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起曲轴箱通风单向阀引起的故障(论文文献综述)
任东平[1](2020)在《船舶柴油机润滑系统故障诊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船舶智能化与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船舶可靠性与安全性这两方面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柴油机作为船舶的核心设备,在船舶安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柴油机的结构复杂、零件较多,机体处于高温、高压的环境中,因此发生故障的可能性比较大。传统的故障诊断多为经验法、热力参数法、油液分析法等,这些方法对滑油系统的故障诊断不能精确定位,且耗时长,有的还需要专用检测工具。本文采用贝叶斯noisy-OR/AND模型开发故障诊断系统,可以准确快速的诊断故障,同时还能给出维修措施供工作人员参考,能在故障发生的最短时间内恢复设备的运行,对于确保船舶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亚洲网络为实验模型,对比不同的消元顺序对推理时间的影响。变量消元法推理快慢的主要因素是消元顺序的构造,目前主要有最小度、最大势、最小缺边和最小增加复杂度4种搜索方法可以用来构造消元顺序。实验发现最小增加复杂度搜索方法优于其它搜索方法,可缩短推理时间,提高推理效率。对WARTSILA 6L34DF柴油机滑油系统建立诊断模型。依据润滑系统的故障类型,整个润滑系统可以分为进机油压异常、进机油温异常、滑油消耗率过高和滑油早期失效4个子故障。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建立六个故障树,分别为进机油压过高、进机油压过低、进机温度过高、进机温度过低、滑油消耗率过高和滑油早期失效。采用将故障树转化为贝叶斯网的方法,构建上述六个故障树的贝叶斯网络诊断模型。开发柴油机滑油系统的故障诊断软件。利用Visual Studio 2017和SQL Server 2017为开发环境,以C#语言为基础开发诊断系统。在数据库中建立滑油系统的知识库,将先验概率存入相应的数据表中;在Visual Studio 2017中,编程实现整个故障诊断功能,该系统包括4个菜单栏。最后使用2个故障实例证明该系统能准确快速的诊断出故障原因。研究表明,当结合工作人员对设备的观测信息时,该故障诊断系统能够准确迅速的定位故障原因,并给出相应的维修策略。在贝叶斯网络推理时,采用最小缺边复杂度搜索方法可提高变量消元法的推理速度,可缩短系统后台的计算运行时间,减少系统的卡顿。贝叶斯网络诊断模型优于现有的诊断方法,能真正诊断出故障原因,帮助工作人员快速准确地定位故障。
刘婧[2](2018)在《车用发动机故障信息远程通讯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针对发动机运行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的OBD(on-board diagnosis在线诊断)系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我国最新排放法规“国六”也对发动机OBD系统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此外,近年来信息技术在发动机领域的应用成为各大企业和高校的的研究热点,发动机OBD标准也正逐渐由现在的OBD-II过渡到未来的OBD-Ⅲ,其中故障信息远程通讯不仅能为与远程平台的信息交互提供技术基础,还可提高OBD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本文设计了一套车用发动机故障信息远程通讯系统,用于对发动机进行故障诊断并将诊断结果上传至远程端进行处理。系统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针对国六排放法规增加的部分系统性诊断模块的设计,第二部分是CAN转WiFi远程通讯的实现,第三部分是远程端软件开发和故障码数据库建立。与国五排放法规相比,国六排放法规在OBD方面新增了四个新的诊断项目,本文选取了其中两个诊断项目——燃油蒸发系统(EVAP)和曲轴箱通风系统(PCV)的诊断,分别分析其故障危害、故障原因和诊断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MATLAB/Simulink制定相应诊断逻辑,完成诊断模块的设计。CAN转WiFi通讯模块的硬件方面选取北京浩联通讯科技有限公司所开发的CAN转WiFi模块,CAN报文发送依据CAN 2.0B标准,通过MATLAB/Simulink进行封装,WiFi通讯标准采用IEEE 802.11b/g,最高通讯速度可达54MB/s,协议转换通过硬件模块进行,无线通讯采用相对安全的TCP连接模式,WiFi通讯软件方面采用C#语言编写的通讯socket函数实现。远程端软件主要用于数据接收和处理,根据OBD-Ⅲ要求,故障诊断系统不仅需要正确诊断出故障信息,还需对用户行为进行约束,故建立故障码数据库来完成故障查询和发送功能,在远程端软件中通过ADO.NET技术访问所创建数据库并调用数据库操作命令,通过邮件发送的方式对用户起到一定警示作用。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模块库中的信号发生器模拟故障信号,对新开发的诊断模块进行验证,并搭建通讯系统测试平台对所设计远程通讯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远程通讯系统能正确诊断出故障信息并无线传输至远程端进行相关处理,通讯快速准确,软件功能运行正常。
