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扇贝肉营养成分分析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郑环宇,高加龙,章超桦,司蕊,郑惠娜,曹文红,秦小明[1](2021)在《华贵栉孔扇贝肉及其酶解产物对半去势雄性大鼠生殖能力的影响》文中指出为探究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肉及其酶解产物对改善男性生殖能力的功效,该研究以半去势SD雄性大鼠为动物实验模型,考察华贵栉孔扇贝肉及其酶解产物对半去势雄性大鼠的性行为表现、脏器系数、血清性激素水平、阴茎组织一氧化氮(NO)和总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华贵栉孔扇贝肉及其酶解产物可缩短半去势雄性大鼠的勃起潜伏期(P<0.01),增加扑捉次数(P<0.05)、骑乘次数(P<0.05)等性行为表现;显着提升半去势雄性大鼠的睾丸、前列腺-精囊腺系数(P<0.05),能显着提高半去势大鼠血清睾酮(T)含量,稳定黄体生成素(LH)和促卵泡激素(FSH)水平(P<0.05);同时能显着介导NO和NOS的生成。综上,华贵栉孔扇贝肉及其酶解产物对半去势雄性大鼠的生殖能力有一定改善作用,其改善机制可能与调节半去势雄性大鼠血清性激素、促进阴茎信号因子的生成有关。
郑环宇[2](2021)在《华贵栉孔扇贝可食部分及性腺酶解产物对半去势雄性大鼠性功能的影响》文中指出
陈怡静[3](2020)在《琼胶裂解酶菌株的筛选、培育及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海藻包括紫菜、海带、裙带菜等,是在海洋中生长的藻类,以光合作用产生能量。海藻中的多糖类物质含量丰富,而琼胶作为一种天然生物多糖,受到其粘度高、凝胶性能好、不易分解的特性影响,导致在医疗卫生、食品添加、药品行业等方面的应用受到限制。琼胶裂解酶可以水解琼胶多糖,其降解产物琼胶寡糖具有许多生物学活性,例如抗衰老,抗病和抑菌,增强免疫力,抗淀粉老化等,在新药物、新功能性食品、高端化妆品的研发领域都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通过筛选高产琼胶裂解酶菌株,并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处理,进而研究龙须菜的酶促水解并对其产物琼胶寡糖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研磨鲍鱼肠道组织并经筛选培养基筛选,利用平板划线法将菌株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后获得琼胶裂解酶菌株M1-M22。选取单菌株M19经过16S r DNA-PCR扩增,得到该菌株的16S r DNA序列。经琼胶糖凝胶电泳验证,取扩增样品送基因测序公司进行序列测定。利用Gen Bank对测序结果进行BLAST比对,并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进而确认细菌M19的种类为Vibro sp.CF4-11。采用响应面设计方法,优化了产琼胶裂解酶菌株的培养基组成,建立起Ca Cl2浓度、琼脂浓度、蛋白胨浓度对琼胶裂解酶活力的二次回归模型,最佳培养基组为Na Cl40 g/L,Ca Cl2 1.1 g/L,琼脂4.4 g/L,蛋白2.3 g/L,Mg SO4 6 g/L,酵母膏8g/L。在此条件下,酶活性为55.60 U/ml,比以前提高了89%。该菌株可作为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新菌株进行培养,可高效生产琼胶裂解酶,为琼胶寡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新的微生物资源,并在促进海洋资源的深加工和利用中发挥重要作用。以龙须菜为原料,采用琼胶裂解酶酶解法制备琼胶寡糖,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了酶解时间为4h,底物浓度为0.5%,p H值为6.5-7.5,酶解温度为40-50℃,加酶量为25-35 U/m L,并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确定琼胶裂解酶酶解龙须菜制备琼胶寡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45℃,p H值7.0,加酶量35U/m L,时间4h,底物浓度0.5%,在此条件下龙须菜水解度为33.3%。对酶解所得产物进行质荷比检测,测定酶解产物的分子量分布为500-1000,聚合度为3-5,以三糖为主。通过单因素实验的方法证实了龙须菜寡糖对皱纹盘鲍的生长具有明显的促进效果,喂养皱纹盘鲍添加有不同比例龙须菜寡糖的复合饲料和全复合饲料的生长效果做对比,添加有龙须菜寡糖的的皱纹盘鲍生长速度加快,存活率上升,并且品质得到了提高主要表现在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的增加。另外用不同的浸泡溶液研究了琼胶寡糖对鲍鱼和扇贝冷冻过程中保水和保鲜的影响,研究了三个指标,即解冻损失率、蒸煮损失率、质地和海藻酸钠浸泡组相比,龙须菜寡糖浸泡组在保水保鲜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张一江,曹文红,谷莹蕾[4](2020)在《华贵栉孔扇贝香辣海鲜酱的研制》文中指出以华贵栉孔扇贝、小米椒、黄酱为主要原料研制了一种香辣型的海鲜酱调味品。将扇贝脏器处理去除消化腺得到扇贝柱和裙边等可食部,扇贝柱切细丁后在温度60℃下半干制至水分含量为50%~60%,裙边等可食部切碎,添加20%植物油后将各种原料及基料在油温130℃的条件下炒制5~6min。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结合感官评定优化了海鲜酱的配方:扇贝肉20g、黄酱34g、小米椒8g、五香粉0.2g、葱姜蒜粉0.2g、鸡粉1g、白砂糖8g。所得香辣海鲜酱均一稳定,形态粘稠适度,具有肉粒感,色泽呈暗褐色,具有浓郁的贝类海鲜风味及香辣味,适合佐餐、拌饭、拌面等各类餐饮及家庭烹饪使用,其质量和卫生指标均符合类似产品轻工行业标准。
