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3例脂肪肝临床分析

433例脂肪肝临床分析

一、433例脂肪肝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1](2022)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临床管理指南(2022)》文中研究指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是一种罕见但病情危急的产科特有疾病, 致死率高, 对母儿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规范临床管理, 改善母儿结局, 特制定本指南。基于前期多次的临床问卷调查环节, 指南制定小组确定了临床医师最关注的9个临床问题, 并对其逐一给出了推荐意见, 包括:AFLP的门诊筛查、诊断、术前风险评估、分娩方式选择、麻醉方式选择、围产期并发症、人工肝治疗的指征、预后的评估及治疗期间如何监测, 涵盖了AFLP诊治相关的热点问题。

毛春杰,李颖怡,郭翠芬,章瑞南,汪余勤,曹海霞[2](2021)在《乙醛脱氢酶2基因多态性在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肝脏生化学及脂质代谢之间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乙醛脱氢酶2基因(ALDH2)多态性在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肝脏生化学及脂质代谢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237例及健康对照者433例,收集研究对象一般信息、生化指标及腹部超声检查结果,并采用PCR法进行ALDH2基因rs671多态性的检测。结果 670例研究对象中,ALDH2野生型(GG型)439例,ALDH2突变型(GA+AA型)231例。GG型研究对象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及清蛋白高于GA/AA型(均P<0.05)。与GA/AA基因型相比,GG型研究对象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更高。结论 ALDH2 GG基因型人群更容易出现GGT的升高及血脂代谢紊乱,需重视不同基因型人群的临床转归。

缪文茹[3](2021)在《益气健脾消脂汤治疗新加坡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本次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新加坡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体质类型分布规律。同时通过对身体质量指数(BMI)、生化指标、肝脏B超影像显示等方面的测定,探讨新加坡NAFLD中医体质类型、易感体质类型与BMI、生化指标、肝脏B超影像等方面的相关性,分析总结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中医体质学说与临床治疗相结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同时发挥“治未病”的中医特色来防治新加坡NAFLD发生发展。2.在概述中西医诊治NAFLD的基础上,总结导师多年来治疗NAFLD的临床经验,结合新加坡NAFLD的中医体质特点,从NAFLD的“气虚痰湿瘀滞”的病因病机出发,以益气健脾、祛痰化瘀为大法,观察益气健脾消脂汤对新加坡肝郁脾虚、痰湿瘀阻证NAFLD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从BMI、生化指标、肝脏B超影像及临床证候积分等方面综合评价中医干预NAFLD的临床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1.理论研究1.1现代医学方面:从西医学对NAFLD认识的宏观层面出发,系统性分析西医学对NAFLD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深入探讨西医学对NAFLD认识存在的优缺点,为中西医结合防治该病提供理论依据。1.2中医学方面:从中医学对NAFLD的古今认识出发,着重整理历代重要的中医古籍中对该病症的有关论述,研究其学术渊源及规律。并且对近10年内防治NAFLD的现代中医文献进行经验总结,与古医籍加以对比分析,找出两者的异同处。同时进行NAFLD中医体质学方面的研究,以NAFLD的古今中医文献及中医体质理论为指导,确立益气健脾、祛痰化瘀法与益气健脾消脂汤的组方原则。2.临床研究2.1选择500例新加坡NAFLD病例进行中医体质类型的问卷调查,同时开展BMI、生化指标、肝脏B超影像显示等方面的测定,收集资料后,将其录入SPSS20.0电脑软件中,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分析,探讨新加坡NAFLD中医体质类型、易感体质类型与BMI、生化指标、肝脏B超影像显示等方面的相关性,分析总结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2.2将问卷调查中符合要求的100例受试者分别采用益气健脾消脂汤(治疗组,50例)和中成药月见草软胶囊(对照组,50例)治疗,然后进行治疗前后及组间的疗效观察,疗程均为三个月。结果:1.入选的500例NAFLD患者中:患者体质种类多数为一种体质,部分患者有两种体质,但是也有少数患者具有多种体质,以1-3种体质的病例居多;按王琦教授的九种中医体质类型为指导准则,NAFLD患者的自身体质占体质类型总数的百分比的分布规律如下: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气郁质>阴虚质>阳虚质>血瘀质>平和质>特禀质;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均高于正常值;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γ谷氨酰转肽酶(GGT)增高和降低的病例都存在。将痰湿质、湿热质、特禀质的体质与BMI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后发现,痰湿质、湿热质、特禀质常见有BMI增加(P<0.05),体重超标、肥胖者患NAFLD的风险也增加。特禀质、痰湿质、湿热质与HDL降低有相关性(P<0.05)。气虚质与TG的降低有相关性(P<0.05)。气郁质、血瘀质、湿热质、痰湿质及阴虚质中AST升高(P<0.05),血瘀质、湿热质、气虚质、阴虚质中ALT升高(P<0.05),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中GGT升高(P<0.05),说明偏颇体质的患者常伴有肝血清转氨酶升高,而且因中医体质分类的差别,其AST、ALT、GGT改变则各有不同。女性多见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常见于男性。痰湿质、阴虚质与B超影像显示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且痰湿质多见于轻、中度的 NAFLD(P<0.05)。2.益气健脾消脂汤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可达92%,中成药月见草软胶囊组总有效率为78%,益气健脾消脂汤的总体疗效优于月见草软胶囊(P<0.05)。两组自身治疗后较各自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均有改善(P<0.001),且治疗组的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自身治疗后较各自治疗前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均有显着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肢体困重、胁肋胀痛、脘腹胀满、食少纳呆、大便溏薄等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体重较其自身治疗前显着减轻(P<0.05),且治疗组疗后体重较对照组疗后体重降低(P<0.05)。将两组自身治疗前后血脂水平(TC、TG、LDL)及肝血清转氨酶指标(ALT、AST、GGT)进行比较后发现两组均有显着的降血脂、保肝降酶的调节作用(P<0.05),治疗组疗后血脂及肝功能较对照组疗后有所降低(P<0.05)。两组自身治疗后较各自治疗前肝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均有改善(P<0.05),且治疗组疗后肝脏B超影像显示程度积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本次问卷调查所能收集到的病例中,中医体质类型分布规律: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气郁质>阴虚质>阳虚质>血瘀质>平和质>特禀质。痰湿质与湿热质常见于男性,女性多见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常见有BMI增加,体重超标、肥胖者患NAFLD的风险也增加。痰湿质、湿热质中HDL较正常水平降低。气虚质常可见TG降低。偏颇体质多伴有肝功能指标增高,但不同的中医体质类型其AST、ALT、GGT增高也不相同。痰湿质、阴虚质与B超影像显示的严重程度有相关性,且痰湿质多见于轻、中度的NAFLD患者。2.经过连续三个月的临床疗效观察,发现益气健脾消脂汤对新加坡NAFLD中医辨证属于肝郁脾虚、痰湿瘀阻证的临床疗效优于月见草软胶囊。益气健脾消脂汤在减低症状积分,减轻BMI,调节血脂水平,改善肝脏血清转氨酶指标、减轻肝脏病变在B超下严重程度方面优于月见草软胶囊。益气健脾消脂汤适用于新加坡NAFLD中医辨证属于肝郁脾虚、痰湿瘀阻证的患者,其既能祛脂,又能保护肝脏、降低肝血清转氨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NAFLD的中药制剂。