孙海亮[3](2018)在《基于不同燃油的TGDI发动机机油稀释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机油稀释是TGDI发动机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曲轴箱通风、喷油策略以及燃油种类等都会对其产生巨大的影响。机油稀释能够引发机油粘度等级下降造成润滑不足而拉缸,另外机油稀释后挥发出超出标定范围的HC混合物,通过曲轴箱通风再次进入燃烧室,造成空燃比偏浓,使得HC和颗粒物排放升高。同时,机油稀释还有很大可能增加低速早燃的发生频率。因此,有效的控制机油稀释程度对于进一步发展TGDI发动机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了一台在耐久试验中出现较大程度机油稀释的TGDI发动机开展验证研究。在不同燃油、不同工况、不同机油温度条件下运转发动机,发现上述因素对机油稀释都有较大影响。不同工况对机油稀释有不同程度的贡献,相同转速或相同负荷时,燃油消耗率越大机油稀释越明显,并不只在着车和暖车过程中出现。试验同时验证了相同工况时不同机油温度对机油稀释的影响,即机油温度高则机油稀释率低,温度低则机油稀释率高。这也解释了长期处在低速工况或环境温度较低情况下行驶的TGDI车辆机油消耗量逐渐增多的现象。试验发现90%馏出温度明显低的特配燃油能够起到很好的抑制机油稀释的作用,对应此时的发动机燃油耗降低,动力性也明显提升。通过对比92#和95#汽油,发现其他馏程温度也能够影响机油稀释。总的来说,燃油密度越大,机油稀释将越明显。试验证明了在工况一定、机油温度一定的情况下,油底中机油稀释变化规律是快速升高、变缓然后趋于稳定。通过曲轴箱通风集油试验证明了在一定条件下机油稀释是可逆的。本文在测量机油稀释值时,引入了加热称重油样来计算机油稀释率的方法,数据证明该方法能够有效的测出机油稀释率,重复性较好,能够满足工程应用的要求。在试验中同时发现了热车工况以及机油冲洗流程的不足,需要在以后的试验中进一步完善。在后续的研究工作中希望借助神经网络算法,将机油温度、工况对应的关键参数如喷油量、空燃比、燃油的馏程温度等与稀释率做模糊对应,模拟出算法,指导相关试验中的机油监测和保养。
叶伟君[4](2018)在《发动机机油液位异常诊断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发动机机油液位异常,包括机油液位过低和机油液位过高。结合发动机伴有的其他症状特征,条理、系统地分析机油液位异常的成因。
苗志慧[5](2017)在《复式油气分离器主动控制系统设计》文中认为油气分离器是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中的关键部件,主要作用是分离曲轴箱窜气中的机油成分,避免机油污染物进入发动机进气系统。油气分离器的性能优劣对发动机排放及可靠性有很大影响,若油气分离效率过低会导致以下问题:1)污染进气系统,降低增压器机型中增压器和中冷器等零部件的使用寿命;2)未完全分离的机油成分进入气缸二次燃烧产生颗粒物,影响发动机的排放性能;3)机油成分在气缸中燃烧产生积碳,影响整机可靠性;4)发动机机油消耗量增加。为避免以上问题,本文针对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和复式油气分离器主动控制系统的需求,设计了复式油气分离器主动控制系统,提高油气分离器全工况下的分离效率,降低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的压力损失,降低交变工况下的曲轴箱压力波动。本文在深入研究发动机曲轴箱窜气特性和曲轴箱压力特性的基础上,开展了复式油气分离器控制系统方案设计、控制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等工作,并进行了试验验证。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针对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的功能需求,详细分析了目前流行的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的布置方式,深入研究发动机窜气特性和曲轴箱压力特性,了解窜气量和曲轴箱压力随发动机工况的变化趋势及变化范围,进行了含复式油气分离器和电磁单向阀的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的结构设计。2)选用高性能微控制器芯片XC2765X作为复式油气分离器控制系统的核心控制器,根据控制芯片资源进行了引脚分配,充分利用微控制器片上功能模块,完成了包括供电模块、复位电路、调试模块、信号采集调理、驱动输出以及CAN通讯在内的各模块硬件电路设计,确保硬件系统满足复式油气分离器主动控制系统开发的需求。并根据系统需求,选择了适合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器件。