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泳检测肺癌实体瘤组织中全蛋白的研究

电泳检测肺癌实体瘤组织中全蛋白的研究

一、电泳法检测肺癌实体瘤组织全蛋白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闵静婷[1](2021)在《靶向c-Met的CAR-T细胞构建及其对人NSCLC细胞的体内外杀伤作用》文中研究表明背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全球范围内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传统疗法难以显着延长病人的生存周期;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CAR-T)技术通过DNA重组使T细胞精准靶向肿瘤,近些年取得了巨大突破;由于细胞间质上皮转换因子(cellular-mesenchymal 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c-Met)多见于肝脏、卵巢、胃、肺等多种实体肿瘤细胞表面,而在正常组织细胞表面低表达或不表达,因此c-Met是一个有较高应用价值的肿瘤靶向治疗分子。综上,靶向c-Met的CAR-T细胞在治疗实体瘤方面具有较大的研究潜力。目的:构建靶向c-Met的CAR-T细胞,在体外验证其靶向杀伤NSCLC的能力;建立裸鼠A549细胞移植瘤模型,观察靶向c-Met的CAR-T细胞在体内抑制A549细胞移植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将含c-Met抗体sc Fv片段的CAR序列插入慢病毒质粒中,包被慢病毒。用酶切质粒电泳,检测目的基因正确性;利用倍比稀释后的慢病毒感染HEK293T细胞的阳性率计算病毒滴度;通过慢病毒感染的方式制作c-Met CAR-T细胞,用Retro Nectin提高感染效率,感染体系中按MOI值=5添加慢病毒,感染体系:1×106/m L T细胞、病毒、促感染试剂trans A;通过q PCR、weastern blot验证CAR序列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Met CAR-T细胞的阳性率、细胞亚型。2、通过流式细胞术验证NSCLC细胞A549和H1975中c-Met蛋白的阳性表达和卵巢癌细胞株A2780中c-Met蛋白的阴性表达。利用A549细胞提供c-Met抗原,刺激c-Met CAR-T细胞,采用CCK-8法评估其扩增速度,以A2780细胞设立Non target对照;采用LDH释放法检测c-Met CAR-T细胞、活化T细胞在效靶比为1:1、1:5、1:10、1:20时对A549、H1975细胞的杀伤作用,以A2780细胞设立Non target对照;ELISA检测c-Met CAR-T细胞和活化T细胞在靶抗原刺激下,细胞因子IL-2、TNF-α和IFN-γ的释放情况,以A2780细胞设立Non target对照。3、使用荧光素酶标记的A549细胞按3×106/只的数量注射到裸鼠皮下,成瘤后分别给予c-Met CAR-T细胞、活化T细胞和PBS三种治疗,通过肿瘤体积、重量测量结合肿瘤体内成像评估c-Met CAR-T细胞于体内对NSCLC的抑制作用。对裸鼠肝、脾、肺、肾四种脏器进行HE染色,评估c-Met CAR-T细胞在体内是否会出现脱靶毒性;剥离瘤体,通过Tunel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中靶细胞凋亡、免疫组化的方式检验肿瘤组织中增殖蛋白的表达和靶抗原c-Met蛋白的表达。结果:1、成功合成c-Met CAR慢病毒重组质粒,经酶切后监测电泳条带,结果提示条带位置符合理论值;基因测序结果符合原设计序列,并成功包装慢病毒;Western blot和q PCR结果提示结果显示:CAR分子存在于慢病毒感染后的T细胞中,c-Met CAR-T细胞构建成功;流式细胞术测得c-Met CAR-T细胞阳性率可达38.4%,且在慢病毒感染过后CD8+T细胞比例有所上调。2、经流式细胞术验证,NSCLC细胞A549、H1975均有较强的c-Met蛋白表达,可作为靶细胞,卵巢癌细胞A2780 c-Met蛋白表达阴性,可作为Non target对照;CCK-8实验结果提示,在靶抗原的刺激下c-Met CAR-T细胞的数量较对照组上升更快(p<0.01);LDH释放实验提示,c-Met CAR-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随效靶比的提升而增强。当效靶比为20:1时,c-Met CAR-T细胞对A549和H1975细胞的杀伤比例最高,杀伤率达到43.58%和51.12%;ELISA检测结果显示当有靶细胞存在时,与活化T细胞相比,c-Met CAR-T细胞能释放出更多的IL-2、TNF-α和IFN-γ,在Non target组内,c-Met CAR-T细胞、活化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量无明显差异。3、c-Met CAR-T细胞可以明显抑制裸鼠皮下肿瘤组织的生长,且对裸鼠正常的肝、脾、肺、肾四种脏器没有明显的脱靶毒性。Tunel染色结果显示c-Met CAR-T细胞治疗可加速A549细胞凋亡,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Met CAR-T细胞治疗后增殖相关蛋白Ki67表达减少,靶抗原c-Met表达减少。结论:1、设计二代c-Met CAR分子,成功构建能稳定表达CAR序列的c-Met CAR-T细胞。2、体外实验结果表明,c-Met CAR-T细胞可靶向识别c-Met阳性的NSCLC细胞,具有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的活性。3、c-Met CAR-T细胞可抑制裸鼠A549皮下移植瘤的生长,且对正常器官没有明显的脱靶毒性。

张琳[2](2021)在《CDKs/HDACs双靶点抑制剂T-17的抗肿瘤药效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肿瘤的发生发展被证明与肿瘤细胞多种信号通路相关,分子靶向药物是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研究的热点之一。联合用药因具有互补的抗肿瘤机制和显着协同增效作用,已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如HDACs抑制剂Vorinostat和CDKs抑制剂Flavopiridol联合使用,在治疗神经母细胞瘤和黑色素瘤方面已经取得成功。另有研究显示,双靶点抗肿瘤药物能够提高单靶点抗肿瘤药物的疗效,降低其耐药性;还能克服联合用药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药代动力学方面等问题。为此,本课题组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含嘌呤结构的新型CDKs/HDACs双靶点抑制剂,经初步的体外激酶抑制实验和体外增殖抑制实验筛选出了一个对HDACs和CDKs均有良好的抑制活性的抑制剂T-17。抑制剂T-17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肝癌细胞株HepG2、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以及鼠源乳腺癌细胞株4T1的抑制活性优于阳性对照的CYC202。本文拟对抑制剂T-17进行研究,探究其抗肿瘤活性和作用机制。与此同时,在CDKs/HDACs双靶点抑制剂的设计合成中,对含1,3,4-恶二唑结构的化合物合成方法进行了探索。方法1.采用CCK8实验,划痕实验检测抑制剂T-17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人肝癌细胞株HepG2和鼠源乳腺癌细胞株4T1等的增殖抑制能力。2.采用流式细胞术法,检测抑制剂T-17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和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细胞周期的影响。3.通过AO/EB染色法,Annexin V/PI双染法,ROS染色法,Western Blot法检测抑制剂T-17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细胞凋亡影响。4.采用Western Blot法,考察抑制剂T-17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中HDACs和CDKs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5.建立鼠源乳腺癌细胞株4T1的小鼠异种移植瘤模型,探究抑制剂T-17的体内抗肿瘤活性。6.采用以TiCl4为添加剂的方法,进行1,3,4-恶二唑类衍生物的合成研究。结果1.体外增殖抑制实验和划痕实验表明抑制剂T-17对肿瘤细胞具有良好的增殖抑制作用。抑制剂T-17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肝癌细胞株HepG2、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和鼠源乳腺癌细胞株4T1的IC50值分别为3.75±0.54μM、3.58±0.63μM、2.41±0.95μM和10.67±0.67μM。2.抑制剂T-17可引起人肺癌细胞株A549和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周期阻滞。3.通过一系列细胞凋亡实验表明抑制剂T-17能够诱导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细胞凋亡。4.采用Western Blot法,实验结果表明抑制剂T-17能够上调Ac H3的水平并抑制CDK2、p-CDK2、Cyclin E的表达。5.鼠源乳腺癌细胞株4T1的小鼠异种移植瘤模型表明抑制剂T-17具有良好的体内抗肿瘤活性。6.采用以TiCl4为添加剂的方法,开发了一种全新的一锅法合成1,3,4-恶二唑衍生物的合成路线。共计合成了15个衍生物,其中1个衍生物是新的。结论通过一系列体内外实验研究显示,抑制剂T-17具有良好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并且在Western Blot法等实验中发现抑制剂T-17能够同时通过影响HDACs和CDKs相关蛋白的表达来发挥抗肿瘤活性,这就为该抑制剂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在CDKs/HDACs双靶点抑制剂的设计合成研究中,采用以TiCl4为添加剂的方法,开发出了一种全新的一锅法合成1,3,4-恶二唑衍生物的合成路线。为抗肿瘤抑制剂HDACIs甚至于CDKs/HDACs双靶点抑制剂的合成提供借鉴。

