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现武汉市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运作(论文文献综述)
刘树枫,高硕[1](2021)在《降费背景下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可持续性测度及政策选择》文中提出2019年5月1日起,我国各省份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原规定的20%降至16%。在我国现阶段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的背景下,文章运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账户收入精算模型分析在养老水平不下降的基础上,降低缴费率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可持续性的影响,经过测算得出:降低缴费比例后,2020年基金结余开始出现赤字,2022年基金累计出现缺口,基金不可能实现在降低缴费率的情况下保证财务可持续性;实施提高工资增长率政策后,基金出现累计赤字的时间向后推迟一年,如果工资增长率高于GDP的2%,2042年基金结余开始由赤字转为正增长;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基金出现累计赤字的时间向后推迟3~20年不等;提高城镇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及推迟退休年龄同时实施,基金在2031—2050年间均不会出现累计赤字,这为保证基金财务可持续发展,进一步降低缴费比率及提高养老水平提供了可能。
雷莹[2](2021)在《老龄化背景下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政策研究 ——以武汉市为例》文中认为
汤晓红[3](2020)在《A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不力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保险基金属于社会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严防社会保险基金流失,保障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性与完整性,直接关系到广大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与社会稳定。我国政府部门出台系列政策,对社会保险基金各个环节进行监管和约束。随着社会保险事业的不断发展,管理服务方式发生变化,给基金监督工作带来新挑战,监督工作面临的任务日益艰巨。一方面要保障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运行与社会保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是监督的作用未真正地体现,基金面临流失的风险。论文从基层的实际情况出发,引入个案考察,以地级市A市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为例,从社会保险基金制度化监督视角分析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不力现象。论文主要采取访谈法加以研究,通过观察各类群体对监督实施的态度,从中解读如何实现整体监督产生的良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政策多元构不成合力、政策执行涉及群体因素难以落实、政策监控过程疏于全程化管理等原因造成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不力现象。研究发现,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的发展完善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大力度对“监督部门的内在因素”、“公众参与的社会因素”、“政府信息共享的互动因素”等方面进行改善和提升,以实现防控社会保险基金风险的目标。
金辉[4](2020)在《可持续发展约束宏观税负视域下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 ——基于国际比较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宏观税负的高低直接关乎国计民生,影响强国富民和稳定发展,是政府、学者和公众关注的焦点。近年来,中国宏观税负高企,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的增长和转型升级,不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宏观税负畸高的主要原因:“分税制”以来,税权分配向中央集中并趋于规范,但事权划分改革止步不前,存在政府事权范围过大、政府间事权重叠严重、事权与支出责任不相适、事权划分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等问题,导致事权与支出责任不断下沉,造成了严重的财政纵向失衡,使得地方财政产生巨大缺口,于是地方政府伸出攫取之手,通过土地财政、乱收费等方式增加收入,极大地推高了宏观税负。因此,在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将宏观税负约束至合理区间,并科学合理地划分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是破解中国财政困局、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关键一环,是切实降低宏观税负、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四个部分。首先,国际比较。在国家结构、经济水平差异的视角下,比较了美、英、俄、蒙四国的政府间事权划分模式,并将4国拓展到81个国家,归纳不同类型国家央、地间事权划分的共性和特性,提炼出若干经验启示;其次,历史、现状与比较。梳理中国央、地间财政关系的历史变迁和现实困境,讨论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现状及其国际比较,为事权划分改革指明方向;再次,理论与实证研究。一是在理论分析中,界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利用Barro模型分析财政支出分权、财政支出结构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机制;二是在实证研究中,利用熵值法构建可持续发展指数,采用跨国数据检验财政支出分权、财政支出结构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使用Lind-Mehlum方法估算地方财政支出比例的最优值,采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变量内生性问题,为重新划分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提供参考依据;最后,重新划分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在可持续发展约束宏观税负的视域下,结合国际经验、现实情况以及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成果,从四本预算分别展开,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将部分事权让渡给市场,进而制定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的重构方案。可能的创新之处:1、借鉴国际经验并基于可持续发展约束宏观税负的视角重新划分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1)将全口径宏观税负、财政支出以及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纳入统一框架进行研究。已有文献中关于政府间事权划分的研究,往往就划分而谈划分,这会产生两个问题。一是支出责任定量划分难以深入。只能停留在事权定性划分的层面,无法深入到支出责任定量划分的层面,使得事权划分和支出责任划分处于割裂状态。二是无法切实有效地解决宏观税负畸高的问题。这是因为事权与支出责任的上划或下调,都无法改变总财政支出,进而无法降低宏观税负。