米红波,李岩,李政翰,李学鹏,刘贺,励建荣[5](2020)在《木薯淀粉对栉孔扇贝闭壳肌凝胶特性的改善作用》文中指出为了解决扇贝产品单一,精深加工比例低的问题,以栉孔扇贝闭壳肌为研究对象,对其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并研究了不同添加量的木薯淀粉对扇贝肉糜凝胶强度、质构特性、持水性、白度、蛋白组成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栉孔扇贝闭壳肌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质量分数分别为82.15%、16.23%、2.05%和1.24%,除色氨酸外,16种水解氨基酸的总量为13.204%。随着木薯淀粉添加量的增加,扇贝闭壳肌肉糜的凝胶强度、持水性、硬度和咀嚼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但对其弹性、黏聚性和白度没有显着性影响。电泳图谱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为1%的木薯淀粉,贝糜凝胶蛋白中肌球蛋白重链的条带最窄,说明淀粉可促进贝糜蛋白的交联;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结果表明,木薯淀粉添加量为1%或2%时,贝糜凝胶的网络结构更为致密,孔洞更小。本研究表明,栉孔扇贝是一种高蛋白的水产资源,可用来生产贝肉糜凝胶,且1%的木薯淀粉添加量对贝糜凝胶品质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希望本研究能为扇贝精深加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吴梓宣[6](2019)在《黄渤海主要扇贝暂养净化及贮藏过程中脂质变化及控制》文中指出扇贝是重要的海洋经济贝类,富含多种营养及功能因子,特别是磷脂型欧米伽-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扇贝的营养成分受季节变化的影响,但目前对扇贝脂质成分季节变化的研究尚有待深入。暂养净化是贝类供应链中贮运环节不可或缺的步骤,影响贝类的营养品质,但对于扇贝脂质成分在此过程中的变化研究仍不深入。扇贝中富含的n-3 PUFA在贮藏过程中易发生氧化,导致其食用品质劣化,因此对其在贮藏过程中品质劣变的控制至关重要。本文以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和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为对象,以脂质成分为重心,研究了采收季节和暂养保活过程对其营养成分的影响,以及涂膜保鲜技术对于冷藏扇贝贝柱品质的保持作用,为其精深加工和品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于2、4、6、8、10、12月份收集代表性规格的鲜活虾夷扇贝和栉孔扇贝样品,测定其贝柱油脂、蛋白质、多糖、灰分等营养成分和脂质类组成、脂肪酸组成、磷脂类组成、磷脂分子种轮廓等脂质信息,以揭示采收季节对虾夷扇贝和栉孔扇贝贝柱营养组成和脂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扇贝贝柱的(冻干样品)油脂、蛋白质、总糖、灰分含量分别为3.805.09%、62.2274.36%、6.7313.25%和6.098.62%。采收季节影响扇贝贝柱的营养组成,其中脂质和蛋白含量均为夏季最低冬季最高、而多糖含量则正好与之相反。以2月份采收的样品为例,两种扇贝贝柱的脂质均富含磷脂(PL,占总脂质的84.67-85.10%)和PUFA(占总脂肪酸的58.76-59.12%),尤其是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磷脂类组成以磷脂酰胆碱(PC,39.56-39.90 mol%)和磷脂酰乙醇胺(PE,22.45-25.24 mol%)为主,含有EPA和DHA的甘油磷脂酰胆碱(GPCho)和甘油磷脂酰胆碱(GPEtn)分子种相对含量分别达到45%和80%以上,可见扇贝贝柱是磷脂型n-3 PUFA的膳食来源。不同季节采收的扇贝贝柱脂质成分存在差异,2月份采收的扇贝贝柱的PL、PUFA和磷脂型n-3 PUFA含量均较高,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IA)、血栓形成指数(IT)和胆固醇(CHO)含量较低,从脂质营养价值的角度考虑品质最高。同一批次捕捞的同一规格活体虾夷扇贝经过暂养净化0、2、4、6天时收集样品,测定其贝柱油脂、蛋白质、多糖、灰分等营养成分和脂质类组成、脂肪酸组成、磷脂类组成、磷脂分子种轮廓等脂质信息,以揭示暂养净化过程对虾夷扇贝营养组成和脂质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净化前的扇贝贝柱的蛋白质、油脂、总糖和灰分的干基含量分别为77.60%、6.84%、3.55%和17.21%,其中脂质富含PL(占总脂质的69.70%)和PUFA(占总脂肪酸的56.80%),尤其是EPA(占总脂肪酸的20.83%)和DHA(占总脂肪酸的32.18%)。随着暂养时间的延长,脂质含量呈轻微下降趋势,暂养6天后的降低率为5.35%;PL含量则呈上升趋势,暂养6天后的上升率为1.46%;胆固醇含量呈下降趋势,暂养6天后的降低率为17.83%;多不饱和脂肪酸、EPA和DHA含量均呈轻微下降趋势,暂养6天后的降低率分别为8.42%、3.46%和5.16%;含有EPA和DHA的磷脂分子种含量略有降低,但暂养6天后的降低率均低于9%。可见,工业化暂养净化过程对虾夷扇贝贝柱脂质营养价值影响较轻。分别采用添加山梨酸钾和竹叶提取物的壳聚糖涂膜液对新鲜虾夷扇贝贝柱进行涂膜保鲜,测定贝柱样品在4℃条件下贮藏8天中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VB-N)、过氧化值(POV)、硫代巴比妥酸(TBARS)、脂肪酶活性等指标和甘油三酯(TAG)、游离脂肪酸(FFA)、PC、PE、脂肪酸组成等脂质信息,揭示贮藏过程中扇贝贝柱脂质的变化规律及不同涂膜液对扇贝贝柱脂质变化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单一壳聚糖涂膜的空白样品经8天冷藏,菌落总数从3.26上升至6.72 lg(CFU/g);TVB-N值从10.38上升至22.30 mg/100g;酶活从129.30上升至359.46 U/g;氧化作用使POV值从8.38上升至17.17 mmol/kg;TBARS值从1.16上升至2.23 mgMDA/kg;PUFA含量从7.61下降至4.04 mg/g;TAG含量从11.16下降至8.94 mg/g;PC含量从6.48下降至5.24 mg/g;PE含量从2.15下降至1.25 mg/g;FFA含量从6.20上升至10.08 mg/g。添加山梨酸钾、竹叶提取物及山梨酸钾+竹叶提取物的壳聚糖涂膜液涂膜后,可以有效抑制菌落总数、TVB-N、POV、TBARS和酶活力的上升,以及PUFA、TAG、PC和PE含量的下降,从而达到抑制脂质的氧化和水解、延缓扇贝品质劣变的效果,但复合使用竹叶提取物和山梨酸钾没有明显的协同作用。