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学建模在土木工程土方调配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闫若钰,王宗敏[1](2021)在《基于BIM技术的土石方调运程序化探究》文中研究说明设计前期的土石方工程量计算与土石方调配方案制定是关乎工程项目成本的关键环节。基于BIM技术的土石方量计算不仅节省时间与人力,且计算结果误差小、精度高,方法简便易于修改调整;使用可视化编程软件Dynamo提取Revit中的土石方填挖量信息,创建算法,开发自定义节点,程序化求解土石方调配问题,简单高效且结果精确;有利于方案的比选和优化,更适合当下越来越复杂的大型基建项目。本文首先分析了基于BIM技术如何在Revit软件里进行土石方填挖量的计算与获取;其次进行了基于运筹学运输问题对土方调运问题的数学建模分析;再次进行了Dynamo节点的二次开发,利用C#语言编写动态链接库,使用IronPython脚本调用模型求解类库求解土石方调运问题;最后用实例进行计算验证。研究表明,基于BIM技术提取土石方填挖量,并程序化求解土石方调运问题是切实可行的,也是高效准确的。
胡滨,张勇,刘颖,黎娆[2](2021)在《基于三维实景与BIM模型的土方工程分区调配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利用传统CAD图纸进行土方工程量计算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计算的土方量与实际存在较大的差别;在实际施工中项目管理人员大多是根据实际工程经验制定土方调配方案,该方法不能够满足大型复杂项目的土方调配。因此在准确计算土方量的基础上满足挖填平衡、全局最优的原则建立土方调配模型,制定土方调配方案至关重要。本文依托某机场项目为其提供最优化的土方调配方案,主要介绍基于三维实景和BIM模型土方工程量准确算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在运筹学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MATLAB计算土方调配方案,通过某机场的工程实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
胡滨,张勇,刘颖,黎娆[3](2021)在《基于三维实景与BIM模型的土方工程分区调配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利用传统CAD图纸进行土方工程量计算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计算的土方量与实际存在较大的差别;在实际施工中项目管理人员大多是根据实际工程经验制定土方调配方案,该方法不能够满足大型复杂项目的土方调配。因此在准确计算土方量的基础上满足挖填平衡、全局最优的原则建立土方调配模型,制定土方调配方案至关重要。本文依托某机场项目为其提供最优化的土方调配方案,主要介绍基于三维实景和BIM模型土方工程量准确算量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在运筹学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MATLAB计算土方调配方案,通过某机场的工程实例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
张天航[4](2020)在《基于大系统理论的复杂地形土方调配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土方调配是建筑工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前期工作,无论是住宅建筑、工业建筑还是堆石坝工程等建筑工程,土方调配工程几乎存在于所有工程建设中。在大型场地施工时,土方调配对工程造价起着决定性作用,并对在建施工项目的效益、进度、安全、质量、周边环境等有着显着影响。然而,在山地环境中,地形复杂多变,土方工程施工实属困难,以往的调配方式对于此地形优化性不强,因此本文以承德某山地项目为案例,研究在复杂山地地形条件下土方调配优化问题,结合大系统分解协调理论,建立土方调配模型。首先对土方调配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对目前常用的土方调配方法(线性规划、土方累计图法)进行了分析比较,然后对土方调配的相关理论基础概念进行叙述,主要叙述了土方调配的步骤、划分原则,并且详细讲解了土方调配工程的组成元素和影响土方调配的因素有哪些。针对本工程实例情况,提出一种大系统分解协调模型与土方调配相结合的方法。论文进一步建立土方调配大系统优化模型。将弃土区加入到土方调配运距表中,先是考虑了不同种类的土壤物理性质不同对土方调配的影响,将土壤的物理性质这一影响因素加入到土方调配模型中。然后分别对土方调配中的各项单价进行了介绍并将其引入土方调配模型中。