因此,本文将全口径宏观税负、财政支出、事权与支出责任纳入统一框架,先参考前人测度的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宏观税负合理区间,再划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将部分政府事权让渡给市场,进而划分各领域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与支出责任,最终降低财政支出和宏观税负至合理区间。(2)较大拓展了国际比较的视野。其一,已有文献中的国际比较研究,往往利用国际数据库的二手数据或者样本国家的政策文件,进行定性分析或者政策解读。本文则从美、英、俄、蒙四国的财政部、统计局等网站,收集详细的财政支出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其二,已有文献注重案例研究,缺乏分类比较。本文依国家结构、经济水平的差异,将目标国家分为四类,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将样本数量扩大至81国并进行分类比较。2、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可持续发展与财政支出分权的关系财政分权的已有文献,更加关注经济增长,忽略了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证,研究财政支出分权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效应。理论分析中可能的创新之处。本文利用Barro模型,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代际效用总和最大化,并纳入央、地两级财政支出,研究财政支出分权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财政支出分权与可持续发展呈倒“U”型关系;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最优地方财政支出比例θl*=γ/(β+γ)。财政支出分权水平过高不利于发挥公共产品供给的规模效益,过低则不利于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和信息优势,都将造成效率的损失,不利于可持续发展。实证研究中可能的创新之处。基于理论分析,本文首先构建了包含经济、资源环境、社会三个维度的可持续发展指数,采用跨国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了财政支出分权与可持续发展呈倒“U”型关系的结论;其次,通过Lind-Mehlum方法进一步检验倒“U”型关系,并据此估算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最优地方财政支出比例;最后,发现中国地方财政支出比例过高,远高于其最优值,不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在重新划分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时,注重加强中央事权、提高中央财政支出比重,如在普通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方面。3、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央、地间公共卫生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研究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公共卫生体系的缺陷和事权划分的积弊,本文试图以此为背景开展相关研究。首先,界定事权范围。梳理已有文献、财政账目、相关卫生法律、法规和政策,界定公共卫生事权的范围,明确相应支出内容。其次,现状分析。通过分析公共卫生领域的行政体系结构、详细数据,以及事权改革文件,探讨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现状与改革。再次,开展理论分析,并找出改革方向。归纳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路径,并基于此找出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的核心要素和事权划分的重要方向。最后,提出政策建议。结合疫情防控和事权划分的国际经验与教训,从责任分配、行政体系、法制建设等方面,提出完善中央与地方公共卫生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政策建议。
唐文申[5](2020)在《“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湖北省生育保险制度改革研究 ——以武汉市为例》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人口结构也发生改变,进而生育政策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2016年初国家全面放开了二孩的生育限制,然而此项政策对改善人口问题的作用,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全面二孩”时代的到来,为生育保险制度的改革提供了契机。本文以二孩政策下湖北省生育保险制度改革研究为主线。首先,对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阐述,通过文献法,梳理湖北省生育保险制度的历史变迁与现状。其次,以武汉市为例,运用问卷调查法、实证分析法对数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现行的生育保险制度存在基金筹集渠道单一;生育保障力度薄弱;保障资源未能充分利用;制度体系不健全;基金支付压力大等问题。探其成因是由于权责模糊;支付范围狭窄;选择偏差;费率下调等因素造成。最后,深化改革思路,为全面二孩政策下的湖北省生育保险制度改革提供建议。主要包括:引入商业保险;企业与个人按比缴费;尝试分段参保等举措,以促进全面二孩政策的有效落实。
刘田静[6](2020)在《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资金可持续运营研究》文中指出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传统家庭结构转变带来的失能老年人护理需求问题,2016年我国确定了15个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城市,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进行探索。上海市作为试点之一,建立了一套长期护理保险体系。然而,依托于医疗保险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的模式在学界产生争议,资源有限而护理需求扩大的条件下,护理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现实的考验,而资金的支持对于社会保险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长期护理保险的资金可持续运营是整个保险稳定的前提。因此,该研究以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资金可持续运营为研究对象,以长期护理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为出发点,从基金收支、政府财政补贴、个人支付能力三个方面讨论长期护理保险资金体系的可持续运营情况。首先对长期护理保险资金可持续运营的相关概念和特征进行梳理,确定长期护理保险资金可持续运营的标准;建立基金收支模型对目前上海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基金进行测算,按照可持续的标准,认为目前上海长期护理保险资金体系的运营存在筹资责任模糊、对政府财政带来呈上升趋势的支付负担等问题,进一步对长期护理保险资金可持续运营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认为引入缴费机制可提高保险资金运营的可持续能力,因此按照上海市规定暂不实施的企业与个人缴费率,建立基金可持续分析模型进行基金收支测算,发现在现有的待遇水平下,该缴费水平过高,造成较多的基金结余;按照基金结余占基金收入的15%为合理的基金结余标准,计算在高、中、低三个层次的护理成本支付水平下,长期护理保险合理的缴费水平,并认为在该缴费率下,可达到较高水平的长期护理保险资金可持续运营状态;借鉴德国和日本长期护理保险资金体系的建设和运营经验,结合上海长期护理保险资金运营存在的问题,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和运营两个方面提出提高资金可持续运营的相关建议。根据对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资金体系的可持续能力进行测算,可以得出能够保障长期护理保险资金运营可持续的缴费水平较低,符合我国缓解企业支付社保压力的大趋势;引入缴费机制可以增强长期护理保险自身应对失能风险的能力,既可以保障当期基金收支平衡,从长远来看又可以减轻政府财政的支付负担,增强参保人当前履行缴费义务和老年后获取护理费用支付权利的对等关系。由此可以认为有利于长期护理保险资金的可持续运营。