李仕存[3](2020)在《旋毛虫对小鼠H22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旋毛虫是一种具有独特生物学特性的食源性人兽共患寄生虫,它的整个生活周期都在同一宿主中完成,并且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其在宿主体内寄生的部位也不相同,旋毛虫成虫(Adult worm,Ad)主要寄生于宿主的肠道中,新生幼虫(Newborn larvae,NBL)主要分布在肠道和血液循环系统中,肌幼虫(Muscle larvae,ML)主要寄生于宿主的横纹肌中。为了在宿主体内创造一个适合自身生存的环境,同时又不对宿主产生过度的刺激,旋毛虫能够在各个发育阶段调节宿主的免疫应答,诱导宿主机体产生复杂的免疫反应。研究表明旋毛虫的排泄/分泌产物(Excretory/secretory products,ESP)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ESP可降低旋毛虫入侵宿主细胞时引起的炎症反应、诱导宿主细胞凋亡、参与宿主细胞生理生化特性的改变以及细胞结构的重建等。基于ESP独特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调控宿主免疫应答的能力,旋毛虫及其ESP已被用于不同疾病的治疗研究。国内外研究表明感染旋毛虫能够提高宿主对肿瘤的抵抗能力,旋毛虫ESP能够在体外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但是目前旋毛虫抗肿瘤作用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究旋毛虫感染以及旋毛虫肌幼虫ESP(ML ESP)和成虫新生幼虫ESP混合物(Ad6 ESP)对小鼠H22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感染旋毛虫(350条/只)第7 d的BALB/c小鼠,通过右前肢腋下注射5×106个小鼠H22肝癌细胞构建小鼠H22肝癌实体瘤模型,同时设置未感染旋毛虫的实体瘤模型作为对照组,探究旋毛虫感染对小鼠H22肝癌实体瘤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抑瘤率为63.49%,表明旋毛虫感染能够明显抑制小鼠H22肝癌实体瘤在小鼠体内的生长。为进一步探索旋毛虫感染诱导宿主免疫对抗小鼠H22肝癌实体瘤的作用,本研究将10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20只)、旋毛虫组(20只)、荷瘤组(30只)、旋毛虫+荷瘤组(30只)。旋毛虫+荷瘤组小鼠在感染旋毛虫后的第7 d(实验第7天)接种小鼠H22肝癌细胞,荷瘤组与旋毛虫+荷瘤组小鼠接种小鼠H22肝癌细胞的时间点相同。在实验的第7 d,14 d,21 d,28 d,35 d每组各处死3只小鼠并收集脾细胞,一部分细胞用于培养收集上清,一部分细胞-80℃冰箱保存用于提取总RNA。采用qPCR法检测脾细胞中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表达量,ELISA法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的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含量。结果显示旋毛虫组和旋毛虫+荷瘤组小鼠脾细胞中IL-2和IFN-γ的表达量在实验第7 d、14 d、21 d呈现较高水平的表达,在实验第28d、35 d旋毛虫组和旋毛虫+荷瘤组IL-2和IFN-γ的蛋白表达量下降且与空白组和荷瘤组相比差异不明显,旋毛虫组和旋毛虫+荷瘤组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4的表达量在实验第14 d、21 d一直处于高表达状态,表明旋毛虫感染早期诱导宿主产生的Th1细胞因子IL-2、IFN-γ可能抑制肿瘤的进一步发展。此外本实验收集旋毛虫不同时期的ESP,于体外探究其对小鼠H22肝癌细胞的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建立旋毛虫与肿瘤共感染模型于体内探究旋毛虫感染是否能够诱导肿瘤组织内细胞发生凋亡。CCK-8检测结果显示当旋毛虫ML ESP和Ad6 ESP浓度大于0.2 mg/mL时对小鼠H22肝癌细胞的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Annexin V-FITC/PI细胞凋亡检测显示浓度为0.4mg/mL的旋毛虫ML ESP和Ad6 ESP刺激小鼠H22肝癌细胞48h后的凋亡率分别为18.02%和14.89%,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小鼠H22肝癌细胞和肿瘤组织中Bax/Bcl-2比例和Caspase-3的表达量均上调。结果表明ML ESP和Ad6 ESP能够对小鼠H22肝癌细胞的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并诱导其发生凋亡,旋毛虫感染的H22荷瘤小鼠肿瘤组织内促凋亡基因Bax和Caspase-3表达量升高,促进了肿瘤组织内细胞凋亡,抑制了小鼠H22肝癌实体瘤的进一步发展。

韩艳艳[4](2020)在《PIK3CA基因在鼻咽癌发生发展及放疗抵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PIK3CA基因在鼻咽癌组织中表达差异及表观遗传学甲基化水平,阐述鼻咽癌组织中PIK3CA表达与鼻咽癌临床恶性表型、预后的关系;探讨PIK3CA表达模式对于鼻咽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PIK3CA上游调控PVT1/mi R-515-5p-PIK3CA轴对鼻咽癌细胞增殖、凋亡和放疗抵抗的作用及其内在调控机制,为揭示鼻咽癌发生发展及放疗抵抗分子机制和个体化治疗靶点的筛选奠定科学基础。方法:第一部分:(1)组织水平,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法检测鼻咽癌及鼻咽正常粘膜组织标本PIK3CA表达水平差异,并分析鼻咽癌组织内PIK3CA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间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PIK3CA表达水平对鼻咽癌预后的影响;(2)体外细胞水平通过特异性si RNA转染鼻咽癌细胞下调PIK3CA表达,检测PIK3CA表达水平对鼻咽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等细胞功能的影响;(3)利用焦磷酸盐测序法检测鼻咽癌及正常鼻咽粘膜组织中PIK3C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差异。第二部分:(1)利用star Base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PIK3CA和mi R-515-5p之间的潜在靶位点,构建载有mi R-515-5p结合位点PIK3CA 3’UTR的野生型序列插入p GL3载体,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 R-515-5p调控PIK3CA基因表达结合位点,并通过抗Ago2进行RIP检测并分析mi R-515-5p与PIK3CA的相互作用。(2)组织水平利用q RT-PCR法检测鼻咽癌和正常鼻咽粘膜组织中PIK3CA的m RNA表达水平,并在细胞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分析PIK3CA基因在鼻咽癌细胞系及正常鼻咽粘膜细胞系中蛋白表达差异;并采用western blot法分析mi R-515-5p敲减后的NPC细胞中PIK3CA蛋白表达调控。(3)用CCK8法检测转染PIK3CA+mi R-515-5p的NPC细胞监测细胞增殖趋势。采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及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辐照剂量(0、2、4、6、8 Gy)下转染PIK3CA+mi R-515-5p的NPC细胞相较PIK3CA的存活分数及凋亡情况,并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辐照剂量(0和8Gy)下以上两种细胞的细胞周期蛋白D1和Bax的蛋白水平,从而揭示mi R-515-5p调控PIK3CA对鼻咽癌细胞放疗抵抗水平影响。第三部分:(1)组织水平采用q RT-PCR检测NPC和正常组织中PVT1的表达及不同TNM分期的PVT1表达差异,并分析其表达与预后相关性;细胞水平采用q RT-PCR检测正常粘膜细胞系和NPC细胞系中的PVT1水平差异。(2)采用携带sh RNA的慢病毒转染敲减PVT1,通过q RT-PCR验证PVT1的敲减效率;使用CCK8法评估PVT1表达对细胞增殖水平影响。进行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检测、细胞周期蛋白检测、流式细胞仪检测及western blot法,分析鼻咽癌细胞在不同辐照剂量(0,2,4,6,8Gy)下的存活分数、凋亡情况及细胞周期蛋白水平。(3)用star Base预测了PVT1与mi R-515-5p结合位点;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抗Ago2法进行混合靶点阳性候选基因的单靶点验证。构建慢病毒载体,采用q RT-PCR评估NPC组织和细胞中转染mi R-515-5p和PVT1表达调控关系。(4)采用CCK8法检测转染mi R-515-5p、mi R-515-5p+PVT1的鼻咽癌细胞增殖情况,采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及流式细胞仪分析不同辐照剂量下(0、2、4、6、8 Gy)转染PVT1+mi R-515-5p的NPC细胞相较PIK3CA的存活分数及凋亡情况,并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辐照剂量下(0和8 Gy),以上两种细胞的细胞周期蛋白D1和Bax的蛋白水平,从而揭示PVI1调控mi R-515-5p对鼻咽癌细胞放疗抵抗水平影响。(5)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转染sh-PVT1、sh-PVT1+Anti-mi R-515-5p的鼻咽癌中PIK3CA、AKT和p-AKT的蛋白质水平,确定PVT1/mi R-515-5p-PIK3CA轴调节关系。(6)为了验证PVT1在体内的功能,通过转染sh-PVT1或sh-Control的C666-1细胞建立异种移植小鼠模型,动态监测瘤体在裸鼠皮下成瘤及生长情况,验证PVT1对鼻咽癌细胞在体内生长的影响。结果:第一部分:(1)PIK3CA蛋白在71例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81.69%,高于正常鼻咽粘膜组织3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IK3CA在鼻咽癌中的表达与鼻咽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Ki-67等均无统计学相关性,与肿瘤T分期(P=0.000)、N分期(P=0.008)及临床分期(P=0.002)有相关性,经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发现PIK3CA蛋白强表达的鼻咽癌患者的生存率低于低表达及中等表达的患者(Log Rank检验结果:?2=7.995,P<0.05);(2)敲减PIK3CA的si RNA转染鼻咽癌细胞后,MTT实验显示鼻咽癌细胞的增殖活性受抑制;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显示,CNE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在敲减PIK3CA后受到了的抑制(P<0.05)。(3)焦磷酸盐测序检测PIK3C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在启动子区发现4个甲基化位点,其中3个位点鼻咽癌组甲基化水平高于正常鼻咽粘膜组织组(P<0.05)。第二部分:(1)利用star Base预测mi R-515-5p和PIK3CA之间的潜在靶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RIP检测证实了mi R-515-5p是通过该结合位点调控鼻咽癌细胞中PIK3CA基因的表达;使用western blot法分析其调控关系,结果显示转染mi R-515-5p的鼻咽癌细胞较正常鼻咽粘膜细胞中PIK3CA的蛋白水平下调(P<0.05),提示mi R-515-5p在体外负性调控PIK3CA的表达。(2)CCK8法检测结果提示,转染mi R-515-5p后鼻咽癌细胞较PIK3CA组增殖下降(P<0.05),提示mi R-515-5p逆转了PIK3CA对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3)转染mi R-515-5p后,鼻咽癌细胞随辐射量的增加细胞存活分数降低,PIK3CA组较对照组存活分数下降幅度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IK3CA促进鼻咽癌细胞的放疗抵抗,mi R-515-5p的上调逆转了PIK3CA诱导的对放疗抵抗的增强作用。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提示,PIK3CA过表达可抑制放疗导致的NPC细胞凋亡(P<0.05),而转染mi R-515-5p后PIK3CA抑制放射线所致的凋亡作用被消除(P<0.05)。综上所述,PIK3CA促进NPC细胞的增殖和放疗抵抗,抑制NPC细胞的凋亡,而mi R-515-5p在调节NPC细胞增殖、凋亡和放疗抵抗中与PIK3CA起着相反的作用。第三部分:(1)组织水平,与配对正常对照组织相比,NPC组织中PVT1上调,晚期(III+IV)的PVT1表达水平高于早期(P<0.05);而细胞水平,鼻咽癌中PVT1较鼻咽上皮细胞中上调,PVT1水平越高,细胞存活率越低(P<0.05),以上结果提示PVT1可能是鼻咽癌的癌基因,其高表达导致了NPC的预后不良。(2)通过sh-PVT1瞬时转染鼻咽癌细胞,细胞增殖CCK8试验提示鼻咽癌细胞中PVT1下调抑制NPC癌细胞的增殖;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显示,细胞随辐照剂量(0,2,4,6,8Gy)的增高sh-PVT1组较sh-Control组存活分数下降(P<0.05),提示敲减PVT1后明显促进NPC细胞的辐射敏感性。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发现,不同辐照剂量(0和8 Gy)下PVT1敲减后鼻咽癌细胞凋亡率升高,sh-Control组较sh-PVT1组细胞周期蛋白D1的增加、Bax水平的下降(P<0.05),PVT1沉默降低了细胞周期蛋白D1的水平,增加了放疗后Bax在NPC细胞中的表达。综上所述,敲减PVT1在体外抑制NPC细胞的增殖和放疗抵抗,并诱导细胞凋亡。(3)通过star Base发现mi R-515-5p载有PVT1的靶位点,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和RIP检测证实mi R-515-5p是PVT1的靶点。经q RT-PCR证实mi R-515-5p在体外受到NPC细胞中PVT1的负调控。(4)CCK8法检测结果提示,鼻咽癌细胞转染mi R-515-5p后增殖水平下降(P<0.05),但转染mi R-515-5p+PVT1后的鼻咽癌细胞较mi R-515-5p组增殖增加(P<0.05),PVT1的表达逆转mi R-515-5p对细胞增殖抑制。克隆形成实验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同样提示,PVT1通过反向调控mi R-515-5p的作用,促进NPC细胞的增殖和放疗抵抗,抑制NPC细胞的凋亡。(5)经western blot检测发现,在鼻咽癌细胞水平,sh-PVT1组较对照组PIK3CA和p-AKT的蛋白质表达水平低(P<0.05),PVT1的下调降低了PIK3CA和p-AKT的水平;转染sh-PVT1+Anti-Control组较sh-PVT1+Anti-mi R-515-5p组逆转了这种作用(P<0.05)。结果表明,通过与NPC细胞中mi R-515-5p相互作用,PVT1在体外诱导了AKT通路。(6)裸鼠异种移植瘤模型实验证实,敲减PVT1在体内通过与PIK3CA发生作用,抑制了肿瘤的生长。结论:(1)PIK3CA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鼻咽癌的不良预后相关,PIK3CA基因表达下调能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鼻咽癌中PIK3CA存在异常甲基化,且其甲基化水平高于鼻咽正常粘膜组织。(2)mi R-515-5p在体外靶向调控PIK3CA,并负性调节PIK3CA的表达。PIK3CA促进NPC细胞的增殖及放疗抵抗,抑制了NPC细胞的凋亡,而Mi R-515-5p逆转了PIK3CA的作用。(3)PVT1在NPC组织中高表达,并与NPC的不良预后相关。mi R-515-5p是PVT1的靶点,并且在体外受到NPC细胞中PVT1的负调控。PVT1通过与mi R-515-5p相互作用,促进NPC细胞的增殖和放疗抵抗,抑制NPC细胞的凋亡。在体外PVT1通过与NPC细胞中mi R-515-5p相互作用,诱导了AKT通路,促进鼻咽癌细胞增殖和放疗抵抗。敲减PVT1在体内通过与PIK3CA发生作用,抑制了肿瘤的生长。PVT1/mi R-515-5p-PIK3CA轴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并诱导鼻咽癌细胞放疗抵抗,导致鼻咽癌预后不良,本研究为鼻咽癌的发病机制和个体化靶向治疗关键分子筛查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思路。