3)借助于Infineon公司配套提供的DAv E可视化配置软件和TASKING编译软件,进行了复式油气分离器主动控制系统的软件平台总体架构设计,完成了包括起动工况、正常工况以及叶轮清洗、故障检测等在内的系统控制策略的制定与实现。根据复式油气分离器控制系统的功能需求,实现了按照转速/负荷MAP完成主动部分电机转速控制,以实现油气分离最优效率;通过控制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管路上电磁阀的开闭,调节曲轴箱窜气流量流向,完成曲轴箱压力的控制,保证曲轴箱压力处于合理范围之内。4)搭建了复式油气分离器性能试验台和发动机实机验证试验台架,完成了油气分离器控制系统的两级验证试验。在油气分离器性能试验台上进行了控制系统脉冲信号采集与电机控制信号的按需输出试验,以及模拟信号采集与继电器控制信号按需输出试验,验证了这两个系统执行机构的响应能力。油气分离器发动机实机应用台架试验则主要进行油气分离器油气分离功能验证试验以及曲轴箱压力控制功能验证试验。经试验验证,油气分离和曲轴箱压力控制方面,均符合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的要求。
汪长波[6](2016)在《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故障分析及优化》文中研究说明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A,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作为一种可靠性设计方法,是为了挖掘产品中的薄弱环节,应用可靠性的设计方法加以改进、提高,达到可靠性增长的目的。润滑系统作为发动机的关键部位之一,工作时将一定压力、温度、足量的机油连续地供给到摩擦零件的表面,对发动机正常工作至关重要。对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故障模式及影响进行分析,能够认清系统的故障模式并制定相应维修或者补救措施,并对系统关键结构件进行改进,优化发动机的润滑性能,延长发动机工作寿命。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润滑系统常见故障模式的分析,在对润滑系统的组成及结构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润滑系统的可靠性方框图,分析系统重要零部件的故障模式,以及这些故障模式对润滑系统工作性能的影响,并按照润滑系统所实现的功能进行总结;2.润滑系统故障模式危害性分析,这一过程主要采用风险系数法;首先制定系统故障模式的严重程度、检测难易度以及发生频度评分细则,在此基础上得出系统的FMEA分析表格,评价出各种故障模式的危害程度,并对整个润滑系统的可靠性进行综合评价;针对危害性最为严重的故障,提出相应的维修措施;3.润滑系统性能的优化,对于系统的关键部位,具体分析其工作特点或失效模式,探究它们产生的机理,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提高其可靠性。
柳国立,刘正勇,韩俊楠,张蒙,吴贵荣[7](2014)在《现代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随着排放法规的升级以及发动机可靠性能力提高,对曲轴箱通风系统设计提出巨大的挑战,主要表现为:1对于柴油机,为了降低曲轴箱排放物对环境的污染,闭式曲轴箱通风系统成为必然趋势;2对于汽油机,随着发动机强化程度提高(尤其是增压直喷发动机),同排量发动机漏气量急剧增加,但对曲轴箱通风系统机油携出量、曲轴箱压力都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从而造成系统设计难度大幅提升。本文基于一汽自主发动机开发过程中积累的大量经验,对曲轴箱通风系统设计过程中所采用的通风通道设计技术、油气分离及回油技术、曲轴箱压力控制技术及CAE模拟分析技术等进行了详细论述。
钟鸣[8](2014)在《某型发动机品质跟踪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汽车已然成为了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同时也成为了数量最多、最普及、活动范围最广泛、运输量最大的交通工具。在过去的数十年中迅速发展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与便捷的交通工具。而发动机对于汽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他为汽车的行走提供动力,影响着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环保性,是整个汽车的心脏。其品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汽车的品质,决定着市场竞争力及最终的利益。如果发动机烧机油,它将严重危害和影响发动机品质,不仅造成机油浪费,还会造成动力下降,所以作为发动机生产公司需要预防和控制避免该问题的发生。本文通过对烧机油的理论原因查找及总结、结合某公司生产的发动机在售后市场出现烧机油的故障实例分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思路进行研究,以达到提高发动机的质量品质的目的。