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理审计内容的构成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李志坚,耿建新[1](2022)在《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审计报告模式探讨——基于美国政府财务报告中审计报告的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结合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发布及其相关审计活动的实际情况,积极借鉴域外对此事项的业务实践,对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审计报告相关的内容、格式、报送方式和时间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讨。同时,结合美国政府财务报告中审计报告的现实情况,分析了我国的审计报告是否应与政府财务报告一同报出,是否应有固定的报告内容与格式,以及各层级的审计报告是否应在全国范围内一致统一进行等相关问题,并提出了看法和建议。
朱殿骅[2](2021)在《美国军事审计制度:概况与启示》文中指出建设现代军队审计制度,不仅需要总结我军审计制度建设的历史经验,同时也需要进行比较研究。本文通过对美国军事审计体制、审计机构、审计法规制度、审计范围、审计权限、审计程序、审计规划计划和审计结果等要素的分析可以发现,美国由多元化的审计机构共享军事审计权,审计范围覆盖全部军事管理活动,审计人员具有广泛的军事审计权限,绩效审计在审计业务类型中占比最大,注重发挥军事审计的战略管理功能,审计人员拥有较高的职业化水平,具备成熟的审计信息公开机制。分析研究美国军事审计制度,对推进我国军队审计转型发展、努力建设现代军队审计制度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杨舒婷[3](2021)在《X旅行社分公司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国有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对于加强企业管理,规范企业经营行为,约束经营者合理用权,抵制贪污腐败,完善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私营企业发展较晚的特殊国情,对于已存在的研究,国内专家学者将经济责任的审计重点放在国企、政府事业单位。对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指标选择与计算已取得一定研究成果,评价内容与指标涵盖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计算方法较为科学。但目前的指标体系并不能完全适用私营企业,更不存在结合行业背景、企业的发展状况,精准对应不同的类型和行业的私营企业的指标体系。本文以X旅行社分公司为例,构建更加适用于商业性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首先,确定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依据《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以及北京市旅游局提出《旅行社等级划分与评定》为基础,《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对我国国有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的硬性要求,与X旅行社的实际情况进行指标选取,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选取的指标赋予权重,以行业平均、历史数据、预算批复或审计人员经验等为评判标准,总体审计内容将基础指标分为经营目标责任、廉政自律、政策法规贯彻执行、财务收支、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社会责任七个一级维度来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接着设计了二级、三级指标分别进行评测。最后,对审计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本文构建的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与模型虽然主要针对的是X旅行社分公司为代表的商业性私企,具体选用的也主要是在旅游行业相对重要的一些指标,模型实用性与可操作性较强,可满足在不同情况下的具体运用。但是在具体审计应用的时候,还需针对不同的行业和具体的情况对本文的指标体系进行修改与替换,从而得出有针对性的评价结果。
刘思彤[4](2021)在《XG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质量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审计质量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关于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低下的评论不绝于耳,审计舞弊、审计失败的报道也屡见不鲜。2019年,各级注协按有关规定对存在问题的96家事务所实施了行业惩戒,可见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保证会计师事务所的长久稳定发展,避免审计失败现象的发生,对审计质量的评价迫在眉睫,而单个项目的审计质量又是构成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基石,因此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质量的评价势在必行。本文立足于XG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层的角度,首先以审计项目质量影响因素为切入点,总结国内外审计质量评价的相关研究文献,引入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传递理论、声誉理论等作为全文理论支撑并分析影响审计项目质量的因素;其次,通过实地调查的方法介绍XG会计师事务所的现状,列举其现存审计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如:缺乏针对性、评价主体层级低、缺乏审计项目质量评价等。最后,按照影响审计项目质量的过程和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参照《会计师事务所质量管理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管理》(修订)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21号——对财务报表审计实施的质量管理>应用指南》,利用层次分析法为XG事务所设计了一套包含五个一级指标、十六个二级指标和二十一个三级指标的审计项目质量评价方案,其中五个一级指标分别为审计项目管理、项目准备、项目实施过程、项目完成和项目团队专业素质,选取XG会计师事务所的10个审计项目应用于新设计的评价方案中,验证此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对其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总结。通过研究,本文从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审计项目质量评价方案、提升评价主体层级、规范审计程序并强化函证质量控制和提高审计团队专业素质这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旨在改善XG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完善审计工作。
郭盛[5](2021)在《CF铜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问题分析》文中提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给企业提出了更多的挑战,也带来更高的要求,在此情形下,内部审计越来越重要,传统的内部审计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给内部审计功能的发挥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内部审计虽然不能直接给企业带来利润,但是却可以在防范风险,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从而实现企业增值的目标。本文深入研究了CF铜业集团公司现状,就如何优化其内部审计展开了全面地研究。本文在梳理国内外企业内部审计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对CF铜业集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加强CF铜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相关建议。研究结论如下:CF铜业集团公司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公司成立了审计机构,已经形成一套固定的审计流程,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集团内部审计信息化程度不高、审计工作范围狭窄、对审计成果的应用较弱、内部审计人员构成不合理及内部审计未运用到完善内控的作用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CF铜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的相关建议,一是要加强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二是注重事前审计和事中审计;三是要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结果;四是加强内部审计团队人才培养;五是加强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评价。本文研究对于优化CF铜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制度具有较大的实践指导意义,也可为其他企业完善内部审计制度提供重要的参考。
