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俄语中的英语借词(论文文献综述)
吴可[1](2021)在《文化语言学视角下俄语中的阿拉伯语借词研究》文中指出文化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语言作为交际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借词是不同民族之间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混居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不仅体现了外来语言的特点及其蕴含的社会文化,也体现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化。本文在文化语言学的框架下,以文化接触理论和借词理论为基础,研究俄语中的阿拉伯语借词。通过阐述阿拉伯语借词在俄语中的使用频率,分析阿拉伯语借词进入到俄语的途径、在俄语中的分布以及演变轨迹,进一步探索影响借词产生和发展的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阿拉伯语借词作为文化接触的产物,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伴随着它的借入,俄罗斯语言和文化都发生某些显着的变化。本文运用文化接触理论和借词理论对俄语中的阿拉伯语借词进行研究,不仅是对文化语言学中文化接触和借词研究内容的补充和扩展,同时也能够加深对俄罗斯语言和文化的认识,全面客观地了解俄罗斯民族的精神文化。
刘定慧[2](2020)在《语言接触视角下汉语俄源词演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语言接触是语言演变的根本动因。在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其从学科发展到理论建设也都日臻完善。而语言接触引起的语言演变现象更是成为当前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不过,由于语言接触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学界对语言接触的研究存在着一定的不均衡现象。主要表现为对国内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接触、普通话与方言接触着力较多,研究得也更为深入。而对汉语与外语之间相互接触的研究稍显薄弱,而就汉语与外语接触的研究而言,也主要集中于对汉语与英语、日语的接触研究,对汉语与其他外语的接触研究则关注不够。“五·四”时期开始,很多充满时代色彩的俄源词开始批量进入到汉语中,其所携带的社会文化意义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然而,我国学者关于汉语外源词的论着中,大多比较重视英源词和日源词的研究,而对俄源词的研究则缺乏足够的关注。基于此,本文在先学研究的基础上以汉语中的俄源词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语言接触的视角出发对不同历史时期俄源词的引进特点、本土化规律和动因以及俄源词在汉语中的活力状态进行了全面细致的研究。本文共分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通过对已有语言接触研究、语言接触引发的语言结构演变研究、语言演变中的词汇借用研究、汉俄语言接触中的汉语俄源词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后,指出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主要对不同历史时期俄源词的引进特点进行了研究。本章以重要的中俄(苏)交往历史事件为时间节点将俄源词的引进大致分为五个时期:恰克图边境贸易兴起时期、中东铁路修筑时期、“五·四”至解放前时期、中苏友好时期、苏联解体至今的新时期。通过参阅相关文献资料以及检索俄源词在《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BCC语料库》中的最早出现时间,界定了现有俄源词出现在汉语中的大致时间范围,从而将其归并到本文所划定的相应历史时期对其引进特点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汉俄语言接触范围、接触方式和接触主体的不同是造成不同历史时期俄源词呈现不同特点的主要原因。第三章主要对俄源词语音本土化及其主要动因进行了研究。本章在汉俄语音对比的基础上,对俄源词进入汉语后在音节结构演变及汉俄音系匹配方面呈现出的规律和特征进行了全面地分析研究。俄源词语音本土化首先体现在其进入汉语后发生了十分普遍的音节结构演变现象。本文发现,不仅俄语中独有的音节结构发生了演变,而且汉俄语言中共有的音节结构也发生了演变。据本文分析,增加音位和删减音位是俄源词音节结构演变主要方式,并且呈现出以增加音位为主的特点。汉俄音系匹配则是俄源词语音本土化的又一重要体现。本文发现,用汉语声母匹配俄语词首辅音、用汉语韵母匹配俄语元音的现象在汉俄语言接触中十分普遍。并且本文还发现了用汉语韵母匹配俄语辅音的特殊情况。通过对具体匹配形式进行归纳整理后,本文分析出了汉俄音系匹配的两种主要方式:相似匹配和条件匹配。结合对具体语言事实的分析后,本文认为,汉俄语音差异是促使俄源词音节结构演变的根本动因。而词汇借用过程中的知觉映射、音系知觉原则等汉语母语者的认知因素则是促成汉俄音系出现多种匹配形式的重要原因。这些因素同时也是俄源词语音本土化的主要动因。第四章主要对俄源词词汇本土化及其主要动因进行了研究。本章利用汉俄两种语言的大型综合语料库对俄源词在汉俄两种语言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对比,对俄源词进入汉语后在结构和表意方面的本土化规律和特点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俄源词进入汉语后在结构方面的本土化主要体现在产生了几种特殊的构词方式。