本文以脂质成分为重心,系统地剖析了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和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营养成分的季节性变化,揭示了暂养净化过程对虾夷扇贝营养品质的影响,探究了基于抗氧化剂和防腐剂的壳聚糖涂膜保鲜方法对冷藏扇贝贝品质劣变的控制,为扇贝精深加工和品质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谭锦凌[7](2019)在《厚壳贻贝脱半壳装置的研发》文中指出我国是世界贝类生产的大国,目前贻贝加工方法主要是基于热加工而进行的,而国外人的饮食习惯,需要获取新鲜的贻贝肉,同时将全部的贻贝肉留在半边的壳上。为了满足这一需求,国内市场上通常是人工使用刀具采用手工的方法实现。这种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加贻贝产量及出口需求量,贻贝生产效率及加工质量问题急需得到解决。贻贝加工处理主要包括:分级、清洗、加工脱壳、分拣包装等环节,其中加工脱壳耗时较长,用工多,且是对贻贝肉品质影响最大的环节。为了实现厚壳贻贝自动化脱半壳,提高厚壳贻加工效率,增加对外出口量,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设计研究,开展了气流冲击厚壳贻贝脱肉技术研究,开发出了厚壳贻贝脱半壳装置。论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1)厚壳贻贝生理参数的采集。测量了厚壳贻贝样本的几何尺寸、腹部闭合缝隙位置长度与宽度、后闭壳肌所在空间位置,进行了后闭壳肌拉断力学实验及外套膜剥落力学实验,为厚壳贻贝脱半壳分析、关键零部件设计提供了依据。(2)厚壳贻贝脱半壳方案设计及脱壳分析。提出了刀具开壳、气流冲击脱半壳方案,对开壳过程和脱半壳过程进行了力学分析,对关键力进行了测定和力学推导,为厚壳贻贝自动脱半壳装置设计提供了参数选择范围。(3)厚壳贻贝自动脱半壳装置相关零部件设计及总体控制系统设计。零部件设计上分别进行了机械结构设计和启动系统设计,其中机械结构设计主要包括:厚壳贻贝固定装置设计、开壳装置设计、后闭壳肌切断装置设计、半壳脱肉装置设计、传送装置设计,控制系统设计主要采用三菱F2N型号的PLC对装置各个环节进行总体控制设计。(4)厚壳贻贝脱壳半壳装置有限元分析。对关键零部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保证零部件的有效性;对总体装置进行了六阶模态分析,避免由于不当的振动频率造成共振使得装置失效;对单进气口气体喷嘴与三进气口气体喷嘴进行了CFX流场分析,得出气体喷嘴内部流体压强。流速云图并确定出三进气口气体喷嘴设计方案。(5)厚壳贻贝脱壳装置样机实验研究。根据脱壳分析,以楔形刀具插入厚壳贻贝壳内的深度与喷嘴空气冲击力为影响因子,进行样机试验研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最佳试验参数,进一步优化了厚壳贻贝脱半壳装置的开壳脱肉性能。
潘澜澜[8](2019)在《活贝无水运载关键问题及货架期模型研究》文中指出本文为了解决活品贝类高品质无水载运问题,以虾夷扇贝、海湾扇贝及菲律宾蛤仔为活贝标本,结合其生物特性开展了净化暂养、载运条件、密封包装、货架期预测方法等载运关键问题的研究。采用净化与暂养循环水系统实现活贝净化与梯度降温暂养功能的集成,衔接活贝低温离水运输环节。并基于物质平衡理论,结合活贝排氨率及耗氧率,推算出净化暂养系统总氨氮负荷及氧气需求量,提出了净化暂养循环水系统的理论设计方法。完成了活贝净化与暂养循环水系统的总体设计、搭建及调试,创建了贝类净化与梯度降温暂养集成的新模式。虾夷扇贝在净化阶段菌落总数呈显着下降趋势,8 h后菌落总数变化逐渐减缓,24 h后菌落总数趋近稳定;在56 h暂养阶段,虾夷扇贝状态指数CI在4.82~5.86波动且呈良好状态、存活率为100%、失重率为15.86±0.86%;净化暂养阶段水质的盐度、溶解氧浓度及pH值均满足活贝生命活动需求,明确了活贝载运前净化暂养时间及温度因素对活贝品质影响问题。载运前采用净化、净化暂养和无处理3种净化暂养(前处理)方法衔接活品虾夷扇贝无水运输,在0h~24h,净化组和净化暂养组随着离水时间的延长菌落总数呈显着下降趋势,24 h后菌落总数趋近稳定;净化组在56 h时虾夷扇贝发现死亡,至96 h全部死亡时菌落总数达到2630 CFU/mL;净化暂养组在104 h时虾夷扇贝发现死亡,56 h~104 h菌落总数上升趋势较平缓,112 h全部死亡时菌落总数仅为1040 CFU/mL;无处理组在64 h时虾夷扇贝已经全部死亡并与净化、净化暂养组的菌落总数变化差异显着,在56 h菌落总数高达3200 CFU/mL;净化组、净化暂养组和无处理组虾夷扇贝的粗蛋白、粗脂肪及糖原随离水时间延长总体都呈现下降趋势;经净化24 h及梯度降温暂养可去除体内的致病微生物、抑制温度胁迫、延长存活期并减缓了糖原的消耗,因此,可采用净化24 h及梯度降温暂养24 h的方法衔接活贝的无水载运,解决了净化暂养提升活贝无水载运品质问题。针对活贝无水载运单元问题,在不加冰聚乙烯保温箱、加冰聚乙烯保温箱、低温半导体保温箱和5℃恒温箱4种载运单元条件下,研究了温度、湿度及制冷方式对虾夷扇贝离水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加冰聚乙烯保温箱组48 h全部死亡;加冰聚乙烯保温箱组64 h后全部死亡;低温半导体保温箱组112 h后全部死亡;5℃恒温箱组的虾夷扇贝104h后全部死亡;同时发现存活期内不加冰聚乙烯保温箱组虾夷扇贝糖原和蛋白质下降显着于其他组;活品虾夷扇贝死亡前糖原、粗蛋白及脂肪降低到最低点;但半导体和压缩机有效制冷的低温条件可以使得活品虾夷扇贝糖原、粗蛋白及粗脂肪消耗减缓,明确了不同制冷方式对贝类离水条件下的胁迫机制。无水载运密封包装研究结果表明,充氧、真空和空气3种密封包装的海湾扇贝和菲律宾蛤子在0℃、5℃、10℃和15℃温度下品质均随时间下降,3d后0℃条件下的菌落总数增长速率明显低于其他温度条件;另外发现0℃温度下充氧包装的海湾扇贝和菲律宾蛤仔全部死亡时间分别比真空和空气包装延长8 d和7 d;其感官评价分值在5 d内接近满分,11d后评分降低到12分,始终没有异味。0℃的充氧包装对海湾扇贝和菲律宾蛤仔的无水保活效果最好,确定了活品海湾扇贝及菲律宾蛤仔品质保持的最佳密封包装参数,并为货架期预测及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密封包装的活贝海湾扇贝及菲律宾蛤仔品质指标动力学分析结合Arrhenius方程建模发现,活品海湾扇贝充氧包装的菌落总数、pH值符合一级回归方程;而充氧包装的糖原和色度差,空气包装的糖原、色度差和菌落总数,真空包装的糖原、色度差和失重率均符合零级回归方程。另外发现活品菲律宾蛤仔充氧和空气包装的菌落总数、真空包装的糖原一级回归方程拟合精度较高;充氧包装的的糖原、失重率、pH值、色度差,空气包装的糖原、色度差,真空包装的失重率、pH值、色度差、菌落总数零级回归方程拟合精度较高。建立了活品海湾扇贝和菲律宾蛤仔糖原等主要品质指标的货架期预测模型,并通过了试验验证,为活贝无水载运密封包装及货架期预测提供了理论方法。
