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L原理与应用

XML原理与应用

一、XML原理与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李洁[1](2021)在《混凝土工程参数化建模与清单算量二次开发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筑业信息化覆盖程度越来越广泛。工程清单算量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关键工作,基于BIM技术的工程清单算量可以实现三维可视化清单算量,提高算量精度和算量效率。本文以混凝土工程为研究对象,基于BIM主流软件Revit研究混凝土工程的清单算量,实现Revit模型直接输出符合规范要求的清单工程量。通过大量文献分析和专业实践调查等方法总结出基于BIM主流软件Revit进行混凝土工程清单算量过程中的问题如下:利用Revit软件对混凝土工程进行建模时,建模效率低、容易出现人为错误;Revit模型内部扣减规则与清单规范规定不一致,导致模型工程量与清单工程量不一致;Revit模型不具备清单工程量的许多清单属性,模型与清单很难建立匹配关系;Revit内部明细表工程量统计数据不能直接用于清单工程量数据表,需要大量人工数据处理。针对以上问题基于BIM技术理论研究基础,展开混凝土工程三维清单工程量计算过程性研究:(1)利用Revit软件内置Dynamo可以直接调用Revit API实现可视化编程二次开发优势,编译可视化脚本,参数化联动Revit实现混凝土工程柱梁板的Dynamo快速建模,提高了建模效率和模型质量。(2)分析Revit软件内部扣减规则与清单扣减规则的差异性,利用Dynamo可视化编程遍历构件连接状态,修改混凝土结构工程柱、梁、板之间连接的优先级,交换板与梁、板与柱的剪切关系,使模型扣减规则符合清单规范。(3)模块化分析Revit模型与清单层级结构,分别创建模型、清单的树形结构图,分析二者之间的相似性,建立模型元素与清单子目的一对一映射关系。基于C#语言和Revit二次开发原理设计二次开发插件:以XML数据结构为桥梁,将映射关系树形结构融合为XML清单树形结构,并将XML数据转换为list数据表结构形式进行保存。建立了模型与清单的匹配规则与路径,为由Revit模型输出清单工程量奠定数据基础。(4)基于C#语言和Revit二次开发原理设计清单工程量输出插件。将XML清单文件以树形结构形式导入Revit平台,并将清单属性以Revit共享参数的形式赋予给对应模型构件,利用Revit与Excel数据接口,编译固定清单格式及数据内容实现清单工程量数据表和进度物资管理平台数据源的直接输出。最后利用本文研究成果对某住宅楼混凝土结构工程柱、梁、板进行清单工程量统计,并将最终工程量与工程Excel手算工程量进行误差分析,从而验证本文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蔡晓玮[2](2021)在《基于关联知识的航天器有效载荷建模方法研究》文中提出星载设备在线监控、集成系统健康管理、多载荷协同探测,是未来深空探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航天器自主故障重构、自主任务规划的决策依据,正在从单变量遥测,向跨系统的多变量遥测、注入指令与遥测数据的关联特征、遥测数据与业务数据自主融合处理等方向拓展。传统的有效载荷建模方法,大多聚焦于载荷自身物理原理与行为特性,建模产生的载荷数据无法反映遥测参数之间,遥测参数与注入指令、健康管理策略、业务数据之间的关联特性,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星载设备自主管理技术验证需求。课题面向有效载荷分系统虚拟集成、虚拟测试、故障仿真推演、航天器自主管理技术验证等典型应用场景,在调研国内外有效载荷建模方法的基础上,以映射函数、载荷数据关联知识为理论依据,基于遥测变量、注入指令、业务数据、健康管理策略之间的关联知识,对有效载荷进行建模。构建基于关联知识的有效载荷半实物仿真系统,验证基于关联知识的载荷建模方法在载荷分系统虚拟集成、虚拟测试中的工程可用性。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基于关联知识的载荷建模方法研究。依据载荷的设计说明,分别对遥测数据之间、遥测数据与注入指令、注入指令与业务数据、遥测数据与健康管理策略之间的关联知识进行分类、抽象和知识表示;以航天器自主图像DN值重心位置矫正等6种星载设备典型设计为研究对象,应用基于关联知识的载荷建模方法,构建与6种设计一致的有效载荷模型,同时将建模方法应用于载荷控制器和中分辨率相机进行模型验证;2)基于关联知识模型的载荷半实物仿真系统构建。面向虚拟测试、虚拟集成、故障仿真推演等典型应用场景,基于与6种典型设计一致的载荷模型,构建由CAN总线数据交互、遥测数据生成、遥测数据组帧、图像重心位置自主矫正等模块组成的载荷半实物仿真系统;3)基于关联知识载荷建模方法的试验验证。将载荷半实物仿真系统与载荷控制器物理机、卫星平台仿真设备集成,构建虚拟集成、虚拟测试的应用场景。根据半实物仿真系统生成的遥测数据、对遥控指令的响应、图像中心位置自主矫正等,验证了半实物仿真系统与6种典型设计的符合性,表明基于关联知识载荷建模方法具有一定工程应用价值。

