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磁辐射危害及防护(论文文献综述)
尹梦宾[1](2020)在《基于变电站电磁环境的人体生物效应研究》文中认为面对社会日益重视的电磁场辐射和电磁环境问题,针对特殊工作场合下电磁场辐射剂量及人体生物电磁效应进行建模和研究,对劳动保护措施制定以保护人体免受电磁场辐射具有很好的意义。本文从变电站变压器电磁参数出发,对变电站环境下人体关键部位的电磁效应进行了建模分析,为变电站的合理设计和保障公众和职业人员的安全健康提供依据。本文首先从生物学和电磁学角度分析了电磁场生物效应,明确了电磁场对人体的影响不容忽视。然后分析了变电站内的电磁辐射现象、评价标准和测量方法,通过FEMM软件结合有限元分析方法给出了变压器电磁辐射的分析模型。以110kV变压器为例,计算其宽频暂态分析模型,通过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 FEMM软件结合有限元方法分析模型的可行性。然后通过matlab/simulink软件对隔离开关开断10KV空载变压器的电弧重燃熄灭过程进行仿真,生成了高频脉冲信号,并得知在分断过程中脉冲信号的幅值高达电源电压的3倍。最后利用CST软件建立了电磁脉冲对头部比吸收率影响的仿真模型,分别就辐射源位于头部不同方位、辐射源距离头部不同距离、辐射源强度不一、辐射源数量不等这四种情况进行了电磁仿真结果,并给出了变电站电磁防护的措施和建议。
叶国洪[2](2019)在《电磁辐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射频与微波技术的广泛使用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在各个领域广泛使用的情况下导致很多从业人员遭受了很多职业危害,很多职业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受到电磁辐射污染的影响。我国对于这个方面的研究比较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究,尽管如此也没有取得跨越式的进步,比如在噪音和粉尘方面的研究比较先进,而对于辐射方面的研究远远落后于粉尘、噪音方面的研究,所以目前对这个方面的研究是比较关键的。当政府与相关部门意识到这个方面的重要性之后,逐渐开始制定相关的法则与标准来降低电磁辐射对工作人员造成的危害。针对目前的电磁波与视频技术方面的产品进行研究和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危害从而采取积极的措施避免危害。
周涛,杜丹[3](2019)在《高功率干扰设备电磁辐射危害性及防护分析》文中提出电磁辐射危害人体健康,如不采取必要防护措施,长期接触会造成不可恢复的严重伤害。强功率干扰是电磁作战的必要手段,接触干扰设备的作战人员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电磁辐射影响。针对电磁辐射的危害,对人体受害机理、典型防护措施和安全限界标准进行了简要介绍,在分析电磁波辐射场传播特性的基础上,对L频段高功率有源相控阵干扰设备的电磁辐射场强进行计算,明确了安全工作条件,提出了具体的安全防护措施。
胡洁[4](2019)在《城市高压电力系统电磁环境实测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近十年来,我国电力工业在新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获得了较大发展,尤其是在高压变电站扩建和高压架空线路的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绩。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的加快,为适应新发展形势,供电网络在许多城市得以扩建,而对于生态环境来讲,高压变电所、变电站和输电线路所产生的电磁辐射对其影响是不能避免的。所以说,对于我国电力工业来讲,加强对电磁辐射的研究具有极高的社会意义和学术价值。在这样的背景下,城市中高压架空线工程的推进实施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不断加快。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城市的发展规划也受环境中电磁辐射的影响,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规划,并加快有关措施的推进实施,对于提高城市发展的质量和速度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基于上述的发展背景,笔者结合国内外研究工作,并选取北京市几个区域的有关高压线路、变电站等所存在的电磁辐射状况展开数据收集研究,并结合有关的标准来进行比较,从而将当前这些相关区域中电磁辐射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并对于当前高压线路的铺设和优化提出了具有一定参考性的建议,笔者将有关的结论归纳为:(1)对于此次课题的可行性和研究价值意义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分析,又在此过程中对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发展回顾,结合这些资料,并作出深层次的数据分析后,笔者认为此次课题具有很高的可行性。