潘澜澜,蒋洁兰,张宁,黄代钰,高晓晴,刘豪,张国琛[9](2019)在《不同温度下充氧包装的活品海湾扇贝品质变化》文中研究表明为延长海湾扇贝贮运过程中的存活期并保证其品质,将海湾扇贝平铺放入HDPE材质的包装袋(32 cm×25 cm),并充入体积分数为99.9%的氧气,密封后将充氧包装的海湾扇贝分别置于0、5、10、15℃4个不同温度下,探讨不同温度对其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密封充氧包装的海湾扇贝较低温条件下的存活率、感官评价分值和糖原明显高于同一时间的较高温条件,同时较高温条件下质量损失率、色度差、细菌总数上升速度均高于较低温条件。其中,0℃条件下无水保活效果最好,11 d出现死亡,15 d全部死亡。首次出现死亡时间比5、10、15℃组分别延长5、7、9 d;全部死亡时间比5、10、15℃组分别延长4、5、9 d。0℃条件下,其感官评价分值在0~4 d内接近满分,颜色变化最小,其色度差为3.98。综合各项指标变化,0℃条件下有利于延长充氧包装内海湾扇贝的保活时间,有效保持海湾扇贝活品品质。研究结果为活品海湾扇贝密封充氧保活保鲜技术提供数据参考。
刘志昌[10](2018)在《扇贝多糖的提取、分离及其理化性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作为一种经济类贝类,其扇贝柱和扇贝裙边都具有较高营养价值。本文以虾夷扇贝为原料,采用两种多糖提取分离技术即酶解过膜(HM)和热浸提过膜(WM),分别从扇贝柱和裙边中获得了四种多糖,酶解过膜扇贝裙边多糖(HMS)、热水浸提过膜扇贝裙边多糖(WMS)、酶解过膜扇贝柱多糖(HMA)和热浸提过膜扇贝柱多糖(WMA),建立了多糖最佳提取分离工艺,并对多糖进行了结构和体外抗氧化活性分析,同时,研究了不同贮藏条件对扇贝裙边与贝柱多糖理化性质的影响,为虾夷扇贝的高效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扇贝柱和扇贝裙边的蛋白质、脂肪及多糖的含量分别为68.86±3.81%和62.69±3.36%,2.27±0.09%和6.53±0.06%,11.82±0.95%和3.80±0.76%;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总量比分别为33.48%和32.88%,可见,扇贝柱和扇贝裙边的营养价值较高。2、在单因素的基础之上,采用响应面设计法进一步优化扇贝多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扇贝裙边热水浸提法提取多糖的最优工艺为:料液比1:3(g/m L),浸提时间4.5h,浸提温度90℃;扇贝柱热水浸提法提取多糖的最优工艺为:料液比1:3(g/m L),浸提时间6h,浸提温度95℃;扇贝裙边酶解法提取多糖的最优工艺为:木瓜蛋白酶,p H值7,酶解温度55℃,料液比1:3(g/m L),酶解时间4h,加酶量为0.3%鲜重;扇贝柱酶解法提取多糖的最优工艺为:木瓜蛋白酶,p H值7,酶解温度55℃,料液比1:3(g/m L),酶解时间5h,加酶量为0.3%鲜重。3、采用膜分离(10k Da和30k Da)对提取的多糖进一步纯化,获得了WMS、WMA、HMS和HMA四种多糖,经过30k Da膜分离后,多糖纯度分别提高了4.4%,20.1%,3.9%和7.4%,扇贝柱多糖的纯度提高幅度明显高于扇贝裙边;通过红外光谱图谱显示,HMS、HMA、WHS和WHA四种多糖均含有多糖的特征基团(-OH、-NH、-COOH等),并含有糖醛酸,有α吡喃环;通过DSC图谱分析,同种原料不同方法提取的两种多糖结构和组成相似;通过PMP衍生物洗脱图可知扇贝裙边与贝柱的单糖组成均含有甘露糖(Man)、葡萄糖醛酸(Glc UA)、半乳糖醛酸(Gal A)、葡萄糖(Glc)、半乳糖(Gal)、阿拉伯糖(Arb)和岩藻糖(Fuc),裙边多糖含有氨基葡萄糖(Glc N),贝柱多糖含有鼠李糖(Rha)。4、裙边多糖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羟基自由基清除率较高,与Vc相近,表明扇贝裙边多糖的抗氧化能力高于扇贝柱多糖,酶解法提取的多糖的抗氧化活性高于热水法。5、贮藏条件对扇贝裙边和扇贝柱多糖的提取率和纯度都有影响。新鲜扇贝裙边和贝柱多糖的提取率最高,分别为1.05%和5.65%,高于冷冻的裙边(0.81%)和贝柱(3.90%),冷藏裙边(0.58%)和贝柱(3.05%)最低;新鲜扇贝裙边和贝柱的纯度分别为6.4%和50%,高于冷冻的裙边(6.0%)和贝柱(39.9%),冷藏裙边(4.6%)和贝柱(33.3%)最低;通过红外图谱和DSC图谱分析,其结构和热力学性质变化不大,但是通过其PMP衍生物洗脱图可知,贮藏条件对扇贝裙边多糖组分影响较大,但对扇贝柱多糖组分影响较小。
二、扇贝肉营养成分分析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扇贝肉营养成分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3)琼胶裂解酶菌株的筛选、培育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琼胶 |
1.1.1 琼胶简介 |
1.1.2 琼胶的理化性质 |
1.1.3 琼胶的应用 |
1.2 琼胶寡糖及其应用 |
1.2.1 抑菌作用 |
1.2.2 增殖肠道益生菌作用 |
1.2.3 抗病毒作用 |
1.2.4 抗肿瘤和免疫增强作用 |
1.2.5 抗炎作用 |
1.2.6 抗氧化作用 |
1.2.7 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
1.2.8 水产品中的保鲜作用 |
1.3 琼胶裂解酶 |
1.3.1 琼胶裂解酶及其来源 |
1.3.2 琼胶裂解酶的种类 |
1.3.3 琼胶裂解酶的研究进展 |
1.3.4 琼胶裂解酶的应用 |
1.3.4.1 分子生物学的应用 |
1.3.4.2 用作抗淀粉老化抑制剂 |
1.3.4.3 用作海藻遗传工程的工具酶 |
1.4 琼胶寡糖主要提取方法 |
1.4.1 化学降解法 |
1.4.2 酶解法 |
1.5 琼胶寡糖主要鉴定方法 |
1.6 琼胶裂解酶菌株 |
1.6.1 琼胶裂解酶菌株的分类 |
1.6.2 国内外琼胶裂解酶菌株研究现状 |
1.7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章 琼胶裂解酶菌株的筛选、鉴定 |
2.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试剂 |