杨德刚[6](2021)在《TI公司库存控制管理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库存控制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形成对企业安全生产与销售活动的充分支持,企业希望能够将自身的库存规模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致力于提高库存周转率、降低库存占用的资金资源,充分考虑到企业经营发展的现实需求,过多的库存将占用企业大量的流动资金,库存规模过低又会导致企业的销售与生产风险难以得到科学控制,现代市场竞争环境下库存控制管理的内容构成也更加复杂。TI公司近几年经营发展非常迅速,主营业务结构调整、客户资源更加丰富,管理层近几年加强了对库存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视,库存规模得到合理调整、供应链库存控制管理模式基本形成,同时TI公司也开始通过VMI等模式的应用来提高库存供应水平,但是这并不能掩盖目前TI公司库存控制管理工作暴露的问题,包括现阶段库存规模高居不下、库存供应效率难以得到保证等等。本文结合库存控制管理的相关理论,基于专家调查及打分结果发现目前对TI公司库存控制管理工作产生影响的因素较多,通过影响因素的权重充值表总结出10项影响因素,基于存货全过程管理理论的三个角度分析TI公司库存控制管理的问题,发现虽然TI公司提高了库存控制管理工作的重视,但是目前库存控制管理活动仍旧存在较多问题,导致TI公司存货周转率下降,成本增长。结合库存控制管理的影响因素及问题,本文提出了TI公司库存控制管理的优化策略,在基础工作角度,提出优化组织结构并构建精细化管理体系、加强库存控制管理风险预警系统建设、全面开展调研实现控制管理制度优化等策略,在业务层面,提出积极优化库存控制管理计划、优化企业采购流程提高效率、全面发挥VMI模式的作用、加强库存控制管理系统建设等策略;在监督层面,提出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加强绩效考核工作、发挥审计岗位作用等策略,希望能够提高TI公司库存控制管理水平。
张乐玲[7](2021)在《ZY市路网工程PPP项目绩效审计问题探讨》文中研究表明自2014年我国开始大力推行PPP(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简称PPP)模式以来,其一直都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也逐渐成为了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主要投资方式,有效解决了政府有限财力与社会公众对公共服务的巨大需求之间的矛盾,推动了政府部门逐渐从社会服务的提供者向管理者角色的转变。可是,PPP在我国的发展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2018年以前,由于PPP领域相关规范的不完善,给了许多地方政府滥用PPP模式的可乘之机,利用PPP项目对外融资,加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为此,2018年以来,国家陆续发布一系列规范文件,使得泛化滥用PPP的现象有所遏制,PPP也逐渐从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这其中,PPP项目绩效审计是功不可没的。在审计全覆盖背景下,国家提出要审计所有公共资金、国有资产以及国有资源的使用情况,PPP项目作为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投资的项目,当然也不例外。而且绩效审计也是当下政府审计的发展方向,对PPP项目进行绩效审计,既落实了审计全覆盖的政策,也能够有效推动PPP项目的发展。本文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帕累托最优理论构建全文的框架,运用现有国内外学者们关于PPP项目绩效审计的研究成果,结合ZY市路网工程PPP项目绩效审计案例,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探究PPP项目绩效审计在具体实践中的问题以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并针对此提出完善PPP项目绩效审计的建议。本文由六个部分组成,除第一部分引言和第六部分结语外,第二部分至第五部分是本文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对PPP项目的含义、模式及风险,绩效审计的内涵及构成要素进行介绍,进而引出PPP项目绩效审计的概念,并试着梳理出对PPP项目绩效审计的特点、内容以及程序的理解。第三部分以ZY市路网工程PPP项目为例,对PPP项目以及该PPP项目绩效审计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发现ZY市路网工程PPP项目绩效审计过程中有着PPP项目绩效审计重点存在偏差、PPP项目绩效审计资料搜集工作效率较低、PPP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不科学、PPP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意见后续整改效果不明显四个问题。第四部分则是对ZY市路网工程PPP项目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经过深入研究,主要发现存在PPP项目绩效审计环境较差、PPP项目绩效审计受传统绩效审计思路影响较深、PPP项目绩效审计资料获取难度大、PPP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缺陷和PPP项目绩效审计后续审计阶段工作不到位五方面原因。第五部分针对ZY市路网工程绩效审计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完善ZY市路网工程PPP项目绩效审计的发展,从改善PPP项目绩效审计环境、提高PPP项目绩效审计在相关方的重视度、转变审计思路,充分考虑PPP项目的特点、合理利用审计资源以协助绩效审计工作、优化PPP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重视PPP项目绩效审计后续审计阶段工作五方面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奚星伍[8](2021)在《安徽省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方法与路径研究》文中提出城乡规划管理是城乡治理能力及治理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为维护城乡规划管理的权威性,2017年1月,安徽省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安徽省领导干部城乡规划实施管控责任离任审计办法(试行)》(皖审发[2017]11号)。该办法提供了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的框架和方向,但是,现行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相关制度还存在诸多不足,没有实施性的细则来解决“谁来审”“如何审”“审哪些”等具体事项。因此本文选题安徽省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方法与路径研究,期望能为安徽省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提供技术基础,做些许参考和贡献。本文以审计法、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受托责任关系论、国家治理理论和免疫系统论为理论基础,立足安徽省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实践,在阅读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查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对安徽省近年来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围绕城乡规划编制和审批、实施、监督检查等方面,吸收经济责任审计的理论与实践,开创性的提出审计技术方法,具体由工作方法、数据获取方法和取证分析方法(合规性分析和实施绩效分析)。其中取证分析方法是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的核心,直接指导审计人员具体实施,有很强的实操性。同时提出以国家治理目标政策为向导、以规划编制实施情况为主线、以实施绩效评价为手段、以国家公共利益为审计边界和公开审计结果落实整改问责等审计路径。最后,本文以T市为例,将技术方法运用到实例中进行分析验证,以检验其科学性和可行性。图 [5] 表 [10] 参 [43]
