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晋商文化内涵 突出特色城市建设

挖掘晋商文化内涵 突出特色城市建设

一、挖掘晋商文化内涵 突出特色城市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陈婧[1](2021)在《基于三晋文化的山西企业家精神培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弘扬企业家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要求。企业家精神作为一种宝贵、稀缺的社会资源,不仅是企业长远健康发展的基石,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在新时代培育企业家精神对于进一步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家精神培育离不开文化的涵养,文化为企业家精神提供了价值指引和规范基础,地域文化更是使企业家精神具有了文化特色与地域标识。因此,从地域文化视角出发,研究企业家精神培育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山西作为典型的资源型省份,当前正面临着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和重大挑战。山西成功转型离不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这迫切需要一批极具竞争力的优秀企业和一大批具有卓越企业家精神的优秀企业家。培育山西企业家精神要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在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功能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三晋文化的丰富精神内涵和当代价值功能,为培育山西企业家精神提供文化动力和精神支撑,形成具有山西标识的企业家精神,这对于山西实现经济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论文以马克思关于企业家的相关论述和习近平关于企业家精神的重要观点为指导,借鉴西方企业家精神相关理论,在对山西企业家精神及其培育状况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山西企业家普遍缺乏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开放精神等问题,从市场竞争环境、社会文化氛围、培训教育机制等方面分析原因,并从山西地域文化和企业家精神培育相结合的视角进行研究,提出充分利用三晋文化的精神实质、基本内容、文化特色、教育功能等,从价值指向、基本原则、社会文化环境、教育培训机制等四个方面论述培育山西企业家精神的总体思路与具体措施。论文研究成果对于充分挖掘三晋文化的时代价值和育人功能,培育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武志琳[2](2021)在《古村落空间形态的演进与保护发展研究 ——以山西省新绛县光村为例》文中指出村落作为人类聚居发展中最基本的存在形式,它的生成与演变,见证着人类百万年的生存发展轨迹;记录着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社会背景、经济水平、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等关键信息;映射着在特定历史环境下人们的自主意识、行为能动和村落空间的互动关系。然而,城市建设的突飞猛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交通工具的变革和科技水平的进步对村落原有的空间格局和生活状态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得村落空间肌理、整体风貌和人文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本文以晋南地区第五批传统村落光村作为研究对象,加入地理学和社会学的学科研究法,分析了光村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生成环境;采用发生学方法,运用历时的、动态的、发展的观点,梳理了仰韶时期、唐宋时期、明清时期到近代时期光村具体的形态特征,通过分析社会、自然、人文等因素对光村形成、发展、鼎盛到衰落的演变历程,深度剖析其演变动因、演变规律及演变机制,意图揭示在时间演进和空间耦合的相互影响下,光村古村落物质形态与非物质文化的形成原因和表现状态,并在此研究基础上探讨在新的时空坐标系中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保护方式与发展策略,希望为村落研究与保护提供一种新的解析途径。本文的研究框架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从研究起源与背景、目的与意义、对象与内容、方法与框架四方面来回答了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和如何研究的问题。然后基于现有传统村落空间演进的成果进行分析总结,提炼其观点,拓展本课题的研究视角。第二部分以宏观整体视角对山西省南部的传统村落进行了一个简单概括,首先简要分析了山西省传统村落的形成条件及分布特征,在循序渐进的分析了晋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及传统村落的分布特征。最后提出了晋南传统村落面临的问题现状及村落的发展优势,为后续对光村的研究提供了一个铺垫。第三部分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选取晋南地区——光村作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调研等方式来对该村落的整体表征进行一个全面分析。首先以地域性构建为基础、历时性演变为脉络、共时性研究为补充、交汇性特征为总结,阐述了光村形成背景与历史轨迹。其次通过分析村落的整体形态特征与演化机制,从空间格局形态、民居建筑特征、公共建筑特征、文化艺术传统四方面解析了村落现时的静态实体特征,并分析了村落形态的演化规律、演化动因及其演化机制。最后在当代全球化和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了光村保护与发展的保护原则与构建方式,探索村落形态保护与发展的多元途径。

冯钰崎[3](2021)在《晋中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在国民经济收入不断提升的形势下,人们对精神方面的需求也随之提高,他们渴望远离城市污染、噪音,渴望利用休假时间亲近自然,去体验独特的绿色食物、休闲的生活。基于人们的这种生活的诉求,休闲农业由此诞生。休闲农业不但使广大市民的需求得以满足,并且也为农民经济收入的增长、产业结构以及供给侧改革等起到了关键作用。晋中市毗邻山西省会太原,交通便利、发达的农业、多元化的文化,外加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使得该市成为我国的休闲农业示范市。但当地的休闲农业是否与民众的发展需求相符、能否为农民经济收入的不断增长提供保障、能否为当地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仍需进行进一步仔细研究。采用了文献调查法、实地调查法和比较分析法对晋中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对其在发展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立足于解决市场需求、农民收入不断增长的视角提出合理建议,进而为当地农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本文主要包含以下内容:第一,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对休闲农业及有关概念进行概述。第二,对当地发展情况进行梳理,并参照调查结果对当地休闲农业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经研究发现:当地休闲农业的发展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独特的文化资源、市场发展空间较大,存在良好的发展机遇,并且为当地农民收入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促进了产业的转型与升级发展。但晋中市休闲农业依然存在服务设施不完善,整体水平不高;活动参与度低,且“农味”不足;产品缺乏创新,发展模式雷同;民俗文化缺失,发展内涵单调;从业人员素质低,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宣传力度不够,品牌尚未形成等问题。通过对此类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并结合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在这一产业的长足发展阶段要做到加强政府支持力度,加强服务设施建设;坚持以“农”为本,彰显三农特质;科学考察规划,因地制宜开发;挖掘农业文化,提升品质内涵;提升团队素养,提升服务质量;大力开展营销宣传工作,加大核心品牌建设力度,促进这一产业的长足发展。