周勇吉[3](2021)在《空间数据系统电子数据单技术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航天领域以及空间数据系统的不断发展,航天系统的复杂性也在不断提升,对异构系统互联互通的需求也有所增长,主要表现在空间数据系统的信息交互方面。为了实现空间数据系统中异构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可以采用电子数据单技术来描述相关信息。电子数据单技术采用统一的标准对空间数据系统的信息进行描述,可以规范系统在设计、研制、集成、测试、运行阶段的信息交互,尤其是对于星地之间、不同系统和设备间的信息交互。在目前已有的电子数据单标准中,XTCE标准用于描述航天器中的遥测遥控数据,SEDS标准用于描述航天器的设备接口。本课题以XTCE标准和SEDS标准为基础,设计并开发了电子数据单工具。电子数据单工具链是基于不同标准和应用场景而设计开发的一组工具。工具包可以是多个工具链的组合,进行共性的管理,并支持工具链的扩展。同时工具链也可以在特定场景下单独使用。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首先,研究了XTCE标准和SEDS标准的基本结构以及实际使用场景下应具备的功能,分析了电子数据单工具链中的数据流转换关系、功能划分情况和各功能模块的应用场景,采用软件开发的三层架构方法构建了通用性电子数据单工具链架构模型,可根据需要选择并组合功能模块。可以采用上述设计思路,设计相关的电子数据单工具链。其次,分析了航天器中的遥控指令和1553B数据总线设备的数据信息、数据格式等特征,依据XTCE标准和SEDS标准的结构,编写对应的电子数据单模板文件,以通用性电子数据单工具链架构模型为基础,设计并实现了基于XTCE标准的电子数据单工具链和基于SEDS标准的电子数据单工具链,并对其生成的数据文件进行结果分析。最后,分析了航天器设备间的业务信息交换和识别的特征以及交换的内容,在SEDS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用于描述业务接口信息的S-SEDS的概念,并设计其元素结构,分析了S-SEDS电子数据单工具链的数据流转换关系和功能划分方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可依此进行电子数据单工具链的设计开发。本课题提出的电子数据单工具链设计思路和模型架构,为后续电子数据单工具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了方法,可以应用电子数据单技术,有助于数据的交换,进而有助于实现空间数据系统中异构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和设备的即插即用。在本课题提出的S-SEDS基础上开发电子数据单工具链,有助于实现航天器系统业务级的信息交换和即插即用功能。

李元恒[4](2021)在《滚磨光整加工工艺模拟的非理想表面模型构建与验证》文中研究指明滚磨光整加工技术作为提高零件表面质量的关键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产品的整体使用性能、可靠性和寿命。滚磨光整加工计算机模拟仿真是滚磨光整加工工艺优化技术研究中常采用的方法之一。但是,滚磨光整加工的计算机仿真结果与实际加工结果,常常存在一定差距。笔者分析,其中针对几何接触模型的研究中,被加工工件模型大多采用理想的光滑表面模型,忽略了工件的实际微观表面形貌信息,使其仿真中采用的接触模型与真实接触工况存在差异,有可能导致仿真结果失真。因此,本文对滚磨光整加工表面模型的非理想化模型进行构建及基于此模型的滚磨加工精细化仿真进行验证。本文研究内容为:(1)提出一种非理想表面模型的构建方法,以滚磨光整加工的应用准则为基础,采用面向对象的建模方法创建了包含几何模型、表面质量模型和表面性能模型的非理想表面模型,为多指标综合表征零件表面质量提供一种参考。其次,研究非理想表面模型信息的表达与管理方法,实现几何模型与表面质量信息关联式的表达与管理,并提出一种基于XML的非理想表面模型集成应用框架,采用St AX标准编程接口规范来对XML文件进行解析,从而实现多种数据在不同系统之间的有效传输。最后,以某卫星零件的复合加工工艺为例,构建该零件的非理想表面模型,实现该零件非理想表面模型的表达与集成应用,证明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2)对非理想表面模型三维几何形貌进行研究,为获得滚磨光整加工零件的表面原始形貌数据,利用Ze Gage Plus白光干涉仪对零件表面数据进行采集,通过小波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选择小波软阈值降噪的方法对采集到的原始形貌数据进行降噪处理。以db3小波基为基础小波对降噪后的表面形貌数据进行多分辨率解析,提取到7层的分形数据。研究表面形貌数据的三维重建方法,对比滚球法和泊松重建法对原始数据和分型形貌数据的三维重建结果,选择重建表面闭合且精细的泊松重建法作为生成非理想表面几何形貌的重建方法,完成非理想表面模型真实形貌的构建。(3)对基于非理想表面模型的精细化仿真进行验证,对离散元法模拟滚磨光整加工过程的接触模型进行分析,选择Hertz-Mindlin with Archard Wear接触磨损模型作为精细化仿真中的力学接触模型,研究将非理想表面模型应用于精细仿真的前处理方法,根据实际加工参数确定EDEM仿真软件中精细仿真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等,通过实际的加工实验,对比精细仿真和非精细仿真和实际加工后零件表面的差异,得到精细化仿真相较于非精细仿真更具有效性的结论。

张璇[5](2021)在《基于深度学习和光度立体的螺柱定位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螺柱是在现代工业生产中互换性极高的一种机械工件。汽车内部零件大都由螺柱连接,一个车身上往往有数百个焊接螺柱。焊接螺柱的位姿决定了车身的装配质量进而影响车的安全使用,因此需要进行焊接螺柱的位姿检测。鉴于目前车身焊接螺柱位姿检测缺乏既快速又精准的方法,本文立足于解决汽车装配过程中焊接螺柱位置检测的难题,搭建了基于深度学习和光度立体视觉的螺柱定位系统,构建了光度立体视觉下的螺柱数据集,利用光度立体算法获取到螺柱法向量图,提出了基于YOLOv4改进轻量型的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利用神经网络实现了螺柱位姿的检测,从而克服传统检测方法的缺点。本文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及获得的成果如下:(1)研究了单目视觉的测量方法,搭建了螺柱的定位测量系统,利用张正友标定方法通过单应矩阵计算闭合解得到了相机的内外参数,最终实现了定位测量系统的标定,完成了螺柱的数据集构建。(2)利用光度立体视觉系统依次获取了不同光源方向的螺柱图像,通过计算光源向量的伪逆矩阵结合光度立体算法得到了螺柱的法向量图像并作为定位神经网络的输入。(3)改进了YOLOv4深度网络,搭建了轻量型定位的卷积神经网络,通过多尺度输出对螺柱法向量图像进行神经网络训练,得到了螺柱上下中心点的图像像素坐标。(4)将螺柱RGB图像与光度立体法向量图像分别输入神经网络进行预测,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并对比了实验数据,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和实验结果表明:按照课题设计的螺柱定位检测系统实现了被测螺柱的检测和高精度定位。系统的测试精度满足技术指标的要求,同时能更准确地检测多个螺柱定位。