(2)对于电磁辐射所产生的原理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充分结合了工频电磁场和相关技术指标的有关计算方法。又对国内相关的检测标准、评估标准和国内外的测量环境、方法和有关仪器也做了详细的分析介绍。(3)对于高压架空线和电磁场的强度数值进行仪器测量,并将这些数据与环境安全标准要求进行比较;在这一测量过程中,可以看出高压场强会因为远离高压架空线而逐渐增强,而对于变电站来讲却正好相反,距离越远场强数值越小。(4)在正常工作时,对于变电站中出现的辐射进行检测得知辐射强度在国家相关安全标准以内,对于周围环境不会造成伤害。在输电线路进出口,由于位置较为特殊,测量得出这些位置的场强要超出有关安全标准,但是这些接口位置都远离居民的生活区,因此也不会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影响。(5)笔者还进一步对相应的污染现状分析之后,又提出一些优化当前高压线路的建议和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张天淼[5](2019)在《建筑室内电磁环境污染及其防护》文中认为近年来,人们开始逐渐关注建筑室内环境健康问题,其中电磁辐射污染作为一种物理性污染也备受关注,其来源广泛,具有累积性、潜在性、隐蔽性和可控性的特征。本文在分析室内电磁辐射污染源及其危害的基础上,提出针对室内电磁环境控制与防护的可行性建议,旨在为人们创造一个真正无电磁辐射污染的"绿色环境"。
喻培勋[6](2019)在《复方树莓籽粉对辐照损伤小鼠骨髓细胞的防护作用》文中认为目的:机体在受到急性放射线照射后反应迅速而强烈,细胞、组织、器官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严重的还以直接致死。实验研究表明,复方树莓籽粉对急性放射性损伤大鼠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DNA,肝脏等都会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骨髓细胞是骨髓内各种细胞的总称,作为人体造血、免疫和创伤修复的基石,其意义重大。复方树莓籽粉对急性放射性损伤小鼠骨髓细胞作用如何,本实验从细胞水平对急性放射性损伤小鼠骨髓细胞有核细胞数、染色体变异及细胞凋亡等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了复方树莓籽粉水溶液对急性放射性损伤小鼠骨髓细胞的影响及防护作用。方法:将190只实验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不同浓度复方树莓籽粉溶液处理组(低/中/高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小鼠按正常喂养方法进行喂养,不进行灌胃处理;其余各组小鼠在正常喂养方法之外,进行每日灌胃处理,共给予不同的受试物(蒸馏水或不同浓度的复方树莓籽粉溶液)灌胃处理15天。而后,对灌胃处理的小鼠进行一次性全身x射线照射,在经x射线照射后第3天,按要求处死全部小鼠并对获得的小鼠骨髓细胞进行实验检测。通过镜下计数,对比各组小鼠骨髓细胞悬液中有核细胞总数;通过Giemsa染液染色,判断各组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变异情况;通过PI单染实验,检测各组小鼠骨髓细胞细胞凋亡情况;通过Rhodamine123染色,检测各组小鼠骨髓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差异。结果:(1)在骨髓细胞有核细胞数检测中,模型对照组相对于空白对照组在辐照后降低了58.5%(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复方树莓籽粉中、高剂量组分别升高了78.2%,116.9%(P均<0.01)。(2)在骨髓细胞微核率检测中,模型对照组相对于空白对照组在辐照后微核率增加了230.0%(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复方树莓籽粉高剂量组辐射后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下降27.3%(P<0.01)。○3在骨髓细胞细胞周期检测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变化显着(P均<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剂量组细胞周期G1期、S期,高剂量组S期细胞比例升高(P<0.05),高剂量组G1期细胞比例显着升高(P<0.01);(4)在骨髓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检测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变化显着(P均<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组骨髓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显着升高(P<0.01)。