周鹏[5](2020)在《ΔNp63α在头颈鳞状细胞癌中对硼替佐米耐药的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及目的头颈癌是指一组发生在包括口腔、口咽、下咽、喉等部位的恶性肿瘤。根据2018GLOBECAN的统计,仅2018年全球就有705781例新发头颈癌病例,并有358144例患者死于头颈癌,分别占全身恶性肿瘤发病率的3.9%和死亡率的3.7%。我们常将头颈部不同部位但有相同病理来源的肿瘤作为一类疾病进行研究,而头颈鳞状细胞癌是其中发生率最高的一类。我国目前有超过50%的头颈鳞状细胞癌患者在就诊时已发生局部转移或者处于临床晚期,对于这部分患者传统治疗方式没有增加他们的长期生存率。小分子靶向药日益成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它能够特异性的识别并杀伤肿瘤细胞,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蛋白酶体抑制剂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已大大扩展,2003年硼替佐米(万珂)被FDA批准用于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和套细胞淋巴瘤治疗,至今它已在骨髓瘤和小儿/成人急性白血病患者的疗效上取得重大进步,但是在头颈肿瘤等实体瘤的治疗上却进展缓慢。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很多,实体肿瘤细胞内固有的耐药机制可能是其最主要的原因。一般来说,细胞内的某些蛋白质的突变,过表达或者持续性激活都可能会促使耐药产生。这些蛋白质可以通过激活或者抑制某些细胞通路,使肿瘤细胞在药物压力下不发生凋亡,从而降低对药物的敏感性。肿瘤测序研究显示约有20%-25%的头颈鳞状细胞癌出现TP63的扩增,ΔNp63亚型过表达更为常见,超过80%的头颈鳞状细胞癌病例中ΔNp63α亚型上调。ΔN亚型是p63的显性失活形式,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21的转录,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在头颈鳞癌细胞中,高表达的ΔNp63α能保护细胞、避免凋亡,可以被视为预后的一个标志物。我们课题组前期通过药物敏感性筛选平台的研究发现,不同的头颈鳞癌细胞株对硼替佐米敏感性有明显的差异,并发现个别相对敏感的头颈鳞癌细胞株的ΔNp63α的表达量较少。根据这个发现,我们推测ΔNp63α可能是头颈鳞癌细胞对硼替佐米发生耐药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有必要研究ΔNp63α与硼替佐米耐药的相关性以及ΔNp63α在耐药中所起到的作用。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蛋白酶体的β5亚基发挥类糜蛋白酶活性来降解泛素化后的蛋白质。硼替佐米共价结合于蛋白酶体的β5亚基,抑制了这部分蛋白酶体活性而使大量未折叠蛋白和错误折叠蛋白大量瞬间聚集,这可能诱发了内质网应激。内质网应激破坏了细胞稳态并可以产生未折叠蛋白反应,未折叠蛋白反应可以诱发过量ROS产生,反过来ROS也可以促进内质网应激,最终激活细胞凋亡导致细胞死亡。β5亚基是硼替佐米作用的关键点,因此,我们将探究头颈鳞状细胞癌耐药株中是否存在β5亚基的过表达或者突变来耐受硼替佐米的药物作用。细胞珠蛋白(cytoglbin,CYGB)是珠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它具有紧凑的螺旋构象,并可以可逆的结合O2、NO、CO等双原子气体分子,已经证明了它具有抗氧化应激的功能。还有研究证实正常鳞状上皮细胞中的CYGB有清除过量的ROS保护细胞的作用。硼替佐米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有过量的ROS生成,CYGB是否介导了清除ROS的过程,目前尚无这方面的研究,我们推测头颈鳞状细胞耐药株的CYGB可能发挥清除过量ROS而抑制凋亡促进细胞存活的作用。为此,我们将进一步研究CYGB在这过程中的作用,证实ΔNp63α和CYGB的相互作用关系。研究方法及结果第一部分验证头颈鳞状细胞癌中ΔNp63α表达水平与硼替佐米药物敏感性的关系采用CCK8法检测硼替佐米对四株头颈鳞癌细胞株(UM-SCC-17A、UM-SCC-17B、UM-SCC-11和HN31)的毒性反应,测得IC50值。并通过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四株头颈鳞癌细胞株ΔNp63α的表达,发现UM-SCC-11和HN31两株细胞蛋白表达高,IC50值相对较高(分别为9.48n M和10.78n M);UM-SCC-17A和UM-SCC-17B两株细胞蛋白表达低,IC50值相对较低(分别为3.97n M和3.66n M)。通过对上述相对不敏感细胞株UM-SCC-17B进行体外逐步诱导耐药培养,得到继发耐药细胞株17B-R-10n M(IC50为:412.9n M),其ΔNp63α表达明显升高。第二部分评估ΔNp63α在硼替佐米头颈鳞状细胞癌耐药中的作用通过慢病毒转染对ΔNp63α表达量高的细胞株HN31和继发耐药株17B-R-10n M进行敲减得到稳定转染株HN31shΔNp63α和17B-R-10n M-shΔNp63α,对ΔNp63α表达量低的UM-SCC-17B进行过表达得到稳定转染株17B-LVΔNp63α,经Western-Blot验证转染效率后,通过CCK8法检测硼替佐米对转染株的药物反应。结果显示:HN31shΔNp63α相对于HN31sh Non,IC50由10.48n M降低为5.21n M;17B-LVΔNp63α相较于17B-LVNon,IC50由3.86n M提高到为13.31n M;17B-R-10n M-shΔNp63α相对于对照组,由407.2n M降低为70.69n M。通过接种上述稳转细胞株、耐药细胞株使裸鼠腋下成瘤,尾静脉注射硼替佐米治疗六周,观察裸鼠瘤体大小、裸鼠体重的变化,并记录裸鼠死亡的时间做生存分析。裸鼠瘤体大小变化结果显示:与HN31sh Non+硼替佐米组和HN31sh Non+生理盐水组瘤体相比,HN31sh Non+生理盐水组瘤体生长最快(P<0.001);与17B-LVNon+硼替佐米组和17B-LVΔNp63α+硼替佐米组相比,17B-LVΔNp63α+生理盐水组增长更快(P<0.001);相对于亲本株+硼替佐米组,17B-R-10n M+硼替佐米组的瘤体体积生长更快(P<0.001)。裸鼠体重显示:HN31sh Non+生理盐水组(P<0.001)、17B-LVΔNp63α+生理盐水组(P<0.001)和17B-R-10n M+硼替佐米组(P<0.001)在各组中体重降低最明显。生存分析结果显示:HN31sh Non+生理盐水组、HN31sh Non+硼替佐米组和HN31shΔNp63α+硼替佐米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是49天、60天和76天,其中HN31sh Non+硼替佐米组和HN31sh Non+生理盐水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09);17B-LVΔNp63α+生理盐水组、17B-LVΔNp63α+硼替佐米组和17B-LVNon+硼替佐米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是49天、57天和73天,其中17B-LVΔNp63α+生理盐水组和17B-LVΔNp63α+硼替佐米组之间有明显差异(P=0.027),提示注射硼替佐米药物裸鼠寿命更长;17B-R-10n M+硼替佐米组和17B-P+硼替佐米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7天和67天,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06)。第三部分ΔNp63α通过PSMB5诱发头颈鳞癌对硼替佐米耐药的机制研究通过对头颈鳞癌亲本株、诱导耐药株、及各稳定转染株进行蛋白酶体活性检测,结果显示:相较亲本株,诱导耐药株蛋白酶体活性增强,但不同耐药指数的诱导耐药株之间的差异不明显;相较于HN31-sh Non,HN31-shΔNp63α明显降低;相较于17B-LVNon,17B-LVΔNp63α明显升高。通过SNP检测,基因分型结果提示耐药株未发现PSMB5的基因突变。经Western-Blot检测PSMB5表达,结果显示:相较于亲本株17B-P、耐药株17B-R-5n M和17B-R-10n M的PSMB5表达升高,但两株耐药之间差异不明显;相较于17B-LVNon,过表达细胞株17B-LVΔNp63α的PSMB5明显增高;相较于HN31-sh Non,敲减细胞株HN31-shΔNp63α的PSMB5降低。通过裸鼠瘤体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ΔNp63α蛋白以细胞核表达为主,PSMB5在细胞质和细胞核中均有表达,二者之间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43(P=0.002)。第四部分ΔNp63α-CYGB-ROS调控头颈鳞癌对硼替佐米耐药的机制研究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硼替佐米作用头颈鳞癌细胞后的ROS水平,结果显示:药物作用后细胞内ROS大量产生,先升高后降低,最高值出现在5小时;敲减CYGB后细胞株的ROS产生升高;ΔNp63α过表达的细胞株ROS产生量少,ΔNp63α低表达的细胞株ROS产生量多。CYGB甲基化检测结果显示本研究使用的头颈鳞癌细胞株CYGB的启动子甲基化率非常低,各株总甲基化率最高不超过1%。经Western-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CYGB的表达,结果显示:耐药株CYGB的表达升高;相比于对照,HN31shΔNp63α细胞株CYGB表达明显降低;相比于对照,17B-LVΔNp63α细胞株CYGB表达明显升高。通过裸鼠瘤体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CYGB主要在细胞质中表达,并且与ΔNp63α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64(P=0.019)。通过CHIP-seq检测,结果显示CYGB为ΔNp63α的转录调控位点。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ΔNp63α能明显增强CYGB启动子活性。结论1.ΔNp63α是头颈鳞状细胞癌耐药的关键因素,ΔNp63α高表达可以使头颈鳞癌对硼替佐米耐药性增强,ΔNp63α低表达可以使头颈鳞癌对硼替佐米耐药性降低。2.相对于亲本株,在相对较低的耐药浓度中,诱导耐药株的蛋白酶体活性及PSMB5蛋白的表达升高,但随着耐药指数的增高,蛋白酶体活性及PSMB5蛋白的表达变化不明显。3.头颈鳞状细胞癌中ΔNp63α的表达和PSMB5的表达相关。4.头颈鳞状细胞癌中ΔNp63α调控CYGB表达,CYGB作为ΔNp63α的转录调控靶点,通过减少硼替佐米作用后产生的过量ROS挽救细胞凋亡,从而发挥耐药作用。

