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RF、抗RA33抗体、抗CCP抗体联合检测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杨平平[1](2021)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抗RA33抗体 类风湿因子抗体 超敏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RA33抗体、类风湿因子(RF)抗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以及红细胞沉降率(ESR)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在黄河三门峡医院诊断为RA的患者80例(RA组),诊断为非RA的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76例(非RA组),健康对照者80名(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和RF抗体,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用Roller 20全自动血沉仪测定ESR。结果 RA组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RF抗体、hs-CRP以及ESR水平均高于非RA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RF抗体、hs-CRP、ESR对诊断RA的灵敏度分别为85.0%、78.8%、87.5%、75.0%、66.2%,特异度分别为96.0%、92.1%、76.3%、69.7%、68.4%。各指标单独检测时,抗CCP抗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5项指标进行平行联检,诊断RA的灵敏度达到97.5%;5项指标进行系列联合,诊断RA的特异度达100%,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RF抗体、hs-CRP、ESR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949、0.881、0.944、0.861、0.851。联合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RF抗体、hs-CRP、及ESR检测曲线下的面积为0.955。结论抗CCP抗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五项指标联合检测明显提高了对RA的诊断效能。
王龙龙,白敏,张健[2](2021)在《血清标志物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血清中抗环瓜氨酸抗体(CCP)、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抗体(MCV)、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抗原(GPI)、类风湿因子(RF)、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抗RA33、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早期RA患者160例、非RA风湿病患者100例、健康体检者100例,检测其血清中7种血清标志物的浓度,统计各指标阳性率,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早期RA组血清中抗CCP、抗MCV、GPI抗原、RF、MMP-3、抗RA33、SAA平均水平显着高于非RA风湿病组和健康体检组水平(P<0.05)。3组间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早期RA组抗MCV的敏感度最高(86.25%),其次为抗CCP (83.50%)、GPI抗原(83.50%)和RF(81.00%);结合特异度、Youden指数、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得出,单项抗CCP、抗MCV、GPI抗原、RF对早期RA的诊断能力较好,MMP-3中等,抗RA33和SAA较差。抗CCP、抗MCV、GPI抗原、RF 4项联合检测特异度最高(99.50%)。结论抗CCP抗体、抗MCV抗体、GPI抗原、RF单项检测对早期RA的诊断能力较好,4项指标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RA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陆群群[3](2021)在《类风湿关节炎新型自身抗体的筛选与鉴定》文中指出研究背景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全身性、对称性的关节滑膜炎为主要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自身抗体可存在于该患者的血清、关节液内,而体内大量异常表达的自身抗体不仅与疾病临床诊断有关,也与某些特殊的临床症状或疾病亚型相关。在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和欧洲抗风湿联盟(European Alliance Against Rheumatism,EULAR)共同发布的RA诊断标准中就包含了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ACCP)和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血清学抗体可早于典型的临床症状或影像学改变被检测到,现已有很多自身抗体被应用于RA患者的临床诊断中,但约有60%的RA患者不存在这些抗体。目前RA诊断标准中仍缺乏能够辅助诊断早期RA的自身抗体指标,以及对于疑似RA血清学改变人群的检测手段。RA作为一种具有临床异质性的疾病,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大不相同,且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血清学和免疫学指标变化较大,不典型表现的RA患者的诊断仍是临床工作的一大难点。现有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也已经证实存在很多种与RA相关的自身抗体,但兼具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自身抗体仍需进一步探索。