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预报检系统 减化企业报检手续(论文文献综述)
刘彦[1](2016)在《服务型政府视角下我国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流程优化问题研究 ——以N局口岸为例》文中指出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公众社会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和多样化,面对各个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我国政府不得不加快政府改革和创新的脚步,进行政府流程的改进和优化,以"公众需求"为核心,建设以顾客为导向的便利、高效、人性化的服务型政府,抓住机遇,战胜挑战,为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创造必要条件。检验检疫部门作为政府部门中的出入境技术执法部门,无论是顺应国内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发展潮流,还是应对国际经济贸易快速发展带来的诸多问题,都必须推行机构改革,加快部门内部业务流程的改进和优化,以及与其他通关部门合作流程的改进和优化,提高通关效率,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促进对外贸易经济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本文在服务型政府视角下,通过理论阐述、文献和比较研究等方法,将政府流程优化理论引入到检验检疫工作中,研究我国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流程优化问题。首先论述了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其次,以N局口岸为例,介绍了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流程现状,并从机构设置、职能设置、流程设置、组织结构、绩效体系及信息系统六个方面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流程优化的动因和可行性;最后,提出了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流程优化的目标及原则,并针对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流程优化的对策。突破从行政职能、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等单一方面对检验检疫流程再造或优化的研究,突出系统化研究,为检验检疫部门进行流程优化提供了新思路。
张哲豪[2](2015)在《保税港区综合信息平台系统建设研究 ——以宁波梅山保税港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在以数字和信息化成为社会重要组成部分的当今,如何使用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生产力成为越来越重要因素。作为国内目前除自贸区以外,开放层次最高、政策最优惠、功能最齐全的海关特殊监管区,传统的业务模式和通关流程,不仅耗费资源,更是一定程度上阻碍物流通关效率的提升。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在现有政策和管理基础上,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业务系统成为推动大通关业务的主要手段。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综合信息平台是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管委会根据市政府明确的“宁波特色、上海框架”为总体目标,在宁波市口岸办牵头研究《口岸监管模式创新课题》成果的引领下建设的提供企业服务、园区管理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上海亿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通过竞标,承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综合信息平台项目。本人在项目建设期间,作为业主项目经理,负责项目整体建设工作。本文以此项目实际背景,阐述开展的相关工作。本文首先就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的业务管理模式、通关模式及主要业务流程进行介绍,对各系统基本功能进行分析并总结,并结合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实地情况,深入细致进行用户需求调研及分析,规划系统功能模块。其次,对项目核心技术进行分析和研究,设计并构建基于J2EE技术框架、应用面向对象设计和开发方法对数据交换中心、一单多报、船勤统一申报等功能模块进行详细设计和分析,并对其中核心功能进行实现。最后,总结了前期所做工作,并对下阶段工作进行展望与部署。目前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综合信息平台己通过国家海关总署牵头的联合验收,进入实际运营阶段,期间系统运行稳定,业务流程顺畅,达到了设计要求。
何斌[3](2014)在《检验检疫信用放行机制构建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当前我国进出口面临各种严峻挑战的形势下,政府和企业迫切要求检验检疫机构转变观念,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兼顾“安全”和“便利”,不断提高通关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通关放行机制的建立体现了检验检疫部门服务经济发展的能力水平,决定了社会对检验检疫执法工作的认同度。过去检验检疫通关放行机制针对进出口货物“批”,存在不科学、不合理、不便捷诸多问题,新形势下要求检验检疫机关准确把握职能定位,解放思想,敢于实践,解决检验检疫监管与物流速度之间的矛盾,重建新的适应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放行机制。本文分析了现行检验检疫通关放行机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建立在企业信用和产品风险评价基础上的信用放行机制,从管控进出口“批”到管“企业信用”、“产品风险”,从管“微观”到管“宏观”,将监管重心从事前转移到事中、事后,更好地履行检验检疫工作职能,目的是为建立符合检验检疫改革方向、满足进出口需求的通关工作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为提高检验检疫通关放行速度和成效找出科学方法,从而调动我国进出口企业的积极性,促进我国经济的更快发展。
