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与骨质疏松(论文文献综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皮质激素规范管理撰写组[1](202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皮质激素规范管理专家共识(2021版)》文中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我国需要重点防治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之一, 糖皮质激素规范应用在慢阻肺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循证证据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中国慢阻肺糖皮质激素应用现状, 围绕慢阻肺稳定期初始治疗、随访期调整治疗, 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特征、急性加重风险、合并哮喘、支气管扩张(症)和肺结核病、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等指标判断是否需要联合和停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根据慢阻肺急性加重异质性, 选择糖皮质激素给药途径、剂量和疗程, 撰写组提出7条推荐意见, 以进一步推动不同级别医院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落实中国慢阻肺指南中糖皮质激素在慢阻肺个体化治疗的临床实践。
赵晓辉[2](202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型分布及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患病率及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逐年攀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不断增加公共卫生负担,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随着目前对其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合并症对COPD患者的整体疾病发展及预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作为COPD患者极其重要的合并症,可潜在的增加COPD患者的急性发作次数,加重COPD患者呼吸困难的临床症状,进而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从而加快患者的疾病进程,增加其病残率及死亡率。因此,尽早诊断COPD合并OP对于早期干预治疗及阻断OP的进一步发展、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极其重要。研究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对COPD合并OP与不合并OP的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分布调查研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肺功能、骨密度、主要实验室指标及中医证型的差异,同时探索合并OP的COP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肺功能、骨密度、主要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探讨COPD合并OP的危险因素。研究方法本研究应用横断面研究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纳入2018年7月至2020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呼吸科病房的COPD患者,根据骨密度检查是否合并OP,对COPD患者进行分组。采集并记录患者的基础资料、肺功能、骨密度及主要实验室检查指标等资料信息,四诊合参,对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型、mMRC分级及CAT评分,比较合并OP组与不合并OP组的组间差异、合并OP组的组内差异,分析上述指标与合并OP的相关性,探讨COPD合并OP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1)纳入的199例COPD患者中,诊断合并OP的患者共有52例,比例为19.94%。(2)199例COP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为气虚痰瘀证例数最多,占16.08%,次之为阳虚痰凝证,占13.07%,气阴两虚证最少,占6.03%;其中,OP组以气虚痰瘀证最为多见,占17.3%,阴虚血瘀证次之,占15.3%,痰瘀互结证最少,占3.8%;非OP组以气虚痰瘀证最为多见,占15.6%,次之为阳虚痰凝证,占13.6%,以气阴两虚证最为少见,占5.4%。OP组及非OP组中医证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实证类、虚证类及虚实夹杂证类的中医证型分布比例上亦无明显差异,均以虚实夹杂证类最为多见,其次为虚证类,最后为实证类。(3)COPD合并OP患者组内分析发现,虚实夹杂证类最多共有23例(44.2%),其次为虚证类共有19例(36.5%),最后为实证类共有10例(19.2%)。各证类间FEV1%pred、mMRC分级及骨密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虚实夹杂证类的COPD患者mMRC分级更高,FEV1%pred及骨密度值更低。(4)与未合并OP的COPD患者相比较,合并OP的COPD患者有着更低的FEV1%pred及FEV1/FVC水平、更高的CAT评分、更多的1年内急性加重次数。(5)COPD合并OP组与未合并OP组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钙磷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COPD合并OP患者的骨密度值与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COPD病程及FEV1%pred与骨密度值具有相关性。随着FEV1%pred的降低、年龄及COPD病程的增长,COPD患者骨密度值也会随之降低。(7)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吸烟、COPD病程、吸入糖皮质激素、近一年急性加重次数是COPD患者合并OP的危险因素。结论(1)COPD患者合并OP组及未合并OP组证型均以虚实夹杂证类最为多见,其中以气虚痰瘀证最多,其次为阳虚痰凝证及肺脾肾虚证。(2)合并OP的COPD患者1年内的急性加重次数较未合并COPD的患者更多、肺功能下降程度更大、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更差,可能会增加COPD患者的病残率及死亡率。(3)COPD合并OP组患者骨密度值与年龄、COPD病程及FEV1%pred相关,说明OP病情的严重程度与年龄、COPD病程及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4)年龄、性别女性、COPD病程、吸烟、吸入糖皮质激素及上一年急性加重次数可能是COPD患者合并OP的危险因素。
孙宁[3](2021)在《崔红生教授治疗哮病中医用药规律及中医诊断与治疗量表拟定初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哮病是一种以突然发作、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喉间发出哮鸣音为特征的呼吸道疾病,现代医学中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喘息型,以及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均可参照其辨证论治。这其中部分支气管哮喘极为顽固,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约5%会发展为难治性哮喘,尤其是激素依赖性哮喘(steroid dependent asthma,SDA),需要长期应用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才能控制。现代医学对SDA的治疗措施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撤药与治疗的矛盾,临床多应用中医中药进行干预。然针对其中医证候类型划分、诊断及治疗方法选择始终无法得到统一,尚无证候学与治疗学相结合的规范化治疗指南或共识出现,严重困扰着众多的临床医生和患者。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崔红生教授应用中医中药治疗哮病的用药规律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遣方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用药经验。并重点分析其经验方-加减乌梅丸方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治疗SDA的分子机制。