首先,查找及总结烧机油的理论原因;其次,对售后市场反馈的质量信息进行收集、统计及分析:①从故障发生时间、故障机生产日期、故障发生里程、故障发生地区分布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出故障发生是否存在一定的规律性;②从各零部件供应商的质量方面进行研究,总结出故障发生是否与某些零部件的质量问题存在一定的联系;③从零部件的配合、装配方法及装配工艺等方面进行研究,总结零部件的装配质量对故障发生的影响。再次,根据理论原因及以上统计分析推断可能的原因;最终,结合实际故障拆解、相关尺寸检测、拆机结果比较、相关数据对比以及实验反复验证,对可能原因进行筛选排除,验证推断是否正确,得到问题发生的根源,并从根本原因出发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进行实验效果验证。通过该研究方法最终完成了原因分析及整改,解决了发动机烧机油的市场质量问题,进而提高了发动机品质与市场竞争力、增加了产品销量、减少了客户抱怨以及降低了公司的经济损失。
黄建华,冯长征[9](2014)在《柴油机曲轴箱通风装置故障分析及预防》文中提出一、故障特点及其引起的原因分析1.生成沉积物发动机内的沉积物主要表现形式有:油泥、漆膜和积碳等。研究表明:曲轴箱内的废气循环不畅或不循环,是造成柴油机燃烧室积碳、曲轴箱油泥沉积、零件表面漆膜附着以及活塞环黏环、机油上窜和腐蚀磨损的重要因素。柴油机工作时,曲轴箱通风不畅,在进气行程时,将引起燃烧室负
郑建祥[10](2012)在《基于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城市公交车辆维修策略研究》文中认为本学位论文以城市公交车辆维修策略优化研究为对象,以最小化公交企业的维修费用为目的,研究了公交车维修相关的国家法规与行业标准、企业规范、公交车现场故障数据的统计与编码,研究关键组件、关键总成或关键系统确认办法,使用可靠性统计模型建立、维修模型和维修特性研究、公交车可靠性维修模型建立、公交车维修策略优化方案与算法、使用可靠性维修模型和维修策略优化方法的有效性分析等。论文根据城市公共汽车维护工艺企业标准,按有关原则对柴油公交车和汽油公交车的现场故障数据进行了预处理、故障危害度分类、故障编码,统计、比较了22辆大型汽油客车及25辆大型柴油公交车的各组件或总成的当量故障率,提出用当量故障率来量化各系统、总成或部件的风险度,并以此确认了关键系统、关键总成、关键部件,为建立使用可靠性模型、可靠性维修模型和维修策略优化方法奠定了基础。研究建立基于现场故障数据的城市公交车使用可靠性统计模型。介绍了可靠性基本函数及其相互关系、失效率函数图形的形状、可靠性分析中常用的6种Weibull分布形式,研究了基于RCMCost工具和weibull分布的使用可靠性统计模型的建立方法、拟合质量指标ε的计算、不同分布函数的拟合精度比较、分布函数的拟合检验。首次全面地建立了汽油公交车41个关键组件或关键总成的使用可靠性统计模型,分析与讨论了城市汽油公交车不同关键总成或关键组件失效率曲线的形状特点、分类和维修策略,确定了公交车维修策略优化的可靠性约束条件,为汽车可靠性研究和维修策略优化研究提供了基础。研究了各种维修方式的技术特点和适用范围,分析了在各种维修模型下使用可靠性的变化规律及相关的费用模型、可用度模型,研究了最经济维修策略存在条件及维修特性,研究了维修策略的可用度约束与经济性约束的等效性。详细阐述了使用可靠性维修模型及基于经济性和可靠性的城市公交车维修策略优化方法、PM规划过程。首次研究建立了基于使用可靠性模型的使用可靠性维修模型、维修策略优化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基于经济性和可靠性的城市公交车维修策略优化方案中;优化了城市公交车主要子系统或主要部件维修策略,首次研究建立了基于使用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城市公交车维修策略,得到了城市公交车主要子系统或主要部件的维修策略建议及维修进度安排表,在保证车辆可靠性的前提下,实现了车辆使用可用度最大化与总维修费用最小化的统一;并对所提出的可靠性维修模型和维修策略优化模型的有效性作了详细分析。本学位论文以城市公交车维修策略优化研究为对象,在保证车辆可靠性的前提下,实现了车辆使用可用度最大化与总维修费用最小化的统一。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学术价值和工程实用价值,对于改善维修管理水平,促进我国公交企业提高维修成本效益具有一定意义。可靠性维修模型和维修策略优化方法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可以应用于一般机械产品的维修策略优化分析。
二、一起曲轴箱通风单向阀引起的故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起曲轴箱通风单向阀引起的故障(论文提纲范文)
(1)船舶柴油机润滑系统故障诊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柴油机故障诊断技术研究现状 |
1.2.1 柴油机故障诊断技术发展概况 |
1.2.2 柴油机故障诊断技术发展趋势 |
1.3 滑油系统故障诊断研究现状 |
1.4 论文的结构与主要研究内容 |
1.4.1 论文的总体框架 |
1.4.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2 贝叶斯网络理论 |
2.1 贝叶斯理论基础 |