宋志平[4](2013)在《基于BPR理论的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通关流程优化研究 ——以S口岸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和资源全球性流动,国际贸易越来越频繁。特别是加入wTO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量大幅增长,贸易便利化问题,即简化和协调货物贸易在国际贸易各项活动中所涉及到的各种程序,越来越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检验检疫作为货物进出口环节的重要一环,通关效率与便利程度对贸易便利化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加强内部管理,优化通关作业流程是提高通关效率的重要途径。本研究运用BPR理论,借鉴其他相关研究成果,结合S检验检疫局的特点,以出入境货物作为特定研究对象,从业务流程、公众需求、机构职能及设置、信息化建设等多个方面入手,深入业务细节和具体操作,提出了无纸化、简化、自动化、分类通关及重建信息化系统和组织机构等一系列具体的、可操作的、可实现的目标和实施方案,重点研究了无纸化、自动化通关、分类通关及其在现行信息化框架下的实现路径。
史秀鹏[5](2012)在《铁路物流电子商务系统服务模式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日益转变,我国铁路货运市场特征和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铁路货运服务需要适应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扩大经营范围、完善服务功能、提高信息化水平,由传统货运向现代综合物流服务转变,以适应信息社会多元化的市场需求和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为此,2011年以来,铁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加快推进货运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为客户提供网上需求受理渠道和远程业务办理方式,将与货物运输高度关联的物流服务纳入办理范围,铁路物流发展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但目前,铁路物流服务功能单一、信息化水平低、协同运作能力差、资源配置效率低、市场竞争力弱,严重影响和制约了铁路货运电子商务平台下物流服务功能的实现和发展。因此,研究铁路物流电子商务发展策略,明确服务模式,制定实施策略,以技术创新突破体制机制阻碍、促进物流协同运作、优化资源合理配置,对于推动铁路“站到站”运输向“门到门”物流服务升级,加快铁路传统货运向现代综合物流服务发展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总结,对铁路物流电子商务系统总体方案、服务模式、实施建议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和深入探索,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梳理了国外铁路、国际快递、国内物流企业物流电子商务系统的发展状况,并提出相关借鉴与启示,探讨了物流电子商务系统的服务模式内涵,阐述了铁路物流电子商务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属性特征。(2)通过对铁路局物流企业问卷和实地调研,研究了铁路物流电子商务系统的需求分析和发展定位,从总体功能、目标定位、服务对象、总体架构等方面提出了铁路物流电子商务系统总体方案。(3)基于价值链、价值网建模,设计出15种铁路物流电子商务系统的服务模式,分析了每种模式的属性特征及参考原型;构建了3大类62项特征评价指标,运用物元可拓综合评价法对此15种服务模式进行物元关联度测算,据此制定出铁路物流电子商务系统重点发展的服务模式及其实施步骤。(4)提出加强市场营销和宣传推广、线上办理与线下辅助协同服务、铁路货运与物流服务协同运作、虚拟物流联盟KPI评估管控、物流功能模块化有机融合5项铁路物流电子商务系统服务发展的实施建议。
林立[6](2012)在《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恰逢经济全球化快速推进的历史时期,得益于我国坚持实施出口导向和积极引进外资的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得力,我国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之一,从一个贸易小国成长为贸易大国。然而,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面临挑战。特别是金融危机以来,外贸发展整体上面临巨大困难,由原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变成了基本持平甚至负增长。加工贸易企业面临多重外部压力叠加。而且中国加工贸易企业的同质化问题严重。破解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问题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目前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研究以及企业实践尚不完善,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因此,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转型升级”,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培养和发展的路径。基本分析框架就是“环境——资源——路径(能力培养和发展的路径)”。本文研究沿着市场结构(转型升级的模式)-企业行为(转型升级的能力构建)-企业绩效(转型升级效果评价)的思路展开,从提升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的创新战略和能力培养的视角,试图探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本质;二是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环境;三是如何培养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四是如何提升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对绩效的作用;五是政府如何促进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这是全文的研究基础和出发点。讨论加工贸易企业的概念和特征,分析了“转型”与“升级”的本质。阐述了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研究的必要性,并提出本文的研究重点,然后说明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最后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的介绍。第二部分(第一章、第二章)主要是理论研究。第一章文献回顾和研究框架。梳理了转型升级的文献。第二章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环境分析。分析了汇率、劳动力、产业等外部因素。国际竞争的压力、市场集中度偏低,未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和同质竞争是我国加工贸易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从需求和供给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障碍。第三部分(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是实证研究。第三章相关国家和地区转型升级的过程和启示第四章转型升级的宏观战略研究。