王常辉[6](2021)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运动控制内核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在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中,运动控制内核是其核心的设备,其关系着生产过程中的精准化控制和智能化制造,所以发展高性能的运动控制内核可以提高工业制造的水平和实力。另外在工业制造中,传感器的数目越来越多,对通信时延要求越来越高,对链路结构灵活开放,使用实时以太网EtherCAT协议来代替传统的现场总线也是当前的发展趋势。在国家提倡工业制造自主创新的背景下,面对工业自动化控制应用场景下的智能化制造以及多设备实时通信等多种要求,本文提出以国产处理器龙芯3A4000为硬件基础,以EtherCAT协议为通信基础的开放式运动控制内核。该研究也为我国运动控制内核的自主创新提供一个案例。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详细分析Linux实时操作系统各种改造方案,确定了以RT-Preempt实时补丁为基础的改造方案,其社区活跃并支持MIPS架构处理器。最后按照补丁提供的构建步骤对Linux系统进行改造。其次,分析了各种EtherCAT主站构建方案,最后选择Ig H EtherCAT Master主站方案。分析了Ig H主站在native网卡驱动工作模式下不支持龙芯的网卡,确定了将Ig H的主站代码进行修改使其工作在用户态,对于经过网卡驱动的数据包通过PACKET_MMAP和原始套接字捕获机制,将数据包映射到用户态EtherCAT主站的方案并进行实现。设计了EtherCAT主从站状态机。然后,实现了用户态中运动控制模块的实时线程与EtherCAT主站模块实时线程的同步机制,设计了运动控制内核加载配置文件机制,开发了应用层多种伺服控制应用。最后,搭建实验平台,对运动控制内核中断响应以及上下文切换等实时性进行测试,对EtherCAT主站实时性进行测试,对PACKET_MMAP和原始套接字捕获数据包功能进行测试,对多种伺服控制应用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研究的运动控制内核具有良好的实时性和扩展性。

刘为[7](2018)在《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人类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不断增强,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也飞速发展。万维网(World Wide Web)作为互联网(Internet)的一种应用成为了人们在网络环境中最常用的平台与工具。在Web1.0环境中,人们只能单向被动地阅读和获取信息;在Web2.0环境中,所有人既可以作为信息的接收者也可以作为信息的创造者和提供者在这一全球化信息空间中进行信息交流。为适应人们不断升级的信息需求,语义网(Semantic Web)作为Web3.0的主要组成部分被提出。信息资源在语义网中被层层递进相互继承的置标语言在不同粒度、维度、层次上进行描述与揭示,从而使得这些信息资源能够被机器处理和理解。语义网打破了机器与机器之间、人类与机器之间的壁垒,使得人类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内容以及人类社会的运作模式呈现出全方位的关联性与智能化。在语义网环境下,利用相关语义方法与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管理,能充分挖掘信息资源的价值并在最大程度和范围内发挥其作用。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作为我国档案信息资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类知识资源中不可替代的部分,也应顺应这一趋势被开发管理。本文首先结合现有研究基础和傣族历史档案实际管理工作情况,对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进行了重新界定,并结合语义网的特性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赋予了新的内涵。接着,本文针对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在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上的实施进行了论述。微观层面,本文根据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特性对其进行了科学分类,设计了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方案以期能够充分揭示其各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并以傣族医药知识领域本体构建为例说明了该工作实施的方法和优越性,实现了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语义组织。中观层面,本文提出基于关联数据技术将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创建为关联数据集,并构建了基于关联数据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模型,实现了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在档案馆之间、与其他信息机构之间、以及语义网信息空间中其他信息源之间的资源整合与知识融合。宏观层面,为实现和保障前两个层面的工作,本文提出在语义网环境下传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模式应实现转型,并融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合作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构建了相关保障机制,从现实层面提供了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实施策略。

崔鹏飞[8](2013)在《机动车安全性能检测线联网监管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各类交通事故不断上升。机动车安全性能检测是保证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然而检验机构在检测过程中诸如故意漏检项目、出具虚假报告单等现象时有发生。为了加强安检机构的监管力度,保证检验报告的公证性和真实性,论文研发了一种安全、可靠、实时性高、可扩展性强的联网监管系统。论文主要内容包括:1.设计了联网监管系统的总体方案。该系统将安检机构的检测工位、数据库服务器、打印合格证工作端采用局域网连接起来,同时与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借助电信、广电等网络运营商提供的通信服务链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虚拟的专用局域网络结构。2.提出了一种基于XML和Web服务的分布式异构数据交换方法。设计了XML中间件,包括XML与关系型数据转换的映射算法XML查询与SQL查询转换算法和监控图片的Base64编解码,实现了以XML为标准数据格式的异构系统松散耦合。3.设计开发了基于Soap协议的数据交换接口,联网监管系统的所有数据通过调用webservice接口实现数据交换请求。4.分析了联网监管系统数据的安全性。引入W3C的XML数据安全标准,设计了适合联网监管系统的数据安全模型,包括对Soap消息进行XML加密、添加安全性令牌、数字签名。测试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安全性和实时性满足实际工程需求。