引入工程实例,通过将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与Autodesk Revit相结合对施工场地进行可视化分析,并通过Autodesk Revit快速计算出施工现场的挖填土方量,为土方挖填量的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接着按照大系统分解协调的方法对施工现场进行分区。与传统方式相比较,本方法有效缩短了调配距离,避免了大面积的施工现场土方调配,证明大系统分解协调模型对土方调配的成本有着显着减少。最后,通过调研统计,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土方调配综合评价模型,采用三层次两阶段的综合评价模型,并将本工程案例运用该模型进行综合评估。其中,通过计算土方调配的成本管控、进度控制、安全措施、环境保护这四方面的指标权重,得出这四方面的权重系数,进而得到本工程土方调配方案的评价结果。
赵芸[5](2019)在《基于智能优化算法的土石方优化调配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土石方调配是一个复杂的资源配置优化问题,需要科学高效地串联各施工环节,权衡经济、安全、便捷等多方面约束,智能化地寻求科学经济的土石方调配方案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土石方工作者的重要问题。受调配模型和优化手段的限制,传统的土石方调配方法存在难以综合考虑各种线性、非线性因素以及施工地理环境,无法自动协调各施工环节的关系,依赖施工经验的问题。针对土石方调配方面的不足,本文结合智能优化算法和GIS技术,对土石方优化调配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蚁群、粒子群、模拟退火以及粒子群退火算法四种典型的智能优化算法为研究对象,分别构建适应土石方调配问题的算法框架。并将其应用到工程实例,案例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针对土石方调配问题,蚁群算法的最优解结果最佳、运行时间更短,适用性更佳,实用性更高。(2)从宏观角度,针对区域间的土石方调配,分析全寿命周期成本,引入施工次序作为决策变量,建立土石方动态优化调配模型。并基于蚁群算法研究模型优化方法,针对具体工程进行方法的应用。结果表明与基本蚁群算法相比,改进算法的运行时间缩短了约102秒,提高了效率;与线性规划法相比,最小成本的相对误差约为1.13%,在逼近最优成本的基础上可以考虑施工次序与非线性约束,能更好地贴近工程实际成本。(3)从微观角度,针对区域内小范围的自填挖调配,考虑调配所处的地形环境,将调配路径规划由二维转向三维。并从状态转移规则、信息素更新策略、解锁机制三个方面改进蚁群算法,研究综合考虑运输安全性、经济性、高效性的三维调配路径规划方法。最后,基于研究得到的三维调配路径规划方法,结合块理论思想,建立三维空间的自填挖调配模型,引入优先级及边缘检测策略进行自填挖调配应用。(4)结合研究的土石方调配理论和方法,基于Web GIS技术设计与开发了具有图层可视化、土石方量计算、分区统计、调配方案自动优化功能的土石方调配智能管理系统,为土石方调配提供决策支持,以加强施工人员间的沟通,减少不必要的施工差错。
吴钦[6](2019)在《长沙黄花机场跑道土方调配方法及其应用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土木建筑行业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其中土方工程在土木建筑工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目前,大多数的国内土方调配工程在施工过程时,项目管理人员大都是根据土方累积图方法和实际工程经验来制定土方的调配方案。这种方式显然不能满足复杂土体的大型土方调配工程,因此,建立适用于大型复杂土方调配的模型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重要议题。本文以某机场跑道的土方调配工程为背景,从土方调配模型的建立、模型的运用以及调配完成后的综合评定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技术分析。首先,详细介绍了土方调配的基本理论与模糊数学层次分析法的内容。其一,从土方调配的定义出发,指出土方工程是集开挖、填筑、中转、弃渣、料场开采以及运输等环节所组成的综合系统,应用广泛,是工程建设中基本的组成部分。其二,介绍了土方调配区域划分的原则,并且详尽叙述了土方调配工程的组成要素以及影响土方调配的主要因素。其三,从层次分析法理论和模糊数学理论这两个方面引申到模糊层次分析方法的理论基础,为后文中的模糊综合评定模型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其次,运用土方调配理论,确定土方调配工程中料物的流向与费用的组成,影响土石方调配单价的因素等,构筑土方调配的数学模型并将其优化。