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

一、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论文文献综述)

苟廷佳[1](2021)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文中提出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青海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和“亚洲水塔”,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大江大河发源于此,惠泽我国20个省区以及东南亚5个国家,是维系全国乃至亚洲水生态安全命脉的腹地,拥有世界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和战略地位,是国家至关重要的生态安全保护屏障和生态产品供给地,为维护中国乃至亚洲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三江源也是亚洲、北半球乃至世界气候变化的预警区、敏感区和启动区,对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发挥着指示和前瞻的重要作用。然而,三江源脆弱的生态系统环境导致环境保护和修复成本高;受生态产品外部性影响,三江源地区积极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并提供高质量的生态产品长期被无偿享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未能充分实现;加上三江源因生态环境保护需要而被限制产业的发展,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质量,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品供给的积极性。上述因素导致当前三江源地区三生空间矛盾突出,同时面临巨大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产品供给压力。因此,通过研究三江源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路径和机制,探索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实现人地和谐的发展模式,打造三江源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成功路径,实现三江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本研究围绕“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主题”,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框架,建立三江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体系,分析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现状和困境,全面系统的提出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和机制,为缓解生态脆弱区人地矛盾、实现三江源可持续发展、打造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持。论文的创新点和主要贡献体现在:(1)系统的构建了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研究框架。研究框架中包括: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构成模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构成模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供给-需求”二元logit回归模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系统性框架、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遵循的原则等内容,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基础并提供指导。(2)建立三江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将三江源发展机会成本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确定三江源生态产品总价值为6568.56亿元/年。同时在绿色GDP指标基础上,提出构建“三江源经济-生态生产总值(SJYGEEP)”指标评价三江源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一步突出三江源的生态地位和生态价值,对于当地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改善和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3)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供给-需求”二元log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三江源生态产品供求意愿的影响因素。生态产品供给意愿受三江源居民“生态补偿满意度”和“生态旅游业认识”的影响;需求意愿受“淡水资源支付意愿”、“机会成本支付意愿”、“共享牧场支持度”、“对口支援省份是否享受生态产品特别优惠”等因素的影响。(4)从生态产品构成视角出发,全面系统研究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生态调节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具体价值实现路径和机制。基于三江源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三江源生态产品供求意愿、三江源生态产品分类、价值实现现状和面临困境,提出贴合国家现行政策与三江源实际、突出三江源特色的价值实现路径,并结合路径,提出“调查监测-核算评估-经营开发-保护补偿-制度保障-持续推进”的系统性价值实现机制。由于三江源生态环境脆弱性和生态功能的重要性并存,作为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与生态产品供给地,实现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对促进当地生态产业发展和融合、保障和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持续改善区域内生态环境、缓解人地矛盾、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吴园林,赵福昌[2](2021)在《我国央地财政事权划分动态调整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基于财政事权行为所具有的行政行为属性,我国央地财政事权划分动态调整理应通过不同财政事权行为的多种作出方式予以实现。国务院和省级政府通过抽象财政事权行为和具体财政事权行为有效动态调整两级政府间不合理、不规范的财政事权,优化央地财政事权格局,防范系统性财政风险,进而构建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央地财政关系。这种动态调整机制具有经常性、局部性和行政性的特征,必须遵循依法调整、合理调整、程序正当、信赖保护等四个基本原则,通过对财政事权行为之授权、撤回、改变、撤销、废止、确认无效、委托等七种方式实现预期效果,不断提升我国现代财政治理水平。

吕忠梅[3](2021)在《习近平生态环境法治理论的实践内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体现了鲜明的法治观。这既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原则,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实践深化和科学运用,具有深刻的实践内涵。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生态环境法治理论,必须深刻理解"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科学论断,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体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司法体系。