2.1.1 概率论基础 |
2.1.2 概率推理 |
2.1.3 概率图模型 |
2.1.4 贝叶斯网络 |
2.1.5 Leaky Noisy Or模型 |
2.2 贝叶斯网络推理 |
2.2.1 推理算法简述 |
2.2.2 VE推理算法 |
2.3 贝叶斯网络学习 |
2.3.1 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 |
2.3.2 贝叶斯网络参数学习 |
2.4 本章小结 |
3 亚洲网络最优消元顺序构造 |
3.1 变量消元法相关概念 |
3.2 消元复杂度分析 |
3.3 消元顺序构造 |
3.3.1 最小度法搜索消元顺序 |
3.3.2 最大势搜索消元顺序 |
3.3.3 最小缺边搜索消元顺序 |
3.3.4 最小增加复杂度搜索消元顺序 |
3.4 本章小结 |
4 建立滑油系统贝叶斯诊断模型 |
4.1 WARTSILA 6L34DF柴油机简介 |
4.2 滑油系统结构原理 |
4.2.1 滑油系统组成及作用 |
4.2.2 滑油运送方式 |
4.2.3 滑油系统结构原理分析 |
4.3 建立诊断模型 |
4.3.1 滑油系统故障分析 |
4.3.2 滑油诊断模型的建立过程 |
4.3.3 滑油诊断模型搭建实例 |
4.4 变量消元法推理实例 |
4.5 本章小结 |
5 滑油诊断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
5.1 故障诊断流程 |
5.2 软件开发环境及结构 |
5.2.1 开发环境 |
5.2.2 软件结构 |
5.3 数据库设计 |
5.4 模型代码化 |
5.5 用户界面模块设计 |
5.6 故障诊断系统的实例验证 |
5.7 本章小结 |
6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展望及建议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滑油系统故障树及贝叶斯模型 |
附录B 滑油系统事件先验概率表 |
致谢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2)车用发动机故障信息远程通讯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课题提出的意义 |
1.2 远程诊断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OBD技术的发展 |
1.2.2 国外发展情况 |
1.2.3 国内发展情况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第二章 远程通讯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2.1 系统功能性分析 |
2.2 现代远程通讯方式 |
2.3 CAN总线技术 |
2.4 网络通信协议 |
2.5 SQL数据库 |
2.6 系统结构设计 |
2.7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发动机诊断模块整合与故障信息发送 |
3.1 曲轴箱通风系统诊断模块设计 |
3.1.1 曲轴箱通风系统工作原理 |
3.1.2 曲轴箱通风系统常见故障及原因 |
3.1.3 诊断方法 |
3.2 燃油蒸发系统泄漏诊断模块设计 |
3.2.1 燃油蒸发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
3.2.2 燃油蒸发控制系统常见故障及原因 |
3.2.3 诊断方法 |
3.3 诊断模块的整合 |
3.4 CAN报文发送 |
3.4.1 故障代码相关CAN发送协议 |
3.4.2 CAN发送模块设计 |
3.4.3 CAN发送模块的封装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远程通讯数据接收与处理软件开发 |
4.1 基于WiFi的远程通讯的实现 |
4.1.1 CAN转WiFi通讯模块硬件选择 |
4.1.2 基于TCP的WiFi_Socket代码编写 |
4.2 远程服务器端软件开发 |
4.2.1 开发环境 |
4.2.2 软件设计及功能实现 |
4.3 数据库开发 |
4.3.1 数据库创建 |
4.3.2 数据库操作 |
4.4 软件打包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发动机故障信息远程通讯系统测试 |
5.1 系统功能测试 |
5.1.1 诊断模块模拟试验 |
5.1.2 远程端软件功能测试 |
5.2 系统通讯性能测试 |
5.2.1 通讯测试方案 |
5.2.2 通讯实验测试结果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6.1 总结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3)基于不同燃油的TGDI发动机机油稀释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机油稀释问题研究的来源 |
1.2 机油稀释研究背景 |
1.3 本文主要做的研究工作 |
第二章 燃油与机油特性 |
2.1 燃油的基本特性 |
2.1.1 抗爆性 |
2.1.2 馏程和蒸气压 |
2.2 润滑油的基本特性及作用 |
2.2.1 润滑油的理化性质 |
2.2.2 润滑油的作用 |
2.2.3 润滑油的分类和选择 |
