面,目前高校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已经打下了初步的设施基础,人员队伍和运作模式的建设也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另一方面,在推进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物质条件、人员队伍水平、运作模式与信息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等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文以公共事业项目管理、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等管理学理论为指导,探讨了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推进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管理理念较为滞后、机制不够健全以及模式不够务实等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更新管理理念、健全完善管理机制和创新管理模式等方面,提出了具有较强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推进对策,包括着力健全完善高校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机制,提高高校档案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创新高校档案的开发利用模式等策略。同时,本文还结合当前时代的热点,探讨了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最新技术对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所提出的新挑战和新机遇。
袁宁曦[8](2017)在《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职院校的档案主要是在科研、教学、党政群团、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中形成的相关资料。档案可以全面地反映出高职院校建立、发展的历程,同时也是为未来发展方向提供重要参考判断的重要依据,对于高校内的全体师生和员工来说①,档案能够记录教职员工的工作经历与重要的个人信息,所以,高职院校在档案方面做好管理工作、运用好档案尤其重要②。我们在建设高水平的高职院校过程当中,必须符合我国整体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必须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档案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也要尽可能的随社会的发展创新和改变③。但就目前来看,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落后于其本身的发展速度。高职院校档案资源不能够充分发挥出其全部的资源价值,无法有效地为院校发展给与支持。本文对现有学者和专家的一些关于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的研究和成果进行了整体的分析和研究,同时在学习和参考了这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之后,以新公共服务理论为基础,结合文献综述,运用比较研究法,分析了国内外档案管理的现状和问题。结合作者所在的学校工作实际,总结归纳出改进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几点可行性建议。
字惠云[9](2017)在《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研究 ——以Y高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不论是学生还是成人,档案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件,对于大学生来说,档案更是记录他们在大学期间成绩、生活以及课余活动的依据,是一份反映学生成长经历的“简历”,对于高校大学生毕业后就业、计算工龄、升职、参加社保等有着重要作用,并且伴随着学生的一生。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是高校常规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具有深远意义。在当今发展迅速的社会环境下,国家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档案,因此高校学生档案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当前各高校学生档案的管理水平虽然已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学生档案管理人员配备不齐、专业水平不高、档案信息化不足等。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制度尚且不够完善,无法满足社会的利用需求。要能够更好地为学生及社会服务,档案管理方法就必须更新和完善。因此,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跟紧时代步伐,用现代化的工作方法管理高校学生档案,充分满足学生及社会对档案的需求,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本研究从Y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现状出发,对Y高校学生档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完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思路及对策,为促进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更好的服务学生及社会做出了参考。
费燕[10](2017)在《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规范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整体水平较过去有一定的提升,但是距离规范化的要求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在和本科院校进行比较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然而,我们现阶段开展档案工作所依靠的法律法规文件并不区分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对指导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针对性有所欠缺。因此,本文立足于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的现状,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旨在构建专门针对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的档案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有效推动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发展。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本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依据、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特色和创新点,为后文进行深入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部分为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规范管理现状调查,通过对十所样本学校实地考察,将各个学校的档案工作情况进行整理汇总。首先从高职高专院校建立了档案工作管理体制和档案机构、高职高专院校都配备了专职档案工作人员、高职高专院校档案管理制度较为健全、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有了一定提高、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各具特色这五个方面对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目前取得的成绩进行概述。