并介绍了三种求解线性规划问题的方法,比较其优缺点,最终选择LINGO14.0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然后,把实际的工程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于已建立的土方调配模型中。对土方调配工程案例进行系统分析,介绍了工程案例的基本情况,包括土方调配场地的地质构造和地震效应与地下水情况,该工程的特点、难点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对该项目土方调配进行整体规划并且对各调配区域做了初步分析,确定了与土方调配相关的参数、各个调配区域间的运输距离以及调配单价;并且应用土方调配求解软件求解得出土方调配的方案,对调配结果进行分析,从施工机械的选择与调配区域的划分这两方面给出了针对土方调配的建议。最后,基于模糊数学层次分析法的基本理论,建立了土方调配后的综合评估模型,并且运用该模型对本文案例中的土方调配工程进行了综合评估。采用三层次两阶段的综合评价模型。系统层是从土方调配的费用评价、土方调配效率评价以及环保评价这三个方面考虑;因素层是给出影响系统层各指标对应的各个参考要素。建立综合评估模型之后,构造系统层各指标的评判矩阵,得出系统层三个指标的评判结果,再结合系统层三个指标相对于目标层的权系数向量,得出整体评估结果。针对大型、复杂土体的土方工程的土方调配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问题。本文一方面构筑了一个优化后的土方调配数学模型,另一方面将模糊层次分析法引入到了土方调配方案的综合评定中,对同类型的土方调配工程也有一定的参考与借鉴意义。
李海霞[7](2018)在《BIM技术在立交规划方案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立交规划方案设计把控着立交建设的总方向,目前其主要基于二维的思维方式进行,存在着选线不够直观精确、平纵横设计易出现偏差且修改繁琐、方案展示难以真实表达设计意图、方案优选不能在三维环境下进行、设计信息管理低效等问题,而BIM技术是通过参数化模型对项目信息进行高效管理的数据集成技术,具有信息动态关联、协同性、可视化、可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等优势,为解决目前立交规划方案设计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本文通过对BIM技术与CAD技术本质区别的分析,得出了BIM技术在信息管理、协同工作、可视化设计、性能化分析、工程量统计、出图等多个方面所具有的显着优势;通过对多种方案优选方法的对比,确定了结合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进行立交规划方案的优选;并在探讨BIM各大核心建模软件的功能与适用领域的基础上,选择Autodesk平台的Civil3D、Raster Design、Infra Works、Subassembly Composer等软件,对BIM技术在立交规划方案设计各个环节中的应用进行了详细且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基于BIM的立交规划方案设计体系,涵盖从三维数字化地形建立及分析、卫星图像配准、立交规划方案三维选线、平纵线形优化设计、可视化设计、超高与加宽设置、部件开发、装配设计到BIM模型创建的全流程。本文在所提出的基于BIM的立交规划方案设计体系的基础上,对平山立交项目进行了三个规划方案的选线与设计,同时构建了多层次、多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其进行综合评价,并对优选出的最优规划方案建立了包含项目详细信息的BIM模型。在该依托工程的各设计环节中验证了所提出的设计体系的切实可行性及其巨大优势,解决了立交规划方案三维选线、复杂线形设计、可视化横断面设计、直观环境下的方案优选、超高、加宽、自定义部件开发、端部模型设计等技术难点。本文以所建立的平山立交最优规划方案BIM模型为载体,研究了在BIM技术支持下模型的应用拓展方法,包括三维空间视距分析、基于DEM的土方量计算、土方调配、模型出图、驾驶模拟等多个方面,分别实现了对立交分流鼻端识别视距、汇流鼻端通视三角区、匝道停车视距的直观分析判断,对全程落地道路、非全程落地道路土方量的实时精确计算,对土方的科学合理调配与平衡,对平面、纵断面、横断面图纸的快速创建,对立交驾驶情况的真实化感受,从而最大化地开发并体现了BIM模型的价值。
