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张一涵,袁勤俭,黄卫东[1](2019)在《新中国70年我国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的热点主题及演化》文中认为文章检索了1949年以来我国与用户信息行为相关的研究成果,通过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和战略坐标图等方法,归纳了不同阶段我国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的热点主题及其关联,揭示了研究热点主题随时间变化的演化脉络。研究结果表明,信息行为最初主要集中于对图书文献存储、检索与利用情况的调研,随着认知科学的引入,其研究的重点开始转向以用户为中心,且其研究热点如研究的信息行为主体、信息行为类型、信息行为环境、信息行为范围、研究方法等随时间推移发生了明显的演化。
万华[2](2013)在《社会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知识社区研究》文中认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社会网络理念、工具和技术日益得以发展并逐渐成熟,社会网络技术的出现使得互联网上的社交形态和用户行为向现实社会推进,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开始不断交叉。越来越多的信息服务组织和机构开始意识到通过社会网络技术提升其信息服务水平和绩效。一方面,知识用户所处的信息环境和信息需求不断发生变化,要求信息服务机构提供更为全面和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对图书馆而言,这种压力迫使其考虑必须开展知识社区信息服务以适应社会网络环境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图书馆自身知识信息服务业务模式的不断调整,也直接导致了图书馆需要通过构建知识社区以实现网络化知识信息服务。本论文的基本思路是围绕图书馆知识社区信息服务实现中遇到的诸多难题,着力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图书馆知识社区信息服务的实现。关键内容包括图书馆知识社区演化机制、图书馆知识社区框架模型和图书馆知识社区平台构建和图书馆知识社区治理等。文中附有图53副,表15个。全文约15万字,共分为7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1部分探讨了图书馆知识社区信息服务相关理论问题。图书馆知识社区的产生具有一定的背景,是诸多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集中探讨了图书馆知识社区的定义、产生的理论根源,并分析了图书馆知识社区的演化路径,进一步明确图书馆知识社区的内涵和分析了图书馆知识社区的复杂演化机制。第2部分主要讨论了社会网络环境对图书馆知识需求的引导,面向过程的图书馆知识社区信息需求内容与特征以及面向创新的图书馆知识社区服务要求。第3部分共分为三个小节,首先探讨了图书馆知识社区的功能定位与目标定位,并分析指出图书馆知识社区的构建要素包括主体要素、组织要素和环境要素三方面内容。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图书馆知识社区的技术支撑。第4部分共分为四个小节,首先分析了基于开放平台技术的图书馆知识社区技术条件,其次根据UChome的PHP+MYSQL的社会网络构建特点,和具有独立和多应用以及强大灵活漫游应用的开放特征,认为其构是建图书馆知识社区比较理想的服务架构方法,通过分析UChome平台架构,采用MVC模式,即模型(Model)、视图(View)和控制(Controller)来逐步实现功能模块并展示其执行过程,并提出了面向移动用户的图书馆知识社区平台的技术方案和实现过程。第5部分在基于前文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提出构建社会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知识社区的运行和管理机制,包括知识社区联盟的建立方案以及如何有效地对图书馆知识社区进行绩效评价。第6部分共分为三个小节,以武汉大学知识社区服务平台为例,分析其SNS服务及新浪微博应用环境和现状以及其知识社区服务平台构成,以此为基础,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提出解决对策。最后对本文进行了总结,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图书馆知识社区服务进行了展望,引出作者进一步研究的基础和方向。
贾玲[3](2012)在《论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文中研究说明在对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点及制约其发展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图书馆信息服务发展的措施。
舒宝淇[4](2011)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优化交互式信息服务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在网络环境下,交互式信息服务逐渐成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目前,关于高校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比较零散,本文拟通过文献调研及实践成果分析,系统理解交互式信息服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旨在对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如何优化交互式信息服务的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以期对提升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质量提供参考。本文由绪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概述,国内外高校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现状分析,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优化交互式信息服务的基本思路,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优化交互式信息服务的基本方法和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优化交互式信息服务的实现措施6章组成,总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2章):采用文献调查法,对国内外交互式信息服务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概括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的概念、内涵、意义、特点、类型等基本问题。第二部分(第3章):通过网络调研、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式从高校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的基本情况、用户和馆员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目前高校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的现状和问题。