张萌萌[4](2021)在《14656例临床试验健康受试者代谢性疾病患病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调查14656例临床试验健康受试者代谢性疾病患病现状,了解其人口学特征及主要代谢性疾病相关影响因素,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及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2012-2019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I期临床试验中心95项临床试验中参加筛选并有完整记录的14656例健康受试者为研究对象,体检内容包括生命体征、简单体格检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脂、空腹血糖、血尿酸、外科综合、腹部B超等。采用Excel表进行数据录入,利用SPSS 21.0统计软件按照各疾病诊断标准进行统计分析,疾病患病率的比较用χ2检验,率的变化趋势分析采用趋势χ2检验,影响因素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临床试验健康受试者代谢性疾病排名前五位分别为超重/肥胖、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脂肪肝、高血压,患病率分别为25.8%、12.1%、11.8%、10.1%、7.5%。超重/肥胖各年龄段患病率分别为18~29岁(20%)、30~39岁(25.7%)、40~49岁(29.5%)、50~61岁(41.4%)。血脂异常各年龄段患病率分别为18~29岁(9.8%)、30~39岁(12.1%)、40~49岁(13.3%)、50~61岁(23.7%)。高尿酸血症各年龄段患病率分别为18~29岁(14.7%)、30~39岁(10.9%)、40~49岁(9.9%)、50~61岁(16.5%)。脂肪肝各年龄段患病率分别为18~29岁(7.5%)、30~39岁(10.1%)、40~49岁(12.3%)、50~61岁(20.8%)。高血压各年龄段患病率分别为18~29岁(5.7%)、30~39岁(6.9%)、40~49岁(9.2%)、50~61岁(17.8%)。2.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有高血糖(OR=4.394)、脂肪肝(OR=4.056)、高尿酸血症(OR=3.549)、GGT升高(OR=3.182)、ALT升高(OR=2.433)、40~49岁(OR=1.449)和30~39岁(OR=1.236)。3.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有男性(OR=4.701)、低HDL-C血症(OR=3.256)、脂肪肝(OR=2.590)、高TG血症(OR=2.257)、ALT升高(OR=2.255)、高血糖(OR=2.138)、高TC血症(OR=1.993)、GGT升高(OR=1.945)。保护因素有30~39岁(OR=0.581)、40~49岁(OR=0.567)、50~61岁(OR=0.380)。4.脂肪肝的危险因素有男性(OR=6.477)、高血糖(OR=3.751)、高TG血症(OR=3.082)、高尿酸血症(OR=2.834)、50~61岁(OR=2.804)、低HDL-C血症(OR=2.621)、高LDL-C血症(OR=2.557)、高TC血症(OR=2.271)、ALT升高(OR=2.115)、40~49岁(OR=2.071)、GGT升高(OR=1.591)、30~39岁(OR=1.587)。结论:1.本研究临床试验健康受试者代谢性疾病排名前五位分别为超重/肥胖、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脂肪肝、高血压。2.本研究临床试验健康受试者代谢性疾病中高尿酸血症患病率较大部分地区高,超重/肥胖、血脂异常、脂肪肝、高血压患病率较全国水平低。男性与女性超重/肥胖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脂异常、高尿酸血症、脂肪肝、高血压均为男性患病率大于女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先降低再升高,超重/肥胖、血脂异常、脂肪肝、高血压患病率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3.本研究主要代谢性疾病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性别、年龄、高血糖、高尿酸、脂肪肝、TG、TC、HDL-C、LDL-C、ALT、GGT水平。