这些构词方式不仅为汉语带来了全新的构词语素、构词模式,还将特殊构词中所蕴含的俄罗斯民族所特有的心理特征、文化背景和认知方式等也同时带到了汉语中,从而对汉语产生了影响。俄源词进入汉语在表意方面的本土化主要通过音义相兼、词义变化、语用意义变化、影响汉语固有词词义等多种方式来实现。通过一系列适应汉语语言体系的变化,俄源词在实现表意本土化的同时,也在填补汉语语义空缺、促使汉语语义系统重新调整方面影响了汉语。本文通过对具体语料进行分析后,认为俄源词进入汉语后词汇本土化的动因既有适应汉语语言环境的语言内部原因,也有社会、心理及文化因素等语言外部的原因。第五章主要从共时角度对俄源词在汉语中的活力状态进行了研究。本章结合几个大型语料库的检索结果对筛选出来的近1000个俄源词在汉语中的总体活力状态进行了宏观界定。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超过半数以上的俄源词在汉语中已经失去活力,只有少部分俄源词继续在汉语中维持活力。为了进一步考察俄源词在汉语中的具体活力状态,本文从存有活力的俄源词中甄选出了被2016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收录的俄源词作为考察样本,结合其在《人民日报》(2015-2019)中的使用情况,对其活力程度和活力特征进行了研究。本文发现样本中的俄源词虽然都属于本文所界定的有活力状态,但是其在汉语中的具体活力程度却存在差异。本文通过对具体语料进行分析后认为,使用频次、语义表达、语法功能、语用范围和语用领域等语言因素以及相关的社会因素均会对俄源词在汉语中的活力状态产生影响。第六章是本文的结语。主要对全文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本文的研究价值和存在的不足。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不仅对汉语中的俄源词演变规律有了更全面、科学、客观地认识,而且对汉俄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也有了更系统地把握。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化对非亲属语言之间词汇借用规律的理解和认识。词汇借用现象是一个经久不衰的常新课题,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在未来的研究中仍需不断完善和深化。
王余茜[3](2020)在《俄语网络术语词缀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技术化、全球化的发展,新型交际形式的出现促使国际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人们需要统一的语言编码进行交流,这就是国际术语。起源于英语国家的、代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信息等的英语专业术语被大量借入俄语,以满足俄语交际者进行相关社会活动的需要。网络术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其使用范围从计算机专业领域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大众词汇。然而,这些去术语化的词语,由于表示当代社会的新事物或新概念而被积极、频繁地应用,所以它们继续自己的演化进程,最终缀化为构词标志。本文以俄语网络术语сеть、веб、интернет、онлайн、кибер(-)及其演化为构词标志的进程为研究对象,以术语学、构词学、社会语言学等学科理论为研究基础,对俄语网络术语词缀化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俄语网络术语去术语化、词缀化及语义泛化等语言现象。首先,阐释术语、去术语化、词缀化等概念,从语音、书写、语法、构词及语义角度描述网络术语的特征,描述俄语网络术语去术语化、由专业术语成为大众词汇、同时伴随语义成分增生的过程;其次,探究俄语网络术语缀化为构词标志的动态衍变过程,尤其对其去术语化后在形式上不断缀化、语义上泛化等现象进行定量分析;最后,从语言内部和语言外部分析影响俄语网络术语词缀化的因素。对俄语网络术语词缀化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俄语网络术语由专业术语成为大众词汇进而成为构词标志的过程,知悉网络复合词构词国际化的特点,关注社会变化对语言的影响,了解语言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赵倩[4](2020)在《21世纪初俄语中英语借词的构词同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致力于研究21世纪初英语借词在俄语中的构词同化问题,即借词的构词、派生及语用。论文描写了21世纪初英语借词在俄语中的同化状况,探析了借词在俄语中的构词现状、构词趋势及构词类型,分析了借词及其派生词在大众传媒、广告和青年俚语领域的功能特点。通常借词是按照语音及书写、语法、构词、语义的同化顺序融入俄语词汇体系。语音及书写、语法、语义方面的同化结果深刻影响着借词的构词同化。其中,语音及书写同化涉及到借词的语音转化和书写的音译及形译问题,语法同化体现了借词的性、数、格转变,语义同化则集中在语义的扩大和缩小、转义及修辞方面。研究表明,词的同化程度越高,其构词越积极。而借词的使用频率是决定借词同化程度的重要因素。借词的构词积极性受到语言内外因的影响,语言外因素对其结果影响更深刻。在构词同化过程中,借词主要作为词缀词素、类词缀词素和词根词素参与构词。词缀词素和类词缀词素是在形素化过程中从借词中分离出的成分。其中,类词缀多来自希腊-拉丁语,经过英语的刺激,重新焕发构词活力,是语言国际化趋势的集中体现。词根词素或借助俄语前后缀,或同俄语主干相连构成新词。目前,同俄语主干相连的复合构词法用于特定领域,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交际阻力,是俄语分析化的重要体现。对21世纪初借词及其派生词功能特点的探究表明,尽管不同使用领域的借词及其派生词功能各有侧重,但仍能看出借词功能趋向多元,包括了称名功能、术语功能、信息功能、替代功能、表达功能、情感功能、评价功能等。其表达功能、情感功能和吸引力功能反映了我们时代典型的语言趣味。