最后围绕SDA的中医中药应用过程中尚未达共识的证型、遣方用药及安全性等问题进行了德尔菲法的调查问卷初探,详细地进行了专家访谈,拟定了关于SDA中医药诊治的量表,供后续指南的拟定提出研究方向与科学基础。方法1.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为计算载体,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总结崔红生教授治疗哮病的用药规律,通过统计2011年4月至2020年12月经崔红生教授诊治哮病的医案,筛选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后纳入病历,通过中国科学院研制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录入审核数据,最后利用平台软件以及Microsoft EXCEL软件进行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总结崔红生教授的用药经验。2.对崔红生教授经验方-加减乌梅丸方治疗SDA进行分子机制研究,分别通过TCMSP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查找加减乌梅丸中中药的有效活性成分及其靶点蛋白和人类激素依赖型哮喘相关的作用靶点,构建有效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的网络图;蛋白互作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构建,通过Metascape数据库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使用分子对接技术对有效活性成分和靶点进行验证。3.根据文献研究法和专家访谈法,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构建SDA治疗量表初稿,并通过德尔菲法专家咨询确定治疗量表各级指标,供后续指南的拟定提出研究方向与科学基础。结果1.研究纳入病历2011例/次,共计有效处方1040张。纳入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05,年龄区间8~99岁。医案中处方用药涉及273味,药物四气以寒、凉为主(共占50.52%),其中寒性药使用最多(占45.92%),其次为温性药、平性药;药物五味以以甘、苦、辛为主(共占87.69%);药物归经以归肺、胃、脾为主(共占57.86%)。医案涉及高频用药补虚药使用最多(占总用药比22.86%),其次为止咳平喘药(占总用药比16.37%)。根据统计结果及组方规律,通过频数及置信度统计得出常见药物组合:麦冬-芦根、芦根-黄芩、炙甘草-枇杷叶、麦冬-黄芩、乌梅-白芍。通过基于网络的关联性分析得出纳入医案中运用的核心方药为:乌梅、白芍、黄芩、紫苏子、金银花、麦冬、芦根、薏苡仁、杏仁、生石膏、桃仁、枇杷叶、桑白皮、桔梗、炙甘草、菊花、防风、桑叶、法半夏、蝉蜕、浙贝母。多项结果均显示治疗中多与吾师的经验方-加减乌梅丸方有密切关系。2.经过筛选,加减乌梅丸方中的槲皮素、β-谷甾醇、山奈酚、豆甾醇等多个关键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作用在转录因子AP-1(Transcription factor AP-1,JUN)、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有丝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 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MAPK1)、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RAC-alpha serine/threonine-protein kinase,AKT1)、细胞肿瘤抗原 p53(Cellular tumor antigen p53,TP53)等核心基因表达上参与加减乌梅丸方的治疗。KEGG富集分析所涉及的通路包括癌症通路(Pathways in cancer)、PI3K-Akt 信号通路(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HIF-1 信号通路(HIF-1 signaling pathway)、NF-kappa B 信号通路(NF-kappa B signaling pathway)、cAMP 信号通路(cAMP signaling pathway)、Jak-STAT 信号通路(Jak-STAT signaling pathway)等。3.建立了 2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及234项三级指标的激素依赖型哮喘治疗量表初稿。结论1.崔红生教授治疗哮病主要通过祛邪扶正、调补阴阳的治法,提出从肝论治,其经验方-加减乌梅丸方应用频繁,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用药经验。2.加减乌梅丸方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复杂作用机制发挥抗炎作用,进而对激SDA起到治疗作用。3.通过德尔菲专家访谈法,分析、整合出适合SDA的治疗量表初稿,对未来指南的拟定提供了研究方向与科学基础。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4](202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文中提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我国慢阻肺领域的专家们通过检索和整合近年来慢阻肺领域的研究进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进行了重新修订。本次修订提出了将危险因素、筛查问卷和普及肺功能应用相结合的策略,期望提高慢阻肺的早期诊断率,减少漏诊;对疾病综合评估、稳定期药物治疗、急性加重的评估、规范化治疗、后续访视和预防未来的急性加重等方面根据最新的研究证据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并对慢阻肺诊疗及临床研究方向提出了新的思考和展望。
胡磊[5](2021)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系统性炎症水平与肺气肿程度、骨密度改变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系统性炎症水平与肺气肿程度、骨密度改变的相关性及机制探讨。研究方法招募符合入组条件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90例及同期体检中心对照组50例,所有入组对象均采集一般临床资料、外周血标本,根据胸部螺旋CT检查完成肺部低衰减区域的百分比(Low-attenuation area,LAA%)及腰1椎体CT值(L1-CT)的测定,具体可划分为:当LAA%≥10%判定为存在肺气肿,当LAA%10≤LAA%<20为轻度肺气肿;20≤LAA%<30为中度肺气肿;LAA%≥30为重度肺气肿。根据LAA%测量值将招募的慢阻肺患者分为非肺气肿组(36例)、轻-中度肺气肿组(32例)和重度肺气肿组(22例)。分析比较各组间L1-CT值和LAA%、外周血炎症指标、肺功能指标等。研究结果慢阻肺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阻肺组患者LAA%的均数为(21.70±19.88),较对照组(1.23±1.07)显着升高;慢阻肺组L1-CT(107.00±32.34)HU值较对照组(153.00±30.21)HU显着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慢阻肺组体重指数降低,吸烟指数升高(P<0.05)。根据不同肺气肿程度分层的慢阻肺患者中,慢阻肺患者肺气肿程度越重,L1-CT值越低,组间L1-CT值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肺气肿组的患者相比,肺气肿组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1-CT与LAA%、PLR、NLR及CRP均呈负相关,与血清钙、磷浓度无明显相关。研究结论慢阻肺患者骨密度值与肺气肿程度呈负相关,可能与慢阻肺疾病本身导致的系统性炎症水平升高有关。