刘成鑫[4](2021)在《基于空间句法的平遥古城空间形态保护与更新研究》文中指出平遥古城作为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座古城之一,有着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古城的社会、文化、经济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古城现有的空间形态。而对各个空间层级的空间形态研究,一直是空间句法最为成熟和经典的领域。空间句法认为,城市功能与空间形态之间存在相关性,且空间形态对经济发展、社会文化以及人的行为活动和思想意识具有反馈和影响作用,这与空间形态的定义相互契合。因此本文以平遥古城为研究对象,通过空间句法对古城整体空间、街巷空间、院落空间、开放空间进行句法分析。本文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论,论述了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对象与内容、研究方法与框架、相关概念界定以及文献综述,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第二章首先对古城的地理区位、自然环境以及社会人文环境进行解析,同时梳理了古城的演进过程,随后根据研究需要,通过康熙时期、清末时期、现今三个时期研究古城整体空间形态的演变规律以及现存问题。第三章首先通过线段模型分析和视线分析,解读古城街巷的空间特征,其次将古城街巷人流量、空间形态、商业业态分布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人在街巷运动的规律和古城商业业态的分布特征,挖掘其内部所存在的关系,揭示其背后蕴含的发展问题。第四章根据院落群体的组合方式,将院落划分为独立型院落、串联型院落和并联型院落,其次将院落功能、文化和组构纳入到一个理论框架,基于空间句法的“凸空间模型”,选取5个典型传统民居进行空间结构的定量分析,并对院落各单元的方位特征、组构特征、功能及特点、文化内涵进行归纳总结。第五章选取古城三处开放空间惠泽园、华林园、贺兰公园为研究对象,将句法分析和环境意象评价相互结合,揭示影响空间活力的主导因素。在句法分析中,首先进行实地调研,获取开放空间入口所在街巷的流量数据,并将数据和句法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究古城整体空间结构对空间活力的影响,随后进行视线分析,衡量开放空间在整个城市空间系统被发现的难易程度。而在环境意象评价中,将数据进行定性分析和量化处理,探讨现存若干问题,并挖掘影响空间品质的重要因子。第六章以问题为导向,根据不同空间层次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保护和更新策略。第七章为结论,包括研究结论、创新点以及不足和展望。本文引用空间句法,对平遥古城空间形态进行量化分析,探究古城各层级空间的特征,揭示古城空间结构的内在逻辑,并实证古城现存问题,从而提出保护和更新策略,以期为古城今后的更新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陈婷[5](2020)在《乔家大院周边环境空间重塑策略的研究》文中提出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又名在中堂,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历经100多年的建造历程,于民国初期最终形成现在的规模,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乔家大院是一座具有北方传统民居特色的大型晋商宅院,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北方现存最为完整的一处清代民居建筑群,是最具代表性的晋商民居大院建筑,具有相当高的历史、艺术、科学和社会文化价值。然而在近些年来的保护与发展中,由于过于追求经济效益,采用了过度的开发建设手段,仅着眼于文物建筑本体的保护,而忽略了对文物周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彻底摒弃了周边环境,导致其周围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周边传统民居院落全被拆除,出现了历史环境风貌缺失,街巷肌理消失,历史记忆点被拆除,乔家堡村落结构被破坏等各种问题,原有历史空间环境已经不复存在。同时以保护开发为目的的建设性破坏工程,也让周围环境出现了过于城市规模以及过于商业化等问题,这些都对文物价值产生了巨大的破坏,也对周围环境及其文化内涵造成了冲击,造成了周边环境与历史文化的断裂。本文以乔家大院周边环境空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乔家大院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保护过程的探究,从而探讨分析乔家大院的价值,同时对于当前问题严重的周边环境进行深入的调研与分析,探究周边环境具体问题及其背后的原因和导致的后果,继而对这些问题从村落结构保护、文化遗产及周边环境保护、城市设计等方面提出周边环境空间的重塑策略以及重点区域的规划设计方案,以期能够解决乔家大院与周边环境空间的保护与发展问题,重塑周边环境历史风貌,延续文物价值。

郭智[6](2020)在《北京地区博物馆建筑地域性表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受益于现代化发展带来的便利,建筑在新时代下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全球化发展促使各国建筑形式互相借鉴,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视觉享受。然而从建筑学的角度分析,在符合现代建筑功能的情况下,展现自身地域性特色会使交流更加有意义,不同城市及地区建筑的多样性才会得以实现。当代博物馆的文化属性使其在人们心中具有重要地位,被视为地区文化的传播者与见证者。如何在博物馆建筑上恰当的体现自身的文化内涵并符合时代发展要求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建筑设计问题。因此结合地域性相关理念,对博物馆的地域性表达进行探讨有助于挖掘城市地域文化,使城市形象更加鲜明,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论文以北京地区博物馆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地域主义、博物馆建筑、地区建筑等相关理论,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对比等手法对北京地区博览建筑进行研究,以建筑学视角对北京地区博物馆建筑的地域性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归纳北京地区博物馆建筑的地域性表达方式。论文的第一部分对当前全球化背景、博物馆以及地域主义发展进行论述,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提出论文的研究方法与框架。论文第二部分首先对地域主义进行详细阐述,并从中提取地域性表达相关的内容,解释地域性与现代性的关系,并对建筑的地域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次介绍博物馆的发展历史以及国内外博物馆的地域性实践,为之后北京地区博物馆的地域性表达打下基础。论文第三部分主要对北京地区的传统建筑的地域文化展开分析,通过对这些建筑进行提炼,抽丝剥茧,提取北京地区的文化基因及其在当下对该地区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论文第四部分结合一系列的博物馆实际案例,以地域性表达为切入点,分别从传统建筑、轴线、仪式感空间、地域材料与色彩等方面总结归纳出一系列北京地区博物馆地域性特征。通过本文的归纳与总结,对北京地区建筑特色进行了挖掘与分析,同时对博物馆建筑的地域性表达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今后博物馆以及其它建筑的地域性创作提供新的思路。