邓子怡[9](2021)在《A市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问题探析》文中研究说明在过去的40多年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的经济发展举世瞩目,但与此同时,环境和资源问题也给国人敲醒了警钟。我国政府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财政资源、制定了多种环保政策,期待通过以上手段优化环境,缓解资源短缺的局面。此时,环保专项资金就应运而生。那么,环保专项资金是否都充分发挥了其效益呢,纵观全国,答案并不乐观。挤占、挪用、甚至截留环保专项资金的现象在各地频频发生,此时环保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显得尤为重要,开展绩效审计具有多重意义,从提高管理水平的角度而言,可以加强人民对于政府执政活动的监督,从而进一步提升政府的管理水平。从提高政府公信力的角度而言,绩效审计的开展能增强政府执政的透明度,激发人民当家做主的意识。与传统的财务审计而言,绩效审计在我国的发展史比较短,生态环境项目又较为复杂专业性强。现阶段,我国在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这一领域,不论是在理论体系的建立还是实践上都比较匮乏。因此,本文将环保专项资金的实例研究作为切入点,分析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深挖问题构成原因,最后对症下药提出改进思路。本文的研究理念是结合现有国内外关于绩效审计的研究结果,将A市环保专项基金绩效审计作为案例分析,挖掘实际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具体可行的对策,期待能够给后续相关或类似的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本论文由六个部分构成。文章的第一部分为本文的引言,分析了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研究意义与研究背景,总结归纳了国内外学者关于绩效审计理论的研究成果。第二部分将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有关概念、特点、影响要素及理论基础进行了阐明。其特点包含:重点关注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考虑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的绩效目标;审计对象复杂、专业性强;行业数据等相关资料难以获得。第三部分对A市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基本过程进行复盘,找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审计缺乏事前事中监控、审计过程中效率较低、审计过程中未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审计评价指标不够全面科学、绩效审计整改与成果运用存在薄弱环节。第四部分就以上存在问题进行进一步剖析,探寻构成问题的具体原因:绩效审计指标设置不合理,绩效审计人员安排不合理,审计方法落后,审计制度不健全等具体原因。第五部分提出完善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建议,建议该市完善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实施方案,制定依法独立审计的工作制度,加大绩效审计问责执法力度,从而营造良好绩效审计相关法律环境;健全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指标体系,在进行指标设置时尽可能细化量化,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可行的评价指标,增加经济效益指标权重;通过整合吸纳高水平审计人才,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绩效审计系统培训,适当引入第三方机构来加强绩效审计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探求环保专项资金绩效新型审计方法,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跟踪审计,解决审计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建立绩效审计反馈整改机制,强化审计整改的后续检查,健全审计结果问责制度等来加强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整改与成果运用。
刘琨[10](2021)在《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石,为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物质工程设施及相关公共服务,对其投资可以带来几倍于投资额的“乘数效应”,有着举足轻重的“先行地位”。随着全球基础设施短缺及老化现象日益严重,给各国政府带来了持续性的挑战。由于传统采购模式引起的公共部门财政支出与债务压力,以及资产交付与服务质量的低效率问题,基础设施正由公共供给转向私营供给,这一趋势因思维方式转变和良好实践效果受到支持,因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得以加强。上世纪90年代,随着英美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兼顾效益、效率、公平的公私合作PPP模式应运而生。目前,全球已有135个国家开展了基础设施公私合作,但各国PPP运行效率差异较大,在PPP模式风靡全球之际,加拿大发展为最具PPP市场热度和成熟度的国家之一。本篇论文针对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展现了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全貌:以PPP模式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加拿大PPP模式发展进程中,全生命周期采购管理,风险管理,多元化投融资市场,法律制度与政府监管体系建设四个方面的探究,挖掘加拿大PPP模式跻身领先地位的深层驱动力。目前我国基础设施PPP模式正经历由高增长到高质量的规范化发展阶段,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通过研究,吸取加拿大PPP模式发展进程中的经验与教训,中西交流和鉴往知来,对我国PPP模式的行稳致远与深化基础设施领域的国际合作均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首先,本研究从四个方面对PPP模式相关理论和制度优势进行了探讨。第一,阐述了PPP模式概念,众多参与主体、伙伴关系、风险分担、利益共享、服务绩效五个主要特征,以及价值驱动因素。第二,分析了PPP模式应用对象,即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特征,基础设施属性与市场失灵,以及PPP模式在基础设施方面的应用行业领域。第三,以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新公共管理与实践、公共事业民营化等公共管理理论为依据,探究了PPP模式的制度优势。最后,以不完全契约下的交易费用理论、产权理论、以及委托代理理论为基础,分析了PPP模式缔约机制,有助于深入了解物有所值、投融资结构、风险与利益分配、合同管理、绩效监管与激励机制等一系列关键问题。第二,分别从基础设施的需求侧与供给侧两个角度,阐释了加拿大基础设施建设引入公私合作PPP模式的动因。总结了近30年加拿大PPP模式发展的两次浪潮及特征,宏观展现了项目在各基础设施领域、管辖层级及地域分布的基本情况。在1991-2003年的第一波浪潮中,加拿大PPP模式经历了由理论转向实践的艰难过程,伴随着部分项目失败,在质疑声中积累经验和教训。第二次浪潮是2004年至今,加拿大省级政府作为PPP主要开拓者,打造了更具活力的基础设施PPP市场,公共部门拥有更专业的评估技术与监管能力,制定了更明晰的法律制度体系,不断深化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伙伴关系。在项目实践中,转变对私营资本需求方式,优化交易结构与回报机制,采用有限的需求与市场风险转移,极大提升了PPP项目产出效率及复杂程度。第三,加拿大PPP模式展现了公私双方从咨询伙伴、运营伙伴、协作伙伴、到贡献伙伴权利逐渐下放过程,根据私营部门参与度和风险转移程度,形成连续的包含设计、建设、融资、维护、运营等责任的组合体。