第三部分(第4、5、6章):通过相关理论的引入以及实践经验的总结,针对高校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高校图书馆优化交互式信息服务的总体目标是“用户满意”,围绕用户满意的中心目标,探讨了以用户为中心的高校图书馆优化交互式信息服务的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和实现措施。在用户满意目标的指引下,本文提出了高校图书馆优化交互式信息服务的基本思路是:在“以用户为中心”思想的指导下,以“信息交流传播”理论为基础,以个性化服务为基本要求,正确定位用户需求、信息资源、交互平台和馆员认知,不断优化信启、资源体系、信息服务技术平台和个性化服务机制,不断引入交流互动新技术,不断创新,使用户获得更为满意的用户体验。为此,本文提出了高校图书馆优化交互式信息服务的基本方法,即:基于CRM思想实现交互式信息服务的总体运行模式优化,基于Lib2.0优化高校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的前台技术平台,进行高校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的信息资源优化,不断拓展高校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的工作方式,借鉴商业网站经验优化高校图书馆用户作用机制等。最后本文提出了高校图书馆优化交互式信息服务的实现措施,即:组织领导保障,人员素质保障,法规制度保障和运行机制保障。本文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主要是对国内外高校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的现状调研范围还不够广,样本数量有限;所提方案是否科学合理,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践检验。在今后的进一步研究中,笔者将进一步关注新的实践,也将进一步关注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
董秀娟[5](2010)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文中提出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日益突出,高校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因此,集合各种资源努力帮助用户获取需要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成为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需要完成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在总结了普通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理论基础,对一些高校图书馆的网站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应用现状进行了调查,找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在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在相关理论指导下设计了自己理念中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本文共分为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了个性化信息服务产生的背景、开展的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确定了本文的研究目标和内容。第二部分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并且概述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内涵、特征、服务内容和基本实现形式。第三部分主要是对山东省部分高校图书馆网站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并且进行了山东省部分高校图书馆网站的现状分析,在调查结果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功能的比较和特点分析。第四部分主要是根据调查的结果,找出了网络环境下我国高校图书馆网站个性化信息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第五部分是对网络环境下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分析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要求、设计原则,并进行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的模型构建,其中包括总体架构的设计和具体模块的设计,最后对设计的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第六部分总结了研究的主要工作和其中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图书馆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综合使用了文献调研、比较分析和网络调查等方法。
陈国玲[6](2008)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点,指出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以及信息服务的发展策略。
朱增勇[7](2008)在《网络环境下的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研究》文中指出网络环境下农业图书馆用户需求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对农业图书馆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馆藏结构、服务方式和图书馆员素质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文献信息服务模式势在必行,但目前我国对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研究很少,实践上,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还在探索阶段,有一些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对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进行理论和实践分析。本文围绕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通过归纳和总结国内外成功的运行模式,分别从组织结构、管理机制、服务项目、服务理念和服务人员等6个方面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的运行机制,找出我国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运行存在的问题,引入客户关系管理理论和方法,系统性的收集用户资源,分析用户的信息需求,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实现资源、服务和技术的整合,建立合理的反馈体系和考核指标,改革现有的文献信息服务模式,建立基于用户集成管理的四元一体化服务模式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最后提出模式实施的建议。