2.1.3 仪器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培养基组成 |
2.2.2 琼胶裂解酶活力测定 |
2.2.2.1 DNS试剂的配制 |
2.2.2.2 制作葡萄糖标准曲线 |
2.2.2.3 酶活力的测定方法 |
2.2.3 琼胶裂解酶菌株的分离筛选 |
2.2.4 菌落PCR扩增16S r DNA序列 |
2.2.5 序列测定及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葡萄糖标准曲线 |
2.3.2 菌株的分离筛选结果 |
2.3.3 菌落16S rDNA序列PCR扩增 |
2.3.4 菌株的序列测定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琼胶裂解酶菌株产酶条件的优化 |
3.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试剂 |
3.1.3 仪器设备 |
3.2 实验方法 |
3.2.1 培养基组成 |
3.2.2 发酵培养条件 |
3.2.3 琼胶裂解酶活力测定 |
3.2.4 单因素实验优化培养基 |
3.2.4.1 不同NaCl浓度对菌株产酶的影响 |
3.2.4.2 不同MgSO4浓度对菌株产酶的影响 |
3.2.4.3 不同酵母膏浓度对菌株产酶的影响 |
3.2.4.4 不同琼脂浓度对菌株产酶的影响 |
3.2.4.5 不同蛋白胨浓度对菌株产酶的影响 |
3.2.4.6 不同CaCl2浓度对菌株产酶的影响 |
3.2.5 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培养基组成 |
3.2.5.1 Plackett-Burman(PB)试验设计 |
3.2.5.2 最陡爬坡试验 |
3.2.5.3 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培养基的单因素实验 |
3.3.1.1 不同NaCl浓度对菌株产酶的影响 |
3.3.1.2 不同MgSO4浓度对菌株产酶的影响 |
3.3.1.3 不同酵母膏浓度对菌株产酶的影响 |
3.3.1.4 不同琼脂浓度对菌株产酶的影响 |
3.3.1.5 不同蛋白胨浓度对菌株产酶的影响 |
3.3.1.6 不同CaCl2浓度对菌株产酶的影响 |
3.3.2 响应面法优化培养基组成 |
3.3.2.1 Plackett-Burman试验结果 |
3.3.2.2 最陡爬坡实验结果 |
3.3.2.3 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分析试验结果 |
3.3.3 菌株最优培养基发酵验证实验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酶解制备龙须菜寡糖的工艺优化 |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试剂 |
4.1.3 仪器设备 |
4.2 实验方法 |
4.2.1 D-半乳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
4.2.2 水解度的测定 |
4.2.3 酶解制备龙须菜寡糖 |
4.2.4 酶解制备龙须菜寡糖单因素试验 |
4.2.4.1 pH值对水解度的影响 |
4.2.4.2 时间对水解度的影响 |
4.2.4.3 温度对水解度的影响 |
4.2.4.4 加酶量对水解度的影响 |
4.2.4.5 底物浓度对水解度的影响 |
4.2.5 正交试验 |
4.2.6 酶解产物的质荷比分布测定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D-半乳糖标准曲线 |
4.3.2 酶解制备龙须菜寡糖单因素试验 |
4.3.2.1 pH值的确定 |
4.3.2.2 时间的确定 |
4.3.2.3 温度的确定 |
4.3.2.4 加酶量的确定 |
4.3.2.5 底物浓度的确定 |
4.3.3 正交试验设计与结果 |
4.3.4 酶解产物质荷比检测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龙须菜寡糖的应用研究 |
5.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5.1.1 实验材料 |
5.1.2 实验试剂 |
5.1.3 仪器设备 |
5.2 实验方法 |
5.2.1 鲍鱼的喂养 |
5.2.1.1 活鲍鱼指标测定 |
5.2.1.2 营养成分测定分析 |
5.2.2 寡糖对冷冻水产品贮藏品质的影响 |
5.2.2.1 解冻损失率测定 |
5.2.2.2 蒸煮损失率测定 |
5.2.2.3 质构测定 |
5.2.3 数据处理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鲍鱼生长情况监测 |
5.3.2 皱纹盘鲍营养成分对比 |
5.3.3 不同浸渍液处理对鲍鱼、扇贝解冻损失率的影响 |
5.3.4 不同浸渍液处理对鲍鱼、扇贝蒸煮损失率的影响 |
5.3.5 不同浸渍液处理对鲍鱼、扇贝质构的影响 |
5.4 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华贵栉孔扇贝香辣海鲜酱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
1.2 主要仪器与设备 |
1.3 试验方法 |
1.3.1 制备工艺 |
1.3.2 操作要点 |
1.3.3 华贵栉孔扇贝柱半烘干时间的确定 |
1.3.4 炒制工艺植物油用量的确定 |
1.3.5 海鲜酱配方的正交优化 |
1.3.6 产品的感官评定 |
1.3.7 产品感官、理化及微生物指标的检测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半烘干时间对华贵栉孔扇贝柱品质的影响 |
2.2 炒制植物油用量对海鲜酱品质的影响 |
2.3 华贵栉孔扇贝香辣海鲜酱配方优化正交试验及结果分析 |
2.4 海鲜酱产品感官、理化及微生物指标 |
3 结论 |
(5)木薯淀粉对栉孔扇贝闭壳肌凝胶特性的改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材料与试剂 |
1.2 仪器与设备 |
1.3 实验方法 |
1.3.1 基本营养成分的测定 |
1.3.2 氨基酸组成的测定 |
1.3.3 栉孔扇贝肉糜凝胶的制备 |
1.3.4 凝胶强度的测定 |
1.3.5 凝胶持水性的测定 |
1.3.6 质构特性的测定 |
1.3.7 白度的测定 |
1.3.8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 |
1.3.9 光学显微镜分析 |
1.3.1 0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