崔滋欣,潘甜甜,李佳韵,魏佩瑶,叶峰[5](2021)在《针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疗效Meta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系统性评价针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针灸""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为中文检索词,"acupuncture""fatty liver""non-alcoholic fatty liver"为英文检索词,通过计算机检索Embase、Web of science、Pubmed、Sinomed、The Cochrane Library、CNKI、VIP及Wan Fang Data数据库中针灸治疗NAFLD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Jadad量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采用Rev Man 5.3进行Meta分析。评估针灸治疗NAFLD的有效性以及对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的影响。结果共纳入12篇符合条件的文献,总计1295例患者,其中治疗组676例,对照组619例。Meta分析表明,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RR=1.25,95%CI:1.17~1.33;P <0.001)。治疗组患者TC和TG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D=1.03,95%CI:0.78~1.28,P <0.001;MD=0.75,95%CI:0.36~1.13,P=0.0001),针灸联合西药亚组患者TC和TG显着低于单纯针灸亚组(MD=1.01,95%CI:0.78~1.12,P <0.001;MD=0.77,95%CI:0.67~0.87,P<0.001)。治疗组ALT和AST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MD=17.19,95%CI:-2.26~36.63,P=0.04;MD=20.80,95%CI:1.53~40.06,P=0.03)。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针灸治疗NAFLD安全有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影像学及生物化学指标。

董丹阳[6](2021)在《225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证候要素的初步探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初步探析225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证候要素。方法:制定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一般资料、相关西医检验指标及中医证候调查表,并根据调查表内容将22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的有关信息填入,收集调查表并整理形成数据库,运用频数、频率统计及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对建立的数据库进行分析,得出225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证候要素。结果:一般资料及相关检验指标分析:(1)性别与年龄: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性别分布以男性为主,在年龄分布上,男性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0-49岁之间,女性的年龄主要集中在40-59岁。(2)职业种类与类型:职业种类为职员的占比达45.8%,且大多数患者从事脑力及轻体力劳动。(3)家族史及既往史:有63.1%的患者有相关疾病家族史,如肥胖、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心脑血管疾病,有73.3%的患者有相关疾病既往史,其中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史的患者最多,其次为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4)生活习惯:85.8%的患者缺乏锻炼,且50%以上的患者存在饮食偏嗜,喜食油腻及辛辣刺激之品,在饮食种类方面则嗜食肉类和海鲜类.(5)腰围及BMI:在225例患者中腰围不达标的占72.9%,在性别分布上有统计学意义,男性腰围大于女性腰围,BMI不达标的占95.5%,在性别分布上无统计学意义。(6)理化指标:以TG、CHO、FPG、UA、糖化血红蛋白为观察指标,有77.3%的患者存在这些指标的异常,其中以血脂异常最为常见。以ALT、AST、γ-GT为观察指标,有48.9%的患者出现转氨酶异常,以ALT升高为主。中医证候要素分析:(1)频率较高舌像为:舌淡红,苔薄白,舌红,苔黄腻,苔白腻,苔薄白腻,频率较高的脉象为:脉滑,脉沉滑,脉细,脉滑数,脉沉,脉弦。(2)对症状进行因子分析,得出225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因素有:气滞、湿、痰、瘀血、火、阴虚、阳虚、气虚,病位要素有肝、脾、肾。(3)出现频次最高的病理因素是:湿,其次为痰、气滞、气虚、瘀血、火、阳虚、阴虚。其中脾、肝是最常见的病位要素。结论:1.225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有气滞、湿、痰、瘀血、火、阴虚、阳虚、气虚,病位要素有肝、脾、肾。2.出现频次最高的病理因素是:湿,其次为痰、气滞、气虚、瘀血、火、阳虚、阴虚。其中脾、肝是最常见的病位要素。3.根据因子分析结果初步推测225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证型有:痰湿内蕴、肝郁脾虚、湿热蕴结、痰瘀互结。