基于上述思路,进行了创新性研究:一是构建了四元一体化文献信息服务模式,即用户管理、文献信息资源、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集成的以用户为中心的集成服务模式。运用CRM理论和方法,根据不同类型农业文献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特点,通过用户集成管理对用户信息行为周期的动态跟踪,围绕用户需求建立文献资源、服务和技术集成。该模式横向包括信息服务应用、信息服务管理的规范、信息用户评价三个系统。纵向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宏观的控制;第二个层次是微观操作系统,硬、软、评价三元分立又互相融合。二是建立了文献信息服务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LibQUAL+TM理论和方法,根据农业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特点,创新性的设计了一套信息服务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文献信息资源、网络环境、信息服务形式、信息服务影响、物理环境5个层面,共22个指标。利用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国家农业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效果实施了评价,探讨了指标的可行性。三是提出了实现四元一体化模式的功能的策略。革新四元一体化模式下的自助式、个性化和知识服务,建设以用户为中心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改革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培养复合型的农业图书馆员来实施建立的服务模式。本论文通过构建四元一体化服务模式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实现四元一体化模式的策略,对我国农业文献信息服务的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马萍[8](2008)在《关于高职院校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电子信息服务工作的探讨》文中指出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要改变观念,努力探求与学校、读者的切入点,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促进图书馆的发展。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电子信息服务工作要在加强信息资源建设的前提下,重视数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及资源整合,做好用户培训及网上咨询工作,创新服务,更好地利用网络为教学实践活动服务。
刘丽娟[9](2007)在《浅谈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信息服务工作》文中研究指明读者信息服务工作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心,是联系读者和图书馆的纽带。在网络环境下人们信息需求的转变使读者信息服务工作,从形式到内容等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网络正逐步成为读者信息服务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点,指出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应重视的几个问题。探讨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进而给出了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开展信息服务工作的有效措施。
郭丛莲[10](2006)在《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文中认为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日趋个性化,而高校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服务模式难以满足用户的这种需求,个性化信息服务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深化信息服务的重要内容。该文首先分析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基本理论问题。然后,研究国内外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发展状况,并对典型案例做了介绍,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进行了分析。接下来,文章着重从设计原则、基本结构、相关技术、服务模式与内容、系统性能的设计要求五个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国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体系的构建方法。最后,总结出中国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存在的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对策,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二、浅谈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新中国70年我国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的热点主题及演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数据采集与处理 |
1.1 研究方法 |
1.2 数据采集与处理 |
2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用户信息行为研究主题的演化 |
2.1 1949-2000年间我国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热点 |
2.2 2001-2005年间我国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热点 |
2.3 2006-2010年间我国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热点 |
2.4 2011-2015年间我国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热点 |
2.5 2016年至今我国用户信息行为的研究热点 |
3 研究热点的演化特征与展望 |
(2)社会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知识社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图目录 |
表目录 |
0 引言 |
0.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0.1.1 选题背景 |