近年来,人类蛋白质芯片技术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被广泛运用,随着该项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Hu ProtTM人类重组蛋白芯片已成为目前世界上通量最高的蛋白芯片,仅需微量样本即可同时对蛋白芯片上发生抗原抗体结合的蛋白进行分析,因而在研究多种疾病的血清标志物中具有很大的优势。本研究利用该项芯片研究RA患者中血清学自身抗体的表达情况。目的筛选并初步鉴定RA患者新型自身抗体,并评估其在RA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课题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整体实验主要分为两个阶段:(1)第一阶段小样本探索实验:使用Hu ProtTM人类蛋白芯片选取5例RA患者和5例健康对照血清,初步筛选具有一定差异的潜在自身抗原。(2)第二阶段大样本验证实验:基于第一阶段中的筛选结果定制芯片(包括Ig G型和Ig M型两种类型),扩大样本进行验证,共选取94例健康对照者和72例RA患者;再评估具有差异表达的单个自身抗体或抗体组合对RA的诊断价值,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单个差异的诊断价值,然后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RA风险的差异抗体组合判别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探讨组合的诊断价值。最后用ELISA法在65例RA患者和38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中验证抗UBA5抗体(抗泛素样修饰激活酶5抗体,anti-UBA5)对RA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第一阶段:本研究通过人类蛋白芯在筛选的近20000个蛋白中,建立RA患者血清差异表达的抗体谱,将符合P<0.05且fold change>1.5的蛋白纳入第二阶段,最终共选取35种蛋白。第二阶段:定制上述35种蛋白对应的芯片,最终筛选得出:(1)在RA患者中共有23种Ig G型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其中抗MAPK1IP1L、抗RBPJ、抗FAF1、抗PDE1B和抗WBSCR27自身抗体组合对诊断RA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5.3%和70.8%,ROC曲线下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AUC)为0.779;该抗体组合对于诊断ACCP和RF双阴性的RA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65.6%,AUC 0.800;(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RA患者血清中共有10种Ig M型抗体水平显着升高(P<0.05),其中抗PAFAH1B3、抗BDH2、抗SH3BGR抗体组合对诊断RA具有65.7%的灵敏度和79.2%的特异度,AUC 0.784。此外,通过ELISA法验证结果显示:抗UBA5抗体在RA(尤其是活动期RA)患者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1.与健康对照相比,RA患者血清中有23种Ig G型抗体(SH3BGR,WBSCR27,AKT2,MAPK1IP1L,ANP32A,PAFAH1B3,SMUG1,TUBA8,SHFM1,UBA5,RBPJ,BCAS2,RANGAP1,GARS,C9orf142,NXPH2,GPI,BDH2,FAF1,PSMA3,IDI2,PSAT1,PDE1B)水平显着升高;有10种Ig M型抗体(SH3BGR,AKT2,ANP32A,PAFAH1B3,SMUG1,UBA5,GARS,C9orf142,BDH2,PSAT1)水平显着升高。2.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可以增加其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抗MAPK1IP1L、抗RBPJ、抗FAF1、抗PDE1B、抗WBSCR27的Ig G型抗体联合检测以及抗PAFAH1B3、抗BDH2、抗SH3BGR的Ig M型抗体的联合检测对RA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3.抗UBA5抗体在RA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与RA病情活动有关。
刘颖文[4](2020)在《联合检测降钙素和降钙素原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文中指出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降钙素(CT)、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抗体(抗CCP)、抗RA33抗体联合检测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该院收治的RA患者82例为RA组,均符合2010年的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修订的RA分类诊断标准。RA组按病程分为早期RA组(病程≤1年)和确诊RA组(病程>1年),同期入院的非RA患者98例为非RA组,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37例,骨关节炎(OA)组30例,痛风性关节炎(GA)组31例,以及80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PCT和CT(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抗CCP抗体和抗RA33抗体(ELISA法)以及RF(速率散射比浊法)的水平,比较各指标分别在早期RA组、确诊RA组、SLE组、OA组、GA组以及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评估RF、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单项和双项联合以及联合PCT和CT检测在早期RA诊断中的特异性、敏感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对早期RA的临床诊断意义。