然后分析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现存的问题,分别从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水平仍然较低、档案工作基础条件仍不理想、馆藏档案结构仍不合理、档案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四个角度阐述,为下文构建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充分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规范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该部分是在深入分析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总结存在问题的五大原因:《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未落到实处、缺乏专门针对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的档案工作评价指标体系、高职高专院校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有所欠缺、高职高专院校未按规定建立档案馆、高职高专院校专职档案员数量和专业素质难以满足需要。构建本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就是为了从根源出发,寻找原因,解决第二部分出现的一系列的问题。第四部分是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规范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该部分首先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可行性、目的、目标和原则进行阐述。其次具体描述评价指标体系的类别和内容,即以管理体制与机构设置、条件保障、档案基础工作、档案服务工作为一级指标,分层次进行详细具体的描述。再次是对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规范管理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赋分说明,对各级指标考核的具体内容以及各项考核内容的分值设置进行解释说明。最后,以附表的形式完整的展示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规范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第五部分是保障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规范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实施的建议。该部分从行政主管部门和档案业务主管部门层面、高职高专院校层面、高职高专院校档案部门层面、高校档案工作者层面展开,多层次、多角度的探讨保障本评价指标体系贯彻落实的有效办法,从而实现构建本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二、团校档案管理之我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团校档案管理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县级市社区档案建设对策研究 ——以河南省孟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目的及意义 |
(一)选题背景和目的 |
(二)选题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三、课题结构安排及研究方法 |
(一)结构安排 |
(二)研究方法 |
四、课题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一)课题研究重点、难点 |
(二)课题研究创新点 |
第一章 县级市社区档案建设要素分析 |
第一节 县级市社区档案建设背景 |
一、县级市发展现状 |
二、城市规划的考量 |
三、社区档案的内涵 |
第二节 县级市社区档案建设价值 |
一、文化价值 |
二、经济价值 |
三、社会价值 |
第三节 县级市社区档案建设面临的新形势 |
一、档案建设信息化 |
二、档案建设协同化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县级市社区档案建设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县级市社区档案建设现状调研 |
一、调研目的 |
二、调研方法 |
三、调研内容 |
第二节 县级市社区档案建设现状调研结果说明 |
一、调研结果分析 |
二、县级市社区档案建设存在的不足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县级市社区档案建设优化对策 |
第一节 加强县级市社区档案制度建设 |
一、社区档案管理人员制度建设 |
二、社区档案收集、归档制度建设 |
三、社区档案安全管理制度建设 |
四、社区档案利用制度建设 |
第二节 丰富县级市社区档案资源建设 |
一、拓宽县级市社区档案资源征集渠道 |
二、挖掘县级市社区档案资源特色 |
第三节 优化县级市社区档案服务建设 |
一、明确服务方向 |
二、完善服务方式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县级市社区档案建设情况调查问卷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
(2)公司制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档案管理调研 ——以秦皇岛乐熹教育培训机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四、研究的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第一章 公司制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概述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公司制 |
二、职业教育培训机构 |
三、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档案管理 |
第二节 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分类 |
一、国家设立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 |
二、民营自主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 |
第三节 公司制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存在的合理性 |
一、国家发展实际需要 |
二、提高社会公众职业技能的需要 |
三、弥补专业教育“缺失”或“空白”的需要 |
四、协调所在地区教育资源配置的需要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公司制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
第一节 公司制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档案的基本构成 |
一、经营管理档案 |
二、教育教学档案 |
三、人力资源档案 |
四、学籍档案 |
五、财务档案 |
第二节 公司制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档案的特点 |
一、档案来源主体的多元性 |
二、档案信息内容的系统性 |
三、档案载体形态的多样性 |
四、档案管理制度的规范性 |
第三节 公司制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档案的作用 |
一、记录机构自身历史发展的载体 |
二、维护机构自身科学决策的支撑 |
三、保障机构自身权利义务的凭证 |
四、促进机构自身持续发展的依据 |
第四节 公司制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档案管理问卷调查与实例分析 |
一、公司制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档案管理问卷调查 |
二、“秦皇岛乐熹教育培训机构”档案管理的实例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公司制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档案管理的完善策略 |
第一节 制度规范层面 |
一、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
二、建立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 |
三、制定可操作的相关技术规范 |
第二节 观念意识层面 |
一、加强宣传教育、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
二、增强档案意识、发挥档案价值作用 |
三、结合普法宣传、完善档案管理机制 |
第三节 人员素质层面 |
一、理论培养与实践历练相结合 |
二、职业素养与技能提高相结合 |
三、内部教育与专业培训相结合 |
四、日常检查与考核评定相结合 |
第四节 设施建设层面 |
一、加大经费投入、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
二、慎选技术路径、构建档案管理平台 |