0.1.2 研究意义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0.2.1 国外研究进展 |
0.2.2 国内研究进展 |
0.2.3 研究现状评析 |
0.3 本文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
0.3.1 总体框架 |
0.3.2 研究内容 |
0.3.3 研究方法 |
0.3.4 研究创新点 |
1 图书馆知识社区形成与演化 |
1.1 图书馆知识社区及其结构模型 |
1.1.1 图书馆知识社区及其层次 |
1.1.2 图书馆知识社区结构模型 |
1.2 图书馆知识社区形成的动力因素 |
1.2.1 图书馆知识社区内部动力因素 |
1.2.2 图书馆知识社区外部动力因素 |
1.3 图书馆知识社区的复杂演化机制分析 |
1.3.1 图书馆知识社区演化过程中的复杂网络模型分析 |
1.3.2 图书馆知识社区耗散结构机制分析 |
1.3.3 图书馆知识社区演化过程中的动力机制分析 |
1.3.4 图书馆知识社区演化过程中的协同机制分析 |
2 社会网环境下图书馆知识社区服务需求 |
2.1 社会网络环境对图书馆知识需求的引导 |
2.1.1 社会网络环境对图书馆知识社区主体的影响 |
2.1.2 知识社区对图书馆知识服务需求的引发 |
2.2 图书馆知识社区用户信息需求内容与特征 |
2.2.1 基于知识转移的知识社区信息需求及特征 |
2.2.2 基于知识整合的知识社区信息需求及特征 |
2.2.3 基于知识共享的知识社区信息需求及特征 |
2.3 面向创新的图书馆知识社区服务要求 |
2.3.1 面向创新的图书馆知识社区服务形态 |
2.3.2 图书馆知识社区服务形成障碍 |
2.3.3 基于知识社区的图书馆信息服务要求 |
3 图书馆知识社区构建要素及技术支撑 |
3.1 图书馆知识社区的功能定位与目标选择 |
3.1.1 图书馆知识社区的功能定位 |
3.1.2 图书馆知识社区的目标选择 |
3.2 图书馆知识社区的构建要素 |
3.2.1 图书馆知识社区的构建主体 |
3.2.2 图书馆知识社区的组织内容 |
3.2.3 图书馆知识社区的服务环境 |
3.3 图书馆知识社区的技术支撑 |
3.3.1 知识社区的社会网络技术 |
3.3.2 基于Agent知识社区的代理技术 |
3.3.3 基于Mashup的知识社区的融汇技术 |
4 基于开放平台技术的图书馆知识社区构建与实现 |
4.1 开放平台技术基础及知识社区应用基础 |
4.1.1 知识社区开放平台技术框架 |
4.1.2 基于开放平台技术架构的知识社区开发技术 |
4.1.3 基于开放平台技术架构的知识社区标准协议 |
4.2 基于UCHOME2.0技术的图书馆知识社区构建 |
4.2.1 图书馆知识社区信息服务平台设计原则 |
4.2.2 图书馆知识社区信息服务平台体系结构 |
4.2.3 图书馆知识社区信息服务平台整体框架 |
4.2.4 图书馆知识社区服务平台的基本功能 |
4.2.5 图书馆知识社区主要接口文件实现方法 |
4.3 基于开放平台服务的图书馆知识社区实现及应用 |
4.3.1 图书馆知识社区信息服务平台的实现 |
4.3.2 平台的具体应用 |
4.4 面向移动用户的图书馆知识社区服务平台开发与实现 |
4.4.1 面向移动用户的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分析 |
4.4.2 移动图书馆知识社区开发及实现过程 |
5 图书馆知识社区的运行与管理 |
5.1 社会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知识社区运行组织与服务管理 |
5.1.1 图书馆知识社区的良性运行机制 |
5.1.2 图书馆知识社区的宏观管理机制 |
5.1.3 图书馆知识社区的微观管理机制 |
5.2 社会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知识社区联盟构建 |
5.2.1 图书馆知识社区联盟建设的必要性 |
5.2.2 图书馆知识社区联盟建设的可行性 |
5.2.3 图书馆知识社区联盟的功能模块 |
5.3 图书馆知识社区评价与控制 |
5.3.1 图书馆知识社区绩效的影响因素 |
5.3.2 图书馆知识社区的评价 |
5.3.3 图书馆知识社区的控制 |
6 武汉大学图书馆知识社区案例分析 |
6.1 武汉大学图书馆面向用户的知识社区服务 |
6.1.1 图书馆知识社区信息服务需求调研 |
6.1.2 图书馆知识社区服务需求分析 |
6.2 武汉大学图书馆知识社区构建目标与主要功能 |
6.2.1 图书馆知识社区信息服务构建目标 |
6.2.2 图书馆知识社区服务平台的主要功能 |
6.3 图书馆知识社区具体技术方案及实现方法 |
6.3.1 图书馆知识社区服务平台整体框架 |
6.3.2 图书馆知识社区技术方案及其实现 |
6.4 图书馆知识社区存在问题及对策 |
6.4.1 图书馆知识社区存在问题 |
6.4.2 图书馆知识社区治理对策 |
7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
致谢 |
(3)论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论文提纲范文)
1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点 |
1.1 多层次、多元化的信息资源收藏, 使馆藏资源出现结构性变化 |
1.2 信息服务手段发生根本性改变, 使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及时和快捷 |
1.3 信息用户需求的多样化, 使个性化服务成为重要服务内容 |
1.4 信息服务的范围和领域更为广泛, 推动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社会化功能的不断发展 |
2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制约因素 |
2.1 观念因素 |
2.2 制度因素 |
2.3 人才因素 |
3 网络环境下推进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措施 |
3.1 树立“以人为本, 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 提升服务质量 |
3.2 加强信息资源整合, 优化信息资源结构 |
3.3 利用先进技术手段, 全方位服务读者 |
3.4 建设高素质信息服务人才 |
第一, 创新新型人才管理机制, 引进外来高素质人才。 |
第二, 完善竞争、培训体制, 培养、发掘既有人才。 |
第三, 营造爱岗敬业的良好氛围, 努力增强队伍凝聚力。 |
(4)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优化交互式信息服务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图表目录 |
第1章 绪论 |
1.1 本文研究背景 |
1.2 本文研究基础 |
1.2.1 网络环境下交互式信息服务研究综述 |
1.2.2 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研究综述 |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 本文研究思路 |
1.5 本文研究方法 |
1.6 本文创新点 |
第2章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概述 |
2.1 高校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的概念 |
2.1.1 对"交互"一词的认识 |
2.1.2 高校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的含义 |
2.2 高校图书馆实现交互式信息服务的主要类型 |
2.2.1 交互式数字参考咨询 |
2.2.2 个性化定制中的交互式信息服务 |
2.3 高校图书馆实现交互式信息服务的意义 |