徐聪聪[6](2020)在《低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哮喘儿童生长发育及肺功能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使用低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nhaled glucocorticoids,ICS)治疗1年对轻中度哮喘儿童生长发育及肺功能的影响。生长发育观察指标为身高、体重、骨密度(BMD)及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骨钙素(BGP),肺功能观察指标为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秒率(FEV1/FVC%),治疗期间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在青医附院小儿哮喘专科门诊就诊,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70例轻中度哮喘儿童作为治疗组,女性6.0~10岁;男性6.0~10.5岁,确诊后均规范吸入低剂量的糖皮质激素。44例哮喘儿童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干粉剂治疗,1吸/次,2次/d,26例哮喘儿童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剂治疗,1吸/次,2次/d,定期门诊复诊,观察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当哮喘儿童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明显缓解6个月及以上,降低ICS剂量25%~50%,逐渐减量至停药。治疗期间若有急性发作,改为特布他林1m L,布地奈德1m L,异丙托溴铵1m L三种药物联合雾化1周,症状控制后按之前方案继续治疗。本研究入组患儿为轻中度哮喘,如治疗期间出现病情不缓解,积极寻找病因,如感染因素、过敏因素,在治疗哮喘的同时给予病因治疗,治疗效果好,无不缓解者。本研究观察哮喘儿童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1年后的身高、体重、骨密度的变化,同时检测血清25-(OH)D、骨钙素的变化作为反应骨代谢的观察指标。治疗前及治疗后行肺功能检查,选取FEV1、FEV1/FVC%作为临床疗效观察指标。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6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结果:1.治疗组哮喘儿童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的身高、体重与同期健康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年后身高生长速率(GV)、体质量增长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哮喘儿童在吸入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前,治疗3、6、12个月后,BMD与血清25-(OH)D、BGP各指标均在正常范围,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53、0.255、0.769,P>0.05)。3.吸入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的3、6、12个月在各时间点均比治疗前FEV1、FEV1/FVC%水平明显上升(P<0.05)。在治疗后的第3、6两个月的时间点上FEV1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FEV1/FVC%比较有差异(P<0.05);在治疗6个月后两指标均明显上升,与治疗12个月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4.70例哮喘儿童按正规指导用药治疗期间均未出现头痛、头晕,心动过速,肌肉震颤,口腔念珠菌感染,声音嘶哑等不良反应。结论:采用低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1年对哮喘儿童身高、体重、骨密度及血清25-(OH)D、骨钙素无显着影响,且能有效改善肺功能,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梁正辉[7](2020)在《木豆素防治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以激素性骨质疏松大鼠模型为对象,探讨木豆素(Cajaninstilbene Acid,CSA)防治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以成骨细胞(Osteoblasts,OB)、破骨细胞(Osteocla sts,OC)为研究对象,研究木豆素防治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细胞学及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1.6月龄雌性SPF级SD大鼠45只,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ON组)、GIOP模型组(GIOP组)、木豆素组(CSA组)。GIOP组及CSA组大鼠予以下肢肌肉注射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kg),每3天注射1次。CON组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干预。三组大鼠在干预12周后,再分别给予生理盐水、CSA腹腔注射治疗。GIOP组每天给予200μl生理盐水腹腔注射;CSA组每天给予CSA 10mg/kg 200μl腹腔注射治疗。治疗为期12周。治疗结束后,各组大鼠予以腹腔采血检测ALP,腰椎骨取材以行μCT扫描、双能X线测量骨密度、组织切片以及生物力学实验。2.培养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分别以地塞米松和木豆素干预,观察地塞米松对成骨细胞的活力、分化、矿化功能以及促细胞凋亡作用,观察木豆素对激素干预下成骨细胞的保护作用,观察木豆素对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分化过程的影响及相关基因、蛋白表达。结果:1.大鼠骨量:与CON组比较,GIOP组BMD、BMC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BMD、BMC均明显高于GIOP组(P<0.05),然而AREA在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2.大鼠腰椎骨微细结构:与CON组比较,GIOP组BV/TV、Tb.N、Tb.Th、v BMD均明显降低(P<0.05),SMI及Tb.Sp明显增加(P<0.05);与GIOP组比较,CSA组BV/TV、Tb.N、Tb.Th及v BMD均显着高于GIOP组(P<0.05),SMI显着低于GIOP组(P<0.05)。此外,μCT二维图显示GIOP组较CON组骨小梁明显稀疏、不连续。三维图显示,与CON组对比,GIOP组骨质显着疏松、多孔,CSA组显着改善骨小梁数量及骨小梁形态。3.大鼠骨强度:与CON组比较,GIOP组压缩强度显着降低(P<0.05)。与GIOP组比较,CSA组的压缩强度、压缩刚度及能量吸收值明显高于GIOP组(P<0.05)。4.大鼠腰椎骨形态学:在4倍及10倍镜下,随月龄增加,GIOP组的骨质损害逐渐加重;与CON组对比,GIOP组在不同时间点骨小梁数量均显着降低,骨小梁排列紊乱、稀疏、断裂、间隙增宽。在40倍镜下,与CON组对比,GIOP组在不同时间点骨细胞数量均显着降低,且小梁表面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髓腔干细胞稀少,髓腔内脂肪泡显着增多。与GIOP组比较,低倍镜及高倍镜下,CSA在不同时间点均可显着逆转GIOP导致的骨形态学破坏。5.大鼠血清ALP活性:与CON组比较,GIOP组ALP活性明显降低(P<0.05);CSA组显着高于GIOP组(P<0.05)。6.成骨细胞活力:DEX可明显抑制成骨细胞活力。DEX抑制成骨细胞活力有剂量依赖性,50μmol/L以上浓度DEX均明显抑制成骨细胞活性(P<0.05)。CSA对成骨细胞没有明显毒性,10μmol/L浓度以内的CSA不会明显影响成骨细胞活性(P>0.05)。在DEX干预的情况下加入CSA进行共培养,CSA浓度上升对成骨细胞活性有积极作用,2.5μmol/L浓度以上的CSA可明显提高成骨细胞的活性(P<0.05)。7.成骨细胞凋亡:使用DEX诱导成骨细胞,与CON组比较,DEX可明显诱导成骨细胞发生凋亡(P<0.05)。加入CSA后,5μmol/L以及10μmol/L浓度CSA可明显降低成骨细胞凋亡率(P<0.05)。8.成骨细胞矿化能力:对成骨细胞进行ALP染色,发现CON组、DEX组以及CSA组对ALP染色结果均无明显影响(P>0.05),经成骨细胞矿化诱导、茜素红染色,DEX组成骨矿化能力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CSA组较DEX组明显上升(P<0.05)。9.成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与CON组比较,DEX组ALP表达有所下降,加入CSA后ALP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与CON组比较,DEX组OCN表达有所下降,加入CSA后OCN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与CON组比较,DEX组OPN表达有所下降,加入CSA后OPN表达水平有所上升,但不显着(P>0.05)。与CON组比较,DEX组Runx2表达有所下降,加入CSA后Runx2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10.成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在加入DEX后Caspase-3表达显着上升(P<0.05),加入5μmol/L、10μmol/L浓度CSA后表达显着下降(P<0.05)。成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6在加入DEX后表达显着上升(P<0.05),加入不同浓度CSA后表达没有明显变化(P>0.05)。成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7在加入DEX后表达显着上升(P<0.05),加入不同浓度CSA后表达有所下降,但没有显着差异(P>0.05)。成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Caspase-9在加入DEX后表达显着上升(P<0.05),加入5μmol/L、10μmol/L浓度CSA后表达显着下降(P<0.05)。11.