第三章 曲轴箱通风系统 |
第四章 发动机试验验证 |
4.1 发动机参数 |
4.2 台架搭建 |
4.3 试验内容 |
4.4 机油稀释的测试方法介绍 |
4.5 数据整理及图表对比 |
4.5.1 全部数据分析 |
4.5.2 发动机不同工况对机油稀释的影响 |
4.5.3 不同机油温度对同一工况机油稀释的影响 |
4.5.4 不同燃油对机油稀释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
5.1 全文总结 |
5.2 工作展望 |
附录 A |
机油稀释称重方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发动机机油液位异常诊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机油液位过低 |
1. 发动机机油外漏 |
2. 发动机机油内漏 |
二、机油液位过高 |
1. 机油中含有水分 |
2. 机油中含有燃油成份 |
(5)复式油气分离器主动控制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发展背景 |
1.2.1 曲轴箱窜气对微粒排放的影响 |
1.2.2 曲轴箱污染物排放法规 |
1.3 油气分离器发展趋势及现状 |
1.3.1 油气分离器发展趋势 |
1.3.2 油气分离器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课题的提出及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1.4.1 课题的提出 |
1.4.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复式油气分离器总体方案 |
2.1 发动机曲轴箱窜气特性分析 |
2.1.1 曲轴箱窜气特性分析 |
2.1.2 曲轴箱压力特性分析 |
2.2 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设计目标及实现 |
2.2.1 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开发要求 |
2.2.2 复式油气分离器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
2.3 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方案实现 |
2.4 本章总结 |
第3章 复式油气分离器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
3.1 控制系统总体架构 |
3.2 微处理器系统 |
3.2.1 核心芯片介绍 |
3.2.2 核心芯片资源分配 |
3.3 功能模块设计 |
3.3.1 最小系统 |
3.3.2 信号采集调理电路 |
3.3.3 驱动输出 |
3.3.4 CAN通讯模块 |
3.4 传感器、执行器选型 |
3.4.1 传感器选型 |
3.4.2 执行器选型 |
3.5 本章总结 |
第4章 复式油气分离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
4.1 控制系统软件平台 |
4.2 系统软件平台总体架构 |
4.2.1 AD信号采集 |
4.2.2 转速计算 |
4.2.3 转速和电磁阀信号输出 |
4.2.4 CAN报文 |
4.3 系统控制策略 |
4.3.1 起动工况策略 |
4.3.2 正常工况控制及叶片清洗策略 |
4.3.3 曲轴箱压力控制及管路堵塞故障诊断 |
4.3.4 电机/传感器故障诊断 |
4.4 本章总结 |
第5章 控制系统试验验证 |
5.1 油气分离器系统性能验证 |
5.1.1 试验台搭建 |
5.1.2 试验内容 |
5.2 油气分离器系统实机应用 |
5.2.1 发动机试验台架搭建 |
5.2.2 油气分离功能验证性试验 |
5.2.3 曲轴箱压力控制功能验证 |
5.3 本章总结 |
第6章 全文总结及工作展望 |
6.1 全文总结 |
6.2 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6)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故障分析及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故障分析概述 |
1.1.1 FMEA国内外发展状况 |
1.1.2 FMEA相关标准 |
1.1.3 故障模式分析的意义 |
1.2 润滑系统研究现状 |
1.3 课题研究内容及结构 |
第2章 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 |
2.1 FMEA概述 |
2.1.1 方法介绍 |
2.1.2 分析步骤 |
2.1.3 可靠性方框图 |
2.2 过程详解 |
2.2.1 故障模式分析 |
2.2.2 故障原因分析 |
2.2.3 故障影响分析 |
2.2.4 风险分析 |
2.2.5 故障检测方法分析 |
2.2.6 补偿措施分析 |
2.2.7 注意事项 |
2.3 FMEA在润滑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
2.3.1 定义系统 |
2.3.2 选择方法 |