在探讨加拿大PPP模式全流程运行机制和采购管理中发现,加拿大主要PPP应用省份虽然较其他国家和地区,在项目审批与采购管理上更为复杂且周密,但实际上加拿大PPP项目采购效率极高,表现为较短的招投标时间以及较低的招投标成本。这种高效性得益于,采购前期项目评审与决策管理、招投标评估与竞合谈判、合同体系建立三方面的运行监管与结构设计。首先,加拿大PPP项目采用了以物有所值为核心,细致且繁复的前期规划和评估工作;其次,加拿大省级PPP专业机构借助发达的咨询服务,实施评标以及竞争性对话,能够确保透明度和竞争性,权衡技术创新与财务方案;最后,分析了加拿大PPP合同协议在绩效产出规范以及回报机制两个关键边界条件的特征。第四,基础设施发展的先决条件是能够获得足额、长期、稳定的资金,PPP模式核心价值驱动因素之一是发挥民间资本优势,缓解政府财政支出与债务压力。加拿大PPP模式迅速发展,也得益于其成熟且深厚的PPP项目投融资市场。论文回答了关于加拿大PPP项目投融资结构的相关问题,并着重阐述了包括PPP项目债券、绿色债券、社会效益债券在内的债券类融资,政策性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养老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以及加拿大PPP基金与联邦基础设施基金,以上四类重要且极具特色的多元化投融资工具,对加拿大PPP模式支持方式和投融资特征。第五,加拿大PPP模式风险管理较为完善。以加拿大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原则以及风险管理工具为依据,探讨了加拿大在PPP项目风险管理七个要素,分别为风险全流程沟通,建立风险管理范围和标准,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估,风险处置,以及风险动态监管。并根据安大略省交通类PPP风险矩阵,探讨加拿大PPP项目风险识别中的风险触发机制与影响结果,以及风险评估方案。最后,归总加拿大主要省份交通项目的风险分配方式,探究加拿大PPP项目风险分配特征。第六,加拿大PPP模式拥有较为健全的法律制度体系,宏观治理能力仍有待提升。首先,探讨PPP制度建设的意义,以及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下PPP立法特征,总结了加拿大联邦及主要省份PPP法律制度体系。其次,将治理能力、人力资源、协调能力归纳为加拿大PPP专业机构三大核心能力要素,体现了联邦PPP机构的战略引导作用,以及省级PPP机构的运营与执行能力。最后,从绩效监管、财政监管、审计监管三个方面,探析加拿大PPP广泛的宏观治理体系。最后,对加拿大PPP模式进行了评价及启示。重点分析了加拿大PPP模式按预算与准时交付效率,社会公众与主要参与者认可度,以及项目经济系统性影响。探讨加拿大在PPP模式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包括市级PPP市场发展的制约因素,降低对长期私营资本需求及有限需求风险转移所带来的影响,以及部分地区和项目未实现真正的物有所值的原因。并且对本篇论文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研究进行了总结。篇末部分,阐述了我国PPP模式发展现状和问题,并通过对加拿大的研究得到对我国PPP模式发展的启示。
二、管理审计内容的构成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管理审计内容的构成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审计报告模式探讨——基于美国政府财务报告中审计报告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
二、研究基础 |
三、我国国家审计的审计报告体系 |
(一)我国审计规范对审计报告规定的理解 |
(二)我国国家审计机构的审计工作报告 |
(三)省级层面的政府审计工作报告 |
1.一般情况 |
2.审计工作报告的内容分析 |
四、对美国政府财务报告中审计报告的研究 |
(一)关于政府财务审计的职能和作用 |
(二)美国联邦政府财务报告的总体构成 |
1.财政部长致辞 |
2.结论简括 |
3.执行摘要 |
4.管理层讨论和分析 |
5.总审计长报告 |
6.财务报表 |
7.财务报表附注 |
8.法定未审补充信息 |
9.其他未审信息 |
10.附录 |
11.独立审计报告 |
(三)美国政府财务报告与审计报告的关系 |
(四)独立审计报告和总审计长报告的总括比较 |
(五)独立审计报告和总审计长报告在内容与格式上的差异分析 |
1.独立审计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说明 |
2.总审计长报告的内容与格式分析 |
(六)独立审计报告的年度比较 |
五、中美政府财务报告的审计报告之间的差异 |
第一,关于审计报告的内涵与功能表达方面。 |
第二,关于审计报告的内容构成。 |
第三,审计报告的披露方式。 |
六、看法与建议 |
(2)美国军事审计制度:概况与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和综述 |
二、美国军事审计制度概况 |
(一)军事审计体制和审计机构 |
(二)军事审计法规 |
1. 联邦层面的审计法律法规 |
2. 国防部层面的军事审计法规 |
3. 军种层面的军事审计法规 |
(三)军事审计范围 |
(四)军事审计权限 |
(五)军事审计程序 |
(六)军事审计规划计划 |
(七)军事审计结果 |
三、美国军事审计制度的特点 |
(一)由多元化的审计机构共享军事审计权 |
(二)拥有系统化的军事审计法规制度体系 |
(三)审计监督范围覆盖全部军事管理活动 |
(四)审计人员具有广泛的军事审计权限 |
(五)绩效审计在审计业务类型中占比最大 |
(六)注重发挥军事审计的战略管理功能 |
(七)审计人员队伍拥有较高的职业化水平 |
(八)拥有成熟的军事审计信息公开机制 |
四、对我国建设现代军事审计制度的启示 |
(一)探索界定新时代军事审计监督边界 |
(二)努力提升军队审计的军民融合程度 |
(三)深化绩效审计在军队审计中的运用 |
(四)充分发挥军队审计的战略管理功能 |
(五)努力提升军队审计职业化水平 |
(六)建立健全军队审计信息公开机制 |
(3)X旅行社分公司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述 |
1.3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1.3.1 技术路线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理论概述与基础 |
2.1 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概述 |
2.1.1 经济责任界定以及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概念 |
2.1.2 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 |
2.1.3 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及评价对象 |
2.1.4 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与作用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2.2.1 权力制衡理论 |
2.2.2 受托责任理论 |
2.2.3 人本管理理论 |
第三章 X旅行社分公司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指标现状分析 |
3.1 X旅行社分公司及其负责人概况 |
3.1.1 分公司的经营情况与组织架构 |
3.1.2 分公司经营业务及特点 |
3.1.3 分公司负责人职责介绍 |
3.2 X旅行社分公司负责人现行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的分析 |
3.2.1 现行审计基本概况 |
3.2.2 现行审计指标的依据和内容 |
3.2.3 现行的审计评价结果 |
3.3 现行审计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 |
3.3.1 缺乏清晰的指标体系 |
3.3.2 审计评价结果直观性差且利用率弱 |
3.3.3 评价指标的内容不全面 |
3.3.4 评价指标未将定性与定量结合 |
第四章 X旅行社分公司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的优化 |
4.1 指标体系构建的必要性与原则 |
4.1.1 构建的必要性 |
4.1.2 设计原则 |
4.2 审计指标的确定 |
4.2.1 指标的选取依据 |
4.2.2 指标的选取与说明 |
4.3 指标权重的优化设计 |
4.3.1 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
4.3.2 指标权重的计算 |
4.4 指标体系的结果及分析 |
4.5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的设定 |
第五章 审计指标体系应用及相关建议 |
5.1 审计指标体系应用 |
5.2 相关建议 |
5.2.1 利用评价结果的建议 |
5.2.2 应用指标体系的建议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本文结论 |
6.2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关于“X旅行社分公司经济责任审计指标遴选”的专家咨询问 |