1.4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栉孔扇贝闭壳肌基本营养成分分析 |
2.2 栉孔扇贝闭壳肌的氨基酸组成分析 |
2.3 木薯淀粉对贝糜凝胶强度的影响 |
2.4 木薯淀粉对贝糜凝胶质构特性的影响 |
2.5 木薯淀粉对贝糜凝胶持水性的影响 |
2.6 木薯淀粉对贝糜凝胶白度的影响 |
2.7 木薯淀粉对贝糜凝胶蛋白组成的影响 |
2.8 木薯淀粉对贝糜凝胶组织结构的影响 |
2.9 木薯淀粉对贝糜凝胶微观结构的影响 |
3 结论 |
(6)黄渤海主要扇贝暂养净化及贮藏过程中脂质变化及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扇贝简介 |
1.1.1 扇贝简介 |
1.1.2 扇贝营养功能因子的研究进展 |
1.1.2.1 扇贝脂质 |
1.1.2.2 扇贝牛磺酸 |
1.1.2.3 扇贝多肽 |
1.1.2.4 扇贝多糖 |
1.2 贝类的暂养净化技术 |
1.3 贝类的贮藏保鲜技术 |
1.3.1 冷藏保鲜 |
1.3.2 气调保鲜 |
1.3.3 涂膜保鲜 |
1.3.4 食品添加剂保鲜 |
1.3.4.1 抗氧化剂 |
1.3.4.2 防腐剂 |
1.4 研究内容与意义 |
1.4.1 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扇贝营养及脂质成分季节性变化研究 |
2.1 实验原料 |
2.1.1 实验原料 |
2.1.2 实验试剂 |
2.1.3 实验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基本营养组成分析 |
2.2.1.1 蛋白质含量测定 |
2.2.1.2 总糖含量测定 |
2.2.1.3 灰分含量测定 |
2.2.2 油脂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
2.2.3 脂质组成分析 |
2.2.4 脂肪酸组成分析 |
2.2.5 磷脂类组成分析 |
2.2.6 磷脂分子种分析 |
2.2.7 统计学分析 |
2.3 结果与分析 |
2.3.1 扇贝贝柱基本营养组成的季节变化 |
2.3.1.1 扇贝贝柱油脂含量的季节变化 |
2.3.1.2 扇贝贝柱蛋白质含量的季节变化 |
2.3.1.3 扇贝贝柱总糖含量的季节变化 |
2.3.1.4 扇贝贝柱灰分含量的季节变化 |
2.3.2 扇贝贝柱脂质组成的季节变化 |
2.3.3 扇贝贝柱磷脂类组成的季节变化 |
2.3.4 扇贝贝柱脂肪酸组成的季节变化 |
2.3.5 扇贝贝柱甘油磷脂分子种轮廓的季节变化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虾夷扇贝在暂养净化过程中营养及脂质成分的变化研究 |
3.1 实验原料 |
3.1.1 实验原料 |
3.1.2 实验试剂 |
3.1.3 实验设备 |
3.2 实验方法 |
3.2.1 基本营养组成分析 |
3.2.1.1 蛋白质含量测定 |
3.2.1.2 总糖含量测定 |
3.2.1.3 灰分含量测定 |
3.2.1.4 水分含量测定 |
3.2.2 油脂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
3.2.3 脂质组成分析 |
3.2.4 脂肪酸组成分析 |
3.2.5 磷脂类组成分析 |
3.2.6 磷脂分子种分析 |
3.2.7 统计学分析 |
3.3 结果与分析 |
3.3.1 扇贝贝柱基本营养组成的变化 |
3.3.1.1 扇贝贝柱总糖含量的变化 |
3.3.1.2 扇贝贝柱油脂含量的变化 |
3.3.1.3 扇贝贝柱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
3.3.1.4 扇贝贝柱灰分含量的变化 |
3.3.2 扇贝贝柱脂质组成的变化 |
3.3.3 扇贝贝柱磷脂类组成的变化 |
3.3.4 扇贝贝柱脂肪酸组成的变化 |
3.3.5 扇贝贝柱磷脂分子种轮廓的变化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栉孔扇贝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及控制研究 |
4.1 实验原料 |
4.1.1 实验原料 |
4.1.2 实验试剂 |
4.1.3 实验设备 |
4.2 实验方法 |
4.2.1 原料处理 |
4.2.1.1 涂膜液制备 |
4.2.1.2 样品准备 |
4.2.2 基本营养组成分析 |
4.2.2.1 蛋白质含量测定 |
4.2.2.2 总糖含量测定 |
4.2.2.3 灰分含量测定 |
4.2.2.4 水分含量测定 |
4.2.2.5 油脂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
4.2.3 挥发性盐基氮值测定 |
4.2.4 过氧化值测定 |
4.2.5 硫代巴比妥酸值测定 |
4.2.6 菌落总数测定 |
4.2.7 酶活力测定 |
4.2.8 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的定量分析 |
4.2.9 脂肪酸组成测定 |
4.2.10 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的定量分析 |
4.2.11 统计学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扇贝贝柱菌落总数的变化 |
4.3.2 扇贝贝柱的基本营养成分的变化 |
4.3.2.1 扇贝贝柱油脂含量的变化 |
4.3.2.2 扇贝贝柱蛋白质含量的变化 |
4.3.2.3 扇贝贝柱总糖含量的变化 |
4.3.2.4 扇贝贝柱灰分含量的变化 |
4.3.3 扇贝贝柱的挥发性盐基氮值的变化 |
4.3.4 扇贝贝柱的过氧化值的变化 |
4.3.5 扇贝贝柱的硫代巴比妥酸值的变化 |
4.3.6 扇贝贝柱的脂肪酶活力的变化 |
4.3.7 扇贝贝柱的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变化 |
4.3.8 扇贝贝柱的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乙醇胺含量的变化 |
4.3.9 扇贝贝柱脂肪酸组成的变化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结论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附录 |
(7)厚壳贻贝脱半壳装置的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1.2 贻贝简介 |
1.2.1 贻贝的生理结构 |
1.2.2 厚壳贻贝脱半边壳的关键 |