王立彦[4](2021)在《问责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及考评应用》文中指出并非只有一种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思路、逻辑、框架、设计和格式,取决于报表编制目标。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新课题。本文以资产负债表原理为方法论基础,在对多地区进行现场调研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以自然资源资产的"目标责任基准值"作为数量目标,设计问责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作为标准化工具,并应用于地方领导干部的责任审计和评价问责,探索生态文明问责机制的方法论。

林昆勇[5](2021)在《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发展的历程、经验及建议》文中提出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之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成为新时代发展重要任务。海洋科技创新发展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战略举措。通过对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历程和主要大事进行梳理,总结了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发展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中国海洋科技发展实践出发,对未来进一步深化海洋科技创新,强化海洋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提出了对策和建议。经过70年的努力和探索,中国海洋科技快速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成为引导和推动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新时代,中国海洋科技的发展应该回到创新的内核,即海洋科技的创新发展,其着力点有3:一是人才队伍建设;二是加强顶层设计;三是政府引领作用。

王夏晖,何军,牟雪洁,朱振肖,柴慧霞,刘桂环,饶胜,张箫[6](2021)在《中国生态保护修复20年:回顾与展望》文中认为近20年来,中国生态保护修复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重要基础支撑。国家通过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政策和重大工程,生态保护修复取得明显进展,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保持总体稳定。本文回顾了近20年中国生态保护修复发展历程,分别从国土生态空间管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文明示范建设等重点领域总结了主要进展和成效。面向建设美丽中国以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愿景,以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恢复和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着力点,对新时期中国生态保护修复提出未来展望。

王金南,秦昌波,万军,熊善高,苏洁琼,肖旸[7](2021)在《国家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发展历程及展望》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不断发展,中国的生态环境规划经过近45年的探索发展,规划理念与时俱进,规划层级不断提升,规划体系不断优化,规划技术方法不断探索实践,生态环境规划的发展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系统谋划环境污染治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存在着五年综合规划统领作用未有效发挥、规划实施管理较为薄弱、规划技术支撑不足等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到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美丽中国建设起步开局的关键时期,生态环境规划要健全规划体系、强化规划空间属性、建立全过程实施管理体系,提升规划编制实施管理水平,进一步发挥规划的基础性、统领性、战略性和创新性作用,促进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早日实现。

莫莉,费杨[8](2021)在《智慧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测展望》文中认为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测现状,整合梳理现阶段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在生态环保和农业农村监测领域的应用情况,提出构建智慧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重要性及相关建议。

王殿昌,李先杰,宋维玲,段晓峰[9](2021)在《完善海洋经济管理 构建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文中研究表明海洋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关系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海洋战略部署和海洋经济统计核算为海洋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显着提升,为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海洋经济发展空间有望持续拓展,要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王炳垚[10](2020)在《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环保产业政策文本内容分析》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成为现阶段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发展环保产业不仅有利于进行污染治理,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而且也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环保产业的发展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政府颁布了大量的环保产业政策促进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由于我国环保产业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政策的科学合理与否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从政策视角下,对我国中央层面颁布的环保产业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政策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收集并筛选出360份高度相关的环保产业政策文本进行分析。通过借鉴前人在政策工具方面的研究成果,建立了“政策工具、产业价值链和政策力度”三维分析框架。在对环保产业政策文本进行编码、归类的基础上,根据三维分析框架,对环保产业政策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发现,环保产业政策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一是不同类型政策工具应用存在不足;二是政策工具在产业价值链分布上不够合理;三是环保产业政策力度有待加强。基于数据统计和理论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一是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加强目标规划;二是加强需求型政策工具的应用;三是完善资金投入、税收优惠和金融支持的实施细节;四是加强环保产业价值链中投资和消费的支持力度。