郑佳彬[6](2020)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恶性T细胞淋巴瘤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立题依据:研究背景:恶性淋巴瘤(ML)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系统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淋巴结和(或)结外部位淋巴组织,通过肿瘤细胞表面的白细胞分化抗原不同可将其分为T细胞来源淋巴瘤及B细胞来源淋巴瘤两大类。T细胞淋巴瘤临床较B细胞淋巴瘤较为少见,仅约占所有淋巴瘤的10%-15%。但这类淋巴瘤由于其亚洲人群高发病率、明显的个体异质性、广泛的症状特异性、较差的治疗预后和转归及大多数在治疗2-3年内复发的特点,也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复方苦参注射液由于其抗肿瘤、镇痛、增强免疫等功效,常用于晚期患者的维持治疗及放化疗辅助治疗。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前主任林洪生教授在多年的淋巴瘤患者诊治过程中发现复方苦参注射液在治疗缓慢进展的T细胞淋巴瘤,尤以伴以多种形式皮肤损伤的患者效果显着,填补了缓慢进展或除皮肤受累症状外并无其他淋巴结或结外器官受累症状的患者等待观察期无药可用的空白,缓解了患者症状,显着改善生活质量。研究目的:本研究分别通过体内及体外实验设计,探索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不同人源淋巴瘤细胞系的干预作用,并在小鼠体内模型中进一步验证和探索其免疫调控作用机制。为复方苦参注射液临床有效性是否源于其对淋巴瘤抑制调节作用提供进一步科学依据。研究方法:1.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淋巴瘤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的影响1.1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不同淋巴瘤细胞系增殖的影响及筛选分别培养Hut78(人源皮肤T细胞淋巴瘤细胞株)、Loucy(人源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Jurkat(人源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Raji(人源B细胞淋巴瘤细胞株)、EL4(鼠源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5种不同淋巴瘤细胞株。通过比较CCK8及prestoblue敏感度及复方苦参注射液颜色带来的影响,选择prestoblue法作为细胞活力检测试剂。使用prestoblue法及细胞计数法重复验证不同浓度(0.039-5mg/ml)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不同细胞株干预后24h、48h、72 h、96h后对其增殖的影响。从而筛选增殖抑制有效及敏感的细胞株。1.2复方苦参注射液对T细胞淋巴瘤Hut78、Loucy细胞周期的调节作用对上一步筛选敏感细胞株Hut78、Loucy细胞采用PI染色,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析不同剂量复方苦参注射液对细胞周期的调节作用。1.3复方苦参注射液对T细胞淋巴瘤Hut78、Loucy细胞凋亡的影响对敏感细胞株Hut78、Loucy细胞采用7AAD/AnnexinV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分析不同剂量复方苦参注射液对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并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内切酶casepase3、casepase7表达进一步证实凋亡的发生。2.复方苦参注射液对Hut78、Loucy细胞信号调控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应用反向蛋白阵列术(RPPA)检测敏感细胞株Hut78经不同剂量复方苦参注射液干预24h后蛋白表达差异,聚类分析潜在作用通路,蛋白质印迹法(WB)验证相关有效通路蛋白在复方苦参注射液干预的Hut78、Loucy细胞蛋白表达中的影响,明确复方苦参注射液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调控机制。3.复方苦参注射液对Hut78、Loucy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使用高压液相和质谱联用的方法定量检测敏感细胞株Hut78、Loucy经不同剂量复方苦参注射液干预24h后代谢产物表达差异,明确复方苦参注射液影响肿瘤细胞能量代谢生物学行为的调控机制。4.复方苦参注射液对EL4淋巴瘤动物模型的体内实验研究4.1复方苦参注射液对EL4淋巴瘤模型生存期的影响使用C57BL/6J小鼠构建EL4淋巴瘤动物模型,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低、中、高剂量(2ml/kg、4ml/kg、8ml/kg)复方苦参注射液组,甲氨喋呤(MTX)组,生理盐水组以腹腔注射方式干预荷瘤小鼠14天,观察记录其对瘤体大小、小鼠体重及生存期的影响,探索CKI治疗的最佳剂量。4.2复方苦参注射液对EL4淋巴瘤模型免疫调节及肿瘤能量代谢的影响使用C57BL/6J小鼠构建EL4淋巴瘤动物模型,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最佳剂量复方苦参注射液组(2ml/kg,4ml/kg)及生理盐水组以腹腔注射方式干预荷瘤小鼠7天,观察比较瘤体大小,绘制瘤体生长曲线;通过免疫细胞亚群测定检测小鼠肿瘤及脾脏免疫细胞分型表达;通过高压液相和质谱联用的方法进行肿瘤组织代谢产物检测。以进一步验证探索复方苦参注射液体内作用机制;小鼠肿瘤组织石蜡切片的制作及Cleave Casepase3 IHC染色用以检测肿瘤组织凋亡情况。以进一步验证探索复方苦参注射液体内作用机制。研究结果:1.通过细胞活力鉴定的方法学摸索,CCK8及Prestoblue均具有良好的敏感性,但复方苦参注射液颜色对Prestoblue读数的影响程度更小。因此选择prestoblue法及细胞计数法重复验证CKI在淋巴瘤细胞增殖中发挥的作用。Prestoblue法结果显示复方苦参注射液对5种淋巴瘤细胞均显示出生长抑制作用。其中T细胞淋巴瘤细胞系Hut-78、EL4、Loucy、Jurkat要显着强于B细胞淋巴瘤细胞Raji,在人源T细胞淋巴瘤细胞系中,复方苦参注射液对Hut-78(人源皮肤T细胞淋巴瘤细胞)抑制效果最强,Loucy(人源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的抑制效果次之,均呈现显着的剂量及时间依赖性。细胞计数法结果与Prestoblue检测结果趋势一致,也进一步验证Prestoblue细胞增殖-活力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及准确性。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显示CKI处理后Hut-78、Loucy细胞的细胞周期G0-G1,S,G2/M期并未见明显的周期停滞作用。但是subG 1期的比例呈明显剂量依赖性增加,提示细胞凋亡在CKI的作用机制中或许扮演着重要作用。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CKI可以诱导Hut-78、Loucy细胞的凋亡,凋亡相关内切酶casepase3、casepase7蛋白表达的Western Blot检测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不同的是,CKI在48h更多的引起Hut-78细胞的早期凋亡,其凋亡率增高明显;但在Loucy细胞中,晚期凋亡和坏死细胞比率更多,这说明CKI诱导Loucy细胞死亡的方式或机制与Hut-78可能纯在差异。2.通过分析反向蛋白阵列术(RPPA)结果发现CKI的潜在作用通路可以聚焦在 PI3K/Akt/mTOR、NF-KB、MEK/ERK 等通路,其中 PI3K/Akt/mTOR 通路的多数蛋白表达调节符合CKI调节分子机制的构想。Western Blot验证结果证实CKI可通过下调Hut-78细胞中PI3K/Akt/mTOR通路蛋白表达,进一步调控其下游AMPK/TSC1/mTor/S6通路,从而影响细胞增殖或诱导凋亡。这种现象在Loucy细胞中同样可见。可见,调控PI3K/Akt/mTOR通路及AMPK/TSC1/mTor/S6通路也许是CKI作用T细胞淋巴瘤的主要分子机制。3.高压液相和质谱联用的方法检测提示CKI具有潜在调控谷氨酸及乳酸代谢的作用。CKI可以通过直接减少谷氨酸或乳酸代谢的途径抑制糖解途径酵,减少肿瘤能量代谢。Western Blot蛋白表达验证结果证实CKI具有潜在下调GLS1、LDHA蛋白表达的作用,从而干预肿瘤能量代谢途径,减少肿瘤能量供应。4.通过对C57BL/6J小鼠构建EL4淋巴瘤动物模型,我们发现CKI、MTX干预相比生理盐水组可显着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期,相较于化疗药物MTX,CKI表现出非劣势的作用。比较两个实验的小鼠瘤体生长曲线,发现CKI干预后瘤组织的瘤体积增长速度呈降低趋势,与生存期研究结果相一致,相较于化疗药物MTX,CKI依然表现出非劣势的肿瘤抑制作用。免疫细胞亚群结果提示CKI可以选择性上调T细胞亚群(CD3+),而其中发挥作用的主要免疫细胞群体可能是上调辅助T细胞(CD3+CD4+)、调节性T细胞(CD4+FoxP3),或下调Th17细胞(CD3+CD4+IL17)比例达成的。这一发现提示CKI的抗肿瘤作用可能与免疫调控有关。通过对肿瘤组织代谢产物的高压液相和质谱联用的方法发现CKI在谷氨酸途径代谢中,可以显着降低谷氨酰胺、谷氨酸及乳酸含量。这与Hut-78及Loucy的实验结果相一致,也进一步提示CKI可以通过抑制谷氨酸及糖酵解途径影响肿瘤能量代谢,降低肿瘤供能,从而发挥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小鼠肿瘤组织石蜡切片的制作及Cleave Casepase3 IHC染色的结果显示CKI的抑瘤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产生的,这也进一步印证了体外实验的结论。研究结论:1.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淋巴瘤细胞均显示出生长抑制作用。其中对T细胞淋巴瘤要显着强于B细胞淋巴瘤。其发挥细胞增殖抑制的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完成;2.调控PI3K/Akt/mTOR通路及AMPK/TSC1/mTor/S6通路也许是CKI作用T细胞淋巴瘤的主要分子机制;3.CKI具有降低谷氨酸及乳酸代谢的作用,从而抑制糖解酵途径,减少肿瘤能量代谢,这一点在体内外实验中均得到了验证;4.CKI干预EL4淋巴瘤动物模型可以提高生存率,延长生存期,降低肿瘤生长速度,相较于化疗药物MTX,CKI表现出非劣势的作用;5.CKI发挥肿瘤免疫调节的机制可能是下调Th17(CD3+CD4+IL17)/Treg(CD4+FoxP3)比例,提示CKI的抗肿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相关性炎症发挥的。