王菲菲[9](2013)在《基于计量分析的数字文献资源语义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所处的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取代了传统的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知识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而知识交流则是知识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是促进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知识发现更是实现知识创新的根本和关键来源所在;而基于图书馆资源的知识服务则是在科研工作中知识创新、知识交流、知识发现共同得以实现的根本支撑所在。然而,在知识经济大发展、科学技术大进步、文化产业大繁荣的社会背景下,对图书馆而言,深化知识服务、不断提高知识服务与信息服务的能力和效率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还有许多问题亟待深入研究和全面解决。本文面向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从数字图书馆知识组织的基本原理出发,综合运用本体与语义、计量学、网络科学等领域的方法工具,创新性地提出基于计量分析的数字文献资源语义化理论与应用模型,并尝试构建面向数字文献资源知识组织与检索应用的计量本体,继而用实证分析验证了该语义化本体模型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充分实现了基于计量关系的馆藏数字文献资源的语义化关联揭示和知识重组与聚合;力图利用计量语义化的思路改善馆藏数字资源在知识组织与知识共享等方面的效率水平,提高图书馆知识服务的能力和利用率,为未来数字图书馆发展和交叉学科方法论体系建设提供有益的引导和帮助。本文秉承“理论研究与应用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从理论探索、语义化模型构建、计量本体提出、实证研究等方面系统展开数字文献资源计量语义化研究。除了引言和结语以外,论文共有五章,每章都自成体系,其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对理论基础的梳理和探讨。首先重点阐述了语义、本体与元数据三种基础理论的概念、原理与应用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对于本文的研究对象数字文献资源进行概念界定;并对数字文献资源组织的内涵进行解析,同时也对数字文献资源的组织模式进行了提炼总结。随后,对语义化与知识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语义技术对数字文献资源组织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剖析,并闸述了内容语义化和组织语义化两大制式下的数字文献资源语义化基本途径。最后依据当前资源语义化中的问题和所呈现的趋势,提出了数字文献计量语义化的议题。第二章,对基于计量分析的数字文献资源语义化理论进行剖析。首先,分别从理论、技术方法、应用三个层面对于计量分析与语义本体的基本情况进行类比分析,发现二者在构成原理、表达形式和理论内涵是可以进行相互对应的,它们的的方法体系、技术原理、分析路径也是可以相通的,在实现过程、应用途径与结果展示等方而也都有一定的的共通之处。这也就决定了将计量分析方法引入数字文献资源语义化的可能性;同时,鉴于计来那个分析对于资源语义化效率提高以及学科方法融合的互补性等优势,将计量分析引入资源语义化非常必要。因此,本章提出了基于计量分析的数字文献资源语义化理论框架,进一步梳理和闸明了该研究主题的理论架构,为计量语义化应用模型构建提供了理论支撑。第三章,揭示基于计量分析的的数字文献资源语义化机理与模式,并构建数字文献资源计量语义化模型。本章将计量分析与语义化原理结合,探讨了数字文献资源计量语义关系的产生与扩散,构思了综合运用计量关联分析、向量空间模型以及贝叶斯网络方法的计量语义关联度计算路径,从而进一步产生了由概念节点、节点关联以及相应标识构成的计量语义网络,同时融入计量关系的推演机制提出了计量语义化网络的11项核心推理规则。随后提炼了针对数字文献资源计量语义化的五种模式,即基本语义化模式、多层语义化模式、多元语义化模式、高阶语义化模式、多维语义化模式。最后,阐述了数字文献资源计量语义化的的三种应用途径,即馆藏数字文献资源整合、语义信息检索与推荐以及知识组织与知识服务,并构建了由数字文献资源元数据构建模块、信息计量与统计分析模块、计量语义化分析模块、计量语义知识提取与发现模块和计量语义化应用模块共同组成的数字文献资源计量语义化模型。第四章,提出数字文献资源“计量本体”的概念,并明确了本体构建路径。本章将数字文献资源计量本体这一创新概念,分别与传统的领域本体、广义/狭义本体进行了比较和辨析,指出计量本体与传统本体的的异同之处。随后针对数字文献资源计量本体的基本构成要素,即类与实例、属性与值、约束条件以及推理规则分别进行闸述,并提出了由抽象语义概念层和计量语义关联推理层共同组成的计量本体总体框架。最后归纳出计量本体构建的八步流程,并用Protege工具对计量本体的核心架构进行了构建和初步扩展,同时也提出了以元数据农、类表、属性表和属性-实例表为核心的计量本体存储模式。第五章,基于计量分析的数字文献资源语义化实证研究。分别从发文角度、引文角度、发文与引文综合角度对对植物学领域、情报学领域、科学计量学领域进行了基于计量关联属性推理、关联度测度和本体构建的语义化描述应用研究,基于计量分析与关联扩展推理和关联测度以及因子分析、本体构建的语义化分析与可视化展示以及关联结构发现应用研究,基于全面关联推理分析、社会网络分析以及语义推理与挖掘的语义网络分析与展示、关联挖掘、语义检索与推荐的综合应用研究。这些研究结果可为相应领域的研究主题、研究同行发现等提供新的思路,也进一步扩展了数字图书馆未来开展知识服务的新视野。

冯静[10](2010)在《VTD-XML解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XML文档的应用日益广泛,而其中的XML解析技术是XML应用的关键。如何正确、高效地解析XML数据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要处理大量数据的应用程序。不合适的解析会导致过度的内存消耗和过长的处理时间,从而有损于可伸缩性。本文首先介绍了XML解析技术的研究动向,从结构、工作原理方面研究了当前两种发展比较成熟的XML解析技术—DOM和SAX,并分析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在分析这两种解析技术弊端的基础上研究探讨了一种新的基于虚拟令牌符的非抽取式解析技术——VTD-XML,其很好的克服了DOM和SAX的弊端,并通过巧妙的设计结合了两者的优点,大大提高了XML解析效率。其次,通过实验将VTD-XML与DOM、SAX进行比较分析,验证了VTD-XML在解析速度、内存使用以及导航性方面的优势,在对VTD-XML的设计原理和解析方法进行深入剖析后,针对大型XML解析,提出了基于VTD扩展的改进方案,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最后,将VTD-XML解析技术应用到教学平台中的Office文档处理中,提高了处理效率,改善了教学效果。