李亚南[5](2019)在《现代俄语中英语及汉语外来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任何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借用一些外来词汇,因为语言都不是完全孤立存在的。在语言接触的发展过程中,从其他语言中借用词汇的问题已成为语言学领域深入研究的课题。一百多年前,语言学家就开始注意到了向借用语言系统中输入外来词汇和意义这一问题。语言借用这一现象在俄罗斯语言学中早有研究,因为并不存在一种语言是完全孤立且不从其他语言当中借用词汇来丰富自己的。没有也不可能存在一种语言是纯粹的、从未被混合过的。混合是一切生命的开始。本文旨在研究现代俄语中的外来词,包括从英语中借用来的词语(即英语借词)和从汉语中借用来的词语(即汉语借词)。论文由前言、三章正文、结论、参考文献和附录构成。在前言中,分析了俄罗斯国内俄语外来词总体的研究现状,指出了论文选题的现实意义,界定了论文研究的目的、对象、客体和研究方法,指出了论文研究的实践意义、理论意义和新意。第一章概述俄语中的外来词,包括对俄语外来词这一术语不同的界定,回顾俄语中外来词研究的历史,分析俄语中出现外来词的原因。第二章以现代俄语中从英语中借用来的词语(即英语借词)为研究对象,先整体介绍俄语中的英语外来词,并对英语外来词这一术语进行描述,分析从英语中借词的主要原因,按照不同领域对这些英语外来词进行分类,详解英语借词并举例说明其使用场合。第三章以现代俄语中从汉语中借用来的词语(即汉语借词)为研究对象,先整体介绍俄语中的汉语外来词,并对汉语外来词这一术语进行界定,分析俄语中汉语外来词出现的主要原因,按照不同领域对这些汉语外来词进行分类,详解汉语借词并举例说明其使用场合。结论部分主要分析俄罗斯社会对俄语外来词的看法。并对整篇论文进行了总结概括,同时指出论文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性。希望通过对俄语中英语和汉语外来词的研究,帮助学习俄语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些外来词,为跨文化交际的发展做些贡献。
姜男[6](2019)在《21世纪初期俄语新词多维度研究》文中提出进入21世纪以来,我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现代语言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现代俄语在社会文化因素和全球化趋势影响下发生了明显变化,特别是在语言中最敏感的部分——词汇方面,它是语言中最活跃、变化最快的部分。新词的产生和使用直接地反映一个时代的变迁。新词大量的产生,旧词被赋予新的含义,外来词语尤其是英美外来词的大量借入,得到了众多语言学家的重视和关注,但以往的研究只是注重词语本身的变化,涉及到社会文化因素、语用基础、修辞色彩、心理因素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还不算多。本论文通过列举、分类、对比等方法深入研究俄语新词的类别,从构词学、词典编纂学、修辞学、心理语言学多视角剖析21世纪初期俄语新词的变化和发展趋势,从而促进把握和运用21世纪初期的俄语新词,对今后的俄语教学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再者,目前对俄语新词的研究选词范围过于陈旧,大部分还停留在对20世纪末期的俄语新词研究。所谓新词,就是要体现一个“新”字,因此必须更新我们的研究对象,所以本论文对2011年出版的《21世纪最新俄语详解词典》的新词进行深入系统地研究,以最新的俄语新词作为实例,对21世纪初期的俄语新词进行分析总结。本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论、参考文献四部分组成。绪论部分是主要是对本篇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的意义、研究方法、创新之处、论文结构进行阐述。第一章为俄语新词的综述部分,主要陈述了目前国内外对俄语新词的研究趋势和研究成果,而且通过对其分析、总结,对俄语新词后续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章主要界定了俄语新词的概念和范围,从新词的新颖度、语言—言语现象、起源、创造目的、内容与形式的相互关系、生成方式和使用频率对新词进行了系统的划分,以及从语言的内外因素分析了新词的产生原因。第三章不同视角分析了21世纪俄语新词的动态特点,从构词学视角研究俄语新词的构成特点;从词典编纂学视角研究俄语新词的收录规则;从修辞学视角研究俄语新词的修辞特点;从心理语言学视角研究俄语新词产生的心理因素。第四章总结了俄语新词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找到解决的方法,通过对俄语新词运用在不同领域的划分,发现和展望俄语新词的未来发展趋势。结论部分对研究结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参考文献部分列入了作者在正文中引用过的资料来源。