邓朗妮,罗日生,郭亮,马晋超,黄晓霞[8](2018)在《基于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算法的土方调配》文中研究指明土方工程量的计算和合理制定土方调配方案是大型工程建设项目的关键环节,对降低工程建设项目的成本,节省造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土方工程量计算不仅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资源与时间,而且计算的土方工程量与实际存在着较大的算量误差。文章主要介绍基于Civil 3D土方工程量算量方法的基本思路以及分析如何借助运筹学线性规划数学模型解决土方工程量的调配问题,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数学模型解决土方工程量调配问题的可行性,最终绘制出土方调配方案图,便于施工企业管理者进行土方工程施工决策,制定符合工程实际的土方施工方案。分析表明:运用Civil 3D软件辅助土方工程量计算效率高,结果准确,采用线性规划数学模型解决土方调配问题切实可行。
汪斌[9](2018)在《基于BIM技术的道路三维设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三维可视化技术在土木工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道路、铁路领域。BIM技术的技术成熟,使得道路信息模型(RIM)应运而生。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作为一种先进的设计手段和管理平台,正在推动着整个工程建设领域的生产方式的变革。BIM技术的优势显而易见,广泛运用BIM技术,一方面可以提高设计效率,降低设计成本,减少人力、物力浪费,最大限度的实现预期设计目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各专业之间的契合度。因此,BIM技术必将成为未来道路工程设计的发展趋势。我国道路设计领域引入BIM技术后,新颖的理念和功能令人耳目一新,然而,当前BIM技术在道路设计领域的研究和推广还十分不足,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本文立足于BIM技术理论,将BIM技术与道路工程结合起来,研究其在道路设计中的应用方法。论文首先对国内国外BIM的发展现状和道路设计现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信息化必将成为未来道路建设领域的发展方向,BIM技术在未来的道路建设领域将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进一步对传统的二维设计方法和新兴的BIM设计手段作了对比分析,指出了BIM技术在道路设计领域所具有的优势。本文论述了道路信息模型参数化构建技术,并运用Civil 3D软件,深入研究了基于BIM技术的道路设计方法,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道路设计体系。基于所创建的BIM模型,本文继而进行了相应的应用拓展,涵盖了道路土方量计算、多专业设计成果碰撞、土方调配、驾驶模拟和视距分析等方面。在此基础上,论文将所研究的BIM道路设计方法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将其应用到成渝互通立交工程项目,对所提出的BIM基本设计方法作了进一步的深化,并对其技术难点作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最终成功构建出本项目的BIM模型,将其导入到Autodesk Infraworks软件中进行交互,并对其做了优化和调整,进行了直观的三维可视化展示,验证了技术框架的可行性。BIM技术在目前来看是一项非常前沿的技术,但是在道路设计领域仍然推进乏力,进度缓慢,它是否能够更好的发展,不仅需要工程建设领域全行业人员的不断努力,还需要焕发自身魅力和借助体制的力量。
杨凯,路维[10](2017)在《土石方调配中数学模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文中针对土石方调配问题建立了数学模型,根据优先对运距最小的调配区进行调配的原则制定初始调配方案,并通过假想运距和检验数对方案进行优化得到最优方案,给出了土石方调配图。
二、数学建模在土木工程土方调配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学建模在土木工程土方调配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BIM技术的土石方调运程序化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基于BIM技术的土石方量计算方法 |
1.1 原始地形数据的获取与模型建立 |
1.2 场地平整与场地划分 |
1.3 土石方填挖量提取 |
2 基于运筹学的土石方调运数学建模 |
2.1 运输问题的数学模型 |
2.2 土方调运数学建模 |
3 Dynamo节点二次开发与数据处理 |
3.1 IronPython与C# 动态链接库(.dll文件)调用 |
3.2 C#求解类库的代码实现 |
3.3 Dynamo求解节点的代码实现 |
3.4 输入参数的数据处理 |