从三个层面(国家层面、行业管理层面、加工贸易企业)和两个维度(需求维度和供给维度)阐述了政府在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提出了中国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包括整体的政策体系,以及相关各项政策。第五章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研究。在更广泛的意义上验证创新能力与创新效果之间的关系。创新能力和企业绩效之间存在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有可能更多地通过降低运作成本、提升内部运作效率、规模扩张等途径得以实现。第六章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提出了基于双升级模式下的产业链的变化、加工贸易企业技术创新的变化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两个重要驱动力,并基于此划分出四类转型升级基本维度,分别是企业形态优化维度、市场结构优化维度、经营模式优化维度、自主知识产权优化维度。第四部分(第七章、第八章)是研究结论和附录的调查个案。第七章完善转型升级的政策和监管。公共政策对加工贸易企业的转型升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海关的监管和执行力度也显得非常重要。概括本文的重要结论,对理论和实践贡献及创新点,然后指出研究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对今后研究方向的展望。第八章几个省市推进转型升级的调查。附录了本次实地调查研究中,有代表性的地区的宏观政策及效果。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1)研究内容的创新。以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为核心,对加工贸易的宏观战略和企业战略等核心能力进行分析;(2)研究方法的创新。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相比,最大的不足是理论分析多、实证检验少。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建立自己的分析框架,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深度的案例研究和计量分析对假设加以验证,力求增强研究结论的说服力。
薛明华[7](2012)在《出口企业电子监管系统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当今世界,经济、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我们生活的地球正变成一个“地球村”。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不同经济体之间日益紧密的联系架设了新的“桥梁”,同时也对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带来了不小的冲击,直接催生了电子政务的出现。基于网络平台的电子政务系统的运用,将有力推动政府在行政架构、运转方式、运行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从而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但是,在电子政务系统的推行过程中,由于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之间所存在的异构性和自治性,给不同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工作协同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以出口企业电子监管系统的研究与设计为研究目标,来深入探讨电子政务在我国检验检疫领域的应用。近几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猛,如何提高口岸的工作效率,全面实施“大通关”战略是各级政府和外贸企业共同关心的话题。如何提高进出口检验检疫的监管效能,促进企业进出口贸易发展是一项重要而又十分紧迫的课题。在我国电子政务高速发展的环境下,为进一步方便进出口企业、加快报检通关速度,我国检验检疫部门在全系统大力实施“科技兴检”战略,积极推广电子申报、电子转单、电子监管、电子放行,特别是电子监管这一环节。本文结合中国检验检疫现状,研究电子监管在检验检疫中的运用及其流程设计。概述了国内外电子监管的研究现状,研究的基础理论以及电子监管的原则与目标,指出电子监管的背景和重要意义,从马鞍山市出口商品检验检疫的实际情况扼要指出本研究的研究内容和思路。本文详细论述了出口产品电子监管系统的结构设计,以及实现检验检疫电子监管的基本条件和假定。对电子监管的建模流程和监管的业务工作过程进行流程设计,对电子监管的安全性设计进行研究。本文还对电子监管系统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分析了电子监管与进出口企业的关系,以及实现电子监管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并就电子监管运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讨。
吴杨[8](2011)在《陕西检验检疫局业务流程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日趋明了的世界市场自由贸易与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加速了企业经营外部环境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的暴增,并对企业提出了快速响应和弹性运作的不断变革要求,当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根本性地再思考业务流程,是树立核心竞争力和保持竞争优势的惟一出路时,这一信念导致了近乎疯狂的业务流程再造热。企业发展的历史就是管理流程不断优化的过程。对于政府机构来说,同样面临着经济增长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多的机构开始尝试着进行变革,改变过去“管”、“卡”、“限”的管理模式,逐渐的向“服务型”机构进行转变。如何通过业务流程优化,去实现这种转变,更好的为大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呢,这是政府机构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也是陕西检验检疫局面临的问题。本人从事检验检疫工作6年有余,了解“三检合一”以来检验检疫机构组织的变革与发展,这些变革在初期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检验检疫机构业务量的剧增,各类矛盾逐渐突显出来:部门职能定位不够清晰、人力资源矛盾、信息化手段落后、监管模式缺乏等等。为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建设智能型、高效性、服务型检验检疫机构,检验检疫业务流程需要进行更好、更新的优化设计,要将“科技兴检”、“科学监管”的理念更好地运用于业务流程中,解放人力,提高工作效率。本论文在分析陕西检验检疫局业务流程的基础上,利用当今企业管理界颇为流行的业务流程再造理论,以流程优化为主线,指出陕西检验检疫局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实施流程优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述基于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管理思想,从流程环节、流程速度、监管模式、信息系统、人力资源和硬件设施等六个方面入手,构建了适合陕西检验检疫局实际情况的业务流程优化方案和实施原则,提出创新性的监管理念,消除不必要的重复性工作,减少环节间的延迟,从而优化整个流程。陕西检验检疫局业务流程优化方案的提出,提升了管理团队的协同效应,为国内同行实施流程的优化和资源整合提供了参考。
