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80例(论文文献综述)
田硕,刘万里,苏坤涵,冯丽萍[1](2021)在《旋覆代赭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旋覆代赭汤出自《伤寒杂病论》,是治疗脾胃虚弱、痰气上逆之痰气痞的代表方,有降气消痰、补益脾胃的功效,临床应用广泛。查阅近年相关文献资料,总结该方在消化系统相关病症及眩晕、顽固性咳嗽等病症中的具体应用,结合药理实验研究,初步探讨该方的临床作用机理,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郝长宏,侯志鹏,包永欣[2](2021)在《顽固性呃逆应用中医针灸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文中提出目的分析顽固性呃逆应用中医针灸治疗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顽固性呃逆患者80例,单双号方式分成两组,每组40例。中药柿蒂汤用于对照组,联合针灸治疗用于观察组,比较两组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躯体质量、心理健康、社会职能、角色职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顽固性呃逆应用中医针灸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无不良反应增加,值得推广。
崔红卫[3](2020)在《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针对中医针灸对呃逆患者治疗的疗效进行试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顽固性呃逆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选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针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SAS和SDS评分以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疗效、SAS、SDS评分以及治疗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2组患者之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中医针灸对顽固性呃逆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着,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并降低了SAS、SDS评分,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借鉴。
蔡磊[4](2020)在《头针结合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研究采用头针结合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通过对患者治疗前后呃逆症状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起效时间和总有效率进行综合分析,并对比头针结合穴位埋线与常规针刺疗法的临床疗效,进一步验证头针结合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并为头针结合穴位埋线治疗该病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本研究相关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就诊于黑龙江省中医医院针灸科并纳入的60例中风后顽固性呃逆患者分为观察组(头针结合穴位埋线)、对照组(常规针刺)各30例。两组患者均以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呃逆症状评分变化、生活质量评分变化、起效时间和总有效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结果。结果:1.两组患者治疗后呃逆症状评分比较:治疗后观察组的呃逆症状评分为2.30±2.58,对照组的呃逆症状评分为4.00±3.18;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呃逆症状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观察组在对呃逆症状改善程度上优于对照组。2.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饮食、精神及睡眠方面的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4.07±0.91、3.87±0.78、3.73±1.02;对照组的各项评分分别为3.57±0.90、2.97±0.77、3.10±1.19;治疗后,两组患者在饮食、精神及睡眠方面的评分经组间比较,均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表明在对患者的饮食、精神、睡眠方面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上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3.两组患者的起效时间比较:治疗1天起效率,观察组为50%,对照组为26.7%,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在起效时间上观察组早于对照组。4.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为66.7%,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观察组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1.头针结合穴位埋线与常规针刺疗法对中风后顽固性呃逆均有疗效,但头针结合穴位埋线总有效率优于常规针刺。2.头针结合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在改善呃逆症状、生活质量等方面临床效果优于常规针刺。
冯丽琴,冯丽云[5](2019)在《针灸配合旋复代赭汤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有效性探讨》文中指出呃逆在西医中称为膈肌痉挛,西医认为膈肌不自主的收缩是呃逆产生的主要原因[1]。中医在《内经》里称之为"哕",本病表现为气逆上冲动膈,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具有声音响亮,时间间隔短的特点[2],患者难以自制。若是呃逆发作48 h后仍然没有缓解的称之为顽固性呃逆,对患者的情绪、进食、睡眠造成严重影响,甚至患者出现心理焦虑。因此,如何更有效地治疗顽固性呃逆得到更为广泛的关注。笔者对入住本院的8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后进行疗效对比分析,旨在探讨应用针灸配合旋复代赭汤治疗顽固性呃逆的具体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王子钰[6](2019)在《针刺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顽固性呃逆气机郁滞型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研究针刺联合中药热奄包与常规针刺法、单纯中药热奄包治疗顽固性呃逆在临床疗效上的差异,为治疗顽固性呃逆提供一个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在临床中选取60例顽固性呃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三组,每组20例。