三、应用信息技术、确保信息运行安全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研究 ——以湖南M职业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选题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二、国外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职业院校档案 |
二、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 |
第二章 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概述及理论依据 |
第一节 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理论基础 |
一、来源原则理论 |
二、科学管理理论 |
第二节 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概述 |
一、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 |
二、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 |
三、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特点 |
四、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 |
第三节 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特征与依据 |
一、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特征 |
二、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的依据 |
第三章 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湖南M职业学院档案管理工作现状 |
一、档案机构设置情况 |
二、室藏档案类别及数量 |
三、档案人员队伍建设 |
四、档案管理工作取得成效 |
第二节 湖南M职业学院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
一、档案保管设施建设落后 |
二、档案收集工作较困难 |
三、档案案卷整理不规范 |
四、档案利用效率较低 |
五、档案信息化建设滞后 |
第四章 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档案管理工作重视度不高 |
一、院领导对档案工作的认识不够全面 |
二、档案机构领导责任意识不强 |
三、部门归档立卷制度落实不到位 |
第二节 档案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
一、档案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
二、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
第三节 档案人员队伍素质不高 |
一、档案人员专业素养不高 |
二、档案人员缺乏进取意识 |
三、档案队伍变动性较大 |
第四节 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不够 |
一、对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
二、档案人员的编研专业素养不够高 |
三、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手段落后 |
第五章 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议 |
第一节 健全档案管理机制 |
一、提高档案工作重视程度 |
二、加强档案人员队伍建设 |
三、完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 |
四、建立档案工作考核常态制 |
第二节 提高档案保管保护水平 |
一、完善档案库房设施 |
二、配备档案信息化设备 |
第三节 重视档案基础业务建设 |
一、落实部门归档立卷制度 |
二、严格归档案卷质量 |
三、重视档案鉴定工作 |
四、优化档案室藏资源结构 |
五、做好档案开发利用服务 |
第四节 推进档案管理信息化 |
一、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 |
二、建设档案管理系统 |
三、打造数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本人读研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4)山东省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路径探究 ——基于44所公办本科院校的调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选题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内研究综述 |
1.2.2 国外研究综述 |
1.3 研究问题和方法 |
1.3.1 研究问题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1.4.1 创新点 |
1.4.2 不足之处 |
第2章 概念辨析 |
2.1 数字档案馆与高校数字档案馆的比较 |
2.1.1 数字档案馆基本认识 |
2.1.2 高校数字档案馆的独特之处 |
2.2 SWOT分析法在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中的应用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山东省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现状 |
3.1 山东省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现状调研背景 |
3.2 山东省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现状调研过程 |
3.3 山东省4所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现状调研 |
3.3.1 A大学数字档案馆建设现状 |
3.3.2 N大学数字档案馆建设现状 |
3.3.3 B大学数字档案馆建设现状 |
3.3.4 G大学数字档案馆建设现状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4所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路径分析 |
4.1 山东省4所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路径的SWOT分析 |
4.1.1 A大学数字档案馆建设路径SWOT分析 |
4.1.2 N大学数字档案馆建设路径SWOT分析 |
4.1.3 B大学数字档案馆建设路径SWOT分析 |
4.1.4 G大学数字档案馆建设路径SWOT分析 |
4.2 4所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路径的相似性 |
4.2.1 以国家标准规范指导本校数字档案馆建设 |
4.2.2 将数字档案馆建设纳入学校建设规划工作当中 |
4.2.3 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不断升级完善 |
4.2.4 制定数字档案馆的短期工作计划 |
4.2.5 优先选择教学档案作为数字化对象 |
4.3 山东省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路径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
4.3.1 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建设 |
4.3.2 档案管理系统建设 |
4.3.3 档案馆人才队伍建设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路径的优化建议 |
5.1 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建设 |
5.2 把握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全过程,奠定高校数字档案馆信息基础 |
5.2.1 有“源”之水:丰富数字化档案类型 |
5.2.2 事预则立:做好档案数字化前处理工作 |
5.2.3 步步为营:严格档案数字化外包安全与质量管理 |
5.3 完善档案管理系统功能,助力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 |
5.3.1 选择适用档案管理系统 |
5.3.2 丰富网站档案信息内容 |
5.3.3 拓展数字化档案利用途径 |
5.4 完善档案人才队伍,挖掘高校数字档案馆知识内容 |
5.4.1 补充新生人才力量,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力度 |
5.4.2 实行知识管理,多角度挖掘数字档案馆知识内容 |
5.4.3 加强数字档案信息编研,提供多层次知识信息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附录 |
附录1 山东省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情况调研提纲 |