常晓燕,李壮壮,吴嘉硕,金唯一,石钺[7](2021)在《泽泻汤提取物三萜类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非酒精性脂肪肝作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泽泻汤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三萜类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并探究其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干预作用。方法:制备泽泻汤水及95%乙醇提取物,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高分辨质谱技术对三萜类成分进行定性鉴别,并比较两种提取物中三萜类化合物数量及含量差异。采用油酸诱导的HepG2细胞脂肪累积模型评价泽泻汤不同极性提取物干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能力。结果:在泽泻汤中共鉴定20个三萜类色谱峰,水提取物中鉴定出14个三萜类成分,其中16-oxo-alisol A相对含量最高,95%乙醇提取物中鉴定出16个三萜类成分,alisol B 23-acetate相对含量最高。两提取物均能显着降低细胞中的脂肪累积量,且乙醇提取物表现出更强的抑制细胞内脂肪累积的作用。结论:泽泻汤水及95%乙醇提取物中三萜类化合物数量和含量存在差异,两种提取物均具有潜在抗非酒精性脂肪肝作用,且乙醇提取物活性更强,研究结果为泽泻汤进一步的药效物质基础及药理活性研究提供了基础。

彭浩[8](2020)在《甘枣宁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试验和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脂肪肝是由于多种原因致使脂质物质在肝细胞中过度蓄积的一种肝脏病变,目前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脏疾病。临床证实,导致脂肪肝的常见病因有酗酒、肥胖(高脂饮食)、营养不良、糖尿病等。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肉类及肉制品、油炸食品等高脂食品在日常饮食中比例不断增加,导致肥胖症、脂肪肝、高血脂症等疾病发病率激增,且日益趋向低龄化,严重威胁人民健康。肝脏是机体重要能量代谢器官,是脂类合成与分解代谢的中心器官。正常情况下,脂肪在肠道被酶解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进入血液,肝脏可摄取血液中游离脂肪酸合成三酰甘油,并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脂蛋白释放至血液,脂肪并不会在肝脏储存。当人体饥饿或糖类供能不足时,脂肪组织储存的脂肪可被动员至肝脏供能。但机体长期过量摄入高脂肪食品后,可打破肝脏脂代谢平衡,使脂质在肝脏过量蓄积,形成脂肪肝,长期可诱发肝脏系列炎症反应,造成肝损伤。由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西药治疗效果欠佳,且部分药物还可能出现不良反应,这些均限制了西药的应用。复方甘枣宁颗粒为上海市长海医院凌昌全教授开发研制的纯中药制剂,该制剂处方由大枣、山药、山楂、佛手、荷叶、玉米须组成,具健脾疏肝功效,临床应用发现其对脂肪肝、肝硬化等肝病具良好疗效。处方中所有药材均为药食同源,适宜长期服用。研究目的临床研究部分通过观察甘枣宁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结果,了解本方的疗效,为后期的临床研究奠定基础。实验研究则通过观察甘枣宁颗粒对高脂饮食诱导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的干预效果,探讨甘枣宁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可能作用机制,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研究方法临床研究部分,予39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服用甘枣宁颗粒6个月,通过对比用药前后患者身体质量指数(BMI)、腹围、中医症状评价、肝功能、血脂、肝脏B超等变化情况,观察甘枣宁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实验研究部分,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除1组为空白对照组,其余均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分为实验模型组、阿托伐他汀组、甘枣宁颗粒(低、中、高剂量)组,采取不同给药方法后观察相应药物对大鼠肝功能、血脂、肝指数、肝脏病理改变的影响,并检测用药前后大鼠血清中TNF-α、IL-6、IL-1β含量以及大鼠肝组织中SREBP-1c、LXRα、ACC1、FAS、PGC-1α的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以及p-AMPKα、p-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研究结果临床研究部分结果显示,经甘枣宁颗粒治疗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干预前后的身体质量指数(BMI)无显着性差异,而腹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人的中医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总有效率达83.29%。血脂中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治疗前病人的腹部B超检测结果以中度非酒精性脂肪肝为主,有252例(63.80%),治疗后以轻度非酒精性脂肪肝为主,有311例(78.73%)。实验研究部分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饲喂高脂饲料6周后,高脂饮食模型组大鼠体重、肝湿重、肝指数显着高于空白组;血清中TC、TG、AST、ALT含量显着增加,HDL-C含量水平显着降低,TNF-α、IL-6、IL-1β含量水平显着升高。上述数据说明长期高脂饮食导致大鼠脂质代谢异常,脂肪在肝脏沉积,并呈现一定炎症反应。通过对肝组织病理切片HE染色显示,高脂饮食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细胞可见明显弥漫性大泡脂肪变,肝小叶具明显炎症,中央静脉周围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多数肝细胞肿胀、胞浆疏松,呈现气球样变,进一步直观显示了长期高脂饮食造成大鼠肝脏脂肪变、慢性炎症至肝损伤的过程,说明模型建立成功。同时RT-PCR结果显示与脂质积累相关的蛋白SREBP-1c、LXRα、ACC1和FAS m RNA相对表达上调;AMPK/PGC-1α和AMPK/NF-κB通路中的PGC-1αm RNA相对表达水平下调。Western-blot结果也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高脂饮食模型组大鼠肝脏中与脂质积累相关蛋白SREBP-1c、LXRα、ACC1和FAS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AMPK/PGC-1α和AMPK/NF-κB通路中p-AMPKα、PGC-1α、p-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以上结果表明高脂饮食模型组大鼠在脂质代谢等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上与空白组存在着显着差异。与模型组比较,甘枣宁颗粒各剂量组在不同程度上均可降低大鼠血清中TG、TC、AST、ALT含量,提高HDL-C含量,并显着降低细胞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的含量;镜检结果显示各剂量组甘枣宁颗粒均可显着减轻肝组织脂肪和炎症反应,使肝小叶和中央静脉基本恢复正常。RT-PCR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甘枣宁颗粒可促使与脂质积累相关蛋白SREBP-1c、LXRα、ACC1和FAS m RNA表达水平下调。且甘枣宁颗粒可促使AMPK/PGC-1α和AMPK/NF-κB通路中PGC-1αm RNA表达水平上调。Western-blot结果也显示不同剂量甘枣宁颗粒可不同程度地降低SREBP-1c、LXRα、ACC1和FAS等蛋白的表达。且甘枣宁颗粒可提高AMPK/PGC-1α和AMPK/NF-κB通路中p-AMPKα、PGC-1α、p-NF-κB等蛋白的表达。结论:甘枣宁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效,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以下相关途径得以实现:一、激活AMPK/PGC-1α通路,并通过降低脂质代谢相关蛋白LXRα、SREBP-1c、ACC1和FAS等蛋白的表达,降低血清中TC、TG含量,提高HDL-C含量,从而改善脂类代谢状况,减轻脂类在肝脏沉积。二、激活AMPK/NF-κB通路,通过降低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IL-1β含量,减轻肝脏炎症反应。