冯思豫[7](2020)在《文化基因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的街道家具构建研究 ——以常家大院明清街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每一段历史文化街区皆是鲜活的文化遗产,它们从纵向和横向皆体现了人类主观能动性、历史沉淀文化及自然生境的完美结合,并印证了世界文化多元化与差异化的特征。在全球化浪潮形势下,原本脆弱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遭受到强烈的刺激和影响。历史文化实体的不断隐性,不仅是物质形式的消失,也是地域文化的湮灭,更是对世界文化多元化和差异化的破坏。历史迁移过程中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共同产物,以其历史文化街区街道家具作为载体的历史文化保留极高的原真性和完整性,是我国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瑰宝。作为晋商大院范围内历史文化街区街道家具的典型代表,常家大院历史文化街区至今仍然留存大量完整的历史文脉,其实体街道家具及文化特性留存完整、特点典型。如何在历史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发展中寻找到平衡点,探究历史文化街区街道家具表征的内在遗传特性显得格外重要。本文以生物遗传学“基因”为出发点、以模因学“文化基因”为主线,从常家大院历史文化街区街道家具的表征中系统的梳理并识别其文化基因符号,构建较为完备的文化基因图谱库。为我国晋商大院历史文化街区街道家具特征研究的深度挖掘和科学表达提供了一种具备识别性与操作性的有效研究方法,有利于研究人员把握晋商院落、历史文化街区与街道家具的形成机理和核心特征;也为常家大院历史文化街区及其街道家具的历史文脉、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发展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对历史文化街区研究与街道家具研究的进一步融合起到了促进作用。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1)系统总结相关研究进展。清晰明确相关概念,廓清界定理论支撑,重点针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文化基因及图谱”和“历史文化街区街道家具”的研究进行了全面梳理,为后续街道家具文化基因识别研究提供坚实有力的理论基础。(2)探讨了符合地域特征的常家大院明清街街道家具的文化基因识别理论体系。从文化基因的内源特性出发,明确了历史文化街区街道家具的识别机制,提出适用于常家大院历史文化街区街道家具文化基因识别的基因组构分类、符号提取方法和信息编码模型。(3)采用类型学分类标准结合符号学特征分析,对研究对象历史文化街区的物质与非物质类文化街道家具开展实证识别研究。同时,根据大类、中类、小类和子类的层级划分、建立起文化街道家具类别、各级街道家具要素、基因符号共同构成的“常家大院历史文化街区街道家具的文化基因图谱库”,得出历史文化街区街道家具构建的公式“Y=Mn+mn”。(4)梳理不同层级街道家具的基因符号文化特性并从营建观、文化观、发展观3方面总结了文化基因作用下的历史文化街区街道家具文化内涵。

韩晓敏[8](2020)在《晋商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参与主体,应该成为市场经济所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培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需要的人才也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晋商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商业团队,他们坚持以德为先的伦理道德,形成了诚实守信、开拓创新、和衷共济、务实经营、经世济民的晋商精神,这些精神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道德建设的要求,也是未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参与主体——当代大学生需要具备的道德品质。因此,将晋商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挖掘晋商的优秀品德,提炼出晋商在长期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优良品格和传统,探究晋商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寻找晋商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从而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所需要的人才。本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晋商精神的内涵及产生的历史条件。晋商精神内涵丰富,产生于特定的时代背景、文化底蕴和地理因素。第二部分为晋商精神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晋商在长期的经营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诚实守信、开拓创新、和衷共济、务实经营、经世济民的精神,具有继承性、超越性、教育性等特征。第三部分分析晋商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晋商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内在精神素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四部分对晋商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进行分析阐述,包括要坚持正确的融入原则和导向,高校要发挥校园文化、实践活动、网络媒体的作用,同时政府和社会也要为晋商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营造必要的外部坏境。

张旭莹[9](2020)在《晋中地区影壁艺术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同质化的趋势日渐增长,唯有发展地域文化与民族传统文化,中国才能实现文化强国之理想。基于以上背景,本论文以传统建筑重要构件中的影壁作为研究客体,以历史悠久、晋商故里的晋中地区作为研究客体的区域范围。晋中影壁不仅历史源远流长,而且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传统文化礼制与风水的背景下,晋中影壁艺术不仅在空间中起着重要的过渡作用,还在精神上满足百姓祈福的心理,蕴含了丰富的隐性价值与显性价值。本文以理论与应用两个维度阐述与分析晋中影壁艺术的应用。在理论层面,首先本文对晋中影壁艺术的结构与特性进行分析与综述,从晋中影壁艺术的历史形成因素、形制构造、艺术表征与文化特性以及对比国内各地传统影壁艺术这四个角度系统性论述晋中影壁艺术的建构;第二,因晋中影壁艺术的独特性,笔者以晋中大院为研究区域范围,解析晋中影壁艺术营建习俗与文化内涵,通过分析晋中大院影壁的形制与材质、修建的营建机制、装饰纹样的文化内涵以及呈现的建筑意与人文内涵的关系四个方面,分析晋中影壁艺术隐含的审美观与儒商思想,梳理总结晋中影壁艺术蕴含的文化价值。在应用层面,首先分析晋中影壁艺术在现代空间环境中的应用价值与呈现形式,论述晋中影壁艺术所体现的各类型空间布局及其营造的空间氛围,解析晋中影壁艺术建筑意与空间之间的关系,以道教风水学、传统文化美学、艺术美学和市场需求四方面阐述晋中影壁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价值;第二,以空间作用与空间形式两个角度阐述了晋中影壁艺术在现代室内空间的应用形式,同时阐述了晋中影壁艺术在现代园林景观的应用形式;第三,分析晋中影壁艺术的发展与遗存状况,从乡村空间与城市空间两个维度解析晋中影壁艺术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在乡村空间的应用方面,以晋中许村影壁作为具体案例的研究对象,分析许村影壁存在的问题,提出以艺术介入的方式缓解晋中影壁艺术逐渐没落的问题,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在城市空间的应用方面,剖析晋中影壁艺术在现代空间布局的应用规律,笔者以晋中影壁艺术中的“三雕艺术”作为应用切入点,分析晋中影壁艺术在现代空间中的应用研究案例,获得相关发展经验;第四,针对晋中影壁艺术的现状及梳理的相关案例经验,提出从晋中影壁自身、情感文化以及完善相关保护政策这三个角度展开晋中影壁艺术的保育工作;在发展方面,以实际情况选择发展模式为前提,提出晋中影壁艺术的设计发展新模式;第五,基于以上理论知识与案例经验,选取晋中市区的民居作为设计实践基地,通过改变民居内的人行路线、空间布局、空间色调及家具陈设等多种设计手法,反映了笔者对于晋中影壁艺术的发展与应用方式的思考与体会。综上所述,笔者以晋中影壁艺术体现的审美观、装饰艺术、风水文化等因素作为分析晋中影壁艺术应用的理论基础,研究晋中影壁艺术在现代空间的应用价值与模式,吸取优秀设计案例的经验与教训,为晋中影壁艺术的应用发展做出理论上的指引以及概念设计方案的参考,为我国当下传统地域性文化发展提供新的实践思路与借鉴意义。