破骨细胞毒性实验:使用0-10μmol/L梯度浓度CSA对破骨细胞进行细胞毒性实验,与对照组相比,吸光度没有明显变化,说明CSA对破骨细胞没有明显毒性(P>0.05)。12.破骨细胞分化实验:使用RANKL诱导破骨细胞分化时加入1μmol/L、2.5μmol/L、5μmol/L、10μmol/L浓度CSA共培养,发现2.5μmol/L、5μmol/L、10μmol/L浓度CSA组分化成熟的破骨细胞数量明显下降(P<0.05)。使用RANKL诱导破骨细胞分化时,在不同时间段加入10μmol/L浓度CSA,与对照组比较,发现1-3天组与1-6天组破骨细胞分化数量明显下降(P<0.05)。13.破骨细胞肌动蛋白环:在RANKL诱导破骨细胞分化时加入CSA,可明显抑制破骨细胞肌动蛋白环形成,抑制破骨细胞核聚集(P<0.05)。14.破骨细胞骨吸收实验:将成熟的破骨细胞种植到羟基磷灰石涂层培养皿中,测量破骨细胞数量以及羟基磷灰石涂层吸收面积,发现CSA可抑制单个破骨细胞的骨吸收面积(P<0.05)。15.破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在加入DEX干预后Nfatc1、C-fos、Ctsk、Acp5的表达量均明显上升,加入5μmol/L、10μmol/L浓度CSA后Ctsk、Acp5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加入10μmol/L浓度CSA后Nfatc1、C-fos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16.破骨细胞分化相关蛋白:NFATc1在培养的0d、1d两组无明显差异,在培养的3d、5d两组均显着升高,相比对照组,CSA组升高幅度较低,差异有显着性(P<0.05)。c-Fos在培养的0d时CSA组表达稍高但差异无显着性、在1d时两组无明显差异,在培养的3d、5d两组均显着升高,相比CON组,CSA组升高幅度较低,差异有显着性(P<0.05)。V-ATPase-d2在培养的0d、1d两组无明显差异,在培养的3d、5d两组均显着升高,相比CON组,5d时CSA组升高幅度较低,差异有显着性(P<0.05)。CTSK在培养的0d、1d两组无明显差异,在培养的3d、5d两组均显着升高,相比对照组,CSA组升高幅度较低,差异有显着性(P<0.05)。Intergrinβ3在培养的0d、1d两组无明显差异,在培养的3d、5d两组均显着升高,相比对照组,CSA组升高幅度较低,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激素干预大鼠,腰椎骨出现严重的骨量丢失、骨微细结构破坏、骨强度降低、血清ALP活性显着降低,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表明GIOP动物模型构建成功。CSA的干预显着提高腰椎骨BMD、BMC、BS/TV、Tb.N、Tb.Th、v BMD,降低SMI、Tb.Sp,增强骨强度,改善骨小梁情况(数量,结构,骨微环境的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干细胞等数量),同时对DEX导致的血清ALP活性变化起到逆转作用。成骨细胞在地塞米松干预下,细胞活性明显下降,细胞凋亡率明显上升,伴随而来的是成骨细胞矿化能力的降低,成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ALP、OCN、OPN、Runx2表达明显下降,细胞凋亡相关基因上升(Caspase家族基因),表明地塞米松抑制成骨细胞的细胞活力、矿化功能,有可能影响分化过程及诱导成骨细胞凋亡,这可能是激素引起骨质疏松的机制之一。在成骨细胞加入木豆素干预后,成骨细胞活力、矿化能力有所回升,成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ALP、OCN、OPN、Runx2表达也随之上升,且细胞凋亡减少,代表成骨细胞的细胞功能得以回复,分化成熟有可能得到促进。说明木豆素防治激素性骨质疏松的机制有可能来自木豆素保护成骨细胞免于激素的抑制作用,得以维持原有的细胞活力、分化及矿化能力,避免细胞过度凋亡。木豆素对破骨细胞无直接的细胞毒性作用,破骨细胞数量未受到明显影响,然而破骨细胞骨吸收实验中破骨细胞在木豆素干预下骨吸收能力有所下降,得知木豆素可抑制单个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木豆素还能抑制破骨细胞肌动蛋白环的形成,进而影响破骨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木豆素还能抑制破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及蛋白表达,阻碍破骨细胞正常的分化过程。
林成创[8](2020)在《重组灵芝免疫调节蛋白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最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之一,据统计,哮喘作为一个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影响3亿左右人口,不同国家和地区患病率有所不同,中国大陆地区哮喘患病率为1.24%,约有3000万哮喘患者,且多数哮喘患者病情控制欠佳,容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治疗哮喘的一线药物仍以糖皮质激素为主,此类药物虽可以相对较好地控制哮喘,但该类药物治疗周期长,长期使用可引起多种副作用。此外,仍有约40%哮喘患者对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敏感,临床治疗亟需新研发的、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近年来发现Th17/Treg细胞失衡在哮喘的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为哮喘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本课题使用卵清蛋白(OVA)及氢氧化铝(AL(OH)3)腹腔注射致敏加雾化激发的方式建立BALB/c小鼠哮喘气道炎症模型,以重组灵芝免疫调节蛋白(rLZ-8)进行干预,并与正常小鼠、模型组小鼠及地塞米松干预组小鼠对比,明确rLZ-8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干预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同时使用rLZ-8对体外培养小鼠脾脏T细胞进行干预,观察其对T细胞增殖分化影响,探究rLZ-8对哮喘的作用及其免疫调节机制,以期为哮喘的更多治疗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rLZ-8对小鼠哮喘的缓解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研究建立小鼠哮喘气道炎症模型和观察药物治疗效果:将BALB/c小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分别为对照(Control)组,模型(Model)组,地塞米松注射液(DEX)组,rLZ-8组,每组8只。以OVA和AL(OH)3混合致敏液在第0、7、13天腹腔注射致敏,第19天至32天予OVA溶液雾化激发的方法诱导建立哮喘模型,并从第19天开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DEX、rLZ-8等对应药物干预2周后,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因子IL-17A、IL-10、IFN-γ和IL-4的水平,HE染色观察肺组织炎症浸润等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及成熟树突状细胞(DC)表面分子(CD11c和CD86)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哮喘小鼠脾脏细胞中CD11c-CD80+成熟DC和CD11c+CD86+成熟DC的比例。流式细胞术检测哮喘小鼠脾脏细胞中CD4+IFN-γ+Th1细胞、CD4+IL-4+Th2细胞、CD4+IL-17A+Th17细胞、CD4+Foxp3+ Treg细胞的比例。Real-time PCR检测肺组织中转录因子T-bet、IFN-γ、ROR γ t、Foxp3 mRNA 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 检测肺组织中 STAT3 信号通路表达。2.rLZ-8对哮喘相关T细胞的调节作用分选BALB/c小鼠脾脏CD3+T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用Annexin V/PI法检测rLZ-8对T细胞的毒性并得到实验用药的安全浓度。用CD3CD28抗体刺激CD3+T细胞活化并给予DEX和rLZ-8干预后,采用ELISA法检测T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L-1 β、IL-10和TGF-β 1的表达水平。CFSE标记CD3+T细胞后刺激诱导分化,予DEX和rLZ-8干预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4+IL-17A+Th17细胞的比例,采用Real-time PCR检测Th17细胞转录因子ROR γ t表达水平,以研究Th17细胞分化情况。流式分选CD4+CD25+T细胞和CD4+CD25-T细胞,用CFSE标记CD4+CD25+Treg细胞后进行体外培养并予DEX和rLZ-8干预,然后流式细胞术测定Treg细胞增殖情况。体外诱导CD4+CD25-T细胞分化为Treg,并予DEX和rLZ-8干预,然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4+Foxp3+Treg细胞比例以研究Treg细胞分化情况,并提取细胞蛋白进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STAT3蛋白在各组T细胞中的表达。