附录2 山东省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内容调研提纲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5)湖南省民办高校档案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来源 |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1 研究背景 |
1.2.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3.1 国外文献调研结果及对其初步分析 |
1.3.2 国内文献研究现状与进展 |
1.3.3 国内外研究不足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内容 |
1.6 研究方法 |
1.7 创新点 |
第2章 湖南省民办高校档案管理的基本认知 |
2.1 民办高校档案的内涵 |
2.2 民办高校档案的性质 |
2.2.1 基础性 |
2.2.2 服务性 |
2.2.3 文化性 |
2.2.4 涉密性 |
2.3 民办高校档案的特点 |
2.3.1 档案来源的社会性 |
2.3.2 档案产权的模糊性 |
2.3.3 档案形成的多元性 |
2.3.4 档案管理的自主性 |
2.3.5 档案管理的效益性 |
2.3.6 档案管理的动态性 |
第3章 湖南省民办高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3.1 存在的主要问题 |
3.1.1 档案机构及基础设施不健全 |
3.1.2 档案意识不强 |
3.1.3 具体规章制度不完善 |
3.1.4 专业队伍建设不合理 |
3.1.5 编研工作不完善 |
3.1.6 信息化程度不高 |
3.2 主要原因分析 |
3.2.1 重视程度不够 |
3.2.2 办学水平不高 |
3.2.3 自身发展局限 |
3.2.4 法律法规缺失 |
3.2.5 行政引导缺乏 |
第4章 加强湖南省民办高校档案工作的策略 |
4.1 提升档案意识 |
4.1.1 提高创办人的档案意识 |
4.1.2 强化管理高层的档案意识 |
4.1.3 加强师生的档案意识 |
4.2 完善制度设计 |
4.2.1 明确档案产权归属 |
4.2.2 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
4.2.3 完善具体制度体系 |
4.3 加强档案行政部门的引导及服务 |
4.3.1 坚持业务引导 |
4.3.2 保持主动服务 |
4.4 完善高校内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 |
4.4.1 着力健全档案组织结构 |
4.4.2 合理添置基础档案设备设施 |
4.4.3 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 |
4.5 加强档案人员队伍建设 |
4.5.1 配备专职档案人员 |
4.5.2 完善队伍治理结构 |
4.5.3 积极引进专业人才 |
4.5.4 加强档案人员培训 |
4.6 完善档案编研工作 |
4.6.1 紧扣学校发展 |
4.6.2 突显学校特色 |
4.6.3 提升编研质量 |
第5章 结论与启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民办高校档案管理调查问卷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6)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福建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成果 |
二、国内研究成果 |
三、文献评述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比较研究法 |
第四节 研究创新点 |
第五节 研究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
第一节 基本概念 |
一、人事档案 |
二、高校人事档案 |
三、高校人事档案管理 |
第二节 基本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 |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产生背景 |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理论基础 |
三、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三节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影响 |
一、赋予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新内涵 |
二、构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新理念 |
三、拓展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新方向 |
第三章 福建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分析 |
第一节 福建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基本情况 |
一、福建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总体概况 |
二、福建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调查 |
第二节 福建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主要措施 |
一、改版人事档案,开展审核工作 |
二、组织全省性培训,开展数字档案共享 |
第三节 福建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取得的成效 |
一、完善大批不规范档案,对造假行为起到震慑作用 |
二、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
三、进一步保障公共利益 |
第四章 新公共服务视角下福建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问题及成因 |
第一节 新公共服务视角下福建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现存问题 |
一、归档材料不齐全,与多样化需求相矛盾 |
二、内容失真,数据服务水平低 |
三、“人档分离”严重,信息价值待开发 |
第二节 导致福建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水平较低的原因 |
一、管理观念陈旧 |
二、缺乏科学管理机制 |
三、管理专业化程度低 |
第五章 国内外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经验借鉴 |
第一节 国外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情况 |
第二节 国内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情况 |
一、重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
二、健全规章制度,完善服务机制 |
第三节 对福建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启示 |
一、建立跨部门监督机制,重视决策问责制 |
二、保障人权 |
三、建立大学档案中心,开拓服务领域 |
第六章 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福建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创新路径 |
第一节 树立面向公共服务的新理念 |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
二、动态管理和服务理念 |
三、以使用者为核心的服务理念 |
第二节 构建面向公共服务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新模式 |
一、确保信息齐全准确 |
二、保证基础,完善程序 |
第三节 开创面向公共服务的高校人事档案服务体系 |
一、建立教职工个人电子信息数据库,延伸服务深度 |
二、开发省级高校教师电子信息服务平台,拓展服务范围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7)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福建省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文文摘 |
绪论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重点 |
第四节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 |
第五节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 |
第一章 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概述 |
第一节 相关概念及其特征 |
一、高校档案 |
二、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 |