李时孟[7](2020)在《ATP5B调控EGFR-PI3K-AKT通路抑制结肠癌的进程》文中研究表明癌细胞在致癌转化过程要经历新陈代谢方面的改变,从而满足细胞对代谢和生物合成的更高需求。正常细胞在有氧环境中主要依靠氧化磷酸化途径提供能量,但癌细胞在氧气存在下利用糖酵解代谢方式供能,导致一些肿瘤中出现氧化磷酸化活性降低。在氧化磷酸化过程中,电子传输链复合物将电子转移给氧分子,产生质子梯度,由H+-ATP合酶介导ATP合成。H+-ATP合酶F1结构域β亚基(H+transporting F1 complex beta subunit of mitochondrial ATP synthase,ATP5B)是H+-ATP合酶的催化亚基,参与调控线粒体的生物能和死亡信号转导功能。有研究表明PI3K-AKT通路参与癌细胞代谢,该通路在肿瘤中通常呈现过度激活状态。细胞膜上的PI3K可被多种酪氨酸激酶受体激活,进而启动信号传导,调控细胞的增殖、侵袭和凋亡。结直肠癌是全球第三大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展机制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以往的研究中ATP5B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存在争议,其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机制尚未充分阐明。本研究通过人群、组织、细胞三个水平验证ATP5B与结直肠癌的关系。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和meta分析研究ATP5B在肿瘤中的差异表达和其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联性;研究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TP5B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和患者预后的关联性;研究ATP5B表达水平对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功能的影响,以及EGFR-PI3K-AKT信号通路对这些生物学行为的调控作用。方法:1.利用Oncomine和Timer数据库分析ATP5B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利用cBioPortal数据库和Cytoscape分析ATP5B在结直肠癌中的共表达基因和相关通路;利用PrognoScan数据库分析ATP5B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2.在线数据库检索ATP5B表达水平与实体瘤患者预后总生存期相关的文献,采用meta分析方法探究ATP5B表达水平与实体瘤患者预后的关联性。纳入的研究结合PrognoScan数据库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生存信息,采用meta分析方法探究ATP5B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联性。3.RT-qPCR法检测10对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TP5B的基因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1对人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ATP5B的蛋白表达情况,分析ATP5B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Cox多因素分析ATP5B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4.采用脂质体转染方法在结肠癌SW1116和Lovo细胞系中构建ATP5B过表达和敲低表达细胞系,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过表达细胞转染效率,利用RT-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在基因水平和蛋白质水平检测转染效果。利用CCK8法检测ATP5B的表达与细胞增殖能力的关系;利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ATP5B的表达与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的关系;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细胞经Hoechst33258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判断凋亡情况,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凋亡细胞的比例。5.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ATP5B过表达和敲低表达细胞系中凋亡相关蛋白 Bcl2 和 Bax 以及 EGFR-PI3K-AKT 信号通路中 EGFR、pEGFR、PI3K、pPI3K、AKT、pAKT和PTEN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Oncomine和Timer数据库分析显示ATP5B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较正常组织下调表达。GO和KEGG功能分析结果表明ATP5B主要与外源化合物的转运、一元羧酸的转运和磷脂的易位等功能相关联。PrognoScan数据库分析结果发现ATP5B表达水平与患者总生存期无明显关联性,但是ATP5B高表达的患者完全缓解无病生存期更长。2.ATP5B表达水平与实体瘤患者预后的meta分析中纳入1,458名患者,合并meta分析结果提示ATP5B表达水平与实体瘤患者预后总生存期无显着关联性(HR=1.85,95%CI:0.85-4.02)。在对结直肠癌患者完全缓解无病生存期的meta分析中发现ATP5B高表达是预后的保护因素(HR=0.42,95%CI:0.22-0.82),但是ATP5B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总生存期无显着关联性(HR=0.80,95%CI:0.54-1.19)。3.RT-qPCR结果表明ATP5B在结直肠癌组织中下调表达。免疫组化结果显示ATP5B主要在胞浆中表达,ATP5B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着低于癌旁组织。在对ATP5B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研究中我们发现ATP5B的下调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水平无显着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提示ATP5B高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总生存期更长,但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TP5B不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4.通过脂质体转染成功构建瞬时转染ATP5B过表达和敲低表达的SW1116细胞系和Lovo细胞系。CCK8法检测发现过表达ATP5B抑制细胞的增殖;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过表达ATP5B抑制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Hoechst33258染色结果发现过表达ATP5B的细胞出现了明显核碎裂浓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ROS水平和凋亡细胞数量,实验结果提示过表达ATP5B促进ROS生成和细胞凋亡。在过表达ATP5B组加入PI3K激活剂740Y-P可逆转ATP5B对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以及对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然而,敲低表达ATP5B促进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抑制细胞内ROS生成和凋亡。5.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ATP5B过表达组细胞内Bc12/Bax的比值较对照组显着降低,但是加入PI3K激活剂740Y-P后Bc12/Bax的比值较过表达组升高。EGFR-PI3K-AKT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ATP5B过表达抑制pEGFR、pPI3K、pAKT的表达并且促进PTEN的表达,但对EGFR、PI3K和AKT的蛋白表达无显着影响,加入740Y-P后可逆转ATP5B对pPI3K、pAKT和PTEN表达的调控。然而,敲低表达ATP5B的细胞内Bc12/Bax的比值较对照组升高。同时,细胞内pEGFR、pPI3K和pAKT的表达水平升高,PTEN的表达水平降低。结论:1.ATP5B在结直肠癌组织中下调表达,其下调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联。2.ATP5B下调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ATP5B可能成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标志物。3.ATP5B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促进细胞内ROS的生成和细胞凋亡。4.EGFR-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ATP5B对结肠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调控。