二、XML原理与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XML原理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混凝土工程参数化建模与清单算量二次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基于BIM工程算量研究现状
        1.2.2 Dynamo参数化建模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基于Revit与Dynamo交互模式参数化建模
    2.1 Dynamo平台概述
    2.2 基于Revit与Dynamo交互模式参数化建模原理
    2.3 基于Revit与Dynamo交互模式参数化建模
        2.3.1 基于Revit与Dynamo交互模式参数化建模思路
        2.3.2 基于Revit与Dynamo交互模式参数化建模
    2.4 柱、梁、板参数化模型扣减修正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Revit模型清单映射插件二次开发
    3.1 Revit二次开发基础理论
        3.1.1 Revit API
        3.1.2 Revit二次开发
        3.1.3 XML简介
    3.2 Revit模型与清单映射关系分析
    3.3 Revit模型与清单插件设计思路及技术路线
        3.3.1 XML清单文件创建
        3.3.2 清单XML数据转换
        3.3.3 导出XML清单文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Revit混凝土工程量计算与导出插件设计
    4.1 基于Revit混凝土工程量计算插件设计思路
    4.2 清单数据写入Revit模型
        4.2.1 清单文件导入算量插件
        4.2.2 清单数据写入模型共享参数
    4.3 混凝土工程量统计计算
    4.4 混凝土工程量清单数据输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工程案例应用与分析
    5.1 工程概况
    5.2 案例应用
    5.3 混凝土工程量计算结果可靠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关联知识的航天器有效载荷建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深空探测技术发展趋势
        1.1.2 数字化载荷验证技术发展应用
    1.2 国内外有效载荷建模研究现状
        1.2.1 国内有效载荷建模研究现状
        1.2.2 国外有效载荷建模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有效载荷建模现状小结
    1.3 研究目的及主要工作
    1.4 论文内容及组织结构
第2章 载荷建模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有效载荷数据
    2.2 载荷关联知识
        2.2.1 关联知识定义
        2.2.2 关联知识分类
        2.2.3 关联知识表示方法
        2.2.4 关联知识物理含义
    2.3 数学概念基础
        2.3.1 映射与函数
        2.3.2 函数特性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关联知识的有效载荷建模方法
    3.1 问题描述
    3.2 基于关联知识的载荷遥测数据建模方法
        3.2.1 单遥测变量的关联知识建模
        3.2.2 多遥测变量的关联知识建模
        3.2.3 注入指令与遥测变量关联知识建模
        3.2.4 健康管理策略与遥测变量关联知识建模
        3.2.5 故障与遥测变量关联知识建模
    3.3 6种典型设计建模实例
        3.3.1 图像DN值重心自主矫正模型设计
        3.3.2 基于单遥测变量关联知识的载荷工作原理模型设计
        3.3.3 能量粒子分析仪开机与载荷数据传输的关联模型设计
        3.3.4 母线电流与载荷开关机指令的关联模型设计
        3.3.5 设备工作模式遥测与模式切换指令关联模型设计
        3.3.6 载荷事件表执行机制模型设计
    3.4 载荷模型验证
        3.4.1 实验验证数据准备
        3.4.2 载荷控制器
        3.4.3 中分辨率相机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关联知识的载荷半实物仿真系统设计与实现
    4.1 结构设计
        4.1.1 CAN总线通信模块
        4.1.2 基于载荷模型的遥测数据生成模块
        4.1.3 基于载荷模型的注入指令响应模块
        4.1.4 基于载荷模型的图像重心自主矫正模块
        4.1.5 遥测数据组帧模块
    4.2 方法设计流程
    4.3 验证试验环境
    4.4 应用验证结果
        4.4.1 图像DN值重心自主矫正模型验证
        4.4.2 基于单遥测变量关联知识的载荷工作原理模型验证
        4.4.3 能量粒子分析仪开机与科学数据传输的关联模型验证
        4.4.4 母线电流与载荷开关机指令的关联模型验证
        4.4.5 设备工作模式遥测与模式切换指令关联模型验证
        4.4.6 载荷事件表执行机制模型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空间数据系统电子数据单技术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子数据单的提出及发展
        1.2.2 XTCE标准
        1.2.3 SEDS标准
        1.2.4 SOIS系统架构
        1.2.5 小结
    1.3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电子数据单工具链
    2.1 空间数据系统架构
    2.2 EDS工具链
    2.3 XTCE工具链
        2.3.1 XTCE结构
        2.3.2 数据流关系
        2.3.3 功能划分
    2.4 SEDS工具链
        2.4.1 SEDS结构
        2.4.2 数据流关系
        2.4.3 功能划分
    2.5 EDS工具链设计架构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XTCE遥控数据工具链设计与实现
    3.1 模板文件设计
        3.1.1 空间数据注入包
        3.1.2 指令包
        3.1.3 模板文件
    3.2 工具链模型设计
        3.2.1 表示层
        3.2.2 业务逻辑层
        3.2.3 数据访问层
    3.3 实验结果
        3.3.1 指令包
        3.3.2 空间数据注入包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SEDS工具链设计与实现
    4.1 模板文件设计
        4.1.1 1553B总线设备终端EDS
        4.1.2 模板文件
    4.2 工具链模型设计
        4.2.1 表示层
        4.2.2 业务逻辑层
        4.2.3 数据访问层
    4.3 实验结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S-SEDS设计
    5.1 S-SEDS提出背景
    5.2 S-SEDS结构设计
    5.3 S-SEDS描述的业务
    5.4 S-SEDS工具链
        5.4.1 数据流关系
        5.4.2 功能划分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工作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6.2.1 S-SEDS工具链的开发
        6.2.2 工具扩展
        6.2.3 应用实践和改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滚磨光整加工工艺模拟的非理想表面模型构建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
        1.2.1 表面光整加工技术发展及应用
        1.2.2 滚磨光整加工技术
        1.2.3 滚磨光整加工仿真技术应用现状
        1.2.4 非理想表面模型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第2章 非理想表面模型的构建与信息管理
    2.1 非理想表面模型建立
        2.1.1 非理想表面模型的整体结构
        2.1.2 几何状态模型
        2.1.3 表面质量模型和表面性能模型
    2.2 非理想表面模型的表达与管理
    2.3 基于XML的多格式文件集成
        2.3.1 可扩展标记语言的基本概念
        2.3.2 可扩展标记语言集成多文件格式的模型
    2.4 非理想表面模型建模实例
        2.4.1 实例对象
        2.4.2 实例的非理想表面模型的结构及可视化平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非理想表面模型的几何数据采集与重建
    3.1 非理想表面模型几何特征概念
    3.2 非理想表面模型几何数据采集
        3.2.1 几何数据采集原理
        3.2.2 几何数据采集环境
    3.3 非理想表面模型几何数据重建方法
        3.3.1 表面轮廓数据降噪处理
        3.3.2 表面轮廓数据形貌分离处理
        3.3.3 非理想表面形貌数据三维重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非理想表面模型的滚磨光整加工精细化仿真验证
    4.1 离散元法仿真及参数设定
        4.1.1 离散元法仿真
        4.1.2 离散元法的力学接触模型
        4.1.3 离散元法的力学接触模型选取
    4.2 非理想表面模型精细仿真
        4.2.1 表面模型的前处理
        4.2.2 料箱模型
        4.2.3 仿真参数设置
        4.2.4 仿真结果分析
    4.3 非理想表面精细仿真验证实验
        4.3.1 实验设备
        4.3.2 实验方案
        4.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基于深度学习和光度立体的螺柱定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1.2.1 三维测量系统研究现状
        1.2.2 光度立体视觉研究现状.
        1.2.3 深度学习目标检测定位研究现状
    1.3 课题相关技术的研究概况
    1.4 本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2 定位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1 定位系统总体框架
    2.2 系统定位原理理论基础
        2.2.1 单目视觉模型
        2.2.2 光度立体视觉
        2.2.3 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
    2.3 系统平台设计
        2.3.1 器件选型
        2.3.2 软件支持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机器视觉的数据集构建
    3.1 机器视觉系统搭建与标定
    3.2 机器视觉标定方法
    3.3 标定实验及结果
    3.4 螺柱数据集构建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光度立体的螺柱图像获取
    4.1 光度立体视觉系统构建
    4.2 光度立体螺柱法向量获取
    4.3 光度立体螺柱图实验与结果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深度网络的光度立体螺柱图像定位
    5.1 YOLOv4深度网络
    5.2 改进的轻量型YOLOv4螺柱定位网络
    5.3 螺柱定位网络损失函数
    5.4 本章小结
6 螺柱定位实验与分析
    6.1 光度立体螺柱定位实验
    6.2 RGB螺柱图像定位实验
    6.3 多个螺柱图像定位对比实验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成果
致谢