李鑫[10](2020)在《晋商文化融入晋中市中职旅游专业课程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视察山西时,充分肯定了晋商文化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山西省应当坚定晋商文化自信。晋中是晋商文化的发祥地,有着丰富的晋商文化旅游资源。《山西省旅游业“十二五”规划》确立了晋中市晋商文化旅游作为山西省六大旅游板块之一,以着名的平遥古城和日升昌票号、乔家大院、渠家大院、曹家大院、常家庄园等为代表性景点,通过观光旅游,可以深入地感受到晋商文化。晋商文化旅游业在带动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同时,也急需有力的专业人才支撑,晋中市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学生毕业后面向的工作领域是导游服务、旅行社工作、景区服务与管理。因此,晋商文化融入旅游专业课程是必要的。晋商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旅游教学资源,符合教师和学生的兴趣需求。因此,晋商文化融入旅游专业课程是可行的。分析了必要性和可行性之后,探索将晋商文化融入旅游专业课程的路径。首先,对中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和访谈调研,并进行景点实地考察。其次,明确晋商文化依据教育性、职业性和适应性原则融入课程。再次,构想将晋商文化融入课程的方案,探索适合融入的课程、时间、方式、学时和内容,将其分别融入《旅游地理》、《导游基础知识》、《地方景点导游》等课程中。最后,将晋商文化旅游资源“课程化”,并分类梳理可融入课程的内容。以研究对象A学校为例,探索融入晋商文化的具体应用。首先,将晋商文化的精神内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学生通过感知诚实守信、勤奋敬业、团结协作等晋商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诚信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其次,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方面入手,融入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从教材内容入手,在原教材基本结构不变的前提下,找到适合融入的章节,补充或新增对应的学习内容;从教学目标入手,调整融入晋商文化内容后相应的教学目标,把握教学方向,按照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教学活动;从教学方式入手,采用丰富的教学方式,不同的课程采用适合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提高学习兴趣。最后,通过合理安排专业实习实训、积极举办校内文化活动、大力开展校外实践活动,丰富体验情感。通过具体的应用研究,期望能够完善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内容,传承和创新晋商文化;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素养,为地方旅游业输送具有晋商文化底蕴的讲解和服务人才。

二、挖掘晋商文化内涵 突出特色城市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挖掘晋商文化内涵 突出特色城市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三晋文化的山西企业家精神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2.1 国内文献综述
        1.2.2 国外文献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主要研究方法
    1.4 主要工作和创新之处
        1.4.1 主要工作
        1.4.2 论文的创新之处
    1.5 论文的基本结构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三晋文化
        2.1.2 企业家精神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关于企业家的相关论述
        2.2.2 邓小平关于企业家精神的相关论述
        2.2.3 习近平关于企业家精神的论述
        2.2.4 西方关于企业家精神的相关论述
    2.3 当前山西培育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
        2.3.1 培育企业家精神是山西企业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2.3.2 培育企业家精神是山西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
    2.4 小结
第3章 三晋文化与企业家精神的内在关联
    3.1 三晋文化是影响企业家价值观的思想基础
        3.1.1 三晋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内涵
        3.1.2 三晋文化是企业家精神的价值源泉
    3.2 三晋文化是影响企业家行为方式的文化基因
        3.2.1 三晋文化包含着丰富的企业家行为规范
        3.2.2 三晋文化有助于规范企业家行为
    3.3 三晋文化是提升企业家个人素质的精神资源
        3.3.1 三晋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企业家人格特征
        3.3.2 三晋文化有助于提升企业家综合素质
    3.4 小结
第4章 山西企业家精神的现状、问题及成因
    4.1 关于山西企业家精神现状的调查问卷与分析
        4.1.1 调查问卷设计
        4.1.2 问卷调查结果
        4.1.3 问卷调查结论
    4.2 当前山西企业家精神存在的问题
        4.2.1 企业家队伍创新精神不足
        4.2.2 企业家队伍普遍缺乏工匠精神
        4.2.3 企业家队伍总体缺乏开放精神
        4.2.4 企业家队伍缺乏冒险精神
        4.2.5 企业家队伍缺乏担当精神
    4.3 当前山西企业家精神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4.3.1 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有待建立健全
        4.3.2 激发企业家精神的社会文化氛围有待形成
        4.3.3 企业家精神培训教育机制有待健全
    4.4 小结
第5章 以三晋文化为依托培育山西企业家精神的对策
    5.1 传承三晋文化精神,明确培育的价值指向
        5.1.1 发扬经世济民传统,培育实业报国的爱国精神
        5.1.2 继承以民为本传统,培育奉献社会的担当精神
        5.1.3 传承晋商精神,培育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
    5.2 创新三晋文化内容,坚持培育的基本原则
        5.2.1 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相结合
        5.2.2 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相结合
        5.2.3 坚持统一性与地域性相结合
        5.2.4 坚持精神性与功能性相结合
    5.3 发挥三晋文化特色,优化培育的社会环境
        5.3.1 包容——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发展的文化环境
        5.3.2 务实——创设鼓励企业家干事的政务环境
        5.3.3 尚法——构建企业家守法经营的法治环境
    5.4 突出三晋文化教化功能,完善教育培训机制
        5.4.1 注重家庭教育,培育企业家优秀品格
        5.4.2 强化学校教育,培育企业家创新创业精神
        5.4.3 开展企业培训,塑造企业家职业素养
    5.5 小结
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展望
附录
    附录1 基于三晋文化的山西企业家精神培育现状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2)古村落空间形态的演进与保护发展研究 ——以山西省新绛县光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起源与背景
        1.1.1 研究起源
        1.1.2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在时空角度下对传统村落空间演化的研究
        1.2.2 研究意义:城镇化进程下传统村落在时空维度的存续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视角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4.3 空间演进研究现状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2章 山西省南部传统村落概况
    2.1 山西省传统村落形成与分布
        2.1.1 山西省传统村落的形成条件及原因
        2.1.2 山西省传统村落分布规律及其特点
    2.2 晋南传统村落的类型与特征
        2.2.1 晋南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分析
        2.2.2 晋南传统村落分布特征分析
    2.3 晋南传统村落的问题现状
        2.3.1 村落空间边缘化
        2.3.2 村落发展失衡化
        2.3.3 村落形态扁平化
    2.4 晋南传统村落的发展优势