耿高峰[9](2020)在《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加味泽泻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技术预测加味泽泻汤治疗NAFLD的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进一步分析其物质基础和取效机制。方法:通过SymMap数据库获取并筛选加味泽泻汤活性成分,通过SymMap数据库、TCMSP数据库、ETCM 数据库、BATMAN-TCM 数据库、STITCH 数据库、SwissTargetPrediction 数据库、SEA数据库检索并预测化合物靶点,在DisGeNET数据库中查询NAFLD疾病靶点;通过Cytoscape软件建立“化合物-疾病靶点”网络图,通过DAVID数据库,对靶点进行GO生物过程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加味泽泻汤-NAFLD疾病靶点网络包含26个化合物和43个靶点,其中核心靶点18个,主要生物过程涉及类固醇代谢过程、药物代谢过程、外源性药物分解代谢过程、类固醇激素介导的信号通路、杂环代谢过程、类单萜类代谢过程、异型生物质的代谢过程、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的正调控、RNA聚合酶Ⅱ启动子的转录起始、表氧化酶P450信号通路;重要通路包括:药物代谢-细胞色素P450、外源生物通过细胞色素P450代谢、化学致癌、非酒精性脂肪肝、亚油酸代谢、胰岛素抵抗、丙型肝炎、类风湿性关节炎、乙型肝炎、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结论:加味泽泻汤可能是通过激活细胞内转录相关因子的功能,促进细胞核内DNA转录,并通过翻译、修饰产生功能蛋白,分别参与到脂质氧化、代谢等过程,减少脂质堆积,达到治疗NAFLD的目的,其信号通路主要与非酒精性脂肪肝途径有关,其次与胰岛素抵抗和细胞代谢有关,此外还与免疫途径、肝炎途径和致癌途径有关。为今后实施加味泽泻汤治疗NAFLD实验研究提供了方向。