徐曼璐[7](2017)在《当代俄语外来词的结构特点和文化内涵》文中提出外来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它既包含外来的语言成分,又因为受到借入国语言系统的影响,而带有了新的语言特点。历史上外来词的借入原因、途径和方式、扎根俄语后发生的变化以及对于俄语传统词汇和语言系统的影响都是外来词研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外来词又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的出现本身就是不同民族间文化交流的结果,每一个外来词的身上都承载着两种,甚至多种不同的民族文化因素。外来词的变化和发展中反映了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方向。外来词与文化的亲密关系也使得外来词研究成为探索社会文化现象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整理并分析了俄语外来词的发展历史、借入的原因以及给俄语带来的影响,探讨了俄语外来词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为进一步理解和探求俄语外来词在新时代的发展变化铺平了道路。第二章探讨了俄语外来词的构成特征、同化现象以及在俄语中的分布状况,分析了俄语外来词的语音、语法、构词、修辞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在俄语语言系统影响下的变化。第三章将研究重点放在了俄语外来词的时代特征上,总结归纳了当代俄语外来词在构成和使用上的新特点以及俄语外来词在新环境里面临的新问题。重点谈到了科技发展给俄语外来词带来的新影响。第四章主要探索了俄语外来词内在的文化意义,通过分析俄语外来词与文化的关系、俄语外来词具体的文化体现,加深对于外来词文化内涵的理解并对外来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关系以及外来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产生更多的思索。
马亮[8](2016)在《现代俄语中经济类英语借词新探》文中认为二十世纪末期,随着苏联解体及俄罗斯社会转型,大量的英语借词,尤其是经济类的英语借词涌入俄语并被广泛使用。近年来俄罗斯经济复苏,中俄经济合作加深使得研究经济类英语借词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对比总结了经济类英语借词的构词特点,并分析了其在俄语中的语言功能与使用范围,以期对俄语学习者及工作者有所裨益。
姜艳红[9](2016)在《纵观英语词在俄语词汇系统中的发展历程》文中研究指明俄语语言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曾多次大规模借入英语词汇,它们极大地丰富了俄语的词汇构成。英语借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俄语的发展变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20世纪末期以来它们对俄语的影响成为俄语词汇变化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引发了中外语言研究者的普遍关注。
周磊[10](2016)在《俄语中的汉源外来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政治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文化、不同民族间的对话日益加强,每一种文化都不断吸收、引进外来文化来提高自身的价值。文化与语言是相辅相成的,文化的交流引起语言的接触,并产生各种语言现象。而外来词作为语言发展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不同语言相互渗透的最直接体现。纵观历史长河,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世界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乃至军事冲突,都会引起语言间的相互接触,从而促使外来词不断涌现。汉俄语言接触不仅形式多样,而且历史悠久。中国与俄罗斯不但是邻居,而且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伙伴、朋友、兄弟关系,无论是民间还是政府间的交流都极为频繁。尤其是进入21世纪,中俄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繁盛时期,这不仅加深了汉俄语言接触,更掀起了汉源外来词产生的新浪潮。语言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载体。汉语词汇进入俄语,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俄语词汇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也为中华文化在俄罗斯发扬光大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从语言接触的角度出发,分析俄语中汉源外来词借入的历史和现状。论文共由五部分组成,分别为绪论、正文、结束语、参考文献和附录,其中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共分为四章。绪论部分首先概述俄语外来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指出俄语中汉源外来词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是目前俄语借词研究中的薄弱环节。然后结合本文的研究,阐述了俄语中汉源外来词研究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方法、语料来源、研究重点和难点、本课题研究的新意以及相关理论问题。正文部分从俄语中汉源外来词的历史和现状出发,分析了汉源外来词的结构和内容特征,在俄语中的同化程度以及相应的功能,共分为如下四章。第一章回顾俄语借入汉语词的主要历史时期,探讨汉语词汇借入俄语的主要原因。