        2.4.1 村落形态丰富
        2.4.2 历史文化深厚
        2.4.3 区位交通优越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光村村落的生成背景与历史沿革
    3.1 光村村落形态的自然地理特征
        3.1.1 平整的地形地貌
        3.1.2 优越的地理区位
        3.1.3 富饶的土地资源
    3.2 光村村落形态的历时性演变
        3.2.1 仰韶时期——形成
        3.2.2 唐宋时期——发展
        3.2.3 明清时期——鼎盛
        3.2.4 民国时期——衰落
        3.2.5 当代时期——保护
    3.3 光村村落形态的地域性研究
        3.3.1 地域影响下的建筑风格
        3.3.2 民俗视野下的人文环境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光村村落形态的的整体性特征分析
    4.1 村落空间格局形态分析
        4.1.1 村落形态分析
        4.1.2 空间肌理分析
        4.1.3 道路系统分析
    4.2 村落民居建筑特征分析
        4.2.1 明代民居
        4.2.2 清代民居
        4.2.3 近代民居
        4.2.4 现代民居
    4.3 村落公共建筑特征分析
        4.3.1 寺庙建筑
        4.3.2 宗祠建筑
    4.4 村落文化艺术传统分析
        4.4.1 晋商文化
        4.4.2 宗族文化
        4.4.3 营建文化
        4.4.4 民俗文化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光村村落空间形态的演化分析
    5.1 村落演化动因分析
        5.1.1 安全防御的自我考量
        5.1.2 家族聚居的组织模式
        5.1.3 人口增长的内在动力
        5.1.4 观念改变的外在影响
    5.2 村落演化规律分析
        5.2.1 核心空间的转变
        5.2.2 空间秩序的重组
        5.2.3 村落风貌的变化
    5.3 民居演化机制分析
        5.3.1 结构性制约因素的转变
        5.3.2 能动者行为逻辑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光村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6.1 保护原则
        6.1.1 传统建筑的原真性原则
        6.1.2 新旧建筑的协调性原则
        6.1.3 保护发展的可持续原则
    6.2 保护方式
        6.2.1 街区保护
        6.2.2 片区修补
        6.2.3 建筑保留
    6.3 发展策略
        6.3.1 功能活化——节点整合+线路串接
        6.3.2 转型跨越——产业融合+协调发展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晋中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研究评述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休闲
        2.1.2 休闲农业
        2.1.3 乡村旅游
    2.2 理论基础
        2.2.1 产业一体化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体验经济理论
        2.2.4 需求层次理论
第三章 晋中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
    3.1 晋中市休闲农业资源现状
        3.1.1 农业资源现状
        3.1.2 交通资源现状
        3.1.3 文化资源现状
    3.2 晋中市休闲农业的主要模式
        3.2.1 观光采摘模式
        3.2.2 农业生态模式
        3.2.3 农业科技模式
        3.2.4 民俗文化模式
    3.3 晋中市休闲农业市场需求现状
第四章 晋中市休闲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服务设施不完善
    4.2 活动参与度低且农味不足
    4.3 产品缺乏创新
    4.4 特色文化挖掘不足
    4.5 从业人员素质低
    4.6 宣传力度不够品牌尚未形成
第五章 国内外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5.1 澳大利亚雅拉谷休闲农业发展
    5.2 法国普罗旺斯休闲农业发展
    5.3 台湾休闲农业发展
    5.4 成都休闲农业发展
    5.5 对晋中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启示
第六章 晋中市发展休闲农业的对策
    6.1 拓宽投资渠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6.2 坚持以“农”为本,彰显三农特质
    6.3 科学考察规划,因地制宜开发
    6.4 结合当地文化,凸显地方特色
    6.5 提升队伍素质,改善服务质量
    6.6 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核心品牌建设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晋中市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问卷
致谢

(4)基于空间句法的平遥古城空间形态保护与更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与背景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与内容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框架
    1.5 相关概念界定
        1.5.1 空间句法
        1.5.2 空间形态
    1.6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1.6.1 空间句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6.2 传统城市研究现状
        1.6.3 平遥古城相关研究概述
        1.6.4 空间句法对平遥古城研究的适用性阐述
第2章 平遥古城整体空间研究
    2.1 平遥古城概述
        2.1.1 地理区位
        2.1.2 自然环境
        2.1.3 社会人文环境
    2.2 平遥古城演进过程
    2.3 平遥古城整体空间句法分析
        2.3.1 线段模型的建立
        2.3.2 全局整合度分析
        2.3.3 局部整合度分析
        2.3.4 可理解度分析
    2.4 平遥古城空间形态演变规律
        2.4.1 古城整体空间结构相对稳定
        2.4.2 多核共生,共性特性共存
        2.4.3 时代背景因素影响整体风貌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平遥古城街巷空间研究
    3.1 古城街巷概述
    3.2 古城街巷空间特征分析
        3.2.1 研究范围的确定
        3.2.2 整合度分析
        3.2.3 选择度分析
        3.2.4 控制值分析
        3.2.5 视线分析
    3.3 古城街巷人流量与商业业态分布的句法分析
        3.3.1 街巷游客人流量统计
        3.3.2 线段模型下的街巷游客人流量分析
        3.3.3 古城商业业态分布
        3.3.4 线段模型下的商业业态分布分析
    3.4 古城街巷生活服务商铺的句法分析
        3.4.1 古城街巷生活服务商铺现状
        3.4.2 空间句法与生活服务商铺结合的应用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平遥古城院落空间研究
    4.1 古城院落空间概述
    4.2 基于院落分类的院落空间句法分析
        4.2.1 基本型院落分析
        4.2.2 串联型院落分析
        4.2.3 并联型院落分析
    4.3 院落空间特征总结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平遥古城开放空间研究
    5.1 研究概述
        5.1.1 开放空间的选取
        5.1.2 研究思路
    5.2 古城开放空间句法分析
        5.2.1 开放空间活力与城市空间结构的相关性分析
        5.2.2 开放空间视线分析
    5.3 古城开放空间环境意象评价
        5.3.1 环境意象评价的必要性
        5.3.2 环境意象评价思路