(6)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运动控制内核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1.2.1 运动控制器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1.2.2 工业以太网现状及发展趋势
        1.2.3 EtherCAT工业以太网技术
    1.3 课题来源与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运动控制内核总体方案设计
    2.1 控制内核模块划分
    2.2 控制内核硬件平台介绍
    2.3 控制内核实时系统方案
        2.3.1 运动控制内核实时系统方案比较
        2.3.2 RT-Preempt实时补丁安装
    2.4 控制内核通信模块方案
        2.4.1 EtherCAT主站
        2.4.2 EtherCAT从站
        2.4.3 EtherCAT主站方案设计
    2.5 基于EtherCAT的CAN应用协议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运动控制内核通信模块核心技术研究
    3.1 EtherCAT技术原理
        3.1.1 通信原理
        3.1.2 数据帧结构
        3.1.3 报文寻址原理
        3.1.4 设备同步技术
    3.2 运动控制内核通信机制设计与实现
        3.2.1 数据帧收发方案设计
        3.2.2 数据帧发送机制实现
        3.2.3 数据帧接收机制实现
    3.3 EtherCAT主站配置
        3.3.1 设计主站状态机
        3.3.2 设计从站扫描状态机
        3.3.3 设计EtherCAT配置状态机
        3.3.4 EtherCAT主站初始化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运动控制内核软件开发
    4.1 XML配置文件解析功能设计
        4.1.1 XML配置文件结构
        4.1.2 XML配置文件解析
    4.2 模块间通信功能设计与实现
        4.2.1 运动控制内核与上位机的通信
        4.2.2 运动控制模块与EtherCAT主站的通信
    4.3 应用设计与实现
        4.3.1 通信模式配置
        4.3.2 伺服从站通信程序设计
        4.3.3 周期同步位置模式
        4.3.4 周期同步速度模式
        4.3.5 回零模式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搭建与测试
    5.1 实验平台搭建
    5.2 数据帧收发实验
    5.3 EtherCAT主站实时性测试
        5.3.1 系统的实时性测试
        5.3.2 EtherCAT主站的实时性测试
    5.4 伺服运动控制实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6.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评析
        1.2.1 语义网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现状
        1.2.3 相关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设计
        1.3.1 研究内容
        1.3.2 思路设计
    1.4 创新点
2 相关概念与理论阐述
    2.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相关概念和理论
        2.1.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相关概念
        2.1.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相关理论
    2.2 语义网相关理论
        2.2.1 语义网概述
        2.2.2 语义网信息组织方法与本体理论
        2.2.3 语义网最佳实践——关联数据
    2.3 语义网和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关系
        2.3.1 语义网是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外部环境
        2.3.2 语义网为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提供技术方法
        2.3.3 语义网的实现得益于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
3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总体方案设计
    3.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管理工作现状
        3.1.1 收集与保管的现状
        3.1.2 整理、翻译和编目的现状
        3.1.3 传播和传承的现状
    3.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3.2.1 必需手段:充分实现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价值
        3.2.2 必要条件:发挥档案工作作用和适应学科发展规律
        3.2.3 必需方法:顺应社会发展规律和满足社会利用需求
    3.3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可行性
        3.3.1 实体储备与数字资源基础
        3.3.2 业务规范与技术标准支持
        3.3.3 理论研究和实现方法参考
    3.4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内容与方法
        3.4.1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内容与基本任务
        3.4.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实施步骤与技术方法
4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语义组织
    4.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分类
        4.1.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的分类现状
        4.1.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分类体系构建
    4.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方案设计
        4.2.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方案设计原则与步骤
        4.2.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相关元数据方案分析
        4.2.3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元数据方案构建
    4.3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构建
        4.3.1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构建原则
        4.3.2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构建方法与工具
        4.3.3 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本体构建的实现——以傣族医药本体构建为例
5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
    5.1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目标与任务
        5.1.1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目标
        5.1.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任务
    5.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模型设计
        5.2.1 基于关联数据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优势分析
        5.2.2 基于关联数据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参考模型
        5.2.3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模型构建
    5.3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实现方法
        5.3.1 傣族历史档案关联数据创建模块的实现方法
        5.3.2 傣族历史档案关联数据发布模块的实现方法
        5.3.3 傣族历史档案关联数据融合模块的实现方法
6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实现策略
    6.1 面向语义网环境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模式转型
        6.1.1 传统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模式的局限性
        6.1.2 基于语义网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工作模式
    6.2 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保障机制构建
        6.2.1 意识观念与政策法规保障机制
        6.2.2 组织管理体制与合作交流机制
        6.2.3 标准规范建设与人才培养机制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致谢