杨玉冰[7](2019)在《绥芬河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断保”问题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制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虽然这项制度覆盖的参保人员在逐年地增加,但是养老保险费断缴和欠缴的情况也变得层出不穷。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城镇退休职工养老金发放也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风险。通过深入地剖析绥芬河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断保”问题,论文阐述了这一问题的成因及其影响。论文认为体制政策因素、参保人员自身因素、参保企业因素以及相关职能机构因素导致了绥芬河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断保”问题。针对上述成因,论文提出了解决“断保”问题的应对策略。这些策略包括完善养老保险政策、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升级以及适度地降低缴费数额等。论文提出的策略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保险制度协调地发展,同时探索了政府相关部门在社会保险制度发展过程中应该承担的责任。
姜鑫[8](2019)在《武汉市私营企业社会保险费征缴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国家统筹资金重要来源之一的社会保险费,其征缴的情况直接关系社会劳动者的现实利益。在我国经济向提档升级转变的阶段性过程中,经济逐渐由粗放增速转向平稳提质,转型压力迫使企业普遍要求降费减负。同时老龄化社会的压力下,医疗、养老的支出也在持续增加,社保的缺口也在持续加大。私营企业是我国的经济主体部分,全国私企数量占企业总数近80%,是社保的主要部分。社保对私企而言意味着负担和压力,这使得私企在缴纳社保中存在逃费问题。这里面有社保体制、国家政策、企业道德、个体等多重因素。私企社保是整个社保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武汉市私营企业社会保险费的征缴规律,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和社保费的征收监管体系。武汉市在遵循国家和湖北省的规定前提下出台相关的办法和意见,对全市的社保保险制度进行了规范,费率方面,养老保险27%、医疗保险10%、失业险1%、生育险0.7%、工伤险从0.2%-1.9%。五险缴纳68769户,参保人数279万人。武汉私企社保的征管虽然不断的完善,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在访谈和调研中了解到主要问题有:“部门共治”的社保费管理模式导致管治能力先天不足、逃费稽查困难,惩治力度低、存在“重税轻费”观念,业务能力不足、私营企业社会保险费缴纳意愿不足、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流动性大,人员核定困难、私营企业利润较低,社保基数增长较快,社保费缴纳压力大等。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本文提出的建议在于:建立“权责统一”的社保制度,提高统筹级次实行税务部门全责征缴、加强社保费征收的管理措施,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征信平台、增加对社保费征缴工作的考核力度,加强对私营企业社保政策的宣传加强激励,建立社保费征缴激励机制、完善私营企业职工工资制度,加强私营企业职工的教育和培训、制定合理的社保政策,适当降低私营企业社保费负担。
李琼[9](2019)在《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审计研究 ——以X副省级城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五大支柱之一,是社会的稳定器、减震阀和安全网,情系千家万户,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福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核心险种,也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级次不断提高,退休职工养老保障待遇水平逐年增长。在社会保险基金的日常管理和监督中,审计这一环节是不可或缺的,不仅能够保证基金财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可靠性及合法性,而且能够规范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和运营过程,保障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自1983年审计署成立以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逐步成为各级审计部门关注的重点,重大政策执行审计、公共预算执行审计、地方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民生领域专项审计、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等,都将社会保险基金尤其是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纳入审计范围。为了进一步探索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审计发展状况和问题,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和社会保险基金审计方面的文献进行研究,列举了部分国家养老保险的特点和国内相关学者的研究观点。其次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审计进行了概述,重点阐述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审计的发展历程,收集整理相关政策法规,梳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审计的政策基础和理论基础。重点以X副省级城市为例进行个案研究,通过审计实例分析概述了X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和审计的现状,着重阐述了审计政策基础、审计主体和对象、审计思路和策略、审计目标和范围、审计流程步骤等,列举了近几年具有代表性的审计案例中的审计工作方案和具体实施方案。再次对比分析了基金存在的基本问题和审计发现具体问题的差别,总结归纳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审计在政策制度顶层设计、审计目标设计、审计方法运用、审计作用发挥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对存在问题的成因逐一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提高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审计站位、转变审计思路、优化审计目标、改进审计方法、加强审计人才建设等对策建议。对策建议征求了X市审计部门具体负责社会保障审计部门的意见,具有一定的操作性和前瞻性,对下一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马妮赛[10](2019)在《武汉市蔡甸区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养老金受到中国人口老龄化以及需要“降低成本”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存在诸如收入增长放缓和支出增长加速等问题。2014年10月1日,国家开始实施养老金并轨,结束了过去的“双轨制”。