探讨PCT和CT分别与患者年龄、病程时间、影像学进展Sharp评分以及临床实验室相关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RF、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PCT在早期RA组、OA组、健康对照组的血清平均浓度水平分别为0.065ng/ml、0.025ng/ml、0.024ng/ml,三组相较起来,早期RA组PCT水平提升显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在早期RA组、SLE组、GA组、健康对照组的血清平均浓度水平分别为0.880pg/ml、2.480 pg/ml、2.550 pg/ml、3.159 pg/ml,四组相较起来,早期RA组的CT水平显着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早期RA组相较于所有对照组,RF、抗RA33抗体单项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0、0.65,联合PCT和CT检测后AUC进一步提升,分别为0.80、0.79(P<0.05);双项联合检测时,RF+抗CCP抗体、RF+抗RA33抗体的ROC分别为0.72、0.66,联合PCT和CT检测后AUC进一步提升,分别为0.83、0.81(P<0.05)。相较于RF和抗RA33抗体单项检测的敏感度与特异度,联合PCT和CT检测后,敏感度明显提升,但特异度略有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项联合检测时,相较于RF+抗CCP抗体、RF+抗RA33抗体的敏感度与特异度,联合PCT和CT检测后,敏感度提升显着,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早期RA组相较于非RA组,仅RF联合PCT和CT检测的AUC(0.76)与RF单项检测的AUC(0.55)相比显着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项联合检测时,RF+抗RA33抗体的AUC为0.61,联合PCT和CT检测的AUC进一步提升,为0.76(P<0.05)。相较于RF和抗CCP抗体单项检测的敏感性与特异性,联合PCT和CT检测后,敏感性显着提升,但特异性略有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项联合检测时,相较于RF+抗RA33抗体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联合PCT和CT检测后,敏感性显着提升而特异性略有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早期RA组相较于健康对照组,RF、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单项检测的AUC分别为0.66、0.73、0.64,联合PCT和CT检测的AUC明显提升,分别为0.97、0.98和0.97(P<0.05);双项联合检测时,RF+抗CCP抗体、RF+抗RA33抗体、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的ROC分别为0.74、0.73、0.75,联合PCT和CT检测的AUC提升显着,分别为0.98、0.97、0.98(P<0.05)。相较于RF、抗CCP抗体和抗RA 33抗体单项检测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联合PCT和CT检测后敏感度和特异度显着提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项联合检测时,相较于RF+抗CCP抗体、RF+抗RA33抗体、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的敏感度与特异度,联合PCT和CT检测后,敏感度和特异度显着提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相关性分析显示,在RA早期患者中,PCT和CT与患者年龄、病程时间、影像学进展的Sharp评分以及临床实验室相关指标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沉(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RF、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之间无显着相关性(P>0.05)。结论:1.PCT、CT联合RA相关生物标志物对RA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2.在RA早期,PCT血清水平相较于健康对照组有所升高,CT血清水平相较于健康对照组有所降低。3.PCT、CT联合RA相关生物标志物检测可显着提升RA早期诊断的敏感性。4.PCT、CT与RF、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联合检测的不同方案中,PCT+CT+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联合检测在RA早期诊断中具有高特异性与高敏感性,诊断性能最佳。
梁晓静,王冬梅,欧阳德宏[5](2020)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应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文中认为目的:探究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诊断中应用价值。方法:抽选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附属均安医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接收的RA患者40例,设为RA组,并取同时期收治的患有其他类型自身免疫系统疾病患者40例,设为对照1组;取40例于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附属均安医院接受健康体检正常者40例,设为对照2组;三组均借助免疫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s,RF),借助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定量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yclic Citrullinated Peptide,CCP)及抗RA33抗体;并借助免疫荧光法检测抗角蛋白抗体(Anti Keratin Antibody,AKA)水平,对比三组四项指标阳性率,并分析其特异性,敏感性。结果:研究组抗RA33、抗AKA、抗CCP阳性率相比其余两组更高,且RF在RA诊断中具有较高敏感度,但抗RA33、抗AKA、抗CCP诊断RA特异性更高(P <0.05)。结论:抗RA33、抗AKA、抗CCP在RA早期即可出现,且具有极高特异性,可有效提高早期诊断率,具有较高临床诊断价值。