3.5 可求解的完整Dynamo节点 |
4 算例分析 |
4.1 建模与求解 |
4.2 结果分析 |
5 结 论 |
(3)基于三维实景与BIM模型的土方工程分区调配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基于三维实景模型的土方量计算方法 |
1.1 土方工程三维实景模型建立思路 |
1.2 三维实景模型与BIM模型比对获取精准土方量 |
2 土方工程量调配方法研究 |
2.1 实施技术路线 |
2.2 土方工程量调配模型 |
3 机场土方调配应用实例 |
3.1 某机场项目背景介绍 |
3.2 三维实景与BIM模型比对分区土方量结果 |
3.3 土方调配最优方案设计与确定 |
3.4 调配方案与设计方案的比对和分析 |
4 结语 |
(4)基于大系统理论的复杂地形土方调配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国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主要研究方法和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土方调配基本理论 |
2.1.1 土方调配的定义 |
2.1.2 土方调配工程的组成要素 |
2.1.3 土方调配的步骤 |
2.1.4 土方调配原则 |
2.1.5 影响土方调配的因素 |
2.2 土方调配线性规划模型介绍及其求解方法 |
2.3 大系统理论 |
2.3.1 大系统理论定义 |
2.3.2 大系统的特点 |
2.3.3 递阶控制结构与分解协调原理 |
2.3.4 分解协调的优点 |
2.4 模糊层次分析法相关理论介绍 |
2.4.1 层次分析法理论 |
2.4.2 模糊层次分析法 |
2.4.3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步骤 |
2.5 本章总结 |
第3章 大系统土方调配优化模型的建立 |
3.1 场地内土方的流向 |
3.2 土方调配影响成本的因素 |
3.3 土方调配数学模型的建立 |
3.3.1 土方调配建模思路 |
3.3.2 土的可松性系数和夯实度 |
3.3.3 数学模型 |
3.4 求解方法 |
3.5 本章总结 |
第4章 工程实例 |
4.1 工程简介 |
4.1.1 工程信息 |
4.1.2 工程地质构造 |
4.2 施工重难点 |
4.3 土方调配整体规划 |
4.3.1 土方量计算 |
4.3.2 基本参数的确定 |
4.3.3 确定土方调配单价 |
4.4 结果输出与数据分析 |
4.4.1 土方调配结果输出 |
4.4.2 土方调配结果分析 |
4.5 本章总结 |
第5章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土方调配综合评价 |
5.1 土方调配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
5.2 综合评价 |
5.3 本章总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1 土方调配方案 |
附录2 |
作者简介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
(5)基于智能优化算法的土石方优化调配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土石方优化调配模型的研究现状 |
1.2.2 土石方路径规划方法的研究现状 |
1.2.3 土石方调配系统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论文组织 |
1.3.1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1.3.2 论文组织 |
第二章 土石方调配算法择优 |
2.1 土石方调配基础理论 |
2.2 土石方调配智能优化算法框架 |
2.2.1 土石方调配蚁群算法框架 |
2.2.2 土石方调配粒子群算法框架 |
2.2.3 土石方调配模拟退火算法框架 |
2.2.4 土石方调配粒子群退火算法框架 |
2.2.5 框架优缺点比较 |
2.3 算法应用分析 |
2.3.1 研究区简介 |
2.3.2 传统线性规划法求解 |
2.3.3 优化算法求解及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蚁群算法的区域间调配优化研究 |
3.1 土石方调配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
3.2 考虑施工次序的土石方动态调配 |
3.2.1 模型建立 |
3.2.2 模型求解蚁群算法设计 |
3.3 实例应用 |
3.3.1 研究区概况 |
3.3.2 数据预处理 |
3.3.3 实验及结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块理论的自填挖调配优化研究 |
4.1 块理论方法 |