改革对于我国在城镇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方面究竟产生了何种影响,在其未来的收支以及其结余情况会怎样发展,在养老基金方面的收入和支出上的矛盾能否被缓和是现如今我们必须探讨的问题。而蔡甸区作为武汉市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的远城区,同时面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带来的影响,养老基金面临更加巨大的压力。对此,需要通过对未来基金收支情况的展望,提早分析、发现并解决问题,且在分析问题上的原因进行行之有效的措施,解决有可能出现的收支上面的不平衡。本篇论文将社会基金中存在的收支矛盾作为背景,选择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目前蔡甸区人口老龄化趋势,社会养老金的负担加重了,基本养老保险积累资金不足,支付风险越来越大。通过对蔡甸区调查探索,搜集现实中的材料以及数据,进一步剖析当地实施的具体政策以及其中影响因素,定性分析与调研分析相结合,预测未来三年蔡甸区养老基金的收支情况。从预测结果来看,蔡甸区未来养老金缺口越来越大。而在养老保险运行中也存在着实际参保现状不乐观、收支矛盾突出、基金积累不足、并轨拉大基金缺口财政支撑乏力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探讨了养老制度结合人口结构失衡、养老金收支政策不匹配、个人账户风险、缺乏激励以及养老改革方面产生的有关于转制成本问题等一系列的原因。在本文最后,在借鉴国际上先进实践经验之后,对蔡甸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扩面征缴,完善养老收支政策,逐步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完善基金制度设计,合理延迟退休年龄,构建科学退休机制,加强基金可持续性;取消个人账户终身制,优化个人账户运行机制;强化地方财政保障机制,加大财政补助力度,从而达到提升基金风险防范的目的。本文对蔡甸区的养老保险收支预测和分析研究有一定的创新。在蔡甸区机保改革开始后,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些在基金并轨方面的整套研究,对现在存在的收入支出困境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及解决对策。希望可以探索蔡甸区在社保发展上的战略思路,就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行问题,对有关的政府部门以及社会保障机构提出相应的对策。但受本人能力局限,仍存在很多不足,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同时养老保险制度政策性较强,许多因素无法提前获知,对于未来基金收支的预测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二、实现武汉市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运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现武汉市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运作(论文提纲范文)
(1)降费背景下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可持续性测度及政策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一、文献述评 |
(一)关于养老保险缴费率的研究 |
(二)关于养老保险降费措施的研究 |
(三)关于养老保险可持续性的研究 |
二、养老保险可持续性的内涵及发展状况 |
(一)养老保险可持续性的内涵 |
(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可持续发展状况 |
1.企业社会保险缴费率偏高,负担沉重 |
2.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偏低,有待提高 |
3.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结余递减,缺口扩大 |
三、模型与方法 |
(一)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模型 |
(二)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模型 |
(三)养老保险基金结余模型 |
(四)参数设定 |
四、实证结果 |
(一)情况1: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维持原有水平 |
(二)情况2: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原规定的20%降至16% |
(三)情况3:提高城镇企业职工工资增长率 |
(四)情况4:延迟城镇企业职工退休年龄 |
(五)情况5:提高城镇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及推迟退休年龄同时实施 |
五、结论及政策选择 |
第一,降低企业缴费率,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
第二,加快经济增长,提高企业职工的工资待遇水平。 |
第三,提高工资收入水平的同时合理推出延迟退休年龄的方案。 |
(3)A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不力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1.2.1 研究目的 |
1.2.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研究现状 |
1.3.2 研究综述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2.1 相关概念 |
2.1.1 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障制度 |
2.1.2 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险基金 |
2.1.3 社会保险基金监督 |
2.2 理论基础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2.2.2 内部控制理论 |
3 A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现状 |
3.1 全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背景 |
3.2 A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基本情况 |
3.2.1 A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构和工作人员情况 |
3.2.2 A市开展基金监督工作的主要表现形式 |
3.3 A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不力的表现 |
3.3.1 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推进力度不足 |
3.3.2 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方式不科学 |
3.3.3 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核查不畅 |
3.3.4 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发挥作用不充分 |
4 A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不力的原因分析 |
4.1 政策多元构不成合力 |
4.1.1 基金投资运营信息不对称 |
4.1.2 现有的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政策还不明晰 |
4.2 政策执行涉及群体因素难以落实 |
4.2.1 人员配备与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要求不相适应 |
4.2.2 社会保险基金监督部门权威低 |
4.2.3 社会保险基金经办人员没有切实执行政策规定 |
4.2.4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内部稽核力量配置不足 |
4.3 政策监控过程疏于全程化管理 |