第二节 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理论依据 |
一、公共事业项目管理理论 |
二、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理论 |
三、公共事业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
第三节 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实意义 |
第二章 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以福建省几所高校为例 |
第一节 问卷设计的简要说明 |
第二节 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已取得的成效 |
第三节 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 |
第三章 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一节 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理念较为滞后 |
一、高校领导不够重视档案信息化管理 |
二、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不强 |
三、社会公众的档案观念较陈旧 |
四、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理念跟不上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
第二节 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机制不够健全 |
一、高校档案事业的经费投入和统一规划建设机制不够健全 |
二、高校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机制不够健全 |
三、高校档案的安全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
第三节 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模式不够务实 |
一、高校档案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还较低 |
二、高校档案管理模式较封闭固化 |
三、高校档案的开发利用模式还不完善 |
第四章 加强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
第一节 更新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理念 |
一、积极争取高校领导对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视 |
二、增强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 |
三、提高广大社会公众的档案意识 |
四、档案工作者的档案管理理念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
第二节 健全完善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机制 |
一、健全完善高校档案事业的经费投入和统一规划建设机制 |
二、健全完善高校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机制 |
三、健全完善高校档案的安全保障机制 |
第三节 创新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模式 |
一、提升高校档案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 |
二、创新优化高校档案管理模式 |
三、创新高校档案的开发利用模式 |
第五章 结论 |
附录1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 国内研究现状 |
2. 国外研究现状 |
(三) 研究方法 |
(四)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基本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 |
1.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核心思想 |
2. 新公共服务理论对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启示 |
一、档案管理的基本概述 |
(一) 高职院校档案服务概述 |
1. 档案与高校档案的内涵 |
2. 高职院校档案的分类 |
3. 高职院校档案服务的内涵 |
4. 高职院校档案服务的形式 |
(二)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概述 |
1.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内容 |
2.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 |
3.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 |
4.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 |
二、我国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结构不合理 |
(二) 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工作模式单一 |
(三) 高校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普遍偏低 |
(四) 高校档案管理资源有限 |
(六)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 |
(七)资源投入不足 |
(八)档案服务职能的限制 |
三、部分发达国家档案管理的主要经验 |
(一) 美国 |
(二) 日本 |
(三) 加拿大 |
(四) 英国 |
(五) 部分发达国家档案管理的主要经验对我国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启示 |
1. 创新创意 |
2. 主动服务 |
3. 注重反馈 |
4. 多样宣传 |
四、完善我国高职院校档案管理的建议 |
(一) 强化管理体制和意识 |
1. 完善管理体制 |
2. 强化档案意识 |
3. 强化信息化意识 |
(二) 挖掘档案价值 |
1. 主动提供档案服务 |
2. 开发库存档案资源 |
3. 追寻有关历史档案 |
(三) 规范档案内容 |
(四) 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
1. 基础设施建设 |
2. 建立部门立卷制 |
3. 建立网络化共享机制 |
(五) 增强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
五、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9)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研究 ——以Y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一)国内研究综述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的创新点 |
第一章 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概述 |
第一节 学生档案的含义 |
第二节 学生档案管理的特点 |
一、工作量大 |
二、时间集中 |
三、涉及部门多 |
第三节 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核心思想 |
二、新公共服务理论在高校学生档案管理中的应用 |
第四节 完善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意义 |
一、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角度来看 |
二、从高校角度来看 |
三、从学生角度来看 |
四、从社会角度来看 |
第二章 Y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现状 |
第一节 Y高校概况 |
第二节 Y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基本情况 |
一、学校层面统筹管理 |
二、职能部门分类管理 |
三、学院层面直接管理 |
第三节 Y高校学生档案现行管理举措 |
一、推进档案资源建设 |
二、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 |
三、开发档案文化产品 |
第三章 Y高校学生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档案意识薄弱 |
一、学校对学生档案不够重视 |
二、一些大学生不能充分意识到自身档案保管的重要性 |
第二节 管理松散,缺乏协调 |
一、学生档案归口管理部门复杂 |
二、各部门之间不能实现良好的协同管理机制 |
第三节 档案管理人员水平不高 |
一、学生档案管理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 |