不同历史阶段,汉俄语言接触形式不同,汉语词的借入方式也就不同,大部分汉语词都是通过直接渗透的方式进入俄语,也有一些汉语词是借助其他语言的中介作用,间接地渗入俄语。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汉源词借入俄语的途径等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第二章简述俄语中汉源外来词的形态语义特征。通过分析汉语借词的构词特点,得出结论:汉语词大都通过音译的方式进入俄语。本章按语义特征对俄语中汉源外来词进行分类,这有助于阐明俄汉两个民族文化交流的主要领域,中国对俄罗斯最大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以及俄罗斯向中国学习借鉴了什么东西,借用了什么概念和现象。同时,根据汉语词在俄语中的使用领域以及相应的修辞色彩和文化伴随意义,分析俄罗斯人眼中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国民形象等问题。第三章主要从汉源外来词的俄化程度和吸收程度入手,介绍俄语中汉语词汇的发展情况。第四章重点介绍俄语中汉源外来词的作用。汉语词进入俄语,一方面丰富俄语词汇,完善俄语词汇体系,另一方面也推进了中华文化在俄罗斯的传播。在当前建设“一带一路”的新时代背景下,展望俄语中汉源外来词的发展前景。结语部分是在前几章论述的基础上,对论文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小结,并指出本项研究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参考文献包括俄文的、中文的材料。附录为俄语中汉源外来词清单。
二、现代俄语中的英语借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现代俄语中的英语借词(论文提纲范文)
(1)文化语言学视角下俄语中的阿拉伯语借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РЕФЕРАТ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3 研究依据 |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5 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1.6 论文框架结构 |
2 相关理论基础 |
2.1 文化接触理论 |
2.1.1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
2.1.2 文化接触的理论内涵 |
2.2 借词理论 |
2.2.1 借词的界定 |
2.2.2 借词的特点 |
2.3 本章小结 |
3 俄语中阿拉伯语借词的使用频率 |
3.1 高频词汇 |
3.2 中频词汇 |
3.3 低频词汇 |
3.4 消失词汇 |
3.5 本章小结 |
4 俄语中阿拉伯语借词的分析 |
4.1 阿拉伯语借词的借入途径 |
4.1.1 阿拉伯人的军事扩张 |
4.1.2 伊斯兰教的传播 |
4.1.3 文化交流和贸易的往来 |
4.1.4 东方主义者的研究活动 |
4.2 阿拉伯语借词的演变 |
4.2.1 阿拉伯语借词的借入历程 |
4.2.2 阿拉伯语借词的语法变化 |
4.2.3 阿拉伯语借词的使用状况 |
4.3 阿拉伯语借词的分布 |
4.3.1 思想文化领域 |
4.3.2 政治经济领域 |
4.3.3 科学文化领域 |
4.3.4 日常生活领域 |
4.4 阿拉伯语借词的特点 |
4.4.1 词源特点 |
4.4.2 构词特点 |
4.4.3 使用特点 |
4.5 本章小结 |
5 阿拉伯语借词对俄罗斯语言和文化的影响 |
5.1 阿拉伯语借词对俄罗斯语言的影响 |
5.1.1 丰富俄语词汇系统 |
5.1.2 语言表达精准新颖 |
5.2 阿拉伯语借词对俄罗斯文化的影响 |
5.2.1 对物质文化的影响 |
5.2.2 对精神文化的影响 |
5.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附件 |
(2)语言接触视角下汉语俄源词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0 选题缘起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意义 |
1.3 研究内容 |
1.4 语料来源 |
1.5 研究方法 |
1.6 已有成果研究综述 |
1.6.1 语言接触研究 |
1.6.2 语言接触引发的语言结构演变研究 |
1.6.3 语言结构演变中的词汇借用研究 |
1.6.4 汉俄语言接触与俄源词研究 |
第二章 不同历史时期汉俄语言接触与俄源词的引进 |
2.1 恰克图边境贸易兴起时期俄源词的引进 |
2.1.1 “恰克图混合语”的形成与汉俄语言接触 |
2.1.2 俄源词的引进与特点 |
2.2 中东铁路修筑时期俄源词的引进 |
2.2.1 “哈尔滨汉俄混合语”的形成与汉俄语言接触 |
2.2.2 俄源词的引进与特点 |
2.3 “五·四”至解放前时期俄源词的引进 |
2.3.1 大批俄苏译着出版发行与汉俄语言接触 |
2.3.2 俄源词的引进与特点 |
2.4 中苏友好时期汉俄语言接触与俄源词的引进 |
2.4.1 自上而下的“苏联热”与汉俄语言接触 |
2.4.2 俄源词的引进与特点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俄源词语音本土化及主要动因 |
3.1 俄源词音节结构类型演变及方式 |
3.1.1 俄语A类音节结构在汉语中的演变 |
3.1.2 俄语C类音节结构在汉语中的演变 |
3.1.3 俄源词音节结构演变方式 |
3.2 汉俄音系匹配类型及方式 |
3.2.1 汉语声母匹配俄语词首辅音 |
3.2.2 汉语韵母匹配俄语元音 |
3.2.3 特殊匹配 |
3.2.4 汉俄音系匹配方式 |
3.3 俄源词语音本土化的主要动因 |
3.3.1 汉俄语音差异 |