        5.3.3 数据获取及分析
        5.3.4 因子分析和主成分因子提取
    5.4 综合评价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平遥古城空间形态保护和更新策略
    6.1 古城整体空间保护和更新策略
        6.1.1 以“历史建筑”为载体激发非商业区活力
        6.1.2 火神庙片区微更新
        6.1.3 增强古城可识别性
    6.2 古城街巷空间更新策略
        6.2.1 利用街巷内部废弃棕地增加开放空间
        6.2.2 改变东大街东段商业业态
        6.2.3 增加居民就近购物商铺
    6.3 古城院落空间保护和更新策略
        6.3.1 功能、文化、组构相互协调
        6.3.2 使不同功能具有相应的空间属性
        6.3.3 通过视线整合度和闭合度的交替变化增强景观效果
    6.4 古城开放空间优化建议
        6.4.1 区位合理选择
        6.4.2 空间结构与城市肌理的有机契合
        6.4.3 优化内部空间设计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7.3.1 不足
        7.3.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街巷人流量统计详图
附录 B 研究院落详图
附录 C 环境意象评价详图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乔家大院周边环境空间重塑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文物保护事业发展的要求
        1.1.2 传统民居的独特文化价值
        1.1.3 晋商民居建筑的繁荣发展
        1.1.4 乔家大院周边环境问题突出
    1.2 课题研究现状
        1.2.1 国内相关研究
        1.2.2 国外相关研究
        1.2.3 国内相关案例
        1.2.4 国外相关案例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相关概念界定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空间界定
        1.3.3 相关概念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二章 乔家大院历史沿革与价值分析
    2.1 乔氏家族与清代晋商
        2.1.1 乔氏家族发展沿革
        2.1.2 乔家大院与晋商建筑
    2.2 乔家大院建筑综述
        2.2.1 地理区位
        2.2.2 历史沿革
        2.2.3 建筑规模
        2.2.4 建筑装饰
        2.2.5 文化产品
    2.3 乔家大院的价值分析
        2.3.1 历史价值
        2.3.2 艺术价值
        2.3.3 科学价值
        2.3.4 社会文化价值
    2.4 乔家大院的保护历程
        2.4.1 文物建筑本体保护
        2.4.2 文物周边环境改变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乔家大院周边环境问题研究
    3.1 周边环境历史回顾
        3.1.1 60年代的周边环境
        3.1.2 90年代的周边环境
        3.1.3 周边环境空间的作用
    3.2 周边环境空间现状
        3.2.1 东入口广场区域现状
        3.2.2 北侧区域现状
        3.2.3 西侧区域现状
        3.2.4 南侧区域现状
    3.3 周边环境空间现存问题
        3.3.1 保护范围部分失效,文物建筑概念模糊
        3.3.2 建控地带面貌改变,周围土地性质改变
        3.3.3 村落格局受到破坏,历史环境风貌缺失
        3.3.4 传统民居全部拆除,传统街巷肌理消逝
        3.3.5 广场规模尺度失调,传统空间形制破坏
    3.4 周边环境问题产生原因与导致后果
        3.4.1 周边环境问题产生原因
        3.4.2 周边环境问题导致后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乔家大院周边环境空间的重塑策略
    4.1 对于09版保护规划的解读
        4.1.1 保护区划
        4.1.2 用地性质调整
        4.1.3 建筑保护与整治
    4.2 对于保护区划的调整
    4.3 环境空间重塑目标
        4.3.1 保护文物建筑周边环境
        4.3.2 重现传统地域生态环境
        4.3.3 延续与展示晋商文化
        4.3.4 坚持可持续发展前景
        4.3.5 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4.4 重塑原则
        4.4.1 还原历史真实性
        4.4.2 整体性设计
        4.4.3 明晰主从关系
        4.4.4 可持续发展
        4.4.5 统筹协调
    4.5 重塑策略
        4.5.1 重塑农业生态环境
        4.5.2 重构景观空间层次
        4.5.3 营造乡愁记忆点
        4.5.4 再现历史景观点
        4.5.5 恢复历史空间格局与肌理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乔家大院周边环境空间的重塑规划与设计
    5.1 村堡空间的标识性重塑
    5.2 乡愁记忆点的重塑
    5.3 历史景观点的重塑
    5.4 当铺街与南街的重塑
    5.5 东入口广场空间的重塑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北京地区博物馆建筑地域性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球化下地域文化备受重视
        1.1.2 博物馆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角色
    1.2 研究对象与范围
        1.2.1 研究对象
        1.2.2 研究范围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概况
        1.4.2 国内研究概况
        1.4.3 研究现状总结
    1.5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框架
第二章 博物馆地域性相关理论研究
    2.1 地域主义
        2.1.1 地域主义的发展
        2.1.2 全球化与地域性
    2.2 影响建筑地域性表达的因素
        2.2.1 自然环境因素
        2.2.2 社会文化因素
        2.2.3 建筑技术因素
    2.3 博物馆建筑概述
        2.3.1 博物馆的发展过程
        2.3.2 世界博物馆的发展趋势
        2.3.3 中国现代博物馆发展特点
    2.4 博物馆建筑的地域性实践
        2.4.0 博物馆建筑地域性表达方式
        2.4.1 国外博物馆建筑的地域性实践
        2.4.2 中国博览建筑的地域性实践
    2.5 小结
第三章 北京地区建筑地域要素分析
    3.1 城市规划布局
        3.1.1 规整的城市布局
        3.1.2 城市布局的特色
        3.1.3 布局对北京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3.2 皇家建筑与宗教建筑
        3.2.1 皇家建筑和宗教建筑
        3.2.2 轴线的特色
        3.2.3 轴线对北京现代建筑的影响
    3.3 民居建筑
        3.3.1 四合院
        3.3.2 院落空间的特色
        3.3.3 院落空间对北京现代建筑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北京地区博物馆地域性表达手法
    4.1 传统建筑利用与借鉴
        4.1.1 改造历史建筑作为博物馆
        4.1.2 借鉴传统建筑形式建造博物馆
        4.1.3 传统建筑元素的提炼与应用
    4.2 轴线的继承与创新
        4.2.1 建筑与城市的轴线关系
        4.2.2 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轴线关系
        4.2.3 建筑自身轴线关系
    4.3 仪式感空间的营造
        4.3.1 入口空间
        4.3.2 廊柱空间
        4.3.3 院落空间
        4.3.4 场所空间
    4.4 地域材料与色彩的使用
        4.4.1 地域材料
        4.4.2 地域色彩