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实验小鼠在接受一定剂量的X射线后骨髓细胞损伤明显。对于急性放射性损伤机体,复方树莓籽粉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复方树莓籽粉能升高骨髓细胞数,降低骨髓细胞微核率,升高骨髓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减少骨髓细胞细胞周期阻滞,从而抑制辐照损伤小鼠骨髓细胞细胞凋亡,可能在辐照导致的骨髓细胞损伤的防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黎昌金,陈琦,李建龙[7](2018)在《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防护探讨》文中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力电气设备的大量使用,移动通讯设备的普及,使得电磁波逐渐走进人们的视线,成为现代信息社会中传递信息的快捷方式。然而这些设施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电磁辐射污染,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本文介绍了日常生活中电磁辐射的常见类型及其影响机理,并根据防护原理提出了相应减少电磁污染的防护措施,以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李景刚,蒋正杰,刘辉,刘楠,曾伟涛,涂艳阳[8](2018)在《电磁辐射对相关特种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及防护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各种高科技电磁设备研究的开展和装备的引入,高强度电磁辐射作为一种负性的环境暴露因素正逐步对作业人群的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在现有防护条件下,对人员安全性问题的准确认识,防护标准的建立和防护技术的完善等步骤均亟待进行。现有很局限的资料已经显示,与普通电磁微波带来的损伤效应相近似,在长期暴露于特种电磁辐射的作业人群中,心血管、神经、生殖、精神、心理等多系统损伤效应的发生率较高,其中由于辐射暴露所导致的基因突变引起的致癌、致畸变问题更是引人关注。相关装备是否会给暴露的作业人群带来健康问题,带来什么样的损伤效应,损伤程度如何,损伤人群分布特点和敏感度差异如何,伤害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如何进行有效防护,这些都是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因此,筛查操作人员工作环境的危害指标,预防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因素,降低电磁辐射对操作人员健康的不良影响至关重要。
吴璞玉[9](2017)在《不同结构工装的防辐射性能研究》文中提出工业化环境下,电子产品在生活和工作中占据的比例越来越重,同时电磁辐射和污染也愈发增加。人们可以通过穿戴防辐射工装来减少工作环境中的电磁辐射,以达到防护效果。目前在防辐射方面的研究虽然很多,但多为防辐射材料的开发和测试,防辐射工装结构与服装屏蔽效能的相关关系的研究较少,同时缺少完善专业的防辐射服装的评价标准,市面上多用织物屏蔽效能代替防辐射服装的屏蔽效能,不方便顾客的选择。本论文通过了解电磁辐射相关理论,分析研究织物、服装电磁屏蔽原理,得出防辐射服装的屏蔽效能不仅与织物的屏蔽效能有关,服装的结构也同样影响服装整体的屏蔽效能。随后总结概括防辐射材料相关标准、服装屏蔽效能计算方法和防护服特征需求,为探究不同结构工装的防辐射性能奠定基础。在前面的理论基础上,依据防辐射面料耐穿具有良好屏蔽效能和较好服用性能这一要求,选择出性价比较高的金属混纺面料。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总结和学习,结合人体工效学和服装暴露面积影响因素,确定影响服装屏蔽效能的因素,最终从服装的领型、衣长、松量、袖口、层次等方面进行研究。利用分组对比实验得出不同频率下的满足C类防护服的最低结构要求。再利用正交设计所得的实验结果,通过极差分析,选择出短波、超短波、微波情况下最优的服装结构,同时确定服装结构中影响服装屏蔽效能的主要因素。最终将不同频率范围下选出的主要因素与织物的屏蔽效能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出相应的回归模型,为人们依据不同工作环境选择相应的防辐射材料提供参考依据。
王柳辉[10](2017)在《电磁辐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对电磁辐射职业常见的危害及危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从管理观念、生产设备以及生产场所等方面进一步分析强化电磁辐射职业危害防护的对策。