李盛楠[10](2020)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影响因素,为高危人群的筛查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唐山市传染病医院住院明确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初治患者133例为病例组(CHB+NAFLD组),选取同期于唐山市传染病医院住院明确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初治患者139例为对照组(CHB组)。病例组及对照组中各有40例患者行肝组织病理检查,对两组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收集两组患者可能与CHB合并NAFLD相关的影响因素,如患者的年龄、性别、慢性病史情况、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情况、初次血清学指标、初次腹部超声及肝脏瞬时弹性硬度检查(LSM、CAP)结果。初次血清学指标包括肝功能指标(ALT、AST、GGT、TBi L、DBi L、ALB)、脂代谢指标(TG、TC、HDL-C、LDL-C、Ap0A1、Ap0B)、空腹血糖(FBG)、尿酸(UA)、肝纤维化四项(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Ⅳ型胶原、层粘蛋白、透明质酸)、乙肝两对半及HBV DNA结果;应用SPSS17.0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CHB合并NAFLD的影响因素。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比较显示,病例组及对照组在年龄(t=0.979,P=0.328)、性别(χ2=1.364,P=0.243)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间BMI(27.74±3.91 vs 24.06±4.04,t=-7.610,P<0.001)、慢性病史情况(χ2=7.253,P=0.007)、ALT(125.08±389.17 vs 57.59±36.99,t=-1.991,P=0.048)、AST(68.09±181.86 vs 35.97±18.56,t=-2.027,P=0.045)、GGT(72.75±92.44 vs 32.01±16.41,t=-5.009,P<0.001)、TG(1.71±0.99 vs1.21±0.85,t=-4.467,P<0.001)、HDL-C(1.41±0.38 vs 1.52±0.38,t=2.254,P=0.025)、FBG(6.55±2.19 vs 5.61±1.19,t=-4.329,P<0.001)、UA(345.80±57.81 vs 296.41±64.10,t=-6.664,P<0.001)、HBc Ab(339.22±222.20 vs458.12±199.85,t=4.644,P<0.001)、HBV DNA(3.99±2.33 vs 4.62±2.34,t=2.141,P=0.033)、PCIII(105.51±77.64 vs 170.17±210.23,t=3.392,P<0.001)、IV-C(111.06±99.65 vs 156.30±170.69,t=2.683,P=0.008)、LN(98.52±64.41 vs 168.11±172.66,t=4.440,P<0.001)、LSM(7.55±4.13 vs9.82±7.18,t=3.218,P=0.001)、CAP(257.94±55.33 vs212.07±53.06,t=-6.978,P<0.001)、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这些指标与CHB患者发生NAFLD有关系。同时在CHE、TBi L、DBi L、ALB、TC、LDLC、Ap0A1、Ap0B、HA、HBs Ag、HBs Ab、HBe Ag、HBe Ab等指标方面,两组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分析显示BMI(OR=5.607,95%CI:2.434-12.914)、ALT(OR=3.562,95%CI:1.013-12.528)、GGT(OR=31.517,95%CI:6.236-159.282)、TG(OR=3.861,95%CI:1.549-9.625)、FBG(OR=4.148,95%CI:1.757-9.966)、UA(OR=3.338,95%CI:1.520-7.334)、PCIII(OR=5.556,95%CI:1.538-20.069)、CAP(OR=32.019,95%CI:8.866-115.631)、合并慢性病(OR=38.287,95%CI:8.666-169.154)为CHB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而AST(OR=0.065,95%CI:0.012-0.364)及HBc Ab(OR=0.181,95%CI:0.077-0.423)的升高不增加CHB合并NAFLD的风险。4在肝组织脂肪变程度分级、炎症活动分级、纤维化分期三个方面,两组患者病理结果有显着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BMI、ALT、GGT、TG、FBG、UA、PCIII、CAP、合并慢性病为CHB合并NAFLD的危险因素。2 AST及HBcAb的升高不增加CHB合并NAFLD的风险。3合并NAFLD后CHB患者乙肝病毒复制减弱、肝脏纤维化程度加重。图0幅;表13个;参163篇。

二、433例脂肪肝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433例脂肪肝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3)益气健脾消脂汤治疗新加坡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现代医学(西医)有关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探讨
        1.1 NAFLD病因
        1.2 NAFLD发病机制
        1.3 NAFLD的诊断
        1.4 NAFLD的治疗
        参考文献
    2. 中医学对NAFLD的认识
        2.1 NAFLD相关的古代文献研究
        2.2 现代中医对NAFLD的研究概况
        参考文献
    3. NAFLD中医体质相关研究
        3.1 中医体质学说
        3.2 NAFLD体质类型
        3.3 中医体质学说和NAFLD治疗的相互联系
        3.4 中医体质与NAFLD发病相关性
        3.5 中医体质与治未病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新加坡NAFLD中医体质类型的研究
    1. 研究目的与内容
    2. 病例收集
        2.1 调查样本来源的范围
        2.2 性别分布
        2.3 年龄分布为5个年龄段
        2.4 学历分布
    3. 病例选择
        3.1 诊断标准
        3.2 纳入标准
        3.3 排除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调查表设计及内容
        4.2 调查方法
        4.3 中医体质判定
        4.4 BMI的测定
        4.5 血压的测定
        4.6 理化指标的测定
        4.7 脱落病例处理
        4.8 整理资料
        4.9 统计分析
    5. 结果(患者情况分析)
        5.1 性别与年龄的分析
        5.2 年龄与BMI相关性的比较
        5.3 年龄与脂肪肝病变的轻、中、重程度相关性的分析
        5.4 体质分型特点分析
        5.5 体质与相关性指标的分析
    6. 讨论
        6.1 新加坡NAFLD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的讨论
        6.2 新加坡NAFLD患者中医体质与一般情况相关性的讨论
        6.3 新加坡NAFLD患者中医体质与血脂水平、肝功能指标的讨论
        6.4 中医体质学说与NAFLD治疗的讨论
        6.5 中医体质学说与治未病的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益气健脾消脂汤治疗新加坡NAFLD的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与内容
    2. 研究对象
        2.1 病例来源
        2.2 病例选择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3. 研究方法
        3.1 分组方法
        3.2 治疗方法
        3.3 疗程
        3.4 控制偏倚因素的措施
        3.5 观察指标
        3.6 疗效判定标准
        3.7 整理资料
        3.8 统计分析
    4. 结果
        4.1 基线分析
        4.2 治疗后综合疗效的比较
        4.3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比较
        4.4 治疗前后体重变化的比较
        4.5 治疗前后肝血清转氨酶疗效的比较
        4.6 治疗前后血脂变化的比较
        4.7 治疗前后B超影像显示的比较
        4.8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各项积分的比较
    5. 药物安全性评价及不良反应
    6. 讨论
        6.1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6.2 益气健脾消脂汤方解分析
        6.3 现代药理研究
        6.4 方药疗效机理探讨
        6.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结语
    1. 研究结论
    2. 创新点
    3. 不足之处
    4. 展望
附表
致谢
个人简历