(8)机动车安全性能检测线联网监管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1.2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机动车安全性能检测线联网监管系统总体方案研究
    2.1 联网监管系统总体结构
    2.2 联网监管系统功能需求
    2.3 联网监管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2.4 联网监管系统工作流程
    2.5 联网监管系统软件结构
    2.6 联网监管系统开发平台
第三章 基于 XML 和 Web 服务的异构数据交换技术
    3.1 系统数据交换模型
    3.2 XML 中间件的设计
        3.2.1 XML 与关系型数据转换器设计
        3.2.2 XML 查询与 SQL 查询转换器设计
    3.3 二维图片交换
        3.3.1 图片数据的编解码
        3.3.2 图片监控
    3.4 联网监管系统主要接口设计与实现
        3.4.1 上行接口
        3.4.2 下载接口
第四章 联网监管系统安全性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4.1 webservice 安全性问题及要求
    4.2 XML 文件的加密和解密
        4.2.1 XML 加密语法
        4.2.2 XML 文件加密算法原理与实现
        4.2.3 XML 文件的解密
    4.3 XML 文件的数字签名研究
    4.4 联网监管系统的数据安全模型研究
第五章 系统集成与测试
    5.1 联网接口在安全性能检测系统中的应用
    5.2 主要联网接口测试
        5.2.1 查询接口测试
        5.2.2 业务数据接口测试
        5.2.3 拍照接口测试
        5.2.4 制动力曲线上传接口测试
总结与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总结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基于计量分析的数字文献资源语义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本文的创新点 目录 摘要 ABSTRACT 0 引言
0.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0.1.1 选题背景
    0.1.2 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0.2.1 相关研究现状与进展概述
    0.2.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0.2.3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0.2.4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0.3 研究目的、方法与创新
    0.3.1 研究目标与思路
    0.3.2 研究方法与工具
    0.3.3 本文创新之处 1 数字文献资源语义化理论基础
1.1 语义、本体与元数据
    1.1.1 语义网与语义网络
    1.1.2 本体理论与应用概述
    1.1.3 元数据理论与应用概述
    1.1.4 语义、本体与元数据的关系
1.2 数字文献资源的知识组织
    1.2.1 数字文献资源概念界定
    1.2.2 数字文献资源知识组织内涵
    1.2.3 数字文献资源知识组织模式
1.3 面向知识组织的数字文献资源语义化
    1.3.1 语义化与知识组织
    1.3.2 数字文献资源语义化途径
    1.3.3 数字文献资源计量语义化的提出
1.4 本章小结 2 基于计量分析的数字文献资源语义化理论研究
2.1 计量分析与语义本体的类比分析
    2.1.1 理论类比
    2.1.2 技术与方法类比
    2.1.3 应用类比
2.2 计量分析方法引入数字文献资源语义化的理论剖析
    2.2.1 计量分析方法引入数字文献资源语义化的可能性
    2.2.2 计量分析方法引入数字文献资源语义化的必要性
    2.2.3 基于计量分析的数字文献资源语义化理论框架
2.3 本章小结 3 基于计量分析的数字文献资源语义化模型研究
3.1 基于计量分析的数字文献资源语义化机理
    3.1.1 数字文献资源计量语义概念与关系分析
    3.1.2 数字文献资源计量语义关系扩散
    3.1.3 数字文献资源计量语义关联度计算
    3.1.4 数字文献资源计量语义网络形成
    3.1.5 数字文献资源计量语义推理规则
3.2 基于计量分析的数字文献资源语义化模式
    3.2.1 数字文献资源基本语义化模式
    3.2.2 数字文献资源多层语义化模式
    3.2.3 数字文献资源多元语义化模式
    3.2.4 数于文献资源高阶语义化模式
    3.2.5 数字文献资源多维语义化模式
3.3 基于计量分析的数字文献资源语义化模型构建
    3.3.1 数字文献资源计量语义文化模型的构成
    3.3.2 数字文献资源计量语义化模型的特点
    3.3.3 数字文献资源计量语义化模型的应用途径
3.4 本章小结 4 数字文献资源语义化途径之“计量本体”研究
4.1 数字文献资源计量本体的原理与内涵
    4.1.1 数字文献资源计量本体的定义
    4.1.2 面向数字文献资源语义化的计量本体构建原理
4.2 数字文献资源计量本体的要素与框架
    4.2.1 数字文献资源计量本体的构成要素
    4.2.2 数字文献资源计量本体的总体框架
4.3 数字文献资源计量本体的构建与存储
    4.3.1 数字文献资源计量本体的构建流程
    4.3.2 数字文献资源计量本体的存储模式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计量分析的数字文献资源语义化实证研究
5.1 植物学领域计量语义化描述实证研究
    5.1.1 元数据准备
    5.1.2 计量语义化分析与处理
    5.1.3 语义化描述与本体构建
5.2 情报学领域计量语义化分析实证研究
    5.2.1 元数据准备
    5.2.2 计量语义化处理与结果展示
    5.2.3 计量语义化关联结构发现
5.3 科学计量学领域计量语义化应用实证研究
    5.3.1 元数据准备与预处理
    5.3.2 计量语义化分析
    5.3.3 计量语义化推理与挖掘
    5.3.4 计量语义化检索与推荐应用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启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直接攻博期间科研及获奖情况 致谢