吕宇[9](2008)在《电子报检系统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进出口贸易占国家GDP的比重越来越大。在进出口贸易中,对进出口商品的检验检疫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货物的质量出现了问题,有可能导致贸易争端,影响到国家经济的正常发展。传统报检业务是报检员手工填写报检单,交到质量检验检疫局做申报。必须等待质量检验检疫局审核通过后,拿到审核后的报检单,才可以通关。这种传统的业务方式,严重依赖于报检员和审单员,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不好追查原因。并且其效率低下,误差率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进出口业务的发展。所以,质量检验检疫局对于采用新的电子化报检模式有了迫切的业务需求。本文针对电子化报检业务模式,对基于微软的.Net平台的电子报检客户端的各项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一个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电子报检系统客户端。系统基于业内推崇的三层系统架构,分为显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在显示层实现了MVC模式,将Modle、View、Controller分离,通过Observer模式,把一对多对象之间的通知依赖关系的变得更为松散,大大地提高了程序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也很好的符合了开放-封闭原则。业务逻辑层抽象了业务规则引擎,使得对于业务的变化可以达到动态加载动态支持,这样使业务与操作得到了清晰的分离,并减少了对于系统的后期维护工作。数据访问层通过ADO.Net采用了Factory设计模式,通过对配置文件的修改,可以方便的切换后台连接的数据库类型,使其可以应用部署到各种环境。客户端系统与服务器的通讯,根据业务的不同,实现了两种通讯模式,一是基于oRdex平台的SMTP和POP3协议通讯,另一是基于WebService的通讯。客户端系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通讯机制。本文还应用面向对象的系统设计方法、UML统一建模语言以及关系/对象映射技术(O/R Mapping),对电子报检业务做了详尽的业务分析。
卢宝贤[10](2007)在《基于移动agent的电子报检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电子报检是指报检人使用电子报检软件通过检验检疫电子业务服务平台将报检数据以电子方式传输给检验检疫机构,经CIQ2000业务管理系统和检务人员处理后,将受理报检信息反馈给报检人,实现远程办理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的行为。实行电子报检是提高口岸工作效率,适应大通关政策的主要方式。本文首先根据现行各种电子报检软件的优缺点以及移动agent技术的特点,分析了采用移动agent技术实现电子报检系统的可行性,并采用IBM Aglet平台实现移动agent的关键技术。设计了报检企业信用分析体系模型,在分析BP神经网络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报检企业信用度分析算法,并使用JAVA语言实现并验证了该算法,实现了该算法与系统的有机结合。分析了基于移动agent的电子报检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采用JAVA语言实现RSA算法和MD5算法,对数据进行了有效的保护。最后,本文采用B/S结构和JSP技术实现了系统的框架,使之能够在网络上灵活运用。
二、建立预报检系统 减化企业报检手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建立预报检系统 减化企业报检手续(论文提纲范文)
(1)服务型政府视角下我国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流程优化问题研究 ——以N局口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
1.1.2 论文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创新与不足 |
1.4.1 预期的创新点 |
1.4.2 存在的不足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出入境检验检疫 |
2.1.2 政府流程再造 |
2.1.3 服务型政府 |
2.2 理论基础 |
2.2.1 政府流程优化理论 |
2.2.2 政府流程优化与服务型政府 |
2.2.3 服务型检验检疫工作的流程优化 |
第3章 N局口岸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流程存在的问题 |
3.1 N局口岸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流程现状 |
3.1.1 机构概况及职能 |
3.1.2 "六个一"流程管理模式 |
3.1.3 典型的"金字塔—鸽笼式"科层制组织结构 |
3.2 N局口岸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流程存在的问题 |
3.2.1 地域性机构设置增加流程时间 |
3.2.2 管理型职能设置影响流程设计 |
3.2.3 串联式流程设置阻碍流程效率提升 |
3.2.4 科层制组织结构减缓流程效率 |
3.2.5 绩效体系不健全导致流程保障缺失 |
3.2.6 信息系统不完善制约流程效率 |
第4章 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流程优化的动因和可行性分析 |
4.1 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流程优化的动因 |
4.1.1 内部动因——服务型政府建设 |
4.1.2 外部动因——经济贸易便利化 |
4.2 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流程优化的可行性 |
4.2.1 服务型政府建设改善了行政环境条件 |
4.2.2 境外相关通关流程优化实践提供了经验借鉴 |
4.2.3 国内自贸区检验检疫改革提供了经验借鉴 |
第5章 N局口岸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流程优化的对策 |
5.1 N局口岸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流程优化的目标及原则 |
5.1.1 N局口岸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流程优化的目标 |
5.1.2 N局口岸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流程优化的原则 |