王明琦[8](2020)在《硫化氢调控人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血管生成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肺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均位列首位。由于肺癌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不易诊断,肺癌患者确诊时往往已至肺癌晚期或发生转移,3年生存率低于20%。目前,外科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依然是肺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其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明显。因此,理解肺癌的发生机制,阐明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手段迫在眉睫。一直以来,硫化氢(H2S)被人们看作是有毒气体或空气污染物。直到一氧化氮(NO)作为心血管调节剂的生理功能被发现,H2S作为新型气体信号小分子,其生理作用才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表明H2S可广泛参与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的调节过程,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人体内的H2S主要是由3种内源性硫化氢合成酶:胱硫醚-β-合成酶(CBS)、胱硫醚-γ-裂解酶(CSE)和巯基丙酮酸转移酶(MPST),以L-半胱氨酸为底物催化而来。肺是人体的呼吸器官,H2S作为气体分子,通过鼻腔吸入肺部进入体内,因此二者关系最为紧密。肺腺癌是肺癌的主要种类,而H2S在肺腺癌中作用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主要围绕H2S在肺腺癌中的生物学功能和分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首先,本文检测了人肺腺癌组织和相邻癌旁组织中内源性硫化氢合成酶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30对肺腺癌组织临床样本中3种硫化氢合成酶CBS、CSE和MPST的表达量显着高于癌旁组织。其中,CBS和CSE的表达水平与肺腺癌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程度有明显相关性,而MPST的表达水平主要与肿瘤大小有关。体外结果同样表明,肺腺癌A549、95D和NCI-H1395细胞中硫化氢合成酶以及H2S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肺上皮BEAS-2B细胞。本文选择H2S含量最多的A549细胞系进行后续实验。其次,以硫氢化钠(NaHS)作为H2S供体,通过MTT实验检测NaHS对A549细胞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外源NaHS(0-50μM)可促进A549细胞增殖,而2000μM浓度的NaHS则显着促进A549细胞凋亡。选取与H2S在体内含量近似的50μM NaHS作为实验浓度刺激A549细胞24小时。结果显示,该浓度可显着促进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加快肿瘤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采用化学抑制剂和小干扰RNA(siRNA)基因沉默手段分别对肺腺癌中主要产生H2S的CBS和CSE进行抑制。结果表明,化学抑制剂氨基氧乙酸(AOAA)和DL-炔丙基甘氨酸(PAG)都能显着抑制细胞增殖,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促进细胞凋亡;同时抑制细胞划痕愈合、transwell侵袭及EMT过程。上述结果在siRNA基因沉默实验中得到进一步验证。此外,H2S作为无机电子供体可促进A549细胞能量代谢过程,提高线粒体膜电位,加速ATP的产生和糖酵解过程。AOAA和PAG分别抑制CBS和CSE酶活性后,线粒体膜电位下降,进而抑制A549细胞内ATP的生成以及葡萄糖分解和转化过程。再次,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H2S可在肿瘤缺氧微环境中增加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量。免疫荧光实验结果表明,H2S可增加HIF-1α积累,促进HIF-1α进入细胞核的过程。进一步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H2S对HIF-1α的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氯化钴(CoCl2)模拟化学缺氧微环境条件下,H2S可提高HIF-1α的转录活性,而AOAA和PAG作用后可明显抑制A549细胞中HIF-1α转录活性。缺氧诱导的HIF-1α表达增加可促进A549细胞中硫化氢合成酶的表达量,进而提高胞内H2S含量。HIF-1α抑制剂2-MeOE2和siRNA基因沉默HIF-1α均能显着抑制缺氧条件下A549细胞中CBS和CSE的表达,进而抑制H2S的产量。因此,H2S和HIF-1α之间存在正反馈调控作用。同时,外源NaHS通过提高内源硫化氢合成酶的表达量进一步提升内源H2S的产量。最后,体外小管生成实验结果表明,H2S可协同HIF-1α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的表达,促进A549细胞血管生成。AOAA和PAG作用显着减少了VEGF表达,抑制了人脐静脉内皮HUVEC细胞增殖、迁移和小管的形成。裸鼠成瘤实验也显示AOAA和PAG可以抑制移植瘤的生长和血管生成过程。综上所述,H2S可促进A549细胞增殖、迁移以及EMT过程,同时增加HIF-1α的转录活性。而肿瘤缺氧微环境可促进A549细胞中H2S生成,形成H2S与HIF-1α的正反馈调控通路。H2S协同HIF-1α上调VEGF表达,促进肺腺癌血管生成过程。本研究结果表明,H2S在肺腺癌中发挥促癌作用,抑制硫化氢合成酶可有效抑制肺腺癌肿瘤的增殖过程。本论文为H2S在肺腺癌中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为肺腺癌的预防、诊断以及靶向治疗提供新思路。

刘佳霖[9](2020)在《磁性纳米粒介导沉默PI3Kγ基因调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抗小鼠肺癌细胞效应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超顺磁性Fe3O4纳米粒子(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SPIONs)介导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γ(phosphatidylinositol3 kinaseγ,PI3Kγ)抑制表达调控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对小鼠Lewis肺癌细胞(lewis lung carcinoma,LL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1.构建3条能启动巨噬细胞(Macrophages,MФ)特异性表达PI3Kγ催化亚基p100(phosphatidylinositol-4,5-bisphosphate 3-kinase catalytic subunit gamma,PIK3CG)siRNA的pSilencer-EGFP-SP-p110质粒并转染小鼠RAW264.7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荧光蛋白的表达情况,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转染质粒后表达siRNA的能力及其对PI3Kγp110基因沉默的效率,选择沉默效率最佳的重组质粒进行后续实验。2.重组质粒通过SPIONs负载成磁性纳米质粒复合体(SPIONs-DNA),在强磁作用下转染RAW264.7细胞,通过普鲁士蓝染色法检测SPIONs-DNA在细胞内的分布,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PI3Kγp110亚基的表达水平。3.建立M1、M2型MФ模型,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鉴定细胞表达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和精氨酸酶1(arginase-1,ARG-1)的水平。4.将SPIONs-DNA在强磁作用下转染M2型MФ,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鉴定转染后细胞的表型,明确M2型MФ转化为M1型的强度。5.采用Transwell系统分别建立SPIONs-DNA转染的M2型MФ和RAW264.7细胞与小鼠LLC细胞的共培养模型,通过台盼蓝染色法检测LLC细胞的活细胞数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CCK-8法检测LLC细胞增殖情况,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共培养液上清中NO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LLC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构建的3条重组质粒转染RAW264.7细胞后均可观察到较强的荧光蛋白表达,其中重组质粒S1转染组细胞的荧光强度最高。3条重组质粒均可显着抑制细胞PI3Kγp110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P<0.01),且重组质粒S1的抑制效率最佳。2.制备的SPIONs-DNA复合体在强磁作用下成功转染RAW264.7细胞并大量分布在细胞胞核周围,SPIONs-DNA转染组细胞PI3Kγp110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3.成功建立M1、M2型MФ模型,M1型MФ高表达iNOS(P<0.001),M2型MФ高表达ARG-1(P<0.001)。4.M2型MФ转染SPIONs-DNA后,细胞iNOS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P<0.01),ARG-1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5.在共培养组中,SPIONs-DNA转染的M2型MФ组和RAW264.7细胞组以及M1型MФ组均能大量分泌NO(P<0.01),其共培养的LLC细胞生长和增殖能力明显低于其余对照组(P<0.05),LLC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余对照组(P<0.01)。结论:1.磁性纳米粒负载pSilencer-EGFP-SP-p110重组质粒能够特异性靶向抑制巨噬细胞PI3Kγp110的表达,诱导M2型MФ转化为M1型。2.SPIONs-DNA复合体转染的M2型MФ及RAW264.7细胞均可显着抑制LLC细胞的生长和增值,促进LLC细胞凋亡,这与其大量分泌NO有关。该磁性纳米质粒复合体可诱导TAMs发挥抗肿瘤作用,为研究开发有效的抗肺癌基因治疗措施奠定了基础。