(4)14656例临床试验健康受试者代谢性疾病患病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综述
    2.1 I期临床试验健康受试者
        2.1.1 I期临床试验健康受试者的筛选
        2.1.2 我国I期临床试验健康受试者的特点
    2.2 居民代谢性疾病的研究现状
        2.2.1 世界范围内研究现状
        2.2.2 国内研究现状
    2.3 主要代谢性疾病的流行现状
        2.3.1 超重/肥胖
        2.3.2 血脂异常
        2.3.3 高尿酸血症
        2.3.4 脂肪肝
        2.3.5 高血压
    2.4 临床试验健康受试者代谢性疾病研究现状及意义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诊断标准
    3.4 质量控制
    3.5 统计分析
第4章 结果
    4.1 受试者人口学特征
    4.2 受试者健康状况分析
        4.2.1 代谢性疾病患病率和顺位
        4.2.2 主要代谢性疾病在不同性别、年龄组的分布特征
    4.3 主要代谢性疾病患病影响因素分析
        4.3.1 血脂异常影响因素分析
        4.3.2 高尿酸血症影响因素分析
        4.3.3 脂肪肝影响因素分析
第5章 讨论
    5.1 代谢性疾病患病情况
    5.2 超重/肥胖患病情况
    5.3 血脂异常患病情况
    5.4 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
    5.5 脂肪肝患病情况
    5.6 高血压患病情况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5)针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疗效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 文献质量评估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纳入文献情况
    2.2 有效性
    2.3 生物化学指标
        2.3.1 TC
        2.3.2 TG
        2.3.3 ALT
        2.3.4 AST
    2.4 不良反应发生率
    2.5 发表偏倚
3 讨论

(6)225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证候要素的初步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现代医学相关研究进展
        1.1 MAFLD诊断标准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1.2 MAFLD的发病机制
        1.3 MAFLD的常见并发症
        1.4 MAFLD的治疗
    综述二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的中医研究及多元统计的应用
        2.1 MAFLD的中医认识
        2.2 MAFLD的中医证候相关研究
        2.3 脂肪肝及代谢综合征相关组分的中医治疗
        2.4 多元统计在中医证候研究的运用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标准
        3.1 病例纳入标准
        3.2 病例排除标准
    4. 研究方法
        4.1 MAFLD一般资料及中医证候调查表的制定
        4.2 病例信息采集
        4.3 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
    5. 研究结果
        5.1 MAFLD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5.2 MAFLD中医证候要素研究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一般资料分布
        1.1 性别年龄分布情况分析
        1.2 职业种类、类型及运动、饮食习惯分布情况分析
        1.3 家族史与既往病史分布情况分析
        1.4 腰围及BMI分布情况分析
        1.5 主要理化指标分布情况分析
    2 中医证候要素分析
        2.1 中医舌脉表现分析
        2.2 中医症状因子分析
    3.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泽泻汤提取物三萜类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非酒精性脂肪肝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材料
        1.1.1 仪器
        1.1.2 材料
    1.2 方法
        1.2.1 泽泻汤提取物样品制备
        1.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1.2.3 LC-MS/MS条件
        1.2.4 泽泻汤提取物对细胞活力的影响
        1.2.5 泽泻汤提取物抑制油酸诱导的Hep G2细胞脂肪累积作用实验
        1.2.6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UPLC-MS鉴定泽泻汤三萜类化合物
    2.2 泽泻汤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体外抗非酒精性脂肪肝作用
        2.2.1泽泻汤不同溶剂提取物对细胞活力的影响
        2.2.2 泽泻汤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抑制油酸诱导的Hep G2细胞脂肪累积作用
3 讨论