    4.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文化基因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的街道家具构建研究 ——以常家大院明清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背景一:国家对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1.1.2 背景二:地域文化传承与地域性街道家具延续面临挑战
        1.1.3 背景三:晋商大院街道家具具备历史文脉传播的普适价值
    1.2 研究范围与对象
        1.2.1 研究范围
        1.2.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理论意义
        1.3.3 实践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2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进展
    2.1 相关概念
        2.1.1 街道家具
        2.1.2 基因与文化基因
        2.1.3 历史文化街区街道家具及其图谱
    2.2 理论基础
        2.2.1 模因学
        2.2.2 类型学
        2.2.3 风景园林学
        2.2.4 文化地理学
        2.2.5 城市规划学
    2.3 研究进展
        2.3.1 文化基因理论研究进展
        2.3.2 文化基因及图谱相关研究
        2.3.3 常家大院历史文化街区街道家具研究进展
        2.3.4 综合评述
第3章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区域基本情况
        3.1.1 常家大院街道家具的起源、发展与分布、历史
        3.1.2 常家大院街道家具的区域环境
        3.1.3 区域环境的发展特性小结
    3.2 重点研究对象概况
        3.2.1 研究对象的选定
        3.2.2 研究对象的类型特征
    3.3 文化基因识别方法
        3.3.1 基因组构分类与符号提取原则
        3.3.2 基因符号的提取方法
        3.3.3 文化基因的结构编码
第4章 常家大院历史文化街区街道家具核心文化基因识别与图谱分析
    4.1 物质类文化街道家具的基因识别
        4.1.1 整体性外部特征识别
        4.1.2 聚集状基因主体识别
        4.1.3 零散状基因主体识别
    4.2 非物质类文化街道家具的基因识别
        4.2.1 层次分明的宗族礼制
        4.2.2 原生质朴的风土民俗
        4.2.3 旖旎多姿的艺术情趣
    4.3 文化基因识别结果与图谱分析
        4.3.1 文化基因识别结果
        4.3.2 基因图谱库的构建应用
        4.3.3 基因图谱库的构建意义
        4.3.4 基因符号的特性归纳
        4.3.5 街道家具的文化内涵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
        5.2.1 研究创新点
        5.2.2 研究不足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图录
附录2 表录
附录3 公式录
附录4 调研表
个人简历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晋商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
        1.关于晋商的研究
        2.关于晋商精神的研究
        3.关于利用晋商精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1.创新之处
        2.不足之处
一、晋商精神的内涵及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晋商精神的内涵
        1.晋商
        2.晋商精神
    (二)晋商精神产生的历史条件
        1.晋商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
        2.晋商精神产生的文化底蕴
        3.晋商精神产生的地理因素
二、晋商精神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一)晋商精神的主要内容
        1.诚实守信——晋商的成功之道
        2.开拓创新——晋商的智慧胆略
        3.和衷共济——晋商的团队精神
        4.务实经营——晋商的职业素养
        5.经世济民——晋商的社会担当
    (二)晋商精神的特点
        1.继承性
        2.超越性
        3.教育性
三、晋商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一)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内在精神素质
        1.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2.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3.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1.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2.拓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三)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晋商精神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厚的文化滋养
        2.传承晋商精神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途径
四、晋商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一)坚持晋商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1.坚持政治性和思想性原则
        2.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3.坚持摒弃与传承相结合原则
    (二)构建晋商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路径
        1.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感染作用
        2.强化实践活动的巩固作用
        3.增强网络媒体的宣传作用
    (三)营造晋商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环境
        1.政府要积极挖掘晋商精神的内涵及价值
        2.创造晋商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环境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晋中地区影壁艺术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课题的提出
    1.2 研究课题的意义
    1.3 研究对象的界定
        1.3.1 研究对象的区域范围
        1.3.2 研究客体的范围
    1.4 研究课题的现状分析
    1.5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1 田野调查法
        1.5.2 文献法
        1.5.3 归纳总结法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晋中影壁艺术的概述
    2.1 晋中影壁的形成因素
        2.1.1 晋中影壁形成的文化因素
        2.1.2 晋中影壁形成的社会地位
    2.2 晋中影壁的构造及等级制度
        2.2.1 壁顶
        2.2.2 壁身
        2.2.3 壁座
    2.3 晋中各类型影壁的艺术表征与文化特性
        2.3.1 皇家影壁
        2.3.2 寺观影壁
        2.3.3 晋中民居影壁
    2.4 晋中影壁艺术与各地传统影壁艺术的比较
        2.4.1 晋中影壁艺术特性
        2.4.2 北京四合院影壁艺术特性
        2.4.3 云南白族影壁艺术特性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晋中影壁艺术的营建习俗与文化内涵解析——以晋中大院为例
    3.1 晋中大院影壁的形制和材质
        3.1.1 晋中大院影壁的布局
        3.1.2 晋中大院影壁的平面形式