2.3.3 分析步骤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润滑系统的故障模式分析 |
3.1 润滑系统功能概述 |
3.2 润滑系统的组成及结构 |
3.2.1 润滑系统的油路分析 |
3.2.2 润滑系统的组成部件 |
3.2.3 润滑系统的主要参数 |
3.3 润滑系统的可靠性方框图 |
3.4 润滑系统的故障分析 |
3.4.1 润滑系统组成部件的故障分析 |
3.4.2 润滑系统的功能故障分析 |
3.4.3 润滑系统的故障模式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润滑系统故障影响分析 |
4.1 故障严重等级划分 |
4.2 润滑系统FMEA表格制定 |
4.3 补偿措施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润滑系统的优化 |
5.1 机油泵性能分析与改进 |
5.1.1 工作特点 |
5.1.2 间隙漏油机理 |
5.1.3 提高容积效率的措施 |
5.1.4 机油泵噪声的机理分析 |
5.1.5 噪声控制的措施 |
5.1.6 总结 |
5.2 活塞环失效模式的研究 |
5.2.1 活塞环磨损规律分析 |
5.2.2 活塞环磨损机理 |
5.2.3 减少活塞环磨损的措施 |
5.2.4 总结 |
5.3 本章小结 |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致谢 |
(7)现代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概述 |
2曲轴箱通风系统设计 |
2. 1曲轴箱通风通道设计 |
2. 1. 1纵向通风通道 |
a. 纵向通风通道对整机摩擦功影响 |
b. 纵向通风通道对机油含量影响 |
2. 1. 2垂直通风通道 |
2. 2油气分离装置 |
2. 2. 1油气分离技术分类 |
2. 2. 2油气分离装置的评价准则 |
2. 2. 3典型油气分离结构设计 |
a、双旋风油气分离结构 |
b、叠片式油气分离结构 |
2. 3压力调节阀设计 |
2. 3. 1柱塞式压力调节阀 |
2. 3. 2膜片式压力调节阀 |
2. 4回油系统设计 |
2. 5取气口设计 |
2. 6防结冰设计 |
2. 6. 1冷却系统循环水加热 |
2. 6. 2电加热方案 |
a) 控制逻辑设计 |
b) 加热器结构设计 |
c) 加热器性能设计 |
2. 7 CAE技术 |
3总结 |
(8)某型发动机品质跟踪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引言 |
1.1 汽车概述 |
1.2 发动机品质的重要意义 |
2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2.1 课题来源 |
2.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
3 发动机烧机油概述 |
3.1 机油概述及作用 |
3.2 机油损耗与烧机油 |
3.2.1 机油损耗 |
3.2.2 烧机油 |
3.3 烧机油的表现及判别 |
3.3.1 烧机油的故障表现 |
3.3.2 烧机油的分类及简单判别 |
3.4 烧机油的危害 |
4 烧机油的理论原因研究 |
4.1 理论研究情况 |
4.2 理论原因研究结果分类 |
4.2.1 曲柄连杆机构引起烧机油 |
4.2.2 气缸套原因及配合间隙引起烧机油 |
4.2.3 配气正时机构引起烧机油 |
4.2.4 曲轴箱通风系统失效引起烧机油 |
4.2.5 机体原因引起烧机油 |
4.2.6 机油使用引起烧机油 |
4.2.7 空气滤清系统引起烧机油 |
4.2.8 驾驶操作引起发动机烧机油 |
5 质量问题的信息收集与统计分析 |
5.1 收集质量问题基础信息 |
5.2 对质量问题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
5.2.1 故障问题之机型分布 |
5.2.2 故障问题之里程分布 |
5.2.3 故障问题之区域分布 |
5.2.4 故障问题之配件质量PPM对比 |
5.2.5 故障问题之生产日期分布 |
6 故障确认及拆解分析 |
6.1 建立故障确认及拆解分析流程图 |
6.2 发动机性能测试台架 |
6.3 机油消耗量试验及判定标准 |
6.4 故障拆解典型图片 |
6.4.1 缸盖燃烧室积碳严重 |
6.4.2 缸盖气道积碳 |
6.4.3 火花塞积碳 |
6.4.4 曲轴箱缸孔积碳 |
6.4.5 活塞积碳、对口或断裂 |
6.5 相关检测及气密试验 |
6.5.1 气密检测设备(CB304 气门拍打试漏机) |
6.5.2 缸孔测量设备(浮标式气动量仪) |
6.5.3 三坐标检测设备 |
6.6 总结故障的主要原因 |
6.6.1 拆解分析故障模式 |
6.6.2 故障模式分布 |
6.6.3 总结故障的主要原因 |
7 深层分析及根源查找 |
7.1 气门油封基本结构及密封原理 |
7.2 气门油封处漏油原因筛查及排除 |
7.2.1 可能导致油封处漏油的原因 |
7.2.2 对可能原因进行筛查及排除 |
7.2.3 确认问题点 |
7.3 气门油封压装问题研究 |
7.3.1 气门油封压装问题 |
7.3.2 手动压装与自动压装(压装方式对比) |
7.3.3 手动压装敲击受力示意图(敲击方式对比) |
7.3.4 手动压装(垂直敲击时)油封受力分析 |
7.3.5 小结 |
7.4 气门油封质量问题研究 |
7.4.1 气门油封质量问题 |
7.4.2 确认材料是否满足技术要求 |