4.1.1 三维土石方块思想 |
4.1.2 模型建立 |
4.2 基于蚁群算法的三维调配路径规划 |
4.2.1 状态转移规则设计 |
4.2.2 信息素更新策略设计 |
4.2.3 解锁机制设计 |
4.3 三维路径规划实验及结果分析 |
4.3.1 研究区概述 |
4.3.2 状态转移规则改进前后对比实验 |
4.3.3 信息素更新规则改进前后对比实验 |
4.3.4 综合改进实验 |
4.4 三维自填挖调配优化方法及应用 |
4.4.1 三维自填挖调配优化方法 |
4.4.2 案例应用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开发与应用 |
5.1 系统架构设计 |
5.2 服务准备及发布 |
5.2.1 服务准备 |
5.2.2 服务发布 |
5.3 主要功能模块 |
5.3.1 基础操作模块 |
5.3.2 土方量计算模块 |
5.3.3 整体动态调配模块 |
5.3.4 自填挖调配模块 |
5.4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结论 |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6)长沙黄花机场跑道土方调配方法及其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土方调配理论的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的发展 |
1.2.2 国内研究的发展 |
1.3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及内容 |
1.3.1 论文研究的思路和技术路线 |
1.3.2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2.1 土方调配基本理论 |
2.1.1 土方调配的定义 |
2.1.2 调配区域的划分原则 |
2.1.3 土方调配工程的组成要素 |
2.1.4 影响土方调配的主要因素 |
2.2 模糊层次分析法理论基础 |
2.2.1 层次分析法的产生与发展 |
2.2.2 模糊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
2.2.3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产生与发展 |
2.2.4 模糊层次分析法分析的一般步骤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土方调配系统分析及优化模型的建立 |
3.1 土方调配系统分析 |
3.1.1 土方调配料物的流向 |
3.1.2 土方调配费用的组成 |
3.1.3 影响土方调配单价的因素 |
3.2 黄花机场跑道土方调配工程介绍 |
3.2.1 土石方工程概况 |
3.2.2 土石方调配工程的特点 |
3.2.3 土石方调配工程的难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
3.3 土方调配数学模型的建立 |
3.3.1 模型建立前的假设 |
3.3.2 模型中变量的设置 |
3.3.3 数学模型的建立 |
3.4 土方调配数学模型求解方法 |
3.4.1 线性规划方法 |
3.4.2 基于MATLAB软件的实现方法 |
3.4.3 基于LINGO14.0 的求解方法 |
3.4.4 求解方法的比较与选用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土方调配优化模型的应用 |
4.1 土石方调配工程模型的建立 |
4.1.1 土方调配整体规划 |
4.1.2 调配区域的初步分析 |
4.1.3 基本参数的确定 |
4.1.4 土方调配单价的确定 |
4.2 土方调配结果的输出与分析 |
4.2.1 土方调配结果的输出 |
4.2.2 土方调配结果的分析 |
4.3 本章小结 |
第5章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土方调配后进行综合评估 |
5.1 土方调配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
5.2 模糊判断矩阵的建立 |
5.3 模糊一致矩阵的建立 |
5.4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层次单排序与层次总排序 |
5.4.1 层次单排序 |
5.4.2 层次总排序 |
5.5 系统层评估 |
5.5.1 评判矩阵的确定 |
5.5.2 权系数向量的确定 |
5.6 整体评估 |
5.7 本章小结 |
结论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定性评价指标赋值的问卷调查 |
(7)BIM技术在立交规划方案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BIM研究现状 |