5.2 N局口岸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流程优化的对策 |
5.2.1 开启"一站式"服务 |
5.2.2 加快职能转变 |
5.2.3 优化流程模式 |
5.2.4 改革组织结构 |
5.2.5 健全绩效体系 |
5.2.6 完善信息系统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后记 |
(2)保税港区综合信息平台系统建设研究 ——以宁波梅山保税港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项目背景 |
1.1.1 宁波-舟山港概况 |
1.1.2 梅山保税港区概况 |
1.1.3 项目建设目标 |
1.1.4 项目建设原则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现状分析 |
1.2.2 国外现状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1.4 论文各部分的内容安排 |
第二章 相关技术路线及架构 |
2.1 综合信息平台系统技术概要 |
2.2 SOA技术体系 |
2.3 ESB技术体系 |
2.4 J2EE开发技术 |
2.5 基于IBM WEBSPHERE MB的数据交换技术 |
2.5.1 应用系统整合趋势 |
2.5.2 企业整合系统(EAI)的总体框架 |
2.5.3 MessageBroker介绍 |
2.6 基于IBM WEBSPHERE MQ的数据传输技术 |
2.6.1 Websphere MQ典型架构 |
2.6.2 Websphere MQ工作原理 |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
3.1 业务现状分析 |
3.1.1 业务管理模式 |
3.1.2 通关模式 |
3.1.3 宁波梅山保税港区规划情况 |
3.2 用户对象需求分析 |
3.2.1 口岸监管部门 |
3.3 业务需求分析 |
3.3.1 管委会管理需求 |
3.3.2 政府监管业务需求 |
3.3.3 保税港区入驻企业业务需求 |
3.4 业务功能需求分析 |
3.4.1 数据交换中心 |
3.4.2 综合信息平台门户 |
3.4.3 保税港区物流服务平台 |
3.5 保税港区政策及管理流程分析 |
3.5.1 保税港区政策调整方向 |
3.5.2 海关现行监管模式 |
3.5.3 检验检疫监管分析 |
3.5.4 海事监管流程分析 |
3.5.5 边检监管流程分析 |
第四章 系统设计 |
4.1 保税港区综合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 |
4.1.1 系统设计原则 |
4.1.2 设计思路 |
4.1.3 核心系统构成 |
4.2 设计特点 |
4.2.1 规范性 |
4.2.2 可靠性 |
4.2.3 先进性 |
4.2.4 兼容性 |
4.2.5 扩展性 |
4.2.6 完整性和内容的详实性 |
4.2.7 安全性 |
4.3 总体逻辑架构 |
4.4 系统总体设计 |
4.5 数据中心 |
4.5.1 数据交换中心 |
4.6 综合信息平台门户 |
4.6.1 一站式服务门户网站 |
4.6.2 企业基础信息共享 |
4.6.3 公共信息查询 |
4.6.4 一单多报 |
4.6.5 应用与整合 |
4.6.6 与其他系统的接口 |
4.7 保税港区物流服务平台 |
4.7.1 口岸物流业务管理功能 |
4.8 与海关系统集成方案 |
4.8.1 方案概述 |
4.8.2 数据流转 |
4.8.3 系统设计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6.1 工作总结 |
6.2 未来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3)检验检疫信用放行机制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的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关于信用管理方面的研究 |
(二)关于检验检疫制度和业务方面的研究 |
三、研究方法 |
(一)文献研究法 |
(二)问卷调查法 |
(三)访谈法 |
四、研究内容 |
五、创新之处及研究的局限 |
(一)研究角度创新 |
(二)研究方法创新 |
第一章 概念的界定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
1.1 概念的界定 |
1.1.1 质量信用的涵义 |
1.1.2 信用放行的涵义 |
1.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1.2.1 信用理论 |
1.2.2 服务型政府理论 |
1.2.3 公共治理理论 |
1.2.4 无缝隙政府理论 |
第二章 苏州检验检疫放行模式的运作实践 |
2.1 我国检验检疫放行模式的现况 |
2.2 苏州检验检疫放行模式的改革措施 |
2.2.1 开展信用等级评定 |
2.2.2 开展风险等级评定 |
2.2.3 建立动态监管规则 |
2.2.4 整合信息化系统 |
2.2.5 内部流程再造 |
2.2.6 部门职能转变 |
2.2.7 加强关检协作 |
2.3 苏州检验检疫放行模式改革取得的成效 |
2.3.1 提高监管有效性 |
2.3.2 提高工作效率 |
2.3.3 提高企业满意度 |
2.3.4 降低企业成本 |
第三章 我国检验检疫放行模式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问卷调查的实施 |
3.1.1 调查对象的选取 |
3.1.2 问卷内容的设计 |
3.2 访谈调查的实施 |
3.2.1 访谈对象的选取 |
3.2.2 访谈内容的设计 |
3.3 现行检验检疫放行模式存在问题 |
3.3.1 检验检疫部门的信用管理相对落后 |
3.3.2 检验检疫监管重点不突出 |
3.3.3 “批”管理重微观轻宏观 |
3.3.4 检验检疫通关手续便捷性不够 |
3.3.5 检验检疫业务流程信息化程度低 |
3.4 检验检疫放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4.1 制度落后,顶层设计存在不足 |
3.4.2 模式陈旧,促进发展的功能不够 |
3.4.3 观念陈旧,缺乏前瞻性规划 |
第四章 检验检疫信用放行机制构建的措施与建议 |
4.1 合理设计信用放行的标准 |
4.1.1 突出监管重点 |
4.1.2 改革“批”管理模式 |
4.2 完善运行信息化技术支撑体系 |
4.2.1 整合信息化系统 |
4.2.2 实现全业务流程无纸化 |
4.2.3 业务管理规则化 |
4.2.4 移动工作终端 |
4.3 建立软件制度激励机制 |
4.3.1 信用信息采集制度 |
4.3.2 信用评级结果应用制度 |
4.3.3 关检协作制度 |
4.3.4 转变服务模式 |
4.4 完善信用放行机制的保障机制 |
4.4.1 约束机制 |
4.4.2 观念性转变 |
4.4.3 职能转变 |
4.4.4 配套制度的完善 |
4.4.5 长效运行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件 |
致谢 |
(4)基于BPR理论的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通关流程优化研究 ——以S口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 |
(二) 文献综述 |
(三)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二、BPR理论、技术和工具 |
(一) BPR理论 |
(二) BPR技术和工具 |
三、S口岸货物检验检疫通关流程现状 |
(一) 机构设置 |
(二) 业务流程描述 |
(三) 业务流程分析 |