郭红军[10](2020)在《经典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宫颈癌顺铂耐药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和意义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危害女性健康和生命安全。化疗是宫颈癌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其效果对于降低患者死亡率,延长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十分关键。铂类是宫颈癌治疗的一线化疗药物,尤其是顺铂在宫颈癌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然而由于肿瘤异质性、个体差异等因素,化疗效果具有不确定性,肿瘤耐药是导致宫颈癌化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目前关于宫颈癌耐药的详细机制尚未完全察明,探索耐药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耐药性的方法是当前肿瘤研究的热点和难点。Wnt/β-catenin是最经典的信号通路之一,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多项研究发现在卵巢癌、肾癌、前列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人类肿瘤中均存在Wnt通路过度激活,认为Wnt/β-catenin途径可能是众多肿瘤发生的共同通路。化疗耐药是宫颈癌患者治疗失败和预后不良的最主要原因,查明宫颈癌的化疗耐药机制,加深对宫颈癌耐药过程中复杂信号通路网络调控的认识,能为宫颈癌耐药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本研究欲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宫颈癌顺铂耐药中所发挥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对于寻找宫颈癌耐药相关的潜在分子靶点,寻找解决耐药性的方法具有重要价值,未来可能给宫颈癌的临床治疗带来重大突破和进展。研究方法第一部分:以原发性宫颈癌患者组织和复发性顺铂耐药宫颈癌组织为研究对象,通过RNA-seq测序分析两组中的基因表达差异,通过免疫组化、qPCR以及Western blot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做进一步的验证,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差异表达基因与病人预后的关系。第二部分:采用大剂量冲击诱导法,用终浓度为10 μ g/ml的顺铂溶液诱导人宫颈癌SiHa、HeLa、C33A和CaSki细胞系,建立相应的宫颈癌顺铂耐药细胞模型,比较宫颈癌细胞和耐药细胞在形态、耐药性及其他生物学特性方面的差异。第三部分:用β-catenin真核表达载体和Wnt/β-catenin通路抑制剂XAV939单独或联合处理宫颈癌顺铂耐药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处理后宫颈癌顺铂耐药细胞中β-catenin及Wnt/β-catenin通路上Survivin、c-myc、cyclin D1、MMP-2、Frizzled mRNA和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顺铂诱导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第四部分:用皮下注射法诱导建立宫颈癌顺铂SiHa耐药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将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顺铂组、β-catenin+顺铂组和XAV939+顺铂组,给予相应干预后,观察裸鼠一般情况和移植瘤生长情况,测量瘤体积,绘制移植瘤生长曲线,21天后处死动物,取肿瘤组织,Tunel检测移植瘤凋亡,免疫组化检测核蛋白K i-67表达,Western Blot检测Wnt/β-catenin通路上Survivin、c-myc、cyclin D1、MMP-2、Frizzled 蛋白的表达。研究结果第一部分:RNA-seq分析发现在3例复发性顺铂耐药患者宫颈癌组织中存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应用免疫组化、qPCR和Western blot等实验方法进一步验证发现,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β-catenin在原发性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增高,而在复发性顺铂耐药的宫颈癌组织中β-catenin的表达较上述2组异常增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还表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游靶蛋白Survivin在复发性顺铂耐药的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显着上调(P<0.05)。通过分析TCGA数据库分析宫颈癌组织中β-catenin和Survivin表达与病人生存曲线的关系,结果发现宫颈癌组织中β-catenin和Survivin的表达与患者生存时间呈负相关,β-catenin和Survivin的表达越高,病人生存时间越短。第二部分:1.经诱导建立的宫颈癌SiHa/DDP、HeLa/DDP、C33A/DDP和CaSki/DDP细胞系的RI分别为12.34,7.92,7.13和17.65,表现出对顺铂中到重度耐药。2.SiHa/DDP、HeLa/DDP、C33A/DDP 和 CaSki/DDP 细胞和各自亲本细胞在顺铂诱导下的凋亡率分别为(3.3±0.64)%vs.(36.9±2.56)%,(8.56±1.27)%s.(47.55±3.78)%,(22.71±4.19)%vs.(47.44±6.97)%和(12.38±3.56)%vs.(58.44±5.63)%,耐药细胞凋亡率均显着低于其相应的亲本细胞(P<0.01)。3.SiHa、HeLa、C33A和CaSki细胞系中β-catenin 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细胞(Ect1/E6E7)显着升高(P<0.05),SiHa、HeLa、C33A和CaSki顺铂耐药细胞系中β-catenin mRNA和蛋白水平均较其亲本细胞进一步升高(P<0.05)。第三部分:1.在SiHa、HeLa、C33A和CaSki顺铂耐药细胞中过表达β-catenin,其下游信号因子 Survivin、c-myc、cyclin D1、MMP-2、Frizzled mRNA和蛋白水平均显着升高(P均<0.05),Wnt/β-catenin通路抑制剂XAV939处理后,4 种耐药细胞系中 Survivin、c-myc、cyclin D1、MMP-2、Frizzled 的 mRNA和蛋白水平均呈现下降趋势。2.细胞增殖和凋亡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4种宫颈癌顺铂耐药细胞中β-catenin组细胞增殖能力最强,凋亡不明显,而β-catenin+XAV939组,增殖减弱,凋亡明显,XAV939明显抑制了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第四部分:1.动物实验结果显示,成功构建了宫颈癌顺铂耐药SiHa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与对照组相比,顺铂组和XAV939+顺铂组裸鼠移植瘤体积较对照组和β-catenin+顺铂组明显下降,XAV939+顺铂组移植瘤体积较顺铂组明显下降;对照组和β-catenin+顺铂组无明显差异,移植瘤体积整体变化从大到小依次为对照组/β-catenin+顺铂组>顺铂组>XAV939+顺铂组。2.顺铂组、β-catenin+顺铂组、XAV939+顺铂组和对照组的凋亡指数分别为(16.26±1.34)%,(7.96±0.53)%、(27.33±1.78)%和(6.54±0.32)%。XAV939+顺铂组凋亡指数高于顺铂组(P<0.05),且两者均高于对照组(P<0.05);β-catenin+顺铂组凋亡指数与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顺铂组移植瘤中Ki-67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为(0.038+0.0120),较对照组降低(P<0.05),XAV939+顺铂组Ki-67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为(0.024±0.008),较对照组和顺铂组降低(P均<0.05)。4.对照组和 β-catenin+顺铂组中 Survivin、c-myc、cyclin D1、MMP-2、Frizzled的蛋白表达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β-catenin+顺铂组β-catenin、Survivin、c-myc和MMP-2的蛋白水平较顺铂组显着升高(P<0.05);XAV939+顺铂组β-catenin、Survivin、c-myc蛋白水平较顺铂组则显着降低(P<0.05)。研究结论1.在复发性顺铂耐药的宫颈癌组织中存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而该通路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原发性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则比较弱,提示Wnt/β-catenin与宫颈癌顺铂耐药有密切关系。临床大数据研究显示Wnt/β-catenin激活与生存期存在负相关。2.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宫颈癌顺铂耐药细胞中异常活化,且其通路上关键因子Survivin、c-myc、cyclin D1、MMP-2、Frizzled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上调。3.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过度激活能提高宫颈癌顺铂耐药性,增强细胞的增殖活力,降低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的生长;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后能降低宫颈癌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4.动物实验表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化降低宫颈癌耐药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能提高宫颈癌对顺铂的敏感性,促进顺铂的抗癌效果,Wnt/β-catenin抑制剂和顺铂两者联用能促进顺铂的抗癌效果。

二、电泳法检测肺癌实体瘤组织全蛋白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泳法检测肺癌实体瘤组织全蛋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靶向c-Met的CAR-T细胞构建及其对人NSCLC细胞的体内外杀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c-Met CAR慢病毒制备和c-Met-CAR-T细胞构建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c-Met CAR-T细胞对NSCLC细胞的体内外杀伤性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附录B:主要试剂配制方法
附录C:个人简历
附录D:论文发表情况
附录E 综述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实体瘤的研究进展和挑战
    参考文献

(2)CDKs/HDACs双靶点抑制剂T-17的抗肿瘤药效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符号说明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CDKs/HDACs双靶点抑制剂T-17的抗肿瘤药效学研究
    1 实验材料和试剂配制
        1.1 实验材料
        1.1.1 细胞株
        1.1.2 主要试剂
        1.1.3 主要仪器
        1.2 药物和试剂的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培养
        2.2 CCK8 实验
        2.3 划痕实验
        2.4 细胞周期实验
        2.5 细胞凋亡实验
        2.6 AO/EB双荧光染色
        2.7 ROS生成测定实验
        2.8 Western Blot实验
        2.9 小鼠乳腺癌异种移植瘤实验
        2.10 统计学处理
    3 实验结果
        3.1 抑制剂T-17 对肿瘤细胞增殖影响
        3.1.1 抑制剂T-17 能够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
        3.1.2 抑制剂T-17 能诱导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 迁移
        3.2 抑制剂T-17 对细胞周期的影响
        3.2.1 抑制剂T-17 能使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 细胞周期阻滞
        3.2.2 抑制剂T-17 能使人肺癌细胞株A549 细胞周期阻滞
        3.3 抑制剂T-17 能诱导肿瘤细胞株凋亡
        3.3.1 AO/EB染色法
        3.3.2 ROS染色法
        3.3.3 流式细胞术检测法
        3.4 抑制剂T-17对HDACs和 CDKs信号通路的影响
        3.5 抑制剂T-17 的体内抗肿瘤活性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TiCl_4促进1,3,4-恶二唑类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1 研究背景
    2 2,5-二取代-1,3,4-恶二唑的合成
    3 试剂与仪器
        3.1 试剂
        3.2 仪器
    4 结果与讨论
        4.1 反应最佳条件的筛选
        4.2 底物的扩展
    5 实验步骤
        5.1 1,3,4-恶二唑衍生物2a的合成
        5.2 1,3,4-恶二唑衍生物(2b-2o)的合成
    6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CDKs抑制剂和HDACs 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1 HDACIs
        1.1 异羟肟酸类HDACIs
        1.2 短链脂肪酸类HDACIs
        1.3 苯基酰胺类HDACIs
        1.4 环肽类HDACIs
    2 CDKIs
        2.1 泛CDKIs
        2.2 选择性CDKIs
        2.2.1 CDK4/6 抑制剂
        2.2.2 CDK7 抑制剂
        2.2.3 CDK9 抑制剂
        2.2.4 CDK8/19 抑制剂
        2.2.5 CDK12/13 抑制剂
        2.2.6 CDK2 抑制剂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3)旋毛虫对小鼠H22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表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寄生虫对肿瘤发生与发展的影响
        1.1 寄生虫对癌症发生的正向调控
        1.2 寄生虫对肿瘤发生发展的负向调控
        1.3 小结
    第二章 旋毛虫抗肿瘤研究进展
        2.1 旋毛虫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2.2 旋毛虫相关抗原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2.3 小结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旋毛虫感染对H22荷瘤小鼠实体瘤抑制作用研究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结果
        1.4 讨论
        1.5 小结
    第二章 旋毛虫感染对H22荷瘤小鼠体内细胞因子的影响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旋毛虫对H22肝癌细胞的体内外凋亡作用研究
        3.1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3 结果
        3.4 讨论
        3.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成果
致谢

(4)PIK3CA基因在鼻咽癌发生发展及放疗抵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PIK3CA基因表达模式及其对鼻咽癌发生发展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作用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实验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分析
        1.5 技术路线图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miR-515-5p在 PIK3CA诱导的鼻咽癌细胞增殖、凋亡和放疗抵抗中作用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使用试剂与仪器
        1.3 实验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1.5 技术路线图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NPC细胞中PVT1/miR-515-5p-PIK3CA轴调控机制研究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试剂与仪器
        1.3 研究方法
        1.4 统计学处理
        1.5 技术路线图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PIK3CA 基因与头颈部肿瘤发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个人简历
导师评阅表