二、电磁辐射危害及防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磁辐射危害及防护(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变电站电磁环境的人体生物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电磁辐射相关研究 |
1.3.2 变电站工频电磁场环境研究 |
1.3.3 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分析 |
1.3.4 电磁辐射区场的划分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电磁场的生物效应 |
2.1 生物体与电磁场的耦合机制 |
2.2 热效应和非热效应 |
2.3 生物组织的电磁特性 |
2.3.1 生物组织的导电特性 |
2.3.2 生物组织的介电特性 |
2.4 人体的电磁特性基础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变电站电磁辐射分析及建模仿真 |
3.1 变电站的电磁场环境 |
3.2 变电站电磁环境的评价标准 |
3.3 变压器电磁暂态模型的建立 |
3.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变电站高频脉冲对头部SAR的影响 |
4.1 变电站信号源模型的建立 |
4.2 变电站电磁环境仿真模型的建立 |
4.3 人体头部模型的构建 |
4.4 仿真结果和分析 |
4.4.1 辐射源方位对SAR的影响 |
4.4.2 辐射源距离对SAR的影响 |
4.4.3 辐射源强度对SAR的影响 |
4.4.4 辐射源数量对SAR的影响 |
4.5 电磁辐射标准与防护措施 |
4.5.1 我国的电磁辐射标准 |
4.5.2 电磁辐射防护措施与建议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2)电磁辐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电磁辐射 |
2 具备电磁辐射职业危害的生产工作场所 |
3 电磁辐射带来的危害和原因分析 |
4 电磁辐射职业防护措施分析 |
4.1 电磁辐射源的屏蔽与控制 |
4.2 生产设备电磁辐射防护 |
4.3 工作场所电磁辐射的防护 |
4.4 现代化电磁辐射防护管理 |
4.5 生活中的电磁辐射防护 |
5 结语 |
(3)高功率干扰设备电磁辐射危害性及防护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有源相控阵辐射特性分析方法 |
2 电磁辐射危害与防护 |
2.1 电磁辐射危害原理 |
2.2 电磁辐射安全标准 |
2.3 电磁辐射防护措施 |
2.3.1 降低辐射源强度 |
2.3.2 隔离传播途径 |
2.3.3 减少累计辐射时间 |
2.3.4 人体自身恢复 |
3 仿真分析 |
3.1 L频段有源相控阵系统 |
3.2 安全区域分析 |
4 使用注意与防护措施 |
5 结束语 |
(4)城市高压电力系统电磁环境实测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章 电磁辐射与高压输变电电磁环境 |
2.1 电磁辐射 |
2.1.1 电磁辐射的原理 |
2.1.2 电磁辐射污染源 |
2.1.3 电磁辐射的危害 |
2.2 高压输变电电磁环境 |
2.2.1 高压输变电电磁辐射的原理 |
2.2.2 高压电电磁辐射的特性 |
2.2.3 高压输变电电磁辐射的危害 |
2.2.4 高压输变电电场强度的计算 |
2.2.5 高压输变电磁场强度的计算 |
2.2.6 高压输电线无线电干扰场强的计算 |
第3章 高压输变电电磁辐射的测量 |
3.1 测量方案 |
3.1.1 测量区域 |
3.1.2 测量点选择 |
3.1.3 测量仪器 |
3.1.4 测量方法 |
3.1.5 测量环境 |
3.2 测量数据与分析 |
3.2.1 人口稀少地区 |
3.2.2 人口密集地区 |
3.2.3 变电站 |
3.2.4 无线电干扰 |
第4章 高压输变电电磁环境的防护 |
4.1 加强对电磁辐射环境管理 |
4.2 对人体危害的削减 |
4.3 通信电路干扰的消除 |
4.4 电晕放电干扰的消除 |
4.5 提高公众意识 |
第5章 对城市建设规划的影响 |
5.1 城市电网规划与建设规划 |
5.1.1 城市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的相互关系 |
5.1.2 正确处理城市规划和电网规划关系的措施 |
5.2 城市规划建议 |
5.2.1 城市电缆线路入地 |
5.2.2 规划程序严格化,增强公众意识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建筑室内电磁环境污染及其防护(论文提纲范文)
1 室内电磁辐射的来源及其特点 |
1.1 电磁辐射源分析 |
1.2 电磁辐射特点分析 |
1.2.1 累积性 |
1.2.2 潜在性 |
1.2.3 隐蔽性 |