二、学校档案管理工作人力资源配置不足 |
第四节 档案管理方法落后 |
一、没有能够对学生档案应用网络进行集中管理 |
二、信息化应对能力不足 |
第五节 学生档案管理的流程及体系不全面 |
一、缺乏一整套的学生档案管理程序 |
二、相关法规操作层面上可行性不够 |
三、缺少统一的归档范围与要求 |
第六节 学生入学毕业等关键阶段档案管理工作不规范 |
一、学生入学前档案转递途径与内容不规范 |
二、毕业学生档案的转递、管理工作不完善 |
第四章 国内外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经验借鉴 |
第一节 国内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模式及启示 |
一、中山大学学生档案管理模式及启示 |
二、安徽大学在校生档案管理方式和启示 |
第二节 国外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模式及其启示 |
一、国外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模式 |
二、国外高校学生档案管理模式的启示 |
第五章 完善Y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的思路及对策 |
第一节 提升档案意识,做好宣传工作 |
一、要提高高校领导和相关管理人员的档案意识 |
二、提高学生自身的档案意识 |
第二节 形成多部门协作的有效管理机制 |
一、由专门机构负责学生档案的管理工作 |
二、各部门加强协调 |
三、开拓新时代学生档案的管理模式 |
四、以问题为导向落实责任 |
第三节 加强档案人员队伍建设,增强管理人员工作能力 |
一、建立强有力的管理队伍 |
二、加强对学生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 |
第四节 加速学生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
一、推进学生档案工作现代化 |
二、推进学生档案管理网络化 |
第五节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
一、建立完善的学生档案管理制度 |
二、建立健全学生档案长效管理机制 |
第六节 要做好档案管理关键阶段的工作 |
一、入学管理环节 |
二、学习期间管理环节 |
三、毕业期间管理环节 |
四、学生毕业后档案后续管理工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本人在读期间完成的研究成果 |
(10)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规范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本选题的研究背景与依据 |
1.2 本选题的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3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1.4 本选题的研究内容 |
1.5 本选题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6 本选题的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
2. 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规范管理现状调查 |
2.1 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现状的调查方法与内容 |
2.2 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规范管理取得的成绩 |
2.3 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规范管理存在的问题 |
3. 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规范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1 《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未落到实处 |
3.2 缺乏专门针对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的档案工作评价指标体系 |
3.3 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领导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 |
3.4 许多具备建馆条件的高职高专院校未按规定建立档案馆 |
3.5 高职高专院校档案专职档案员数量和专业素质难以满足需要 |
4. 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规范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4.1 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规范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
4.2 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规范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可行性 |
4.3 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规范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的 |
4.4 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规范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目标 |
4.5 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规范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4.6 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规范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类别与内容 |
4.7 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规范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赋分说明 |
4.8 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规范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附表) |
5. 保障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规范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实施的建议 |
5.1 行政主管部门和档案业务主管部门层面 |
5.2 高职高专院校层面 |
5.3 高校档案部门层面 |
5.4 高校档案工作者层面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四、团校档案管理之我见(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县级市社区档案建设对策研究 ——以河南省孟州市为例[D]. 花智敏. 黑龙江大学, 2021(09)
- [2]公司制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档案管理调研 ——以秦皇岛乐熹教育培训机构为例[D]. 王苏. 黑龙江大学, 2020(05)
- [3]职业院校档案管理工作规范化研究 ——以湖南M职业院校为例[D]. 李欣.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4]山东省高校数字档案馆建设路径探究 ——基于44所公办本科院校的调研[D]. 冯恩杰. 山东大学, 2021
- [5]湖南省民办高校档案管理研究[D]. 毛星星. 湘潭大学, 2018(03)
- [6]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福建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研究[D]. 陈宇萍. 华侨大学, 2018(12)
- [7]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以福建省高校为例[D]. 林秀. 福建师范大学, 2017(09)
- [8]高职院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袁宁曦. 云南大学, 2017(05)
- [9]高校学生档案管理研究 ——以Y高校为例[D]. 字惠云. 云南财经大学, 2017(04)
- [10]安徽省高职高专院校档案工作规范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费燕. 安徽大学, 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