二、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1)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3.1 研究方法
        1.3.2 数据来源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2.1.1 国外文献分析
        2.1.2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综述
        2.2.1 国内文献分析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研究述评
    2.4 国内外经验启示
        2.4.1 国际经验和启示
        2.4.2 国内经验和启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理论框架
    3.1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基础
        3.1.1 生态产品形成的基础理论
        3.1.2 生态产品价值形成的理论基础
        3.1.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基础
    3.2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内涵
        3.2.1 相关概念及辨析
        3.2.2 生态产品价值
        3.2.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3.3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3.3.1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路径梳理
        3.3.2 基于产权-需求矩阵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3.3.3 生态产品分类的价值实现路径
    3.4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研究框架
        3.4.1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供给-需求”二元回归模型
        3.4.2 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系统性框架
        3.4.3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遵循的原则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三江源生态产品的价值
    4.1 三江源概况
        4.1.1 地理位置
        4.1.2 自然条件
        4.1.3 社会经济条件
        4.1.4 生态地位
        4.1.5 生态保护
    4.2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
        4.2.1 三江源生态资产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数据
        4.2.2 三江源生态资产总值
        4.2.3 三江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4.2.4 三江源发展机会成本估算
        4.2.5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三江源生态产品供求意愿分析
    5.1 三江源生态产品供给意愿问卷调查
        5.1.1 调查地区选取及原因
        5.1.2 问卷基本情况
        5.1.3 数据收集和检验
        5.1.4 描述性统计
        5.1.5 三江源生态产品供给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5.1.6 三江源生态产品供给意愿分析结果
    5.2 三江源生态产品需求意愿问卷调查
        5.2.1 问卷基本情况
        5.2.2 数据收集和检验
        5.2.3 描述性统计
        5.2.4 空间交叉分析
        5.2.5 三江源生态产品需求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5.2.6 三江源生态产品需求意愿分析结果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6.1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分类
        6.1.1 生态农畜产品
        6.1.2 淡水资源产品
        6.1.3 清洁能源电力产品
    6.2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价值实现现状
        6.2.1 畜牧业发展现状
        6.2.2 水资源价格和交易现状
        6.2.3 绿电交易现状
    6.3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价值实现困境
        6.3.1 市场基础不健全
        6.3.2 生态畜牧业发展受限
        6.3.3 社会参与程度有待提升
        6.3.4 科技和人才支撑薄弱
    6.4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6.4.1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直接交易路径
        6.4.2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生态产业化路径
        6.4.3 三江源生态物质产品产业生态化路径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7.1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分类
        7.1.1 三江源固碳释氧产品
        7.1.2 三江源土壤保持产品
        7.1.3 三江源水源涵养产品
        7.1.4 三江源净化产品
        7.1.5 三江源生物多样性保护产品
    7.2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现状
        7.2.1 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政策现状
        7.2.2 三江源生态补偿现状
        7.2.3 三江源生态补偿成效
        7.2.4 对口支援三江源的成效
    7.3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困境
        7.3.1 政府主导下三江源生态产品购买力度有待增强
        7.3.2 基础制度和政策工具仍待完善
        7.3.3 市场化交易机制亟待建立和完善
    7.4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7.4.1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市场化路径
        7.4.2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横向生态补偿
        7.4.3 三江源生态调节产品纵向生态补偿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8.1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资源
        8.1.1 三江源旅游资源
        8.1.2 三江源文化资源
    8.2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价值实现现状
        8.2.1 三江源生态旅游发展SWOT分析
        8.2.2 三江源各地区旅游发展现状
    8.3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价值实现困境
        8.3.1 生态文化产品开发和传播有待提升
        8.3.2 生态文化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
        8.3.3 生态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匮乏、服务质量不高
        8.3.4 三江源自然条件制约性明显
        8.3.5 地区发展与保护矛盾依旧突出
    8.4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8.4.1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顶层设计
        8.4.2 三江源生态文化产品基础建设
        8.4.3 三江源生态旅游的生态产业化
        8.4.4 三江源生态旅游的产业生态化
    8.5 本章小结
第九章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9.1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监测确权交易机制
        9.1.1 推动三江源生态产品信息普查
        9.1.2 推进三江源自然资源确权登记
        9.1.3 构建三江源生态资源权益交易机制
    9.2 健全三江源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机制
        9.2.1 推行三江源绿色产品认证标准
        9.2.2 实现三江源生态产品供求平衡
        9.2.3 拓宽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
        9.2.4 促进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增值
    9.3 健全三江源生态产品保护补偿机制
        9.3.1 完善三江源纵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9.3.2 建立三江源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9.4 健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机制
        9.4.1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法律制度保障机制
        9.4.2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考核机制
        9.4.3 建立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利益导向机制
        9.4.4 加大三江源绿色金融支持力度
    9.5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机制
        9.5.1 强化行政职能助力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9.5.2 设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
        9.5.3 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助力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9.5.4 健全三江源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受益付费制度
    9.6 建立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价机制
        9.6.1 构建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价体系
        9.6.2 制定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规范
        9.6.3 推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应用
    9.7 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政策建议
        9.7.1 持续发挥国家重大生态工程和体制改革优势
        9.7.2 持续推进三江源生态补偿提标扩面
        9.7.3 加快实施三江流域协同保护共建共享机制
        9.7.4 推进对口支援助力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9.7.5 打造国际生态文明高地,打通两山转化通道
        9.7.6 加快推动三江源特色生态产业发展
        9.7.7 建立健全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保障
第十章 结论、贡献与讨论
    10.1 主要研究结论
    10.2 创新点
    10.3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三江源生态产品需求情况调查
附录二 三江源居民生态产品供给情况调查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