附录2:关于“X旅行社分公司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权重设置的调查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4)XG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创新点 |
第二章 审计项目质量评价相关理论 |
2.1 审计项目质量的相关概念 |
2.1.1 审计质量和审计项目质量的含义 |
2.1.2 审计质量的特征 |
2.2 审计质量基本理论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信息传递理论 |
2.2.3 声誉理论 |
2.3 影响审计项目质量的因素 |
2.3.1 审计团队因素 |
2.3.2 审计对象因素 |
2.3.3 项目审计程序的执行因素 |
2.4 审计项目质量评价方案构成 |
第三章 XG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质量评价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 XG会计师事务所概况 |
3.1.1 XG会计师事务所简介 |
3.1.2 XG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状况 |
3.2 XG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质量评价现状 |
3.2.1 审计质量评价方案 |
3.2.2 审计质量评价实施现状 |
3.3 XG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存在问题 |
3.3.1 缺乏针对性 |
3.3.2 评价主体层级低 |
3.3.3 缺乏审计项目质量评价 |
3.4 设计审计项目质量评价方案的必要性 |
3.5 设计审计项目质量评价方案的可行性 |
3.5.1 评价依据 |
3.5.2 指标的科学性 |
3.5.3 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 |
第四章 XG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质量评价方案设计 |
4.1 设计目的 |
4.2 设计思路 |
4.3 评价指标的选取 |
4.3.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4.3.2 评价指标选择依据 |
4.3.3 评价指标的确定 |
4.4 层次分析法指标权重确定 |
4.4.1 层次分析法步骤 |
4.4.2 指标权重的确定 |
4.5 评价指标等级与打分标准 |
第五章 XG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质量评价方案的应用 |
5.1 FT项目审计质量评价结果 |
5.2 样本项目审计质量评价结果 |
5.2.1 整体分析 |
5.2.2 分项分析 |
第六章 XG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质量评价方案对比及建议 |
6.1 审计项目质量评价方案对比 |
6.2 提高XG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质量的建议 |
6.2.1 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审计项目质量评价方案 |
6.2.2 提升评价主体层级 |
6.2.3 规范审计程序,强化函证质量控制 |
6.2.4 提高审计团队专业素质 |
第七章 结论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
7.2.1 研究内容方面的不足 |
7.2.2 研究方法方面的不足 |
7.2.3 研究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
(5)CF铜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问题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一、内部审计与内部审计质量的概念界定 |
三、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
四、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
五、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
六、文献评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内部审计理论 |
第二节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理论 |
第三节 受托责任理论 |
第四节 公司治理理论 |
第三章 案例情况 |
第一节 案例背景 |
第二节 选择本案例的原因 |
第三节 CF铜业的基本情况 |
一、组织架构 |
二、内审机构现状 |
三、内部审计流程 |
第四章 CF铜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
第一节 内部审计信息化 |
第二节 内部审计内容 |
第三节 审计成果的应用 |
第四节 内部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
第五节 关于内部控制审计 |
第六节 内部审计独立性 |
第五章 相关建议与研究结论 |
第一节 相关建议 |
一、加强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 |
二、注重效益审计 |
三、充分利用内部审计结果 |
四、加强内部审计团队人才培养 |
五、加强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评价 |
六、完善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增强内部审计组织独立性 |
第二节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6)TI公司库存控制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方法 |
2 概念及理论综述 |
2.1 库存控制管理的概念 |
2.2 库存控制管理的方法 |
2.2.1 ABC分类法 |
2.2.2 OPM法 |
2.2.3 VMI法 |
2.3 库存控制管理的理论基础 |
2.3.1 全过程管理理论 |
2.3.2 供应链管理理论 |
2.3.3 PDCA循环管理理论 |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2.4.1 国外研究现状 |
2.4.2 国内研究现状 |
3 TI公司库存控制管理现状分析 |
3.1 TI公司简介 |
3.1.1 TI公司发展历程 |
3.1.2 TI公司库存控制管理环境 |
3.2 TI公司库存控制管理现状 |
3.2.1 库存控制管理组织结构 |
3.2.2 库存控制管理情况 |
3.2.3 采购提前期 |
3.2.4 供应商准时交货率 |
3.2.5 库存损耗 |
4 TI公司库存控制管理的影响因素及问题 |
4.1 TI公司库存控制管理的影响因素 |
4.1.1 影响因素指标的确立 |
4.1.2 评价模型的建立 |
4.1.3 最底层影响因素指标权重的确定 |
4.1.4 中间层影响因素指标权重的确定 |
4.1.5 最终权重指标的确认 |
4.1.6 影响因素的评价结果 |
4.2 TI公司库存控制管理的问题 |
4.2.1 库存控制前期基础工作不够充分 |
4.2.2 库存控制管理业务效率提升困难 |
4.2.3 库存控制管理监督活动约束不足 |
5 TI公司库存控制管理优化建议 |
5.1 库存控制管理优化的目标及原则 |
5.1.1 库存控制管理优化的目标 |
5.1.2 库存控制管理优化的原则 |
5.2 库存控制管理基础工作的优化建议 |
5.2.1 优化组织结构并构建精细化管理体系 |
5.2.2 加强库存控制管理风险预警系统建设 |
5.2.3 全面开展调研实现控制管理制度优化 |
5.3 库存控制管理业务执行的优化建议 |
5.3.1 依据订货点法加强计划管理 |
5.3.2 优化企业采购流程提高效率 |
5.3.3 全面发挥VMI模式的作用 |
5.3.4 加强库存控制管理系统建设 |
5.4 库存控制管理监督管理的优化建议 |
5.4.1 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
5.4.2 加强绩效考核工作 |
5.4.3 发挥审计岗位作用 |
6 TI公司库存控制管理优化的保障措施 |
6.1 企业文化保障 |
6.1.1 协作型企业文化 |
6.1.2 学习型企业文化 |
6.1.3 创新型企业文化 |
6.2 风险管控保障 |
6.2.1 全面形成风控理念 |
6.2.2 积极优化风控制度 |
6.2.3 构建风险预警指标 |
6.3 员工激励保障 |
结论 |
附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ZY市路网工程PPP项目绩效审计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PPP项目绩效审计概念的研究 |
1.2.2 关于PPP项目绩效审计内容的研究 |
1.2.3 关于PPP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