4.3.1 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意识不足 |
4.3.2 现有监管系统难以满足需求 |
4.3.3 部门联动机制不顺畅 |
5 解决A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不力的对策思考 |
5.1 国内城市监督模式经验借鉴 |
5.1.1 “泸州模式”实践 |
5.1.2 “南通模式”实践 |
5.1.3 国内模式经验启示 |
5.2 解决A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不力的对策建议 |
5.2.1 通过建章立制推动监督工作 |
5.2.2 大力提升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工作人员的监管水平 |
5.2.3 加大鼓励公众参与监督的力度 |
5.2.4 实现信息平台构建与部门联动 |
6 研究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4)可持续发展约束宏观税负视域下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 ——基于国际比较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
1.2.1 论文的研究目标 |
1.2.2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难点和可能的创新之处 |
1.4.1 难点 |
1.4.2 论文可能的创新 |
第二章 文献回顾 |
2.1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全口径宏观税负 |
2.1.1 全口径宏观税负的概念界定与测度 |
2.1.2 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与实证检验 |
2.1.3 可持续发展约束宏观税负的研究 |
2.2 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 |
2.2.1 经济增长视角下财政分权理论的发展历程 |
2.2.2 财政分权理论的新发展与现实困境——部分财政分权 |
2.2.3 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
2.3 财政分权、政府间竞争与政府支出结构 |
2.3.1 财政分权体制下的要素流动与政府间竞争 |
2.3.2 政府间竞争与财政支出结构之生产性和非生产性支出 |
2.3.3 政府间竞争与政府规模 |
2.4 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的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研究 |
2.4.1 政府间事权划分的理论基础和原则 |
2.4.2 中央和地方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国际案例 |
2.4.3 中央和地方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中国案例 |
2.5 简要评述 |
第三章 中央和地方政府间事权划分的国际比较 |
3.1 联邦制国家央、地间事权划分的案例分析 |
3.1.1 联邦制发达国家的划分模式——以美国为例 |
3.1.2 联邦制发展中国家的划分模式——以俄罗斯为例 |
3.2 单一制国家央、地间事权划分的案例分析 |
3.2.1 单一制发达国家的划分模式——以英国为例 |
3.2.2 单一制发展中国家的划分模式——以蒙古为例 |
3.3 各国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比较分析 |
3.3.1 美、俄、英、蒙四国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比较分析 |
3.3.2 央、地间财政支出划分比较的拓展——基于81个国家的数据 |
3.4 启示与借鉴 |
3.4.1 划清政府、市场边界的启示与借鉴 |
3.4.2 优化中央、地方财政支出比例的启示与借鉴 |
3.4.3 划分中央、地方的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启示与借鉴 |
3.4.4 健全央、地两级财政法制体系的启示与借鉴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中国央、地间财政关系的历史变迁、现状和比较 |
4.1 新中国成立以来央、地间财政关系的变迁 |
4.1.1 计划经济体制下集权与分权的动荡变化时期(1950-1980年) |
4.1.2 改革开放背景下财政分权体系探索和建设时期(1980-2013 年) |
4.1.3 财政体制现代化改革时期(2014年至今) |
4.2 分税制改革后央、地间财政关系的总体现状——财政困境和思考 |
4.2.1 财政现状之央、地间财政失衡的困境及其思考 |
4.2.2 财政现状之转移支付体系不完善与地方财政缺口的困境及其思考 |
4.2.3 财政现状之土地财政和地方债务困境及其思考 |
4.2.4 财政现状之宏观税负畸高的困境及其思考 |
4.3 各领域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现状与比较 |
4.3.1 一般公共预算中的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 |
4.3.2 政府性基金预算中的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 |
4.3.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的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 |
4.3.4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中的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 |
4.3.5 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现状、比较的总结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可持续发展与央、地财政支出结构研究 |
5.1 可持续发展与央、地财政支出结构的理论分析 |
5.1.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界定 |
5.1.2 可持续发展与财政支出分权——基于Barro模型的理论分析 |
5.1.3 可持续发展与财政支出结构的理论分析 |
5.2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数的构建与测度 |
5.2.1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数的构建 |
5.2.2 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数的指标权重计算——基于改进后的熵值法 |
5.2.3 世界81个国家可持续发展指数的测度及排序 |
5.2.4 可持续发展指数与人类发展指数的排序比较 |
5.3 可持续发展与财政支出分权——基于跨国数据的实证研究 |
5.3.1 模型构建、变量描述与数据来源 |
5.3.2 基准回归结果 |
5.3.3 工具变量回归结果——内生性检验 |
5.3.4 稳健性检验——财政支出分权与人类发展指数 |
5.3.5 进一步讨论——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三维讨论 |
5.3.6 基于Lind-Mehlum方法的最优央、地财政支出比例估计 |
5.4 可持续发展与财政支出结构——基于跨国数据的实证研究 |
5.4.1 模型构建、变量描述与数据来源 |
5.4.2 基准回归结果 |
5.4.3 工具变量回归结果——内生性检验 |
5.4.4 稳健性检验——财政支出结构与人类发展指数 |
5.4.5 实证研究的结论与启示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可持续发展约束宏观税负视域下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的重构方案 |
6.1 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理论、原则和思路 |
6.1.1 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理论基础 |
6.1.2 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原则 |