3.3.2 汉语母语者的认知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俄源词词汇本土化及主要动因 |
4.1 俄源词结构演变类型 |
4.1.1 音译语素组合构词 |
4.1.2 汉俄混合式构词 |
4.1.3 借俄重组式构词 |
4.1.4 喻义仿造式构词 |
4.1.5 汉语简缩式构词 |
4.2 不同结构类型在汉语中的竞争 |
4.2.1 意译形式取代音译形式 |
4.2.2 意译形式与音译形式并存 |
4.2.3 音译形式独立 |
4.3 俄源词表意本土化 |
4.3.1 音义相兼 |
4.3.2 词义变化 |
4.3.3 语用意义变化 |
4.3.4 影响汉语固有词词义 |
4.4 俄源词词汇本土化的主要动因 |
4.4.1 适应汉语语言系统 |
4.4.2 社会、心理、文化等因素的促动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俄源词在汉语中的活力 |
5.1 俄源词在汉语中的总体活力 |
5.1.1 失去活力俄源词的分布 |
5.1.2 有活力俄源词的分布 |
5.2 有活力俄源词的特点 |
5.2.1 活力程度 |
5.2.2 活力特征 |
5.3 影响俄源词活力的因素 |
5.3.1 语言因素对俄源词活力的影响 |
5.3.2 社会因素对俄源词活力的影响 |
5.4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后记 |
(3)俄语网络术语词缀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本课题研究的学术背景及其理论与实际意义 |
1.1.1 本课题研究的学术背景 |
1.1.2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
1.2 本课题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
1.2.1 本课题研究的国内现状 |
1.2.2 本课题研究的国外现状 |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 |
第2章 俄语网络术语词缀化的语言学基础 |
2.1 术语和词缀化概述 |
2.1.1 术语的定义 |
2.1.2 术语的特征 |
2.1.3 去术语化 |
2.1.4 词缀化和类词缀 |
2.2 俄语网络术语的特征 |
2.2.1 语音特征和书写特征 |
2.2.2 语法特征和构词特征 |
2.2.3 语义特征 |
2.3 俄语网络术语的去术语化 |
本章小结 |
第3章 俄语网络术语词缀化的表征 |
3.1 构词族的极度扩张 |
3.2 复合派生词的活跃化 |
3.3 构词模式的变异 |
3.4 构词标志的语义泛化 |
3.5 复合派生词的表现力色彩 |
本章小结 |
第4章 俄语网络术语词缀化的动因 |
4.1 语言内部因素 |
4.1.1 语言的自身矛盾 |
4.1.2 语言的经济原则 |
4.1.3 语法化 |
4.2 语言外部因素 |
4.2.1 社会变革及发展 |
4.2.2 大众媒体传播 |
4.2.3 语言接触 |
4.2.4 言语主体的语用心理 |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例证来源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4)21世纪初俄语中英语借词的构词同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摘要 |
Введение |
Глава Ⅰ Теоретические проблемы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заимствований в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 |
1.1 Сущность понятий ?иностранные слова? и ?заимствование? |
1.2 Понятие ?англицизм? |
1.3 Границы понятий ?экзотизм? и ?иноязычное вкрапление? |
1.4 К вопросу об освоении |
1.4.1 Фонетическая и графическая ассимиляции |
1.4.2 Грамматическая ассимиляция |
1.4.3 Семантическая ассимиляция |
Выводы |
Глава Ⅱ Особенности слово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ой интеграциианглицизмов в 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 началаXXIвека |
2.1 Англицизмы и их слово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ая активность в 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 |
2.1.1 Англицизмы в 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 |
2.1.2 Словообразовательная активность англицизмов |
2.2 Участие английских аффиксов и аффиксоидов в русскомслов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 |
2.2.1 Морфемизация |
2.2.2 Тенденция к 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изации в лексике и способахсловообразования в 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 |