1.2.4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的基本框架 |
2 PPP项目绩效审计理论概述 |
2.1 PPP项目相关概念 |
2.1.1 PPP项目的含义 |
2.1.2 PPP项目的运营模式 |
2.1.3 PPP项目的风险 |
2.2 绩效审计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
2.2.1 绩效审计的内涵 |
2.2.2 绩效审计的构成要素 |
2.3 PPP项目绩效审计的概念 |
2.3.1 PPP项目绩效审计的定义 |
2.3.2 PPP项目绩效审计的特点 |
2.3.3 PPP项目绩效审计的内容 |
2.3.4 PPP项目绩效审计的程序 |
2.4 PPP项目绩效审计理论基础 |
2.4.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4.2 利益相关者理论 |
2.4.3 帕累托最优理论 |
3 ZY市路网工程PPP项目绩效审计现状及问题 |
3.1 ZY市路网工程PPP项目介绍 |
3.1.1 路网工程项目基本信息 |
3.1.2 路网工程项目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 |
3.1.3 路网工程项目建设进展 |
3.2 ZY市路网工程PPP项目绩效审计概况 |
3.2.1 项目绩效审计目标 |
3.2.2 项目绩效审计组织架构 |
3.2.3 项目绩效审计数据收集方法 |
3.3 ZY市路网工程PPP项目绩效审计内容 |
3.3.1 项目资金来源及其使用情况审计 |
3.3.2 项目建设成本审计 |
3.3.3 项目工程质量审计 |
3.3.4 项目安全环保文明施工情况审计 |
3.4 ZY市路网工程PPP项目绩效审计评价及整改情况 |
3.4.1 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情况 |
3.4.2 项目绩效审计整改情况 |
3.5 ZY市路网工程PPP项目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 |
3.5.1 PPP项目绩效审计重点存在偏差 |
3.5.2 PPP项目绩效审计资料搜集工作效率较低 |
3.5.3 PPP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不科学 |
3.5.4 PPP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意见后续整改效果不明显 |
4 ZY市路网工程PPP项目绩效审计问题成因分析 |
4.1 PPP项目绩效审计环境较差 |
4.1.1 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指引不完善 |
4.1.2 项目公司内部绩效自评工作流于形式 |
4.1.3 绩效审计工作受项目公司重视程度低 |
4.2 PPP项目绩效审计受传统绩效审计思路影响较深 |
4.2.1 缺少项目准备及采购阶段审计工作 |
4.2.2 审计过程中对PPP项目风险的关注度不够 |
4.3 PPP项目绩效审计资料获取难度较大 |
4.3.1 地下施工路段工程建设进度难以判断 |
4.3.2 项目成本涉及多方领域,核算较复杂 |
4.4 PPP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存在缺陷 |
4.4.1 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不全面,结构单一 |
4.4.2 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权重设置不合理 |
4.5 PPP项目绩效审计后续审计阶段工作不到位 |
4.5.1 审计整改过程中监督缺位 |
4.5.2 审计结果信息披露不完全 |
4.5.3 审计结果问责机制未落实 |
5 完善ZY市路网工程PPP项目绩效审计的建议 |
5.1 改善PPP项目绩效审计环境 |
5.1.1 健全PPP领域相关法律法规 |
5.1.2 进一步细化操作指引中的相关规定 |
5.1.3 加强项目公司内部审计的建设 |
5.2 提高PPP项目绩效审计在相关方的重视度 |
5.2.1 将绩效审计结果与项目实施机构考评挂钩 |
5.2.2 将审计整改结果作为政府“按效付费”的依据 |
5.3 转变审计思路,充分考虑PPP项目的特点 |
5.3.1 合理规划PPP项目前期审计工作 |
5.3.2 基于PPP项目风险分析制定审计计划 |
5.3.3 增加对PPP项目隐性债务风险的关注 |
5.4 合理利用审计资源以协助绩效审计工作 |
5.4.1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调取审计信息 |
5.4.2 积极采纳项目行业专家的意见 |
5.4.3 借助政府部门力量推进绩效审计工作 |
5.5 优化PPP项目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 |
5.5.1 根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构建指标体系 |
5.5.2 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分配各评价指标权重 |
5.6 重视PPP项目绩效审计后续审计阶段工作 |
5.6.1 加大审计整改工作监管力度 |
5.6.2 加大审计结果信息公告力度 |
5.6.3 加大审计结果问责执行力度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8)安徽省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方法与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
1.3.1 相关概念解析 |
1.3.2 研究内容 |
1.3.3 研究思路 |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1.4.1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
1.4.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
1.4.3 研究述评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1.5.1 研究方法 |
1.5.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安徽省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现状及问题分析 |
2.1 安徽省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现状概况 |
2.1.1 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历程 |
2.1.2 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方法和步骤 |
2.1.3 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结果分析 |
2.2 安徽省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
2.2.1 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准则细则不够完善 |
2.2.2 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重点内容难以明确 |
2.2.3 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缺失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框架建构 |
3.1 理论基础 |
3.1.1 受托责任关系理论 |
3.1.2 国家治理理论 |
3.1.3 免疫系统理论 |
3.2 城乡规划管理的基本特征 |
3.2.1 城乡规划的公共政策属性使得城乡规划管理具有公共管理属性 |
3.2.2 城乡规划管理具有一般特征和特殊特征 |
3.3 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框架构建的基本逻辑 |
3.3.1 遵循一般审计的内在逻辑 |
3.3.2 体现专业领域审计的差异性 |
3.4 审计框架结构 |
3.4.1 审计主体 |
3.4.2 审计对象 |
3.4.3 审计原则 |
3.4.4 审计内容 |
3.4.5 审计要点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技术方法 |
4.1 数据获取方法 |
4.1.1 询问法 |
4.1.2 网络搜索法 |
4.1.3 图像判读法 |
4.1.4 观察法 |
4.1.5 访谈法 |
4.2 工作方法 |
4.2.1 审核法 |
4.2.2 调查法 |
4.2.3 函证法 |
4.3 取证分析方法 |
4.3.1 合规性分析法 |
4.3.2 实施绩效分析 |
4.3.3 综合评价法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路径 |
5.1 审计程序设计 |
5.1.1 审计准备阶段 |
5.1.2 审计实施阶段 |
5.1.3 审计报告阶段 |
5.1.4 审计终结阶段 |
5.2 审计路径选择 |
5.2.1 以国家治理目标政策为向导 |
5.2.2 以规划编制实施情况为主线 |
5.2.3 以审计评价实施绩效为手段 |
5.2.4 以国家公共利益为审计边界 |