1.2.2 立交规划方案设计现状及存在问题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1.3.1 研究内容 |
1.3.2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BIM技术与立交规划方案设计原理 |
2.1 BIM技术 |
2.1.1 BIM的定义 |
2.1.2 BIM技术与CAD技术 |
2.1.3 BIM核心建模软件 |
2.2 立交规划方案设计原理 |
2.2.1 立交规划方案设计原则 |
2.2.2 立交选型原则与步骤 |
2.2.3 立交规划方案设计要点 |
2.3 立交规划方案优选方法 |
2.3.1 优选方法对比 |
2.3.2 层次分析法 |
2.3.3 模糊综合评价法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基于BIM的立交规划方案设计方法研究 |
3.1 基于BIM的立交规划方案设计平台选择 |
3.2 基于BIM的立交规划方案三维选线方法 |
3.2.1 三维数字化地形创建及分析方法 |
3.2.2 卫星图像配准方法 |
3.2.3 立交规划方案三维选线方法 |
3.3 基于BIM的立交规划方案线形优化设计方法 |
3.3.1 平面线形优化设计方法 |
3.3.2 纵断面线形优化设计方法 |
3.4 基于BIM的立交规划方案可视化设计方法 |
3.4.1 道路样式设计方法 |
3.4.2 放坡设置方法 |
3.4.3 桥梁设置方法 |
3.5 基于BIM的立交规划方案超高与加宽设置方法 |
3.5.1 超高设置方法 |
3.5.2 加宽设置方法 |
3.6 基于BIM的立交规划方案装配设计方法 |
3.6.1 部件、代码和装配 |
3.6.2 部件开发方法 |
3.6.3 装配设计方法 |
3.7 基于BIM的立交规划方案BIM模型创建方法 |
3.7.1 BIM模型创建原理 |
3.7.2 BIM模型创建流程 |
3.7.3 立交端部模型处理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基于BIM的立交规划方案设计与优选 |
4.1 工程概况 |
4.2 立交规划方案三维选线 |
4.2.1 三维数字化地形建模与分析 |
4.2.2 卫片配准 |
4.2.3 规划方案三维选线 |
4.3 立交规划方案线形优化设计 |
4.3.1 平面线形优化设计 |
4.3.2 纵断面线形优化设计 |
4.4 立交规划方案可视化设计 |
4.4.1 路基宽度设置 |
4.4.2 可视化横断面设计 |
4.4.3 立交规划方案展示 |
4.5 立交规划方案优选 |
4.5.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4.5.2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
4.5.3 评价指标量化 |
4.5.4 规划方案优选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基于BIM的立交最优规划方案模型创建 |
5.1 路线超高 |
5.1.1 编写超高标准文件 |
5.1.2 路线超高计算 |
5.2 道路加宽 |
5.2.1 道路加宽设计 |
5.2.2 行车道边线设计 |
5.3 横断面装配设计 |
5.3.1 Subassembly Composer部件开发 |
5.3.2 装配设计 |
5.4 BIM模型创建 |
5.4.1 BIM模型建立 |
5.4.2 BIM模型渲染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基于BIM的立交最优规划方案模型应用研究 |
6.1 三维空间视距分析 |
6.1.1 三维空间视距分析原理 |
6.1.2 分流鼻端识别视距分析 |
6.1.3 汇流鼻端通视三角区分析 |
6.1.4 匝道停车视距分析 |
6.2 土方量计算 |
6.2.1 DEM计算法原理 |
6.2.2 全程落地道路土方量计算 |
6.2.3 非全程落地道路土方量计算 |
6.3 土方调配 |
6.3.1 土方调配图 |
6.3.2 土方平衡 |
6.4 模型出图 |
6.4.1 平面出图 |
6.4.2 纵断面出图 |
6.4.3 横断面出图 |
6.5 驾驶模拟 |
6.6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8)基于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算法的土方调配(论文提纲范文)
1 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的研究现状 |
2 基于Civil 3D的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 |
3 土方工程量调配方法研究 |
3.1 实施技术路线 |
3.2 模型选择依据 |
3.3 土方工程量调配数学模型 |
4 土方工程量调配算例 |
5 结语 |