(10)VTD-XML解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1.2 当前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
2 XML与微软Open XML
    2.1 XML概述
    2.2 XML文档语法基础
        2.2.1 文档说明
        2.2.2 标记
        2.2.3 实体引用
        2.2.4 注释
        2.2.5 处理指令
        2.2.6 CDATA片段
    2.3 XML相关技术与标准
        2.3.1 DTD和模式
        2.3.2 命名空间
        2.3.3 XPath、XLink
        2.3.4 CSS、XSL
    2.4 XML的应用
    2.5 微软Open XML
        2.5.1 微软Open XML的优点
        2.5.2 微软Open XML文件格式方案
        2.5.3 Open XML格式术语表
        2.5.4 微软Open XML格式的结构
        2.5.5 ZIP包
        2.5.6 部件
        2.5.7 _rels文件夹
        2.5.8 主文档部分
        2.5.9 音频文件
        2.5.10 文档属性部件
        2.5.11 本章小结
3 XML解析技术
    3.1 XML解析原理
    3.2 XML解析模式
    3.3 基于树结构的解析模式—DOM
        3.3.1 DOM结构
        3.3.2 DOM的工作原理
        3.3.3 DOM的优缺点
    3.4 基于事件的解析模式—SAX
        3.4.1 SAX结构
        3.4.2 SAX的工作原理
        3.4.3 SAX的优缺点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虚拟令牌环的XML解析技术
    4.1 XML快速解析技术VTD概述
    4.2 基于VTD的XML解析原理
    4.3 XML文档的VTD解析过程
        4.3.1 创建VTD记录
        4.3.2 创建LC记录
        4.3.3 使用VTD解析XML文档的实现过程
    4.4 VTD-XML解析技术的优缺点
    4.5 本章小结
5 基于VTD、DOM、SAX解析技术的性能分析与比较
    5.1 VTD、DOM、SAX解析性能比较
        5.1.1 内存使用比较
        5.1.2 解析性能比较
        5.1.3 导航性能比较
        5.1.4 VTD、DOM、SAX性能比较总结
    5.2 基于VTD扩展方案的研究与改进
        5.2.1 可行性分析
        5.2.2 扩展方案的研究与设计
        5.2.3 扩展后的128bits-VTD与64bits-VTD方案的性能比较分析
    5.3 本章总结
6 VTD-XML在基于Open XML的Office文档处理中的应用
    6.1 教学平台中的Office文档处理
        6.1.1 教学平台中Office Word的自动判卷模块
        6.1.2 文档的读取
        6.1.3 自动判卷中XML解析模块的分析
    6.2 VTD-XML在自动判卷模块中的实现过程
        6.2.1 VTD-XML接口使用
        6.2.2 VTD-XML在Office Word自动判卷中的实现
    6.3 VTD-XML和DOM4j在Word文档处理中的性能比较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总结展望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XML原理与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混凝土工程参数化建模与清单算量二次开发研究[D]. 李洁.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2]基于关联知识的航天器有效载荷建模方法研究[D]. 蔡晓玮.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2021(01)
  • [3]空间数据系统电子数据单技术研究与设计[D]. 周勇吉.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2021(01)
  • [4]滚磨光整加工工艺模拟的非理想表面模型构建与验证[D]. 李元恒. 太原理工大学, 2021
  • [5]基于深度学习和光度立体的螺柱定位技术研究[D]. 张璇. 西安工业大学, 2021(02)
  • [6]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运动控制内核的设计与实现[D]. 王常辉.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2021(08)
  • [7]基于语义网的傣族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研究[D]. 刘为. 云南大学, 2018(01)
  • [8]机动车安全性能检测线联网监管系统研究与实现[D]. 崔鹏飞. 长安大学, 2013(05)
  • [9]基于计量分析的数字文献资源语义化研究[D]. 王菲菲. 武汉大学, 2013(07)
  • [10]VTD-XML解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D]. 冯静. 北京交通大学, 2010(10)

标签:;  ;  ;  ;  ;  

XML原理与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