5.2.5 公开审计结果落实整改问责 |
5.3 审计结果运用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实例应用——以安徽省T市党政主要领导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为例 |
6.1 案例背景 |
6.1.1 T市概况 |
6.1.2 被审计领导干部基本情况 |
6.1.3 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概况 |
6.2 审计分析 |
6.2.1 合规性分析 |
6.2.2 实施绩效分析 |
6.3 审计结果 |
6.3.1 主要结果 |
6.3.2 审计发现的问题 |
6.3.3 审计调查建议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1.1 审计方法 |
7.1.2 审计路径 |
7.2 主要创新点 |
7.3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附录 1:安徽省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合规性分析体系 |
附录 2:审计数据清单 |
附录 3:安徽省领导干部城乡规划实施管控责任离任审计办法 |
附录 4:审计内容核心法规内容摘录 |
附件 5:具体任务分解表 |
(9)A市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问题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关于绩效审计理论的研究 |
1.2.2 关于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
1.2.3 关于绩效审计方法的研究 |
1.2.4 关于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研究 |
1.2.5 文献评述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论文基本框架 |
2 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理论概述 |
2.1 环保专项资金的涵义及特点 |
2.1.1 环保专项资金的涵义 |
2.1.2 环保专项资金的特点 |
2.2 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概念及目标 |
2.2.1 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概念 |
2.2.2 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目标 |
2.3 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特点 |
2.3.1 重点关注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
2.3.2 考虑环保专项资金项目的绩效目标 |
2.3.3 审计对象复杂、专业性强 |
2.3.4 行业数据等相关资料难以获得 |
2.4 影响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质量的因素 |
2.4.1 绩效审计的环境 |
2.4.2 绩效审计的控制程序 |
2.4.3 绩效审计的评价指标 |
2.4.4 绩效审计的评价方法 |
2.5 理论基础 |
2.5.1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
2.5.2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5.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3 A市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概况及存在问题 |
3.1 A市环保专项资金基本情况介绍 |
3.1.1 环保专项资金构成 |
3.1.2 环保专项资金分配方法 |
3.1.3 环保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
3.2 A市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项目介绍 |
3.2.1 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主体 |
3.2.2 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对象 |
3.2.3 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过程 |
3.3 A市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过程中存在问题 |
3.3.1 审计缺乏事前、事中监控 |
3.3.2 审计过程中效率较低 |
3.3.3 审计过程中未严格执行审计程序 |
3.3.4 审计评价指标不够全面科学 |
3.3.5 审计整改与成果运用存在薄弱环节 |
4 A市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问题的成因剖析 |
4.1 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主体独立性不高 |
4.2 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指标设置不合理 |
4.3 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人员安排不合理 |
4.4 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方法落后 |
4.5 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制度不健全 |
5 完善A市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的对策 |
5.1 营造良好绩效审计相关法律环境 |
5.1.1 完善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实施方案 |
5.1.2 制定依法独立审计的工作制度 |
5.1.3 加大绩效审计问责执法力度 |
5.2 健全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指标体系 |
5.2.1 多维度选取环保数据指标 |
5.2.2 指标设定尽可能细化量化 |
5.2.3 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可行的评价指标 |
5.2.4 增加经济效益指标权重 |
5.3 加强绩效审计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
5.3.1 整合吸纳高水平审计人才 |
5.3.2 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绩效审计系统培训 |
5.3.3 适当引入第三方机构 |
5.4 创新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方法 |
5.4.1 建立绩效审计信息系统 |
5.4.2 取证过程中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 |
5.4.3 建立专家库,获取相关技术支持提高效率 |
5.5 强化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结果整改落实 |
5.5.1 建立绩效审计反馈整改机制 |
5.5.2 强化审计整改的后续检查 |
5.5.3 健全审计结果问责制度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10)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内对加拿大PPP模式的研究 |
1.2.2 国外对加拿大PPP模式的研究 |
1.3 研究方法与结构安排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结构安排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1.4.1 研究创新 |
1.4.2 研究不足 |
第2章 基础设施PPP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
2.1 PPP模式一般性分析 |
2.1.1 PPP模式概念 |
2.1.2 PPP模式特征 |
2.1.3 PPP模式价值驱动因素 |
2.2 公共产品与基础设施相关理论 |
2.2.1 公共产品与准公共产品 |
2.2.2 基础设施性质与市场失灵 |
2.2.3 基础设施分类与PPP项目选择 |
2.3 PPP模式与公共管理相关理论 |
2.3.1 公共选择与政府失灵理论 |
2.3.2 新公共管理理论与PPP实践 |
2.3.3 公共事业民营化组织形式 |
2.4 PPP模式缔约机制相关理论 |
2.4.1 交易费用理论与PPP模式 |
2.4.2 产权理论与PPP模式 |
2.4.3 委托代理理论与PPP模式 |
第3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动因及现状分析 |