(四) 业务系统分析 |
四、S口岸货物检验检疫通关流程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 电子化程度较低 |
(二) 自动化程度不高 |
(三) 信息化建设不完善 |
(四) 流程设计不科学 |
(五) 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 |
(六) 流程管理的认识不充分 |
五、S口岸货物检验检疫通关流程优化 |
(一) 无纸化 |
(二) 流程简化合并 |
(三) 自动化通关 |
(四) 智能分类通关 |
(五) 信息化系统的重构 |
(六) 组织结构的重构 |
六、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5)铁路物流电子商务系统服务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主要研究背景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
1.2.1 文献检索情况分析 |
1.2.2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3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1.2.4 研究综述基本结论 |
1.3 研究内容与基本思路 |
1.3.1 研究内容 |
1.3.2 基本思路 |
2 国内外物流电子商务系统发展及借鉴 |
2.1 国内外物流电子商务系统发展现状 |
2.1.1 国外铁路电子商务系统发展现状 |
2.1.2 国际快递电子商务系统发展现状 |
2.1.3 国内物流电子商务系统发展现状 |
2.2 国内外经验对我国铁路的借鉴启示 |
2.2.1 针对市场需求,提供多元服务 |
2.2.2 依托信息资源,加强市场营销 |
2.2.3 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客户体验 |
2.2.4 借助信息技术,优化运作管理 |
2.2.5 创新盈利模式,增加利润来源 |
2.2.6 整合拓宽资源,完善平台建设 |
3 物流电子商务服务模式内涵及特征 |
3.1 电子商务及电子商务服务模式 |
3.1.1 电子商务概念 |
3.1.2 电子商务服务模式的含义 |
3.1.3 电子商务服务模式的类别 |
3.2 物流电子商务服务模式内涵 |
3.2.1 物流服务含义分析 |
3.2.2 物流电子商务的含义 |
3.2.3 物流电子商务与电子商务物流的区别 |
3.2.4 物流电子商务服务模式的内涵 |
3.3 物流电子商务服务模式特征 |
3.3.1 铁路物流电子商务构成要素 |
3.3.2 物流电子商务服务产品特征 |
3.3.3 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特征 |
3.3.4 物流电子商务实体功能特征 |
3.3.5 服务模式发展阶段性特征分析 |
4 铁路物流电子商务系统总体方案分析 |
4.1 铁路物流电子商务系统需求分析 |
4.1.1 铁路物流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
4.1.2 物流业务拓展延伸需求分析 |
4.1.3 物流服务质量提升需求分析 |
4.1.4 运营管理水平提升需求分析 |
4.2 铁路物流电子商务系统发展定位分析 |
4.2.1 系统运营服务主体定位分析 |
4.2.2 系统物流服务功能定位分析 |
4.2.3 系统信息集成功能定位分析 |
4.2.4 系统物流业务功能定位分析 |
4.3 铁路物流电子商务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4.3.1 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
4.3.2 系统发展目标定位 |
4.3.3 系统总体功能分析 |
4.3.4 客户群和服务对象 |
4.3.5 系统总体架构方案 |
5 铁路物流电子商务系统服务模式分析 |
5.1 理论基础与思路 |
5.1.1 相关理论 |
5.1.2 研究思路 |
5.2 基于价值链的铁路物流电子商务系统服务模式设计 |
5.2.1 铁路物流电子商务系统服务价值链构建 |
5.2.2 物流电子商务系统价值链下服务模式设计 |
5.2.3 物流电子商务系统价值链下服务模式分析 |
5.3 基于价值网的铁路物流电子商务系统服务模式设计 |
5.3.1 铁路物流电子商务系统服务价值网构建 |
5.3.2 物流电子商务系统价值网下服务模式设计 |
5.3.3 物流电子商务系统价值网下服务模式分析 |
5.4 铁路物流电子商务系统服务模式实施重点分析 |
5.4.1 服务模式实施重点分析 |
5.4.2 物元可拓综合评价法 |
5.4.3 指标体系构建 |
5.4.4 物元关联度测算 |
5.4.5 量值结果分析 |
6 铁路物流电子商务系统服务发展实施建议 |
6.1 加强市场营销和宣传推广 |
6.2 线上办理与线下服务协同 |
6.3 运输与物流服务协同运作 |
6.4 虚拟物流联盟KPI评估管控 |
6.5 物流功能模块化有机融合 |
7 主要研究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参考文献 |
附录A:调查问卷 |
附录B:测算数据表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6)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 |
一、 论文的研究思路 |
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三节 “环境——资源(能力)——路径”研究框架 |
第一章 文献回顾和研究框架 |
第一节 企业战略理论以及分析框架 |
一、 环境学派 |
二、 资源学派 |
三、 战略联盟 |
第二节 有关加工贸易的文献回顾 |
一、 加工贸易概念 |
二、 制约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因素分析 |
三、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途径研究 |
第二章 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环境分析 |
第一节 加工贸易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 |
第二节 基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分析 |
一、 宏观层面:政策平台的构建 |
二、 中观层面:行业环境的培育 |
三、 微观层面:企业能力的提升 |
第三章 相关国家和地区转型升级的过程和启示 |
第一节 新加坡的经验和启示 |
第二节 澳门手信业的发展过程和启示 |
第四章 关于转型升级的宏观战略研究 |
第一节 整体推进战略 |
一、 进口与出口相协调 |
二、 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协调 |
三、 数量和质量协调 |
四、 劳动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协调 |
第二节 循序渐进战略 |
一、 基于全球价值链环节的递进 |
二、 基于地区梯度转移的递进 |
三、 基于产业内升级换代的递进 |
第三节 区别对待战略 |
第四节 重点突破战略 |
第五章 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研究 |
第一节 干中学习战略 |
一、 个人层面的“干中学习” |
二、 组织层面的“干中学习” |
第二节 先易后难战略 |
一、 增量部分可先行转型升级 |
二、 存量部分可局部转型升级 |
第三节 稳中求进战略 |
一、 以订单为基础的业务转型升级 |