依据计量资料的正态性,使用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组间比较采用Dunnett’ sT3法或者LSD法,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rLZ-8对小鼠哮喘的缓解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研究肺组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OVA诱导建立哮喘模型组小鼠肺部病理出现明显哮喘气道炎症特征,HE染色结果显示rLZ-8和DEX减轻了小鼠气道炎性浸润,免疫组化结果显示rLZ-8和DEX减少了肺部成熟DC(P<0.01)及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P<0.01),流式检测也显示rLZ-8降低了哮喘小鼠脾脏中成熟DC细胞(CD11c+CD86+和 CD11c+CD80+DC)的比例(P<0.01)。rLZ-8降低了哮喘小鼠BALF上清液IgE的表达水平(P<0.01)和Th17细胞主要效应因子IL-17A的表达水平(P<0.01),并提高Treg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P<0.01),但未改变Th1细胞因子IFN-γ和Th2细胞因子IL-4的水平(P>0.05)。哮喘小鼠肺组织Real-time PCR显示rLZ-8降低了小鼠的Th17细胞转录因子RORγt的表达水平(P<0.01)并提高Treg细胞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水平(P<0.05),但对Th1细胞转录因子T-bet的水平及Th2相关转录因子GATA3的水平则无影响(P>0.05)。rLZ-8下调小鼠脾脏中CD4+IL-17A+Th17细胞的比例并上调CD4+Foxp3+Treg细胞的比例(P<0.01),但对CD4+IL-4+Th2细胞和CD4+IFN-γ+Th1的细胞比例无显着影响(P>0.05)。此外,rLZ-8抑制肺组织中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P<0.01)。2.rLZ-8对T细胞调节作用的体外研究rLZ-8抑制了 CD3+T细胞培养液中Th17相关细胞因子IL-1 β的表达(P<0.01),促进了 Treg细胞因子IL-10和TGF-β 1的表达,(P<0.01)。在体外刺激CD3+T细胞活化的研究中发现rLZ-8降低了 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ROR y tmRNA的表达水平和CD4+IL-17A+Th17细胞的比例(P<0.01),并抑制了 STAT3信号通路的活化(P<0.01),说明Th17细胞的免疫应答受到抑制。CD4+CD25+Treg细胞体外增殖研究和CD4+CD25-T细胞体外分化研究中,发现rLZ-8不能促进CD4+CD25+T细胞的增殖(P>0.05),但是可以诱导CD4+CD25-T细胞向CD4+Foxp3+Treg的分化(P<0.01),而DEX则表现为促进CD4+CD25+T细胞增殖的作用(P<0.01),但不诱导Treg分化(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揭示了rLZ-8具有改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方面的免疫调节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STAT3信号通路,调节Th17/Treg细胞平衡,表现为抑制了 Th17细胞的增殖活化及转录因子ROR γ t、细胞因子IL-17A的释放,同时促进了 CD4+Foxp3+Treg的分化及其转录因子Foxp3和细胞因子IL-10的释放,并抑制了 DC成熟,从而发挥改善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免疫调节作用。因此,有良好免疫调节功能的rLZ-8具备成为哮喘治疗药物的可能。
李小利[9](2020)在《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意义和临床价值》文中指出背景及目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英文简称COPD)是老年呼吸系统的常见病与多发病,分为急性加重期(AECOPD)和稳定期。COPD的本质是非特异性慢性气道炎症。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参与了慢性炎症的发生。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是一种无创、简便、易重复、能直接量化气道炎症的检测手段,主要反映嗜酸性气道炎症。本研究旨在探讨FeNO能否反映COPD患者气道炎症水平,鉴别AECOPD患者炎症类型及指导糖质激素的治疗。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武汉市第一医院,确诊为AECOPD的老年患者120例,COPD稳定期患者120例,同时选取非呼吸系统患者120例为对照组。AECOPD患者入院后采用mMRC呼吸困难评分量表对呼吸困难程度进行评估。分别记录AECOPD组、COPD稳定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临床表现、FeNO值、血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OS%)、C反应蛋白(CRP)、肺功能(FEV1%、FEV1/FVC%)。根据美国胸科协会/欧洲呼吸学会(ATS/ERS)指南,以25ppb为界值,将AECOPD组患者分为高水平组(FeNO≥25ppb)72例和低水平组(FeNO<25ppb)48例。高水平组随机分为激素治疗组和未使用激素治疗组各36例;低水平组随机分为激素治疗组和未使用激素治疗组各24例。未使用激素治疗组给予抗感染、祛痰、平喘、吸氧等对症治疗,不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激素治疗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另外加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或静脉滴注甲泼尼龙治疗。分别记录治疗一周后各组临床症状以及FeNO值的变化。治疗中未使用激素治疗的患者若出现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及时加用激素治疗,此类患者治疗效果按无效计算。结果1、AECOPD组FeNO、NEUT%、EOS%、CRP均显着高于COPD稳定期组及对照组,AECOPD组FEV1%、FEV1/FVC%均显着低于COPD稳定期组及对照组(P<0.001);COPD稳定期组FeNO、NEUT%、EOS%、CRP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PD稳定期组FEV1%、FEV1/FVC%均低于对照组(P<0.05)。2、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ECOPD组和COPD稳定期组中,FeNO与EOS%有正相关性(r=0.657,P<0.001;r=0.542,P<0.001);FeNO与NEUT%、CRP、FEV1%、FEV1/FVC%均无相关性(P>0.05)。3、在AECOPD高水平组中,激素治疗组经过治疗后FeNO值明显下降(P<0.001),而未使用激素治疗组治疗前后FeNO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水平组中,激素治疗组与未使用激素治疗组治疗前后FeNO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AECOPD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的未使用激素治疗组中,分别有10例和2例在治疗期间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无明显缓解,及时加用激素治疗后,患者症状较前好转。5、在AECOPD高水平组中,激素治疗组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未使用激素治疗组(P<0.05);在低水平组中,激素治疗组与未使用激素治疗组治疗疗效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FeNO可以反映COPD患者的气道炎症水平,特别是在AECOPD患者中;但不能反映患者气流受限程度。2、FeNO在鉴别AECOPD炎症类型(中性粒细胞型、嗜酸性粒细胞型)上有一定意义,为治疗方案(抗生素、激素)的选择提供一定依据。3、本研究中,FeNO值越高,AECOPD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疗效越好,可用于指导糖皮质激素的治疗。