(2)我国央地财政事权划分动态调整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央地财政事权划分动态调整的主体
    (一)动态调整与非动态调整
    (二)动态调整机制由一级政府主导
    (三)国务院和省级政府的宪制地位
        1. 国务院。
        2. 省级政府。
二、央地财政事权划分动态调整的对象
    (一)国务院的财政事权行为
        1. 国务院抽象财政事权行为
        2. 国务院具体财政事权行为
    (二)省级政府的财政事权行为
        1. 省级政府抽象财政事权
        2. 省级政府具体财政事权行为
三、央地财政事权划分动态调整的原则
    (一)依法调整原则
    (二)合理调整原则
    (三)程序正当原则
    (四)信赖保护原则
四、央地财政事权划分动态调整的方式
    (一)财政事权行为的授权
    (二)财政事权行为的撤回
    (三)财政事权行为的改变
    (四)财政事权行为的撤销
    (五)财政事权行为的废止
    (六)财政事权行为的确认无效
    (七)财政事权行为的委托
五、央地财政事权划分动态调整的结果
    (一)中央财政事权的上划
    (二)省级财政事权的优化
    (三)央地共同财政事权结构性调整
六、结语

(3)习近平生态环境法治理论的实践内涵(论文提纲范文)

一、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以最严法治观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二)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三)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二、以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保护环境必须依靠法治
    (二)以法治打造多元共生生态系统
    (三)以法治守住自然安全边界
    (四)构筑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的生态环境保护法治体系
三、加快生态环境保护立法:以良法促进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
    (一)补齐绿色发展立法短板
    (二)促进生态文明立法体系化
    (三)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体系
    (四)注重法律规范与社会规范有效衔接
四、健全生态环境保护执法体制:以严格执法推动形成多元共治格局
    (一)推进生态文明执法体制改革
    (二)落实政府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
    (三)完善生态环境综合执法体系
    (四)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
五、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司法体系:以公正司法维护生态环境公平正义
    (一)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司法理念
    (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司法专门化
    (三)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司法专业化
    (四)形成生态环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4)问责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及考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专题背景、实务与研究
    (一)相关政策背景
    (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主线
    (三)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与研究现状
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不同目标、逻辑与功能
三、统计核算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四、审计问责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原理和变形
    (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账表体系(分别各类资产)
    (三)问责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的四个关键点
        1. 关键点一:自然资源资产之负债。
        2. 关键点二:先有负债还是先有资产目标值?
        3. 关键点三:实务操作从县级地域开始。
        4. 关键点四:实务操作循序渐进。
    (四)问责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用于问责评价的基本前提
    (五)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评价基本流程
五、小结