6.1.3 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思路 |
6.2 借鉴国际经验的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的重构方案 |
6.2.1 一般公共预算中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划分方案 |
6.2.2 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划分方案 |
6.2.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划分方案 |
6.2.4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中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的划分方案 |
6.2.5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央、地间公共卫生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研究 |
6.3 重构之后的央、地间财政事权配置及其支出规模测算 |
6.3.1 一般公共预算中的央、地间财政事权配置及其支出规模测算 |
6.3.2 政府性基金预算中的央、地财政支出划分及其规模测算 |
6.3.3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的央、地间财政支出划分及其规模测算 |
6.3.4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中的央、地间财政支出划分及其规模测算 |
6.3.5 重构之后的央、地两级财政支出总规模测算及重构方案的优势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
7.1 研究结论 |
7.1.1 国际比较的研究结论 |
7.1.2 历史、现状和比较的研究结论 |
7.1.3 理论与实证研究的结论 |
7.2 对策建议 |
7.2.1 政策启示 |
7.2.2 具体的对策建议和方案 |
第八章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8.1 本文的不足之处 |
8.2 今后的努力方向 |
参考文献 |
附件:Lind-Mehlum方法的Stata编程代码 |
致谢 |
作者简介 |
1 作者简历 |
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5)“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湖北省生育保险制度改革研究 ——以武汉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文献评述 |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
一、创新 |
二、不足 |
第二章 重要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一节 概念界定 |
一、生育政策 |
二、“全面二孩”政策 |
三、生育保险 |
四、生育保险制度 |
第二节 理论基础 |
一、中国特色社会保险理论 |
二、公正理论 |
三、莱宾斯坦成本效用理论 |
四、贝克尔家庭生育论 |
第三章 湖北省生育保险制度的建立 |
第一节 湖北省生育保险制度的历史回顾 |
一、新中国初期的生育保险制度 |
二、企业包干时期的生育保险制度 |
三、回归统筹时期的生育保险制度 |
四、不断完善时期的生育保险制度 |
第二节 省内各地区生育保险规定的发布 |
一、发布时间 |
二、参保对象 |
三、保费缴纳 |
四、生育假期 |
第四章 “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湖北省生育保险制度现状——以武汉市为例 |
第一节 湖北省生育保险制度现状 |
一、参保情况 |
二、覆盖范围 |
三、待遇标准 |
四、收支情况 |
第二节 武汉市生育保险制度现状 |
一、制度总则 |
二、统筹与管理 |
三、相关待遇 |
四、计发标准 |
五、特色服务 |
第五章 “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湖北省生育保险制度改革的困境及成因——以武汉市为例 |
第一节 武汉市生育保险制度调研 |
一、调研设计 |
二、数据来源及研究对象 |
三、统计分析 |
第二节 生育保险制度改革的困境 |
一、单一的筹资模式,导致制度改革缺乏可持续性 |
二、薄弱的保障力度,使得制度改革面临转型困难 |
三、未尽其用的保障资源,造成制度改革运行低效 |
四、欠缺的体系机制,引起制度改革缺少法律支撑 |
五、日益增长的支付压力,影响制度改革成效显现 |
第三节 改革困境的成因分析 |
一、权利与义务界定不清 |
二、生育医疗支付范围窄 |
三、人为选择造成的偏差 |
四、相关政策法规不明确 |
五、费率下调且需求增加 |
第六章 “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湖北省生育保险制度深化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
第一节 深化改革的思路 |
一、明确各方权责,合理共同承担 |
二、调整待遇标准,凸显保障力度 |
三、预警动态调节,尝试差异参保 |
四、对比他国政策,总结现有差距 |
五、提出合并建议,顺应发展趋势 |
第二节 寻求改革的对策 |
一、建立按比缴费机制,助力制度可持续发展 |
二、寻求多层次保障方式,拓展制度转型方向 |
三、均衡公共服务资源,推动制度高效率运行 |
四、加快立法并严格执行,确保制度有法可依 |
五、尝试差异化分段参保,巩固制度改革成效 |
结语 |
附录 |
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6)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资金可持续运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综述 |
1.2.1 国外长期护理保险研究 |
1.2.2 国内长期护理保险研究 |
1.2.3 研究述评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思路和创新点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二章 长期护理保险资金运营的理论基础和概念界定 |
2.1 长期护理保险资金运营理论基础 |
2.1.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2.1.3 护理经济学理论 |
2.1.4 收支平衡理论 |
2.2 长期护理保险资金可持续运营相关概念界定 |
2.2.1 长期护理保险概念界定 |
2.2.2 长期护理保险资金可持续运营概念界定 |
2.3 长期护理保险资金可持续运营特征 |
2.3.1 稳定性 |
2.3.2 应变性 |
2.4 长期护理保险资金可持续运营标准 |
2.4.1 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收支平衡 |
2.4.2 长期护理保险资金筹集与使用的独立性 |
2.4.3 个人支付替代效应的合理性 |
2.5 长期护理保险资金可持续运营影响因素 |
2.5.1 制度因素 |
2.5.2 人口因素 |
2.5.3 经济因素 |
2.5.4 护理成本因素 |
2.6 长期护理保险资金可持续运营的差异性分析 |
2.7 小结 |
第三章 长期护理保险资金可持续运营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
3.1 上海长期护理保险资金制度设计 |
3.1.1 资金制度设计 |
3.1.2 服务供给制度设计 |
3.1.3 待遇给付设计 |
3.2 长期护理保险资金需求测算 |
3.2.1 模型构建 |
3.2.2 参数测算 |
3.2.3 测算结果可持续性分析 |
3.3 长期护理保险资金运营可持续存在的问题 |
3.3.1 基金筹资责任模糊 |
3.3.2 基金使用效率较低 |
3.3.3 财政负担呈上升趋势 |
3.3.4 个人护理费用替代效用存在差异 |
3.4 长期护理保险资金运营可持续问题的原因分析 |
3.4.1 筹资渠道单一 |
3.4.2 护理成本补偿与服务内容需求存在偏差 |
3.4.3 政府财政责任错位 |
3.4.4 待遇水平较低且按失能等级的差距较小 |
3.5 小结 |
第四章 长期护理保险基金运营的敏感性分析 |
4.1 长期护理保险基金运营可持续分析模型 |
4.1.1 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收入模型 |
4.1.2 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出模型 |