张惠[10](2019)在《矽肺大鼠伴发骨密度下降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矽肺大鼠伴发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下降的机制。方法SPF级Wistar大鼠12只,采用HPOE-ED8050动式染尘控制系统构建矽肺大鼠模型。实验分组为:(1)对照24 w组(n=6):吸入纯净气,3 h/d,持续24 w;(2)染尘24 w组(n=6):吸入40μg/m3 SiO2粉尘,3 h/d,持续24 w。HE染色观察肺、骨(股骨、胫骨)的病理形态,VG染色观察胶原沉积情况。Micro-CT检测骨微结构和骨密度。ELISA法检测血磷、血钙、25-羟维生素D3(25-(OH)-D3)、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的含量。Masson、天狼星红染色观察骨组织胶原;免疫组化检测骨组织波形蛋白(Vimentin)、转化生长因子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成骨相关转录因子(Osterix)、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CD34、CD68的表达。结果1 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24 w组肺泡壁结构清晰完整,肺泡壁薄,无明显炎细胞渗出;染尘24 w组可见肺泡壁增宽,多量炎细胞浸润,出现典型的矽结节和间质纤维化,矽结节面积为10.74%±4.59%,显着高于对照组的0.00%±0.00%(P<0.05)。2 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24 w组相比,染尘24 w组胫骨、股骨出现骨髓纤维化及多量破骨细胞活化。Micro-CT结果显示,染尘24 w组大鼠股骨、胫骨BMD值分别为0.25±0.11 g/mm3、0.40±0.11 g/mm3,均显着低于对照24w组的0.51±0.04 g/mm3、0.65±0.11 g/mm3,经t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骨测量参数显示,与对照24 w组相比,染尘24 w组大鼠股骨骨体积分数降低、骨小梁分离度增高、骨小梁数量减少,胫骨骨体积分数降低、骨小梁数量减少、结构模型指数升高(P<0.05)。3 ELISA结果显示,染尘24 w组大鼠血清中血钙及25-(OH)-D3含量分别为1.33±0.12 mmol/L和203.42±29.29μg/L,较对照24 w组的1.57±0.19 mmol/L和246.46±11.04μg/L明显下降(P<0.05)。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可见,Vimentin、TGF-β1可在破骨细胞内阳性表达,二者阳性细胞数在染尘24 w组中(15.92±8.81、16.50±4.63)显着高于对照24 w组(2.75±0.81、5.29±1.02);成骨细胞前体细胞标记物Osterix在染尘24w组大鼠中阳性细胞数(123.29±35.57)显着低于对照24 w组(232.08±45.44),经t检验,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Masson、VG染色结果显示,染尘24 w组骨髓纤维化区域胶原沉积较为明显,偏振光显微镜结果显示骨髓纤维化区域有游离的SiO2存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对照24 w组α-SMA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血管平滑肌,CD34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Vimentin可表达于软骨细胞、间质细胞,CD68阴性;而在染尘24 w组骨髓纤维化区域α-SMA(-)、CD34(+)、Vimentin(+)、CD68(-),而在肺组织矽结节中α-SMA(+)、CD34(-)、Vimentin(+)、CD68(+),提示骨髓纤维化非胸外矽结节的形成。结论矽肺大鼠可伴发BMD下降,可能与吸入性SiO2介导的破骨细胞活化有关。图7幅;表4个;参36篇。
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与骨质疏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与骨质疏松(论文提纲范文)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型分布及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一 现代医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
1 流行病学 |
2 COPD患者合并OP的危险因素 |
2.1 吸烟 |
2.2 全身炎性反应及其他生物标记物 |
2.3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
2.4 低体质指数、低瘦体重、肌肉减少症及营养不良 |
2.5 气流受限 |
2.6 低氧血症与高碳酸血症 |
2.7 维生素D缺乏 |
2.8 运动能力下降 |
2.9 COPD急性加重 |
3 COPD合并OP发病机制 |
3.1 RANK/RANKL/OPG信号通路系统 |
3.2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
3.3 Wnt/β-catenin信号系统 |
4 合并OP对COPD患者的影响 |
5 治疗进展 |
5.1 基础治疗及骨健康基本补充剂 |
5.2 药物治疗 |
6 小结 |
二 祖国医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
1 COPD的中医诊疗进展 |
1.1 关于病名 |
1.2 病因病机 |
1.3 中医证候证素及辨证论治 |
2 OP的中医诊疗进展 |
2.1 OP的中医病名 |
2.2 病因病机 |
2.3 中医证候证素及辨证论治 |
3 COPD患者合并OP的中医研究进展 |
3.1 病因病机 |
3.2 辨证论治 |
3.3 研究意义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研究对象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排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基础资料 |
2.2 肺功能检查、骨密度检查及实验室检验指标 |
2.3 mMRC分级和CAT评分 |
2.4 中医证候分型 |
2.5 数据分析 |
2.6 统计学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纳入COPD患者的基础资料及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
3.2 OP组与非OP组两组间比较 |
3.3 COPD合并OP组患者组内分析 |
3.4 COPD合并OP组骨密度值与各因素间的相关性分析 |
3.5 COPD合并OP的危险因素分析 |
4 小结 |
5 讨论 |
5.1 COPD患者合并OP的患病率 |
5.2 合并OP对COPD患者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及肺功能的影响 |
5.3 COPD患者合并OP的实验室结果分析 |
5.4 COPD患者合并与不合并OP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
5.5 合并OP的COPD患者虚证类、实证类及虚实夹杂证型间的比较分析 |
5.6 合并OP的COPD患者骨密度值与其他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5.7 COPD患者合并OP的危险因素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3)崔红生教授治疗哮病中医用药规律及中医诊断与治疗量表拟定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激素依赖型哮喘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1 激素依赖型哮喘概述 |
2 激素依赖性哮喘、激素抵抗性哮喘、难治性哮喘之间的关系 |
3 激素依赖性哮喘的诱因 |
4 激素依赖型哮喘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特征 |
5 鉴别诊断 |
6 激素依赖性哮喘的治疗进展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激素依赖性哮喘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
1 病因病机 |
2 辨证论治 |
2.1 分期辨证论治 |
2.2 脏腑辨证论治 |
2.3 分型辨治 |
2.4 专方专治 |
2.5 中西医结合治疗 |
2.6 其他治法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三步序贯法治疗激素依赖型哮喘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概况 |
1 三步序贯法理论的产生及内涵 |
2 三步序贯法治疗SDA的理法方药 |
3 三步序贯法临床应用概况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第一章 基于数据挖掘总结崔红生教授治疗哮病的中药用药规律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1 基本信息统计 |
2 总体方药信息统计 |
3 基于关联规则的数据分析 |
第四节 讨论 |
1 哮病概述 |
2 SDA的中医证治机理 |
3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
4 从肝论治治疗哮病 |
5 加减乌梅丸方分析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加减乌梅丸方治疗SDA的作用机制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资料与方法 |
1 加减乌梅丸方有效活性成分 |