(9)基于BIM技术的道路三维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 |
1.3.1 BIM在国外的研究现状 |
1.3.2 BIM在国内研究现状 |
1.3.3 道路设计的研究现状 |
1.3.4 文献综述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1.6 本章小结 |
2 BIM技术理论及BIM技术与传统设计手段的对比分析 |
2.1 BIM的起源与发展 |
2.1.1 BIM的起源 |
2.1.2 BIM的发展及发展优势 |
2.2 BIM技术概述 |
2.2.1 BIM的定义 |
2.2.2 BIM的特点 |
2.2.3 BIM技术在设计阶段的应用 |
2.3 BIM技术的核心 |
2.3.1 BIM中的关键技术 |
2.3.2 BIM技术的核心能力 |
2.4 传统道路设计手段与BIM技术设计的对比分析 |
2.4.1 对计算机硬件水平的要求 |
2.4.2 本地化应用 |
2.4.3 其他方面 |
2.5 BIM技术给道路设计行业带来的影响 |
2.6 空间思维的转换 |
2.7 本章小结 |
3 基于BIM技术的道路设计方法研究 |
3.1 三维地形曲面的创建与分析 |
3.1.1 使用Civil 3D点数据创建曲面 |
3.1.2 使用AutoCAD对象创建曲面 |
3.1.3 地形图处理及分析 |
3.2 道路路线设计优化 |
3.3 纵断面的创建 |
3.3.1 纵断面的设计 |
3.3.2 纵断面设计规范 |
3.4 横断面的设计 |
3.5 道路建模 |
3.5.1 创建道路模型 |
3.5.2 道路模型的视察 |
3.5.3 重新生成道路模型 |
3.5.4 道路模型常遇到的问题 |
3.6 创建道路曲面 |
3.7 本章小结 |
4 BIM模型的应用研究 |
4.1 道路土方量计算 |
4.2 多专业设计成果碰撞检查 |
4.3 土方调配 |
4.3.1 生成土方调配图 |
4.3.2 分析填挖平衡距离 |
4.4 驾驶模拟 |
4.5 视距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5 BIM技术在工程实例中的应用 |
5.1 项目简介 |
5.2 项目地形曲面三维模型的建立 |
5.2.1 地形曲面的创建 |
5.2.2 地形曲面的分析 |
5.3 互通立交平面线形的翻模 |
5.4 纵断面设计 |
5.5 横断面设计和道路模型的建立 |
5.5.1 装配设计 |
5.5.2 行车道边线设计 |
5.5.3 道路模型的建立 |
5.6 Autodesk Infraworks可视化设计 |
5.7 互通立交BIM模型的多方位展示 |
5.8 本章小结 |
6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10)土石方调配中数学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建立模型 |
2 制定初始调配方案 |
3 优化调整方案 |
4 绘制调配图 |
5 结论 |
四、数学建模在土木工程土方调配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BIM技术的土石方调运程序化探究[J]. 闫若钰,王宗敏.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21(06)
- [2]基于三维实景与BIM模型的土方工程分区调配方法研究[A]. 胡滨,张勇,刘颖,黎娆. 第八届BIM技术国际交流会——工程项目全生命期协同应用创新发展论文集, 2021
- [3]基于三维实景与BIM模型的土方工程分区调配方法研究[J]. 胡滨,张勇,刘颖,黎娆.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21(06)
- [4]基于大系统理论的复杂地形土方调配优化研究[D]. 张天航. 河北工程大学, 2020(04)
- [5]基于智能优化算法的土石方优化调配研究与应用[D]. 赵芸.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9(09)
- [6]长沙黄花机场跑道土方调配方法及其应用效果研究[D]. 吴钦. 湖南大学, 2019(07)
- [7]BIM技术在立交规划方案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李海霞. 重庆交通大学, 2018(01)
- [8]基于线性规划数学模型算法的土方调配[J]. 邓朗妮,罗日生,郭亮,马晋超,黄晓霞.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18(02)
- [9]基于BIM技术的道路三维设计方法研究[D]. 汪斌.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1)
- [10]土石方调配中数学模型研究[J]. 杨凯,路维.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