(5)ΔNp63α在头颈鳞状细胞癌中对硼替佐米耐药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验证头颈鳞状细胞癌中ΔNp63α表达水平与硼替佐米药物敏感性的关系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第二部分 评估ΔNp63α在头颈鳞状细胞癌中对硼替佐米耐药的作用
    一、实验材料和仪器
    二、实验方法和步骤
    三、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第三部分 ΔNp63α通过PSMB5 诱发头颈鳞癌对硼替佐米耐药的机制研究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第四部分 ΔNp63α-CYGB-ROS调控头颈鳞状细胞癌对硼替佐米耐药的机制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五、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蛋白酶体抑制剂的耐药机制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致谢

(6)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恶性T细胞淋巴瘤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一: 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现状及进展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二: 复方苦参注射液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实验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恶性T细胞淋巴瘤作用机制研究
    实验一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不同淋巴瘤细胞系增殖的影响及筛选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实验二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T细胞淋巴瘤Hut78、Loucy细胞周期的调节作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实验三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T细胞淋巴瘤Hut78、Loucy细胞凋亡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结论
    讨论
第三部分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Hut78、Loucy细胞信号调控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方法
    结果
    结论
    讨论
第四部分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Hut78、Loucy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结论
    讨论
第五部分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EL4淋巴瘤动物模型体内实验研究
    实验一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EL4淋巴瘤模型生存期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实验二 复方苦参注射液对EL4淋巴瘤模型免疫调节及肿瘤能量代谢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结论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中医药科技查新报告书

(7)ATP5B调控EGFR-PI3K-AKT通路抑制结肠癌的进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结直肠癌概述
        2.1.1 饮食对结直肠癌的影响
        2.1.2 结直肠癌的诊断
        2.1.3 结直肠癌的治疗
    2.2 EGFR-PI3K-AKT信号通路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2.2.1 EGFR-PI3K-AKT信号通路的组成及生物学功能
        2.2.2 EGFR-PI3K-AKT信号通路与肿瘤细胞凋亡
        2.2.3 EGFR-PI3K-AKT信号通路与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2.2.4 EGFR-PI3K-AKT信号通路与肿瘤细胞的新陈代谢
        2.2.5 EGFR-PI3K-AKT信号通路与恶性肿瘤的治疗
    2.3 ATP5B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2.3.1 ATP5B的结构与功能
        2.3.2 ATP5B在肿瘤中的差异表达
        2.3.3 ATP5B在肿瘤中的异位表达
        2.3.4 ATP5B与肿瘤的治疗
第3章 ATP5B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ATP5B的表达水平与实体瘤患者预后的META分析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生物信息学分析
        3.2.2 预后meta分析
    3.3 结果
        3.3.1 ATP5B在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情况
        3.3.2 ATP5B的共表达分析和功能分析
        3.3.3 PrognoScan分析ATP5B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3.3.4 ATP5B的表达水平与实体瘤患者预后的meta分析
    3.4 讨论
    3.5 小结
第4章 ATP5B差异表达验证及相关临床病理资料的分析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3 结果
        4.3.1 ATP5B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4.3.2 ATP5B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4.4 讨论
    4.5 小结
第5章 ATP5B对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材料
        5.2.2 实验方法
    5.3 结果
        5.3.1 ATP5B过表达和敲低表达细胞系的建立
        5.3.2 ATP5B表达水平对结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5.3.3 ATP5B表达水平对结肠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5.3.4 ATP5B表达水平对结肠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5.3.5 ATP5B表达水平对结肠癌细胞内ROS生成的影响
        5.3.6 ATP5B表达水平对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5.4 讨论
    5.5 小结
第6章 EGFR-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ATP5B对结肠癌细胞的调控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材料
        6.2.2 实验方法
    6.3 结果
        6.3.1 ATP5B对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6.3.2 ATP5B对EGFR-PI3K-AKT信号通路中蛋白表达的影响
    6.4 讨论
    6.5 小结
第7章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科研成果
致谢

(8)硫化氢调控人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血管生成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硫化氢
        1.1.1 硫化氢的生理功能
        1.1.2 硫化氢与肿瘤
        1.1.3 常见硫化氢供体及其治疗潜能
    1.2 肺癌的发病机理
        1.2.1 参与肺癌发生发展的信号通路
        1.2.2 参与肺癌转移的关键因素
        1.2.3 肺肿瘤血管生成
        1.2.4 硫化氢对血管生成的调控
    1.3 缺氧诱导因子1(HIF-1)
        1.3.1 HIF-1 蛋白家族
        1.3.2 HIF-1 的转录后调控
        1.3.3 HIF-1 的生物学功能
        1.3.4 硫化氢对HIF-1 的调控
    1.4 立题依据
第2章 硫化氢合成酶在肺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分析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2.1.1 细胞系
        2.1.2 临床样本
        2.1.3 主要仪器
        2.1.4 主要试剂
        2.1.5 溶液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胞和组织总RNA提取
        2.2.2 实时定量PCR(qRT-PCR)
        2.2.3 Western blot
        2.2.4 免疫组化
        2.2.5 H_2S含量检测
        2.2.6 数据处理
    2.3 实验结果
        2.3.1 肺腺癌组织中内源性H_2S的含量
        2.3.2 硫化氢合成酶与肺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3.3 人肺腺癌细胞中内源性H_2S的含量
    2.4 讨论
第3章 硫化氢促进肺腺癌增殖、迁移的研究
    3.1 实验材料和仪器
        3.1.1 主要仪器
        3.1.2 主要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细胞转染
        3.2.2 细胞总RNA提取和qRT-PCR
        3.2.3 Western blot
        3.2.4 MTT实验
        3.2.5 细胞周期
        3.2.6 细胞凋亡
        3.2.7 Caspase3 活性检测
        3.2.8 划痕实验
        3.2.9 细胞迁移实验
        3.2.10 免疫荧光
        3.2.11 克隆形成
        3.2.12 数据处理
    3.3 实验结果
        3.3.1 H_2S对肺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3.3.2 H_2S对肺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3.3.3 CBS或 CSE基因沉默对肺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3.3.4 CBS或 CSE基因沉默对肺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3.4 讨论
第4章 硫化氢和缺氧诱导因子正反馈调控的研究
    4.1 实验材料和仪器
        4.1.1 主要仪器
        4.1.2 主要试剂
        4.1.3 溶液配制
    4.2 实验方法
        4.2.1 qRT-PCR
        4.2.2 Western blot
        4.2.3 表达载体pcDNA3.0-mut HIF-1α的构建
        4.2.4 质粒扩增和提取
        4.2.5 质粒转染
        4.2.6 免疫荧光
        4.2.7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
        4.2.8 数据处理
    4.3 实验结果
        4.3.1 H_2S对 HIF-1 蛋白表达的影响
        4.3.2 NaHS对硫化氢合成酶的影响
        4.3.3 缺氧微环境对H_2S含量的影响
    4.4 讨论
第5章 硫化氢与缺氧诱导因子协同促进肺腺癌血管生成的研究
    5.1 实验材料和仪器
        5.1.1 细胞株
        5.1.2 实验动物
        5.1.3 主要试剂和仪器
    5.2 实验方法
        5.2.1 qRT-PCR
        5.2.2 Western blot
        5.2.3 ELISA实验
        5.2.4 MTT实验
        5.2.5 Transwell实验
        5.2.6 小管生成实验
        5.2.7 线粒体膜电位检测
        5.2.8 葡萄糖含量检测
        5.2.9 ATP含量检测
        5.2.10 丙酮酸含量检测
        5.2.11 乳酸含量检测
        5.2.12 乳酸脱氢酶活性检测
        5.2.13 裸鼠成瘤实验
        5.2.14 免疫组化
        5.2.15 TUNEL实验
        5.2.16 苏木素伊红(HE)染色
        5.2.17 数据处理
    5.3 实验结果
        5.3.1 H_2S对血管生成的影响
        5.3.2 H_2S与 HIF-1α协同促进血管生成
        5.3.3 H_2S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5.3.4 AOAA和 PAG对裸鼠成瘤的影响
    5.4 讨论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9)磁性纳米粒介导沉默PI3Kγ基因调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抗小鼠肺癌细胞效应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重组质粒p Silencer-EGFP-SP-p110 的构建、转染及功能验证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结论
第二部分 SPIONs-DNA复合体的制备及功能验证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结论
第三部分 SPIONs-DNA复合体对M2 型巨噬细胞表型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结论
第四部分 SPIONs-DNA复合体转染的M2 型巨噬细胞及RAW264.7 细胞对LLC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
    3.结论
全文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10)经典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宫颈癌顺铂耐药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前言
    Wnt通路与宫颈癌
第一部分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对顺铂化疗耐药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体外建立并鉴定顺铂耐药的宫颈癌细胞株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三部分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宫颈癌细胞顺铂耐药的影响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四部分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对宫颈癌顺铂耐药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作用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Wnt传导通路与人类肿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四、电泳法检测肺癌实体瘤组织全蛋白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靶向c-Met的CAR-T细胞构建及其对人NSCLC细胞的体内外杀伤作用[D]. 闵静婷. 蚌埠医学院, 2021
  • [2]CDKs/HDACs双靶点抑制剂T-17的抗肿瘤药效学研究[D]. 张琳. 重庆医科大学, 2021(01)
  • [3]旋毛虫对小鼠H22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李仕存. 吉林大学, 2020(01)
  • [4]PIK3CA基因在鼻咽癌发生发展及放疗抵抗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 韩艳艳.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3)
  • [5]ΔNp63α在头颈鳞状细胞癌中对硼替佐米耐药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周鹏.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2)
  • [6]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恶性T细胞淋巴瘤作用机制研究[D]. 郑佳彬.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0(01)
  • [7]ATP5B调控EGFR-PI3K-AKT通路抑制结肠癌的进程[D]. 李时孟. 吉林大学, 2020(08)
  • [8]硫化氢调控人肺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及血管生成机制的研究[D]. 王明琦. 吉林大学, 2020(08)
  • [9]磁性纳米粒介导沉默PI3Kγ基因调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抗小鼠肺癌细胞效应的研究[D]. 刘佳霖.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10]经典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与宫颈癌顺铂耐药的关系研究[D]. 郭红军. 郑州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电泳检测肺癌实体瘤组织中全蛋白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