(5)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发展的历程、经验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1949—2019年中国海洋科技发展的历程
    1.1 发展起步(1949—1965年)
    1.2 缓慢发展(1966—1975年)
    1.3 恢复发展(1976—1984年)
    1.4 稳健发展(1985—2010年)
    1.5 新时代新探索(2011—2019年)
2 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发展的经验总结和影响因素
    2.1 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发展的经验总结
        2.1.1 坚持党的领导是推动海洋科技稳健发展的关键
        2.1.2 坚持培养海洋人才是加速海洋科技发展的核心
        2.1.3 坚持政府规划和引导是促进海洋科技发展的指南
    2.2 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经费投入对海洋科技创新发展的促进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2.2.2 人才培养对海洋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作用亟待进一步加强
3 新时代加强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发展的建议
    3.1 加快海洋人才队伍建设,为海洋科技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3.2 加强海洋科技发展的顶层设计,搞好海洋科技发展的规划引导
    3.3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领作用,为海洋科技快速发展开路引航

(6)中国生态保护修复20年: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中国生态保护修复历程回顾
    1.1 以生态建设与重点治理为主阶段(1997—2006年)
    1.2 以生态空间和生态功能保护恢复为主阶段(2007—2011年)
    1.3 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修复为主阶段(2012年至今)
2 进展与成效
    2.1 国土生态空间管控
    2.2 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2.3 生物多样性保护
    2.4 生态文明示范建设
3 未来展望
    3.1 以重要生态空间管控为优先举措,严守自然生态安全边界
    3.2 以重大生态工程为基础支撑,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碳汇能力
    3.3 以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为关键突破,不断增进人类福祉
    3.4 以重要生态文明创新实践为主要载体,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7)国家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发展历程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国家生态环境规划发展历程
    1.1 起步探索阶段(1976—1985年):规划重点围绕工业三废治理、重点城市环境保护、水域污染治理等污染治理,在国家层面颁布了第一个环境保护规划,规划技术方法与管理实施工作处于摸索过程中
    1.2 全面推进阶段(1986—1995年):国家五年环境保护规划开始作为独立规划文件颁布实施,环境保护指标开始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决策,规划技术规范和管理实施体系逐步完善
    1.3 加速发展阶段(1996—2005年):国家五年环境保护规划开始经国务院批准实施,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快速发展,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生态示范创建类规划开始启动,区域类规划编制取得较大创新,开创了地方环保规划通过人大立法的先河
    1.4 转型跨越阶段(2006—2015年):国家五年环境保护规划开始以国务院印发形式实施,规划实施评估与考核工作得到重视,积极探索生态环境空间型规划,实现环境保护从末端治理向源头管控重大转变
    1.5 开创新篇阶段(2016至今):在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指引下,统筹生态与环境两个方面,更加突出绿色低碳发展,形成了五年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为统领,专项规划为支撑,突出重点战略区域、重点领域的生态环境规划体系
2 国家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发展历程的基本认识
    2.1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发展整体特征
        2.1.1 规划理念不断与时俱进,积极支撑社会经济建设发展
        2.1.2 规划层级不断提升,与国家环保事业发展紧密结合
        2.1.3 规划体系不断拓展,积累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
        2.1.4 规划技术方法不断迭代,新技术逐步应用
    2.2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综合规划统领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
        2.2.2 规划实施管理需要进一步强化
        2.2.3 规划技术支撑还需要进一步强化
3 国家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发展展望
    3.1 面向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健全生态环境规划体系
    3.2 强化生态环境规划空间表达,有序衔接国土空间规划
    3.3 建立全过程规划实施管理体系,保障规划实施效力
    3.4 加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等规划技术创新,推进规划编制实施能力现代化

(9)完善海洋经济管理 构建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论文提纲范文)