余方媛[6](2020)在《五种抗体联合检测在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文中提出目的:评价抗II型胶原蛋白(CII)抗体、抗RA33抗体、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抗Sa抗体和抗氨基甲酰化蛋白抗体(CarP)抗体在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SNRA)诊断中的意义,并比较多种抗体联合检测在SNRA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或门诊确诊的SNRA患者35例,同期住院或门诊确诊的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皮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15例,同期我院健康中心进行健康体检者1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SNRA患者为病例组,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为病例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ELISA法检测抗CII抗体、抗RA33抗体、抗MCV抗体、抗Sa抗体和抗CarP抗体,检测结果与临床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三组间抗体水平比较:35例病例组的抗CII抗体、抗RA33抗体、抗MCV抗体、抗Sa抗体和抗CarP抗体水平分别为38.38±33.42 ug/L、28.98(10.96,124.85)U/L、9.54(4.32,14.83)ug/L、3.20(2.77,14.00)ng/L和7.94(6.61,16.62)U/m L;15例病例对照组的抗体水平分别为24.87±13.91 ug/L、21.8(9.63,38.92)U/L、13.33(1.99,19.04)ug/L、2.66(2.01,9.14)ng/L和7.33(5.08,9.58)U/m L;10例健康对照组抗体平均水平分别为13.75±6.96 ug/L、9.84(3.66,17.08)U/L、9.83(6.51,16.02)ug/L、2.31(2.04,2.77)ng/L和6.44(5.03,8.57)U/mL;病例组的抗CII抗体值均高于病例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F=3.669,P=0.032),且病例组和病例对照组的抗RA33抗体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H=7.521,P=0.023),同时病例组患者中抗Sa抗体值高于对照组(H=8.687,P=0.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各组间阳性率比较:病例组患者中抗CII抗体阳性率高于病例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39),同时抗CarP抗体阳性率高于病例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病例组抗体水平与疾病活动参数的比较:病例组中抗CII抗体、抗MCV抗体和抗CarP抗体阳性患者的ESR和DAS28水平均分别高于各自抗体阴性组,且抗CII抗体阳性SNRA患者的平均CRP水平显着高于阴性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病例组抗体水平与X线分期的比较:患者中不同X线分期的血清抗MCV抗体和抗CarP抗体水平均有差异(P<0.05),X线分期越高,抗CarP抗体可能含量约高;5.病例组抗体水平与疾病活动参数及X线的相关性:患者中5种抗体与临床参数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CRP、ESR、DAS28、X线分期与抗CarP抗体水平均呈显着相关性(P<0.05);DAS28关节活动评分以及骨破坏X线分期与抗MCV抗体、抗CarP抗体均呈强相关性(r>0.40,P<0.05);6.ROC曲线分析:单个抗体检测:以ROC曲线下面积研究单个抗体对SNRA诊断价值,抗CII抗体、抗RA33抗体、抗MCV抗体、抗Sa抗体、抗CarP抗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5、0.658、0.490、0.707和0.644;多个抗体联合检测:抗RA33抗体+CarP抗体、MCV抗体+CarP抗体、CII抗体+RA33抗体+MCV抗体、CII抗体+RA33抗体+Sa抗体和CII抗体+RA33抗体+CarP抗体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4、0.782、0.771、0.751和0.771。结论:1.SNRA患者的抗CII抗体含量高于其他组,可以作为SNRA辅助鉴别指标;2.抗MCV抗体具有较好反映疾病活动度的特点,可以用于SNRA疾病活动监测;3.抗CarP抗体能够较好的反映SNRA患者影像学疾病进展程度;4.单项检测抗CII抗体和抗Sa抗体对SNRA的诊断价值较高,其中抗Sa抗体具有较高敏感性,而抗CII抗体具有更好地特异性;5.联合检测抗RA33抗体+抗CarP抗体和抗MCV抗体+抗CarP抗体对SNRA的诊断价值较高,均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岳超,刘勤,白虹[7](2020)在《联合检测抗CCP、RF、抗RA33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类风湿因子(RF)、抗RA33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中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确诊RA患者266例、非RA风湿病患者228例(结缔组织病、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健康体检者215名,检测3组抗CCP、RF、抗RA33数值,统计各指标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通过Spearman相关分析探讨各指标之间的关系;ROC曲线比较各指标的诊断性能;通过平行试验与系列实验探讨3项指标联合检测RA的诊断效能。