2.4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的特点 |
2.4.1 交互式信息服务不受空间限制 |
2.4.2 交互式信息服务不受时间限制 |
2.4.3 用户利用信息的方式为双向"推"、"拉"结合 |
2.4.4 个性化信息服务进一步深化 |
第3章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现状分析 |
3.1 基于网络调研的分析 |
3.1.1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总体情况分析 |
3.1.2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具体情况分析 |
3.2 基于用户问卷调研的分析 |
3.2.1 调研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
3.2.2 用户基本信息分析 |
3.2.3 用户对高校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认知度分析 |
3.2.4 用户对高校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参与度分析 |
3.2.5 用户对高校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满意度分析 |
3.3 基于馆员问卷调研的分析 |
3.3.1 调研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
3.3.2 受访馆员基本信息分析 |
3.3.3 馆员对高校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认知度分析 |
3.3.4 馆员对高校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的心理感受和意见分析 |
第4章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优化交互式信息服务的基本思路 |
4.1 高校图书馆优化交互式信息服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4.1.1 宏观层面的问题 |
4.1.2 具体层面的问题 |
4.2 高校图书馆优化交互式信息服务的目标 |
4.2.1 高校图书馆优化交互式信息服务的总体目标 |
4.2.2 高校图书馆优化交互式信息服务的具体目标定位 |
4.3 高校图书馆优化交互式信息服务的基本思路 |
4.3.1 以"用户中心"思想为优化服务的指导思想 |
4.3.2 以"信息交流传播"理论为优化服务的基础理论 |
4.3.3 以"个性化服务"理念为优化服务的基本要求 |
4.3.4 以"信息交流互动"思想为优化服务的创新思维 |
第5章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优化交互式信息服务的基本方法 |
5.1 高校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的运行模式优化 |
5.1.1 客户关系管理(CRM)思想的引入 |
5.1.2 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的作用 |
5.1.3 高校图书馆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的构建 |
5.1.4 高校图书馆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的实现 |
5.2 高校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的技术环境优化 |
5.2.1 Lib2.0技术的应用 |
5.2.2 Lib2.0技术环境的交互式优势 |
5.3 高校图书馆交互式服务信息资源优化 |
5.3.1 信息资源共享思想的引入 |
5.3.2 信息资源整合 |
5.3.3 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优化 |
5.4 高校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的主体作用机制优化 |
5.4.1 积分激励方式 |
5.4.2 头衔激励方式 |
5.4.3 机时/奖学金激励方式 |
5.4.4 用户排名激励方式 |
5.5 高校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的工作方式优化 |
5.5.1 微博客在高校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
5.5.2 手机图书馆在高校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
5.5.3 Living library在高校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中的应用 |
第6章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优化交互式信息服务的实现措施 |
6.1 组织领导保障 |
6.1.1 争取领导重视 |
6.1.2 服务组织保障 |
6.2 人员素质保障 |
6.2.1 馆员培训 |
6.2.2 用户培训 |
6.3 法规制度保障 |
6.3.1 法规保障 |
6.3.2 制度保障 |
6.4 运行机制保障 |
6.4.1 信息反馈机制保障 |
6.4.2 服务评价机制保障 |
6.4.3 馆员激励机制保障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高校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用户调查问卷 |
附录二:高校图书馆交互式信息服务馆员调查问卷 |
致谢 |
(5)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个性化信息服务产生的背景和意义 |
一、个性化信息服务产生的背景 |
二、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的研究总结 |
第三节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二章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理论概述 |
第一节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理论概述 |
一、网络环境下个性化信息服务相关概念的界定 |
二、网络环境下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基本特征 |
第二节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理论概述 |
一、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内涵 |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特点 |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服务内容 |
四、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基本实现方式 |
第三章 我国高校图书馆网站个性化信息服务现状研究——以山东省部分高校图书馆网站为例 |
第一节 调查对象的选取 |
第二节 山东省部分高校图书馆网站个性化信息服务现状调查 |
一、山东大学图书馆网站 |
二、中国海洋大学图书馆网站 |
三、山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网站 |
四、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网站 |