2 筛选加减乌梅丸方与SDA的共同作用靶点 |
3 关键化学成分-共同靶点网络构建 |
4 PPI网络构建 |
5 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 |
6 分子对接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1 加减乌梅丸方有效活性成分 |
2 加减乌梅丸方-SDA靶点预测 |
3 加减乌梅丸方中活性成分与SDA基因网络构建 |
4 PPI蛋白互作网络分析 |
5 GO功能富集分析 |
6 KEGG通路富集分析 |
7 靶点-通路网络构建 |
8 分子对接结果 |
第四节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SDA中医诊断与治疗量表拟定的初探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资料与方法 |
1 研究目的 |
2 激素依赖型哮喘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方案构建 |
3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 |
4 统计学分析 |
第三节 研究结果 |
1 专家积极程度与权威程度 |
2 专家协调程度 |
3 专家咨询建议 |
4 问卷调查评分结果 |
5 构建SDA中医诊疗指南专家调查量表 |
第四节 讨论 |
1 拟定SDA中医诊疗指南专家调查量表的重要性及应用价值 |
2 拟定SDA中医诊疗指南专家调查量表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
3 拟定SDA中医诊疗指南专家调查量表的依据及指导意义 |
参考文献 |
结语 |
致谢 |
附录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系统性炎症水平与肺气肿程度、骨密度改变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对照缩写词表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引言 |
2.材料与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LAA%及L1-CT值的测定 |
2.3 肺功能及血标本的测定 |
2.4 统计学处理 |
3.实验结果 |
3.1 慢阻肺组患者与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分析 |
3.2 90例慢阻肺组患者根据肺气肿程度进行分组及组间差异比较 |
3.3 不同肺功能分级L1-CT值与CRP组间比较 |
3.4 慢阻肺不同性别分组组间骨密度比较 |
3.5 L1-CT值与LAA%、外周血炎症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4.讨论 |
5.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个人简历 |
致谢 |
综述 慢阻肺合并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6)低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哮喘儿童生长发育及肺功能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研究对象和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观察组 |
1.2 对照组 |
2 研究方法 |
2.1 治疗药物 |
2.2 治疗方法 |
3 观察指标 |
3.1 身高测量 |
3.2 体重测量 |
3.3 骨密度检测 |
3.4 血标本采集及检测 |
3.5 肺功能测定 |
4 统计学分析 |
研究结果 |
1 两组比较身高、体质量变化 |
1.1 治疗前后身高、体质量变化 |
1.2 治疗前后身高、体质量增长速率变化 |
2 治疗组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变化 |
3 治疗组肺功能变化 |
4 治疗组儿童治疗后不良反应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哮喘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
综述的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
附录 |
英汉缩略词名词对照表 |
致谢 |
(7)木豆素防治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1 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
1.1.1 激素性骨质疏松症概述 |
1.1.2 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 |
1.1.3 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现代医学治疗现状 |
1.1.4 中医学对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病机的认识 |
1.1.5 补肾中药治疗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进展 |
1.1.6 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前景展望 |
1.2 骨重建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
1.2.1 成骨细胞的来源、分化及成熟 |
1.2.2 破骨细胞的来源、分化及成熟 |
1.2.3 骨重建的过程及阶段 |
1.2.4 成骨细胞可调节破骨细胞的形成 |
1.2.5 破骨细胞可调节成骨细胞的功能 |
1.3 木豆素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 |
1.3.1 抗菌作用 |
1.3.2 抗炎作用 |
1.3.3 抗氧化作用 |
1.3.4 抗骨质疏松作用 |
第二部分 木豆素治疗激素性骨质疏松症大鼠的疗效研究 |
2.1 材料 |
2.1.1 实验动物 |
2.1.2 试剂、耗材及仪器设备 |
2.2 方法 |
2.2.1 分组设计 |
2.2.2 造模及干预方法 |
2.2.3 取材方法 |
2.2.4 腰椎L1-3骨量检测 |
2.2.5 腰椎骨微细结构检测 |
2.2.6 腰椎骨生物力学检测 |
2.2.6.1 样品处理 |
2.2.6.2 压缩试验 |
2.2.6.3 数据分析 |
2.2.7 腰椎骨组织形态学变化检测 |
2.2.8 血清ALP活性检测 |
2.2.9 统计分析 |
2.3 实验结果 |
2.3.1 木豆素提高GIOP大鼠骨量 |
2.3.2 木豆素改善GIOP大鼠骨微细结构破坏 |
2.3.3 木豆素提高GIOP大鼠骨强度 |
2.3.4 木豆素改善GIOP大鼠腰椎骨形态学破坏 |
2.3.5 木豆素提高GIOP大鼠血清ALP活性 |
2.4 讨论 |
第三部分 木豆素干预激素诱导下成骨/破骨细胞的机制研究 |
3.1 材料 |
3.1.1 试剂及耗材 |
3.1.2 仪器及设备 |
3.2 方法 |
3.2.1 木豆素及激素对原代成骨细胞分化、凋亡及矿化功能的影响 |
3.2.1.1 小鼠长骨成骨前体细胞的提取与纯化 |
3.2.1.2 木豆素与地塞米松对成骨前体细胞活性的CCK8实验 |
3.2.1.3 Annexin V/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成骨前体细胞凋亡 |
3.2.1.4 ALP染色 |
3.2.1.5 茜素红染色 |
3.2.2 木豆素对破骨细胞分化、骨吸收能力的影响 |
3.2.2.1 小鼠骨髓巨噬细胞的提纯与纯化 |
3.2.2.2 木豆素干预破骨细胞毒性实验 |
3.2.2.3 破骨细胞分化实验(TRAcP染色) |
3.2.2.4 肌动蛋白环染色及细胞核染色 |
3.2.2.5 骨吸收功能实验 |
3.2.2.6 RNA提取、逆转录、RT-qPCR |
3.2.2.7 蛋白提取及Western Blot分析 |
3.2.3 统计学处理 |
3.3 结果 |
3.3.1 原代成骨细胞鉴定 |
3.3.2 木豆素可抵抗地塞米松诱导下成骨细胞活性的下降 |
3.3.3 木豆素可抵抗地塞米松诱导下成骨细胞的凋亡 |
3.3.4 木豆素可抵抗地塞米松诱导下成骨细胞矿化能力的下降 |
3.3.5 木豆素对地塞米松诱导下成骨细胞分化基因的影响 |
3.3.6 木豆素对地塞米松诱导下成骨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 |
3.3.7 木豆素对破骨细胞没有明显毒性 |
3.3.8 木豆素抑制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分化形成 |
3.3.9 木豆素抑制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的F-actin肌动蛋白环形成 |
3.3.10 木豆素抑制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 |
3.3.11 木豆素对破骨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
3.3.12 木豆素对破骨细胞分化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3.4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英文缩写表 |
附录2:统计学检测合格证明 |