1.2.4 可控性 |
2 室内电磁辐射污染的危害 |
2.1 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
2.2 对电器设备的影响 |
3 室内电磁辐射污染控制对策 |
3.1 完善室内电磁辐射标准体系 |
3.2 室内电磁辐射的监测 |
3.3 室内电磁污染的防护技术 |
3.3.1 控制电磁污染源 |
3.3.2 控制电磁污染传播途径 |
3.3.3 控制被污染对象 |
4 总结 |
(6)复方树莓籽粉对辐照损伤小鼠骨髓细胞的防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2.1 受试物 |
2.2 实验动物及分组 |
2.3 受试物给予方式与剂量 |
2.4 主要仪器与试剂 |
2.5 技术路线 |
2.6 实验操作方法 |
2.7 统计学分析 |
第三章 结果 |
3.1 复方树莓籽粉对辐射小鼠骨髓细胞有核细胞数的影响 |
3.2 复方树莓籽粉溶液对辐射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影响 |
3.3 复方树莓籽粉溶液对辐射小鼠骨髓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
3.4 复方树莓籽粉溶液对辐射小鼠骨髓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复方树莓籽粉对辐射损伤小鼠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8)电磁辐射对相关特种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及防护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损伤 |
1.1 电磁辐射对人体产生危害的机理 |
1.2 电磁辐射对人体造成损伤的影响因素 |
1.3 电磁辐射对肿瘤形成和微核诱导的影响 |
1.4 电磁辐射对血液免疫成分的影响 |
1.5 电磁辐射对血常规项目的影响 |
1.6 电磁辐射对多系统损伤效应联合发生影响 |
1.7 电磁辐射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
1.8 电磁辐射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 |
2 心理干预的重要性 |
3 电磁辐射损伤的预防措施 |
3.1 电磁屏蔽 |
3.2 吸收 |
3.3 做好军队电磁辐射的卫生防护工作 |
4 结语 |
(9)不同结构工装的防辐射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防辐射服装研究概况 |
1.2.1 国外防辐射服装研究现状 |
1.2.2 国内防辐射服装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本课题创新点 |
1.5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基础理论与文献综述 |
2.1 电磁波和电磁辐射相关理论 |
2.1.1 电磁波和电磁辐射的产生 |
2.1.2 电磁辐射的来源 |
2.1.3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
2.1.4 电磁辐射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机理 |
2.2 防辐射材料相关理论 |
2.2.1 防辐射材料屏蔽原理 |
2.2.2 现有防辐射材料的屏蔽机理与特性 |
2.3 电磁防护相关标准 |
2.3.1 电磁辐射控制标准 |
2.3.2 电磁防护的标准 |
2.3.3 防辐射服装屏蔽效能测试方法和计算 |
2.4 确定服装屏蔽效能的影响因素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防辐射工装面料的选择与分析 |
3.1 实验样品 |
3.2 织物规格及相关性能测试 |
3.2.1 密度测试 |
3.2.2 厚度测试 |
3.2.3 织物屏蔽效能测试 |
3.2.4 断裂强度测试 |
3.2.5 透气性测试 |
3.2.6 吸湿性测试 |
3.2.7 耐磨性测试 |
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3.3.1 织物屏蔽效能的分析 |
3.3.2 织物成分及织物结构对屏蔽效能的影响 |
3.3.3 机织物经纬密对屏蔽效能的影响 |
3.3.4 织物其他服用性能比较 |
3.4 防辐射工装面料的选择 |
第四章 防辐射工装结构设计与实验准备 |
4.1 防辐射服功能特征 |
4.2 防辐射工装结构设计 |
4.3 实验材料 |
4.4 实验设计 |
4.4.1 对比实验设计 |
4.4.2 正交实验设计 |
4.5 实验条件 |
4.6 实验步骤 |
第五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 |
5.1 对比实验结果分析 |
5.1.1 不同领型的屏蔽效能 |
5.1.2 不同袖型的屏蔽效能 |
5.1.3 不同衣长的屏蔽效能 |
5.1.4 不同层次的屏蔽效能 |
5.1.5 对比实验结论 |