二、 以经济发展潜力为基础的市场转型升级 |
三、 以产业发展阶段为基础的产业升级转型 |
第四节 立足创新战略 |
第六章 企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 |
第一节 研究假设 |
一、 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可管理性分析 |
二、 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要素的四个维度 |
三、 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要素对企业绩效的作用 |
第二节 研究样本 |
第三节 研究变量测量与研究方法 |
一、 研究变量测量 |
二、 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四节 实证结果 |
一、 数据质量评估 |
二、 测量模型检验 |
三、 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对企业绩效的作用检验 |
第五节 结论与启示 |
一、 企业转型升级必须具有市场结构优化的特征 |
二、 经营模式的优化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作用 |
三、 自主知识产权结构优化正向影响企业 |
四、 相关企业案例 |
第七章 完善转型升级的政策和监管 |
第一节 宏观财政税收政策调整 |
一、 稳步推进加工贸易税收政策的统一 |
二、 尽快明确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税收政策 |
三、 积极引导异地委托加工业务,实现加工贸易梯度转移 |
第二节 关于促进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的措施 |
一、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
二、 以鼓励引导的方式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
三、 提高加工贸易产业水平,优化加工贸易产业布局 |
四、 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
第三节 完善海关监管措施 |
第八章 几个省市推进转型升级政策的调查 |
第一节 重庆市在金融危机前后对加工贸易企业的政策扶持 |
一、 创新内陆加工贸易新模式 |
二、 创新内陆开放物流通行模式 |
三、 引进世界知名企业 |
四、 “走出去”带动外贸发展方式转变 |
五、 金融危机及加工贸易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
第二节 上海市在金融危机前后对加工贸易企业的政策扶持 |
一、 上海市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
二、 对外贸易运行情况 |
三、 重点任务 |
第三节 四川省外贸发展形势和趋势 |
一、 基本情况 |
二、 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
三、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 |
四、 关于开放型经济建设及相关问题 |
附件一 加工贸易企业经营情况及生产能力证明 |
附件二 经营者调查问卷 |
附件三 企业调查问卷 |
附件四 企业数据调查表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出口企业电子监管系统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1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检验检疫领域电子政务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
1.2.2 检验检疫领域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1.3.1 研究内容 |
1.3.2 主要结构安排 |
2 出口企业电子监管系统的方案设计 |
2.1 电子监管系统的设计要求 |
2.1.1 电子监管系统实施的目的 |
2.1.2 出口企业电子监管系统实施的基本条件 |
2.2 电子监管系统的硬件平台构成 |
2.3 电子监管系统的数据库选择 |
2.4 电子监管系统的方案设计 |
2.4.1 出口企业电子监管系统架构设计 |
2.4.2 出口企业电子监管系统分析建模 |
2.5 电子监管系统监管模式与流程设计 |
2.5.1 电子监管系统监管模式 |
2.5.2 出口检验检疫合格评定流程 |
2.6 电子监管系统的体系机构设计 |
2.6.1 总体结构 |
2.6.2 功能结构 |
2.7 实施电子监管的数据录入及参数设定 |
2.7.1 实施电子监管的数据录入方式 |
2.7.2 电子监管系统数据库的设计及监管参数的设定 |
2.8 电子监管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 |
3 电子监管系统主要功能单元模块设计 |
3.1 电子监管系统设计的总体思路 |
3.1.1 电子监管系统的设计目标及意义 |
3.1.2 CIQ2000系统的业务流程分析 |
3.1.3 电子监管系统设计与CIQ2000系统的关系 |
3.1.4 电子监管系统设计的总体流程 |
3.2 电子监管系统功能模块设计的主要内容 |
3.2.1 总局端功能模块的设计内容 |
3.2.2 直属局端功能模块的设计内容 |
3.3 电子监管系统安全性设计 |
3.3.1 数据库安全 |
3.3.2 信息安全 |
4 电子监管系统的调试 |
4.1 电子监管系统的调试 |
4.1.1 无生产批模式系统的局端调试 |
4.1.2 无生产批模式系统的报检调试 |
4.2 电子监管系统的使用结果说明 |
5 结论 |
5.1 总结 |
5.2 电子监管系统存在的缺陷 |
5.2.1 制度层面上的不足 |
5.2.2 操作层面上的不足 |
5.3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陕西检验检疫局业务流程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 |
1.2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2.3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发展趋势 |
1.3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应用现状 |
1.4 选题意义 |
1.5 研究方法和总体思路 |
第二章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综述 |
2.1 业务流程再造理论的基本思想 |
2.2 业务流程再造的本质特点 |
2.3 业务流程再造的作用 |
2.4 业务流程再造的原则 |
第三章 陕西检验检疫局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3.1 陕西检验检疫局概况 |
3.1.1 机构概况 |
3.1.2 业务情况 |
3.1.3 业务管理机制概述 |
3.1.4 业务流程管理模式 |
3.2 陕西检验检疫局业务流程存在的问题 |
3.2.1 陕西检验检疫局业务流程描述 |
3.2.2 检务流程存在的问题 |
3.2.3 施检流程存在的问题 |
3.2.4 财务流程存在的问题 |
3.2.5 其他配套问题 |
3.3 陕西检验检疫局业务流程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分析 |