试验组采用常规针刺联合中药热奄包的方法,针刺取穴中脘,内关,足三里,太冲。热奄包熨烫部位选择神阙穴。对照一组常规针刺法,取穴同试验组。对照二组采用单纯中药热奄包治疗,热奄包烫熨部位选择同试验组。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呃逆状况和除呃逆外其他气机郁滞型的症状表现,并用评分表测量。结果 试验组和两组对照组在呃逆症状的改善方面,试验组20例患者中,有效率95%,对照一组20例患者中,有效率90%,对照二组20例患者中,有效率60%,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4<0.05),但试验组和对照一组均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呃逆(P=0.318>0.0167);在改善气机郁滞型呃逆的伴随症状方面,试验组20例患者中有效率90%,对照一组20例患者有效率80%,对照二组20例患者有效率50%,试验组优于两对照组,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5<0.05)。在总有效率方面,试验组20例患者中,总有效率98%,对照一组20例患者中,总有效率85%。对照二组20例患者中,总有效率60%。三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5)。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针刺和针刺联合中药热奄包组均能改善患者的呃逆症状,对其他气机郁滞型的伴随症状的改善效果针刺联合中药热奄包疗法优于普通针刺和单纯中药热奄包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图0幅;表12个;参120篇。
王建华,谭凤[7](2018)在《分析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文中提出目的探求中医针灸治疗的方式对于顽固性呃逆的治疗效果。方法从2016年2月—2017年6月到我院进行诊治的顽固性呃逆病患中随机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进行分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盐酸乙哌立松片,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使用中医针灸的治疗方式,在对病患呃逆的病因进行检查之后,制定针对性的施针方案。对比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数据差异明显(P <0.05)。结论中医针灸治疗对于顽固性呃逆具有更加显着的治疗效果,且避免了药物对人体的损伤,更具安全性,值得推广。
杨雪姣[8](2018)在《顽固性呃逆患者应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顽固性呃逆患者应用中医针灸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展开均等分组,对照组展开常规治疗,实验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针灸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治疗总有疗效分别为97.50%、75.00%,组间对比差异明显(χ2=8.537,P=0.003)。结论顽固性呃逆患者应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佳,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升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靳静[9](2017)在《针灸合穴位注射联合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究在顽固性呃逆治疗的过程中,使用针灸、穴位注射联合治疗的疗效。方法针对4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并归为对照组,针对另外40例患者采用针灸和穴位注射联合治疗,并归为观察组,2组患者均为我院2014年6月—2016年8月间收治。结果 2组患者在无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治疗后,观察组呃逆现象好转明显;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0。结论针灸、穴位注射联合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观察发现,其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临床情况,同时提高治疗效果,治疗后不会对患者产生相应的不良反应,因此值得临床借鉴。
李翠萍[10](2016)在《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探讨顽固性呃逆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来该院治疗的8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中医针灸治疗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中,治愈22例,治愈率为55.00%,观察组患者中,针灸1次、2次、3次分别治愈27例、10例、3例,治愈率为100.00%,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顽固性呃逆患者采用中医针灸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二、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80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80例(论文提纲范文)
(1)旋覆代赭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旋覆代赭汤释义 |
2 旋覆代赭汤临床应用 |
2.1 消化系统相关病症 |
2.1.1 功能性消化不良 |
2.1.2 胃食管反流病 |
2.1.3 胆汁反流性胃炎 |
2.1.4 呃逆 |
2.1.5 癌症术后相关消化道疾病 |
2.1.6 糖尿病胃轻瘫 |
2.1.7 消化系统其他疾病 |
2.2 非消化系统相关病症 |
2.2.1 眩晕 |
2.2.2 顽固性咳嗽 |
3 旋覆代赭汤的作用机制初探 |
3.1 抗炎作用 |
3.2 收缩食管平滑肌 |
3.3 保护、修复食管黏膜 |
3.4 增强胃动力 |
4 结语 |
(2)顽固性呃逆应用中医针灸的疗效及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
2.2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
2.3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
3 讨论 |
(3)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方法 |
1.4.1 治疗方法 |
1.4.2 观察指标 |
1.4.3 疗效判断标准 |
1.4.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2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SAS、SDS评分对比 |
2.3 2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对比 |
3 讨论 |
(4)头针结合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文献综述 |
1 中医对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认识 |
1.1 中风病的沿革 |
1.2 中风病的病因病机 |