5.1.6 对比实验小结 |
5.2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
5.2.1 极差分析 |
5.2.2 方差分析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回归分析 |
6.1 变量的确定 |
6.2 回归方程建立 |
6.2.1 服装屏蔽效能回归模型(短波) |
6.2.2 服装屏蔽效能回归模型(超短波) |
6.2.3 服装屏蔽效能回归模型(微波) |
6.3 回归模型的验证 |
第七章 结论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不足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相关研究数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10)电磁辐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一、电磁辐射职业存在危害性的常见生产工作场所介绍: |
1. 发射机房: |
2. 射频类的电磁辐射危害场所: |
3. 电设备加工场所: |
4. 电力发电站: |
5. 网络电磁辐射危害场所:移动网络设备如手机制造行业工作场所。现实中大型的网站及无线网络设备场所。 |
6. 交通工具场所:地铁列车及现今的电能源汽车, 以及飞机制造场所的电磁辐射危害也是比较常见的。 |
7. 各种卫星发射场所, 以及我国国防类导弹等的研制工作场所的电磁辐射危害也是比较常见的。 |
二、电磁辐射职业常见的危害及原因分析 |
1. 来自于电磁生产场所生产设备的危害 |
2. 电磁辐射职业生产场所存在布局安装不合理, 未能根据有关法规准则合理地进行相关方面的要求科学进行布局安装 |
3. 此外, 在现今电磁辐射职业工作人员由于缺乏科学的预防措施, 在生产中发现问题没有严格的责任意识不能及时统治修理部门对设备或场所中超出适当范围的电磁辐射危害进行修理和补救。管理人员缺乏对电磁辐射生产设备的更新维护及管理, 未能将“以人为本”的现代化管理方式贯穿在整个生产过程的管理中, 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比较欠缺。而且在现今电磁辐射生产职业存在着大量的工作人员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 及时管理单位发放防护卫具, 但是工作人员过于疏忽, 从而防护未合格就进入工作现场, 使自身受到很大的电磁辐射危害。 |
三、电磁辐射职业危害防护的对策分析 |
1. 电磁辐射生产设备产生的电磁辐射危害防护对策分析: |
2. 强化在电磁设备工作场所危害的防护, 这一防护措施的提出与上一措施相比比较被动。 |
3. 强化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 提高管理人员对生产设备的更新和维护, 提高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 |
四、电磁辐射危害及防护(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变电站电磁环境的人体生物效应研究[D]. 尹梦宾.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0(06)
- [2]电磁辐射职业危害与防护措施分析[J]. 叶国洪. 节能, 2019(11)
- [3]高功率干扰设备电磁辐射危害性及防护分析[J]. 周涛,杜丹. 无线电工程, 2019(08)
- [4]城市高压电力系统电磁环境实测与分析[D]. 胡洁.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9(07)
- [5]建筑室内电磁环境污染及其防护[J]. 张天淼. 中国建材科技, 2019(03)
- [6]复方树莓籽粉对辐照损伤小鼠骨髓细胞的防护作用[D]. 喻培勋. 青岛大学, 2019(03)
- [7]电磁辐射的危害与防护探讨[J]. 黎昌金,陈琦,李建龙. 内江科技, 2018(09)
- [8]电磁辐射对相关特种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及防护研究进展[J]. 李景刚,蒋正杰,刘辉,刘楠,曾伟涛,涂艳阳.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8(03)
- [9]不同结构工装的防辐射性能研究[D]. 吴璞玉.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17(03)
- [10]电磁辐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J]. 王柳辉.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7(05)
标签:辐射危害论文; 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论文; 辐射剂量论文; 屏蔽效应论文; 变电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