3.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需求角度动因 |
3.1.1 经济发展对基础设施需求 |
3.1.2 基础设施老化与投资缺口 |
3.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供给角度动因 |
3.2.1 基础设施投资呈下降趋势 |
3.2.2 基础设施政府供给管理能力不足 |
3.2.3 基础设施战略与PPP政策导向 |
3.3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历程、现状与运作机制 |
3.3.1 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历程与特征 |
3.3.2 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现状与国际地位 |
3.3.3 基础设施PPP模式主要运作机制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采购管理分析 |
4.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采购管理框架与管理原则 |
4.1.1 PPP模式全流程采购框架 |
4.1.2 PPP模式采购管理原则 |
4.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项目评估与采购决策体系 |
4.2.1 PPP全项目筛选及物有所值动态评估 |
4.2.2 PPP物有所值定性评估计分法 |
4.2.3 PPP物有所值定量评估方案 |
4.2.4 PPP物有所值创新因子与量化 |
4.3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项目采购管理的竞争性与效率性 |
4.3.1 PPP项目竞合对话的充分竞争性 |
4.3.2 PPP项目非招标提案的竞争性优化 |
4.3.3 PPP项目技术与财务评标的权衡 |
4.3.4 PPP项目采购时间与成本的效率性 |
4.4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项目采购主合同边界条件 |
4.4.1 PPP项目合同标准化 |
4.4.2 PPP项目合同绩效产出边界 |
4.4.3 PPP项目合同回报机制边界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投融资管理分析 |
5.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投融资结构 |
5.1.1 PPP项目投融资一般性分析 |
5.1.2 加拿大PPP项目投融资结构 |
5.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债券类融资构成及创新 |
5.2.1 PPP项目债券融资现状 |
5.2.2 PPP项目债券构成要素 |
5.2.3 绿色债券与PPP绿色项目协同创新 |
5.2.4 社会效益债券与公共服务融资创新 |
5.3 加拿大PPP项目政策性及商业银行金融支持与变革 |
5.3.1 加拿大基础设施银行对PPP政策性金融支持 |
5.3.2 省属金融管理局对基础设施建设支持 |
5.3.3 金融危机后商业银行PPP投融资变化与变革 |
5.4 加拿大养老金对基础设施及PPP项目投资与绩效 |
5.4.1 养老金资产配置与基础设施投资规模 |
5.4.2 养老金基础设施投资领域与风险偏好 |
5.4.3 养老金基础设施投资方式与投资业绩 |
5.5 加拿大PPP产业投资基金与基础设施基金作用与机制 |
5.5.1 PPP产业投资基金类型及主要作用 |
5.5.2 PPP产业投资基金运作机制 |
5.5.3 联邦基础设施基金运作机制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风险管理分析 |
6.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风险特征及风险管理制度 |
6.1.1 基础设施PPP项目风险及特征 |
6.1.2 PPP模式风险管理原则与工具 |
6.1.3 PPP模式风险管理要素 |
6.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风险管理核心内容与管理实践 |
6.2.1 PPP项目风险识别 |
6.2.2 PPP项目风险分配 |
6.2.3 PPP项目风险评估 |
6.2.4 PPP项目风险救济 |
6.3 本章小结 |
第7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监管保障分析 |
7.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法律构成要素与制度框架 |
7.1.1 PPP模式法律构成要素 |
7.1.2 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下PPP立法特征 |
7.1.3 联邦与省级PPP法律制度框架 |
7.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专业机构与治理能力 |
7.2.1 PPP专业机构核心能力要素 |
7.2.2 联邦级PPP机构战略引导作用 |
7.2.3 省级PPP机构运营与执行能力 |
7.3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监管机制 |
7.3.1 PPP模式绩效监管 |
7.3.2 PPP模式财政监管 |
7.3.3 PPP模式审计监管 |
7.4 本章小结 |
第8章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评价 |
8.1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效率评价 |
8.1.1 加拿大PPP项目交付效率分析 |
8.1.2 社会认可度与市场参与度分析 |
8.1.3 PPP模式经济系统性效益分析 |
8.2 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面临挑战 |
8.2.1 加拿大市级PPP模式发展受到制约 |
8.2.2 弱化对长期私营资本的需求及其影响 |
8.2.3 部分地区或项目未能真正实现物有所值 |
8.3 本章小结 |
第9章 加拿大经验对我国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的启示 |
9.1 我国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历程与现状 |
9.1.1 我国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历程 |
9.1.2 我国基础设施PPP项目发展现状 |
9.2 我国基础实施PPP模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9.2.1 政府与社会资本PPP模式理念认识不清,双方合作地位不平等 |
9.2.2 PPP模式全生命周期监管、财政隐性风险、绩效管理存在不足 |
9.2.3 PPP项目融资属性欠缺,项目回报渠狭窄,存在短期投资倾向 |
9.3 加拿大经验对我国基础设施PPP模式发展的启示 |
9.3.1 协调财政与发改部门轴心作用,建立省和市级PPP专业团队 |
9.3.2 提升PPP项目全生命周期绩效、财政及审计综合治理能力 |
9.3.3 加强PPP项目规划与筛选,完善物有所值定性与定量分析 |
9.3.4 优化PPP项目风险分担、回报方式与激励机制 |
9.3.5 拓展PPP多元化投融资市场,逐步向项目融资模式转变 |
参考文献 |
附件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管理审计内容的构成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政府财务报告的审计报告模式探讨——基于美国政府财务报告中审计报告的研究[J]. 李志坚,耿建新. 经济研究参考, 2022(03)
- [2]美国军事审计制度:概况与启示[J]. 朱殿骅. 中国审计评论, 2021(01)
- [3]X旅行社分公司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研究[D]. 杨舒婷. 西安石油大学, 2021(12)
- [4]XG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项目质量评价研究[D]. 刘思彤.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5]CF铜业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问题分析[D]. 郭盛. 云南财经大学, 2021(09)
- [6]TI公司库存控制管理问题研究[D]. 杨德刚.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2)
- [7]ZY市路网工程PPP项目绩效审计问题探讨[D]. 张乐玲.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8]安徽省城乡规划管理责任审计方法与路径研究[D]. 奚星伍. 安徽建筑大学, 2021(08)
- [9]A市环保专项资金绩效审计问题探析[D]. 邓子怡.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10]加拿大基础设施PPP模式研究[D]. 刘琨. 吉林大学, 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