(8)甘枣宁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试验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方法
        1.研究类型
        2.研究对象
        3.伦理学要求
        4.干预方法
        5.疗效指标
        6.安全性指标
        7.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1.一般情况
        2.主要疗效指标
        3.次要疗效指标
        4.安全性评价
    四、讨论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甘枣宁颗粒对高脂饮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与分析
        4.讨论
    实验二 甘枣宁颗粒对高脂饮食大鼠血清中脂质代谢指标的影响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与分析
        4.讨论
    实验三 甘枣宁颗粒对高脂饮食大鼠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与分析
        4.讨论
    实验四 甘枣宁颗粒对高脂饮食大鼠肝组织中脂质积累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与分析
        4.讨论
    实验五 甘枣宁颗粒对高脂饮食大鼠肝组织中AMPK/PGC-1α和AMPK/NF-κB通路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1.实验材料
        2.实验方法
        3.实验结果与分析
        4.讨论
结论
创新性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工作情况说明
致谢
综述 AMPK/PGC-1α和AMPK/NF-κB通路在肝脏疾病中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9)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加味泽泻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现代医学对NAFLD的认识
        1.1 NAFLD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1.2 NAFLD的发病机制
        1.3 NAFLD的治疗
    2. 祖国医学对NAFLD的认识
        2.1 病名
        2.2 病因病机
        2.3 中医治疗
    3. 中药取效机制研究进展
        3.1 整方研究
        3.2 单体研究
        3.3 网络药理学研究
    4. 网络药理学的发展与进展
        4.1 网络药理学的概念
        4.2 网络药理学的提出背景
        4.3 网络药理学在中医药方面价值研究
        4.4 讨论与小结
    5. 加味泽泻汤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NAFLD治疗的价值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加味泽泻汤治疗NAFLD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材料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加味泽泻汤中化学成分的收集
        2.2 化学成分的筛选
        2.3 靶点的收集
        2.4 “化合物-疾病靶点”网络图的构建与分析
        2.5 靶点的互作与分析
        2.6 GO生物过程富集分析
        2.7 KEGG通路富集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加味泽泻汤治疗NAFLD理论探讨
    2. 加味泽泻汤治疗NAFLD取效机制
        2.1 胰岛素抵抗
        2.2 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
        2.3 肝脏脂质代谢异常
        2.4 炎症因子
    3. 生物过程分析
    4. 通路富集分析
    5. 结论
    6.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泽泻汤加减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医案二则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10)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1 病例组及对照组的选择
        1.1.2 研究方法
        1.1.3 统计学方法
    1.2 结果
        1.2.1 病例组与对照组性别及年龄的比较
        1.2.2 单因素分析
        1.2.2.1 病例组与对照组BMI及慢性病史比较
        1.2.2.2 病例组与对照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1.2.2.3 病例组与对照组脂代谢指标比较
        1.2.2.4 病例组与对照组乙肝病毒指标比较
        1.2.2.5 病例组与对照组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1.2.2.6 病例组与对照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比较
        1.2.3 多因素分析
        1.2.4 两组患者肝组织病理结果比较
    1.3 讨论
        1.3.1 CHB合并NAFLD的影响因素
        1.3.2 CHB合并NAFLD对乙肝病毒复制的影响
        1.3.3 CHB合并NAFLD对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的影响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2.1 CHB合并NAFLD的流行病学
    2.2 CHB合并NAFLD的发病机制
    2.3 CHB合并NAFLD的影响因素
        2.3.1 CHB合并NAFLD的环境影响因素
        2.3.2 CHB合并NAFLD的遗传影响因素
    2.4 CHB合并NAFLD的临床特征
        2.4.1 生化指标学特征
        2.4.2 乙肝病毒指标学特征
        2.4.3 对肝脏纤维化的影响
    2.5 CHB合并NAFLD的诊断
    2.6 CHB合并NAFLD的治疗
    2.7 CHB与 NAFLD的相互影响
        2.7.1 CHB对 NAFLD的影响
        2.7.2 NAFLD对 CHB的影响
    2.8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A 调查表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四、433例脂肪肝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临床管理指南(2022)[J].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2(01)
  • [2]乙醛脱氢酶2基因多态性在人群中的分布特点及其与肝脏生化学及脂质代谢之间的关系[J]. 毛春杰,李颖怡,郭翠芬,章瑞南,汪余勤,曹海霞. 现代实用医学, 2021(12)
  • [3]益气健脾消脂汤治疗新加坡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研究[D]. 缪文茹.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14656例临床试验健康受试者代谢性疾病患病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 张萌萌. 吉林大学, 2021(01)
  • [5]针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疗效Meta分析[J]. 崔滋欣,潘甜甜,李佳韵,魏佩瑶,叶峰.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2021(01)
  • [6]225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证候要素的初步探析[D]. 董丹阳.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7]泽泻汤提取物三萜类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非酒精性脂肪肝作用研究[J]. 常晓燕,李壮壮,吴嘉硕,金唯一,石钺.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21(01)
  • [8]甘枣宁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试验和实验研究[D]. 彭浩.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5)
  • [9]基于网络药理学的加味泽泻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机制研究[D]. 耿高峰.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10]慢性乙型肝炎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因素分析[D]. 李盛楠.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433例脂肪肝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