4.1.3 长期护理保险基金可持续分析模型 |
4.1.4 假设条件 |
4.2 模型参数测算 |
4.2.1 职工平均工资 |
4.2.2 参保人数 |
4.2.3 长期护理保险缴费率 |
4.2.4 各等级失能老人数量 |
4.2.5 护理成本 |
4.3 缴费率变动的基金运营敏感性分析 |
4.3.1 基金结余预测结果 |
4.3.2 基金可持续状态下的缴费率水平测算 |
4.4 实行缴费下长期护理保险资金可持续运营分析 |
4.4.1 基金可持续分析 |
4.4.2 政府财政可持续分析 |
4.4.3 个人支付能力可持续分析 |
4.5 小结 |
第五章 长期护理保险资金体系运营的国际经验借鉴 |
5.1 德国的长期护理资金体系 |
5.1.1 筹资模式与待遇支付 |
5.1.2 德国长期护理服务资金支持的辅助系统 |
5.2 日本的长期护理资金体系 |
5.2.1 筹资模式与待遇支付 |
5.2.2 日本长期护理服务资金支持的辅助系统 |
5.3 经验借鉴 |
5.3.1 独立筹资 |
5.3.2 社区居家护理积极引流 |
5.3.3 护理预防与护理服务相结合 |
5.4 小结 |
第六章 上海长期护理保险资金可持续的相关建议 |
6.1 长期护理保险资金可持续的制度基础方面 |
6.1.1 细化护理服务供给 |
6.1.2 引入缴费机制 |
6.1.3 厘清政府财政责任 |
6.1.4 预防为主提高基金使用效率 |
6.1.5 防范道德风险 |
6.2 长期护理保险资金的运营方面 |
6.2.1 强化受益人责任义务 |
6.2.2 提高待遇水平 |
6.2.3 加强对社区居家服务的引导作用 |
6.3 小结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7.1 总结 |
7.2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致谢 |
(7)绥芬河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断保”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
四、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
第一章 绥芬河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及“断保”问题概述 |
第一节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概述 |
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内涵 |
二、“断保”问题的内涵 |
第二节 绥芬河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及“断保”问题现状 |
一、绥芬河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情况 |
二、绥芬河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断保”问题现状 |
三、“断保”问题产生的负面影响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绥芬河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断保”问题及成因 |
第一节 绥芬河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断保”问题的表现形式 |
一、统筹层次和覆盖面较低 |
二、对养老保险政策认识程度不够 |
三、转移接续保险程序繁琐 |
四、养老保险征缴力度不足 |
五、“多缴多得”等配套政策的激励作用不显着 |
第二节 绥芬河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断保”问题的成因分析 |
一、政策体制因素 |
二、参保职工个人因素 |
三、参保企业因素 |
四、相关职能部门因素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解决绥芬河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断保”问题的对策建议 |
第一节 完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建设 |
一、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和管理水平 |
二、实现养老保险服务标准化 |
三、实现多部门社保信息共享 |
四、构建养老保险基金的风险预警系统 |
第二节 创新养老保险政策的宣传手段 |
一、使用新媒体和自媒体等宣传平台 |
二、丰富养老保险政策宣传的内涵 |
三、重点加强典型宣传 |
第三节 提高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的效率 |
一、解决各地转移接续相关政策之间的差异 |
二、加强对转移接续业务经办人员的培训 |
第四节 加强养老保险足额缴纳的监管力度 |
一、强化养老保险缴费稽查力度 |
二、提升征缴法规的执行力度 |
第五节 完善养老保险相关的扶持激励政策 |
一、完善养老金的计发办法 |
二、探索对困难群体实施助保贷款办法 |
三、拓宽参保缴费的办理途径 |
本章小结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8)武汉市私营企业社会保险费征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 |
2 理论基础及概念界定 |
2.1 理论基础 |
2.2 相关概念界定 |
3 武汉市私营企业社会保险费征缴现状 |
3.1 武汉市社会保险费征缴的基本模式 |
3.2 武汉市社会保险费征缴的基本标准 |
3.3 武汉市私营企业社会保险费征缴的主要流程 |
3.4 武汉市私营企业社会保险费征缴的效果和收入情况 |
4 武汉市私营企业社会保险费征缴存在的主要问题 |
4.1 “部门共治”的社保费管理模式导致管治能力先天不足 |
4.2 逃费稽查困难,惩治力度低 |
4.3 存在“重税轻费”观念,业务能力不足 |
4.4 私营企业社会保险费缴纳意愿不足 |
4.5 私营企业从业人员流动性大,人员核定困难 |
4.6 私营企业利润低,社保费缴纳压力大 |
5 武汉市完善私营企业社会保险费征缴的对策 |
5.1 建设“权责合一”的社保费管理制度,提高社保统筹级次 |
5.2 加强社保费征收管理措施,建立更加完善社会征信平台 |
5.3 加大社保费征缴工作考核力度,强化私营企业社保政策宣传 |
5.4 提高私营企业参保积极性,建立社保费征缴激励机制 |
5.5 完善私营企业职工工资制度,加强教育和培训 |
5.6 制定合理的社保政策,降低私营企业社保费负担 |
结束语 |
注释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9)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审计研究 ——以X副省级城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我国社会保险基金审计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
1.2.2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运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1.2.3 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审计重点和存在问题 |
1.2.4 文献述评 |
1.3 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
1.3.1 论文框架 |
1.3.2 研究方法 |
2 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审计概述 |
2.1 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审计的发展历程 |
2.1.1 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
2.1.2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审计的发展历程 |
2.2 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审计的政策基础 |
2.2.1 审计政策法规 |
2.2.2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关政策制度 |
2.2.3 财政综合管理相关政策制度 |
2.3 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审计的理论分析 |