五、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网站 |
六、青岛科技大学图书馆网站 |
七、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网站 |
八、山东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网站 |
第三节 山东省部分高校图书馆网站个性化信息服务现状分析 |
一、山东省部分高校图书馆网站个性化信息服务功能比较 |
二、山东省部分高校图书馆网站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特点分析 |
第四章 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问题与对策研究 |
第一节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
一、信息资源建设问题 |
二、服务问题 |
三、用户问题 |
四、管理机制问题 |
五、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建设问题 |
第二节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发展对策 |
一、强化信息资源建设 |
二、改变服务观念,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 |
三、加强用户研究和用户培训 |
四、完善个性化信息服务管理机制 |
五、加强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 |
第五章 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设计 |
第一节 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设计要求 |
第二节 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设计原则 |
第三节 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模型构建 |
一、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的总体架构 |
二、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的功能模型 |
三、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接口模块的具体设计 |
第四节 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特点分析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一节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
第二节 论文的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 |
第三节 对图书馆未来的展望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6)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点 |
1.1 服务范围多元化 |
1.2 服务手段现代化 |
1.3 信息检索简单化 |
1.4 信息需求个性化 |
2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
2.1 信息资源建设问题 |
2.2 技术问题 |
2.3 服务观念和管理观念问题 |
2.4 信息服务人员问题 |
3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策略 |
3.1 有效开发网络资源 |
3.2 大力开发信息资源, 走资源共享道路 |
3.3 不断改善现代化信息服务环境 |
3.4 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 |
3.5 建立现代图书馆的管理模式 |
3.6 提高馆员素质, 培养网络应用的人才队伍 |
3.7 建立网络信息服务绩效评价体系 |
(7)网络环境下的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概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1.4.2 研究技术路线 |
1.4.3 主要方法 |
1.5 研究特色与创新点 |
第二章 网络环境下的农业文献信息服务 |
2.1 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概述 |
2.1.1 文献信息资源 |
2.1.2 文献流通 |
2.1.3 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 |
2.1.4 参考咨询 |
2.1.5 数据库服务 |
2.1.6 网络文献信息服务 |
2.2 网络环境下农业文献信息服务面临的挑战 |
2.2.1 馆藏结构的变化 |
2.2.2 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 |
2.2.3 信息技术的发展 |
2.2.4 对文献信息服务方式的影响 |
2.2.5 信息服务人员角色转变 |
2.2.6 外部环境的变化 |
2.2.7 知识经济的发展 |
第三章 国内外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比较分析 |
3.1 国外农业文献信息服务及其模式 |
3.1.1 传统文献信息服务模式 |
3.1.2 集成服务模式 |
3.1.3 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 |
3.1.4 渗透延伸服务模式 |
3.2 我国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 |
3.2.1 传统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 |
3.3.2 集成文献信息服务模式 |
3.3.3 个性化文献信息服务模式 |
3.3.4 知识型文献信息服务模式 |
3.3 国内外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的比较分析 |
3.3.1 组织结构的比较分析 |
3.3.2 管理机制的比较分析 |
3.3.3 网络文献信息服务项目的比较分析 |
3.3.4 服务理念的比较分析 |
3.3.5 服务人员的比较分析 |
3.3.6 用户信息需求和服务效果的比较分析 |
第四章 客户关系管理(CRM)理念与方法的引入 |
4.1 理解客户关系管理 |
4.1.1 CRM 概念和内涵 |
4.1.2 CRM 核心管理思想 |
4.2 客户关系管理研究和应用现状 |
4.3 客户关系管理引入农业文献信息服务 |
4.3.1 农业文献信息服务实施 CRM 的必要性 |
4.3.2 农业文献信息服务实施 CRM 的可行性 |
4.4 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策略 |
4.4.1 农业文献信息服务实施 CRM 的方法和策略 |
4.4.2 CRM 应用要注意的问题 |
第五章 基于 CRM 的农业文献信息服务用户需求分析 |
5.1 农业文献信息服务的需求类型 |
5.1.1 前沿性需求 |
5.1.2 预测性需求 |
5.1.3 集成性需求 |
5.1.4 及时性需求 |
5.1.5 个性化需求 |
5.1.6 实用性需求 |
5.2 农业文献信息服务需求和模式选择调查 |
5.2.1 调查的对象、方法、时间 |
5.2.2 调查的情况和结果的分析 |
5.2.3 调查情况总结 |
5.3 农业文献信息服务的用户需求分析 |