1 改革开放奏响了海洋经济发展序曲
    1.1 设立沿海经济特区
    1.2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1.3 建设沿海国家新区
2 海洋战略绘就了海洋经济发展蓝图
    2.1 党中央海洋重大战略部署
    2.2 国家海洋发展政策安排
3 海洋统计奠定了海洋经济核算基础
    3.1 海洋经济统计体系
    3.2 海洋经济统计制度标准
    3.3 海洋经济核算
    3.4 海洋经济统计拓展
4 海洋经济促进了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4.1 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提升
    4.2 海洋产业健康发展
5 新发展理念助力构建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
    5.1 发挥区位优势,打造海洋特色城市
    5.2 突出功能定位,打造沿海湾区经济圈
    5.3 服务国家战略,打造战略性海洋产业高地
    5.4 坚持陆海统筹,保护利用海洋发展空间
6 结语

(10)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环保产业政策文本内容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环境污染问题
        1.1.2 环保产业发展现状
        1.1.3 发展环保产业的意义
    1.2 概念界定
        1.2.1 政策工具
        1.2.2 环保产业
    1.3 问题的提出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研究法
        1.5.2 内容分析法
    1.6 研究思路与框架
    1.7 创新点
2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政策科学理论
        2.1.2 政策工具选择理论
    2.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2.2.1 政策工具的相关研究
        (1)政策工具分类研究
        (2)政策工具的应用研究
        2.2.2 环保产业政策的研究
3 政策文本收集和数据处理
    3.1 政策文本收集
    3.2 分析框架的构建
        3.2.1 政策工具维度
        3.2.2 产业价值链维度
        3.2.3 政策力度维度
    3.3 政策内容编码与归类
    3.4 信度效度说明
4 环保产业政策文本内容分析
    4.1 基于政策工具维度分析
    4.2 基于产业价值链维度分析
    4.3 基于政策力度维度分析
5 研究结论
    5.1 不同类型政策工具应用存在不足
        5.1.1 偏重环境型和供给型政策工具,轻需求型政策工具
        5.1.2 需求型政策工具严重不足
        5.1.3 在供给型政策中资金投入政策稍显不足
        5.1.4 在环境型政策工具组合不合理
    5.2 政策工具在产业价值链分布上不够合理
    5.3 环保产业政策力度有待加强
6 政策建议
    6.1 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的顶层设计,加强目标规划
    6.2 加强需求型政策工具的使用
    6.3 完善资金投入、金融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的细节
    6.4 加强环保产业价值链中投资和消费的支持力度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附录B
致谢

四、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论文参考文献)

  • [1]三江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研究[D]. 苟廷佳. 青海师范大学, 2021
  • [2]我国央地财政事权划分动态调整机制研究[J]. 吴园林,赵福昌. 财政科学, 2021
  • [3]习近平生态环境法治理论的实践内涵[J]. 吕忠梅.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21(06)
  • [4]问责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及考评应用[J]. 王立彦. 财会月刊, 2021(21)
  • [5]中国海洋科技创新发展的历程、经验及建议[J]. 林昆勇. 科技导报, 2021(20)
  • [6]中国生态保护修复20年:回顾与展望[J]. 王夏晖,何军,牟雪洁,朱振肖,柴慧霞,刘桂环,饶胜,张箫. 中国环境管理, 2021(05)
  • [7]国家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发展历程及展望[J]. 王金南,秦昌波,万军,熊善高,苏洁琼,肖旸. 中国环境管理, 2021(05)
  • [8]智慧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测展望[A]. 莫莉,费杨.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1年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三), 2021
  • [9]完善海洋经济管理 构建海洋经济发展新格局[J]. 王殿昌,李先杰,宋维玲,段晓峰. 海洋经济, 2021(05)
  • [10]政策工具视角下我国环保产业政策文本内容分析[D]. 王炳垚. 山西师范大学, 2020(07)

标签:;  ;  ;  ;  ;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通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