2.3.1 审计需求的代理理论 |
2.3.2 审计假设理论 |
2.3.3 公共选择理论 |
3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审计现状-以X副省级城市为例 |
3.1 X副省级城市概况 |
3.2 X城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情况介绍 |
3.2.1 X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管理概况 |
3.2.2 基金规模和运行情况 |
3.3 X城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审计基本情况 |
3.3.1 X市养老保险基金审计的政策依据 |
3.3.2 审计主体和对象 |
3.3.3 审计范围和审计频次 |
3.3.4 审计目标和审计策略 |
3.3.5 审计计划 |
3.3.6 审计步骤和流程 |
3.4 X城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审计案例 |
3.4.1 案例基本情况介绍 |
3.4.2 社会保险基金审计工作方案 |
3.4.3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审计实施方案 |
3.4.4 审计报告节选 |
4 X城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审计发现的问题 |
4.1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存在的基本问题 |
4.1.1 制度顶层设计方面 |
4.1.2 政策执行和行政管理方面 |
4.1.3 基金征缴管理方面 |
4.1.4 基金可持续性方面 |
4.1.5 政府相关部门观点 |
4.2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审计发现的具体问题 |
4.2.1 基金征缴管理方面 |
4.2.2 基金支出管理方面 |
4.2.3 基金财务管理方面 |
4.3 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存在问题和审计发现问题的对比分析 |
4.3.1 目标设计层面分析 |
4.3.2 审计方案层面分析 |
4.3.3 审计作用层面分析 |
4.3.4 对比分析表 |
5 X城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5.1 X城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审计存在的问题 |
5.1.1 审计政策制度基础有待加强 |
5.1.2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审计目标单一 |
5.1.3 基金审计方法缺乏创新 |
5.1.4 审计作用发挥不够 |
5.2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审计问题成因分析 |
5.2.1 基金审计制度基础薄弱 |
5.2.2 缺乏专业化的审计人才队伍 |
6 加强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审计建设的对策建议 |
6.1 加强制度建设,做好顶层设计 |
6.2 提高审计站位,发挥审计作用 |
6.3 转变审计思路,优化审计目标 |
6.4 改进审计方法,提升审计效能 |
6.5 注重人才培养,加强队伍建设 |
7 结论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创新 |
7.3 研究局限 |
参考文献 |
(10)武汉市蔡甸区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意义 |
三、文献综述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四、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 |
(一)研究内容 |
(二)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国内外养老保险相关政策 |
一、国外养老保险相关政策 |
(一)美国养老保险相关政策 |
(二)瑞典养老保险相关政策 |
(三)新加坡养老保险相关政策 |
二、中国养老保险相关政策 |
(一)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基本政策制度 |
(二)财政介入基本养老保险改革 |
(三)机关事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分析 |
第三章 蔡甸区职工基本养老基金收支概况及结构分析 |
一、蔡甸区职工基本养老基金收支概况 |
二、蔡甸区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基金收支结构分析 |
三、蔡甸区机关事业养老并轨下的基金收支分析 |
四、对2019-2021 年三年基金收支预测 |
第四章 蔡甸区职工基本养老基金收支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蔡甸区职工基本养老基金收支中存在的问题 |
(一)实际参保现状不容乐观 |
(二)养老金支出增加,但资金来源却受限 |
(三)基金积累不足 |
(四)并轨后养老金收支缺口扩大 |
二、蔡甸区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不平衡原因分析 |
(一)稽查力度不够 |
(二)养老收支政策不匹配,基金可持续性下降 |
(三)个人账户“空账”运行,加大了基金风险 |
(四)养老制度转轨带来的隐性债务成本 |
第五章 蔡甸区职工基本养老基金收支平衡的对策建议 |
一、增强稽核及扩面征缴力度 |
二、逐步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
三、合理延迟退休年龄,构建科学的退休机制 |
四、强化地方财政保障机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实现武汉市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运作(论文参考文献)
- [1]降费背景下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可持续性测度及政策选择[J]. 刘树枫,高硕.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21(06)
- [2]老龄化背景下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政策研究 ——以武汉市为例[D]. 雷莹. 华中师范大学, 2021
- [3]A市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不力问题研究[D]. 汤晓红. 暨南大学, 2020(04)
- [4]可持续发展约束宏观税负视域下央、地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 ——基于国际比较的研究[D]. 金辉.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7)
- [5]“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湖北省生育保险制度改革研究 ——以武汉市为例[D]. 唐文申. 广西民族大学, 2020(05)
- [6]上海市长期护理保险资金可持续运营研究[D]. 刘田静.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5)
- [7]绥芬河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断保”问题研究[D]. 杨玉冰. 黑龙江大学, 2019(05)
- [8]武汉市私营企业社会保险费征缴研究[D]. 姜鑫.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8)
- [9]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审计研究 ——以X副省级城市为例[D]. 李琼.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2)
- [10]武汉市蔡甸区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问题研究[D]. 马妮赛.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 2019(01)