7.4.3 相关项目性能试验(YF01 厂家) |
7.4.4 唇口尺寸检测对比(YF01 厂家) |
7.4.5 体积变化率检测(YF01 厂家) |
7.4.6 小结 |
8 整改措施制定与实施 |
8.1 整改措施的制定 |
8.2 整改措施的实施 |
8.2.1 气门油封压装方式更改 |
8.2.2 气门油封质量控制 |
8.2.3 设计模拟台架进行试验 |
9 整改效果跟踪验证 |
9.1 整改实施及跟踪时间 |
9.2 整改效果跟踪验证 |
10 总结 |
11 致谢 |
12 参考文献 |
(9)柴油机曲轴箱通风装置故障分析及预防(论文提纲范文)
一、故障特点及其引起的原因分析 |
1.生成沉积物 |
2.机油过量消耗 |
3.发动机活塞、活塞环过度磨损 |
4.机油渗漏 |
二、预防措施和方法 |
1.定期清洗曲轴箱通风装置 |
2.定期检查曲轴箱通风装置的性能 |
3.合理选用和加注润滑油 |
4.注重对停运柴油机的封存维护 |
(10)基于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城市公交车辆维修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城市公交车辆关键总成与关键组件的确认研究 |
2.1 城市公交车辆维护工艺企业标准简介 |
2.2 故障统计和分类 |
2.3 故障编码 |
2.4 关键组件、关键总成或关键系统的确认 |
2.4.1 大型汽油公交车辆的关键组件、关键总成或关键系统的确认 |
2.4.2 大型柴油公交车辆的关键组件、关键总成或关键系统的确认 |
2.4.3 大型汽油、柴油公交车辆的当量故障率比较 |
2.5 本章小节 |
第三章 城市公交车辆关键总成与关键组件的使用可靠性模型研究 |
3.1 可靠性基本函数及其相互关系 |
3.2 Weibull分布常用形式及其适应性 |
3.3 使用可靠性模型的建立方法研究 |
3.3.1 现场故障数据的预处理 |
3.3.2 Weibull分布拟合过程 |
3.3.3 分布函数的X~2拟合检验 |
3.4 城市汽油公交车辆关键总成及关键组件的使用可靠性建模 |
3.4.1 制动系总成的使用可靠性建模 |
3.4.2 各系统关键总成或关键组件的使用可靠性模型及模型参数 |
3.4.3 不同关键总成或关键组件使用可靠性模型的分析与讨论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维修模型和维修特性研究 |
4.1 各种维修方式的技术特点和适用性 |
4.2 维修模型 |
4.2.1 故障维修模型 |
4.2.2 预防性的定期役龄更换模型 |
4.2.3 带故障小修的不完善定期预防维修模型 |
4.2.4 带故障小修的周期性更换或定期检查视情维修更新模型 |
4.3 最经济维修策略存在性研究 |
4.4 维修策略的可用度约束与经济性约束的等效性研究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城市公交车辆可靠性维修模型和维修策略优化研究 |
5.1 问题的提出 |
5.2 建立公交车辆维修策略的基本步骤 |
5.3 城市公交车辆的可靠性维修模型 |
5.4 基于经济性和可靠性的城市公交车辆维修策略优化方案 |
5.5 基于经济性和可靠性的公交车辆维修策略优化计算 |
5.6 可靠性维修模型和维修策略优化方法的有效性研究 |
5.6.1 系统最佳预防维修间隔时系统的维修进度安排、使用可用度、维修费用及可靠性变化研究 |
5.6.2 不同预防维修间隔时系统的使用可用度及维修费用比较 |
5.6.3 预防维修间隔相同但预防维修方式不同时系统的使用可用度及维修费用比较 |
5.6.4 不同的故障维修时间系数时系统的使用可用度及维修费用比较较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职攻读博士期间发表与本课题有关的论文 |
附录 |
四、一起曲轴箱通风单向阀引起的故障(论文参考文献)
- [1]船舶柴油机润滑系统故障诊断研究[D]. 任东平.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1)
- [2]车用发动机故障信息远程通讯系统的研究[D]. 刘婧. 江苏大学, 2018(02)
- [3]基于不同燃油的TGDI发动机机油稀释的试验研究[D]. 孙海亮. 河北工业大学, 2018(07)
- [4]发动机机油液位异常诊断分析[J]. 叶伟君. 天工, 2018(02)
- [5]复式油气分离器主动控制系统设计[D]. 苗志慧. 吉林大学, 2017(10)
- [6]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故障分析及优化[D]. 汪长波.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8)
- [7]现代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设计研究[J]. 柳国立,刘正勇,韩俊楠,张蒙,吴贵荣. 内燃机与配件, 2014(12)
- [8]某型发动机品质跟踪分析及对策研究[D]. 钟鸣. 重庆理工大学, 2014(05)
- [9]柴油机曲轴箱通风装置故障分析及预防[J]. 黄建华,冯长征. 汽车维修, 2014(09)
- [10]基于可靠性和经济性的城市公交车辆维修策略研究[D]. 郑建祥. 江苏大学, 20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