3.3.2 内部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陕西检验检疫局业务流程优化设计 |
4.1 设计思想及原则 |
4.2 流程优化设计思路 |
4.3 检务流程优化设计 |
4.4 施检流程优化设计 |
4.5 财务流程优化设计 |
4.6 其他配套问题优化设计 |
4.6.1 信息系统问题优化设计 |
4.6.2 监管模式问题优化设计 |
4.6.3 硬件配套问题优化设计 |
4.7 新的业务流程 |
4.8 优化方案的可操作性 |
4.9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陕西检验检疫局业务流程优化方案实施策略 |
第六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电子报检系统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的提出 |
1.1.1 电子报检系统的背景 |
1.1.2 电子报检系统的重要性 |
1.1.3 传统报检业务模式及其弊端 |
1.2 电子报检系统的现状 |
1.2.1 oRdex通讯平台 |
1.2.2 WebService通讯平台 |
1.2.3 软件实现架构模式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 |
1.4 本人所做的工作及文章结构安排 |
第二章 电子报检系统客户端的业务需求分析 |
2.1 电子报检业务应用流程 |
2.1.1 业务应用流程介绍 |
2.1.2 应用系统操作流程介绍 |
2.2 电子报检系统客户端功能需求分析 |
2.2.1 单证管理 |
2.2.2 用户管理 |
2.2.3 基础信息管理 |
2.2.4 配置信息管理 |
第三章 电子报检系统客户端的系统结构设计 |
3.1 电子报检系统整体物理网络拓扑 |
3.2 电子报检系统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关系 |
3.3 电子报检系统客户端的系统整体结构 |
3.3.1 显示层 |
3.3.2 业务处理层 |
3.3.3 数据访问层 |
3.3.4 数据模型层 |
第四章 电子报检系统客户端关键部分详细设计及实现 |
4.1 系统Framework的设计与实现 |
4.1.1 系统Framework的MVC实现 |
4.1.2 NTModuleManager |
4.1.3 自定义控件 |
4.2 规则引擎 |
4.3 功能模块详细设计与实现 |
4.3.1 系统启动 |
4.3.2 启动系统激活系统流程 |
4.3.3 单证过程状态 |
4.3.4 单证存储状态 |
4.3.5 单证有效状态 |
4.3.6 单证编辑 |
4.3.7 保存单证 |
4.3.8 保存并发送 |
4.3.9 查看回执 |
4.3.10 单证审核 |
4.3.11 单证发送与回执接收 |
4.3.12 单证打印 |
4.3.13 单证删除与还原 |
4.3.14 收藏夹 |
4.3.15 配置数据备份与恢复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5.1 系统总结 |
5.2 系统应用情况 |
5.3 系统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基于移动agent的电子报检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电子报检综述 |
1.1 电子报检研究现状 |
1.2 对电子报检软件的评价 |
1.3 推行电子报检的必要性 |
1.4 国内电子报检系统分类方法 |
1.5 本文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2章 人工智能相关理论 |
2.1 移动agent基本理论 |
2.1.1 agent的基本概念 |
2.1.2 多智能体系统(MAS)理论模型 |
2.1.3 移动agent技术介绍 |
2.1.4 移动agent平台 |
2.2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网络) |
2.2.1 BP网络模型 |
2.2.2 网络误差与权值调整 |
2.2.3 神经单元阈值调整 |
2.2.4 BP算法推导 |
2.2.5 BP算法的程序实现 |
第3章 用移动agent设计电子报检系统 |
3.1 设计思想 |
3.2 总体结构 |
3.3 工作流程 |
3.4 报检企业信用度分析模型设计 |
3.4.1 企业综合素质体系模型 |
3.4.2 企业体系认证应用体系模型 |
3.4.3 企业设备状况体系模型 |
3.4.4 输出层结果分类 |
3.5 数据库设计 |
第4章 移动agent在电子报检系统中的实现 |
4.1 系统体系结构 |
4.1.1 接口层 |
4.1.2 代理层 |
4.1.3 数据库管理层 |
4.1.4 数据层 |
4.2 企业的报检请求在电子报检系统中的完成过程 |
4.3 电子报检系统移动agent实现 |
4.3.1 任务实现方式 |
4.3.2 消息通信机制 |
4.4 系统框架实现 |
4.4.1 B/S模式与Aglet |
4.4.2 运行环境与程序的测试 |
第5章 用BP神经网络实现报检企业信用分析 |
5.1 指标标准化处理 |
5.2 模型建立 |
5.3 算法模型的实现 |
5.4 模型分析 |
5.5 模型与系统的结合 |
第6章 电子报检系统中安全性分析与设计 |
6.1 移动agent系统中存在的安全性问题 |
6.1.1 保护agent服务器的安全性 |
6.1.2 保护移动agent的安全性 |
6.1.3 保护移动agent通信的安全 |
6.2 IBM Aglet平台的安全性 |
6.3 电子报检系统的安全性分析与实现 |
6.3.1 数据安全性分析 |
6.3.2 系统数据安全保护的设计 |
6.3.3 系统数据安全保护的实现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致谢 |
研究生履历 |
四、建立预报检系统 减化企业报检手续(论文参考文献)
- [1]服务型政府视角下我国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流程优化问题研究 ——以N局口岸为例[D]. 刘彦. 天津财经大学, 2016(10)
- [2]保税港区综合信息平台系统建设研究 ——以宁波梅山保税港区为例[D]. 张哲豪. 浙江工商大学, 2015(04)
- [3]检验检疫信用放行机制构建研究[D]. 何斌. 苏州大学, 2014(04)
- [4]基于BPR理论的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通关流程优化研究 ——以S口岸为例[D]. 宋志平. 厦门大学, 2013(05)
- [5]铁路物流电子商务系统服务模式研究[D]. 史秀鹏. 北京交通大学, 2012(10)
- [6]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研究[D]. 林立.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2(12)
- [7]出口企业电子监管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 薛明华. 南京理工大学, 2012(07)
- [8]陕西检验检疫局业务流程优化研究[D]. 吴杨.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11(05)
- [9]电子报检系统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D]. 吕宇. 北京邮电大学, 2008(11)
- [10]基于移动agent的电子报检系统的研究[D]. 卢宝贤. 大连海事大学, 20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