结果:RA患者各指标数值均显着高于非RA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与健康对照组(P <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RA患者抗CCP与抗RA33之间不存在关系,RF与抗CCP、RF与抗RA33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P <0.01);ROC曲线分析显示,抗CCP、RF、抗RA33的AUC值分别为0.942、0.922、0.653;3项指标中,阳性率:RF>抗CCP>抗RA33,敏感度:RF>抗CCP>抗RA33,特异度:抗RA33>抗CCP>RF;平行试验敏感度增高(98.50%),但特异度降低(64.91%),系列实验敏感度为15.41%,特异度为98.68%。结论:抗CCP、RF、抗RA33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RA的敏感度与特异性,适用于RA的早期诊断,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岳超,刘勤,李捷,韩雪[8](2019)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效能》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类风湿关节炎(RA)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RA患者266例(RA组)、非RA风湿病(结缔组织病、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患者228例(非RA组)、体检健康者215例(健康对照组),采集空腹静脉血,采用血细胞分析用染色液试剂盒检测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算NLR;采用ELISA法检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抗RA33抗体;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F);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C反应蛋白(CRP);采用改良魏氏法检测红细胞沉降率(ESR)。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NLR、抗CCP抗体、RF、抗RA33抗体、CRP、ESR对RA的诊断效能。结果与健康对照组和非RA组相比,RA组NLR、抗CCP抗体、RF、抗RA33抗体、CRP、ESR水平均升高(P均<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非RA组NLR、抗CCP抗体、RF、抗RA33抗体、CRP、ESR水平均升高(P均<0.05)。NLR、抗CCP抗体、RF、抗RA33抗体、CRP、ESR诊断RA的ROC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8、0.942、0.922、0.653、0.722、0.678;NLR、抗CCP抗体、RF、抗RA33抗体、CRP、ESR诊断RA的敏感度分别为60.9%、84.96%、86.84%、18.05%、41.73%、46.24%,特异度分别为78.9%、85.96%、79.82%、90.35%、68.86%、72.37%,阳性预测值分别为77.14%、87.60%、83.40%、68.57%、60.99%、66.1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3.38%、83.05%、83.87%、48.58%、50.32%、53.57%。结论 NLR对RA的诊断效能较抗CCP抗体、RF差,但较CRP、ESR好,临床可用于辅助诊断RA。
舒碧莹[9](2019)在《补肾通络方治疗肝肾阴虚型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及炎症相关因子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补肾通络方治疗肝肾阴虚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相关因子的影响,在探讨补肾通络方临床疗效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实验室指标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价值,为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收集上海市中医医院风湿科门诊符合中西医诊断及中医肝肾阴虚型诊断标准的6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方法,将6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补肾通络方治疗+甲氨蝶呤;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疗程均为12周。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具体包含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休息痛、患者对疾病活动性的整体评价、医生对疾病活动性的整体评价)、患者关节功能评估、疗效评估、中医症候及积分改善情况、实验室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白介素1β、白介素2受体、白介素6、白介素8、白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及安全性指标(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谷丙转氨酶、肌酐、尿常规、粪常规+OB)。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休息痛、患者对疾病活动性的整体评价、医生对疾病活动性的整体评价、患者关节功能评估均改善,两组治疗前后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能降低CRP、ESR、RF、抗CCP抗体、IL-6、TNF-α水平,治疗前后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不能有效降低IL-1β、IL-2R、IL-8、IL-10(P>0.05)。