5.3.1 学生的信息需求及其特点 |
5.3.2 科技人员的信息需求及其特点 |
5.3.3 管理、经营人员的信息需求及其特点 |
5.3.4 农业推广人员的信息需求及其特点 |
5.3.5 农民的信息需求及其特点 |
5.4 我国农业文献信息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
第六章 四元一体化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的建立 |
6.1 模式建立的原则和基本目标 |
6.2 模式建立的理念 |
6.3 模式的构建 |
6.3.1 用户管理集成 |
6.3.2 资源集成 |
6.3.3 服务集成 |
6.3.4 技术集成 |
6.4 文献信息服务模式评价 |
第七章 四元一体服务模式实施的策略 |
7.1 建设以用户为中心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 |
7.2 以用户为中心的文献信息服务的实施 |
7.2.1 用户自助服务 |
7.2.2 个性化服务 |
7.2.3 知识服务 |
7.3 改革文献信息服务的业务流程 |
7.3.1 农业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内容 |
7.3.2 重组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
7.4 培养复合型的农业文献信息服务人员 |
7.5 基于用户的文献信息服务效果评价的实施 |
7.5.1 用户调查的实施 |
7.5.2 评估结果分析 |
7.5.3 对 LibQUAL+~(TM) 评估方法的思考 |
第八章 结论和建议 |
8.1 结论 |
8.2 建议 |
8.2.1 通过用户集成管理,提供基于用户需求的文献信息和服务 |
8.2.2 重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管理,提高馆员的素质 |
8.2.3 建立标准化服务平台,实现个性化服务 |
8.2.4 拓展传统服务模式,与网络数字化集成服务模式相互补充 |
8.2.5 建立服务评价和反馈机制,监督和改进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历 |
(9)浅谈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信息服务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1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点 |
2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
2.1 注重服务模式的创新 |
2.2 注重特色专题信息资源库的建设 |
2.3 积极开展数字参考咨询服务 |
2.4 注重个性化信息服务 |
2.5 注重多媒体教学资源数字信息平台的建设 |
3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的发展趋势 |
3.1 利用高校图书馆的整体优势进行图书馆网络的优化组织与协调, |
3.2 有组织地协调各级图书馆网络与各高 |
3.3 强化网络条件下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实现网络资源配置的优化, |
3.4 加强与世界各国及各高校之间图书馆网络化服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
4 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开展信息服务工作的有效措施。 |
4.1 强化图书馆的教育职能 |
4.2 开展深层次的导读 |
4.3 采取电子化的服务方式 |
4.4 建立交流平台 |
4.5 针对不同读者群开展个性化服务工作 |
(10)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论文提纲范文)
郑重声明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提出 |
1.2 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内涵 |
1.3 高校图书馆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意义 |
2.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状况 |
2.1 国外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状况 |
2.1.1 发展状况 |
2.1.2 典型案例 |
2.1.3 现状分析 |
2.2 我国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状况 |
2.2.1 发展状况 |
2.2.2 典型案例 |
2.2.3 现状分析 |
3. 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的构建方法 |
3.1 设计原则 |
3.2 基本结构 |
3.3 相关技术 |
3.4 服务模式与内容 |
3.5 系统性能的设计要求 |
4. 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
4.1 存在的问题 |
4.2 发展对策 |
4.3 前景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浅谈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中国70年我国用户信息行为研究的热点主题及演化[J]. 张一涵,袁勤俭,黄卫东. 图书与情报, 2019(05)
- [2]社会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知识社区研究[D]. 万华. 武汉大学, 2013(07)
- [3]论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信息服务[J]. 贾玲. 四川图书馆学报, 2012(06)
- [4]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优化交互式信息服务的思考[D]. 舒宝淇. 云南大学, 2011(04)
- [5]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研究[D]. 董秀娟. 曲阜师范大学, 2010(01)
- [6]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开展信息服务的思考[J]. 陈国玲.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08(04)
- [7]网络环境下的农业文献信息服务模式研究[D]. 朱增勇.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10)
- [8]关于高职院校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电子信息服务工作的探讨[J]. 马萍.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03)
- [9]浅谈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读者信息服务工作[J]. 刘丽娟.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23)
- [10]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D]. 郭丛莲. 郑州大学, 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