2.2.3 Участие английских аффиксов в русском слов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 |
2.2.4 Участие английских аффиксоидов в словообразовании русскогоязыка |
2.3 Заимствованные элементы, участвующие в словопроизводстве каккорень |
2.3.1 Мотивация на основе англицизмов с помощью аффиксов |
2.3.2 Слова-гибриды |
Выводы |
Глава Ⅲ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ые особенности англицизмов и их дериватовв различных сферах языковой деятельности в началеXXIвека |
3.1 Причины заимствования и употребления англицизмов вXXIвеке |
3.2 Общие особенности англицизмов и их дериватов в 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 |
3.2.1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ые особенности англицизмов и их дериватов в СМИ |
3.2.2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ые особенности англицизмов и их дериватов врекламах |
3.2.3 Функциональные особенности англицизмов и их дериватов вмолодежном сленге |
Выводы |
Заключение |
Список условных сокращений |
Список исследованных словарей |
Список использованной литературы |
Приложение |
Список опубликованных работ |
Благодарность |
(5)现代俄语中英语及汉语外来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Благодарность |
摘要 |
中文摘要 |
Введение |
Глава Ⅰ Заимствование в системе русского языка |
1.1 Понятие заимствования |
1.2 История заимствования иноязычных слов в 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 |
1.3 Причины возникновения заимствования в 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 |
Выводы |
Глава Ⅱ Заимствованиeиз английского языка |
2.1 Англицизмы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м 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 |
2.2 Причины заимствования англицизмов |
2.3 Классификация англицизмов по сферам жизни |
2.4 Анализ родоопределения англицизмов |
Выводы |
Глава Ⅲ Заимствование из китайского языка |
3.1 Китаизмы в современном русском языке |
3.2 Причины заимствования китаизмов |
3.3 Классификация китаизмов по сферам жизни |
3.4 Анализ форм писания китаизмов |
Выводы |
Заключение |
Литература |
Приложение 1 |
Приложение 2 |
(6)21世纪初期俄语新词多维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АВТОРЕФЕРАТ |
绪论 |
第一章 俄语新词研究综述 |
1.1 国外俄语新词的研究成果及评述 |
1.1.1 俄语新词的研究趋势 |
1.1.2 俄语新词的研究成果 |
1.2 国内俄语新词的研究成果及评述 |
1.2.1 俄语新词的研究趋势 |
1.2.2 俄语新词的研究成果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新词概述 |
2.1 新词的界定 |
2.2 新词的分类 |
2.2.1 根据新颖程度划分新词类别 |
2.2.2 根据语言—言语现象划分新词类别 |
2.2.3 根据新词起源划分新词类别 |
2.2.4 根据创造目的划分新词类别 |
2.2.5 根据内容与形式的相互关系划分新词类别 |
2.2.6 根据生成方式划分新词类别 |
2.2.7 根据使用频率划分新词类别 |
2.3 新词产生的因素 |
2.3.1 语言内部因素 |
2.3.2 语言外部因素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21世纪多维度下的俄语新词 |