3、治疗组患者ACR20的有效率80.63%与对照组60.00%相近(P>0.05)。4、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有效率83.37%优于对照组50.00%,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5、两组均对安全性指标无影响(P>0.05)。结论:一、补肾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肝肾阴虚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和实践。二、补肾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肝肾阴虚型类风湿关节炎,CRP、ESR、RF、抗CCP抗体、IL-6、TNF-α水平下降更明显。提示除CRP、ESR、RF、抗CCP抗体外,考虑IL-6、TNF-α也参与肝肾阴虚型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过程。
许闫[10](2019)在《RF、抗Carp抗体、抗CCP抗体、抗MCV抗体和抗hnRNP A2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检测价值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抗氨甲酰化蛋白(carbamylation protein,Carp)抗体、抗环瓜氨酸多肽(cycliccitrullinated peptide,CCP)抗体、抗突变型瓜氨酸化波形蛋白(mutant citrullinated vimentin,MCV)抗体、抗异质性胞核核糖核蛋白A2(heterogeneity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A2,hnRNP A2)抗体对RA的检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月天津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空港医院、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收治的97例RA患者为RA组,选取同时期70例非RA免疫系统疾病患者为非RA组,93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采集各组外周血标本进行检测。1.RF检测:用贝克曼公司RF检测试剂盒对实验人群血清RF值进行检测。2.抗CCP抗体检测:使用合成的生物素化CCP多肽作为抗原,对实验人群中抗CCP抗体进行ELISA检测。3.抗Carp抗体检测:采用氨甲酰化胎牛血清(本实验室制备)作为抗原,对实验人群中抗Carp抗体进行ELISA检测。4.抗hnRNPA2抗体检测:选择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对hnRNPA2进行克隆、表达和纯化。使用hnRNPA2作为抗原,对实验人群中抗hnRNPA2抗体进行ELISA检测。5.抗MCV抗体检测:选择大肠杆菌表达系统,对突变型波形蛋白进行克隆、表达和纯化,并对突变型波形蛋白进行瓜氨酸化,制备瓜氨酸化突变型波形蛋白作为检测抗原,对实验人群中抗MCV抗体进行ELISA检测。比较RF、抗Carp抗体、抗CCP抗体、抗MCV抗体、抗hnRNP A2抗体、单一检测和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1.利用大肠杆菌系统成功扩增出突变型波形蛋白,hnRNPA2两个目的片段,表达纯化出了突变型波形蛋白,hnRNPA2两种较高纯度的抗原。2.使用氰酸钾对胎牛血清进行氨甲酰化,制备出氨甲酰化胎牛血清。3.使用PAD4对表达出的突变型波形蛋白进行瓜氨酸化,制备出瓜氨酸化突变型波形蛋白。4.RA组中RF、抗CCP抗体、抗Carp抗体、抗MCV抗体、抗hnRNPA2抗体阳性率均高于非RA疾病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RF对RA检测的灵敏度为65.98%,特异性为74.85%,约登指数为0.408,AUC为0.704。抗CCP抗体对RA检测的灵敏度为73.19%,特异性为85.89%,约登指数为0.591,AUC为0.795。抗Carp抗体对RA检测的灵敏度为41.24%,特异性为85.89%,约登指数为0.271,AUC为0.636。抗MCV抗体对RA检测的灵敏度为71.13%,特异性为87.73%,约登指数为0.589,AUC为0.794。抗hnRNPA2抗体对RA检测的灵敏度为30.93%,特异性为90.8%,约登指数为0.217,AUC为0.609。6.RF+抗CCP抗体联合检测的组合,灵敏度为85.56%,特异性为73.62%,约登指数为0.592,AUC为0.796。RF+抗CCP抗体+抗Carp抗体联合检测灵敏度为90.72%,特异性为72.39%,约登指数为0.631,AUC为0.821。RF+抗CCP抗体+抗Carp抗体+抗MCV抗体联合检测灵敏度为95.88%,特异性为71.78%约登指数为0.677,AUC为0.845。RF+抗CCP抗体+抗Carp抗体+抗hnRNPA2抗体联合检测灵敏度为92.78%,特异性为71.17%,约登指数为0.640,AUC为0.828。RF+抗CCP抗体+抗hnRNPA2抗体+抗MCV抗体联合检测灵敏度为94.85%,特异性为71.78%,约登指数为0.666,AUC为0.840。五种指标联合诊断时,灵敏度98.96%,特异性70.55%,约登指数为0.695,AUC为0.861。结论1.联合检测诊断RA的灵敏度高于各指标单项检测(p<0.05),且约登指数、AUC值高于单项检测。2.联合检测约登指数、AUC值:五项指标联合检测>RF+抗CCP抗体+抗Carp抗体+抗MCV抗体>RF+抗CCP抗体+抗MCV抗体+抗hnRNPA2抗体>RF+抗CCP抗体+抗Carp抗体+抗hnRNPA2抗体>RF+抗CCP抗体+抗Carp抗体>RF+抗CCP抗体。
二、RF、抗RA33抗体、抗CCP抗体联合检测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RF、抗RA33抗体、抗CCP抗体联合检测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抗RA33抗体 类风湿因子抗体 超敏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检测方法: |
1.3实验结果: |
1.4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3组各项指标水平比较: |
2.2 5项指标对RA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析: |