1.3 国内外贝类脱壳方法研究 |
1.3.1 热物理加工法 |
1.3.2 非热物理加工法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厚壳贻贝生理参数的采集 |
2.1 厚壳贻贝实验样本的选取 |
2.2 厚壳贻贝实验样本特性测试 |
2.2.1 尺寸参数 |
2.2.2 厚壳贻贝腹部闭壳缝隙距离、长度及宽度 |
2.2.3 后闭壳肌位置及力学测试 |
2.2.4 外套膜的力学测试 |
第三章 厚壳贻贝脱半壳方案设计及脱壳力学分析 |
3.1 厚壳贻贝脱半壳设计要求及难点 |
3.1.1 厚壳贻贝脱半壳设计要求 |
3.1.2 厚壳贻贝脱半壳设计难点 |
3.2 厚壳贻贝脱半壳方案设计 |
3.3 厚壳贻贝脱半壳装置力学分析 |
3.3.1 厚壳贻贝开壳过程受力分析 |
3.3.2 喷嘴气体冲击力确定 |
第四章 厚壳贻贝脱半壳装置设计 |
4.1 厚壳贻贝脱半壳装置方案设计 |
4.1.1 厚壳贻贝脱半壳装置工作原理 |
4.1.2 厚壳贻贝脱半壳装置总体方案设计 |
4.2 机械结构设计 |
4.2.1 厚壳贻贝固定装置设计 |
4.2.2 开壳装置设计 |
4.2.3 后闭壳肌切割装置设计 |
4.2.4 气体喷嘴设计 |
4.3 厚壳贻贝脱半壳装置气动系统设计 |
4.4 厚壳贻贝脱半壳装置控制系统设计 |
第五章 厚壳贻贝脱半壳装置有限元分析 |
5.1 有限元分析基本原理 |
5.2 楔形刀具力学与位移分析 |
5.2.1 楔形刀具受力分析 |
5.2.2 楔形刀具位移分析 |
5.3 单悬臂静力学结构分析 |
5.4 厚壳贻贝脱半壳装置的模态分析 |
5.4.1 模态分析基本理论 |
5.4.2 模态分析的模型建立 |
5.4.3 模态计算结果 |
5.4.4 模态分计算结果分析 |
5.5 厚壳贻贝脱半壳装置的喷嘴气体CFX分析 |
5.5.1 CFX分析基本理论 |
5.5.2 喷嘴CFX分析的模型建立与分析 |
5.5.3 喷嘴分析结果 |
5.5.4 喷嘴仿真结果分析 |
第六章 厚壳贻贝脱半壳装置脱壳试验研究 |
6.1 试验因素分析 |
6.1.1 楔形开壳刀具插入壳体深度分析 |
6.1.2 喷嘴偏转角度分析 |
6.1.3 喷嘴气体冲击力分析 |
6.2 试验前期准备 |
6.2.1 试验装置及材料 |
6.2.2 评测参数设置 |
6.3 试验内容 |
6.4 试验结果与分析 |
6.4.1 楔形刀具插入壳体的深度对开壳效果的影响 |
6.4.2 喷嘴偏转角度对脱半壳效果的影响 |
6.4.3 喷嘴气体冲击力压强对脱半壳效果的影响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创新点 |
7.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8)活贝无水运载关键问题及货架期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创新点摘要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
1.2.1 水产品活品载运 |
1.2.2 活贝无水载运 |
1.2.3 水产品货架期预测方法 |
1.3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
2 活贝无水载运系统设计及试验方法 |
2.1 引言 |
2.2 活贝无水载运前净化暂养系统设计 |
2.2.1 活贝净化暂养系统方案设计 |
2.2.2 系统物质平衡分析 |
2.2.3 活贝载运前净化暂养系统的建立 |
2.3 活贝无水载运试验材料与试验仪器 |
2.3.1 试验材料 |
2.3.2 试验仪器 |
2.4 活贝无水载运试验方法 |
2.4.1 净化暂养试验设计及贝类保活品质指标测量 |
2.4.2 载运单元试验设计及贝类保活品质指标测量 |
2.4.3 密封包装试验设计及贝类保活品质指标测量 |
2.5 本章小结 |
3 活贝无水载运前净化暂养方法研究 |
3.1 引言 |
3.2 活贝载运前净化暂养因素研究 |
3.2.1 净化暂养水质监测及分析 |
3.2.2 净化暂养工艺分析 |
3.3 载运前净化暂养方法对贝类保活品质的影响 |
3.3.1 载运前净化暂养方法对贝类存活率的影响 |
3.3.2 载运前净化暂养方法对贝类菌落总数的影响 |
3.3.3 载运前净化暂养方法对贝类糖原的影响 |
3.3.4 载运前净化暂养方法对贝类粗蛋白及粗脂肪的影响 |
3.3.5 载运前净化暂养方法对贝类pH值的影响 |
3.4 本章小结 |
4 活贝无水载运单元因素研究 |
4.1 引言 |
4.2 载运单元内外温湿度监测及分析 |
4.2.1 载运单元内外温度变化 |
4.2.2 载运单元内外湿度变化 |
4.3 不同载运单元对贝类存活率的影响 |
4.4 不同载运单元对贝类糖原的影响 |
4.5 不同载运单元对贝类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影响 |
4.6 本章小结 |
5 活贝无水载运密封包装因素研究 |
5.1 引言 |
5.2 密封包装因素对贝类保活品质的影响 |
5.2.1 密封包装因素对海湾扇贝保活品质的影响 |
5.2.2 不同密封包装条件下活品菲律宾蛤仔品质变化分析 |
5.3 密封包装条件下贝类保活品质衰变分析 |
5.3.1 存活率 |
5.3.2 失重率 |
5.3.3 色度差ΔE |
5.3.4 感官品质 |
5.3.5 菌落总数 |
5.3.6 糖原 |
5.3.7 pH值 |
5.4 本章小结 |
6 密封包装活贝货架期模型建立 |
6.1 引言 |
6.2 活贝品质动力学回归分析 |
6.2.1 水产品品质衰变动力学 |
6.2.2 活贝货架期指标分析 |
6.2.3 活贝品质动力学建模 |
6.3 基于Arrhenius方程的活贝货架期预测模型研究 |
6.3.1 Arrhenius货架期预测理论 |
6.3.2 活贝品质指标货架期预测模型建立 |
6.3.3 活贝货架期预测模型验证 |
6.4 本章小结 |
7 结论与展望 |
7.1 结论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A 不同包装的海湾扇贝及菲律宾蛤仔的动力学回归 |
附录B 不同包装的活贝图片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9)不同温度下充氧包装的活品海湾扇贝品质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试验材料与设备 |
1.2 方法 |
1.2.1 试验流程 |
1.2.2 指标测算方法 |
1.2.2.1 存活率的测定 |
1.2.2.2 质量损失率的测定 |
1.2.2.3 色度的测定 |
1.2.2.4 感官评价 |
1.2.2.5 菌落总数的测定 |
1.2.2.6 糖原的测定 |
1.2.3 数据处理 |
2 结果与分析 |
2.1 存活率 |