        3.1.3 晋中大院影壁的材质
    3.2 晋中大院及影壁营建的民俗原因
        3.2.1 经济因素
        3.2.2 风水文化因素
        3.2.3 晋商人文因素
    3.3 晋中大院影壁修建的营建机制
    3.4 晋中大院影壁装饰纹样的文化内涵
        3.4.1 晋中大院影壁装饰纹样及吉祥诉求
        3.4.2 晋中大院影壁装饰纹样的功能
        3.4.3 晋中大院影壁的审美观点及居宅营造思想
        3.4.4 晋中大院影壁装饰的等级制度
    3.5 晋中大院影壁的“建筑意”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晋中影壁艺术在现代空间环境中的应用价值与应用形式
    4.1 晋中影壁艺术的空间布局与空间营造
        4.1.1 过渡空间
        4.1.2 围合空间
        4.1.3 转折空间
    4.2 晋中影壁艺术的空间设计手法
        4.2.1 隔、曲、聚
        4.2.2 对称与非对称
        4.2.3 复合界面的中介空间
    4.3 晋中影壁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价值
        4.3.1 道教风水学价值
        4.3.2 传统文化价值
        4.3.3 艺术美学价值
        4.3.4 市场需求价值
    4.4 晋中影壁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形式
        4.4.1 晋中影壁在现代室内空间的形式
        4.4.2 晋中影壁在现代园林景观的形式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晋中影壁艺术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5.1 晋中影壁艺术的现状分析
    5.2 晋中影壁艺术在乡村空间中的应用分析——以许村为例
        5.2.1 许村影壁的问题分析
        5.2.2 许村影壁的再设计
    5.3 晋中影壁艺术在城市空间中的应用分析
        5.3.1 晋中影壁艺术在现代空间的布局设计
        5.3.2 晋中影壁艺术在现代空间中的应用分析
    5.4 晋中影壁艺术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启示
        5.4.1 晋中影壁艺术与晋商文化的联系
        5.4.2 晋中影壁艺术的保育方法与措施
        5.4.3 晋中影壁艺术的设计新模式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晋中市影壁艺术应用的概念方案设计
    6.1 方案基地分析
    6.2 方案户型
    6.3 现状分析
    6.4 方案设计与分析
        6.4.1 平面布置图
        6.4.2 方案俯瞰图
        6.4.3 方案效果图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10)晋商文化融入晋中市中职旅游专业课程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1.国家层面
        2.地方层面
        3.中等职业教育层面
        4.旅游专业人才层面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二、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1.文化
        2.晋商文化
        3.晋商文化旅游
        4.中职旅游专业
    (二)理论基础
        1.情境模式课程论
        2.文化教育学理论
        3.生活教育理论
        4.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三、晋商文化融入晋中市中职旅游专业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一)必要性分析
        1.传承创新晋商文化的时代需求
        2.助推发展经济转型的地方需求
        3.积极适应中职旅游的人才需求
    (二)可行性分析
        1.晋商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旅游教学资源
        2.晋中市政府及社会高度重视并全力支持
        3.满足中职旅游专业教师学生的兴趣需求
四、晋商文化融入晋中市中职旅游专业课程的路径探索
    (一)前期调查与分析
        1.中职教师学生的调查与分析
        2.晋商文化旅游景点实地考察
    (二)晋商文化融入晋中市中职旅游专业课程的应用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职业性原则
        3.适应性原则
    (三)晋商文化融入晋中市中职旅游专业课程的应用方案构想
        1.晋中市中职旅游专业的教学计划分析
        2.晋商文化融入旅游专业课程的应用方案构想
    (四)晋商文化融入晋中市中职旅游专业课程的内容分类与梳理
        1.晋商文化之晋商精神
        2.晋商文化之大院建筑
        3.晋商文化之民俗风情
        4.晋商文化之名人名史
    (五)晋商文化融入晋中市中职旅游专业课程的应用评价建议
        1.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2.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3.注重评价过程的动态性
五、晋商文化融入晋中市中职旅游专业课程的应用探索——以A学校为例
    (一)贯穿人才培养,提升职业素养
        1.A学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
        2.晋商文化的精神内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二)融入课程教学,掌握专业知识
        1.分析教材内容,融入晋商文化
        2.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方向
        3.丰富教学方式,提高学习兴趣
    (三)开展专业活动,丰富体验情感
        1.合理安排专业实习实训
        2.积极举办校内文化活动
        3.大力开展校外实践活动
    (四)晋商文化融入晋中市中职旅游专业课程的实践案例——以A学校为例
        1.晋商文化·主题教学案例
        2.晋商文化·假期社会调查
        3.晋商文化·知识竞赛活动
六、研究总结与展望
    (一)研究总结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读硕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致谢

四、挖掘晋商文化内涵 突出特色城市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三晋文化的山西企业家精神培育研究[D]. 陈婧. 山西财经大学, 2021(09)
  • [2]古村落空间形态的演进与保护发展研究 ——以山西省新绛县光村为例[D]. 武志琳.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3]晋中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研究[D]. 冯钰崎.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1(08)
  • [4]基于空间句法的平遥古城空间形态保护与更新研究[D]. 刘成鑫.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5]乔家大院周边环境空间重塑策略的研究[D]. 陈婷.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7)
  • [6]北京地区博物馆建筑地域性表达研究[D]. 郭智. 北京建筑大学, 2020(07)
  • [7]文化基因视角下历史文化街区的街道家具构建研究 ——以常家大院明清街为例[D]. 冯思豫. 桂林理工大学, 2020(01)
  • [8]晋商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韩晓敏.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
  • [9]晋中地区影壁艺术的应用研究[D]. 张旭莹. 广东工业大学, 2020(02)
  • [10]晋商文化融入晋中市中职旅游专业课程的应用研究[D]. 李鑫.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6)

标签:;  ;  ;  ;  ;  

挖掘晋商文化内涵 突出特色城市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