2.3 联合检测多项指标对RA的诊断评价: |
2.4 各项检测指标对RA诊断效能的ROC曲线分析: |
3 讨论 |
(2)血清标志物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 |
1.1.1 一般资料: |
1.1.2 仪器和试剂: |
1.2 方法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三组中血清标志物比较分析 |
2.2 三组中抗CCP、抗MCV、GPI抗原、RF、MMP-3、抗RA33、SAA阳性检出率的比较分析 |
2.3 抗CCP、抗MCV、GPI抗原、RF、MMP-3、抗RA33、SAA单独检测对早期RA的诊断效能评价 |
2.4 联合检测抗CCP、GPI抗原、抗MCV、RF对早期RA的诊断效能评价 |
3 讨论 |
(3)类风湿关节炎新型自身抗体的筛选与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前言 |
2.对象与方法 |
3.结果 |
4.讨论 |
5.结论 |
6.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综述 自身抗体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4)联合检测降钙素和降钙素原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材料和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抗体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5)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应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标准 |
1.3 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四项指标阳性率对比 |
2.2 不同检测结果对比 |
3 讨论 |
(6)五种抗体联合检测在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内容 |
2 材料与方法 |
3 实验方法与步骤 |
3.1 资料的收集 |
3.2 实验步骤 |
3.2.1 实验原理 |
3.2.2 实验步骤 |
3.2.3 计算结果 |
4 研究对象 |
4.1 纳入标准 |
4.2 排除标准 |
5 统计学处理 |
结果 |
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
2 三组间五种抗体值比较 |
3 三组间阳性检出率比较 |
4 疾病活动参数在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间的差异 |
4.1 ESR在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间差异 |
4.2 CRP在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间差异 |
4.3 DAS28在抗体阳性组和阴性组间差异 |
5 各抗体和X线分期关系的比较 |
6 抗体与RA疾病活动参数相关性比较 |
7 ROC曲线分析 |
7.1 单一抗体ROC曲线分析 |
7.2 多种抗体组合的ROC曲线分析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7)联合检测抗CCP、RF、抗RA33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仪器、试剂与方法 |
1.3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2.1 3组间抗CCP、RF、抗RA33数据比较分析 |
2.2 RF与抗CCP、抗RA33之间相关分析 |
2.3 3组中抗CCP、RF、抗RA33阳性检出率的比较分析 |
2.4 抗CCP、RF、抗RA33诊断RA的ROC曲线分析 |
2.5 抗CCP、RF、抗RA33等3项指标单独检测对RA的诊断效能评价 |
2.6 3项指标间平行试验对RA的诊断效能评价 |
2.7 3项指标间系列实验对RA的诊断效能评价 |
3 讨论 |
(8)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效能(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各组NLR及抗CCP抗体、RF、抗RA33抗体、CRP、ESR测算 |
1.3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各组NLR及抗CCP抗体、RF、抗RA33抗体、CRP、ESR水平比较 |
2.2 NLR及抗CCP抗体、RF、抗RA33抗体、CRP、ESR诊断RA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
2.3 NLR及抗CCP抗体、RF、抗RA33抗体、CRP、ESR诊断RA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
3 讨论 |
(9)补肾通络方治疗肝肾阴虚型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及炎症相关因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汇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资料和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诊断标准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剔除标准 |
1.5 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病例来源及分组 |
2.2 治疗方法 |
2.3 观察内容 |
2.4 疗效评定标准 |
3 统计学分析 |
4 伦理学要求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1 一般情况 |
2 疗效评价 |
2.1 总体疗效 |
2.2 中医证候疗效 |
3 临床症状和体征 |
4 实验室指标变化 |
4.1 治疗前后两组ESR、CRP、RF、抗CCP抗体变化 |
4.2 治疗前后两组IL-1β、IL-2R、IL-6 变化 |
4.3 治疗前后两组IL-8、IL-10、TNF-α变化 |
5 安全性检测 |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