附录3:学位论文原始数据和资料真实性承诺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8)重组灵芝免疫调节蛋白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中医对哮喘的认识 |
一、古代中医对哮喘的认识 |
二、现代中医对哮喘的认识与辨治 |
第二节 哮喘的西医研究进展 |
一、哮喘的定义 |
二、哮喘的流行病学研究 |
三、哮喘的病因 |
四、哮喘的治疗 |
五、哮喘与Th17/Treg细胞平衡 |
第三节 RLZ-8的免疫研究进展 |
一、凝集红细胞作用 |
二、免疫活性 |
三、抑制过敏性反应 |
四、抗癌活性 |
五、抗炎 |
六、其他作用 |
第二章 RLZ-8对哮喘小鼠的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研究 |
第一节 实验材料及试剂 |
一、实验动物 |
二、主要实验仪器 |
三、实验试剂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一、主要试剂的配制 |
二、实验分组及小鼠哮喘模型的建立 |
三、肺组织组织学检测 |
四、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免疫学检测 |
五、肺组织mRNA提取及Real-time PCR检测 |
六、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细胞表型 |
七、Western Blotting检测 |
八、统计方法 |
第三节 实验结果 |
一、rLZ-8降低哮喘小鼠肺部炎症细胞浸润 |
二、rLZ-8抑制OVA诱导的哮喘小鼠脾脏CD11c~+ DC的成熟 |
三、rLZ-8影响哮喘小鼠BALF细胞因子的水平 |
四、rLZ-8调控哮喘小鼠肺组织mRNA表达 |
五、rLZ-8降低了哮喘小鼠脾脏Th17的比例并增加了Treg细胞的比例 |
六、rLZ-8抑制哮喘小鼠STAT3信号通路活化 |
第四节 讨论 |
一、OVA诱导建立小鼠哮喘模型 |
二、rLZ-8对Th17/Treg细胞平衡的调控作用 |
三、rLZ-8对肺组织相关转录因子的调控作用 |
四、rLZ-8调控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因子的释放 |
五、rLZ-8抑制哮喘小鼠肺部DC成熟 |
六、rLZ-8抑制小鼠肺组织STAT3信号通路 |
第三章 RLZ-8干预哮喘气道炎症的免疫机制体外研究 |
第一节 实验材料及试剂 |
一、实验动物 |
二、实验仪器 |
三、实验试剂 |
第二节 实验方法 |
一、主要试剂的配制 |
二、小鼠脾脏CD3~+T细胞的提取 |
三、Annexin/pi法进行细胞凋亡实验 |
四、ELISA检测CD3~+T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分泌 |
五、rLZ-8对体外CD4~+IL-17A~+ Th17细胞分化影响的体外研究 |
六、小鼠脾脏CD4~+CD25~+ Treg细胞的提取 |
七、CSFE检测rLZ-8对CD4~+CD25~+ Treg细胞的体外增殖作用 |
八、小鼠脾脏CD4~+CD25~- T细胞的提取 |
九、流式细胞术检测rLZ-8对Treg的分化影响 |
十、Western Blotting检测CD3~+T淋巴细胞中STAT3的表达 |
十一、统计方法 |
第三节 实验结果 |
一、rLZ-8对CD3~+T细胞毒性 |
二、rLZ-8对CD3~+T细胞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
三、rLZ-8抑制Th17的体外活化和增殖 |
四、rLZ-8促进CD4~+Foxp3~+Treg体外分化 |
五、rLZ-8抑制STAT3信号通路在体外的活化 |
第四节 讨论 |
一、rLZ-8直接从细胞层面和转录因子的表达作用于Th17/Treg细胞平衡 |
二、rLZ-8对体外培养T细胞细胞因子释放的影响 |
三、rLZ-8抑制体外培养T细胞STAT3信号通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9)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意义和临床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老年慢阻肺概述 |
1.1.1 总论 |
1.1.2 流行病学 |
1.1.3 病理机制和危险因素 |
1.1.4 呼吸困难与AECOPD |
1.2 气道炎症概述 |
1.3 呼出气一氧化氮概述 |
1.3.1 FeNO的起源 |
1.3.2 FeNO的产生及作用机制 |
1.3.3 FeNO的检测方法及影响因素 |
1.3.4 FeNO在COPD中的应用 |
1.4 研究意义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3.1 资料和方法 |
3.1.1 观察对象 |
3.1.2 纳入标准 |
3.1.3 排除标准 |
3.1.4 实验分组及干预方法 |
技术路线 |
3.1.5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方法 |
3.1.6 肺功能检测方法 |
3.1.7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信必可都保)的使用方法 |
3.1.8 观察指标 |
3.1.9 AECOPD组治疗效果判定 |
3.2 统计学方法 |
3.3 结果 |
3.3.1 各组患者的基本情况 |
3.3.2 各组患者FeNO、NEUT%、EOS%、CRP、FEV1%、FEV1/FVC%水平 |
3.3.3 各组患者Fe NO与 NEUT%、EOS%、CRP、FEV1%、FEV1/FVC%之间的相关性 |
3.3.4 AECOPD中高、低水平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eNO水平 |
3.3.5 AECOPD中高、低水平组患者治疗效果评价 |
3.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英文缩略语名词对照表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10)矽肺大鼠伴发骨密度下降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实验研究 |
1.1 材料与方法 |
1.1.1 实验材料 |
1.1.2 实验方法 |
1.1.3 统计学处理 |
1.2 结果 |
1.2.1 染尘24 w大鼠BMD下降 |
1.2.2 大鼠血清中血磷、血钙、PTH及25-hydroxyviaminD的测定 |
1.2.3 染尘24 w大鼠破骨细胞活化、成骨细胞数目下降 |
1.2.4 染尘24 w大鼠伴发骨髓纤维化 |
1.3 讨论 |
1.3.1 动式染尘构建的矽肺模型大鼠并发密度下降 |
1.3.2 动式染尘构建的矽肺大鼠模型伴发骨髓纤维化 |
1.3.3 动式染尘构建的矽肺大鼠模型骨密度下降的可能机制 |
1.3.4 局限性和展望 |
1.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呼吸系统疾病与骨质疏松发生的关系 |
2.1 尘(矽)肺与OP |
2.2 COPD与 OP |
2.3 支气管哮喘与OP |
2.4 IPF与 OP |
参考文献 |
结论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四、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与骨质疏松(论文参考文献)
-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皮质激素规范管理专家共识(2021版)[J].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皮质激素规范管理撰写组.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1(12)
- [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型分布及相关性分析[D]. 赵晓辉.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崔红生教授治疗哮病中医用药规律及中医诊断与治疗量表拟定初探[D]. 孙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J].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1(03)
- [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系统性炎症水平与肺气肿程度、骨密度改变相关性研究[D]. 胡磊. 安徽医科大学, 2021
- [6]低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哮喘儿童生长发育及肺功能影响的研究[D]. 徐聪聪. 青岛大学, 2020(02)
- [7]木豆素防治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机制研究[D]. 梁正辉.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5)
- [8]重组灵芝免疫调节蛋白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研究[D]. 林成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9]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意义和临床价值[D]. 李小利. 江汉大学, 2020(08)
- [10]矽肺大鼠伴发骨密度下降的机制研究[D]. 张惠.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