3.1 从构词学视角研究俄语新词的构成特点 |
3.1.1 20世纪末期俄语新词的构词特点 |
3.1.2 21世纪初期俄语新词的构词特点 |
3.2 从词典编纂学视角研究俄语新词的收录规则 |
3.3 从修辞学视角研究俄语新词的修辞特点 |
3.4 从心理语言学视角研究俄语新词产生的心理因素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俄语新词的使用 |
4.1 俄语新词的使用领域 |
4.2 俄语新词研究中遇到的困难 |
4.3 俄语新词产生的意义及发展趋势 |
4.3.1 俄语新词产生的意义 |
4.3.2 俄语新词的发展趋势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7)当代俄语外来词的结构特点和文化内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 |
二、选题的依据 |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一章 俄语外来词的产生和发展 |
一、俄语外来词借入的历史过程 |
二、俄语外来词借入的原因 |
三、外来词对俄语语言的诸多影响 |
四、俄语外来词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
第二章 俄语外来词的构成和分布 |
一、俄语外来词的构成特征 |
二、俄语外来词的同化现象 |
三、俄语外来词的分布状况 |
第三章 当代俄语外来词构成和使用的新特点 |
一、当代俄语外来词构成的新特点 |
二、当代俄语外来词使用的新特点 |
三、当代俄语外来词面临的新问题 |
第四章 俄语外来词蕴含的文化意义 |
一、外来词与文化的关系 |
二、俄语外来词的文化体现 |
三、俄语外来词引发的文化思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现代俄语中经济类英语借词新探(论文提纲范文)
一、现代俄语中经济类英语借词的构词特点 |
1.1经济类英语借词借入俄语时的构词特点 |
1.2经济类英语借词派生词的构词特点 |
1.2.1后缀构词法 |
1.2.2前缀构词法 |
二、现代俄语中经济类英语借词的语言功能与使用范围 |
2.1经济类英语借词在俄语中的语言功能 |
2.2经济类英语借词的使用范围 |
三、结语 |
(10)俄语中的汉源外来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摘要 |
绪论 |
1.俄语外来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2.俄语中汉源外来词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3.本文的研究方法和语料来源 |
4.本文的研究重点和新意 |
5.与本项研究相关的理论问题 |
第一章 俄语中汉源外来词借入的历史分期及原因 |
1.1 历史分期 |
1.1.1 俄国时期 |
1.1.2 苏联时期 |
1.1.3 俄罗斯时期 |
1.1.4 各个时期借入词汇量及特点分析 |
1.2 俄语中汉源外来词借入的原因 |
1.2.1 地理环境因素 |
1.2.2 政治因素 |
1.2.3 经济因素 |
1.2.4 文化因素 |
1.2.5 其他因素 |
第二章 俄语中汉源外来词的形态语义特征 |
2.1 俄语中汉源外来词的形态特征 |
2.1.1 音译词 |
2.1.2 仿借词 |
2.1.3 半仿借词 |
2.2 俄语中汉源外来词的语义类型 |
2.2.1 日常事物名称 |
2.2.2 文化概念和文化事物 |
2.2.3 社会历史现象 |
第三章 俄语中汉源外来词的发展 |
3.1 汉源外来词的俄化 |
3.1.1 语法层面 |
3.1.2 语义层面 |
3.2 俄语对汉源外来词的吸收程度 |
3.2.1 纳入权威词典 |
3.2.2 未纳入权威词典但广泛使用 |
3.2.3 在特定地域和群体中使用 |
3.2.4 汉源外来词的知晓度调查 |
第四章 俄语中汉源外来词的作用和前瞻 |
4.1 汉源外来词的作用 |
4.1.1 丰富俄语词汇 |
4.1.2 传播中华文化 |
4.2 俄语中汉源外来词前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现代俄语中的英语借词(论文参考文献)
- [1]文化语言学视角下俄语中的阿拉伯语借词研究[D]. 吴可. 东北林业大学, 2021(09)
- [2]语言接触视角下汉语俄源词演变研究[D]. 刘定慧. 吉林大学, 2020(01)
- [3]俄语网络术语词缀化研究[D]. 王余茜.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4]21世纪初俄语中英语借词的构词同化研究[D]. 赵倩. 兰州大学, 2020(01)
- [5]现代俄语中英语及汉语外来词研究[D]. 李亚南. 河南大学, 2019(01)
- [6]21世纪初期俄语新词多维度研究[D]. 姜男.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9(07)
- [7]当代俄语外来词的结构特点和文化内涵[D]. 徐曼璐.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2)
- [8]现代俄语中经济类英语借词新探[A]. 马亮. 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第九届研究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6
- [9]纵观英语词在俄语词汇系统中的发展历程[J]. 姜艳红. 中国俄语教学, 2016(04)
- [10]俄语中的汉源外来词研究[D]. 周磊. 吉林大学, 2016(10)
标签:英语论文; 俄语论文;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论文; 网络新词论文; 汉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