1 现代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 |
1.1 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 |
1.2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 |
1.3 类风湿关节炎的相关实验室指标 |
1.4 类风湿关节炎的动物模型 |
1.5 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治疗药物 |
1.6 小结 |
2 祖国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认识 |
2.1 病名 |
2.2 病因病机 |
2.3 辨证分型 |
2.4 各医家经验方 |
2.5 单味中药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
3 补肾通络方的组方依据 |
4 补肾通络方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
5 补肾通络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
5.1 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 |
5.2 临床症状和体征 |
5.3 实验室指标的观察 |
5.4 安全性指标的观察 |
6 结论 |
7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文献综述 ANCA、IL-1、IL-6、TNF-α四项检测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二:论着 |
附录三: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
附录四:知情同意书 |
附录五:伦理 |
附录六:病例报告表 |
(10)RF、抗Carp抗体、抗CCP抗体、抗MCV抗体和抗hnRNP A2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检测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目的、方法 |
1 对象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1.1 RA组 |
1.1.2 非RA风湿性疾病组 |
1.1.3 对照组 |
1.2 材料和仪器 |
1.2.1 主要实验材料 |
1.2.2 实验所用主要仪器及耗材 |
1.3 .试验方法 |
1.3.1 RF检测 |
1.3.2 CCP抗原的合成及抗CCP抗体检测 |
1.3.3 氨甲酰化抗原制备及抗Carp抗体检测 |
1.3.4 hnRNPA2抗原制备及抗hnRNPA2抗体的检测 |
1.3.5 MCV抗原制备及抗MCV抗体检测 |
2 结果 |
2.1 抗原制备结果 |
2.1.1 生物素化CCP制备结果 |
2.1.2 Carp制备结果 |
2.1.3 hnRNPA2制备结果 |
2.1.4 MCV制备结果 |
2.2 检测条件摸索 |
2.2.1 RF检测 |
2.2.2 抗CCP抗体检测 |
2.2.3 抗Carp抗体检测 |
2.2.4 抗MCV抗体检测 |
2.2.5 抗hnRNPA2抗体检测 |
2.3 RF、抗CCP抗体、抗Carp抗体、抗MCV抗体、抗hnRNPA2抗体检测结果 |
2.3.1 RF、抗CCP抗体、抗Carp抗体、抗MCV抗体、抗hnRNPA2抗体在各组中阳性率比较 |
2.3.2 单项指标阴性组中其余指标的阳性例数 |
2.3.3 五项指标单项检测和联合检测的结果比较 |
2.3.4 ROC曲线分析 |
3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附录 |
综述 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清学诊断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RF、抗RA33抗体、抗CCP抗体联合检测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抗环瓜氨酸肽抗体 抗RA33抗体 类风湿因子抗体 超敏C反应蛋白 红细胞沉降率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J]. 杨平平. 实用医技杂志, 2021(06)
- [2]血清标志物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王龙龙,白敏,张健.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21(05)
- [3]类风湿关节炎新型自身抗体的筛选与鉴定[D]. 陆群群. 安徽医科大学, 2021
- [4]联合检测降钙素和降钙素原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D]. 刘颖文. 重庆医科大学, 2020(12)
- [5]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应用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J]. 梁晓静,王冬梅,欧阳德宏. 中医临床研究, 2020(09)
- [6]五种抗体联合检测在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D]. 余方媛. 皖南医学院, 2020(01)
- [7]联合检测抗CCP、RF、抗RA33在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应用[J]. 岳超,刘勤,白虹.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20(01)
- [8]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效能[J]. 岳超,刘勤,李捷,韩雪. 山东医药, 2019(24)
- [9]补肾通络方治疗肝肾阴虚型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及炎症相关因子的研究[D]. 舒碧莹.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RF、抗Carp抗体、抗CCP抗体、抗MCV抗体和抗hnRNP A2抗体联合检测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的检测价值分析[D]. 许闫. 天津医科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