1.3 呃逆的病名来源 |
1.4 呃逆的病因病机 |
1.5 中风后呃逆 |
1.6 中医对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治疗 |
2 西医对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认识 |
2.1 呃逆的概述 |
2.2 中风后顽固性呃逆发病机制 |
2.3 西医对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治疗 |
材料与方法 |
1 一般资料 |
1.1 实验设计思路 |
1.2 病例来源 |
2 诊疗标准 |
2.1 诊断标准 |
2.2 纳入标准 |
2.3 排除标准 |
2.4 剔除、脱落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随机分组 |
3.2 治疗方案 |
3.3 注意事项及意外情况处理 |
4 观察指标 |
5 疗效评定标准 |
6 资料统计方法 |
结果 |
1 治疗前基本情况比较 |
2 治疗前后呃逆症状评分比较 |
3 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
4 起效时间比较 |
5 总体疗效比较 |
讨论 |
1 祖国医学对中风后呃逆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中风后呃逆的认识 |
3 头针结合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后呃逆的机理研究 |
4 选穴依据 |
5 研究结果分析 |
6 问题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呃逆症状评分表 |
附录2 :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表 |
附录3 :知情同意书 |
致谢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5)针灸配合旋复代赭汤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有效性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
1.3 研究方法: |
1.4 观察指标: |
1.5 疗效标准: |
1.6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2组治疗后的病情改善情况: |
2.2 2组治疗后的病情复发情况: |
3 讨论 |
(6)针刺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顽固性呃逆气机郁滞型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研究方案 |
1.1.1 研究目标 |
1.1.2 研究内容 |
1.1.3 临床资料 |
1.1.4 研究方法 |
1.1.5 统计学处理 |
1.2 结果 |
1.2.1 一般资料分析 |
1.2.2 初始评分基础数据比较 |
1.2.3 治疗结果对比 |
1.3 讨论 |
1.3.1 中医对顽固性呃逆的认识 |
1.3.2 现代医学对顽固性呃逆的认识 |
1.3.3 常规针刺选穴依据 |
1.3.4 中药热奄包的相关理论分析 |
1.3.5 中药热奄包组方分析 |
1.3.6 神阙穴选穴依据 |
1.3.7 中医证候评分表分析 |
1.4 小结 |
1.5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 呃逆的研究进展 |
2.1 古代针灸治疗呃逆的总结 |
2.2 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研究进展 |
2.2.1 针刺治疗 |
2.2.2 电针治疗 |
2.2.3 针灸并用 |
2.2.4 中药治疗 |
2.2.5 针刺联合穴位注射 |
2.2.6 针刺联合中药 |
2.2.7 针刺联合耳穴、拔罐 |
2.2.8 针刺选穴规律研究 |
2.2.9 顽固性呃逆其他治疗进展 |
2.3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附录A 临床研究病例观察表 |
附录B 治疗期间不良事件记录表 |
附录C 中医证候评分表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分析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8)顽固性呃逆患者应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评估方式。 |
1.4 统计学分析。 |
2 结果 |
3 讨论 |
(9)针灸合穴位注射联合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治疗方法 |
1.2.1 对照组 |
1.2.2 观察组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 |
2 结果 |
2.1 2组患者呃逆发生情况比较 |
2.2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
2.3 不良反应 |
3 讨论 |
(10)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方法 |
1.3 评价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的比较 |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
3. 讨论 |
四、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80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旋覆代赭汤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田硕,刘万里,苏坤涵,冯丽萍. 亚太传统医药, 2021(07)
- [2]顽固性呃逆应用中医针灸的疗效及应用价值[J]. 郝长宏,侯志鹏,包永欣.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21(03)
- [3]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有效性研究[J]. 崔红卫. 光明中医, 2020(21)
- [4]头针结合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研究[D]. 蔡磊.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 2020(02)
- [5]针灸配合旋复代赭汤治疗顽固性呃逆的有效性探讨[J]. 冯丽琴,冯丽云.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9(09)
- [6]针刺联合中药热奄包治疗顽固性呃逆气机郁滞型的临床疗效观察[D]. 王子钰.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7]分析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J]. 王建华,谭凤.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19)
- [8]顽固性呃逆患者应用中医针灸治疗的临床观察[J]. 杨雪姣.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26)
- [9]针灸合穴位注射联合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观察[J]. 靳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11)
- [10]中医针灸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观察[J]. 李翠萍.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