2.2 质量损失率 |
2.3 色度 |
2.4 感官评价 |
2.5 菌落总数 |
2.6 糖原 |
3 讨 论 |
3.1 存活率 |
3.2 质量损失率 |
3.3 色度差 |
3.4 感官评价 |
3.5 菌落总数 |
3.6 糖原 |
4 结 论 |
(10)扇贝多糖的提取、分离及其理化性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扇贝概述 |
1.1.1 贝类简介 |
1.1.2 扇贝简介 |
1.1.3 扇贝的营养价值 |
1.1.4 扇贝中生物活性成分 |
1.1.5 扇贝产品的研发现状 |
1.2 海洋贝类多糖的研究现状 |
1.2.1 海洋贝类多糖的提取 |
1.2.2 海洋贝类多糖的纯化 |
1.2.3 海洋贝类多糖的结构 |
1.2.4 海洋贝类多糖的活性 |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扇贝基本成分的分析 |
引言 |
2.1 材料与仪器 |
2.1.1 实验材料 |
2.1.2 实验仪器 |
2.1.3 实验试剂 |
2.2 实验方法 |
2.2.1 样品的准备 |
2.2.2 扇贝基本成分的测定 |
2.2.3 多糖的含量测定 |
2.2.4 扇贝氨基酸组成的测定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总糖标准曲线 |
2.3.2 还原糖标准曲线 |
2.3.3 扇贝的基本成分分析 |
2.3.4 氨基酸含量的比较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扇贝多糖的提取及工艺优化 |
引言 |
3.1 材料与仪器 |
3.1.1 实验材料 |
3.1.2 实验仪器 |
3.1.3 实验试剂 |
3.2 实验方法 |
3.2.1 热水浸提法提取多糖 |
3.2.2 酶解法提取多糖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热浸提法提取粗多糖工艺优化 |
3.3.2 酶解法提取粗多糖工艺优化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扇贝多糖的分离及理化性质研究 |
引言 |
4.1 材料 |
4.1.1 实验材料 |
4.1.2 实验仪器 |
4.1.3 实验试剂 |
4.2 实验方法 |
4.2.1 粗多糖的膜分离 |
4.2.2 多糖的结构分析—红外光谱法 |
4.2.3 多糖热特性分析——DSC差示扫描量热仪 |
4.2.4 多糖的单糖组成——高效液相色谱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可溶性蛋白含量标准曲线 |
4.3.2 热浸法分离后扇贝裙边和扇贝柱多糖纯度的比较 |
4.3.3 酶解法分离后扇贝柱和扇贝裙边多糖纯度的比较 |
4.3.4 红外光谱结果分析 |
4.3.5 DSC图谱分析 |
4.3.6 单糖组成分析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扇贝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
引言 |
5.1 材料 |
5.1.1 实验材料 |
5.1.2 实验仪器 |
5.1.3 实验试剂 |
5.2 实验方法 |
5.2.1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
5.2.2 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测定 |
5.2.3 铁还原能力测定 |
5.2.4 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 |
5.2.5 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测定 |
5.2.6 亚硝酸根清除能力测定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分析 |
5.3.2 ABTS自由基清除作用分析 |
5.3.3 铁还原能力分析 |
5.3.4 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分析 |
5.3.5 超氧阴离子清除能力分析 |
5.3.6 亚硝酸根清除能力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不同贮藏条件对扇贝多糖的影响 |
引言 |
6.1 材料 |
6.1.1 实验材料 |
6.1.2 实验仪器 |
6.1.3 实验试剂 |
6.2 实验方法 |
6.2.1 样品多糖的提取 |
6.2.2 多糖的结构分析—红外光谱法 |
6.2.3 纯化多糖热特性分析——DSC差示扫描量热仪 |
6.2.4 纯化多糖的单糖组成——高效液相色谱法 |
6.3 结果与讨论 |
6.3.1 贮藏条件对多糖提取率和纯度影响 |
6.3.2 红外光谱结果分析 |
6.3.3 DSC图谱分析 |
6.3.4 单糖组成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四、扇贝肉营养成分分析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华贵栉孔扇贝肉及其酶解产物对半去势雄性大鼠生殖能力的影响[J]. 郑环宇,高加龙,章超桦,司蕊,郑惠娜,曹文红,秦小明. 南方水产科学, 2021(03)
- [2]华贵栉孔扇贝可食部分及性腺酶解产物对半去势雄性大鼠性功能的影响[D]. 郑环宇. 广东海洋大学, 2021
- [3]琼胶裂解酶菌株的筛选、培育及应用研究[D]. 陈怡静. 齐鲁工业大学, 2020(04)
- [4]华贵栉孔扇贝香辣海鲜酱的研制[J]. 张一江,曹文红,谷莹蕾. 中国调味品, 2020(08)
- [5]木薯淀粉对栉孔扇贝闭壳肌凝胶特性的改善作用[J]. 米红波,李岩,李政翰,李学鹏,刘贺,励建荣.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2020(03)
- [6]黄渤海主要扇贝暂养净化及贮藏过程中脂质变化及控制[D]. 吴梓宣. 大连工业大学, 2019(08)
- [7]厚壳贻贝脱半壳装置的研发[D]. 谭锦凌. 浙江海洋大学, 2019(02)
- [8]活贝无水运载关键问题及货架期模型研究[D]. 潘澜澜. 大连海事大学, 2019(06)
- [9]不同温度下充氧包装的活品海湾扇贝品质变化[J]. 潘澜澜,蒋洁兰,张宁,黄代钰,高晓晴,刘豪,张国琛. 水产科学, 2019(02)
- [10]扇贝多糖的提取、分离及其理化性质研究[D]. 刘志昌. 大连海洋大学, 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